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8040酚类

8040酚类

8040酚类
8040酚类

方法8040

酚类

1.0适用范围

1.1方法8040用于测定各种酚类化合物的浓度。表4-22指明可用此方法分析的化合物,并列出每一化合物在试剂水中所测的方法检测限。表4-23列出其它基体的实际定量限(PQL)。

表4-22酚类的气相色谱分析(FID)

化合物保留时间(min)方法检测限(μg/L)2-另-丁基-4,6-二硝基酚(DNBP)

4-氯-3-甲基酚7.5 0.36 2-氯酚 1.70 0.31

甲酚

2-环己基-4,4-二硝基酚

2,4-二氯酚 4.30 0.39

2,6-二氯酚

2,4-二甲基酚 4.03 0.32

2,4-二硝基酚10.00 13.0 2-甲基-4,6-二甲基酚10.24 16.0 2-硝基酚 2.00 0.45

4-硝基酚24.25 2.8

五氯酚12.42 7.4

苯酚 3.01 0.14

四氯酚

三氯酚

2,4,6-三氯酚 6.05 0.64

表4-23各种基体的实际定量限(PQL)a

基体因子b

地下水10

用超声法及GPC净化的低含量土壤670

用超声法处理的高含量土壤及污泥10000

不与水混溶的废水100000

注:a.样品的PQLs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体,此处列出的PQLs只供参考,并不总能达到。

b.PQL=方法检测限(表4-22)×因子(表4-23)。对于非水样品,因子是在湿重基础上求得的。

2.0方法摘要

2.1 方法8040提供检测酚类化合物的气相色谱条件。在分析前,样品必须用适当的方法提取(参见第二章说明)。净有机液体或稀释的有机液体都可通过直接注射进样法分析。采用溶剂冲洗技术直接注射2~5μl样品至气相色谱仪中,GC流出物中的化合物用FID检

测器检测。

2.2方法8040也提供五氟苄基溴(PFB)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为了用气相色谱法(ECD)测定,另附有净化方法。这是为了降低某些酚类的检测限并可帮助分析人员消除干扰。

3.0干扰

3.1参考方法3500、3600及8000。

3.2溶剂、试剂、玻璃器皿及其它样品处理的设备可能产生无关的人为的峰及(或)基线被提高而造成气相色谱图的错误判断。所有这些物料必须在分析的条件下,进行方法的空白试验以证明不存在干扰物。可能需要专门选择试剂并在全玻璃系统中蒸馏纯化溶剂。

3.3根据废水的采集,从样品中共提取的干扰物随样品的来源不同会有很大的变化。虽然做为本方法的一部分推荐了通用的净化技术,但对特殊样品可能还需另外增加净化法。

4.0仪器和设备

4.1气相色谱仪。

4.1.1气相色谱仪:分析系统由适合柱上注射进样的气相色谱仪及所有需要的附件包括检测器、柱材料、记录仪、气体及注射器等构成。推荐用数据系统测量峰面积及(或)峰高。

4.1.2柱:

4.1.2.1 非衍生化酚类用的柱: 1.8mx 2.0mm内径玻璃柱,装填1% SP 1240 DA-Supelcoport 80或100目或类似填充剂。

4.1.2.2衍生化酚类用的柱:1.8m x 2.0mm内径玻璃柱,装填5% OV-17Chromosorb W AW DMCS 80或100目或类似填充剂。

4.1.3检测器:FID及ECD检测器。

4.2反应瓶。20ml,带聚四氟乙烯衬垫的瓶盖。

4.3容量瓶。10、50及100ml,带磨口玻璃塞。

4.4 Kuderna-Danish(K-D)仪器装置。

4.4.1浓缩管:l0ml,具刻度。用磨口玻璃塞以防提取液蒸发。

4.4.2蒸发烧瓶:500ml。用弹簧接在浓缩管上。

4.4.3 Snyder柱:三球,大型。

4.4.4 Snyder柱:两球,微型。

4.5沸石。用溶剂提取过的,大约10或40目(碳化硅或类似物)。

4.6水浴。加热的,带同心圆环状盖,温度可控制(±5℃)。水浴应在通风橱中使用。

4.7微量注射器:10μl。

4.8注射器:5ml。

5.0试剂

5.1溶剂。己烷,2一丙醇及甲苯(农药级或相当规格)。

5.2衍生化试剂。加lml五氟苄基溴及1g 18-冠-6-醚至50ml容量瓶中,用2-丙醇稀释至刻度。每星期新配制。此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在4℃避光贮存。

5.2.1 五氟苄基溴(α一溴五氟甲苯):最低纯度97%.

注意:此试剂是催泪性毒气.

5.2.2 18-冠-6-醚(1,4,7,10,13,16-六氧十八烷):最低纯度98%。

注意:此试剂毒性很大.

5.3碳酸钾。(ACS)粉状。

5.4标准贮备液。

5.4.1溶解0.0100g分析过的参考物质于2-丙醇中,在1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分析人员认为方便时也可用较大体积。当化合物纯度分析值为96%或更高时,计算贮备标准溶液浓度的重量可以不经校正而使用。商品的贮备标准,如果它们是厂家定值的或是有独立的

原始资料,可以用于任何浓度。

5.4.2将贮备标准溶液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密封垫螺旋盖的瓶中,在4℃避光贮存。应经常检查贮备标准降解或蒸发的迹象,特别在用它们配制校准标准之前。

5.4.3贮备标准溶液在一年后必须更换,或者在与校核标准比较发现有问题时立即更换。

5.5校准标准。校准标准用2-丙醇稀释贮备液配制,至少配制5个浓度水平,其中1的一个浓度应接近,但要高于方法检测限。其余的浓度水平应相当于实际样品中估计的浓度范围。或应限定在GC的工作范围内。校准溶液6个月后必须更换,或在与校核标准比较发现有问题时立即更换

5.6内标(如果采用内标校准法)。采用这种方法,分析人员必须选择在分析性质上类似于欲分析化合物的一个或数个内标物质。分析人员还必须要进一步证明内标物质的测量不受方法或基体干扰物质的影响。由于这些限制,没有一种内标物质可推荐用于所有的样品。

5.6.1如第5.5节所述,对每一个欲分析物至少配制5个浓度的校准标准。

5.6.2对每一校准标准加已知的固定量的一个或数个内标物质,用2-丙醇稀释至一定体积。

5.6.3按照第7.0节分析每一个校准标准。

5.7代用标准。分析人员在处理每一类型样品时,应通过添加推荐的包括在所用方法程序升温范围内的酚类代用标准(如2-氟酚及2,4,6-三溴酚)至每一样品、标准及试剂水空白中以监控提取、净化(如需要)及分析系统的性能。方法3500第5.3.1.1节详细说明酸性代用物质的配制,由于共洗脱的问题被分析物的氘化的同系物不应用做气相色谱分析的代用标准。

6.0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6.1参见本章绪言,有机分析物第4.1节,提取液必须冷冻贮存,必须在提取的40天内分析。

7.0步骤

7.1提取。

7.1.1参考第二章对选择适当提取方法的指导。一般情况,水样用二氯甲烷在pH小于或等于2的条件下提取,采用方法3510或3520。固体样品用方法3540或3550提取。采用方法3540或3550所得的提取液应当用方法3650经过酸-碱分配净化。

