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教版科学2015年中考复习《中考拐点》中考科学专题集训(一)课件

浙教版科学2015年中考复习《中考拐点》中考科学专题集训(一)课件

浙教版科学2015年中考复习《中考拐点》中考科学专题集训(一)课件
浙教版科学2015年中考复习《中考拐点》中考科学专题集训(一)课件

中考科学专题集训(一)

一、选择题

1.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B)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不作要求

2.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不起作用的一项( C )

A.转动遮光器

B.转动转换器

C.调节细准焦螺旋

D.转动反光镜

3.要使视野中单个细胞最大,你认为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 D)

A.1、4

B.1、6

C.3、6

D.3、4

4.某同学用低倍镜观察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清晰物像,这时如果转动转换器改用高倍镜观察,下列情况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B )

A.视野内的细胞数量变少了,体积变大了

B.视野变亮了

C.物像变模糊了

D.物像不在视野正中央

5.某同学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人的血涂片。在其他相关因素均相同的情况下,该同学用两个不同物镜观察同一张血涂片,结果观察到乙视野比甲视野明亮。下列相关叙述最合理的是( A)

A.观察到甲中的红细胞比乙中的红细胞大

B.乙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甲中均可观察到

C.若玻片往右移,甲中的物像往右移而乙中的物像往左移

D.若乙中的物像很模糊,则直接转换成甲,物像就会变清晰

6.在进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操作规范的是( B)

A.在载玻片上滴清水

B.先盖盖玻片再染色

C.绘细胞核时直接涂黑

D.直接用高倍镜观察

7.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能够看到叶绿素的是( C )

A.洋葱鳞片中内表皮细胞

B.人口腔上皮细胞

C.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D.根尖成熟区细胞

8.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主要与下图细胞中的哪一结构有关?( D )

A.⑤

B.②

C.①

D.④

9.一些生物科学家正尝试“人工合成生命”的研究。专家认为,要创造出人工合成生命,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创造细胞容器”,以使细胞可以将坏分子阻挡在细胞外,允许好分子进入。这里的“细胞容器”最可能是(A)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细胞核

10.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数目、种类增多

B.细胞分化是形成不同组织的根本原因

C.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D.细胞分化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11.下面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C)

A.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

B.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C.过程①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A、B、C细胞形态、功能不同,但结构相似

12.下图中,按植物体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D)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

13.人体的血液,属于哪一结构层次?( B)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4.下列关于一株番茄和一头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B.它们的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它们都可以由一个细胞——受精卵发育而来

D.番茄的果实、牛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15.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内,然后向箱内通入混合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作出判断。这一实验是基于下列哪项的假设进行的?(B)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

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

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

16.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麻雀、袋鼠和蟹、蝴蝶、乌贼、蚱蜢两类。他可能是根据下列的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A )

①体温是否恒定②是否有脊椎骨③卵生还是胎生④水生还是陆生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③或④

D.①或④

17.“五月枇杷黄”,每年5月,我市各地的早熟枇杷陆续采摘上市,仔细观察如图中的枇杷

结构,你认为枇杷属于( D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18.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

B.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温度和水

C.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19.金华是国家级旅游城市,有许多著名景点,以下关于景区内生物的描述属于种群的是( C )

A.双龙景区内所有的植物

B.浦江仙华山上所有的鸟类

C.诸葛八卦村内所有的人

D.武义牛头山上所有的生物

20.有关生物圈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D.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1.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其中所包含的食物链是( A)

A.藻类→虾→小鱼→大鱼

B.水→藻类→虾→小鱼→大鱼

C.藻类←虾←小鱼←大鱼

D.阳光→藻类→虾→小鱼→大鱼

22.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下图表示一段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该食物链中的能量最终来源是丙固定的太阳能

23.用网将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罩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而未加网的天然的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B )

A.加罩后草的光合作用减弱

B.食物链被切断了

C.两处土壤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D.消费者的种类太多了

24.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C)

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D.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25.“亚洲鲤鱼”是美国人对鳙鱼、鲤鱼等8种鱼的统称。美国政府为了清洁水体,于上个世纪70年代从东南亚进口了这些鱼类,这些“亚洲鲤鱼”在美国几乎没有天敌,也没有竞争对手,近几年来疯狂繁殖,使美国本土鱼类种群数量锐减,在美国的一些河流中,“亚洲鲤鱼”的数量已占鱼类总数的90%。下列有关“亚洲鲤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亚洲鲤鱼”属于外来物种,进入美国后危害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

B.“亚洲鲤鱼”进入美国疯狂繁殖,破坏了原有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亚洲鲤鱼”进入美国疯狂繁殖,破坏了入侵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为控制“亚洲鲤鱼”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二、简答题

