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创建艺术特色校园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 创建艺术特色校园

依托校本课程开发创建艺术特色校园

——第五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经验材料

依安县第五小学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学校自主决定,教师及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合作探究,共享开发成果的一种应用性课程研究。我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以剪纸艺术为基础,一直在酝酿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工作。自2005年以来,学校就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把此项工作作为实施新课程的重头戏来抓。经过几年的探索、研究,我校在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曲折的道路上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败的教训,下面就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做以简单的总结。

一、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文件、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程理论,使全校教师明确了什么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意义何在等方向性问题,这样不仅使教师在短时间内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更主要的是唤起了每一个教师的资源意识,为了能开发出学生喜欢的课程,教师们都在不断学习,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二、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领导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亲自担任组长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课程开发工作的指导与培训,我们制定了《校本方案》和《校本课程方案》,《校本课程纲要》在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全员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是所有的部门、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学校的教导处、年级组、少先队等部门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做到计划完善,全力投力。从而保证层层落实学校课程开发工作。

三、五步联动、实践感悟

1、明确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经过讨论认定后。为了使开发的课程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广泛的调查,通过开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自己确定感兴趣的领域和知识。校本课程的确立我们以学生的兴趣、需求为基准。

2、确定课题:通过对我校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的调查,回收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选择学科类1名美术教师、1名音乐教师、1名剪纸艺术指导教师,这些数据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指明了方向。根据教师的调查,学校开设校本课程三大类:剪纸、美术、音乐,其中剪纸是主要课程。

3、师资培训:校本课程最重要的资源是教师资源,对教师的培训立足于校本培训,教师在校本培训的过程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教师从单一的学科空间走向多维发展空间,努力成为

复合型人才。因为我们提倡每位教师都要开发一门校本课程,由学生选择教师,可以说,开发校本课程让教师有了主体意识,为教师搭建展示才华、完善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

4、撰写课程实施计划:校本教师撰写《课程计划》,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

5、教师开题,学生选题:校本课程的开设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开发者开设的课程能否正式走向课堂,首先要进行开题,让广大学生来选,对校本课程的开题每学期要进行一次。凡校本课程的教师向全体学生介绍所要开设的课程的主要内容、目的、授课方式等,让学生根据教师的介绍自主选择。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先进教育理念,又给教师增加了开课的压力,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认真开发校本课程,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质量。

总体来说,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摸索期;第二时期:以师生共建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期:第三时期:以教材建设为主要形式的完善期。

第一时期:我们主要是以学校的优势学科(语文、美术、综合实践)为依托的学生活动。这项活动以“体验过程培养兴趣”“双手创造美”等为主要内容,让学生熟悉剪纸这门艺术,课程突出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了校本资源,这是我校最早在各班级开展的校本课程。我们认为当时的校本课程的优势是:学生参与

面广,可操作性强,学生兴趣高,活动效果好。存在的不足是:没有形成固定的课时,没有固定的教材,随意性较强,同时缺少持续性与连惯性,没有成为一门比较规范的课程。第二时期:随着校本课程的开设,我们逐渐认识到,校本课程做为一门课程,需要有一定的课程管理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形成一系列的课程资源。因此这一时期我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形成了“三篇章”的校本课程的主框架:基本技法篇、实践操练篇、成果展示篇。基本技法主要让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实践操作是在掌握技法之后,让学生从最简单的图样开始练习剪纸,然后由浅入深,最后达到图文并茂的层面。成果展示篇以“校园文化”为主,分布在各教学楼内,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分为“伟人肖像”、“民族风情”、“阳光体育”、“动植物世界”“十二生肖”“京剧脸谱”等;我们的理念是:让校本课程成为师生共建的课程,成为不断更新的课程,成为亲近学生生活的课程。第三时期:这个时期,我们着重对校本教材进行了完善,在前两个时期的基础上,我们以校本教材的建设为主要工作。以教师的剪纸教案为主要内容编辑了《艺术教育之光》。这是一本较好的校本教材,也是我校实施艺术教育的有效载体。尽管有些粗糙,但她是我校师生智慧的结晶。

我们的校本课程体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学校教育人性化、个性化的课程,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我们的教材编排理念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是校本课程的主体。一方面学生是课程开发的依据;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程实施中创造课程。

2、课程是学生通过反思性、创生性实践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反思和创造的环境、对象。

3、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以理解、体会、反思、探究和创造为本,旨在改变学生的单一学习方式。

4、教师和学生不是校本课程的简单执行者,而是校本课程的创生者。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我们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校本课程与其他必修课程一样,都是由学生全员参加的学校教育活动,在遵循一般教学原则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考虑到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制定了以下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自愿性原则。学生在“自选”活动时,尊重学生的意愿,报名后按各自选择编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障:

1、将校本课程开设列入课时计划。(调整利用实践活动课、地方教材课的课时安排,使校本课程间周进行。)

2、每学期,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撰写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教案及活动案例。

3、鼓励教师创新课程的组织形式,采用学生喜爱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如竞赛、展览会、出墙报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校本课程的评价上我们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包括学生个人或学生小组,教师或教师小组,家长,与开展项目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或有关部门、媒体等等。二是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包括参与学习的态度,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学习和研究的方法、技能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学习结果等。(如: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记录)三是评价形式的多元化。学生成果通

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小组评比等形式展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载入学生成长档案。

对教师评价主要有四种形式。是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二是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三是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四是教导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

四、取得四个成效

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亲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与研究,获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老师、学生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1、充分理解了“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加深了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2、转变了教师的课程建构意识,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我们的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在承载着新课程实验的艰巨教学任务同时,认真查资料、联系社会实践、设计教案等,为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做出了的

巨大努力。也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接受了校本课程的理念,不断提高了自身的课程建构意识,改变了对课程的单一的陈旧认识,在心底里把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联系起来。同时我们也把课程建构能力的提升作为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来抓,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促进教师的课程建构能力的发展。

3、延伸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我校的校本课程的开发特别关注学生的实际和发展需求,涵盖了乡土文化的诸多方面,如:人物、景物、风情等,非常具有地方特色。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乡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主动地探索乡土文化的历史、现今发展、表现形式,认识本地资源的丰厚,吸收乡土文化精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会了观察与思考,探究与质疑,交往与合作,在探究性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创新意识,享受成长的快乐。

4.开发与利用了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课程资源的功能。

课程资源的极大丰富是我们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条件。课程资源的主要载体是有生命的人,即教师、教育管理者、学生,他们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其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队伍,又是发挥课程资源最大功能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生命载体。我们在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中合理整合了这些资源,充分调动了这些因素的积极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本培训体系,使他们形成了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让他们自身创造性智慧得以释放和创造性价值得以实现。最大限度的“集约”课程资源,开发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功能,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反思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使用过程中成功与不足,我们深感离领导的要求还差很远,感觉在校本课程的管理与评价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改进,需要摸索。

我校虽然在校本课程开发上扎实地开展工作,但与兄弟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充分关注师生发展,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讨,不断提升我校校本课程的水平,使校本课程成为教师与学生成长的大舞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