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职业暴露事件

职业暴露事件

职业暴露事件
职业暴露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五(职业暴露事件)

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Ⅰ级(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的永久功能丧失事件或发生以下事件:患者自杀、拐盗婴儿、输血导致严重的溶血反应等。

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因诊疗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病人机体或功能的损害事件。

Ⅲ级(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件,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不良损害,或有轻微后

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的事件。

Ⅳ级(隐患事件):指由于及时发现错误,而未形成事实的事件。

上报科室护士长签名:

职业暴露PDCA

做好职业防护降低职业暴露发生随着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得流行,梅毒等传染病得复活上升及新得病原体得不断出现,医务人员正处于社会感染及医院感染得双重危险之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得防范意识、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得发生应视为医院感染发生得重要内容之一。近几年随着我院规模得不断发展,医务人员、患者数量及开放床位得增加,临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时有发生。根据我院医务人员锐器伤上报统计,控感办对上述发生职业暴露得人员进行了询问调查及追踪,我们发现暴露者中以护士占暴露例数得绝大多数,职业暴露得发生主要就是防护意识薄弱,防护知识不足,防护用品准备充不足,操作不规范等引起。因此我们意识到我院职业防护中存在需要改进得问题。 现状与原因: 根据我院职业暴露事件上报统计,控感办统计出2015年7-12月份我院职业暴露共报告4例,均为护士(占100%)。对职业暴露报告案例进行鱼骨图分析,引起职业暴露得常见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图1 职业暴露鱼骨示意 如上图,我们将原因归纳为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医院因素三方面。具体

归纳如下表: 表1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PDCA循环: P: 针对上述不合理情况,控感办制定了整改,根据职业暴露原因分析表1,控感办从医护人员防护教育培训、重视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减少职业暴露漏报等几个方面联合护理部、科教科、总务科等部门制定了相应得对策。数据来源:医务人员上报得锐器伤登记表。数据收集方法:由控感办落实进行分析统计。数据检查期限2016年1-6月份。整改活动前后我院在职职工由796人增至818人,护理人员由311人增至323人。职工总人数及护理人员总数基本一致,后续对职业暴露发生率比较采用职业暴露发生例数代替。D: 1、完善职工职业防护教育,联合护理部、科教科制订医务人员“三基”培训,护士根据工作年限、能力等综合情况分层次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并由护理部落实,确保培训效果。 2、对全院职工开展职业防护得相关知识培训,对新入院得职工、实习生进行职业防护岗前培训。 3、报院领导给各科室增加配置必要得防护用品。 4、建议医院上控感软件,以保证实时监控职业暴露得发生,减少漏报,并

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预防处置与预防 为维护医务人员及其他部门有关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在工作中发生经血传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职业暴露感染,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经血传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制定具体预防处理方案. 一、职业暴露 1.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以及有关工作人员,在从事医疗防治工作及相关工 作的过程中意外被经血传播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经血传播疾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2. 数据分析表明: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医护及检验等人员的职 业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 1. 医务人员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脑脊液、滑液、阴道分泌物等人体物质)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2. 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 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 在诊疗、护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 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如:外科手术、口腔治疗、消化道内镜、泌尿系内镜等专科检查诊疗). 4.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 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5.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 6. 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 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

职业暴露与防护试题(58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二、多项选择(15题) 三、填空题 (18题) 四、判断题(13题) 五、简答题(2题)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 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 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 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 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 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5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 (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3、下列哪些情况属于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ABCD) A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B 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

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广饶县人民医院2013年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分析 2013年我院医务人员共发生职业损伤暴露14例,涉及9个临床、医技科室,基本情况如下: 一、不同科室职业损伤暴露发生情况 1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医生7人、护士6人、医技人员1人;14例暴露中13例为锐器伤,1例为狂犬病人咬伤;发生科室分别为:妇科、骨一科、五官科、消化内科、产科、普外科、急诊科、麻醉手术室、检验科,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暴露发生情况 2、暴露情况及受伤后的处理情况 发生的13例锐器伤、1例咬伤,暴露者均能进行挤血、冲洗、涂擦安

