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左、右心导管术

左、右心导管术

左、右心导管术
左、右心导管术

右心导管术

【检查目的】

1.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计算肺动阻力,判断有无肺动脉高压以及动脉高压的程度及性质,为手术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2.协助超声心动图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其分流水平、分流量及心功能状态。

3.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结合右心室压等测量判断心功能情况。

4.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和术后评价治疗效果。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

2.超声诊断不明确的肺血多先心病,需协助诊断或鉴别诊断。

3.分流性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需判断动脉高压的程度及性质。

4.心力衰竭需测定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判断心动能情况。

5.心脏移植前后判断心功能及全肺阻力情况。

6.可以介入治疗的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介入治疗前后。

【器材准备】

1.导管导丝

2.静脉穿刺针

3.多导生理记录仪

4.血气分析仪

【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右侧腹股沟区备皮,建立静脉通路,婴幼儿及不能合作儿童需请麻醉师协助进行基础麻醉。

2.静脉穿刺于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0.5CM处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 穿刺法穿刺右股静脉,穿刺成功后将J型导管丝送入穿刺针内,并循导丝插入血管扩张管及外鞘,随后撤去导丝插入血管扩张管、将外鞘保留入股静脉内,并用肝素盐水冲洗鞘管。如有特殊情况穿刺股静脉不能完成检查者,可穿刺右侧颈总静脉或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3.导管操作及各部取血测压将右心导管经鞘管插入,依次将导管端头送至下腔

静脉近端、右房下部、上腔静脉近端、右房上部、右房中部、右室中部、右室流入道部、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每到一个部位、取血1~2ML立即送去做血气分析、测定氧饱和度;随后接压力器测定各部位压力情况。实际操作中我们只要求记录右房中、右室中、主肺动脉的压力。如无动脉通道及导管至主动脉异常通道,需在测压的间隙,用5ML注射器扎股动脉取1~2ML动脉血测定血氧饱和度。

4.连续测压测压状态下将导管头端由主肺动脉缓慢、匀速拉至腔静脉,记录主肺动脉-右室间有无收缩压差或压力价差移行区;或在肺动脉远心端至近心端缓慢、匀速拉动导管,测定左、右肺动脉与主动脉间有无压力价差存在,一般收压缩差在10mmHg以上,表明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5.肺小动脉嵌顿压的测定一般来说,我们将肺小动脉嵌顿压近似等于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其测定对于评价血管状态、测定肺血管阻力、反映左房压力及左室舒张末压等有重要意义。需要测量时,我们一般将4~5F端孔导管或球蘘-漂浮导管送至肺动脉远端,楔入肺小动脉内来测定。目前,肺小动脉嵌顿压并不是常规右心导管术中的测定项目。

6.其它部位的取血及测压操作有时由于检查者本身的解剖畸形或变异,导管可以到达正常不能到达的部位,如经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导管可至左房及肺静脉、经室间隔缺损导管由右室至升主动脉、或经动脉导管未闭导管由肺动脉入降主动脉等,同样,者些异常部位也要求取血、侧压,以获得丰富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7.附加实验为了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性质或判断肺血管扩张能力,或了解肺血管对药物的反应,在普通右心导管检查完成后有时需对患者加以吸氧、吸入NO、给予扩肺血管药物后10~30min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将前后数据进行对比,以达到对肺循环的全面评价。

8.术后处理当各部血氧和压力记录齐备并核对无误后,可撤出导管于体外,局部穿刺点压迫10~15min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h,、平卧6h,口服抗生素1~2天。

【操作方法】

1.导管进右室

在右心房下部转动导管尖端指向三尖瓣口,可趁三尖瓣口打开时直接将导管送入右室中部。当心脏明显扩大,导管直接进入右室友困难时,可采用导管头端打圈法,即将导管头端顶在右房侧壁或肝静脉形成倒U型圈,然后轻轻转动并下拉导管,使导管头端朝向三尖瓣口,并弹入右室内。实在进右室困难者,可借助导丝硬头人工弯曲成形,然后送入导管头端,使导管头端曲度加大,进入右心室内。

2.导管进肺动脉

将导管由室中轻轻后撤至右室流出道,使导管水平状浮于心腔,然后顺时针转动导管使导管头端上抬后,推送导管一般都顺利进入肺动脉。如导管进肺动脉困难,可尝试借助泥鳅导丝配合,导丝飘入肺动脉后,循导丝推送导管进肺动脉

3.导管进入异常部位的判断

包括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双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端缺如、冠状静脉瘘等,需要通过造影解剖学位置结合压力波形加以区分。

【压力血氧测量注意事项】

压力和血氧测量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有心导管报告结论的准确性,所以在右心导管操作中必须仔细、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测压时必须保证导管、三通管、压力延长管、换能起的连续严密和通畅。导

管、三通管、压力延长必须冲洗、排气要完全、避免气泡和血凝块充塞导管连接管从而影响压力描述,如发现压力波型导管位置不符,需仔细检查、必要时可更换换能器

2.测压取血时需要保持准确、良好的导管头端位置。正确的导管位置是游离于

心脏、大血管腔内,如导管头端顶在血管壁或心腔壁上,则会取血困难、测压不准确。测压时不要触动导管,以保证测压的稳定性。

3.每次测压前必须重新校零,以避免零点漂移带来的误差。

4.各部血氧饱和度的测定受血流层流、导管冲洗程度、测定时间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每次测定时需要仔细核对,并保持导管位置不变,一旦发现误差,需及时重新取样本。原则上每个心腔内血氧取2~3个样本,取平均值,以保证准确性;每次取血后应及时测定、尽量缩短体外停留时间。每次取血氧必须充分冲洗导管、并先用10ML注射器先抽取2~4ML导管内残留血液后再用5ML注射器取样本。

