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

2011-4-19 11:28:19

简要内容:“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包含3个大的方面:一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二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三是制定落实这个主题主线的实施战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题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线确定后,需要以具体的行动部署来落实,这个部署就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实施战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这其中的“局”字深有含义,它说明人们把未来五年看作是一个有序安排的“局”,是一个经过系统构思的整体,而非任其自然的时间过程。正因为这样,不久前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二五”规划),作为对我国中长期发展进行谋篇布局的纲领性文件,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各界学习和研究的热点。“十二五”规划开篇指出:编制规划的目的是“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这说明其具有广泛和深刻的指导作用。

当前,“十二五”环境保护也在紧锣密鼓地谋篇布局。正在进行中的3件环保工作大事——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发布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就是要对“十二五”环境保护做出战略布局,对此,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南作用。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包含3个大的方面:一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二是确定“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三是制定落实这个主题主线的实施战略。三者合起来,就构成了“十二五”时期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的全面图景,即主题+主线+战略=环保新道路。

主题主线定人心

■阅读提示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决定了整个“十二五”规划具有“民生为重,绿色发展”的取向,是一个指导“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总体要求。

在内容全面而充实的“十二五”规划中,最核心、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论点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对今后5年和更长时间内国家发展的定位。主题是核心价值观,是要达到的目标,其作用是给整个规划定调;主线是实现主题的主要途径,其作用是给整个规划定向,这二者合起来,就决定了整个“十二五”规划具有“民生为重,绿色发展”的取向。可以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我们理解“十二五”规划的支点,是赖以制定和落实各领域具体工作部署的“根”,理解了这个主题主线,就抓住了“十二五”规划的灵魂。因此,这个主题主线是“十二五”规划最大的亮点。

“十二五”规划确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顺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和顺应各族人民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而提出的。我国发展进程中遇到过许多难题和难点,发生了不少难以预料的外界变化,在十分复杂的形势和错综交织的矛盾中,特别需要提出明确的主张和纲领,以便澄清疑虑,指明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起到了这种纲领性作用。在这个主题主线指引下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使全国人民以及世界上关注中国发展的人们吃了一颗“定心丸”,有了一根“主心骨”,树立了信心和希望。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指导“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总体要求。对于各领域的具体工作而言,还需要对二者进行进一步展开和细化。例如对于环境保护工作,如果我们简单地直接沿用“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虽然没有错,但显然没有反映出环境保护这个领域的特点。因此,我

们实践“十二五”规划时,就应该在“十二五”规划主题主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环境保护领域的特殊命题,也就是回答“‘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和主线是什么?”这个问题。

“十二五”环境保护主题: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阅读提示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科学发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环境保护的地位在党的执政理念体系中不断上升的体现;反映了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和重点方向。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是指在此时期内环境保护所要秉持的主导思想,它应该是充分体现科学发展主题要求、又具有鲜明的环境保护含义、有利于在“十二五”时期进一步推进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战略思想。

根据党和国家多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理念发展和战略思路,结合现实中环境保护已经达到的发展程度,我们认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应该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其主要理由是: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科学发展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具体反映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反映科学发展精神的直接命题。“十二五”规划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所以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作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是必然的,这样就把全局层面上的“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在环境保护这个领域中具体化和深刻化了。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是环境保护的地位在党的执政理念体系中不断上升的体现。“十二五”规划所指的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要提高我们党在管理资源环境等问题上的执政能力和执政绩效。过去,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主要来自物质文明的发展,主要是看执政党能否改善人民生活;后来,党的执政理念体系中又先后增加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要求,也要看执政党是否改善了人们的精神境界和提高了人民的政治权利;现在,我们党进一步把生态文明也纳入到执政理念体系中来,看执政党是否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这个进程深刻反映出我们党正日益走向成熟。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程度而言,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水平还相对比较低。因此,中央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再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并把生态文明建设列为“六大建设(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党建)”之中,反映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极端紧迫性。因此,在“十二五”期间,把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确定为环境保护的主题,是符合党的执政理念要求的。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反映了环境保护的主要目的和重点方向。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其本质是要改善人类对于资源、生态、环境等自然要素的态度和行为,这正是环境保护的直接目的。在操作层面上,就是要克服在生态环境方面“不文明”的观念和行动。哪些行为是生态不文明的?显然,粗放、污染、侵害等行为是不文明的,而节制、集约、清洁、法治等行为是文明的。因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就要找出一切对自然不友好的行为并改正之,这就是环境保护工作的使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提法,既肯定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历史传统和现实进展,也反映了生态文明水平还应该更加提高的客观需要。可以看出,我国生态文明的最大短板还是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因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点对象还是在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这与“十一五”以来积极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是高度契合的。