26.显微镜的发明大大开拓了人类的视野,人们看到了原先肉眼看不到的世界。

(1)如图是从载物台反面看到的遮光器。①②③④⑤表示从小到大

的光圈。在光线较弱时对光,应选择的光圈是⑤(填编号)。

(2)要观察“上”字装片,正确完成了对光、放片两个步骤后,用

低倍镜寻找物像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应该进行的一步操作是C(填编号)。

A.前后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27.小明制作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情况

如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他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B 图。

(2)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先要转动①(填标号),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接近玻片标本,此时眼睛一定要注视物镜。

(3)临时装片的制作主要有净片、滴液、取材、盖片、染色五步,A图中出现气泡,可能是哪个步骤操作不规范引起的?盖片。

(4)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第二步中往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

(5)为了更清楚地看到B图中细胞的结构,他应该转动C图显微镜中标号②所示结构,使高倍 (填“低倍”或“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6)小明同学在显微镜下找到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后,无论他怎样努力,都不会看到下列选项中的哪组结构?A。

A.细胞壁和液泡

B.细胞膜和细胞质

C.细胞质和细胞核

D.细胞核和液泡

28.图中,A~E表示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整个人体都是由A细胞发育而成的,则A细胞是受精卵。

(2)A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形成B。在此过程中,遗传物质(或染色体、DNA)复制后形成形态、数量完全相同的两等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

(3)B通过细胞分化形成C。在此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产生了差异。

(4)在图示的结构层次中,人体具有而植物体没有的是[E]系统。

29.观察下面的动物分类系统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动物中,猫与虎的亲缘关系最近。

(2)猫与豹所共有的分类等级单位依次是界、门、纲、目、科。

(3)虎鲨和抹香鲸都生活在海洋中,且外部形态也很相似,但在分类上却相差较远,因为动物分类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结构。写出虎鲨和抹香鲸在分类特征上的主要区别:虎鲨卵胎生、抹香鲸胎生哺乳;虎鲨用鳃呼吸、抹香鲸用肺呼吸;虎鲨变温、抹香鲸恒温等。(写出一条即可)

30.目前,我市己建成了多处湿地公园,既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旅游场所,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请回答:

(1)湿地中的所有生物不能(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2)芦苇、绿藻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3)某学习小组调査了湿地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鳙鱼。(4)少量生活污水流入湿地会造成轻度污染,一段时间后湿地可恢复正常,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大量污水流入会使湿地公园变成污水湾并难以恢复,因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湿地公园被重金属污染,则上述生物体内重金属离子浓度最高的生物是鳜鱼。

31.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注:变形虫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胞)切为两半,有核的一半能继续存活,无核的一半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不能生活下去。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入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能正常生活。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细胞核在细胞产生后代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2)正常细胞的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

(3)从上述实例可知,细胞能正常完成多项生命活动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细胞必须保持完整。

三、实验探究题

32.科学探究小组做了四个生态瓶,编号分别为A、B、C、D。在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鱼、螺蛳、小虾,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图所示),然后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上。对四个生态瓶进行了一个星期观察,发现瓶内的生物生存状态良好。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图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小鱼。

(2)持续光照8小时后,瓶内液体pH最接近7的生态瓶是 A (填字母标号,下同)。(3)若要研究小虾对水草生长的影响,最好选择A和 B两个生态瓶进行观察比较。(4)通过对四个生态瓶内水草、鱼、螺狮、虾的进一步观察,结果却发现:D生态瓶内的虾存活时间最短,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氧(回答二氧化碳过多PH太低、虾被小鱼捕食、虾缺少食物、环境承载量有限,虾的竞争能力弱均给分。。

33.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统称为生物群落(或群落)。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

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①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是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高于(或“大于”)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杨半分解叶最为喜好。由此说明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浙教版中考科学试卷和答案共五套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绍兴市试卷科学 本卷可能用到的公式和相对原子质量:密度:ρ= V m 速度:v = t s 压强:p = S F 欧姆定律:I =R U 功:W =Fs 功率:P =t W 重力:G =mg 浮力:F 浮=G 排液=ρ液gV 排 液 电功:W =UIt 电功率:P =UI 杠杆平衡条件:F 1l 2=F 2l 2 ρ水=1.0×103 千克/米3 g 取l0牛/千克 H-1 C-12 0-16 C1-35.5 Na-23 Ca-40 Ni-59 试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下列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2. 你听到铃声走迸教室。这个反射活动中感受器所在的器官是( ) A.眼 B. 口 C. 耳 D. 脚 3. 如图所示实验,表示力的作用效果与( )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 4. 下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是 ( ) 5.2012年3月25日,浙江省环保厅开始试报的一项新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是( ) A.二氧化硫 B. 可吸入颗粒物 C. PM2.5 D. 一氧化碳 6.下列有关宇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B. 太阳系是由太阳、地球和月球组成的星系 C.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D.宇宙是无边的、膨胀的7.图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8.如图是桃花结构示意图,能发育成果实的结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考生物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2012中考生物精品复习资料:专题一科学探究 一、知识回顾 1. 2. 3. 过程 4. 5. 6. 1.科学探究 方法:、、、等。 2.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有且仅有个。 二、重难点解析 1.济南版初中生物学教科书探究方法有实验法(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人体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模拟实验法,对照实验法,观察法(如:观察种子的结构、观察家鸽),观察与思考,调查法(如:调查当地生物资源及其利用状况),资料分析等。 2.对照实验和实验变量: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有某个条件引起的,采取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试验。这个条件即实验变量。如何减小实验结果的误差或偶然性:控制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多次实验,重复实验,反复探索,不断改进探究方法,实验结果一般要计算平均值。 三、考点回顾 1.(2008年潍坊第2题).为掌握我市水产养殖的现状,某研究小组先后到寿光、寒亭、昌 邑等地,考察了解养殖场,走访相关养殖人员。这种生物学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答案:C 2.(2008年潍坊第31题)(9分)以下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在菊花扦插的最佳时期,探究“影 响菊花插条成活因素”的试验结果,请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 (1)扦插过程中一般采取避免阳光直射、除去插条上部分叶片等措施,这样做的目是。 (2)上述试验中,将土壤进行消毒、插条切口涂硫磺是为了。