【结果分析】

主要判断有无分流存在、分流方向、分流水平、分流量大小。

1.右分流水平及分流量判断

2.当右房与腔静脉平均血氧饱和度之差大于9%时,可认为心房水平存在左向右

分流

3.当右室与右房平均血氧饱和度之差大于5%时,可认为心室水平存在左向右分

4.当肺动脉与右室血氧饱和度之差大于3%时,可认为肺动脉水平存在左向右分

向左分流判断

正常人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95%~100%,如果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小于95%,在排除肺部疾患导致的血氧交换困难后,应考虑存在右向左分流

分流量的判断

通过计算体循环流量(QP)与肺循环流量(QS)的比值(QP/QS)来判断分流量大小

正常时QP/QS=1;QP/QS大于1,小于1.5时为少量分流,QP/QS>1.5,<2为中等量分流;QP/QS>2为大量分流。

左心室导管术

左心室导管术是经动脉途径插入导管获取左侧循环系统信息的导管技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左心室造影术及主动脉造影术。

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术可直接显示冠状动脉病变并确定其部位和程度;左心室造影可显示左心室外形,室壁运动功能,主动脉造影术可显示升主动脉宽度、有无主动脉瘤、主动脉瓣畸形及主动脉瓣反流等。

【操作方法】

〖左心室造影〗

将猪尾巴导管沿导丝送入左心室腔中部,用盐水冲洗导管并排空导管内气泡,记录左心室收缩压和舒张压,取RAO30度体位,经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入左心室内拍照,评估左心室壁各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观察右无二尖瓣脱垂和反流。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还需在LAO45度造影,观察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程度,并

需记录从左心室心尖部至主动脉连续压力,评介跨瓣压差。LOA60度体位可评介室间隔及侧壁的运动功能,如有室间隔穿孔或缺失存在,加头位,可观察造影剂从左室通过室间隔流入右室。

〖主动脉造影〗

1.升主动脉造影通常在LAO60度体位做升主动脉造影,猪尾巴导管放置于主动脉瓣上方约2cm处。通过升主动脉造影可了解:①主动脉反流;②升主动脉瘤;③升主动脉夹层;④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升主动脉造影可确定冠脉开口位置。

2.弓上动脉造影将猪尾巴导管顶端送入升主动脉上端,高压注射造影剂可显示弓上动脉,观察左右颈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开口,无名动脉,通过数字减影显影清晰。

3.腹主动脉造影将猪尾巴导管送入腹主动脉开口上方,高压注射造影剂对双肾动脉进行非选择性造影,也可用JR4进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

【并发症】

1死亡,左心导管约0.1%死亡风险。

2心肌梗死,发生率约为0.05%。

4.中风,发生率约为0.05%,可由气栓或血栓,粥样斑块碎片脱落堵塞脑血管形成。

5.冠状动脉夹层。

6.冠状动脉痉挛。

7.肾功能衰竭。

8.心率失常。

9.迷走反射。

10.心力衰竭。

11.过敏反应。

12.血管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动脉血栓形成、外周血管栓塞等。

官文俊许臣洪

右心导管术徐仲英

第60章右心导管术 一、右心导管检查的目的 1.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计算肺动脉阻力,判断有无肺动脉高压以及肺动脉高压的 程度及性质,为手术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2.协助超声心动图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其分流水平、 分流量及心功能状态; 3.测定肺毛细血管嵌顿压,结合左心室压等测量判断心功能情况; 4.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和术后评价治疗效果; 二、右心导管检查的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超声心动图估测收缩压>50mmHg); 2.超声诊断不明确的肺血多先心病,需协助诊断或鉴别诊断; 3.分流性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需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性质; 4.心力衰竭需测定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判断心功能情况; 5.心脏移植前后判断心功能及全肺阻力情况; 6.可行介入治疗的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 未闭等)介入治疗前后; 三、器材准备 1.导管导丝:右心导管术常用的导管包括5-6F端侧孔导管、猪尾导管、端孔导 管、Swan-Ganz导管、其他气囊-漂浮导管等。一般仅用导管就能完成右心导管术、但有时需导丝配合完成,常用的导丝为150cm长、0.035英寸或0.038英寸的普通直头导丝、“J”型头导丝或普通泥鳅导丝。 2.静脉穿刺针、5-6F静脉或动脉鞘管。 3.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心电图、压力变化。 4.血气分析仪:用于及时测定取血样本的血氧饱和度。 四、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右侧腹股沟区备皮,建立静脉通路,婴幼儿及不能合作儿童需请 麻醉师协助进行基础麻醉。 2.静脉穿刺:于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0.5cm处局部麻醉下采用 Seldinger穿刺法穿刺右股静脉,穿刺成功后将J型导丝送入穿刺针内,并循导丝插入血管扩张管及外鞘,随后撤去导丝插入血管扩张管、将外鞘保留入股静脉内,并用肝素盐水冲洗鞘管。如有特殊情况(如下腔静脉肝段缺如)穿刺股静脉不能完成检查者,可穿刺右侧颈总静脉或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3.导管操作及各部取血测压:将右心导管经鞘管插入,依次将导管头端送至下 腔静脉近端、右房下部、上腔静脉近端、右房上部、右房中部、右室中部、右室流入道部、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每到一个部位、取血1-2ml 立即送去做血气分析、测定氧饱和度;随后接压力器测定各部压力情况,实际操作中我们只要求记录右房中、右室中、主肺动脉的压力。如无动脉通道及导管至主动脉异常通路,需在测压的间隙,用5ml注射器扎股动脉取1-2ml 动脉血测定血氧饱和度。 4.连续测压:测压状态下将导管头端由主肺动脉缓慢、匀速拉至腔静脉,记录 主肺动脉-右室间有无收缩压差或压力阶差移行区;或在肺动脉远心端至近心端缓慢、匀速拉动导管,测定左、右肺动脉与主肺动脉间有无压力阶差存在,一般收缩压差在10mmHg以上,表明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第三部分 心血管辅助检查

