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

最美文房1月28日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

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为什么绵延不断?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写下此篇文章,就是担心当今和未来的人们在历史书上往往看不到一些很关键的东西。

我们有些历史书总在讲着哪个皇帝和他的弟弟搞什么阴谋,和哪个妃子谈恋爱,永远讲这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重大的事情却都没有讲。

一、文化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必须有文字。

第二,必须有城市式的居住方式,城市可以小一点,但必须有居住的方式。

第三,必须有青铜器。所谓有青铜器就是必须有金属冶炼,青铜的冶炼熔点很低,人类最早能冶炼青铜器就是能冶炼金属的初步了。

二、四大文明是哪四大?

四大文明分别是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

1、第一名是谁?

第一名是现在日子过得很不好的地方——伊拉克。

那个地方古代叫巴比伦文明。如果说得更大一点叫两河文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文明在西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那是人类最早发现文明的地方,也是文明最早成熟的地方。它的文明高度成熟的时候,中华文明仅仅初露曙光。

2、第二名是谁呢?

第二名是尼罗河边上的埃及。

3、第三名和第四名的名次之争

第三名照理应该是印度,第四名才是中国。

但是由于这六、七十年来印度的考古发现很少,中国的考古成果较多的,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国际上把中华文明说成了第三名。

然而,真正有可能把中国的名次往前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是内蒙古赤峰市的红山文化,这个比较早,但这还需要国际上的认定。

4、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

您可能会问,一个对后来世界影响极大的希腊文明怎么没算上呢?

因为经过全世界的学者们研究,这种文明讲的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二名埃及文明二者在地中海上的遇合,尽管后来有所创造,但不是原创,所以不能算四大文明之一。

5、波斯文明呢?

还有一个文明,就是现在的伊朗,当时叫波斯。

波斯文明也很早,但经过研究以后是第一名巴比伦文明和第三名印度文明在陆地上的遇合。因为它们都缺乏原创性,所以也不算。

6、留存到今比较完整的只有中华文明

这四个古文明我们不管中国是第三名还是第四名,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不中断地发展到今天,没有灭亡的只有一个文明,就是中华文明。

有一点很奇怪,文明的原址,现在为什么总是恐怖主义频发,永远是灾难不断、炮火连连?这完全是一个逆反的状态。

而留存到今天比较完整的文明确实只有中华文明。

(1)巴比伦文明

伊拉克是很少能够看到巴比伦文明的遗留的,虽然文明古老,但是它没有任何存档,永远是战场,几千年来永远是战场。

所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古代的东西是什么了,甚至于他们的文化教育情况也是非常的差。

(2)埃及文明

在埃及则是另一种情形——如今连什么是象形文字都不懂。

更严重的是,在埃及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法老的后裔,在亚历山大我们现在所能遇到的几乎都是白种人,这是欧洲侵略的混血结果。在他们的首都开罗遇到零星的阿拉伯人,那也是战争以后混血去的结果。

法老的后代在哪里?金字塔时代的后裔在哪里?血缘都找不到了。

我们在尼罗河南部的西岸找到了一个法老村,但是由于几千年的近亲结婚,他们在体力和智力上都特别羸弱,而且他们现在也是信仰伊斯兰教,法老的后代荡然无存。

(3)印度文明

那么印度呢?印度表面上看起来都在,都有遗留,但遗憾的是他们无数次的中断、无数次的灭亡,连这个过程都没有人记述下来。

他们的历史已不清晰,但是有一点知道,《大唐西域记》里面歌颂的佛教是在13世纪的时候,现在该佛教在印度已经消亡了。

现在他们的佛教是倒传进去的。

(4)中华文明

所以,我们很难设想一个地方还有一些孩子,能够很正常地朗诵着2500年前的老人家的话,诸如“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而知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

但是这在中华热土上真正发生了,所以这是一个从4200年前进入文明以后没有中断的伟大文明。

三、炎、黄其实是对头

4200年前,中国进行了700到800年的文明“热身赛”。有六位伟大的王者,引领我们完成了这700到800年的准备。

第一位是炎帝,第二位是黄帝,第三位叫蚩尤,后面三位是尧、舜、禹。这六位伟大的王者,为我们4200年的文明跨越做了充分的准备。

他们严格讲起来是传说中的人物,可能我们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资料,但大体上是这样的:

1、炎帝

炎帝是个农业科学家,神农氏。

首先他教会了我们中国人耕种,这很重要。在炎帝之前,我们是采野果子吃、打野兽的,这完全是被动的。

第二,炎帝发现了火,使我们能够吃熟食,我们能够在夜间工作,而且我们可以用火来防止野兽。

第三,炎帝亲尝草药,发明了中草药,避免了中华民族最早就有可能完全灭亡的一个原因,就是防止了传染病。

那么,这么伟大的人为什么后来会被黄帝打败了呢?

2、黄帝

黄帝也许是这样想的——

黄帝觉得炎帝虽然做得很好,但是当时部落之间对敌的情形太严重了。敌人是野蛮的力量,都是说打过来就打过来的,所以我们要武装自己,我们要冶炼金属,我们要锻造武器,我们要骑上战马,我们要巡视在我们的周边,我们要发动战争来消灭那些野蛮的力量。

炎帝却觉得我安安静静地在过日子——老农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好?

