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循证医学(1)

循证医学(1)

循证医学(1)
循证医学(1)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 指的是临床医生面对着具体的病人,在收集病史、体检、以及必要的实验和有关检查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分析与找出病人的主要临床问题,并进一步检索、评价当前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取其最佳证据、结合病人的实际临床问题与临床医疗的具体环境作出科学、适用的诊治决策,在病人的配合下付诸实施,最后分析与评价效果。

PICO模式在构建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时,可采用国际上常用的PICO格式。P指特定的患病的人群(population/participants); I指干预(intervention/exposure); C指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comparator/control); O为结局(outcome)。每个临床问题均应由PICO四部分构成。

1. 证据系统即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是指针对某个临床问题,概括总结所有相关和重要的研究证据,并通过电子病例系统与特定患者的情况自动联系起来,为医生提供决策信息。

2、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 是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由Cochrane协助网组织、协调和编制,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期刊、会议论文集、MEDLINE和EMBASE及其他文献数据库收录的刊物进行检索,确定其中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为进行系统评价提供系统、全面和准确的原始资料库。

1.原始研究证是指直接以人群(病人和/或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常见的研究方法有随机对照试验、交叉试验、自身前后对照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横断面调查、病例分析和病例报告等。

2.二次研究证据是指在全面收集针对某一问题的所有原始研究证据的基础上,经严格评价、整合处理、分析总结而形成的研究报告。它是对原始研究证据进行二次加工后得到的更高层次的研究证据。常见的研究方法有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等。

3.内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与实际研究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回答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能正确反映研究人群或靶人群真实状况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内部真实性。

4.外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与推论对象真实情况的符合程度,能够推广应用到研究对象以外人群的研究结果,称之为具有外部真实性。

5.同行评审是指有同行评审的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均经过了严格的评审过程,尽可能筛除有严重缺陷的文章,提高了发表文章的质量。一般来说,同行评审人员都不是编辑部成员,常常为某一领域和研究方法学上的专家。同行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筛除设计不合理、不重要或难以解释、有缺陷的文章,以提高文章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质量。

1.P值是在由检验假设所规定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或等于及小于)现有统计量的概率。它是以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为理论依据,根据统计量与自由度的大小来确定的。通过与检验水准α比较,可做出组间总体参数是否有差异的结论。

2.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是按一定的概率(1-a)去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可信区间包括准确度和精度两种属性。可信区间具有统计推断的功能,与假设检验相比,可信区间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既可以用来判断参数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可信区间能显示出差别的程度,并由此判断差别有无实际价值或临床意义。但可信区间不能提供确切概率。

3.分类变量资料所谓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就是以个体为基本观察单位,按照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分为2类或者多个类别。

4.数值变量资料所谓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就是临床研究中能被准确测量的各种指标,所测得数值是可以“度、量、衡”的,因此又称之为计量资料或连续性变量资料。

1. 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如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系统、全面地收集现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得出可靠的综合结论。

2.敏感性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 指改变某些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如纳入标准、研究质量的差异、失访情况、统计方法(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和效应量的选择(比值比或相对危险度)等,以观察同质性和合成结果是否发生变化,从而判断结果的稳定性和强度。

3.同质性检验(homogeneity test)指对不同原始研究之间结果的变异程度进行检验。如果检验显示各研究间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解释其可能的原因并考虑进行结果合成是否恰当。确定各研究结果是否同质有两种方法:一是作图观察各研究结果的效应值和可信区间的重叠程度,如果可信区间差异太大、

重叠程度小,则表示可能存在统计学异质性。另一种方法是进行同质性检验,如果同质性检验显示P≤0.1,则表示有统计学异质性。

4. Meta-分析是将两个或多个相似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的方法。广义上包括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Meta-

分析则专指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

1.病因模型因也是一种因果关系。用简洁的概念关系来表达病因因果关系的模型为病因模型。对病因因果关系的不同理解或侧重,则有不同的病因模型。

2.流行病学三角(epidemiology triangle)该三角模型认为疾病的发生要有病因(病原体)、机体(或宿主)及环境三个要素。疾病是否发生取决于这三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三者之间保持平衡状态,疾病就不会发生;如三者中的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失去平衡,则疾病就会发生。

3.轮状模型又称车轮模型(wheel model)此模型强调病因来自于宿主及环境两方面。宿主处于环境包围之中,类似轮状。环境包括生物的、理化的和社会的环境,宿主是遗传作用的内核。各部分的大小是有伸缩性的,以不同种疾病而异。若环境因素作用大,则外环可变大些。若是遗传病,则表示遗传作用的核要变大些,环境“环”相应地缩小些。

4.病因网模型(web of causation)将多种病因按时间顺序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连接起来形成网状,因此称病因网模型。该模型可以提供完整的病因因果关系路径。该模型的有点是表达具体、清晰、系统,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病因因果关系。

5.因果效应的强度(strength of association)即病因/危险因素致病因果效应的大小,常用一些量化指标反映其强度。无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回顾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反映RCT及队列研究之因果效应的系相应对照各组的发病率及相对危险度(RR)、绝

