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 讲义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 讲义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 讲义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 讲义

教师辅导讲义

学员姓名:辅导课目:科学年级:八年级学科教师:汪老师授课日期及时段

课题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

学习目标1、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用途

2、氧气和氧化

3、化学反应和质量守恒

教学内容

第二章《空气与生命》1——3节

【第1节: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练习题 1 :】

1、下列关于空气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空气中大约含有21%的氧气”是指100克空气中含有21克氧气

B、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C、空气的主要成分比较固定,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D、空气是有一种物质组成

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从实验得出空气是由()

A、二氧化碳和氧气组成

B、氮气和氧气组成

C、氮气和氨气组成

D、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组成

3、在灯泡中充有下列气体,可延长灯泡的寿命()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4、空气中的成分是①氮气②稀有气体③氧气④二氧化碳、其他杂质气体。按体积分数由少到多的顺序排

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5、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含有哪些成分: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②酥脆的饼干在空气中逐渐变

软;③空气中制氮肥的原料;④长期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

【第2节:氧气和氧化】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1. 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3.不易溶于水。

4.液态、固态均为淡蓝色。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2)化学性质:1、带火星木条在氧气中复燃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SO2

硫是黄色的固体粉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生成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手摸集气瓶外壁的感觉是热的,说明硫燃烧能放热

3、铁在氧气中燃烧:3 Fe+2 O2 Fe3O4

铁是银白色的金属,铁丝在纯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四氧化三铁(化学式为F3O4),在集气瓶底部预先放些水或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而炸裂瓶底

4、炭在氧气中燃烧:C+O2 CO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冒出白烟,发出热量。

总结:通过对上述四个实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许多物质能在氧气中燃烧。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3)呼吸作用: 葡萄糖+氧气 催化剂

二氧化碳+水+能量 C 6H 12O 6+6O 2 6CO 2+6H 2O+能量

那么呼吸作用对生物的有什么意义呢?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在氧化反应中,氧气具有氧化性。

二、氧气的制备:

1、工业制法:空气经多次压缩和降温变成液态空气再经低温蒸发(-1960C )分出沸点在-1960C 的氮气和沸点

在-1830C 的液氧

2、膜分离技术:空气在一定压力下通过有富集氧功能的薄膜达到富集氧气的功能

3、实验室制取少量氧气:

【练习题1:】 1、(10揭阳)搜救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等困难,全力展开搜救。吸氧是克服高原反应的方法之一,

吸氧可以帮助搜救人员的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 )

A . 氧气可供呼吸

B . 氧气可以燃烧

C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无毒气体

2、(2010·辽宁鞍山)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 .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方法一:分解双氧水法

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量没有减少,反应物是双氧

水,最后生成了氧气和水,由此得出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 2H 2O 22H 2O+O 2 思考:二氧化锰的作用 像二氧化锰那样在反应中只起到改变(加快或减慢)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方法二:加热高锰酸钾法 步骤:检、装、夹、点、收、移、熄 2KMnO 4△K 2MnO 4+MnO 2+O 2↑ 注意:1、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防止水倒 流入试管底部而使试管底部,铁夹 夹在离管口约1/3至1/4处。 2、收集满氧气后,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再熄灭酒精灯,若是先熄灭酒精灯, 试管内压强减少,水槽中的水会到吸 入试管,使试管破裂。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3、(2010·辽宁鞍山)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溶有氧气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4、(10龙岩市5).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之一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C.实验室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

5、【福建晋江】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作用。(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6、【广东肇庆】现有以下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取用粉末状固体必须用到的仪器是(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KMnO4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应选仪器(填序号)。

(3)如果用H2O2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填序号);

其化学方程式为:;这种装置还可以用来制CO2,其收集气体的方为法。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5)把上面分解KMnO 4制取氧气的仪器装配好后,检验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一)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由 种或 物质生成 种物质的反应。(如: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碳)

2、分解反应: 种物质生成 种或 的物质的反应。(如:过氧化氢???→?二氧化铝水+氧气)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对比:

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 概念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 区别

看生成的物质是否是一种 看反应物是否是与氧发生反应 联系 凡跟氧气发生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凡跟氧气反应但生成物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4、质量守恒定律:① 定义:在 中,参加化学反应的 的质量跟 的质量必然相等。 ② 质量守恒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 和 都没有改变,原子间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因此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一样的。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原则: a. 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b.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量都不变。

(2)书写要领: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写对化学式,系数要配平;中间连等号,条件须注明,气体和

沉淀,上下箭头来表示。

注意:a. 化学式务必写正确; b. 催化剂只能写在“=”的上下方,不能当成反应物、生成物;

c. 要注意反应条件,如: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

d. 注明生成物的状态:气体用“↑”(若反应物中也有气态物质,则生成物的气体不用“↑”

来标明),沉淀用“↓”。

(3)配平方法:a 、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奇数配偶法;

B 、标志:等号左右两边每一种物质的原子个数分别相等。

6、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1)宏观上: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结果生成了什么物质。

(2)微观上: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 。

(3)条件意义:表示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质量意义:表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

7、化学方程式的读法:“+”表示“和”或“与”或“跟”,“=”表示生成。往往读作:什么和什么物质在

什么条件下反应生成什么和什么物质。

【 典 型 例 题 : 】

例1. 下类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煤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 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质量与消耗掉的氧气的质量之和。

C. 一定量的水的质量和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汽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高锰酸钾质量小,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例3. 在A +B =C +2D 中,5克A 物质和4克B 物质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gC 物质和 克D 物质

例4. 偏二甲肼(282N H C )是运载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之一,该燃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82N H C +4O H X N O 22242++??→?点燃,其中X 为 (化学式)

例5. 取4.8g 化合物M 在纯氧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13.2g ,水10.8g ,则化合物M 的元素组成应是( )

