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

★二甲综合医院评审标准核心条款

一、1.1.2.1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

【C】

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臵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臵,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臵。

4.根据病源,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

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医学影像(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符合“B”,并

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5%。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二、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C】

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订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订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

源,包括人员、

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完善。

三、1.6.4.1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C】

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的方案。

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3、相关人员熟悉实施方案的相关内容。

【B】符合“C”,并用当年案例证实在以下二方面能有提升:

(1)承担县域内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危急和部分疑难重症的诊治任务,解决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升。

(2)开展24小时连续性急诊科院内急救服务,组织建立本县域内医疗急救服务网络,承担日常院前急救救治任务的能力有一定提升。

【A】符合“B”,并

1.有数据及相关案例证实受援方案取得预定目标。

2.数据指标显示在严重外伤(颅腔、胸腔、腹腔内大出血,与其它威胁生命需要紧急手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仅STEMI)、急性脑卒中等急危重症病人诊治效率及处理结果取得显著进步,其能力在本区域具有明显优势。

四、2.3.4.2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能落实到位。(★)

【C】

1.医院对急性创伤、农药中毒、急诊分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高危妊娠孕产妇与高危新生儿等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服务时限有明文规定,并且在技术、设施方面提供支持。

2.急诊服务体系中相关部门(包括急诊科、各专业科室、各医技检查科室、药剂科以及挂号与收费等)责任明确,各司其职,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连贯、及时、有效的救治。

3.急诊服务流程体系相关责任部门人员知晓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用关键质量指标与服务时限来管理与协调各个相关科室的服务。

2.有培训与教育,措施落实到位。

3.职能部门知晓与履行监管责任,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危重症患者来源与救治能力在本区域具有优势明显。

五、2.6.1.1患者及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等具有知情选择的权利。医院有相关制度保证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C】

1.有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的相关制度并得到落实。

2.医务人员尊重患者的知情选择权利,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医疗措施和医疗风险告知的同时,能提供不同的诊疗方案。

3.医务人员熟知并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

【B】符合“C”,并

1.患者或近亲属、授权委托人对医务人员的告知情况能充分理解并在病历中体现。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

六、2.7.1.1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设立或指定专门部门统一接受、处理患者和医务人员投诉,及时处理并答复投诉人。(★)

【C】

1.设立院领导接待室并执行院长接待入日制度、意见箱、投诉电话等。

2.设立专门科室、专职人员接待医疗纠纷投诉,并有登记记录。

3.定期对员工进行医疗纠纷案例分析、医疗安全教育培训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和考试,有奖罚措施。

4.有投诉管理相关制度及明确的处理流程。

5.有明确的投诉处理时限并得到严格执行。

【B】符合“C”,并

1.实行“首诉负责制”,科室、职能部门处臵投诉的职责明确,有完善的投诉协调处臵机制。

2.有配臵完善的录音录像设施的投诉接待室。

3.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

1.每季召开一次专题医疗纠纷投诉事件的讨论会,各科科主任均应参加通报会。

2.职能部门对提出持续改进措施有成效评价的记录。

七、3.1.2.1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C】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殊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

据)。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B】符合“C”,并有规章制度和或程序规范各科室在任何环境和任何地点下都必须持续地履行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A】符合“B”,并

1.各科室对本科执行查对制度有监管。

2.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3.1.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八、3.3.3.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C】

1.有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2.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并正确记录:

(1)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

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2)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3.手术院感风险评估表应在手术结束后填写。

4.手术安全核查项目填写完整。

【B】符合“C”,并

1.制定规章制度和工作步骤来统一程序,支持在手术室之外的内科和牙科等部

门的操作,确保正确部位,正确操作和正确病人。

2.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95%。

【A】符合“B”,并职能部门对上述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九、3.4.2.1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C】

1.对员工提供手卫生培训。

2.有手卫生相关要求(手清洁、手消毒、外科洗手操作规程等)的宣教、图示。

3.手术室等重点部门外科洗手操作正确率100%。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有对规范洗手进行督导、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

2.洗手正确率≥90%。

【A】符合“B”,并不断提高洗手正确率,洗手正确率≥95%。

十、3.6.2.1严格执行“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

【C】

1.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

2.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按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

3.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臵并记录。

【B】符合“C”,并信息系统能自动识别、提示危急值,相关科室能够通过网络及时向临床科室发出危急值报告,并有语音或醒目的文字提示。

【A】符合“B”,并有网络监控功能,保障危急值报告、处臵及时、有效。

十一、3.9.1.1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

【C】

1.有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流程,多种途经便于医务人员报告。

2.有对员工进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教育和培训。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0件。

【B】符合“C”,并

1.有指定部门统一收集、核查、分析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采取防范措施。

2.有指定部门向相关机构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3.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

4.医护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95%。

【A】符合“B”,并

1.建立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

2.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20件。

3.改进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敏感性,有效降低漏报率。

十二、3.9.2.1有激励措施鼓励医务人员参加“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网上自愿报告活动。(★)

【C】

1.建立有医务人员主动报告的激励机制。对不良事件呈报实行非惩罚制度。

2.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的规定。

【B】符合“C”,并激励措施有效使用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

【A】符合“B”,并医院内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与卫生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建立网络对接。

十三、4.3.5.1对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

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的授权制度。(★)

【C】

1.有实施手术、麻醉、介入、腔镜诊疗等有创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的管理制度与审批程序。

2.有需要授权许可的高风险诊疗技术项目的目录。

【B】符合“C”,并1.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根据监管情况,定期更新授权项目。2.相关人员能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管理要求。

3.抽查中无一例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

【A】符合“B”,并有医疗技术项目操作人员的技能及资质数据库,定期更新。

十四、4.6.2.2根据临床诊断、病情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C】

1.为每位手术患者制订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

2.手术治疗计划记录于病历中,包括术前诊断、拟施行的手术名称、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

3.根据手术治疗计划或方案进行手术前的各项准备。

【B】符合“C”,并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并有分析、反馈和整改措施。

【A】符合“B”,并手术方案完善,术前准备充分,有质量持续改进成效。

十五、4.6.8.3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和控制体系。(★)

【C】

1.有“非计划再次手术”相关管理制度与流程。

2.将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作为对手术科室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