1.金标准(gold standard):临床上对疾病诊断的依据是目前国际或国内公认的诊断标准,这个标

准就称为金标准。

2.组合性诊断标准(constructing diagnostic criteria):列出若干项体征和若干项检测试验,并且

规定患者必须具有几项体征和几项试验阳性结果,才能够做出诊断。例如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均是如此。

3.敏感度(sensitivity, SEN):在金标准确定为"有病"的病例中,用诊断性试验检查为阳性病例(a)

所占的比例。

4.特异度(specificity, SPE):在金标准确定为"无病"的病例中,诊断性试验检查为阴性病例(d)所

占的比。

5.准确度(accuracy, ACC):真阳性和真阴性病例的总和,在全部被检病例数中所占的比例。

6.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V):诊断性试验检测为阳性的病例中,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7.诊断比值比(diagnostic odd ratio,DOR)即四格表中a、b、c、d交叉乘积的比值,该指标

较准确度更为可靠。

8.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 LR):真阳性在“有病”患者中的比例与假阳性在“无病”

例数中比例的比值。表明诊断性试验阳性时患病与不患病机会的比值,比值愈大则患病的概率愈大。+LR = SEN÷(1-SPE)

9.ROC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又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常用于正常值临界点

的选择。制图时以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

组测定的数据,将各点联成曲线,即可绘成ROC曲线

1.一家教学医院肝病科,收治病人中有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肝硬化患者。一天,一位慢性乙肝患者问医师,我目前在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其效果除了降低病毒滴度外,是否可以不发展成我的病友那样的肝硬化?而那位肝硬化病友也问,我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请根据上述临床问题用PICO组成方式构建问题。答案:

P 慢性乙肝患者I 拉米夫定C 安慰剂 D 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

2.患者,男性,40岁,因肝功能转氨酶反复异常7月到我院门诊求诊。患者7月前因常规体检发现ALT120u/L,AST 80u/L,A 40g/L,G39g/L,至今无明显不适,无烟酒嗜好。大哥一年前因肝癌死亡,化验三大常规正常,除ALT/AST升高外,其余酶谱均在正常范围内,HBV-DNA 5X105 、HbsAg、HBeAg、HBcAb均(+)。体检时除发现患者有抑郁倾向,余无特殊。在此基础上,根据临床治疗指南,该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同时有抗病毒治疗指证。提出的问题是用何种药物抗病毒治疗?由于患者有抑郁倾向,因此不宜用干扰素治疗,而抗病毒药物有多种,选用哪一种更有效呢?我国已有的抗病毒药物有恩替卡韦,阿德福韦、替比夫定。而替诺福韦是新一代抗病毒药,其效果是否会更好?请根据目前临床问题,以PLCO格式将其格式化,以便进一步检索。

答案:该问题是有关治疗的问题。P为我们的治疗对象,I为新药替诺福韦,O为结局,C为已有的对照药物,观察其抗病毒效果包括HBV-DNA下降,组织学改善及e抗原转换等。

抗病毒治疗的PICO

P Chromic HBV hepatitis I Tensfovir

C adefovir (entecaviy tebivudine)

D HBV-DNA reduction,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1.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D )

A.随机对照试验B.病例-对照研究C.描述性研究D.临床实践指南E.病案报道

2.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C )

A.Meta-分析B.综述C.断面调查D.系统评价E.经济学分析

3. 临床研究证据分类为(D)

A.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证据B.试验性研究和非试验性研究证据

C.定性和定量研究证据D.原始研究和二次研究证据E.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研究

(二) 简述题

1.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studies)?

即根据原始论著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提炼而成,包括:Meta-分析、系统评价、综述、评论、述评、实践指南、决策分析和经济学分析等。

2.评价临床研究证据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不论那一种临床医学文献,都应从文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实用性三方面进行评价。

1.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原始研究证据()

A.综述B.系统评价C.队列研究D.meta-分析E.卫生技术评估

2. 下面哪一种研究证据属于二次研究证据()

A.系统评价B.随机对照试验C.病例报告D.历史性队列研究E.病例分析

3.下面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避免随机误差的程度B.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C.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的净效应 D. 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同类人群E.内在真实性是指研究结果的临床适用价值

4. 2004年GRADE证据分级标准将研究证据分为几级()

A.5级B.7级C.3级D.4级E.2级

5. 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具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就有外部真实性B.增加研究对象的异质性可改善内部真实性C.增加研究对象的同质性可改善外部真实性D.没有内部真实性的结果也可能有外部真实性E.只有内部真实性而无外部真实性的结果推广应用至靶人群以外的其他人群,将导致张冠李戴、南辕北辙、贻误时机。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2001年牛津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推荐强度为A级的证据包括()

A.1a B.1b C.1c D.2a E.3a

2. 证据评价的基本要素包括()A.研究者的学术权威性B.内在真实性C.临床重要性D.适用性E.是否为自己所需

3. 证据评价的基本方法是()

A.首先阅读结果与结论B.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C.只要阅读摘要D.确定研究证据的类型E.根据研究证据类型进行评价

(三)简答题:

1.研究证据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2.评价证据应持何观点?

(四)论述题:

1.试述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2.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三、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C;2.A;3.B;4.D;5.E

(二)多项选择题:1. ABC;2. BCD;3. BDE

(三)简答题:

1.研究证据为什么要进行评价?

