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天津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与沿线用地的关系

浅谈天津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与沿线用地的关系

浅谈天津中心城区道路系统与沿线用地的关系

路启

摘要:介绍了自古以来天津市道路沿线用地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道路与沿线用地的相容性关系,不同的用地类型以及区位条件对于道路交通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分析道路与沿线用地的关系对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道路系统,土地利用,相容性,城市规划,交通规划

1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交通与土地利用理论研究是城市空间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理论基础多来自对城市空间结构相关流派的研究。19世纪以来,关于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理论从研究基础上大致可分为区位论基础、经济基础、行为基础等;从研究方法上可分为几何分析、空间分析、计量分析、行为分析等。国外城市规划领域针对如何更好地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有效地管理交通需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一方面,主要探讨了相应的土地开发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概念,如步行邻里PP(PedestrianPocket)、交通引导土地开发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传统邻里开发TND(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和土地利用与交通一体化的概念规划等,探讨新的规划理论,并将相关思想和理念付诸实践;另一方面,主要研究如何在政策、制度和规划程序等方面寻找更好地将城市规划或土地利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结合,建立相互信息反馈的途径。

尽管近年来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在国内开始受到重视,但还不够深入,大部分理论仅处于对国外理论的总结和引进阶段,对实践的指导性还较弱,如何真正协调二者关系还未在管理层面上得到很好的实现。同时,新技术的应用在数据、技术与人员配备支持及相关参数的验证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交通工程领域中关于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研究较多,主要为城市交通规划服务,其中包括宏观层面的交通战略研究、中观层面的交通需求分析和微观层面的交通影响评估(TIA)等。

2天津市道路沿线用地演变

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今金刚桥三岔河口),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1404年12月23日,朱棣将此地

改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设卫筑城,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因在此筑城设天津卫。卫是军事建制,而不属于地方行政区划。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天津市路网的雏形就形成于租界时代。由宣统年间的天津街区图可以看出,当时的天津市以金刚桥三岔河口为中心,主要沿海河两侧分布。鼓楼地区为市政府所在地,由北马路、南马路、西马路、东马路围合而成最初的环线,环线以内是棋盘式方格网的街道布局;由南门外大街、北门外大街、东马路(今和平路)、西关大街、东门大街(今建国道)构成了最初的五条放射线。早期的天津市就形成了“一环五射”的路网结构。而在英、法、日、意等国的租界内,路网自成系统,均为不规则的方格网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清朝宣统年间天津地图

延续环放式路网的传统,1995年形成了“三环十一射”的骨架路网结构,内环线以内

地区为核心区范围,主要的商业、金融、行政办公等都汇聚于此。中环至内环地区主要汇集了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医学院等大学,总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等医院,以及人民体育场、河东体育场等体育场馆,成为天津市公共设施用地的主要分布区。外环至中环地区主要分布了水上公园、天津乐园等公园景观,天津钢厂、天津拖拉机厂、陈塘庄电厂等工业用地。

环放式格局延续至今,随着路网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快速路的建设,增加了新的环线——快速路环线。骨架路网由“三环十四射”调整为以快速路系统为主骨架,区间主干路为补充的新环放式路网结构。内环以内地区的商业、金融、办公用地向中环至外环地区扩散,而中环至外环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场馆、公园景观、工业等用地向外环线以外扩散。如图2、图3所示。

图2 1995年天津中心街道图图3 2009年天津市城区图

3不同用地性质与交通设施的相容性关系

交通设施的相容性.是指“从非使用者角度的各类交通设施的品质特征,对设施邻近地区区位活动功能的协作和冲突关系”。相容性问题因交通活动环境负效应的明显而被逐步重视。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对特定类型交通设施的空间位置选择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由

此构成交通设施与各种土地使用之间不同的相容性关系:各种土地使用对聚集效应、规模效应、互补效应以及识别性、环境品质(安全、卫生、安静)等有不同的要求,而各种交通设施也因容量、速度、噪声、尾气、景观等方面的差别,形成不同的土地使用物质环境(包括相应的心理环境),对土地开发产生支持或约束条件。多样的土地性质和交通活动,使二者的相容性关系十分复杂。

不同的用地性质、用地功能、用地布局、地价分析与活动特征都受到周边交通设施相容性因素特征的较大影响,体现了相容性特征对用地性质和功能组织的局部层次的改善或损害关系。由于不同用地性质的活动特征不同,在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布局决策中,各种相容性因素决定了各类用地相对于交通设施的不同分布特征。

1)居住用地

城市居住活动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较高,同时也具有交通便利性的要求,因此不能将居住环境与交通完全对立起来,而要使之相互协调。中环线以内的居住用地大都是早期建造的中小户型的居住小区,停车设施严重不足,而且多分布在等级较低、宽度较窄的道路上,机动车进出不便;但是由于其位于市中心,上班、购物、休闲娱乐等出行的距离较短,居民的出行方式多采用自行车、公交车,对道路通行影响不大。

中环线以外的大型居住区较多,由于其距离中心区较远、机动车拥有率较高,导致这类居住区机动车出行比例较高,对道路设施、停车设施要求较高。此类居住区出入口大多设置在主干路上,成为主要的机动车交通吸引源。

