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肾实质遭到严重破坏,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机体内环境失衡为主要表现,恶心呕吐是最突出的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溺毒”、“虚劳”、“关格”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基本可以分为代谢紊乱和各系统症状两大组。但两者亦互为因果,许多代谢紊乱可以是系统症状的基本原因,反过来,各系统脏器因代谢异常而导致毒性代谢产物潴留,影响脏器功能,从而加剧代谢紊乱。

1.1.2 体征慢性肾衰竭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的体征,主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及控制情况、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生活方式的调节等不同而表现各异,如水肿、高血压、皮肤改变等。

1.2 理化检查

1.2.1 尿常规检查可有程度不等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也可无明显尿检异常,以24h 尿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有明显下降。

1.2.2 血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肾功能有尿素氮及血肌酐的明显升高,达到失代偿指标;早期患者可呈低钙高磷,在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呈高钙高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血钾水平的变化及酸中毒状态的纠正;血脂水平为甘油三酯的中度升高及胆固醇在不同脂蛋白的分布异常;血β2 -微球水平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通常可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钙磷乘积升高。病因诊断时述可以检查血糖、血尿酸、免疫指标等项目。

1.2.3 影像学检查包括B 超、ECT、心脏超声、X 线摄片等。

1.2.4 肾活检一般来说,慢性肾衰竭不是肾活检的适应证。

1.3 诊断要点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 年拟定标准制定。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②血肌酐Scr>133μmol/L;③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1.4 临床分期标准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80~50ml/min,Scr<1331μmol/L。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50~25ml/min,Scrl33~2211μmol/L。③肾功能衰竭期:Ccr25~l0ml/min,Scr221~4421μmol/L。④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4421μmol/L。

2 辨证论治

本病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正虚为纲,邪实为目。临床辨证分类以正虚为主,治疗多采用扶正与祛邪兼顾,标本同治。但应分清标本主次,轻重缓急。治本是根本措施,应贯穿在全过程中,治标可在某一阶段突出,时间宜短。因此,保护肾气和其他内脏功能,调节阴阳平衡,始终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基本原则。

2.1 脾肾气虚证证候: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健脾强肾。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5g,黄芪10g,茯苓15g,陈皮6g,法半夏9g,薏苡仁15g,续断15g,巴戟天10g,菟丝子15g,六月雪15g。

加减:气虚较甚,加人参(单煎)9g;纳呆食少,加

焦山楂15g,炒谷麦芽15g;伴肾阳虚,加肉桂3g,附子(先煎)6g;易感冒,合用玉屏风散加减以益气固表。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口服,1 次8 片,1 日 3 次。

2.2 脾肾阳虚证证候: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不实,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振奋阳气。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先煎)6g,肉桂6g,生地黄12g,山茱萸6g,山药15g,泽泻15g,牡丹皮15g,茯苓15g,车前子30g,牛膝15g。

加减:脾阳虚弱,脾胃虚寒甚,可选用理中汤;痰湿阻滞而伴见泛恶,可选用理中化痰丸;脾胃阳虚,胃脘冷痛,可选用小建中汤;脾阳虚弱,脾虚生湿,水湿溢于肌肤而见水肿,可选用黄芪建中汤和五苓散加减;以肾阳虚为主,可选用右归饮加减。

中成药:肾康宁片,口服,1 次5 片,1 日3 次。

2.3 脾肾气阴两虚证证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单煎)10g,黄芪

15g,熟地黄12g,茯苓15g,山药15g,牡丹皮15g,山茱萸6g,泽泻15g,枸杞子15g,当归12g,陈皮6g,紫河车粉(冲服)3g。

加减:脾气虚为主,见面色少华、纳呆腹满、大便溏薄,可用健脾丸或香砂六君子丸;偏于肾气虚,见腰膝酸软、小便清长甚,可配服金匮肾气丸;脾阴不足明显,口干唇燥,消谷善饥,可玉女煎加减;肾阴不足为主,表现为五心烦热、盗汗或小便黄赤,可服知柏地黄丸;气阴不足明显,心慌气短,可加生脉散。

中成药:贞芪扶正颗粒,冲服,1 次 1 袋, 1 日 2 次。

2.4 肝肾阴虚证证候: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12g,山茱萸6g,山药15g,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5g。