答:海量出现又良莠不齐的临床研究证据,只有经过遵循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的严格评价,表明其具有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适用性,才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对疾病的诊治产生积极的作用。

2.评价证据应持何观点?

答:评价证据的正确观点是:方法学评价是基础;结果的真实性评价是重点;评价要选择恰当的指标;评价要力求全面系统;评价要富有建设性;正确认识阴性结果。

(四)论述题:

1.试述证据评价的基本内容。

答:评价研究证据时,应对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价。具体内容包括:研究目的(假说)、研究设计、研究对象、观察或测量、结果分析、质量控制、结果表达、卫生经济学、研究结论,评价者最后应全面总结以上各方面的评价结果,提出改进研究或如何使用该证据的建议。

2.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答:以该研究证据是否来自经同行评审杂志、产生证据的机构是否与自己所在的机构相似、该证据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且其研究设计或结果是否因此受影响等为参考指标,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作出初步的判断。

以下列3项指标为参照,对研究证据的相关性作出初步的判断。①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为自己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及对其健康有无直接影响;②该研究证据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其涉及的干预措施或试验方法在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可行;③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

1.原始数据分布不明时,描述集中趋势的指标,较为合理的是(D )

A、均数与中位数

B、均数

C、几何均数与中位数

D、中位数

E、几何均数

2.有关假设检验结果“P<0.05”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

A、差异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可能性<5%

B、无效假设正确的可能性<5%

C、备择假设正确的可能性>95%

D、差异是由选择性偏倚造成的可能性<5%

E、以上选择均不对

3.下列临床研究证据中有关统计分析结果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 )

A、应同时报告P值与95%可信区间

B、只需报告95%可信区间

C、只需报道P值就已足够说明问题

D、只需报告阳性结果(P<0.05)

E、以上都不是

4.若研究结果发现两组的差异具有临床意义,但无统计学意义,不可能的原因是(D )

A、样本量小

B、检验效能差

C、假阴性结果

D、对照组选择不当

E、统计方法误用

5.样本含量对误差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B )

A、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大

B、样本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C、样本越大,标准误越大

D、样本越大,系统误差越小

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 有关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E )

A.是一种文献综述形式B.每篇系统评价只针对一种临床问题,如治疗C.要收集发表

和未发表的文献D.必须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E.每篇系统评价均要进行定量分析,即Meta-

分析

2. 有关系统评价,下列哪种描述不正确(A)

A.是针对随机对照试验而进行B.多数为一种回顾性研究C.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

量的分析D.系统评价的质量与纳入的原始研究质量密切相关E.系统评价是一种研究方法

3. 有关Meta分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 )

A.数值变量资料可以选用均数差值(MD)或标准化均数差值(SMD)作为效应量。

B.二分类变量资料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方法包括Mantel-Haenszel法、Peto法、方差倒置法等。

C.Meta-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将多个独立的、可以合成的临床研究综合起来进行定量分析。

D.分类变量资料,可选择OR、RR、AR和NNT等作为效应量

E.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的选择完全取决于异质性检验的结果

精品文档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完整版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 答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广义上包括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meta分析则专指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 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3.随机对照试验 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 4.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偏倚。 原则 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 O(outcome)结局 6.异质性 广义上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研究中内在真实性的变异;狭义上用于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指纳入同一个meta分析的所有研究间存在的差异) 7.系统评价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8.卫生技术评估 是用于疾病预防、筛查、提高、诊断、治疗和康复及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技术手段。HTA是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证据。 9.漏斗图 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越大。 10.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11.偏倚 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2.敏感度 真阳性率??敏感度(SEN)%?=?TP/(TP+FN)×100?=?a/(a+c)×100?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请说出RCT的评价要点