于是黄帝和炎帝就打起来了,结果黄帝胜了炎帝败了,打的地方就是现在的河北省。

这两位老人家浑身鲜血,面对面站着的时候,并不知道几千年以后世界上最多的人群把自己说成是炎黄子孙。如果知道的话,他们有可能就不打了。

黄帝后来把炎帝的文明接过来了,所以我们叫炎黄子孙。

3、蚩尤及尧、舜、禹

但黄帝也有一个人打不过,那就是蚩尤。

蚩尤管着现在山东、河南的东部和安徽北部那一带,地方也很大。

黄帝打不过他,因为他也有金属冶炼,他也在制造武器。

黄帝就像我们常人一样,对于打不过的人,对自己的部落就讲他是妖怪。因为文字是黄帝时期发明的,所以他把汉字里面最难听的两个字给了他,叫蚩尤。

后来由于自然的原因,蚩尤被打败了,黄帝又一次胜利了。

蚩尤的后代只能不断地逃跑,有的就归属于黄帝了,有的继续往南迁徙,黄帝的部队就接着再追。

追到什么地方呢?贵州附近,现在的苗族据考就是蚩尤的后代。

尧、舜、禹是黄帝的继承人,一代代继承下来,完成了这个准备,然后就进入了中华民族更加重要的4200年,到了我们跨入文明的门槛。

四、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

古代的历史我们要跳跃性地来看,到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中国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起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全人类最聪明的人一起诞生了。

1、轴星时代

我们来列个时间表:

孔子比释迦牟尼小14岁;

孔子死后10年,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诞生;

古希腊最聪明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比孟子大12岁,比庄子大15岁;

阿基米德和韩非子只差了7岁。

这个座次大家还可以不断地排下去,给大家造成什么印象?就是聪明人那个时候全出来了——差10岁、14岁不就是同一个时期吗?

大家前后跨入了文明的门槛,然后量变到质变。智能大爆发,人类一起成熟了,聪明的人都一起产生了。

那个时代被德国的法兰克部学派称为轴星时代,就是人类智慧的轴星就在那个时候。

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华文明没有缺席,古希腊虽然不是原创,但是它那个时候表现得特别优秀。

2、使命分工

所以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岸边散步。

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

中国哲学家不管诸子百家哪一家,他们都不太去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民间信仰到处有鬼神,但你看诸子百家,这两头都不太思考。

他就只思考人和人的关系。

印度哲学家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个神不是迷信,按照我们现在的科学讲是“超验世界”,就是超出我们经验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高层抽象天地。

不要以为他们迷信,这恰恰是中国哲学所缺乏的。所以玄奘他们要从印度取经回来。

西方哲学思考人和物的关系,主要不是考虑完全物质利益,而是主要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事情。所以现在,他们自然科学特别发达。

3、文明需要国家行政力量来捍卫

虽然这批人在海边思考,另外一批人在河边漫步,然而思考再高深的思想,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没有国家力量的保护,他们的思想也将会随风飘散。

孔子算得厉害了,他的讲话如果没人听,就算学生听后记了下来,学生的笔记也会很快被烧掉。那又如何能留传下来呢?

世界上聪明人多得很,为什么只留下了他们几个?这就必须有行政力量的加持——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抵抗野蛮,来捍卫文明。

五、帝国时代

公元前5世纪前后,人类智能大爆发以后,马上进入到了帝国时代。

1、两大帝国并存:西半球的罗马帝国和东半球的秦汉帝国

巴比伦王国,波斯王国,印度的孔雀王朝,一个个帝国起来灭亡、起来灭亡,最后地球上有两大帝国,长时间地并肩共存,就是西半球的罗马帝国,东半球的秦汉帝国。

秦朝太短,汉朝时间比较长,秦汉帝国,压住了地球的分量。

2、共同的敌人:北方蛮族

这两大帝国遇到了共同的敌人,叫做北方蛮族。

中国的野蛮力量叫匈奴。对付匈奴,秦汉帝国有两个方法,秦始皇是造长城,汉武帝是打仗。

汉武帝在位50几年一直在打仗,培养了卫青、霍去病这些大将军和他们打仗。打的结果呢,匈奴打败了,跑掉了,汉代也打得非常疲惫。

我们在这打匈奴的时候,罗马帝国也遇到了北方蛮族。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北方蛮族打垮灭亡了。

那么这个北方蛮族是谁呢?就是被汉武帝打跑的匈奴,跑到西边去了。他们和当地的蛮族联合在一起,经过几代的努力,把罗马帝国瓦解了。

地球上两大帝国中的一个灭亡了,欧洲从此进入中世纪,慢慢长夜一千年!

六、秦汉文明

中国秦汉文明也遇到了大麻烦,匈奴虽然打跑了,但是北方还有很多蛮族。

1、鲜卑族的统治

当时的中国被一个少数民族占领,这个民族叫鲜卑族。

中国的汉族会种地,但鲜卑族不会,便无法统治汉族。所以他们认为,废除农田,恢复牧场,恢复到游牧文明,那就可以实现统治了(他们熟悉的是游牧文明)。

这里有两个策略,一个就是鹰派的策略,把汉族人全部杀光,鸽派的策略是不要杀光,让汉族人成为奴隶在那劳动。

2、冯太后和孝文帝

值得炎黄子孙永远万幸的是,在鲜卑族里面居然出现了两个极其优秀的人物。

一个是女性,她其实血缘是汉族,在鲜卑做了太后,叫冯太后,我们称她为“文明太后”。

另外一个就是她的孙子,是鲜卑族里面有一个拓跋氏,他叫拓跋宏,这个人在汉族的历史书上叫做北魏王朝的孝文帝。

孝文帝死的时候才33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王者。在他奶奶的带领下(奶奶死后,他一个人掌权的时间不长),八、九年的时间里面他做了几件重要的大事。

“我们在军事上是胜利者,但是在文化上我们是汉文化的学生。”

一、废除鲜卑语,所有的官员都学汉族;

二、不准再穿鲜卑服装,必须穿汉服;

三、迁都,从他们原来的首都(现在山西大同)迁到河南洛阳,迁到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实行《均田法》等农耕文明的法律;

四、鲜卑族的贵族努力和汉族通婚,造成血缘相通。

3、孝文帝的伟大成果

大家不要小看,这几条规定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成果,这个成果是人们无法想象的。

首先,中华文明不但没有被消灭(差一点被消灭,罗马文明其实当时已经被消灭了),而且更强大了。

为什么更强大了?

我们的诸子百家好是好,有一个毛病就是太斯文了。

光有他们能不能搞成一番伟大的文明事业?不可能。

因为他们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的力量。

这一点,鲜卑族给予了,他们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语言,可以丢掉自己的鲜卑服装,他们丢不掉的是马背上的雄风,他们丢不掉的是天苍苍野茫茫的气概。

这一点一旦加给我们的儒家学说,加给我们的诸子百家,中华立刻强大无比。

大家能理解吗?

