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院志内容

院志内容

院志内容
院志内容

院志内容

第二节绿化卫生

一、绿化

50年代,医院设在城河下街西仓弄口时,占地面积小,空间少,只在房前屋后及围墙边栽种少量树木及沿界草(麦冬)。

60年代,医院迁入现址,空间扩大,绿化步伐加快。医院配花工1名,负责树木、花圃的栽培和管理。在院内道路两侧及楼幢之间,逐步种上龙柏、法国梧桐、桃树、枇杷等树木。还在老病房楼西侧一块面积为700余平方米的空地上,栽树、植草(中药草、种花、种菜,人称“百草园”、“大观园”。至70年代中期,在院内人行道旁、四周围墙沿及空隙地带,种上了大量水杉树。

80年代,调整植树结构,扩大花草品种,增设绿带、花坛,建造观赏、休闲性庭院。病区主要道路两旁及空间,法国梧桐、水杉多数改为香樟树。门诊楼前的小广场,南北两侧各建一个休闲小庭院,内有假山、蘑菇亭、水泥桌凳等设施。中间建有一个直径为14米的圆形花坛,坛中耸立一株秀丽挺拔、高达13米多的大雪松。1984年和1985年,由市政园林管理所行家规划设计,对院内池塘全面整修,砌石驳岸,增设池边栏杆,建造宽3米、长50余米的环形葡萄棚长廊。

90年代,绿化不仅为了净化空气,避光遮荫,而且讲究色、香、美,注重观赏性。医院结合建造新病房大楼,调整绿化布局,在新病房大楼四周、老病房楼与门诊楼周围,建成大批草坪、绿带、绿点和花坛,做到见缝布绿,有地种花。1999年9月,为拓宽市心南路,医院大门内移,拆除了南北两个小庭院,建起一座宽5米、长60余米的沿街长花坛,坛内花团纷呈,绿草盖地。

目前医院有专职花工4名,暖房60余平方米,花圃350平方米。树木以香樟为主,病区自北向南形成了一条宽4米、长100米的香樟林荫道,还有雪松、龙柏、桂花、水杉、海桐、火刺、罗汉松等品种。花草品广色多,有菊花、茶花、茶梅、金桔、石榴、木槿、吊兰、建兰、君子兰、米兰、石竹、棕竹、杜鹃、春芋、一串红、一叶兰、三色槿、鸡冠花、红枫树、彩叶草、玉吊钟、蟹瓜兰、仙人掌、景天木、铁树、橡皮树、扫帚草、矮牵牛、龟背竹、艳凤梨、马蹄莲、朱顶红、金莲花、六月雪、百日草、万年青、万寿菊、四季海棠等。全院绿化面积达13300余平方米(含池塘2 00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36%。从1987年起,医院被评为萧山市花园式单位。

二、卫生

50年代,医院把卫生工作列为日常工作之一,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制订卫生制度,采取突击与经常结合的办法,抓好环境卫生,保持医院整洁。期间,日常保洁工作由清洁工负责,医务人员每周搞一次大扫除,每年进行几次突击(一般在重大节假日前),全面清扫室内外,搞好卫生工作。

1962年医院迁入现址后,地域扩大,保洁任务加重。全院的环境卫生工作,实行划分地段、分片包干、定期打扫(每星期一)的制度。

1977年建立每天小搞、一周大搞、一月检查评比的卫生红旗循环赛制度。是年,本院被评为杭州市学习小营巷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1985年,健全医院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调整卫生保洁区域,坚持分片包干、责任到科(室)、每周大扫除、每月进行检查评比,评比得分情况通过医院简报公布,并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奖优罚劣。

从1993年起,萧山市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对医院的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部署和医院的实际情况,每年由院长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创卫”目标管理责任书,院、科室两级成立“创卫”领导小组,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人,除搞好日常工作外,一年组织几次突击,实行总动员,打整体战,创新水平。1995年上级对萧山“创卫”工作进行第三次检查验收,本院是每次检查的必查单位。是年,先后接受全国、省、杭州市、萧山市各级卫生检查考核24次,平均每月2次,均取得较好成绩,被萧山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兵单位,被省爱卫会命名为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

1996年至今,医院的室内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到常抓不懈,更趋经常化、制度化。硬件建设也有很大改善。各楼层都修建或新建了室内卫生间和洗手间。新投入使用的11层病房大楼,室内整洁明亮,大多数病房内设卫生间和盥洗室,有洗手盆和冷热水淋浴器。在公共场所建造了一座屋顶为金黄色琉璃瓦、墙为粉红色面砖、面积为50余平方米的公共厕所(位于急诊楼南侧)以及垃圾中转站专用房(位于洗衣组西面,木制果壳箱均改为不锈钢、玻璃钢果壳箱,垃圾实行袋装化、日日清。现在全院有一支120余人的清洁工队伍(全系临时工),负责室内外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有近千名职工,坚持每周三早上清扫包干区的卫生制度。卫生工作和院容院貌,处于比较稳定的良好状态。1987年以来,已连续14年被评为杭州市爱国卫生先进集体;1995年至今,已连续6年荣获浙江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

第三节治安保卫

医院治保工作的任务是维持医疗秩序和院区秩序,保持医院文明、整洁、交通畅通、环境优美。

50年代医院没有专职治保人员,只设传达员兼门卫1名,由工友兼任。

1962年医院迁入现址后,新建传达室1间,配专职传达员1名。

1971年8月21日,医院革委会决定成立治保组,由9人组成,黄明发为负责人。同时,医院始设住院部门卫,加强对病区出入人员的管理,配专职门卫5~6名。

80年代初,医院业务拓展,出入人员、车辆骤增。为加强治保工作,维护医疗秩序,医院成立治安保卫委员会,主任黄明发,副主任来才源、钱文龙,委员徐国强、

蔡国胜、陈国兴、徐孝荣、来国立。制订、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防火安全责任制,对门诊、病房、仓库、食堂、财务等部门和集体宿舍等,提出了安全保卫的要求,并规定了奖罚措施。加强了治保力量,除门卫人员外,建立由行政后勤科室人员参加的夜间值班保卫制度,并组建了一支由12名职工参加的义务消防队。1982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命名本院为杭州市消防先进单位。1985年5月,调整治保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黄明发,副主任徐国强,委员李炳生、陈国兴、蔡国胜、钱文龙、何鹏飞。1986

年2月28日,黄明发免职,医院党总支决定任命傅祖林为治保委员会副主任。

90年代,医院人流量更大,出入车辆益增,特别是轿车、摩托车越来越多,治安保卫面临新的形势。为适应新情况,医院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于1992年7月建立人保科,负责人事、保卫工作,俞兴泉任人保科副科长。次年9月单设保卫科,为院直属职能部门,负责全院的治安保卫工作,俞兴泉任保卫科副科

长。1996年12月,俞兴泉升任保卫科科长。保卫科始设干部2名,1999年增至7名,其中科长1名。建立24小时安全保卫值班制,由保卫科人员和行政后勤科室人员轮流参加值班,进行夜间巡逻。二是在1996年成立医院保安队,建立24小时保安值班制,采取明查暗视方法,防盗窃,抓扒手,处理各种纠纷,加强车辆管理,维护医院秩序。保安队人员始为6名,1999年增至14名。三是从1996年起,每年由院长与科室负责人签订治安保卫责任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治安、消防、防范工作责任制。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范能力。1989年西药库被盗,失窃药品价值2万余元。此案发生后,医院吸取教训,在药库、财务、收款等要害部门,安装报警器和防盗装置。1996年建成的11层新病房大楼,设置全套消防监控系统。1998年12月,医院投资25万元,完善110报警系统,安装了16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五是建造职工停车棚500平方米,实行24小时专人管理制。对外来车辆加强指挥,定点停放,防止阻塞。六是建立消防中心24小时值班制,健全消防队伍,改善防火设施。有义务消防队员58名,配置泡沫灭火机20只,1211灭火机190余只。1982年和1999年,医院先后被评为杭州市消防先进单位、杭州市治安先进单位。医院保卫科被评为1998年度萧山市先进保卫科。

