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骨折功能锻炼

骨折功能锻炼

骨折功能锻炼
骨折功能锻炼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

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

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⑴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⑵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⑴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步恢复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

⑵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⑶对于下肢可做平卧、抬腿及下床负重练习;对于上肢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有条件可进行医疗体操训练等,另外还可以进行柔和的持续牵拉。

⑷患肢下地负重分三步走:

第一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

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举重;

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

⑸循序渐进地训练,一方面在训练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

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6-8周﹚

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步恢复正常。

⑴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

⑵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

⑶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不同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常用方法

双下肢踝泵运动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并于背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15-20次/组,每日2-3组。此法除预防下肢肌肉萎缩、腓总神经压伤外,对于促进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即大腿前方肌肉放松及收缩练习,收缩保持10秒后再放松10秒,患肢15~20次/组,健肢20~30次/组,2~3组/天。健肢可练习直腿抬高,抬腿时慢慢抬起,当抬到10~20厘米时停止3~5秒再缓慢放下,反复练习,以不疲劳为宜。3.三点支撑法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此法既锻炼腰背部肌肉,又能有效的防止骶尾部受压,防止褥疮发生

4.扩胸运动

利用棍棒或徒手练习,10~20次/组,3~4组/天,防止上肢及背部肌肉萎缩,同时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增进肺功能

训练要求

1.肩关节:上肢划圈、上举、外展、内收、内旋,防止凝肩

2肘关节:屈、伸训练

3.髋关节:髋部的外展、内收

4.膝关节:屈、伸活动、下蹲等

5.踝关节:足背伸、在跖屈等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

1.首先要在训练前向患者交待康复锻炼目的,具体措施,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2.康复锻炼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主动为主,被动为辅

3.康复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类型由易到难,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引起不良反应

4.注意安全,避免损伤。严格控制不利于骨折端稳定的活动,应高度重视,加强宣教.

5.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生理机能为主,如上肢的各种活动,以增强手的功能为主,下肢以增加负重、步行能力为主

6.进行功能锻炼时,不应急于施行手法牵引和对骨折部位的被动按摩,如何练习都不应引起剧痛。有时练习可出现轻微疼痛,但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锻炼不应让患者感到疲劳,不应在骨折部位发生疼痛,如运动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浮肿,表示运动过量

效果评价

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制定详尽的训练计划,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才能使锻炼不至于停留在口头上。同时医护配合,详细指导,检查动作是否正确,有否出现不良反应,有无进展(包括肌力、关节活动度及范围)等