3.把“非计划再次手术”指标作为对手术医师资格评价、再授权的重要依据。

4.对临床手术科室医师与护士培训。

【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非计划再次手术”有监测、原因分析、反馈、整改。

【A】符合“B”,并有效控制非计划再次手术,持续改进有成效。

十六、4.8.2.1有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实行“危重程度评分”。(★)

【C】

1.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

2.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

3.对入住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

4.有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与流程。

5.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的培训。

6.工作人员知晓相关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80%。

2.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20%。

3.科室内有定期质量评价。

【A】符合“B”,并

1.重症监护患者入住、出科符合指征≥90%。

2.符合“危重程度评分”的重症标准达30%。

3.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

十七、4.8.4.1有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定,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血行性感染、留臵导尿管所致泌尿系感染有预防与监控方案、质量控制指标,并能切实执行。(★)

【C】

1.医务人员及相关人员遵循手卫生规范,有相应的设备。

2.有消毒剂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有效浓度范围、物品浸泡时间等。

3.有医疗废物管理相关规定及措施。

4.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臵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

关制度及措施。

5.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规定。

【B】符合“C”,并科室有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

【A】符合“B”,并

1.有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有分析、评价、反馈及整改措施。

2.通过运用监控指标比较与分析的结果,体现院感控制的改进成效。

十八、4.14.5.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责任制。(★)

【C】

1.院长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安排。

(2)明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织机构,以及各相关部门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制。

(3)根据各临床科室不同专业特点,设定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指标。

2.临床科室负责人是本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第一责任人:

(1)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本科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并纳入医师能力评价。

(2)设定本科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执行指标,落实到人。

【B】符合“C”并

1.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

2.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

【A】符合“B”并

1.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向本辖区监测网报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的信息。

2.上报信息准确与可追踪溯源。

十九、4.14.5.7严格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和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

【C】

1.医师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度与程序。

2.药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管理制度与程序。

3.医师、药师、职能部门员工均知晓履职的要求。

【B】符合“C”并

1.医院对医师和药师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考核工作有记录。

2.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相应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落实到每名医师。

3.药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授予抗菌药物调剂资格落实到每名药师。

【A】符合“B”并随机抽查处方与医嘱结果签发医师与授权管理名单保持一致≥95%。

二十、4.16.4.1病理诊断应按照相应的规范,有复查制度、科内会诊制度。(★)

【C】

1.有规范病理诊断的相关制度与流程。

2.病理医师进行诊断前,核对申请单和切片核查是否相符。

3.阅读申请单上所有填写的内容,对于不清楚的内容及时联系送检医师。

4.阅片时必须全面,不要遗漏病变。

5.有上级医师会诊制度,并有相应记录。

6.因特殊原因迟发报告,应向临床医师说明迟发的原因。

7.疑难病例,应由上级医师复核,并签署全名。

8.病理医师负责对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解释说明。

9.有科内疑难病例会诊制度,并有相应的记录和签字。

10.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5%。

【B】符合“C”,并

1.有完整资料证实上述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7%。

3.主管职能部门对相关制度落实有监管,重点是肿瘤手术标本的冰冻与石蜡诊断质量。

【A】符合“B”,并

1.常规诊断报告准确率≥99%。

2.根据监管结果分析,持续改进病理诊断质量。

二十一、4.18.5.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C】

1.有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的制度。

(1)有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

(2)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

2.使用血液存放环境符合规定,有监测记录。

(1)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2)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3)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4)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5)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记录保存完整。

3.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4.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5.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二十二、4.18.5.2对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

【C】

1.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血库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1)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试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2)血液发出前,必须书面确认用于输血的血液,以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3)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2.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流程执行核对。

【B】符合“C”,并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二十三、4.18.5.5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C】

1.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其处理预案,记录及时、规范。

(1)监测输血的医务人员经培训,能识别潜在的输血不良反应症状。

(2)有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3)发生疑似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有章可循,并应立即向输血科和患者的主管医师报告。

(4)一旦出现可能为速发型输血反应症状时(不包括风疹和循环超负荷),立即停止输血,并调查其原因。要有调查时临床及时处理患者的规范。

(5)输血科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确定是否发生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立即查证:

①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②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③肉眼观察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清或血浆是否溶血。如果

可能,该标本应和受血者输血前的标本进行比较。

④用受血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标本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6)实验室应制定加做其他相关试验的要求,以及做相关试验的标准。

(7)输血科主任负责解释上述试验结果并永久记录到受血者的临床病历中。

(8)当输血反应调查结果显示存在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时,输血科主任应积极参与解决。

(9)输血后献血员和受血者标本应依法至少保存7天,以便出现输血反应时重新进行测试。

(10)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2.输血科(血库)应根据既定流程调查发生不良反应,有记录。

3.由输血科(血库)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4.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有职能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后考核的记录。

【A】符合“B”,并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二十四、4.19.3.2有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等主要部位感染有具体预防控制措施并实施。(★)

【C】

1.有针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管理与监测计划,并落实。

2.有对感染较高风险的科室与感染控制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3.手术部位感染(%)按手术风险分类,年手术量,切口感染率

数据来源追踪。

4.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CRBSI)千日感染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千日感染率;尿路感染(UTI)千日感染率(工作量,感染率,数据来源追踪)。

5.有对下呼吸道、手术部位、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皮肤软组织等主要部位感染的预防控制的相关制度与措施,并落实。

【B】符合“C”,并

1.科室落实自查情况及存在问题总结、分析、报告机制,有改进措施。

2.职能部门对科室监测情况进行定期核查指导,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整改建议。

【A】符合“B”,并

1.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主要部位的特殊感染控制有效。

2.医院信息系统定期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监测及分析,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医院决策提供支持作用,并体现管理的成效。

二十五、4.23.5.1采用卫生部发布的疾病分类ICD-10与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对出院病案进行分类编码。(★)

【C】

1.对出院病案进行疾病分类,编码符合卫生部规定。

2.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有资质与技能要求。

3.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编码培训计划。

【B】符合“C”,并

1.落实培训计划,提供技术支持,提升培训与教育质量。

2.病案科(室)定期与不定期对疾病分类编码员的准确性进行评价、指导,提高编码质量。

【A】符合“B”,并

1.编码员编码准确性不断提高。

2.临床医师熟悉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3.有信息系统支持疾病分类与手术操作分类。