加减:遗精,盗汗,加煅牡蛎(先煎)15g,煅龙骨

(先煎)15g;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为主,可改用杞菊地黄汤合天麻钩藤饮。

中成药:益肾养元合剂,口服,1 次10ml,1 日3次。

2.5 阴阳两虚证证候: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治法:阴阳双补。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黄12g,山药15g,山茱萸6g,泽泻15g,茯苓15g,牡丹皮15g,肉桂6g,附子(先煎)10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加减:阴阳两虚,伴浊闭清窍,心神不明,或中风失语,可用地黄饮子加减;脾气虚弱,可用防己黄芪汤;肾阳偏虚,可用济生肾气汤;兼湿热,合八正散加减;兼湿浊者,合藿香正气丸加减;兼血瘀者,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兼水气者,合实脾饮加减;兼风动者,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中成药:①肾宝合剂,口服,1 次20ml,l 日 3 次。②香砂六君子丸,口服,1 次5g,1 日2 次。

3 其他治法

3.1 单方验方

3.1.1 加味肾气丸附子60g,茯苓、泽泻、肉桂、牛膝、车前子、山药、山茱萸、牡丹皮各30g,熟地黄15g。上为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每服70 丸或100丸。治疗肾阳虚不能行水者。

3.1.2 大腹水肿气息不通方牛黄0.6g,椒目0.9g,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各2.4g,葶

苈子1.8g。上7 味为末,另捣葶苈如膏,蜜和丸如梧子。口服,l 日2 次,每服10 丸,小便利为度。

3.2 针灸取穴中脘、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肾俞、三焦俞、心俞以补益;取穴关元、中极、阴廉、肾俞、三焦俞以促进排尿。隔药饼(附子、肉桂、黄芪、当归、补骨脂、仙茅、大黄、干地龙等研粉制成)灸,取穴大椎、命门、肾俞、脾俞、中脘、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脾肾。

3.3 穴位贴敷将药物(益母草、川芎、红花、透骨草、白芷、丹参等各30g)用水浸湿,置于布袋中,用蒸锅蒸20~30min,然后将药袋取出直接热敷于双肾俞及关元穴,外加热水袋保温,1 日1~2 次,3 个月为1 个疗程,可达和营活血、温阳利水之功。

3.4 药浴中药洗浴是治疗CRF 的辅助方法。其方主要由麻黄、桂枝、细辛、羌活、独活、苍术、白术、红花各30g,布袋包好后置于汽疗仪内, 1 次蒸洗30~45min,达到出汗目的,以不疲劳为最佳时间,每周 3 次,可进一步排泄毒素,纠正高血压及氮质血症。3.5 灌肠可分为机器弥散灌肠和人工插管灌肠,治疗原则为活血清利、泄浊排毒。常用方:大黄15~30g,蒲公英30g,煅牡蛎30g,六月雪30g 等。人工灌肠药液尽量保留体内45min 左右,1 日1 次;机器灌肠原理与人工灌肠相同,但其通过机器将药液自肛门输入,荡涤肠道,药液与肠道接触面积轻较大,有利于从肠道排出更多的毒素,每周 3 次。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5月)。 (1) 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因此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能够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

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 ①按发作频率分类 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 ②按形态分类 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 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 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衰病(慢性肾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持续<60ml/min·1.73m2 ≥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CKD-3期:GFR 30~59ml/min·1.73m2,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2.CKD-4期:GFR 15~29ml/min·1.73m2,临床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3.CKD-5期:GFR <15ml/min·1.73m2,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1.脾肾气虚证: 症候:饮食减少,脘腹胀满,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大便溏薄,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2.脾肾阳虚证: 症候:形寒怕冷,纳差,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五更泻,面色萎黄,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 3.气阴两虚证: 症候: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4.阴阳两虚证: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 ——KDIGO伦敦研讨会纪要 2009年10月4-6日,慢性肾脏病:改善全球预后(KDIGO)国际机构在英国伦敦召开了慢性肾脏病(CKD)定义、诊断及分期研讨会。其主要目的是汇总全球CKD随访资料,以预后为硬终点,评价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白蛋白与终点事件间关系,对现行CKD诊断和分期系统进行重新评估。 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位肾脏及全科医师,检验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专家和社区卫生保健者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其中既有现行CKD诊断系统的制定和拥护者,也有持不同观点的专家和学者。 唯一受邀参加此次高端学术研讨会的中国大陆学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海燕教授和王芳医师对此次会议的背景及所获部分成果等内容进行了系统介绍,希望对我国临床医师有所助益。 背景 2002年,美国肾脏病学会(ASN)制定的肾脏病/透析临床实践指南(KDOQI)提出了CKD诊断的全新概念,用以代替既往的“慢性肾损伤”、“慢性肾衰竭”等名称,并制定了分期系统(见右表)。 表2002年KDOQI的CKD分期系统 分期描述根据严重度分类根据治疗分类 肾损伤伴GFR正常GFR?90 T代表移植 1 或升高 肾损伤伴GFR轻度GFR为60~89 2 下降

