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一节温度

第一节温度

第一节温度
第一节温度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温度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X k B 1 . c o m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多媒体展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

工业双金属温度计光学高温计红外线测温计(耳式)

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探究点二摄氏温度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并阅读课本

1.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4.0 ℃是怎样确定的?100 ℃又是怎样确定的?

5.1 ℃是怎样确定的?

6.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 ℃以下和100 ℃以上?

阅读讨论,了解单位

A.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B.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关于“一个大气压”在后面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的了解)。

C.100摄氏度的规定: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 ℃。

D.1摄氏度:0 ℃和100 ℃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

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 ℃,读作:37摄氏度。

珠峰营地的帐篷内,温度为-15 ℃,读作:负15摄氏度或零下15摄氏度。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着将空白处填上。学生讨论后回答:

(1)高压锅内沸水的温度是高于100 ℃。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3)冰箱的最低温度是-18 ℃。

(4)我国最低气温为-52.3 ℃(漠河镇)。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探究点三温度计的使用

多媒体出示:想想议议共同探究

1.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2.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引导学生从联系实际的角度思考,然后请几名同学发言。

学生总结: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归纳总结: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推测判断:

多媒体出示:判断对错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注意错误的错在什么地方?学生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探究点四体温计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图片,思考问题。

多媒体出示:体温计挂图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问题: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

教师进一步根据问题引导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

学生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三、板书设计

第1节 温度

1.温度计????? 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及符号

使用方法:二看、一不、四要

2.摄氏温度????? 符号t 单位:摄氏度(℃)在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3.温度计的使用????? 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在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的

底或壁。

会读:示数稳定,不能离开液体。会看: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 构造特点:缩口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往下甩

四、教学反思 《温度计》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辨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1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教案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通过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络、报纸、图书等学会调查和分析资料,在欣赏、快乐的氛围中对所学知识渗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更加关注各种地理现象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使学生逐步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和简单的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综合分析天气形式图和天气预报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我有个问题想要请教同学们,这个元旦我要到海南去旅游,可我为带什么服装犯了愁,哪个同学能帮帮我,给我参谋一下?(生答略)。你去过海南吗?(生答略)。那你怎么知道我需要带单衣去呢?(生答略)。恩,是热带,气候四季炎热。我打算1月1日出发去海南,在去之前,我买好了

第四章第一节 温度计 练习1

测试题 一、基础训练 1.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图4-1-2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为,示数为,读作为. 2.如图4-1-2所示的装置,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是:①; ②. 3.小芳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为36℃,所测体温低于实际体温的原因可能是() A.使用前未将水银面甩回最低的位置 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太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 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的数据 4.体温计是用来测人体温度的,它的刻度范围是℃,每1小格代表℃. 5.温度为0℃时()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B.冰已不存在,全部变成水 C.水蒸气不存在,只有冰水混合物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6.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玻璃管的内径细一些B.玻璃管的内径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D.以上都不正确 二、能力训练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相同B.-20℃的冰比-15 ℃的水温度高 C.用体温计测沸水的温度 D.体温计使用前若示数在35℃以上应先甩几下 8.某同学测得沸水的温度只有92℃,失误较多,但下列操作中不可能产生这一失误的原因是() A.温度计的玻璃泡跟沸水没有长时间接触就读数 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沸水中 C.将温度计从沸水中取出读数 D.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沸水中,并经过一段时间后,在沸水中读数 9.两支内径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则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示数是() A.上升的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粗的升得低些,但示数相等 C.内径粗的升得低些,但示数小些D.内径细的升得高些,但示数大些10.炎热夏天的一天,气温为35℃,小明发现小红中暑了,为了快速测得小红的体温,小明用了一支读数为39℃的体温计直接给小红测量体温,结果发现体温计的示数仍然为39℃,则下列关于小红体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可能高于39℃B.一定就是39℃C.可能低于39℃D.可能就是39℃11.将一支温度计放入沸水中测量温度,仔细观察会发现温度计的示数是()A.一下就保持在100℃处不变了B.读数上升到100℃后才不变 C.先稍微下降一点,再上升到100℃附近后就保持不变了D.一直上升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物理教案]

