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6印尼日全食气象分析

2016印尼日全食气象分析

2016印尼日全食气象分析
2016印尼日全食气象分析

Climate Discussion for the 2016 Total Eclipse

2016年日全食气候分析

This March eclipse begins in the equatorial Indian Ocean west of Sumatera (Sumatra) and arcs northward to a sunset end in the high tropical latitudes north of Hawaii (Figure 1). The shadow passage begins at sunrise in the hot equatorial climate of Indones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and at the latter stages of the rainy monsoon season. Maximum eclipse comes in the mid-tropics, beneath the semi-permanent anticyclones (highs) that endow those latitudes with sunny skies and dry weather. In the afternoon of its passage, it moves into the trade wind circulation north of Hawaii, bringing a modest increase in cloudiness (Figure 2).

本次三月的日全食带,从印度洋中的苏门答腊岛西部延伸到夏威夷岛附近(日落),日全食带的日出部分正处于属于高温热带气候的印度尼西亚,受热带辐合带和雨季末期的影响。而日全食最佳观测点位于中热带,受半永久性高压反气旋影响,该地区会有晴朗和干燥的天气。在下午,会通过信风带给夏威夷北部带来部分云层的增加。

Except for a few tiny and difficult-to-reach islands in the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land-based sites (Figure 2) are restricted to Indonesia, primarily in Sumatera and on the islands of Kalimantan (Borneo), Sulawesi (Celebes), and North Maluku (Molucca). Both Sumatera and Sulawesi possess significant mountain and highland regions. The track across Kalimantan lies across the lower and flatter southern parts of the island, while the Maluku Islands have a rough but lower-level range of hills.

除了极少数一些难以到达的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岛屿以外,陆地上的观测点主要是在印度尼西亚,主要分布苏门答腊岛和加里曼丹岛,苏拉威西岛,和北马鲁古岛。=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分布着明显的山区和高原结构。而加里曼丹岛的全食带位于平坦的南部地区,而马鲁古群岛是较低的丘陵地带。

Indonesian climate is dictated by its geographical position, straddling the equator and affected by the annual movement north and south of the 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The ITCZ is a belt of low pressure where the easterly trade-wind circulations from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meet, squeezing the lower levels of the atmosphere upward. The year-round equatorial heat and humidity over Indonesia and elsewhere in the tropics forms an atmosphere that is barely stable, ready to turn into convective clouds with the slightest disruption. The upward push brought on by the convergence of the ITCZ winds upsets the stability and the ITCZ is translated into a belt of frequent

convective cloudiness and heavy precipitation.

印尼的气候主要是由它横跨赤道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并受周年运动的热带辐合带(ITCZ)影响。赤道辐合带是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风带造成了该地区的低气压,赤道带常年的湿热是形成了气候,且这种天气是非常不稳定的。ITCZ也意味着大量的对流云和降水。

The presence of the ITCZ is evident in Figure 3 as a belt of heavy cloudiness that stretches eastward across the Pacific from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In the islands themselves, however, the ITCZ is only part of the story, as the daily heating of the land, sea- and land-breeze circulation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winds with topography also promote instability and give rise to complex cloud patterns. In both the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maps, the heaviest cloud and precipitation are found over Sumatera and Kalimantan, with lesser amounts over Sulawesi and the Moluku Islands. The complexity of these cloud patterns is evident in the satellite pictures displayed in Figure 7.

赤道辐合带所带来的云带覆盖横跨了太平洋中的印尼群岛。

但热带辐合带仅仅是气候影响因素的一部分,地形、海陆环流、风向与地形的相互作用都会造成天气的不稳定,产生复杂的气象情况。在这张云量和降水示意图上显示这,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上空有非常多的云层和大量降水,在苏拉威西和Moluku 群岛也有少量的。在卫星照片上这些复杂的云层显得特别明显。

The ITCZ migrates north and south with the annual movement of the Sun, and so Indonesia is treated to seasonal wet and dry spell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ITCZ is overhead, or gone to higher or lower latitudes. In the western islands, the influence of the ITCZ is quite noticeable in the monthly rainfall statistics, such as those for Palembang in Figure 4. In Sumatera and Kalimantan, March is at the peak of the monsoon season. Farther east, rainfall amounts drop off and the distinct wet and dry seasons become more muted. At Ternate (Figure 4), wet and dry seasons are difficult to discern, but the important distinction is that March comes with only half the precipitation of the more westerly islands.

赤道辐合带会随着太阳的周年运动南北移动,所以印尼的雨季和旱季是根据热带辐合带来决定的。在印尼西部的一些岛屿,热带辐合带对于每个月降雨量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对于巨港、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而言,三月是在当地雨季的高峰期。再往东,降雨量雨季和旱季的分界开始变得模糊。而在特尔纳特,干湿季节几乎无法区分,但重要的区别是,三月份,西面的岛屿只有一半的降水。

In satellite images, the most prominent moderator of cloud cover is the daily heating of the land, which builds deep convective clouds as the morning advances into afternoon. This heating, and then cooling at night, sets up a cycle

of sea and land breezes, each of which creates its own pattern of cloudiness and rai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daytime sea breezes will carry cool air onto the land and make coastlines a little less cloudy than inland regions, but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as the cloud that forms further inland then blows back over the coast at a higher level, at least on the eastern sides of the larger land masses. At night, land breezes, blowing out ward from the land, lift the atmosphere and form clouds over the water. Nevertheless, the cloud map of Figure 3, the precipitation map of Figure 5, and the "cloud along the centreline" graph in Figure 6 shows that overwater areas and small islands are distinctly less cloudy than those on the larger land masses.