二十六、5.3.3.1优质护理服务落实到位。(★)

【C】

1.医院成立由“一把手”院长任组长的优质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医院各部门分工明确,有具体的工作职责或措施。

2.医院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度安排、重点任务、相关政策、保障措施。

3.医院有各级关于护理管理人员和护理骨干(重点是新护士和专科岗位护士)培训的工作方案或计划。

4.有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及考评激励机制。

5.对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士知晓率100%。

【B】符合“C”,并

1.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

2.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职责。

3.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掌握所负责患者的诊疗护理信息,开展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和心理护理。

4.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

5.考评激励机制体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并与薪酬分配、晋升、评优等相结合。

6.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50%。

【A】符合“B”,并

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改进措施有追踪和成效评价,体现有持续改进过程。

2.患者与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提高。

二十七、6.1.3.1由具备法定资质的经本院注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C】

1.有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相关规定。

2.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注册地点在本院或符

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规定(如多点执业或对口支援等),按照本人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活动。

3.具有执业资格的研究生、进修人员经过医院授权在上级医师(含护理、医技)指导下执业。

4.无卫生技术人员违规执业、超范围执业及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

【B】符合“C”,并

1.职能部门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监管有记录。

2.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完整。

3.研究生、进修生执业管理资料完整。

【A】符合“B”,并用信息化系统对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料进行动态管理。

二十八、6.2.1.2公立医院应对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三重一大)须经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与公示,由职工监督。(★)【C】

1.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接受职工监督。

2.重大事项实施前能获得职代会通过,并在决议中有记载。

3.“三重一大”事项按管理权限和规定报批,按信息公开规定予以公示。

【B】符合“C”,并

1.多种渠道和方式公开“三重一大”信息,职工知晓率≥80%。

2.相关重大事项应事前充分论证。

【A】符合“B”,并“三重一大”相关事项应充分征求并尊重职工代表会的意见。

二十九、6.4.2.1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资质的认定与聘用。(★)

【C】

1.职能部门为每位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建立个人技

术考评档案,并存有个人的资质文件(经审核的执业注册证、文凭、学位、教育和培训等资料复印件)。

2.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并具备必须的技术能力。

3.卫生专业技术(医、护、技)人员熟悉本人的岗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1.按照聘用周期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质(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等)进行审核评估。

2.有高危操作项目(含手术与介入等)授权制度与程序。

3.科室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记录与评价。

【A】符合“B”,并

1.职能部门监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履职情况。

2.在授权后至少每二年一次的能力与服务品质评价与再授权,作为继续聘用的依据。

三十、6.8.2.1水、电、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C】

1.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的操作规范,合理配备人员,职责明确,按规定持证上岗。

2.水、电、气供应的关键部位和机房有规范的警示标识,张贴和悬挂相关操作规范和设备设施的原理图,作业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有日常运行检查、定期定级维护保养,且台账清晰。

4.有明确的故障报修、排查、处理流程,有夜间、节假日出现故障时的联系维修方式和方法。

5.有水、电、气等后勤保障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B】符合“C”,并有节能降耗、控制成本的计划、措施与目标并落实到相关科室与班组。

【A】符合“B”,并

1.有根据演练效果评价和定期检查情况的改进措施并落实。

2.后勤保障安全、有序、到位,无安全事故。

3.节能降耗工作有成效。

三十一、6.8.4.3医疗废物处臵和污水处理符合规定。(★)

【C】

1.医疗废物处臵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

2.污水处理系统设施设备运转正常,有运行日志与监测的原始记录。

3.医疗废物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污水处理系统通过环保部门评价。

【B】符合“C”,并职能部门依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监管。

【A】符合“B”,并

1.有根据监管情况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得到落实。

2.无环保安全事故。

三十二、6.8.7.1消防安全管理。(★)

【C】

1.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和应急预案。

2.有消防安全管理部门,有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3.消防安全教育纳入新员工培训考核内容,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全院职工的消防安全教育。

4.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同时根据消防安全要求,开展年度检查、季节性检查、专项检查等,有完整的检查记录。

5.消防通道通畅,防火器材(灭火器、消防栓)完好,防火区域隔离符合规范要求。

6.加强消防安全重点部门、重要部位防范与监管,有监管记录。

【B】符合“C”,并

1.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特殊部门的消防演练。

2.全院职工熟悉消防安全常识,掌握基本消防安全技能,知晓报警、初起火灾

的扑救方法,会使用灭火器材,能自救、互救和逃生,按照预案

疏散病人。

3.科室消防安全职责管理落实到人,每班人员有火灾时的应急分工。

【A】符合“B”,并医院所有部门和建筑均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三十三、6.9.6.2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统仪器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C】

1.有急救类、生命支持类医学装备应急预案,保障紧急救援工作需要。

2.各科室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时刻保持待用状态。

【B】符合“C”,并职能部门对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完好情况和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管。

【A】符合“B”,并急救类、生命支持类装备要始终保持在待用状态。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任务明细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任务明细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责任部门:院办)。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责任部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总务科、急诊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医务科)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务科,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 二、科学规的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责任部门:院办)。 (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化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医务科)。 (三)将推进规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责任部门:医务科、门诊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责任部门:院办)。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 (二)根据《中华人民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控感科、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门诊办)。 (四)根据《中华人民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 (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门:院办)。 (三)医院有明确的应对主要突发事件策略,建立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责任部门:院办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总务科、物业办协助)。 (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责任部门:院办牵头,医务科、护理部、财务科、总务科、物业办协助)。(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责任部门:总务科、药剂科)。 五、临床医学教育及科研(责任部门:医务科)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臵、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臵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一)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责任部门:院办)。 (二)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兼顾预防、保健、康复功能(责任部门:医务科、各临床科室),可提供24小时急危重症诊疗服务(责任部门:医务科、总务科、急诊科及各临床医技科室)。 (三)临床科室诊疗科目设臵、人员梯队(医务科)与诊疗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各临床科室负责统计项目完成情况,准备技术病历)。 (四)医技科室服务能满足临床科室需要,项目设臵、人员梯队与技术能力达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二级医院标准(医务科,各医技科室负责统计所开展项目、人员梯队)。 二、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机制 (一)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责任部门:院办)。(二)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医务科)。(三)将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作为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 (四)提高工作绩效,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缩短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就医等候时间(责任部门:医务科、门诊办、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得到优先合理使用(责任部门:医务科、药剂科、各临床科室)。 (六)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责任部门:院办)。 三、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 (一)根据政府指令承担对口支援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责任部门:院办)。 (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传染病的发现、救治、报告、预防等任务(责任部门:控感科、各临床医技科室)。(三)开展健康教育、健康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活动(责任部门:门诊办)。(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完成医院基本运行状况、医疗技术、诊疗信息和临床用药监测信息等相关数据报送工作,数据真实可靠(责任部门:信息科)。 四、应急管理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级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服从指挥调度,承担本县域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和配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医务科)。(二)建立医院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建立并不断完善医院应急管理机制(责任部

