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

摘要:人,是有集体荣誉感的。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班级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学生在所处班级中就是团队的一份子。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即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以便为他们今后走向企业、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生团队

学生在校,就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班级。班级学风、班风的形成与建设,很大程度上与班主任的管理意识有关。作为管理者,班主任是全体学生的思想统率、行为指导者。一个有良好竞争力的班级首先是一个和谐的班级体,是一个有着很强集体意识的团队,学风浓厚、班风气正,身处这样的集体,其中的个体在思想意识、行为做人等方面均表现为积极向上、健康发展。他们彰显个性、施展才华、充分表现潜在智慧,不郁闷、不压抑、不自闭,在竞技活动中表现积极,正确对待成败输赢。要让学生有这些优秀的表现,班主任的意识必须优先。

这几年来,我们中国人最为自豪的是神六、嫦娥一号、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在这些巨大成功的背后,是一支支技术过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同样的道理,技校肩负着培养企业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要进入企业、步入社会,他们的团队意识决定着自身的生存发展,决定着企业生产效率。如果个体团队意识强,竞技水平高,企业竞争力强,生产销售就高效率运转。因此,在校时,

班主任必须着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具体措施可以有如下几方面。

1 目标意识

1.1 树立目标

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目标,学会将大的人生目标分解为小的目标单元,在学习过程中逐一对照、从易到难,从小到大实现。认真完成所学课程,学业成绩考核达标;积极参加班级集体活动,为班级争优创先做好个体的贡献。

1.2 责任心

每位同学必须以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完成学业。在校学习理论课力求学懂弄通,在实习岗位上认清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努力学习技能,对工作中的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

1.3 自信心

技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面对生硬的机械理论知识更是退缩不前。加之中考、高考失败的灰心在很长时间内左右同学的情绪,班主任要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正确面对失败,用足够的自信心热爱专业,完成学业。

2 团队意识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团体的形成主要决定于个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同时团体也给其成员以约束力,并对其

他团体作出反应。班级是一个集体,作为班级管理者,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发展同学间友爱互助精神,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从而使得班级成为一个动力整体。

心理学家也指出,每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和心理过程是一个“黑箱”,它是未知的,对一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行为是否重复。以奖励为手段的正强化可以使得行为重复,而以惩罚为手段的负强化可以使行为消失。班主任在管理中充分运用激励手段,比如给学生地位激励(班干部、小组长等),通过集体目标任务的约束来激励个体反应,培养其团体意识。

2.1 集体成功观

要使每位同学都充分地认识到,他的掉队就是落集体的后退,集体落后了,再优秀的个体也不会有成功感。

2.2 树正气,刹歪风

不是所有人在一个团队中都举足轻重,但任何一个人的一丁点差错都会使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度受拖延。学校的竞技活动中如此,在企业的生产环节中更为突出。因此,个别人的偷懒、散漫行为会影响团队士气。必须教育学生为团队着想,自愿以团队纪律约束个人行为。如实习生产线上个别偷懒,造成产品堆积,使整条生产线其余人不乐意其行为。

2.3 沟通理解

班主任要善于发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有效沟通,说服学生

必须以有利于学习、生产为原则,达到相互理解。不仅如此,还要教会学生之间沟通的技巧,以达到集体自主调节,和谐相处。消除私心杂念,心胸开阔,多设身处地替对方想想,久之,团队的个体之间就会达成一种默契,学习、工作的效率自然就提高。

3 服务意识

在生产实习中,下一道工序是上一道工序的“客户”。在一条生产线内,必须树立替下一道工序着想、为下一道工序服务的意识,以减少摩擦,提高效率。

大型的企业生产产品都是生产线流水作业。一件成品要经过好几道生产工序才能完成。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是由几名、几十名甚至是几百名员工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整套生产工艺流程。如果员工缺乏集体意识,不顾及团队整体的利益,自己自由做工,就会导致整套生产线的低效益。每位员工必须保证流到他岗位的工件不堆积,保持生产环节畅通,才能使得一个团队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也在实行优化组合,强强联合,优胜劣汰,不断调整团队结构,增强优秀团队的竞技水平,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提升企业员工素质和企业的知名度。

4 竞争意识

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内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如拓展运动的项目、体育课上的各类比赛,运动会比赛、合唱赛、理论知识竞赛、职业生涯演讲比赛、安全劳动等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等,班主