在卫星云图上,大部分云层覆盖着正在升温的陆地区域,从早晨到下午,逐渐形成对流云。这种白天升温,然后晚上冷却的模式,导致了海陆风的形成,造成每个地区有不同的的云量和降雨模式。一般来说,白天海风会携带冷空气到陆地,使海岸线附近比内陆地区云量要少,但这种差异很小,因为在较大在陆地东侧,内陆形成的云层又会被吹回海岸的高空。到了晚上,从内陆形成陆风,在提升水汽之后,在水面上会形成云层。但是在云图中可以看出,海面和小岛的云量会比陆地的更少一些。

Observations from surface-based weather stations presented in Table 1 (below) show a modest decrease in cloudiness along the track, with mean cloud amounts at eclipse time ranging from mid-80 percent in Sumatera to mid-60 percent over the Maluku Islands. Satellite measurements of cloud cover are less distinct, with mean cloud amounts ranging from 75 percent in Sumatera to about 60 percent in the Malukus, save for a drop below 55 percent over the Molucca Sea. Ship-based observers will definitely have an advantage in this eclipse, giving them access to the lowest cloud amounts and a mobile platform to seek out better skies on eclipse day.

从基于地面的气象站观测表中可以看出,根据日食发生时刻的平均云量来看,云量沿着中心线是在逐渐下降的,从苏门答腊的80%到马鲁古群岛的60%,但卫星测量的云层不是很明显,显示平均云量为从苏门答腊岛的75%到马鲁古的60%,最终在马鲁古海会低至55%。所以在船上观测会有一个优势,在日食中,他们能利用移动的船只寻找到更低云量的观测点。

For those who prefer to observe from land, several small islands such as Bangka, Belitung, and Ternate offer the best prospects. From a meteorological perspective, the areas to be avoided are western Sumatera and the interiors of Kalimantan, and Sulawesi.

对于那些想在从陆地上进行观测的爱好者来说,几个小岛屿,如邦加岛,勿里洞岛,特尔纳特是最好的选择。从气象角度来说,要避免的区域是苏门答腊的西部地区、加里曼丹的内陆,苏拉威西岛。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气候特点及主要气象灾害概述 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沿,太平洋西岸,北面临近寒冷的西伯利亚,南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为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炎热,而春、秋季气温升降变化快,属于过渡季节,时间较短。受地理环境、海陆气团和季风的交替影响,各季气候差异显著,变化很大。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降水充沛,气候温热;春、秋两季因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气候多变,春季多大风,降水少,易干旱;秋季降温剧烈,常有霜冻危害。 1、资料说明 本文所用的气象台站为国家气候中心上报批准的对黑龙江省有代表性的71个气象台站,气候要素平均值为目前气候业务使用的近30年(1981~2010年)平均值。 2、气温 黑龙江省是全国气温最低的省份,年平均气温为2.6℃,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温度高于山地,南部温度高于北部,南北最冷、最热市县温差达到9.6℃(见图1),年平均气温的低温中心在北部大兴安岭,高温中心分别为松嫩平原西部的泰来和牡丹江的东宁。从各月气温来看,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30.9℃~-14.7℃之间,漠河的极端最低气温在1969年曾达到-52.3℃,为全国最低记录;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2℃左右,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温度为1968年7月22日的泰来,极端最高气温达41.6℃(见图2)

图1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各月平均气温(℃) 3、降水 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年平均降水量为515.3毫米。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雪,仅占全年降水量的5%;春秋分别占13%和17%左右。1月份最少,7月份最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大致与经线平行,这说明南北降水量差异不明显,东西差异明显,“西旱东涝”是多年来黑龙江省降水的显著特点(见图3)。 图3 黑龙江省近30年(1981~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毫米)从各月降水量分布来看,7月降水最多,平均在130毫米左右,1月降水最少,平均降水量仅为4.7毫米(见图4)。 -25.0 -20.0 -15.0 -10.0 -5.0 0.0 5.0 10.0 15.0 20.0 25.0 123456789101112 月气 温 ( ℃ )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降 水 量 ( 毫 米 )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精)

中国气象局第7号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保护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证气象探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获取的气象探测信息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提高气候变化的监测能力、气象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为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提供可靠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环境,是指为避开各种干扰保证气象探测设施准确获得气象探测信息所必需的最小距离构成的环境空间。 本办法所称气象探测设施,是指用于各类气象探测的场地、仪器、设备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管理全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同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设有气象台站的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本部门气象台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

工作,并接受同级气象主管机构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保护工作。 第五条国家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义务,有权检举侵占、损毁和擅自移动气象探测设施和破坏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宣传教育,树立全民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对在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七条本办法保护以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 (一)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国家一般气象站、自动气象站、太阳辐射观测站、酸雨监测站、生态气象监测站(含农业气象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二)高空气象探测站(包括风廓线仪、声雷达、激光雷达等)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三)天气雷达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四)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含静止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卫星测控站、卫星测距站的探测环境和设施; (五)大气本底台站、沙尘暴监测站、污染气象监测站等环境气象监测

