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完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讲义

绪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它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大的阶段。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

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大融合。

2、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

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4、玄学是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5、玄学的产生魏晋玄学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玄言诗的历史地位

6、佛、道二教广泛传播流行佛、玄、儒的交流及大量的佛寺的创设

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道教约产生于汉末,相传张道陵为道教创始者,此期广泛传播

道教的文学影响:游仙诗及文学作品中生命意识与主题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自觉

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表现在:一是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二是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三是追求修辞的华美。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出现了以三曹、七子等代表的一批作家,他们在诗歌创作中,多反映时代动乱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

健有力的时代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父子三人,三人在文学创作中均有一定成就,尤以曹植为高,后人因合称之为“三曹”。

建安七子:指在汉末建安年代前后的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七人。

这七人均属曹氏集团中人物,创作风格大体相近,此名称最早出自于曹丕《典论?

论文》。七子中以王粲文学成就为最高。

一、曹操

1、曹操的生平。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安徽亳县)人,父亲曹嵩是得宠宦官曹腾的养子,官至太尉。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后在汉末大乱中聚集兵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武装。建安元年,受封为丞相,官渡一战击败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逐步统一了北方,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丕称帝建魏后,追尊他为武帝,史称魏武帝。儒法兼取、礼刑互

用的思想。曹操出身微贱,对两汉以来重视家世、经术的传统,并不一味默守。于政教军事,颇杂刑名;取用人才,不拘资限,甚至不拘品行。史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参看《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举贤勿拘品行令》。

2、曹操的诗歌创作。

曹操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诗全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既有民歌特色又有自已的创新,他的诗歌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逼真。另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浓厚的抒情色彩。如《观沧海》、《短歌行》

3.曹操诗歌的艺术特点、风格

(1)继承汉乐府的传统而又有所创新。

朱乾《乐府正义》说:“乐府题,自建安以来,诸子多假用,魏武尤甚。”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在曹操本身,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2)风格慷慨悲凉,语言极为本色。

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敖陶孙《诗评》:“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跌宕悲凉,独臻超绝。”

(3)四言、五言皆擅长

第二节曹植

一、生平

二、创作情况:曹植的诗歌今存八十余首,辞赋、散文四十余篇。创作经历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前后两期

1、曹植前期诗歌创作。其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

(1)宴饮游乐唱和酬答,反映了贵公子的生活情景。如《公宴》、《侍太子坐》、《斗鸡》等。这类作品大都辞采华丽,充满贵族气,显露出诗歌的娱乐性和社会交际的功能。也有一些诗表现了友人间的真挚感情,主要是赠答诗如《赠徐干诗》。

(2)抒发个人的理想怀抱。如《白马篇》,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不惜牺牲的游侠少年的形象,赞赏了游侠少年的爱国精神,游侠少年实际上是作者自我的化身。这类诗作者大都充满了乐观自信,洋溢着浪漫的情调,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

(3)反映社会的现实。这类作品不多,今存只有《送应氏》和《泰山梁甫行》两首,很值得珍视。

2、后期诗歌创作。曹植后期的生活与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曹植在曹丕父子的监视与迫害下忍辱苟活,抑郁悲愤。曹植后期诗歌创作主要是述说自己怀才不遇,壮志不遂的苦闷及所受迫害的悲愤,不像早期那样豪迈自信,而是显得深沉悲凉,时常流露悲哀怨愤之情。(1)表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杂诗》。

(2)抒发自己被压抑被迫害的痛苦和不幸,如《赠白马王彪》,揭露了骨肉相残的残酷性;《野田黄雀行》则表现了自己对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怒;还有《吁嗟篇》,借蓬草被风所吹四处飘荡来象征自己飘泊不定的命运。

(3)游仙诗和情诗。寄托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及怀才不遇的情感。《七哀》在思妇身上寄托自己的失意和苦闷;《美女篇》把女性形象写得美而深情,感叹自己身世潦倒。

三、曹植诗歌特色

1、乐府形式。曹植是第一个使乐府诗文人化的作家,他的诗脱胎于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但有自己的创造和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文人化趋向,使以叙事为主的乐府诗转为以抒情为主。如《美女篇》,是模仿汉乐府《陌上桑》而成。它标志着乐府诗向文人诗的转变,为后代诗

2、“辞采华茂”。钟嵘在《诗品》中评价曹植的诗是“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诗用词华美而又形象生动,讲究用词的华美工巧,色泽的鲜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赠徐干》中“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惊”“飘”用得工巧,又如《公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其“冒”、“被”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形象而生动,不仅为诗篇增色,而且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工于起调。曹植诗很少平铺直叙,其结构大多都比较精致,常常以警语开头,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始就能感觉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野田黄雀行》:起首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来渲染环境的险恶,暗示出作者的处境和心情。

4、善用比喻。曹植诗中的比喻不仅多,而且贴切,并且常常以全篇作比。如:《野田黄雀行》,整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通过它,具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渴望大力者来解救难友脱险的心情。《吁嗟篇》用飞蓬比喻自己迁徙飘泊的生活等。

四、曹植诗歌评价

钟嵘《诗品》:“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第三节王桀、刘桢及蔡琰

一、“建安七子”

曹丕《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

二、王粲

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七子之冠冕”

代表作:《七哀诗》、《登楼赋》

三、蔡琰与《悲愤诗》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风骨:“雅好慷概、志深笔长”。理想的高扬;人生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悲剧的色彩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二、二、“竹林七贤”

三、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

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阮籍

1、生平、性格

2、创作

《咏怀》:政治抒情组诗的出现,非一时一地之作,主要写诗人在魏晋易代黑暗现实中的各种感慨

(1)忧生之嗟。

(2)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揭露。如《咏怀诗》三十一首

(3)抒写理想。

(4)隐逸求仙。《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艺术特色举要:

1、寓情于景,言近意幽。

2、象征手法,主旨表达委婉隐晦。

锺嵘《诗品》卷一:“晋步兵阮籍诗,其源出于《小雅》,无雕虫之功,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会于《风》《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二十三:“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严羽《沧浪诗话》:“黄初之后,惟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

四、嵇康

1、生平、性格

2、嵇康的诗歌:《文心雕龙》评云:“清峻”

3、散文创作《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二章两晋诗坛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一、太康诗风

指以陆、潘为代表的两晋诗风。他们以才华自负、驰骋文思,在诗歌方面,重视拟古,追求形式技巧,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