2000年7月,保卫科与人事科合并,称人保科。俞兴泉任人保科副科长,主持保卫工作。

第十章基本建设

第一节基本建设管理

本院基本建设办公室是基本建设的专门管理机构,成立于1976年9月,隶属总务科。基建办公室成立前,无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遇较大的基建项目,一般由副院长分管,并临时抽调人员做具体工作;小的基建项目和日常房屋维修工作由总务科负责,指定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管理。

1960年3月,经省计委批准,在县城南门新建规模为300张床位的医院院舍,县卫生科与医

院建立了新医院建设工地指挥部。由副院长俞永芳担任总指挥,县卫生科袁修涛担任副总指挥,省卫生厅基建处陈志祥工程师担任基建监理施工,并抽调党山镇卫生院沈东生担任基建工地财务会计。该项目由县卫生科委托县建筑工程公司建造。工地指挥部主要担任项目审批、材料采购、施工监理、财务核算等管理工作。1961年12月院舍竣工后,指挥部撤销。

1962年至1973年间,因新医院刚启用不久,医院用房初具规模,基本适应当时的医疗需求,没有搞大的建筑项目,平时小修小补由总务科兼职人员分管。1974年开始,总务科专设一人分管基本建设工作。 1976年9月,医院决定对门诊楼、住院部楼作大规模翻建改造,基建任务繁重。为做好基建管理工作,成立了基建办公室。基建办人员始为3名,后视基建任务轻重有增有减,1984年减至2名,1990年增至3名,1991年为5名。

1992年12月,医院成立11层新病房大楼筹建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有关职能科室和基建办负责人组成。院长担任组长,加强对基建工作的领导。这是医院历史上最大的一个基建项目,故基建办人员增至6名。1995年至1999年减至4名。

目前基建办人员有5名,主要任务:负责基建项目的土建,水电工程的核算及监理施工,基建项目有关技术资料的整理、建档等管理工作。

第二节历年基本建设概况

解放以前,据史料记载,医院规模较小,业务清淡,加之县政府财力奇缺,无力顾及医院基本建设。院舍或借用祠堂,或租用民房,没有一间自建房。

1949年5月5日,萧山解放。是年6月,人民政府正式接管县卫生院,当时院舍仍借用蔡家祠堂,有前后二进平房以及东西厢房,共有房屋8间,约200平方米。该房系民间公房,医院属无偿使用。同年9月,医院迁址西河路陶唐弄口(今西河路62号,为二层楼木结构朝东墙门房,坐落原西河西坎。有正房5间,两侧厢房各1间,厨房1间,面积300多平方米。1950年年初,因房屋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县人民政府拨款200万元(折合现人民币200元,对院舍进行修缮,共修理面积 119.70 平方米。这是医院史料记载最早的一个基本建设项目。

1950年8月,医院迁至仓桥下街西仓弄南端西首,原国民党县党部址(今市人民武装部址。该院舍系县人民政府无偿调拨使用,有平房3进,每进5间,另靠北面有平房3间,共计18间房屋,约600余平方米。为适应业务的拓展,1952年至1956年,先后新建妇保所用房、住院部新病房、手术室、中医科、厨房等用房,共计650平方米。至此,医院共有房屋1 200余平方米。

1959年,医院病床增至100张,而病房量少质差,多数是砖木结构病房,部分为竹草结构病房。随着城厢镇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原医院的规模已不能适应广大群众的医疗需求。为此,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县人民委员会决定筹建一所300张病床,1200人次/日门诊的新医院。原址空间有限,故另辟蹊径,移地新建。1960年3月,经省计委批准,在县城南门陆家河头动工兴建新院舍,共征用土地6万平方米,其范围是:西至菊花河(现市心路,南至环城南路,东至百尺磍,北至蔡家弄。原规划工程分三期进行,后因故只实施两期。先后新建二层门诊大楼1幢,三层病房大楼2幢,以及会堂、食堂、厕所等业务用房和辅助用房,共计建筑面积8 083平方米,建房投资45.81万元,由省卫生厅拨款。1961年12月竣工,1962年5月投入使用。这是建院以来院舍全部新建,规模很大的一次基建项目,使医院空间大拓,用房骤增,硬件建设跃上新的台

阶。

1968年前后,经县有关部门同意,把原陆家河头东侧,现怡景花园住宅小区范围的土地(当时医院暂不使用),无偿划给商业部门使用。1971年经上级批准,又把医院小池塘东面,现怡景花园西面的空地,用于建造萧山制药厂。该厂由医院负责筹建,属县卫生局统一管辖,所以一度未办土地调拨手续。1984年4月16日,县人民政府发出(1984)39号文件,同意将萧山制药厂划归县经委领导和管理。从此,制药厂所辖的土地,正式移交归经委。经两次土地划拨,使本院的占地面积减少了22000余平方米。

1970年2月至1977年6月,本院共建造5幢职工宿舍和1幢省中医学院实习生宿舍,合计建筑面积3 458.94平方米,总造价为316138元。

70年代后期,随着医院业务发展和人员增加,医疗业务用房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出现门诊排长队、急诊和住院病人常常人满为患的状况,急需增加门诊、急诊和住院业务用房。为此,决定对门诊楼的南北向楼和东西向楼进行扩建改建,由二楼加层至三楼,增加建筑面积843平方米,投入资金34023元。同时,对两幢三层楼的住院部楼房,由原建造时的竹筋水泥楼板,全部改建为钢筋水泥楼板。从而缓解了用房面积紧张的矛盾,并增强了房屋的牢度,改善了院容院貌。1978年10月至1982年5月,先后新建了制剂室、洗衣房、锅炉房、传染病房、放射科与检验科楼等用房,合计面积3531.6平方米,投入资金298662元。到1982年年底,全院已拥有房屋15965平方米,房屋固定资产724495元。

1983年至1998年,医院业务发展迅速,基本建设连绵不断,而且建设项目较大。主要项目有:手术室加层,妇产科楼扩建,新建急诊科大楼,新建肠道门诊及人工肾室楼,新建中心血库综合大楼,新建食堂、信息科综合大楼,新建11层综合病房大楼及配套用房,新建供应室、西药库、行政办公综合大楼,以及卫生局与医院联建家属宿舍楼和主治医师宿舍楼等。这一时期共建房31 817平方米,投入资金52302 756元。其中11层综合病房大楼于1992年12月开始动工,1995年12月8日通过竣工验收,1996年1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建房投资达40545090元,系本院建院以来最大的一个基建项目。

到2000年末,医院占地37335平方米,共有建筑面积42262平方米,其中医疗用房28965平方米,辅助用房6851平方米,生活用房6446平方米。合计房屋固定资产达51150198元。此外,因业务发展需要,还向外单位租用房屋3388平方米,其中原萧山制药厂用房3088平方米。

表10-1 1950-1997年医院基本建设一览表

续表10-1

表10-2 2000年年底医院房屋一览表(一)