“十二五”环境保护主线: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阅读提示

建设“两型”社会最能体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建设“两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径是正确和可行的;可以更好更快地缓解环境保护的压力。

从一个地方出发向一个目的地前进,可以有多种路线选择,其中有一条是相对比较短或比较省时的路线,它最有效率而且能够起到最大的带动作用,这样的路线就叫主线。因此,当我们确定了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题后,也必须找出最有利于实现这个主题的主线。

根据“十二五”规划精神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应该是“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原因是:

建设“两型”社会最能体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中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几乎就是加强环境保护的同义语,因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就是以环境保护的要求去规范、引导和塑造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相当于给了环境保护的一个重大授权,要求环境保护承担起对整个社会的新使命。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是非常合理的。

建设“两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今后5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个定位把环境保护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联系表达得非常明确,

说明把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与国家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发展的主线,是完全一致而且逐层深入的。

建设“两型”社会的实践已经证明这条路径是正确和可行的。自从我国在“十五”期间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任务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还成为建设“两型”社会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这些过程中,环境保护已经走出单纯的环保圈子,开始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发挥作用,对促进科学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有力贡献,这说明继续把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是符合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的。

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可以更好更快地缓解环境保护的压力。把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二五”环境保护的主线,关键在“加快”二字。实际上,建设“两型”社会已经实施了一个5年规划时期,并非自今日起,而现在的问题在于建设“两型”社会的步伐还有待加快。“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面临来自经济发展、社会转型、国际关系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如果不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单靠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是难以完全缓解环境保护压力的。所以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步伐,十分必要。“加快”的含义是要增大力度、提高强度。“十二五”时期国家必然加强环境保护的保障条件和能力建设,这就给“十二五”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发展前景。

“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整体优化”战略

■阅读提示

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力弘扬我国生态文明的优秀传统,逐步实施环境优先的区域发展方针,努力履行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和优化经济的双重使命,争取实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题和“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线确定后,需要以具体的行动部署来落实,这个部署就是“十二五”环境保护的实施战略。

胡锦涛同志在2010年11月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要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反映出一个重要的原则:今后我国改革和发展必须更加注重整体性和长远性,要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优化和长远布局的层面和角度来研究和确立中长期战略。

因此,根据“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的要求,“十二五”环境保护应该实施整体优化的战略,即把环境保护的要求全面纳入经济、政治、社会、区域等方面,使这些对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的领域都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进行优化和转变,最终实现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这正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核心思想。

整体优化的思想是对环境保护“三个转变”的进一步深化。“三个转变”强调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要达到“并重、同步、综合”的要求,主要是突出了要优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十一五”时期突出这个要求是正确和及时的。但进入“十二五”之后,按照“十二五”规划绿色发展的要求来看,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和区域发展等领域离绿色发展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是一种系统性差距,仅靠优化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而必须从上述各方面进行整体性“绿化”,达到系统优化的效果。因此,“十二五”环境保护必须实行整体优化的战略。

具体而言,整体优化战略应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是发挥我国特有的政治优势,增强环境保护的国家意志。强化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政治领导力,增加环境保护在干部考核任用中的权重,强化中央对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环保问责,全面提升政治体制对环境保护的保障作用,增加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来自环境保护

领域的成员名额。二是发挥我国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社会力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增强、扩展并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鼓励新闻媒体发挥监督作用,倡导可持续的消费和生活方式。三是实行环境优先方针,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实行从紧和严厉的环境政策,优先进行环境立法和编制发展规划,优先发展清洁产业和环保产业,将环保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优先考核环保政绩,对重要生态系统实行休养生息。四是使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把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尤其是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和呼吸清洁的空气。五是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严格环境保护标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六是达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为实现环境优良的长远目标打下基础。在目前环境质量出现总体平稳、趋势向好的基础上,扭转特殊环境问题增多和特定区域(如农村)环境问题加剧的局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目标要求。

以上整体优化战略可以概括为: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政治优势,大力弘扬我国生态文明的优秀传统,逐步实施环境优先的区域发展方针,努力履行环境保护优先惠及民生和优化经济的双重使命,争取实现环境优良的阶段目标。合起来是“三项对策、两大使命、一个目标”共6个方面,由于这6个方面都包含一个“优”字,所以又可称为“六优战略”。