(3)培养一段时间后,成活插条切口处长出的根称为。 (4)请根据上表,设计验证“某一变量对菊花扦插成活率影响”的试验步骤。 (5)某同学利用上表中的变量,分组探究“影响插条成活率因素”,请帮助他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各组实验数据。 答案:(1)减少插条水分散失(或降低蒸腾作用)(2)保护插条切口,防止病菌感染(3)不定根(4)实验步骤:(只要叙述合理即可得分)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两组菊花插条,确定某一变量,甲组进行处理,乙组不作处理。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插条放在相同条件下培养3周,分别观察两组插条的生长状况,对插条的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 (5)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并得出实验结论 3.(2009年潍坊第2题)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过程中,主要采用()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答案:A 4..(2009年潍坊第15题)下表是“探究子叶的不同处理对花生幼苗发育的影响”的实验 结果 组别子叶处理株高(cm)主根长度(cm)须根叶片数 a组保留两片10.1 18.25 发达26 b组保留一片7.2 14 较发达19 c 组去除两片0.8 3.8 极少9 A.证明胚是植物体发育所必须的结构 B.实验组为a和b,对照组为c C.实验组为a和c,对照组为b D.实验组为b和c,对照组为a 答案:D 5.(2009年潍坊第30题)生活在弱碱性土壤中的某种植物通常开白花,有时也开红花。某 研究小组根据提供的酸性土壤、非酸性土壤或弱碱性土壤、非弱碱性土壤进行探究实验。 下面是他们在设计验证土壤酸碱度(pH)影响植物花色的实验时所提出的问题,请回答: (1)被验证的实验假设:。 (2)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 (3)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相同的条件有(至少两项) 。 (4)实验的因变量是。 (5)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是。 答案:(1)土壤酸碱度(pH)会影响花色(1分) (2)酸性(非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非酸性(弱碱性)土壤中的植物(2分)

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科学方法浙教版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训练及答案-科学方法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1.控制变量法是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下列探究过程中运用了这一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通过观察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来判断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C.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要保持电阻一定 D.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2.如图所示,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时,选用质量较小 的卡片,目的是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对实验的影响.这种突出问 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科 学研究方法.以下四个实例中所用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 A.选用质量相同的物体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B.选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 C.选用轻绳探究使用定滑轮的特点 D.选用2Ω和8Ω两个电阻串联代替10Ω的电阻 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下列同一选项中,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用光线来描述光的传播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B.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研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C.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D.通过亮度来判断灯泡实际功率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来判断磁性强弱 5.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如图6所示的实验中也应用了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6.下列各种重要科学理论,不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B.原子核式结构理论 C.牛顿第一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 7.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多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多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某年某月某天,物理老师要求同学们开展课外观察月亮的活动,听听同学通过观察作了以下记录,其中通过直接观察不可能得出的记录是() A、月亮是一个球体 B、月亮象一个银色的盘子 C、月亮象一艘弯弯的小船 D、月亮悬挂在东方45°的天空中 9.在科学探究中,常把直接测量有困难的量转换成便于测量的量来研究.这种方法称之为转换法.例如在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时,沙子和水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直接测量,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的多少.下述实验中采用了转换法的是()A.在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时,动能大小的比较方法 B.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推理出物体不受阻力时的运动状态 C.在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灯泡及改变电源电压,多次实验 D.在探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 10.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察,但变化时引起的其他量的变化却易直接观察,用易观察的量显示不易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下列测量仪器中不是利用这种思路制作的是() A.温度计B.压强计C.弹簧测力计 D.量筒 11.力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去认识它,这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研究实例中,同样采用这种研究方法的是() A. 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使电阻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让电 压不变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B. 温度的高低是看不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液体体积的变化去认识它 C.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将做匀速直 线运动 D. 在学习蒸发与沸腾时,通过比较得出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12.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下列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中考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中考专题复习--科学探究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 1.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方法的是 A. B.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B. 研究燃烧条件 C. C.研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D. 研究分子的运动 2.壹元钱的硬币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有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的。就这些同学的“认为”而言, 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实验 B. 观察 C. 假设 D. 做结论 3. 选项方法示例 A类比法一氧化碳有毒,推测二氧化碳也有毒 B观察法变化中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分类法根据所含元素的种类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D归纳法水、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归纳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A B C D 4.科学研究常常采用转换、模拟等研究方法,下列课本实验中与其他三个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的是 A.研究潜水艇的浮沉 B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B.C 研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研究浓硫酸注入水放出热