第四章热和冷第一节温度 一、教学模式:活动——归纳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温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摄氏温标定标的规定。 (3)常识性了解液体温度计及体温计的构造和原理。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会使用液体温计和体温计测温度。 (2)能正确读温度计的示数。 (3)能正确用摄氏温标表示温度的方法。 3、情意目标: 通过练习使用温度计,培养学生探索趔的科学态度。 三、学习理论依据: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和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 四、教学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认知结构中无特别深刻的温度概念,所具有的对冷和热的感 受,及其广播电视中所知的气温的高低。 2、使能目标(过渡性目标):温度的概念→液体温度计的构造→摄氏温标的定 标规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表示法→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关系→体温计的构造及原理→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3、支持性条件:分析,归纳,类比及操作技能。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及用液体温计测量温度。 难点: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 六、教学媒体: 投影或实物展示台,温度计(常用与体温计),其他的实验器材等。 七、教学程序: 1、教学环节:创设情境→实验现象→归纳概括→温度计的应用。 2、教学流程:

1 / 1 八、教案说明: 本堂课教学中要突破的重点是摄氏温标的定标规定及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1 摄氏温标的定标讲述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粗细是均匀的,然后教师具体的操作一下,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待玻璃管中的液柱稳定后,记下该刻度,(以目前的条件而言,要做成冰水混合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作为0℃。最后定标100℃,在定标100℃时,应粗略的介绍1标大准大气压的含义,如上海的地理位置较为接近海平面位置,即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地面附近的大气压比较接近标准大气压,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也接近100℃。在学生大概了解标准大气压的含义后,教师可以具体操作将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待玻璃管中的液柱稳定之后,记下刻度表示100℃。 2 在讲授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教师不妨让一个学生到展示台具体操作,通过具体的操作再分析,且分析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肯定正确,指出错误的做法,从而概括使用温度计应注意的问题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备课必读资料 1、上科版物理教参(八年级)P43,4,1温度 2、物理学科课程标准。 3、物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设计(市教研室编)(八年级) 4、优秀教案及录像课。

第1节《温度》课节达标训练题及其答案

第1节《温度》课节达标训练题 一.填空题 1.小明通过学习温度知识得到了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__。 (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____ ___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里的液体,通常用___ ___(列举两种)。 (3)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这个温度计采用_______温度。人的正常体温约_____,读作_______。 2.零下35摄氏度还可以读作___ ___,可以写作____.-275 ℃应读作__ _____或__ _____.比0摄氏度高15摄氏度的温度,读作__ ___,记作_____. 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30 ℃~50 ℃,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 ℃~105 ℃,由此可知_____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_____温度计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_____温度计是体温计. 4.阅读课本48页的“小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了解的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完成下列填空:(1)钨的熔点(2)水的沸点(3)酒精的沸点 (4)水的凝固点(5)酒精的凝固点(6)人的正常体温 二.选择题 5.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来源:学科网]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6.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 7.体温计的玻璃泡与细管连接处有一很细的缩口,读数时可离开人体,但使用前必须用力甩几下,使留在细管中水银退回玻璃泡。一护士用体温计给一个病人量好体温后,发现他的体温是38℃,读完数后,护士马上给另一个体温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当取出后体温计的示数大约为() A、39℃左右 B、37℃以上 C、38℃ D、36、5℃左右 8.小崔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1

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中国的地形、天气和气候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地形对我国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于地势西高东低,因此我国西部主要地形是高原,东部主要地形是平原 B.地形多种多样,造成我国耕地数量很少 C.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所以我国东西之间交通非常不便 D.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附近的大河河段落差大,水流湍急,蕴藏着巨大的水能 答案 D (2009·大连测试)读图,回答2~5题。 2.山脉①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东侧为华北平原,西侧为黄土高原 B.东侧为东北平原,西侧为内蒙古高原 C.东侧为内蒙古高原,西侧为东北平原 D.东侧为黄土高原,西侧为华北平原 3.山脉②两侧地形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东侧为水稻,西侧为谷子 B.东侧为水稻,西侧为冬小麦 C.东侧为春小麦,西侧为水稻 D.东侧为冬小麦,西侧为谷子 4.山脉④两侧分别属于 () A.东侧属长江水系,西侧属闽江水系 B.东侧属海河水系,西侧属黄河水系 C.东侧属珠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D.东侧属闽江水系,西侧属长江水系 5.关于四条山脉共同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条山脉都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B.四条山脉都位于两省交界处

C.四条山脉的东南侧降水比较丰富 D.四条山脉两侧的农业类型都不同答案 2.B 3.D 4.D 5.C (2009·珠海模拟)下图为“沿106.5°E的我国局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①地形区为 ()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渭河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 B 7.关于②地形区的地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答案 B 8.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表现在 () A.为农耕区和畜牧区的分界线 B.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 C.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区 D.是长江水系与淮河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B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列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9~10题。

