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7.2《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7.2《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7.2《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7.2《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

第2讲 电势差 电势 电势能

★一、考情直播

1.电势差

(1)定义:电荷q 在电场中由一点A 移动到另一点B 时,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 与电荷量q 的比值W AB /q ,叫做A 、B 两点间的电势差.

(2)定义式: ,电势差是 ,单位:V ,1V=1J/C.

(3)计算式:U AB =Ed ,适用于 电场,d 指

.

2.电势: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该点与零电势间的电势差,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零电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令φB =0,则φA =U AB =φA -φB ,单位:V.

特别要注意电势是标量,电势的负号表示了 ,电势的大小与零势点的选择 ,

的作用下,沿AB 由点A 运动到点B ,其速度图象如图(b)所示.下列关于A 、B 两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E 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B A E E >

B.B A E E <

C.B A ??>

D. B A ??<

[解析]从v-t 图易知电子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减速运动,故电子所受电场力与运动方向相反,场强的方向由A 指向B ,因为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B A ??>,又加速度逐渐减小,故B A E E >

[答案]AC

[方法小结]要比较电场中两点电势的高低,关键在于判断电场线的方向.

考点二 电场力中的功能关系

1.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叫电势能.单位:焦耳(J )

2.电场力的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 .

3.特点:电势能是电荷与所在电场共有的,且具有 ,通常取无穷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的零点.

4.当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荷的 和 守恒,当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时,

[例2] (2007·海南)如图9-37-5所示,固定在Q 点的正点电荷的电场中有M 、N 两点,已知NQ

MQ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把一正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电势能减少

B.若把一正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电势能增加 C.若把一负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则电场力对该电荷做功,电势能减少 D.若把一负的点电荷从M 点沿直线移到N 点,再从N 点沿不同路径移回到M 点;则该电荷克服电场力做的功等于电场力对该电荷所做的功,电势能不变

[解析]把正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电场力做正功,根据E W ?-=,可知电势能减小,把负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负电荷从M 点移到N 点电场力做负功,从N 点移到M 点,电场力做正功,两者大小相等,总功为零,电势能不变. [答案]AD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为E W ?-=,可类比重力做功的特点.

[例3]如图所示,平行直线A A '、B B '、C C 、D D '、E E ',分别表示电势为-4 V 、

-2 V 、0、2 V 、4 V 的等势线,若AB=BC=CD= DE= 2 cm ,且与直线MN 成300

角,则( )

A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方向垂直于A A ',且左斜下

B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大小E=2 V/m

C .该电场是匀强电场,距C 点距离为2 cm 的所有点中,最高电势为4V ,最低电势为-4V

D .该电场可能不是匀强电场,E=U/d 不适用

[解析]因等差等势线是平行线,故该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和等势线垂直,且由高等势线指向低等势线,故AD 错误,

m V AB U

E AB

/20030

sin )10

2(2

30

sin 2

=?=

=

-

图9-37-5

故B 错,以C 点为圆心,以2cm 为半径做圆,又几何知识可知圆将与A A '、E E '等势线相切,故C 正确. [答案]C

[方法技巧]本题考查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和等势面处处垂直,且由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故已知等势面能绘出电场线的分布,已知电场线能画出等势面的分布.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

热点1 电势高低的判断

【真题1】(2008年江苏卷)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且AB =BC ,电场中的

A 、

B 、

C 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 A 、E B 、E C ,电势分别为A ?、B ?、C ?,AB 、BC 间的电势差分别

为U AB 、U BC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A. A ?>B ?>C ?

B. E C >E B >E A

C. U AB <U BC

D. U AB =U BC

【解析】A 、B 、C 三点处在一根电场线上,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落,故φA >φB >φC , A 正确;由电场线的密集程度可看出电场强度大小关系为E C >E B >E A ,B 对;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势降落较快,故U BC >U AB ,C 对D 错. 【答案】ABC

[名师指引]考查静电场中的电场线、等势面的分布知识和规律.此类问题要在平时注重对电场线与场强、等势面与场强和电场线的关系的掌握,熟练理解常见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分布规律.

【真题2】(2008年海南卷)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在以它们为顶点的三角形中, ∠a

=30°、∠c =90°.电场方向与三角形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 、b 和c

点的电势分别为(2-

V

(2+

V 和2 V .该三角形的外接圆上最低、最高电势分别为( )

A

.(2-

V

、(2+

V B .0 V 、4 V

C

.(23

-

V

、(23

+

D .0 V

V

【解析】如图,根据匀强电场的电场线与等势面是平行等间距排列,且电场线与等势面处处垂直,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均匀降落,取ab 的中点O ,即为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且该点电势为2V ,故Oc 为等势面,MN 为电场线,方向为MN 方向,U OP = U Oa =3V ,U ON : U OP =2:3,故U ON =2V,N 点电势为零,为最小电势点,同理M 点电势为4V ,为最大电势点. 【答案】B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电场线和等势面的关系,关键在于根据电势的分布情况画出电场线

.

b

c

新题导练:

1-1.(2008年佛山二模 )右图是云层间闪电的模拟图,图中P 、Q 是位于南、北方向带异种电荷的两块阴雨云,在放电的过程中,在两块云的尖端之间形成了一个放电通道.气象观测小组的同学发现位于通道正下方的小磁针N 极转向东(背离读者),S 极转向西,则P 、Q 两云块放电前( ) A .云块P 带正电 B . 云块Q 带正电

C .P 、Q 两云块间存在电势差

D .P 尖端的电势高于Q 尖端的电势

1-2.(2008年茂名一模)如图甲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 、b 两点是该电场线上的两点.一负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由a 运动到b.在该过程中,电荷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比较a 、b 两点场强E 的大小和电势Φ的高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 a =E b

B.E a >E B

C.Φa >Φb

D.Φa <Φb

热点2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真题3】(2008年上海卷)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10-9

C 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其电势能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A 点的电势U A =15V ,B 点的电势U B =10V ,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J.

