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提纲(沪教版)

七年级第一学期地理知识点复习(沪教版)

—汪丽平

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

1)我国领土最南端和最北端约跨纬度49度,大部分地区位于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小部分陆地位于热带。

2)从海陆位置来看,我国东临太平洋。

3)我国四大近海:黄海、东海、渤海、南海。其中渤海是我国内海,纬度最低的是南海。

4)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的台湾岛。

5)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当乌苏里江上洒满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仍是满天星斗,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跨经度大

7)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寒暑适中,适宜农业生产以及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省级行政区

1)10个人口大省中,被人口地理界限穿过的是四川省,其余均位于人口地理界限的东部。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江苏省,其中人口密度约为766.7人/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2)参照书P9页我国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简称及行政中心表格

3)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5)黄河入海口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山东省,其行政中心是济南。

6)我国少数民族中壮族集中分布的省级行政单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

7)我国人口地理界线:北起黑龙江省的黑河,南至云南省的腾冲。这条线的东南半壁是我国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黑河-----腾冲,又称“胡焕庸线”。

8)海南省是我国最南端的省级行政区,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的雷州半岛相望,海南省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这里的农作物一年三熟。

9)1997.7.1——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12.20.——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10)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流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三、气温、降水分布

1)我国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青藏高寒区。

3)我国降水的特点:东南多,西北少,夏季多,冬季少,年际变化大。

4)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夏季风。复杂多样的气候,使我国的农

作物和动植物资源品十分丰富。也会带来自然灾害。沙尘暴、台风。

四、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三级阶梯

1)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秦岭。

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话描写的景观位于内蒙古高原。3)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被誉为祖国的“聚宝盆”是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4)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

5)我国第二季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

6)黄土高原主要的地形特征是崎岖不平。

7) 米之乡位于我国三大平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在我国五个温度带中位于我国的亚热带。

8)地形种类: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盆地(四大盆地,都位于西部)、丘陵、平原(三大平原位于东部)。

五、长江黄河

1)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东峰,注入东海,全场6300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上中下游的地点分别是宜昌、湖口。

3)长江中游河道弯曲,支流众多,为减轻洪涝灾害,可采取的措施有截弯取直,分洪工程。

4)黄河水段丰富的原因是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宁夏平原素有“塞上江南”之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5)黄河通过内蒙古河口镇后进入黄土高原,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使黄河水的泥沙大增。

6)“地上河”主要形成于黄河的下游河段,其原因是水流速度减慢,地势平坦7)黄河治理的关键在中游地区,控制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措施有植树造林。

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形分布主要特点:“三山夹两盆”

2)气候干旱: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山环绕,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底。

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是通过竖井和地下暗渠引水到绿洲的。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行政中心是乌鲁木齐。5)新疆瓜果甜,因为夏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6)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丰富,西气东输能将能源运输到东部地区。

7)人口、城市基本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

8)把新疆分成南、北两部分的是天山山脉,该山脉以南的盆地中,分布着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该山脉以北的准葛尔盆地,降水稍多,有许多牧场。

9)“丝绸之路”高昌故城遗址。

七、青藏高原

1)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是我国的青藏铁路,该铁路从青海省的西宁市出发,沿线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并穿过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最终抵达著名的日光城拉萨市。

2)青稞是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农作物。

3)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亚洲很多大河的发源地。

4)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产生的危害有冰山融化、动物灭绝、影响生态。

5)“雪域高原”指的是青藏高原,海拔高,和气温低是该高原的突出特征。

6)青藏铁路修建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7)青藏高原上的人口、农牧业一般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带。

8)藏族人民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佛教盛行地。

八、台湾省

1)台湾与我们隔台湾海峡相望,台湾地处热带、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以山地为主,西部地区多为平原,因生产水稻而被誉为“海上米仓”。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北市,最大的港口是高雄市。