二、“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指西晋太康时期的几位诗人,文学家。“三张”指诗人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二陆”指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两潘”指文学家潘岳与侄潘尼;“一左”指诗人左思。这七人代表了太康文学的最高成就。

三、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

1、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

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

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第二节左思与刘琨

*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在太康时期的诗人左思,其诗歌内容深刻,笔力遒劲,气势豪迈,直率质朴,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气息。其风格与建安诗人相近,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

一、左思《咏史》诗

1、左思《咏史》诗的渊源与特征

2、左思《咏史》诗的内容: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

3、左思《咏史》诗的评价和影响

锺嵘《诗品》卷一:“晋记室左思诗,其源出于公干,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锺嵘《诗品》卷二:“宋征士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创成一体,垂式千秋。”

二、刘琨《扶风歌》

第三节郭璞的游仙诗

一、游仙诗溯源

诗歌以“游仙”名篇始自曹植,但以游仙为题材则可上溯至战国。早期游仙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其愤世之情,源于屈原《远游》,如曹植的游仙诗。另一类是以求仙为主旨,源于秦始皇的《仙真人诗》,如汉乐府中的《吟叹曲·王子乔》等。

二、郭璞的游仙诗

今存19首,其中有9首为残篇。钟嵘《诗品》评为“辞多慷慨,乖远玄宗”,“坎壈咏怀”。郭璞游仙诗,继承了《诗》、《骚》比兴寄托传统。郭璞以游仙写失意之悲,与左思借咏史抒牢骚不平,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四节:王羲之与兰亭唱和

兰亭诗的地位: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第五节: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东晋玄言诗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玄言诗:玄言诗是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等;其特点是以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较少反映社会生活。

第三章陶渊明

第一节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与思想性格

一、生活的时代

1、政治风云变幻无常,阶级矛盾尖锐复杂

2、思想学术领域玄学盛行、佛学渐兴

二、家世与生平

1、家世:曾祖陶侃,东晋初名臣;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早亡,母为东晋名士孟嘉之女。

2、生平:在家闲居(29岁前)、出仕(29—41岁)、隐居(41—去世)。

三、思想性格

1、思想:儒、道、玄兼综,与佛学稍有关联

2、性格

1)崇尚自然

陶渊明的“自然哲学”: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着,更重要的是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着。从本源上说,人本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投入到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和名利的争夺中去,以至丧失了真性,使生命充满焦虑和矛盾。所以,完美的生命形态,只有复归自然,才能求得。

2)真率

第二节陶渊明的田园诗及其他

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一、田园诗

第一类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这些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白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

第二类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第三类,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农民生活的贫苦

二、咏史、咏怀诗

第三节陶诗艺术及其渊源

一、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1、写作意图的自娱性;

2、情景真实;

3、诗歌形式质朴无华

二、情、景、事、理,浑融的艺术特色

三、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点

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2、细腻的描写。陶渊明的田园诗植根于田园生活,他对田园生活的切身感受,融化在诗歌之中,最平常的方宅草屋,绿树繁花,远村近烟,鸡鸣狗吠,在他的细腻描写下,都显示出无限的生机,构成一幅幅美丽的乡村图画。

3、质朴的语言。陶渊明的田园诗能够千古流传,与它语言的质朴关系很大。陶渊明独特的生活经历,朴素的农村生活和平淡的田园景色,要求尽可能采用近似“田家语”的朴素的语言和白描手法,从而形成田园诗平淡自然的风格,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艺术效果。陶源明的田园诗,农家生活气息浓厚,又体现了“贫士”诗人自己的性格。

4、情、景、理交融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飞禽走兽、花卉草木和山山水水都饱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同时,诗人又善于寓情于理,把自己对人生、对现实的深刻认识形象化,把诗情与哲理、与景物紧密结合起来,因而给人以清新自然、毫不枯燥的感觉。

第四节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

一、《五柳先生传》中的自我形象

二、《归去来兮辞》与文学中回归主题

三、《桃花源记》的理想模式

桃花源理想社会,是以没有压迫剥削、人人平等、热爱劳动、富于人性、酷爱自由、忠于传统为特质的。这是对当时现实社会的根本否定。

*《归去来兮辞》

序文要点:

1、交代出仕原因,一是“家贫”,二是“脱然有怀“。

2、表明对当时政治局势及官僚集团或官员个人的态度。

3、交代弃官原因,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妹逝奔丧。

辞为陶渊明在脱离官场之际,对新生活的想象和向往。

第一部分:写回归田园之心切。第二部分:写归隐之乐。第三部分:对归隐后的生活展望《归去来兮辞》的意义

与《离骚》相比较而言,《离骚》的境界,是热心用世的境界,《归去来兮辞》的境界,则是隐退避世的境界。中国传统士人受儒家思想影响,以积极用世为人生理想,在政治极黑暗的时代,用世理想难以实现,甚至生命无从保障,这时,归隐就有了它的真实意义。其意义在于树立独立自由的精神。陶渊明正是以自己的创作,成为将这种归隐意识作了真实、深

刻、全面表达的第一人。《归去来兮辞》在辞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即在于此。

历代评价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

宋庠:“陶公《归来》,是南北文章之绝唱。”

李格非:“《归去来辞》,沛然如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第五节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一、陶渊明的被发现

二、陶渊明的典型意义

1、士大夫的精神家园;

2、不为五斗米折腰;

3、酒与菊

第四章南北朝民歌

第一节南朝民歌与吴楚风情

一、音乐上:清商曲辞,声音清丽

二、来源上:大部分出于都市,故人们又称其为都市之歌

吴声歌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建业为中心。西曲歌产生于荆、郢、樊、邓,以江陵为中心

三、内容上:描写以女性为中心的爱情生活

四、艺术上

1、风格清丽婉转

2、体制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3、语言清新自然,多用比喻、夸张以及双关隐语等艺术手法

*《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之绝唱。以一位江南少女的口吻,抒发了她对江北情郎的无限相思。艺术造诣自然高妙,体现了南朝乐府的最高成就

1、构思上,采用连环式的章法结构。以四季节序变化为主线,语语相承,段段相接,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多用比兴,而比兴皆取江南风光。如“单衫杏子红”、“日暮伯劳飞”、“海水梦悠悠”等

3、采用谐音双关。如采莲一节,委婉含蓄,使诗意更加婉曲多姿

4、运用顶真手法。既宛转回环又富于节奏感

第二节北朝民歌与各民族的风习

一、音乐上:《梁鼓角横吹曲》,刚健有力

二、来源上:当时北方广大地区

三、内容上:有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有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和战争;有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有反映爱情和婚姻作品