黑龙江省气象局天气预报会商业务规定(修订)

黑龙江省气象局天气预报会商业务规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天气预报会商是气象部门讨论沟通预报思路、交流预报技术、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重要手段。为组织做好天气预报会商工作,规范运行管理和保障工作,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每日、每旬或其他定期进行的各类全省性天气预报业务会商(以下简称常规会商)和根据天气形势及任务需要临时组织的全省性专题预报会商(以下简称专题会商)工作,也适用于参加全国天气预报会商发言。 第二章会商种类 第三条常规会商包括全国早间天气预报会商、全国中期旬天气预报会商、全省中短期天气预报会商、全省中期旬天气预报会商。 第四条专题会商是指根据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临时组织的天气预报会商或不定期组织的针对重要节日及重大气象服务任务的全国和全省重大天气预报会商。 第三章会商组织 第五条省气象台负责全省中短期天气预报会商和各类专题会商的组织工作。中短期常规天气预报会商,省气象台须提早做好次日天气预报会商各项组织工作。除常规会商外,遇有重大灾害性天气或突发事件任务时,省气象台可视情况组织专题会商;在此情况下省气象

局科技与预报处、应急与减灾处也可根据服务需求要求省气象台组织专题会商。各市(地)气象局如遇紧急、突发的任务,需与省气象台进行天气预报会商时,应优先采取电话会商,及时应对突然事件气象预报服务。如需电视会商时,应提前与省气象台联系并建议其组织安排专题天气预报电视会商。 第六条当专题会商与常规会商在时间上冲突时,可在常规会商中增加专题会商内容,如两种会商不能合并组织的,一般应优先安排专题会商。 第七条各相关处室和市(地)气象局要求临时安排专题会商时,一般应提前2个小时以上通知省气象台(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任务的应急会商除外)。省气象台接到通知后,通过与省气象信息中心和相关市(地)气象台联系确定专题会商时间。专题会商由所发起地提供会商专题前期气候背景、服务情况等相关材料。 第八条省气象台在确定组织专题会商后,应及时将会商内容和会商时间通知相关业务单位和市(地)气象台,要求相关单位做好准备。同时,省气象台视情况报告科技与预报处、应急与减灾处等相关处室。省气象信息中心应将新增的专题会商列入到会商工作安排中。 第九条省气象台接到全国会商有我省发言通知,应通过电话或短信告知省局值班局长、主管局长及科技与预报处、应急与减灾处、观测与网络处的有关人员。汛期以及“三性”天气、高影响天气全省天气预报会商各市(地)气象局主管领导或带班领导应参加。 第四章会商准备

2017年统计年鉴7-5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年)_.doc

7-5分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16 年) 单位:亿元 地区地方合计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 辽宁吉林黑龙江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 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地方一般公 税收收入 共预算收入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87239.3564691.6918762.6110168.8010135.584034.92 5081.26 4452.97 1214.34 584.41 1095.23 571.26 2723.50 1624.22 455.80 252.34 278.46 96.78 2849.87 1996.12 595.20 342.41 272.99 71.52 1557.00 1036.67 349.45 161.56 116.55 35.18 2016.43 1335.88 300.30 155.42 96.93 52.69 2200.49 1687.45 534.57 238.91 238.68 76.68 1263.78 872.97 267.88 111.44 134.01 41.72 1148.41 827.85 226.73 135.31 94.60 37.28 6406.13 5625.90 1614.48 845.96 1336.89 593.08 8121.23 6531.83 1974.58 1325.14 978.81 382.37 5301.98 4540.09 1472.21 678.78 704.86 317.10 2672.79 1857.53 530.34 309.99 233.24 59.28 2654.83 1962.72 545.68 298.27 350.02 123.50 2151.47 1471.10 378.81 282.88 166.26 49.79 5860.18 4212.59 1129.75 650.45 503.24 143.15 3153.47 2158.44 550.61 345.54 297.31 71.75 3102.06 2122.93 563.33 374.23 299.12 92.98 2697.88 1551.33 432.61 252.71 172.31 74.62 10390.35 8098.63 2579.49 1036.42 1492.07 638.11

