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1集合与元素

教案1集合与元素

教案1集合与元素
教案1集合与元素

【教案序号】 1 【授课课时】1课时【教案总数】1

课题:集合

教材章节:§1-1

授课教师:袁建宏【教学目标】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不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的理解集合;

观察集合的几组实例,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

学对象中的意义;

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

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认识事物的能力。

【知识重点】集合的概念,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学习难点】集合中各个基本概念的内涵及符号使用。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概念之一,只能作描述性说明。

2.集合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的数学家康托儿(1845-1918)

二、新知学习

任务一:探究新知

(1)你知道中国的“西南三省”是哪三个省份?

四川、贵州、云南。

(2)全世界共有四大洋,它们的名称是什么?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3)太阳光实际上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你知道是哪七种吗?

红、橙、黄、绿、青、蓝、紫。

通过这三个例子,让学生感知其中的对象的共同特征:确定性。

任务二:形成新知

由某些确定的对象所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

集合一般用大写字母,,,

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a b c 表示。

集合一般用小写字母,,,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若a是集合A的元素,用a A

表示,读作a属于A;

(2)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用a A

?表示,读作a不属于A。

例如,N表示自然数集,则5N

∈,而1

2

N ?。

注: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概念,体会元素与几何的“属于”、“不属于”

关系。

任务三:巩固新知

例1 下列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1)中国的直辖市;

(2)方程210

x-=的解;

(3)大于3的自然数;

(4)著名科学家。

分析:解题时,要与集合的元素对照,进行判断。

解:略。

任务四:思考交流

学生通过自由举例,初步了解用集合语言描述对象的方法。

请学生举一些集合的例子,并指出它们的元素有哪些。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数,那么这样的集合叫做数集。

通过对事物的分类及对分类的事物用集合语言进行描述,巩固集合的概念,明确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属于”和“不属于”。

某校举行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比赛项目有100m、200m、实心球、铁饼、800m、1500m、3000m、4?100m、三级跳远、立定跳远、跳高,共11项。

(1)田赛、径赛分别有哪些?它们能否组成集合?如果能组成集合,集合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2)个人项目、团体项目分别有哪些?它们能否组成集合?如果能组成集合,集合的元素分别是哪些?

四、课堂练习

P 004 练习。

五、课堂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3.集合的分类、常用的数集。

六、本课作业:

1.P 004 习题。

2.学习指导用书。

3.一点通。

七、板书设计:

引例概念思考交流问题解决

例题练习练习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本节课是第一次课,首先讲了我们数学课的要求,我们学生如何学习、学好数学等,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节课学

生听得比较认真,作业都能及时完成,但有些学生作业不规范,没有按课上的

要求做,下一节课要进一步强调。

教案1集合与元素李世劲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教案 美容美发专业高一年级数学科目任课教师李世劲教案序号 1 课题名称 1.1.1集合与元素首次教学 日期 2010.9.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及其关系 2.并进一步掌握常用数集的字母表示 3.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集合与元素的概念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对集合的描述,判断对象能否组成集合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辅助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二、学习新课 介绍中职阶段学习数学的 必要性,数学的学习内容、学习 方法、学习特点等等. 教师介绍说明,逐渐引导学 生认识集合。针对学生特点,举 出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 形象地认识集合。 问题: 实训基地最近进了一批货, 包括:洗发水、护发素、面膜、 润发精华素、按摩膏、粉底霜、 护发啫喱、洗面奶、眼霜、日霜、 晚霜.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 指定的位置? 集合的描述:由某些确定的对 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 学生自己举例,让学生们感受数学在现实 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领会、了解。逐渐体会学习数学的 重要性与实用性。 让学生阅读书上对集合引入的文字,让学生 对集合有一定的认识,并根据老师举出的实 例,进行回答。 认真听老师所讲的例子,并对相应的问题进 行思考、回答。 学生把美容与美发进行分类,并放在指 定的位置。显然, 归纳 洗发水、护发素、润发精华素、护发啫喱、 烫发水、染发膏属于美发用品 要树立学生的数 学学习信心。感受 数学的乐趣以及数 学的应用与价值。 引入教学内容从实 际事例使学生自然 的走向知识点,启 发 学生体会集合概念 从实际事例使学生 自然的走向知识点