A. 一定含有C. H ,可能含有O

B. 一定含有

C. H 、O

C. 一定含有C. H ,一定不含O

D. 缺少条件,无法判断

例6.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2MgO O Mg ↑=+

B. ↑+=+22H FeCl HCl Fe

C. 252542O P O P +=

D. ↑+=222O H O H

例7. 完成并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 )H 2O +( )Fe

??→?高温( )Fe 3O 4+( )H 2 (2)( )KClO 3??→?2MnO ( )KCl +( )O 2

(3)( )C 2H 2+( )O 2 → ( )H 2O +CO 2

(4)( )NH 3+ ( )Cl 2 → ( )N 2+( )NH 4Cl

(5)( )FeS 2+ ( )O 2 → ( )Fe 2O 3+( )SO 2

【配平化学方程式用以下方法:】

A. 观察法:如(1)(3)

a. 求化学式较复杂的一种物质推出有关各物质化学式的系数

b. 根据求得的化学式的系数再找出其他化学式的系数

c. 以(1)为例说明:检查由Fe 3O 4倒推出H 2O 前应配上系数4,Fe 前配上3;再由4H 2O 推出产物H 2前应

配上4,即4H 2O +3Fe =1Fe 3O 4+4H 2,最后根据等式左右两边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来检查。

B. 最小公倍数法:

a. 找出等式左右两边各出现一次的元素。

b. 若各出现一次的元素不只是一种,则选取其中原子个数相差较多的元素或最小公倍数大的元素进行

配平。如(2)中选O 元素,(1)中选H 元素。

c. 找出最小公倍数。

d. 计算得出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系数)并标明。

e. 检查。

现以(4)为例说明:

观察反应式:左边有3H ,右边有4H ,H 原子的最小公倍数为12,因此在NH 3前配上计量数4,在NH 4Cl

前配上3,有Cl NH N Cl NH 422334+→+。

上式中:左边3Cl ,所以右边应223Cl ??

? ??(使Cl 原子个数相等),左边4N ,Cl NH 43中有3N ,所以在2N 应 配上21(使N 原子数相等),有Cl NH N Cl NH 422332

1234+=+。 上式两边各乘以2,使各项系数变为整数,即得化学方程式:()()()()Cl NH N Cl NH 42236138+=+

C. 奇偶数配平法(或奇变偶法):

由方程式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原子在两端的总数为一奇(单)一偶(双)的元素入手

a. 找出短线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b. 该元素的原子在两端的总数是否是一奇一偶,若是就将这一元素作为配平的起点,将奇数配为偶数。

c. 由已推出的计量数决定其他各化学式的计量数

d. 检查

如(3):找出左右两边出现次数较多,且在两端的总数为一奇一偶的元素——O 元素,将奇数2?配成偶数, 即在H 2O 前配上2有22H C +O 2→222CO O H +,该式中右边4H ,所以左边应222H C , 则左边有4C , 所以右边CO2前配上4,即222H C →+2O 2242CO O H +,由右边O 原子总数为10,推出2O 应配上5 故有()()()()222224252CO O H O H C +======+

答案:(1)4 H 2O +3Fe 高温Fe 3O 4+4H 2 (2)2KClO 3?2MnO 2KCl +3O 2

(3)2C 2H 2+5O 2点燃2H 2O +4CO 2 (4)8NH 3+3Cl 2点燃1N 2+6NH 4Cl

(5)4FeS 2+11O 2点燃2Fe 2O 2+8SO 2

例8.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查阅化学史料时发现:早在300多年前,英国化学家波义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 热一种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不守恒。之后,俄国化学家罗蒙若索 夫在密封玻璃瓶内燃烧金属,发现反应后质量不变,由此得出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这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相似,为何结论不同?该学习小组沿着科学家的足迹进行实验探究,

请你完成以下相关内容:(1)交流讨论: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究竟与哪些实验因素有关呢?

(2)提出假设:若用同种金属、同一容器进行实验,两位科学家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是由

于 的缘故。

(3)实验验证:已知: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固体。

操作步骤及实验现象

简答

在底部铺有细沙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金属

钠,塞紧橡皮塞,称量,用砝码使天平平衡。 称量前需 。

取下锥形瓶,放在垫有石棉网的三脚架上微热,

观察到金属钠着火燃烧,冷却后,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将锥形瓶塞取出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再称量。 称量时观察到

(4)得出结论:假设成立。

(5)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解释两位科学家的实验结论:

答案:(1)可能与反应容器是否密闭有关;可能与反应物有关(2)反应容器敞开与密闭的差异(3)①检查天平是否平衡②天平保持平衡③天平指针向左偏移

(4)罗蒙诺索夫是在密闭容器内实验,金属燃烧后质量的增加来自瓶内空气中氧气的减少,因此反应后质量不变;波义尔是在敞口容器中实验,金属燃烧消耗氧气后,瓶外的空气不断补充流入瓶内,

因此反应后质量增加了。

9、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是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____()

(3)高锰酸钾受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4)实验室里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10、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NH3+O2→NO+H2O (2)FeS2+O2→Fe2O3+SO2

(3)CH4+O2→CO2+H2O (4)C+CuO Cu+CO2↑

(5)Al+H2SO4→Al2(SO4)3+H2↑

11、火箭推进器中盛有强还原剂(N2H4)和强氧化剂双氧水(H2O2),当它们混合时,即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

气,并放出大量热,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的一个很大的优点是________。

12、某化合物在纯氧中燃烧,生成CO2和SO2,则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_元素.