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应用

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应用 发表时间:2019-09-21T10:58:41.0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0期作者:刘志欣¹ 吴玉影2 于晶¹ [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让广大乡镇基层信息员通过服务平台的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灾情直报等功能更加快速、及时地将各种气象灾害信息反馈到上级气象管理部门,便于及时掌握情况,更好地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乡镇村屯的信息员也能够在服务平台中随时获取天气状况、农田气候、预报预警等为农服务信息,让广大乡村用户运用气象信 息服务三农、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齐齐哈尔市气象局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2.黑龙江省气象数据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进行介绍,让广大乡镇基层信息员通过服务平台的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灾情直报等功能更加快速、及时地将各种气象灾害信息反馈到上级气象管理部门,便于及时掌握情况,更好地采取措施应对突发事件,同时,乡镇村屯的信息员也能够在服务平台中随时获取天气状况、农田气候、预报预警等为农服务信息,让广大乡村用户运用气象信息服务三农、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让气象科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保驾护航。关键词: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应用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天气变化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由于近年来气候形势复杂,目前仍处于厄尔尼诺的影响阶段,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增多,局地强降水特点明显,极易引发山洪、小水库垮坝、中小河流泛滥等气象灾害,因此增强公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对促进经济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我省地域辽阔,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由于人们对气象灾害知识了解的匮乏,加大了一些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2005年6月,发生在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镇的局地山洪灾害,值得我们深刻警醒和反思。因此,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刻不容缓。气象信息员是气象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信息传输的一座桥梁和纽带,通过遍布基层的气象信息员队伍这一社会资源,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并充分发挥这一社会资源的优势,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气象知识、天气预报预警对农业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让气象信息服务真正为百姓生产生活提供科技支撑。 2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特点 2.2可用性 系统开发的最终结果是为广大用户进行服务,这就要求系统必须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方便易懂。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的受众用户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这些用户遍布乡镇村屯,数量多,分布广,想进行集中培训学习平台使用也不现实,只能在界面设计时尽可能的简化页面,做到内容条理分明,并提供简单易懂的使用说明。当前不同浏览器使用的内核不尽相同,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系统开发时严格遵守HTML规范,避免系统页面与浏览器不兼容的情况发生。 2.2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系统要有健壮性和可恢复性,这样系统才可对环境变化有适应力。系统运行时,常会在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异常的情况下发生崩溃。在网络不稳定或意外中断时,系统有一定的容错率并提供一定的容错措施,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当用户操作被强制中断或系统故障时,数据很可能没有录入数据库,为了防止数据异常引起更大的影响,就要求事务进行数据回滚,找到完整的数据信息再记入数据库中。这就要求系统不能有不可恢复的错误,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实现各项操作快速、安全、稳定。 3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功能介绍 3.1登录方式 建立"服务平台",把日常业务无缝隙的纳入平台,实现信息化办公、一体化管理、一页式查询。实现办公自动化目标,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浏览器中输入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http://218.7.16.117:8090/login网址,进入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登录。 图1 数据显示 点击登录即可登录首页(黑龙江省乡镇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主界面)主界面主要包括首页、信息发布、天气实况、预警预报、农田气候、灾情直报、信息反馈、系统管理、信息员管理九个模块。 3.2信息发布 点击信息发布进入信息发布管理界面。 点击可查询当前所在列表中信息发布详情,可编辑当前所在列表中信息发布数据,点击可删除当前所在列表中信息发布数据。 3.3天气实况 查看当前黑龙江天气情况,可点击放大地区,缩小地区。鼠标滑过会显示具体天气信息。 3.4气温概况 查询指定日期和站点的气温变化曲线。 点击以折线图方式展示,点击以柱状图方式展示,点击保存图片。 3.5降水概况 统计08-08时、08-20时、08-08时、20-20时的降水总量。

《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气象行业标准《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气象局申报,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本文件的编制任务由中国气象局政策法规司通过气法函【2019】58号文件于2019年9月30日下达给本单位,标准中文名称为《酸雨自动观测系统技术要求》,英文名称为《Specifications for Automatic Acid Rain Measurement System》,项目编号为QX/T-2020-18,标准由全国气候与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大气成分观测预报预警服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540/SC1)归口。 2.协作单位 浙江恒达仪器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浙江省气象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青海省气象局、北京市气象局、黑龙江省气象局、新疆自治区气象局、云南省气象局、广西自治区气象局、湖北省气象局、北京华云东方探测技术有限公司、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天津云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环科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 3.主要起草人及所做工作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为潘志东、毛传林、艾红晶、柳世波、吴程、刘雯、王壵、贾小芳、吴静、周怀刚、索朗多布杰、苏雪燕、张鑫、杨安良、廖桉桦、王建森、于丽萍、王剑琼、于大江、何芳、贺文煌、刘鹏、宋庆利、李静锋、宋扬、刘银峰、胡烟华、傅昂毅、禹胜林、胡德云、张万诚。 其分工如下:

4.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准备阶段 2018年3月-2018年5月,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并查阅和汇总了国内外酸雨观测的方法、设备、指标等相关文献。 2018年6月-2018年7月,查阅资料以及参加培训,学习标准编制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2)立项申请阶段

黑龙江省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标准 定稿

黑龙江省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标准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若干意见》和《黑龙江省气象局关于加强基层气象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统一《黑龙江省气象台站基础设施综合改善“十二五”规划》的建设标准,参照中国气象局《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讨论稿)》,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指导标准。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标准适用于黑龙江省县级气象局(站)基础设施的建设。市级气象局(台)的建设,可参照本指导标准,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控制在5000平方米,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要求和气象事业发展需求具体确定。 本指导标准作为2011年以后我省基层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的参考标准。2011年以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的台站,但未达到此标准的,可根据台站发展需要和可能,在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加以完善。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流台站”建设要求,以提高基层气象台站业务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为目标,以改善基层台站的工作生活条件为重点,努力为基层台站建立现代气象业务和保障气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三、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指导标准以统筹规划为原则,将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结合起来,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气象事业发展结合起来,执行《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并优先采用国家现行的相关行业标准。 ——可行性原则。指导标准力图从省情出发,将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起来,将投资可能与基层台站各项功能的实现和合理布局结合起来,