2)台湾海峡的西岸是福建省。台湾东临太平洋,南面是南海。

3)台湾岛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的交界处,因而多火山、地震。

九、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植物宝库、动物王国

云南少数民族——泼水节

傣族名族风情

沪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梳理

1、九大行星 水金地火木土天,海王冥王绕外边; 唯有地球生物现,温气液水是由缘①。 ①温,适宜的温度。气,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2、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稍扁。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5、地球五带 地球有五带,全靠四线分; 回归间热带,极圈分寒温; 寒温各有二,五带温不均①。 ①温,指温度。 6、地图辨方向 地图方向辨,摆正放眼前; 上北下为南,左西右东边。 标图易分辨,经纬网较难; 纬线指南北,东西经线圈。 极地投影图,定向较特殊: 对于北半球,心北四周南; 北纬圈东西,自转反时走。 对于南半球,心南北四周; 南纬圈东西,自转顺时走。 7、大洲和大洋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水陆百分比,海洋占七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非南北美,南极大洋欧。 水域四大洋,太平最深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学,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8、大洋和大洲的位置 洋以洲为界,洲以洋分野。 太平洋为四洋首,位于亚澳两美间。 大西洋西南北美,东岸临界欧与非。 印度洋临亚非澳,南部三洋水相连。 北冰洋面为最小,亚欧北美三洲环。 9、七大洲分界和位置 地表十分陆占三,亚欧非洋两美南①。 亚欧两洲本一体,乌拉高加分两边②; 亚非原本相结连,苏伊运河来割断③; 亚洲北美隔水望,白令海峡在中间; 中美南北来牵线,巴拿运河又阻拦④; 数大洋洲面积小,似断不断亚下边。 亚欧非洋东半球,南北美占西半边, 唯有南极搞独立,冰层覆盖称高原。 ①洋,大洋洲。两美,南美洲和北美洲。南,南极洲。 ②乌拉,乌拉尔山脉和乌拉尔河。高加,高加索山脉。 ③苏伊运河,苏伊士运河。 ④巴拿运河,巴拿马运河。 10、七大洲地形 (1)亚洲 亚洲地形杂,中高四周洼。 冲积平原广,山地高原大。 江河放射流,水资源可夸。 (2)欧洲 半岛缘海多,形体分节肢; 山地居南北,中部平原低; 地形平原主,海拔倒第一。 (3)北美洲 东部高原联山地,西部山地接高原。 东西相间高大陆,世称湖海在其间。 (4)南美洲 安第斯山雄踞西,东部平原高原区。 地形多为世界最,高原平原列首位。 西部山脉为最长,亚马逊河流域广。 热带雨林居世首,草原要数潘帕斯。 (5)非洲 平均海拔六百米,号称大陆高原洲, 东部高原连一体,西部沙漠平原有。 (6)大洋洲 面积小,分两区, 一大陆,二岛屿。 大陆东西高,中部是盆地。 (7)南极洲

七年级下册地理复习提纲及练习题(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 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选择题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环境对人种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一般说来,黑人多分布在() A.气温较高的热带地区 B.气候比较温和的温带地区 C.寒冷的极地地区 D.季风气候区 2.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错误的是() A.“山前桃花山后雪”——地形因素 B.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地势因素 C.海南岛终年如夏,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海陆因素 D.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而同纬度的北京气候相对比较湿润——海陆因素发生 3.下图是某平原及其近海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断正确的是 A.本地正处在冬季 B.B点气温低于同纬度D点气温 C.本地区位于北半球 D.本地区位于南半球 4.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治理酸雨,韩国国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部植树,说明了()A.中国没有能力自己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 B.发达国家注重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C.我国遵循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5.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6.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7.在地球仪上,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正确的是( ) ①南北回归线②赤道③20°W和160°E ④180度经线圈 A.② ③B.① ③C.① ④D.② ④8.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点是 A.海拔低B.地面起伏小 C.边缘陡峭D.海拔高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B.0°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C.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D.0°经线向西数值递增的是西经10.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其形成无关的板块是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 C.南极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

沪教版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一套:沪教版第二套:沪科版

沪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 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 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 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 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 声 1-1 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介质 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空气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 固体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沪教版七年级地理试卷培训资料

七年级地理第一、二、三章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台湾省东部。 B. 我国领土的最南端在海南省。 C. 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新疆天山山脉西侧。 D.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 2. 以下关于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正确的是() A. 北京市的简称是津,行政中心是北京。 B. 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是内蒙古,行政中心是二连浩特。 C. 陕西省的简称是陕,行政中心是西安。 D. 福建省的简称是闽,行政中心是厦门。 3. 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A. 汉族 B. 壮族 C. 藏族 D. 蒙古族 4. 以下关于塔里木盆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周围被高山环抱,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 B. 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东部有沼泽。 C.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是我国第二大盆地。 D.地势地平,气候湿润,河流贯穿,土壤肥沃,被誉为“天府之国”。 5. 下列地形区中,分布在横断山脉东侧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黄土高原 C. 云贵高原 D. 柴达木盆地