GFR中度下降 GFR为30~59 3 GFR严重下降 GFR为15~29 4 肾衰竭 GFR<15(或透析) D代表透析 5 注:GFR肾小球滤过率,单位为ml/(min?1.73m2) 2004年,国际肾脏病学会(ISN)的KDIGO采纳了CKD的定义和分期系统并向全球推广,使其分别成为全球肾脏病相关医疗及学术交流的统一疾病分类名词和划分标准。 7年来,CKD领域的新研究不断涌现,尤其是在普通和高危人群中进行的早期CKD流行病学调查,如欧美、我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均进行了CKD筛查研究。与2000年相比,目前在Pubmed上可检索到的CKD相关文献已增加1倍以上。肾脏早期评估计划(KEEP)、肾脏和血管终末期疾病预防(PREVEND)等多个CKD随访人群的建立,将有利于进一步明确CKD危险因素和防治措施。 CKD流行病学研究的开展,唤起了公众和非肾脏病专科医师对CKD的关注,提高了CKD是公共卫生问题的意识,推动了CKD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获得了相当的社会效应。 问题 虽然2002年的CKD定义及分期系统堪称CKD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由于受到当时循证医学证据的限制,仍可能存在不足。随着近年来相关证据的不断积累,对该系统的质疑和争论日益凸显,是否应对其进行修订也被提上日程。 过度诊断, 以KDOQI的CKD定义及分期为依据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KD的人群患病率为6%,16%,这一比率远高于肾内科医师的日常接诊量,且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实际数量亦不成比例;此外,新增的CKD人群主要集中于CKD3期,且以老年人多见。上述结果引发了是否由于CKD的定义导致其患病率被高估的质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详解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8月)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 (1)主要症状和脉象: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脉象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 (2) 次要症状: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鉴于室性早搏多并发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内分泌或电解质异常,所以本科室对于该类病人常选择血液化验、心脏彩超、Holter、冠脉造影等助诊。) (1)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 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每1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

