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完整版)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练习题

(一)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鞫(jū):审讯犯人。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瓮(wèng):大坛子。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谓.兴曰:囚多不承

(3)此甚易.耳(4)因.起谓兴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

(二)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①麑(ni):小鹿。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②纵.而予之 ( )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三)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解释加点的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2)虽.乐

(3)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又雨,公将焉之?”

翻译:

4、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四)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属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2)顾.州纲纪()

(3)咸.无答者()(4)得其实.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译文: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断句。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2分)

(五)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①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干将:古代的名剑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可事.主(奉事/为……服务)②足及.千里(达到)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3)用现代文翻译“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译文:

2、请简要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

答:

(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七)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八)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

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九)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 十)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反.以报君()

而捐.五百金()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所求者.生马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

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

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

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

4.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后有译文)

(一)

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①之。俊臣与兴方推事②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③,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④推兄请兄入此瓮周兴惶恐,叩头伏罪。

〔注释〕:①鞫(jū):审讯犯人。②推事:研究事情。③瓮(wèng):大坛子。④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1、给下列句子加标点:

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2、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正在,正当

(2)谓.兴曰:囚多不承对……说

(3)此甚易.耳容易

(4)因.起谓兴曰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

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坛子,用炭火在周围烤,让犯人进到里边,什么事敢不承认!”

4、我们可以从本文提炼出一个成语:请君入瓮译文

(一)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一起阴谋造反,太后(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与周兴一边讨论案子,一边相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很多不肯认罪,应该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让囚犯到里面去,什么事敢不认罪?”来俊臣就叫人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火在周围烧着,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控告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瓮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叩头认罪。

(二)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而得麑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麑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纵而予之。孟孙归,求麑安在。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孟孙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为子傅②。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孟孙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人乎?”

[注释]①麑(ni):小鹿。②傅:任辅导责任的官或负责教导的人。在文中指老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使秦西巴持归烹之(命令、派遣)

②纵而予之 ( 放 )

③居一年,取以为子傅(过了)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秦西巴对曰/其母随而啼/臣诚弗忍/窃纵而予之。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夫一麑而不忍,又何况于人乎?

一头小鹿都不忍心伤害,更何况人呢?

4、从孟孙对秦西巴前后态度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3分)

要知人善用;仁慈最终会获得别人的认可

(二)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

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

子呢?”

(三)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②罢:通“疲”。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

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2、解释加点的词:

(1)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相约

(2)虽乐虽然

(3)岂可不一会期哉难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天又雨,公将焉之?”

翻译:天又下起了雨,你又何必去呢?

4、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做人应该守信用,一诺千金,无论对什么人什么事,绝不可言而无信。

(三)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四)人有负盐负薪者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④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纲纪:随从人员。州纲纪指州府的主簿。④群下:部下,属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用)(2)顾州纲纪(回头看)

(3)咸无答者(都)

(4)得其实矣(事实,真相)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草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重的担子在树下休息的。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断句。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2分)

(1)遇到事情要善于动脑筋。

(2)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

(四)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争执(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回头看着州府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此案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的人才低头承认了罪过。

(五)

甘戊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①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干将:古代的名剑

1、解释下面的字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可事主(奉事/为……服务)

②足及千里(达到)

(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断句。

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3)用现代文翻译“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译文:干将是锋利的宝剑,天下闻名,木匠用它来砍削木头,还不如普通的斧头。

2、请简要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受到的启发。

答:(1)看问题要辨证。(2)事物各有长短,应把它们发挥在合适的位置上。

(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一0)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D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有。是他那知错能

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二九)1.派遣返回浪费买 2.② 3.C 4.略

(五)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

能到君王那里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

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

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了,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做活,

还不如一把斧头。而现在用浆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你就不如我了。

(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

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一)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

赞扬了文征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七)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一0)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八)凿壁借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

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邻居有烛而不逮.②衡乃与其佣.作

③资给.以书④遂成大学

..