高中数学《集合的概念》参考教案1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集合的含义、常用数集及其记法.会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明确集合元素的基本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 点 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难 点 理解集合的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教 具

教学要点:1、集合的概念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集合元素的特性4、集合的分类5、常用数集符号 特别关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和互异性 知识链接:初中代数几何对“集合”的提法以及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的定义精华作业: 教材第5页B组第1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一位教授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女儿,一天教授问放学回家的女儿:“今天在学校学什么了?”女儿说:“集合”。教授问:“怎么讲得集合啊?”女儿回答:“老师班里所有的男生站起来,所有站起来的男生就构成了一个集合,老师又让班里所有地女生站起来,所有站起来的女生构成一个集合。”于是,教授问:“那所有的土豆能构成一个集合么?”女儿想了想说:“如果土豆能够站起来的话,就可以构成集合。”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所有的土豆是否构成一个集合。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二、复习引入 师:在初中代数、几何中曾涉及“集合”的提法,有谁知道么?都是哪些?生:不等式的解集以及几何中“圆”的描述。 三、概念形成 师:请大家看几个例子(构成集合)有什么特点? (1)“小于10”的正整数1,2, (9) (2)所有平行四边形; (3)满足3x>x+2的全体实数; (4)我校高一所有学生. 学生讨论交流,可能得出集合的要点:确定的,不同的对象。也可能得不出,此时教师总结。 师:根据集合的要点,我们来归纳一下集合的定义。 1、集合: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 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 2、集合的元素:

1.1集合与元素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电子教案

【课题】1.1集合与元素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及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2、掌握集合的构成原则,能准确判断一些对象能否构成集合; 3、了解集合的分类和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与集合之间“属于”、“不属于”关系的区分 【教学设计】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导入集合与元素的概念; 2、引导学生自然地认识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不计其数的物品,通过对这些物品的分类,能够加强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超市中货物的分类摆放能让顾客准确有效地找到想要的东西。 对分类后的事物,我们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题——1.1集合与元素 ?创设情景兴趣导入 问题:某商店进了一批货,包括:面包、饼干、笔、橡皮、果冻、薯片、尺子、本子。那么如何将这些商品放在指定的篮筐里? 解决:显然,面包、饼干、果冻、薯片放在食品篮筐;笔、橡皮、本子、尺子放在文具篮筐。 归纳:面包、饼干、果冻、薯片组成了食品集合,也是食品集合的元素;而笔、橡皮、本子、尺子组成了文具集合,它们是文具集合的元素。 ?动脑思考探索新知

概念:一般的,由某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一般采用大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 集合中的每个确定的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小写英文字母a ,b ,c ,…表示集合的元素。 拓展: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下列特点: 1、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都是互不相同的; 2、无序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顺序; 3、确定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组成集合。 例如:某班个子高的同学,不能组成集合,到底多少身高才算高个子,没有确定的标准; 某班个子高于180cm 的同学,可以组成集合。 关系:元素a 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记作a A ?(读作“a 不属于A ”)。 例题讲解:书上P3,例 集合类型: 由有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由无限个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由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数集。方程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集都是数集。 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 ;(最小的自然数0) 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 或+ Ζ; 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 所有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 (书上常用数集的表示要记住,做题的时候经常会遇到) ?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 书P4,练习和习题 ? 课后作业 一点通P4,课堂检测单和课后巩固单