表10-3 2000年年底医院房屋一览表(二)

表10-4 1963-2000年医院房屋固定资产情况一览表

注:1961年建造新院舍的投资,因决算延期,故在1969年的固定资产中才列入。

第十六章总务

第一节科室设置

本院从建院至解放初期,无主管总务工作的专门机构。民国30年(1941)年,县政府确认县卫生院为其所属机关之一,要求县卫生院设置总务、保健、医务三股,总务股设事务员2名。然而到解放前夕,一直未建立总务股机构。据史料记载,民国33年(1944年)县卫生院只设事务员1人,执掌总务工作。直至1949年6月县人民政府接管县卫生院时,留用人员中也只有事务员1名。

解放初期,总务工作仍由1名事务员担任,主要负责挂号、收费、膳食、文件收发等行政事务。50年代至60年代初,配专职总务工作人员,与会计合署办公,统称会计室。1961年4月,医院设总务室、会计室,两室由总务主任统一领导。总务主任始为陈忠庭,1962年8月改为李永耕。

1966年1月,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建总务科,由驻院“四清”工作队任命李永耕为总务科主任,并指定医院会计协助主任工作。

1968年3月,医院建立革命委员会后,总务科改称为后勤组,负责人为高云海、李永耕。

1969年2月,县人民医院撤销,建立县人民卫生防治院。人员按军队编制,设为四个排。一排为门诊科室,二排为病房,三排为辅助科室,四排为行政后勤科室。四排设正副排长各1名,由高云海、邱家骝担任,辖生产指挥组、会计室、总务室、住院部收费、门诊收费、挂号室、食堂、洗衣房和维修组9个部门的人员。1971年1月,县人民卫生防治院撤销,恢复县人民医院建制。不久,恢复总务科,下设总务组、财务组、生活组。总务科负责人为李永耕、高云海、来尔信。

1979年1月,中共萧山县委任命总务科主任1名,副主任2名,副院长宁冠五兼任主任,徐孝荣、高云海任副主任。此时总务科下设:总务组、财务组、生活洗衣组、修理组、托儿传达组、勤杂工组等6个小组。1980年1月宁冠五不再任总务科主任,总务科工作由高云海主持。1983年8月,徐孝荣调离,周志贤任总务科科长。1984年,总务科下属部门增多,有办公室、收发室、会计室、收款室、出入院处、挂号室、仓库、洗衣房、缝纫组、食堂、营养室、托儿所、门卫、器械修理组、锅炉房、基建办、理发室、花圃、驾驶组等19个部门。其中器械修理组下设木工、水电工、油漆、机修小组。

1985年2月,医院建立后勤处,设正副处长各1名,处长由副院长赵来信兼任。此时总务科分设为:总务科、财务科、膳管(食)科、劳动服务部三科一部,隶属后勤处。来国立任总务科副科长。1985年10月,劳动服务部撤销。1988年6月,后勤处撤销,总务科、财务科分别恢复和升格为院直属职能科室。周志贤任总务科科长。1993年1月,蔡国胜任总务科科长,周志贤、来国立任副科长。

1997年12月,医院建立动力科,主管电梯、锅炉房、制冷组、高低配电房管理工作,隶属总务科。洗衣房开始配护士长,升格为总务科下属的二级科室。

1999年总务科有工作人员92名,其中临时工35名。下设办公室、会计室、仓库、基建办公室、动力科、膳食科、机修组、木工组、洗衣房、理发室、花圃、浴室、污水处理站等。

2000年7月,朱铭任总务科科长,蔡国胜、周志贤任总务科副科长。9月,职工食堂由个人承包,膳食科撤销。11月,浴室用房划归制剂室,未再建。

至2000年末,总务科共有工作人员109名,其中临时工36名。辖会计室、仓库、基建办公室、动力科、机修组、木工组、洗衣房、理发室、花圃、污水处理站等。

第二节医用被服布类供应

医院医用被服布类包括住院病人床单元棉织品、医疗用各种敷料布、手术布、手术衣、窗帘、工作服等。由洗衣房统一管理,分洗涤、翻晒、缝纫制作等环节。

一、被褥服装的变迁

在民国时期及解放初期,因医院规模小,只设置若干简易病床,故病床用品配备简陋,一般只配草席、枕头、棉被。1951年8月,医院设置病床40张,病床用品有了改善,每张床位配备棉花垫被、床单、枕头、棉花盖被。

1962年医院搬至新院舍后,病床增至125张,每张床位配置了蚊帐、枕头、枕套、棕垫、棉花垫被、棉花盖被、棉毯、垫套、床单、被套等。

1996年,设有中央空调的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病床用品作了全面更新,淘汰了棉花被、蚊帐、棉毯,配备了海绵床垫、床垫护套、云丝被、腈纶毛毯、海绵枕心。以后陆续调换云丝枕心,床单元的用布改作漂白纱卡制作,十、十一病区的床单元用布为粉红色纱卡。

劳动保护服装,分冬、夏季两种。款式:1998年以前,医生为西式大翻领白大褂,护士为西式小翻领系腰带,工友为上下白衣裤,后勤人员为蓝色上下装和米色大褂。1998年根据医院规范化管理要求,对工作服式样、规格、穿着范围重新作了规定,医生为西装领白涤卡长褂,护士为西装领系腰带长大褂,清洁工为草绿色上下装,食堂人员为白的卡上装,下装为蓝裤子。

二、洗涤

洗衣房的主要任务是洗涤住院病人床上用品、医用布类物品、职工工作服、值班室被套等。

解放初到60年代初期,医院配备洗涤工1人。洗涤物品主要依靠手工搓、刷,无机械清洗设备。

1962年新院舍建成时,有洗涤工1名。不久,人员增至3名,建立了洗衣组。洗衣房设在医院池塘东面一座小屋内,有烘房1间,约6平方米。初期用煤饼烘被服,后增设烟道用原煤烧烘。

1978年2月,建造二层楼洗衣房,计228平方米。设有洗涤间、烘房、折叠间、仓库、晒场。配有50公斤、70公斤洗衣机各1台,烘干机1台,脱水机2台,开始用器械洗涤和整烫被服。并安装货物升降机1台。

1992年,洗衣房业务有了较大的发展,建造业务用房400平方米。1996年装备100型自动烘干机1台。到1998年3月,又配备了Y2Ⅱ-280型自动烫平机1台,XGR-100型全自动洗脱机2台,YTT-B真空蒸汽烫台2台。这些设备的投放使用,减轻了洗衣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洗涤质量和速度,保证了临床第一线的需要。

三、缝纫

缝纫组负责制作病人床单元布类、医疗用布制品、工作服等,共有80余个品种。缝纫组1997年12月以前由总务科直接管理,12月以后归口洗衣房护士长管理。

医院缝纫工作始于1967年上半年,当时由1名煎药工兼做缝纫工,工作内容主要是补旧,空闲时做洗衣工。1972年起人员增至2名,配备了脚踏缝纫机2台,开始制作病床用品和工作服。1990年以后人员增至3名,有缝纫机3台、烤边机1台。1993年又配备了电动工业缝纫机3台,提高了工作效率。