任在活动中要抓契机,培养学生健康的、积极的、富有竞争力的班级荣誉感。在实习阶段,可以模拟工厂生产产品分组比赛,锻炼学生生产过程中的相互配合、协作互助的能力。

培养团队意识,就是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和友爱的意识。身处其中的个体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融入团队,想团队之所需。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个体以团体为他成长的心理依托。充分发挥个性的作用,培养他们的目标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在健康的团队中成长是教育者的职责。

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组织内的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员工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这样就会减弱企业成员的亲和力,损伤企业的凝聚力。 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它的形态很像智囊团,但与智囊团却有重大区别。 在你的智囊团中,你将各个独立的人组织成小团体,你们都具有共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并且能从日益增进的热忱、想象力和知识中获得明确的利益。团队合作的情形和智囊团的合作形态很类似,但却有重大区别。由于团队中的成员未必都具有相同的强烈欲望和明确目标,所以,你必须更努力于使团队成员不断地为工作奉献。同时,你也应该要求自己,不断地为成员做出奉献并发掘他们的欲望,给他们以适当的回报。 可见,团队合作与智囊团原则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针对的是一个组织的全体成员,出发点在于调动团队成员中各方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未必都具有明确目标和相互和谐;而后者针对的则是直接参与咨询、决策和领导的少数智囊团成员,并以这些成员之间的明确目标、 出发点在于充分激发全体成员的智慧,并将这种智慧汇集成一股实现目标的合力。 虽然团队合作会产生力量,但这种力量的凝聚只是一时的现象还是具有永久性,这就必须视激发合作的动机而定了。若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以自愿性的动机为基础时,那么,在此动机消失之前,团队合作必然会产生持久性的力量。 真正的团队合作必须以别人"心甘情愿与你合作"作为基础,而你也应该表现出你的合作动机,并对合作关系的任何变化抱着警觉的态度。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虽然合作的成败取决于各成员的态度,但是,维系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却是你责无旁贷的工作。如何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个核心问题被摆到重要位置。众所周知,自主创新源于问题,爱因斯坦曾强调,对问题的发现可能要比解答问题更为重要。然而,各类学校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象仍然没有较大改观。这里,我们试图对“问题意识是什么、与哪些因素相关及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探讨。 何为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是创造力培养的基础,而且在思维和认识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问题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质疑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同时反映了个体思维具有质疑特色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第二是认知的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学生个体在认知活动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探索的状态。第三是元认知控制、调整与评估认知活动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个体的反思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中国历代教育家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既高度评价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又重视学、思结合。孟子认为,“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强调和倡导个体的怀疑精神。南宋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进一步对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刻而又辩证的阐述。在国外,杜威“做中学”教育思想非常强调设置问题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从而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探究—发现”式学习方法。布鲁纳在批判继承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发现学习”模式和理论,他主张让学生个体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究发现问题的欲望,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心智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哪些因素与问题意识相关 问题意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智力因素包括知识因素、思维因素;非智力因素包括好奇心、独立性、勇气等因素。 知识因素为问题意识提供了可能性,问题意识是一种能力,要使个体这种能力充分发挥出来,需要有丰富的知识信息为问题意识提供背景材料,背景材料越丰富,就越有提出问题的可能性。知识因素的丰富与提高促使知识范围增大,随着个体认知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也提高了个体认知结构不平衡状态的频率,客观上为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了条件。因此,积累知识、建构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避免提出的问题在较低水平上重复,从而有所创新。 思维因素为知识转化为问题意识创造了必然条件,问题意识建立于严谨的思维基础之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三种类型。依据吉尔福特的界定,聚合思维等同于传统智力,它和知识对问题意识形成的影响一样;而发散思维不仅是创造力的基础,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美国曾流传着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位女教师,她长得很美,她的学生,特别是男学生,都希望得到她的喜爱和重视。女教师十分喜欢班上一个名叫罗斯的小男孩,因为他学习成绩突出,而且很守纪律。老师便安排他在毕业典礼上致词,并亲吻了他,祝愿他走向成功之路。可是,这一吻却引起了一位低年级男孩的嫉妒。他便和老师说:“我也要得到你的一个吻。”老师很惊讶,问他为什么。小男孩说:“我觉得自己并不比罗斯差。”女教师听了,微微地笑着,摸摸他的头说:“可是,罗斯的成绩很好,而且很守纪律。”女教师接着说:“如果你能和罗斯一样出色,我也会奖给你一个吻。” 为了能得到老师的那个吻,从此,小男孩,发奋学习,不多时,他的成绩提高很快,而且全面发展。后来,他真的得到了那个美丽的女教师的一个吻。这个小男孩名叫亨利·杜鲁门,长大后他最高的职位是美国总统。当年的美国人由此也知道了这位女教师的名字。假如当年那位教师没有伟大的一吻,或许美国的历史要改写了。这就是给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班主任,想到了班主任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作为班主任,有责任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教育孩子,我们可以这样: 一、要科学评价每一位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师及时而中肯的评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被赏识,就会愉快、积极,从而增强自信心。反之,就会情绪低落、被动、缺乏信心。因此,班主任要多作肯定性评价。学生的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这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明显,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老师评价这个学生能干。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当学生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已经努力但还不够理想时,要肯定其努力和进步。比如可以说:“看得出你很努力,值得我们学习”、“你比以前有进步了”、“你能够找出自己的错误,真的很了不起的”……这样科学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发扬自己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韦庄中心学校崔刘成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已被当今教育界广泛关注。在我国,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善于质疑问难的学生太少。他们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上课时能独立主动提出问题的潜在意识,远比不上解决问题的意识强。学生在这种只学答不学问的氛围中学习,怎能发挥其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呢所以,怎样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们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做了不少的尝试。现列举一二。 一、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培养问题意识 在现代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之一。课堂上要使学生乐于提问,教师要善于创设疑惑情景,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 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学生问题)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出示课件新“龟兔赛跑”:森林中在开运动会,乌龟和兔子正在争夺冠军,乌龟跑的是边长40米的正方形跑道,兔子跑的是直径40米的圆形跑道,它们俩同时从A点经B点跑了一圈,又同时回到A点,这下可难住了老虎裁判。学生听到这里疑问顿生:“谁是冠军怎样评判乌龟所跑的路程是正方形,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兔子所跑的路程是圆形,怎样求圆形的周长”学生由自言自语很快过渡到“问”声不绝。这样,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为下一步进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另外,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比如在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几个任意多位