5.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淀粉碘溶液褪色的原理,应用如图实验比较两种 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实验过程中不需要控制的条件是滴管中 果汁体积相同 A. 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B. 两个胶头滴管的规格 C. 烧杯中淀粉碘溶液的浓度 D. 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6.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很多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归纳法: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氢钠溶液呈酸性,所以盐溶液并非中性 B. 转化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可利用倒流到集气瓶中水体积推导消耗氧气体积 C. 科学探究:铝表面生成的氧化物是致密的,而铁锈却是疏松的,小明认为可能和铁中含有的碳元素 有关,于是取一块纯铁锈蚀做对比试验 D. 逻辑推理:实验室有一不明物质,加入稀盐酸后产生气泡,则一定含有碳酸盐 7.“转化法”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实验没有利用转化法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 测石块的体积 C. 测量大气压强 D. 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8.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的构成模型 C. 物质分类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浙教版科学中考知识点复习大纲.doc

科学生物部分总复习知识点(浙教版) 按中考考纲 第一章生命系统的层次结构 第一节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一、显微镜 1. 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 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3.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向后转,镜筒上升,且变化明显 向前转,镜筒下降,且变化明显 细准焦螺旋变化的幅度很小,其他与粗准焦螺旋一致。 4. 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 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 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记录—收镜—整理 (在对光时,强光用平面镜,光线较暗用凹面镜;调焦先粗再细)

二、生物的多样性 ⒈生物的分类 (1)分类的单位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2)分类等级越高,所含生物种类越多,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就越少。 ⒉生物的主要类群: (1)细菌真菌和病毒 ①细菌: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含有遗传物质的核区组成,膜外有细胞壁,有的 还有荚膜和鞭毛,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细胞,属原核生物。 ②真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的,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膜外有细胞壁,质内有液泡。多细胞真菌的基本结构是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菌丝分地上部分—子实体,地下部分—营养菌丝。没有叶绿体,必须靠吸收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 ③病毒:仅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组成的不具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种类多样,形态各异,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2)植物:都具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 细胞都有细胞壁。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生殖过程中不形成胚。 (3)动物: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获得营养。在形态 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形成了一系列不同于植物的特点。 第二节细胞

中考科学专题 金属含解析

专题二十金属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7,3分)下列四组物质中,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铜和稀硫酸 B.铁和硫酸铜溶液 C.烧碱溶液和氯化钾溶液 D.氧化铜和水 解析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铜在氢的后面,不会与稀硫酸反应,A错误;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会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B正确;烧碱和氯化钾溶液交换成分不会生成沉淀、气体或水,不能反应,C错误;氧化铜与水不发生反应,D错误。 答案 B 2.(2015·浙江金华,8,3分)硫酸铜溶液能用于植物灭菌治病。配制好的溶液,若用铁制容器盛放,铁制容器内壁上会产生一层红色物质。下列解释和结论正确的是() A.铁的表面被腐蚀了,使铁生锈,该红色物质是铁锈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铁置换出铜,红色物质是铜

C.铁与硫酸铜发生了置换反应,红色物质是铁锈 D.铁与硫酸铜发生了复分解反应,红色物质是铜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将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用铁制容器盛放硫酸铜溶液,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制容器内壁上的红色物质是铜,B正确,A、C、D 错误。 答案 B 3.(2015·浙江丽水,14,3分)往一定量的氯化铜溶液中加入 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物质的质量随加入锌 粒的质量变化关系,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 A.溶液中的水 B.生成的铜 C.生成的氯化锌 D.参加反应的氯化铜 解析往一定量的氯化铜中加入过量的锌粒,无水生成,且溶液中的水也不参加反应,所以水的质量不会随着反应的进行而有所变化,则这种物质不可能是溶液中的水。 答案 A 4.(2015·浙江杭州,16,3分)用三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的现象。 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 B.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中考科学学科综合专题复习