功能锻炼的临床意义

卧床患者训练坐起,有利呼吸及尿液引流,防止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及

结石

上肢的伸展扩胸、腹式呼吸均可提高肺活量,保持呼吸道通畅

腹肌收缩及腹部的按摩(顺时针)能促进肠蠕动,防止便秘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周荣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伤后1-2周,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伤后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伤后6-8周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外旋转运动。 骨科常见疾病的术后功能锻炼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 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外旋等主动练习,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等。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骨折愈合解除外固定后,应开展全面练习肩关节活动:患肢上举爬肩梯(手指爬墙法),抗阻牵拉(手拉滑车)法;反掌上举法;肩、肘屈伸法;。但在骨折2周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细说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细说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发表时间:2019-09-10T14:54:56.2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7期作者:刘颖 [导读]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车祸越来越多,而车祸引起的骨折在骨科病种中有着很大一部分比例。 (攀枝花市米易县中医医院 617200)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车祸越来越多,而车祸引起的骨折在骨科病种中有着很大一部分比例。如何对骨折进行更好治疗,变成为当下骨科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在骨折治疗中,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在临床中大部分医生都过于注重前期手术,很少对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的指引,这对骨折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实际上,治疗主要是为了使伤肢可以恢复正常功能,因此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非常必要的。 1.骨折后功能锻炼的好处 1.1有助于消肿,避免关节黏连与僵硬。在骨折以后,通常情况下骨折处的软组织都会发生水肿与出血,伤肢会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肿块。若肿块无法及时消除,会引起软组织黏连,或者是变僵硬。该种黏连会出现在肌肉和肌腱内、滑膜间和肌腱以及关节内,进而对肌肉收缩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在骨折以后,大部分人都感觉到骨折处周围的关节活动不如从前,部分患者骨折处发生肿胀和畸形。而经过功能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该种情形的出现。 1.2有助于骨折愈合。在功能锻炼中,伤肢肌肉需要反复进行舒缩运动,这回导致骨折纵向挤压力变大,骨折缝隙缩小,使骨折部位变得更加稳定。并且,功能训练有助于骨折部位的营养改善,进而使骨折可以快速愈合。此外,功能锻炼会对微小的骨折错位起到矫正作用,有助于骨折的快速愈合。 1.3有助于预防形成血栓。长时间卧床的骨折患者,因为肌肉没有进行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得非常缓慢,在受损的血管中血液如果流动的速度较慢,容易出现血栓。如果是小的血栓,可以慢慢自己溶解,但是如果是大的血栓,有可能会脱落血管壁,跟随着血液一起进入到全身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引起重要器官发生梗塞,如心脑肺等,甚至还会使患者出现猝死的情况。而经过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提升骨折处周围血管壁的弹性,使血液循环处于通畅状态,以防形成血栓。 2.骨折后的功能锻炼的方法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可以使血液得到良好循环,有助于恢复肌力,以防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使骨折处可以快速愈合。 2.1第一阶段。在骨折后1-3周,主要是对肌肉进行锻炼,内容为收缩与舒张。对肱四头肌部分进行长收缩训练。对髌骨进行被动活动,随时把髌骨向左右两个方向进行推动,以防膝关节出现黏连和僵直。锻炼足趾关节与趾间关节,保证静脉回流,缓解水肿情况。此外,需要注意,该阶段骨折部位的上关节和下关节暂时不需要进行活动。 2.2第二阶段。在骨折后3-6周,主要进行非固定关节的屈伸活动,对骨折处上关节和下关节进行逐步活动。提升肌肉锻炼的力度。适当的做一些仰卧直抬腿锻炼。对膝关节、足趾、踝关节、趾间关节进行锻炼,以防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如,对踝关节和膝关节,进行屈伸锻炼。 2.3第三阶段。在骨折后6-8周,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伤肢活动次数,扩大伤肢的活动范围。针对存在障碍的关节与肌肉,进行针对性的锻炼,为后续的拄拐下地做好准备。 2.4第四阶段。在骨折后8-12周,进行下地行走练习。患者可以先拄双拐,伤肢不用负重行走,进行15d练习。然后,拄单拐,伤肢略微负重行走,从10公斤开始,慢慢增加,以5公斤为单位,一直递增到患者体重的百分之五十以后,可以弃拐进行行走。 2.5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下蹲练习、踮足尖练习、压膝关节、负重直抬腿等。例如,压膝关节。不需要进行锻炼的腿,需保持单腿站立。需要进行锻炼的腿,需单腿跪在高度适中的床上,或者是台子上。上半身向下压,一直到膝关节无法弯曲。压到一定时间以后,需要把腿进行伸直休息。休息过后,继续压,控制好连续压的时间。再如,压踝关节。需要进行锻炼的腿,踝关节向外翻,并借助身体重量向下压,尽可能保证范围较大。压到一定时候以后,需要把腿进行伸直休息。休息过后,继续压,控制好连续压的时间。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 的健康指导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1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临床特征: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骨折处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功能锻炼的目的: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功能锻炼要点 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 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督促指导并检查病人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大约20分钟。 身体其它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延缓肌肉的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 骨折中期功能锻炼 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 ~ 10周这段时期。 临床特征: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功能锻炼的要点 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 指导并帮助病人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但此时骨折尚不牢固,无论是主动用力屈曲关节或者有人帮助被动屈曲关节,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 通过活动,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运动能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反之,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疼痛。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靠滑膜液运送,并需要在正常压力才能吸收,如果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滑膜液达不到全部关节面,得不到滑膜液和营养的关节面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2]。所以,要尽量使关节能有最大幅度的活动范围。 3 骨折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后期指骨折临床愈合后。 临床特征: 永久性骨痂形成,恢复骨之原形,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力和关节的活动度,主要以抗阻力为主。 功能锻炼的要点 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也可配合蹬车、划船等各种锻炼方法。 对不同关节主动锻炼的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例如,髋关节除了练习伸、屈以外,还要练习外展、内收与内外旋转,直到能盘腿为止。而膝关节主要练习伸、屈活动,肩关节活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骨折病人术后功能锻炼的健康指导 功能锻炼是治疗骨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折康复中的一项很重要的措施。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1]。 骨折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分3个阶段:骨折早期、骨折中期和骨折后期。 1 骨折早期功能锻炼 骨折早期指术后1~2周内。 1.1 临床特征:患肢局部肿胀、疼痛、肌肉痉挛、血液回流差,骨折处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 1.2 功能锻炼的目的: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1.3 功能锻炼要点 1.3.1 抬高患肢以消除肿胀 1.3.2 患肢肌肉做舒缩运动 例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上臂仅做肌肉舒缩运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如股骨骨折,可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督促指导并检查病人每日多次进行肌肉的收缩锻炼,每次大约20分钟。 1.3.3 身体其它各关节均进行正常的功能锻炼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促进肢体的静脉及淋巴回流,消除肿胀,减少肌肉之间的粘连,延缓肌肉的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的愈合。 2 骨折中期功能锻炼 骨折中期指术后3~6周起到8 ~ 10周这段时期。 2.1 临床特征:软组织创伤已基本愈合,局部疼痛逐渐消失,骨折端已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位日趋稳定,但肢体肌肉逐渐萎缩,肌力明显减弱,关节内有粘连。 2.2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2.3 功能锻炼的要点 2.3.1 继续进行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 2.3.2 指导并帮助病人逐步活动骨折部位的远近端关节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如接近临床愈合时应增加活动次数,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例如,股骨骨折可进行撑臂提臀,屈曲髋、膝关节活动。但此时骨折尚不牢固,无论是主动用力屈曲关节或者有人帮助被动屈曲关节,都应慎重,严防再次骨折。 通过活动,可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运动能保持关节软骨面生理功能的基本因素,反之,关节长期固定就会引起僵直、疼痛。因为关节软骨的营养靠滑膜液运送,并需要在正常压力才能吸收,如果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小,滑膜液达不到全部关节面,得不到滑膜液和营养的关节面就会发生退行性改变[2]。所以,要尽量使关节能有最大幅度的活动范围。 3 骨折后期功能锻炼 骨折后期指骨折临床愈合后。 3.1 临床特征: 永久性骨痂形成,恢复骨之原形,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3.2 功能锻炼的目的: 恢复肌力和关节的活动度,主要以抗阻力为主。 3.3 功能锻炼的要点 3.3.1 上肢提重物,下肢踢沙袋,也可配合蹬车、划船等各种锻炼方法。 3.3.2 对不同关节主动锻炼的活动范围有所不同。例如,髋关节除了练习伸、屈以外,还要练习外展、内收与内外旋转,直到能盘腿为止。而膝关节主要练习伸、屈活动,肩关节活动范围更大,以外展、上举锻炼为主。肘关节的锻炼以伸展为重点。 3.3.3 前臂的锻炼以旋转为主被动运动既可借助机器或在别人的帮助下进行,也可自身控制进行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很重要