慢性肾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慢性肾衰竭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2T11:00:14.7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王永刚叶东袁杨烨 [导读]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则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王永刚叶东袁杨烨 (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人民医院 3303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8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其中,男性43例,年龄在22-69岁之间,病程为7个月-7年,女性40例,年龄在26-71岁之间,病程为9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阿魏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83例患者中,观察组44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2%,对照组39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6.9%。结论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的过程中,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007-02 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指优于各种肾脏疾病的影响,导致肾脏的功能出现不可逆转的减退,直到肾功能完全丧失,从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个过程就是慢性肾衰竭。此种疾病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治疗此种疾病的方法越来越多,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其中,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1]。现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8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对其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2011年间收治的8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其中,男性43例,年龄在22-69岁之间,病程为7个月-7年,女性40例,年龄在26-71岁之间,病程为9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腰酸、乏力等。首先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然后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阿魏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 1.2 方法 1.2.1 诊断采用先进的诊断仪对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进行诊断,同时,临床医生还要对患者的发病史、病情程度、发病症状和体征等进行详细的询问,以确保可以对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 1.2.2 治疗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给予患者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纠正水电介质平衡等治疗,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并保证其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给予患者由海南卫康制药生产的阿魏酸钠治疗,共0.3g,加入到250ml的5%葡萄糖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给予患者由哈药集团生产的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共0.8g,加入到250ml的5%葡萄糖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1次。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观察组中的阿魏酸钠标准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以14天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个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严密的监控,对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要立即停止服药,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2]。 1.3 疗效标准显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消失,各项身体指标有较大程度的恢复,对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没有明显的影响,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有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消失,各项身体指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对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的影响,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消失,各项身体指标没有恢复,对于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有较大的影响,生活质量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分析比较,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差异较小,无实际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83例患者中,观察组44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2%,对照组39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较大的帮助。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主要是指患者出现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脏功能减退,逐步的丧失,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危害。此种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食欲减退、急性心衰等,严重危害到了患者的身体健康,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以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肾衰竭是各种肾脏疾病发展的必然结局,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则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当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及肾移植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仅采用这些治疗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临床上采用药物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促进患者病情的控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中药中的阿魏酸钠是一种较强的受体拮抗剂,在川芎和当归中广泛存在,可以有效的抑制血管紧张,对血管的收缩起到一定的提高接作用,降低尿蛋白的丢失率,从而达到防止肾功能受到损伤的目的,丹参可以抗凝、溶栓、降血脂,从而有效促进肾功能的恢复,两种药物合用,可以有效的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抑制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因此,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疾病时,采用阿魏酸钠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心律失常诊疗常规 一、病名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搏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常见病因包括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电解质或内分泌紊乱、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等,也可见于基本健康者。心律失常有多种,包括心动过缓、过速、心律不齐及异位心律等。心律失常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十分复杂。本病常见症状有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等,亦可无症状。 二、诊断 (一)诊断名称 中医:心悸、怔中、胸痹、眩晕、厥证、虚劳 西医:心律失常(注明类型) (二)中医诊断依据 1.病名诊断 (1)临床表现:偶发者可无症状或自觉心跳不规则,有心跳增强感或间歇感,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时可有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眩晕、视朦等,部分病人也 可无不适症状,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导致昏厥、抽搐、呼吸停顿甚至死亡。心脏 听诊有心率、节律变化,心音强弱也可出现异常。 (2)发病特点:突然发作,时作时止,也可以持续存在。 (3)诱发因素:过度劳累或运动,精神刺激,过量吸烟、饮酒及咖啡等。 2.证候诊断 心气不足: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晕自汗,动则加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虚无力或兼促、涩或兼结、代。 心阳不足: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畏寒肢冷,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虚微或兼迟缓,或兼涩、结、代。 心阳虚脱:心悸气短,四肢厥冷,冷汗淋漓,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脉疾数微弱欲绝或疾数怪乱或促涩无力。 心血不足:心悸眩晕,乏力肢麻,面色无华,唇色淡白,舌质淡红,脉细或结代。 心脉瘀阻: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前区刺痛,入夜尤甚,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斑、瘀点,脉涩或结代。 痰扰心脉:心悸胸闷,眩晕恶心,头重身倦,痰多咳嗽,舌苔浊腻,脉眩滑或涩、结代。 阴虚火旺:心悸不宁,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或有低热,或五心烦热,口舌干燥,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或促涩。 气阴两虚:气短乏力,心悸怔中,虚烦多梦,或自汗盗汗,或五心发热,舌淡苔薄白,脉虚数或促涩、结代。 心神不宁:心悸怔中,善恐易惊,稍受惊吓则坐立不安,失眠多梦,梦中容易惊醒,舌淡苔白,脉虚数或时有结、涩。 (三)西医诊断依据 1.病史应采集详尽的病史,尽量让患者描述发生心悸等症状时的感受。病史可提供心律失常的存在及其类型、心律失常的诱发因素、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繁程度、起止方式、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等线索。 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除可检查心律与节律外,某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3.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一项非侵入性检查技术。通常各种心律失常都可在心电图上反应出来。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docx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薄慢性肾衰竭 ( 附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芄【概述】肁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 蝿(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 )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蚆征,简称慢性肾衰。 莂慢性肾衰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肾功能代偿期;(2)肾功能失代偿期;(3)肾功能衰竭蒁期(尿毒症前期);(4)尿毒症期(表48-1) 。 蒀表48-1 我国CRF 的分期方法(根据1992 年黄山会议纪要) 蚇CRF分期肌酐清除率(Cer)血肌酐(Ser)说明 螄205 羀(ml∕min)( μ mol∕l) (mg∕dl) 芀肾功能代偿期50 ?80 133 ?177 1.5 ?2.0大致相当于CKD2 期 蒄肾功能失代偿期 20? 50 186?442 2.1?5.0 大致相当于CKD3 期 袃肾功能衰竭期10?20451 ? 707 5.1?7.9大致相当于CKD4 期 莀尿毒症期<10≥707≥8.0大致相当于CKD5 期 羁注:肌酐分子量为113,血肌酐的单位互换系数为0.0113 或88.5。 薆如: 1.5 mg∕dl=1.5 × 88.5= 132.75 μ mol∕l ≈133μ mol∕l 或1.5÷ 0.0113=132.74 μ mol∕l 膅≈ 133 μ mol/l 肃晚近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 专家组对慢性肾脏病(ehronie kidney d iseases ,CKD) 蒇的分期方法提出了新的建议(见附录: 慢性肾脏病)。显然,CKD 和CRF 的含义上有相当大的 蚇重叠,前者范围更广,而后者则主要代表CKD 患者中的GFR 下降的那一部分群体。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1 目的 本规程是用于药物临床试验过程中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操作而制订的。 2 简介 慢性肾衰竭是由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肾脏进行性损伤和肾功能的逐渐恶化。当肾脏功能损害发展到不能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时,便会导致身体内毒性代谢产物的积蓄、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综合症状。其临床表现因肾脏损害程度不同而表现的多种多样,主要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等的相应症状,一般不具备特异性。 3 诊断依据 3.1临床依据 慢性起病,常有浮肿、疲乏无力、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多有肾区压痛或叩击痛。对诊断无特异性。 3.2实验室依据 3.2.1 尿常规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阳性,可伴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 3.2.2 血常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压积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减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细胞减少。 3.2.3 肾功能 GFR50~80ml/min血肌酐正常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GFR50~20ml/min,血肌酐133~442μmol/L为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GFR20~10ml/min,血肌酐451~707μ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 GFR小于10ml/min,血肌酐高于707μmol/L以上为尿毒症期。 3.2.4 甲状旁腺激素部分病人可升高 3.2.5 血尿酸部分病人可升高 3.2.6 血钾部分病人可升高 3.2.7 二氧化碳结合力部分病人可降低 3.3特殊检查依据 3.3.1 影象学检查 B超提示双肾体积缩小,肾皮质回声增强

