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浅谈重商主义与重农轻商

纵观世界文明史,西方世界历来是重视商业的,而相比之下,华夏文明就是典型的农本主义文明。差异的存在并非巧合,而是众多地理、政治和文化因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共同作用造成的。

在欧洲世界,商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在地理大发现和工业革命以后,商业城市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而地理位置的逐级优越性决定了殖民国家的占统治地位的顺序。从最先受益的西葡,到逐渐占统治地位的日不落帝国,商业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大不列颠的繁荣,统治者也看到了商业的强大力量和重要性,从而进一步的发展商业,而商业也必然成为大西洋沿岸各国争夺的重中之重。作为欧洲商品运输者的倾向于自由贸易的荷兰船主,英国自然不会允许对手的一夜暴富而必然予以干预和打击。

重商主义的思想体系就这样被人们毫无保留的奉为圭臬。几乎所有的17世纪国家都在尽可能的拥有大量的贵重金属,鼓励对外贸易和出口,发展原材料加工产业,增加人口和劳动力。所以,这也就很容易理解重商主义支配下的殖民地就仅仅成了黄金白银的储藏库,而殖民地特有原料的加工行业也就被拥有这一殖民地的国家所垄断,不允许任何外人插手。

反观中国,重农轻商的思想绵延至今。从商鞅变法时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时的对商业的沉重赋税,从盐铁等暴利行业的官营到明清时期的海禁。甚至从士农工商的排序中,也能看出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对于中国来说,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拥有土地,就意味着能够相对稳定榨取巨额财富。而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农业的发展使人们安居乐业,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同时,传统的重义轻利的思想,也影响着农业和商业的地位。

农商地位的差异,导致了西方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土地革命革命性之差异,导致了古代到近代中国和西方世界地位的交换,也能从一定角度给于李约瑟之问一个回答。我想,对于农工商的地位和作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句话应该是一个最好的总结。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20世纪以来有关重商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复

20世纪以来有关重商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复20世纪以来有关重商主义或新重商主义的复兴的各种文献中,新重商主义与策略性贸易理论已融合在一起,但重商主义货币理论的价值却并未真正被提及和发现。实际上,被古典经济学和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所抛弃的重商主义关于货币的性质、货币与资本关系的认识、信用货币的内生性和货币非中性的分析,正昭示着重商主义与现代货币理论争论的某种联系。正是这种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指引了从凯恩斯革命以来主流经济学所没有解决的货币分析的基础的方向。 首先,重商主义从商业资本主义的本能出发,首先提出了货币即资本的认识,并阐述了一个货币经济的交换模型。正是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马克思(1867)使用商品和货币流通公式的变化来说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性质:即在一个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采用重商主义的交换经济模型,商人在贱买贵卖中必须拥有货币(资本)签订契约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货币成为一种履行契约的方式和保证。因为竞争是与商人可利用的信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与失败或破产联系在一起;完善的法律制度只能保证商人破产后的清算,而不能保证签约者履行契约的能力。因此,市场经济的博弈规则决定了货币契约的性质,即货币是最简单和直接的信用关系。商人占有货币或信用关系的能力决定了获取利润的能力。引入生产后,即是一个马克思使用货币契约的生产模型:资本家使用货币契约,即预付货币资本,雇佣工人和购买生产资料,进行生产和出售产品获取利润。这是重商主义交换经济模型的一个延伸。这里作为信用关系的货币或货币资本依然是决定竞争能力或获取利润的关键。马克思(1867-1894)关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形式的发展或资本是一笔预付的货币的观点,是对重商主义的货币即资本的观点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其次,与货币的交换媒介、价值贮藏和计价单位(或价值标准)职能有关的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货币是表示相对价格,还是表示总量(价格总水平),这实际上是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重商主义思想的演变及其对英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之后在此基础上阐析了英国国内当时采取的重商主义政策,接着分析了近代英国重商主义衰弱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第四部分着重讲述了重商主义对英国经济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了重商主义虽然有种种缺陷,但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产物,对当时的西欧经济作出过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重商主义;影响;英国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木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1]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重商”,不仅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有别,而且也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思想相异。 1.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是商业资本的兴起。10到11世纪,在社会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西欧逐渐实现了手工业和农业、商业的分离,商业和手工业者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居民。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东西方交流的扩大,商品货币关系不断侵蚀着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地,一种以分工合作和以雇工剥削为基本剥削方式的新型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最初萌芽。 从15世纪起,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耕作的改良,社会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发展迅速。随着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商业资本也逐渐成为社会资本的支配形态。而发达的工商业必然需要广阔的市场,于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使西欧的商人走上了对外贸易的道路,并将对外贸易与暴力掠夺、海盗行径、贩卖奴隶、征服殖民地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迅速地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而商业资本要想迅速发展,必然要求一种维护其新的经济思想的产生,于是,重商主义的市场经济思想应运而生。 二是民族国家的形成。民族国家的出现是重商主义成长和壮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往各国国内诸侯林立,封建领主可以任意规定货物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这种封建割据的局面妨碍了国内市场的统一,给商业发展带来重重困难。而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扫除封建割据对商品生产和交换的限制,要求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来消除这些封建壁垒,开拓国内外市场。另一方面,封建国王为了削弱封建领主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权利,就要依靠财富支持战争。因此,封建国王和商业资本家在共同追求货币的基础上建立起联盟。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商主义在当时适应了军事威力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三是文艺复兴的影响。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人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用人的意志来考察一切事物。文艺复兴运动有力地推动了重商主义的成长。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重商主义者,开始研究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对观察到的经济现象寻找理论根据,力图建立适合于自己需要的经济学说。商人和金融家也借此可以更自由而肆无忌惮地追求个人的利益,进一步为重商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2.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重商主义与古代的经济思想不同。严格来说,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代表人物,又没有传授衣钵的弟子。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西方经济学说史期末论文