二甲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 XX人民医院

目录 一、首诊负责制度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三、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四、会诊制度 五、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六、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七、术前讨论制度 八、查对制度 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十、医生交接班制度 十一、护理分级制度 十二、新技术准入制度 十三、病历书写规范及病历管理制度 十四、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十五、医患沟通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 (一)凡挂号病人,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 (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 (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 (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 (六)医务部负责首诊负责制的督察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通报。 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建立我院三级医师治疗体系,实行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二)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和相关人员参加。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至少1次。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实行24小时负责制,实行早晚查房。 (三)病危、病重患者入院当日必须有上级医师(主治医师或副主任以上医师)查房记录。节假日及双休日可由值班主治医师代查房。 (四)对新入院患者,住院医师应在入院8小时内查看患者,主治医师应在48小时内查看患者并提出处理意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应在72小时内查看患者并对患者的诊断、治疗、处理提出指导意见。 (五)查房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要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住院医师要报告病历摘要、目前病情、检查化验结果及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级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提出诊治意见,并做出明确的指示。 (六)查房内容: 1、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患者,同时巡视一般患者;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意见;核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询问、检查患者饮食情况;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饮食等方面的意见。 2、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急危重、诊断未明及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住院医师和护士的意见;倾听患者的陈述;检查病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并征求对医疗、护理、饮食等的意见;核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二甲评审各科室需准备材料

二甲评审各科室需准备 材料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二甲评审各科室需准备材料 目标、时间安排。 急诊科管理 1、急诊科排班(无三年以下独立执业)、护士长需要主管护师。护士有岗前质量与安全工作培训与教育的记录。独立值班前必须有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与准入申请表。 各科转送急危重症患者均有完善的病情与资料交接(病情记录与交接登记本),保障患者得到连贯抢救。 1、重大突发事件要有演练记录 2、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抢救记录(建立本) 2.3. 3.1检诊、分诊人员经过培训,掌握履职要求。 流程 住院、转诊、转科服务流程管理 工作有登记、检查、总结、反馈,有改进措施。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制度与落实。 护理投诉登记本,14年开始。 第三章患者安全 执行情况自查、总结,(PDCA) 督查记录(质控总结中反映对转科病人工作的监管)。 室医嘱执行制度的执行情况有监管和评价 危急值登记本,并且与检验科各项登记数据符合(处理医嘱时间)。定期自查。 手术患者术前准备、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监管与评价(质控会议记录中有体现) 手术部位标识:由医生标识、手术室护士核对。(每月护士长总结标识的正确率,质控会议记录中有体现) 跌倒、坠床制度有培训考核总结记录,人员知晓;2、落实安全制度;3、随时上报,不隐瞒不良事件; 跌倒、坠床制度制度内容并有考核总结记录;

护理核心制度、三基的培训、考核、总结、分析、整改。 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并发症的预防,预防措施落实到位。 手术安全核查,相关科室质控人员定期检查、反馈有痕迹可寻。 手术室质量控制小组要有工作职责、计划和记录。包括麻药的管理。 手术室护理质控:对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培训重点内容进行考核,制定计划并实施。(PDCA) 4.11.2.2 中医康复科有中医培训资料和考核。对落实情况有自查、评估、分析、反馈、整改。 所有急救物品及药品设专人管理,统一标识。(统一安排) 护士转抄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落实好双签名。加药签字、时间字迹清晰、规范。保持治疗卡整洁。护士长执行好查对制度,并签名。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 近三年的工作计划,护理人员知晓。 科室查看各项制度是否完善:1.换药室工作制度;2.治疗室工作制度;3.执行医嘱制度;4.病房物品保管制度;5.病房药品管理制度;6.护理文件书写管理制度;7.患者出院、入院、转院、转科护理工作制度;8.住院陪护探视制度;9.重要操作前后告知制度;10.危重病人护理安全措施;11.护理风险评估制度;12.误用风险药品管理制度;13.护士意外伤害管理制度;14.患者外出检查的安全管理制度;15.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6.预防输血反应与输血错误管理制度;17.急、危、重症病人报告制度;18.健康教育制度;19.实习生管理制度;20.急诊科工作制度;21.手术室工作制度。 1、护士执业证书是否完善; 2、护士业务学习笔记本; 3、独立上班申请表。 每月对责任制护理工作有自查、分析、整改记录。 5.1.4.1 1、科室护理管理目标完成指标;2、护理人员知晓科室

二甲复审核心条款

二甲复审33条核心条款 1.1. 2.1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病的诊疗工作。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C]1.有承担本辖区常见病、多发病、部分疑难疾病诊疗的设施设备、技术梯队与处置能力。 2.急诊部门独立设置,承担本区域急危重症的诊疗。 3.预防、保健、康复独立设置。 4.根据病原,与三级综合医院距离较远或危重病人转诊困难的二级医院的重症医学床位数可占医院总床位的2%。 5.医学影像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B]符合“C”,并 1.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3%。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30%。 3.医学影像(含CT、超声)可提供24小时急诊诊疗服务。 [A]符合“B”,并 1.重症医学科床位占总床位的≥5%。 2.且符合重症评估标准的患者≥40%。 1.4.3.2编制各类应急预案。(★) [C]1.根据灾害易损性分析的结果制定各种专项预案,明确应对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标准操作程序。 2.制定医院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预案和部门预案,明确在应急状态下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以及应急反应行动的程序。 3.有节假日及夜间应急相关工作的预案,配备充分的应急处理资源,包括人员、应急物资、应急通讯工具等。 [B]符合“C”,并 编制医院应急预案手册,方便员工随时查阅,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知晓本部门和本岗位相关职责与流程。 [A]符合“B”,并 定期并及时修订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持续改善。 1.6.4.1政府指令的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方案,专人负责。(★) [C]1.受援的二级医院,应将“达标工作”任务作为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实施具体方案。 2.有专人负责,对口支援工作,保证达标工作进行。