13、已知在反应3A+2B=2C+D中,反应物A. B的质量比为3:4。当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克时,

消耗B的质量为克。

14、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

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

请回答:吊白块加热时发生的类型是反应。

15、在反应X+2Y=R+2M中,当1.6克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克R,且反应生成的R与M的质量之

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与M的质量之比是。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讲义

离子反应 知识要点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材30页,资料36、37页) 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0页,资料36、38、39页) 四、溶液导电原因及导电能力(资料36页) 五、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教材31~32页,资料39、40页) 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教材31~32页) 1、书写注意事项(资料40、41、43页)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资料41页) 3、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资料43页) 七、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的规律(即判断能否发生离子反应——能反应则不共存、资料41页) 八、离子的鉴定与推断(资料42页) 知识详解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或均能够导电的 (、、、、)(提醒:无氧酸——HCl或液态HCl是电解质;晶体中含有阴、阳离子,但是自由移动,也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导电的化合物(、、) 两者的区别在于看能导电的离子是否是电离出来的。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是指化合物而言,而单质与混合物均不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NaCl的水溶液只能说是电解质溶液。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资料36页) 部分电离“ COOH 43 因为它溶解的一点点是完全电离的;Pb(CH3COO)2能溶于水,但是属于弱电解质,因为它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三、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资料36、38、39页) 电离——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它不需要通电,是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的前提。 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称号或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方程式的右边一定有阴离子和阳离子同时存在。 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NaOH===Na++OH- H2SO4===2H++SO42- Al2(SO4)3===2Al3++3SO42-

中国法制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 复习大纲 一、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期末考试。 二、本次期末考试全部为客观题,包括三种:判断题、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题。 三、《中国法制史》是法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知识点比较多,这次期 末考试,范围是课件前五讲的内容,也就是说包括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到“晚清法制改革”共五讲的内容,第六讲“民国法制与革命根据地法制”不作为考试的范围。 四、从考试内容上讲,我们的课件讲义已是《中国法制史》基本内容 的浓缩,因而要求全面学习和掌握。这次复习和考试也主要以课件讲义和指定教材为依据。就本次期末考试而言,以教材每一章后“同步测练”中的知识点为重点,大家可以自己梳理复习。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练习题 (请和本学期公布的大纲核对,答案供参考) 一、判断题: 1、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父死子继。× 2、西周适用于买卖关系的契约,称为傅别。× 3、“刑不上大夫”意味着大夫犯罪一律不使用刑罚。× 4、西周“五听”之法的出现,表明了司法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5、我国奴隶制社会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6、汉武帝时张汤制定的关于宫庭警卫的法律是《朝律》。× 7、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叫致仕,汉代规定的官员致仕年龄为七十岁。 8、《晋律》的注由张斐、杜预所作,与律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9、“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在《开皇律》中提出来的。× 10、科举取士制度创立于唐朝。√ 11、隋朝曾在大理寺设律博士,负责研究法律和协助审判工作。× 12、唐朝的《永徽律疏》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13、依《唐律》规定,犯十恶大罪者,一律处以凌迟极刑。× 14、宋代编敕的广泛使用,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 15、宋代的监察官拥有风闻弹奏之权。√ 16、《大明律》共七篇460条。× 17、明代充军刑中“永远”是指本人毕生充军,死后刑罚执行完毕。× 18、明代规定,化外人犯罪,一律按明律审理处断。√ 19、清代为防范臣下结党而创设了奸党罪。√ 20、清朝建立之后,长期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禁海法令,严重桎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1、清朝宣布修订法律后,西方列强放弃了治外法权。× 22、清末司法改革时,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 二、单项选择题: 1、据《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周有乱政,而作( B )”。 A、禹刑 B、九刑 C、汤刑 2、西周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区分为( A )。 A、非眚与眚 B、非终与惟终 C、误与故 3、奴隶制时期近似于后世拘役的刑罚是( B )。 A、圜土之制 B、嘉石之制 C、赎刑 4、《法经》中列在篇首的是( C )。 A、《具法》 B、《杂法》 C、《盗法》 5、秦代把杀伤、盗窃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称为( B )。 A、公罪 B、公室告 C、非公室告 6、秦汉时期中央司法机构的长官称作( C )。 A、大理 B、大理寺卿 C、廷尉 7、汉代官吏违反法令私自到诸侯国任职者,构成( C )。 A、阿党罪 B、出界罪 C、左官罪 8、春秋决狱的主要原则是(C )。 A、区分公罪与私罪 B、同居相隐 C、原心定罪 9、中国古代把具法改为刑名并置于律文之首的法典是( B )。 A、汉律 B、曹魏新律 C、北齐律 10、《北齐律》共( C )。 A、十八篇 B、二十篇 C、十二篇 11、八议中有“议宾”一项,“宾”指( C )。 A、皇帝的亲戚 B、皇帝的客人 C、前朝国君的后代 12、唐朝编订的( C ),成为后世《宋刑统》的体例渊源。