浅析英国重商主义的兴衰及其影响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1102013046 姓名:张珂 时间:2013.06

摘要 本文主要概述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论述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分析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论述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重商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对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重商主义的某些正确观点亦不无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目录 一、引言 (4)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4)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4)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4) (二)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5) 四、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衰落及其原因 (6) (一)重商主义的衰落 (6) (二)英国重商主义衰落的原因 (7) 五、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 (7) 六、结语 (7)

一、引言 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所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产物。它既是一种经济学说,更是一种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认为金银货币是唯一的财富,是衡量国家财富和经济发展的标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动力。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遍及西欧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从近代初期始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不仅是其奉行的基本国策,更使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代表性的国度。由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具有典型形态,因此,深入考察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英国的经验对于我国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无借鉴意义。 二、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指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及形成时期,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和政策体系。它产生于15世纪末,至17世纪下半叶开始瓦解。重商主义以流通过程为研究中心,以商业资本的运动为研究对象,其研究方法是把社会经济现象和经验加以描述和总结,目的是为了实用,即使国家求强致富,其研究结果是提出一系列的经验性规律。它的核心思想是国家积极干预经济,以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货币尽量多地流入国内而不流向国外,达到贸易的出超。“重商主义”这一名称并不是由重商主义者命名的,而是由其后的亚当·斯密提出的。他说:“不同时代不同国民的不同富裕程度,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引出两个不同的富民主义,其一,可以称为重商主义;其它可以称为重农主义。”“重商”,不但表示与封建社会轻视商业的观念和政策的区别,而且也反映了与以后的重农学派的不同。 三、近代英国重商主义的兴盛与主要政策 (一)英国重商主义政策的背景 西欧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的条件在英国成为重商主义兴盛的催化剂。英国在金雀花王朝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统治时,重商主义的思想虽己见端倪,但重商主义在英国的全面推行是在都铎王朝时期。都铎王朝时期,随着英国民族国家的不断成长,其金融和财政实力却始终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国家的财政问题始终困扰着英国。当时英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集中在王室生活费用和战争费用两方面。都铎王室的生活极为奢华。亨利八世时期,王室的开支迅速从一年25000英镑涨到45000英镑。到伊丽莎白当政时,这种奢华之风有增无减。在战争方面,