数,然后由教师很快判断它是否能被3整除,当师生共同验证老师的判断无误后,学生就会主动地向老师提出问题:您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能断定一个多位数能否被3整除的可见,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来,缘于教师的激趣和创设的良好发问情境。 二、创设轻松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让课堂形成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帮助学生克服不敢提问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步形成敢于提问的习惯。 比如,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其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可以让其个别提问;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让其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 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年、月、日》一课,教师与学生谈话引出×年×月×日,通过学生找出表示时间单位的词来揭题(板书课题),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有关年、月、日的哪些知识”将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思考后,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一年为什么是十二个月”、“年、月、日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比年还大的单位吗”等等。虽然有些问题本节课无法解决,但这些问题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提出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渴望将这些知识弄明白。学生积极质疑课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问的勇气和能力,养成爱提问、善提问的良好习惯,而且学生提的一个个问题还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有利于激活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另外,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都杨镇仙菊小学梁永浩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和百折不挠的意志,敢于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不轻易言败;而缺乏自信心的人,容易沮丧、灰心,在困难面前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甚至逃避。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自信心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自信心。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尊重学生人格,坚决避免挖苦讽刺、恐吓。 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是一个个幼小的,尚未成熟的,有着种种缺点的人,“挖苦 讽刺、粗暴恐吓”会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变得自暴自弃。苏联教育家布卢姆斯基说过:“允许错误,但不存在嘲笑与责骂。”为人师者,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细心呵护学生那幼小的心灵。 二、让“赞美”点亮学生自信的心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活。”因此,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教师要常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学生潜在的动力。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去埋怨会有效得多。在教师的赞美中会让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 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因此,我们要用信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的学生。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这道题你做对了,你真行!老师很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老师提出某种意见时,要认真倾听,然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真聪明!”学生从老师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记得在去年我教的这个班中,有一个学生叫严惠芳,上课回答问题总“蚊飞”似的声音,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些单薄,只有协作才能够移山填海。”“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干”。这一句句富含哲理的话语告诉我们,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取胜的,只有与他人合作,借助他人的力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才不会落后。 当今时代,是一个张扬个性的时代,但同时也必然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时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团队协作的精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的更加重要。相信大家还记得,2005年春节晚会的经典节目《千手观音》,21名来自无声世界的聋人在集体荣誉的感召下,团结一致、乐观自信、用整齐划一的舞蹈表达着心灵的语言,娴静端庄的气质,金碧辉煌的色彩……美的让人神往、令人陶醉。人们沸腾了!全场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掌声绕梁,回荡天地。这个事例充分的说明了,团队的成功是建立在团结互助的基础之上。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需要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个体,更需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互助集体。在前不久结束的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涌现出了令人感动的集体精神:单项报名,踊跃参加;混合接力赛、拔河比赛等集体项目充分体现了同学们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荣誉是集体与我们所共有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为我们的集体,也为我们个人争得荣誉。作为团队的一员,我们一定要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我们只是团队的一员,即使再受重视,再有能力,也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团队的性质决定了每个成员只是团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合作,懂得欣赏他人,充分发扬每个人的长处,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形成合力,才能取得1+1>2的效果。