倡导不片面追求台站建筑规模,避免盲目、重复和违规建设。 ——指导性原则。指导标准以满足气象业务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标准”只做指导性,不做强制性,引导台站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气象文化建设,努力打造特色台站并提高台站品位和内涵。 ——前瞻性原则。指导标准立足现有基础条件,着眼“一流台站”目标,对基础设施如何适应气象事业发展进行了总结和预测,根据“特色、适用、超前”的原则,充分考虑了未来发展的余地和空间。 ——实用性原则。指导标准在充分考虑标准制定本身的同时,力争普及基本建筑知识,帮助基层气象台站逐渐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并逐渐应用于台站建设实践,确保台站建设质量、品位和效率。 四、主要内容和具体标准 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业务用房、附属用房和配套设施建设三个部分。 业务用房是指基层台站开展现代气象业务、服务、科研和行政办公所需的基础性房屋;附属用房是指为满足基层台站生产生活需要所需的保障性房屋(含周转房等);配套设施是指为满足基层台站业务需要配套建设的除房屋外的其他基础设施。 (一)台站规划、效果图及设计 1. 台站规划的设计原则。台站规划是指台站园区的总体布局方案,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原则,以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功能区布局和庭院环境整治为优先,突出气象科技与科普园区特点并与现代气象业务、气象文化建设相协调,将业务用房、附属用房(设施)和庭院园区、草坪绿地等进行统筹布局,区分工作区、生活区、休闲区等功能区,满足当地城市规划和气象事业发展需要。 2. 台站规划准备。台站规划准备是指在进行台站规划前所需开展的相应工作,包括:掌握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要求(用地范围及界限、

GPS高空探测系统功能规格需求书中国气象观测网

附件1 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 功能需求书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二〇一二年九月

前言 为规范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的研制和生产,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组织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编写了《北斗-GPS导航卫星高空气象观测系统功能需求书》。 本需求书针对综合应用北斗和GPS导航卫星双模的高空气象观测体制,主要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要求、结构与组成、基本功能、技术性能。 系统的研制、生产和使用必须遵从本功能需求书。 本功能需求书解释权归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目录 1 总体要求 (1) 2 系统组成 (1) 2.1 探空仪 (2) 2.2 地面信号接收和处理设备 (3) 3 系统功能 (3) 3.1 探空仪 (3) 3.2 地面信号接收和处理设备 (4) 3.3 软件系统 (4) 3.3.1 放球操作 (5) 3.3.2 探空数据处理 (5) 4 技术性能及其指标要求 (5) 4.1 工作频段 (5) 4.2 观测范围 (6) 4.3 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 (6) 4.3.1 探空仪定位 (6) 4.3.2 风矢量速度 (6) 4.3.3 气温 (6) 4.3.4 相对湿度 (6) 4.3.5 气压 (6) 4.3.6 风向 (7) 4.3.7 风速 (7) 4.4 探空仪 (7) 4.4.1 结构要求 (7) 4.4.2 测量传感器 (8) 4.4.2 测风模块 (8) 4.4.3 发射机 (8) 4.4.4 数据传输速率 (9) 4.4.5 电池 (9) 4.5 地面信号接收处理设备 (9) 4.5.1 天线类型 (9) 4.5.2 天线抗风能力 (9) 4.5.3 接收灵敏度 (9) 4.5.4 电源 (9) 4.5.5 电源适应性 (9) 4.5.6 接收设备与天线距离 (9) 4.5.7 计算机 (9) 4.5.7 连续工作时间 (10) 4.6 探空仪检测箱 (10) 4.7 可靠性和维修性 (10) 4.7.1 可靠性 (10) 4.7.2 维修性 (11)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当地天气气候特点 环流的季节转换 当地天气气候概况 月平均降水 月平均气温 天气要素的极值 灾害(极端)天气发生的天气背景及危害等 黑龙江天气气候特点 1当地天气气候特点 黑龙江省气候寒冷,冬季漫长。按每3个月划为一季,与全国各地四季长短的始末一致,但同处一季各地温度状况、物候现象差异很大。若按我国气候学家提出的用5d的平均温度(候温)为标准,并兼顾各地某些能反映季节来临的植物或动物的生长和活动规律来划分四季,能够较好地反映各地温度状况和物候现象的特点。按张宝堃提出的当候温≥10℃、<22℃时为春季;候温≥22℃时为夏季;候温<22℃,≥10℃时为秋季;候温<10℃时为冬季。按此划分黑龙江省北部一些市县在许多年份春、秋相连,没有夏季。 因此,根据黑龙江省的气候特点,在日常的预报和服务中采用与南方各省不同的季节划分方法。即春季为3—5月,夏季为6—8月,秋季为9—10月,冬季为11月—次年2月。 1.1春季 春季(3—5月)是冬夏季风交替的过渡季节,天气多变,气温变化大,空气干燥,降水少,多大风。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0~6.0℃,北部大、小兴安岭及黑河等地在-1.0~4.0℃;南部地区在4.0~6.0℃。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50~1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17%,具有经向分布特征,表现为东多西少,西南部地区一般不足60mm;东部三江平原、北部小兴安岭及其南部等地在80mm以上;其它地区在60~80mm。春季多大风,平均日数各地一般在4~16d,约占全年大风日数的50~70%,大、小兴安岭,三江平原东部等地在4~8d;松嫩平原大部在12~16d;其它地区在8~12d。各地相对湿度一般在50~70%,松嫩平原西南部不足50%;三江平原东部、哈尔滨地区北部在60%以上;其它地区在50~60%。 1.2夏季 夏季(6—8月)黑龙江省盛行东南季风,气候温热、雨量充沛。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16~22℃,大兴安岭北部在16~18℃;小兴安岭、黑河等地在18~20℃;南部、东部地区在20~22℃。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250~400mm,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7成,大兴安岭北部、松嫩平原西南部地区不足300mm;北部大部和东部地区在300~350mm;中部地区在350~400mm。 各地降水(日降水量≥0.1mm)日数一般在40~50d,西南部地区不足40d,其它地区在40~50d。各地暴雨(日降水量≥50mm)日数一般在0.2~0.8d,北部地区在0.2~0.5d;南部地区在0.5~0.8d。 1.3 秋季 秋季(9—10月)是从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夏季风衰退,气温迅速下降,降水量减少。各地季平均气温一般在3.0~11.0℃,北部地区在3.0~7.0℃;南部地区在7.0~11.0℃。各地季降水量一般在60.0~120.0mm,呈东多西少的分布形势,西部在60~100mm,中部在80~120mm;东部在100~120mm。 1.4 冬季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黑龙江省地处亚洲大陆东岸,我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明显。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气候日益加剧,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气温升幅最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气候灾害较频繁、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威胁着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面认识和了解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对预防及应对灾害的发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洪涝是黑龙江省发生频次最多的灾害,占30%,