高一数学集合的元素个数

集合的元素个数 一、知识回顾 专题: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在研究集合时,经常遇到有关集合中元素的个数问题。我们把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A 叫做有限集,用card(A)表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例如:集合A={a,b,c}中有三个元素,我们记作card(A)=3、 结论:已知两个有限集合A,B,有:card(A ∪B)=card(A)+card(B)-card(A∩B)、 二、例题导入 例1:学校先举办了一次田径运动会,某班有8名同学参赛,又举办了一次球类运动会,这个班有12名同学参赛,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有3人,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参赛? 解设A={田径运动会参赛的学生},B={球类运动会参赛的学生}, A∩B={两次运动会都参赛的学生},A ∪B={所有参赛的学生} 因此card(A ∪B)=card(A)+card(B)-card(A∩B)=8+12-3=17、 答:两次运动会中,这个班共有17名同学参赛、 演练: 1、 在某校高一(5)班的学生中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有20人参加数学课外小 组的有25人,既参加数学课外小组又参加物理课外小组的有10人,既未参加物理课外小组又未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有15人,则 这个班的学生总人数就是 A 、 70 B 、 55 C 、 50 D 、 无法确定 2、 给出下列命题: 给出下列命题: ① 若card(A)=card(B),则A=B; ② 若card(A)=card(B), 则card(A∩B)=card(A ∪B) , ③ 若A∩B=Φ 则card(A ∪B)-card(A)=card(B) ④ 若A=Φ ,则card(A∩B)=card(A) ⑤ 若A ?B,则card(A ∩B)=card(A) ,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就是③④ 作业: 填空 1.已知全集U Z =,2{1,0,1,2},{|}A B x x x =-==,则U A C B I 为 2.设a b ∈R ,,集合{}10b a b a b a ??+=???? ,,,,,则b a -= 3.设集合M =},2 14|{},,412|{Z k k x x N Z k k x x ∈+==∈+=,则M N 。 (选填、、、?、=、 N M ?、N M ?) 4.设集合{}R x x x A ∈≥-=,914, ? ?????∈≥+=R x x x x B ,03, 则A ∩B = 5.设P 与Q 就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 Q x x P x Q -=∈?,且,如果{}2|log 1P x x =<,

阅读与思考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5)

研究性学习课: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学案) 【课前导学】[知识回顾] 1.集合的含义及表示 (1)集合的含义:把研究对象叫做,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中元素的性质:、、.(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①属于,记为;②不属于,记为 . (3)集合的表示方法:、和.(4)常用数集的记法: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3.集合的基本运算

4.集合问题中的几个基本结论 (1)集合A 是其本身的子集,即 ;(2)子集关系的传递性,即A ?B ,B ?C ? ; (3)A ∪A =A ∩A = ,A ∪?= ,A ∩?= ,?U U = ,?U ?= . 对于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和3.集合的基本运算,我们要关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以及记法之间的对应,相互理解与转化。它们反映了高中数学多语言的一大特点,相互转化理解是认知数学对象的有效方法。 [阅读思考] 阅读教材第13-14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叫有限集?集合按元素个数可分几类? 2、有限集A 中元素的个数如何表示?=)(φcard ?在用Venn 图表示时该怎样书写? 3、集合A B 中元素的个数等于集合A 与集合B 中元素个数之和吗?即()()()card A B card A card B =+成立吗?如果不成立,()card A B =?你能用Venn 图表示这个公式吗? 4、你能通过具体的例子并结合Venn 图研究出三个有限集,,A B C 的并集的元素的个数计算公式吗?(用(),(),(),(),(),(),()card A card B card C card A B card A C card B C card A B C )表示。 5、对于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可以一一数出来比较。而对于元素个数无限的两个集合比较元素个数多少,你设计怎样的比较方法?例如:A={1,2,3,4,...,n ,...},B={2,4,6,8,...,2n ,...}谁的元素个数多?直线和线段都是点构成的集合,那么他们中元素点一样多吗? 4.集合关系与运算的常用结论 (1)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个数为 个,非空子集个数为 个,真子集有 . (2)A ?B ?A ∩B = ?A ∪B = .