【解析】将电荷从从电场中的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负功,其电势能增加;由电势差公式U AB =

W

q

,W = qU AB = -5×10―9×(15-10)J=-2.5×10-8J . 【答案】增大,-2.5×10-8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真题4】(2008年山东卷) 如图所示,在y 轴上关于O 点对称的A 、B 两点有等量同种点电荷+Q ,在x 轴上C 点有点电荷-Q ,且CO=OD ,∠ADO 二6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O 点电场强度为零

B .D 点电场强度为零

C .若将点电荷+q 从O 移向C ,电势能增大

D .若将点电荷一q 从O 移向C .电势能增大 [解析]电场是矢量,叠加遵循平行四边行定则,由2

kQ E r

=

和几

何关系可以得出,A 错B 对.在O C →之间,合场强的方向向左,把负电荷从O移动到C ,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C 错D 对. [答案

]BD

N

S

b

t

[名师指引]本题易混淆正电荷和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和电场力做功情况.另外要特别注意场强是矢量,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新题导练

2-1.(2008年深圳一模)如图为一匀强电场,某带电粒子从A 点运动到B 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为2.0J ,电场力做的功为1.5J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粒子带负电

B .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比在B 点少1.5J

C .粒子在A 点的动能比在B 点多0.5J

D .粒子在A 点的机械能比在B 点少1.5J

2-2.(2008年汕头一模)图中MN 是由一负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q 飞入电场后,只受电场力的作用下沿一条曲线(图中虚线)运动,a 、b 是该曲线上的两点,则( )

A .a 点的电场强度E a 小于b 点的电场强度E b

B .a 点的电势U a 低于b 点的电势U b

C .粒子在a 点的动能E ka 小于在b 点的动能E k b

D .粒子在a 点的电势能

E pa 低于在b 点的电势能E pb 热点三 电场与力学综合

【真题6】(2008年广东卷)如图(a )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的AB 区域内存在水平向右的电场,电场强度E 随时间的变化如图(b )所示.不带电的绝缘小球P 2静止在O 点.t =0时,带正电的小球P 1以速度t 0从A 点进入AB 区域,随后与P 2发生正碰后反弹,反弹速度大小是碰前的

23

倍,P 1的质量为m 1,带电量为q ,P 2的质量m 2=5m 1,A 、O 间距为L 0,O 、B 间距043

L L =

.已

2

00

01

2,3qE v L T m L t =

=

(1)求碰撞后小球P 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及所需时间. (2)讨论两球能否在OB 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解析】(1)P 1经t 1时间与P 2碰撞,则0

01v L t =

P 1、P 2碰撞,设碰后P 2速度为v 2,由动量守恒:220101)3

2(v m v m v m +-=

解得3/201v v =(水平向左) 3/02v v =(水平向右)

A

碰撞后小球P 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1

2

1

2a v S m = 又:20

2

01

0132L

v m qE a =

=

解得:3/0L S m = 所需时间:0

01

12v L a v t ==

(2)设P 1、P 2碰撞后又经t ?时间在OB 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且P 1受电场力不变,由运动学公式,以水平向右为正:21S S = 则:t v t

a t v ?=?+

?-22

1121

解得:T v L t 330

0==

? (故P 1受电场力不变)

对P 2分析:<=?

=

?=00

002233

1L v L v t v S 043

L L =

所以假设成立,两球能在OB 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电场力、牛顿定律、运动学公式、动量守恒等知识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广东高考连续几年在电场方面都有大题考查,希望同学们能引起重视. [真题7](2007·广东)如图9-38-11所示,沿水平方向放置一条平直光滑槽,它垂直穿过开有小孔的两平行薄板,板相距3.5L .槽内有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和B ,球A 带电量为+2q ,球B 带电量为-3q ,两球由长为2L 的轻杆相连,组成一带电系统.最初A 和B 分别静止于左板的两侧,离板的距离均为L .若视小球为质点,不计轻杆的质量,在两板间加上与槽平行向右的匀强电场E 后(设槽和轻杆由特殊绝缘材料制成,不影响电场的分布),求:

⑴球B 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大小;

⑵带电系统从开始运动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所需的时间及球A 相对右板的位置?

[解析]对带电系统进行分析,假设球A 能达到右极板,电场力对系统做功为W 1,有:0)5.13(5.221>?-+?=L qE L qE W

而且还能穿过小孔,离开右极板.

假设球B 能达到右极板,电场力对系统做功为W 2,有0)5.33(5.222

qE a 221=

=m

qE

球B 刚进入电场时,带电系统的速度为v 1,有L a v 12

12= 解得m

qEL v 21=

图9-38-11

⑵设球B 从静止到刚进入电场的时间为t 1,则1

11a v t =

解得qE

mL t 21=

球B 进入电场后,带电系统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m

qE m

qE

qE a 22232-=+-=

显然,带电系统做匀减速运动.设球A 刚达到右极板时的速度为v 2,减速所需时间为t 2,则有

L a v v 5.1222

12

2?=-, 2

1

22a v v t -=

解得qE

mL t m

qEL v 2,22

122=

=

球A 离电场后,带电系统继续做减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 3,再由牛顿第二定律m

qE a 233-=

设球A 从离开电场到静止所需的时间为t 3,运动的位移为x ,则有 3

230a v t -=

,x a v 32

2

2=- 解得

1t =

6

L x =

可知,带电系统从静止到速度第一次为零所需的时间为qE

mL t t t t 23

7321=++=

球A 相对右板的位置为6

L x =

[名师指引]本题考查电场力、电场力做功,牛顿第二定律,质点运动学等知识,具有很强的综

合性,能很好的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特别要注意到整体法的运用. 新题导练

3-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半圆形绝缘轨道半径为R ,下端与光滑绝缘水平面平滑连接,整个装置处于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E 中.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水平面上的A 点以初速度v 0水平向左运动,沿半圆形轨道恰好通过最高点C ,场强大小E

(1)试计算物块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证明物块离开轨道落回水平面的水平距离与场强大小E 无关,且为一常量.

3-2.(2008年广州一模)如图19所示,在绝缘水平面上,相距为L 的A 、B 两点分别固定着等量正点电荷.O 为AB 连线的中点,C 、D 是AB 连线上两点,其中AC =CO =OD =DB =L 41

.一质量

B

A

为m 电量为+q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初动能E 0从C 点出发,沿直线AB 向D 运动,滑块第一次经过O 点时的动能为n E 0(n >1),到达D 点时动能恰好为零,小滑块最终停在O 点,求:

(1)小滑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OD 两点间的电势差U OD ; (3)小滑块运动的总路程S.