所以我们有的人不了解,以为光是诸子百家的学说就能建立伟大的社稷,其实这不够,一定要有北方少数民族的阳刚之气,野性的加入,中华文明才会平衡。

第二,这个孝文帝觉得自己没有文化,就拜汉族文化为老师,而且也拜其他文化为老师。

所以他又拜了印度文化做老师,因为当时正好佛教传入了。佛教里面有亚历山大东征的时候留下的希腊文明的遗留;他又拜希腊文化做老师,印度文化和波斯文化很近,他又拜波斯文化做老师;拜巴比伦文化做老师。

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都被请进来当了中华文明的老师。

您如果不相信,可以到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去看一看,你进去就会奇怪,怎么感到是罗马的廊柱呢?

那是希腊文明的余留。

那些佛像是印度文明。

为什么都是高鼻梁深眼窝的呢?这是希腊雕刻家的余留。

希腊雕刻家经过几次转折以后,通过迦陀螺文化等等的余留,还有波斯文化,还有巴比伦文化,都在那里,仅仅是云岗石窟就成了世界文明的大聚会。

请允许我为您做个比喻,这些文明本来都很骄傲,互相之间没什么关系,就像我们大学里面那些教授都很骄傲,互相之间见面的时候,礼貌点头互相不理,但没想到来了一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把每个教授都当成他的老师,殷勤地找他们喝茶、吃饭,拉到一起开会,结果这些教授关系良好了,融合在一起了。

这个年轻的办公室主任就是我们北魏的孝文帝,文明融合了。

多么了不起!

第一,中华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雄气勃勃的强大。

第二,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因子融合了,这样的话,诸子百家的两个毛病克服了。

诸子百家也太封闭,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别的文化。

我们现在老在讲国学,讲文化,毛病就是这两个,一个没有执行力的斯文,第二个就是不了解其他文明的封闭。

但是公元5世纪在北魏孝文帝的时候,这两个毛病已经克服了。

这两个毛病克服以后,第三个优点又出来了——他不是主张通婚吗?

主张通婚以后,造就了新一代身体强壮、受良好教育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统治者。所以,一个伟大的朝代马上就要来了,这个朝代就叫唐代。

七、一个伟大的朝代

中华由此就迈向大唐了,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就开始了。

而且大家注意,大唐之前的隋炀帝和大唐的唐太宗,他们的血缘二分之一是鲜卑族血缘。到了武则天的先生唐高宗,他四分之三是鲜卑族。

所以一个小小的民族由于它的英明的决策,把它的血缘输入了一个伟大的民族,创建了一个伟大的朝代。

所以,我们对北魏孝文帝这个33岁去世的皇帝要表示一种尊重。

因为,他不但避免了中华民族的一次非常有可能的灭亡,而且还一次性补强了中华文化所有的重大缺陷。

公元5世纪以后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那个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沦落了,已经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了。

中国由于孝文帝等人的努力,经过一百多年进入了伟大的唐朝,公元7世纪的唐朝,到现在为止还是让人激动万分。

当时,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城的人口不到五万。而当时的欧洲,拥有一万人口就已经是像模像样的城市了。

而在当时大唐的首都长安城内,人口不算城外就是一百万。

七十几个外交使团,三万多个外国留学生,城里面吃的是阿拉伯面食,用的是罗马医术,还通用拜占廷的金币和波斯王朝的银币。

世界各国的宗教在那都有道场。物价非常便宜,刑事案件极其地少,人们的幸福指数极高。

我有一次到埃及南部的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叫底比斯,一个英文的讲解员在讲解,他说我们这个底比斯很可能是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城市。

刚一说完她自己赶紧用英文加了一句补充,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她必须讲当然除了唐代的长安,不讲就没有常识了。因为唐代太伟大了,太辉煌了。

有人说人类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有三个——公元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今天的纽约。

什么叫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那,而且把文化成果在那发布,这叫文化中心。

但19世纪的巴黎、现在的纽约和公元7世纪的长安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缺少诗意。

长安那可是充满了诗意,晚上是宵禁——宵禁不是为了战争而是为了管理秩序,108个坊的门关了,人只能在坊里面活动。

所以下午就很重要了,有很多很多酒吧,这些酒吧都是中亚,按照现在讲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那些国家的漂亮女孩,叫胡姬来开的。

傍晚时分,李白、王维这些人骑着白马到胡姬酒店喝酒,这都有大量的记述,他们自己也有大量的诗歌来描写这个情景。

高考历史复习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__先秦秦汉精练含解析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先秦、秦汉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先秦政治的历史论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言论出处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 左丘明《左传》土之毛,谁非君臣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孔子整理《诗经》三代以上,莫不分土而治也欧阳修《新五代史》 A. 夏商周处于分裂状态B.古代文献可靠性不足 C.西周时实行了分封制D.中国建立了小农经济 解析:夏商周三代都有统一的政权,不是处于分裂状态,故A项错误;古代文献是当时人的文字记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体现的都是西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以拱卫王室的制度,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是指在土地私有制下,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经营形态,与材料中土地国有不符,故D 项错误。 答案:C 2.(2018·黄冈四校联考)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 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 ) A.端正民心的工具B.凝聚家族的手段 C.维系等级的套路D.齐家治国的方式 解析: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 答案:D 3.(2018·湖北咸宁联考)根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 )

中华文明起源四大悬疑

中华文明起源四大悬疑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9-15 悬疑一:中华文明是来自西方吗? 本报记者金辉