四、艺术上

1、风格刚健豪放,情调坦率爽朗;

2、形式有五言四句,还有七言四句;

3、语言直率朴素《木兰诗》:北朝民歌杰出代表

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谢灵运:是使玄言诗转变为山水诗的关键人物

鲍照:创造了以七言为主体的歌行体

他们共同开创了南朝诗坛新风

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其中谢灵运和颜延之当时并称“颜谢”

第一节谢灵运所开启的新风与山水诗的孕育与产生

一、山水诗出现的意义

二、山水诗的孕育与产生

前代诗歌创作为山水诗提供了艺术经验,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盛行,士大夫大造别墅,游于山水,审美意识增强

三、谢灵运与山水诗

1、谢灵运善写山水诗的原因

2、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语言富丽精工;描绘生动细腻;风格鲜丽清新;结构程式化

四、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第二节鲍照及其创新

一、寒士的呼声

鲍照诗歌内容: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之士倍受压抑的痛苦;描写边塞战争与戍卒生活;描写征夫思妇的情感与生活

二、奇矫、凌厉、险俗的风格

思想情调表现昂扬激越、慷慨不平、怨愤难抑艺术形式、表现技巧以及风格方面,多得益于汉魏乐府和南朝民歌的艺术经验

三、对七言诗的贡献

发展了七言诗为主的歌行体,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还可以自由换韵,从而为七言诗的发展开拓了宽广的道路

作品分析:

《拟行路难》、《代出自蓟北门行》

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第一节:沈约、谢朓与永明体

一、永明体:又称新体诗,是齐梁时出现的讲究声律与对偶,不同于古体诗的一种诗体。因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齐武帝肖赜年号,483~493)间,故又称永明体.代表作家:沈约、谢朓、王融、何逊、阴铿等。其中谢朓成就最高

四声八病

二、沈约:齐梁之际文坛领袖人物

第一,是永明体的主要倡导者之一;第二,较早论及“情”、“文”、“质”之间的关系;第三,提出为文“三易”说(《颜氏家训·文章》引沈约语:“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读诵,三也。”)

三、谢朓

1、小谢诗承大谢,结构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区别在于小谢诗已基本剔除玄言说理成分;

2、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谢诗的繁富典重之风;

3、诗歌语言音律谐适,流畅自然。

4、善于熔裁警句。

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第二节:齐梁诗人集团

一、以家族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二、以皇室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第三节:从市井到宫廷

一、萧纲和宫体诗

宫体诗:在梁代,诗风每况愈下,梁简文帝提倡新体,好作艳诗,于是出现了以描写女色为主、词藻浮华,风格柔媚的宫体诗,代表人物有徐氏父子和庾氏父子。

“宫体诗”之名起于梁简文帝萧纲。《梁书·简文帝本纪》:“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时号曰‘宫体’。”

二、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

内容: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内容不外乎咏物与描写女性。

特色:情调上伤于轻靡,风格上较柔靡缓弱,形式上讲究词藻、对偶与声律。内容虽无可取,但为唐代诗人提供了足资借鉴的艺术形式。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第一节北朝文化与文学

第二节南北文风的交融

第三节庾信文章老更成

一、庾信生平及诗艺的养成

以42岁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梁宫廷文学侍臣,诗文主要为奉和、应制而作。早期的诗歌艺术探索为后期成就打下基础

后期滞留北方,感伤时变,常有乡关之思。融南北文学于一炉,为唐代新诗风的形成作了必要准备

二、庾信诗歌的“乡关之思”

大致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一是亡国之痛,二是羁旅之愁

作品:《拟咏怀》、《寄王琳》、《哀江南赋序》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第一节别开生面的魏晋文坛

三曹散文、魏晋抒情小赋《登楼赋》《洛神赋》

第二节南朝美文的衍化

一、骈文

起源于汉魏,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迨南北朝,专尚骈俪,以藻绘相饰,文格遂趋卑靡。唐代以来,有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者,称四六文,即骈文的一种。

骈文特点

1、讲究对偶,在句式上多用四六句式,故又称“四六文”,骈四俪文是其句式最基本的特点。

2、语言上讲究平仄。齐梁时期骈文受永明体诗歌创作的影响,更注意声调的谐美。

3、注意征事用典和词藻的华丽。

陈寿、范晔的史论;刘勰的骈文艺术和诗体赋与写景文;齐梁新变之风

第三节《水经注》与《洛阳伽蓝记》

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一节小说的起源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盛

*小说的概念

《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中国小说的起源

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史传

第二节志怪与志人

志怪小说记述神仙方术,鬼魔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虽然表现了宗教迷信思想,但也保存了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宗教迷信思想的盛行是志怪小说兴盛的土壤。代表作:干宝《搜神记》、刘义庆《幽明录》

志人小说记述人物的逸闻趣事,言谈举止,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面貌。志人小说兴盛与士族文人间品评人物和崇尚清淡的风气有很大的关系。代表作:刘义庆《世说新语》

第三节《世说新语》

内容:主要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逸事和玄虚清谈,可以说是一部名士风流集。

艺术特点:1、以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以、活灵活现,跃然纸上;2、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透出种种机智和幽默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1、曹丕《典论论文》

2、陆机《文赋》

3、钟嵘《诗品》

4、刘勰《文心雕龙》

魏晋南北朝文学及唐代文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魏晋南北朝 永明体: “永明体”是指南朝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其时,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规律,诗人们便利用这个规律来写诗,创作时讲究“四声”“八病”和汉魏以来的对偶、用典手法。这种新诗体,人称永明体,代表诗人有王融、周颙、沈约、谢眺。永明体是中国格律诗的开端,此后,诗即从自由状态开始走向格律化。 玄言诗: 魏晋玄学风盛,玄学对文学之影响,产生了玄言诗。诗人以玄言入诗,诗述玄理。西晋以玄言入诗者不多,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为东晋时期的孙绰、许询。《诗品序》评曰:“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是玄言诗对后来山水诗的出现也有积极的意义,如孙绰的《秋日诗》,借山水抒情,写自己逍遥林野的生活,已经没有多少玄味。 乐府诗: 乐府原是管理音乐的政府机构,后来把乐府机构收集整理起来的歌辞称为乐府诗。魏晋以后,文人利用汉乐府旧题创作的徒诗也称为乐府诗。乐府诗主要收集在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志怪小说: 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了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代表作干宝《搜神记》等,对后代具有深刻影响,形成了说狐谈怪的小说流派。 建安风骨: 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太康诗风: 1太康是西晋司马炎的年号,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2对于太康文学的评价,一般都主要持批评态度;3太康诗风的共同特征:“繁缛”“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追求华辞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细致雕琢,缺少胸怀天下的抱负,缺乏现实内容。 “魏晋风度”: 乃魏、两晋名士风度的总体概括,包括三方面的内涵:曹魏时积极建功立业的健迈风度;正始与西晋士人心灵苦痛而自嘲自残的风度;东晋的审美风度,以山水游宴、游仙清谈、琴棋书画及赏竹养鹤等为风度的载体。 正始文学: 正始为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正始年间的文学。正始文学以阮籍、嵇康为代表,发生在魏晋交替之际。因为处于黑暗恐怖的政治统治之中,又加上玄风正盛,这些文学作品中没有了建安文学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业的内容,也没用了建安文学慷慨分发的进取精神,多表现否定现实的消极反抗思想,三位多旁敲侧击,诗歌多用比兴象征,正始之风曲折含浑。但正始文学的基本倾向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反抗,这在基本精神上于建安文学是一致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题