循证医学概念

循证医学概念 随着循证医学[循证医疗(保健、诊疗)、求证(证据)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ealth care,practice)的普及和发展,其正在逐渐和不断地融入整个医学(疗)体系,丰富和完善医学知识、方法、理论和观念,影响、促进和推动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文献不断增加。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可以检索到数白篇有关中文文献,国内已经出版了至少3本中文的循证医学书籍、创办了2本证医学专业期刊和创建了至少2个中文的循证医学网站;通过Medline可以检索到近万篇有关文献,国外已经出版了数十种英文循证医学书籍(这其中有循证药学),创建了不计其数的网站或网页。面对浩瀚的信息资源,有必要从宏观角度,遵照循证思路,采用系统性综述与叙述性(传统)综述相结合的方法,联系国内情况,了解和探索其基本概念或含义。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中文资料3本循证医学专著中循证医学的定义;用循证医学、循证医疗和循证诊疗,分别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光盘)中直接描述循证医学属性的文题(2002-01-21检索)。剔除明显译自外文者。 1. 1. 2英文资料 加拿大Health Network大学、Albtera大学、美国医学图书馆科学院(NYAM L)、英国Sheffield大学和牛津大学的5个知识性循证医学网站中。Evidente based medicine, evidence based health care和evidence based practice的定义(2002-10读阅);3本英文版循证医学专著中evidence based medicine的定义。用“evidence based”检索Medline所得文献的题目中,直接描述循证医学属性的标题(2002-10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指的是临床医生在获得患者准确的临床依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知识技能,分析并抓住患者的主要临床问题(诊断、治疗、预后、康复等),应用最佳的和最新的科学证据,做出科学的诊治决策,联系具体的医疗环境,并取得患者的合作和接受,以实践这种诊治决策的具体医疗过程。 成本:是指在某项卫生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消耗的物资资料)和活劳动(卫生保健人员的脑力和体力)的货币价值。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形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用于卫生服务项目所消耗的资源。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和间接医疗成本。 药物不良反应: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和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 证据:主要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即包含Meta-分析过程,优点是:良好的重复性。 ROC曲线:又称受试者工作曲线,以实验的敏感度(真阳性率)为纵坐标,而以1-特异度(假阳性率)为横坐标,依照连续分组测定的数据,分别计算SEN及SPN,按照平面几何的方法将给出的各点连成曲线。 Meta-分析(meta-analysis) 是对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等。目的在于增大含量样本,减少随机误差所致的差异,增大检验效能。又称荟萃分析。 背景问题:关于疾病一般知识的问题,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个问题词加一个动词、一种疾病或疾病的一个方面 前景问题:关于处理、治疗病人专门知识的问题。具有以下基本成分:病人和/或问题,干预措施,对比措施,临床结局 阳性似然比(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LR(+)):是指有病人群中阳性结果的概率与无病人群中阳性结果的概率的比值,即真阳性与假阳性率之间的比值。 LR(+) =(a/(a+c))/(b/(b+d)) 1 / 1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完整版

临床流行病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流行病学定义 1、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已经由研究传染病扩展到非传染病;又从“疾病”扩展、延伸到“健康”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vents);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了描述疾病的人群“分布”、探索疾病的“流行因素(决定因素risk factors,determinants),还包括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与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与措施。 2、临床流行病学(clinical epidemiology):是将现代流行病学及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融入临床医学领域,研究患病群体的疾病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design)、准确的测量(measurement),对临床的诊断(diagnosis)方法、治疗效果(therapeutic efficacy)及预后(prognosis)进行综合评价(evaluation)的一门学科。英文解释:Clinical Epidemiology: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 "A basic science for clinical medicine". 3、临床流行病学的目的是建立和发展能够减少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造成误导的临床观察方法,从而得出符合真实情况的结论。 4、最初,临床流行病学强调在临床研究进行严格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 5、在20世纪90年代初,INCLEN(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进入了总体计划的第二期项目,提出其宗旨为:“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促进临床医学实践,从而改善人民健康。为达此目的,本工作网内各国临床医师、统计师及社会学家须共同奋斗,以建立和维持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最佳的和可靠水平的能力。” 第二节、流行病学特性 一、流行病学特点:研究的手段是采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临床的病人;研究的任务是解决临床上的各种医学问题。 二、流行病学研究内容: 1、疾病诊断(Diagnosis of Disease) 2、疗效评价(Evaluation of Therapeutic Efficiency) 3、探讨病因(Causal Inference) 4、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Evaluation) 5、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MB)循证医学提供给病人的医疗是建立在目前所能提供的医学证据的基础上,要求临床医生运用新的技术方法,包括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以获得最真实可靠的信息,然后依据这些证据,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做出决策,对疾病的预后进行判断。 6、卫生经济学评价(Health economics evaluation)卫生经济学评价可以应用于预防保健领域,选择最为经济的预防保健措施或者最需要实施预防保健措施的人群,从而使用相同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从产出衡量的角度,卫生经济学评价分为如下三大类:①成本效果分析(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②成本效益分析(cost benefit analysis)③成本效用分析(cost utility analysis) 7、其它方面(The Others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还包括可影响临床观察结果的偏倚(bias)、机遇(chance)等干扰因素以及临床不一致性(clinical disagreement)和临床依从性(clinical compliance)等。 第三节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Study Methods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一、原则(Principle)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宗旨就是面对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复杂情况,应用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bio-statistics)的原理和方法学,提供可靠的科学方法,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建立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的临床科研方法学,应用于复杂的临床医

循证医学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循证医学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 安全性Safety 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qRCT 背景问题background questions 比值比odds ratio,OR 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 病例报告case report 病例分析case analysis 病人价值观patient value 病人预期事件发生率patient’s expected event rate, PEER 补充替代医学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CAM 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 不确定性uncertainty 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 CL Cochrane系统评价Cochrane systematic review, CSR 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 Collaboration, CC 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 参考试验偏倚References test bias 肠激惹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RB 测量变异measurement variation 成本-效果cost-effectiveness 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 成本最小化分析(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 analysis 重复发表偏倚Multiple publication bias 传统医学Traditional Medicine,TM D—L法DerSimonian & Laird method the number needed to harm one more patients from the therapy,NNH 对抗疗法allopathic medicine,AM 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control event rate,CER 多重发表偏倚multiple publication bias 二次研究secondary studies 二次研究证据secondary research evidence 发表偏倚publication bias number needed to treat,NNT 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 trial 分层随机化stratified randomization 分类变量categorical variable 风险(危险度)risk 干扰co-intervention 工作偏倚Workup bias 固定效应模型fixed effect model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