尔碘或酒精处理,致伤物品及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动作详见表2、表3。 表2 致伤物品 表3 职业暴露时的动作 二、职业损伤暴露发生的特点 1、致伤物品多为医院常见锐器,如:采血针、头皮针、输液针等。 2、多为不规范操作造成损伤。 三、职业损伤暴露发生的原因 1、护理人员存在人手紧、工作量大、与锐器接触较多等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几率高。 2、医务人员防护意识、防护知识、操作规范等比较薄弱。 3、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4、未按要求及时处理锐器。 5、工作中思想不集中。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尤其是加强低

年资医护人员及实习人员的培训。 2、规范锐器使用后的处理流程,及时配备锐器盒,避免职业损伤暴露的发生。 3、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提倡“标准预防”。 4、各科室医院感染负责人认真查找原因,加强培训,分析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 公共卫生科 2014年1月15日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 急预案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 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 四、组织机构 (一)人员构成: 组长:田永丽 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 成员:何斌兰宁王元霞李建雄邓小英董敖渤贾姝洁 段立志刘晶 (二)工作职责 1协调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 2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五、应急处置程序 (一)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 %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 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二)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抗体→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职业暴露紧急处理原则 一、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评估 艾滋病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 (一)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三)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致伤物体上附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二、暴露后预防处理的方法

包括急救、报告与保密、对暴露源严重程度的评估、暴露危险度的评估和用抗逆转录病毒(ARV)药物预防或减轻感染的可行性。 (一)紧急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3、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5%酒精,0.2—0.5%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二)暴露后评估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有关单位应请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三)预防性用药 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 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宜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以不使用预防性用药;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者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 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

一、基本概念 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或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职业接触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或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二、职业暴露的危险 医疗锐器伤的危害 身体危害 心理危害 经济危害 社会危害 三、职业暴露的预防 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经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标准预防 概念: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原则: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 标准预防 特点: 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 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 包括: 手卫生 手套 隔离衣 口罩 护目镜或防护面屏 安全注射 防护用品 接触后预防 概念: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风险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 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暴露后的预防措施 1.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 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无需处理。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

基层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及防范措施(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危险因素(暴露原因),以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37例职业暴露,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 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病、艾滋病、梅毒等发病率的快速上升,医务人员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性,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和关注。为了解我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以便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2月工作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共发生职业暴露37例,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发生的职业暴露个案经追踪均末发生感染,调查对象均为医院的工作人员。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根据职业暴露发生的个案记录,对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及导致发生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等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工作类别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工作类别分有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清洁工及医疗废物专职人员)、医生、检验人员、麻醉师,见表1。 2.2 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在发生的37例职业暴露中,按导致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可分为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空气污染、其它相关因素,见表2。 3 讨论 表1的统计结果表明,基层医院不同工作类别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多的分别是护士、处理医疗废物人员、医生,医护人员发生率高是由于侵入性操作及接触利器的机会较多,而医疗废物处理人员由于每

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医院职业暴露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控制职业暴露及其危害,指导和防范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对医患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医患身心健康与生命安全。 2、制定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年)》、《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2006年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预案(2006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年)》等。 3、适用范围 适用于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医患双方身心健康等职业暴露的应急处理工作。 二、应急组织体系的职责及成员 1、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并根据职业暴露应急处理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成员结构合理的指挥部。 2、指挥部 指挥部成员接到信息联络小组的通知后必须按时到岗,并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对职业暴露事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并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并评估应急处理的效果。办公室设在院感办,并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3、流调小组 负责组织对职业暴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事件名称、初步判断事件的类别和性质、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涉及人数、死亡人数、主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原因、病原学检验等。 4、诊断救治小组 负责组织对职业暴露及人员的诊断救治。 5、消毒、隔离及防护小组 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负责消毒、隔离和防护技术指导和消毒实施工作。 6、疫情信息组 根据传染病报告有关规定和职业暴露信息报告有关规定,负责报告与院内信息交流工作。 三、职业暴露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0.2%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弃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立即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查看暴露源的血清学结果,如无,则立即申请暴露源的H b s A g和抗H I V初筛试验的快速检测。及时追踪检测结果。 5、报告:发生职业暴露后,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并在30分钟之内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在2小时内上报院感办和上级主管职能

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报告表2018年版

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不良事件报告表 科室:报告日期: 2018 年月日事件发生日期:2018 年月日性别:男女 不良后果:无有(请写出)