7.1.2在气相色谱分析以前,提取溶剂必须更换为2-丙醇。在所有提取法中列出的微量K-D操作步骤的过程中都可以进行溶剂更换.可以按照下列几点更换溶剂。

7.1.2.1用大型Snydcr柱时,当K-D的提取液至1ml后,让装置冷却、液体流下至少10ml。

7.1.2.2将热水浴升温至95~100℃,移去Snyder柱,用l~2ml 2-丙醇冲洗烧瓶及其下部接头至浓缩管中。建议此操作用5ml注射器进行。加一二片清洁沸石至浓缩管中。接上两球微型Snydcr柱,加约0.5ml 2-丙醇至上部先湿润柱。将K-D装置放在水浴上使浓缩管部分浸在热水中。调节仪器装置于垂直位置,根据需要调节水温使浓缩在5~10min内完成。蒸馏的速率适当时。柱球中有大量液体流动但球室不注满液体。当液体体积大约至2.5ml时,移开K-D装置,让其液体流下,放置冷却至少10min.另加2ml 2-丙醇及一二片清洁沸石至浓缩管,如前所述重新浓缩。当液体体积大约至0.5ml时,取出K-D装置。让其液体流下,至少放置冷却10min。

7.1.2.3取下微型Snydcr柱,用最小量的2-丙醇冲洗下部接头流入浓缩管。调节提取液体积至1.0ml,盖好浓缩管,如不立即进行下步处理,则将浓缩管放在4℃冷冻贮存。如提取液要贮存两天以上,则应将其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密封垫螺旋盖的小瓶中。如提取液不需要进一步衍生化或净化处理,则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7.2气相色谱条件(推荐的)。

7.2.1非衍生化酚类用柱:将氮气流速设置在30ml/min,柱温设置在80℃,立即以8℃/min速度程序升温至150℃,保持此温度至所有化合物洗脱出。

7.2.2衍生化酚类用柱:设置5%甲烷-95%氩气流速为30m1/min,设置柱温在200℃恒温。

7.3校准。参考方法8000中合适的校准方法。应用表4-22特别是表4-23的指导选择校准曲线上的最低点。

7.3.1内标或外标校准方法可以用于非衍生化的酚类。参考方法8000中叙述的这些方法。如果酚类需要衍生化,则外标校准法注射的5个或更多个浓度的校准标准,在用仪器佼准前也应该是经过了衍生反应及净化步骤的。

7.4气相色谱分析.

7.4.1参考方法8000。如果采用内标校准技术,则在注射进样前加10μl内标至样品中。

7.4.2在配以FI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上。按照1%SP 1240 DA柱(见7.2.1节)的条件测定酚类。表4-22总结了测量的保留时问及用此方法测定清洁水样所应达到的灵敏度。其它类型样品的实际定量限列于表4-23。

7.4.3按照方法8000第7.6节对分析程序的说明,适当稀释,建立每日保留时间窗,确认标准。在分析程序中每10个样品组后带有一个中等浓度的标准。

7.4.4一些酚的GC(FID)色谱图的实例见图4-13。如符合第8.2节的要求,其它的填充柱或毛细(开管)柱、色谱条件或检测器也可以应用。

图4-13酚类的气相色谱图

图中:柱:1%SPl240DA-Supelcoport;程序升温:80℃,0min。然后以8℃/min升至150℃;检测器:FID

检测器。

1—2-氯酚;2—2-硝基酚;3一苯酚;4—2,4-二甲酚:5—2,4-氯酚;6—2,4,6-三氯酚;7—4-氯-3-甲酚;8—2,4-二硝基酚;9—2-甲基-4,6-二硝基酚;I 0—五氯酚;1 1—4-硝基酚

7.4.5记录注射的样品体积及所得峰的大小(面积单位或峰高)。

7.4.6采用内标或外标校准法(方法8000)。对照校准所用化合物的色谱图,确定样品色谱图的每一组分的定性及定量。参见方法8000第7.8节的计算公式。

7.4.7如果用SP 1240 DA柱及FID检测器,峰的检出受到干扰,则应在配以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上按照5%OV-17柱(7.2.2节)所列的条件分析酚类的PFB衍生物。衍生反应及净化方法在第7.5节至7.6节中列出。表4-22总结了用此方法的条件所测定的一些酚类衍生物的保留时间窗。

7.4.8图4-14表明某些酚的PFB衍生物的GC(ECD)色谱图。

图中:柱:5%OV-i7-Chromosorb W AW;温度:200℃;检测器:ECD检测器

l—苯酚;2—2,4-甲酚;3—2-氯酚;4—4-氯-3-甲酚;5—2,4-二.氯酚;6—2,4,6-三氯酚;7—2-硝基酚;8—4-硝基酚;9一五氯酚

7.4.9记录注射的样品体积及所得峰的大小(面积单位或峰高)。

7.4.10对照校准所用化合物的色谱图,确定样品图中每一组分的定性及定量。应该采用外标方法(见方法8000的指导)。样品中个别化合物的浓度计算如下:

浓度(μg/L)= A?V1?B?D/(V i?X?C?E)

式中:A一从校准曲线测得的在样品色谱图中以峰面积表示的未衍生酚的质量(ng)(见方法8000第7.4.2节);V i—柱流出物的总量或者为V i所取的组合部分(μl);B一在7.5.5节中所加的己烷总体积(mI);D一在衍生反应以前2-丙醇提取液的总体积(m1);V r—注射体积(μl);X—被提取的水样体积(mI)或被提取的非水样品的重量(g),见第7.1节。非水样品的干重或湿重都可以采用,取决于数据的具体应用;D—加至净化柱的己烷样品溶

液的体积(方法3630第7.2节)(m1);E—在第7.5.1节进行衍生反应的2-丙醇提取液的体积(m1)。

7.5衍生化反应。如果在用气相色谱法(FID)分析提取液时,峰面积的测量受到干扰,酚类必须要衍生化并用ECD检测器测定。

7.5.1吸取1.0ml 2-丙醇贮备标准溶液或样品提取液放入玻璃反应瓶中。加入lml衍生试剂(见5.3节),此试剂量足够衍生总酚含量不超过0.3mg/ml的溶液。

7.5.2加约3mg碳酸钾至溶液中,轻轻地振摇。

7.5.3盖好混合物,在80℃热水浴中加热4h。

7.5.4从热水浴中取出溶液,放置冷却。

7.5.5加10ml己烷至反应瓶中,激烈振摇lmin,加3ml蒸馏水或去离子水至反应瓶中,振摇2min。

7.5.6轻轻倒出有机层至浓缩管中,盖好玻璃塞,继续进行净化步骤。

7.6净化。

7.6.1衍生物提取液的净化按照方法3630(硅胶净化)进行,衍生酚类的净化在该法中有具体说明.

7.6.2在柱净化后,按第7.4.7节所述开始用GC(ECD)方法分析样品。

8.0质量控制

8.1参考第一章规定的质量控制方法。用以证实样品提取有效性的质量控制包括在方法3500及所采用的提取方法中。如提取液经过净化,则按方法3600及具体净化方法中的质量控制实行。 .