二甲评审工作总结

二甲评审工作总结 篇一:二甲医院评审的总结 将二甲评审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习惯 关于二甲医院评审的总结 自从2021年7月周院长动员全院开始迎接二甲医院评审团以来,我们急诊科就开始积极应对,以万分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评审工作中,严格以二甲的要求来规范我们的日常工作,尽自己的最大力量投入到全院的建设中,加班加点,通过大家的努力,最终于今年10月二甲评审全面通过,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回想二甲评审工作的点滴,感触颇多。 通过二甲评审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已是挑战,既激动又迷茫,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是前辈们未完成的夙愿,已是我院跨域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已是全县40万人民对我们医疗人的最低要求,没有现成的模板,只有一本薄薄的评审标准指南,集智慧与胆识与一身的现任院领导,不顾连日工作的劳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到兄弟医院参观、学习、复制二甲资料,又多次请遵义医学院附院、地区医院的专家来院亲自指导、并提出宝贵的整改意见,正是这样一点点的积累,我们有了创建二甲的框架,使单纯的创建二甲标准指南丰富、充实起来,为我们每一位职工指明了创建资料的方向,从迷茫中解脱出来,晓得要什么、该做什么。 在这1年多的积极准备中,我们急诊科从点点滴滴开始坐起,比照评审标准,一点一点的做好,不学不知道,学了吓一跳,原来, 二甲标准是那么的细化与全面,要求大量详细而全面的资料,其实很多资料都没有,而这些工作平时都是做了的,只是没有规范的记录下来,认识到这点我们

从最基础的资料开始总结、归档,以前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不好的方面我们积极改进。 在急诊科内部首先我们从每一位人员的思想意识开始抓起,在科内开二甲创等专题会,给大家宣传二甲的重要意义,让大家意识到上二甲不光是院方的事情,是我们每一个在院职工的事情,上不上二甲牵扯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上二甲是我们每一个人必要职责和荣誉,人人都是二甲的参与者,人人都是二甲的评审员,创建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经过鼓动,我们急诊科的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热情释放了出来,创等热情空前高涨,大家恨不得一天有48小时,没有节假日、没有懈怠、没有抱怨,只有大家的努力、勤奋、没日没夜的玩命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更加认真细心,深刻领会周院长的热爱自己就是热爱医院,热爱患者;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在困乏时想到领导那忙碌的背影、那催人上进的话语时,困意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其次我们从各项规章制度做起,制度是规范工作人员的最好措施,我们努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前有的再继续改进,没有的我们马上从头做起。经过我们的努力,创建、规范了病人检查陪护制度、120来电记录制度等一系列原来没有、不规范的制度,现急诊科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职责已完善。 制度有了,创建二甲的资料有了,可我们还是感觉差点什么,总觉得工作作风与工作态度与创等前没什么两样,我们又陷入了迷茫,在关键时刻,我们的李院长一语道破天机,把我们从迷茫中解脱出来,将二甲评审标准转化为我们的工作习惯,是啊,多么精辟的一句话啊,这句话导出了二甲评审工作的现实意义,已是二甲评审工作的精髓所在,你只要将标准形成一种习惯,潜移默化到骨子里,举手投足间尽显规范,还有什么创不过的,什么规范医疗行为,确保医疗质量和

某某医院二甲复审医疗管理制度汇总

***人民医院制度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制度建设活动,建立和完善医院规章制度体系,明确各项管理制度形成、制定的程序和方法,强化制度执行的监管力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制定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二)稳定性与适时修改、废止相结合; (三)民主集中制原则; (四)协调统一的原则。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医院各职能、医疗、医技科室。 第二章组织 第四条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成员见“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统筹负责医院制度的编制、整理以及执行监控。 第三章制度制定 第五条制度编制应重点围绕医院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争取通过制度的编制达到梳理和优化流程,规范相应业务,同时对相关员工提供指引和进行约束; 第六条所有制度的编制都应目标明确,确保制度的编制和发放的效果,杜绝为了制度而制度; 第七条制度编制流程如下: 1、相关部门或人员提出编制需求,委员会确认需求并指定相应职能部门或人员编制; 2、相关部门或人员人编制制度草案或提纲; 3、委员会对制度进行几轮讨论,确定制度最终稿。委员会讨论会议允许与制度涉及业务相关的非委员会人员参与; 第四章制度审核 第八条委员会会议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制度草案是否与法律、法规和医院其他制度相抵触; 2、制度草案是否符合医院战略发展和组织架构、运营情况的实际需要; 3、制度草案条文结构是否合理、用语是否准确; 4、征询意见是否全面,重大分歧意见是否协调一致。 第九条所有制度在编制时应力求言简意赅,表述清晰并且条理清楚。 第五章制度发布与解释 第十条制度草案通过后,由职能部门起草发布通知,报分管院长签署,以“文件”形式,颁布制度。