★三、抢分频道

1.限时基础训练卷

1.(2008年天津)带负电的粒子在某电场中仅受电场力作用,能分别完成以下两种运动:①在电场线上运动,②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该电场可能由( ) A .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形成 B .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形成

C .两个分立的带等量负电的点电荷形成

D .一带负电的点电荷与带正电的无限大平板形成

2.(2007·深圳二模)如图9-37-2所示,在沿x 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E 中,有一质点A 以O 为圆心、以r 为半径逆时针转动,当质点A 转动至其与O 点的连线与x 轴正方向间夹角为θ时,则O 、A 两点间的电势差为( ) A.Er U A =0 B.θsin 0Er U A = C.θcos 0Er U A = D.θ

cos 0r E U A =

3.点电荷A 和B ,分别带正电和负电,电量分别为4Q 和Q ,在AB 连线上,如图,电场强度为

零的地方在( )

A .A 和

B 之间 B .A 右侧

C .B 左侧

D .A 的右侧及B 的左侧

4.如图9-37-1所示:P 、Q 是两个电量相等的正点电荷,它们连线的中是O ,A 、B 是中垂线上两点,OA <OB ,用E A 、E B 、φA 、φB 分别表示A 、B 两点的场强和电势,则( )

A .E A 一定大于E

B ,φA 一定大于φB B .E A 不一定大于E B ,φA 一定大于φB

C .E A 一定大于E B ,φA 不一定大于φB

D .

E A 不一定大于E B ,φA 不一定大于φB

5.(2008年深圳一模)如图9-37-14,带正电的点电荷固定于Q 点,电子在库仑力作用下,做以O 为焦点的椭圆运动.M 、P 、N 为椭圆上的三点,P 点是轨道上离Q 最近的点,电子在从M 到达N 点的过程中( )

图19

图9-37-2

图9-37-14

图9-37-1

A .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B .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6.图9-37-8中虚线所示为静电场的等势面1、2、3、4,相邻的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其中等势面3的电势为0.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在静电力的作用下运动,经过a 、b 点的动能分别为26eV 和5eV .当这一点电荷运动到某一位置,其电势能变为-8eV 时,它的动能应为( ) A. 8eV B. 13eV

C. 20eV

D. 34eV

7.(2007·广东) 如图9-37-10所示的匀强电场E 的区域内,由A 、B 、C 、D 、A '、B '、C '、D '作为顶点构成一正方体空间,电场方向与面ABCD 垂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D 两点间电势差U AD 与A A '两点间电势差U AA '相等 B .带正电的粒子从A 点沿路径A →D →D '移到D '点,电场力做正功 C .带负电的粒子从A 点沿路径A →D →D '移到D '点,电势能减小 D .带电的粒子从A 点移到C '点,沿对角线A C '与沿路径A →B →B ' →

C '电场力做功相同

8.(2008年广东理科基础)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微粒水平射入电场中,微粒的运动轨迹如图6所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 ) A .重力做的功相等 B .电场力做的功相等

C .电场力做的功大于重力做的功

D .电场力做的功小于重力做的功

9.如图9-37-29所示,水平地面上方分布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一“L ”形的绝缘硬质管竖直固定在匀强电场中.管的水平部分长为l 1=0.2m ,离水平面地面的距离为h =5.0m ,竖直部分长为

l 2=0.1m.一带正电的小球从管的上端口A 由静止释放,小球与管间摩擦不计且小球通过管的弯曲部分(长度极短可不计)时没有能量损失,小球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重力的一半.求:

⑴小球运动到管口B 时的速度大小;

⑵小球着地点与管的下端口B 的水平距离.(g =10m/s 2)

10.一匀强电场,场强方向是水平的.一个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球,从O 点出发,初速度的大小为v 0,在电场力与重力的作用下,恰能沿与场强的反方向成θ角的直线运动.求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其电势能与在O 点的电势能之差?

图9-37-8 B D B D

/ 图9-37-

10 图9-37-27

图9-37-

29

2.基础提升训练

11.(2008年海南卷)静电场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势为φa 的a 点运动至电势为φb 的b 点.若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速率分别为v a 、v b ,不计重力,则带电粒子的比荷q /m ,为( ) A .

2

2

a b

b a

??--v v B .

22

b a

b a

??--v v C .

22

2()

a b

b a ??--v v D .

22

2()

b a

b a ??--v v

12.如图所示,长为L 、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处于电场中,一带电量为+q 、质量为m 的小球以初速度v 0从斜面底端A 点开始沿斜面上滑,当到达斜面顶端B 点时,速度仍为v 0,则( )

A.A 、B 两点间的电压一定等于mgL sin θ/q

B.小球在B 点的电势能一定大于在A 点的电势能

C.若电场是匀强电场,则该电场的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一定为mg/ q

D.若该电场是斜面中点正上方某点的点电荷Q 产生的,则Q 一定是正电荷

13.(2007·宁夏)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 、B 、C 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 的长度为1 m ,D 为AB 的中点,如图9-37-11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ΔABC 所

在平面,A 、B 、C 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 、6 V 和2 V.设场强大小为

E ,一电量为1×10-6

C 的正电荷从

D 点移到C 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 ,

则( )

A .W =8×10-6 J ,E >8 V/m

B .W =6×10-6 J ,E >6 V/m

C .W =8×10-6

J ,E ≤8 V/m D .W =6×10-6 J ,E ≤6 V/m

14.(2007·全国Ⅰ)a 、b 、c 、d 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一个矩形的四个顶点.电场线与矩形所在的平面平行.已知a 点的电势是20V ,b 点的电势是24V ,d 点的电势是4V ,如图9-37-12,由此可知,c 点的电势为( )

A.4V

B.8V

C.12V

D.24V

15. 一个质量为m ,带有电荷-q 的小物块,可在水平轨道Ox 上运动,O 端有一与轨道垂直的固定墙,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场强大小为E ,方向沿Ox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小物体以初速v 0从x 0沿Ox 轨道运动,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f 作用,且f <qE.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s.