魏晋南北朝文学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逐渐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其理论形态是玄学。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期是魏和西晋(又可分为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文学三段),第二期是东晋和南北朝。 3.东晋南北朝文学仍以诗歌为主,经历了玄言——山水——宫体的变化过程。 4.建安时期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后人称只为“建安风骨”。 5.宋初由玄言诗转向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大力写作山水诗的人,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表现技巧。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还有齐代的谢眺。 6.齐梁时代是我国诗体重大变革的时期。周颙发现了汉语的四声,沈约将四声的知识运用于诗歌的声律,提出“八病”之说,和其他诗人共同创造了“永明体”(又叫“新体诗”),为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近体诗”发展的时代。 7.梁代,宫廷贵族不再满足于山水清音,而寻求声色刺激,于是产生了宫体诗。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萧纲及徐、徐陵、庾肩吾、庾信,故人又称“徐庾体”。 8.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是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9.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10.建安时期重要的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嵇康和阮籍。 12.太康时期最著名的作家是陆机,与之齐名的作家是潘岳,此外还有张华、张协等。 13.西晋最有成就的诗人是左思,其代表作有《咏史》八首。 14.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靖节征士”。 15.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 16.据《乐府诗集》、郢(今湖北宜昌)、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县)之间。由此可知,西曲产生的地点,是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而以江陵为中心。 17.南朝民歌的形式特点主要是五言四句,从而为绝句奠定了基础。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18.《横吹曲》是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为乐器中有鼓有角,故称“鼓角横吹曲”。 19.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是《木兰诗》,其作不会晚于陈代,大概是北魏的作品。

小升初拉分点大突破之文学常识(二)——魏晋南北朝

第三讲 小升初拉分点大突破之文学常识 (二)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个社会动荡乱离的时代,分裂割据,战争不断,朝代更替频繁。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时期,许多新的文学现象孕育着、萌生着、成长着,透露出新的生机。一种活泼的、开拓的、富于创造力的文学冲动,使文坛出现一幕接一幕新的景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魅力就在于此。 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开始的。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196~220),但这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已经名存实亡。 ——建安诗坛 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一批作家,以慷慨悲凉的主旋律奏响了时代的乐章。 (一)三曹 1.曹操——“三曹”之首 教主传功 三国 小精灵拓展

曹操的诗歌 诗歌今存22首,全部是乐府。开创了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的先例,将乐府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是曹操诗歌风格的总结。曹操的创作,奠定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的基调。心胸博大,忧思深远。鲁迅称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 他的许多事都接触到社会政治的重大题材。《诗经》之后,曹操之前,这类作品比较少见。而曹操之后,这类记录一代历史、反映社会政治生活的作品越来越多。 龟虽寿我的笔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我的笔记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曹丕 他多次随其父于金戈铁马间南征北战,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惨状,所有这一切,为他以后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真实的生活基础,也确实在他的诗歌里得到了真实的反映。代表作:《燕歌行》、《典论·论文》。 3.曹植 才思敏捷,下笔成章。他是第一个致力于五言诗创作的诗人,也是建安诗坛最杰出的诗人。 小精灵拓展 《诗品》推许曹植为“建安之杰”,且以“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评价其诗作。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前期,是中古文学第一段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和演化,表现于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繁荣。 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典论·论文》是“文学自觉时代”启动的标志;《文赋》显示“文学自觉时代”趋于成熟。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较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文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地论述创作的文学理论作品。 《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文心雕龙》的贡献: 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 一、文学自觉的标志 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汉以来文学是学术,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儒、玄、史并立。 2.区分各种文学体裁。《典论·论文》将文体分为四科,《文赋》则分为十类,挚虞的《文章流别论》论及12种文体。

3.对文学审美特性有自觉的追求。 二、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 汉代人物品评(政治、道德)——魏晋人物品评(人物审美)——文艺审美 新的文学思潮的特点: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文学成为个人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汉代大赋——魏晋南北朝抒情小赋 汉乐府影响了五言古诗,个人抒情之作越来越注重诗歌的形式美,完善语言技巧和格律,新体诗得以形成,为近体诗的出现做好准备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一、乱世与乱世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在战乱和朝代更替中感受到人生的短促,祸福的无常,命运的难卜,形成文学悲剧性的格调,以及作为悲剧性格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 在悲剧性格调和文人处于政治斗争的环境下,文学创作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游仙、隐逸主题。 这些主题与“药”和“酒”分不开: “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 “酒”: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 嵇康“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中国文学史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第三讲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1.南朝乐府民歌的一般内容和其体裁上的特点。 (A)思想内容 a.南朝乐府民歌以“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内容方面几乎都 是情歌,所谓“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且十之七八出自女子之口,有浓厚的脂粉气。 b.吴声曲中有些作品写出了在封建势力的摧残下,男女婚姻不自 主,爱情破灭,以死相抗的悲剧。 c.西曲中好些作品写旅客商妇的离愁别绪,热烈而坦率。 d.描写劳动生活的民歌,例如“采桑度”中的“采桑盛阳下,缝叶 何翩翩,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显是一幅动人的农家少女采桑图,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充满了活泼愉快的情趣。 e.情歌更多是对负心背约的男子之猜疑和哀怨,如:<<子夜冬 歌>>。 f.在男女不平等的封建社会,男子负心,女子固然是伤心;即使男 子倾心,她们也免不了提心吊胆。因此每当离别时,她们总是 “泪落便如泻”。如:<<华山畿>>,这眼泪中,有“莫作瓶落 井,一去无消息”的忧虑。 g.南朝民歌多来自商业发达的大都市,因而其中还有不少被侮辱的 妓女们的悲述。此外,也有不少描写劳动人民的爱情生活的,都很生动真实。 (B)艺术形式 a.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 b.语言的清新自然。 c.双关语的运用。如同音同字的“合散天黄连,此事复何苦”。最 常见的双关语,是以“莲”双关“怜”,以“丝”双关“思”,以布匹的“匹”双关匹偶的“匹”。 d.善用比喻,夸张等表现手法,表达封建社会女子的被压抑又无力 反抗的复杂细致的感情,具有细腻含蓄的风格。