第三章心血管辅助检查 第一节心电图 表3-1 心电图正常值表 P波时间<0.12s P波振幅肢导联:<0.25mV 胸导联:<0.2mV P-R间期0.12~0.20s QRS波间期0.06~0.10s QRS波振幅V1<1.0mV,V5、V6<2.5mV,aVR<0.5mV,I<1.5mV,aVL:<1.2mV,aVF:<2.0mV,V2的r/s<1,V5的R/s>1 S-T段等电位线,下移<0.05mV;上移,在V1、V2<0.3mV,V3<0.5mV,V4、V6<0.1mV T波与QRS波主波方向相同,振幅大于同导联R波的1/10 Q-T间期0.32~0.44s 第二节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阳性标准 1、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典型心绞痛。 2、运动中或运动后J点后0.06~0.08s ST段水平及下垂型压低≥1mm,持续2min以上;原有ST段下降在原来基

础上再下降≥1mm,持续2min以上。J点后0.08s处呈缓慢上斜型的ST段压低≥1.5mm,应视为阳性。 3、ST段呈损伤型抬高≥2mm。 4、运动中血压下降,收缩压比运动前或前一级运动时下降≥10mmHg。 5、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QRS振幅增高,伴QRS时间延长,U波倒置,也可作为心肌缺血的参考指标。 在评价运动试验结果时,应特别注意不能将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与冠心病的诊断混为一谈,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或一贯无胸痛症状而仅仅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者,其意义仅等于冠心病的一个易患因子,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依据。心电图运动试验假阳性者为数不少,尤其见于女性。另一方面运动心电图阴性者不能肯定排除冠心病,应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判断。 第三节动态心电图 1、适用范围 临床应用范围主要包括症状性质的判断,心律失常的分析诊断,心肌缺血的诊断及评价,评价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心脏病患者预后,选择安装起搏器的适应症及起搏器功能评价,流行病学调查等科学研究。 2、心律失常的诊断及评价 ①窦房结功能

第5章 右心导管检查

第5章右心导管检查 心导管检查是诊断先心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方法,绝大多数先心病患者均需进行心导管检查,尤其是婴幼儿,因年龄愈小,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愈不典型,心导管检查则有助于确诊。对一些复杂的先心病单凭症状查体和其他非创伤性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是难以确定诊断的,而必须进行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才能确诊。自Forsmann于一九二九年首先用心导管进行右心导管插管以后,引起了临床家对此检查的广泛重视,至一九四五年右心导管检查方法已日趋完善。 先心病进行心导管检查可直接测定有关部位(上下腔静脉、右房、右室、肺动脉及其分支)的血氧含量及其压力变化(有时也可测左房、左室及肺静脉),根据资料判断缺损部位,计算分流量并估计缺损大小。必要时还可进行选择性心血管造影,以明确心血管畸形的性质、程度及血液动力学变化,为手术提供详尽的资料。 一、右心导管临床应用 右心导管术是一种有创介入技术,需要将心导管经周围静脉送入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在腔静脉及右侧心腔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氧和心排血量测定,经导管内注射对比剂进行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造影,可以了解血流动力学改变,用于诊断简单(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复杂(法洛四联症、右心室双出口)的先天性心脏病、判断手术适应症和评估心功能状态。 1、心导管进入异常径路以诊断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如房间隔缺损,心导管可以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从而帮助诊断并判断缺损大小,(注意卵圆孔未闭导管亦可由右房进入左房)。又如动脉导管未闭,导管可由肺动脉经未闭导管入降主动脉。从而帮助诊断并与主,肺动脉隔缺损相鉴别。 2、测定心脏各部的血氧含量以判断有无左至右的分流,如房间隔缺损,则右心房血氧含量增高,表示在心房水平有左至右的分流。测定动脉血的饱和度可以判断有无右至左的分流。如法乐氏四联症(要除外其他可以降低血氧饱和度的情况) 3、计算心排出量及分流量:(根据动、静脉血氧含量之差及每分钟耗氧量,按Fick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心排血量。再根据左右心排血量不等可计算出分流量。 4、测量心血管腔内压力通过心导管可记录出各心血管腔内压力曲线变化,以帮助诊断。如肺动脉瓣狭窄,可分析从肺动脉到右心室的连续压力曲线以得到明确的诊断。 5、计算血流阻力:根据心血管腔压力及心排血量,按水动力学的公式可计算出血流阻力,如肺动脉高压,则肺循环阻力增加。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操作规范

右心导管检查及造影操作规范 【原理】 利用心导管在腔静脉及右侧心腔进行血流动力学、血氧和心排血量测定,经导管内注射造影剂进行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或肺动脉造影。 【适应证】 1.各种先天性心脏病,明确诊断和决定是否须进行手术治疗或介入治疗。 2.瓣膜性心脏病,了解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决定手术治疗。 3.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查如右心压力、肺动脉压力、肺毛细血管楔压及心排血量测定,有助于危重患者抢救、心功能不全的鉴别诊断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4.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型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5.肺血管病、肺栓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腔静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7.心脏移植患者心、肺循环状况的评估。