3.能力提高训练

A

D

B

C

图9-37-11

图9-37-

12

16.(2007·北京)在真空中的光滑水平绝缘面上有一带电小滑块.开始时滑块静止.若在滑块所在空间加一水平匀强电场E 1,持续一段时间后立即换成与E 1相反方向的匀强电场E 2.当电场E 2与电场E 1持续时间相同时,滑块恰好回到初始位置,且具有动能k E ,在上述过程中,E 1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W 1,冲量大小为I 1;E 2对滑块的电场力做功为W 2,冲量大小为I 2.则( ) A.I 1= I 2 B.4I 1= I 2 C.W 1= 0.25k E W 2 =0.75k E D.W 1= 0.20k E W 2 =0.80k E

17.(2008年韶关一模)如图所示,L 为竖直、固定的光滑绝缘杆,杆上O 点套有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环,在杆的左侧固定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杆上a 、b 两点到+Q 的距离相等,Oa 之间距离为h 1,ab 之间距离为h 2,使小环从图示位置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通过a 的速率为13gh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环通过b 点的速率为)23(21h h g

B .小环从O 到b ,电场力做的功可能为零

C .小环在Oa 之间的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

D .小环在ab 之间的速度是先减小后增大

18.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球A 和B ,B 在

桌边缘,A 和B 均可视为质点,质量均为m=0.2kg ,A 球带正电,电荷量q=0.1C ,B 球是绝缘体不带电,桌面离地面的高h=0.05m .开始时A 、B 相距L=0.1m ,在方向水平向右、大小E=10N /C 的匀强电场的电场力作用下,A 开始向右运动,并与B 球发生正碰,碰撞中A 、B 的总动能无损失,A 和B 之间无电荷转移.求: (1) A 经过多长时间与B 碰撞? (2) A 、B 落地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大?

20.在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有一条与电场线平行的几何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几何线上有两个静止的小球A 和B (均可看做质点),两小球的质量均为m ,A 球带电荷量+Q,B 球不带电,开始时两球相距L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A 球开始沿直线运动,并与B 球发生对碰撞,碰撞中A 、B 两球的总动能无损失,设在各次碰撞过程中,A 、B 两球间无电量转移,且不考虑重力及两球间的万有引力,问:

(1)A 球经过多长时间与B 球发生第一次碰撞? (2)第一次碰撞后,A 、B 两球的速度各为多大?

(3)试问在以后A 、B 两球有再次不断地碰撞的时间吗? 如果相等,请计算该时间间隔T ,如果不相等,请说明理由.

第2讲参考答案 考点整合 考点1.q

W U

AB AB

=

;标量;匀强;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大小;有关;无关.

考点2.P E W ?-=;减小;增加;相对性;电势能;动能;电势能;机械能. 新题导练

1-1.ACD[小磁针北极背离读者,表明放电电流是从P 云块到Q 云块,故ACD 正确]

1-2.AD [由图象可知,电子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该电场为匀强电场,即 E A = E B ,电子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少,电势升高,即U A <U B ]

2-1.CD[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粒子带正电,B 选项错误,合外力做负功,动能减小,故C 正确,非重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故D 正确]

2-2.AC[粒子经过电场线MN 时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为水平向左,(运动轨迹向合外力的方向偏转)故场强的方向由N 指向M ,画出负电荷的电场线分布,易知A 正确,粒子从a 到b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动能最大,故C 正确]

3-1. (1)物块恰能通过圆弧最高点C ,即圆弧轨道此时与物块间无弹力作用,物块受到的重力和电场力提供向心力

2

c

v mg Eq m

R -=

c v =

物块在由A 运动到C 的过程中,设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根据动能定理

2

2

011222

2

f c E q R W m

g R m v m v ?--?=-

2

015()22

f W m v E q m

g R =

+

-

(2) 物块离开半圆形轨道后做类平抛运动,设水平位移为s , s =v c t 2R =

2

1()2E q g t m

-

?

联立解得 s =2R

因此,物块离开轨道落回水平面的水平距离与场强大小E 无关,大小为2R .

3-2.解析:(1)由O 为AB 连线的中点,C 、D 是AB 连线上两点,其中AC =CO =OD =L 41

.知C 、

D 关于O 点对称,则U CD =0.

设滑块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 ,对滑块从C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0=2

?

CD

-E L f qU

-且f =μmg

得:mgL

E μ02=

(2)对于滑块从O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0=4

?

OD

0--nE L f qU

,则:q

E n U 22(=

1)-OD

(3)对于小滑块从C 开始运动最终在O 点停下的整个过程,由运动能定理得:

0E -0fS qU

=CO

-,而q

E U U 2)1n 2(=

=0

CO --OD

得:L n 4

1+2=S

抢分频道

1.限时基础训练卷

1.A[在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在电场线上运动,只要电场线是直线的就可能实现,但是在等势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就需要带负电的粒子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提供向心力,根据题目中给出的4个电场,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是A 答案]

2.B[根据U =Ed ,d 指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

3.C[因为A 带正电,B 带负电,所以只有A 右侧和B 左侧电场强度方向相反,因为Q A >Q B ,所以只有B 左侧,才有可能E A 与E B 等量反向,因而才可能有E A 和E B 矢量和为零的情况]

4.B[两等量的同种点电荷在连线中点O 处和离O 点无穷远处的场强均为零,而A 、B 处的场强是指两正点电荷分别在该点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场强的方向向上,所以从O 点起沿中垂线到无穷远处场强先增大后减小,因A 、B 的具体位置不确定,所以场强大小不确定,沿着场强的方向电势降低,所以φA >φB ]

5.AC[根据轨迹可知:电子从M 到P 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加,电势能减小;电子从P 到N 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加.故应先AC]

6.C[电荷只有电场力做功时,电场能和动能守恒,先求出等势面3上的动能,即可得出电荷的总能量]

7.BD[平面ABCD 和平面A 'B 'C 'D '为两个等势面,故A 选项错误,正电荷由A 点运动D '点电场力做正功,同理负电荷则做负功,电势能增大,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两点的电势差有关,故D 选项正确]

8.C[根据微粒的运动轨迹可知电场力大于重力,故选项C 正确。由于微粒做曲线运动,故在相等时间间隔内,微粒的位移不相等,故选项A 、B 错误]

9.解析:⑴在小球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对小球由动能定理有:

2

21102

B m m gl F l υ-=+电

解得:B υ=

代入数据可得:υB =2.0m/s

⑵小球离开B 点后,设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a ,位移为s ,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t ,

水平方向有:2

g a = 21

2

B s t at υ=+

竖直方向有:2

2

1gt h =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可得:s =4.5m

10.解析:设电场强度为E ,小球带电量为q ,因小球做直线运动,它受的电场力qE 和重力mg 的合力必沿此直线,如图.

mg=qEtan θ

由此可知,小球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θ

sin g a =

设从O 到最高点的路程为s 有as v 22

= 运动的水平距离为 l=s.cos θ

两点的电势能之差 △W=qEl 由以上各式得 θ2

20cos 2

1mv W =?