主要发生在夏季6、7月份,往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冰雹灾害——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黑龙江省是冰雹灾害的频发区,常发生在夏季,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干旱——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严重危害。 大风灾害——大风是快速流动的空气,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8级时(17m/s)称为大风。当大风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大风灾害。它常使作物倒伏,尘土飞扬,严重时能拔起大树,吹倒广告牌,毁坏建筑设施和吹翻江河湖面上的船只,造成伤亡事故。 霜冻——霜冻是指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时期,地面和作物体表面的温度骤降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地区,无霜期较短,霜冻是农业

基于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和示范系统开发项目启动:系统开发

基于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和示范系统 开发项目启动|系统开发 中国气象报通讯员尤悦张立梅报道3月22日,由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牵头,南京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江苏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城市 气象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广东省 气象台、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联合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8年立项项目“基于 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和示范系统开发”在北京启动。 “基于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和示范系统开发”项目针对国家防灾减灾的重大需求,围绕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急需,组 建了一支来自业务单位、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的联合研究团队, 通过发展强对流精细和智能快速雷达探测技术、强对流精细化快速 综合识别和临近预警技术、精细化强对流影响预警模型等核心关键 技术,开发基于综合观测的强对流天气识别技术和示范系统。 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项目的各项研究任务,科学规划下一步的计划和安排,保障项目在未来3年顺利实施,本次启动会邀请了中国 气象局的业务和科研管理部门领导、重大专项的指南编制专家和指 标审核专家、领域内的相关专家莅临指导。 项目负责人郑永光研究员代表项目组汇报了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宣布成立项目咨询专家组。各课题负责人汇报了各课题实施方案。 项目专家组对项目整体实施方案、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与会 专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难点建言献策。与会的项 目研发成员针对相关技术和项目内部管理制度等问题展开讨论。 国家气象中心将全力支持和推进该项目,进一步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合作,吸收咨询指导专家给予的意见和建议,继续在

黑龙江省近五十年来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机制

气温降水序列时空分布及其相关性分析 李亚滨 (黑龙江省气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摘要:本文利用统计模型、线性拟合和相关分析方法,对气温、降水资料的时空分布和相互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了黑龙江省气候特点。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气温持续显著升高,主要是最低气温和冬季气温显著升高影响;气温、降水在空间上存在正、负相关区域。 关键词:时间序列统计分析气候变化 1引言 80年代以来,世界异常气候事件增多,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各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1]。加强对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基本规律的研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2]。 分析气象要素时间序列的时间、空间分布和演变,对了解黑龙江省气候变化规律十分重要。绝大多数大气现象之间并不存在确定性关系,但可以应用概率统计方法去分析它们之间的统计规律性[3]。 2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 本文采用全省15个站气温资料和38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其中,气温的时间序列为1954年-2004年,共51年;降水时间序列为1956年-2004年,共49年。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相关分析方法、一元线性拟合分析方法、R2最大增量方法。其中方差分析方法是利用分组计算各组间方差显著性来分析时间序列的周期,利用叠加外推方法统计