高中必修第一册《1.1 集合的概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集合的概念》教案 教材分析 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 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 1.正整数1,2,3, ; 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

4.《水浒》中梁山108好汉; 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二)研探新知 1.集合的有关概念 (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 思考:上述5个实例能否构成集合?如果是集合,那么它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练习1:下列指定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 ①很小的数②不超过30的非负实数③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④π的近似值⑤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⑥所有无理数⑦大于2的整数 ⑧正三角形全体 (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a)确定性:设A一个给定的集合,对于一个具体对象a,则a或者是集合A的元素,或者不是集合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b)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关系的,即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跟顺序无关. (3)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答案:(a)把3-11内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数,这些偶数全体就构成一个集合.(b)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b)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 例如:A表示方程x2=1 的解.2?A,1∈A (5)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

§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 ?B ,则需考虑A =?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 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 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 (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 B ) A .M ={(3,2)},N ={(2,3)} B .M ={2,3},N ={3,2} C .M ={(x ,y)|x +y =1},N ={y|x +y =1} D .M ={2,3},N ={(2,3)} 例如: (2)设a ,b∈R ,集合{1,a +b ,a}=? ????? 0,b a ,b ,则b -a =___2_. 思维启迪:解决集合问题首先要考虑集合的“三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解析 (1)选项A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点(3,2)所组成的单点集,集合N 表示由点(2,3)所组成的单点集,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C 中的集合M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集合N 表示由直线x +y =1上的所有的点的纵坐标组成的集合,即N ={y|x +y =1}=R ,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选项D 中的集合M 有两个元素,而集合N 只含有一个元素,故集合M 与N 不是同一个集合.对选项B ,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可知M ,N 表示同一个集合. (2)因为{1,a +b ,a}= ? ????? 0,b a ,b ,a≠0, 所以a +b =0,得b a =-1, 所以a =-1,b =1.所以b -a =2. 探究提高 (1)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要把握元素的特征,分清点集、数集;(2)要特别注意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在解题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防止所得结果违背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若集合A ={x|ax 2 -3x +2=0}的子集只有两个,则实数a = 0或98_. 解析 ∵集合A 的子集只有两个,∴A 中只有一个元素. 当a =0时,x =2 3 符合要求. 当a≠0时,Δ=(-3)2 -4a×2=0,∴a=98.故a =0或98. 题型二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例2 已知集合A ={x|-2≤x≤7},B ={x|m +1

人教版高中数学集合教案

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1.理解子集、真子集概念; 2.会判断和证明两个集合包含关系; 3 . 理解 ”、“?”的含义; 4.会判断简单集合的相等关系; 5.渗透问题相对的观点。 教学重点:子集的概念、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间区别、描述法给定集合的运算 教学过程: 观察下面几组集合,集合A 与集合B 具有什么关系? (1) A={1,2,3},B={1,2,3,4,5}. (2) A={x|x>3},B={x|3x-6>0}. (3) A={正方形},B={四边形}. (4) A=?,B={0}. ∈?∈

第一讲 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第一讲---集合中的计数问题 一. 基本问题 1. 含有)(N n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 2. 领悟容斥原理并简单的应用之. 二. 学习目标 1. 通过探究含有)(N n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培养学生猜证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乘法计数原理和等比数列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容斥原理的探究,加深学生对集合运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针对性的习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 课程内容 1.含有)(N n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 引例:(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9|_______9N x N x ??∈∈=? ?-?? , (2)上述集合有多少个子集? 答案:(1){}9,3,1 (2)共有8个子集. 注:要求学生把8个子集列举出来. 问:如何探究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规律呢? 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呢? 猜测:含有)(N n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n n a 2=. 如何证明这一猜测呢? 方法一 含有n+1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与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有什么关系吗? 发现:集合每增加一个新元素x 时,若将元素x 加入到其原有的每一个子集,就可以得到同等数量的新的子集,故可知集合每增加一个元素,其子集个数翻倍。 即:)(21N n a a n n ∈=+. 又,21=a 所以n n n n n a a a a 222211221=====--- . 方法二 我们还可以发现:把一个子集的产生过程分成n 步,逐个确定每一个元素是否被选入,完成这一过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式,就对应多少个子集.