2.基础提升训练

11.C[由电势差公式以及动能定理:W =qU ab =q (φa -φb )= 12m (v b 2-v a 2),可得比荷为q

m =

v b 2-v a 2

2(φa -φb )

]

12.A[小球从A 点移到B 点,根据动能定理2

02

02

121sin mv mv mgL qU -

=

-θ可知A 正确,

小球从A 点运动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B 错误,若是匀强电场,场强沿斜面向上时具有最小值.无最大值,D 选项中应为负电荷]

13.A[由题知D 为AB 的中点,由匀强电场的特点可知,D 点所在的等势面的电势U D =10V ,则W =q (U D -U C )=8×10-6J ,因UB>UC,故电场线方向与AB 连线不重合,所以AB 两点沿场强方向上的距离d<1m,由U AB =Ed ,则m V d

U

E AB

/8>=

]

14.B[连接bd 两点,作出过a 点的等势面,作出其他等势面,如图9-37-13所示,易知c 点的电势为8V]

15.解析:设小物块从开始运动到停止在O 处的往复运动过程中位移为x 0,往返路程为s.根据动能定理有 解得:

3.能力提高训练

图9-37-

13

16.C [根据t v s 2

01

1+=

,12

122

s t v v s -=-=

得出速率的关系v 2=2v 1,从而得出E 2=3E 1,也可

通过v-t 图象求解]

17.A[a 、b 两点等势,小球从a 滑落到b 时,根据动能定理有2

2

2

2

12

1a b mv mv mgh -

=

解出

)

23(21h h g v b +=

,Oa 之间合外力做正功,速度一直增大,ab 之间应是先增大后减小]

18解:(1)A 在电场力作用下做初速度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a ,经过时间t 与B 发生第一次碰撞,则

q E a m

=

得 25/a m s =

又 2

12

l a t = 得 t =

=0.2s

(2)设A 球与B 球发生碰撞前速度为v Al ,碰撞后A 球速度为v A2,B 球速度为v B2,则

1A v at =得 1/A v m s =

A 球与

B 球发生碰撞由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得:

122A A B m v m v m v =+ 2

2

2

12211122

2

A A

B m v m v m v =

+

解得:20A v =,s m v B /12=

A 球与

B 球发碰撞后,B 做平抛运动,A 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A 球与B 球运动时间相等,设时间为t 1,在这段时间内A 、B 在水平方向发生的位移分别为s A 和s B ,则

2

112

h gt =

得 10.1t s = 2112

A s a t =

210.1B B s v t m ==

A 、

B 落地点之间的距离:A B x s s =- 0.075x m = 19.解析:(1)A 球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2

1,2

at L m QE m F a =

==

解之得

.2QE

mL t =

(2 )A 球与B 球碰撞,动量守恒,则'+'

=B A A

mv mv

mv

根据题意,总能量不损失,则

2

2

221'

+'

=B A

A

mv mv mv

联立解得m

QEL v v v A B A 2,0=

='

='

(3)取B 球为参考系,A 、B 碰撞后,A 球以A v 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 后,速度减为零,同时与B 球相距L ,然后A 球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又经过时间t 后,速度增为A v ,与B 球发生第二次碰撞,同理可证,每次总能量无损失的碰撞均为互换速度,则以后第三、四次碰撞情况可看成与第一、二次碰撞的情况重复,以此类推可知A 、B 两球不断碰撞的时间间隔相等,均为T=2t=2.2QE

mL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初中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 [设计意图]制作可调节亮度的小台灯(或制作可调节转速的小风扇)的实践活动是一项集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甚至涉及到电功率)于一体的综合性制作活动。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滑动变阻的原理和应用;进一步理解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也为后面电功率知识的学习积累了直接经验。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也是比较易得的,关键是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片滑动效果是这一制作中的难点。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观形状和内部结构,给出了较大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可以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要考虑产品的外观设计、产品使用时是否可靠安全等意识。 [教学目标] 1.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大小的原理制作一个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电阻丝材料的选择和滑动变阻器的结构、长度以及滑片滑动效果、接触性等。 2.电源电压的选择及起保护作用的定值电阻大小的确定。 3.模型外观、结构的设计及内部电路的布局。 [教具和学具] 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小灯泡(2.5V0.3A)学生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开关、各种铅笔、电阻丝、导线、金属回形针、干电池若干节、带有各种图案的硬纸片、各种工具、电烙铁等。[课前准备]为为制作可连续调节亮度的调光灯的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 一、引入 (5分钟) 教师主导:我们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亮度可调节的调光灯,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作一个调光灯呢?出示几张以往学生制作的调光灯照片(或模型) 大家看出这些图片有什么感想,如果我们制作调光灯,有什么创意,大家谈谈。 学生主体:可以将两个亮度可调 节小灯泡当作猫头鹰的眼睛,使它有时暗,有时亮。 可以制作一个小屋,将调光灯当作屋顶的吊灯,使 屋内的景物时明时暗。 可以制作一个小台灯, 放在小桌上。 点评:学生能通过图片和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无意间将调光灯应用在他们在生活中见到或喜欢的模型上,符合学生的心理及经验。 二、设计与制作(30分钟) 教师主导:刚才同学们在谈的时候已经无意间说明了所制作模型具有的功能了或能够的生的效果。因此现在请大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调节电流大小的? 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滑动变阻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 ﹥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 ﹤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13.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 内能的定义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三、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四、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讲:P 129 空气压缩仪)