信息传递错误事件:医师、护理、医技判 定意见错误、医嘱错误(口头及书面)、其 它传递方式错误. 治疗错误事件:患者、部位、器材、剂量 等选择错误;不认真查对事件. 方法/技术错误事件:遗忘、未治疗、延期、 时间或程序错误、不必要的治疗、灭菌/消毒 错误、体位错误等. 药物调剂分发错误事件:医嘱、处方、给药、调剂等不良事件. 输血事件:医嘱、备血、传送及输血不当 引起的不良事件. 设备器械使用事件:设备故障或使用不当导 致的不良事件. 导管操作事件:静脉点滴漏/渗、导管脱落 /断裂/堵塞、连接错误等. 医疗技术检查事件:检查人员无资质、标本丢失或弄错标本、试剂管理、医疗信息沟通错误;迟报、漏报、错报结果等. 基础护理事件:如摔倒、坠床、误吸、误咽、未按医嘱执行禁食/禁水、无约束固定、烧烫伤事件等. 营养与饮食事件:如饮食类别错误、未按医 嘱用餐或禁食等. 物品运送事件:如延迟、遗忘、丢失、破损、未按急需急送、品种规格错误等 放射安全事件:如放射线泄露、放射性物品 丢失、未行防护、误照射等 诊疗记录事件:包括诊疗记录丢失、未按要求记录、记录内容失实或涂改、无资质人员书写记录等 知情同意事件:如知情告知不准确、未行知 情告知、未告知先签字同意、告知与书面记 录不一致、未行签字同意等 非预期事件:非预期重返ICU或延长住院时间。 √医护安全事件:包括针刺伤、锐器刺伤、粘膜暴露(血液体液溅入眼内)、接触化疗药、传染病等导致损害的不良事件; 不作为事件:医疗护理工作中已发现问 题,但未及时处理及汇报,导致的不良后 果加重等事件 其它事件:非上列之异常事件。 Ⅰ级事件Ⅱ级事件√Ⅲ级事件Ⅳ级事件

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医院职业暴露情况分析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广饶县人民医院2013年职业损伤暴露情况分析 2013年我院医务人员共发生职业损伤暴露14例,涉及9个临床、医技科室,基本情况如下: 一、不同科室职业损伤暴露发生情况 14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中,医生7人、护士6人、医技人员1人;14例暴露中13例为锐器伤,1例为狂犬病人咬伤;发生科室分别为:妇科、骨一科、五官科、消化内科、产科、普外科、急诊科、麻醉手术室、检验科,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科室医务人员职业损伤暴露发生情况 2、暴露情况及受伤后的处理情况 发生的13例锐器伤、1例咬伤,暴露者均能进行挤血、冲洗、涂擦安

尔碘或酒精处理,致伤物品及发生职业暴露时的动作详见表2、表3。 表2 致伤物品 表3 职业暴露时的动作 二、职业损伤暴露发生的特点 1、致伤物品多为医院常见锐器,如:采血针、头皮针、输液针等。 2、多为不规范操作造成损伤。 三、职业损伤暴露发生的原因 1、护理人员存在人手紧、工作量大、与锐器接触较多等因素,发生职业暴露几率高。 2、医务人员防护意识、防护知识、操作规范等比较薄弱。 3、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操作行为。 4、未按要求及时处理锐器。 5、工作中思想不集中。 四、整改措施 1、加强医院感染职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提高防护意识。尤其是加强低

年资医护人员及实习人员的培训。 2、规范锐器使用后的处理流程,及时配备锐器盒,避免职业损伤暴露的发生。 3、规范医疗、护理操作行为,提倡“标准预防”。 4、各科室医院感染负责人认真查找原因,加强培训,分析薄弱环节,制定整改措施。 公共卫生科 2014年1月15日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检验科职业暴露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做好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降低职业暴露感染各种传染病的风险,保障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 二、编制依据 依据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实验室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 三、适用范围 检验科内的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非预防性接触 四、组织机构 (一)人员构成: 组长:田永丽 副组长:李阳,段弘张建强凌海峰 成员:何斌兰宁王元霞李建雄邓小英董敖渤贾姝洁 段立志刘晶 (二)工作职责 1 协调和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处理工作, 2 组织科室人员加强生物安全学习,增强预防职业暴露的意识。