8.右心及腔静脉肿瘤。 【禁忌证】 无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如下。 1.急性感染期间。 2.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3.严重出血性疾病及其他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正在使用大量抗凝药物如华法林,进行难以压迫部位血管穿刺。 4.未控制的严重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 5.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慎行右心造影。 6.未控制的严匿心力衰竭和严重肺动脉高压时禁行肺动脉造影。造影剂过敏者禁行血管造影。 【术前准备】 (一)术前检查 三大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心脏彩超、心电图、血型、传染病检查等。 (二)常规准备 1、术者术前查房,向患者询问药物过敏史,尤其是造

影剂过敏史,以发现高危过敏患者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字。 3、术前小结。 4、10岁以下准备全麻,并于术前一日晚上10点以后禁食,当日晨4点以后禁饮。 5、送手术通知单到南楼5楼导管室,送全麻通知单到南楼3楼麻醉科。 6、建立静脉通道。 【手术方法】 1、手术入路:多采用股静脉,也可采用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肘静脉等。 2、压力测定:Seldinger法经皮穿刺静脉并放置鞘管,在X线透视下经上腔或下腔静脉将右心导管送至右心房、右心室和肺动脉,直至顶端嵌入肺小动脉,依次测定各部位的压力并记录压力曲线。 3、血氧检测:分别抽取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上、中、下),右心室流人道、中部、流出道,肺动脉(总于、

右心导管检查术

右心导管检查术 1.目的 是将心导管插入周围静脉后,沿静脉送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分支以了解上述各部位的压力、血氧含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及三尖瓣膜病变部位及程度,以明确诊断,确定手术和治疗 2.适应症 2.1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2.2风湿性瓣膜病者施行人造瓣膜替换术前。 2.3缩窄性心包炎者。 2.4术前需了解肺动脉压和肺动脉阴力者。 2.5需动脉内溶栓或栓塞治疗者。 3.禁忌症 3.1急性感染性疾病,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动脉内膜炎者。 3.2急性心肌炎和风心病活动期.. 3.3严重心力衰竭及心律失常者。 3.4黄中毒和未纠正的电解质紊乱。 3.5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者。 4.用物 手术器械:同静脉切开,带针芯的穿刺针(16或18号),2ml注射器、10ml注射器,心导管;成人常用6F~8F,儿童用4F~6F; 血氧含量测定装置,除颤器,心电图机;2%利多卡因,急救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可拉明),造影剂(76%泛影葡胺)。 5.病人准备 5.1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讲清检查的目的及易发生的问题。 5.2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做好心理护理,必要时于术前一日晚给予镇静剂。 5.3根据检查的需要备皮,一般为双上肢或双侧腹股沟。 5.4需行造影术者,术前一日行碘过敏试验(30%泛影葡胺1ml静脉注射)。 5.5全麻患者术前当日晨禁食,水。 6.方法 6.1患者平卧于血管造影手术台上,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道,选择易穿刺的血管,常规消毒皮肤。 6.2行静脉穿刺后,将心导管顺血流方向缓缓送入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左、右肺动肺——直至肺小动脉的末梢,然后逐步将心导管抽出。在抽出过程中,依次在肺微血管、肺动脉,右心室以及腔静脉处测量压力并记录,同时采血行血氧含量的测定。 6.3撤出心导管。 6.4静脉穿刺处压迫止血15分钟后加压包扎,以防渗血。 7.注意事项 7.1手术中随时保证心导管内输液通畅,避免血液凝固,在采血及测压后尤需注意。 7.2送心导管手法宜柔和,尽量避免刺激静脉。 7.3导管进入心腔内,应密切监护,如有心律失常应及时处理。 7.4心导管在心腔内不可打圈,以免导管在心内扭结。导管在肺小动脉内存留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 8.护理

