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环境变迁》作业及参考答案

《环境变迁》作业及参考答案

《环境变迁》作业及参考答案
《环境变迁》作业及参考答案

《环境变迁》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全球变化是一种新的地球观,它以地球系统的概念为基础,从整体上研究地球系统在各个时间尺度上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2.地球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与交换是通过一系列过程来实现的。这些过程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三种类型。3.由于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剧,全球变化过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进行,人类已经成为导致全球变化的营力之一。开展全球变化研究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挑战,狭义理解的全球变化主要是指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4.长尺度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的认识更加深入,短尺度变化及影响受到特别重视,以及人类活动在全球变化中的作用受到特别关注,构成了1960年代以后全球变化问题研究的主要特点,并最终导致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5.第四纪黄土沉积以黄土层和古土壤层交互沉积为特征。黄土和古土壤层的交互出现是风尘堆积作用和成土作用两种对立的过程彼此消长的结果。6.0.9MaBP以来不仅波动幅度增大,而且变化频率降低,100ka周期取代41ka周期成为主要周期,这一变化周期与另一地球轨道参数——地球偏心率的变化周期相一致,在40kaBP以来表现得特别明显,在长周期变化之上叠加着41ka的周期以及23ka的周期(接近地球岁差变化周期)。7.冰期海洋表面冷却增强,使得作为海洋生物生活空间的海洋混合层的深度增大,海洋生命活跃,生物泵作用增强,因此海洋表层从大气获得的CO2 增加,导致大气 CO2的减少。8.气候是植被分布和生长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当气候发生变化时植被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以与新的环境相平衡。植被的这种响应性变化从一个地点的时间序列来看表现为植被类型的演替,从空间看则表现为植被分布界线在空间上的迁移与植被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9.在过去的1 000多年里,温度波动达1~2℃左右,降水变化幅度为10%~20%,其间出现了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这样的变化看起来不大,但它们对水热资源和农业生产来说却有十分重大的影响。10.大约1万多年前出现的农业生态系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飞跃,它导致了人类食物来源的根本性变化,即人类食物由从野生的动植物中直接获得变为主要地依赖于少数几种为人类所驯化的植物和动物。11.全球变化总是由一定的自然或人为的因素驱动,并通过一系列自然过程的变异来实现的,其结果导致地球系统状态随时间发生整体改变或部分调整,并表现为全球环境特征的时空变化。12.不同的地球系统过程具有不同的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时间尺度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所持续的时间长度,通常用10n年表示;空间尺度是指一个过程或一种现象发生的空间规模,按空间规模的大小可分为局地尺度、区域尺度和全球尺度等。13.20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一系列公害事件,由全球气候异常而造成的全球粮食问题以及资源危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尖锐地提到全人类面前,整个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地球都被笼罩在人口增加与消费增长所形成的巨大阴影之中。14.虽然气候系统中的能量变化主要与大气和海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有关,但能量循环过程很大程度上由气、液和固态水物质所支配,是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的,与水循环相联系的各种过程在气候系统中至关重要。15.随着全球环境变冷变干,低纬地区与高纬地区的温度梯度增大,各地区水分条件的差异也明显加大,由此导致自然地带分异的复杂化与环境类型的多样化。16.冰期与间冰期之间的转换是不对称的,从间冰期向冰期的过程是缓慢的、阶段性的,缓慢的变冷过程可能会持续70~90ka,其间发生数次轻微回暖的阶段;从冰期向间冰期的变化却是迅速的,冰川融化只需要8 ka的时间,冰川的退缩使环境迅速转变为现代的间冰期。17.根据世界各地发现的人类化石,人类学界一般承认人类进化系统是从前人(以南方古猿为代表)到能人再到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顺序。人类起源的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非洲或亚洲。18.农业是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的结果,它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食物来源和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食物不再依赖于野生的生态系统,而是来自于由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19.海洋有极大的热容量,相对大气而言,海洋的运动比较稳定,运动和变化比较缓慢,海洋通过有效地调节热量的收支和传输、水汽循环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能够对气候系统的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降低气候系统对某些因素变化的敏感性。20.人类生态系统是建立在人为控制的、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输入与输出基础之上的人工系统,它与靠太阳能的持续输入与养分的循环利用来维持,并通过生物多样性来协调的自然生态系统有显著不同,它的能量和物质转化、迁移都不是闭合的循环过程,为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转,需要有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持续不断地输入到系统之中。21.在太阳系的成员中,地球已被证明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是唯一有生物圈的星球;唯一有充裕氧气和液态水的星球;唯一经由板块构造过程不断更新地表结构,使生命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反复循环的星球。22.地表环境的变化自地球诞生以来一直延续至今从不停止。现今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全球变化包括地球环境中所有的自然和人为引起的变化,可以定义为全球环境(包括气候、土地生产力、海洋和其他水资源、大气化学及生态系统等)中的、能改变地球承载生命的能力的变化。23.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变化,以及环境变化对人类影响问题的科学研究自60年代以来受到特别重视。从1970年代开始,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锐减和物种灭绝等一系列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土地利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24.季风现象在亚洲表现最为显著,冬季,由于大陆比海洋冷,在西伯利亚形成强大的冷高压,给东亚带来了东北季风;夏季,由于大陆比海洋暖,在印度半岛的西北部形成热低压,产生著名的印度西南季风。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季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季风环流产生了独特的天气气候现象和气候变化。25.第四纪环境以周期性的冷暖环境交替转换为特征,冷暖波动的幅度达10℃以上。与冷暖波动相联系的冰川体积变化约达5×107km3,海面升降幅度在100~150m。深海氧同位素、全球海平面变化、极地冰芯、陆上的黄土古土壤等多种记录均证实这一特征。26.南极冰芯记录显示,温室气体CO2和CH4的含量在冰期时减少,在间冰期时增大,呈现与温度变化相同的趋势。这种强相关暗示存在着大气通过温室气体的变化影响温度的反馈作用,使得变冷或变暖的程度加大。27.从冰期结束直到全新世初期是一个陆地河湖水系发生重大调整的时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盖融化、降水增加、海面上升,许多地方都发育大小规模不等的湖泊。随着这些湖泊的出现,湿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显著发展,对大气中CH4气体含量的增加产生重要的影响。28.农业景观是一种凝聚着人的劳动投入、具有向人类供给食物的功能的新型景观,它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农耕者通过自然的开发而改变了环境,开始了人类活动干扰自然的时期。农业的进步不仅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同时反过来也造成环境的改变。29.碳是组成生命组织的基本物质,碳在海洋和陆地生命系统与大气、水圈和地圈之间的运动与转换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连接地球各个圈层的一个主要环节。30.全球变化是通过地球系统中的一系列复杂的作用与反馈过程来实现的,反馈是地球系统过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各圈层内部和各圈层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地球系统过程中存在着复杂的反馈机制,系统状态维持稳定可能是某些负反馈过程在起作用,而系统状态发生变化则是某些正反馈过程占主导地位的结果。31.南极冰芯记录显示,温室气体CO2和CH4的含量在冰期时减少,在间冰期时增大,呈现与温度变化相同的趋势。这种强

相关暗示存在着大气通过温室气体的变化影响温度的反馈作用,使得变冷或变暖的程度加大。32.碳是组成生命组织的基本物质,碳在海洋和陆地生命系统与大气、水圈和地圈之间的运动与转换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连接地球各个圈层的一个主要环节。