实施上述整体优化战略,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支撑保障能力,包括法治、体制、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种力量,称为“环境保护的国家力量(环保国力)”。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环保国力建设和积累不足、缺口较大,所以“十二五”环境保护面临着突出的两大矛盾:一是历史上积累的和未来将要产生的环境压力很大,而我国进入向绿色发展加快转型的时期后,全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期待值上升,这也使环境保护任务叠加、压力骤增;二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和能力都比较薄弱,难以应对这些压力。这二者使“十二五”环境保护出现了“两头挤压、腹背受敌”的特殊状态,比“十一五”更加艰难。因此,“十二五”环境保护战略布局中,必须使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增强环境保护的国家力量。

“十二五”环境保护战略布局

■阅读提示

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积极实施“整体优化”战略,在深入探索和发展中国环保新道路上迈出显著和坚实的步伐。

综上所述,“十二五”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是: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主题,以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线,积极实施“整体优化”战略,在深入探索和发展中国环保新道路上迈出显著和坚实的步伐。

在这里,“深入探索和发展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将会是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标志性提法。应通过大会阐明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本质是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环境保护这个特定领域的表现形态,几代环保人都在一直努力开拓和发展这条道路。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多次提出,创新是发展的基因,要用新的视野把握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机遇,用新的思路谋划环境保护的未来。我们认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是跨越很长时期的持久的任务,“十二五”是其中的一个时期,以后的几个5年规划时期可能变换环境保护的主题和主线,但探索环保新道路这个总的取向和框架是稳定和持续的。

“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两型’社会”、“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等,都是人们十分熟悉和大量使用的概念,但各地一直没有认真梳理并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还往往将它们当作彼此相当的词语而互相代用。在这里,我们借探索“十二五”环境保护战略布局的机会,把这些概念与新提出的“整体优化”战略一起,整合成了一个有逻辑关系的概念系统。

思考“十二五”环境保护战略布局,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我们对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意图的理解,能促使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这样,环境保护的大业就与国家发展的总趋势很好地融合起来了。

作者系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doc

附件1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根据“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深化发展的需要,“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在“十一五”报表制度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具体如下: 一、“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1、“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按照环境统计调查频次将环境统计指标归结为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和定期报表指标。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6个部分;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包括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 按照统计指标内容将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归集成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含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六大类。其中工业源的范围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企业;农业源的范围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城镇生活源的范围是指城镇范围内的生活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辖区内的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

疗废物处置厂;环境管理的范围是指环保系统内相关业务部门管理工作和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情况。 按照统计指标特性将各类污染源指标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指标、台帐指标、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和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其中,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和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是核心指标,是环境保护部门参与宏观决策、反映环境规划和治理成效的指标;基本信息指标和台帐指标是为了支撑及核实核心指标准确性的辅助指标。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图1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2、“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1)环境统计年报指标体系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季报及快报 年报指标体系 工业源 城镇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农业源 环境管理 污水处理厂 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 机动车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将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问题相结合,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定性和定量分析

请各科室、站、队将资料收集后报给综合科,最迟在3月25日下班前。谢谢各位啦。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需收集数据 一、规划目标指标 注1:分年度填报2010-2013年数据 注2:各年排放量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排放量。 注3: 2010年排放量数据,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结果的核定情况填写。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定量) (减排科) 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定量)(减排科)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2013年水质为劣Ⅴ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4年监测数据.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监测站)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七大水系内2013年水质劣于Ⅲ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3年监测数据,如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7、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监测站) 注1:SO2、NO2、PM10、PM2.5栏填写相应年份的年均浓度。 注2:未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可不填写“PM2.5”一栏。 2)分年度(2011-2013)评价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2013年,已执行新标准的区县,按照新、老标准分别评价达标比例 二、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1、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开展情况(定量)(减排科)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门 注:“企业名称”:对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填写 名单详见:《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1]161号),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 前言 (1) 一、现状与问题 (4) (一)发展现状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形势与需求 (8)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将日益显著 (8) (二)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 (9) (三)公众对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9) (四)环境监测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面临着新的形势 (10)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四、主要任务 (13) (一)围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公众需求,加强环境质量监督考核与信息公开 (13) (二)围绕国家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14) (三)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和国家环境监督需要,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23) 五、重点工程 (26) (一)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工程 (26) (二)环境监测运行保障工程 (32) (三)环境监测人才建设工程 (32) 六、保障措施 (33)