最近,个别学者提出,四川境内的“‘三星堆’文明绝非内生,它属于外来文明,其来源是‘西方’”,“‘三星堆’古国是古代中东地区闪米特人建立的政权,‘三星堆’文明实质上更是闪米特文化的遗泽”。难道中华文明真的是在数千年前从遥远的西方传过来的吗? 这种对中华文明起源的假说并非新鲜物,它只不过是中华文明“西来说”的一个新版本。有学者认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缺乏有力的考古方面的证据。虽然在我国最早的文献记录《尚书·虞夏书》中记载了尧、舜、禹相继为帝的情况,但是经后代学者考证,《虞夏书》中尧典、《皋陶谟》和《禹贡》并不是当时人们遗留下来的,而是战国时代的作品。即使是比较可信的《尚书·盘庚》至少也经过了周人的改动——所以尧、舜、禹及以前的黄帝时代,都只能算是古史传说时代。 从19世纪末开始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了各种版本的中华文明“西来说”,包括中华文明起源于“埃及说”、“巴比伦说”、“印度说”和“中亚说”,其中影响较大的是20世纪20年代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提出的“仰韶文化西来说”。在1923年发表的《中华远古之文化》一文中,安特生提出,从中亚开始,彩陶的成品年代逐渐接近当代,说明中国陶器的制作技术是从中亚传入的,因此中国文化亦有可能是从中亚传入的。 安特生的观点在当时的学术界曾经非常流行。但是随着中外考古学家对中国史前文化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年代学方面的革命性发现,“仰韶文化西来说”基本被推翻,有关中国文化起源的认识已经远远比20年代更清楚更进步了。 安特生在1943年出版的《中国史前史研究》一书中,承认晚于仰韶的马厂期的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相近,在河南及甘肃仰韶时代,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有另外的种族参加了陶器的制作,精美的彩陶以及其他陶器说明,在仰韶初期中国人就是陶器的主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震中认为,中华文明是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明都与其他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华文明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的因素,外来文明也吸收优秀的中华文化,但是外来文化从没有改变中华文明的本土特色。随着考古发掘,考古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发现了距今170万年的自元谋人开始的各个时期的人类化石,也有大量旧石器时代和新石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 不抱怨靠自己视频下载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不抱怨靠自己视频 下载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有时候是有时候又不是,人们很容易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框框内,我们应该不抱怨、靠自己,心无旁骛努力奋斗,再续寒门贵子的传奇。以下是X为你带来了关于不抱怨靠自己的励志视频,希望你喜欢。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视频 北大才女刘媛媛励志感人演讲视频:不抱怨、靠自己 在这个演讲开始之前,我先问问现场的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当中有谁觉得自己是家境普通,甚至出身贫寒,将来想要出人头地只能靠自己? 你们当中又有谁觉得自己是有钱人家的小孩儿,起码在奋斗的时候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一点助力? 前些日子,有一个在银行工作了十年的HR(人力资源管理师),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帖子,叫做。意思是说在当下,我们这个社会里面,寒门的小孩儿他想要出人头地,想要成功,比我们父辈的那一代更难了。这个帖子引起了特别广泛的讨论,你们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 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有没有门。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初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农村夫妇,他是怎么样把三个孩子,我跟

我两个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家庭富裕的小孩儿去做计较,我说们之间会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可是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和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一个斗士的一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七岁小孩儿,每七年再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儿,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儿,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而且,现实生活中寒门子弟逆袭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当我们遭遇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出生上去,更不能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

中国文化发展史.pdf

中国文化的发展 回望中国历史,悠悠五千年,积淀了璀璨的华夏文化。中国文化始终作为 世界文化中的奇葩,映射着历史的光辉,展现着民族的风华。 在世界文明中,中国文明作为唯一在历史长河中永不淫灭的古国文明,始 终离不开中国文化之魂。这种寄于民族之魂的华夏文化,在历史中不断积淀, 不断变得博大精深。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文化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文化载体,每一种 文化载体,都体现着各异的社会风情和漫漫的历史道路。在中国远古时期,由 口头文化发展起来的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作为中国文化间接记录,展示了中国 古代文明开始的发展道路,甲骨文字是中国古代文字起源与发展的直接记录。 文字的出现不仅是文化进步的体现,更是文明的飞跃。远古的中国文化主要集 中于宗教崇拜和原始艺术,没有高度统一的形式,体现的是先民粗狂的情感意 识和活跃的自然认识。自夏朝开始,开始了我国历史上的奴隶制社会,由自由 性向统一性转变,标志着文明社会的开始,各个部落文化融合,其中以华夏文 化为代表。自殷商西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开始形成。在当时,具有“象形”、“会意”、“形声”等的造字规则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 (1)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相随的一些典籍和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实体 文化的逐步形成。 春秋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走过周朝礼乐文化时代,春秋时 期伴随着国家动乱,群雄争霸历史背景,出现了各种政治流派和文化主张,呈 现百家争鸣的格局。社会动乱和政治模糊为当时文化发展创造了许多条件。诸 子兴起,各展示出其鲜明的特色。儒、道、法、墨各大学派应运而生。创立诸 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 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三《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 崔万志先生出生于安徽肥东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双腿 残疾,说话口齿不清。命运的坎坷没有击倒他,反而激发了他抗争的斗志。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磨难,不断的 创业,不断的失败,屡败屡战,愈战愈勇,直至今天。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20XX 年,美国心灵导师威 尔?鲍温的心灵励志书《不抱怨的世界》带着一项“不抱怨” 运动来到我们身边,该书通过生活中的许许多多鲜活事例,详尽阐述了“抱怨”的种种无益;作者及一些挑战“不抱怨”运动的成功者,以他们的亲身体会及感受,细数“不抱怨”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生活、美好人生,邀请每位读者戴上一个特制 的紫手环,只要一察觉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 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连日来,我一边读《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一边戴着 紫手环尝试实现连续21天不抱怨,书很快就读完了,可抱怨的话语还是不经意间地从口中蹦出,紫手环也时不时地从这只手换挪到那只手,一个多月来,我好不容易实现连续周不抱怨,深感这小小的紫手环,要连续21天戴在同一只 手上不挪动,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然而,忽然有一天,我发觉自己工作的压力不像以前那么大了,工作的氛围更和谐了,工作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生活开始变得轻松愉悦。原