当然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它要求团队成员互相帮助,互相照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评价除了来自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以外,还来自其社会交往中的角色行为。小学生往往以别人眼里的“我”来评价自己。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老师在学生眼里,被看成圣人一般。老师的评价,就是最高的评价,是终极的评价,是不可更改的评价。因此,教师应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嘲讽学生,打击学生,即使学生回答得不令人满意,在指出其错误的同时也要肯定其合理性,鼓励其再思、再悟,更不得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当学生需要鼓励时,教师应义不容辞的鼓励他,当学生需要赞美时,教师不要吝啬溢美的语言。 二、培养自我评价意识 课堂教学中自我评价往往被教师和同学评价所掩盖,当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往往会由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受到嘲笑,因而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导致许多原本对学习充满好奇心,渴望发展和表现自我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对学习的热情与好奇反而降低了。这其中的原因就可能缘于学生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评价被逐渐地放在了次要位置。在教学中,给学生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去发现问题,去研究讨论,使学生能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在无过重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学习,以维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多元化 每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亲身经历有所不同。要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对他们的要求要低些。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后进生有的是智力发育较慢,有的是心不在焉,调皮捣蛋,教师要拿出全部的热情和他们交朋友,课堂上要有民主、平等、宽松的氛围,课上课下多和他们交流,亲其师则信其道,对教师没有距离感了,自然胆量也大了许多。教师要对后进生的知识现状了如指掌,用尽可能适合他回答的问题去提问,让他有机会成功,自信心就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培养起来了。 总之,培养学生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多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的自信心逐渐地培养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为集体服务的意识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庭,会聚在同一个班级,他们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的恐惧相 继袭来。为了发挥学生的潜力,加强集体意识的培养必不可少。 一、灌注集体理念,统一思想认识 首先从自身理念转化,提高思想认识,这些孩子是家中的皇帝公主,中心轴始终绕着自己转,缺乏顾全大局意识,逞个人英雄主义的现象时常有。针对这一实际,让学生明白个人的力量 很薄弱,个人的智慧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渺不可及,意识到集体的震撼力。我班利用多媒体教 学手段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活动场面通过真切的情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集体的庞大,趁热打铁,同学们热血沸腾时我们唱响了《团结就是力量》,进而感受集体的温暖与力量。 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是培养集体意识的因素。 让每位学生参与具体活动事务,有同心协力和共甘苦同荣辱的感受,树立集体意识。在教学 活动中,教师尊重每位成员,也让每位成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成员的个体差异, 从而树立共同目标、凝聚集体的力量。工作中我重视班队活动,让学生从参与活动中增强荣 誉感和集体意识。利用课余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感情,有利于集体意识 的培养。 三、分工不分家,凝聚班集体。 在组建班级管理时,采取班干部责任制和非干部成员分配制,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 人干。每天的值日生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即值日生班长),负责班上的日常事务,如擦黑板、整理讲桌,负责管理学生纪律,及时向老师汇报当天班上的学生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责任感就潜移默化的养成了,集体意识就增强了。 集体意识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朝一夕,日积月累的堆积和沉淀。教师对学生的平等 相待,多肯定学生的“美”是培养集体意识的前提,学生间的相互信任、配合就是润滑剂、凝 固剂。如果相互挑刺、拆台,争占上风,每个人都想是主角,班级就像一盘撒沙,集体观念 还存在吗?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团队意识还能有吗?蚂蚁还能有这可贵的集体意识吗?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 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让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即使有疑也不敢向教师提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没有真正转变教育观念,对问题的培养意识重视不够,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破除这种“习惯”和“成效”,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论学生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让同学树立自信心。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 在学习“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时,我改变了以往例题的呈现形式,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教学情景:小熊猫的“小小百货商店”开始营业了,陈列着一些商品及价格:(有实物的用实物,没有实物的用图片,花花绿绿得很漂亮,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圆珠笔每支2元、小鹿玩具每个10元、一双运动鞋200元、《十万个为什么》每套40元、滑板车213元笔记本4元、足球每个12元、学生背包106元、《英语磁带》每盒14元…… 请每位同学到商店里买奖品,要求是购买4件相同的商品,(每小组有四位同学)。每位同学算一算自己需要用多少钱?