二甲评审科室必备档案盒目录及内容条细

二甲评审临床科室必备 档案盒目录及内容条细 按二甲复审要求,现将各临床科室必备的15个资料盒目录整理于下:请各科室按要求认真及时做好档案资料的完备工作。(时限规定:2017年9月30日内完成档案盒置备,10月15日内初步完成档案资料,10月25日内全部完善档案工作,10月26—30日进行全面检查。时间紧、任务重,辛苦大家抓紧落实。 一、总体要求 1、科室需准备文件盒,将目录所要求完成的资料进行归纳。 2、科室为了便于管理,自己可以在15个文件盒的基础上增加文件盒。 3、文件盒侧面需打印出以下15个管理条目,文件盒内第一页要有大目录,每组一卷封面要有标题,根据需要标明时间,每一卷要小目录及页码。 4、对所有纸质材料统一用A4纸,不同规格纸张用A4纸标衬。 二、具体目录 文件盒1:依法执业管理档案 1)目录 2)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文件夹} 3)医院下发的依法执业的相关文件 4)执业医师档案登记表、执业护士档案登记表{医护人员执业证书复印件、处方权授予表、各种手术权限{科室医师具体的手术权限}、进修结业复印件、省市学术会任职复印件等} 5)特殊上岗证大型设备上岗证、母婴保健许可证等相关岗位资质证) 6)科室排班表存档 {科室2017年1月1日至今的排班表;注:无执业医生资格不能单独排班} 文件盒2:科室培训考核记录档案{所有培训资料按照课件、成绩汇总表、签到人员,考试试卷、照片等内容准备}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法律法规培训记录及考核 4)三基培训记录及考核表课件/试卷,签到/成绩) 5)业务培训记录与考核表 6)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7)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文件盒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记录档案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组成人员及分工 4)科室、质控小组及医护人员的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5)科主任质控手册 6)质控小组的工作会议记录、检查与评价记录 7)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8)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文件盒4:医疗技术准入管理记录 1)目录 2)医院下发的相关文件 3)二类以上技术准入申请书及批准文件 4)科室的一、二、三类技术目录 5)科室新技术、新项目管理资料。 6)职能部门的监管记录 7)科室的持续改进记录 文件盒5:各类记录本管理档案{必须有2016年1月1日年至今内容} 1)目录 2)危重病人抢救记录本 3)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记录本 4)医疗安全业务学习本 5)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二甲医院的等级评审标准 本标准是审定二级医院资格的必备条件,达到本标准合格线者才能参加等级评审。 一、医院规模 应具有与二级医院任务、功能、技术水平及管理要求相适应的医院规模。 1.病床不少于100张。 2.每床单元必备设施达到规定的要求(见附件六)。 3.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4.每床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 5.日平均每门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6.病床与医院正式职工人数之比为1∶1.3-1.5。 7.必须配备具有国家认定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占全院职工总数不少于75%。 二、医院功能与任务 (一)医疗卫生服务 对社区能提供全面、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 1.承担地区(地、市、县)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和较疑难病症诊治任务;抢救急危重症;接受一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转诊。 2.开展日常院前急救;承担灾害事故的现场急救,迅速组织配套的急救队伍接收成批病员进行院内急救。

3.开展健康教育,掌握社区的疾病动态。参与社区内预防保健和康复服务工作。 (二)与医疗相结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1.能承担基层医疗单位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培训和本院职工的在职教育。 2.能承担中等卫生学校临床教学及中等以上医学卫生学校学生的临床实习任务。 3.能承担省或市级科研项目。 (三)指导基层 与有关部门协作指导地区内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做好社区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精神卫生等工作。与一级医院建立经常性的业务关系,开展双向转诊,帮助开展新技术,解决疑难问题和培训卫生技术及管理人员。 三、医院管理 医院应有健全的管理体系,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人员、制度、措施、实施方案及其考核与评价办法。 (一)组织管理 必备的有: 1.行政管理组织 2.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管理组织 3.护理管理组织 4.财务管理组织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管理组织体系 (一)院领导履行对护理工作领导责任,对护理工作实施目标管理,协调与落实全院各部门对护理工作的支持,具体措施落实到位。 (二)执行二级(医院-科室)护理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护理垂直管理体系,按照《护士条例》的规定,实施护理管理工作。 (三)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明确临床护理内涵及工作规范,对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四)实行护理目标管理责任制、岗位职责明确,落实护理常规、操作规程等,有相应的监督与协调机制。 二、护理人力资源管理 (一)有护士管理规定、岗位职责、岗位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同工同酬。 (二)护士人力资源配备与医院的功能和任务一致,有护理单元护士的配置原则,有紧急状态下调配护理人力资源的预案。 (三)以临床护理工作量为基础,根据收住患者特点、

护理等级比例、床位使用率对护理人力资源实行弹性调配。 (四)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质量、患者满意度并结合护理难度、技术要求等要素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护士的评优、晋升、薪酬分配相结合,实现优劳优得,多劳多得,调动护士积极性。 (五)有护士在职培训计划、保障措施到位,并有实施记录。 三、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 (一)根据分级护理的原则和要求,有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有质量可追溯机制。 (二)依据《护士条例》、《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等文件要求,规范护理行为,措施落实到位。 (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可选,县医院为必选)。 (四)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全面履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处置、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职责,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 (五)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到位,患者安全措施有效,记录规范。 (六)遵照医嘱为围手术期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 (七)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符合规范的治疗、用药等护

二甲医院评审标准细则条款分类

. 第一章 医院功能任务 一、医院设置、功能和任务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定位和要求 1.1.1.1医院的功能,任务和定位明确,保持适度规模,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二级医院设置标准。 主办科室:医务科 自评等级: 条款 支撑材料 编号 【C】 1.医院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设置“二级医院基本标准”全部要求,获得批准等级至少正式执业三年以上。 2.人员编制至少达到:(1)医院床位与工作人员之比,300床位以下的按1:1.30~1.40;300-500床位的按1:1.40~1.50;500床位以上的按1:1.60~1.70。(2)每床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每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且实际从事临床工作的在编护理人员不少于卫技人员总数的50%。 3.实际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数不少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0%,病房护士与床位数之比≥0.4:1。 4.重症监护室护士与患者之比大2.5~3.1,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之比≥3:1。 5.至少有3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 6.各专业科室至少有1 万州区第五人民医院 医务科二甲复评资料目录

名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 【B】符合“C”,并 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医院岗位总量的80%。 2.临床科室主任均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应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 3.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20%。 4.平均住院日≤10天。 5. 保持适宜的床位使用率≤93%。 6. 开放床位明显大于执业登记床位时,有增加床位的申请记录。 【A】符合“B”,并 1.临床科室主任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0%。 2.护士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0%。