中考科学学科综合专题复习 一、物理与化学综合题 (一)化学与气体压强知识综合 例1、现代城市中有各类喷泉,其原理都是利用了 水的压强差,化学中的喷泉原理与其相似,应用了 少平内外的压强差。如图所示,烧杯内盛有NaOH溶 液,滴管a中有NaOH溶液,实验时,先从滴管a处挤 入几滴NaOH溶液,随即打开止水夹b,若要形成喷 泉,烧瓶内的气体X可以是() A、SO2B、CO C 、H2D、O2 例2:如图所示,向试管中依次加入约3毫升饱和硫酸铜溶液和约2毫升浓硫酸,静止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 A、玻璃管中左液面下降,右液面上升 B、试管中的液体明显分为两层,上层呈蓝色,下层无色 C、有蓝色晶体析出 D、有白色固体沉降到试管底部

(二)化学与浮力知识综合 1、如图2所示,一个放有砝码的蒸发皿浮在水面上, 蒸发皿底部到水面的距离为h。当不断地向水中加入食盐时,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h与食盐质量关系的是() 2、如图所示,60℃的硝酸钠饱和溶液中悬浮一空心铁球,当溶液温度降低20℃时,会出现的现象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

3、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盛有溶液B,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同)________. (2)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将________. 4、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铜球和锌球,这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稀H2SO4和CuSO4溶液中片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左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B、只有右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两边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都增加 D、取掉烧杯后,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浙教版科学中考——电动机专题

电功率----电动机 一.选择题(共1小题) 1.(2014?杭州)加在某电动机上的电压是U,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为P,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r,则电动机线圈上消耗的电热功率为() A .P B . C . D .P﹣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一直流电动机的线圈电阻是4.4欧,当它接在220伏的电压下工作时,通过线圈的电流是5 安,这时电动机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____瓦,线圈发热损失的功率是_________. 3.(2009?兰州)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那么它的电功率是_________W,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效率是 _________.(最后一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助力车,电动车的电源是电压36V的铅蓄电池,电动机线圈的电阻是1Ω,工作时,通过电动机的电流是5A,那么电动车工作时电机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_W,1min产生的热量是_________ J. 5.如图所示,一台直流电动机所加电压为110V,通过的电流为5A.该电动机在10s内把一个质量为50kg的物体匀速提高了9m,则电动机的电功率为_________,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_________(不计摩擦),g取10N/kg. 6.某小电扇电动机正常工作电压为6V,工作电流为0.5A,在一次使用时由于扇页阻力过大而卡壳停止转动,此时电流迅速升高到3A,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电功率为_________W,线圈电阻为_________Ω,机械功率为 _________W,工作效率为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3小题) 7.一台直流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4V,电功率是120W,内部线圈的电阻是0.5Ω.如果这台电动机正常工作5min,求: (1)电流做了多少J的功; (2)产生多少J的热量; (3)有多少J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8.一台电动机,电阻为10欧姆,接在照明电路中使用,通过的电流为5安培,该电动机消耗电功率是多少?它的发热功率是多少?转变为机械能的功率是多少?电动机的效率是多大?此电动机匀速提起重物,若物体重8500牛顿,则物体上升速度是多大? 9.(2010?巴南区二模)如图所示,是汽车启动装置的原理图.在打开车灯的情况下,电动机未启动时电流表读数

浙教版科学中考总复习最全基础知识汇编

第1课时科学测量与物态变化 一、科学观察(b) 科学观察: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观察记录:方式有__文字描述__、__表格记录__、__图形记录__等。 二、科学测量(b) (一)长度的测量 测量工具: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__刻度尺__。 长度单位: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 单位换算:1千米(km)=1000米; 1米=10分米(dm)=__100__厘米(cm) =__103__毫米(mm)=__106__微米(μm) =__109__纳米(nm)。 (二)体积的测量 测量工具: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要用__量筒__或__量杯__。 体积单位:体积的主单位是米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单位换算:1升=__1__分米3; 1毫升=__1__厘米3; 1升=__103__毫升。 使用量筒: 先观察:测量前,首先要看量筒的最小刻度值和量程;放正确:量筒必须平放在水平面上; 看正确:视线要与__凹形液面最低处__相平; 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并记单位。 (三)温度的测量 1.温度用来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 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科学上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__冰水混合物__的温度为0℃,__水沸腾时__的温度为100℃。2.温度的测量 (1)温度计是利用__液体的热胀冷缩__的原理制成的。 注:量程指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小刻度值指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之间代表的测量值。 (2)温度计的构造:玻璃管内径细而均匀并带有刻度,玻璃泡内装有适量液体(酒精、煤油、水银等)。 (3)正确使用温度计 首先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

中考科学专题:电与磁--(含有详细答案)