3.3.2 核素肾动态显象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肾脏排泄功能障碍3.3.3核素骨扫描示肾性骨营养不良征

慢性肾衰竭诊疗方案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 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会有该系统的体征。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持续<60 ml/min/1.73 m2≥3个月。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 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 /min),血肌酐达186-442u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l/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l/L,肌酐清除率在l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 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l.正虚诸证: ①脾肾气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弱。 ③气阴两虚证: 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④肝肾阴虚证: 主症: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⑤阴阳两虚证:

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xiugai详解

心律失常中医诊疗方案 (河北以岭医院心内科)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自觉心慌不安,心跳剧烈,神情紧张,不能自主,心搏或快速,或心跳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止。 2)伴有胸闷不适,易激动,心烦,少寐多汗,颤动,乏力,头晕等。中老年发作频繁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至喘促,肢冷汗出,或见晕厥。 3)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过度、饮洒饱食等原因诱发。 4)可见有脉象数、疾、促、结、代、沉、迟等变化。 5)心电图、血压、X线胸部摄片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昏,少数病人可有晕厥。 (2)心电图表现:①心率快而极规整,心率130~240次/分。②QRS波群大多正常,可伴有室内差异传导,而出现宽大QRS。③P波可埋藏于QRS波群内,不能分辨,或在QRS前,或贴于QRS波群之后。 2)室性心动过速 (1)临床表现:①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可发生心绞痛、头晕、晕厥。②体检包括颈静脉搏动不规则的巨A波,S1强弱不等,可出现低血压或心力衰竭的表现。 (2)心电图特征:①连续发生的3个或以上的室性早搏为室性心动过速。QRS-T 波特征同室性早搏。②常有继发性ST-T波改变。③心室率140~200次/ 分,规则或略不规则,偶见RR间距相差达0.33秒。④室性心律可持续单独存在,形成房室分离。 3)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 (1)临床表现:病人可有心悸、头晕、心前区疼痛、气促、心衰甚至肺水肿等。少数房颤患者以血栓栓塞并发症或晕厥为首次出现的症状,晕厥见于病窦综合症、心室流出道梗阻或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并发房颤时。房扑多不稳定,趋向于转为窦律或房颤。 (2)心电图表现:①各导联无P波,代之以极快(350~600次/分)极不规则的颤动波或频率为250~350次/分的规则的据齿状扑动波。②房颤时RR间期完全不规则,心率多介于100~160次/分,也有心室率不快的房颤。心房扑动时多为2:1或4:1的房室传导比率,心室率多在150次/分左右。 4)心室颤动和心室扑动 (1)室颤室扑均属致命性心律失常,如不治疗3~5分钟内可致命。发作时心室无