人教版_八年级物理_第四章_第一节_温度计_练习题

温度计 一、填空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 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平时的冷热常凭感觉,要准确判断冷热需用_________ ,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然后要看清它的_______,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 3.一般物体都是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___,温度降低时体积_________.常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 .1摄氏度就是将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成_________ 份,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5.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_______,常用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里面的液体是_________,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_________. 6.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_________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填“能”或“不能”) 7、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8、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将手伸进水中觉得不冷不热,水的温度大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1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案 【教材简析】 《天气》单元前6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3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 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初中物理第1节 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思考: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交流讨论:左手、右手的感觉,原来放在热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原来放在冷水中的食指放到温水中有什么感觉?讨论哪个手指的感觉是正确的。并交流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例子(井水“冬暖夏凉”)。 师生归纳: 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温度计 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要确切知道这杯水的温度,应该怎么办?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 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 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组成?(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标度) 2.液泡的作用是什么?玻璃管内径为什么很细? 教师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共同讨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完毕后小组代表发言。 学生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 玻璃电接点温度计园艺温度计婴儿沐浴温度计室内温度计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四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

第四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初中物理 第一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第四章热现象第一节温度计(1课时) 执教:山东省______ (省、市、区、县)环翠国际中学庞绍君 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及常用的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知道摄氏温度。 4?常识性了解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难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摄氏温度的规定。 教具演示 演示用温度计,烧杯3个,冷水,温水,热水,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

学生实验室用温度计(2人1支)

主要教学过程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温度 请一位同学操作图4-1实验,并说明感觉 教师:从这个实验中可知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很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有实验用温度计,家庭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等。 二.温度计 1.构造和原理 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当温度升高时,泡内的液体膨胀,液面上升;温度下降时,泡内液体收缩,液面下降。从液面的位置可读出温度的数值。所以,

第一节__温度练习题

第一节温度计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平时的冷热常凭感觉,要准确判断冷热需用_________ ,使用时,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_,然后要看清它的_________,这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 3.一般物体都是温度升高时体积_________,温度降低时体积_________.常用的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_____ 的规律制成的.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沸水的温度是100摄氏度,表示为_________ .1摄氏度就是将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等分成_________ 份,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5.体温计的玻璃管内径下端与水银泡相连的一小段做得_________,其作用是当水银冷却收缩时水银柱从_________断开,管中水银柱不能退回_________,以保持原视数. 6.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_________,常用的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____,分度值为__________,里面的液体是_________,每次使用前,都要拿着体温计把水银_________. 7.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_________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填“能”或“不能”) 8.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将手伸进水中觉得不冷不热,水的温度大约是_______ ℃;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时应把温度计的_________全部浸入水中的中间部位,直到液柱不再变化时再读数,读数时眼睛的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面_________. 10.-8.6℃读作_________,它比-16.8℃高_________. 11.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 12.图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A: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是使用温度计的操作步骤,请将各步骤的标号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在下面横线上.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C.使温度计和被测物体接触几分钟; D.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E.取出温度计; F.让温度计的液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 二、选择题 1.某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得结果为35℃,所测温度低于实际温及其原因可能是()A.使用前未将水银甩回玻璃泡里B.体温计置于腋下的时间不够长 C.体温计未与身体直接接触D.没有及时读出体温计显示的数值 2.使用玻璃管温度计,为了防止管内液体膨胀时胀破玻璃管,必须注意() A.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B.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 C.温度计的长度.D.温度计玻璃泡的大小. 3.下列说法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表示温度的是() A.热机 B.冰块吸热会熔化 C.这杯水热得烫手 D.热传递 4.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和38.5℃ B.36.5℃和37.5℃ C.37.5℃和38.5℃ D.38.5℃和38.5℃ 5.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8℃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天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A..38℃ B.37℃ C.36.5℃ D.35℃ 6.常用的水银或酒精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做成的. A.热缩冷胀 B.具有流动 C.热胀冷缩 7.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5℃和40℃的两个病人,问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分别为() A.36.5℃,40℃ B.都是40℃ C.都是39℃ D.39℃,40℃ 8.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 A.27℃ B.30℃ C.32℃ D.37℃ 9.关于“温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表示热量的 B.温度是表示物体放出热量多少的 C.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 D.温度是表示比热的 10.要给体温计消毒,就应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A.用蘸了酒精的棉花球擦B.用自来水冲洗 C.在沸水中煮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11.今冬南京气温最低达-7℃,正确的读法是(). A.负摄氏7度B.摄氏负7度C.零下7度D.零下7摄氏度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doc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案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2017-04-09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