二.名词解释

1.地球系统地球的各个组成圈层是相互联系的,每一个圈层在接受其他圈层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他圈层产生作用,各个圈层之间以一定方式相互作用组成更为复杂的子系统。地球系统是这些相互作用着的复杂的子系统的集合,而不是单个组成部分的堆积。2.阳伞效应强火山爆发能在平流层下部形成一个持久的含有硫酸盐粒子的气溶胶层,它们存留在平流层中增加了大气的反照率,因而减少了到达地面的直接太阳辐射,进而导致温度下降,这个影响被称为“阳伞效应”。3.全息假设全息假设。根据部分可以反映整体的全息学基本观点,环境可以由其可识别的全息源来反映。不同类型的全息源可以互相替代,在某一空间点上获取的环境信息可以代表一定的空间范围,某一时段的环境状态可由在此时间区间内的环境信息来表征。4.大洋传送带由于水汽损失而留在大西洋里的过剩盐分通过北大西洋深水外流而运到南极附近的环状环流圈,部分向北流到印度洋,其余的一直向东流入太平洋,在此,受温暖和入注淡水的稀释作用,海水密度降低并上升到表面,然后向西运动返回到大西洋,构成一个跨越大洋的海洋“传送带”。5.全球观点所谓全球观点就是从地球系统的思想出发把地球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地球系统随时间的变化,集中研究那些把系统中所有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导致系统发生变化的过程和机制,而不是孤立地研究地球的不同组分和它的环境。6.土地覆盖土地覆盖是指地球表面的生物物理状态,如森林、草地、湿地、作物用地、城市用地等,土地覆盖变化包括生物多样性、现实的和潜在的初级生产力、土壤质量以及径流和沉积速率中的种种变化,包括从土地覆盖的最细微的渐变到转换为另一种土地覆盖类型的换型7.黄土沉积欧洲和北美均有第四纪黄土沉积,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更分布有数百米厚的第四纪黄土。我国的黄土和古土壤序列是已知陆地上连续性最好,且能够很好地与深海沉积序列对比的沉积物,利用黄土与古土壤序列重建过去的全球变化是我国在世界上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之一。8.新仙女木事件瑞士Gerzensee 湖氧化钙沉积和格陵兰冰芯的记录显示,13kaBP前后出现了升温幅度高达4℃以上的突然增暖,此后出现持续约2000年的冷暖交替振荡,在11kaBP前后,温度在数百年内突然下降 6℃,使气候回到了冰期环境。此次强变冷事件被称为新仙女木事件(Younger Dryas)。9.全球尺度所谓全球尺度是指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大约相当于地球半径以上,或虽然过程或事件本身的空间尺度没有达到上述规模,但其影响却是全球性的。10.南方涛动

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是指印度洋地区和南太平洋地区气压的反向变化,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异常。南方涛动一般用南方涛动指数(SOI)表示,SOI为负数时表示东太平洋气压低于印度洋气压,SOI为正数时表示东太平洋气压高于印度洋气压。11.树木年轮树木年轮是树木形成层周期性生长的结果,在季节差异明显的地区,温暖或湿润的生长季树木生长快,细胞大而细胞壁薄,形成较宽的浅色早材;寒冷或干燥的季节树木生长缓慢,细胞小而细胞壁厚,形成较窄的暗色晚材;早材和晚材合起来为一个年轮。12.中世纪暖期综合历史、生物和古气候记录可以得出结论,在1000AD 前后,欧洲的部分地区、北美和北大西洋等地区经历了一个较现代相对温暖的时期,即所谓的中世纪暖期。13.沃克环流在东赤道太平洋冷水域的上空大气强烈下沉,西赤道太平洋印度尼西亚海洋大陆上空大气对流强烈,大气以上升为主,这样就形成一个闭合的东西向环流圈,称为沃克环流。14.均一性假设均一性假设。均一性是指在方法论含义上的均变论,是全球变化研究的最基本原理。它包括两个基本假设:①自然法则在任何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变性;②如果所研究的结果能够用现代可观察的过程来解释,就不会有假设的未知过程。从以上假设出发,就可以根据现代环境过程所遵从的基本原理、基本关系等重建过去的环境,即“将今论古”(;也可以根据过去环境变化的规律来解释现代,预测未来。即“以古论今”。15.Heinrich 事件地质学家Hartmut Heinrich(1988)发现北大西洋末次冰期期间的沉积中普遍存在6次大的冰漂碎屑沉积事件,反映了6次较大的冰山崩塌融化过程,上述事件被命名为Heinrich 事件。

三.论述题1.全球变化研究包括哪些时间过程?全球变化研究的目的是在所有时间范畴、所有时间尺度上认识地球的演化及其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全球变化研究不仅是为了揭示发生在过去的全球变化规律,更主要地是为认识现代正在进行的及未来将要发生的全球变化。全球变化过程跨越了不同的时间尺度,地球系统从100年以下到109年的各个时间尺度上均存在变化,全球环境的变与不变是相对于一定的时间尺度而言的。尽管当前国际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对预报未来世纪全球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几十至几百年尺度的变化,但认识全球变化规律需要了解所有时间尺度上的过程。全球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可以用五个不同的时段来定义:几百万年至几十亿年。在最初的一亿年之内,地球很快形成,其后金属核(它产生磁场)明显地与其上的对流地幔和运动着的岩石圈隔离开。地球结构的演变、生命的演化及与此有关的现代大气化学成分的演变均是由几百万年或几十亿年尺度的过程决定的。几千年至几十万年。此时间尺度变化的典型例子是受地球轨道参数周期性变化所驱动的全球气候的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大气成分、土壤的发育、生物种类区域分布的相应变化。几十年至几百年。这一尺度的中心课题是物理气候系统及其与生命有机体,以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尤其是营养物质的再循环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些对地球上某些生命形式构成威胁的变化——气候变化、大气化学成分变化、地表干燥度或酸度变化,以及地球和海洋生物系统的变化,均是此时间尺度上的重要问题,在未来的十至一百年间应予以认识和预报。几天至几个季度。天气现象、洋流中的旋涡,极区海冰覆盖的季节增长和融化,地面径流和风化以及植物生长的年循环等,都受制于由日射年循环调节的时间尺度。大部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反馈过程是通过为主要子系统提供能量的辐射过程的交替而发生的。几秒到几小时。陆地、海洋、冰、大气和生物群落之间的质量、动量和能量通量全部由时间尺度小于一天的过程所支配。在陆地和海洋,这些过程以湍流输送作为介质而发生,而湍流输送本身又部分地受逐日加热循环的影响。在上述五个时段中,几十年至几百年的中等时间尺度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在此时间尺度内的自然变化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对全球过程的影响也最为显著。后两个短尺度的过程通常是大气、海洋等地学各传统学科研究的领域,但发生在年际尺度上的异常扰动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特别关注的问题。不同尺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是较短尺度变化的背景,较短尺度的变化有时是较长尺度过程的表现,如地震和火山爆发虽是一种瞬间表现形式,但这种灾难性事件的突然性掩盖着一个基本事实,这就是为积累使这种事件重复所需的能量需要有几十到几百年的时间,在固体地球内部进行长时间尺度的调整。某些较短尺度过程的非线性积累放大有可能引起更长尺度的变化。2.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取得了哪