1.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慎重准备和明智的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是最好的研究证据与临床医生技能,经验和病人的期望,价值观三者之间完美的结合,核心是医疗决策应尽量以客观研究结果为依据。 2.Meta-分析:狭义,是将系统评价中的多个不同结果的同类研究合并为一个量化指标的统计方法,广义是用定量的方法汇总多个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方法 3.依从性compliance:指研究对象按研究要求执行医嘱的客观应答程度 4.向均数回归regression of the mean:指某些具有异常测量指标的患者即使不接受治疗,在其后续连续性测量中这些指标也有向正常值接近的趋势 5.沾染contamination:是指对照组研究对象有意或无意接受了试验组的治疗,沾染会使试验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减少 6.干扰comtervention:是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接受了试验措施以外的其他处理,从而人为的影响试验措施的疗效。 7.失访:为了反映研究的真实情况,在理想状况下,所有研究对象均完成试验并取得相关数据,但实际上研究对象的迁徙,流动或死亡等因素可能导致部分研究对象不能完成试验或研究者不能得到相关数据 8.盲法blind:资料分析者可能因为知道患者的分组情况而歪曲研究结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结合试验特点,邀请参与临床试验的研究者(干预措施执行者,结合测量者),资料分析者或研究对象均不知道研究对象所在的组,也不知道接受的是试验措施还是对照措施,这种情况称盲法,根据盲的对象不同,一般将盲法分为单盲,双盲或三盲 9.分配方案隐藏allocation concealment: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选择偏倚 10.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 to treatment,ITT:指在统计分析中包括所有纳入随机分配的研究对象,且不论研究对象最终是否接受研究开始时分配他的治疗,都按原来的分组分析结果,称意向性治疗分析 11.系统分析:是针对具体临床问题,运用系统,明确的方案检索,筛选相关研究,对研究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并收集,分析纳入研究的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可靠结论的研究方法。 12.预后prognosis:是指疾病发生后对将来发展为不同后果的预测或者估计,通常从概率表示,如治愈率,可法律等 13.预后因素:指影响疾病结局的一切因素,预后因素多种多样,可以影响到疾病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某种结局的概率 14.截尾值censored value:指在随访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观察到患者的明确结局,不知道该患者的确切生存时间,所获得自上而下事件信息不完全。 15.生存时间survive time:狭义的生存时间是指患某种疾病的患者从发病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跨度。广义的生存时间定义为从某种起始事件到终点事件所经历的时间跨度。 16.起始事件initial event:是反映治疗效果特征的事件,又称为死亡事件,终点事件。它是根据研究目的的确定,是生存分析的基石,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规定,并在研究中严格遵守。 17.失效时间failure event:指反映治疗效果特征的事件,又称为死亡事件,终点事件。它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是生存分析的基石,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规定,并在研究中严格遵守。18.随机试验对照RCT: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实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种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或传统疗法,经过一段时间后观摩两组的临床过程及转归,从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的两种前瞻性研究方法,是评价干预措施的金标准。 19.PP分析:(符合方案分析)或效力分析:只分析那些实际完成整个治疗的人,即放弃那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完整版)

医学文献信息检索 第一章绪论 1.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将体现为信息的拥有量、处理能力和利用水平,即信 息水平、信息能力、信息素质、信息潜能的总和。 2.NIQ-----国家信息化指标(国家智商) 3.医学生信息素养: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 合能力。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4.信息能力:活动+积累+表达+甄别+利用(终极目的) 5.信息意识是前提,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方向。 6.文献信息检索:教会医学生查找文献信息,提高检索、筛选、分析、评价、管理和综合 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最终使文献信息为我所用。包括信息存储和信息检索两个环节。 7.手工检索:常用法、追溯法、浏览法 计算机检索:浏览法、搜索法、技术法 8.外表特征途径:题名、著者、机构名、编号 内容特征途径:分类、主题、代码 第二章文献信息检索基础 (二)文献信息的类型 1.按载体形式:印刷型+非印刷型(缩微型+声像型+电子型) 2.按内容的表现形式:文献型+数据型+多媒体型 3.按出版类型:图书+期刊(利用率最高)+特种文献信息 4.按获取的难易程度:白色文献(正式出版)+灰色文献(未完全公开)+黑色文献(完全不公开)(三)文献信息级别