2.与句中“资给以书”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战 D.必以分人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

(用四字短语作答)

(一一)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

D 3.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

勤学苦读。

(九)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翻译:薛谭乃射求反。

译文: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二)1.①不,没有②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3.有。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 十)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

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

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君遣.之()反.以报君()

而捐.五百金()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①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千里之马至.者三马今至.矣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④满坐寂然,无敢哗者.所求者.生马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之”字在文中出现五次,从用法上可分为两类:一类作代词,一类作助词,相当于“的”字。

B.文中“请求”两字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可译为:“请允许我去找。”

C.涓人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买回一匹死了的千里马。

D.君人不理解涓人“千金买骨”的做法。

4.这位侍臣用五百金买下马骨,其目的是为了求得千里马;如果不用五百金去买下马骨,你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办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二九)1.派遣返回浪费买 2.② 3.C 4.略

译文

(一)有人控告文昌右丞周兴和丘神绩一起阴谋造反,太后(武则天)便命来俊臣审理这个案子。来俊臣与周兴一边讨论案子,一边相对吃饭。来俊臣对周兴说:“囚犯很多不肯认罪,应该用什么办法?”周兴说:“这很容易!拿一个大瓮,四周堆起木炭来烧,让囚犯到里面去,什么事敢不认罪?”来俊臣就叫人找来一个大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火在周围烧着,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控告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大瓮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叩头认罪。

(二)孟孙君打猎打到了一只小鹿,便让秦西巴先带回去,准备杀了吃掉。结果秦西巴走在回去的路上,一只母鹿一直跟随着他,并且啼叫。秦西巴不忍心,于是把小鹿放了,还给了它的母亲。

孟孙君回来后,找那只打来的小鹿。秦西巴说:“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后面啼叫,我实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让它跟母鹿走了。” 孟孙君很生气,把秦西巴逐出了鲁国。到了第2年,又把他请了回来,并且做自己儿子的老师。周围的人问孟孙君:“秦西巴曾获罪于您,现在您却让他做自己儿子的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孟孙君说:“秦西巴连一只小鹿都不忍心伤害,何况是伤害我的儿子呢?”

(三)魏文侯与管理森林的一个小官约好了去打猎。这天,魏文侯与文武百官开怀畅饮,天又下起雨来,文侯准备去赴约。左右官员们说:"今天您喝了酒,天又下雨,您还要去吗?"文侯说:"我与小官约好了去打猎啊,虽然这里有乐子,哪能不去赴约会呢?"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停止了酒宴。

(四)有一个背盐的人和一个背柴的人,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阴下休息。要走的时候,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坐卧和披背用的东西。李惠让争执(羊皮)的两个人出去,回头看着州府主簿说:“敲打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部下都没有回答。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见到有一些盐末,就说:“得到此案的实情了!”再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背柴的人的人才低头承认了罪过。

(五)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户说:〃河水那么浅,你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渡河,还能到君王那里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那种谨慎老实诚恳厚道的臣子,可以辅助君王不战而胜;骐骥、騄駬这样的好马,可以日行千里,而把它们放在家里,让它们去捕老鼠,还不如野猫;干将可以算是锋利的宝剑了,天下闻名,可是工匠用它做活,还不如一把斧头。而现在用浆划船,进退自如,我不如你,游说那些国君,你就不如我了。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2020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班级姓名成绩 (一)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④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国后逃亡。②发政举事:施政办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谄谀:奉承拍马。⑤卒:终于。 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私.臣:(2)齐地方 ..千里: (3)吾知所以 ..亡矣:(4)内外不闻吾过.: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 3.简要分析齐威王“战胜于朝廷”与宋昭公“卒得反国”的原因。(4分) (二)汉明帝尊师 上①自为太子,受《尚书》于桓荣,及即帝位,犹尊荣以