些进展?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是随着近代地质学、近代自然地理学、近代气候学等地球科学的出现而起步的,主要成就偏重在过去变化的研究,如 20世纪 20年代竺可桢对我国历史气候变化的研究,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李四光对中国东部第四纪的研究等,可以认为是开创了我国全球变化研究的先河。19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全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大量新的分析技术手段的引进,我国对过去全球变化的研究获得了重大进展。其中,以下列各方面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竺可桢开创的基于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气候变化研究;中国科学院对青藏高原组织的数次科学考察研究;刘东生、安芷生等领导的中国第四纪黄土研究,以及古季风研究;施雅风领导的中国东西部第四纪冰川研究以及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汪品先等领导的中国海域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以及其他地理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和气候学家所做的大量区域环境演变研究。其中青藏高原、第四纪黄土以及考古与历史文献记载研究是我国独具特色的领域。1980年代以来,我国积极参与了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的酝酿、组织和实施全过程,并针对我国特点组织实施了与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计划相对应的全球变化研究。我国的全球变化研究着重在下列两个方面的科学问题:首先是具有全球意义的、同时又是我国急需解决的区域性生存环境问题;其次是全球变化对我国的气候、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我国科学家近一二十年在古季风环境变化、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历史、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和预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对策研究等许多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成就都对国际全球变化研究作出了贡献。3.全球变化研究来自哪些环境属性信息?根据来源与属性的不同,过去全球变化信息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观测记录,指借助于各种观测技术手段所获得的环境信息,如地面观测的气象、水文记录,空间观测获得的各种遥感数据等,它们记录规范,精度高,但时间尺度短,世界最长的气象观测记录只有300余年,大多数地区不足百年,而卫星遥感数据最长只有二、三十年,还有许多观测项目只是刚刚开始。第二,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指由人类物质文化活动而形成的物质和文字的记录,如古人类的遗址和遗物,有关物候、灾异、耕作制度的文字记录等。第三,古环境感应体,指在过去某一时期形成并一直保存至今的各种自然体。它们本身就是当时的环境过程的产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状况,如古沙丘、黄土与古土壤、冰芯、树木年轮等。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与古环境感应体合称代用资料,它们具有更长的时间覆盖范围,分布地区广泛,能够弥补观测记录过短的不足,揭示更长时间尺度的全球变化历史。但与观测记录相比,代用资料有许多局限性,如记录不规范、连续性差、记录混杂在其它多种干扰因素之中等,需要经过提取、鉴别才能使用。识别出具有指示环境意义的信息,是进行过去全球变化重建研究的首要工作。在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中,大气圈和水圈不具有保存全球变化原始信息的能力,其它四个圈层均具有保存全球变化信息的功能,构成了重建过去全球变化的信息源。岩石(地层)不仅记录并保存了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形成的沉积和地貌形态学信息,而且为一些生物学信息和人类文化信息提供了保存的场所;保存在冰雪圈中的冰芯记录了多种物理和化学过程;生物体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记录并保存了当时环境的信息;人类的考古遗址和历史记载也构成了十分有价值的过去全球变化的信息源。从这些信息源中可以提取出多种有价值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文化信息。不同类型的证据覆盖不同的时间长度,具有不同时间分辨率与不同的环境指示意义,因此不同的证据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对于不同的过去全球变化问题,应根据其发生的特定时间尺度选择恰当的时间间距和恰当的研究手段。用于重建过去环境的证据,其时间分辨率必须小于所讨论问题的时间尺度,而证据所覆盖的时间长度应长于所讨论问题的时间长度。如海洋岩芯的时间分辨只有100年,无法用来讨论101年尺度上的变化,而观测记录虽然分辨率高,但其长度只有102年,也无法用于讨论103以上尺度的变化。4.树木年轮如何反映全球变化?树木年轮是树木形成层周期性生长的结果,在季节差异明显的地区,温暖或湿润的生长季树木生长快,细胞大而细胞壁薄,形成较宽的浅色早材;寒冷或干燥的季节树木生长缓慢,细胞小而细胞壁厚,形成较窄的暗色晚材;早材和晚材合起来为一个年轮。一般情况下,树木每年向外生长一个年轮,松、柏等针叶树种和一些阔叶树早晚材差异显著,因此具有十分清楚的年轮。树木年轮可提供时间分辨率为年或季的全球变化信息,是重建几十到几百年尺度全球变化的最重要的信息源之一。在树木横断面上年轮的宽度可以反映树木生长量的状况。每年年轮宽度的大小,与树木的年龄、前期生长状况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变化所引起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反映的是对树木生长限制最大的环境(气候)因子的变化,如在温度起主导作用的森林北界或山地森林上限地区,低温年份年轮窄,高温年份年轮宽;在水分条件为限制因素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宽轮对应于多雨年,窄轮对应于少雨年。在树木年轮中的缺轮、伪轮等异常变异年轮,有时可以用来反映冻害、虫灾、火灾等异常环境事件。除宽度提供的信息外,从树木年轮中还可以提取许多全球变化的信息。基于年轮细胞的大小、壁厚和数量多少所形成的木材的密度差别分析,能够提供最大密度、最小密度和平均密度等参数,反映较年轮宽度更为丰富的信息;对一些早晚材颜色差别不明显的树种或年轮宽度变化不明显的地区,密度分析的优越性更为明显。树木年轮的木质部分几乎都是由碳、氢、氧三元素构成的,它们都含有可测的稳定同位素,同位素的比值又在一定程度上与温度、降水等环境因素有关,因此,根据年轮中碳、氢、氧同位素比值的变化可以反映环境的变化,而碳13C/12C 比值(δ13C)的变化还能够用来反映大气中CO2含量的变化及其对树木肥化作用,以及环境污染状况(污染能够减少邻近空气中CO2与树木间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造成13C含量减少)。5.为什么全球变化研究能够深化对地球系统的认识促进地球科学发展?全球变化研究从整体上认识动态变化的地球系统,与传统的以地球的单个圈层为对象的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体系有本质的不同,这样的认识体现了人类对地球系统认识不断深化的需求。随着全球变化研究的深入,人们会对地球系统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全球变化研究表现出强烈的学科交叉的特点,构成了新的学科生长点。全球变化研究对所有的传统地球科学学科都是机遇,也是挑战。以地理学为例,地理学长期以来被看作是空间的科学,其区域特性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但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地理学的区域性被过分的强调,忽略甚至排斥对时间问题的研究,使得区域研究成了一种静态的描述。由于地理学被看作是空间的科学,以致于与时间有关的地理学问题长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多地理学家认为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地质时期的事情,忽视现代自然地理环境存在着变化,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地理学科如历史地理、古地理在学科归属的问题上也遇到麻烦,似乎只有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以及地质学家才有资格研究过去时期的地理学问题。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为地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理论基础的地球系统思想与地理学一贯强调的综合性思想有很高的一致性,有人甚至称正在进行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研究计划如同一部自然地理学大纲。全球变化研究所强调的过程研究,正是地理学所一直关注的、但同时也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视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全球变化和全球变化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这正是作为地理学核心的人地关系研究的具体体现。总之,全球变化研究必将强化地理学的综合研究、景观研究、生态研究,强化地理学的时间维研究、过程研究,推动地理学的观念的变革和研究方法的更新,使得地理学在时空耦合的综合观念的指导下获得进一步发展6.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如何导致全球变化?偏心率、黄赤交角和岁差这些地球的轨道参数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它们的变化均会导致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季节和地区分