七年级上学期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怎样确保骑车安全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掌握骑车安全的基本常识,分析骑车出行时存在 的安全隐患,寻求解决方法,预防骑车事故的发生。 2.增强学生骑车安全意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好习惯, 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骑自行车导致事故及预防措施方面的案例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制作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课件以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上网查阅报刊,搜集有关骑自行车导致事故的案例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与小组同学合作,调查班内同学骑自行车时有哪些不安全的做法,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课件展示“警示台”内容,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后谈感受。 教师小结:同学们,自行车是我们的主要交通工具许多同学每天都在使用自行车,它在给我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各类交通事故中,自行车事故占总事故的一半以上。那么,应如何确保自身的骑车安全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确保骑车安全》这一课。(板书课题) 二、真是真实再现,警钟长鸣 师:首先,请大家读读课文的“真实再现”部分,了解几个与我

们中学生有关的骑车安全事故案例。 1.学生自主阅读“真实再现”,思考:(出示课件) (1)这几个案例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2)你还从课外或身边搜集了解到哪些骑车安全事故案例? (3)通过这些案例,你有什么格式和体会? 2.学生阅读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汇报。 小结:同学们,这一桩桩的血案,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骑车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看来,如何确保骑车安全应是本节我们应该研究的重点问题。 三、行动在线,真情传递 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远离危险,确保自身的骑车安全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行动在线”吧!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问题: (1)骑自行车会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你还了解到哪些 骑车事故的原因? (2)为了不留下安全隐患,我们在上路前应对自行车进行哪些 方面的安全检查? (3)我们在路上骑车时,怎样才能确保骑车安全呢?如果突然 遇到天气异常,我们应该怎样注意骑车安全? 2.小组代表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实际,汇报交流以上问题,其他 学生补充。 3.“真情传递”:我们班的学生在骑自行车时,有哪些不安全的

高中物理选修3-5全套教案(人教版)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基本思路.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碰撞前后的速度的测量方法. 3、掌握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学习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伸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溶入社会。 ★教学重点 碰撞中的不变量的探究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实验,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完成该实验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气垫导轨、滑块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

(1)台球由于两球碰撞而改变运动状态。 (2)微观粒子之间由于相互碰撞而改变状态,甚至使得一种粒子转化为其他粒子. 师:碰撞是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常见的一种现象,两个物体发生碰撞后,速度都发生变化. 师:两个物体的质量比例不同时,它们的速度变化也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研究运动过程中的守恒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碰撞过程中的什么物理量保持不变(守恒). (二)进行新课 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1.1 一维碰撞 师:我们只研究最简单的情况——两个物体碰撞前沿同一直线运动,碰撞后仍沿同一直线运动. 这种碰撞叫做一维碰撞. 课件:碰撞演示 如图所示,A 、B 是悬挂起来的钢球,把小球A 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线夹一角度a ,放开后A 球运动到最低点与B 球发生碰撞,碰后B 球摆幅为β角.如两球的质量m A =m B ,碰后A 球静止,B 球摆角β=α,这说明A 、B 两球碰后交换了速度; 如果m A >m B ,碰后A 、B 两球一起向右摆动; 如果m A

(完整)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八年级物理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课题照相机(模型) 滨海县八巨镇初级中学王琳惠[活动意图] 1.制作中所用到的材料身边容易找到学生们能够配合。 2.通过这项制作活动,可以使学生知道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照相机原理和成像的性质;使学生初步形成在知识转化为技术的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外形设计,性能等方面;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物理的兴趣。 3. 由于这项制作的成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外部形状,给出了较大 的创造空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思维上的联想创作出可种各样的作品,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情感上的满足。 [活动目标] 1.会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作一个照相机模型。知道照相机的原理及成像性质。 2.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将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和在制作中将各种技能、技术运用在产品制作中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能够体现三维目标 [活动重点和难点] 1.照相机镜头的选择;镜头的固定,如何成像清晰,成像的性质。2.相机的长度如何确定。

3.模型外观。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多媒体。 学具:各种透镜,各种图案的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半透明塑料膜或蜡纸。 [课前准备]为制作模型准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或者半成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照相机,我们能不能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来制做一个简单的照相机? 出示教师自己制作的模型。 大家看到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创意,谈一谈。 学生讨论交流:找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由模型受到启发,激起创造欲。对创造性的想法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 二、设计与制作: 现在请同学们将模型的名称和具有的功能决定下来。 1.你选用哪种透镜来做相机的镜头?(怎样测出手中透镜的焦距) 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作相机底片? 3.如何使“底片”上像清晰?(像距如何确定)

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2016年最新版

七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第一课时《守望青春》 教学目标: 了解青春期的生理特点,面对生理的变化、情感的起伏,青少年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学会理智对待,健康平安的走过生命的花季,顺利度过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阅读小强和小雯的日记 一、变化静悄悄 教学目标: 青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的生命阶段,我们的身体在会发生急剧放入变化,心理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讨论1:自己及周围同学、朋友、近几年的变化? “身高增加了,” “体重增加了,” “喉结有了,长了小胡子,变声了……” “月经初潮,乳房增大” 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引出青春期的概念,并探究青春期的生理特点。 总结青春期的年龄阶段:12-23岁。 讨论2:归纳总结青春期女孩与男孩的生理变化表现 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是正常的,我们要顺其自然,以乐观的心态拉力迎接青春期的变化。 二、青春不烦恼 青春期长出青春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是青春期成长的一个标志,不必为此发愁。 1、正确处理青春痘的方法: (1)清洁面部。 (2)注意饮食。 (3)生活规律。 (4)情绪调控。 注意:不要用手挤压青春痘,痊愈初期不要用手揭痂;若青春痘情况严重,应请教医生,切勿自行乱用药。 2、人的高矮问题 要想长高,就要生活有规律、营养结构合理、多运动锻炼等。 3、月经和经期卫生 月经是女性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用和平的心态对待它的来访。 讨论1:月经期为什么腹痛? 讨论2:在月经期可以运动吗? 女孩有特殊的生理结构,需要学会呵护自己的身体。男孩同样应该掌握必要地生理卫生知识呵护自己。让我们保持一份美好的心情,健康快乐的成长。 布置作业: 1 记录自己在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2简述正确处理青春痘的方法有哪些?