2000年末,洗衣房有职工18名,负责被服布类物品的洗涤、缝纫两项任务。

第三节水、电、气供应

一、供水

50年代,医院的医疗用水和生活用水靠井水、河水。

1962年医院迁至现址后,医疗、生活用水依靠院内的陆家河池塘水。在住院部盘梯楼建水塔一座,用水泵把池塘水抽到水塔,再用水管引到各科室和生活区供水。

1966年下半年,萧山自来水厂通水到医院,用直径100毫米水管单路引入。

1972年医院用水量增加,分别用100毫米水管双路接入医院。

1996年新病房大楼投入使用,用水量骤增。医院与自来水公司商妥,将原管线全部改装为直径150毫米水管,分三路接入医院。现用水量平均每月2.5万吨左右。为做好供水工作,医院配备专职管道工1名。 二、供电

50年代,医院的照明用电是通过接线入院通电的,只装电表,不配电工。

1962年医院迁至新院舍,单位用电使用地方公用变压器,容量为40千伏安。1964年,医院从市心桥附近立杆放专线入院,并设置专用变压器1台,容量为100千伏安。随着医院用电量的增加,于1966年下半年,更换为一台160千伏安专用变压器,并建造配电房1间。

1979年针对萧山县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城厢镇停电频繁的情况,医院购入并安装了1台6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以保证医疗用电的需要。

1985年医院对老配电房进行改造,新建了配电房一座。高压电源由单路改为双路进线。

1992年变压器扩容,更换为1台315千伏安变压器。

1996年新病房大楼启用后,用电量直线上升,新建与病房大楼相匹配的配电房一座,面积629平方米。变电设备进行全面更新,新配置2台800千伏安变压器。10千伏高压双路供电,分别从城东和溪头王变电所引入。

医院目前用电量平均每月在21万度左右。配备电工9人,负责全院电气设备的安装和维修。

三、供气

医院的供气用于医疗和生活两个方面。医疗方面,主要用于供应消毒和手术室取暖;生活方面,主要用于供应开水、蒸饭、浴室。

1960年医院首次装备一只0.4吨炮仗锅炉,主要为消毒室器械物品消毒供气。1964年,又安装了一只0.15吨锅炉。1972年淘汰了原使用的锅炉,更换为0.5吨锅炉。1986年改为1吨卧式锅炉。以后装备了一只2吨卧式锅炉,供全院消毒、蒸饭、烧开水、手术室取暖。

1995年下半年,锅炉由1吨更换为4吨,供气范围扩大到住院大楼、新老手术室、产前病房、洗衣房、供应室、病人食堂及职工食堂。

1996年原2吨锅炉更换为4吨锅炉,并有水幕除尘机2台、水处理离子交换器2台、操作台2台、调速箱2只以及鼓风机等配套设备。

四、制冷与取暖

70年代,医院临床取暖,门诊科室主要使用木屑炉、白碳炉,并设置白铁管道于室外排烟;病房、手术室、放射科等科室使用电炉。夏天门诊、病房取冷,主要依靠电风扇,全院配置吊扇161把,台扇85把。

70年代末至80年代,取暖、制冷设备开始有所改善。使用锅炉,安装管道供气。病房、手术室、妇产科分娩室、放射科等用管道暖气片散热取暖,门诊科室采用电油汀取暖。以后,有的临床科室逐步安装了窗式空调机。

1995年末建成医院新病房大楼后,成立制冷组,设中央制冷机房244平方米,安装150万大卡制冷机组1套,用溴化锂制冷。新病房大楼、手术室、急诊大楼用中央空调设备取暖和取冷;妇产科、儿科、传染病房等老病区以及门诊、行政后勤科室,逐步使用窗式、分体式、立式等空调机取暖和取冷。到2000年,全院拥有各类空调机636台,所有办公、开会、诊疗场所及后勤单位,全部用空调取代了电风扇。

五、氧气供应

医院的氧气主要用于抢救病人。1983年以前,用氧气瓶到有关工厂灌装氧气,后送到急诊室和病房,用氧气瓶直接给病人输氧。1984年急诊楼建成使用后,逐步改用管道输氧。1995年末新病房大楼建成,全部预埋氧气管道,用管道输送氧气至各病区。各病床上方装置氧气接口,供病人吸氧。医院建立中心供氧站,设2名专职工作人员,每日24小时轮流值班。供氧站设置2组输氧管道,每10瓶氧气为1组,轮流向病区输氧。新病房大楼每天用氧量40余瓶。老病区仍直接用氧气瓶给病人吸氧。

六、电梯服务

1990年年初,医院在老病区盘梯旁安装湖州产1吨电梯1台,用于二、三楼病房送饭、送氧气瓶、装运其他货物等。

1995年,在新病房大楼安装了天津奥的斯产医用电梯2台、客用电梯1台,用于接送病人和探视病人的人员及职工上下班。

1997年,西药库安装了萧山产货用电梯1台。

1998年10月急诊大楼安装客用电梯1台,用于病人输液、就诊。

2000年末,全院有电梯操作工14名,其中电梯保养工1名。

第四节机修、木工服务

一、机修

50年代至60年代医院无机修组机构。当时医用推车、输液架、病床等医疗器械破损,主要依靠雇用临时工维修。难度较大,无能力维修的设备,拿到外单位修理。60年代末,成立修理组,配1人负责一般器械维修工作。随着医院规模扩大,机修业务日益增多,1977年10月建立器械修理组,由6人组成,其中临时工1人,隶属总务科。修理组内部不分小组,但人员按工作内容进行分工。修理组负责全院电器设备、管道设备的安装维修,简单医疗仪器的保养维修,木器家具的油漆、制作、修理以及钣金白铁制作,各类电焊、气焊等工作。

1983年器械修理组分家,分别建立机修组、木工组、水电组。医疗器械维修,划归药剂科器械组负责。但机修组仍承担简单医疗器械的维修。水电组到1997年划归动力科管理。

1989年5月建立医疗设备科,机修组兼修医疗仪器的工作全部由设备科负责。此后机修组主要负责钣金、白铁制作、气焊、电焊等业务。90年代初,机修组只有1人,以后几年人员有增有减,2000年为2人。

二、木工

1978年前医院雇用临时木工2人,负责全院门窗等木器具的维修。1978年9月医院招收正式木工2名,加临时工共计4名,归属器械修理组。医院的家具、办公桌、书柜等由木工自己制作。1983年,木工从器械修理组分离,单独建立木工组。1984年开始,成批的家具到外单位加工制作,木工组主要负责木器具的维修。2000年,有木工2名,其中临时工1名。

第五节污水处理

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始建于1983年上半年。起步时有业务用房30平方米,配专职排污管理人员1人。置青岛生产的自动加氯装置1套,于1984年年初投入使用。随着医院的发展,原污水处理设备达不到新的污水处理容量的要求,于1995年8月对原设备进行改造,由温州市环境技术服务公司重新设计,投资15万元,选用BXQ40-03型电化消毒仪处理设备,并增加业务用房13平方米。

目前门诊、病房及检验、制剂、公共厕所等产生的污水,集中引入污水处理站的消毒池,经消毒处理后,注入城厢镇排污管道。污水处理站根据国家《医院污水排放标准》进行管理,每日取样检测余氯含量2次;每月取样送医院检验科检测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2次;每季取1000~1500ml经过处理后的污水送市卫生防疫站检测1次。管理人员每日对排污量、检测指标进行登记。

第六节车辆管理

1970年5月,省卫生厅调拨给本院跃进牌轻型NJ-130旧救护汽车1辆。这是建院以来第一辆救护车。当时主要用于急救病人,偶尔也用于行政用车。有兼职驾驶员1名,系从外单位临时聘用。