6. 下列地区中,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穿过的是() A. 昆仑山 B. 大巴山 C. 巫山 D. 秦岭 7. 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位于() A. 西沙群岛 B. 海南岛 C. 塔里木盆地 D. 吐鲁番盆地 8. 以下不是青藏高原所处的温度带或干湿地区的是() A. 青藏高寒区 B. 干旱区 C. 半湿润区 D. 寒温带 9. 下列关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说法正确的是() A. 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被称为是季风区。 B. 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被称为是季风区。 C. 受冬季风影响的地区被称为是非季风区。 D.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所以全国各地都处于季风区。 10. 下列四个地区受台风影响最小的是() A.台湾省 B. 福建省 C. 浙江省 D. 四川省 二、综合题 (一)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位置优越,读地图回答:(16分) 约53°N 约73°E 约135°E 约4°N

地理沪教版(五四制)新版七年级下册《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教案

《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名称;学会一些基本的乘火车常识。 2.能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客货运的不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在辨析两种运输方式不同点的过程中,初步掌握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铁路枢纽的名称;学会一些基本的乘火车常识。 教学难点 能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客货运的不同要求,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上一个课时我们对交通工具的演变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谁能选简要介绍一下如今常见的交通工具及其利弊? 随机提问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讲解 1.尝试给铁路线命名 播放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教师提问:这种声音大家熟悉吗? 教师提问:你乘火车去过哪些地方?你能说出当时火车所经过的铁路线的名字吗?你知道这条铁路线的名字是如何得来的吗? 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其实铁路线的命名是有规则的,一部分铁路线的名字是以起讫点两个城市名称中的一个字(或简称)加以连接而成的,比如京沪线,就取的是北京

的“京”字和上海的简称“沪”;京广线取的则是北京的“京”和广州的“广”字;哈大线取的是哈尔滨的“哈”和大连的“大”字;而还有一些铁路线则是以起讫点两个省的简称加以连接而成的,如川黔线,取的是四川省的简称“川”和贵州省的简称“黔”;黔桂线取的是贵州省的简称“黔”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桂”。 过渡:知道了铁路线的命名方法,下面你们能尝试给以下这些铁路线命名吗?教师点击“中国主要铁路”图上的京九线、焦柳线和宝成-成昆线注记,电脑自动慢慢画出三条纵向的红粗线并相应地标上①、②、③记号。学生不仅要给它们命名,而且要根据学过的命名原则说出命名的理由。教师适时进行补充更正。 教师总结、提问: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下面这几条铁路线又如何命名呢?教师点击“中国主要铁路”图上的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和浙赣-湘黔-贵昆线注记,电脑慢慢画出三条横向的蓝粗线并相应地标上a、b、c记号。 在前面尝试命名的基础上,设计该问题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巩固的机会。 但对陇海线的命名,学生会存在问题,这时,教师可出示“第二亚欧大陆桥”图片总结:这段铁路线叫做陇海线,“陇”我们知道是甘肃省的简称,“海”指的是连云港市的海州区,因为该站的站址位于连云港市的海州区,因此得名“陇海线”。 其实陇海---兰新线的东段在建国以前就有,建国后经过改建和新建,该线不断向西延伸,于新疆的阿拉山口与国际铁路接轨,经中亚直至欧洲西岸的鹿特丹。这条铁路线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布规律”: 我国的铁路线密如蛛网,不好记忆,但其中几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构成了整个铁路网的骨架,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五纵三横网”。“五纵”指的是我国南北走向的这五条主要铁路干线,自西向东分别是:宝成-成昆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和京沪线;“三横”指的是我国东西走向的三条铁路干线,自北向南分别是: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和浙赣-湘黔-贵昆线。 接着,教师提问:从图上我们能很明显地看到这些铁路线是互相交会的,这些交会的地方即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你们能从图中读出来吗? 由于已经学习了我国的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学生对照地图即可说出一些大型的铁路枢纽城市,如京包线和京九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城市—北京;包兰线和兰新线交会的铁路枢纽是城市—兰州;京广线和浙赣---湘黔---贵昆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城市-株洲和贵阳;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的铁路枢纽城市—郑州等。 教师讲解:直达特快列车(首字母Z读"直")、特快旅客列车(首字母T读"特")、快速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

沪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D卷 一、单选题 (共14题;共50分) 1. (6分)下列不属于亚洲的人类文明发祥地()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域 C . 黄河—长江流域 D . 印度河流域 2. (2分)歌词“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是说亚洲大江大河众多.下面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大河都由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注入太平洋 B . 大河由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都流向四大洋 C . 亚洲第一长河是长江 D . “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指亚洲的河流都向东流向大海 3. (2分)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A . 西高东低 B . 南高北低 C . 中部高,四周低 D . 中部低,四周高 4. (2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A . 台湾岛 B . 格陵兰岛