布的变化。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轨道偏离正圆的程度就是地球轨道的偏心率。偏心率以10万年变化于0.005~0.06之间,同时还存在40万年的周期变化。目前的偏心率为0.0167,地球分别处于近日点和远日点时,日照量的差别为7%,偏心率愈大,差异愈大。受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自转象陀螺一样地摇摆,由此引起的黄道和大赤道交点的变化就是岁差,其变化周期约21 000年(23 000和 19 000年两个周期)。岁差导致地球近日点时间的变化,现在地球在1月位于近日点,全球1月日射率稍大于7月,从而使北半球冬季稍暖,夏季稍凉,而南半球冬季更冷,夏季更暖。10 500多年以后,当近日点出现在7月时,情况将相反。由于行星的摄动作用,黄赤交角发生周期性的变化。现代黄赤交角是23°27′,在几百万年内,黄赤交角的变化范围为21°39′~24°36′,变化周期约40 000年。这一变化被比喻为好象船的左右摇摆。黄赤交角影响地球上不同纬度和不同季节的气候差异程度的大小,黄赤交角越大,冬季和夏季的差异越大。黄赤交角变化对极区影响最大,若黄赤交角减小,极地地区变暖,反之,极地地区更为寒冷。7.海洋沉积及深海沉积的氧同位素记录如何反映全球变化?大洋沉积的主要类型可分为浅海大陆架沉积、板块复合带的海沟或前陆盆地沉积,以及深海沉积。只有数十米深的大陆架是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海面升降变化影响所及的地区,其上的浅海沉积物主要为由大江、大河所搬运的陆源物质。从浅海沉积物中不但能够获取海面变化、浅海地区的温度变化等信息,而且可以获取一定的有关陆地上的环境变化的信息。世界大洋彼此贯通,且沉积连续性好,因此用深海岩芯能够建立连续的、且能反映全球变化的时间序列。在远离大陆的大洋中心地区的深海沉积中,陆源物质含量很少,主要来自风尘堆积。根据深海沉积中碎屑物质的含量及分布,能够获取有关大气环流状况、大气中尘埃物质含量等信息。海洋中浮游微体生物骨骼的富集在深海沉积过程中具主导地位,由有孔虫、放射虫等微体古生物的组合或特征种属的含量可以对古水温、古盐度等环境特征进行推断。利用有孔虫的碳酸盐介壳的18O/16O值能够定量地反映全球温度变化及冰量变化的特征。其基本原理是,自然界中存在着18O、17O和16O三种同位素,其中17O的含量极小。由于同位素分馏作用,在水的蒸发过程中轻的H216O分子较之H218O分子更易于蒸发。在寒冷的冰期里,大陆冰盖扩展,大量的低18O含量的淡水被固定在冰盖中不再回归大洋,大洋中的18O含量显著增高,由于有孔虫介壳中的CO32-与大洋中的CO32-之间处在一定的平衡状态,因此介壳中的18O也相应地增高。另一方面,在有孔虫壳体的CO32-与周围海水中的氧同位素进行交换的过程中,18O进入到CO32-中的比重受温度的影响:水温升高,碳酸盐溶解度降低,浓集效应降低;水温降低,浓集效应增高。两种影响的效应是同向的,都是低温时18O/16O增大,保存在有孔虫残骸中的δ18O值是两种效应的叠加,其中前者可能比后者更显著。以现代平均大洋水中的18O/16O(SMOW)值为标准,可以计算不同时期沉积物中有孔虫残骸样品中的18O/16O(S)值与标准值的差值δ18O;根据δ18O值的变化,不但可以计算出有孔虫生存时期的温度,而且可以对全球冰量的变化进行推断。8.现代自然地理环境时期全球环境体现出怎样的特征?现代环境时期包括了65MaBP以来的新生代时期,它显现于第三纪(65~2.4MaBP),形成于第四纪(2.4MaBP以来)。现代环境时期的特征可概括为现代化和多样化。现代化首先表现为海陆分布与大地貌格局的现代化。现代洋底的一半是65MaBP以来形成的,现代大陆轮廓、山系的分布也都是在此阶段最终确立的。大西洋和印度洋盆地的宽度增大,太平洋的宽度缩小,随着非洲、印度和欧亚板块的碰撞,特提斯洋关闭并转变成为高峻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太平洋东岸山脉强烈隆起,西太平洋沿岸岛弧发育。现代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现代生物的出现,现代所见的生命形式是在距今65MaBP 以来兴盛起来的,并最终进化出人类的祖先。被子植物取代了松、柏类的裸子植物而空前繁盛,到第三纪中期,被子植物适应了从湿热的热带到寒冷的极区的各种不同环境,许多现代种属的起源都可以追溯到第三纪中期。哺乳动物在10~20Ma的时间内迅速发展,接受了由爬行类动物灭绝而腾空的陆、海、空各种环境。到始新世时,灵长目、象类、犀、马类、海牛类、鲸类和蝙蝠类以及现代鸟类的大多数目、科的动物均已出现。哺乳动物的温血特性使其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在海洋中,真骨鱼类随着海生爬行类动物的灭绝而相当繁盛。同时双壳类逐渐成为无脊椎动物中的重要类群。两个因素对现代环境多样性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一是板块运动造成的海底扩张和海底地貌形态变化、大陆破碎与分离,以及陆地表面地势起伏的加大。前者改变了海陆的对比关系,影响了大洋环流形式,并形成了彼此隔离的生态环境;后者导致了高大高原和山地的出现,形成垂直地带,干扰甚至改变地面的行星风系,并造成生物的阻隔。二是全球气候变冷、变干的新生代衰落过程,导致极地冰盖出现,赤道与极地的温度梯度增大,使气候带变得复杂多样。与环境的多样化相适应,生物多样性增强,从而形成现代的生物区系,生物的多样性过程以被子植物最为显著,动物的变化与之相适应。9.IGBP由若干个核心计划和支撑计划构成,已启动的核心计划包括哪些内容?(1)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GAC):主要研究大气化学过程是如何调控的,生物过程在产生和消耗微量气体中的作用,预报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大气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2)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JGOFS):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对气候的影响,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3)过去的全球变化(PAGES):定量地论证与IGBP有关的过去的变化,并根据地球历史的事例,揭示这些变化对地球未来的意义。PAGES重点研究过去2000年以来全球气候和环境的详细历史;另一方面集中研究过去几十万年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主要变化,研究的时间分辨率较粗。(4)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主要研究气候、大气成分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对气候的反馈。5)水循环的生物学方面(BAHC):主要研究植被与水文循环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6)海岸带海陆相互作用(LOICZ):主要研究土地利用、海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严重后果。(7)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认识全球环境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响应。(8)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是IGBP与IHDP两大国际项目合作进行的综合性交叉科学研究课题,其目的在于揭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系统与人类日益发展的生产系统(农业化、工业化/城市化等)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过程。国际上1996年通过的LUCC研究计划以五个中心问题为导向:第一,近三百年来人类利用(human use)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第二,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三,土地利用的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改变土地覆盖;第四,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五,全球气候变化及生物地球化学变化与土地利用与覆盖之间的相互影响。10.目前按土地覆盖类型的性质可以分为哪四种景观类型?原始自然景观:指未被人类扰动、仍保持原始状态的地区。大面积未被扰动的土地仅存在于高纬度地带的针叶林和苔原地区,非洲、澳大利亚和中亚的沙漠,以及南美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在未被扰动的土地中,包括了大面积的冰盖、沙漠等人类根本无法居住的地区。遭受破坏的自然景观:是人类为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而破坏的地区,如被砍伐的森林地区、被开采过的矿区等。人化自然景观:指自然系统为农田、牧场等人化自然系统所替代的地区。目前全球有(1400~1500)×104km2左右的土地用于各种种植业(相当于南美的面积),草地或牧场的面积约为6800×104km2。在过去300年里,农田面积增加了1200×104km2,约为美国和墨西哥面积的总和;同期,森林面积减少600×104km2,略小于澳大利亚的面积;湿地的面积减少160×104km2,相当于伊朗的面积。像我国东部这样开发历史悠久的地区,森林环境已基本为农田所取代,原始

森林只在极少数偏僻山区稍有残留。人造自然景观:指由城市、地面交通网、各种工程设施、人工垃圾所占据的地区。由上述人工自然景观替代农田、草场等人化自然或森林、草原等纯自然景观是土地覆盖变化最为深刻的方式,目前约有250×104km2的土地用于城市居住地,210×104km2用于农村居民地。11.对待全球变化有哪些不同态度?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仅受人类的活动和技术因素影响,而且受不同社会对环境所持认识和态度的影响。在如何看待全球变化影响的问题上,至今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甚至可能是相互冲突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把世界看成是人类一个稳定的居所。他们承认全球变化的必然性,同时相信不管全球环境如何变化它都要回到稳定位置。他们情愿承担风险,把全球变化看成是一种挑战,认为人类必须使自己适应环境,但这也可能是好事,而不是一种灾难。他们注意到人类社会在过去已经战胜过类似的挑战,而且变化中的境况会刺激人类自身的创造和发明力。他们甚至可能利用这种变化过程去获得经济效益。他们强调全球变化的影响分析,而且往往是强调区域尺度上的分析,这些分析会表明经济活动的哪些领域最有可能受到影响?这些领域的自恢复能力如何?现在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例如建筑更高的围海堤坝,或者开设旱灾保险业务,以减少由于环境变化而带来的额外负担。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是全球变化的一般特征,而不需要高度精确的细节,以便据此制定具有长期影响的决策。

第二种观点与第一种相反,他们认为世界是极不稳定的,环境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坏事,特别认为太快的变化就可能是灾难了,因而对一些未知的东西感到恐慌。他们的行动纲领自然是要阻止这种变化,或者至少要让他们减缓到来。从本能出发,他们关心控制二氧化碳及会引起全球变化的各种气体的排放,保护热带雨林,或者采取其他防范措施。

第三种观点强调全球变化的不可知性,因此也就不能够或者不愿意面对其结果,承认问题的所在。结果,是回避事实,或者认为变化无关紧要,直至事情到了不可忽视的严重程度。这再次表现了一种自然的人类反应。

第四种观点反映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观点的某种结合。他们赞成革新和变化,但觉得变化应该有一个限度,一旦超出这些限度将导致事情的恶化。而实际上,他们并不真正知道这些限度在哪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找到它们。在他们看来,即便某些细节可能永远无法预测,但人类必须建立这种理性的基础,必须能够在从前从未想到的某种水平上来管理全球资源。12.冰盖与海冰反馈如何起到全球变化作用?

北半球冰盖随冰期- 间冰期的转换而发生大幅度的往复进退,但冰雪积累、冰盖扩展的过程十分缓慢,冰川融化、冰盖退缩的过程却十分迅速,呈不对称变化的特点,这一过程既是对全球温度变化的响应,同时也对全球温度变化起到强烈的正反馈作用。气候变冷导致高纬度地区冰盖的积累与扩展,而陆地冰盖与海冰的扩大进一步促进了变冷;当气候变暖时,冰盖退缩,也存在同样的正反馈过程。

与冰盖的扩张与收缩相关联的是全球海平面的升降。在从间冰期向冰期转换的过程中,大量的水分被从海洋转移到冰盖中固定下来,导致全球海平面随着冰盖的强烈扩张而发生大幅度下降。由于冰期大洋缩小,海面蒸发减弱,导致全球降水减少,气候变干,陆地冰盖因缺少水分供应而不会无限制增大,使冰盖- 反射率反馈不致无限制增加。

当从冰期向间冰期的过程开始后,大量的水分从冰盖中返还到大洋中,导致海面上升。海面上升会托起搁浅在陆架上的冰盖,使它们破碎并随海流向外海流动。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后果是,原先由浅海海冰支撑的位于陆地高处的冰体开始流动,内陆冰穹上大量的冰流可能会因此而开始快速移动,快速流动的冰流会把内陆的冰体送到海边,随着内陆部分冰盖冰体的流失,会使冰盖变薄,这种冰盖消退过程通常被称为“下削”。这种机制的意义在于,冰退作用的增强不是靠大气的增温使冰体融化,而是靠崩裂的海冰随海流漂走之后由海水的热量使冰融化。类似的过程也发生在陆地上冰盖边缘的冰水湖泊中。上述现象可能是冰盖退缩比冰盖扩张迅速得多的原因之一。大量的融冰进入海洋会导致海洋变冷,估计可使北大西洋表层100m的海水以每年1℃的速度变冷,这一点也从中纬度北大西洋的同位素记录得到证实。融冰的另一个反馈机制是使水汽减少,早期的融冰使大量淡水进入大西洋,如果这些淡水在咸水之上形成一个淡水层,寒冷的淡水限制了水汽的蒸发,并且使海冰的范围扩大(淡水在0℃就结冰,海冰的冻结温度为-1.9℃),减少向陆上冰盖供给水汽,促使冰盖进一步瓦解。