塑造团队意识 打造团队精神

塑造团队意识打造团队精神 霍山县委党校王苗苗 第一部分:什么是团队和团队精神? 一、什么是团队? 所谓团队,是指一群互助互利、团结一致为统一目标和标准而坚毅奋斗到底的一群人。团队不仅强调个人的业务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 1、团队的构成要素:目标、人、团队的定位、权限、计划 要建设一支高绩效的团队,有几个要素是不可忽视的。我们从刚刚说到的团队的定义中就能看出,团队就是为同一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没有目标,就没方向了。首先,人员的选择是团队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人是构成团队的最核心的力量。第二,团队要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第三,要明确团队领导者的权限以及团队组织的基本结构,这些是保证团队健康成长的要素。-----迈克尔。乔丹 2、团队和群体的区别 “团队”是管理学界近年较为流行的一个词,事实上,现代管理的确愈来愈重视“团队”。同群体不同,团队不是某个在一起工作的集体。举一例子:每年在美国篮球大赛结束后,常会从各个优胜队中挑出最优秀的队员,组成一支“梦之队”赴各地比赛,以制造新一轮高潮,但结果总是令球迷失望——胜少负多。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团队,虽然他们都是最顶尖的篮球种子选手,但是由于他们平时分属不同球队,无法培养团队精神,不能形成有效的团队出击。由此看来,团队并不是一群人的机械组合。一个真正的团队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其成员之间的行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且能很好合作,追求集体的成功。 团队和一般群体不同,它是一个有机整体,团队成员除了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之外,同时具有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能力。团队的绩效源于团队成员个人的贡献,同时永远大于团队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而群体中成员没有协同工作的要求,群体的绩效是群体成员个人绩效的总和。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可以提高成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力量的发挥是组织赢得竞争的必要条件。 二、什么是团队精神?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摘要】:自信心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本文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出了科学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运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好每一步。 【关键词】:心理、自信心、鼓励、评价 一、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 学生判断能力较弱,老师心理投射是他们形成自我评价的主要来源,学生需要从老师给予的肯定性评价中确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写成绩报告册时,能评价他聪明,能干。写些激励性语言,他就认为自己确实是这样,遇事敢于自己动手去做;如果你平时老是讲他傻、没出息等有损自尊的语言,他就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失去自己动手去做的信心。英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美国一所小学做实验,以18个班的学生,作了预测未来的测验,然后把具备“最佳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老师。这种暗示坚定了老师对这名单上的学生的肯定。使这些原本是随意指定的学生感到异样的自信、自尊、自爱,敢于提问、回答。8个月后复试,这些学生进步快、活泼、可爱。实验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评价形成了期待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为何不满足他呢?既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学会自主、自强、自信、自立,还能展示生命的原生态,何乐而不为呢? 二、珍视学生的成功。 当学生自己动手干一些事,或根据老师的指令完成了力所能及的要求,老师所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适当的赞美言辞是滋润自信心的雨露。比如说:“你能跟同学愉快的相处,老师真高兴。”这会使学生在交往中充满自信心。学生向你提出某种意见,你倾听后说:“你的建议值得我接受,并且使我欣慰。”学生从你的反应中体验到自己具有判断力。相信学生,鼓励他们参与。美国教育家罗达·贝克梅斯特尔说:“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自信,我们就必须相信他们。”在学校,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还可以委托他们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对于学生的过份保护,过份操纵,不放心他们独立介入生活中的“难题”,自己一手操纵,这是对学生的力量估价过低的表现。剥夺实践,不仅障碍了能力的形成,而且使学生丧失独立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心。聪明的老师是从不压抑学生跃跃欲试的愿望而鼓励他们独立学习的。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兰西五小王少英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基石,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现代教学方法中,启发式教学独领风骚。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得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强弱。所以又有人称启发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由此可见,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那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第一、精心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教育方法。 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及培养,不仅有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以及适宜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要依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于是在短暂的时间里给学生提很多问题。这实质上仍然是“填鸭式”的满堂灌,毫无意义。只有科学地设置问题情景,适时、适量、适度的处理好问题材料,使学生进入适宜的教学状态,才能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要做到这一点,应考虑到问题设置的“五度”、“五要”原则。 第二、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