五、应急处置程序 (一)发生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1、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洒于皮肤、黏膜表面应立即先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2、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等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立即用清水、 或生理盐水长时间彻底冲洗。 3、含有各种传染病的血液、体液的针头或玻璃刺伤皮肤时,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部位的血液,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然后用流动的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再用0.5%碘伏、75%酒精、等消毒创面。 4、被含有各种传染病标本污染工作服、衣物时,立即用100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 分钟,然后冲洗干净。 (二)判断暴露源性质,对特殊职业暴露特殊处理: 1、被乙肝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锐器刺伤—局部处理—24小时内抽血检查 乙肝抗体一填写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一24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备案和相对科室的主管部门—感染管理科和我院传染病专家在职业暴露登记表上填写意见—按传染病专家组意见注射乙肝免疫价球蛋白或注射乙肝疫苗,按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三个月后抽血复查。

某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 填表日期:年月日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电话:工龄:年 工作类别: (1)医生(正式□合同□进修□实习□) (2)护士(正式□合同□进修□实习□) (3)医技人员□(4)行管人员□(5)保洁员□(6)护工□ 暴露时间:年月日时暴露部位:暴露地点: 暴露发生经过: 。 暴露方式:(1)接触暴露:无破损皮肤□破损皮肤□黏膜□(2)针刺或锐器割伤□ (3)其他方式:抓伤□咬伤□;致破损出血□无破损出血□ 暴露锐器种类:(1)空心针□(2)实心针□(3)刀片□(4)其他器械 暴露锐器是否有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有□无□不知道□ 暴露发生时正在执行何种操作:拔针□清理废物□手术缝合□穿 刺□抽血□其他 暴露时是否戴手套:是□否□暴露发生时有无不正确的操作:有□无□不知道□ 暴露程度: (1)一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粘膜,量小且时间短)(2)二级暴露(暴露源沾污了有损伤的皮肤、粘膜,量大且时间长; 或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轻度的表皮擦伤或针刺 伤) (3)三级暴露(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为深部伤口并有明显可见的 血液) 暴露前是否知道病人有无血源传播性疾病:知道□不知道□ 暴露后局部处理:(1)挤血□(2)冲洗□(3)消毒□(4) 未处理□ 暴露前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是□否□是否产生抗体:是□否□ 接种时间:年月最后一次复查抗体阳性时间:年月日 既往传染病病史:(1)HIV 感染或携带有□无□ (2)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 (3)丙肝感染或携带有□无□

暴露源情况:病人姓名床号住院号 暴露源不明□ 病人患血源传播性疾病情况:(1)艾滋病□(2)乙肝□(3)丙肝□(4)梅毒□ (5)不清楚□(6)其他 是否接受预防治疗:(1)是□(2)否□ 临床科室负责人意见及签名: 年月日——————————————————————————————————————— 以下内容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 结论:暴露后未感染□暴露后感染:(1)艾滋病□(2)乙肝□(3)丙肝□(4)梅毒□ 诊断时间:年月日 医院感染管理科签名: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职业暴露。对于我们检验人员来说,做好自我防护也是尤为重要的,生物安全是对我们最值得注意的事情。很多检验的小伙伴工作久了就有个习惯就是——接触标本却不带防护,会有个错觉就是不做什么检查就估计没有什么病……。这个观念要改了,不管做哪些项目的检查,我们对待的都是未知的生物标本,即便是尿液等体液也必须注意。 什么是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血(体)液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 污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会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用预防措施。 1)一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三级暴露: A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B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按照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根据暴露级别及暴露源的病毒载量,选用预防方案: 1)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可不预防性用药。 2)发生一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时,或者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时,使用基本用药程序。口服双汰芝片,1片,一日2次,疗程28天。 3)发生二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重度或者发生三级暴露且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为轻度或重度时,使用强化用药程序。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 4)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不明时,可以使用基本用药程序。 5)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阿甜的职业暴露情况是属于一级暴露且病毒载量较低的情况,可以不用采用预防性用药。但是,我们应该进行随访,应该在发生职业暴露之时和职业暴露三个月之后分别进行随访。此次事件,让我们了解到,HIV职业暴露虽然比较紧急和严重,我们也应该根据暴露情况,进行综合的评估,不仅要保证暴露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且也避免过度用药对医务人员本身造成的损害。