精度与测量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图。 表2-1 (mm) 尺寸标注基本尺寸 极限尺寸极限偏差 公差最大最小上偏差下偏差 孔 φ50 025 .0 + φ50φφ50 + 0 轴 φ50 025 .0 041 .0 - - φ50φφ 孔 φ40 007 .0 018 .0 + - φ40 φφ+ 轴 φ40 025 .0 009 .0 + + φ40φφ+ + 尺寸公差带图:

尺寸公差带图和配合公差带图。 表2-2 (mm)基本 尺寸 孔轴Xmax Ymin Xmin Ymax Xav Yav Tf 配合 种类ES EI Th es ei Ts φ30 φ50 φ60 尺寸公差带图: 配合公差带图:

2-3 利用有关公差表格查出下列公差带的极限偏差: ⑴φ40d8( 080 .0119.0-- ) ⑵φ50h7( 0 025.0- ) ⑶φ85p8( 091 .0037.0++ ) ⑷φ100m6( 035 .0013.0++ ) ⑸φ50D7( 105 .0080.0++ ) ⑹φ40M7( 0 025.0- ) ⑺φ30JS6(± ) ⑻φ50P7( 017 .0042.0-- ) 2-4 已知φ30e6(040 .0053.0--)、φ30r7(049 .0028.0++)和φ30r8(061.0028.0++),试根据通用规则和特殊规则 换算下列孔的极限偏差: ⑴φ30E7( 061 .0040.0++ ) ⑵φ30R7( 020 .0041.0-- ) ⑶φ30R8( 028 .0061.0-- ) ⑷φ30E8( 073 .0040.0++ ) 解: 2-5 根据表2-3中的已知数据,填写其空格。 表2-3 (mm ) 基本尺寸 极 限 偏 差 极限松紧程度 配合代号 ES EI es ei 最松值 最紧值 φ30 + 0 + + + H7/k6 φ50 + + 0 + + F8/h7 φ40 + + R7/n6 解:三组配合的公差带图如下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力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 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2.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3.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4.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5.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6.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用于矩1/4. 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7.无粘性土坡在稳定状态下(不含临界稳定)坡角β与土的内摩擦角φ之间的关系是( ) A.β<φ B.β=φ C.β>φ D.β≤φ 8.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9.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k、Ck按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偏心 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Z(注:距的大小规定为( ) A.e≤ι/30 B.e≤ι/10 .e≤b/2 DC.e≤b/4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10. ( ) 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 是.减小液化的可能性A B.减小冻胀.消除湿陷性 D .提高地基承载力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11.建筑物在地面以下并将上部荷载传递至地基的结构称为____。

课后习题及答案

1 文件系统阶段的数据管理有些什么缺陷试举例说明。 文件系统有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redundancy)。由于文件之间缺乏联系,造成每个应用程序都有对应的文件,有可能同样的数据在多个文件中重复存储。 (2)数据不一致性(inconsistency)。这往往是由数据冗余造成的,在进行更新操作时,稍不谨慎,就可能使同样的数据在不同的文件中不一样。 (3)数据联系弱(poor data relationship)。这是由文件之间相互独立,缺乏联系造成的。 2 计算机系统安全性 (1)为计算机系统建立和采取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以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及数据; (2)防止其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使系统遭到破坏,数据遭到更改或泄露等。 3. 自主存取控制缺点 (1)可能存在数据的“无意泄露” (2)原因:这种机制仅仅通过对数据的存取权限来进行安全控制,而数据本身并无安全性标记 (3)解决:对系统控制下的所有主客体实施强制存取控制策略 4. 数据字典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数据项、数据结构 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5. 一条完整性规则可以用一个五元组(D,O,A,C,P)来形式化地表示。 对于“学号不能为空”的这条完整性约束用五元组描述 D:代表约束作用的数据对象为SNO属性; O(operation):当用户插入或修改数据时需要检查该完整性规则; A(assertion):SNO不能为空; C(condition):A可作用于所有记录的SNO属性; P(procdure):拒绝执行用户请求。 6.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①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 一层数据管理软件,②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 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 向对象型DBMS。 7.关系模型:①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集,②外键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 型。 8.联接查询:①查询时先对表进行笛卡尔积操作,②然后再做等值联接、选择、投影等操作。 联接查询的效率比嵌套查询低。 9. 数据库设计:①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②提供一个确定最优数据模 型与处理模式的逻辑设计,以及一个确定数据库存储结构与存取方法的物理设计,建立起 既能反映现实世界信息和信息联系,满足用户数据要求和加工要求,又能被某个数据库管 理系统所接受,同时能实现系统目标,并有效存取数据的数据库。 10.事务的特征有哪些 事务概念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续性 11.已知3个域: D1=商品集合=电脑,打印机 D3=生产厂=联想,惠普 求D1,D2,D3的卡尔积为: 12.数据库的恢复技术有哪些 数据转储和和登录日志文件是数据库恢复的

(完整版)土力学试题及答案(2)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 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 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 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 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说明三相草图中 e +11和e e +1的物理概念。 答: e +11代表单元土体中土骨架所占有的体积,e e +1代表孔隙在单元土体中所占有的体积。 液限仪测定。 1. 说明土的天然重度γ,饱和重度sat γ,浮重度γ'和干重度d γ的物理概念和相互关系,

现企第二次作业及答案(1)

《现代企业管理方法》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 1.最早给控制下定义的是( A ),他认为:在一个企业中,控制就是核实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是否符合所规定的计划、所发布的指示以及所确定的原则。 A、法约尔 B、泰罗 C、孔茨 D、韦伯 2.控制的整体性特征是指(C )。 A、控制应能迅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B、控制主要是对组织中人的控制 C、控制是全体成员的工作,对象包括组织的各个方面 D、控制不仅仅是监督,更重要的是指导、帮助以及员工的参与 3.( D )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在实施矫正措施之前偏差已经发生了。 A、监督控制 B、前馈控制 C、现场控制 D、反馈控制 4.下列控制标准中,不属于货币控制标准的是( A )。 A、实物标准 B、价值标准 C、成本标准 D、收益标准 5.根据设计的生产能力确定机器的产出标准属于(B )。 A、统计标准 B、经验标准 C、定性标准 D、工程标准 6.科学管理之父泰罗首创的通过动作研究确定生产定额的方法是( B )的早期形式。 A、统计方法 B、工业工程法 C、经验估计法 D、德尔非法 7.在控制的过程中,( C )是控制的关键。 A、制定控制标准 B、衡量工作绩效 C、纠正偏差 D、制定控制计划 8.被许多公司称为“走动管理”的管理控制方法是(B )。 A、报告法 B、现场观察法 C、内部审计 D、比率分析法 9.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被认为是( D )。 A、企业重要的费用支出 B、和机器一样的生产要素 C、企业沉重的负担 D、有价值的、难以模仿的资源 10.需要工作分析人员亲自从事所要分析的工作,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工作分析法是(A ) A、工作实践法 B、观察法 C、面谈法 D、写实法 11.在绘制技能管理图时,首次资料收集一般采用(C ) A、实践法 B、日志法 C、问卷法 D、观察法 12.某企业预计明年的销售量会大幅增加,根据统计,以前的人均销售额为每人500件产品,年销售5000件,预计明年将达到年销售12000件,销售部门设两个管理层次,管理幅度为5人,那么销售部门总共需要( A )人员 A、30 B、24 C、29 D、25 13.企业获得初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最重要的途径是( B ) A、劳务市场招聘 B、校园招聘 C、猎头公司招聘 D、再就业中心 14.适合于挑选管理人员的甄选方法是( C ) A、申请表 B、工作抽样 C、测评中心 D、履历调查 15.在开发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评价能力时,( C )比较合适。 A、课堂讲授 B、实际操作 C、案例分析 D、行为塑造 16.在立业阶段,员工最关心的是( B ) A、职业定位 B、发展和晋升 C、自我探索 D、职业安全 17.在下列比较法中,随着管理幅度的加大,越来越不适于采用的是( C ) A、简单排序法 B、强制排序法 C、配对比较法 D、交替排序法 18.对于一线生产工人,适合采用(B )进行绩效考评 A、行为法 B、结果法 C、特性法 D、尺度法 19.通过工作评价可以揭示(D ) A、各工作的复杂程度 B、各工作的资格要求