依据乘法计数原理:完成一件事需要n 步,每一步分别有n M M M ,,,21 种的方式,则完成这件事共有n M M M ??? 21种不同的方式. 可得含有)(N n 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为n n n a 2222=???= 例1 如果{}2,1,1-? A ?{}31|≤-∈x Z x ,则满足条件的集合A 有_______个. 解:{} {}4,3,2,1,0,1,231|--=≤-∈x Z x 所以满足条件的集合A 的个数等于集合{}4,3,0,2-的非空子集的个数,共15个. 总结:探究新问题时,要从简单的具体的情况入手,归纳多种特殊情况下结论的共性或关联,而后在想办法进行一般性论证。 2. 容斥原理及其应用 引例:如果集合A 中有10个元素,集合B 中有8个元素,问: (1) 集合中最多有多少个元素?最少有多少个元素? (2) 如果集合B A ?中有15个元素,那么集合B A 中有多少个元素? 由此例,可以总结出怎样的规律? 设)(A N 表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则)()()()(B A N B N A N B A N -+= 这就是统计两个集合元素个数的基本原理---容斥原理. 容斥原理可以拓展为求n 个集合元素总数的情形,它是以两个集合的容斥原理为基础的. 例2某学校先后举行数学、物理、化学三科知识竞赛,共有965人参赛,事后统计表明:数学答卷807份,物理答卷739份,化学答卷437份,又统计出有593人都参加了数学和物理竞赛,有371人都参加了数学和化学竞赛,有267人都参加了物理和化学竞赛,问: (1)其中参加数学或物理竞赛的同学共有多少人?没有参加数学或化学竞赛的共多少人? (2)共有多少人参加了三科竞赛? 解:设参加数学竞赛的同学构成集合A ,参加物理竞赛的同学构成集合B ,参加化学竞赛的同学构成集合C ,由已知可知:437)(,739)(,807)(===C N B N A N 而267)(,371)(,593 )(===C B N C A N B A N ,且965)(=C B A N (1) 参加数学或物理竞赛的总人数953593739807)(=-+=B A N ,而没有参加数 学或化学竞赛的人数为1371437807965)(965=+--=-C A N 92= (2) 所求?)(=C B A N 依据容斥原理,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C B A N C B N C A N B A N C N B N A N C B A N +---++=所以213267371593437739807965)(=+++---=C B A N

教学设计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李宁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710061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1.知识内容与结构分析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集合论以及它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课本从学生熟悉的集合(自然数集合、有理数的集合等)出发,结合实例给出了元素、集合的含义,学生通过对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2.知识学习意义分析 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教学建议与学法指导 由于本节新概念、新符号较多,虽然内容较为浅显,但不应讲得过快,应在讲解概念的同时,让学生多阅读课本,互相交流,在此基础上理解概念并熟悉新符号的使用.通过问题探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我总结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生学习过一些点的集合或轨迹,如:平面内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到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对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有一定的帮助,只不过现在我们要把这个“集合”推广,它不仅仅是点的集合或图形的集合,而是“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这种语言,不仅有助于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内容,还可以用来刻画和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学习集合,可以发展同学们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掌握集合的常用表示法——列举法和描述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能选择合适的语言(如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3.情态与价值 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能够解决相关问题,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正确表示集合.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课件 【教学思路】 通过实例以及学生熟悉的数集,引入集合的概念,进而给出集合的表示方法,学生通过自我体会、自主学习、自我总结达到掌握本节课内容的目的.教学过程按照“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归纳总结——获得新知——自我检测”环节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最开始接触到的有理数的分类大家应该还很熟悉.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当时我们常见的很简单的题目: 问题1:将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图形中: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多个集合并集中元素计算公式