C . 马达加斯加岛 D . 冰岛 5. (6分)日本民族善于学习外来文化,当代日本文化兼有东西方融合的特点,也保留了本民族的传统内容,下列不属于日本传统文化的是() A . 寿司 B . 和服 C . 肯德基 D . 神道教 6. (4分)下列“河流-流向-流入海洋”的组合中,错误的是() A . 湄公河-自北向南-印度洋 B . 尼罗河-自南向北-地中海 C . 亚马孙河-自西向东-大西洋 D . 密西西比河-自北向南-墨西哥湾 7. (2分)下列东南亚国家,素有“花园城市”之称的是() A . 印度尼西亚 B . 新加坡 C . 马来西亚 D . 东帝汶 8. (2分)南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稻米产区,稻米生产精耕细作,每年的出口量很大,东南亚稻米生产特点的形成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十分密切()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沪教版)汇总教学提纲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气体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4.声音的传播形式:声波 5.声音传递 信息 和 能量 6. 可听声:频率在20Hz ~20000Hz 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1-2 声音的特质 1.乐音的三个特征: 音色 、 音调 、 响度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高低 ,它与发声体的 振动频率 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 强弱 ,跟发声体的 振幅有关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音色 不同 2.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30dB ~40dB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50 分贝。 3.噪音与乐音的区别:是否为有规律的振动 4.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声源处 减弱;(2)在 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 人耳 处减弱 第二章 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光的直线传播的例子:影子、日食、小孔成像、 2-1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

上海市七年级上册地理 期末选择题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了解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后,小聪和小明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地方是()A.产生现象B.运动方向C.运动周期D.绕转中心 2.图是东南亚的高脚屋,其反映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高寒B.冷湿C.干旱D.湿热 3.某同学用手机中的Living Earth App,得到地球真实图片(如图所示),说明人类现在认识地球形状过程所处阶段是 A.天圆地方说阶段 B.观测日食、月食阶段 C.环球航行阶段 D.太空观测地球阶段 4.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A.亚洲B.北美洲C.南极洲D.大洋洲 5.下图中,按①、②、③的数字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D.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6.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地带,与这个火山地震带的形成无关的是 ()

A.非洲板块B.美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亚欧板块 7.某大学学生于2017年11月8日从上海搭乘中国科考船“雪龙号”远赴南极,登陆难言岛参与第5个南极考察站建设工作,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难言岛需要经过大西洋 B.难言岛经纬度位置大约在(164°W,75°S) C.2018年2月7日,我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在难言岛奠基,此时菏泽市昼短夜长 D.图中箭头指示了正确的地球自转方向 8.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9.“二十四节气”是我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16年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纽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回答: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全解

目录 祖国篇(下) (3) 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3) 1.2农业的分布 (4) 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6) 中考链接 (9) 单元测试 (9) 2.工业及其地区差异 (10) 单元目标 (10) 2.1持续增长的工业 (10) 2.2重要工业部门的分布 (12) 2.3东部与中西部工业的差异 (15) 中考链接 (16) .单元测试 (17) 3.交通运输与通信 (19) 单元目标 (19) 3.1交通运输与通信的重要性 (19) 3.2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 (20) 3.3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与管道运输 (21) 中考链接 (23) 单元检测 (23) 4.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 (25) 单元目标 (25) 4.1国内贸易 (25) 4.2国际贸易 (26) 中考链接 (27) 单元测试 (28) 5.国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 (30) 5.1城市的环境问题及环境优化 (30) 中考链接 (33) 单元测试 (34) 区域篇(下) (35) 1.抓住特征学习区域 (35) 1.1北京市 (35) 1.2湖北省 (36) 1.3香港和澳门 (37) 1.4黄土高原地区 (39) 1.5沪宁杭地区 (41) 1.6珠江三角洲地区 (42) 中考链接 (43) 单元测试 (44) 2.自主学习认识区域 (45)

中考链接 (47) 单元测试 (48) 期中考试 (49) 期末考试 (51)