8.2检查GC系统的操作方法见方法8000的8.6节所述。

8.2.1质量控制校核样品浓溶液(方法8000第8.6节)应含有浓度为100μg/ml的各个欲分析物的甲醇溶液。

8.2.2表4-24给出了此方法的校准和QC验收标准.表4-25给出了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与欲分析物浓度的关系。两表所列内容应当用以评价一个实验室用本方法进行分析和产生可接受的数据的工作能力。

8.3计算所有样品、空白及添加代用标准的回收率,确定回收率是否在控制限内(按方法8000的8.10节中提出的实行QC方法建立的控制限)。

8.3.1如回收率不在控制限内,则应进行:

(1)检查在计算、代用化合物溶液和内标等方而确实无错误,也需检查仪器的性能.

(2)如果上述检查任何部分出现问题,重新计算数据及(或)重新分析捉取液。

(3)如上述检查都无问题。重新提取并分析样品,或者将此数据标以“估计浓度”。

9.0方法性能

9.1本方法经20个实验室对添加12~450μg/L范围的6个浓度的试剂水、饮水、地面水及3个工业废水做了分析。发现单个操作者精密度、总精密度及方法准确度直接和分析物的浓度有关而实际上和样品基体无关。用FID检测器测得的线性方程描述的这些关系列于表4-25。

9.2所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取决于样品类型、样品制备技术及所采用的校准方法。

表4—24 QC验收标准

化合物测试浓度

(μg/L)

s限

(μg/L)

x范围

(μg/L)

P,P s范围

(%)

4-氯-3-甲基酚100 16.6 56.7~113.4 99~122 2-氯酚100 27.0 54.1~110.2 38~126

2,4-二氯酚100 25.1 59.7~103.3 44~119

2,4-二甲基酚100 33.3 50.4~100.0 24~118

4,6-二硝基-2-甲基酚100 25.0 42.4~123.6 30~136 2,4-二硝基酚100 36.0 31.7~125.1 12~145

2-硝基酚100 22.5 56.6~103.8 43~117

4-硝基酚100 19.0 22.7~100.0 13~110

五氯酚100 32.4 56.7~113.5 36~134

苯酚100 14.1 32.4~100.0 23~108 2,4,6-三氯酚100 16.6 60.8~110.4 53~119

注:s=4次回收测定的标准偏差(μg/L)。

x=4次回收的平均回收值(μg/L)。

P,P s=测得的百分回收。

a.引自方法604,40 CFR 136部分的标准,这些标准直接基于表4-25中方法性能数据,在需要的情况下。扩大回收限。以确保应用范围可低至用于制定表4-25的浓度之下.

表4—25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与浓度的关系。

化合物准确度,以回收表

示,

X’ (μg/L)

单个分析者精密度

S r’,(μg/L)

总精密度

S’,(μg/L)

4-氯-3-甲基酚0.87 C-1.97 0.11x-0.21 0.16x+1.41 2-氯酚0.83 C-0.84 0.18x+0.20 0.21x+0.75 2,4-二氯酚0.81 C+0.48 0.17x-0.02 0.18x+0.62 2,4-二甲基酚0.62 C-1.64 0.30x-0.89 0.25x+0.48 4,6-二硝基-2-甲基酚0.84 C-1.01 0.15x+1.25 0.19x+5.85 2,4-二硝基酚0.80 C-1.58 0.27x-1.15 0.29x+4.51

2-硝基酚0.81 C-0.76 0.15x+0.44 0.14x+3.84

4-硝基酚0.46 C+0.18 0.17x+2.43 0.19x+4.79

五氯酚0.83 C+2.07 0.22x-0.58 0.23x+0.57

苯酚0.43 C+0.11 0.20x-0.88 0.17x+0.77 2,4,6-三氯酚0.86 C-0.40 0.10x+0.53 0.13x+2.40 注:X’=对样品浓度为C,1次或多次测量所要求的回收(μg/L)。

S r’=在平均浓度为x,对单个分析者所要求的测量的标准偏差(μg/L)。

S’=在平均浓度为x。要求的实验室问测量的标准偏差(μg/L)。C=浓度的真值(μg/L)。

x=样品浓度为C,测得的平均回收(μg/L)。

a.引自方法604 40CFR,136部分。

8食品中辛基酚等5种酚类物质的测定

附件2 食品中辛基酚等5种酚类物质的测定 BJS 201913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双酚A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婴儿配方食品、畜肉、禽蛋、水产品、罐头食品、植物油中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双酚A的测定。 2原理 试样中加入同位素内标后,经乙腈提取,离心,取上清液经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内标法定量。 3试剂和材料 除另行规定外,本实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 试剂 3.1.1 甲醇(CH3OH):质谱级。 3.1.2 乙腈(CH3CN):质谱级。 3.1.3 氨水(NH4OH):色谱级。 3.2 试剂配制 0.05% 氨水溶液(V/V):取氨水(3.1.3)0.5mL用水稀释至1000 mL。 3.3 标准品 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双酚A标准物质和辛基酚-13C6、正辛基酚-D17、

壬基酚-13C6、正壬基酚-D4、双酚A -D4同位素内标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登录号、分子式、相对分子量见附录A表A.1,纯度≥98%。 3.4 标准溶液配制 3.4.1标准储备溶液(100 mg/L):分别称取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和双酚A标准物质(3.3)10 mg(精确至0.000 1 g),用甲醇(3.1.1)溶解,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0 mg/L。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贮存于-20 ℃冰箱中,有效期12个月。 3.4.2混合标准中间溶液(1 mg/L):分别准确吸取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和双酚A标准储备液(100 mg/L)(3.4.1) 1 mL至1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1 mg/L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置于4 ℃冰箱中保存,有效期3个月。3.4.3同位素内标标准储备溶液(100 mg/L):分别称取辛基酚-13C6、正辛基酚-D17、壬基酚-13C6、正壬基酚-D4、双酚A -D4同位素内标(3.3)10 mg(精确至0.000 1 g),用甲醇(3.1.1)溶解,并转移至100 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标准储备液浓度为100 mg/L。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贮存于-20 ℃冰箱中,有效期12个月。 3.4.4同位素内标混合标准中间溶液(1 mg/L):分别准确吸取辛基酚-13C6、正辛基酚-D17、壬基酚-13C6、正壬基酚-D4、双酚A -D4同位素内标标准储备液(100 mg/L)(3.4.3)各1 mL至100 mL 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1 mg/L的混合标准中间溶液,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置于4 ℃冰箱中保存,有效期3个月。 3.4.5 同位素内标混合标准工作液(100 μg/L):分别准确吸取同位素内标标准储备液(1 mg/L)(3.4.4)各1 mL至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制成100 μg /L的混合标准工作液。临用时配制。 3.4.6混合标准工作溶液:分别准确吸取混合标准中间液(1 mg/L)(3.4.2)适量,加入同位素内标混合标准中间溶液(1 mg/L)(3.4.4),使辛基酚、正辛基酚、壬基酚、正壬基酚和双酚A浓度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一)主要化合物及其食物来源 酚类化合物包括了一类有益健康的化合物,其共同特性是分子中含有酚的基团,因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植物性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分为简单酚、酚酸、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及类黄酮。常见的酚类化合物有: 1.简单酚又称一元苯酚,如水果中分离出的甲酚、芝麻酚、桔酸(gallicacid)。 2.酚酸主要有香豆酸(coumar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 和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等。 3.类黄酮(flavonoids),又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槲皮素、黄酮醇、黄烷醇、黄烷酮等。 4.异黄酮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黄豆中所含异黄酮有:染料木苷元(三羟基异黄酮,又称金雀异黄素)、大豆苷元(二羟基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黄素苷以及上述三种苷的丙二酰化合物。 5.茶多酚主要由5种单体构成,分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A)和表儿茶素(EC)。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被认为是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来源。(二)生物学作用 酚类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槲皮素、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现将其主要的保健功能综述如下: 1.抗氧化作用植物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过氧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体内过氧化反应的致癌作用。 2.血脂调节功能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胆固醇,含这种成分的大豆蛋白可使动物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降低30%~40%。茶多酚可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体脂和肝内脂肪聚积。 3.血管保护作用红葡萄酒中的多酚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并可使已形成的血栓血小板解聚;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舒血管因子,减轻栓塞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红葡萄酒所含这类化合物成分的摄入量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苯酚及酚类专题训练3