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区别天气与气候;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用具:多媒体投影仪。学法指导: 1、“从生活实际入手,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习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实际生活,化枯燥为有趣,时时处处感受有用的“地理”。 2、“在游戏中学习地理”。天气预报的符号多而不好记,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记住呢?同学们之间不妨比一比、试一试,看谁记得快,或者坚持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自己也学做天气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教学过程:导入课题:播放不同地区的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生活环境,说明人类生活的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然后让学生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环境差异?(气候)“那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是怎样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 2017-04-09 第一节《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产、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和

第一节 天气和气候(教案)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尤其对农业生产来说,它是一种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 本节主要讲述了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当你清晨背起书包走出家门最先感受的是什么?”为切入点,用身边的问题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体现课改中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天气的概念。之后又附有天气符号、卫星云图以及相关图片,可以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天气预报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小活动”题目的设计也是结合实际,让学生了解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反映了当前课改的提倡的“学习有用的地理”。 教材的最后还提供了大气环境检测的阅读材料,这种贴近生活的知识,对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前大气环境质量、关注健康、增强环保意识都有重要作用。 教法指导: 1、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探究解决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2、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报纸、图书、网络等查找资料,培养比较、分析、概括能力。并通过学生播报天气预报,让学生体验做天气预报员的感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利用学生了解的当地素材和电视新闻中的实事,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景设计: 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词语。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 现的天气情况。 4、能收看不同地方的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5、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初中化学第四章第一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课堂探究 知识点1 燃烧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现象。燃烧能造福于人类,也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教材第92页你已经知道什么 的气体,放出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注意 ①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但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如H2能在C12中燃烧,镁条(Mg)能在CO2中燃烧等。 ②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一定有发光、发热现象产生,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通电发光、发热。 ③并不是所有物质燃烧都会有火焰产生,气体或蒸气燃烧时才会有火焰,如CO、H2在空气(或O2)中燃烧会产生火焰,有些液体由于受热汽化为蒸气(如酒精、汽油等),它们燃烧时也会产生火焰,那些不易挥发、不易分解的固体,如木炭、铁丝等在燃烧时就没有火焰。 (2)燃烧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人们利用可燃物燃烧时发出的光和热来照明、取暖、烧煮食物、冶炼钢铁等,燃烧能够造福于人类,但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知识点2 燃烧的条件(重点) (1)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材第93页交流与讨论 解答:见中考考点对接。 (2)燃烧的条件 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伞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注意 ①物质燃烧一般需要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缺少其一,燃烧则不能发生。 ②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③燃烧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故燃烧的条件实质就是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可燃物、O2)和反应条件(温度)。 教材第93页观察与思考 解答:火焰熄灭后,手绢没有变化;因为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手绢上的水吸收,水变 成水蒸气带走大量热使手绢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故手绢没有烧坏。 例1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小军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五氧化二磷能刺激人的呼吸道。他设计了如图4–1–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分别盛有少量白磷和少

第1节温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 节温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规律. 教学重点】 摄氏温度的规定与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具准备】 多媒体、烧杯、冷水、热水、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教学课时】 教学设计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挑战中考训练” 中的习题(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春、夏、秋、冬季节中水物态变化的影片,引导学生观赏,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知道水有几种状态吗?2)这些状态如何转化? 3)状态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 进行新课】

知识点 1 温度和摄氏温度 1.温度及其测量工具 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参见教材P47 页实验),用我们皮肤的感觉来判断温 度的高低. 实验过程: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教师可选择多名同学上台进行实验体会,其余同学认真观察,比较两个手指的感觉,思考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这个实验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判断就必须进行测量,要进行测量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温度用符号t 表示,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2.自制温度计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材P47 页《想想做做》来自制温度计,并思考以下问题: 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2)为什么要用小瓶?为什么要用细管?3)这个仪器有什么缺点?如何改正?4)怎 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 学生回答:(教师及时点评及补充) 3.观察常用温度计的结构 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常用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温度计的结构. 板书: 1.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温度计内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甲苯等