1971年至1972年年初,医院先后从部队复员军人中调入驾驶员2名,成立了汽车驾驶组,设组长1名,隶属总务科。原临时驾驶员解聘。

1978年8月,由省卫生厅以统一调拨价,给本院配置天津产轻型救护车1辆。是年,招聘临时驾驶员1名。

1982年10月,医院又从复员军人中调入驾驶员1名,原临时驾驶员辞退。1984年4月,省卫生厅又调拨给本院上海产飞羚轻型救护车1辆,是年末医院共有救护车3辆。

1985年以后,汽车和驾驶员陆续增加。至1995年10月,医院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成立了汽车队。任命车队长1名,负责车队的日常工作。为便于管理,车队归口医院办公室领导。其间,医院出资培养了3名驾驶员,加入车队工作。到2000年,车队有在编驾驶员6名,各类汽车8辆,其中:救护车3辆、面包车2辆、轿车2辆、半吨工具车1辆。

1996年6月,市“120”急救中心建立,车队派2名临时工专职接听“120”急救电话,配备急救专用车2辆,负责病人接送任务。

汽车队行政用车由院办室统一调派,急救用车和医疗业务用车由“120”电话接听员或医教科调派。

2000年10月,撤车队,设驾驶组,隶属医院办公室。

第七节食堂

50年代,本院食堂规模很小,职工与病人合用一个食堂,仅配炊事员1名。就餐人员较少,菜肴品种单调。

1962年医院搬至新院舍后,食堂规模逐步扩大,有炊事员5名,其中采购员1名。初期,职工食堂和病人食堂仍在一起。后医院配一名营养护士至食堂工作,负责指导病人饮食的烹调。当时食堂房屋拥挤,设备简陋,燃料用砻糠和石煤,条件艰苦。

1964年食堂开设病人营养灶,在营养护士的指导下,比较正规烹制治疗菜和流质、半流质食物,由食堂派专人送至病区。

1976年以后,食堂条件好转,使用原煤作燃料,装备锅炉,用蒸汽蒸饭和蒸面包。1982年食堂建营养室,为病人配营养餐。1985年2月建立膳管科,汤国炯任该科副科长,隶属总务科。1985年4月,营养室配护士长,首任护士长为姚彩珠。1987年12月,蒋福美任膳管科科长兼营养室护士长。1990年9月膳管科更名为膳食科,汤国炯任该科科长,蒋福美任副科长。

1992年9月,根据医院正规化管理要求和业务发展,营养室(病人食堂)与职工食堂分开,对病人规范供应基本饮食和治疗饮食。基本饮食有普食、软食、半流质、全流质等食物;治疗饮食有高热能、低热能、低脂、低盐、无盐、低钠、高蛋白、低蛋白、无渣、高纤维等31种菜肴。食堂燃料全部使用煤气和柴油。至1999年,营养室和病人食堂有工作人员24名,其中:在编职工9名,临时工15名。有厨房、仓库等业务用房324平方米。营养室由营养护士长管理,隶属医务科。2000年10月,蒋福美改任营养室主任,隶属医教科。

1997年3月职工食堂创办小吃部,有业务用房60平方米,对社会开放,主要用餐人员为住院病人的陪客。1998年3月,小吃部实行经济责任承包制,经济单独核算,自负盈亏。1998年以

前职工食堂设大灶组、面食组、小灶组、小吃部4个部门。1999年改设为大灶组、小灶组、小吃部3个部门。为提高职工用餐质量,发挥食堂人员的积极性,作为职工主要用餐的大灶组实行经营管理责任制,定人员、工资奖金、工作质量、奖罚措施。对小灶组和小吃部,实行职工个人经济承包制。1999年职工食堂有工作人员30人,其中临时工15人。有厨房、仓库、餐厅等用房1177平方米。

2000年9月,职工食堂通过公开招标投标,实行个人承包,与医院脱钩。

第八节职工福利设施

一、理发室

1975年1月医院建立理发室,有业务用房10平方米,配理发师1名、理发椅1张,仅有手用理发剪等工具。随着医院职工的增加,理发室用房面积和人员也随之增加,设施逐步改善。至2000年,理发室用房扩至24平方米,有理发师2名,配置消毒柜、空调、暖水器等设备。

理发室的服务对象为本院职工、家属、年老体弱的住院病人和急诊抢救病人。职工凭理发券免费理发,职工家属及病人理发按成本收费。理发室开展的业务有普通理发、烫发、染发、焗油等项目,能适应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

二、托儿所(幼儿园)

医院托儿所创建于1962年,当时有用房20平方米,保育员1人,属民办公助。保育员的工资由入托家属支付,不足部分由工会补助,医院提供房屋和有关设备。入托时间,只限于白天职工上班时间。是年,入托幼儿11名。

1965年托儿所为医院工会集体举办,有保育员3名。至2000年,托儿所有工作人员4名,幼儿床23张,用房120平方米,其中活动室60平方米。入托幼儿多少不一,多时达23人。医院收取托儿费每人每月15元。入托对象为医院正式职工子女,年龄在1周岁至3周岁的幼儿。

三、职工浴室

职工浴室建于1974年,有用房30平方米,其中更衣室10平方米,设浴池一个,喷水龙头2只。1984年浴室扩建,房屋增至70平方米,其中更衣室25平方米。设浴池一个,喷水龙头25只。

1995年医院新建面积为270平方米的浴室,其中更衣室90平方米,洗浴室180平方米。更衣室设一人一柜,取消洗浴池,全部改用喷水龙头,可同时供66人洗澡。

浴室供本院职工、家属及实习、进修人员使用。开始时,职工凭票免费洗浴。后期,职工入室每人次收费1元,其他人员每人次收费2元。

2000年11月,因扩建制剂室,故撤销浴室,职工洗澡由医院向院外有关单位购置浴票,免费发给职工。

四、职工住房

医院自70年代初到1995年间,在环城南路、高桥小区、崇化小区等建造和购置了133套职工家属宿舍,加上太平弄、蔡家弄几幢不成套家属宿舍,共安排144户职工居住,合计建筑面积 9 097.8 平方米。1993年和1995年,根据国家住房改革政策,将这些医院自管宿舍房全部以优惠价售给本院职工。2000年,医院准备扩建,把新C幢24套宿舍向职工买回,面积1329平方米。

第九节临床服务中心

为加强临床服务工作,方便病人诊疗,本院于1998年12月15日成立临床服务中心。该中心隶属护理部,设在老病房南楼、北楼之间的东端,有工作用房72平方米,配空调、冰箱、电话机等设备。有3名在编职工负责管理工作,其中护士长(总负责、调度员、质控员各1名。雇有临时工34名,分别做各项服务工作。初期设4个服务组:①导医服务组(2名):负责挂号室的预检工作和急诊病人入院的护送工作,指导门诊、急诊病人就诊。②护送服务组(8名):负责护送住院病人到有关科室进行检查、治疗;负责取送各科室需修理的小型医疗设备及仪器;负责供应各病区所需的各类存放检验标本的容器;负责取送各病区的晨间常规标本及急诊标本;负责到放射、CT、病理等科室取回住院病人的各种检查结果报告单;负责领发病区所需的碘酒、酒精、一次性脸盆等物品。③收送服务组(2名):负责病区各类会诊单的取送;负责病区各类申请单的划价及传送;负责病区红处方的取送。④卫生服务组(22名):负责新病房大楼各病区的清洁卫生、开水供应及废品回收工作,协助病区护士长做好被服等管理工作。