题意识的表现。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 “五度”指:难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跨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坡度,问题的设置要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密度问题的设置应疏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一节课不能提问不断;广度问题的设置,既要有一定难度,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主体实践活动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做出准确的判断。 总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设计好的情节,游戏情景,把学生思维带入新的情景中,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敢于提问的良好习惯。

浅谈初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初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内容提要】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爱。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可运用赏识教育,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尊重和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通过进行挫折磨练来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 基础。 【关键词】学生挫折教育自信心赏识尊重个性差异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爱。这个“积极”意味着一种态度,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感受”则包含着自己对自己情绪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就是说,自信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方式,包括了自己对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尊重的程度。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学生努力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下面,我谈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一、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肯定学生的成绩,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包括表扬加鼓励,也包含有批评和惩罚。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获得心理平衡,有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赏识教育,也要惩罚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赏识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让他们获得力量,增强自信。赏识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也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激励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有一副教育对联写得好:“以爱换爱,爱河浸种根粗苗壮花吐艳;将心比心,心田育苗

论文: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浅谈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内容提要】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爱。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可运用赏识教育,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教育;尊重和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通过进行挫折磨练来培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 基础。 【关键词】学生挫折教育自信心赏识尊重个性差异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爱。这个“积极”意味着一种态度,一种对自己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感受”则包含着自己对自己情绪的感受、认识和评价。就是说,自信是一个人感受自己的方式,包括了自己对自己接受、自己对自己尊重的程度。自信心,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学生努力积极向上,健康成长。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下面,我谈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浅见。 一、正确运用赏识教育,让学生学会公正地评价自己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肯定学生的成绩,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赏识教育包括表扬加鼓励,也包含有批评和惩罚。做了好事要得到表扬,做错了事,就应该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这样才能获得心理平衡,有助孩子健康成长。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当“慈母”也要当“严父”。对待学生既需赏识教育,也要惩罚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赏识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身上存在的差异,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让他们获得力量,增强自信。赏识教育是学生与教师健康互动、幸福成长的教育;也是充满生命力、充满人情味、激励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有一副教育对联写得好:“以爱换爱,爱河浸种根粗苗壮花吐艳;将心比心,心田育苗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商洛市德育论文评选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冀雪莹 单位:商洛市商州区城关小学 地址:东背街38号 电话:2336132 邮编:726000

浅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新研究表明:智商是成材的基础,情商才是决定人成败的关键。学生的智商有先天因素,而情商则完全是后天因素。当孩子跨进小学大门时,他们就迈出了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要从小开始,重视非智商教育,使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学生是老师工作的一面镜子。学生好奇心、模仿能力强,老师的举止言行,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反映在行动中。孔子的“言传身教,为人师表” ,陶行知的四块糖,苏霍姆林斯基的三朵玫瑰花等等爱的教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由于从来没有把学生的反应当做自己工作的一面镜子,所以一直无法感受其魅力.一次,我刚一踏进教室,就听到一位学生不满的质问: “老师,我同桌这道题对了,我和他一样,怎么给我打个错号?”我一向工作很认真,怎么可能?便没有好气地说: “是吗?拿来我看看!”教室里的空气一下凝固了,卷子递过来了,我一看,确实改错了,我在愧疚之余满含真诚地说: “对不起,实在抱歉,是我不细心,你肯原谅老师吗?”又郑重的对全体学生说: “今天,我对这位同学表示感谢!因为他不仅给我的工作提出意见,而且也使我学会一个宽容,同时也使我明白一个道理:工作中的不足是难免的,有时你难以察觉,如果有人给你指出来,那么请相信这个人一定是你的朋友。如果同学们也把老师当作你们的