骨折后的功能锻炼很重要 功能锻炼目的是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肌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功能锻炼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不少人认为骨折手术后要卧床静养为主,不宜随意活动以免影响骨折的恢复。其实不然,专家指出,骨折功能锻炼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促进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骨折的锻炼可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那么骨折锻炼的作用是什么呢? 临床上根据骨折的术后恢复情况可将骨折的锻炼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在骨折后1-2周内,功能锻炼以患肢肌主动舒缩为主,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中期阶段在骨折2周以后,此期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目的是防止肌萎缩和关节僵硬。 晚期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淮,外因定已拆除。此期继续加强骨折周围及全身关节的活动,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 骨折后锻炼非常重要,骨折的治疗并不是简单的复位、固定、等待康复就可以的,锻炼在骨折的治疗中也是有着不小的作用,因此骨折治疗又有“三分治疗,七分锻炼”的说法。锻炼的好处很多,不但可以帮助康复,还能够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骨折后锻炼有三大好处: 第一,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骨折后,骨折处的软组织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肿,伤肢会出现肿块。肿块如果不及时消除,就会导致相应软组织粘连,甚至变硬。这种粘连还会发生在肌肉与肌腱内、肌腱与滑膜间以及关节内,从而影响肌肉收缩的功能。所以骨折后有很多人都会觉得骨折周围的关节活动得不如以前,有的甚至肿胀出现畸形。而通过功能锻炼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第二,促进骨折愈合。通过功能锻炼,伤肢肌肉进行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营养,促进骨折的愈合。功能练习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第三,预防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肌肉由于没有舒缩运动,血循环会变慢,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易形成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较大,从血管壁脱落下来,随血液进入全身循环,可导致心、脑、肺等重要器官梗塞,甚至引起猝死。而通过功能锻炼,可以使伤处周围血管壁的弹性增强,使血液循环通畅,预防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骨折后进行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三个时期,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合理的锻炼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发生关节僵硬和粘连,对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

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

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有几种 suzhenqiuguife11级分类:中医被浏览85次2013.09.09 ZHOUYINCEN 采纳率:47% 10级 2013.09.09 1. 骨折早期的功能锻炼:在伤后2周内,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主动地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肌肉。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是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以及活动踝关节、伸屈足趾。 2. 骨折中期的功能锻炼:伤后3~6周,此期可作较大幅度关节活动,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3. 骨折后期的功能锻炼:6周后要通过全面的肌肉关节锻炼,逐步恢复肢体功能,对活动仍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锻炼。 4. 骨折后功能锻炼须循序渐进,功能锻炼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强度以不感到剧烈痛为准。脊柱骨折功能锻炼的方法1. 体位:应取硬板床加软床垫不超过10cm,给予仰卧位以保持平直。2. 翻身方法要正确,保持“一”字形翻身,并应在护理人员帮助下翻身。3.功能锻炼:脊柱损伤后如果不锻炼活动,就会增加软组织粘连的机会,还可使脊柱各关节活动性减退,影响以后的脊柱运动,导致腰背部慢性疼痛及腰背肌的废用性萎缩。一般在局部疼痛减轻后开始,如伤后第二天。锻炼腰背肌的方法有: 1) 挺胸:仰卧于硬板床上,用两肘关节支起胸部,使腰背部悬空,于伤后1~2天可进行(2)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撑起全身,使背部尽力腾空后伸,伤后1周可练此法。(3) 三点支法:让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部撑在床上,全身腾空背伸,伤后2~3周可进行锻炼此法。(4) 弓桥支撑法(四点支撑法):用双手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现出一拱桥状,伤后3~4周可练习。(5) 背伸法:患者俯卧,受伤早期,在护士帮助下取得俯位,在护士指导下进行锻炼,先练颈部后伸,待稍有力再抬起胸部,上肢向后背伸,以至抬起上身,以后同时抬两腿,最后头胸,下肢一起抬,身体翘起两臂后伸,腹部成力支点。伤后5~6周可练此法。 (6) 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术后第一天在他人帮助下作直腿抬高,第六天抬高30~70度,术后第三天患者应主动直腿抬高,并在他人帮助下屈膝、屈髋及活动踝关节。术后第七天开始练背肌,如上所述。骨折的不同时期、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损伤的程度采取不同的指导: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只要是肌肉的收缩锻炼。骨折中期(伤后3~6周),逐步加大肌肉收缩力度、次数和时间,在医护人员及健侧肢体的帮助下,增加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转为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活动量。骨折后期(伤后7~10周),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并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负重锻炼,全面活动关节。一般石膏固定的时间不超过3个月,及时提醒医生拆除,拆除石膏后应指导患者尽快活动关节,对牵引的患者在牵引期间应指导肌肉的等长收缩、关节的活动,对于各种内固定术,一般术后麻醉消失后即可作肌肉收缩活动、术后1~2天即可活动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对于构成关节部分损伤,早期应制动、绝对禁忌暴力牵拉,约2~3周后,立即开始固定关节的功能锻炼。3. 4 强调主动锻炼为主,被动锻炼为辅的原则被动锻炼固然可以预防关节粘连僵硬,或使活