来可以把工作当一件快乐的事来做,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这不正是不抱怨给我的奖赏吗!一首感悟小诗,与组工一家人共勉: 不抱怨做大树的根须每日忙忙碌碌为枝叶把养分输送在沃土里加班加点只为大树枝繁叶茂每一个清新的黎明迎风招展的枝叶抚摸着快乐的细胞 清风为我送来心灵的慰藉 不抱怨靠自己的观后感不抱怨 近水楼台而月洒西楼挥洒工作的热忱书写美丽人生激情燃烧组工事业赤诚铸就爱党忠魂 步攀登 生命风光无限快乐的风景 点缀成才的历程不抱怨为他人做嫁衣做最好的绿叶衬亮最鲜最红的花朵快乐工作是人生最好的享受成功在于厚积薄发每一次机遇 泰然迎接挑战快乐的心情会陪伴你的漫漫征途不抱怨职位的卑微与低下没有卑微职位只有卑微的心态平和心态不忘进取人生成功来自对小事与细节的敬业我虽不是天才坚信会像天才一样闪光快乐的火花会照亮奋斗的希冀不抱怨

为什么说良渚遗址能证明五千年文明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10141478.html, 为什么说良渚遗址能证明五千年文明史 作者:陶短房 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15期 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此举最大的意义在于,国际上终于不再将其对中国文明史的起点锁定在距今3500年左右的殷商时期,而开始承认中国“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的说法是有依据的。 良渚文化大体可以确定在距今5300~4000年之间。学界认为,中国有许多年代远早于殷商时代的遗址存在。如中国史学界普遍认同存在的第一个王朝——夏朝,以及比夏朝更古老的唐虞三代。然而,迄今并没有一件文物、一处遗迹可确凿认定属于夏或夏以前的“王朝”。 据考古发现,年代相当于夏朝或更早的史前文化遗迹,并未发现明顯的王权痕迹、城池等防卫设施,无法证明当地已存在一个真正的古国,而不仅仅是一个聚落。人们最初以为,良渚也是这样一个“聚落痕迹”。但在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重见 天日,让人们对其评价大大改观。古城出土,又辅以前后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等象征王权的玉器,复杂的水利系统和大量信仰用品,表明其在距今5000年前已存在一个王权清晰发达、拥有坚固城池和强大工具、存在明确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的真正国家。 良渚遗址的大量玉器系从高级墓葬中出土,且基本可以用中国先秦文化的独特“语言”加以解读,如玉琮、玉璧、玉钺分别象征神权、政权、军权等。而其巨大的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也充分证明了“良渚王国”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后勤、管理能力,彰显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辉煌,也再度表明中华文化的起源,不仅仅在黄河流域。良渚文化不应仅仅赢得国际间对“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正视,也应促使国内研究者和普通民众重新认识历史和文化。 长期以来,我们有意无意地将研究先秦乃至殷商文化史的目光紧盯在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而忽视了“中华文明早期未必只有一个起源”“中华早期文明不同起源间存在渊源和相互影响”等,这些被良渚和其他同期文化遗迹多次、反复证明的事实。 这种“为古人争正统”的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对中华文化起源的研究、发掘,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正确、全面、深入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自己的文化。 在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后,仍会有不少国内外“疑古者”会以“未发现文字”“不知国号”“于史无稽”等理由,拒绝将良渚文化列为中华文明正源之一。但只要我们能从中获得更多正确、科学的早期中华文明知识,得以更好更深刻厘清自己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脉络和知识体系,已是最大的收获。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茶文化 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茶文化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1]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

(整理)古都高阳—华夏文明的摇篮.

古都高阳—华夏文明的摇篮

目录 一高阳地域是华夏最早期人类繁衍的摇篮 (2) 二颛顼帝高阳部族最早实现了原始人类向文明人类的跨越 (4) 三颛顼帝初国高阳推动了华夏文明的发展 (7) 四高阳是纺织的摇篮 (16) 五华夏文明铸造了中华民族之魂 (21) 六华夏文明孕育了高阳历代英烈 (23)

古都高阳,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及其曾孙颛顼帝最早开发的地域,为华夏民族文明发展奠定了基础。撰写此段历史让今人学习,传承三皇五帝的开创精神。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投入实现华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阳地域是华夏最早期人类繁衍的摇篮 上古时代,黄河流经高阳入海。高阳平地是早期黄河及太行山(我国最早出现的山脉),东流诸水,经历日久迁徙、冲积沉淀而成的平地。它是由畦地和湖泊组成,北有白洋淀、东有文安洼。 古代“河”为黄河专称,其他独流入海的河称水。如易水、滱水、濡水等。据史料记载,早在七千五百年前,古黄河一直取道河北平原,经高阳、白洋淀地域入海。公元二百零六年黄河在河北平原的地上河道崩溃,从此黄河改道南移,但黄河派生支流仍经高阳平地入海。如: 泒河------东流经任丘、天津入海。滱水(高河)------东流河间、交河入海。猪龙河------经高阳旧城流入白洋淀。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向东流入渤海,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七十五万平方公里。以上是黄土高原,河流在黄土高原冲刷了大量的黄土,水呈黄色,这就是黄河名称的由来。 黄河中段,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省,河水大都在高山

峡谷中流动,水流湍急。过三门峡(河南三门峡)以后,河流进入坡度极小的平原,从此河面宽阔,水速变慢,河中夹带的大量泥沙百分之六十开始沉淀,使太行山东麓至渤海边大片地域,成了沉积平原。这块平原,西起太行山脚下的徐水、保定、清苑、定州等县,东至渤海的文安、沧州等市。中部有高阳、任丘(今任丘市)、河间、肃宁等县。 高阳平地,位于地球北纬三十八度,是地球北温带的中部,地理环境非常好具有一定的特点: 1、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四季温差变化不大。 2、土地肥沃,由于高阳地域是沉积平地,所以土质松软肥沃,适合万物生长。 3、水源丰富,北有白洋淀、东有文安洼、中有泒河、滱水、猪龙河等河流。 4、食物丰足,地面有果树成林,果蔬遍地,地上有成群走兽,空中有大雁、天鹅等飞禽,水中有鱼虾龟蟹,还有很多的可食植物,如莲子、芒子、鸡头、菱角、扎菜等。 时气候温和、水源丰富、土质肥沃、食物丰足,给上古人类生活繁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白洋淀考古发现,白洋淀有古人类遗址,这说明了高阳平原地是华夏早期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稿