临床科室二甲复审必备目录及要求

一、科室需准备文件盒、40页资料册、文件夹(全部是A4规格)将以下资料进行归纳,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料盒,如没有可到后勤领取。 二、科主任手册内容按要求全部填全,一些无法体现的整改措施和资料留存放于文件盒中,备注:文件盒侧面需打印出以下12个管理标题,资料册内第一页要有大目录,资料册侧面要有打印标题,根据需要标明时间。 三、科室准备的文件格式统一按照附件1中的格式制作。如:标题加XX科XX 制度。培训记录按照附件中的模版格式准备。 四、所有资料、数据必须为2015年全年。 文件盒1:依法执业管理 1)医疗卫生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文件夹} 2)医务人员档案资料 {医务人员执业证书复印件、处方权授予表、各种手术(麻 本)权限{科室医师具体的手术权限,近期填表科室留备案}、进修结业复印件、省市学术会任职复印件等} 3)科室月排班表存档(科室2015年至目前的排班表 {无执业医生资格不能 单独排班}) 文件盒2: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管理 1)二甲复审中第四章所涉及质量持续改进内容,以下方面的自查、整改及改进效果:如核心制度落实、合理用药、围手术期管理、临床路径、十八种重点疾病分析、重点手术的分析、住院超过30天患者的分析、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输血管理、病历管理、本科室相关专业疾病按指南、规范的检查、整改及持续改进效果。 2)医院医疗核心制度 {已发山东省医师执业指南,修改版后续发}

3)专项管理的各种规章制度 {医疗安全、输血、病历书写、抗菌药物管理等} 4)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记录? 5)医务科医疗质量检查结果及反馈表 6)科室质控记录本{含自查资料、整改资料及医疗质量持续改查资料}除在科主任手册中记录外,内页不够可自行增加内页。 7)科室有对考核结果的的分析总结、改进措施记录(每月一次)安排相关学习。 存档:(1)2015年每月质量检查反馈给科室的反馈表、科室书写整改措施的反馈表。 (2)2015年质控简报、合理用药通报等 文件盒3:规范诊疗管理(诊疗常规、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1)医院统一购买的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已发}并及时更新与本专业相关 的各种指南。? 2)科室前五位病种诊疗常规、操作规范。科室自已制定。 3)科室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4)科室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由医院发} 5)科室人员熟知医院制度,科室安排学习,抽考有记录,熟知各项核心制度并落实在临床工作中。 6)要有相关指南的培训学习记录 文件盒4:医疗安全管理 1)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医师执业指南已下发} 2)医院及科室医疗安全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包括医院等科室下发的预案} 3)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防范登记(科主任手册) {本子前页要有科室是怎样进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8

————————————————————————————————作者: ————————————————————————————————日期: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及评价细则 一、医院管理(228 分)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查方法判定 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 (一) 科室设置(10分) 1.职能科室:设办公室、医务科、质控科、院 感科、门诊办、护理部、人事科、财务科、总务科、信息科等。3查人事资 料和职工花名册。①标准中所列科室齐全,每缺一科扣1 分; ②科室主任配?备齐全,每缺一科扣0.5 分。 2.临床科室: 一级临床科室: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皮肤科、 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预防保健科。二级临床科室:内科:应有4 个以上专 科,设消化、心血管、呼吸、血液等。外科:应设3 个以上专科,

设普外、?泌尿外科、骨科等。妇产科:设妇科、产科。儿科:设儿内科、新生儿科。 3同上。一级科室每缺一科扣1分;二级科室缺科扣0.5 分。3.院级重点专 科:全院应有3个以上重点专科,每个重点专科具有20 张以上床位数和必要 的医疗设备。1.5同上。每缺一个重点专科扣1 分;每科床位数少于20张 扣0.5分。4.医技科室:设药剂科、检验科、输血科(血库)、病理科、影像科、 理疗(可与康复科合设)、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内窥镜室、营养室、超声、 心电图等。 2 同上。每缺一科扣0.2分。5.其他科室:图书馆(室)、病案统?计室。0.5 同上。每缺一室扣0.5 分。 2 项目内容评审标准分值检 查方法判定结果扣分得分扣分原因?(二)人力资源(20 分) 1.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与编制床位数保持一?致。1 查资料。超过10%扣0.5 分,超过20%不得分。2.病床与工作人员?之比≥1:1.3-1.5;床位与病床护士之比≥1:0.43。4 听汇报、查资料。了解:?人员编制、人员学历、资历、专业年限、技

二甲医院评审要求须知

医院评审须知 (包含但不限于) ●医院评审是对医院管理、组织、质量、安全等工作的全面审核评价。 ●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进行策划。“三个转变”: ⑴发展方式转变:要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⑵管理模式转变:要从 粗放的行政化管理转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⑶投资方向转变:公立医院支出要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三个提高”: ⑴提高效率;⑵提高质量;⑶提高待遇。 ●医院评审的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评审依据:印发的《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 版)》以下简 称“评审标准”)。其内容分为七章,包括:医院功能任务、医院服务、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医院管理、日常统计学评价。 ●创评目的:提高质量,保障安全,加强管理,改善服务。 ●创评要求:全员参与、全程落实、全面提升。 ●创评意义: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医疗质量提升的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 体现。 ●医院评审的中心内容:围绕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体现以患者为 中心。 ●评审标准的项目分类:标准条款、核心条款和可选条款。 ●学习及贯彻标准的要点:各岗位自学理解,各专业专题讨论,各人员参与培

训。 ●医院管理常用方法:PDCA 循环、质量持续改进(CQI)、根本原因分析(RCA)、 潜在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FMEA)脆弱性分析(HV A),品管圈(QCC)、5S 等。 ●现代管理常用的工具:鱼骨图、帕累托图、质控图、雷达图、甘特图及各种 统计图表。 ●评审工作是从书面评价、医疗信息统计评价、现场评价、社会评价四个维度 进行检查评价。 ●常见缩略词含义:ADR 药品不良反应、CIS 临床信息系统、DDD 限定日 剂量、DRGs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HIS 医院信息系统、HMIS 管理信息系统、HQMS 医院医疗质量监 ●测系统、ICD-10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 次修订本)、 QAP 质量保证体系、SOP 标准操作规程。 ●现场评价时采用的方法包括:追踪检查法、人员访谈、明察暗访、文档审查、 数据分析。 ●追踪检查法有两种:1、“个案追踪”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2、“系统 追踪”体现系统管理的思想。 ●现场检查全面关注:人(人员:资质、执业、培训证、上岗证、岗位能力); 机(设备:论证、准入、分类、建档、编码、检测、维修);料(物资:供应商的资质、经营范围、产品的合格证书、有效期、入库、出库的手续、流程管理);法(法规:管理的制度、岗位职责“可操作性、更新、知晓”、工作记录);环(环境:设施布局、危险物的标识、物品摆放是否合理、环