桑弘羊与西方 重商主义的异同

桑弘羊与西方重商主义的异同 重商主义或称重商制度产生于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时期。适应这一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开始出现作为封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商主义,并逐渐发展为重商主义政策体系和经济学说。在我国,主张重商主义最早的是管仲,却是发展于桑弘羊。我国自孔子以降,未有不重农抑商的,在这个问题上,儒法两家的观点是一致的。然而,桑弘羊却依据《易经》的思想,提出了本末并重的思想,这在当时的情况下,着实难能可贵。桑弘羊说:“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则农用乖;商不出,则宝货绝。农不出,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这里他指出,自古立国、立家者,都要开启本与末两条渠道,以此做到互通有无,满足上上下下各个阶层的需求。如果无人从事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无人从事商业工作,货物流通就会断绝。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则粮食就会减少,货物流通受到影响,国家财政就会发生危机。桑弘羊所说这段话是针对贤良文学们对官营盐铁与均输的指责而进行的答辩,文中虽没有涉及私人的工商业,但这句话仍是十分精彩的。因为在汉朝虽然仍然是以农立国,但工商业对国家和百姓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事业。同西方的重商主义相比,桑弘羊的理论与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学说,也注定拥有者本质的不同。以下,是两者的相同之处: 社会财富观 重商主义是特定历史时期商业资本的意识形态。它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在商品经济的发展下使金银的重要性显著提高。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阶段,早期将财富等同于货币,金银,认为一个国家拥有的越多就越富有。所以用积累金银的方法来增加国家的财富。 同西方类似,桑弘羊也将货币与财富等同起来。弘羊说:“自京师东西南北,历山川,经郡国,诸殷富大都,无非街衢五通,商贾之所凑,万物之所殖者。故圣人因天时,智者因地财,上士取诸人,中士劳其形。长沮、桀溺,无百金之积,之徒,无猗顿之富,宛、周、齐、鲁,商遍天下。故乃商贾之富,或累万金,追利乘羡之所致也。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这里桑弘羊强调,全国各地富裕的都市,虽然只有街道,没有耕地,但由于商贾云集,因而才涌现出人们所需要的各类物资。这就是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生财之道:圣贤依仗天时取得财富,有智能的人依靠地利取得财富,上等人借助人力取得财富,中等的人就只有靠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孔子周游列国时遇到的长沮、桀溺两位隐士,他们逃避社会而靠种田生活,却没有百金的积蓄,跖虽然平定了云南的各部落,但却没有因煮盐而致富的猗顿更富有。宛、周、齐、鲁等地商贾遍天下,这些商贾之所以能积累万金的财富,就是由于他们追逐剩余利润的结果。桑弘羊将货币的积累当做财富的标准有其历史渊源,并不是主观的臆造。 财富源泉观 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源泉,除了开采金银矿藏之外,就是对外贸易。商人手中的货币,只有通过流通才能增加。因此,重商主义的着眼点只限于流通领域,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及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直接催化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构成了发展经济学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迅猛增长, 外资大量流入,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不断扩大,使我国对外贸易呈现出重商主义的种种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重商主义; 对外外贸; 影响 经济成长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经济学说,但即使经济发展处于更高的阶段时,过去的经济学说仍然有效,它会在被扬弃和吸纳综合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新的环节。重商主义,既是一种理论思想,又是一种政策体系。本文拟对重商主义进行重新认识,分析重商主义的政策和措施,并从中引发一些对现阶段中国外贸发展的启示。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重商主义产生于15世纪末,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资产阶级阶段古典经济学兴盛时期。重商主义的名称,最初是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来的。在许多经济学教科书中,重商主义被看作一种过时的、幼稚的、可笑的早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就曾尖锐地抨击过它。重商主义虽未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它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主张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可以说重商主义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是经济民族主义的理论代表,也是国家干涉主义的先导。欧洲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空前扩大;加之西欧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封建主义自然经济的迅速解体和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货币财富成为各个阶级共同追逐的对象,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支配力量,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与此同时,欧洲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民族国家的庞大开支,日益需要大量货币。为了进一步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商业资本家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商业资本要实现货币资本的积累,要求国家保护,而封建统治者要进行宫廷挥霍与战争也需要得到商业资本支持,因而两者结成联盟,通过强有力的中央国家来推行新的体现商业资本利益的政策,利用行政措施,尽量地把货币吸收到国内来,重商主义就是这些措施在理论上的表现。它反映了这个时期商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 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两个历史阶段。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Stanford和法国Montch- restien,他们认为货币即是财富,主张在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奉行绝对的“少买多卖”原则,以增加货币的流进,因此被称为“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主要是直接管制汇率和贵金属交易的方法实现国内贵金属的存量增加。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Thomas·Mun,他们主张保持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不反对本国金银的流出,只求有顺差即可,因此被称为“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则是以贸易管制政策为主要