朋友的话,请同学们对我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教室里立即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从那以后,同学们大胆的质疑、争论,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友好而又热烈地讨论。后来,这位同学在他的日记中谈到他最受感动的一件事时说这件事不仅是他最难忘的一件事,而且使他明白了朋友的内涵,宽容的伟大,自尊自信的重要,这种经历将影响到他的一生。 二、教师提高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接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教师完成历史使命、履行神圣职责的基本手段和重要条件。倘若教师缺乏最基本的语言素养,小而言之,影响教学,影响学生;大而言之,影响学生素质发展,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见,语言对小学生的自信心培养是多么重要。我班有一名学生叫李俊龙,他学习自觉性极差,对干任何事都不感兴趣,我行我素,有一天他又来迟到了,我改变了以前“你又迟到了,说说迟到的原因——”等这些指责性的语言,和蔼地说:“你迟到了二十分钟,老师相信你下次能按时到校。”他听了我的话,抬起眼皮看我了,这种眼神真亲切,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心头一颤,眼睛湿润了,摸摸他的头,激动地说:“回到座位去吧!”他对我笑笑,高兴地下去了。一连好几个星期,李俊龙都没有迟到过,我猛然感到他整天来迟到原来是我教育不当造成的。一天上课铃响了,我刚站在教室门口,看见李俊龙从学校门口飞快地跑过来,跑到我跟前看着我,一脸尴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措施

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具体措施 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这个世纪的人才具有“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的基本要求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取得发展和事业的成功。这些基本要求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尤其与自信心密不可分。什么是自信呢?自信, 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概率成正比。自信心越强, 越能够不畏失败, 不怕挫折,不懈进取。自信心越大,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 排除一切障碍去实施自己的目标。学生是未来的主人,他们自信心的培养是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下面,就我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做具体计划。 一、总体培养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自己的优缺点,做到发扬优点,正视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努力改正不足与缺点,让自己更优秀。措施:采用多人评价式,如同学、老师、家长、自我评价等;采用多角度评价式:如为人、处事、学习、生活等,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自己,正确认识和悦纳自己。 2、教师耐心、用心、细心的关怀、爱护、尊重、信任、接纳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班里的一份子,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让他们有归属感,幸福感。措施:不定期的找学生谈话,照顾特殊学生,给予部分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尊重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选择、兴趣和需要,鼓励发表不同意见;不把学生的某一次失败或一时的弱点作为能力缺陷讲给别人听;不在学生面前横向比较,使学生感到教师喜欢自己,自我感觉良好。 3、教师在工作中争取做到三多一少,既多鼓励、多帮助、多指导、少批评,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教学氛围。措施: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及时用语言、表情、体态、动作和荣誉奖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强化成功感。评价时,多提优点,多提建议,少提缺点;所有的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权利,对能力差的学生要多关照。形成“我和别人一样好”的自我意识。 4、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让每个学生在学校或班级集体面前展示特长和优势,最大限度显示自己的价值,以满足和发展他们的表现欲,相信自己有能力。措施:(1)学校每学期都要精心组织科技手工制作展览、书画作品展、歌咏比赛、手抄报比赛、运动会等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参加。各班也要组织一些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竞赛活动中认识自我、提高能力、增强抗挫力。(2)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次要求,向学生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三个层次的任务和要求,实行分层活动、分层教学、分层测试,让每个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成功的喜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日益激烈,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已成为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就从家庭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与大家做一下探讨。合作精神蕴涵着一个人对己、 对事、对人的自制力,与人热诚相处的能力以及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人的能力。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能否较好的形成与他人合作精神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通过亲子关系来促使孩子合作精神的形成呢1 注 重积极的情感交流其实,孩子从出生以后就能进行情感交流,尽管孩子很小,难以听懂父母在说什么,但是父母的情绪体验会很微妙的传达给孩子,并引起孩子做出相应的反应,每一位母亲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孩子身上经常表现出令人吃惊的东西,如果母亲生气皱眉、举手投足带有发泄的意味,那么孩子很快就能感受到,例如心烦气躁的母亲给孩子换尿布时,孩子就会又哭又闹,根本不会与母亲合作。相反,如果母亲一边轻柔的微笑着与孩子说话,一边换尿布,孩子就会咧开小嘴笑着与妈妈合作。子女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受到多种暗含情感交流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他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交流,孩子会感到很亲切,