2.北朝乐府民歌的一般内容及其体裁上的特点。 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包括了: 一. 反映战争的 北朝战争频繁,人民大量死于战争,因而蓄发了一股强烈的反战情绪,如“企喻歌”:男儿可怜虫,出门怀死忧,尸丧峡谷口,白骨无人收。 二. 反映人民疾苦的 北朝社会的另一特殊现象是人口掠夺,使大批人民被迫离开本土,因而出现了不少反映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流露出一种绝望的悲哀和愤激,如“紫骝马歌”: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有些反映了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所谓“长嘴饱满短嘴饥”,“长嘴”与“短嘴”便是剥削与被剥削者的象征性的概括。 三. 反映北方各民族的尚武精神 北方诸民族向以能骑善射、好勇尚武著称。如“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 四. 反映爱情生活的 北方民族生性豪放,又少受礼教的约束,所以北朝情歌的特色是:心直口直,毫不扭捏。南歌说“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北歌却说“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在南歌中我们常常碰到汪汪的眼泪,而北歌中却找不到一个“泪”字。有时情人失约不来,她们也只说上一句“欲来不来早语我”。 对男女相悦的看法,北朝情歌也表现得更为大胆、干脆。如“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就很爽朗。 五. 反映游牧生活和北国风光的 例如著名的“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只二十七个字,便出色地画出了辽阔苍茫的草原景象,并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与精神面貌,具有无比的魅力,确是“千古绝唱”。 北朝民歌不仅内容丰富,在艺术上也有其独创性,它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表情是爽直坦率的,风格是豪放刚健的。是一首首悲壮激越的军乐、战歌。 体裁方面,北歌虽亦以五言四句为主,但同时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魏晋南北朝文学概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下迄隋朝建立(公元589年),前后约近四百年。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 一、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风采气骨兼备。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乐府诗乃至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桀、刘桢等“建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正始时期司马氏专权,政治险恶,作家陷入极度苦闷之中。阮籍的《咏怀》诗,用比兴的手法,隐晦曲折地抒发感慨、批判现实,形成了与建安文学不同的

风貌。嵇康则继承了从《诗经》到曹操的四言诗创作经验,用四言诗表现其高蹈独立的情怀,语言率直,能体现“清峻”的风格。 二、两晋诗坛 两晋诗坛上承建安、正始,下启南朝,呈现出一种过渡的状态。两晋与东晋又各有特点,西晋诗坛以陆机、潘岳为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讲究形式,描写繁复,辞采华丽,诗风繁缛,艺术性强。左思的《咏史》诗,主要是写寒士之不平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1)其中有的表达对门阀制度的不满及对豪右的蔑视,有的肯定寒士自身的价值,有的慨叹寒士生活的困顿。(2)慨叹历史人物,借以抒发自己内心的悲愤。(3)表现自己的胸怀、志向、气概。 东晋诗坛被玄风笼罩,以王羲之、孙卓、许询为代表的玄言诗人,作品缺少诗意,“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虽在当时被视为正宗,却无生命力。玄言诗兴盛于东晋,一方面是魏晋玄学及清淡之风兴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东晋政局及由此而形成的士人心态有关。其特点一是皆平典似道德沦,建安风力尽矣;二是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东晋末年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开创了描写田园生活的风气,成为魏晋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东晋建立后数十年间,诗坛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从建安、正始、太康以来诗歌艺术正常发展的脉络中断了,玄言成分的过度膨胀,使诗歌偏离了艺术,变成老庄思想的枯燥注疏。陶渊明的出现,诗歌才重新焕发艺术的生机,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界,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作的先锋。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二

魏晋南北朝文学试题二 一、填空题 1、建安七子中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王粲,其代表作为(《》)二首。 2、(),谥魏文帝,有《魏文帝集》,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燕歌行》。 3、在汉魏六朝文学中,有两对文学兄妹的创作很有名,他(她)们分别是()、()与鲍照、鲍令晖。 4、曹丕,谥魏文帝,有(《》),其成就在诗歌上,价值最高的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七言诗(《》)。 5、西晋文学家为一傅、一张、三张、两陆、两潘、一左。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潘岳、()和()。 6、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分别为()、()与秦嘉、徐淑。 7、王羲之和谢安,两人的散文创作,应该说是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后者有书信体散文(《》)。 8、汉魏六朝在文学史上有两对文学夫妇,他(她)们分别为司马相如、卓文君与()、()。 7、建安七子年辈最长者为(),其创作“体气高妙,有过人者。”书信体散文写得最好,代表作为《与曹公论盛孝章书》。七子中文学成就最高者(),有《王粲集》,其代表作为《七哀诗》二首。 8、在中国诗歌史上,向来有魏代三祖之说,指的是魏武帝()、魏文帝()和明帝。 9、()和(),两人的散文,各有其特点,前者世称王右军,有《兰亭集序》,后者有书信体散文《与支遁书》。 10、()的《自悼赋》是一篇由女子所写的伤悼自己命运的赋。其赋的前半部分叙进宫遭弃的过程,后半部抒写藏于自己内心的痛苦。在文学史上开了自悼的先例,其后有左芬的《离思赋》,还有江采蘋的(《》)。 1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前者在诗歌方面的代表作为《咏怀诗》八十二首,后者代表作是散文名篇(《》)。 12、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仅()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13、南北朝时的北方文人,()创作了《水经注》,()创作了《洛阳伽蓝记》。 35、西汉最有名的散体大赋是(),其创作流传至今的计有六篇赋,那就是(《》)、《上林赋》、《长门赋》、《美人赋》、《大人赋》、《哀二世赋》。 14、东晋田园诗人(),不仅田园诗写得好,其辞赋与散文也写得有特色,最为有名的是(《》)、《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 15、南北朝时,由南朝而入北朝的文人中,在创作上成就最高当推()与()。 16、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诗歌的()的骈文的盛行。诗歌格律化有()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7、()的(《》)是我国现在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收录上起周秦下迄梁代的一百三十余位作家近八百篇作品。 18、南朝文学,是以新变为主要特征的,最突出的表现是()的格律化与()的盛行。诗歌律化有沈约的“四声八病”说,骈文盛行有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 19、在南朝陈的后期,以()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宫体文学团体。其中成就较高的是()。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1.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兴盛是与()联系在一起的。 2.()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3.文学自觉最终还是表现在对()的自觉追求上。 4.论述文学自觉的标志。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 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形成的共同主题有()、()、()。 3.钟嵘《诗品》中提到“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 4.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5.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中生死主题中提到对人生的态度有哪几种? 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 1.()阻碍了寒士的仕进之路,()和()的对立成为魏晋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 2.()的大量出现与()有直接关系,文学乃至文化集中在少数世家大族手中,与政治权利一起世代相传。 3.重视门第的风气在文学作品还表现在对()和()的强调。 4.门阀制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1.魏晋南北朝形成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的离乱形态就是()。 2.从()到()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3.真和自然有相通之处,他们不仅属于()的范畴,有属于()的范畴。 4.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和名理之辩。 5.什么是魏晋风流? 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1.佛教的传入和佛经的大量翻译,其影响波及的()和()极其广泛,其中阶 层是指()。 2.佛教已经为魏晋南北朝文学造成一种新的()和()。 3.杨衒之所撰()记述北魏洛阳佛寺,是这个时期重要的作品。 4.论述佛教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1.在中国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开始的。 2.在文学史上,正史文学的重要代表是()和()。 3.西晋末年,在士族清淡玄理的风气下产生了()。 4.()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最高的,也是对后来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的人物。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一览表