最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与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优秀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塑料从诞生到现在虽算不上历史悠久,但塑料制品却已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塑料的发明极大地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污染.认识塑料,了解塑料不仅能使孩子们加强实践能力、拓展知识面,而且活动的过程中还能加强环保意识.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使同学们具有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良好品质,加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拓展知识面. 3、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力、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自信心. 三、活动过程:创设活动情境: 1、很高兴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走进科学. 教师说:在上周,我在上下班的路上留意到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平时也存在,只是这回格外的触动我,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照片. 2、你们觉得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现象多吗?哪来那么多塑料袋呢?你们有没有过这种现象呢?在我们泰州,生活中有很多陋习人们都已经习以为常了.什么叫陋习?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惯.比如;(让学生说)随地吐痰、顺手扔垃圾等 但很少有人觉得不正常,是不是?但往往正是因为人们不以为然、满不在乎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你们说对吗? 3、现在我给同学们挖一个智力陷阱,看你会不会身陷其中?怎么样,敢不敢接招?请听题(音乐2下):白纸、白布废弃后是不是白色污染 ?(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白色污染 )目前, 白色污染困扰着世界上许多个国家确确实实为我们人类出了一大难题,但是,这个难题被我攻克了. 我决定:向联合国卫生组织倡议一下:世界各国一律禁止生产塑料制品,你们看咋样?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电流 和电路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电流和电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简单的电路连接,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学科知识。 (2)连接电路,认识电路和电流,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习经历的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的过程。经历实验、类比等方法分析问题,体会科学方法、锻炼探究能力。 (2)用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简单的电路图,领悟物理学科知识的美。 二、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流和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教学难点:电流的形成和方向。 三、教学用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小电风扇; 2、学具:(2人一组)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二极管、小电风扇。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夜景图片。

分析:通过夜景图片唤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师生交流逐步引入关于电的课题《电流和电路》。 2、活动探究,新课教学 (1)活动1 让小灯泡亮起来 ①教师出示一只小灯泡,提出问题:“你们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吗?” 分析:连接电路是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可能会让学生在直接体验中被一些有趣的现象所吸引,而忘记了探究的目的和对象,不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这是探究成功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小组比赛的活动调动学生的活跃思维是探究成功的保证。 ②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小组互相合作。 分析: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同时及时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估,有效的评估是实验的重要环节,不仅让学生顺利形成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过程中提倡那些先让灯亮起来的小组帮助灯没亮起来的小组,体现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学生连接可能有不同的方案,如果有,针对学生的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③以学生连接的电路为例,引导学生得出电路的组成 和各元件的作用。 分析:电路元件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电路元件的 作用学生也有一定的体验,因此本节内容稍作引导学生能 自主掌握。 ④引导学生思考建立电流的概念。

初一安全教育教案完整版

初一安全教育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一安全教育第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进行预防灾害,预防突发事情的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1、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2、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油炸食品。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遵守交通规则。 2、说一说学生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2、你与同学发生矛盾怎么办?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4、为什么不能提前到校? 5、当自己感到身体不适时,怎么办? 6、你不认识的人自称是你家人的朋友,要将你接走,你怎么办? 7、学习安全小常识。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11、1简谐运动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科学的神奇,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 (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 (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1)弹簧振子 演示实验:气垫弹簧振子的振动 讨论:a.滑块的运动是平动,可以看作质点 b.弹簧的质量远远小于滑动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一个轻质弹簧联接一个质点,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就构成了一个弹簧振子 c.没有气垫时,阻力太大,振子不振动;有了气垫时,阻力很小,振子振动。我们研究在没有阻力的理想条件下弹簧振子的运动。 (2)弹簧振子为什么会振动 物体做机械振动时,一定受到指向中心位置的力,这个力的作用总能使物体回到中心位置,这个力叫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效果命名的,对于弹簧振子,它是弹力。 回复力可以是弹力,或其它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在O点,回复力是零,叫振动的平衡位置。 (3)简谐运动的特征 弹簧振子在振动过程中,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与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有直接关系。在研究机械振动时,我们把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简称为位移。 3、简谐运动的位移图象——振动图象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是一条什么形状的图线呢简谐运动的位移指的是什么位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演示:当弹簧振子振动时,沿垂置于振动方向匀速拉动纸带,毛笔P 就在纸带上画出一条振动曲线 说明:匀速拉动纸带时,纸带移动的距离与时间成正比,纸带

八年级物理上册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1.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 2.提高动手实验的技能,培养科学实验的兴趣。 教学重点:控制变量法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二、目标定学: 三、预习探学: 四、合作互学和交流助学: 探究材料的隔声性能 1.实验目的: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2.器材: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一个鞋盒、一只机械闹钟、卷尺。 3.观察:聆听机械闹钟走时的“嚓嚓”声,注意它的音调与响度。把闹钟放在盒子里,盖上盖子,听一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4.想一想,议一议: (1)某同学为了比较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的隔声性能,他将机械闹钟放入鞋盒内,在其周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想了两种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并说明你选择这种方案的理由。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 (2)当一个量与几个量有关时,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时要保证另外几个量不变,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那么要比较泡沫塑料、铝箔纸、衣服的隔声性能,需要控制哪些量要一样? 5.请你在下面设计一个数据收集表格。 6.开始实验: 7.分析结论:

(1)根据数据,按隔音性能依次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 (2)由上述实验可知:隔音效果好的材料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运用这一特点来隔音? 四、总结提学: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六、达标检学: 1.电影院的墙壁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故称燕子泥,其目的是() A.减弱回声 B.防止声音振坏墙壁 C.增大声音的频率 D.增强响度 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的速度更慢 3.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测的材料外,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手机(可调音量)、鞋盒。 (1)在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 (2)小明将声源的音量调至适当放入鞋盒内,在其周围塞满待测材料,他设计了两种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到声音的响度 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通过实验得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的隔音性能由好到差的顺序为 。 4.下面的是八(3)班的学生在课外做“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的活动时记录的一些内容。 A.器材:一个能发声的电铃、一个鞋盒、待比较的材料(衣服、报纸、塑料袋、泡沫塑料及其他材料)、一把长卷尺; B.步骤:小明先用衣服包好电铃,放入鞋盒,让其发声。再安排一名同学远离鞋盒直到听不见铃声时为止,用卷尺测出该同学到鞋盒的距离。 (1)小明是通过的方法来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2)小芳认为:比较的时候,远离的方向要相同,因为风向不同会影响声音的传播(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请你想一想,还要保持哪些因素相同呢?写出三个。 ①;②;③。 5.计划为某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制作消声耳罩,请你做一个材料的选择。 (1)外罩起反射声音的作用,选用哪种材料好() A.软塑料 B.泡沫塑料 C.硬塑料 D.硬纸板 (2)填料要能吸收声音,选用哪种材料好() A.碎钢板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 (3)衬里紧挨耳朵,要求触感舒适,,选用哪种材料好() A.纸 B.皮革 C.木板 D.绒布