中国气候分布 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

《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来自扬州在线时间183 小时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天气》单元前6课的学习,主要是观察、记录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3周的当地天气,本课则是帮助学生对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统计分析部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这一段时间里的天气情况。包括云量、风的统计,将统计的数据汇总到云的情况统计表和风的统计表中,最后再对这段时间里云和风的情况进行概括描述。关于气温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对比各小组的气温柱状图,找出这一段时间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看看气温柱状图中这段时间温度变化的总趋势是怎样的,将这段时间气温的变化作总体描述。关于降水量变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可以根据降水量变化柱状图上记录的数据,对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做如下统计:降雨的天数、不降雨的天数、最大降雨量是多少,在此基础上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情况。概括描述部分,经过统计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并区别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学生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在有了前期观测和记录的基础上,可以进行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陈述数据和结果。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进行相互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 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 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例题与讲解(含详解) 新人教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答案:(1)短时间(2)时刻在变化(3)多年(4)一般变化不大(5)海洋(6)陆地(7)云区(8)越厚(9)阴雨区(10)污染指数 1.天气及其影响 (1)天气的含义和特点 天气是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2)气候的含义和特点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例1-1】下列叙述中,描述天气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 B.塔里木盆地终年干燥少雨 C.昆明四季如春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 A ×山前和山后的气温不同反映的不是天气 B ד终年”是较长的时间 C ד四季”是较长的时间 D √“一夜”是较短的时间 答案:D (3)天气与人们的关系 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很大。 ①对生活的影响: a.好的天气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如晴朗的天气有利于出行和锻炼,适当的降水使空气更湿润。 b.灾害性的天气对生活有不利的影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如2010年的热带风暴“鲇鱼”,就给福建和台湾等地的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谈重点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天气对于生活的影响重点在交通方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和调整活动安排。 ②对生产的影响:天气对于农业的影响最大,适当的降水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降水过多和过少都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从而形成旱灾和涝灾。气温变化过大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例1-2】观察下面的四幅图,图中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哪个比较妥当?()

解析: A ×霜冻天气下不适合插秧 B √晴天一般比较适宜体育锻炼 C ×雷电天气进行室外作业很危险 D ×沙尘暴的天气下进行锻炼不利于身体健康 答案:B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1)卫星云图 ①含义: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摄取的地球大气的图像。 ②颜色表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析规律沙尘暴的发生地区及颜色表示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春季沙尘暴现象非常严重,在卫星云图上常用黄色表示。 (2)天气符号 天气符号是指在天气预报时,表示阴、晴、风、雨、雪等大气状况的各种符号。 常用天气符号如下图: 谈重点天气符号的组合 由于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经常出现两个天气符号组合在一起的情况,正确的判断是左面的符号表示的天气转右面的符号表示的天气,如下图表示的是阴转晴的天气。 (3)天气预报的内容 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天内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①阴晴。当天空布满云,看不到太阳的时候是“阴天”。当天空中云量很少,或者没有云时,是“晴天”。当天空中有一些云,但是还能够看到太阳,是“多云”。 ②风。包括风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方面。风力的大小按照从弱到强共分为18个等级。风的基本方向共有四个,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此外还有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四个方向的风。 析规律天气与云量 在生活中一般天空云量小于30%则为晴天,云量在30%~80%为多云,云量占80%以上则为阴天。 ③降水。一般用降水概率来表示降水的可能性。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和冰雹等。在天气预报中,有的不预报降水概率,只说明雨雪情况,并且和阴晴结合起来预报。 析规律降水概率 当降水概率为100%的时候,说明肯定有降水;当降水概率为0的时候,表示肯定没有降水。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教学设计

《第四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温度计》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温度”和“温度计”不仅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温度计是热现象的初步知识,主要内容有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原理,刻度规定,使用方法和体温计的特殊结构。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物态变化打下基础,做好铺垫。温度计不仅是初中物理学中学生们接触的第一测量仪器,又是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学好它并会用它对今后其它仪器的学习很有帮助,也是今后继续学习热学知识的基础,并在生活、地理和化学学科中都有一定的益处。 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制温度计、认识温度计的结构、量程、分度值,亲手测量温度,比较体温计的不同之处等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增强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缺少认识,也缺乏必要的逻辑知识。因此,以学生常见的现象进行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生活中,学生接触天气预报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摄氏温度的读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要加一引导。摄氏温度的写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点,但只要把读的问题解决了,写也就水到渠成了。对于温度计指示的温度,学生可能不能一下子用正确的方法,要在学生错误的读法上引导学生正确读数。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能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活 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