知识产权法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02试卷_000 1 一、名词解释(共5 道试题,共25 分。) 1. 证明商标 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 2. 反向假冒侵权 是指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3. 驰名商标 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4. 商品商标 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5. 集体商标 是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二、单项选择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我国商标法规定,商标注册后应当实际使用,连续( B )停止使用注册商标的,由商标局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其注册商标。 A. 2年 B. 3年 C. 4年 D. 5年 2.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注册原则是( D ) 。 A. 自愿注册原则 B. 全面注册原则 C. 强制注册原则 D. 自愿注册与强制注册相结合原则 3.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行为是( C ) 。 A. 使用侵权 B. 销售侵权 C. 反向假冒侵权 D. 标识侵权 4. 我国商标法规定的商标权取得原则是( B ) 。 A. 使用原则 B. 注册原则 C. 混合原则 D. 强制注册原则 5. 商标法规定,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 C ) 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A. 7日 B. 15日

C. 30日 D. 60日 6. 我国商标法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限为10年,自(D )计算。 A. 注册商标申请人寄出申请书之日起 B. 商标局收到申请书之日起 C. 公告之日起 D. 核准注册之日起 7. 根据我国商标法第十一条的规定,( C ) 不能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 A. 中国国旗 B.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文字、图形 C. 本商品的通用图形 D. 官方标志、检验印记 8. 商标法规定申请注册的商标不得与被撤销或者注销未满( A ) 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 A. 1年 B. 2年 C. 3年 D. 5年 9. 李某申请的商标经初步审定,自公告之日起( B ) 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 A. 1个月 B. 3个月 C. 6个月 D. 12个月 10. 注册商标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当在期满前( D ) 内申请续展注册。 A. 1个月 B. 2个月 C. 3个月 D. 6个月 三、多项选择题(共5 道试题,共15 分。) 1. 我国商标法规定,不得作为商品注册的标志有( ABD ) 。 A. 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B. 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的 C. 与表示商品的主要原料、功能、用途无关的文字、图形 D. 缺乏显著特征的 2. 我国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有( BC ) 。 A. 酒精饮品 B. 人用药品 C. 卷烟 D. 食品 3. 商标法规定,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包括( ABCD ) 。 A. 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标志性建筑物名称 B. 本商品的通用图形 C. 本商品的通用名称 D. 仅仅直接表示商品的功能的

土力学习题参考答案(完整版)

精心整理《土力学》作业答案 第一章 土粒直径以毫米计 习题1-1颗粒大 小级配曲线 由级配曲线查得:d60=0.45,d10=0.055,d30=0.2; C u>5,1

(2)确定不均匀系数Cu 及曲率系数Cv ,并由Cu 、Cv 判断级配情况。 解: 1—3d 其密度?和含水量W 。 解: 11 1 === s v V V e ;

3/33.12 66 .2cm g V M s d === ρ; 3/83.121 66.2cm g V M M w s =+=+= ρ; %6.3766 .21=== s w M M ω。 1—4在某一层土中,用容积为72cm 3的环刀取样,经测定,土样质量129.1g ,烘干后质量121.5g ,土粒比重为2.70,问该土样的含水量、密度、饱和密度、浮密度、干密度各是多少? 解: V s V V = ω= ρsat ρ'= ρ[或d ρ1— 365.04.083 .14.1=-=s V ; 74.2365 .01 === w s s s V M G ρ; 10.1365 .04.0=== s v V V e 。 1—6某科研试验,需配制含水量等于62%的饱和软土1m 3,现有含水量为15%、比重为2.70的湿土,问需湿土多少公斤?加水多少公斤? 解:

1m 3饱和软土中含土粒:t M s 01.17 .21 62.01=+ = ; 折合%15=ω的湿土: kg t M M M M s w s 116016.1)15.01(01.1)1(==+?=+=+=ω; 需要加水: kg t M M s w 475475.0)15.062.0(01.1)(12==-?=-=ωω。 1—7已知土粒比重为2.72,饱和度为37%,孔隙比为0.95,问孔隙比不变的条件下,饱和度提高到90%时,每立方米的土应加多少水? 解: 1m 3 S r 提高到1m 31—8混成10%解: 1V =解得:2V 1—9γ',并 求饱和度Sr 为75%时的重度γ和含水量w 。(分别设Vs=1、V=1和M=1进行计算,比较哪种方法更简单些?) 解: 3/6.17 .0172 .2cm g V M s d =+== ρ; 3/0.27 .011 7.072.2cm g V V M w v s sat =+?+=+= ρρ; 3/91.17 .01175.07.072.2cm g V M =+??+== ρ;

完整版上海交大统计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及答案

1.同时抛两枚不同的硬币,恰有一枚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单选) 选择一项: 炒a. 1 炒b. 1/8 O c. 1/4 同d. 1/2 2.对于连续型数据的分组()选择一项: a.水平法 b.累计法 c.推算法 d.直接法 ) 4.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值和等于(选择一 项: a.最小值 C b.取大值 c.各变量值的算术平均数 d.零 ) 5.下列统计指数,不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选择一 项: a.零售价格指数

b. 产量指数 诃c?收购量指数 因d.工资总额指数 6. 以下分组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多选) 选择一项或多项: * a.性别 □ b.年龄 "c.职业 d.月收入 门e.职称 7. 我国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了9.1%,这个指标是() (单选)选择一项: U a.发展速度 拥b.增长速度 目c.发展水平 d.增长量 8. 统计指数区分数量指标指数与质量指标指数,是依据()(单选) 选择一项: 炒a.对比基期的不同 °b.对象范围的大小 ⑥c.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 d.同度量因素的固定与否 9. 我国财政收入,2003年比上年增加2787亿元,这是()(单选)选择一项: 炒a.发展水平 b.增长量

炒a.两个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b.平均数的代表性甲数列高于乙数列 同c.平均数的代表性乙数列高于甲数列 口d.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判断 11.全年12个月的季节比率之和应是()(单选) 选择一项: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系数 ‘ c.全距 * d.平均差

」a.是不同情况下同一指标对比的比率 □ b.反映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 巫c. 一般有正指标与逆指标之分 門d.是两个性质不同而有密切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的结果 "e. 一般是以有名数表示的,但也有采用千分数等形式表示的 15.下列现象的相关密切程度最高的是()(单选)选择一项: a. 某商店的职工人数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0.87 * b.流通费用水平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关系为-0.94 口c.商品销售额与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51 口d.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水平的相关系数为-0.81 16在实验中,两个事件有一个发生时,另一个就不发生,称这两个事件()(单选)选择一项: ⑥a.互斥事件 口b.必然事件 c. 独立事件 d. 不可能事件 17. 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单选) 选择一项:

内经B第2次作业及答案

内经第2次作业及答案 A型题: 1.根据《素问.五脏别论》“满而不实”的“满”是指:精气充满 2.《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谷食之中的稠浊部分 3.《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皆与哪一季相通:长夏 4.《灵兰秘典论》“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闭塞而不通”的“使道”是指:脏腑相使之道 5.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错误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6.《灵兰秘典论》称为“传导之官”的是:大肠 7.《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指:心具有接受外界事物并进行分析应答的能力 8.《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留于四脏”之“四脏”是指:心肝脾肾 9.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骨属于:奇恒之府 10.据《灵枢..营卫生会篇》人体营卫之气相会的时间是:夜半 11.下列除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传化之府的特性:地气所生 12.据《灵枢.本神》原文,下列除哪项外均是错误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13.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以下列哪项除外均属传化之府:胆 14.《灵兰秘典论》称为“受盛之官”的脏腑是:小肠 15.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脉应属于:奇恒之府 16.《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的主要功能是:气之本 17.除下列哪项外,均体现了《素问.五脏别论》“魄门亦为五脏使”的含义:魄门的启闭,依赖胃气的下降 18.《素问.六节藏象论》肝的阴阳属性当是:阴中之少阳 19.《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经脉 2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胆应属于:奇恒之府 21.《灵兰秘典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的内脏是:脾胃 22.《素问.六节藏象论》中关于肝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是“罢极”的最佳含义:勇猛耐劳 23.《素问.六节藏象论》指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是肾为:封藏之本 2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四季的关系是:脾不主时 25.《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是:生命的根本 26.根据《素问.五脏别论》魄门应属于:传化之府 27.据《灵枢.邪客》,除哪一项外均是宗气的作用:营养四肢百骸 28.《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阴阳属性当是:阳中之太阳 29.魄门是指:肛门 30.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气而不泻 B型题: 1.即属于六腑又属于奇恒之府的是:胆 2.即属于奇恒之府又属于五体的是:骨 3.《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气之本”的脏是:肺 4.《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之为“罢极之本”的脏是:肝 5.《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身热不时卧”的病位在:六腑 6.《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chen满闭塞,下为飧泄”的病位在:五脏 7.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奇恒之府的总的功能:藏而不泻 8.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原文,以上何项是五脏的功能特征:满而不能实 9.《素问.经脉别论》谷食的生化过程中,原文所述环节包括:浊气归心,上归于脾 10.《素问.经脉别论》水饮的生化过程包括的环节是: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土力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土力学》第九章习题及答案 第9章地基承载力 一、填空题 1.地基土开始出现剪切破坏时的基底压力被称为荷载,当基底压力达到 荷载时,地基就发生整体剪切破坏。 2.整体剪切破坏发生时,有滑动面形成,基础急剧增加。 3.地基表面有较大隆起的地基破坏类型为剪切破坏,地基表面无隆起的地基破坏类型为剪切破坏。 4.地下水位上升到基底时,地基的临塑荷载数值,临界荷载数值。 5.地基极限承载力随土的内摩擦角增大而,随埋深增大而。 二、名词解释 1.临塑荷载 2. 临界荷载p1/3 3.地基极限承载力 三、单项选择题 1.地基的临塑荷载随 (A)φ、C、q的增大而增大。 (B)φ、C、q的增大而减小。 (C)φ、C、q、γ、b的增大而增大。 (D)φ、C、q、γ、b的增大而减小。 您的选项() 2.地基破坏时滑动面延续到地表的破坏形式为: (A)刺入式破坏 (B)冲剪式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 (D)局部剪切破坏 您的选项() 3.有明显三个破坏阶段的地基破坏型式为: (A)刺入式破坏 (B)冲剪式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 (D)局部剪切破坏 您的选项() 4.整体剪切破坏通常在下列哪种地基中发生? (A)埋深浅、压缩性低的土层 (B)埋深浅、压缩性高的土层 (C)埋深大、压缩性低的土层 (D)埋深大、压缩性高的土层 您的选项() 5.所谓临塑荷载,就是指: (A)地基土中出现连续滑动面时的荷载 (B)基础边缘处土体将发生剪切破坏时的荷载 (C)地基土中即将发生整体剪切破坏时的荷载 (D)地基土中塑性区深度达到某一数值时的荷载 您的选项()

6.临塑荷载P cr是指塑性区最大深度Z max为下列中的哪一个对应的荷载: (A)Z max=0 (B)Z max=1/4 (C)Z max=b/4 (D)Z max=l/4 您的选项() 7.在?=15?(N r=1.8,N q=4.45,N C=12.9),c=10kPa ,γ=20kN/m3的地基中有一个宽度为3m、埋深为1m的条形基础。按太沙基承载力公式根据整体剪切破坏情况,计算的极限承载力为:(A)236 kPa (B)254 kPa (C)272 kPa (D)326 kPa 您的选项() 8.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计算公式用于矩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不能采用 (D)安全度不变 您的选项() 9.同一地基的临塑荷载p cr、界限荷载p1/3、极限荷载p u大小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A) p cr> p1/3 > p u (B)p u > p1/3 > p cr (C)p u > p cr > p1/3 (D)p1/3> p u > p cr 您的选项() 10.考虑荷载偏心及倾斜影响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为: (A)太沙基公式 (B)魏锡克公式 (C)赖斯纳公式 (D)普朗特尔公式 您的选项() 11.粘性土地基上的条形基础,若埋深相同,地基的极限荷载与基础宽度、地基破坏类型之间存在的关系为: (A)基础宽度大、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极限荷载大 (B)基础宽度小、发生整体剪切破坏的地基极限荷载大 (C)基础宽度大、发生局部剪切破坏的地基极限荷载大 (D)基础宽度小、发生局部剪切破坏的地基极限荷载大 您的选项() 第9章地基承载力 一、填空题 1.临塑、极限 2.连续、沉降 3.整体、冲切 4.不变、减小 5.增大、增大 二、名词解释

第二次作业题及答案

第二次作业 1. 把学习时间作为投入要素,如果每天投入一个小时学习英语,可以得到 80 分,投 入两个小时学习英语,可以得到 90 分,投入三个小时学习英语,可以得到 95 分, 请从边际报酬递减角度讨论:若每天投入4个小时学习英语,得到100分的可能性。 得到100分。 2. 已知生产函数为 Q =200x +100y ?0.5x 2?0.5y 2。总成本预算为C=2000元,生 产要素价格分别为 P x =10元和 P y =5元。求使产量最大的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答 MP x = eQ ex =200?x MP y =eQ ey =100?y { 10x +5y =C MP x P x =MP y P y 解得 x =160,y =80 3. 某企业用三种方案生产同一产品。A 方案:30 单位劳动力 L + 2 单位资本 K ,得到 1 个单位产出;B 方案:20 单位劳动力 L + 4 单位资本 K = 1 个单位产出;C 方案: 15 单位劳动力 L + 6 单位资本 K= 1 单位产出。设劳动力单位成本为 2 元,资本单 位成本为 6.5 元,总成本为 130 元。请用图解法求出最大产量的生产方案? 答

绘制等产量线,使其与等成本线相切,得出最大产量的方案为,劳动力8个单位,资本 39.33个单位。 4.设某产品销售价格为10 元,可建设不同规模的生产系统生产该产品。方案A 的固定 投资F1=4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v1=6元;方案B 的固定投资F2=1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v2=5元;方案C的固定投资F3=20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v3=2元。 请Q绘制他们的盈亏平衡图和利润曲线,并讨论最优生产方案。 答 Q A=10x?40000?6x Q B=10x?100000?5x Q C=10x?200000?2x 盈亏平衡时:Q=0

操作系统网上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操作系统平时作业2 一、填空练习 1、在设备管理中,为了克服独占设备速度较慢、降低设备资源利用率的缺点,引入了,即用共享设备模拟独占设备。 2、常用的内存管理方法有、、和。 3、动态存储分配时,要靠硬件地址变换机构实现。 4、在存储管理中常用方式来摆脱主存容量的限制。 5、在页式管理中,页式虚地址与内存物理地址的映射是由和完成的。 6、在请求页式管理中,当发现所需的页不在时,产生中断信号,作相应的处理。 7、置换算法是在内存中没有时被调用的,它的目的是选出一个被的页面。如果内存中有足够的存放所调入的页,则不必使用。 8、在页式管理中,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到的地址映射,存储页表的作用是。 9、段式管理中,以段为单位,每段分配一个区。由于各段长度,所以这些存储区的大小不一,而且同一进程的各段之间不要求。 10、在段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面向的地址空间是段式划分,面向的地址空间是页式划分。 11、文件的存储器是分成大小相等的,并以它为单位交换信息。 12、从资源分配的角度看,可以把设备分为独占设备和共享设备。打印机属于设备,而磁盘属于设备。 13、虚拟设备是通过技术把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的设备。 14、通道是一个独立于的专管的处理机,它控制与内存之间的信息交换。 15、缓冲区的设置可分为、、和。 16、在unix系统中,键盘、终端、打印机等以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称为;而磁盘、磁带等以为单位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设备称为。 17、在多道程序环境中,用户程序的相对地址与装入内存后的实际物理地址不同,把相对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是操作系统的功能。 18、用户编写的程序与实际使用的物理设备无关,而由操作系统负责地址的重定位,我们称之为。 参考答案: 1、虚拟分配技术 2、分区管理,页式管理,段式管理,段页式管理 3、重定位 4、虚拟存储器 5、页表,硬件地址变换机构 6、硬件变换机构,内存,缺页,中断处理程序 7、空闲页面,淘汰,空闲页面,置换算法 8、页号,物理块号,记录内存页面的分配情况 9、分配内存,连续的内存,不等,连续 10、用户,物理实现 11、物理块 12、独占,共享

课后习题答案及讲解

5-1 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波形、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及八电平码波形。 解: 1 1 0 0 1 0 0 0 1 1 1 0 单极性码: 双极性码: 单极性归零码: 双极性归零码: 二进制差分码: 八电平码: 5-7 已知信息代码为,求相应的AMI码、HDB3码、PST码及双相码。解:信息代码: AMI码:++1 HDB3码:+1000+V-B00+V0-1+1 PST码:+0-+-+-+-++- 双相码: 5-8 已知信息代码为011,试确定相应的AMI码及HDB3码,并分别