电与磁 1. 电工维修电路有时需要带电操作,如图所示,以下操作不会发生触电事故的是( ) A. 甲站在绝缘凳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B. 乙站在绝缘凳上仅接触火线 C. 丙站在地上仅接触火线 D. 丁站在地上同时接触火线和零线 2.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1)开关中两个线头相碰;(2)插头中的两个线头相碰;(3)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的用电器;(4)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在上述情况中,可能引起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 A. (1)(2) B. (2)(3) C. (2)(4) D. (2)(3)(4) 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固定一螺线管,将开关闭合后,有一轻质小车,车上放一条形磁铁,以初速度v 0朝螺线管运动,在小车靠近螺线管的过程中( ) A. 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小车匀速运动 B.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C. 电流表中无电流通过,小车减速运动 D.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小车加速运动 4. 如图所示,使一个铜盘绕其竖直的轴转动,且假设摩擦等阻力不计,转动是匀速的.现把一个蹄形磁铁移近铜盘,则( ) A. 铜盘转动将变慢 B. 铜盘转动将变快 C. 铜盘仍以原来的转速转动 D. 铜盘的转动速度是否变化,要根据磁铁的两端哪是N 极,哪是S 极来决定 5. 如图所示,AB 和CD 是两根固定且平行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符号“×”表示垂直于纸面指向纸面里的磁场的磁感线.现将铜棒EF 和GH 垂直放在滑轨上,并与金属导轨接触良好;当外力拉动GH 使其向左移动时,则EF 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向 移动;当拉动EF 使其向右移动时,则GH 在感应电流的作用下向 移动. 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巨磁电阻效应 1988年阿尔贝?费尔和彼得?格林贝格尔发现,在铁、铬相间的三层复合膜电阻中,微弱的磁场可以导致电阻大小的急剧变化,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巨磁电阻效应”. 更多的实验发现,并非任意两种不同种金属相间的三层膜都具有“巨磁电阻效应”.组成三层膜的两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铁、钴、镍这三种容易被磁化的金属中的一种,另一种是不易被磁化的其他金属,才 可能产生“巨磁电阻效应”. 进一步研究表明,“巨磁电阻效应”只发生在膜层的厚度为特定值时.用R 表示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 表示加入磁场后的电阻,科学家测得铁、铬组成的复合膜R 与R 之比与膜层厚度d (三层膜厚度均相同)的关系如图所示. 1994年IBM 公司根据“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研制出“新型读出磁头”,将磁场对复合膜阻值的影响转换成电流的变化来读取信息. (1)以下两种金属组成的三层复合膜可能发生“巨磁电阻效应”的是______. A .铜、银;B .铁、铜;C .铜、铝;D .铁、镍. (2)对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当膜层厚度是1.7nm 时,这种复合膜电阻______(选填“具有”或“不具有”)“巨磁电阻效应”. (3)“新型读出磁头”可将微弱的______信息转化为电信息. (4)铁、铬组成的复合膜,发生“巨磁电阻效应”时,其电阻R 比未加磁场时的电阻R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 (5)如图是硬盘某区域磁记录的分布情况,其中1表示有磁区域,0表示无磁区域.将“新型读出磁头”组成如图所示电路,当磁头从左向右匀速经过该区域过程中,电流表读数变化情况应是下图中的______. 7. 如图所示,一个轻质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片,当开关S 断开时,铁片刚好与水银槽中水银接触,当开关S 闭合后,铁片会( ) A.不动 B.陷入水银面以下 C.向上运动停止在空中 D.上下不停地振动 8. 如图5所示为一台非铁性物质制成的天平。天平左盘中的A 是一铁块,B 是电磁铁。未通电时天平平衡,给B 通以图示方向的电流(a 端接电源正极,b 端接电源负极),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使电磁铁对铁块A 的吸引力大于铁块受到的重力,铁块A 被吸起。当铁块A 向上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仍保持平衡 B. 电磁铁B 的上端为S 极,天平右盘下降 C.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天平左盘下降 D. 电磁铁B 的下端为N 极,无法判断天平的平衡状态

(完整word版)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总复习题 01植物的根总是向下,向着有水的生长,植物的茎叶总朝着有光的方向生长,这种特性分别叫向地性,向水性,向光性 02南方阳光雨水充足,但不一定适合任何植物生长。 03爬山虎沿墙而上,为的是获取更多的阳光。 04倒下的小树是有可能重新生长起来的。 05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 06在阳光的照射下,树林内和树木外的温度不相同。 07肥厚的脂肪、密集的体毛,是生活在严寒地区动物特有的本能。08过期变质的食品即使经过消毒处理,也不能食用。 09生长于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是(针状的),以减少(水分)蒸发。 10(阳光、水分、温度、土壤)等是影响植物生存的基本因素。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2森林的破坏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洪灾、干旱、沙尘暴、水土流失) 13动物们通过(冬眠、迁徙、换毛)等方法来适应气温的变化。 14池塘中除了生活着植物和动物,还生活着(微生物)。它们能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分解)。 15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动物的数量变化也会影响(环