师礼。尝幸②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杖,会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上亲自执业③;诸生或避位发难④,上谦曰:“太师在是。”既罢,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太官、太医相望于道。及笃,上疏谢恩,让还爵士⑤。帝幸其家问起居⑥,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荣垂涕,赐以床茵、帷帐、刀剑、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荣卒,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于首山之阳。子郁当嗣⑦,让其兄子泛;帝不许,郁乃受封,而悉以租入与之。帝以郁为侍中。 【注】①上:汉明帝刘庄。②幸:驾幸,到。③执业:听讲。 ④避位发难:离开座位向皇帝提出疑难问题。⑤爵士:爵位和封地。⑥起居:此为病情。⑦嗣:继承爵位。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太师在是.()②悉.以太官供具赐太常家 () ③拥经而前.()④抚荣垂涕.()2.翻译句子(2分) 荣每疾病,帝辄遣使者存问。 3.读了本文,然后结合《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谈谈你得到的 启示。(2分) (三)范滂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1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一) (一)阅读课外文言文《荀巨伯》回答1~6题(10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① 攻郡。友人与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疾,不忍委② 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③ 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④ 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胡贼:指少数民族入侵的军队。②委:丢弃。③辈:指同一类的人。④班:返回。 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值胡贼攻郡 值:赶上,遇上 B .子令吾去 去:离去 C .败义以求生 败:失败 D .而敢独止 止:停,留下来 2.对句中加点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败义以求生 以:连词,相当于“来” B .贼既至 既:副词,相当于“已” C .而敢独止 而:连词,相当于“却” D .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以:介词,相当于“凭”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4.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吾)远来相视 B .(我)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C .(却)而入有义之国 D .(贼)遂班军而还 5.对故事中的荀巨伯所表现出的美好品德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 .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 B .注重友情 舍己为人 C .关心友人 热爱国家 D .讲究义气 主持正义 6.反复阅读文段,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60字左右)(4分)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陈元方舌辩袁公》回答7~12题(23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 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③ 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 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 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 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7.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⑴久而益敬( ) ⑵尝为邺令( ) ⑶正行此事( ) ⑷孤法卿父( ) 8.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⑵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⑶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0.结合选文,简答问题。(4分) ⑴“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⑵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1.从文段中可以看出陈元方和袁公两人怎样的性格特点?用词语简单概括。(4分) ⑴陈元方: ⑵袁公: 12.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你觉得做人的原则应是怎样,请你简单谈谈。(4)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回答13~18题(18分) 王右军与谢太傅① 共登冶城② 。谢悠然远想,有高世③ 之志。王谓谢曰:“夏禹勤王④ ,手 足胼胝⑤。文王旰食⑥,日不暇给⑦。今四邻多垒⑧,宜人人自效,而虚谈废务⑨ ,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适。”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耶?”(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谢太傅:谢安。②冶城:在今南京朝天宫一带。③高世:超脱世俗。④勤王:勤劳地处理国家事物。⑤胼胝:茧子。⑥旰食:晚食。⑦给:足。⑧四邻多垒:国家还处于战乱之中。⑨废务:不理国家的事务。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座号: ............答................题...............密..............封...............线................

初一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及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方(??? ?)欲(??? ?)还:(????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六年级语文古文阅读及答案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2)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 4.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课外文言文阅读精练 一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2)破.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 二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刘向《烈女传》) 1.解释下列词语。 A.嬉: B.贾人:

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共10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VS《范仲淹有志天下》 A组 【甲】阅读“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以水沃面②;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③,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就。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③食不重肉:不多吃肉。 ⑴解释加点的词。 A、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B、益.慕圣贤之道。()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A、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B、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⑶【甲】【已】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⑷【甲】段中写人物读书刻苦的语句是 。 ⑸【甲】文中“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是:;【乙】文中范仲淹“被馋受贬”的原因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B组 【甲】阅读“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①,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②,既长,知其世家③,感泣辞母去,去之南都④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⑤,日昃(zè) ⑥始食,遂大通六经⑦之旨,慨然⑧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 【注】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③世家:身世。④南都:地名。⑤颤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⑥日昃:太阳偏西。⑦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⑧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⑴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A、腰.白玉之环()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媵人持汤沃.灌() D、感泣辞.母() ⑵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足肤皲裂而.不知/范仲淹二岁而.孤 B、当余之.从师也/去之.南都 C、以.衾拥覆/辄以.水沃面 ⑶两段文字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来看,二者的读书动力都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 【乙】文范仲淹是。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要求填写两个)。 苏秦苦读拜相 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为学 【清】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①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②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中划线词: 鄙()其()恃()以()去()是故() 2.选择与“吾欲之南海”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 A.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B.环而攻之而不胜 C.甚矣,汝之不惠 D.辍耕之垄上 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① ② 4.短文运用论证方法,论证了的道理。 5.谈谈该文给你的启示。 (二)呆若木鸡 《庄子》 纪渻(shěng)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①。”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影(还是听到声音或者见到影像就有所反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②,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6解释文中划线词: 为()已()疾()几()走() 7.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① ② 8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 9.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试写两个: (三)苏武牧羊 班固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②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③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④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WūJiā)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⑤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⑥、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⑦盗武牛羊,武复穷厄。(选自《汉书》) 【注释】①律:卫律,投降匈奴,封为王。②羝(dī)乳:公羊产子③去:藏④旄:牦牛尾巴的毛⑤)檠(qǐng):正弓的器具⑥服匿(nì):盛酒酪的器皿⑦丁令:即丁灵、丁零。有说是指丁灵王卫律。 10.解释文中划线词: 白()降()幽()徙()食()给()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律知武终.(终究)不可胁 B.与毡毛并.(一起)咽之 C.羝乳乃.(于是)得归 D.武既.(已经)至海上 12.翻译文中划波浪线句: 13.从文中可看出苏武有怎样的气节? (四)劳山道士(节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 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书: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 (2)唯读书是务。 --------------------------------------------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5、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 先自度其足。 ------------------------------------------------------- 而置之其坐。 ------------------------------------------------------- 6、《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

上海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文言文汇编30篇

六上课外文言文30篇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 (苏秦)潦倒而归。妻不下絍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乃叹曰:“此皆秦之罪也!”乃发愤读书,曰:“安有说人主而不得者乎?”读书欲睡,引锥②自刺其股③,血流至足。后卒④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 (根据《战国策》改写)【注释】①絍(rèn):织布帛的纱缕。②锥(zhuī):一头尖锐,可扎窟窿的工具。③股:大腿。④卒:最后。 11.解释加点字:(2分) (1)引.锥自刺其股()(2)血流至足.()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正确 ...的一项是()(2分) A.怎么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得到的人呢? B.怎么有让君王感到高兴却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C.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 D. 哪里有对别人家的主子讲话却不能够成功的道理呢? 13.苏秦“发愤读书”的具体表现是“”。(2分) 14.苏秦从“潦倒而归”到“佩六国相印”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发?(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9分) 11.(2分)(1)取过来,拿出(1分)(2)脚(1分) 12.(2分)C 13.(2分)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14.(3分,意近即可) 学习要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 想获得巨大的成功,就要下定决心,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不要怕暂时的失利,只有付出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面对生活的挫折或人生的困境,要勇于自省,下定决心,发奋图强,百折不挠,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6分) 杀驼破瓮①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②得不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③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瓮: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②既:已经③用:采纳 11.对“既得不出,其人以为忧”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那个人已经不能让骆驼的头出来了,就为此事发愁。