不抱怨靠自己演讲稿 一出生的家庭背景,难道就决定了这个人的这辈子都会怎么过吗?不是的,一切都可以改变,别人有的,你也可以有,没必要抱怨上帝对待自己不公平,只有靠自己努力了,想得到的东西也可拥有。下面的关于不抱怨,靠自己的演讲稿,欢迎阅读!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不抱怨,靠自己”。抱怨是没有用的,一切都得靠自己。有时间去抱怨,不如多努力。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前不久,看了一期的《超级演说家》有一位名叫崔万志的演讲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那期的演讲题目《不抱怨靠自己》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万志一位脑瘫的患者,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分钟卖掉了4000多件旗袍成为天猫第一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李白曾经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自己肯努力,相信自己必定有所收获!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在吴国饱受侮辱,他没有过多的抱怨现实的残酷,而是每日的卧薪尝胆,总结自己的过失,最终才凭借着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一洗前耻,为后人留下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故事。 司马迁替一位罪将在廷堂上为其辩护,却遭到宫刑这样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忍辱负重写下世人所传颂的《史记》。这本书被后人赞颂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当今社会,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相当于失业,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会闲置在家成为啃老一族,大家是否反思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有人说是市场就业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人说是国家的扶持政策不好。我认为其实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过于挑剔,抱怨的太多,抱怨工资待遇太低,抱怨节假日太短,抱怨没有五险一金等等。 不要去抱怨上帝给的你太少,只能怪你自己努力的不够。记住上帝在为你关上了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户,如果对生活抱怨的太多,这扇窗户也可能会被上帝关闭! 抱怨只会让变得更加的颓废,抱怨只会增加你对生活得失望,幸福的生活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对社会、家庭

《夏商西周的历史》教案完美版

《夏商西周的历史》教案 七年级历史 一、教材分析 世界历史上,只有中华文明五千年延续不断,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约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在世界古代史上,中国仅销迟于古老埃及进入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二、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学生容易了解和接受,能力目标较低。重点应放在学生自主学习上,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对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或课堂讨论的方式归纳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和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以及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2.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地分析评价,鼓励学生课堂参与讨论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3.学习奴隶制国家的更替过程,感悟“得道我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体会中国悠久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理念和方式 本课内容比较浅显,整个课堂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主,通过自主阅读课文,知道夏朝建立的史实、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王位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教师应给予点拨指导。对于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教师可适当补充资料,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商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条不紊。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这一课,教师必须制定一个详细可行的、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计划,放在多媒体课件中,供学生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并且,关于商朝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教师要补充一些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影像资料,使学生对商文明的了解更全面。另外,在课件中,应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朝代更迭的深层原因。学生应在课前提前做一些预习,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是疑难问题到课堂上交流。 (二)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①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古代卓越的部落联盟首领禹,谁能说一说,禹有哪些值得我们后人吸取和借鉴的优点? ②禹不但有同学们所说的优点,禹还做了一件对中国历史有影响的大事,那就是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那么禹是如何建立夏朝的?中国的奴隶社会还有哪几个朝代,它们的发展状总如何呢? 让我们共同学习本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不抱怨靠自己作文

不抱怨靠自己作文 不抱怨靠自己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不抱怨靠自己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前不久,看了一期的《超级演说家》有一位名叫崔万志的演讲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那期的演讲题目《不抱怨靠自己》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崔万志一位脑瘫的患者,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奇迹-一分钟卖掉了4000多件旗袍成为天猫第一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能力。李白曾经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自己肯努力,相信自己必定有所收获!

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以后,在吴国饱受侮辱,他没有过多的抱怨现实的残酷,而是每日的卧薪尝胆,总结自己的过失,最终才凭借着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一洗前耻,为后人留下了“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故事。 司马迁替一位罪将在廷堂上为其辩护,却遭到宫刑这样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过多的抱怨而是忍辱负重写下世人所传颂的《史记》。这本书被后人赞颂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当今社会,每年都有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对于一些大学生来说毕业相当于失业,甚至有一些大学生会闲置在家成为啃老一族,大家是否反思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情况?有人说是市场就业体制的不完善,也有人说是国家的扶持政策不好。我认为其实这都不是根本的原因所在,最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就业岗位的过于挑剔,抱怨的太多,抱怨工资待遇太低,抱怨节假日太短,抱怨没有五险一金等等。 不要去抱怨上帝给的你太少,只能怪你自己努力的不够。记住上帝在为你关上了一扇窗户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另外一扇窗户,如果对生活抱怨的太多,这扇窗户也可能会被上帝关闭! 抱怨只会让变得更加的颓废,抱怨只会增加你对生活得失望,幸福的生活来自于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对社会、家庭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高中历史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农业起源的时间,中国培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中国早期农业的特点,中华文明出现的神话人物、时间与特点。 理解:(1)农业出现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神话传说和考古发掘对早期历史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了解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概况,找到有用信息。 (2)分析考古材料,明确距今1万年前后,原始农耕出现,早期农耕聚落-姜寨遗址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早期中华大地的文明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等等,体会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考古和神话传说的认识,感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定程度上形成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通过对大量考古材料的认识,学生感悟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 原始农耕的意义,中华早期文明起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中华文明的起源 已知祖国境内距今17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最初的人类生存方式与动物几乎没有区别,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处于一种野蛮状态。人只能完全凭自然的支配。然而,人类在数百万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累积生活中的经验,一点一滴地创造了人类所特有的财富——文化。最初文化的诞生,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首先是简单而粗糙的生产生活用具(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图片,学生形成一定感性认识),表明人类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文明诞生的基础。 【讲授】原始农耕 原始农耕(板书) 大家迅速阅读课本第一段,找出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使用工具和生产内容(板书)