苯酚及酚类(三)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除去苯分子中少量苯酚的方法是() A.加FeCl3溶液,分液 B.加浓溴水,过滤 C.加浓溴水,反应后蒸馏 D.加入NaOH溶液,分液 【详解】 A. FeCl3溶液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不能除去苯酚,A错误; B. 加浓溴水与苯酚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溶于苯中,达不到除杂的目的,B错误; C. 根据B中分析可知C错误; D. 加入NaOH溶液与苯酚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苯酚钠,苯不溶于水,分液即可,D正确; 答案选D。 2.如图表示某种有机物的结构,关于它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D ) A.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7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B.不能与FeC13溶液作用发生显色反应 C.1mol该有机物与NaHCO3反应放出22.4L气体 D.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与8mol NaOH反应 3.杨树生长迅速,高大挺拔,树冠有昂扬之势。其体内有一种有机物,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 B.分子式为C14H14O2 C.1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2mol的Br2 D.该有机物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 A.分子中含有酚羟基,该有机物属于烃的衍生物,A正确; B.根据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C14H14O2,B正确; C.分子中有2个酚羟基,含有2个邻位或对位氢原子,则1 mol该物质与溴水反应时最多能消耗2 mol的Br2,C正确; D.酚羟基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产生CO2,D错误; 答案选D。

苯酚,酚类知识点+例题+课时训练

苯酚 【目标引领】 1.苯酚的结构和性质 (1)苯酚的结构 苯酚的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官能团为。 注意:①羟基与芳香烃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叫芳香醇,②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的化合物叫酚。试写出C7H8O的同分异构体。 (2)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一种无色的晶体,具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当温度高于65℃,能跟水。易溶于等有机溶剂。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2)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分子中羟基与苯环相互影响,结果使苯环和羟基都变活泼(分别与醇和苯比较) ①苯酚的酸性(苯酚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发生微弱电离,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跟NaOH反应:, CO 2通入苯酚钠溶液:, 酸性:醋酸碳酸苯酚HCO3 .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 ②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向苯酚溶液中滴入浓溴水:,此反应常用于苯酚的定量和定性测定。 ③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能显示,利用这一反应可以检验苯酚的存在。 ④氧化反应 a. 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气氧化呈。 b. 苯酚可以使酸性高猛溶液褪色。 C.苯酚可以燃烧: 例1、已知几种物质的酸性强弱顺序为H 2CO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正确 的是()

迁移训练:1、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是: 从它的结构简式推测,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既可以燃烧,也可以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 B.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 C.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可与H 2发生加成反应 例2、机物分子中的原子(团)之间会相互影响,导致相同的原子(团)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下列现象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甲基环己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酚与溴水可直接反应,而苯与液溴反应则需要铁作催化剂 D.苯酚可以与NaOH 反应,而乙醇不能与NaOH 反应 迁移训练2.下列反应能说明苯酚分子中由于羟基影响苯环,使苯酚分子中苯环上的H 原子比苯分子中苯环上的H 原子活泼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 D.都不可以 例3、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下图: 废水 苯 氢氧化钠水溶液 氧化钙 苯酚 A B 苯 二氧化碳 苯酚 (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 进行(填写仪器名称)。 (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 是 ,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 是 。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设备Ⅳ中,物质B 的水溶液和CaO 反应后,产物是NaOH 、H 2O 和 。通过 操作(填写操作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 (5)上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 6H 6、CaO 、 、 。 设备Ⅰ 设备Ⅱ 设备Ⅲ 设备Ⅳ 设备Ⅴ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大而复杂基因的化合物。从化学上讲,酚是苯环(又称芳香环)上联有一个或多个羟基的化合物。多酚物质(polyphenols)是含有酚官能基团的物质,是构成植物固体部分的主要物质[5,6]。按分子质量可分为单宁化合物(相对分子量500~3000)和非单宁化合物(相对分子量<500或>3000)[3]。酚类物质是葡萄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与葡萄的抗病性、采后生理、贮存、保鲜以及与葡萄汁(酒)的色泽、风味等品质指标密切相关。德、法等国在探讨酚类物质与葡萄酒的品质关系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国内对酚类物质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18]。葡萄与葡萄酒中常见的酚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类黄酮和非类黄酮[1]。不同葡萄品种之间酚的含量及类型差异很大,相同品种葡萄及其酿制的葡萄酒中酚的构成及含量也会受地域、栽培条件、气候条件、成熟度,酿造工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非类黄酮 酚酸类化合物(phenolic acids) 这类化合物具有一个苯核,多为对羟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丙烯酸(肉桂酸)的衍生物[5,6]。主要有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和香豆酸4种,此外还有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阿魏酸、绿原酸、芥子酸等。 葡萄浆果中20%~25%的酚酸都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在葡萄酒中,酚酸可与花色素和酒石酸相结合[2,5,6]。这些物质结构较简单,主要贮存在葡萄细胞中的液泡中,破碎时容易被浸出。含量最高的是羟基肉桂酸的衍生物,一般与糖、有机酸以及各种醇以酯化形式存在[1]。葡萄品种成熟条件不同,葡萄浆果中酚酸的总量和游离态酚酸的比例也不相同。 2 类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的酚类化合物的最大类别之一。而且大部分单宁也是由黄酮类化合物转变来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母核总是由15个碳原子组成,它们排列成C6-C3-C6的构型。也就是说,两个芳香环由一个成环或不成环的C3单元联结起来。这三个环分别标为A、B、C。葡萄酒中最常见的类黄酮物质有黄酮醇,儿茶素,红葡萄酒中还有花色苷等[1,11]。类黄酮主要来自于葡萄皮,葡萄籽及果梗,在红葡萄酒中占多酚物质的85%以上,在白葡萄酒中含量一般不超过总酚的20%,因此类黄酮对红葡萄酒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对白葡萄酒的作用[1]。 2.1 黄酮醇类化合物(flavonols) 槲皮酮(栎精)R:HR':H 莰非醇(山奈醇):R:OH R':H 杨梅黄酮:R:OH R:OH 图1 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 分子结构中含有“黄烷构架”。主要有写槲皮酮(栎精,Quercetin)、莰非醇(山奈醇,Kaempferal)、和杨梅黄酮(Myricetin)(见图1)。

