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新人教版.ppt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新人教版.ppt

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

第5课三大改造 建湖县裴刘学校周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②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课前预习题: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3、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 4、三大改造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等 教法学法:按照“三部六法”的教学模式,采用深入浅出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历史。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 生:(可能会摇头) 师:在这里我可以先告诉大家,国家是通过三大改造的方式来完成的。 板书:三大改造 师:请问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国家是改造哪三方面问题么? 生: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师:既然知道是这三方面的问题,谁又知道国家是怎样进行改造的呢?如何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变成公有制? 生:不知道。 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板书) (一)农业改造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优秀教案

《三大改造》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通过结合数学计算题目的形式,推出前期土地改革中农民土地私有制,结合法律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限定,引出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块: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三大改造意义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

法。 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三大改造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中国是一个什么社会性质的国家? 学生回答:社会主义国家。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转教案) 篇一: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1 新人教版第5课三大改造一、教材地位分析:本课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然联系的。二、课程标准: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四、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4课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历史意义。从废墟中爬起来的中国人民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完成了令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就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同时,共和国的另外一项重大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三大改造”。(意图:温故知新;学生在知识回顾中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当中,进入本课的学习。)(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众人划桨开大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教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通过预习得知)。教师:我们党为什么要对这三大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下面我们以农业为例分析为什么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展示: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 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上地总面积的0.22%。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

导学案: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设计人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学习目标: 1知道三大改造的原因、形式和结果。 2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 3、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达成共识。 1、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及两个大标题,明确对哪三大产业进行改造? 2、阅读第二段找出对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原因、方式及结果。 3、阅读第三、四段找出对资本主义工商改造形式政策及实行这种政策意义。 4、阅读理解三大改造意义,找出完成时间及改造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 二、互动提高: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和你同组的同学比一比,看谁学得更好。比一比:谁掌握的知识更多? 农业 背景: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工具。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改造方式:组成_________ 合作社,走_________ 和_________ 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改造方式: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_________ 年起,实施__________ ,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政策:_________ 政策。使用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的创举。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的意义 到_________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 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国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本制度 ③从此,进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我的问题: 2、我们的问题:(交流作答,请同学们相互排忧解难) 3、老师的问题:思维比拼 ①你认为三大改造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②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意义在改造过程中存在什么不足? ③理解什么是公私合营和赎买政策? 四.拓展延伸 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认识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五.巩固归纳: 学生根据自己本节课学习内容用框架形式总结本节问题 原因: 形式: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形式: 意义政策: 结果: 六.能力训练: 1、选择: (1)关于1956年前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前的具体情况,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A、农民已经能够合理地使用耕地B、农村已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C、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D、农产品能够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第5课_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1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方式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三大改造》情景故事:李老汉的困惑 李老汉是贫苦农民,老伴早年过世,有一儿一女,和许许多多的农民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满怀对新生活的向往。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他得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激动得热泪盈眶,指望着今后能过上好日子,但现实并非如此。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李老汉的生活,看看能不能帮助他解决一下实际困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困惑一:李老汉在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分到了土地,但是他很快发现靠自己单干,手里的农具根本不够用,也没有耕牛,更没有钱买种子。后来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种了点庄稼,却没有水渠灌溉,长势一直不好,更没想到的是秋天的一场蝗灾竟然让他颗粒无收。欲哭无泪的李老汉为了活命,只得将土地卖了,又靠借高利贷和租种富农的土地艰难度日。】 思考: 1.李老汉为什么要卖地?——分散致贫,制约生产力。 2.怎么解决李老汉的困难? (一)农业改造的原因 1.史料展示: 材料一:农村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情况:土地买卖。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农村调查发现,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91%。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发现,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分析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提示:土改完成后,农民遇到了缺乏生产工具、资金、水利和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更别说承担生、老、病、死等大型支出,甚至有的贫困农民不得不卖掉自己分到不久的土地。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走合作之路成为势在必行的道路。