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

中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一、夏商法制 (一)夏 1、夏代法律内容:统称为禹刑,泛指夏代所有的法律。 2、奴隶制五刑制度:是通行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一种刑罚体系,即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其中,前四种为肉刑,即身体刑,大辟为死刑,即生命刑。这种刑罚体系野蛮而又残酷,一直到南北朝时方为封建制五刑所取代。 3、司法制度: (1)夏代中央最高司法官称为“大理”,地方法官称“士”,基层则称“蒙士”。他们分掌夏代中央、地方乃至基层的司法审判工作。 (2)夏代监狱称之为“圜土”,中央监狱称为“夏台”。 4、夏代的法律规范:昏、墨、贼、杀。(也许有案例) (二)商 1、“商有乱政,而作汤刑”:《汤刑》是商代奴隶制法的泛称。《汤刑》是商代的立法思想。 2、商代婚姻继承制度: (1)明确确定一夫一妻制; (2)继承制度:商时为“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且“弟及为主,子继为辅”,亦即兄殛弟继,无弟子继,弟死兄子继。直至商王武丁时始立太子制,即商代末年确立嫡长子继承制。 3、司法机构: (1)商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为“司寇”,位列六卿;下设正、史等审判官,地方与基层司法审判官则称“士”与“蒙士”。 (2)商代监狱承夏制仍称为“圜土”,另设有专门关押要犯之狱,称为“囹圄”。 二、西周法制 1、法律思想:承夏商“天讨”、“天罚”神权法思想,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刑”的政治法律主张。在法律形式上主张“礼”、“刑”并用,在这里,德等同于礼。并同时体现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的思想,这是“民本”思想的雏形。其礼的核心是尊尊、亲亲。 2、宗法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存在的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组织与国家制度相结合,以保证血缘贵族世袭统治的政治形式。宗法制度是西周时期基本政治制度。 3、法律形式: (1)周公制礼——尊尊、亲亲。西周时期的“礼”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国家强制性。 (2)“吕刑”、“九刑” 4、刑罚:仍以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为主,并形成以“圜土之制”、“嘉石之制”为名的徒刑拘役等刑罚,以及赎刑、流刑等制,作为五刑的补充,这是封建制刑罚的萌芽。 5、刑法原则 (1)三赦之法: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2)三宥之法: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 6、刑事正策——“刑罚世轻世重” 《尚书?吕刑》:“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权”是权衡、度量。主张“刑罚世轻世重”就是说要根据时势的变化,根据国家的具体政治情况、社会环境等因素来决定用刑的宽

第二章讲义-语音学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 (一)语音的声学(物理)性质 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语音也不例外。 语音的声学性质表现在语音四要素上: 1.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频率。 频率与发音体自身的性状有关,男子声带长而厚,说话声音低;女子的声带薄而短,说话声音高 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2.音强。即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振幅的大小跟发音体受到的外力大小有关,语音的强弱跟发音时用力的程度有关。发音时用力越大,呼出的气流越多,声音就越强。反之,声音就弱。 音强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重音和轻音。 如?content con?tent 地道[ti51tau55][ti51tau] 3.音长。即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语音的长短跟发音的速度快慢有关。

音长在语言中可以具有区分元音的长短。如英语]粤语等。 sheep----- ship 三[sɑ:m]----心[sɑm](广东话) 4.音质。即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音质在所有的语言中都发挥作用,主要是构成不同的音素(元音或辅音)。 一般来说,音质的变化决定于三方面的条件:一是发音体的不同,二是发音方法的不同,三是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其中每一方面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音质。 (二)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的生理性质是由发音器官决定的,发音器官的活动部位或活动方式不同,就形成不同的语音。人类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部分。 1.肺、支气管和气管。 2.声带、喉头。 3.口腔、咽腔和鼻腔。 (三)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音不仅具有生理、物理等自然属性,而且还具有社会属性。 首先,音义结合的功能是由社会赋予的。即什么音表什么意义,什么意义由什么声音表示,是由社会决定的。 其次,不同民族或不同方言区的人对同一个音的发音能

中国法制史完整讲义

中国法制史 2012年法制史 、西周时期(前1066 —前771)―― 以德(礼)治国 【例题?单选题】西周时,格伯以良马四匹折价,购买倗生三十田。双方签订买卖契约,刻写 竹简之上,中破为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依西周礼法,该契约的称谓是下列哪一种?()(2008-1- 8 ) A.傅别 B.质剂 ?券书 D.书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西周契约制度。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这种契约写在简牍上,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份。实际上“质”和“剂”是有区别的,“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适用的较短的契券。“质” “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 专门管理。所以本题B为正确选项。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制 法的活动。对此,晋国大夫叔向曾写信痛斥子产:“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 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矣。”关于“不为刑辟”的含 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8-1-10 ) A.不制定法律 B.不规定刑罚种类 C.不需要判例法 D.不公布成文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核春秋时期的立法活动。所谓“刑辟”就是刑法、刑律,“不为刑辟”就是不公布成文刑法。所以本题应选B

三、秦代的法制

【的专制特色?()(2011年)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 “失刑” 【答案】D 【解析】选项ABC均属于危害皇权罪,体现了维护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色彩。选项D是对过失量刑不当的处罚,没有明显体现专制。 ( )

【例题?多选题】关于中国法律制度发展和演进,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2009 年) A.商鞅“改法为律”扩充了法律内容,强调了法律规范的普遍性 B.汉武帝顺应历史发展废除肉刑进行刑制改革,为建立封建刑罚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 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更广泛、更直接地把儒家的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规范,使礼、法更大程度上实现融合 D.清末变法修律基本上是仿效外国资本主义的法律形式,固守中国的封建法制传统