苯酚及酚类专题训练2

苯酚及酚类(二) 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是(A) A.甲醇 B.苯甲酸 C.苯酚 D.新戊烷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按官能团分类,它不属于() A.醇类 B.酚类 C.醚类 D.烯类 【详解】 A. 结构中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含有酚羟基,不含醇羟基,不属于醇类有机物,A错误; B. 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属于酚类有机物,B正确; C. 结构中含有醚键,属于醚类有机物,C正确; D. 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属于烯类有机物,D正确。 答案选A。 3.下列有机物中,只需要用水就可以鉴别的是() A.环己烷、苯、乙醇 B.四氯化碳、苯、甘油 C.四氯化碳、溴乙烷、乙酸 D.环己烷、乙二醇、甘油 【详解】 A.环己烷、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无法区分二者,故A不符合题意; B.四氯化碳难溶于且密度比水大,分层后有机层在下层,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分层后有机层在上层,甘油易溶于水,可以区分,故B符合题意; C.四氯化碳、溴乙烷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无法区分二者,故C不符合题意; D.甘油、乙二醇都可溶于水,无法区分二者,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A.溴单质和2,4,6-三溴苯酚都可溶于苯,因此用浓溴水除杂时,会引入新杂质;应当用NaOH溶液中和苯酚,再进行分液即可,A项错误;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将甲苯氧化为苯甲酸,NaOH再将苯甲酸转化为水溶性的盐,再进行分液即可,B项正确; C.乙烯会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CO2,因此会引入新杂质,需要再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CO2再进行干燥才可,C项错误; D.乙酸乙酯会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因此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乙酸,随后再进行分液即可,D项错误; 答案选B。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加工产品,煤焦油,煤液化油,三者中酚类化合物的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煤焦油,煤液化油中主要的含氧酸性物质即为酚类化合物,其含量受煤种,工艺条件影响很大,低温馏分段中的酚含量较高,质量分数可达30%以上,如此高的酚含量会显著增加后续过程的氢耗量,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酚类化合物的不稳定性不利于油品的存储与运输;酚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和生产原料而被广泛应用到各大领域,因而具有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然而,我国市场每年的酚类供应都存在较大缺口,随着国家对煤炭资源利用的愈发重视,从煤焦油和煤液化油产品中提取酚类化合物不仅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需求,也是挖掘煤焦油和煤液化油的潜在价值。 一、目前获得酚类的方法 酚类物质最初发现于蔬菜,水果,谷物等植物中,如生育酚,儿茶素,白黎芦醇,芝麻林酚,大豆黄素等等,这些天然的酚类化合物大多具有抗氧化性,可以延缓衰老,对于癌症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所以其医药上的应用潜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煤液化油中提取酚类化合物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人们在煤焦油和液化油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发现,酚类化合物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特点,会影响油品的安定性[3, 4]、煤液化工艺中的循环溶剂性能[5],因此分离出煤焦油或液化油中的酚类物质将有助于油品的存储,运输,及优化工艺结构。 2)酚类化合物具有弱酸性,是煤焦油液化油中含氧化合物[6]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高的酚含量将显著增加氢耗量,氢气在合成工业中是一种贵重的原料,这无疑会提升生产的成本。 3)酚类化合物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表1-5 为典型酚类化合物的用途[1],可见酚类化合应用范围非常广,涉及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等等,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密切相关。从油品中分离酚类化合物将大大增加煤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4)随着工业的发展,石化能源的消耗带来了巨大的含酚废水排放量[7, 8],是世界上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及安全。由于现行的工艺条件限制,在油品加工过程中会产生的大量含酚废水需要处理,增加生产成本,还会污染环境,与绿色工艺的要求相差甚远,急需对其加以改进。如果能从源头萃取分离出绝大部分的酚类化合物,既不会对后续加工产生负面影响,又能简化工艺流程,

高中化学论文: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探究中的比较:实践与反思 ——以“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为例 摘 要:认识事物从比较开始,比较也是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在使用比较方法时存在着“易学难精”的现状,在化学教学中挖掘比较方法的内涵,尝试从表层的现象比较到深层的本质比较、从质的比较到量的比较的实践,反思比较方法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比较;科学方法;化学教学 1 比较方法的一般认识 要区分就要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认识事物是从区分开始的。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选购商品如此,学习同样如此。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乌申斯基)比较是确定对象之间异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既可以揭示事物的运动及其发展的规律,又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鉴别和定量分析,还可以鉴别理论同实践是否相符。可见,比较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最为常见而又极为重要的科学方法之一,正因为比较的基础性,经常被师生误以为是“方法简单、自然就会”,认识上的误解导致比较在实际的教学中的成为实践的盲点。事物之间的异同,有现象上的,也有本质上的。现象上的异同,甚至连小孩也容易识别,这就很容易导致比较方法在现实中成为“易学难精”的科学方法。化学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比较,而应深入到本质中去比较,着重抓住事物的本质异同进行比较。所谓“异中之同”是指表面上差异极大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中之异”则是指表面上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有本质上的差异。可见,抓住本质进行比较,对于科学地认识物质及其性质是至关重要的。 化学教学中应聚焦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其实践的切入点在于通过探究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笔者认为,通过探究的过程,学习化学知识,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形成科学观念,正是化学教学的精神实质所在。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在化学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发展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这些无疑都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2 比较方法的教学实践 基于对比较这一科学方法的认识,笔者尝试了“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实践,让学生经历从结构的比较到性质的猜想,从现象的比较到本质的认识,从而认识物质中存在的固有特征和客观规律。 2.1 比较中导出酚的概念 “酚的性质与应用”的学习是由近期名噪一时的塑化剂——双酚A 引入的,通过比较双酚A 与苯甲醇(图1)的官能团发现,两者的共同点是均含—OH ,但不同之处在于—OH 连接的位置不同。由此得到: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化合物。醇——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 后形成的化合物。为了巩固新形成的概念,设置了一道课堂练习:下列物质属于酚类的有( ) CH 3 | —C — | CH 3 —OH HO — 双酚A —CH 2—OH 苯甲醇 图1 酚与醇的对比

苯酚类废水处理办法

苯酚类废水处理办法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一、物理法 1、萃取法 由于酚类化合物是有机物,在水相与有机相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利用与水不互溶的有机萃取剂与含酚类污染物的废水混合,从而使酚类物质从水相转移至有机相中,以此实现酚类物质从水相中的脱除[8]。目前萃取法的发展除了选取混合强度更高的反应器之外[9],选择、优化萃取剂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其中使用超临界流体进行反应萃取分离是目前萃取法研究的重要方向[1()]。由于萃取剂一般都相对昂贵,因此萃取剂一般都需要回收利用。但由于萃取过程中存在一些副反应、操作过程中也有一定的损失、溶剂会一定程度地溶解于水中,因此萃取法一般只用来处理回收较高浓度的苯酚废水,从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2、蒸汽法 蒸汽法用来脱除挥发酚也一种使用时间比较长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挥发酚能够与水蒸汽组成一种共沸物的物理特点,当两种物质的总蒸汽压大于外部的压力时,废液就会沸腾,同时挥发酚便会转变为气体。在传统的蒸汽脱酚塔中,含酚废液喷淋塔顶端向下喷淋,而水蒸气则从下往上流动,两者进行逆流接触,从而使废液中的挥发酚转入气相中,达到脱除挥发酚的目标。 蒸汽法的优点是不使用昂贵的萃取剂、操作比较简便、处理量大、无后续污染,适合处理含挥发酚含量较高的酚类废水[li】,但其也存在蒸汽消耗大、设备体积大、废水处理不彻底的缺点。 3、吸附法 比表面积大、具有多孔结构等特征的物质常常能吸附水体中的污染物。科研人员使用具有以上特征的吸附剂处理酚类废水,在达到一定吸附量之后,再利用其他手段进行脱附,