七年级安全教育班会教案

七年二班中学生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隐性伤害的隐患。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1、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2、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3、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4、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5、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6、上下楼靠右行。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l.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2.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3.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4.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1.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2.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3.注意公共场所礼仪,时刻牢记“寿春品牌,当我责任”。不要大声喧哗,保持环境卫生,主动为老若病残让座等。 骑自行车须知 1、要学习了解、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 2、保持车况良好,车铃、刹车齐全有效。 3、行驶中要遵守交通信号灯,不得抢穿红灯。 4、穿越无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必须"一慢、二看、三通过"。 5、必须在规定的非机动车道内行驶;在无分道标志线的道路,必须靠边行驶。 6、行驶时不要随意抢占机动车道、不要多车并排行驶。 7、行驶时要集中思想,不要带着耳机收听广播、音乐。 8、在转弯时必须看清后面来车,先伸手示意,不要突然转弯、斜行转弯。 9、对于不同天气特点,做到安全行车:顺风不要借助风势骑快车;逆风不要低头猛骑不看路;雾天视线变差要慢速骑行;下雪结冰路滑要扶稳车把;雨天穿戴雨披更要多留心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两种电荷》教案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 教学难点导体中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 (三)教学过程

日常生活中,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顺着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几件化纤毛衣,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你有过这种体会吗?你知道上面提到的两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吗? 总结:摩擦起电,同学们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又是经常可以看到的。那么,带了电的物体具有哪些性质?头发为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继续进行学习和讨论。 1摩擦起电 ①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②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棒靠近纸屑,验电羽等轻小物体,观察现象。 我们看到,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物体具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电荷。习惯上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带电现象,知道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带上了电荷,那么它们带的电荷是否相同呢? 演示实验: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 【篇一: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实用)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13.1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课程内容 1、 2、 3、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气﹥v液﹥v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0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0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0 -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 16.2(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物体温度升高,则内能增大;物体温度降低,则内能减少。(不能逆说)

高中物理选修3-4全套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选修3-4教案 郑伟文 11.1简谐运动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简谐运动 (2)正确理解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含义,知道简谐运动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2.能力培养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位移的概念容易混淆;在一次全振动中速度的变化 课型:启发式的讲授课 教具:钢板尺、铁架台、单摆、竖直弹簧振子、皮筋球、气垫弹簧振子、微型气源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引入]我们学习机械运动的规律,是从简单到复杂:匀速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平抛运动、匀速圆周运动,今天学习一种更复杂的运动——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振动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请举例说明什么样的运动就是振动? [讲授]微风中树枝的颤动、心脏的跳动、钟摆的摆动、声带的振动……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是振动。请同学们观察几个振动的实验,注意边看边想:物体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演示实验](1)一端固定的钢板尺[见图1(a)](2)单摆[见图1(b)] (3)弹簧振子[见图1(c)(d)] (4)穿在橡皮绳上的塑料球[见图1(e)] {提问}这些物体的运动各不相同:运动轨迹是直线的、曲线的;运动方向水平的、竖直的;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的、不同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特征? {归纳}物体振动时有一中心位置,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中心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振动是机械振动的简称。 2.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振动,我们以弹簧振子为例学习简谐运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

第十三章热和能 §分子热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特点; 2.能解释某些热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会运用想象和类比等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随时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有关现象。 ★课程内容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重点——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难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教具——玻板、水、水槽、弹簧测力计等 ★过程 一、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1、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m 。 2、物质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 二、一切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见书P124图) a.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小结得出——扩散速度:V 气﹥V 液 ﹥V 固 演示: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情况 b.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热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示数变化 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3.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的大小关系。 ①引力=斥力 d=r ②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减小,则引力减慢,显示引力) d﹥r ③引力﹤斥力(斥力、引力都增大,则引力增大慢,显示斥力) d﹤r ★小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4题 ★反思: §(1)内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课程内容 1、内能的定义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重点——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过程 一、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热能) 二、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温度、状态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教案 (新版)苏科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形成初步的设计和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乐趣。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提高书面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我评价、听取意见和评价他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敢于动手、乐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 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制作组合的简单机械、学会拟订科学探究的计划和实验方案 教学器材:杠杆、轮轴、斜面、滑轮组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简单的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为了能够学以致用,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个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并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二、实践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阅读部分的内容。了解简单机械的发展史。 2、提问:吊车实质上是应用了哪些简单机械?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3、探究:绞车运用了哪些简单机械的组合?你能简述一下它的工作原理吗? 4、提问:你还知道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简单机械的知识? 三、实践操作 1.要求学生自行探究、设计、制作一个组合的简单机械。 出示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1)、达到活动的基本要求的程度 (2)、模型设计新颖 (3)、提升相同质量的物体时的省力情况和机械效率 (4)、模型制作的工艺水平 (5)、活动成果展示 2.学生小组合作,自由探究 出示活动评价表格: (1)提问:你们准备用哪些简单机械进行组合?需要用到哪些器材?画出设计方案图。(2)自行设计表格,测出用该机械提升重物所需的拉力与物重之比以及机械效率。 3、班上展示各组的工作成果。 4、根据全班拟定的评价标准,为各组的表现打分。 5、讨论:说一说你们小组的设计思路,你们制作的机械模型有什么特点?还存在什么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自行设计一个你最喜欢的简单机械组合,并测试一下它的机械效率。 六、教学反思 1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案(含教学反思)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 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二、新课教学 1.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 ⑴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⑵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⑶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⑷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 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 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 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 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 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 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⑴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⑵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第1 共214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