掌握机电工程施工投标条件与程序(一)--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二章第一节讲义5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建设工程教育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c8915814.html,/ 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第二章第一节讲义5 掌握机电工程施工投标条件与程序(一) 1H420033 掌握机电工程施工投标条件与程序 一、机电工程施工投标条件 理解4个条件 二.机电工程投标程序 1.研究招标文件。重点是投标者须知,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范围,供货范围,设备规格、型号、数量,工程量表,技术规范要求及特殊要求等。 2.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重点调查研究的方面是: (1)投标工程有关的法律法规,劳动力与材料供应状况,设备市场租赁情况,专业公司的经营状况,价格水平等。 (2)认真调查研究具体工程所在地的自然条件、施工条件及环境。如地质地貌、气候、交通、水电等的供应和其他资源状况等。 (3)工程业主方项目资金落实状况,参加竞争的公司状况。 (4)参加现场踏勘与标前会议交底、答疑等。 3.复核工程量 4.编制投标文件 (1)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作出响应,投标文件一般包括:投标函,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商务和技术偏差表。 (2)施工方案是报价基础和前提,也是招标人评标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在技术、工期、质量、安全保证等方面有创新,利于降低施工成本,对招标人有吸引力。 (3)根据招标文件复核或计算工程量。 (4)确定正确的投标策略。在信誉、低价、缩短工期、改进设计、先进、特殊的施工方案中体现。 技术标的策略内容:突出自身的优势,如装备、技术力量、业绩等;突出质量管理,质量水平尽量优于业主要求水平;突出工期掌控优势,在满足业主工期要求的同时,提出适当缩短工期的目标和措施;向业主提出一些有利于工程建设的合理化建议及一些优惠条件。 商务报价策略可采取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法、突然降价法、无利润竞标法、先亏后盈法等方式进行报价。 5.提交投标文件 (1)注意投标的截止日期,即提交标书的最后期限,超过日期视为无效投标。 (2)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如技术指标、质量标准、工期、进度计划、报价限额等。 (3)投标文件应按招标文件要求完整。 故机电工程投标程序是: 研究招标文件→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复核工程量→编制投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 三、投标书编制的内容 1.技术标 (1)设计方案描述(对含E的项目):突出设计的合理及安全性,生产工艺及节能减排环保的先进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1 新人教版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能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并能举出实例;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进一步的学习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使学生认同社会成员间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增强友爱的思想。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小动物的观察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 1、重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法。 2、难点:群体生活的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探究问题的组织与实施。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蜜蜂、白蚁、狒狒、群体生活的动物成员图片。 2、制作牧羊人拴羊而牧的图片。 3、出示“白蚁分工连线题”与“探究提示”的小黑板。 学生准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 群体生活的动物 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有的群体等级。 白蚁的社会分工 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等级划分的依据。明确学习目标 结合教材及生活经验说 出群体生活的动物。 观察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分 析解答。 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 的能力。 结合蜜蜂的社会行为并 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讨 论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 观察白蚁群体成员的分 工图片。根据阅读作连线 题。进一步理解社会行为 的特征。 观察“拴羊而牧”的图片, 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 在的问题。“羊群有等级, 控制头羊即可控制羊群” 从人类群体生活形成了人 类社会,成员很多行为具 有社会性,引出动物的社 会行为的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哪些动物 是群体生活的? 出示蜜蜂群体成员挂图, 引导观察: 1、个体的大小、工作、地 位是否相同? 2、个体的行为是否只为自 己服务?这种利他行为是 什么行为? 提出问题:社会行为有哪 些征?参与讨论、指导阅 读。 引导观察、分析。 小黑板出示连线题。 出示漫画家丰子恺给友人 的“拴羊而牧”漫画,引 导观察,利用本节知识说 出画中存在的问题? 出示狒狒群体生活图片。 .为什么你说他是首领?

中国法制史笔记全整理

中国法制史 绪论 一、关于中国法制史学科 (一)中国法制史是法律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中国法制史的研究范围 (三)中国法制史的发展历程 二、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基本线索 (一)夏商西周春秋时期法制的萌芽和成长 (二)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法制的形成和发展 (三)隋唐法制的完善 (四)宋、元、明、清法制的成熟及演变 (五)中国近代法制的演变 (六)新民主主义法制实践及其转型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法制的建设 三、关于中华法系 【中国传统法制的基本特征】 (一)以儒家学说为法制的基本的指导思想和立论基础 (二)引礼入法、礼法结合 (三)家族本位的伦理发占有重要地位 (四)鲜明的专制特性? (五)融合了以汉族为主题的各民族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原则 (六)刑事、行政、经济立法比较发达,民事立法相对薄弱 (七)无讼是求,调处息争 论述中华法系及特点: 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为母体,在东南亚早期封建国家之间形成的一个影响广泛的法系。中华法系的母法就是经千年积累而成的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华法系的子法系统,主要有封建时期的日本、朝鲜、越南等仿效中国古代法而建立起来的法律体系。 中国法系的特点表现在:从立法和法典结构上看,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从司法体制上看,是“行政兼理司法”。但是,中华法系的基本特点应该是“礼法合一”。礼法合一”是指在中华法系法律制度中,中国传统的论理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完全融为一体,法律的评判标准与道德的评判标准完全一致。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法律制度 司考考点: 明德慎罚、出礼入刑、五刑、契约、婚姻继承、大司寇、五听、五过、三刺。

·神话传说时代——习惯法 ·夏商周——形成了礼刑结合的国家法体系 ·西周的法制思想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其内容趋于成熟,促进了礼刑结合的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司法制度。 第一节中国法律的起源 一、原始人的法 ·法人类学的基本观点 (一)法是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 (二)无论原始社会还是文明社会都有其法律制度 ·中国原始人的法表现为礼与刑两个方面 二、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一)刑起源于部落战争----刑始于兵,兵狱同制 (二)战争产生了刑罚---- 奴隶制五刑的产生是战争的需要和结果; (三)一些罪名产生于战争----弗用命.不从誓言罪等; (四)刑官产生于战争----皋陶作士. 第二节夏商西周的礼 一、周公制礼★ 西周的重大立法活动.西周初期在周公的主持下,以周族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 现实需要,对夏商的礼进行全面的整理增删,重新厘订了一套完备的典章制度和礼节 仪式,史称周公制礼. 二、周礼的分类 (一)可分为“本”和“文”;“本”指精神原则;“文”指礼节仪式。 (二)可分为“五礼”、“六礼”或“九礼”。(五礼:吉、凶、军、宾、嘉) 三、周礼的实质 ·西周的礼法制度以差序为基础,所谓差序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等级秩序。 ·礼的实质就是“别”,反映了西周的社会秩序是一种等差秩序。 四、周礼的内容 (一)土地所有权 1、土地王有制度:“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2、分封制度:“授民授疆土”; 3、贡赋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 (二) (三)婚姻 1、婚姻形式:贵族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民间实行一夫一妻制。 2、婚姻条件:(1)禁止性条件:同姓不婚、五不娶。 (2)成立条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赵晓耕中国法制史笔记