术中TEE的临床应用

术中TEE的临床应用 目前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术前诊断主要是依靠TTE、超高速CT(Ultrafast tomographic computer, UFCT )和磁共振成像等检查。其中,又以TTE为主要术前诊断技术。只有少数病人术前进行了TEE检查,主要为大血管病变、人工瓣瓣周漏等,但都不能代替术中TEE检查。术中TEE在左房血栓尤其是左心耳内的血栓、主动脉夹层破口、瓣膜结构和功能、赘生物的探查方面意义较TTE具有明显优势。美国Duke大学报道154例瓣膜成形术研究结果显示对19%的患者,术中TEE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预定的术式或麻醉计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也发现术中TEE检查常能提供术前TTE很难获得的信息,而对术中心功能的实时监测代替了部分右心导管的功能,减少了右心导管的使用频率,提高了麻醉医师对循环的管理水平。而对手术效果的实时评价更是让外科医师做到了心中有数,避免再次手术给病人带来痛苦。目前术中TEE主要应用于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术前诊断和术后手术效果评价等方面,而随着术中TEE的普及,必将有更多的应用领域,以下着重介绍目前术中TEE的应用状况。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1. 左心整体功能早在1983年,Beaupre等首先报道用二维TEE监测心血管麻醉和术中患者左心内径的改变,以估计前负荷的影响。他们将用TEE所获的左室短轴面积变化与用飘浮导管所测肺小动脉嵌顿压变化和热稀释法所测结果同步进行比较,发现91%的患者从左室短轴面积的改变所计算的每搏量与热稀释法所测结果一致。目前新的超声技术如自动边缘识别系统(ABD),可连续显示每一心动周期中瞬时心腔面积及面积的变化速率,为术中自动监测左心功能提供了新的方法。 TEE测量心排量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取食道下段四腔心和两腔心切面,手动描记或采用心内膜自动描记法描记左室腔的心内膜。Simpson法计算出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收缩末容积(LVESV),两者相减即为每搏量(SV),SV乘以心率即得CO,SV÷LVEDV×100%即为射血分数(EF)。另一种方法为取主动脉瓣口,二尖瓣瓣口或右室流出道的血流频谱,计算时间速度积分,乘以各瓣口的截面积即得每一心动周期跨瓣的血流量,也即SV,再乘以心率即可得CO。两种计算结果均与血管造影和热稀释法相关良好。但第一种方法测得的CO的绝对数值明显小于血管造影测得的数值,其原因主要在于超声对左室长轴的低估。而对EF的测量各种方法数值接近,其相关性良好。除了以上两种EF的计算方法外,还可取胃底左室乳头肌短轴水平测量舒张末面积(EDA)和收缩末面积(ESA),计算短轴缩短率(FAC),FAC=(EDA-ESA)/EDA,FAC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EF的变化。另外,在术中连续从不同的切面观察到心室的整体收缩运动和局部室壁运动也有助于粗略地判断心室射血功能。 2. 舒张功能近年来,对舒张功能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舒张功能异常是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舒张功能的异常常早于收缩功能的改变,及早发现舒张功能的异常变化对于心脏病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舒张功能的异常主要表现在左室舒张末压的升高,麻醉监测主要通过肺毛楔压的增高来反映。但漂浮导管本身的缺陷限制了它的使用,而且因为是间接反映,影响因素多,可靠性降低。TEE主要通过测量二尖瓣、肺静脉的血流频谱来反映舒张功能的变化,与核素检查等相关性良好。舒张功能的异常在血流频谱上主要表现为舒缓的减慢、左室充盈的假性正常和左室充盈的限制阶段。血流频谱的不同变化不仅可反映心肌缺血、心衰,而且其中的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在众多独立的致死影响因素中是最好的预后指标。 3. 前后负荷前负荷的定义为心肌收缩之前遇到的负荷,对左室而言即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室舒张时的容积在心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即左室舒张末压(LVEDP)。麻醉中应用PCWP反映左室充盈即缘于此。但当左室顺应性下降或存在二尖瓣返流时PCWP就不能反映真正的前负荷。TEE取胃底乳头肌短轴切面动态观察可以准确地反映前负荷,并能及时反映药物、体位改变、出血等对前负荷的影响。后负荷指

右心导管计算公式及报告

右心导管计算公式及报告(评估版) 一..结果记录 部位 血氧含量(容积%) 血氧饱和度(%)收缩压/舒张压mmHg平均动脉压 mmHg 上腔静脉 18.9586 下腔静脉15.8672 右房 上13.8863 右房 中 19.1787 右房 下 12.3456 右室 上17.1878 右室 中14.3265 右室 下0.00 肺总动脉17.1878120/6485 左肺小动脉 0.00 右肺小动脉0.00 肺小动脉楔压0.00 周围动脉0.00 左房12.3456 肺静脉 0.00 血色素(均值) 16.20 身高(厘米)168.00 体重(kg)50.00 体表面积 1.5119 氧消耗量 ml/min201.59 说明:1、依次填入Hb 、SaO2、身高、体重,相关数值自动计算,血压需要手工录入。 2、表格中计算的体表面积以及氧消耗量均为成人标准。 ●成人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平方米)=0.0061×身高(厘米)+0.0128×体重(千克)-0.1529 ●体表面积的计算(H:身高–厘米,体重---kg ,) 中国成年男性BSA=0.00607H+0.0127W-0.0698 中国成年女性BSA=0.00586H+0.0126W-0.0461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也可以根据查表获得)BSA=0.0061H+0.0128W-0.1529 ●氧消耗量(VO2)的间接计算: 每分钟VO2 = 基础代谢热量(卡)×200×体表面积/60 (ml/min) 其中基础代谢热量小儿可以查表,成人约为40。 ●血氧含量的计算公式= Hb×SaO2× 1.36 血色素依据血常规数值,单位为g/dl。 根据血气的Hb计算可能欠准确。 二.血流动力学计算公式: 1. 心排出量计算: 体循环血流量(L/min)= VO2(ml/min)/(周围动脉血氧含量vol%—混合静脉血氧含量vol%)×0.1

心导管检查术护理.阮爽

心导管检查术护理 【疾病相关知识】 心导管检查将是通过心导管插管术进行心脏各腔室,瓣膜与血管的构造及功能的检查,包括右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右心造影,左心导管检查与选择性左心造影,其目的是明确诊断心脏和大血管病变的部位与性质,病变是否引起了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程度,为采用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提供依据。 【适应症】 1.需作血流动力学检测者,从静脉置入漂浮导管至右心及肺静脉。 2.先天性心脏病特别是有心内分流的先心病诊断。 3.心内电生理检查。 4.室壁瘤需了解瘤体大小与位置以决定手术指征。 5.静脉及肺动脉造影。 6.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7.心肌活检术。 【禁忌症】 1.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肺部感染等。 2.严重心律失常及严重的高血压未加控制者。 3.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 4.有出血倾向者,现有出血疾病者或正在进行抗凝治疗者。 5.外周静脉血栓性静脉炎者。 6.严重肝肾损害者。 【常见护理问题】 焦虑与疾病有关 潜在并发症穿刺部位出血,局部血肿块。急性肺水肿,心律不齐,休克等。 【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 1.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以解除思想顾虑和精神紧张,必要时手术前夜口服地西泮5mg,保证充足的睡眠。 2.指导病人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型,出凝血时间,血电解质,肝肾功能),胸片,超声心动图等。 3.根据需要行双侧腹股沟及会阴或上肢,锁骨下静脉穿刺术区备皮及清洁皮肤。 4.青霉素皮试及造影剂碘过敏试验。 5.穿刺股动脉者应检查两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标记,以便于术中,术后对照观察。 6.训练病人床上排尿。 7.指导病人衣着舒适,术前排空膀胱。 8.术前不需禁食,术前一餐饮食以六成饱为宜,可进食米饭,面条等,不宜喝牛奶,吃海鲜和油腻食物,以免术后卧床出现腹胀或腹泻。 术中配合