祖国篇(下) 1.农业及其地区差异 1.1世界农业大国 要点精讲 一、农业与“衣食住行”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广义的农业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个部门,狭义的农业仅仅指种植业。种植业是指在耕地上耕种小麦、水稻、大豆等农作物的农业生产部门。林业是指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对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农业生产部门。渔业是指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农业生产部门。畜牧业是指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家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9亿多是农民。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和消费市场,这一切都离不开农业。因此,农业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需的吃、穿、用等物质资料。农业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源,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二、多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 目前,我国的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三、现代化的农业 目前,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个体分散的经营模式,不能够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农业现代化,不只是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只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方面,农业现代化是指从育种到农产品推向市场,从生产到组织、管理的全面现代化。到现在为止,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仍在采用以手工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离农业的现代化还相去甚远。 典型例题 【例1】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是 (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运输业 【答案】A 【解析】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我国以农业为基础。 【例2】下列我国农产品产量占世界第一位的是 ( ) A.大豆 B.茶叶 C.甘蔗 D.肉类 【答案】D 【解析】我国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是: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子、水果等。针对训练 1.提供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复习 班级姓名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 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升、华化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6.热量(1)定义: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2)单位:焦耳(J) (3)计算公式: A物体的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吸收的热量: B物体的温度由C t?1降低到C t?2时放出的热量: 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I )卷新版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I )卷新版 一、选择题 (共28题;共60分) 1. (6分) (2018七上·深圳期中) 下列各条纬线中,最长的() A . 0° B . 30° C . 60° D . 90° 2. (2分) (2019九上·密云期末) 2018年5月21日5时2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成功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号中继星发射升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发射当天正值北京() A . 夏至节气 B . 昼长于夜 C . 酷暑难耐 D . 层林尽染 (2)读图可知()

A . 经线与地轴垂直 B . 所有经线互相平行 C .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D . 赤道是最长的经线 (3)演示地球运动的正确操作是() A . 在轨道上移动地球,演示的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 保持地轴竖直向上,从左向右拨动地球,演示地球的自转 C . 按甲→丁→丙→乙的顺序沿着轨道移动地球,演示地球的自转 D . 按甲→乙→丙→丁的顺序沿着轨道移动地球,演示地球的公转 3. (2分) (2018七下·耒阳月考) 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英国当地下午举行的一场英超比赛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 . 地球是一个球体 B . 地球的公转 C . 地球的自转 D . 纬度的差异 4. (2分) (2017七上·玉林月考)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 0°-180°经线圈 B . 20°E-160°W经线圈 C . 20°W、20°E两条经线 D . 20°W-160°E经线圈 5. (2分) (2019七上·秀屿期中) 0°经线又称作()

沪教版地理七年级第二学期:祖国篇(下) 1.1 世界农业大国 教案设计

世界农业大国 【教学目标】 1.说出农业的概念,以及现代化农业的含义。知道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能举例说出农业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大致说出我国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2.学会运用统计图表,说明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的提高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成就。 3.知道农业的重要性,以及我国人均耕地少、农业基础薄弱的实际国情,树立保护土地资源、保护耕地的价值观。 4.初步理解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农业的重要性。 2.我国农业发展及取得的成就。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民以食为天”,农业对一个国家的存在以及发展有重大影响。 农业与“衣食住行”。 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学生举例…… 农业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什么? 直接——食用;间接——工业的原料。 学生举例…… 结论:农业与“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2.我国农业发展早。许多农作物起源于我国。如:水稻、大豆、茶叶。 另外,我国还首先饲养了猪、鸡、鸭、鹅等家禽家畜。 3.阅读“水稻的起源”。 (1)多项农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农业发展迅速。 (2)补充介绍“粮票”。 为什么需要粮票?粮票有什么作用? 粮票是计划经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下的产物,是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后,用

来调节供需的手段,是购买粮食的凭证,正式用与1955年。1992年国家粮食购销价格开放后,粮票退出历史。我国粮票种类非常多,包含“吃穿用”。 (3)思考:为什么我国农业发展如此迅速? 原因:江河治理、修建水库;农业机械化;农药化肥的使用;改良品种和耕种方式…… 结论:科技的发展改善了农业的各方面条件,从而推动农业发展。 4.阅读“杂交水稻”。 (1)农业产值构成的变化。 读图,说说农业产值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从侧面可以反映什么社会现象?(学生或教师举些生活中的例子)。 (2)我国农业特点。 农业基础薄弱,农业资源短缺。 我国的耕地面积大,为世界第四,但是人均耕地面积仅0.1公顷,是世界人均的1/3,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因:人口基数大。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 思考:我们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耕地? 5.现代化农业。 现代化农业种类:立体化农业、工厂化农业、生态化农业。 二、拓展延伸 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说一说,上海有哪些现代化农业基地?并对其中一个做简单介绍。 补充:立体化农业。 在一定区域,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生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根据自然和社会资源分布的空间和时间差异,以及生物的生理特点肥种植业、养殖业。甚至农产品和工业结合起来,形成多物种共存、多层次结构的农业生产……