第一节西周至秦汉、魏晋时期的法制 一、西周的法制思想与法律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 1.“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内容。为谋长治久安,周初统治者继承了夏商以来的神权政治学说。同时为了修补神权政治学说中的缺漏,并确定周王朝新的统治策略,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这里的“天”仍是夏商以来一直尊奉的“上天”,但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 有“德”者;一旦统治者“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护,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在这种“以德配天”基本政治观之下,周初统治者具体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法律主张。这种“明德慎罚”的主张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的办法来治理国家,也就是通过道德教化的办法使天下人民臣服,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明德慎罚”的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德教”的具体内容,周初统治者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即要求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都按既有的“礼”的秩序去生活,从而达到一种和谐安定的境界,使天下长治久安。 2.“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思想的影响。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基本的治国方针。这种主张的提出,不仅解决了为什么商汤可以伐桀武王可以伐纣的理论问题,而且为西周社会的发展确定了基本的方向。这种法律思想的形成,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上已趋成熟。这一法律观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这种观念指导下,西周统治者把道德教化即“礼治”与刑罚镇压相结合,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和“礼”、“刑”结合的宏观法制特色,使这一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政治政府中,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主张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法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1.礼的内容与性质。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商周两朝在前代礼制的基础上,都有所补充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礼有两层含义: 一是抽象的精神原则。可归纳为“亲亲”与“尊尊”两个方面。“亲亲”,即要求在家庭范围内,按自己身份行事,不能以下凌上、以疏压亲,而且“亲亲父为首”,全体亲族成员都应以父家长为中心。“尊尊”,即要在社会范围内,尊敬一切应该尊敬的人,君臣、上下、贵*都应恪守名分,而且“尊尊君为首”,一切臣民都应以君主为中心。在“亲亲”、“尊尊”两大原则下,又形成了“忠”、“孝”、“义”等具体精神规范。二是具体的礼仪形式。 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周礼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周礼在当时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2.“礼”与“刑”的关系 (1)“出礼入刑”。西周时期“刑”多指刑法和刑罚。“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书?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出礼则入刑,相为表里”,意思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规则超出了礼的规范他就要落入到刑罚的制裁范围之中。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一项重要法律原则。它强调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礼不下庶人”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刑不上大夫”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

中国法制史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诗·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 2.“商有乱政,而作。” 3.商朝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继承了原始社会的神权法。 4.荀子总结商朝的法律,总结出“”。 5.商朝有一种刑罚,是将犯罪者捣成肉酱,这种刑罚叫做醢。 6.商朝将罪犯者杀死后晒成肉干的刑罚是。 7.商朝把犯罪者本人及其后代都杀掉的刑罚叫做劓殄,相当于后世的族诛。8.商朝将人割掉鼻子的刑罚是。 9.商朝已有文字记载,文字主要刻在龟甲和牛的肩胛骨上,称之为。10.商朝的婚姻形态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商汤讨伐夏桀时发布的命令是()。 B A《汤刑》 B《汤誓》 C《汤诰》 D《太甲训》 2.炮烙之刑出现于。D A夏朝B西周 C春秋D商朝 3.夏商时期将死刑称为()。 A A 大辟 B 斩 C 戮 D 凌迟 4.在奴隶制五刑中,破坏犯罪者的生殖器官,进而残害机能的刑罚是()。D A墨刑 B劓刑C刖刑 D宫刑 5.商朝法律制度的的总称叫做。C A禹刑 B 汤刑 C汤诰 D九刑 6.“刑名从商”是()总结商朝的刑事法律制度而总结的。A A荀子B周公C商鞅D韩非 7.商朝初期王位继承实行(),辅以父死子继。B A禅让制B兄终弟及 C嫡长继承制D诸子均分 8.商纣王曾囚周文王于()。B A圜土 B 羑里 C囹圄 D 夏台 9.商汤讨伐夏桀时,宣布了夏桀的一条罪名,即()。A A舍弃啬事 B不从誓言 C不吉不迪 D不有功于民 10.史料记载,商朝的九侯触犯了商王,而受到()的刑罚。C A 斩 B 戮 C 醢 D 脯 (三)项选择题 1.商朝的立法主要有()。ABC A《汤刑》 B《汤誓》C《汤诰》 D《太甲训 2.商朝的死刑适用方法有()。ABCD A戮B炮格 C醢D脯 3.奴隶制五刑包括以下的()。ABCD A墨刑 B劓刑C刖刑 D宫刑 4.商朝的罪名主要有()。BCD A昏 B不吉不迪 C暂遇奸宄 D不从誓言 5.商朝的监狱称作。ABC A圜土 B牖里 C囹圄 D 夏台

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讲义)

1.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 2. 功能区的特点及城市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3. 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城市三种常见功能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难点: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如下图所示: 二、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特征及区位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一个功能区往往以某种功能为主||,也可以兼有其他功能||。大城市功能复杂||,还会形成行政

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二是城市各项功能活动(如商业、工业、住宅等)的付租能力往往随空间位置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城市功能分区是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具体分析如下: (1)距市中心的距离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2)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区的关系 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具体分析如下: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③市中心附近远离主干道的地区:通达度差||,地租较低||,一般为住宅用地||。 【随堂练习】 1.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 城市规划的需要 B.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 C. 交通条件的发展 D. 人口的消费需要 答案:B 思路分析: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 2. 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A. 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 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 C. 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 D. 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答案:A 思路分析:在竞争的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例题1(山东高考)下图示意东欧城市的典型空间结构||。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A. 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 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 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 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A. 老城区地租最高 B. 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 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 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 思路分析:第(1)题||,观察选项特征||,是关于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的合理布局问题||。①区域在城市外围||,有电车轨道连接主城区||,附近分布有步行街||,最可能是别墅区;③处位于城市外围||,河流下游||,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方向||,并有铁路和电车轨道连接||,附近有火车站||,交通便利||,适合布置工业区;②处介于①和③之间||,应为别墅区和工业区之间的绿化区||。第(2)题||,城市地租最高处应为零售区||,老城区主要分布政