右心导管确诊肺高压病标准【最新版】

右心导管确诊肺高压病标准 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右心导管是确诊肺高压病的“金标准”,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我国的肺高压诊疗指南中都指出,每个患者和疑似患者应至少接受一次右心导管检查。但现实生活中,很多肺高压患者因对“右心导管”不了解而对此检查顾虑重重。 肺动脉高压为什么必须做右心导管? 首先,前面提到诊断肺高压病的标准是肺动脉平均压≥25mmHg。目前能够测定肺动脉压力的方法只有:右心导管、心脏超声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而后两种方法是通过数学公式估测肺动脉平均压,误差较大。只有右心导管才能直接精确测定肺动脉平均压。 其次,要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单要看肺动脉压力水平高低,还要注意心排血量和肺血管阻力等血液动力学数据。只有右心导管才能测定全套的血液动力学数据,从而全面地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患者是肺动脉高压还是肺静脉高压。在进行右心导管的过程中医生可以留取心脏各部位的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通过血气分析结果可以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分流方向,为是否能行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

据。 第三,通过右心导管可以行急性肺血管扩张实验,肺动脉造影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同时,可进行溶栓、介入、放置滤器等治疗。 右心导管安全吗? 右心导管是一种有创检查,患者担心有异物进入心脏和大血管,安全性能否保证?右心导管是一种安全、成熟的检查。世界上第一个右心导管检查是在1929年,一位德国外科医生从自己左手将一根导管放入自己的右心房完成了血流动力学测定。经过8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设备还是操作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有患者在与医生进行术前谈话时看到知情同意书上有那么多不良反应,吓得不敢签字。其实,虽然不良反应的种类很多,但发生概率却很低。国外统计了五年内的7000多例右心导管病例,其中只有1%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穿刺点出血、一过性心律失常。右心导管无需进行全身麻醉,检查后患者也无需特殊处理。 总之,右心导管是一种微创检查,总体安全性较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非常低。但由于肺高压患者存在一些特殊性,所以应该在有经验的中心或者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操作。选择适合的导管和穿刺路

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心肺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异常生长和增殖导致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功能障碍为特征,在安静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得平均肺动脉压(mPAP)>25mmHg的疾病。1, 2肺动脉高压目前尚缺乏敏感、特异的早期诊断手段,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侵入性有创心导管检查,确诊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通过无创检查手段及时准确评估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心肺运动试验( 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 的评估系统即是基于整体理念应运而生的一种能客观、定量、全面地评价心肺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用于评估多个器官系统功能的检测工具。3可分为非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Non-invasive cardiopulmonary test, NiCPET)和侵入性心肺运动试验(invasive cardiopulmonary test, iCPET)。它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最初用于心脏功能的临床研究,继而推广至多脏器疾病的评估。而近期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CPET在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CPET不仅能够用于肺动脉高压患者运动耐力测定,为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4还能发现患者肺内通气灌注匹配及气体交换异常,辅助诊断卵圆孔未闭和运动诱发的肺动脉高压,并为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和制定肺康复运动处方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它可以实时、动态、客观地反映个体在运动状态下多系统的功能情况。测定仪器、运动器械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该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领域极为

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室功能的应用进展 心脏功能的定量分析,对于心脏病患者的病情随访、治疗选择、疗效评价和预后估计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人们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左心室功能的评价,而对右心室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加之右心室独特的解剖和形态学特点,使得检测相对困难,故对右心室功能及形态的研究并不深入。近几年一些实验室研究发现,右心室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1],故对右心室功能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临床可用于评价右心功能的方法包括:对比心室造影,放射性核素技术,CT、磁共振成像(MRI),右心导管及超声心动图等[2],但由于右室形态复杂,尚无准确统一的方法。超声以其独有的无创、无辐射、经济、便捷等优势而在临床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近年来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发展迅速,在应用于左心功能评价的同时,国内外学者们也从未停止对右心功能评价的尝试。 1 传统超声评价右心功能方法 1.1 M型超声心动图。通过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前壁的厚度及增厚率、右室舒张末前后内径及右室流出道宽度。因右心大部分位于胸骨后方,右室前壁超声图像清晰度不能保证而难于普及,测量时要注意体位的影响。随着小探头、高分辨率的超声仪器的出现,右室前壁的显示明显改善。 1.2 多普勒血流频谱技术。该技术通过检测与右室活动有关的血流速度、压力阶差、收缩时间间期(STI)及血流量等参数推算出右室的功能[3],这样可避免对右室进行几何假设带来的误差。有研究[4,5]表明在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用脉冲多普勒于肺动脉主干近端中央测得的加速时间AT(即射血开始至峰值流速的时间)、AT/RPEP(右室射血前时间)等指标与放射性核素扫描测得的RVEF相关很好。对于三尖瓣返流者可用三尖瓣返流频谱来推算右室压,所测结果与右心导管测值高度相关[6]。近年来有学者用脉冲多普勒记录三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测定舒张期各时相的峰值流速,充盈速率,各时相的充盈比率以评价右室舒张功能。 1.3 二维超声心动图(2-DE)。迄今为止大多数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功能的方法都是从左室功能的测定方法上移植来的,是先将右室假设为某种几何形状,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其容量及RVEF(右室射血分数)。2-DE计算右室容积的方法主要有:Simpson法、Levine法、面积长度单平面法和双平面法。刘醒等[7]用Levine法测得RVEF,并与核素心室造影之RVEF比较,两者高度相关。王亚利等[8]用面积、长度单平面法测RVEF与核素右心血池造影所测之RVEF相关良好(r=0.749,P<0.01)。由于右室有独立狭长的流出道,很难得到满意的几何假设,且右室内膜面不规整,描记心内膜常有缺失,因此,2-DE几何假设法评价右心功能不尽人意。为此Tokgozoglu等[9]用心肌声学造影法以增强右室内膜的识别,并用Simpson公式计算RVEF,结果发现声学造影后测得的RVEF与核素心血池造影所得的RVEF的相关性大大提高。最近开发的计算机心内膜边界自