多个集合并集中元素计算公式 (容斥定理的应用组合数学的内容 card(A∪B)=card(A)+card(B)-card(A∩B) card(A∪B∪C)=card(A)+card(B)+card(C)-card(A∩B)-card(A∩C)-card(B∩C)+card(A∩B∩C) card(A∪B∪C∪D)=card(A)+card(B)+card(C)+card(D)-card(A∩B)-card(A∩C)-card(B∩C)-card(A∩D)+card(A∩B∩C)+card(A∩B∩D)+card(B∩C∩D)-card(A∩B∩C∩D) 更一般的容斥定理: n(A1∪A2∪...∪Am)=∑n(Ai)1≤i≤m-∑n(Ai∩Aj)1≤i≤j≤m+ ∑n(Ai∩Aj∩Ak)-…+(-1)m-1n(A1∩A2…∩Am)1≤I,j,k≤m 注:m-1是-1的指数。就是说求几个集合的并集可以先把他们统统加起来 但是这样做有些地方就多加了,那么就要减掉一些(由公式来判断什么需要减去),但是这样做有些地方就多减了,那么就要加上一些(由公式来判断什么需要加上)。 ...... 举个例子吧 集合 a1 , a2 , a3 a1={ 1 , 2 , 3 ,4 } a2={ 2 , 3 , 4 ,5 } a3={ 3 , 4 , 5 ,1 } 求三个集合的并集 按照这个公式 ∑n(Ai)1≤i≤m = a1 + a2 + a3 = { 1 , 2 , 3 ,4 , 2 , 3 , 4 ,5 , 3 , 4 , 5 ,1 } ∑n(Ai∩Aj)1≤i≤j≤m = (a1∩a2 + a2∩a3 + a3∩a1) = { 2 , 3 , 4 } +{ 3 , 4 , 5 } + { 3 ,4 , 1} ∑n(Ai∩Aj∩Ak)1≤i≤j≤m = (a1∩a2∩a3) = { 3 , 4 } 代入公式 三个集合的并集= a1 + a2 + a3 - (a1∩a2 + a2∩a3 + a3∩a1) + (a1∩a2∩a3) = { 1 , 2 , 3 ,4 , 2 , 3 , 4 ,5 , 3 , 4 , 5 ,1 } - ( { 2 , 3 , 4 } +{ 3 , 4 , 5 } + { 3 ,4 , 1 } ) + ( { 3 , 4 } ) = { 1 , 2 , 3 , 4 , 5 }

集合的概念教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1.1.1集合的概念(必修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2、过程方法目标: (1) 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的理解集合.通过实例,初步体会 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 对象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目标: (1)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知识点 1、集合等有关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3、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4、集合分类(注意空集 ) 5、常用数集的表示法 三、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四、教学难点: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空集的意义 五、课程引入与简单回顾:

从前有个渔夫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但是就是不理解集合,偶然碰到了一位数学家,他就问这位数学家,集合是什么?数学家让这位渔夫去撒网打渔,当网收起时,大大小小的鱼被一网打尽,数学家笑着说,这就是集合! (强调集合是近代数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它还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其术语的科技文章和科普读物中比比皆是,学习它可为参阅一般科技读物和以后学习数学知识准备必要的条件。通过学生喜欢的故事导入课题,使学生明确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六、新授课 1、概念: (1)对象:我们可以感觉到的客观存在以及我们思想中的事物或抽象符号,都可以称作对象。 如:教室里的桌子可以称作是对象 咱们的教科书可以称作为对象 某某笔袋里的文具也可以看作是对象 …… (2)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元素:构成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例 1、小于10的自然数0,1,2,3,4,5,6,7,8,9中的各个数都分别看作对象,所有 这些对象汇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我们说这些对象构成一个集合,该集合的元素有:0,1,2,3,4,5,6,7,8,9 2、书P3举几个集合的例子 (1)、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所有中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2)、方程x2=1的解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3)、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第一课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考点 1、 集合、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常用大写字母表示),其中每一个对 象叫做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元素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系 (1)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做a A 。 (2) 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做a A 。 3、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 4、 集合的分类:空集、有限集、 5、 常用数集 实数集:R 有理数 集: 整数集:Z 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 6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7、集合之间的运算 、典型例题 o 无限集 A 、( 0,2 ) B 、[0,2] C {0,2} D 、 {0,1,2} 2、设 P = {1,2,3,4} , Q= {4,5,6,7,8}, 定义 P*Q = {(a , b)|a € 中兀素的个数为( ) A. 4 B .5 C 19 D .20 3、已知集合A={ (x , y ) |x , y 为实数, 且x 2 y 2 1} , B={(: y=x},则 A B 的兀素个数为() A 、0 B 、1 C 、 2 D 、3 4、设集合A x x-a 1, x R , B x x -b 2, x R , 必满足( ) |x , y 为实数,且 B ,则实数a , b a-b a-b 5、已知集合A Rx 2 ,集合 B x R x -m x-2 0 ,且 A B -1, n ,则m 1 已知集合 A={x||x| < 2, x R}, 3 A B P , b € Q a 工 b},贝U P*Q x , y ) 若A a b a b 3 B={x| 、、x w 4, x Z},则 A B=()