《中国古代文学史概论作业》魏晋南北朝诗歌文学一览表 文学时期代表人 物 代表作品特点 建安文学三曹: 曹操、 曹丕、 曹植; 七子: 孔融、 陈琳、 王桀、 徐干、 阮瑀、 刘桢、 应玚 蔡琰 诗歌 七子"以写五言诗为主。五言诗是直到东汉后期才兴盛 起来的新诗体,桓、灵之世"古诗"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 已经初步成熟。而"七子"的优秀五言之作,写得情采飞扬, 变化多致,使五言诗在艺术上更臻于精美。如徐干的《室 思》就比同一题材的《青青河畔草》或《冉冉孤生竹》写 得细腻深厚。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阮瑀《驾出北郭 门行》等都作于汉末战乱发生之前,其写作时间不一定比 "古诗"晚,它们在五言诗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就更加值得重 视。 辞赋 "七子"写了大量的小赋,他们在张衡、蔡邕等已经取 得的成就基础上,为小赋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贡献。"七子 "的小赋有三点值得注意: ①取材范围更加扩大,题材的普通化、日常化进一步 冲淡了过去大赋的贵族性质; ②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更趋加强,直接描写政治事件 的作品有所增多; ③抒情色彩愈益浓厚。对于"七子"的赋,曹丕在《典 论·论文》中曾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刘勰在《文心雕 龙·诠赋》中也表示了同样的意见,还特别认为王粲、徐 干二人是曹魏一代的"赋首",说他们可与宋玉、司马相如、 左思、潘岳等并列。 散文孔融的章表,陈琳、阮瑀的书记,徐干、王粲的论说 文,在当时都能独树一帜。它们的共同优点就是曹丕所说 的"文以气为主"(《典论·论文》),贯注了作者独特的气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从黄 巾起义到魏明帝景初末年,大 约五十年时间。在东汉末群雄 并峙逐鹿中原的争夺兼并中, 曹操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 并吸引大批文士,形成了以曹 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 团。建安诗歌便是社会由分裂 动荡趋向统一这一历史时期 的产物。“世积乱离,风衰俗 怨”的时代特征,建安文人开 阔博大的胸襟、追求理想的远 大抱负、积极通脱的人生态 度,直抒胸臆、质朴刚健的抒 情风格,形成了建安诗歌所特 有的梗概多气、慷慨悲凉的风 貌。为中国诗歌开创了一个新 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 骨”这一诗歌美学风范。 建安时期是文学的自觉 时期,建安文学中所反映的人 在社会角色义务之外,还有个 人的情趣,爱好,公共的社会 生活之外还有私人的日常生 活。建安文学是充分展示个体 生命的文学,它充分展示着伟 大的生命精神,具有恒久的魅 力和价值.。 东汉王朝恢复,曹操便制 订了“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的治国方针。曹操在逐个消灭

文化文学常识总结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归纳总结: 1、敬称: 帝王:陛下、王、上、君、大王、天子、万乘、主上、元首、九重天、可汗、单于 一般人:公、君、足下、子、先生、夫子、丈人、阁下、长者、兄台、夫人 对方父母:“父尊”、尊公、尊夫人;令堂、太君对方妻父:冰翁、泰山 对方兄弟:昆仲、昆玉、令兄、令弟 对方儿子:令郎、令嗣、哲嗣、少君、公子 对方女儿:千金、玉女、令爱 2、谦称: 君主:孤、寡人、朕、不谷 一般人:臣、仆、愚、不佞、不肖、不才、在下、下官、小人、后学、晚生 女子自称:妾、奴 对自己妻:贱内、内人 对自己儿子:小儿、犬子、息男 对自己女儿:息女、小女 3、对人的年龄称呼: (1)赤子:初生的婴儿(2)孩提:2—3岁(3)垂髫:幼年儿童(4)韶年:男子8岁 (5)金钗之年:女子12岁(6)豆蔻之年:女子13岁(7)束发之年:男子15岁

(8)弱冠:男子20岁(9)而立:30岁(10)不惑:40岁(11)半百、知命:50岁 (12)花甲、耳顺之年:60岁(13)古稀:70岁(14)耋:70—80岁 (15)耄:80—90岁(16)期颐:100岁(17)茶岁:108岁 一、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 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wā)补天、后羿(yì)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 先秦散文 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 B.历史散文。《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 二、填空 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第二,。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 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 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 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 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 三、填空 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 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 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