酚的化学性质

酚的化学性质 一、结构及物理性质: 1、苯酚俗称,结构式、结构简式 2、实验室存放的苯酚往往呈红色,为什么? 3、苯酚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冲洗而不是用水,为什么? 二、化学性质: 1、苯酚的弱酸性: (1)写出苯酚电离方程式 (2)写出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3)写出CO2通入苯酚钠水溶液中的方程式 注意:无论通入二氧化碳量多量少,产物均为碳酸氢钠而无碳酸钠。 2、苯酚的取代反应(与溴水的反应) 现象:将苯酚滴加到溴水中,能看到有。 原理: 用途: 3、显色反应 现象:将苯酚滴加到三氯化铁溶液中,能看。 用途: 4、聚合反应: 由于受羟基的影响,苯环上与羟基位上的氢被活化而发生聚合反应,生成。 化学方程式为。 5、将苯酚加入到盛有冷水的试管中,看到试管中的冷水变浑浊,为什么?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又变澄清,为什么?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液中又变浑浊,为什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当堂训练】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烃基和羟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一定属于醇类 B.分子内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一定是酚类 C.代表醇类的官能团是跟链烃基相连的羟基 D.醇类和酚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 2、能说明苯酚酸性很弱的实验是( ) A.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B.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 C.苯酚遇FeCl3溶液呈紫色。D.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3、常温下就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是( ) A.苯酚与溴水B.苯和溴水C.乙烯和溴水D.甲苯和溴水 4、.苯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液溴反应,而苯酚与溴水即反应,原因( )

A.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使苯环上氢原子活泼了B.苯环与羟基相互影响,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了C.苯环影响羟基,使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了D.羟基影响苯环,使苯环上的某些氢原子活泼了5.鉴别苯酚溶液和甲苯有不同的方法,请叙述其中两种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醇酚性质训练 1 一、必做题(共100分) 1、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时化学键断裂如下图所示。则乙醇在催化氧化时,化学键断裂的位置是()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金属钠 B.生石灰 C.熟石灰 D.无水硫酸铜 3.甲醇、乙二醇、甘油分别与足量金属钠作用,产生等量的H2,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6∶3∶2 B.1∶2∶3 C.3∶2∶1 D.4∶3∶2 4.下列物质哪些与互为同系物() 5.若在皮肤上沾有少量苯酚,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A.用高于70 ℃的热水冲洗 B.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C.用稀盐酸溶液冲洗 D.用酒精冲洗 6.能够检验苯酚存在的特征反应是() ①苯酚跟氢氧化钠反应②苯酚跟溴水反应③苯酚跟三氯化铁溶液反应④苯酚跟硝酸的反应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HCO。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7.已知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CO3>>- 3 ?2+Na2CO3 A. +H2O+CO2?→ ?+Na2CO3 B. +NaHCO3?→ ?+NaHCO3 C.+Na2CO3?→ ?+H2CO3 D. +NaHCO3?→

涨知识——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检测方法

涨知识——酚酸类化合物含量检测方法 我们通常采用色谱技术对植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此外,色谱技术也可用于研究酚酸类化合物与其他食品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植物中酚酸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取决于检测前成分的化学性质、提取方法、粒径、储存的时间和条件,以及测定方法和干扰剂(如脂肪、萜烯和叶绿素)。通常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定量,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是最常用的。在HPLC 方法中,采用不同的色谱柱、流动相、柱温和流速对酚酸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水、甲醇和乙腈是流动相中最常见的成分。有时必须要加入改性剂,如甲酸、醋酸铵和醋酸,以防止色谱峰拖尾。就分析时间而言,它不是固定参数,因为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流速来延长或缩短。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检测器对酚酸类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如UV-Vis 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库仑阵列检测器和质谱(MS )检测器。此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 )也可以检测酚酸类化合物含量。 气相色谱法(GC ) 由于GC 需要高温处理,而样品在高温下容易分解,所以气相色谱不常用于酚酸类化合物检测。但GC 可以用于检测600D 以下的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气质联用(GC-MS )常用于植物样品中酚酸类化合物分析。与LC-MS 比较而言,GC-MS 具有更高的选择性、精密度及准确度,尤其在分析少量组分的时候。 毛细管电泳法(CE ) 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酚酸类化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CE 技术可以分离并检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化合物,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CE 具有电解液体积小,分析时间短,分辨率高,样品量少等优点。为了得到更高的分辨率,需要优化缓冲液、pH 、浓度、毛细管类型、电泳温度、电压以及进样方式等参数。 LC-MS 和GC-MS 的比较(来源:迪信泰检测平台) 以上所有的检测技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液相色谱配备DAD 和MS 检测器可以减少所需样品量,缩短分析时间。然而,GC 常与MS 联用,需要较高温度处理样品,可能会导致样品分解。此外,GC 只能用于分析小于600D 的小分子酚酸类化合物。近年来,CE 技术也常用于酚参数 LC-MS GC-MS 样品前处理时间 20 min 180 min 分析时间 60 min 50 min 线性范围 窄 宽 选择性 好 高 检出限 5-15 ng/mL 10-18 ng/mL 鉴定 方程计算 具有许多化合物的质谱库; 碎裂片段可以推测分子结构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天然酚类化合物及其保健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一族结构中含有酚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食品中,由于其羟基取代的高反应性和吞噬自由基的能力而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多酚类化合物可以延缓肿瘤的发作,抑制肿瘤的形成,提高认知功能,抑制低度脂蛋白LDL氧化及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功能。这些功能都与其抗氧化性能有关。 人体内的自由基反应对人的病理、衰老机理的研究发现反应性氧(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羟基自由基·OH、过氧化物自由基ROO·和烷氧基自由基RO·等)在体内起着很不利的作用,与机体老化及许多疾病有关。ROS在体内主要氧化脂肪、蛋白、核酸等细胞组成成分,进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 脂质氧化反应是一个自由基介导的链反应,由高反应活性自由基如·OH从多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相邻的亚甲基吸收-活泼氢而引发(反应式1)。 脂肪酸烷基自由基R·很快与O2反应形成过氧化自由基ROO·(反应式2),ROO·可从脂肪酸继续吸收活泼氢,使脂质氧化反应继续进行(反应式3)。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人体血浆中主要的携带胆固醇的蛋白质,除富含胆固醇外,还含大量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极易被氧自由基氧化而形成过氧化物。被氧化的LDL不能结合到LDL受体上,而是与巨噬细胞清除受体结合,形成泡沫细胞,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相对于脂质而言,蛋白质和核酸较不易受自由基的攻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蛋白质对ROS的敏感性有很大关系。 ROS对蛋白质的改性作用会影响其被细胞内蛋白水解酶的降解。ROS引起的蛋白质氧化可能是许多炎症反应的原因。 由氧化反应引起的核酸的改性则明显改变细胞功能,有潜在致癌性。ROS攻击DNA会引起广泛的DNA损伤,包括碱基的修饰,产生无碱基位点、碱基删除、移码、DNA解链、DNA-蛋白质交联及染色体重排等。大量的研究认为ROS在癌症的引发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机理 机体有多种抗氧化防御系统,抗氧化剂主要是通过终止自由基链反应而清除自由基保护机体的。α-育酚(TOH)是生物膜中维持稳定性不可缺少的抗氧化成分,以此为例说明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当TOH的酚基团遇到过氧自由基ROO·时,反应形成生育酚自由基TO·和氢过氧化物。 该反应速率常数k3为8×104mol/s。因为链传递反应速度常数k2约10~102mol/s,远低于k3,故TOH与ROO·自由基反应的速度比RH与ROO·反应速度快约104倍。因此仅需少量即可起到有效的终止自由基链反应作用。 酚类是极好的氢或电子供体,由于形成的酚类游离基中间体的共振非定域作用和没有适合分子氧进攻的位置,比较稳定,不会引发新的游离基或者由于链反应而被迅速氧化,所以是很好的抗氧化剂。 植物中存在的天然酚类化合物谷物种子大米是亚洲主要的谷物食品,水稻壳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能很强,从中分离并鉴定出了一种抗氧化成分异牡荆黄基类黄酮,具有独特的C -糖基结构,抗氧化能力与生育酚相当。 黑米种子即使经过长时间储存仍维持发芽力,故推测其色素物质可能有抗氧化作用。经大规模分离纯化,分离出了抗氧化色素花青素-3-0-β-D-葡萄糖苷(C3G)及dele phinidin-3-0-β-D-葡萄糖苷及花葵素-3-0-β-D-葡萄糖苷,这三种花色素型抗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均呈强抗氧化活性,而C3G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也有抗氧化性。在其