提问:我们何以知道一万年前我们出现了原始农耕的? 引入相关考古材料1,半坡;2,磁山;3,河姆渡;4,玉蟾岩 除了粟和稻之外,根据考古发现黍、稷、大豆也起源于中国。(板书) 根据上述考古发现,同学们还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中国原始农耕的特点:稻作农业和旱作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板书) 原始农耕的出现产生什么影响呢? 1,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 2,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板书)早期的农耕聚落中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面貌呢? 姜寨一致反映的历史信息: 1,小家庭已经成为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2,聚落由家庭—家族—氏族三级组成。 3,聚落内部共同耕作,平均分配(考古发现,大房子内无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拥有大型连通灶和可供20-30人同时睡觉的土床,并非为某个人或某个家庭所居住),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幻灯片展示和板书相结合)这也是生产的组织形式。 【讲授】中华文明的起源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板书) 谈到中华文明,很多人首先会想起这样一些人物:盘古、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展示图片),这些叫做神话传说(板书) 上古的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但作为集体记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几个阶段,从中可以探索出中华文明起源的一些风貌,因此也可以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证据。我们还不能不提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黄帝,叙述黄帝(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相互融合,成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主干,所以我们自称炎黄子孙。(板书)正如这个称呼本身所揭示的那样,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我们完全有理由为我们可以自称为炎黄子孙而自豪和骄傲。 展示陶寺城址的图片的同时加以叙述。展示牛河梁遗址并加以叙述,请问同学们,刚才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什么史料——考古发现(板书,)这两则考古材料说明了什么,请大家讨论(视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6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1 在这里,我们赞颂我们祖国母亲的无疆大地;赞颂我们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赞颂我们“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的炎黄子孙! 那滔滔不竭的黄河流水,滋养我们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那巍峨屹立的雄伟泰山,撑起中华民族顶天立地的脊梁;那被尊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让中华民族的眼界开阔目光长久,思想永不狭隘;幽静恬然,宛若仙境的桂林山水,时刻使中华民族受到心灵的洗礼……中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一条腾飞的神龙,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曹操;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杜甫;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现在,看我们尊敬的领导人;看“导弹之父”钱学森,看“水稻之父”

袁隆平……中国人杰地灵,中华民族,是受天眷顾的民族! 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道家经典的“庄子”“老子”,成就中华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时中西商贸联合在一起的丝绸之路,诉说着我国当年经济上的强大。体现了我国航海术的先进的郑和下西洋,永久不倒的万里长城,令世人折服的四大发明……我们品析那些经典佳作,回忆那些光荣的历史,赞颂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我们的祖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今朝的美好,让中华民族的未来变得更加灿烂阳光! 中华文明赞演讲稿范文2 各位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书写着永不停息、对美好幸福的追求,展示着永不磨灭、对民主富强的探寻。绵延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中华民族本来就是礼仪之邦,温文尔雅,谦恭礼让,是华夏儿女世代相传的美德;在现代的社会中,我们更加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文明素养。 文明礼仪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乘车让座是文明,遵守排队秩序是文明,爱护公共财产是文明。文明礼仪贯穿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 摘要: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而除此之外,各个历程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各自的特征,各自有自己的精髓之处,也是这精髓之特征,书写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儒家学说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从汉武帝始分为前后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诸子并存、百家争鸣,后期一儒统天下,虽然也有释道参杂其中,个别时候甚至盖过儒术,但总体上是儒家独步天下,无有能与争雄。纵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上古文化: 在古文化产生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是工具。猿人最初使用的工具是天然和简单加工的石块,考古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为旧石器时代。从元谋人直到距今约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人均处于这一时代。其中火的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先民的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创造。从距今7000年开始,中华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磨制的较为精致的石器取代了打制的粗糙的石器。农业、畜牧业取代采集狩猎,成为首要的生产部门。以“泥条盘筑”为主要制作方法的陶器也广泛出现。 与物质文化长足进展的同时,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便是其主要存在形态。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另外表现在关系方面,人在世界中所处的关系有两种,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社会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上古时代主要有男女通婚关系,以及由此关系制约的氏族关系。其组织形式则包括原始群、家族、氏族、部落、部落联盟等等。 二、殷商西周文化: 商人发祥于山东半岛渤海湾。在初始阶段,商人主要从事游耕农业。与此相适应,商人的都城一再迁徒,史称“不常厥邑”。在长期定都的条件下,商人的文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兼具“象形”、“会意”、“形声”等制字规则的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成熟阶段。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使迁殷以后的商人率先“有册有典”。以殷为中心展开活动的商人,脱离原始社会未久,在以神秘性与笼统性为特征的原始思维的支配下,商人尊神重巫,体现出强烈的神本文化的特色。关于殷商时期的神本文化,古代典籍屡有记述。《礼记·表记》便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中华五千年文明

中华五千年文明与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古代史籍把黄帝和炎帝时期作为中国历史的肇始,把夏代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王朝。中华文明被认为具有五千年的历史。但是,古代文献中对黄帝、炎帝乃至尧舜禹时期的记述均属古史传说的范畴,对夏代历史的记载也极其简略,仅仅根据这些后世文献的记载,很难全面地研究当时的历史。如果没有考古遗存发现,没有当世的文献资料,后世著述中的记载只能是“传说”。 20 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应运而生。经过80多年的发掘研究,新的考古材料对西周之前乃至夏王朝历史有了一个轮廓性的记录。人们也认识到,《史记》中有关五帝时代的记载,绝非凭空杜撰,其中的确传递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在 2000 年完成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即开始了中国的综合性考古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提出了夏、商、西周王朝时期新的年表(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0年)。断代工程的夏的始年,即从禹之受禅为王开始。工程推出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 距今6000-5000年是一个文明起源加速的阶段,距今 5000-4000是初期文明形成的时期,距今4000-221年是王朝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的时期,到秦代以后,中华文明进入到了帝国的阶段。 中原起源说、“一枝独秀”:中国的学者们多把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描绘为中原“一枝独秀”,“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然后扩散到边疆,才有了边疆的民族与文明。夏商周三朝都是在中原或是以中原为核心的地区发展起来的。 “区系类型理论”、满天星斗:1981年,考古学家苏秉琦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区系类型理论”,“文明的起源恰似满天星斗一样,分布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把中国古代文化划分为六个区域,即陕豫晋邻境地区、山东及临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及临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及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和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对中原中心论提出明确挑战。 “多元一体”: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可以用“多元一体”来概括。多元就是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一体是逐渐融合到以中原夏商周王朝为代表的文明当中。先后地融入以中原为中心的大熔炉当中,只不过融入的时间不同,融入的方式有可能也不同,有些是被军事征服,有的是可能通过别的途径,共同构成这样的主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实际上就是追溯这样一个过程。 中国文明起源模式之一,可以用“汇聚”和“辐射”来概括。汇聚主要是在夏王朝之前各地的文化因素向中原汇聚,辐射主要是商王朝及其后高度发达的文明向周围的扩展。①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考古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批重要的考古发现为我们梳理中华文明早期历史的发展脉络,论证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最新的研究所得出的认识,仰韶时代中晚期(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龙山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和夏、商、西周王朝的时期(约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770年)分别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形 ①王巍:《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22日。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3篇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3篇 下文是关于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精选3篇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超级演说家崔万志演讲稿不抱怨靠自己》 超级演说家崔万志演讲稿 不抱怨靠自己