骨折功能锻炼

骨科病人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锻炼的意义及原则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的恢复功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的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略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情原则,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功能锻炼的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 运动方案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的目的来进行的。 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经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未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在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⑴ 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 ⑵ 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⑴ 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步恢复骨折处上下关节的活动。‘ ⑵ 由被动到主动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力量,但不利于骨折连接和稳定的活动,仍须限制。 ⑶ 对于下肢可做平卧、抬腿及下床负重练习;对于上肢可做举臂抬肩、屈肘、握拳伸指等主动关节活动,有条件可进行医疗体操训练等,另外还可以进行柔和的持续牵拉。 ⑷ 患肢下地负重分三步走:第一步:以双拐和健肢“三点”支撑身体重量进行地面活动,但患肢不负重;第二步:在“三点”支撑的同时,让患肢足尖轻触地面进行半举重;第三步:患肢以全脚掌着地,进行全负重活动。 ⑸ 循序渐进地训练,一方面在训练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另一方面可逐渐增强患者的信心。 骨折后期的功能康复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期6-8周)此期骨愈合已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步恢复正常。 ⑴ 功能锻炼不仅强调局部的锻炼,还必须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锻炼。 ⑵ 坚持全身活动,逐步恢复肢体的功能。 ⑶ 对于肢体活动功能仍有不同障碍的关节和肌肉,要继续有针对性的进行锻炼。常用方法双下肢踝泵运动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与健肢一起做静力性屈伸踝关节运动,并于背屈极限位置保持数秒,15-20次/组,每日2-3 组。此法除预防下肢肌肉萎缩、腓总神经压伤外,对于促进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均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

胫腓骨骨折手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2)

胫腓骨骨折手术后的功能康复训练 特别提醒:伤筋动骨100天,病友不可操之过急,功能训练需根据自己骨骼恢复状况,一点点增加强度和科目,不可一次猛加训练量。自己骨骼恢复状况一般用拍X光片和自己感受是否适应来简单判断。 (1)术后第3天。开始趾关节活动。各脚趾轻微活动,会有一些不灵便和神经麻的感觉。每天3-4次,每次50下。 (2)术后第5天。开始踝关节活动。脚背用力往后拉,为今后下蹲练习打基础,参照健康的脚的角度,一般80-90度就可以了。每天3-4次,每次100下,要用力。 (3)术后第7天。开始膝关节活动。这个是一个比较艰巨的锻炼,非常必要、无法偷懒、耗时长、有时候练起来还有点吃亏。一开始会碰到膝盖弯曲时听到里面的筋咔咔直响,很不顺趟。膝盖弯曲,从180度—90度是第一个阶段,从90度—45度是第二个阶段,从180度—45度是第三个阶段,从45度—15度左右是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天4-6次,每次10下,正常情况下10天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 (4)术后第10天。开始抬腿练习。练习大腿和小腿的力量恢复,特别是大腿的力量恢复,很重要,避免大腿肌肉萎缩。 (5)术后第12天。开始组合练习——抬腿、屈膝(第一阶段)、弯脚背、动脚趾。每天至少4-6次,每次20-50下。特别的,屈膝练习要忍住酸胀的疼痛用力下压,弯脚背也是要忍住酸麻硬的障碍,但也要注意,只能在自己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不可强来。 (6)术后第20天。屈膝(第二阶段)练习。这个阶段有时会遭受到医生给你施加的外力,因为90度是个坎,有些人难以突破(俺就是),医生乘我不注意突然一用力,把我压的哇哇直叫,但后来,我就这样突破这一关了。同时趾踝和大腿组合练习继续。 (7)术后第28天。屈膝(第三阶段)练习。这个其实是对前面练习的整理和巩固提高。 (8)术后第30天。健腿下地练习力量。这个有早有晚,因人而异。但是下地之前一定要适应2天,因为长期卧床,健康的腿突然下地也会感觉力量不足,膝盖打弯,往地下只跪的,搞不好还会伤及伤腿。 (9)术后第32天。伤腿血液循环训练。就是人还在床上,但让伤腿开始垂立,不着地,不承力。伤腿会明显变色,先变红,再变黑,再变成紫红发花,脚也开始肿,有胀的感觉。把脚倒立或是平放,会很快恢复。 (10)术后第35天。单脚落地+架双拐。这个也是一个练习的巩固,对健腿力量练习的巩固,对伤腿血液循环的巩固,同时也开始练习操作拐杖。 (11)术后第45天。伤腿(脚板)尝试轻轻触地,但不承力。脚掌会有轻微胀的感觉。 (12)术后第49天。练习正坐。双腿平放,伤腿从不加力点地到自然放置。期间伤腿会肿,会变颜色,小腿会发硬,大腿会酸,这都很正常,有个过程。 (13)术后第53天。练习双脚落地+架双拐,但伤腿不承力。其实就是练习走路的姿势啦,伤腿最好不要用力,仅仅是挨着地做个样子罢了。 (14)术后第56天。练习伤腿的力量。家里有条件的,可以买个体重秤,自己用伤腿一点点地踩称,每天增加2-3kg的目标。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一旦感到有不适,立刻停止。 (15)术后第60天。练习“架双拐+伤腿承力走路”。当伤腿可以踩秤