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个病种)

19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目录 1、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2、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护理方案 3、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4、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 5、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护理方案 6、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护理方案 7、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护理方案 8、带下证(盆腔炎性疾病)中医护理方案 9、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护理方案 10、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护理方案 11、肛漏病(肛瘘)中医护理方案 12、肛痈(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中医护理方案 13、结直肠癌中医护理方案 14、痔病(外痔)中医护理方案 15、骨痹(骨关节病)中医护理方案 16、骨蚀(成人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7、骨蚀(儿童股骨头坏死)中医护理方案 18、胫腓骨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19、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 附录:一、中药应用注意事项 二、特色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三、“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填表说明

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不和证:胃脘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嗳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 (二)脾胃气虚证:胃脘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舌淡苔白。 (三)脾胃虚寒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溏腹泻。舌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 (四)肝胃郁热证:胃脘痛势急迫,有灼热感;口干口苦;吞酸嘈杂;烦躁易怒;便秘;喜冷饮。舌质红,苔黄或苔腐或苔腻。 (五)胃阴不足证:胃脘隐痛或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而不欲饮;口干舌燥;纳呆干呕;失眠多梦;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裂纹、少苔、无苔或剥脱苔。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做好疼痛评分,可应用疼痛自评工具“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具体分值。 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出现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贴敷,隐痛取中脘、建里、神阙、关元等穴;胀痛取气海、天枢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脘、气海、胃俞、合谷、足三里等穴。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慢性肾衰竭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诊疗规范指南;关格;中医药疗法;中医标准化 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发生在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基础上,肾实质遭到严重破坏,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直至衰竭。临床上以肾功能减退、代谢废物潴留、机体内环境失衡为主要表现,恶心呕吐是最突出的症状。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溺毒”、“虚劳”、“关格”等范畴。 1 诊断依据 1.1 临床表现 1.1.1 症状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基本可以分为代谢紊乱和各系统症状两大组。但两者亦互为因果,许多代谢紊乱可以是系统症状的基本原因,反过来,各系统脏器因代谢异常而导致毒性代谢产物潴留,影响脏器功能,从而加剧代谢紊乱。 1.1.2 体征慢性肾衰竭患者无明显特异性的体征,主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及控制情况、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生活方式的调节等不同而表现各异,如水肿、高血压、皮肤改变等。 1.2 理化检查 1.2.1 尿常规检查可有程度不等的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也可无明显尿检异常,以24h尿肌酐计算肌酐清除率,有明显下降。 1.2.2 血常规检查有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明显下降,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减少;肾功能有尿素氮及血肌酐的明显升高,达到失代偿指标;早期患者可呈低钙高磷,在合并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可呈高钙高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注意血钾水平的变化及酸中毒状态的纠正;血脂水平为甘油三酯的中度升高及胆固醇在不同脂蛋白的分布异常;血β2-微球水平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通常可升高,血碱性磷酸酶升高,钙磷乘积升高。病因诊断时述可以检查血糖、血尿酸、免疫指标等项目。 1.2.3 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ECT、心脏超声、X线摄片等。 1.2.4 肾活检一般来说,慢性肾衰竭不是肾活检的适应证。 1.3 诊断要点参照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肾脏病专业组1993年拟定标准制定。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②血肌酐Scr>133μmol/L;③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 1.4 临床分期标准①肾功能不全代偿期:Ccr80~50ml/min,Scr<1331μmol/L。 ②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Ccr50~25ml/min,Scrl33~2211μmol/L。③肾功能衰竭期:Ccr25~l0ml/min,Scr221~4421μmol/L。④尿毒症期:Ccr<10ml/min,Scr>4421μmol/L。 2 辨证论治 本病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以正虚为纲,邪实为目。临床辨证分类以正虚为主,治疗多采用扶正与祛邪兼顾,标本同治。但应分清标本主次,轻重缓急。治本是根本措施,应贯穿在全过程中,治标可在某一阶段突出,时间宜短。因此,保护肾气和其他内脏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