2)商业用地

内环线以内以和平路、滨江道为代表的步行商业街为天津市商业最集中地区,虽然步行街繁荣了商业,但是和平路和滨江道两条步行街客观上阻碍了核心区的机动车通行,造成了内环线以内地区机动车通行能力不高,平均车速不高。

出于招揽人气的考虑,大型超市和商场大多沿交通性主干路布置,在繁荣商业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机动车交通量,导致了占道停车、人车混行等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行效率。而小汽车速度快,通行和停车空间大,易导致交通拥挤,并威胁步行购物者的安全,因而破坏购物环境,对商业活动造成冲击。公共交通具有形成大量人流和节省交通与停车空间的优势,与这类商业设施的相容性较好。自行车交通对传统线状商业设施也有促进作用。在步行商业街的侧向道路路口附近提供自行车停车场地,改进自行车与步行设施的衔接,也可以促

进商业街的发展。

中环以外地区分散的商业设施相对独立、不连续,是适应机动车购物出行的产物。为吸引更多机动车出行的消费者,这类商业设施一般需要靠近机动交通走廊或节点,但一些高档商店为吸引中高收入的顾客,更倾向于接近高级别墅区,与高等级道路有所隔离;而环境要求较低、识别性要求较高的商业活动,如汽车销售、批发市场、低档零售服务等,则倾向于交通干线沿线位置。

3)办公用地

中环线以内地区的办公用地大部分为传统的办公用地,传统办公活动的高度集中,造成局部地区过大的交通活动强度,开口设在高等级道路上将吸引大量的机动车交通量,势必加剧交通污染,损害办公环境。与中心区集中型的办公活动相容的主要有大容量公交设施以及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

外环至中环之间地区的办公用地大多为集中设置,比如华苑产业园,由于其密度和规模较大,在通勤高峰期间出入交通流量非常大。与之相容的道路设施为交通性干路,并且需要提供便捷的出入口,以保证通勤期间交通流量的通行。

4)旅馆用地

旅馆等服务业主要以外来人员的公务、会议、旅游、旅途中转活动为依托,需要接近办公、对外交通设施及名胜区,对功能互补性和可识别性要求较高,经常出现在大型交通枢纽周围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交通走廊地带,不同档次的旅馆在安静、卫生、周围景观等方面要求差异较大,一般不宜紧邻快速交通走廊。

5)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根据服务方式的不同,公共服务活动可大体分为内务和外勤两种类型,前者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如图书馆、医院等,多要求安静的环境,对机动交通的噪声震动干扰较为敏感,宜控制在快速路、主干路的一定范围之外;后者主要包括市政服务及安全保障活动,对环境质量相对不敏感,而且要求保证机动交通的快速通行,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连接高等级道路。

6)生产与流通企业用地

在生产和物资流通部门的区位决策中,与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及消费市场的运输联

系,充足而廉价的生产、储备和货物装卸空间的便利程度最为重要,加上这类土地使用对交通污染最不敏感,与快速路的相容性最好。随着公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大量的工业、仓储设施和批发市场依附于城市外围的快速路网络,特别是对外交通干路迅速建立起来,与城市对外运输口岸相联系的快速路成为工业及仓储型市场(货物流通中心)发展的“黄金通道”。

必须强调,虽然与同一类型的区位设施相容的交通设施有多种,但只有将各种交通设施进行有序组织和优化组合,才能实现整体的协调,否则各种交通活动的冲突会对区位活动产生消极影响。同时还必须将区位设施和区位活动对交通设施的支持、约束作用予以综合考虑,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交通设施与区位设施的相容关系。

表1 各类用地交通设施相容性表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中环内中环外中环内中环外中环内中环外中环内中环外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办公用地╫╫╫★★○★○旅馆用地╫╫╫○★★★★公共服务设

╫╫╫╫★★★★施(内务)

公共服务设

○★★★○○○○施(外勤)

工业用地○★○★○○○○注:★ 相容:促进作用;○ 一般: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及不利影响;╫ 不相容:抑制作用。

4小结

天津市道路沿线用地分布的变化具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根据各用地类型变化规律以及其所处的地域不同分析道路交通设施与沿线用地的相容性关系,其结论对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交通设计、城市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具体分析每一类用地的交通出行特征以及每一类城市道路的特点,进一步深化城市道路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研究,探索如何使两者实现和谐共存、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刘冰,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设施配置的关系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7。

[2] 沈磊,孙洪刚,效率与活力——现代城市街道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Jan Veldhuisen,Harry Timmermans,Loek Kapoen.RAMBLS :A regional model based on the microsimulation of daily activity travel patters[M].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0,3.[4] Knight,R·L,Trygg,L·L.Land-use impacts of rapid transit systems:implications of recent experience[M].Final Report Prepared for the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1977.

[5] Bollinger,C·R,Ihlanfeldt,K.R.The impacts of rail transi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ase study of Atlanta’s MARTA.J[M].Urban Economics,1997,42.179-204.

[6] Webber,M·M.The BART Experience - What HaveWe Learned[M].In :The Public Interest,1976.79-108.

[7] Giuliano,G.Land-use impacts of transportationinvestments:Highway and transit[M].In :Hanson,S.(Ed.),The Geography of Urban Transportation,second ed.1995.305-341.

[8] 王 炜,徐吉谦,杨 涛,李旭宏等.城市交通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9] 周素红,阎小培,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的进展,规划广角,2006。

作者简介:

路启(1982—),男,硕士,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道路交通规划所,助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