感染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感染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医护人员尤其是从事传染病诊疗护理的医护人员被认为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医护人员作为传染病病人医疗工作的直接参与者,由于工作环境、强度、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易被其服务对象的感染性体液、血液、排泄物和飞沫等感染的几率很大,常暴露于职业危害中。 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血液、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患者和 病原体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患者密 切接触的医护人员,感染的危险性很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特别 是艾滋病、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经呼吸道传播的肺结核、麻疹、 水痘、腮腺炎等感染是医护人员生物型职业危害的主要类型。 1.2物理性因素锐器伤、针刺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伤 害。目前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美国疾 病控制中心对针刺伤后感染的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后得出。1次 被HIV或HCV污染的针刺伤引起的HIV、HCV感染的可能性分 别为0.3%,0.5%、4%,10%。而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感染 的针次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 1.3 化学性因素医护人员经常接触各种消毒物品,如“84” 消毒液、戊二醛、紫外线等,不仅可以破坏皮肤保护层为生物性 职业危险因素侵入提供条件,而且还会出现皮炎、呼吸道刺激症 状、结膜、角膜炎等,重者长期使用还会引发癌变、皮肤肿瘤等。 1.4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因为医护人员大多为女性,生理情况

特殊,而医务工作人员编制低,频繁倒夜班、劳动强度大,工作 时间长,加之社会上对从事传染病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歧视和 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等造成了从事传染病工作的医护人员极大 地心理压力。 2 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flow across the river and Harbor area and the serious shortfall in the number of channels, three bridges over the river rush hour traffic pressure, the old urban traffic organization traditional and traffic difficulties, lack of large-capacity transport. Yibin city in recent years years average growth faster than highway mileage of motor vehicles 2.1 职业防护的知识缺乏国内医学院内普遍未设置职业安全防护的教育课 程,存在预防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自觉落实职业防护制度。发生职业暴露后也不能正确及时的处理。 2.2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频率医院是病人就诊、治疗与康复的场所,即使特定 致病因子在人群中感染率非常低,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这些致病因子的频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医务人员院内感染暴露频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护士及外科医生暴露频率较大,大部分为低年资医护人员。 2.3 不可预知性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较多不可预料的潜在危险,服务对象有很 多不能配合的小儿、神志不清、烦躁的患者,操作过程中病人的突然运动是难以避免的,都可造成操作者刺伤,也有在护理如狂犬病患者时未执行标准预防,戴好口罩、帽子、眼罩,穿好鞋套、隔离衣,就有可能被患者随意喷溅的唾液污染。 2.4 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医生及低年资的护士。原因(1)临床工作量大, 不能执行正确的六步洗手法,认为戴口罩和手套影响与病人的沟通及操作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工作效率。(2)认识不到职业防护的重要性,抱有侥幸心理。(3)医护人

职业暴露处理经过及整改

职业暴露调查处理经过 及分析整改 一、潘瑶职业暴露事件经过: 2017年1月22日下午约14时,护士**为乙肝小三阳患者***抽取术前血样后,在返回治疗室途中(此时采血针头还未处理,停留在治疗盘内),邀请护士***(主班)陪同一起去给患者***做头孢呋辛药敏试验,***误听为***是让自己去做药敏试验,过来就去接治疗盘,不慎被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立即启动职业暴露应急预案进行紧急处理,反复挤压伤口旁端,让血液流出,流动水冲洗,然后安尔碘消毒局部,处理完毕报告护士长。 感控科接到报告核实后,于16:00向***主任汇报请示,免费为***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其结果五项均为阴性,经领导审批后,遵医嘱立即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IU,2017年1月23日8:50去海拉尔区胜利社区卫生中心注射乙肝疫苗。 二、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当事人***对职业安全教育培训不重视。 (1)2016年感控科协同护理部开展了《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培训》中讲解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 (2)感控科在2016年继续教育讲座中,讲解了职业安全:医务人员不保,如何保病人? (3)科室正规培训《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一次,