下肢骨折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功能锻炼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 术前: 1.胫骨结节牵引的患者练习三点支撑抬高上身和臀部,患者两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每隔2小时做1次,夜间睡眠时间隔稍长,每隔3-4小时做1次,每次抬起至少5秒。 2. 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伴足趾屈伸,以及足趾每日屈伸200次。 术后: 1.术后第1天做深呼吸,并开始足趾及踝关节背屈活动。 2.术后2~3天进行健侧和上肢练习,协助手拉吊环抬高臀部,每组20次,每日三次;做患肢肌肉收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伸,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秒钟,每组20-30次,每日8-10组;拔除伤口引流管后,协助病人在床上坐起,摇起床头30°~60°,每日2次。 3.术后7天继续做患肢肌力训练,增加髋部屈曲练习,病人仰卧伸腿位,收缩股四头肌,缓缓将患肢足跟向臀部滑动,使髋屈曲,足尖保持向前,注意防止髋内收、内旋,屈曲角度不宜过大(﹤90°)。保持髋部屈曲5秒钟后回到原位,放松5秒钟,每组20次,每次5-6次。直腿抬高训练,保持外展中立位不能内收,每天5次,每次5下。 髌骨骨折 术前: 1.练习三点支撑抬高上身和臀部,患者两手支起臀部并将健肢蹬起,每隔2小时做1次,夜间睡眠时间隔稍长,每隔3-4小时做1次,每次抬起至少5秒。 2. 锻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用力使踝关节背屈伸伴足趾屈伸,以及足趾每日屈伸200次。 术后: 1.术后第1天进行踝关节屈伸,收缩与放松的时间均为5秒钟,每组20-30次,每日8-10组。患肢用垫枕抬高,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

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

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 无论是骨还是软组织,骨关节的疾患或创伤(包括手术创伤),对病损部位或其邻近组织都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反应, 如局部出血、肿胀、软组织粘连、关节僵硬以及肌肉废用性萎缩等。只有正确认识组织反应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有利于伤病的恢复。在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措施中,复位、固定与功能锻炼是密切关联的三个环节。本文着重讨论功能锻炼问题。 一、功能锻炼的要求 1、上肢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手的功能; 2、下肢的主要功能是站立和行走,要求各主要关节不仅要稳定,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脊柱是全身支柱,腰背肌的锻炼就十分重要。 3、功能锻炼应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 二、功能锻炼的程序 1、早期:主要指骨折后1~2周以内。此期外伤反应明显,肢体肿胀疼痛较重,一般靠近损伤部位的关节不宜活动,但可尽早开始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只使肌肉收缩但不活动关节),即使牵引和石膏制动下也可进行肌肉收缩练习;而远离损伤部位的肢端未固定的关节,则可以练习活动。如前臂骨折时可做轻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动,也可做前臂及上臂肌肉的收缩练习(腕关节不要活动)。又如髌骨骨折石膏制动后,未固定的时开始功能锻炼,应视手术情况而定。如关节、肌腱粘连的松解手术,手术后应尽早开始功能锻炼;骨折内固定物如果十分坚固,术后也可早期开始关节的活动。 2、中期:一般指骨折后3~6周。这时损伤反应已消退,肿痛已减轻,骨痂逐步生长。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收缩活动外,邻近的关节也可开始活动练习。如上肢肱骨干骨折外固定后,可开始练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但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 3、晚期:一般指外固定去除后,可依据病情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的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如需要进行被动活动,则手法必须轻柔,严禁暴力。对有些患者可运用牵引装置辅助活动,使迅速恢复各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三、功能锻炼的方法 (一)上肢部位:包括肩、肘、腕关节及前臂四个部位骨折的功能锻炼。 1、肩关节:凡是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部位的骨折部位的骨折都要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 (1)钟摆或划圈活动:弯腰,上肢下垂与地面垂直,作悬重回旋动作(划圈),或作钟摆样两侧摆动; (2)仰卧位:双手放在头部枕后,两肘向前、后活动,作肩关节外展,外旋活动;(3)双手扶椅背,背朝椅背,缓慢下蹲,练习肩关节后伸; (4)患侧手扶墙壁,练习患肢上举; (5)双手持一木棍作上举动作,或用健手握住患手上举,利用腱肢带动患肢外展,上举、前屈; (6)用健手手背摸背部最高点,摸到肩胛骨处,再以患手手背向健侧手手背靠拢。练习肩关节后伸、屈曲。 2、肘关节:凡肱骨髁上骨折、肱骨下骨折、前臂上骨折及肘关节挫伤固定术后,均需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是将前臂平放于桌面上,以健手固定患肢上臂,作肘关节屈伸活动。注意事项:为了有利对于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要先开始练习伸肘功能,对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要先开始练习屈肘功能。每次练习后,将患肢固定悬吊在最大屈伸位。 3、前臂:凡前臂骨折患者均需作前臂旋转运动。 方法:将肘关节屈曲90°将上臂贴于身体两侧,作主动旋前,旋后动作。 4、腕关节:凡前臂下骨折,腕关节挫伤骨折,均需作腕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是将两手相握,用健手带动患手作腕部背伸,掌屈、内收、外展等动作。或双手对掌,前臂与身体平行、两手用力推。 (二)下肢部位:包括髋、膝、踝关节三个部位的功能锻炼。 1、髋关节:凡髋部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均需进行功能锻炼。方法是给患肢脚穿上丁字鞋,木板置于患者床上,在木板上水平位练习髋部外展、内收。 2、膝关节:凡股骨干、粗隆间及髌骨肌折,半月板切除术后,及骨牵引患者,均需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 方法 :