胸痹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1.1膻中或心前区憋闷疼痛,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1.2胸闷胸痛一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1.3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1.4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1.5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心痛发作期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涩。 2.心痛缓解期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4)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5)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慢性肾衰病人的中医护理

慢性肾衰病人的中医护理 陈岩(宁夏固原师专医疗系756000) 陈玉珍(宁夏固原市医院756000) [摘要] 慢性肾衰病人的中医护理和中医治疗一样,在临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是笔者的一些经验总结。 [关键词] 慢性肾衰中医护理 慢性肾衰病人的治疗,目前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是中药内服结合中药灌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中医护理对取得疗效也有重要的作用。几年来通过对慢性肾衰病人的护理和观察,总结出下列主要经验: 一饮食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应忌用豆制品,最好用麦淀粉和玉米淀粉做主食,菜谱以素为主。根据病人肾功能损害的适度来调节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每日的摄入量不超过50g。对有合并水肿的病人,应根据“咸伤肾”、“淡伤湿”的原则,饮食宜淡不宜咸。对合并感染的病人,应忌服辛辣鱼虾、老母鸡等助热发物。 二精神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病情重,病程长,致使病人常有悲观失望情绪,这时应多接触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脏腑气血功能得以恢复。另外慢性肾衰的病人相当一部分是年轻患者,应劝其清心寡欲,避免房事以免更伤肾气,使病情加重。 三起居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辩证多属正虚浊阻,正虚则卫外减弱,浊阻则气血不和,营血失调,易受外邪侵袭,而使病情加重,故病房要通风,冷暖要适宜,要有充分阳光,并做到每日用食醋熏蒸消毒。 四皮肤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浊邪弥漫,亦易袭犯肌肤,或因气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皮肤瘙痒,病人往往因搔痒而抓破皮肤,故应注意皮肤护理,防止损伤感染。可用地肤子水煎液擦洗,并嘱其常洗澡,或用温水擦浴,水温以40℃左右为宜,使其机体微微出汗,对排出浊邪有一定好处。 五口腔护理:慢性肾衰的病人,由于脾阳不振,湿浊内生,胃气上逆,浊邪上泛,而出现口有尿味和舌苔厚腻,影响食欲。秽浊之气,抑制精神,故口腔护理极为重要,饭前饭后应漱口,睡前醒后应刷牙。尿味明显时可用双花和七叶一枝花泡水含漱,口腔糜烂时,可用冰硼散涂抹患处。 六灌肠操作:中药灌肠是使药物在结肠内发挥作用,排除体内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的目的。要想灌肠取得较好的疗效,除了灌肠方药的辩证使用外,灌肠的方法也至关重要。灌肠时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插管深度、药温和药量。在灌肠前嘱病人排尿排便,以降低腹压及清洁肠道。操作时让患者取右侧卧位,垫高臀部约10㎝,选择细肛管,插入深度约15㎝,用50ml针管抽吸药液后缓慢推入,如有阻力,可移动肛管。如病人有便意,可让病人做深呼吸以放松腹肌,减轻腹压,同时也可稍停留一会再注入药液。注入药量一般为200ml左右,但要因人而异,以达到肠内能保留2小时为目的,若保留的时间短,可减少灌肠药量,药液温度在40℃左右。注入完药液应反折肛管拔出,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并嘱患者平卧10分钟后,再采取左侧卧位10分钟,以利药物保留在肠内。

慢性肾衰竭及案例分析

慢性肾衰竭 概念 慢性肾衰竭(CRF)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肾功能

临床表现 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存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直到晚期大部分肾功能丧失后才出现临床症状。