风轮菜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8637070.html, 风轮菜酚酸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王凌天孙忠浩钟明亮吴海峰张海晶朱乃亮,孙桂波叶晓霞许旭东朱寅荻杨峻山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7年第13期 [摘要] 综合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CI gel等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酚类部位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得到28个化合物。利用NMR和MS解析技术鉴定为芹菜素(1)、芹菜素-7-O-葡萄糖苷(2)、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3)、羊红膻酯(4)、芹菜素-7-O-芸香糖苷(5)、木犀草素(6)、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正丁醇酯(8)、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9)、木犀草素-7-O-新橙皮糖苷(10)、金合欢素(11)、金合欢素-7-O-葡萄糖醛酸苷(12)、蒙花苷(13)、柚皮素(14)、江户樱花苷(15)、柚皮素-7-O-芸香糖苷(16)、异樱花素(17)、异樱花苷(18)、香蜂草苷(19)、橙皮苷(20)、山柰酚(21)、槲皮素(22)、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23)、对羟基桂皮酸(24)、咖啡酸(25)、cis-3-[2-[1-(3,4-dihydroxy-phenyl)- 1-hydroxymethyl]-1,3-ben-zodioxol-5-yl]-(E)-2-propenoic acid (26)、mesaconic acid (27)、gentisic acid 5-O-β-D-(6′-salicylyl)-glucopyranoside (28),其中化合物7, 9~10, 12, 23, 26~28首次从风轮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H2O2氧化心肌细胞损伤为模型,对化合物1~6, 8~17和19进行心肌保护活性筛选,江户樱花苷(15)显示出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的细胞存活率(62.12±6.18)%,阳性对照(槲皮素)在20.0 mg·L-1下的细胞存活率为(84.55±8.26)%,江户樱花苷在25.0 mg·L-1下的细胞存活率为 (84.25±7.36)%。 [关键词] 唇形科;风轮菜属;风轮菜;黄酮;心肌保护 [Abstract] Twenty-eight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and purified from Clinopodium chinense by Sephedax LH-20, ODS, MCI and preparative HPLC.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apigenin (1), 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 (2), apigenin-7-O-β-D-glucuronopyranoside (3), thellungianol (4), apigenin-7-O-β-D-rutinoside (5), luteolin (6), 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 (7), apigenin-7-O-β-D-pyranglycuronate butyl ester (8), luteolin-7-O-β-D-rutinoside (9), luteolin-7-O-β-D-noehesperidoside (10), acacetin (11), acacetin-7-O-β-D-glucuronopyranoside (12), buddleoside (13), naringenin (14), pruning (15), nairutin (16), isosakuranetin (17), isosakuranin (18), didymin (19),hesperidin (20), kaempferol (21), quercetin (22), kaempferol-3-O-α-L-rahmnoside (23), p-hydroxycinnamic acid (24), caffeic acid (25), cis-3-[2-[1-(3,4-dihydroxy-phenyl)-1 -hydroxymethyl]-1,3-ben-zodioxol-5-yl]-(E)-2-propenoic acid (26), mesaconic acid (27), gentisic acid 5-O-β-D-(6′-salicylyl)-glucopyranoside (28). Among them,compounds 7, 9-10, 12, 23, 26-28 were isolated from the Clinopodium for the first time.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compounds 1-6, 8-17 and 19 against H2O2-induced H9c2 cardiomyocyte injury were tested, compounds 15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protective effects. Compared with the cell viability of (62.12±6.18)% in the model, pruning exhibited viabilities of (84.25±7.36)% at

高中化学知识点题库 苯酚及酚类的性质GZHX218

1. 食品添加剂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1)的规定使用。作为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G和W,可经下列反应路线得到(部分反应条件略)。 (1)G的制备 ①A与苯酚在分在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他们互称为;常温下A 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的(填“大”或“小”)。 ②经反应A B和D E保护的官能团是。 ③E G的化学方程式为. (2)W的制备 ①J→L为加成反应,J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 ②M→Q的反应中,Q分子中形成了新的_________(填“C-C键”或“C-H键”)。 ③用Q的同分异构体Z制备,为避免R-OH+HO-R 催化剂 △R-O- R+H2O 发生,则合理的制备途径为酯化、、。(填反应类型) ④应用M→Q→T的原理,由T制备W的反应步骤为 第1步:;第2步:消去反应;第3步:。(第1、3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①同系物小 ②-OH ③ (2)①②C-C键③加聚水解 ④;

2CH3CH=CHCH=CHCHO+O2催化剂 △2CH3CH=CHCH=CHCOOH+2H2O或 CH3CH=CHCH=CHCHO+2Cu(OH)2催化剂 △CH3CH=CHCH=CHCOOH+Cu2O↓ +2H2O 解析:本题考察同系物的概念、有机物的合成、结构简式及方程式的书写。 (1)①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成为同系物。由框图可用看出A是对-甲基苯酚,因此与苯酚互为同系物;由于A中含有甲基,所以A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苯酚的要小。 ②A和E相比较,甲基被氧化生成羧基,而其它基团并没有变化,因此保护的是酚羟基。 ③由反应前后的结构变化可知,E中的羧基变成酯基,因此要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 (2)①J与2分子HCl加成生成CH3CHCl2,因此J为乙炔,结构简式为; ②Q是由2分子CH3CHO经过加成反应得到的,根据反应前后的结构变化可知形成新的C -O键、C-H键和C-C键; ③由高聚物的结构简式可知,Z的结构简式为HOH2CCH=CHCH2OH。因为在加热时羟基容易形成醚键,所以在加聚之前要先保护羟基,可利用酯化反应,最后通过水解在生成羟基即可,所以正确的路线是酯化反应、加聚反应和水解反应; ④W和T相比多了2个碳原子,利用M→Q的原理知可用乙醛和T发生加成反应,方程式 为;然后经过消去反应形成碳碳双键,最后将醛基氧化成羧基即可,反应的方程式为: 2CH3CH=CHCH=CHCHO+O2催化剂 △2CH3CH=CHCH=CHCOOH+2H2O,也可以用新 制的氢氧化铜氧化醛基变羧基。 题干评注:苯酚及酚类的性质 问题评注:酚(phenol),通式为ArOH,是芳香烃环上的氢被羟基(—OH)取代的一类芳香族化合物。最简单的酚为苯酚。 2. (1)化合物A(C4H10O)是一种有机溶剂。A可以发生以下变化: ①A分子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②A只有一种一氯取代物B,写出由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A的同分异构体F也可以有框图内A的各种变化,且F的一氯取代物有三种,F的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酚的命名和化学性质