境);随着环境的变化,生物的结构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会被(淘汰) 16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都无法避免成为(食物链)的成员。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来达到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作用。 17动物会有一些独特的习性,跟适应生存环境有关。 18环境污染、盲目的物种引进、大量捕杀动物和砍伐森林都曾经在历史上造成过部分地区的生态灾难。 19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20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1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相同的需求。 22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就会失去平衡。23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4自然界和生态瓶不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也会受到影响 25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6仙人掌的根会朝着(有水)的方向生长。 27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称为(生产者)。 28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因素是:(温度) 29做对比实验时,我们一般是控制(一个)条件不发生变化。 30每个食物链中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卷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专题10:人、健康与环境(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 . 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 .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 . 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2. (2分)下列措施中,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 . 注射青霉素 B . 注射抗生素 C . 口服消炎药 D . 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3. (2分)基本盖的研实小组利用基因“魔剪”CRISPR/Cas9编辑核术,开发出一种有效方法,能破坏艾滋病毒(HIV-1)的基因,成功抑制感染细胞内HIV-1的增殖。根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艾滋病病毒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B . 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是它的传染源 C . 从免疫学角度判断,艾滋病病毒属于抗体 D . “魔剪”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 4. (2分)小李同学为了宣传安全用药,草拟了四条宣传标语,其中不恰当的是()

A . 只用中药,不用西药 B . 安全用药,重于泰山 C . 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D . 是药三分毒,用药遵医嘱 5. (2分)与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关系不大的是() A . 改变吸烟、偏食等不良习惯 B . 少食用含高蛋白的食物 C . 不食用含黄曲霉素的霉变食物 D . 少食用烧烤烟熏的食物 6. (2分)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器官的是() A . 脾脏 B . 淋巴结 C . 胰脏 D . 胸腺 7. (2分)为了防止艾滋病传入我国,政府决定停止一切血液制品的进口、其目的是() A . 控制传染源 B . 保护易感者 C . 消灭病原体 D . 切断传播途径 8. (2分)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植物黄花蒿的提取物)可用于治疗疟疾而获得诺贝尔奖疟疾是由单细胞动物疟原虫引发的疾病.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 对黄花蒿适当增强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其对无机盐的吸收

浙教版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科学 第1页(共8页) + 2013科学初三综合测试卷 说明: 1.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2.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Ca-40,N-14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6分) 本部分38小题,每小题2分,共7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感受厨房中的科学——根据你的生活体验,下列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食用山茶油的密度为2.0×103千克/米3 B. 食醋的pH <7 C.白酒是纯净物 D. 我们平常吃饭用的筷子长约1.5米 2.站在电视机背后时,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散发出这种气味的物质是臭氧(O 3), 氧气在放电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氧气属于化合物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D .臭氧是由原子构成的 3.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 色变化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4.下图是用来表示物质间发生化学变化的模型示意图,图中“ 、 ”分别表示两种不 同元素的原子。能用该示意图表示的反应是 A .2H 2+O 2 点燃 2H 2O B .2CO+O 2 点燃 2CO 2 C .2H 2O 通电 2H 2↑+O 2↑ D .H 2+Cl 2 点燃 2HCl 5.日常生活中,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错误.. 的是 A .食盐和蔗糖 —— 尝味道 B .白酒和白醋 —— 闻气味 C .蒸馏水和自来水 —— 看颜色 D .味精和纯碱 —— 加食醋 6.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 的是 A .CO 2→H 2CO 3 B .CaO →Ca(OH)2 C .H 2CO 3→CO D .Fe →Cu 7.下列对右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正确的... 是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3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30克甲物质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科学探究

第五章科学探究 第1讲基本实验技能 一、选择题 1.( 2016·河北)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 2. ( 2017·来宾)下列仪器及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量筒—配制溶液 B.烧杯—贮存气体 C.长颈漏斗—过滤 D.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3. ( 2017·益阳)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10 mL水 B.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C.保存二氧化碳气体 D.取少量液体药品 4. ( 2017·福建)欲配制10.0%的NaCl溶液50 g,部分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5. (2017·安徽)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6. ( 2017·甘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 B.在点燃氢气之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及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玻璃棒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7. ( 2017·邵阳)在2017年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 )