(一)胃肠道 食欲减退,晨起恶心、呕吐是尿毒症常见的早期表现。晚期呼出气体中有尿味和金属味,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心血管系统 1.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大高血压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左心室肥厚或扩张型心肌病是慢性肾衰竭患者最危险的心血管并发症。 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周围血管病 3.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肾衰竭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4.心包炎早期表现为随呼吸加重的心包周围疼痛,伴有心包摩擦音,随病情进展出现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 (三)血液系统 1.贫血主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月经量增多,术后伤口出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瘀斑等。 (四)呼吸系统 可发生肺充血和水肿,X线以双侧肺门毛细血管周围充血形成的“蝶翼”样改变为特征,称为“尿毒症肺”。可发生尿毒症性胸膜炎。 (五)神经肌肉改变 可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六)皮肤表现 瘙痒是尿毒症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

(七)骨骼系统 慢性肾脏病引起的骨骼病变称为肾性骨病或肾性骨营养不良。1.高转化性骨病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伴有PTH水平增高。2.低转化性骨病早期表现为骨软化症,逐渐发展为无力型骨病。 (八)内分泌和代谢紊乱 晚期常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女性患者闭经,不孕,男性患者阳痿,精子缺乏和精子发育不良。 (九)感染 可表现为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部位各种感染。(十)代谢性酸中毒 多数尿毒症患者代谢性酸中毒不重,pH值很少低于7.35。(十一)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可出现水钠潴留,钾平衡紊乱,低钙血症,高磷血症等。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一)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查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计数及凝血时间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下降、血小板聚集和粘附功能障碍,但PT、APTT一般正常。 (二)尿液检查 ①尿比重和尿渗透压低下,晨尿尿比重<1.018,尿渗透压<450mOsm/L;②尿量一般正常;③尿蛋白量因原发病不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探究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4-19T14:58:23.22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作者:万涛 [导读] 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医院 161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干预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CI、CO、EF心功能相关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治疗后有57例患者显示有效,占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心律不齐;临床效果;心功能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between January 2015 and January 2017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120 case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and give the randomized,60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60 cas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se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esults the levels of CI,CO,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patients with EF heart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57 patients showed effective,accounting for 95%,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1.7%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rrhythmia,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eatment,and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coronary heart disease;arrhythmia;clinical effect;cardiac function 作为临床中一种极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发病率高,患者多伴随心律失常症状,冠心病于心律失常早期发病时,患者多感到心悸、胸闷、头晕、气短,若治疗不及时,将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传统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多给予西医治疗,其尽管能够控制患者病情,然而也伴随着一系列不良反应,疗效达不到预期。近年来,临床中将中医应用到冠心病心律失常治疗中,为探究其疗效,研究收集我院120例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病例资料予以分析,并对研究结果做出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干预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为47~72岁,平均年龄为(53.5±6.6)岁,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为(1.7±0.4)年;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年龄为45~76岁,平均年龄为(52.1±6.5)岁,病程为1~5年,平均病程为(1.6±0.7)年。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标准[2];(2)研究征得临床科室的同意及医学伦理会的支持,病例选择遵循自愿原则,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疾病者;(2)存在意识障碍及精神异常患者;(3)中途退出研究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降血脂治疗,并配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组方包括珍珠母30 g、生龙牡20 g、麦冬15 g、赤白芍与人参各10 g、甘草与桂枝各6 g、琥珀5 g。根据患者的症形随症加减,对于阳虚者加用附子各 10g,桂枝加至12g;对阴虚型去除桂枝,加用生地黄与百合各20 g、龟板15 g;针对血虚不寐者用柏子仁10g、烧枣仁与夜交藤各15 g,痰湿甚者去白芍,五味子加半夏10 g白术12 g血瘀者丹参10 g桃红各10 g;每日1剂,水煎服,1日2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相关指标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国际临床疗效标准,将治疗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级别。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律稳定在75~80次/min;有效: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心律不齐有所缓解;无效:治疗后症状无变化或出现加重趋势[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的CI、CO及EF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通过对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5.0%,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中对冠心病心律失常多采用的是西医治疗方式,抗心律失常药物尽管也对有些类型的心律失常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时也伴随着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起搏器、除颤器等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再加上价格高昂,在临床中未能得到广泛推广[[]]。中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