左、右心导管术

右心导管术 【检查目的】 1.测定肺动脉压力和计算肺动阻力,判断有无肺动脉高压以及动脉高压的程度及性质,为手术或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2.协助超声心动图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其分流水平、分流量及心功能状态。 3.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压,结合右心室压等测量判断心功能情况。 4.先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提供血流动力学依据和术后评价治疗效果。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肺动脉高压。 2.超声诊断不明确的肺血多先心病,需协助诊断或鉴别诊断。 3.分流性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术前需判断动脉高压的程度及性质。 4.心力衰竭需测定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判断心动能情况。 5.心脏移植前后判断心功能及全肺阻力情况。 6.可以介入治疗的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介入治疗前后。 【器材准备】 1.导管导丝 2.静脉穿刺针 3.多导生理记录仪 4.血气分析仪 【操作步骤】 1.术前准备右侧腹股沟区备皮,建立静脉通路,婴幼儿及不能合作儿童需请麻醉师协助进行基础麻醉。 2.静脉穿刺于股沟韧带下方2CM、股动脉内侧0.5CM处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 穿刺法穿刺右股静脉,穿刺成功后将J型导管丝送入穿刺针内,并循导丝插入血管扩张管及外鞘,随后撤去导丝插入血管扩张管、将外鞘保留入股静脉内,并用肝素盐水冲洗鞘管。如有特殊情况穿刺股静脉不能完成检查者,可穿刺右侧颈总静脉或颈外静脉、锁骨下静脉。 3.导管操作及各部取血测压将右心导管经鞘管插入,依次将导管端头送至下腔

静脉近端、右房下部、上腔静脉近端、右房上部、右房中部、右室中部、右室流入道部、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右肺动脉。每到一个部位、取血1~2ML立即送去做血气分析、测定氧饱和度;随后接压力器测定各部位压力情况。实际操作中我们只要求记录右房中、右室中、主肺动脉的压力。如无动脉通道及导管至主动脉异常通道,需在测压的间隙,用5ML注射器扎股动脉取1~2ML动脉血测定血氧饱和度。 4.连续测压测压状态下将导管头端由主肺动脉缓慢、匀速拉至腔静脉,记录主肺动脉-右室间有无收缩压差或压力价差移行区;或在肺动脉远心端至近心端缓慢、匀速拉动导管,测定左、右肺动脉与主动脉间有无压力价差存在,一般收压缩差在10mmHg以上,表明有血流动力学意义。 5.肺小动脉嵌顿压的测定一般来说,我们将肺小动脉嵌顿压近似等于肺毛细血管嵌顿压,其测定对于评价血管状态、测定肺血管阻力、反映左房压力及左室舒张末压等有重要意义。需要测量时,我们一般将4~5F端孔导管或球蘘-漂浮导管送至肺动脉远端,楔入肺小动脉内来测定。目前,肺小动脉嵌顿压并不是常规右心导管术中的测定项目。 6.其它部位的取血及测压操作有时由于检查者本身的解剖畸形或变异,导管可以到达正常不能到达的部位,如经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导管可至左房及肺静脉、经室间隔缺损导管由右室至升主动脉、或经动脉导管未闭导管由肺动脉入降主动脉等,同样,者些异常部位也要求取血、侧压,以获得丰富的血流动力学资料。 7.附加实验为了评价肺动脉高压的性质或判断肺血管扩张能力,或了解肺血管对药物的反应,在普通右心导管检查完成后有时需对患者加以吸氧、吸入NO、给予扩肺血管药物后10~30min重复右心导管检查,将前后数据进行对比,以达到对肺循环的全面评价。 8.术后处理当各部血氧和压力记录齐备并核对无误后,可撤出导管于体外,局部穿刺点压迫10~15min后加压包扎,沙袋压迫1~2h,、平卧6h,口服抗生素1~2天。 【操作方法】 1.导管进右室

什么是心脏导管手术

什么是心脏导管手术 心脏导管手术,感觉上是个大手术,让人心生些许后怕,后背脊梁骨可能都在冒凉气呢,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术,主要是针对什么的,操作流程又是什么,让我们走进这个奇妙世界吧,关于针对什么是心脏导管手术这问题进行探究这个问题,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想要了解这方面内容的朋友赶紧来看看吧。 亦称为“心脏导管检查术”,从周围血管插入导管、送至心腔及大血管各处的技术,用以获取信息,达到检查、诊断目的,还可进行某些治疗措施。导管可送入心脏右侧各部及肺动脉,亦可送入心脏左侧各部及主动脉,又可经导管注入造影剂或进行临床电生理检查。