(一)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33) (二)创新体制,理顺机制 (33)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33) (四)重视人才,提升素质 (33) (五)加强科研,强化支撑 (34) 前言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潜在的环境问题,及时响应突发环境事件。环境监测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能、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监视环境状况变化、考核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实施环境质量监督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内容,是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关心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温家宝总理要求"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列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明确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县县具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环境监测评估能力",明确了未来五年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xxx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 资料清单 环保局: 收集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PM2.5、CO、O3),大气监测站位图;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监测图;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区噪声、居住区噪声、商业区噪声、文教区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资料;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 xxx主要污染源分布现状,各污染源的分布图;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资料;各单位危险固废产生量、处理量;工业固废排放总量年度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年度计划(SO2,烟尘,粉尘,COD,氨氮);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xxx环境功能区划;xxx生态功能区划。 大型项目的环评资料(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和环评报告);各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及环保验收情况;环评审批情况。 自然保护区规划报告(现有的及规划建设的)及图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及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x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近五年的环保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环境宣传教育材料及工作实施方案;群众来信来访、热线电话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

协委员提案的受理、登记、督办和反馈情况。 计划取缔关停企业名录;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近五年来xxx 企业监管情况总结;12369环保热线日常管理情况;排污费的征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督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环境检测网络标准化建设规划。 关于法规方面的制定或执行情况总结;未来的计划安排。 园区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园区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园区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工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或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各园区年、项目验收报告产审核工作的报告。 城区内重点企业的环评、环保规划、清洁生产报告、项目验收报告。 热电厂(能源梯级利用;炉灰、炉渣制建材项目;生物质热电余热大棚;蒸汽管网铺设等)相关项目等项目立项书、科研、初设、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等。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指标:(规划基准年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

2016至2020年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2016至2020年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环保规划回顾总结 1.“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评估 “十二五”期间,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实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动工建设,环境能力建设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核与辐射管理合法规范,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城空气质量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 ①染防治成效显著。 ①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十二五”期间,主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治理。先后完成了XXXX 发电有限公司、XXXX 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工程,XXXXXX 化肥股份有限公司、XXXX 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XX 煤业有限公司、XXXX 煤矿废水深度处理工程,XX 纸业造纸废水处理工程,XX 针织纺织废水处理工程,XX 实业、XX 养殖废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治理工程的建设。完成工

业污染源治理投资XXXXXX 万元。 ②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实行了综合整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县对水泥、采煤、矽砂、造纸、非煤矿山行业进行整治,淘汰、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企业。“十二五”期间关闭了X 家6.6 万吨小水泥企业及一条8.8 万吨水泥生产线;关闭了X 家3 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了X 家小造纸企业;关闭了X 家3×0.2 万千瓦时煤矸石发电厂;关闭了X 家小矽砂厂;关闭了X 家地条钢厂;对石膏、磷矿非煤矿山采区进行了有效整合。 ③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重点防治。特别是对XX 镇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XX 江流域进行了重点防治。县政府发布了《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和《加强县城烟尘控制区管理的通告》。对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质中特征污染物砷进行周监测报告制度,严防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禁止城区新建1 蒸吨以下锅炉,县级财政拨付专项治理资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15 年底,县城区内窑炉由2010 年12 台减少到2 台,锅炉由2010 年39 台减少到13 台,其中5 台已改烧燃气,现有茶水炉全部使用型煤和木柴,大灶全部拆除。对县城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收集送XX 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全县医疗垃

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评估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评估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评估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评估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评估时间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评估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划实施总体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秀山县环保”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国家、市级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本地区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秀山县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情况及总体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秀山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终期评估工作组织安排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完成情况及数据来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浔阳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 2016-2020 )

《浔阳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小组:组长:冷彧 副组长:万吉明 田国红 成员: 郭潇潇 蔡盛 贞 温晓敏 易康

前言 浔阳区位于省北部,是省辖市——市中心城区。浔阳地名,古代及近代称寻阳、浔阳。此间亦称柴桑、江州、湓口、湓城、蠡、德化。浔阳,因“南开六道,途道五岭,北守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历来为国之州、郡、府、道之置地。浔阳,是历代文化墨客游历之盛地,留有丰富的诗文和佳句,亦有“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之美誉。浔阳,曾以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称于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真编制、实施好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对构筑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3785”目标,落实七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对进一步改善我区环境质量,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我区“十二五”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计划指标已基本实现。主要体现在: 1、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稳定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明显下降。 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较好控制。全区“十二五”期末,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达到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 3、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工业“三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二、环境污染预测及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我区人口密度高,机动车保有量大,中石化分公司及国电发电厂废气排放量基础大,造成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因此,“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工业污染防治的能力亟待提高。由于我区石化工业园目前尚未建设配套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工业企业配套环保设施尚不能满足新环保法的要求,因此工业污染防治能力能力亟待提高。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增加环境的压力。废水、废气、废渣、各类垃圾的排放量将逐年增加,城市机动车排气、交通噪声、饮食服务业污染日趋严重,如果不加强治理,水污染将会加重,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将会恶化。 4、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环保投入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污染纠纷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突出重点区域和行业环境治理,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机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构筑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 1.1规划提出背景 “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二是结构优化。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三是效率提高。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此外,还要注重