超级演说家第三季20150516期,崔万志演讲稿《不抱怨靠自己》原文:我出生在一个肥东(县)的一个农户家庭,出生的时候脚先落地,头被卡在里面了,一连几个小时都下不来,我出生的时候没有呼吸,然后赤脚医生就逮着我的腿头朝下使劲地抖,一直抖了十个小时我才有了第一声微微的哭泣,就这样我活了下来,我九岁的时候上小学我记得从我家到小学之家有一条沟,别人很容易就跨过去,我就跨不过去,我也不愿意我的父母天天背着我送我上学,我试着蹲下去然后趴在地上,然后爬下去然后再爬上来,我再看我过去了,也许上天从我小时候就告诉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 可是我上高中那年我中考的分数在我们县里名列前茅,我被一个重点高中录取了,把学费也交了床单也铺了,突然间被校长发现了,校长就很惊讶地看着我我们学校怎么来了一个残疾人,然后一直在几分钟之内把我和我父亲以及我的行李踢到校门之外,然后指着我说就算你考上大学也没有学校要你,你还耽误我一个名额,我爸当时就跪了下来一跪就是两个小时,我恨我恨我恨,我恨命运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爸用双手捧着我的脸

对我说万志你听着,没有为什么抱怨没有用,书还要不要读;我说要;我爸说那么回家吧。 一切靠自己,我上大学的时候我真的害怕没有大学收我,我选择一个比较偏僻的离我们家里很远很远的一所大学,很幸运我被录取了,大学毕业以后我和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面临着找工作,我天天跑人才市场我投了上百封简历,没有一家单位要我,我记得最后一次我很早很早就去排队,我排在第一位然后面试的招聘官看着我指着我就说你快走开,你快走开别挡着后面的人。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找工作,那天走在大街上风好大,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地滚了下来,我心里非常地绝望,我要养活我自己我要养活我自己我要养活我自己,那个声音就在我心里嘣嘣嘣的敲打着我,我就想起了我父亲的话抱怨没有用一切靠自己,我改变不了现实我就改变我自己,我已经不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也不再抱怨甚至不再难过,我去摆地摊我卖旧书、卖卡片,我一顿饭当两天吃就这样坚持了半年,我

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华民族的摇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喀拉山北麓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展,人口繁衍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出生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又称其为中华。后来,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创建

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已经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渑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的古文化遗址中,可以见到大约5000年前即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还有各式各样的陶器,其中带有人面、鱼、鹿等图案的彩陶相当精美,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这种文化被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曾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的身旁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17、第①段划线的语句,说明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答: 18、读②段,回答,黄河流域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 19、第④段举仰韶文化的例子为了说明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答: 20、第③段开头的相传和第④段第一句之一能否省略?为什么? 答: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 世界是一面镜子,照射着我们的内心,我们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的。选择抱怨,我们的内心就充满着痛苦、黑暗;选择感恩,我们的世界就充满啦希望、阳光和爱。下面是小编整理关于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的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不抱怨靠自己观后感300 书上有一句话这样的名言: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诗人马雅·安洁罗。事实上我们总是在抱怨,生活中几乎没有什么不是我们抱怨的对象。我们总喜欢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后面,从中获得一种自我膨胀的优越感。我们难以且不情愿意识到,所厌恶的种种问题,譬如身边的人无休止的抱怨,同样存在于自己身上。我们容易对周遭的一切轻而易举的产生不满,为此我们不开心。 看到这里,我开始好奇,为什么人们总爱抱怨?于是作者给了我答案:“我们之所以会抱怨,是因为我们察觉到抱怨会带来好处。我们抱怨,常是为了获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们不敢做的事”。作者简述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让我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作者告诉我们,“觉得别人常在抱怨,是因为你也一样”。我们说闲话或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让自己在相较之下,显得更为优秀。“至少我不像某某那么糟。”当你指出别人的缺点时,就是在暗

示自己没有这样的缺点,所以自己比他优秀。其实抱怨就是自夸,没有人会喜欢爱吹牛的人。你会注意到另一个人有这些缺点,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也有。如果你想指出别人的负面特质,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倾向,然后要心怀感恩,庆幸自己有机会,能察觉这个缺点、并进行疗愈。 看着书时,头脑中总是浮现某些人某些事,想着自己其实就是在抱怨,不知不觉地在抱怨。很多不好的事都是因为说出了抱怨,很多时间也都浪费在无谓的抱怨中。抱怨只会让自己更烦躁,更没安全感,没自信,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无益举动,要命的是我之前一直都没发觉。对于换了新环境的我们而言,经常会在生活上,工作中遇到不顺心,所以我们会经常发发小牢骚,吐吐苦水,总觉得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恰恰就是在这时我们忘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吸引力法则”,事实上,我们在说负面和不快乐的事的时候,就会接收到很多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有时甚至影响到身边的人。抱怨从表面上看,是会带来暂时性的“好处”,但它最终将我们的人生拖入绝望和混乱,抱怨困难并不能让它得以解决,也不会减轻我们内心的痛苦。我们必须选择自己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并一心一意地践行。人生是不公平的,我们要习惯着去接受它,且永远都不去抱怨。我记得有个qq 好友的签名是:“其实这个世道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我非常赞同。我们有必要相信世界上唯一能做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