重商主义之浅析

重商主义之浅析 ? ? 摘要: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这里对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特点以及对西欧的影响作一番浅析,以求得对重商主义的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重商主义、民族国家、社会的转型 ? ? 15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中世纪经济扩展时期的终结,直到这时为止,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晚却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乃至社会生活本身,当地中海与黑海,北方与波罗的海各为一方都成为商业舞台的时候,在它的沿海及其岛屿产生了许多港口和商埠,这时,欧洲大陆也遍布着城市。新兴的中产阶级就以城市为中心向各方面开展活动,这一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已开始发生的经济生活的变化,是把中世纪欧洲带向现代的必要条件。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中世纪的根基就动摇不了,欧洲人便可能仍然生活在封建农业经济的条件之下。此种变化,乃是指从12世纪开始的商业领域的变化,或者叫“商业革命”和十六、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这里着重分析“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重商主义,早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其思想就已经出现了。例如,英国在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国王向伦敦造币所人员征询意见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挽救英国走出财政困境?当时造币所人员查德回答说:英国没有金银矿藏,所有的金银都是从外国输入的,如果我们使英国向外国购买的商品,少于我们所出售的外国商品的数额,那么大量的货币就会从外国流向英国。很明显,这个回答的中心思想就是,应当竭力做到向外国人“少买多卖”。由此可见,他们的答复反映了了当时商业资本对货币的迫切需求,其中包含了后来的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事实上,重商主义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条件的。因此,不得不介绍与之关系密切的“商业革命”。地理大发现后的一两个世纪里,欧洲的贸易以及从地中海和大西洋两岸,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经济活动。而商业革命使欧洲大大富裕起来。相应地,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产生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和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持续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基本上是同步的。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把商业抓在自己手里。一些大公司成为政府的特许公司,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制度,政府干涉和管理经济事务的制度以及从商业革命的自发自为转变成为国家、政府的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的思想随之产生。 重商主义产生后,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十五世纪的前期重商主义,亦称“货币主义”。第二个时期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亦称重工主义。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看作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上,早期重商主义这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在贸易上则主张多卖少买或者是不买。与其不同的是,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在对外贸易中也谨守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显然,其目的仍然是要保证有更多的货币流向本国。 二、重商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因而,重视主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

我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我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重商主义是古典主义产生以前西方经济学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济思潮。一提到重商主义,我们脑海中就会显现诸如货币是财富之类的想法,这说明我们对其认识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基础上。历史上欧洲的重商主义者,大都不是学者。重商主义最初的形态和宗旨,也不在于思想理论而重在政策建议。从重商主义的历史作用看,更是如此。重商主义的教学和研究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是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学术界日益滋长的理论日益脱离实际的学风所致。 一、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没有一个完整的思想和政策体系,但是这并不影响其成为具有自身内在逻辑联系的体系。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兴起,首当其冲要办两件事:建立国家官僚机构和常备军,这都是要花大钱的。所以重商主义的首要政策目标是提高政府的财政税收能力,这就构成了货币差额和贸易差额理论与政策体系。重商主义的另外两个政策目标是保护国内工商业和对外扩张以增加财富,这就构成其整个内外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体系。 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主要包括:(1)重商主义认为只有金银才是唯一的财富,它把金银和货币看作是一个东西。一个国家积累的金银货币越多,就越富。(2)财富的直接源泉在流通领域,在于贱买贵卖。即认为财富来源于不等价交换。这既是海外殖民掠夺的“理论依据”,也是当时西欧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的理论反映。(3)不是所有的流通领域都是财富的源泉,只有对外贸易(国际流通)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数量,即少买多卖。因为国内贸易即使贱买贵卖,社会财富总量不变。(4)所以,早期重商主义追求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最好不买的“货币差额”,把货币归结为积累手段。晚期重商主义放弃追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采取少买多卖的原则,改为追求贸易总量的“顺差”即“贸易差额”。(5)实现贸易顺差的方法有二:一是大量出口本国产品和限制进口消费品,禁止进口奢侈品;二是发展转口贸易,允许货币输出。原则是:在某个国家贱买,到另一个国家贵卖。在这两种方法中,后一种方法是主要的。(6)为了尽量出口本国产品,要大力发展本国工业。(7)为此国家要积极干预经济活动。不仅要积极调节货币流通以保证金银财富多流入,少流出,还要实行外汇管制(国家规定汇率、管制外汇买卖。(8)重商主义将国际关系视为争夺财富和霸权的关系,所以一方面采取以邻为壑的政策;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海陆常备军和航海业,实行对外经济扩张和扩大殖民地,把对外战争作为“国营事业”。(9)为了保证实现外贸顺差和扩大国际市场,早期重商主义就提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但只是到了晚期重商主义才真正成为一项重要政策。贸易保护主要是两方面:对进口商品课以高额关税,对出口商品实行奖励政策(奖出限入)。 二、重商主义的目的 重商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繁荣国家经济,其最终目的则是通过国家的富强来增加王朝的收入,从而增加国王的力量和权力。应为国王本身是属于封建阶层的,不可能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根本的目的也只是保持自己的封建统治。所以,政府一方面用种种办法促进国内的经济,一方面又常常不顾国内的经济得失而发动无意的战争。重商主义的提出人和代表,一般认为是法国路易十四时期的财政总监柯尔伯(Colbert)。他曾经说到,“商业是公众资金的源泉,而公众资金是战争的神经”。他认为商业是王国的基础,这种思维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他认为商业又是为战争服务的,换句话说,商业是为国王的权力服务的。如此从政治、军事角度考虑经济问题,正是当时封建国家的特点。