第5课三大改造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3课土地改革 1. 了解封建土地制度对农民的剥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阻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时间和内容。 2.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例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学生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3. 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使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土地改革的认识。 4. 通过学习土地改革具体的实施步骤,了解几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首先,土地改革只是变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的私有性质;其次,地主的土地并不是被全部没收,他们也得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是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继续;第四,土地改革并不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如西藏及台湾就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因此1952年底只是在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 历史要素总结法。历史要素包括背景、时间、经过、结果、影响等。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史实,学习时可遵循上述历史要素对土地改革进行总结。 2. 前后联系归纳法。将本课内容同前两课内容相联系,可以确定土地改革是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的措施。在掌握本课重点知识的基础上,要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抗美援朝等内容相联系,从这一时期的整体特征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歌曲式导入 播放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并出示歌词:“那时候,妈妈没有土地,全部生活都在两只手上,汗水流在地主火热的田野里,妈妈却吃着野菜和谷糠。冬天的风雪狼一样嚎叫,妈妈却穿着破烂的单衣裳,她去给地主缝一件狐皮长袍,又冷又饿跌倒在雪地上。”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内容?当时是一种怎样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 故事式导入 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中,佃户杨白劳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恶霸地主黄世仁在除夕之夜借逼租为名,逼死杨白劳,抢走并奸污了喜儿。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杨各庄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这样的悲剧什么时候

第5课三大改造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原因: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公私合营 工商业改造方式: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C) A.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B) A.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原因是(A)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4.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推动这一过程快速发展的直接因素是(B)

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三大改造教案 第三大改造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的过程。从合作社的成功,意识到互相帮助、团队合作才是发展之道;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采取的“赎买方式”和公私合营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形式,具体完成的时间及历史意义。 ②通过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明确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分小组讨论,便于交流合作,发挥集体智慧。 ②学生表演小品,做“历史中人”,有助于真正理解。 ③学生小结所学内容,使他们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得到体

现。 ▲教学思路: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赎买政策 ▲教学提纲: 三 大 改 造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建 立

农民 农业 生 产 资 料 私 有 制 农业 生产合作社社 会 主 义 公 有

制 手工业者 手工业 手工业 生产合作社 资本家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导入新 提问:中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 回答:是社会主义国家 讲述:对,这是初二政治第一的第一句话,也是我国现行宪法的第一句话: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回答: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吧! 回答:是192年土地改革完成的时候吧! 讲述: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9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怎么说的吧!“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也就是说,直到194年,中国仍然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提问:那么到底是何时、又是什么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三大改造。 提问:这个标题缺少主语,通过阅读这一的小标题,你们能找出本是要讲三大什么的改造吗? 回答:三大行业的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提问:那么“改造”又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是什么样的?要把它们改成什么样?为什么要改?改造前后有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决这些问题。以农业为例,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农村刚刚进行过什么改革?当时农村的生产资料所有情况是怎样的? 回答:在第三土地改革中我们学到,192年土改完成后,农村真正建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亿多无地少地的分到了7亿多土地,还分到了大量的牲畜、农具和房屋,大大提

最新第5课三大改造汇编

第5课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政策。 2、了解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实质、意义、和缺点。 3、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是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学习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三大改造指的是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⑴原因:土地改革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建设的需要。 ⑵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基本完成:___________年底占全国农民总数96.3%约1.18亿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3、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⑴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基本完成:___________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⑴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基本完成:________年 5、三大改造中存在哪些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二、合作探究 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原来资本家的机器设备厂房归谁所有?由谁支配? 2、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梳理小结】 整理本课知识点,包括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起止时间、内容、方式、意义和不足。 【达标测评】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教案

第5课三大改造

报名参加合作社。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展示:

上海装订生产合作社发给社员刘兔生的股金证 教师: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真是令人欣慰呀。 展示: 拓展延伸(新中国生产关系调整四部曲) ①土改中农民埋 界桩 ②农业社农 民在分粮 ③人民群众高 举标语牌 ④全国第一份包干 合同书 二、四马分肥、利国利民——公私合营 教师:同学们,在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工人摆脱剥削,还要提高生产力,调动工人的积极性等

电视剧《大宅门》中百草厅东家在商讨什么事? 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到最后企业的性质就转变为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了。 改造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教师: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1956年初全国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展示史料:1953年实行公私合营后,企业利润被分成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部分,国家和工人所得占了大头。作为中国民 族资本家的代表,同仁堂[2.14% 资金研报]的乐氏家族经历过彷徨不安 到主动接受的过程,但后来发现,“四马分肥”不但没有减少他们的收 入,反而给他们带来了更高的红利,工人的收入亦因此翻了番。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 向毛泽东送喜报。 材料一:北京同仁堂创建于清康熙八年,创始人乐显扬。同仁堂自创建至1954年公司合营,近300年一直是世代相传,故又称为乐家老铺。1954年,乐氏第十三代传人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并成为同仁堂合营后的首任经理。北京同仁堂如今已发展成为跨国经营的大型国有企业──同仁堂集团公司。其产品以其传统、严谨的制药工艺,显著的疗效享誉海内外。“同仁堂”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 材料二: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