沪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527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ml=1cm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D卷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D卷 一、单项选择题 (共29题;共78分) 1. (2分)主要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的大洲有() A . 北美洲 B . 亚洲 C . 欧洲 D . 南美洲 2. (6分) (2016七下·新城期中) 读图,回答下题. (1)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A . 苏伊士运河 B . 土耳其海峡 C . 巴拿马运河 D . 大高加索山脉 (2)

北美洲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A . 太平洋沿岸的海岸线比较平直 B . 太平洋沿岸的半岛和岛屿较少 C . 西部山地为东西走向,有阻挡作用 D . 西部山地为南北纵列,有阻挡作用 (3) 下图中,反映北美洲地形剖面图的是() A . B . C . D . 3. (2分) (2016七下·海南期中) 亚洲主要分布在() A . 北半球、东半球 B . 北半球、西半球 C . 南半球、西半球 D . 南半球、东半球 4. (2分) (2016七下·海南期中) 亚洲的地理位置错误的是() A . 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B . 地跨寒温热三带 C .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D .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 5. (2分)纬度位置最高、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A . 亚洲、太平洋 B . 北美洲、大西洋 C . 南极洲、北冰洋 D . 欧洲、印度洋 6. (4分) (2016七下·泉港期中) 读图,回答下题. (1)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把该大陆称为() A . “干旱大陆” B . “高原大陆” C . “富饶大陆” D . “饥饿大陆” (2)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的世界 1、声音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够传播声音,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 空气中传播,其中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其次,空气中的速度最小。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应用:利用回声加强原声;利用回声测距离。 4、乐音: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特征:(1)响度: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和距发声体的距离共同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用分贝(dB)表示声音的强弱。 (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物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3)音色:声音的品质,一般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 5、噪声: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的声音 防治:(1)在声源处减弱,如会场内手机调到静音状态。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旁植树。 (3)在人耳处减弱,如带耳罩。 6、超声: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音。 特点:频率高、穿透力强, 应用:①传递信息:例B超、声呐等②具有能量:例消毒、超声牙刷 次声: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危害:能量高的次声具有很强的破坏力;使人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第二章光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如太阳、开着灯、点燃的蜡烛、萤火虫、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约为3.0×108m/s. 5、光的反射(光路可逆) 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反射分类: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如: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是由于它发生了_漫反射_。我们有时会看到高楼的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

沪教版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卷新版 一、选择题 (共28题;共60分) 1. (6分) (2015七上·渭源月考)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A . 北极圈 B . 赤道 C . 南极圈 D . 南回归线 2. (2分) (2015七上·无锡期末) 南非的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约东经28°)与中国首都北京(约东经116°)的经度相差为() A . 88° B . 78° C . 68° D . 144° 3. (2分)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A . 地球是个球体 B . 地球不停地自转 C .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 .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4. (2分) (2013·深圳) 我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于2013年4月宣布观察到一颗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新地球”.对于地球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地球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 . 图中D点位于东半球 C .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公转的结果 D . 图中A点位于高纬度 5. (2分) (2017七上·天水期中) 既在北半球,又在低纬度地区的点是() A . 20°S B . 40°N C . 80°S D . 20°N 6. (2分) (2015七上·六盘水月考) 关于地球自转,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 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转 B . 从赤道上空看自东向西转 C . 从北极上空看顺时针转动 D . 从南极上空看逆时针转动 7. (2分) (2017七上·大石桥月考) 极昼和极夜现象出现在() A . 赤道 B . 热带

C . 寒带 D . 极点 8. (2分) (2017七上·泗阳月考) 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地球数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赤道半径是6 357千米 B . 极半径是6 378千米 C .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D . 赤道直径约4万千米 (2)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小时的速度绕赤道飞行一圈,约需() A . 4小时 B . 40小时 C . 400小时 D . 80小时 9. (2分) (2015七上·广东月考) 由北极点到赤道再到南极点,纬度变化情况为() A . 低﹣高﹣低 B . 相等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沪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八年级第一册 测量的历史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米;1分米= 10-1米, 1厘米= 10-2米;1毫米=10-3米 4.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5.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 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 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 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 60 min= 3600 s. 第一章声 1-1声波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