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用数学建模增强高职数学的适应力

用数学建模增强高职数学的适应力

3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组织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学乃至高职教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何跳出数学建模活动本身,在更高层面来思考高职院校组织数学建模活动,也是值得探究的。高职教育的学制一般为“2+1”模式,即学生在校学习2年,校外顶岗实习1年。为了让专业“紧跟时代潮流”,很多学校不断开设新的专业课程,这样势必要通过压缩文化基础课的课时来满足。笔者调查发现目前某些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不同程度的压缩了数学学时,甚至有的专业已经撤销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生存”问题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因此,必须大力推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应对这场挑战。

一、高职数学教学现状

1.学情分析

目前高职的学生一部分是高中毕业生(普招生),一部分是“三校”毕业生(对口生), 即中专、职高和技校毕业生。不论是普招生还是对口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这里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的数学基础普遍薄弱,知识结构非常不健全,在中学阶段他们是“数学学习的失败者”。比如,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本应学过的知识都不知道,甚至对一些基本的数学符号都一无所知!笔者对5所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有59.2%的学生认为数学不重要;仅有25.3%的学生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有53.6%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目的是应付考试;55.7%的学生认为所学的数学内容太多、太难。

2.教学内容分析

最突出的问题是课时少、容量大与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之间的矛盾;其次是只强调经典的东西,而与现代的数学向各专业学科渗透脱节,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再次是只强调解题技巧,而忽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不能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联系起来;最后是对数学技术的应用重视不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从而导致了“数学无用论”观念的产生。

3.教学方法分析

目前高职数学教学基本上还是把学生当成“鸭子”、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粉笔+黑板”、“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本”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客观上造成了一种沉闷、压抑而非合作的环境,不仅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窒息了学

生的思维和智力,而且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导致其学习能力的低下,进而加重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导致了“数学威胁论”观念的产生。

二、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育的意义

数学建模是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一个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从数学教育而言,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结合点,是启迪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1.数学建模强化实践环节,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

数学建模的着眼点在于解决实际问题,改变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化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在数学建模活动中学生动脑又动手,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吻合。

2.数学建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数学建模“浅无边,深无底”,是所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都能参与的活动。数学建模活动建立了一种教与学的最优互动关系,使教师的引导性、指导性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结合,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的方式。这种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数学教学模式。

3.数学建模中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都得到综合培养

数学建模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进行综合分析,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及抽象思维能力,归纳出用以描述实际问题的数学方法,然后使用数学的理论和方法或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大量查阅相关问题的文献资料是建模的一个必要条件,有时数学知识及思考方法上的不足会更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兴趣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建模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学生相互合作,求同存异,共同努力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谐共进的优秀品质;有助于培养学生不畏困难、急流勇进的人生态度。

4.数学建模实现了教学内容、过程、空间的开放数学模型的实用性和数学方法的综合性促使教师的知识和方法不断得到更新和改造,彻底打破了常规数学教学

用数学建模增强高职数学的适应力

文/朱鹏华

职业与教育

新视野NEW INSIGHTS

编辑︱杨晴︱E-mail:zhiyezazhi@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8723489.html,

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增加了信息量,促进数学教育向实践延伸、向社会延伸、向计算机网络延伸,这是常规数学教学中所不能涉及的。

5.数学建模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更新

数学建模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计算机软件为工具,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打破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相对落后的局面,以新的感官、新的视觉及新的信息传授方式和手段给学生一个新的学习环境,这是常规数学教学中所不能实现的。数学成为生动具体的可视性学科,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这是常规数学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实践表明数学建模活动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固定模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数学建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能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高职院校组织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改变学生对数学 “畏惧”的心理, 使学生学习到“实用”、“够用”、“管用”的数学,从而提高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适应力。

三、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活动的探索

1.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使数学课程

内容较好地体现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丰富数学的内涵,使得高职数学的课程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素质。实践证明在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学建模相关思想和方法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在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度量和范畴,即以数学内容为主,数学建模思想要与所学数学知识相匹配,同时要运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不能急功近利。

2.以数学建模爱好者协会为阵地,扩大学生的参与度高职数学课时量有限,仅仅靠数学课组织数学建模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很容易造成“两败俱伤”,另外,在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更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开辟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以协会的形式来宣传数学建模,吸纳学生加入到数学建模活动中来。要设计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建模活动,使数学建模“浅显化、生活化和趣味化”,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总之,高职数学要把课堂教学和数学建模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同时,还要积极开拓课外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摆脱数学乏味论和数学无用论的思想,进而实现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劳动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高技能人才,必须结合高级技校工作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继续发挥高技能人才成长的主阵地作用,让更多技艺精湛、素质全面的高技能人才尽快成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突出技能特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对接需求,丰富专业种类

在继续办好焊接、机电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等省市名牌重点专业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当地产业发展和大项目建设特点,加大对数控机床加工、铸造自动化、化工等新兴重点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满足新生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开设并办好建筑结构施工、文秘与办公自动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农村困难学生和涉农学生免学费政策,增设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管理、农业水利工程等专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2.持续加大投入,优化实习条件

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抢抓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本能力建设项目扶持机遇,持续加大实习车间的建设投入,完善基础性建设,优化、超前配置各类实习设备,让学生学会使用现代机械,掌握先进生产工艺,练就与企业生产对接的高超技能。目前,已完成了机械加工中心、服装加工中心及数控网络、数控加床加工等50余个实验实训室,充分满足了近30个专业的学生实习训练需要。

3.强化有效教学,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突出实用性、够用性,兼顾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有效教学。围绕提高技能水平,实行实习课题目标管理,按模块组织教学,严格落实“定课题、定学时、定岗位、定考核”的实习管理制度,强化技能训练。推行工学结合和定岗实习,巩固发展、充分运用好1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按照计划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充分适应企业生产环境和操作要求,实现生产与实习零距离对接,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开展产品加工,将企业的半成品引进实习车间,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要求操作生产,

关于技工学校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和思考

文/郭泗东

职业与教育

新视野

NEW INSIGHTS 编辑︱杨晴︱E-mail:zhiyezazhi@https://www.wendangku.net/doc/b58723489.html,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