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那一个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始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金银,并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即财富在于货币或金银的观点是一种荒谬的观点。他认为货币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其作用仅仅在于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或者#货币是 流动的大车轮,是商业的大工具?。第二,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主要利益是金银的输入,因而外贸是国富的主要源泉。斯密则指出,各国通商的利益在于商品的互通有无,从而使各国的剩余物品有了价值。第三,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各种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批判。这包括:限制进口的两种方法(即凡能由本国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无论从什么国家输入,一律禁止;对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本国的货物,一律加以限制);鼓励出口的各种方法(即对某些商品退税,颁发奖励金,通过通商条约赋予某些货物和商人以特权,建立殖民地等)。在分别详细考察了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体系的利弊得失之后,斯密得出结论说:#这种学说,就其实质与性质说,就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斯密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能在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原则完全是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但是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者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在斯密看来,矫正和克服这种弊端的出路在于实现自由放任。 中国目前的情况,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得到财富,和建立或者升级完善本国工业体系,而且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了足够劳动力,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令到中国的低级工业产品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这一个时期,中国为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和让本国的资本不流出国外,最现实和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本国的生产成本,例如货币价值,荼地成本,还有劳动成本。但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国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的话,只会造成国外产品在中国的泛滥,反而造成本国的工业体系被完全破坏,在开放初期的中国,缺乏资金,另外一个就是技术方面的不成熟,甚至是落后,而造成中国的高级技术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很多方面的技术都不成熟,甚至是没有,资金方面不足,人才方面缺乏.提倡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得到发展,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时,就主张国家立即放弃保护政策,以利于国内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既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并存。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 2009级师范一班 徐正权 222009313011076

浅谈英国重商主义及其对英国的影响 摘要:重商主义是在封建主义生产方式“最早的变革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思潮,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是;时代的产物。在奉行重商主义国家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成为工业化国家和海外殖民帝国,其重要原因在于英国的重商主义嬗变取得了成功。 关键词:英国重商主义影响 正文: 重商主义是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遍及欧洲各国的主流思潮和基本国策,是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舆论准备,是市场经济理论的萌芽。但由于各国情况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不同,重商主义在各国的表现和发展特色各异。这种不同不仅反映在重商主义在各国的形成和达到鼎盛时期有先有后,而且各国重商主义理论表述的深浅、形式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不同。最早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之一的英国,受其国内外一系列条件的影响终于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上半叶逐渐走到西欧各国的前列,重商主义也随之成了它奉行的基本国策。于是英国成为重商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策源地和具有代表性的国度。重商主义政策的胜利引进,决定了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带有典型的形态,并且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因此,深入研讨英国重商主义的发

展轨迹及影响,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近代英国成功的秘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商主义的形成 1、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严格说来,重商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学派,因为它既没有学派的领导人物,又没有传道授业的门徒。但总结起来,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要有:第一,认为财富就是金银、货币。货币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财富。封建主认为,财富是物质资料,是使用价值。重商主义者则认为,财富是金银,是货币,物质资料只有能够 实现为货币而且真正实现为货币时才是财富。他们把国家经济政策和一切活动归结为攫取金银。第一,认为财富的源泉在流通领域,货币是商品卖出去换来的,因此,财富来自商业和贸易。第三,除了开采金银矿,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的源泉。因为国内贸易换来换去,国内货币没有增加,只有通过对外贸易把本国的商品卖出去,换回货币,财富才会增加。为此,必须坚持出口大于进口,才能保证货币流入本国。第四,利润只是一种让渡收入。它也来自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彼此交换,一得一失,互相抵消。只有通过对外贸易,贱买贵卖,才能得到利润。商品生产只是贸易的先决条件,工业是为商业服务的。国内商业生产应服从与商品输出的需要,必须全力鼓励和发展在国外可以按高价畅销的商品工场手工业。第五,国家必须积极干顸经济生活,以法令的形式保护国内的工商业,保护对外贸易,以便在