二甲复审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二甲复审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华佗中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一、总则 1.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制度。 2. 处方点评是根据相关法规、技术规范要求,对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进行评价,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的过程。 3.实施处方点评是我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 二、组织管理 1.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质控部和临床药学科共同组织实施。 2.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在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建立由医院药学、临床医学、临床微生物学、医疗管理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3.院临床药学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处方点评的实施

1.根据我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由处方点评 工作组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 %。,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2.处方点评小组应当按照确定的处方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处方,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附件)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病房(区)用药医嘱的点评应当以患者住院病历为依据,实施综合点评。 3. 根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的专项处方点评。 4.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5.处方点评小组在处方点评工作过程中发现不合理处方,应当及时通知质控部和临床药学科。 6.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处方点评系统,逐步实现与我院信息系统的联网与信 息共享。 > b、/、° 四、处方点评的结果 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2.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3.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标准(doc 70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标准(doc 70页)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标准分值评审要点检查方法得分 2

3

一、医院管理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健全医院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科学管理,保障医院正常执业活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提高运行绩效,促责任制。170 25 6 1.医院应该了解所有 涉及医院的医疗卫生 管理的法律、法规和 规章; 2.医院应当组织全体 医务人员学习、掌握 1.查医院是否了解所有涉及医院管 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视了解的情 况,酌情扣0~3 分; 2.抽查医务人员了解相关法律、法 规、规章(共3个)的情况,和落实 情况等。不落实,酌情扣1~2分; 4

6 与其相关的法律、法 规和规章; 3.严禁科室“出租”、 “承包”等违规行为。 1.医院应当根据国家 有关规定,结合本院 实际,制定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 2.医院应当组织工作 人员学习并认真执行 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 3.查阅有关组织学习的记录资料;抽 考10名医务人员(与下款考试一同 进行);无资料,扣 1 分;1人不合 格,扣0.5 分; 4.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情况或 实地查看,发现存在出租、承包等行 为,扣2 分。 1.查医院制定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人 员职责,未制定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 或不健全,酌情扣2~3 分; 2.查医院组织职工学习规章制度、岗 位职责的有关资料。无资料,扣2 分;抽考10名职工(行政、医务、 后勤等),1人不合格,扣0.5 分; 5

职责; 3.医院应采取措施确保每位工作人员能够方便获得上述文件。3.抽查3项制度,实地了解执行情况。执行有缺陷,酌情扣0.5-1分; 4.实地查看,了解职工获得上述文件的情况。无法方便得到,扣1 分。 标准分值评审要点检查方法得分 6

关于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

1 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一类二类指标 任务分解落实情况 一、一类指标: (一)一类指标Ⅰ: 1、基本标准:医院编制(实际开放)床位数,当地卫生、编制部门文件和医院资料(院办)。 2、建筑面积:达到《综合医院建设标准》要求(后勤、院办)。 3、依法执业: (1)《医疗执业许可证》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校验(院办)。 (2)医院实际开放床位与卫技人员之比在1:0.98以上(院办)。 (3)医院病房实际开放床位与病房注册护士之比在1:0.4以上(护理部)(4)医院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院办)。 (5)医院不得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院办)。 (6)医院不得外包、租赁科室(院办)。 (7)医院必须设置重症医学科(床位按每100张床位设2张以上)、病理科(室)(院办)。 (8)医院临床用血必须来自指定血站,严禁非法自采自供(院办、输血科)。 4、行风建设:医德医风无重大缺陷,病人满意度≥85%,随机调查50名出院病人(党支部)。 5、医疗安全: 2 (1)申请评审的前一年内被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以及受到行政处罚(院办)。 (2)申请评审的前一年内有定性为完全或主要责任的一级医疗事故(院办)。(3)因管理原因直接造成重大事件(发生3人以上死亡、10人以上重伤或100万元以上经济损失)(院办)。 二、二类指标: 1、实际开放床位使用率≥85%(院办)。 2、出院病人平均住院日:二甲《12天(院办)。 3、主要科室中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配备(院办、医务科)。 4、二甲:大内、大外科床位数相加≥50%(院办)。 5、住院病历合格率≥90%(医务科)。 6、教学与进修: (1)为中等卫生以上学校教学医院(院办)。 (2)具有接受同级或下级医院进修的能力和条件(院办)。 7、二甲:三年内至少有1项以上厅级(地市级)科研奖励或立项(医务科)。 8、医院信息管理符合卫生部门管理要求(信息科)。 9、完成指令性任务,完成率达100%(院办)。 10、二甲:卫生技术人员专科以上≥50%(院办)。 11、外聘的专兼职人员职称、执业资格符合要求,手续齐全。所有聘用人员符合国家劳动人事制度规定(院办、医务科)。 12、开展新技术要求符合卫生部有关新技术要求(医务科)。

二甲评审细则支撑材料目录第六章7-11

7、医德医风管理 6.7.1执行《关于建立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热情、周到、文明为患者服务,严禁推诿、拒诊患者。 6.7.1.1 医院有负责医德医风管理的组织体系有明确的,职能部门负责医德医风管理与考核。 【C】 1.有医德医风管理组织体系,有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与考评。 2.有职能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 3.有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标准。 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 支撑材料: 1、有医院纪检小组组建医德医风管理组织并负责管理与考评(有医院文件) 2、有职能部门与各科室协调机制 3、具体医德医风考评方案和量化标准。 4、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评记录材料 【B】符合“C”,并 有完整规范的医德考评档案。 支撑材料; 1、完整规范的医德考评档案 【A】符合“B”,并 通过考评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改善服务质量。

支撑材料; 1、通过考评推动医德医风建设(督查表), 2、改善服务质量。 6.7.1.2 将医德医风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 【C】 1.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中,有医德医风要求。 2.有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 3.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支撑材料; 1、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的岗位职责中,由纪检小组制 定医德医风要求。 2、有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的教育培训记录材料。 3、相关人员熟记本部门、本岗位的履职要求 【B】符合“C”,并 有各级各类人员履职督查和考核。 支撑材料; 1、有各级各类人员履职督查和考核(原始材料) 【A】符合“B”,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