位论文、会议文献 二次文献将大量无序、分散的一次文献收集、整理、加工,著录其外部或内容特征。目录、索引、文摘、网络检索工具(baidu、Yahoo) 三次文献科技人员围绕某一专题,借助二次文献,在充分研究与 利用大量一次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成的新的文献。 综述、述评、进展、百科全书 零次文献未经加工、直接记录在载体上的原始信息。私人笔记、会议记录 (四)分类语言 1.分类语言:类号+类名(医药、卫生---R) 2.《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图法》)划分为5个基本部类,22个基本大类。 (五)主题语言 1.主题语言:以规范化或未经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为基本词汇,以概念间的形式逻辑作为语 法和构词法形成的词语为检索标识的一种人工语言。包括标题词+关键词+单元词+叙词2.关键词:那些出现在文献的标题、摘要或正文中对表达文献主题具有一定实质意义的词 和词组。(未经过规范化) 3.叙词(主题词):经过规范化处理的,以基本概念为基础的表达文献信息主题的词和词 组。具备了概念性、描述性和组配性。 副主题词:与主题词组配,对主题词进行修饰限定的词。 4.MeSH词表:目前最具代表性,使用最为广泛的受控医学叙词表。由主题词变更表+字顺 表+范畴表+副主题词表构成。 5.数据库>文档>记录>字段 (六)检索技术 1.布尔逻辑检索:()>NOT(-)>AND(*)>OR(+) 不同检索系统使用的运算符不同:表“与”CBM---AND,VIP---*,PubMed---空格/AND 2.限定检索:将检索词限定在文献特定字段中检索。 常用字段标识符:[ALL]全部字段;[AU]作者;[TA]期刊名称;[LA]原文语种;[MH]主题词;[TI]文献标题;[TIAB]标题/文摘 3.截词检索:使用特定截断符后对检索词的局部进行检索。通常“”表单一字符,“%”表 任意字符。 4.加权检索:对检索词赋予一个值表示重要程度后进行检索。可缩小检索范围提高查准率。(七)检索程序 分析检索需求→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方法或途径→编辑提问式→获取文献线索与原文(八)检索效果 1.查全率= 2.查准率= 第三章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CBM+CNKI+VIP+万方) (一)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1.CBM属于Sino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 2.CBM收录自1978年以来18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是检索国内医学文献的权威。 3.题录依据:《MeSH》、《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中图法·医学专业分类表》 4.检索方法:快速检索+主题检索+分类检索+期刊检索+作者检索 (1)高级检索:CBM提供18个检索字段。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知识讲解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2.meta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广义上包括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meta分析则专指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 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3.随机对照试验 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 4.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偏倚。 5.PICO原则 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O(outcome)结局 6.异质性 广义上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研究中内在真实性的变异;狭义上用于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指纳入同一个meta分析的所有研究间存在的差异) 7.系统评价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8.卫生技术评估 是用于疾病预防、筛查、提高、诊断、治疗和康复及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技术手段。HTA 是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证据。 9.漏斗图 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越大。 10.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11.偏倚 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2.敏感度 真阳性率敏感度(SEN)% = TP/(TP+FN)×100 = a/(a+c)×100 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请说出RCT的评价要点 精品文档

(完整版)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二炮总医院内分泌科李全民 写在课前的话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其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危害较大。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旦患病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本课介绍的重点内容是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通过学习有助于指导临床实践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危害及诊断 (一)骨质疏松的定义 WHO定义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NIH认为骨质疏松症是骨强度下降导致骨折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骼疾病。骨强度主要由骨密度和骨质量来体现。由于这种疾病随着老龄化的进展,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易发生骨折,所以其危害比较大。 (二)骨质疏松的危害及规范治疗必要性 骨质疏松的第一个特点是发病率高,有资料统计60岁以上骨质发生率是女性56%,男性29%;大于65岁的骨质疏松患者,70%的骨折可以归因于骨质疏松。第二个特点是致残率高, 1/4的人需要家庭护理,长期卧床带来褥疮、肺炎、肌肉萎缩、下肢静脉血栓等。第三个特点是死亡率比较高,髋部骨折两年内的死亡率是25%。所以骨质疏松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危害较大,有必要进行规范化治疗。 (三)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思路

骨质疏松临床诊疗的思路是早期要看有无危险因素,有无临床表现,据此进一步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诊断以后制定治疗方案或治疗原则。同时要进行早期的识别和筛查,然后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后进行治疗。 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标是预防骨折初次和再次发生。很多骨质疏松没有症状,有一部分人有疼痛感觉,所以最常见的两个治疗目标第一个是针对疼痛,消除疼痛,第二个是最终目标治疗骨折。对于低骨密度,没有骨折的病人干预的目的是要预防和减少发生第一次骨折。如果病人已经发生了一次骨折,治疗目的要预防发生第二次骨折,所以骨质疏松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预防骨折的初次发生和再次发生。 二、抗骨质疏松的规范治疗 (一)抗骨质疏松需治疗的人群

(完整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EDC常见疑问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EDC常见疑问 临床试验中,数据采集可分为传统的基于纸质病例报告表(CRF)和基于网络的电子病例报告表(eCRF)两种方式。其中,基于网络的eCRF也就是我们通常所了解的电子数据采集(Electronic Data Capture, EDC)。 目前,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由于起步晚等原因,尚处于从纸质向EDC转换的阶段,有部分申办方、研究者等临床试验相关人员对EDC的认识不足,甚至存在着一些误解。下面,针对这些常见的疑问进行解析。 问题一:什么是EDC? 电子数据采集(EDC)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用于临床试验数据采集的技术,通过软件、硬件、标准操作程序和人员配置的有机结合,以电子化的形式直接采集和传递临床数据。EDC应具备eCRF构建、数据保存和稽查轨迹、逻辑核查、数据质疑管理、源数据核查确认、电子签名、数据库的锁定、数据存储和导出等基本功能。 那我们所熟悉的纸质CRF与EDC之间有什么关联/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电子问卷现今已基本替代以前纸质问卷的方式。纸质问卷需打印填写,收集填写完毕后需要整理录入,然后才能进行分析处理,而电子问卷可通过邮件/微信等网络途径收集,便可直接进行分析甚至直接得到结果。电子信息化时代,EDC是临床试验数据采集技术/方式发展的必然阶段,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EDC正往功能更强大、更智能化的阶段发展,如与医院的HIS等系统对接自动识别采集数据,极大提高了数据采集效率和数据质量。至今,临床试验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历程[1]可见图1。 图1.数据采集方式的发展历程