进而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加强相互间的信任感,彼此间的合作就会顺畅的多。2 想方设法赢得合作合作是亲子间平等关系的一种的表现。父母与子女在年龄上虽有长幼之分,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因此,父母要以民主的态度去理解和尊重孩子,以朋友的关系聆听孩子的心声。当然,合作并不是要求父母对孩子一味迁就溺爱,也不是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真正的合作应该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所以,对父母而言,必须处处讲究合作技巧,想方设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合作。2.形成多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都应该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和睦着想。我们不应该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体谅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教诲,同时学会理解他人。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以爱来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来交换信任”,所以,要想让孩子形成合作精神,首先要培养孩子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学会换位思考,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家长必须首先学会为孩子着想,学会设身处地、体贴入微的去理解孩子。3.避免以命令的口吻说话。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用委婉的语调与孩子交流,就会比较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因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孩子明白我们已经考虑了他的观点和利益,同时表明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委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性小结.doc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阶段小结 李文兵 我组从2012年承担了课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完成了课题研究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作。在第一阶段中,我们对目前学生问题意识现状作了一定的调查研究,建立了课题实验设想,并撰写了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第二阶段,我们对课题方案作了修改,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基本的培训,教研组安排了研究子课题并写出了实验方案,开展了初步的实验工作。之后,我们开展课题研究的实践活动,包括教研组为单位的三课课活动、优质课竞赛、评课和其他研究活动,期末进行阶段性小结,并注重了资料的收集工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分享思想、见识,知识、情感,过程、方法,求得新发现的共同发展过程。对教学而言,它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意味着课堂气氛的和谐、合作意义的建构。它不仅是知识的单向传递,更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凸现学生主体性及创造性的过程。在研究实践中,我们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过程的要素。形成了下面的一致认识。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气氛。为问题意识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的是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空间,与学生平等交流,使教师具有“亲和力”,使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使学生很好地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公平地对待班级

中的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思维,点燃每一个学生的问题之火。 二、精心设计问题情景。问题情景的创设,实质上是创设一种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得知识并形成创造个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动学生的创造思维,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和创造。1、运用电教创设情景。在教学活动中可采用电教吸引学生注意力,寓抽象的事物于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教学活动。2、借助图片创设情境。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于用语言讲清楚的内容。这时要利用形象的图片来渲染情景。栩栩如生的画面,易唤起学生的创造激情,学生易在激情中发现问题。3、精设导语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使学生受到新异的刺激,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同样至关重要。4、师生良好的心理场也是情景创设的有效手段。教师的神态、动作和语言及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也是极好的人文情景,同样能极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改变课堂教学方法。要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为师生共同讨论、合作探究的过程。理科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寻找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分析问题,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探究问题。当学生还未养成提出问题意识的习惯或者所学知识较难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先进行讨论,在小组内提问题。另外,教师要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提问。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训练,

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如何培养团队精神 领导是团队的核心。作为领导者,应了解和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尊重他们的要求,以"服务治理心态",如何培养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是一个成功团队建设的血脉。团队精神有凝聚团队成员的作用,团队的目标和理想把团队成员联结在一起。团队精神不仅能激发个人的能力,而且能激励团队中的其他人,鼓励团队中的所有成员发挥潜力、探索和创新。对于创建学习型组织来说,团队 精神的影响力是深远的。 首先,它能够对团体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及行事规范。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 行为风格和准则。 第二,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保持高度一致。而这个高度一致的期望正是这个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 第三,团队内个体间互助及信息共享,能直接影响这个团队,影响组织内部的沟通和协调,从而对一个组织的工作效率起到深 远的影响。 第四,一个优秀的团队通常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而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成败的要害,另一方面,个体在团队中受到影响,往往能发挥出超出个体原有的能力,这种影响不是主管与部下一对一的互动能够代替的。也正是这种超常的发挥使得优秀组织更加 优秀。

(1)确立一个目标。共同的目标、共同的期望是形成一个团队的首要条件,也是达成职工对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忠诚的重要方式。一个有想像力的目标,是团队成功的基石,而目标也使得团队具有存在的价值。因此要有导向明确、科学合理的目标如进入世界五百强,成为世界一流的医疗企业等等,使全体成员在目标的认同上凝聚在一起,形成坚强的团队,团结协作,为实现目标 奋斗。 (2)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组织内部,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前道与后道之间的关系都是供给链之间的联结,只有通过相互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圆满完成。一个好的企业、好的部门往往是通过自我调节把磨擦问题降到最低点的。对一些处于边界的问题避免采取"踢皮球"、"守球门"的态度,要识大体,顾大局,尽量在自己部门里加以解决,为其他门、上下级、上下道 工序创造好的工作条件。 (3)树立主动服务思想。团队的作用在于相互补台,日常工作中,许多事不能十全十美,而一些轻易被人们忽视的地方往往是很要害的,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团队精神,主动为其他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尽心尽力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使组织各方面都做到领先 一步。 (4)增强领导者自身的影响力。领导是团队的核心。作为领导者,应了解和理解团队成员的心理,尊重他们的要求,以"服务治理心态",而不是监管、控制心态,通过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