重商主义历史沿革及其内涵

“重商主义”历史沿革及其新内涵 欢迎发表评论02012年08月10日19:35 来源:《楚商》作者:桓秀芳 “重商主义”一词有其悠久的历史渊源。无论古今或是在东西方,这一词代表着不同的历史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 “重商主义”源于西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是16—17世纪封建主义解体之后,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该名称最初由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中提出来。 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而增长——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止进口,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1440年英国有法令明确提出:外国商人装运货物到英国,必须将全部货款转换成英国货物;英国商人到海外经商,至少须将一部分售货所得用现金的形式带回本国。当然,英国在完整意义上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是从都铎王朝开始的。 通过实施重商主义,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创造了国内外市场、巨额货币资本和劳动力。这些为资本主义企业投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于是大批企业如鱼得水,应运而生。 法国的重商主义政策是从17世纪末开始的。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柯尔帕提出一套经济政策,包括对外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国内政府颁布法令,取消各种税卡,消除商品流通障碍,并拨出大量经费改良公路、开凿运河,完善各种基本设施。 美国自18世纪末期始,联邦政府对本国工商业的发展采取了积极的保护和鼓励措施,制定一系列扶持计划。私人企业分别通过不同形式,得到政府的帮助,譬如赠予土地,减免特种税、经营某种事业的专利权,各项补助金、津贴等。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社会基本设施。 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早期,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恰恰扮演了企业家“助产婆”的角色(引自张维迎、盛斌:《论企业家——经济增长的国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企业家及其赖以生存的商品经济体系所需要的主要条件,都是通过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国家政权之手实现的。 欧美诸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经济主体企业家的成长史证明,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来保护和扶持产业和企业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家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为自己开辟着前进的道路。 传统中国:“重农抑商”塑造鄙商心理

浅谈对重商主义的认识知识分享

浅谈对重商主义的认识 重商主义曾被马克思称为是“对现代生产方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它是封建社会晚期国家用来促进资本积累的经济政策,也是反映商业资本利益和论证国家重商政策的经济学说。认识重商主义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历史上欧洲各国积累财富的思想与方式,而且对于我们分析当今经济发展形势也有一定的意义。 重商主义的出现有其深远的历史背景。 首先,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角度看,公元15到17世纪,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由于社会分工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西欧各国封建自然经济不断衰落,商品货币经济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使西欧国家纷纷走上了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扩张的道路,广大殖民地国家被卷入到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的范围和规模空前扩大,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获得显著发展。 其次,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来看,15到17世纪,又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时期。这一时期,文艺复兴使得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西欧各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废除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发展,新兴商业资产阶级对于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有着迫切的需求。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对商品原料、商品市场和贵金属的需求日益膨胀,他们对内借助国家政权扫除封建割据统一国内市场,对外实行殖民扩张拓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此时,对外贸易顺差也被新兴商业资产阶级视为货币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他们认为要实现对外贸易顺差,必须推行国家干预对外贸易的做法,采取严厉的贸易保护措施。 再次,从政治和阶级的角度看,15到17世纪,也是西欧各国中央政权权力扩大的时期,这为贸易保护制度实施提供了政治基础。15世纪末16世纪初,封建制度瓦解,代表新兴政治力量的民族国家产生,君主统领一切政务。新兴资产阶级对市场和贵金属的强大需求,政府对财富积累的需要,促使中央集权国家开始运用国家力量推行贸易保护,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伴随着国际贸易的显著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新兴民族国家聚敛财富的需要,崇尚财富的狂热心理主导了当时人们的思想,如何使国家变得更为富强成为了人们最为关系的话题,而当时衡量一国是否富有的标准即是金银的多寡,国内的贸易并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拥有量,只有进行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是积累财富之道,于是早期的贸易保护制度应运而生,而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就是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