初三语文课外文言文十篇含答案

一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 1 .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 鷇:初生的小鸟。3. 忮: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 4、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5.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2分) 二 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大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 【注】视事东阁;在东阁处理政务。浣濯:洗涤。参军:官名。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此言甚善.()(2)信.能尽忠于我也()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 4.太祖“”的神情和“”的决定,表明他对宋思颜的赞赏。(用原文词语回答)5、对宋思颜谏言的目的是怎样的? 三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2分) 至有忘其为.长吏者()或.阻之() 2、用“/”给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4、从文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义犬(浙江嘉兴) 潞安①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将诣郡关②说。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扫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候关出城,细审未途。又自计南北冲衢④,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减) 【注释】①潞安:县名。②郡关:州府。③扫橐:扫,清理。橐,钱袋。④冲衢:交通要道。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既走,则又从之(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驰(4)金亡其半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doc

七年级 , 语文 , 课外 , 文言文 , 练习 , 七年级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终不知车》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 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 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 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 ú) ”与下文的“辊 (n í) ”、“辕 (yu án) ”均是古代大车上 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 一个接着一个。⑤绐 (d ài) :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 分 ) (1) 辐腐而轮败() (2) 以为车固若是() (3) 效而为之者相属()(4) 越人以为绐己,不顾()2.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3 分 ) 二、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 执②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 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 研③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 注释 ] 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 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 分) 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文言文练习(含答案)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世说新语》节选 [注释] 甚:非常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 乃: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 曰: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 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 对话意思: (2) 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3、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答案: 1、(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 2、(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译文: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本组课文描述了杨氏子的聪慧,把杨氏子的稚气和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教导我们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吕氏春秋》 [注释]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苏教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1) (一)答苏迈书① 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④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 【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苏迈是苏轼的长子。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觉。③自道:自己所说。 ④顾:只是。 【阅读指津】 在文中,黄庭坚以一个长辈的身份告诫苏迈“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要勤奋,要珍惜时间,做事要集中精力,方可有所成就。言之凿凿,其情感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而知病之.所在( ) (2)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 ) (3)顾既.在官( ) (4)又少.读书之光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 (2)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3. 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是门人所编写的。 4.从文中内容来看,黄庭坚希望苏迈如何去做? (二)海鱼马嘉 海有鱼曰马嘉,银肤燕尾,大者视晬儿①。脔②,用火薰之,可致远。常潜渊③不可捕,春夏乳子,则随潮出波上,渔者用此时帘而取之。帘为疏目,广袤数十寻④,两舟引张之,缒⑤以铁,下垂水底。鱼过者,必钻触求进,愈触愈束愈怒,则颊张鬣⑥舒,钩著其目,致不可脱。向使触网而能退却,则悠然逝矣。 知进而不知退,用罹烹醢⑦之酷,悲夫! (摘自《南宋文录录》)【注释】①晬儿:婴儿满百日或满一周岁者称晬儿。②裔(luán):切成碎块的肉。③潜