画出它们的波形图。 解: 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AMI码:+1 0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1 -1 HDB3码:+1 0 -1 0 0 0 –V 0 +1 –1 +B 0 0 +V –1 +1 5-9 某基带传输系统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基本脉冲为如图P5-5所示的三角形脉冲: (1)求该基带传输系统的传输函数H(ω); (2)假设信道的传输函数C(ω)=1,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具有相同的传输函数,即G T(ω)=G R(ω),试求这时G T(ω)或G R(ω)的表示式。 P5-5 解:(1)H(ω)=∫∞ -∞ h(t)e-jωt dt =∫0Ts/2(2/T s)te-jωt dt +∫Ts Ts/22(1-t/T s)e-jωt dt

=2∫Ts Ts/2 e-jωt dt+2/T s∫ Ts/2 t e-jωt dt-2/T s ∫Ts Ts/2 t e-jωt dt =- 2 e-jωt/(jω)︱Ts Ts/2+2/T s [-t/(jω)+1/ω2] e-jωt︱ Ts/2 -2/T s [-t/(jω)+1/ω2] e-jωt︱Ts Ts/2 =2 e-jωTs/2(2- e-jωTs/2- e-jωTs/2)/(ω2T s) =4 e-jωTs/2[1-cos(ωT s/2)]/(ω2T s) =8 e-jωTs/2sin2(ωT s/4)/(ω2T s) =2/T s·Sa2(ωT s/4) e-jωTs/2(2)∵H(ω)=G T(ω)C(ω)G R(ω) C(ω)=1, G T(ω)=G R(ω) ∴G T(ω)=G R(ω)=√2/T s·Sa(ωT s/4) e-jωTs/4 5-11 设基带传输系统的发送滤波器、信道及接收滤波器组成总特性为H(ω),若要求以2/T s波特的速率进行数据传输,试检验图P5-7各种H(ω)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的码间干扰的条件否? s s s s (a) (b) s s s s

王漫宇教授大汉第二次作业参考答案

王漫宇教授大汉练习答案 练习(一) 一、简要回答1.什么是修辞活动?什么是修辞学?修辞活动:是指为了提高语言感染力和表现力而运用语言手段的种种努力行为。修辞学:是研究成功的语言交际规律的学科,或者说是研究如何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学科。2.语法与修辞有何不同?语法和修辞的不同在于:①含义不同。语法研究组词成句的规则,修辞研究提高语言表现力的规则。 ②要求不同。语法要求准确,修辞要求得体。二者虽然不同但关系密切:①首先,修辞必须在语法正确的基础上进行,语法是修辞的基础;②其次,有些语法现象同时又是修辞现象。由上可见,二者互相影响,相辅相成。3.语言表达怎样才能做到“及体”?一、适应语境(一)场合对运用语言的制约(二)注意上下文1、从篇章着眼,加以调整。2、从段落着眼,加以调整。3、从语句着眼,加以调整。二、服从题旨三、考虑对象四、注意身份(需要加以简单阐述) 二、下面一段文字,结构不严谨,表意不清晰,请加以调整。1. 这是独一无二的刺尾蜥蜴适于生活的地方。这是刺尾蜥蜴独一无二的始于生活的地方。/这是读独一无二的始于刺尾蜥蜴生活的地方。/这是始于刺尾蜥蜴生活的独一无二的地方。/这是始于独一无二的刺尾蜥蜴生活的地方。(“独一无二”修饰地方或蜥蜴,说得通无歧义即可。)2. 蒙自军分区????除给蒙人找到新的水源,赠送小鸡小猪,为村医务室、学习室添置药品、图书、书柜等物质外,并让附近的连队组织有种植、养殖经验的官兵,还采取连包村、排包组、班包户的方式,通过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帮他们渡过难关。(报)蒙自军分区????除给蒙人找到新的水源,赠送小鸡小猪,为村医务室、学习室添置药品、图书、书柜等物质(物质——物品,改不改均可)外,还让附近的连队组织有种植、养殖经验的官兵,采取连包村、排包组、班包户的方式,传授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帮他们渡过难关。(①“并”——“还”;②“还”——删去; ③“通过”——删去。最后三句为连动式,分别说明方式、行为、目的。) 练习(二) 一、 1.删去“进行”,将“严格控制”改为“严禁” 2.“抚养幼小的弟弟”可以,而“抚养自己”不可,宜改为“养活自己”。 3.“生疏了球性”费解,改为“荒疏了球技”为妥。 二、 在运动中,你的战友错斗了你,你没有半句怨言,在狱中还想念他们。

电子商务课后习题及答案

电子商务概论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电子商务概述 一、判断题 1、网络商务信息是指通过计算机传输的商务信息,包括文字、数据、表格、图形、影像、声音以及内容能够被人工或计算机察知的符号系统。(√) 2、电子商务的核心是人。(√) 3、电子商务是一种以消费者为导向,强调个性化的营销方式。(×) 二、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1、下列关于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的描述,正确的是(A) A、传统商务受到地域的限制,通常其贸易伙伴是固定的,而电子商务充分利用Internet,其贸易伙伴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选择范围很大 B、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将完全取代传统商务 C、客户服务职能采用传统的服务形式,电子商务在这一方面还无能为力 D、客服购买的任何产品都只能通过人工送达 2、电子商务以满足企业、商人和顾客的需要为目的,增加(D),改善服务质量,降低交易费用。 A、交易时间 B、贸易机会 C、市场范围 D、服务传递速度 3、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ABC )的市场交换场所。 A、在线实时B虚拟C、全球性D、网上真实 三、问答题 1、E-Commerce和E-Business的区别在哪里? 答:E-Commerce是实现整个贸易过程中各贸易活动的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以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E―Commerce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获得数据以及自动捕获数据等。它的业务包括:信息交换、售前售后服务、销售、电子支付、运输、组建虚拟企业、公司和贸易伙伴可以共同拥有和运营共享的商业方法等。 E-Business是利用网络实现所有商务活动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不仅包括了E-Commerce 面向外部的所有业务流程,还包括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如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上市场调研、战略管理及财务管理等。E-Commerce集中于电子交易,强调企业与外部的交易和合作,而E-Business则把涵盖范围扩大到企业外部。 2、试述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三流分离的各种可能性。 答: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本身是相互独立的。信息流是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各个主体之间不断进行的双向交流。物流进行的是一个正向的流程,即从原材料供应商到制造商,再通过经销商或配送中心到顾客。而资金流进行的是一个反向的流程,顾客付款时需要通过他的开户银行将货款汇给经销商,经销商再汇给制造商,制造商汇款给原材料供应商。 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形成是商品流通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在商品价值形态的转化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共同完成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的循环。

《土力学》离线作业及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土力学网上作业题 绪论 一、填空 [1] 承受这些建筑物荷载的地层称为 地基 。 [2] 与地基接触并传递荷载给地基的结构物称为 基础 。 [3] 位于基础底面以下的第一层土称为 持力层 。 [4] 在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统称为 下卧层 。 [5] 强度低于持力层的下卧层称为软弱 下卧层 。 第一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 一、填空 [1] 土的固相物质包括 无机矿物颗粒 和 有机质 ,是构成土的骨架最基本的物质,称 为 土粒 。 [2] 土粒中的矿物成分分为 原生矿物 和 次生矿物 。 [3] 天然土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的,土粒的大小称为 粒度 。 [4] 工程上常用不同粒径颗粒的相对含量来描述土的颗粒组成情况,这种指标称为 粒度成分 。 [5] 不均匀系数C u 反映大小不同粒组的分布情况, C u <5 的土称为匀粒土,级配不良,C u 越 大 ,表示粒组分布范围比较广, C u >10 的土级配良好。 [6] 按照水与土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可将土中水分为 结合水 和 自由水 两大类。结合 水根据水与土颗粒表面结合的紧密程度又可分为: 吸着水(强结合水)和薄膜水(弱结合水 。 [7] 根据土颗粒的排列和联结,土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 结构。 [8] 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包含 液限、塑限和缩限。 [9] 可塑性是粘性土区别于砂土的重要特征。可塑性的大小用土体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 来衡量,该范围称为 塑性指数 。 [10] 天然含水量与塑限之差除以塑性指数,称为粘性土的 。 [11] 砂土相对密实度的表达式为: min max max e e e e D r --= [12] 碎石土 是指粒径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13] 砂土是指粒径 大于2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而粒径 大于0.075mm 的 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14] 细粒土 是指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 [15] 影响土压实性的因素有:含水量和击实功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