1999年5月以后,服务项目逐步拓宽,先后增设送药服务组、门诊公共卫生服务组、陪护服务组、急诊病人护送服务组、手术病人护送服务组,并负责全院清洁物品的领发工作。陪护服务组不再设固定人员,根据住院病人需要,随时雇用陪护人员(经培训、登记的在册人员)。

2000年6月起,全院的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临床服务中心负责,卫生服务组人员增至53名。同年10月,护士长改称科主任,缪雅清担任临床服务中心主任,仍隶属护理部。

至2000年末,临床服务中心共有在编职工3名,临时工73名,其中:导医服务组2名,急诊病人护送服务组4名,手术病人护送服务组2名,病区病人护送组6名,收送服务组2名,卫生服务组53名,送药服务组2名,垃圾清理组2名。主要设备有:容声冰箱、立式空调、分体式空调、计算机、打印机各1台,电话机3部,推车1辆,轮椅2辆。

院志编纂和院史展览馆筹建工作方案

院志编纂和院史展览馆筹建工作方案 为认真落实医院两会精神,高质量地完成院志编纂和院史展览馆筹建工作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本着“以史为鉴、承前启后”的思想,将编纂医院院志、筹建院史展览馆和撰写完善卫生志篇章工作统一规划并同步实施,充分挖掘医院历史文化资源,实事求是、严谨科学地记述我院发展历史,为今后提供一部全面系统、真实可靠、资政砺志、承前启后的史书和一个可供参观阅览的院史教育基地。 二、基本任务 1、按卫生志编纂工作要求,撰写完善有关章节及史料; 2、编纂一部院志; 3、筹建一个院史展览馆。 三、工作专班 1、院志编审委员会 主任:李孟雄、李慧 副主任:吴波、王剑青、徐莉、程骏章、段昌奉、田夫、杨继元、刘伟。 委员:职能科室科长(主任)、临床和医技科室主任。 顾问委员:前历任院领导同志。 秘书:李茂坤、邢程。

2、院志编辑部 主编:段昌奉 责任编辑:林发魁 编辑:何德兵、周传军、唐雪生、范智勇、高爱煜、王岱。 顾问编辑:范先知 3、工作职责 编审委员会是组织协调全院志史编纂工作、审定相关事务的决策机构,负责对全院志史编纂工作的领导,督导和协调各部门、各科室和各专业领域等史料的搜集、撰写工作,审定院志、院史,决策重要事项。 编辑部是收集史料、整理文档、编审志史的工作机构,负责召集志史工作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组织开展全院史料及有关疑问的考证与甄别工作,撰写和编审院志,策划和组织院史展览馆筹建工作。 全院各科室是志史编纂工作的责任科室,科长或主任是第一责任人,确定1名联络员办理具体事务。负责本科室、本专科史料的搜集、考证、撰写、校对工作。 四、具体措施 1、动员培训 召开动员会。让全院广大职工、离退休老同志充分认识志史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参加志史资料的搜集、查证、记述等追溯工作。在追溯医院历史的过程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深化革命传

淄博市第一医院院志共17页

淄博市第一医院院志 第三章财务与审计 第一节财务管理 自建院以来,财务工作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事,遵守财经纪律,做到专款专用,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摸索医院医疗活动的经济因素,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医院,进一步提高了管理水平、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业务收入逐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1998年我院共有财会人员55人,其中财务科9人、挂号室7人、收费处16人、住院处14人、总务会计1人、材料会计1人、药品会计1人、食堂会计1人、改革办1人、工会会计1人、基建会计1人、保健会计2人。1999年10月实行定岗定编,竞争上岗,核定编制37人,其中财务科9人、挂号室6人、收费处12人、住院处10人。截止2007年12月,我院共有财会人员44人,其中财务科11人、收费处13人、住院处11人、医疗保险结算中心4人、药品会计3人、仓库会计2人。 为了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和经济核算,1986年成立了科室核算室;198 8年6月成立了改革办,1994年3月撤销改革办成立了经管办,1999年1 0月经管办撤销后其科室核算工作并入财务科。为规范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在市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我院于1990年对财务工作试行了计算机核算,采用济南千佛山医院的财务软件,实行微机和手工核算双轨运行。1989年1月根据财政部、卫生部的规定,会计核算由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1997年1月停止了手工财务核算,全面实行了计算机核算。1999年5月,根据财政部、卫生部制定的《医院财务制度》和

《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统一设置编号和会计核算。2002年12月按照财政部、卫生部的要求,对事业单位支出类目及科目进行了修改,调整了支出类会计科目。1996年以前住院处、收费处、挂号室实行手工收费,1997年3月收费处实行微机划价收费,1999年9月住院处实行微机划价收费,2005年12月医院为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方便病人就医,试行了门诊“一卡通”电脑收费,收费效率和质量全面提升,得到了患者的认可。2006年12月全面停止人工挂号、划价、收费,挂号室人员并入收费处。 1990年9月在卫生系统会计工作达标升级验收工作中,我院评为三级单位;2004年1月在全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考评中首批荣获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2006年10月通过全市财务会计信用等级A类单位复评。 第二节审计 遵照上级指示,我院自1988年8月份开始筹建审计科,科室人员1人。 1993年10月人员为2人,1997年10月科室人员为3人,1999年1 0月为2人,2000年7月人员3人,2002年12月人员4人,2004年3月人员3人,2007年3月人员2人。 审计科于1989年1月正式开展工作,主要以“三项审签”、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在审计财务收支的同时对医疗收费进行整顿理顺。为强化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内部审计网络聘任兼职审计人员共12名。由各科室的医疗、护理人员兼任。

《医院院志》委托编写(撰写)合同

委托编写合同 甲方(委托方):****卫生院 地址:***** 乙方(受托方):*** 身份证号码:************* 作品名称:《***医院院志》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以上作品编写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愿意接受甲方委托,并按甲方要求编写以上作品。 二、甲方拥有以上作品的著作权、体例创意权、与出版社合作出版权。甲方享有以上作品图书、音像、数字出版多种形式专有使用权。乙方如侵犯他人作品(抄袭或其他侵权行为)、侵犯他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等,乙方应当承担责任。 三、乙方组织编写上述作品,所选作者必须经甲方进行编写资格审定,通过后才能参与上述作品的编写。乙方应将各作者的分工、任务和联系方式一并报给甲方备案。乙方要将编写上述作品的具体要求明确告知每一位作者,并进行编写监督。 乙方为以上作品主编,应当对以上作品全部编写质量负全责。乙方应当从整体上做好以上作品的策划、组织、质量监

督和编写进度控制等工作。 四、甲方对乙方编写以上作品的要求: 1、内容系统设计,精耕细作; 2、内容保证无政治性问题、无民族宗教性问题、无事实性错误。 3、版式整齐,内容、数据准确。 4、使用文字规范,符号、图表、图像符合标准。 5、同一册书不能前后题目重复,答案完整、准确无误。 6、编写体例结构符合甲方所制定的以上作品《编写方案》和《编稿基本规范》要求。 7、以上作品基本字数(单位:千字): 8、以上作品正式编写之前,乙方应当向甲方提供具体编写方案,包括栏目设置、前言、目录、样张。甲方审定通过后,乙方开始编写。 9、编写任务过半,乙方应当组织以上作品编写审读会,会务费由甲方承担。 10、乙方应对以上作品全部书稿进行统编和审稿,并在甲方对书稿进行三校之后,组织各作者对书稿清样进行最后审读。 11、稿件若需要乙方修改或审定,甲方将稿件寄(送)至乙方或发送电子稿;乙方应在甲方规定时间内加以修改和审定,并及时返还甲方。