分析, 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要素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显著度检验。为保证计算准确,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如果随机序列不仅含有指数衰减或增长趋势,而且还呈现出某种规律的周期性起伏,可使用ARIMA模型分析方法。可用如下形式的组合模型去拟合序列: ∑∑== + + + = L j K j t j t b j t j u y t j e B j e R x j 11 ) sin(? ? γ (1)其中{y t}是ARIMA(n,m)序列,L为序列所含有的指数趋势项的项数,K是周期趋势项的项数,?为基频,由数据的物理性质决定,单位为弧度/秒,B j和r j分别表示周期趋势的振幅和相位,e b j t控制周期振荡的增长或衰减趋势。由于在式(1)中,描述周期趋势所用的正弦函数是对称的,但气象领域中,周期并不是对称的,对式(1)进行了改进,即将式(1)改写为如下形式: ∑∑== + + + = L j K j t j d s t t b j t j u y e B j e R x j 11 ) 2 sin(? π γ (2) 式(2)中的||〃||表示时间t除以周期长度s的小数部分,0≤||t/s||≤1,d为指数。显然,当d等于1时,式(2)和式(1)是等价的;当d小于1时,式(2)表达的周期趋势为上升较下降快;但当d大于1时,式(2)表达的周期趋势为上升较下降慢。 组合模型建模的具体步骤为:首先拟合线性或指数趋势,然后逐个地增添周期趋势项,最后对残差序列{y t}建立ARIMA模型。各个分模型的参数都估计出来,再以它们作为初值,对整个组合模型(2)统一进行参数估计。 3气温时间序列分析 3.1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

2016年统计年鉴14-8分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15年).doc

14-8分地区建筑业总产值(2015 年) 单位:万元 地区建筑业总产值 建筑工程产值安装工程产值其他 全国1807574736 1602679019 149917943 54977774 北京84367296 79920630 3690172 756494 天津44889031 38357837 4742226 1788968 河北52525685 43632917 5310420 3582348 山西29312627 25359465 3003554 949608 内蒙古11234710 9389935 1043927 800847 辽宁54137623 44179785 7691905 2265932 吉林22163142 18631469 2480740 1050934 黑龙江16803928 13189109 3127692 487127 上海56524682 47623605 7782729 1118349 江苏247858134 232782387 13215009 1860737 浙江239805916 217388715 17222310 5194891 安徽56959353 48827159 4354850 3777345 福建76058135 70111588 5053633 892913 江西46024920 39671083 3313600 3040237 山东93817165 79806928 11933047 2077190 河南80476477 70280138 7228680 2967660 湖北105928564 93635752 8896266 3396546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影响

黑龙江省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又严重的灾害。黑龙江省地处亚洲大陆东岸,我国的东北部,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明显。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臭氧层的破坏,全球气候日益加剧,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气温升幅最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气候灾害较频繁、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威胁着粮食作物的安全生产,而且,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亦呈上升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全面认识和了解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对预防及应对灾害的发生,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黑龙江省的主要气象灾害: 暴雨洪涝——我国气象部门规定,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暴雨洪涝是黑龙江省发生频次最多的灾害,占30%,

主要发生在夏季6、7月份,往往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失事、堤防溃决和农作物被淹等重大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于一些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宣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会造成更多的灾害。 冰雹灾害——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黑龙江省是冰雹灾害的频发区,常发生在夏季,常常伴随着狂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阵发性灾害性天气过程。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干旱——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干旱是影响黑龙江省农业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严重危害。大风灾害——大风是快速流动的空气,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规定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8级时(17m/s)称为大风。当大风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大风灾害。它常使作物倒伏,尘土飞扬,严重时能拔起大树,吹倒广告牌,毁坏建筑设施和吹翻江河湖面上的船只,造成伤亡事故。 霜冻——霜冻是指日平均气温高于0℃的温暖时期,地面和作物体表面的温度骤降至0℃以下,使作物遭受冻害或死亡的现象,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地区,无霜期较短,霜冻是农业的主要灾害之一,它使黑龙江省大田作物受害或致死,影响粮食作物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方案

附件: 全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案 (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关于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2018年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和《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工作案的通知》(中气函〔2018〕84号)有关全面深入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的要求,制定本案。 一、改革的必要性 中国气象局党组按照党的十九大所确立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智慧气象为标志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到2035年努力率先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现观测自动化,推进观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建设气象业务现代化体系,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中之重,也是适应新时代气象工作要求,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关键点。地面气象观测是覆盖面最广、需要人力资源最多的一项基础性业务。近年来,随着气象观测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然而,对照新时代气象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结合不紧密,观测效益不高;二是新技术新法在业务中研发和应用程

度不够,观测自动化水平仍有待提高;三是业务布局、业务流程不够集约、高效;四是资源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等。因此,有必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上述问题,推动全面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 二、改革目标 2019年1月1日完成全国地面观测站观测自动化整体切换工作,实现业务运行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业务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台站岗位设置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主要实现以下五面的目标: 1.完成观测项目优化调整,形成台站观测项目以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为主、省局自定为补充的业务布局,同时实现观测项目与气象业务服务需求紧密结合,促进观测效益的充分发挥。 2.依托技术创新,解决人工观测项目的自动化问题,实现中国气象局统一布局的观测项目自动观测、数据在线质控和实时快速传输。 3.实施业务流程再造,精简业务层级,优化任务分工,实现观测数据采集、传输、质量控制等业务流程扁平、集约、高效。 4.完善适应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需求的县级气象机构及岗位的设置,明确职责,实现县级气象机构工作职责进一步优化、管理和业务机构设置更趋完善、岗位和人员配置更加合理。 5.统筹协调和合理配置观测设备、信息网络设备、支撑