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方法

上肢骨骨折手术临床康复的临床体会1锁骨骨折的康复 患者受伤后,对骨折行妥善固定,保持功能位置,整复固定后行患侧部位远端及对侧健康肢体有计划活动,从手指、手掌、手腕前臂到肘关节,按照这个顺序由远向近,活动次数由少逐渐增多练习。姿势挺胸提肩,肩关节外展后伸,如挺胸双手交插动作。增加活动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可以带动患处肌肉血管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先在医生护士指导下被动活动,逐渐形成主动训练,训练中手法轻柔,力度适中。正常肩关节姿位:外展50。,前屈20。,外旋25。,肩前屈、肩关节环转活动、两臂作划船动作等,关节功能如不能得到充分恢复,则必须保证其最有效的起码的活动范围。即以关节的功能位为中心,扩大活动范围。如果锁骨骨折伴合并伤不能立即整复的情况下,只能平卧保持复位和固定,在指导早期功能锻炼时,禁忌作肩前屈、内收等动作。定期机能评价,为下步活动调整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肩胛骨骨折的康复一般情况下提倡早日伤肢功能锻炼。在使用颈腕带或三角巾悬吊固定伤肢2?3周内进行伤肢远端手指抓握.手腕旋转端杯子、端碗、拿筷子.肘关节前屈等活动,配合按摩,恢复肌肉张力,协调肌肉间支能力配。固定2?3周后进 行肩关节主动活动,首先由患者自己掌握,一般开始不过分活动,双手叉腰外展、前屈、后伸、内收、双手放下来。避免急于求成,过分牵拉肌肉,又防止放任自流,一味轻视功能锻炼,注意心理寻视。按照正确指导方式循序渐进,每天指导、检查信息反馈,以便调整方案。 3肱骨上端骨折的康复 首先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功能锻炼的作用和意义,在思想上认识,在行动上合作。早期:一般在伤后 2 周内,此时损伤部位肿胀消退,骨痂尚未形成,锻炼方式主要限于肢体原位不动,自主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练习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活动,练习次数由少到多,频率由慢到快,主要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体力而定。手术病人术后在伤肢无痛苦的情况下,即可开始伤肢未固定部位功能锻炼。中期:骨折后3?4周,损伤反应消失,骨痂逐步生长成熟,开始练习肩部前屈、后伸。伴外