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 3 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 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 8. ( 2016·孝感)图示“错误操作”及图下面“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9. ( 2017·眉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 B.过滤操作时玻璃棒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C.自制“叶脉书签”的关键步骤是将洗净的树叶放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煮沸 D.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了湿润的pH 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及标准比色卡比较,读该溶液的pH 10. (2017·沪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搅拌加快过滤 B.用镊子取用二氧化锰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最后改用胶头滴管加至刻度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化学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化学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资料化学》的内容,具体内容:为了帮助教师和同学们的复习工作。下面我整理了2020,供你参考。一、常见物质的俗称和化学式生石灰—— CaO 熟石灰、消石灰—+KNO3 2、检验稀硫酸(或SO42-)——滴入少量BaCl2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产生。滴加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样品含有 SO42- (Ba(NO3)2+H2SO4=BaSO4+2HNO3)\ 3、检验CO32-——滴入几滴稀HCl,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K2CO3+2HCl=2KCl+ CO2+H2O +4、检验NH4——滴入适量NaOH溶液并加热,有使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的气体产生。 5、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 6、鉴别Ca(OH)2和NaOH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CO2气体(或各滴入几滴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Ca(OH)2,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NaOH。 7、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者加入锌粒,有气泡产生。

8、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9、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溶于酸并放出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红色的固体——Cu、Fe2O3、P(红磷) 白色沉淀——BaCO3、CaCO3等不溶性碳酸黑色的固体——C、CuO、Fe3O4、FeO、盐的沉淀 MnO2 溶于酸但不产生气体的白色沉淀—Mg(OH)2、白色的固体——KClO3、P2O5、P(白磷)、Al(OH)3等不溶性碱的沉淀 CuSO4(无水硫酸铜)、KCl、NaCl等蓝色的溶液—— CuSO4、CuCl2、Cu(NO3)2暗紫色的固体——KMnO4 等含Cu2+溶液 黄色的固体—— S 浅绿色的溶液——FeSO4、FeCl2等含Fe2+蓝色的固体——CuSO45H2O 溶液 蓝色絮状沉淀——Cu(OH)2 黄色的溶液——FeCl3、Fe(Fe(NO)32SO4)3、+红褐色絮状沉淀——Fe(OH)3 等含Fe3溶液 常见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钙,氯化镁,浓硫酸;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精,汽油,浓氨

中考科学光学专题复习Word版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3:(2007年莆田市)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4.类型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 。 条件:反射面 。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 的缘故。 1:(04南京)我们能在教室的不同位置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这是因为光射到黑板上发 生了 反射现象。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 反射。 2:(2004长沙)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 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 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 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 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 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3:(05佛山试验区)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 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 ) A .光的反射 B .光的折射 C .光有能量 D .光沿着直线传播 知识(三)光的折射 1、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太阳未出地平线我们就看见“太阳”,水深看起来变“浅”都是光的_______引起的。海市蜃楼 2、折射规律:实验发现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_______。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岸上看水下的物体,所看到的像均比实际的物体要高。 4、两种透镜及其光学特性 (1)凸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 (2)凹透镜:对光起_______作用; 老人家戴的老花镜用的是____透镜;近视眼者戴的眼镜用的是____透镜。 近视眼与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到透镜的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 应用 F F 凸透镜 凹透镜

浙教版科学中考专题复习——水(知识点总结+习题)

6.2水 【关键知识点梳理】 一、水的组成和性质有哪些? 1、水的电解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每个水分子有两个原子和一个原子构成。 1、水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常温下为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沸点是,水在4℃时密度为。 (2)化学性质: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或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或;常温下能与极活泼金属反应,如钠;高温下能与碳、铁等单质反应。 二、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 1、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混合物。由和组成。 2、悬浊液:不相溶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3、乳浊液:不相溶小液滴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4、悬浊液乳浊液不稳定,静置一段时间后会。 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的溶剂中,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在下,某物质在溶剂中达到时所溶解的为该温度下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用溶解度来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溶解性越大,物质的溶解性越强,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定量的表示溶液的组成,应该特别注意溶于水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与所加入物质质量不等的几种情况: (1)当所加物质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 (3)所加物质不能完全溶解。 3、溶液的稀释:混合后的质量不变。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步骤:A、B、C、 (2)主要仪器:、、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等。 五、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的主要途径:工业“三废”的排放;农业化肥、农药的滥用;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2、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1)加强检测 (2)三废经处理后排放、合理使用农药等; (3)污水处理方法:吸附法、沉淀法、和蒸馏法。 【习题精选】 1、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银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科学中考复习社会热点专题(三)

九、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但它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低碳生活的出现不仅告诉人们,你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你可以怎么做。在这种生活方式逐渐兴起的时候,大家开始关心,我今天有没有为减碳做些什么呢?在北京的八达岭,一个碳汇林林场已经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来这里购买碳汇林或种树。比起少开车、少开空调,购买碳汇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什么样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么呢?简单来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中,不恰当的是() 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白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C.在生产和生活中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D.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2.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更需要从人人做起,“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多用电邮、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B.乘地铁上下班 C.将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用石灰水吸收D.吃天然食品、穿棉质服装 3.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4.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关的是() A.制纯碱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灭火D.光合作用 5.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最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6.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它就是使全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当然二氧化碳也不是一无是处,他的固体状态俗称______________,它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 7.(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 (2)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成甲烷、甲醇(CH3OH)、甲酸(HCOOH)等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属于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①改造或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产业。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