晨会反复强调多次职业安全管理知识。 (4)科室组织学习《安全注射措施》,措施中要求禁止手持利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头等利器随手传递。 2、护士***违反无菌操作技术,接治疗盘时手触及到了治疗盘内侧。才导致盘内的采血针头刺伤自己。 3、护士***、***明知患者***是乙肝小三阳病人,采血结束应及时处理针头后,再进行其他治疗。 结论: 1、护士***违反无菌操作规程。 2、护士***、***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 三、整改措施: 1、近半年来,我中心发生三起职业暴露事件,必须引起全体职工的高度重视。分析原因都是工作人员没有严格遵守《职业暴露的预防原则》或没有认真落实《安全注射措施》、违反无菌操作规程所致。 2、全体医务人员必须重视传染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加强院、科两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预案和措施的培训、教育和学习。着重学习《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职业暴露防护应急预案》、《安全注射措施》和《病区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制度告诉你应该怎样做好每项工作,措施和预案告诉你工作中应该注意什么?特殊情况发生了怎么处置? 3、为感染性(传染病)住院患者诊疗(手术)时做好职业防护,必要时必须戴防护眼镜,避免职业暴露而造成的损害。 4、重视医疗废物的管理,医生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时

职业暴露1

检验科职业暴露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10题) 1、职业暴露的原因有(D)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2、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控理念是什么?(B)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接触隔离 D 以上都对 3、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D) A 同性恋者 B 性滥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4、以下哪项不是艾滋病毒的传播方式?(C)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D) A 戴手套 B 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 戴纱布口罩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D)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针头用后立即套回针套,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下列哪项确定为三级暴露(C) A 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B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8、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是(A)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9、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重度的是(B)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10、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D)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二、多项选择(15题) 1、体液包括:(ABCDE) A 胸腔液 B 羊水 C 心包液 D 阴道分泌物 E 脑脊液 2、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ABCDE) A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B 暴露方式 C 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D 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 E 处理方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知识调查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及知识调查 欧阳宏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46200 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血液艾滋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梅毒(TP)抗体现状,并为医务人员保留本底血清。以及医务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职业暴露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暴露后的处理措施。方法采用自愿的原则、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6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属医疗单位的464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血检测。结果血液检出丙肝抗体阳性1例。有43.1%(200/464)%的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过,该人群有80.0%的人能正确有效处理。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的人员占84.9%(394/464)。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带手套者仅占56.9%(264/464),接触诊断未明戴口罩者仅36.0%(167/464),结论合江县医务工作者有一定的防护意识,但对自身的职业暴露预防行为还认识不够,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培训。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血液检测 随着艾滋病疫情的不断加剧,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增大,为了进一步防止职业暴露和探索防治措施,在2011年对16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属医疗单位的464名医务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血液检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6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县属医疗单位的464名医务人员。 1.2 方法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根据卫生部2004年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规定制定调查内容和统一调查表,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血液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艾滋病毒(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梅毒(TP)抗体筛查。 2. 结果 2.1 血液:464名医务人员的血液检出丙肝抗体阳性1例,HIV和TP抗体均为阴性。由于大部分医务工作者从未进行过HIV,HCV,TP抗体检测,所以无法对此例丙肝抗体阳性的来源作出准确的判断。 2.2 问卷调查: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训的人员占394人,知晓率为84.9%(394/464)有200名医务人员被锐器刺伤过,占4 3.1%(200/464)%。发生这种职业暴露后能正确有效处理为80.0%(160/200)。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带手套者占仅56.9%(264/464),接触诊断未明戴口罩者仅36.0%(167/464)。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尽管接受过职业暴露防护培 训的人员占84.9%(394/464),但还是有不少医务人员迫切需要此类培训,因此建议为各类医护人员提供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培训。 其次对职业暴露预防行为还认识不够,表现在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作者简介:欧阳宏(1972-),女,主管技师。专业:微生物检验。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职业暴露处理方案 一、总则 (一)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及其相关工作中意外暴露于感染性病原体后造成的伤害,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版)》、《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2007)》、《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更新版(2011)》、《中国丙型肝炎医院感染防控指南》以及国家和卫生部发布的有关法规和规范,制定本方案。 (二)本方案所称职业暴露指易感工作人员在未实施相应有效的预防措施的情况下接触传染源。工作人员经血液传播病原体职业暴露指:1.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污染或可疑污染HIV、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锐器所刺伤。2.工作人员的粘膜、非完整皮肤在工作中接触HIV、HBV、HCV、梅毒等经血液传播病原体感染病人的体液、血液或病毒提取物。狂犬病暴露指被狂犬、疑似狂犬或狂犬病宿主动物抓伤、咬伤、舔舐皮肤或粘膜破损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况。 (三)在医院范围内工作、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应当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及其污染的物品、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工作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四)职业暴露事件发生后,医院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发生职业暴露的科室或部门负责人、感染性疾病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