下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下肢骨折的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应自骨折复位固定后开始,至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到最大程度为止。功能锻炼强度应根据骨折愈合及肌肉恢复的程度而循序渐进,必须加强重要关节的功能锻炼,不能忽视相邻的关节。以主动练习为宜,被动练习为辅,严禁反复强力地被动关节活动。增强有利骨折修复的活动,避免不利于骨折的活动。一般来说下肢骨折以后三个月以内不允许患肢负重,除非在医生直接指导下的康复治疗。功能锻炼需要毅力,因为总是伴随一些痛苦,锻炼常有酸胀感,但是更重要的是不能过度,一般不应当有显著疼痛。 骨折后进行功能锻炼是治疗的一部分,可促使患肢尽快恢复正常功能,但功能锻炼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按一定的方法循序进行,四肢骨折病人在做了内、外固定后,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 功能锻炼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骨折早期,伤后1—2周此期患肢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不稳定, 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此阶段功能锻炼主要是在骨折邻近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患肢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骨折后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与骨折部位相邻的上下关节暂不活动,而身体其他各部位均应进行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消肿,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硬。例如股骨及小腿骨折后的锻炼方法是绷紧、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同时进行踝关节背屈及足趾屈伸活动,每日各100次左右。要注意,骨折邻近上、下关节不能活动。禁忌做患肢强力牵伸,以防引起局部再次出血和骨折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失。 ●第二阶段:骨折中期,伤后3—8周此时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 骨折端已经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断端趋于稳定。此期的锻炼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还应该在健肢帮助下,逐渐活动骨折的上、下关节,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6~8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肌肉锻炼也应加强。如进行下肢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以避免关节僵硬。此时,可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患肢负重要小),但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渐长,强度由弱渐强。不利于骨折稳定的剧烈活动须限制。 ●第三阶段:骨折后期,伤后9—13周此时外固定已解除,通过前两个阶段的锻 炼,关节活动范围已逐渐接近正常。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活动迅速恢复至正常范围,肢体肌力接近正常。所以,应进行全面的肌肉和关节活动,加大活动量和活动范围,直到患肢得到最后的功能恢复。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多需要手术治疗。术后的功能锻炼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骨折的康复及预后。一:术后8周。1,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屈伸练习,髋关节内收外旋练习,注意屈髋角度逐渐增加,但应小于90度,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2,知道下床方法,即先移至健侧床边,健腿先离床并使足部着地,患肢外展屈髋小于45度,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腿离床并使足部着地,再扶住助行器站立。3,上床时按相反顺序进行。4周后根据功能恢复情况,也可扶双拐下地练习步行,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患侧先下。 二:术后8周至3个月。重点训练髋关节伸展,直腿抬高和单腿平衡练习。每日10-15次,每次1-2分钟,直至患肢能单腿站立。术后使用双拐6周后改用单拐4周。嘱患者活动量不能过大,坚持锻炼,方法正确,保持术侧髋关节外展位,屈髋小于90度。 三:3个月后。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长,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做到三不:不盘腿,不负重,不侧卧。四避免:避免重体力活动和奔跑等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项目;避免在髋关节内收,内旋位时从坐位上站起;避免在双膝并拢双足分开的情况下,身体向术侧倾斜取物,接电话等;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的路面上行走。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功能锻炼在骨折康复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广泛重视。对骨折或关节损伤后的患者应以恢复原有功能,降低致残率及残疾程度为根本目的。根据康复护理的原则,护理行为或护理程序,都是直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进行的。 一、功能锻炼的意义及原则 功能锻炼是通过患者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维持肌肉、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畸形,最大范围地恢复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致残率。患肢是康复护理地重点,对骨折或关节损伤的患者虽然采取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复位固定,但是如果只注意固定而忽视了功能锻炼,可能会使患者本应该恢复的功能得不到恢复,甚至造成残疾,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原发损伤。康复锻炼必须积极地科学地进行,讲清原理,动作轻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二、功能锻炼地临床作用 1、促进肿胀消失:肿胀是外伤后的炎症反应: (1)体液渗出→肌肉痉挛→静脉血液及淋巴淤滞→回流障碍→肿胀肢体。 (2)肌肉收缩→加速血液循环→肿胀消退→疼痛减轻。 2、减少肌肉萎缩程度:肢体废用必然导致肌肉萎缩,锻炼可避免肌肉萎缩,并使大脑始终保持对有关肌肉的支配。 3、防止关节僵硬粘连:肌肉不活动→静脉淋巴淤滞→水肿→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粘连。 4、促进骨愈合过程的正常发展:肌肉代谢产生乳酸→刺激血管→血管扩张→促进循环→新生血管较快成长→促进骨痂形成、强固骨痂→骨折愈合、早期活动关节面。 三、运动方案制定 针对每个患者的运动能力、损伤性质、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年龄及身体素质等制定运动方法及运动量。运动方案应做到个体化,对于运动的设计是按要达到目的来进行的。 (一)基本步骤 1、骨折早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1-2周) 此期特点局部反应大,肿胀明显,骨痂尚未形成。骨折断端虽颈2整复,但不稳定,有时会有轻度侧方移位或成角畸形。骨折并发的软组织损伤尚需修复,局部疼痛,肢端肿胀仍存在。所以此期锻炼的方法是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以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练习为主,即静力练习。 (1)锻炼上肢肌肉的方法:用力握拳和充分伸直五指,反复交替进行,增强手的握力。 (2)锻炼下肢肌肉的方法: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增强臀大肌、股四头肌和小腿三头肌的力量;用力做踝关节背伸、跖屈及伸屈足趾,促进血液回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 (3)被动活动:向心性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2、骨折中期的功能康复锻炼(伤后3-6周) 此期特点是,骨折肢体肿胀和疼痛已明显减轻,软组织损伤基本修复,骨痂已逐步形成,骨折断端初步连接,接近临床愈合。 (1)此期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进行肢体活动,继续做肌肉舒缩锻炼,逐