中职数学《集合与元素》说课稿~江苏教育出版社

【省中职数学骨干教师培训】 《集合与元素》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县职业中专的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集合与元素》.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集合与元素》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集合以及与集合有关的概念,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初中数学课本中已出现了一些数和点的集合,如:自然数的集合,有理数的集合,不等式解的集合,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但学生并不清楚“集合”在数学中的含义. 集合是一个基础性概念,也是高中数学的开篇,是我们后续学习的重要工具,如用集合语言表示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与不等式的解集,曲线上点的集合等.通过本章的学习,能让学生领会到集合语言的简洁和准确,帮助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客观,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及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集合以及与有关的概念; 2.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元素与集合关系的表示方法; 能力目标: 1.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理性和严谨. 三、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确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教学难点定位为集合的含义。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概念、结论的逐步形成过程,达到化难为易,突破难点。 四、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走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 心理方面:高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表现的欲望,也有探索原理、明白方法的理性愿望,他们希望平等交流研讨,厌烦空洞的说教.对刚进入中职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他们还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理解、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高一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全章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 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 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_A ;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 A o

5. 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 ; 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 6. 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女口:“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 2=0的解集表示为:1,-2 ?,而不是「1,1,-2 ?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⑶ 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⑸ 血压很高的人; 7.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 A ;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 4老A,等等。 练:A={2 , 4, 8, 16},贝U 4A, 8A, 32 -一A. 8. 空集:是指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高三一轮复习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教案(教师版)电子教案

§1.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014高考会这样考】 1.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集合中含参数的元素为背景,探求参数的值;2.求几个集合的交、并、补集;3.通过集合中的新定义问题考查创新能力. 【复习备考要这样做】 1.注意分类讨论,重视空集的特殊性;2.会利用Venn图、数轴等工具对集合进行运算;3.重视对集合中新定义问题的理解.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关系,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2. (1)子集:对任意的x∈A,都有x∈B,则A?B(或B?A). (2)真子集:若A?B,且A≠B,则A?B(或B?A). (3)空集:空集是任意一个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A,??B(B≠?). (4)若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A的非空子集有2n-1个. (5)集合相等:若A?B,且B?A,则A=B. 3.集合的运算 4. 并集的性质:A∪?=A;A∪A=A;A∪B=B∪A;A∪B=A?B?A.

交集的性质:A∩?=?;A∩A=A;A∩B=B∩A;A∩B=A?A?B. 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 [难点正本疑点清源] 1.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正确理解集合的有关概念,特别是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尤其是“确定性和互异性”在解题中要注意运用.在解决含参数问题时,要注意检验,否则很可能会因为不满足“互异性”而导致结论错误. 2.注意空集的特殊性 空集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在解题时,若未明确说明集合非空时,要考虑到集合为空集的可能性.例如:A?B,则需考虑A=?和A≠?两种可能的情况. 3.正确区分?,{0},{?} ?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即空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它不是空集,因为它有一个元素,这个元素是0.{?}是含有一个元素?的集合.??{0},??{?},?∈{?},{0}∩{?}=?. 题型一集合的基本概念 例1(1)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B)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