魏晋南北朝文学知识汇总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建安”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年号。这一时期,出现了三曹、七子等一 批诗人。他们写诗反映社会动乱,抒发忧国之思和建功之志,情辞慷慨,语言刚 健,开——代诗风,被称为“建安风骨”、“建安文学”。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曹操是汉魏之交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和诗人,诗作有《龟虽寿》、《观沧海》等。曹丕是他的次子,魏的开国皇帝,他 的《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曹植是曹丕之弟,作品有短诗《白 马篇》、《七步诗》,长诗《赠白马王彪》,辞赋《洛神赋》等。 “建安七子”指的是孔融、王粲、刘桢、阮踽、陈琳、应场、徐斡七人,除 孔融之外,都是曹操下属,诗风颇似曹操。 此外,当时还出了我国第一位杰出女诗人蔡琰(即蔡文姬),作有《悲愤诗》、 《胡笳十八拍》等。 三国和西晋文学 诸葛亮是三国时蜀汉的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写有《前出师表》和 《后出师表》。 正始文学:“正始”是三国时魏国曹芳的年号。当时司马氏父子当道,政治黑暗,少数文人以曲折方式表示不满,产生“正始文学”。代表人物为阮籍和嵇康, 他们与另五位名士合称“竹林七贤”。 太康文学:“太康”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年号。此期间,一批士族文仁模 仿古人创作,被称为“太康文学”。代表人物为左思,写有《咏史》八首,赋《三 都赋》曾轰动洛阳。另有陆机、潘岳、刘琨等。 陶渊明 陶渊明,即陶潜,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他曾做过彭泽县令,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隐居农村,参加劳动,写下大量的 诗文。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代 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风格自然平淡,浑厚含蓄,耐人寻味。他的散 文《桃花源记》虚构了与黑暗现实对立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他在辞赋《归去来兮辞》中,表明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向。 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叙事散文得到发展,小说初步形成,出现了大量短篇文言 笔记小说。一类是志怪小说,记录神仙鬼怪故事、民间传说。如东晋时干宝的《搜 神记》中有《宋定伯捉鬼》、《干将莫邪》。另·——类是轶事小说,记文人名士的言行轶事。如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许多成语出自该书。 魏晋南北朝的文艺理论 三国时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论文,第一次 论述了文学的独立地位。 西晋时陆机的《文赋》是又一篇完整系统的文学理论名作。 南朝宋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用骈文写成,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文艺理论专 有许多精辟的见解。 南朝梁代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评论诗歌的专著。 另外,南朝梁代出了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昭明文选》。组织编选这 部文集的,是梁武帝的长子萧统,他未继位而亡,谥号“昭明太子”。这本书是历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 导读: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1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yǔ)应扬(y áng)刘桢。王粲的《七哀诗》成就最高。 ③“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向秀等七位作者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都名垂史册。 B、魏晋南北朝的小说。(小说的发展期) ①志怪小说以干宝《搜神记》为代表。《干将莫邪》。 ②轶事小说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周处》。 魏晋南北朝文学常识2 一.两汉文学 1.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2.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传史册。 4.乐府民歌和赋 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1.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①“三曹”.“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蒿里行》,曹植的《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②“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③“竹林七贤”。阮籍、稽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④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归去来辞》、《归园田居》、《饮酒》是传世之作。 ⑤此外, 诸葛亮《出师表》、范晔(yè)《后汉书》、陈寿《三国志》、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1]

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秦汉文学绪论 一、谈谈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情况 二、谈谈汉代文学样式的嬗变情况如何?汉代文学主要分几个时期?分别有何特点?出现了哪些代表作家? 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 一、熟读《谏逐客书》、《过秦论》 二、了解李斯、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桓宽、刘向、王符的散文代表作 二、名词解释: 《吕氏春秋》、《淮南子》、《论衡》 四、简答 1.《吕氏春秋》的作者、成书及体例及艺术特点? 2.《淮南子》成书、内容及艺术特点? 3、西汉散文的演变情况如何? 五、论述 1.结合作品,分析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2.结合作品,分析贾谊和《过秦论》(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第二章汉代辞赋 一、熟读并背诵《归田赋》,泛读《鵩鸟赋》、《七发》、《子虚赋》、《上林赋》、《刺世疾邪赋》 二、了解贾谊赋、枚乘、汉武帝、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扬雄、刘向、刘歆、班彪、班固、张衡、蔡邕的代表作品 三、名词解释: 汉赋、骚体赋、“七体”、汉大赋、抒情小赋 四、简答题 一、《七发》的艺术成就? 二、《子虚赋》与《上林赋》在的艺术成就? 三、扬雄赋的特点? 四、张衡《归田赋》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章汉代史传文学 一、熟读《项羽本纪》、《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二、名词解释: 《史记》、《汉书》、《吴越春秋》、本纪、世家、列传、李陵之祸 三、简答题 1、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带来了重要影响? 2、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实践其写作目的的? 3、《史记》的叙事艺术主要有哪些? 4、《史记》的地位何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5、《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6、《史记》的风格特征? 7、《汉书》的体例、地位如何? 四、论述题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艺术技巧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有所思》、《上邪》、《陌上桑》、《十五从军征》、《战城南》、《东门行》、《焦仲卿妻》,

魏晋南北朝文学部分笔记

南北朝文学部分笔记 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又称新体诗。这种诗把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注重四声、八病之说,增加了诗歌艺术的形式美,对近体诗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作家有沈约、谢脁、王融、范云、江淹以及齐梁间的何逊、吴均和陈代的阴铿。 简析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谢灵运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他以富丽精工的语言、生动鲜明的辞采,细致逼真地刻画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山水的绚丽多姿。具体说,有如下三点:一、一些佳句显示了他工于摹画的高超本领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创造;二、多按游览顺序,采用移步换形法将沿途所见景物收入诗中;三、多按照叙事——写景——抒情的模式来写,结构比较单调,影响了诗歌意境的浑成和完整。 谢脁山水诗有哪些新特点? 一是着重表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景象,扩大了山水诗的题材范围;二是在写景方面突破了谢灵运全面铺写的格局,精心选择和剪裁景物,形成了较为圆融的意境;三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进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情境交融,尤其一些写景小诗,空灵纯净,颇有唐风。 北地三才:指在北朝文人中能自觉学习南朝文化,对南北文学的合流起到推动作用的作家温子升、邢劭和魏收的并称。总的来说他们都是南朝文风的模仿者。温子升一部分诗风格清婉,辞藻华丽,讲究对偶,近似南朝,一部分诗受到过北方民歌的影响;邢劭诗文多模仿魏晋和南朝人;魏收所长在史传文。 结合庾信的经历简要说明他早年和晚年诗风的变化? 庾信一生以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仕梁,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与徐陵的宫体诗号称“徐庾体”,诗风伤于轻艳,同时有大量奉和应景之作,一些诗作以摹景生动,造句新巧,声韵协调,显示出清新俊逸的个人特色。庾信42岁奉命出使西魏被羁留,历仕西魏、北周,虽位望通显,但常有乡关之思和羁旅之情,加上边塞景色和亡国之恨,一发而为歌诗,形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后期诗作内容广泛,善用典故,工对仗,语言精美,声韵和谐。杜甫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指出了他后期诗文风格的变化。 试分别概述南北朝民歌的思想内容? 南朝民歌多数表现男女恋情。吴歌和西曲因产生的地域不同,情调和风格略有不同(见基本知识部分)。北朝民歌虽数量不多,题材却比较广泛。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描写北方的壮丽山川和游牧生活;二是表现了北方民族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三是反映了北方频繁的战争以及由此给人民带来的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的痛苦;四是反映了爱情婚姻生活。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系替相传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道的地理书《水