课外文言文专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文言文专题 第一类:美德佳行 汉蒋琬为大司马,东曹掾犍①为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吐不应答。或谓琬曰:“公与戏语而不应,其慢甚矣!”琬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所诫。戏欲赞吾是邪,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尝毁琬曰:“作事愦愦,诚不直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乞问其愦愦之状,琬曰:“苟其不如,则事不理,事不理,则愦愦矣。”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选自《资治通鉴?魏纪》) 【注释】①东曹掾犍:与“大司马”“督农”都是汉官职名。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素性简略/素不相识 B.區不应答/学而眩习之 C.诚不及前人/及鲁肃过寻阳 D.主者请推治敏/推三阻四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敏得免重罪 3.选文主要表现蒋琬怎样的个性特点? 第二类教育劝勉 吕元膺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①对棋。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矗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己窥之,而棋侣不悟。翌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孵②之。如是十年连,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③去。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丁用晦《芝田录》) 【注释】①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②飓:送的路费或财物。③俾:彳吏O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吕请棋处士他适/适可而止 B.因私易一子以自胜/臣之妻私臣 C.如是十年进/以身进国 D.易一着棋子/大王加惠,以大易小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全集完整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文全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 文言文两则 学弈(yì)[1] 弈秋[2],通国[3]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4]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5];一人虽听之[6],一心以为有鸿鹄(h ú)[7]将至,思援[8]弓缴(zhuó)[9]而射之。虽与之[10]俱[11]学,弗(fú)[12]若之矣(yǐ)[13]。为[14]是其[15]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弈:下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诲:教导。 5、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6、之:指弈秋的教导。 7、鸿鹄:天鹅。 8、援:引,拉。 9、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0、之:他,指前一个人。 11、俱:一起。 12、弗:不。 13、矣:了。 14、为:因为。 15、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16]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7],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18]日始出时去[19]人近,而日中[2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21]日中则如盘盂(yú)[2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23],及其日中如探汤[24],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25]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26]多知[27]乎?” 16、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17、辩斗:辩论,争论。 18、以:认为。 19、去:离。 20、日中:正午。 21、及:到。 22、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23、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的意思。 24、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汤:热水。 25、决:判断。 26、汝:你。 27、知:通“智”。 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启示: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完整word版)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 唐子西云:“诗初成时,未见可訾(诋毁,指责)处,姑置之。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乃反复改正之。隔数日取阅,疵累又出,又改正之。如此数四,方敢示人。”此数言,可谓知其难而深造之者也。余云:“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 诗改一字,界判人天,非个中人不解。齐己《早梅》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几枝开。”郑谷曰:“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齐乃下拜。某作《御沟》诗曰:“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以示皎然。皎然曰:“‘波’字不佳。”某怒而去。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须臾,其人狂奔而来,曰:“已改‘波’字为‘中’字矣。”皎然出手心示之,相与大笑。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姑置之(2)方敢示人 (3)无处濯尘缨(4)某怒而去 2下列黑体字与“皎然暗书一“中”字在手心待之”中的“书”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妇抚儿乳B处处志之C亲贤臣,远小人D策之不以其道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取读,则瑕疵百出 (2)须臾,其人狂奔而来 4文中郑谷认为“改‘几’为‘一’字,方是早梅”,为什么? 5两文的内容都与作诗有关,但各有侧重,请分别概括。 (二)唐太宗论弓矢 上①谓太子少师②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③,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④,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⑤,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注释:①上:君主,这里指李世民。②太子少师:指教皇太子读书的官员。③弓工:造弓的工匠。④邪:不正。⑤:更宿中书内省: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休息。更,轮流。中书内省,属朝廷决策的机构。 1解释下列黑体字。 (1)朕少好弓矢(2)皆非良材 (3)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4)数延见 2 选出与“问以民间疾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谏之路也 C皆以美于徐公D咨臣以当世之事 3从这个语段中,你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三)鲍君 昔有人设罝①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

九年级下册语文中考要求背诵的文言文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yua)举于版筑之间,胶鬲(g?)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áo)举于海,百里奚(xī)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fú)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和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荐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中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贤士,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使人死亡。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bì) 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bì)患而有不 为(w?i)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羹(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 (hū)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ěr)而与之,乞人不屑(xia) 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ai)宫室之美,妻妾之 奉,所识穷乏者得(d?)我与(yú)?乡(xiàng)为(wai)身死而不受, 今为(wai)宫室之美为(w?i)之;乡为(wai)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 为之;乡为(wai)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d?)我而为(w?i)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 时得到,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 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宁愿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 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 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 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 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方法哪会不采用呢?采用这种做法就能够活命,可是有 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这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是因为有比生命更想要的,有比死亡更厌恶的。并非只是贤人有这种本性, 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了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没有礼貌的吆 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 丐也不愿意接受。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的俸禄却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这 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得到它难道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 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施舍, 现在有的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 施舍,现在有的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肯死 也不愿接受施舍,现在有的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 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天良。 《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wù)寐(ma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a)之。 译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伴 侣。 参差不齐的荇菜,顺流两边去捞取。文静美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覆去难成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文静美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爱慕。 参差不齐的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文静美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蒹葭》 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 在河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 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 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 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 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