医院院志编写概要

第二章医疗卫生 第一节职工医院 一、概况 2010年,医院有职工237人,卫生技术人员201人,其中副主任医师7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112人,专科以上学历137人,开放总床位180张,临床科室12个,病区8个,其中心脑血管内科、骨外科、妇产科为重点专科,截止2010年底,医院占地面积达18914.4 平方米,建筑面积10914平方米。 医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办院宗旨,努力适应医疗改革发展的需要,围绕“服务企业安全生产”,以建设质优、便捷、价廉的企业医院为目标。 2006年,矿投资80多万元,对南工房保健站进行装修改造,铺设了地暖,安装空调,更换了病床,并投资30多万元购买了血液分析仪、半自动生化仪、尿液分析仪、理疗床等,装修后的南工房保健站能够使居民小区不出社区将得到良好医疗服务,成为附近社区医疗服务的一大亮点。 2008年,矿投资490多万元,装修门诊,装修面积898平方米。并新建门诊大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涉及区域安装了中央空调,铺设了地暖,于2009年11月竣工启用,矿党政领导出席门诊大厅开业剪彩仪式。 集挂号、就诊、划价、取药为一体的新门诊大厅,大厅宽敞明亮、温馨,给病人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方便病人就诊。同年,投资45

万元,更换病床、床垫、被褥、床头橱、输液椅等,显著改善了医院就诊环境。 二、科室设置与医疗队伍 2006年,医院设行政、后勤,业务职能科室13个: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考核办、质控科、分级办、感染办、医保科、门诊部、总务科、供应室、救护车班、结算处(挂号室、结算中心)。矿防病保健站、红十字会办公室均设在医院,由医院管理。 医院门诊科室设置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五官科(包括口腔、耳鼻喉、眼科)、皮肤科、中医科、便民门诊、理疗科、查体中心、根据煤矿特点及人员分布,南工房设有保健站,井口设有急救保健站。 医疗技术科室设置有:药剂科(中药房、西药房、药库、自费药房)检验科、特检科(B超室、心电图室、远红外线乳透室)、放射科等。 病房设置:内一科(综合内科)、内二科(职业病科)、内三科(心脑血管病科)、外一科(普外科)、外二科(骨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其中内三科、外二科、妇产科为医院特色专科,同时,设有麻醉科和手术室。 2006年,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调整,经全院职工选举,矿党政考核研究,组建新院班子成员,设主管院长1人,党支部书记一人,副院长二人。 2006年至2010年,共分配至我院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11人,

医院院志科室介绍参照模板

医院院志科室介绍参照模板 来源:酒泉市人民医院 一、科室概况 骨科,建立于X年X月X日,2004年,经卫生局批准,科室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学科。 2002年至2011年1月,科室位于住院部大楼一楼东侧,2011年2月科室搬迁至住院部新楼7楼至今。 2002年科室下设骨科及烧伤科两个专业组,XXX任主任,XXX 任副主任,XXX任护士长,2010年3月医院中层干部调整XXX任主任,XXX升为副院长,截止2015年3月科室相关负责人职务暂未发生调整及变动。 2002年12月骨科共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医师1人、护师8人、护士3人,截止2015年骨科现有医护人员3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5人、医师3人、护士5人. 2002年科室设有床位25张,床位使用率85%,全年住院215人次,占总院病人的28.7%,2010年床位增至35张,床位使用率达95%,门诊量达到104220人次,截止2015年床位达到5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110%,门诊量达到252000人次,住院人数达2000人次。 二、人员培训 2002年,XXX在兰医二院骨科进修学习1年;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XXX在兰医二院骨科进修学习1年;2006年10月至

2007年10月,XXX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修学习整形外科1年;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XXX在上海东方医院骨科进修学习1年;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XXX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半年。 三、设备配置 主要设备:有国内外先进的日本产东芝C-型臂X光机,骨密度治疗仪,美国产多谱血管探测仪及显微手术器械、骨科手术牵引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创治疗仪、显微镜、臭氧治疗仪、德国卢道夫膝关节镜和椎间盘镜、激光治疗仪、英国迪索骨科动力系统等。 四、业务发展 建院以来,骨科业务一直归大外科,能开展四肢骨折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病灶清除等手术。2003年.XXX自兰医二院进修回院后,首次开展了脊椎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韧带断裂碳素纤维修补术。2005年开展脊髓减压术,能够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病患。2006年新开展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椎体植骨融合术、马蹄内翻足矫形术等。2007年开展腰椎间盘脱出髓核切除术。2008年开展了烧伤湿润疗法疗效观察。2009年以来,以XXX主任医师领衔,XXX、XXX副主任医师为骨干的团队,跟踪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新业务、新项目,适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内固定技术、空心钉固定技术、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等新技术,填补了本院骨伤科专业空白。对各部位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杂干骺端粉碎骨折、复杂髋臼骨折及

医院院志科室介绍参照模板解析

医院院志科室介绍参照模板解析 医院院志科室介绍参照模板 来源:酒泉市人民医院 一、科室概况 骨科,建立于X年X月X日, 2004年,经卫生局批准,科室被确定为市级重点学科。 2002年至2011年1月,科室位于住院部大楼一楼东侧, 2011年2月科室搬迁至住院部新楼7楼至今。 2002年科室下设骨科及烧伤科两个专业组,XXX任主任,XXX任副主任,XXX 任护士长,2010年3月医院中层干部调整XXX任主任,XXX升为副院长,截止2015年3月科室相关负责人职务暂未发生调整及变动。 2002年12月骨科共有医护人员20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人、医师1人、护师8人、护士3人,截止2015年骨科现有医护人员3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5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5人、医师3人、护士5人. 2002年科室设有床位25张,床位使用率85%,全年住院215人次,占总院病人的28.7%,2010年床位增至35张,床位使用率达95%,门诊量达到104220人次,截止2015年床位达到50张,床位使用率达到110%,门诊量达到252000人次,住院人数达2000人次。 二、人员培训 2002年,XXX在兰医二院骨科进修学习1年;2004年4月至2005年4月,XXX 在兰医二院骨科进修学习1年;2006年10月至

2007年10月,XXX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进修学习整形外科1 年;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XXX在上海东方医院骨科进修学习1年;2010年4月至2011年10月,XXX在甘肃省人民医院骨科进修学习半年。 三、设备配置 主要设备:有国内外先进的日本产东芝C,型臂X光机,骨密度治疗仪,美国产多谱血管探测仪及显微手术器械、骨科手术牵引床、骨质疏松治疗仪、骨创治疗仪、显微镜、臭氧治疗仪、德国卢道夫膝关节镜和椎间盘镜、激光治疗仪、英国迪索骨科动力系统等。 四、业务发展 建院以来,骨科业务一直归大外科,能开展四肢骨折牵引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关节病灶清除等手术。2003年(XXX自兰医二院进修回院后,首次开展了脊椎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韧带断裂碳素纤维修补术。2005年开展脊髓减压术,能够成功救治大面积烧伤病患。2006年新开展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椎体植骨融合术、马蹄内翻足矫形术等。2007年开展腰椎间盘脱出髓核切除术。2008年开展了烧伤湿润疗法疗效观察。2009年以来,以XXX主任医师领衔,XXX、XXX副主任医师为骨干的团队,跟踪学科发展方向,积极引进新业务、新项目,适时开展了多项新技术,如:带锁髓内钉、动力加压内固定技术、空心钉固定技术、多功能外固定架固定等新技术,填补了本院骨伤科专业空白。对各部位关节内骨折、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复杂干骺端粉碎骨折、复杂髋臼骨折及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以及四肢血管损伤、各种复杂骨折、骨缺损、骨不愈、骨感染等疾患,采取最佳方案施治,达到了手术创伤小、复位好、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专业要求。2001年开展骨密度测定。2008年起,在兰大二院XXX教授、XXX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XXX副主任医师主持开展了人工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22例,全部获得成功,标志着本院骨科专业技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2020医院申报材料3篇