中国法制史讲义01_jy1011

第一章 西周以降的法制思想与法律 一、西周时期 (一)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思想 1、周初统治者认为,“上天”只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即能够使自己的德行符合上天的要求。“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祖、保民。 2、“明德慎罚”要求统治者首先要用“德教”即道德教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在适用法律、实施刑罚时应该宽缓、谨慎,而不应一味用严刑峻罚来迫使臣民服从。具体要求可以归纳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其中“实施德教”是前提,是第一位的,其具体内容,逐渐归纳成内容广博的“礼治”。 3、意义: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也解决了武王伐纣的正当性问题。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形成了西周时期各种具体法律制度以“礼”、“刑”结合为结构的宏观法制特色,被后世奉为政治法律制度理想的原则与标本。汉代中期以后,这一思想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从而为以“礼律结合”为特征的中国传统法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出礼入刑的礼刑关系 1、礼的内容与性质。 (1)礼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存在的、维护血缘宗法关系和宗法等级制度的一系列精神原则以及言行规范的总称,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其起源于原始社会祭祀鬼神时所举行的仪式。 (2)古代的礼的两层含义 )西周时期的礼已具备法的性质。首先,其完全具有法的三个基本特性,即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和强制性。其次,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实际的调整作用。 2、“礼”与“刑”的关系 (1)“出礼入刑”。“礼”正面、积极规范人们的言行,而“刑”则对一切违背礼的行为进行处罚。其关系正如《汉·陈宠传》所说的“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两者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注意】先秦时期的五刑通常指:墨、劓、剕(刖)、宫、大辟五种残忍肢体的肉刑。 (2)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前者强调礼有等级差别,禁止任何越礼的行为;后者强调贵族官僚在适用刑罚上的特权。公开维护平民百姓与贵族官僚之间的不平等,强调官僚贵族的法律特权。 (三)契约法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中国法制史简答题 第二章商朝的法律制度 1、汤刑 汤刑是商朝刑罚的总称,因"乱政"而作。它并非汤所作,而是商朝统治着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以汤命名。其内容已无可考。 2、商朝刑事立法的指导思想。 商统治者立法的指导思想,仍沿袭了夏朝的神权思想。这种神权思想,把统治阶级的一切活动,包括他们运用法律的活动,都说成上帝和鬼神的力量。这是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着密切关系的。夏商时期,刚刚从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氏族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隶主贵族便利用人们对自然界的愚昧无知而形成的对原始图腾和祖先神崇拜的习俗,把自己的统治说成是"受天命",是代表上天对人间进行统治,把他们对奴隶和平民的镇压,以及对其他不服从统治的惩罚,说成是"恭行天罚"。从而给他们的统治和对人民的镇压,披上一层宗教迷信的保护色。 3、商朝继承制度的前后变化。 继承制度也是私有制的产物,王位继承与财产关系的继承是一致的。商初,王位继承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并行,但以弟及为主,也就是说,在商初,主要是兄死后,其王位由弟继承,而子继辅之,无弟然后传子。商末则完全实行父死子继,以后又逐渐实行了嫡长继承制。 4、商朝的肉刑。 商朝的肉刑有: (1)墨刑,也叫黥刑,即在犯罪者的面部或额上刺刻后,染以墨色的刑罚。 (2)劓刑,割鼻的刑罚。 (3)剕刑,也叫刖刑,断足的刑罚。 (4)宫刑,割掉男子的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刑罚。 第三章西周的法律制度 1、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

中国法制史

中国法制史 1.产生在原始公有制基础上的氏族习惯,是调节社会纠纷,约束人 们共同劳动力以及平均分配的共同准则。 2.“无虐之刑”,主要指:“黥(qíng)、劓(yì)、刵(èr)、椓(zhuó)、 处死五种。” 3.“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4.夏代的监狱统称圜土,夏台,钧台是指国都内的监狱。 5.商代把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改称为司寇,对于重大案件的审判必须 奏请商王批准,商王掌握生杀予夺和决定宿舍胜负的勾决权。 6.商代又有专门关押要犯的狱,称之为“囹圄”。 7.“德”的要求,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 8.“礼”的核心,在于“亲亲”和“尊尊”。 9.抽象的精神原则:忠、孝、节、义、仁、恕、 10.具体的礼仪形式:吉、凶、军、宾、嘉。 11.“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12.西周的“圜土之制”是中国有期徒刑的开端。 13.“嘉石之制”是中国劳役刑制度的开端。 14.西周时期有“三赦之法”:“一曰幼弱,二曰老耄,三曰蠢愚。”对于这 三种人,如果触犯法律,应该减免、赦免其刑罚。 15.《尚书·康诰》:“人有小罪,非眚(shěng),乃惟终,……有厥小罪, 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时乃不可不杀。”

其中,“眚”是过失之意,“非眚”即是故意,“惟终”是指惯犯,“非终”则是指偶犯。 16.秦国商鞅先后两次发布变法令。 17.汉代的买卖契约叫做“券书”。 18.北齐为维护封建国家利益,在《北齐律》中首次规定“重罪十条”, 是对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十种重罪的总称。 19.从篇章体例上看,《开皇律》舍北周而采北齐的十二篇的结构。 20.《宋刑统》是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 21.《越宫律》27篇,《朝律》6篇,连同上述的《九章律》和《傍 律》,合计60篇,大致奠定了汉律的规模。 22.“亲亲得相首匿”,确立于汉代,是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 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相互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 23.“五过”制度: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惟官”是指秉承上 司旨意,官官相护;“惟反”是指利用职权私报仇嫌;“惟内”是指内亲用事,为亲徇私;“惟货”是指贪赃收财,敲诈勒索;“惟来”是指接受请托,枉法徇私。 24.公元前501年,邓析作竹刑。 25.《法经》中规定杀人、伤人及侵犯人身安全犯罪及其刑法的篇目 是贼法。 26.北齐后主天流五年(公元569年)亦诏令:“应宫刑者,普免刑为 官口。”从此宫刑不复作为一种法定刑。 27.隋代伴随着封建五刑体系的出现,标志着封建刑罚制度趋于成熟,