古代文学(魏晋南北朝部分)名词解释

二、魏晋南北朝 1、建安风骨 指建安诗歌的风格特色,所谓“风”主要指建安诗歌反映社会动乱,抒写理想壮志的现实内容,“骨”主要是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特色。两者结合指建安诗歌内在的生气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刚健的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风骨,虽然没有直接论述“建安风骨”,但他无疑是将建安文学作为风骨的典型来看待,后来钟荣在《诗品》中则直接用了“建安风力”一词。后世的作家在反对片面追求形式和单纯的修辞之美,而强调文学的热情和内在的感染时,往往就标举“建安风骨”的旗帜,如陈子昂。在文学发展史上起了积极的作用。 (《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哀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2、正始文学(诗歌) 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但习惯上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正始以后直到两晋立国这一段时期的文学创作。正始时期著名的文人,有所谓“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前者代表人物是何晏、王弼、夏侯玄。后者又称“竹林七贤”,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其中嵇康、阮籍的文学成就最高。所谓“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即是他们的主要特色。 3、建安文学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这一称谓包括了其后若干年的文学创作,习惯上就称为“建安文学”。这一时期,文坛上涌现了大量的作家,“三曹”“七子”和蔡琰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都曾被卷入极度动乱的时代漩涡,生活和思想都有较大的变化。一,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了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二,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反映社会动乱和抒写报国壮志的充实内容,慷慨悲凉的情辞和苍劲雄浑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对魏晋南北朝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我国古典诗歌也从此摆脱了四言格局,完善了五言体制,开创了七言新体,这一时期,赋与散文也表现出新的面貌。 4、咏怀诗 阮籍所作。有五言诗八十二首,四言诗十三首,前者尤为著名。它开创了中国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些诗非作于一时,反映了他的各种感受,因多用比兴、象征的手法,诗意较为曲折隐晦,钟荣《诗品》说他“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继承了“小雅”和“楚辞”的传统,开创了一种委婉含蓄、言近旨远的抒情风格,但也有词旨隐晦的缺点。它采用随感录式的写法,触景生情,睹物兴怀,不事雕琢,形式较为自由,给后代文人很大的影响,陶渊明的《饮酒》,庾信的《拟怀诗》,车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这些成组的咏怀之作,显然都继承了阮籍的《咏怀》风格。 5、玄言诗 是指以老庄玄理为主要内容的一种诗歌,两晋永嘉年间至东晋盛极一时,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他们“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作者“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成就不高,但在玄言诗风行的百年间,对文人山水审美体验的启发,山水诗的继而兴盛很有影响。 6、游仙诗 往往假托神游仙境来抒写诗人的怀抱,或表达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或表达对现实的鄙弃,诗人往往在仙境中寄托自己对时代社会的体验,最早以游仙作诗的是曹植,郭璞的游仙诗虽沿袭前人,但他的游仙诗往往是其仕途偃蹇、壮志难酬时的精神寄托,是抒发其苦闷情怀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水准较高,成就较大。 7、宫体诗(或徐庾体) 这是南朝梁代宫廷中形成的一种诗体,内容以艳情、咏物为多,也有不少吟风月、狎池苑的作品,风格绮艳秾丽,讲究声律,代表作家是梁简文帝、及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文人,又称“徐庾体”。 8、太康体 指晋武帝太康年间出现的一种诗风,这种诗歌重模拟,重辞采,讲究对偶、用典,诗风靡丽,内容繁缛。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中有“太康体”之称,举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其代表人物。 9、永明体(新体诗) 这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形成的,讲究声韵格律和对偶用典的一种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被称为“新体诗”,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萧衍、陆X等“竟陵八友”。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诗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 文学简介: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系统,即文言小说系统和白话小说系统。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文言小说。这时的小说可以统称之为笔记体小说,采用文言,篇幅短小,记叙社会上流传的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或其只言片语。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性格的描写等方面都已初具规模。作品的数量也已相当可观。但就作者的主观意图而言,还只是当成真实的事情来写,而缺少艺术的虚构。它们还不是中国小说的成熟形态。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唐传奇,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是宋元话本。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包括唐代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综观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的。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潮,七古和五七言近体在唐代前期臻于鼎盛。魏晋南北朝期间,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正是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和发展。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使文学在这一段时间内呈现出一种群体性的风格,另一段时间又呈现为另一种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集团内出现了一些杰出的作家,如曹植、阮籍、庾信,但成就最高的陶渊明却不属于任何集团,他以超然不群的面貌高踞于众人

之上。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文人在学习汉乐府的过程中将五言古诗推向高峰;抒情小赋的发展及其所采取的骈俪形式,使汉赋在新的条件下得到发展。文学自觉的标志从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从文体辨析到总集的编辑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新的文学思潮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地繁荣,(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论著以及(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历代过程: 魏晋南北朝一是全国长期分裂。从汉末大乱到三国鼎立,而后由西晋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为时不过二、三十年,接着又是连年混战和南北大分裂,直到隋重新统一。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分裂时间最长的时代。二是政权更迭频繁。整个魏晋南北朝,除了东晋和北魏存在的时间超过一百年外,其余的王朝寿命都不长。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代,最长的宋立国约六十年,最短的齐才二十多年。三是社会动乱。在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各种力量为了夺取统治权或扩大统治范围,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同时并立的政权之间总不免互相征伐,新旧王朝的更代大多也是通过战争实现的。即使没战争,统治集团中的权力之争同样充满着杀气。在不断发生的社会动乱中,不但普通民众蒙受了巨大的灾难,许多上层人士也难免杀身之祸。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