问题二:EDC有什么法规支持? 临床试验的开展需严格遵循法规及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自然,大家都很关注EDC相关法规的要求。 事实上,现今并没有现行法规把EDC使用作为强制性的要求。2016年,总局发布的《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技术指导原则》(114号)中,详细阐述了电子数据采集技术的概念和基本考虑,电子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技术要求以及在临床试验实施不同阶段的应用要求。国外也早已发布了相关的法规及指南,如:美国21号联邦法规第11部分(21 CFR Part 11)对电子记录和签名、计算机系统的验证、稽查轨迹,以及文件记录的复制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国内外EDC 的主要相关法规详见图2。 信息技术最大益处在于提供更大便利的情况下达到更规范化的标准,如上EDC介绍,EDC是技术的进步,是势不可挡的时代要求。十年前,我们普遍还在使用小灵通等按键手机,现今智能手机已全面替代并且更新换代极为迅速,没有任何法制的要求我们必须使用什么类型的手机,但时代会要求。在美国,现在已经有80%以上的临床试验在使用EDC,并且随着EDC相关技术的发展,EDC的使用比例还会继续上升[1]。在临床试验快速发展、规范化要求日益提高的阶段,纸质CRF的采集方式已显得捉襟见肘,EDC终将成为必然。 图2.国内外EDC的相关法规

循证医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一、名词解释 1.循征医学(EBM) 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 2.meta分析 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广义上包括提出问题、检索相关研究文献、制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描述基本信息、定量综合分析等一系列过程。狭义上,meta分析则专指系统评价的定量分析。 又称荟萃分析支队具有相同研究题目的多个医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系列过程,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纳入和排除的标准,检索相关研究,汇总基本信息,综合分析并报告结果。 3.随机对照试验 是采用随机分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分别接受相应的试验和对照措施,在一致条件或环境里同步进行研究并观察试验效应,再用客观效应指标测量试验结果。 4.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指研究者按随机方法产生的分配序列分配患者,研究对象和参与分组的研究人员均不能预先知道分配方案,以防止研究人员在纳入患者时产生偏倚。 5.PICO原则 P(Population)特定的患病人群;I(intervention)干预;C(comparator)对照组或另一种可用于比较的干预措施;O(outcome)结局 6.异质性 广义上描述参与者、干预措施和一系列研究间测量结果的差异和多样性,或研究中内在真实性的变异;狭义上用于描述一系列研究中效应量的变异程度(指纳入同一个meta分析的所有研究间存在的差异) 7.系统评价 是一种综合文献的研究方法,即按照特定的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相关和可靠的临床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并进行科学的定性或定量合并,最终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8.卫生技术评估 是用于疾病预防、筛查、提高、诊断、治疗和康复及促进健康、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的技术手段。HTA 是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证据。 9.漏斗图 一般在推荐作Meta分析的研究个数在10个及以上时才需要做漏斗图;主要用于观察结果是否存在偏倚,若资料存在偏倚,会出现不对衬的漏斗图,不对称越明显偏倚程度越大。 10.失效安全数 通过计算假定能使结论逆转而所需的阴性结果的报告数,即失效安全数来估计发表偏倚的大小。失效安全数越大,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越稳定,结论被推翻的可能性越小。 11.偏倚 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 12.敏感度 真阳性率敏感度(SEN)% = TP/(TP+FN)×100 = a/(a+c)×100 理想的敏感度为100%,敏感度越高的诊断性试验,漏诊率越低。是指将实际有病的人正确的判断为患者的能力 二、简答题 1.请说出RCT的评价要点

循证医学完整版(1)