骨科常见手术后康复训练方法

一四肢骨折后的功能锻炼 (一)锁骨骨折 1目的: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2功能锻炼的方法: 握拳、伸指、分指、腕屈伸、腕绕环、肘屈伸、前臂内外旋(图1、2、3)等主动练习, 幅度尽量大,逐渐增加用力程度。 图1握拳、分指、伸指图2前臂内外旋转 图3腕、肘屈伸 骨折后2周可增加捏小球,抗阻腕屈伸运动及被动或助力的肩外展、旋转运动(图4、 图5、图6)等。图4捏小球练习] 图5抗阻力腕屈伸 图6抗阻力肩外展、旋转运动 骨折后3周可增加抗阻的肘屈伸于前臂内外旋转;仰卧位,头与双肘支撑做挺胸练习(图7 )。 图 双肘支撑挺胸练习 图爬肩梯图抗阻牵拉肩、肘屈伸 但在骨折2周内应避免做大幅度的肩内收与前屈练习。 3注意事项: 功能锻炼时要坚持锻炼,活动幅度和力量要循序渐进。在内固定或外固定期间禁做肩关节前 屈、内收动作。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加速周围软组织损伤的修复,防止上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可增加两 骨折端在重轴上的挤压力,防止骨断端分离,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脱钙。2功能锻炼的方法: 固定后即可做伸屈指、掌、腕关节活动,患肢做主动肌肉收缩活动(见图1、图2、图3)。肩、肘关节的活动:伤后2 —4周除继续以上训练外,因逐渐做肩、肘关节活动,其方 法是:将健手托住患肢腕部,做肩、肘前屈、后伸,然后屈曲肘关节,同时上臂后伸(图 11 )。 图11肩、肘关节前屈、后伸] 旋转肩关节:病人身体向患侧倾斜,肘关节屈曲900以上,健手握住患侧手腕部,做肩 关节旋转动作,即划圆圈动作(图12 )。_ 图12肘关节屈曲,旋转肩关节 外展、外旋运动:上臂外展、外旋,用手摸自己的头后部(图13 )。 图13上臂外展,外旋 双臂轮转:患肢屈肘,前臂置于胸前,掌心向后、向上;健侧上肢伸直,外展于体侧,掌心向下。患肢向外上方经外下方再向内划弧圈,回至原处;同时健侧上肢向下经内上方向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时间

骨折病人的功能锻炼方法及时间 主讲人:闫志萍一切练功活动均须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至长,强度由弱增强。具体方式方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骨折早期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手指屈伸活动,股骨骨折做股四头肌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骨折中期2周后伤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部趋于稳定。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在医护人员或健肢的帮助下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 骨折后期骨折临近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各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功能锻炼以病人不感到疲劳,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锻炼时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果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思肢,待肿胀疼痛消失后再恢复锻炼。如果疼痛肿胀逐渐加重,经对症治疗无明显好转并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或骨折部位突发的疼痛时,均应警惕发生新的损伤,暂时停止锻炼并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处理。 功能锻炼以恢复肢体的固有生理功能为中心。上肢要围绕增强手的握力进行活动;下肢重点在训练负重行走能力。 功能锻炼不能干扰骨折的固定,更不能做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如外展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外展运动;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不能做上肢内收运动;尺桡骨干骨折不能做前臂旋转活动;痉腓骨干骨折不能做足的内外旋转运动。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9023923.html, 骨折患者如何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作者:臧洪敏等 来源:《保健与生活》2008年第07期 上肢或下肢骨折的患者在内、外固定后,往往由于缺乏科学的功能锻炼知识,害怕影响骨折的牢固性及影响骨折愈合而不敢实施功能锻炼,从而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出现;或是因为鲁莽的过度活动而影响骨折愈合。因此,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对预防骨折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功能锻炼包括哪些阶段和内容呢? 首先应制订合理、有效的锻炼计划,严格按计划循序渐进分期锻炼,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怀有无所谓的态度而忽视功能锻炼,从而错过有效时机,造成骨折的相应并发症。功能锻炼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来进行: 1第一阶段锻炼计划(骨折早期,伤后1~2周) 此期患肢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所以,此阶段功能锻炼主要是在骨折邻近关节不活动的情况下,使肌肉收缩和舒张,以锻炼患肢肌肉,防止废用性萎缩。例如:前臂骨折时做握拳和充分伸直、屈曲手指活动,肩部和上臂肌肉做收缩活动,而腕、肘关节不活动;股骨及小腿骨折后锻炼方法是绷紧、收缩和放松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同时,做踝关节背屈及足趾屈伸活动,每天各100次左右。要注意的是,骨折邻近上、下关节不能活动。禁做患肢强力牵伸,以防引起局部再次出血和骨折的移位。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主要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肿胀消失。 2第二阶段锻炼计划(骨折中期,伤后3~8周) 此时患肢肿胀已基本消退,疼痛明显减轻,骨折端已经有纤维连接并逐渐形成骨痂,骨折断端趋于稳定。此期的锻炼除继续进行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还应该在健肢帮助下,逐渐活动骨折的上、下关节,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6~8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加大运动幅度和力量,肌肉锻炼也应加强,如下肢直腿抬高、膝关节屈伸,肩关节旋转、上肢关节屈伸等活动,以避免关节僵硬。此时,可扶拐下地练习行走(患肢负重要小),但活动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次数由少渐多,时间由短渐长,强度由弱渐强。但不利于骨折稳定的剧烈活动仍须限制,例如前臂双骨折的旋转活动、桡骨远端骨折的腕背伸和腕关节侧偏活动、胫腓骨骨折的小腿内外旋活动以及踝部骨折的足跖屈活动等,都不利于骨折端的稳定,应加以控制。 3第三阶段锻炼计划(骨折后期,伤后9~13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