右心导管检查:将导管从周围静脉插入,送至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等处,在插管过程中,可以观察导管的走行路径,以阐明各心腔及大血管间是否有畸形通道,分别记录各部位的压力曲线,采取各部位的血标本,测其血氧含量,计算心排血量及血液动力学指标。 左心导管检查:将导管送至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及主动脉各部,观察导管走行途径,记录各部位的压力曲线,采取各部位的血标本,测其血氧含量,计算心排血量及血液动力 学指标。左心导管检查方法有多种,可利用右心导管经过畸形的通路进入肺静脉、左心房等,或用右心导管经房间隔穿刺进入左心房,更普遍应用的方法是从周围动脉(如股动脉、肱动脉)逆行插管,送至主动脉、左心室。

以上就是关于针对什么是心脏导管手术这问题进行探究这个问题的介绍了,我相信大家在看过以后都会有一定了解,我希望大家能从中吸取到一点知识,这对于我们大家来说也许很遥远,其实可能也并不远,因此,有所了解比没了解的人更加有益得多得多。

肺动脉导管临床应用指南..

肺动脉导管临床应用指南(2007) 姜桢(执笔)王天龙李立环岳云卿恩明吴新民 肺动脉导管(PAC)是右心导管的一种,通常从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臵入,经上腔或下腔静脉,进到右房、右室,再进入肺动脉及 其分支。 ①通过测定心脏各部位血氧饱和度,计算血氧含量,判断心腔 或大血管间是否存在分流和畸形; ②通过肺动脉导管可同时连续监测右心各部位、肺动脉的压力(PAP)和心排出量(CO),右心室射血分数( EF%)、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测定中心静脉压(CVP)和肺动脉楔压(PAWP),判定心内容量,并计算心内分流量、全身血管、肺血管阻力、氧转运量和氧消耗量,来评价心、肺 功能和病变的严重程度。

③应用电极导管可进行心脏电生理研究、行心内临时起搏、供经中心静脉及肺动脉用药途径,是心脏病和休克患者诊断和治疗、病情观察和疗效考核的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一、临床应用指征和禁忌症 (一)临床应用指征 临床使用PAC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严重疾病、病情是否处于高风险状态;手术是否属于高风险手术或复杂手术;术者是否具有PAC操作条件和能够准确解释PAC数据的能力三方面考虑。应该从患者(ASA分级)、事件(手术创伤)和技术设备条件三个方面分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级别。 1、一般情况 低危:ASA I-II级,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并不影响器官功 能;

中危:ASA III级,较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可能影响器官 功能; 高危:ASA IV-V级,显著血流动力改变,严重影响器官功能 状态,甚至死亡。 2、事件 低风险:体液丢失少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围术期并发症和死 亡率低; 中风险:中等量体液丢失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或感染,可导致围术期并发症,甚至死亡; 高风险:大量血液丢失和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其他因素,有围术期高并发症和死亡率风险。

肺动脉导管临床应用指南

肺动脉导管临床应用指南(2007) 姜桢(执笔)王天龙 李立环 岳云 卿恩明 吴新民 肺动脉导管(PAC )是右心导管的一种,通常从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入,经上腔或下腔静脉,进到右房、右室,再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通过测定心脏各部位血氧饱和度,计算血氧含量,判断心腔或大血管间是否存在分流和畸形;通过肺动脉导管可同时连续监测右心各部位、肺动脉的压力(PAP )和心排出量(CO ),右心室射血分数(EF%)、右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 )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2) ,测定中心静脉压(CVP )和肺动脉楔压(PAWP ),判定心内容量,并计算心内分流量、全身血管、肺血管阻力、氧转运量和氧消耗量,来评价心、肺功能和病变的严重程度。应用电极导管可进行心脏电生理研究、行心内临时起搏、供经中心静脉及肺动脉用药途径,是心脏病和休克患者诊断和治疗、病情观察和疗效考核的较为准确的方法之一。 一、临床应用指征和禁忌症 (一) 临床应用指征 临床使用PAC 需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心肺等严重疾病、病情是否处于高风险状态;手术是否属于高风险手术或复杂手术;术者是否具有PAC 操作条件和能够准确解释PAC 数据的能力三方面考虑。应该从患者(ASA 分级)、事件(手术创伤)和技术设备条件三个方面分级,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级别。 1、一般情况 低危:ASA I-II 级,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微,并不影响器官功能; 中危:ASA III 级,较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且可能影响器官功能; 高危:ASA IV-V 级,显著血流动力改变,严重影响器官功能状态,甚至死亡。 2、事件 低风险:体液丢失少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小,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低; 中风险:中等量体液丢失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或感染,可导致围术期并发症,甚至死亡; 高风险:大量血液丢失和显著血流动力学改变或其他因素,有围术期高并发症和死亡率风险。 3、技术与设备 低风险:具有熟练的PAC 操作、护理的技术和完善的设备和能处理并发症的能力; 中风险:PAC 操作、护理技术一般和设备支持较少; 高风险:缺乏PAC 操作、护理经验和设备支持,出现并发症也得不到处理支持。 鉴于肺动脉导管价格昂贵、创伤性较大,综合以上三方面因素,PAC 适应症应归纳为:需要、可以和不需要(表1)。 表1 决定使用肺动脉导管的影响因素 人员与设备 患者因素 外科因素 低风险 低风险 中风险 高风险 高危 不需要 可以用 需要用 中危 不需要 可以用 可以用 低危 不需要 不需要 可以用 中风险 高危 不需要 不需要 可以用 中危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低危 不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高风险 高危 不需要 不需要 不推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