章节测试1 1 简述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循证医学的诞生和临床流行病学有直接的关系。循证医学产生的方法学背景和流行病医学发展的背景密不可分。 流行病学是关于传染病流行的学问,研究其流行及其病因然后进行预防。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的概念,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的方法论。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的研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 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临床实践问题的方法论,其结果可以反过来影响医学实践。我们需要应用临床应用性研究进行医学实践,依据证据进行实践就是循证医学最核心的思想。 2 试述初筛临床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的方法。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做出初步的判断:该研究证据是否来自经同行评审杂志、产生证据的机构是否与自己所在的机构相似、该证据是否由某个组织所倡议且其研究设计或结果是否因此受影响等。 以下列指标作为参照,对研究证据的相关性作出初步的判断:1.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为自己的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及其健康有无直接影响;2.该研究证据是否为临床实践中常见问题,其涉及的干预措施或实验方法在自己所在机构是否可行;3.若该研究证据提供的信息是真实的,是否将改变现有的医疗实践。 3 简述最佳证据的特性。 真实性、重要性、实用性、物美价廉。 4 请简述对循证医学中证据的理解。 证据,和依据一起作为循证医学的核心,是学习循证医学和进行循证实践必不可少的。要了解证据,必须了解与决策有关的证据属性:1.相关性,证据必须与临床医学应用具有相关性;2.研究结果的可信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质量最高,可作为其他条件相同时的最优选择; 3.可接受性,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考虑研究结果对病人的重要性及其效果的大小; 4.适用性,即我们的决策场景和研究场景的相似程度; 5.我们在判断证据的属性时,并不会得出绝对的结论,这也决定了证据的不确定性。 5 循证医学产生的原因及意义? 上世纪传染病得到控制后,基于传统流行病学科学研究的概念,随机对照试验诞生用于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前瞻性队列研究开始用于研究病因及预防。现代流行病学在应对慢性病中诞生,是一种定量地研究疾病、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一般规律的方法论。当它作为研究临床问题的研究方法时,即临床流行病学。以此作为核心的基础上,出于医生为加强临床工作更新知识、学习掌握应用先进的技能及理论的需要,诞生了循证医学。 意义:1.加强临床医生的临床训练,提高专业能力,紧跟先进水平。弄清疾病的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提高疾病早期的正确诊断率。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最真实可靠且实用的治疗措施并指导用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促进卫生管理决策。2.促进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乱防乱治浪费资源,促进临床及预防医学的发展。促进教学培训水平的提高。发掘临床及预防医学难题,促进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科学信息,有利于卫生政策决策科学化。

循证医学大纲

《循证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24学时 学分:1.3 适用专业: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 先修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诊断学等 前言 循证医学是进行终身自我继续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助于医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临床医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本课程主要介绍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常用统计方法、文献评价、证据检索及临床研究常用设计方案等知识,使学生初步系统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开展初步循证实践能力。课程将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采用问题为中心(PBL)和师生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开卷方式考核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和文献评价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 1.重点讲授循证医学的概念、特点。 2.介绍循证医学与Cochrane协作网产生的背景、发展与现状。 3.讲解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型、步骤及目的、意义,重点举例讲解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 [教学要求] 1.掌握循证医学的概念。 2.了解循证医学实践的基础。 3.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类型、方法、步骤。 4.熟悉循证医学实践的目的及其对临床医学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 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 第一章循证医学的方法学基础(2学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循证医学常用统计学方法的基本知识。 2.讲解循证医学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3.重点讲解EER、CER、RRR、ARR、OR、NNT等循证医学常用描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 [教学要求] 1.了解循证医学常用统计方法基本知识。 2.熟悉循证医学中常用的比较方法。 3.掌握循证医学常用的描述指标。 [重点与难点] EER、CER、RRR、ARR、OR、NNT等循证医学常用描述指标的意义及计算。 [能力培养与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初步对文献结果进行解释的能力,为进一步的文献评价奠定基础。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完整版)

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完整版) 妊娠晚期引产是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常用的手段之一。引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子宫颈成熟程度。但如果应用不得当,将危害母儿健康,因此,应严格掌握引产的指征、规范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在 2008 年发表了《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 现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再次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 以提供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和引产方面符合循证医学的建议。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医学证据的等级:Ⅰ级证据:来自至少一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1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中获得的证据;Ⅱ-2 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的证据;Ⅱ-3 级证据:来自多个带有或不带有干预的时间序列研究得出的证据,非对照试验中得出的差异极为明显的结果也可作为这一等级的证据;Ⅲ级证据:来自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的权威意见。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分类等级:A级:有充分的证据来推荐;B 级:有合理的证据来推荐;C 级:现有的证据相互矛盾,不允许做支持或反对的推荐;D 级:有合理的证据不推荐;E 级:有充分的证据不推荐;L级:没有足够的证据(数量或质量)做推荐。 一、引产的适应证

引产的主要适应证如下: 1. 延期妊娠:妊娠已达 41 周或过期妊娠的孕妇应予引产,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发生率(Ⅰ-A)。 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满 37 周,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满 34周或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恶化,子痫控制后无产兆,并具备阴道分娩条件者。 3. 母体合并严重疾病需要提前终止妊娠:如糖尿病、慢性高血压、肾病等内科疾病患者并能够耐受阴道分娩者。 4. 胎膜早破:足月妊娠胎膜早破2h 以上未临产者。 5. 胎儿及其附属物因素:包括胎儿自身因素,如严重胎儿生长受限(FGR)、死胎及胎儿严重畸形;附属物因素如羊水过少、生化或生物物理监测指标提示胎盘功能不良,但胎儿尚能耐受宫缩者。 二、引产的禁忌证 1. 绝对禁忌证: (1)孕妇有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不能耐受阴道分娩或不能阴道分娩者(如心功能衰竭、重型肝肾疾病、重度子痫前期并发器官功能损害者等)。 (2)子宫手术史,主要是指古典式剖宫产术、未知子宫切口的剖宫产术、穿透子宫内膜的肌瘤剔除术、子宫破裂史等。 (3)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和前置血管。 (4)明显头盆不称,不能经阴道分娩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