中国气象局风廓线雷达系统建设指南

中国气象局 风廓线雷达系统建设指南 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2007年1月

编制说明 风廓线雷达是以晴空湍流作为探测目标,利用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遥感探测风速的设备。配备声探测功能的风廓线雷达(RASS—Radio Acoustic Sounding System)还可以通过电波和声波的相互作用遥感大气温度。它具有观测频次多、连续获取资料、自动化程度高、业务运行成本低等优势,是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监测的能力和提高短期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质量的重要手段。 我国风廓线雷达技术最早开发于八十年代末,近年来一些单位相继研制成功对流层、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投入科学试验和业务试用。目前风廓线雷达技术已趋于成熟,我国已具有组建适宜气象业务需求的风廓线雷达专业网的能力。为了加强对全国气象部门进行风廓线雷达站建设的指导,在监测网络司的领导下,由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组织编制了《风廓线雷达系统建设指南》,为全国气象部门建设风廓线雷达站提供依据。

本《指南》是根据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气象局采用风廓线雷达技术而制定的。 内容涉及风廓线雷达系统及其配套设施的建设。 本《指南》由中国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南》由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负责起草。 本《指南》由中国气象局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5) 2 主要依据 (5) 3 建设内容 (5) 4 选址要求 (6) 4.1 场地要求 (6) 4.2 无线电环境要求 (6) 4.3 安全环境 (7) 4.4 架设场地的要求 (8) 5 基础建设要求 (8) 5.1天线阵面场地 (8) 5.2 工作用房的建设 (9) 5.3配电的建设 (10) 5.4 通讯要求 (11) 5.5 风廓线雷达站防雷要求 (11)

黑龙江省特强浓雾天气成因浅析

-20-科学技术创新2019.08 黑龙江省特强浓雾天气成因浅析 张月李兴权栾晨张天华 (黑龙江省气象台,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2013年10月21EJ-10月22日,黑龙江省受高空暖性高压脊及地面冷高压影响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雾天气过程。具有地面风力小、温度露点差低、有逆温结构的特点,辐合和西南气流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条件,地表辐射冷却有利于大雾天气的维持;暖平流增强和系统性抬升是驱使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 关键词:辐射冷却;湍流扩散;暖平流输送 中图分类号:P458文献标识码:A 2013年10月21日~10月22日,黑龙江出现了一次罕见的大雾天气过程。这场大雾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大雾期间,大气水平能见度一般不足500m,部分地区甚至不到100mo 受大雾影响,黑龙江省多地机场航班严重受阻,多条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持续性大雾天气还造成空气中污染物严重超标,黑龙江省多个城市持续2天空气质量达到中等或重度污染,心血管、呼吸道发病人数明显增加。可见,进一步加强大雾天气过程机理的研究,不断提高大雾灾害的预报和预警能力,对保障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较高分辨率的实测资料,通过对2013年10月20日~22日黑龙江省一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大尺度背景条件、动力和热力要素的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辐射冷却作用等方面的分析,以期揭示出本次大雾天气形成和长时间维持的原因。 1大雾实况及大尺度天气背景 2013年10月20日至22H,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 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8-0020-02 的大雾(图略)。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从地面图上可以看出,20日20时,黑龙江省西南部能见度开始降低。21日08时,大雾迅速扩展,黑龙江省除西北部地区外,均出现了大雾,中南部的绥化哈尔滨地区能见度有100米,个别地区(方正和勃利)出现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22日,黑龙江省大部分地区大雾天气持续,31个站能见度小于500米,有24个站能见度小于200米,其中绥化、肇东、方正和勃利的能见度小于50米。23日,随着降水和冷空气的到来,大雾从黑龙江省西部减弱消散。东部地区继续维持大雾天气,但强度有所减弱,能见度1000米左右。23-24日,黑龙江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降水天气过程,影响我省的大雾天气彻底结束。 在500hPa高度上(图略),21-22B,黑龙江省受高压脊控制,盛行偏南气流,有暖湿气流输送。在低层850hPa±(图略),18日,急流位于黄渤海到黑龙江省南部,有充足的水汽输送到黑龙江省。19~20日,风场上有弱的辐合,有利于水汽(转下页) 首先,寻找圆轮C在图示位置瞬时的加速度切心和法心。容易看出,0点为加速度切心。根据式(13)和(14)可确定加速度法心为C点。 根据已知条件,可得轮C的角速度与角加速度分别为: ,%。?0 LU=—,£=— r r 根据双瞬心法,可得B点的加速度如下: a B=a B O+°BC 将上式分别向x,y轴投影.可得:[1]马尔契夫.李俊峰译.理论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⑵李俊峰,张雄.理论力学[M].第二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卢其宜,黄海哨.求平面图形上的点加速度之双加速度瞬心法 (22)[J].力学与实践,2008,30(1):8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41301259)。 作者简介:张新华,西安交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主要从事 (23)一般力学、流变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a Bx=-a^cos(tt/4)一a^c=-a Q-v}/r(24) a By=a B0sin(?r/4)=a0(25) 进一步,也可求出A、D点的加速度. 值得指处的是,通过分析式(13)和(14)可知,对于平面运动 刚体,若其上有某个点在作直线运动,则加速度法心必定位于 该直线上.前述例子证实了该结论。 与刚体平面运动加速度分析的传统方法相比,双加速度瞬 心法概念清晰,计算方便,还可进一步应用于刚体平面动力学 分析之中。应当指出,当刚体作平动或者瞬时平动时,其加速度 切心和法心均位于无穷远处,尽管双加速度瞬心法依然有效, 但其具体应用需要另外单独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