自考中国法制史重点知识点

《中国法制史》串讲讲义 课程介绍 一、课程的设置、性质及特点 《中国法制史》,全称为中国法律制度史,是法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它既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也是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它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 1.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专门研究中国历史上法律制度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比较重要的法律思想、立法和司法活动等在内的各种法制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2.中国法制史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法学与史学的交叉。作为史学,它的基本功能是呈现历史的真相;作为法学,它是一门基础性、理论性的学科,有助于我们通过历史上的各种法律现象来认识法律的一般规律。因此,要学好中国法制史,必须要把法学理论与史学知识结合起来。 二、教材的选用 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指定教材《中国法制史》,该书由王立民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版)。 三、章节体系 全书按照朝代顺序分为17章,起止范围是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一直到革命根据地时期。分别是:中国法的起源与夏商的法律制度——西周的法律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制度——秦朝的法律制度——汉朝的法律制度——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律制度——隋唐的法律制度——五代十国与宋朝的法律制度——辽、西夏、金和元朝的法律制度——明朝的法律制度——清朝的法律制度——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晚清的法律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的法律制度——北洋政府的法律制度——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制度——根据地时期人民民主政权的法律制度。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总结: (1)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第二章(西周)和第七章(隋唐)占分值比例最大,是考试的重点章节。这几章也比较容易出大题。 (2)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第十章(明朝)、第十五章(北洋政府)近年出题较少。但其中明朝的法律制度不可轻视。 二、历年真题结构分析 (一)单选题(30题×1分=30分) 总结: (1)最近四次考试中,出单选题最多的是第十三章(晚清)、第七章(隋唐)和第二章(西周)。说明这几章易出选择题。其中西周和隋唐也位于全书出题分值最多的章节之列。 (2)出单选题最少的是第十二章(太平天国)、第十五章(北洋政府)、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和第三章(春秋战国)。但须注意其中第十六章(南京国民政府)是全书出题分值最大的章节,不可掉以轻心。

中国法制史讲义04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宪法 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续表 二、天坛宪草 三、袁记约法

四、贿选宪法 五、南京国民政府的立法特点 【例题·单选题】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11-1-21)A.《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B.《临时约法》设立临时大总统,采行总统制 C.《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D.《临时约法》确立了五权分离的原则 [答疑编号50670520210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选项A错误。《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直接产物,属于宪法性文件,而不是辛亥革命后正式颁行的宪法。 选项B错误。《临时约法》虽然设立临时大总统职位,但采行责任内阁制,由内阁行使行政实权,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 选项C正确。《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 选项D错误。《临时约法》采取的是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即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三权分立。1947的《中华民国宪法》采用了五权分立原则。 【例题·单选题】中国法制近代化经历了曲折的渐进过程,贯穿着西方法律精神与中国法律传统的交汇与碰撞。关于中国法制近代化在修律中的特点,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10-1-14) A.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后,修律大臣俞廉三上陈奏进民律前三编草案折,认为民律修订仍然没有超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格局 B.1911年《大清新刑律》作为中国第一部近代意义的专门刑法典,在吸纳近代资产阶级罪刑法定等原则的同时,仍然保留了部分不必科刑的民事条款 C.1910年颁行的《法院编制法》规定,国家司法审判实行四级三审制 D.1947年颁行的《中华民国宪法》,所列各项民主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 [答疑编号50670520210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清末主要修律内容。选项B说法错误。《大清新刑律》抛弃 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以罪名和刑罚等专属刑法范畴的条文作为法典的 唯一内容。 【例题·单选题】下列哪一个法律文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答疑编号506705202103]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核《钦定宪法大纲》。选项B正确。《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例题·多选题】南京国民政府于1947年公布和实施《中华民国宪法》。下列哪些是对这部宪法的正确表述?()(03-1-35) A.该法规定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等制度

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

◆自主学习 1.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共同维持的生活,这就是动物的行为。这类动物如:。 2.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有的群体中还形成,这是的重要特征。 3.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及时交流信息,动物的、和都可以起传递的作用。在群体、和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这现象叫。 5.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作引诱剂,可以诱杀农业害虫。 ◆合作探究 1.蜂群中蜂王、雄蜂和工蜂,它们分工协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 A.繁殖行为 B.贮食行为 C.攻击行为 D.社会行为 2.狒狒群体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这是一种 A.防御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攻击行为 3.关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恰当的表述应该是 A.动物的动作 B.动物的气味 C.动物的声音 D.动物之间起传递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4.“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能利用“行为语言”传递信息。以下各种动物行为语言中,能在同种个体间交流信息的是 A.壁虎断尾 B.乌贼释放墨汁 C.蜥蜴变色 D.蜜蜂跳圆形舞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动物信息交流的是 A.母鸡“咯咯”地召唤小鸡 B.蜜蜂的各种舞蹈 C.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D.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6.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农家养殖的鸡群 B、在一片森林筑巢的鸟类 C、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狒狒 D、一块棉田里所有的棉铃虫 7.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特征的是() A、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B、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流 C、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 D、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不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鲫鱼 B、象 C、白蚁 D、金丝猴 9.具有社会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②菜粉蝶③苍蝇④蜜蜂⑤黑猩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