2020医院申报材料3篇 本文是关于2020医院申报材料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心血浇开生命花 ——妇产科创建“青年文明号”申报材料 妇产科,被人们称为生命之花盛开的地方。这是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35岁以下医护人员占 65.8 %,的年轻科室。去年以来,在主任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将全部精力,全部心血投入到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之中,收治病人*人次,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和纠纷,涌现出了像市“十大杰出女性”**和省级优秀护士***等许多先进人物,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盛开的优美赞歌。 一、真情深似大海 真情关爱,病人第一,是妇产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们道德围绕“病人第一”的原则,按照创建“青年文明号”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创建实施细则和工作岗位职责,从医德医风爱岗敬业到技术要求以及作息制度等等都进行了严格规定,通过制度将“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这个基本医德落实到工作的每个方面。全科先后制定了各种相关制度和职责。 其实,科里每个医护人员也确实将“把病人当亲人,用真情去关爱”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有一次,邻县一农妇因胎盘大出血引发早产被送到妇产科,经检查竞是三胞胎。10多名医护人员比孕妇家属更焦急,有做心理安抚的,有做牵引的,经一番协同奋战,使我市首例三胞胎全部安全降生。由于早产儿体质太弱,医院的保温箱不够,医护人员又连夜赶到县医院借来保温箱。当得知产妇家经济困难时,不仅减免了部分医疗费用,而且全科人员还主动捐款余元,以及许多衣物,当母子4人在医护人员为他们点燃的鞭炮声中踏上归程时,3个孩子的母亲感慨地说,你们笑得比我还开心,你们比大海还深的情我一辈子都还不了哇!此事在当时还引起了国家、省、市级媒体的广泛关注。 子宫肌瘤是现在妇女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刀将肌瘤与子宫一起切除。而妇女失去了子宫就意味着失去了性生活能力和生育能力。医护人员是看在

精编2021年医院表彰大会颁奖词

2021年医院表彰大会颁奖词 最新人才奖 他是团队的领头羊,是现场的指挥者,他拥有睿智的头脑与思想,他统筹协调,细致周到,认真负责;他激情投入、全命以赴,不辞劳苦;自加入医院以来,他凡事认真负责,没有理由和怨言,只有尽职与尽责,勤奋忙碌却又一丝不苟,用自己的责任感打动他人,用奉献赢得员工的尊重。他的成功,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坚定的步履踏响成功的节拍,坚强的斗志创造绚烂的人生。扎实的工作,默默地付出,带领团队冲刺他总能身体力行,奋勇向前,用激情的语言,拼搏的精神给人震撼! 最新人才奖 他是医院公认的策划高手和营销精英。他的到来给医院注入了全新活力。作为医院的经营院长,他用创新的思维和科学的经营理念,带领医院取得了开业典礼的圆满成功。如今,他院内主抓经营,院外兼顾活动,事无巨细,充分发挥了经营院长的职能。他将全部热情都献给了医院,在他的观念里没有上班下班只有马不停蹄。有了他的辛勤付出,医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辉煌! 突出贡献奖 医院建院之初,是她扛起了组建护理团队的大旗,为医院培养了大批护理精英。7月,医院急需组建后勤团队,又

是她勇于担当,丰富并管理后勤队伍。在她的带领下,医院被卫生局顺利验收成功。在医院,大到医院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和人员调动,小到各部门的卫生和电器维修,她都做到了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她为医院做出了突出贡献! 医院新锐奖 她是备受求美者青睐的首席咨询师,也是深受大家好评的医院家人。以尺为笔,为万千女性塑造最美的轮廓,是她的专长。以身作则,为医院辛勤付出,加班加班默默奉献,是她的信念。她美丽、自信、坚韧不拔、竭尽全力与全-彭艺林文-院家人共进退。医院整经营部业绩的快速提升,她的功劳首屈一指。在医院的大家庭中,她奋勇争先,脱颖而出,成为2013年度的佼佼者。新锐奖,她当之无愧! 他们以建一流渠道为导向,以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他们以业务为核心,以邀约顾客为宗旨,在残酷的市场搏击中夺得了骄人的业绩;医院建立之初,在广告尚未进行投放、营销手段不完善的情况下,他们又以团结互助为力量,以优质服务为支撑,在瞬息变化的市场发展中创造出了一又一奇迹。他们就是医院渠道部。2013优秀团队奖,他们当之无愧。 勤劳奉献奖 他是医院的一块砖,哪儿有需要就往哪儿搬。每月,他几乎从没休过班。在同事的印象中,他就像一头耕牛,不辞疲倦地付出。建院之初,他担任行政后勤主管,后来网络部

医院评价自查报告

医院评价自查报告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报告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 近年来~我院党委在局党委的强力领导下~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创建全国文明诚信医院暨山东省医院等级评价工作为契机~团结带领全院广大干部职工~牢牢把握“质量与安全”工作核心~严格按照“山东省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要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为践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效益~得到了各级党委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现将医院等级评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院党委高度重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从细节入手、于宏观调控,科学谋划,齐头并进、狠抓落实,为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夯实基础 我院自1994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审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以来~历届院领导及广大干部职工严格按照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管理标准~规范管理、狠抓落实~医院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以来~市卫生局连续三年组织了科学、严谨的医院等级评价督导检查~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了科学、公正的意见与建议。我院党委高度重视局领导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肯意见~每年均召开多次专题会议~从细节入手、于宏观调控~科学谋划、积极整改~齐头并进、狠抓落实~在依法执业~科学管理~医院病房调整、改扩建~高精尖设备购臵~新综合病房楼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与储备~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等各个方面均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

相继推出了优秀科主任、护士长量化赋分评比~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评比、职工带薪休假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新举措~为夯实二级甲等医院建设乃至申报三级医院夯实了坚实基础。进入2011年来~我院进一步将医院评价标准作为医院规范管理的科学依据~以“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活动为载体~更加注重从提高医护人员的质量意识、规范管理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着手~主要领导与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深入一线科室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切实发现问题~有效解决问题。10月份庆祝医院建院60周年暨综合病房楼封顶仪式活动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激发了全院干部职工“爱院、兴院”的热情。1—10份医院各项管理指标及经济运行数据显示~2011年将又是一个经济效益与社会 市卫生局开展部署医院评审工作效益双丰收之年。2011年11月10日 之后~我院立即召开党政联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迎评工作~成立了以局副巡视员、党委书记、院长李宗宝为组长的管理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及六个质量小组~按照山东省卫生厅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逐条自查整改~督导落实。经过认真地准备与自我评估~认为目前条件成熟~经医院研究~正式向市卫生局提出医院等级评审申请。 二、依法执业,科学管理,不断提升医院综合水平 ,一,依法执业 我院严格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合法有效~按时校验。法人、床位数或诊疗科目等注册事项发生变化及时变更。无擅自改变或加挂机构名称及诊疗中心名称。医院人员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定期组织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每年大于两次。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诊疗科目执业~无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活动。建立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