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二是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第五,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建设重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即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问题。二是进行生态行动,让机关、企业、居民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1.2目的和意义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按该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弄清辖区内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提出“十三五”期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及措施,切实处理好“十三五”期间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为建立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采取节能减排、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等重大举措,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 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专栏1),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加强领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加大监管和督察、实施重大减排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五年来全省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污染减排重点项目712个,累

计减排化学需氧量(COD)8.22万吨、二氧化硫(SO2)25.22万吨。经国家核定,2010年化学需氧量(COD)较2005年下降5.76%,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117.6%;二氧化硫(SO2)较2005年下降4.08%,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102.0%。 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滇池治理工程全面提速,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阳宗海砷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水质恢复明显。洱海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洱海模式”得到国家肯定。总体上看,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突出,治理成效日趋显著。金沙江国家考核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实施《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加大对南盘江的监管力度,流域重金属污染得到减轻。组织完成了全省县级以上224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开展了全省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村地区饮水质量、饮水条件和供水水量,饮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联

贵州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之一,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具体任务,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迫切需要。为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 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8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6、《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7、《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的通知》(黔党办发[2011]23号); 8、《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1]29号)。 《规划》适用范围:贵州省行政辖区。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 2015年。

《“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附件: “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 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3—

目 录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 (6)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6) 1、主要进展 (6) 2、存在问题 (7)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8) 1、主要进展 (8) 2、存在问题 (10)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1) (三)主要目标 (12)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2)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12) 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 (12) 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12) 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 (13) 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 (14) 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 (14) 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 (14) 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 (15) 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 (15) 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 (15) 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 (16) —4—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16) 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 (16) 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 (17) 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 (17) 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 (18) 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 (18) 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19) 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19) 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 (20) 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 (20) 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 (20) 四、保障措施 (21) (一)加强组织协调 (21) (二)加大经费保障 (21) (三)建设人才队伍 (21) (四)强化培训宣传 (22) (五)扩大公众参与 (22) —5—

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

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三)形势和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大气污染治理装备 (二)水污染治理装备 (三)固体废物处理装备 (四)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 (五)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 (七)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 (八)环境应急装备 四、重点任务及措施 五、加强规划的组织落实 附录 环保装备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污染物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环保装备产业具有政策导向性强、产品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资金技术密集、社会责任重大的特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为指导“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治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环保装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单位5000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是2005年的倍;从业人数50万人以上。 二是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我国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装备的产品种类达到10000种以上,形成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基本

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

5.6 加强实验室检测技术体系建设 建设目标:以饮用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抗生素类有机污染物分析、恶臭气体检测和危险废物鉴别为突破口,加强项目开发,围绕管理需求提升多介质、多类别分析能力;创新常规分析技术,实现实验室装备现代化,提高实验室分析自动化水平。 5.6.1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技术能力建设 开展研究和验证,提高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中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污染物和抗生素等污染物的监测技术能力。加强与国内国际同行机构的合作,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监测技术能力强、研究基础雄厚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研究中心。 1、饮用水源地水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及生物蓄积性等特点,易于在人体和生物体内富集,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问题。目前,《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所禁止生产和使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21种,包括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酚、六氯苯、多氯联苯、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五氯苯、多溴联苯醚、氯酮、林丹、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饮用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是我市最迫切需要形成的能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分析对检测方法、技术和仪器要求较高,通常需采用GC-ECD和GC-MS等方法,对于分子量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有机污染物如PAHs以及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则需要通过HPLC-MS法进行测定。对于饮用水中痕量POPs 的监测以及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必需建立起从样品预处理、仪器分析到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分析方法体系。目前,市监测站已建立了部分痕量POPs的分析方法,但对于水体中类型繁多的POPs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新兴的多溴联苯醚及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POPs的分析还存在很大不足,这将是今后项目开发工作的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