酚的命名和化学性质 一、命名 1、只有酚OH时,称为?酚、??二酚… 2、-NO2,-X,-R作取代基,酚为母体 3、取代基氧化度>酚OH,则酚OH作取代基 氧化度=碳氧间形成的价键数 O=C=O -C-O(H) -C- C-OH O O (-COOH,-CHO,-SO3H等→合体作母体,类别为苯甲酸、苯甲醛、苯磺酸等) 例题: 1、OH 2、OC2H5 OH 3、 OH CH3 C2H5 4、 OH 35、OH OH C2H5 NO2 6、 C2H5 CH3 7、 OH NO2 2 NO2 8、 COOH OH 9、 CHO OCH3 OH 10、 OH CH3 11、 CH2OH 解:1、α-萘酚2、邻乙氧基苯酚3、3-甲基-5-乙基苯酚 4、5-甲基-2-萘酚 5、2-乙基-5-硝基-1, 4-苯二酚 6、1-甲基-6-乙基萘 7、2,4,6-三硝基苯酚(苦味酸)8、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 9、4-羟基-2-甲氧基苯甲醛10、对甲苯酚11、苯甲醇(苄醇) 二、酚的结构特点 (一)酚中羟基直接与芳基相连,彼此存在着电子效应。 以苯酚为例: 1、酚羟基对苯基的电子效应为+C>-I,使环上ρe↑,亲电活性↑,后取代进入邻对位; 2、酚羟基与苯基存在共轭使C-O键强↑,酚OH难取代(有别于醇); 3、酚羟基与苯基的p-π共轭使O-H键极性↑,H+易离去而显一定酸性,且产生的Ph-O- 也 因共轭而稳定性↑,因此酚的酸性>醇。 (二)酚存在烯醇结构,可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三)酚因具有稳定的芳香共轭体系而可以以烯醇结构存在。

三、酚的化学性质 (一)弱酸性 1、苯酚酸性 醇,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C 6H 5OH +NaOH C 6H 5ONa +H 2O (石碳酸,酸性小于碳酸) 2、苯酚酸性<碳酸,因此在酚钠中通入水和二氧化碳可惜出酚: ONa OH NaHCO 3 +CO 2++H 2 3、苯酚可溶于NaOH ,不可溶于NaHCO 3,籍此可区别苯酚与其他有机酸。 4、苯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则苯酚酸性↑,反之则↓。 5、苯环上另有的取代基与酚羟基处于邻对位时,对酚羟基的电子效应既有I 又有C ,如果 处在间位,则只存在I 效应。 例如: (1) OH NO 2 O 2N NO 2 OH NO 2 OH Cl OH OH CH 3 < < < < 解:取代基与酚羟基处于邻对位,兼有I 和C 效应:甲基有弱的+I 和+C ,氯是-I >+C , 硝基具有强的-I 和-C ,因此,酸性为递增顺序。 (2) OH OH NO 2 NO 2 OH OH NO 2 解:邻、对位基团间存在吸电子的I 和 C 效应,间位基团间只存在吸电子I 效应,不存在 吸电子的C 效应: N O 间位基团间无C 效应 因此酸性强弱为: OH OH NO 2 NO 2 OH OH NO 2 ≈ > > 【注】间位基团彼此之间无C 效应,但两者分别与苯环间仍存在相应的C 效应。两个概念勿混淆。 (二)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1、卤代 OH Br 2OH Br Br Br 2白 比较: Br 2 Br FeBr 3

多酚类 酚类 黄酮类

多酚类酚类黄酮类 以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为特色的地中海民族膳食除了心脏具有潜在的保护功能外,该膳食所具有的理想脂肪酸构成及富含多酚类天然抗氧化剂混合物的特性,使其能够给机体带来其他一些健康利益。多酚是许多水果和蔬菜的天然成分,在红酒和橄榄中含量特别丰富。 人们注意到,在多酚的摄入和死亡率之间存在著负相关性。这可能是由於多酚类物质对血脂的保护作用(包括它们的氧化性)10多酚类物质所具有的抗氧化剂作用表现为,它们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诱导的脂类过氧化反应,来保护血脂不受氧化伤。11、12多酚这些特性能补充和增强维生素C、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多酚类物质也具有几种其他重要的药物功能,它们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感染、抗过敏、抗出血和血管张等作用。 什么是多酚 多酚是一组天然地存在于植物的叶、幹、根、花和种子中的多种多样的化合物。在柑橘类水果、葡萄、橄榄、皋蔗、树皮、蔬菜、黑色浆果、全谷及坚果中,这些天然抗氧化剂的含量特别丰富,这些成熟的水果和蔬菜具有明亮、鲜艳的色彩的原因是由於它们含有多酚色素,在植物内,多酚色素保护植物细胞不受疾病的困扰,过滤有毒的紫外线,保护脆脆弱的植物种子,直到使它们能够发芽,当我们在膳食中摄入多酚后,多酚就变成巨大的自由基清除剂,使机体受益。有证据表明些多酚类化合物能通过和金属形成螯化物,有助於排队出这些金属物质,从而达到解毒的目的。 按照结构的不同,多酚类物质可能分为二大类,黄酮类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来源於酚酸)尽管深入地探讨这二类化合物的学特性可能超出了本指导的范围,但是通过解释它们结构上的区别,可能会使读者对它们有更清晰的理解。 黄酮类化合物 由于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能够改变机体对变能反应原,病毒及致癌物反应的能力,并保护机体组织不受氧化性侵袭的伤害,所以它们享有,“天然生物反应调节剂”的美名,黄酮类化合物是由维生素C的发明人,诺贝雨奖获得者,生物化学家Albert Szent-Gyori博士从柠檬中提取的天然维生素C中发现的,由于观察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低血管渗透性的能力,所以起初将这种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维生素P。 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的可食性果肉中,当把它们分离出来后,它们的味道有些发苦,桔子,柠檬、来檬、葡萄、柚和猴猕这些柑桔类植物是黄酮类化合物特别丰富的来源。 蔷薇果、樱桃、茶藨子、葡萄、青椒、花茎甘蓝、洋葱和番茄等植物和许多草药(越桔、银杏、蓍草、乳蓟)一样,也都含有高水准的黄酮类化合物。多种多样植物的叶,乾和根部也发现了一些其他黄酮类化合物,山茶花报春黄甙(乾燥后用来生产绿茶和黑茶)的叶子,松树皮和成熟和葡萄籽是各种黄酮类化合物的最好来源,此外,红豆,坚果和全壳头植物也是被叫做黄酮的黄酮类化合物的丰富来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