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生活的秘

1、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

2、资料卡一般由主题、出处、搜集时间、搜集人和内容摘要五部分组成。

3、根分为直根和须根两种。有明显主侧根之分的根属直根,主侧根分别不明显

的根属须根。另外还有变态根。

4、根系具有吸取水分和养料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5、茎是植物的生命运输线。在茎内有向上运输水分的导管和向下运输养料的筛

管。

6、我们把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利用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

成为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7、1606 年,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的证明植物的“食物”来源于雨水;1774年,英

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发现证明植物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

8、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失到空气中去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9、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

输,也可以保持植物相对恒定的体温。

10、仙人掌的针状叶可以降低水分的蒸发,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一、填空题。

1、植物的身体一般都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种器官构成的。

2、植物的根能从土壤里(吸取)水分和养料,植物的茎能把根和叶连接

在一起,能(运送)水分,叶能(蒸发)水分。

3、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下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淀粉等营养物质,同时放出(氧气),人们把叶的这种作用称作(光合作用)。

4、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 ,那么这座工厂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生产的产品是(氧气)和(淀粉等营养物质)。

5、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营养物质),还为动物和人的生

存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6、把塑料袋罩在盆栽植物上,过一段时间,塑料带里有(水珠)出现,这是叶的(蒸腾)作用,它可以促进植物体内(水)和(养料)的运输。

二、判断题。

1、植物依靠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对)

2、植物的茎就是一个“运输兵”,能够将根吸收的养料和水送到叶里面。(对)

3、不同植物的茎,他们的作用也不完全相同。(对)

4、有些植物的根或茎也能繁殖后代。(对)

5、叶蒸发水分的作用又叫叶的蒸腾作用。(对)

6、光合作用只对植物本身有用,对其他生物没有什么意义。(错)

三、选择题。

1、根不具备的功能是(C)

A、固定植物

B、吸收水分

C、制造养料

2、植物的生长所需的养料由(D)在阳光下合成。

A、根

B、茎

C、花

D、叶

3、将两盆长势一致的植物青苗分别放到阳光下和黑暗的地方,一周后(A)。

A、阳光下的苗长势好一些

B、黑暗地方的苗长势好一些

C、阳

光下和黑暗地方的苗长势都一样

4、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不肯给葫芦叶治虫,结果是(B)。

A、能得到葫芦

B、得不到葫芦

第二单元多种多样的动物

1、描述动物的特征可以从运动方式、生活习性、身体结构、食性及繁殖方式等

方面去描述。

2、每一种动物的运动方式都与它的身体结构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

动物,其身体结构也会出现差别。

3、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

4、动物按食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和腐食动物。以植

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

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5、鱼身体外表的主要特点有:身体呈流线型,头部有鳃,体表有鳞,鳞片表面有

黏液,身体两侧有侧线,背、胸、腹、尾等处还有鳍。鱼的这些特点都与其

在水中生活有关。鳃可以帮助呼吸,鳞可以保护身体,鳍可以帮助游动。

6、金鱼是野生鲫鱼经过数百年的饲养和改良演变来的。

7、我们把胎生、靠吃奶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鲸、蝙蝠、海豚、鸭嘴兽等都

是哺乳动物。

8、不同种类飞翔动物的翅膀是有区别的:鸟类的翅膀长有羽毛,蜻蜓的翅膀膜

质,蝙蝠的翅膀是皮质的。

9、羽毛是鸟类特有的,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

10、鸟适合飞翔的特点有:羽毛轻,骨骼中空,身体呈流线型,龙骨突发达等

11、我国的一级珍稀保护动物有: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等。

12、珍稀动物减少或灭绝的原因主要有:栖息地被破坏,食物的匮乏,人为的捕

杀等。可以采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方法保护这些珍稀动物。

一、填空题。

1、根据动物的食性分类,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叫(植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

的动物叫(肉食动物),以植物和其他动物为食的动物叫(杂食动物),

以腐败的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叫(腐食动物)。

2、(羽毛)是鸟类特有的。

3、(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最主要特征。

二、判断题。

1、动物都是有生命的,都需要食物,都可以自由运动。(对)

2、动物的身体构造总是与它的运动方式以及生活的环境相适应。(对)

3、章鱼的脚要比乌贼的脚多。(错)

4、兔子的眼睛长在头的两侧,所以它拥有很宽的视野。(对)

5、蜻蜓点水是为了把受精卵产到水里。(对)

6、根据狗的牙齿判断,狗属于肉食动物。(错)

7、鱼嘴一张一合是让水流过鳃,吸收水中的氧气。(对)

8、池塘里的鱼成群地在水面游动并“喘气”,说明水中的氧气不足了。(对)

9、我们饲养鱼最好使用自来水。(错)

10、鱼体内的鱼鳔可以让鱼自由地沉浮。(对)

11、兔子的后肢比前肢长,所以它们上山要比下山方便得多。(对)

12、兔子除了喜欢吃青菜、萝卜之类的,还喜欢吃鱼肉。(错)

13、兔子全身的毛具有保护作用。(对)

14、人类和兔子一样是胎生哺乳的。(对)

15、兔子的耳朵很长且能转动,是为了美观。(错)

16、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对)

17、海象、海狮、海豹、海马都属于哺乳动物。(错)

18、生活中常见的哺乳动物有猫、狗、兔、猪、壁虎等。(错)

19、鸽子全身的羽毛都是一样的,有护体作用。(错)

20、鸽子尾羽的功能主要是飞行中变换飞行方向,和平衡躯体,适应各种飞行

的要求。(对)

21、蝙蝠的翅膀实际是薄而多毛的皮膜,上面有一对爪子。(对)

22、鸟类是产卵繁殖的。(对)

23、鸡不会飞,所以不属于鸟。(错)

24、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生殖能力很低。(对)

25、中华鲟是大型的洄游性鱼类,生在河内,长在海洋里。(错)

26、长江三峡建成后对中华鲟的生活没有影响。(错)

27、金丝猴的数量非常少,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除大熊猫之外的“第

二国宝”。(对)

28、金丝猴都有一对朝天的鼻孔,因此科学上称它们为仰鼻猴。(对)

29、丹顶鹤嘴短、颈短、腿短。(错)

30丹顶鹤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对31、

华南虎为我国特有虎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现已将它列为头号濒

危物种。(对)

32、青蛙捕虫,是把舌翻出口外粘住虫子,再卷入口中的。(对)

33、鸟的骨骼轻,有的骨中空的,龙突骨发达等特征都适于飞翔。(对)

34、有翅膀、能在空中飞翔的动物就是鸟。(错)

35、牙齿断了、坏了可以请牙医治疗修补,但人一生只换一次牙。(对)

36、丹顶鹤、中华鲟、金丝猴、大熊猫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

三、选择题。

1、“鱼儿离不开水”是说鱼靠(A)呼吸水中的氧气。

A、鱼鳃

B、鱼鳔

C、鱼鳞

2、鱼前进主要是靠(D)

A、背鳍

B、胸鳍

C、腹鳍

D、尾和尾鳍

3、鱼的背鳍有个重要的作用就是(B)

A、攻击敌人

B、保持身体平衡

C、推动鱼体前进

4、鱼体很滑是因为体表有黏液。它的主要作用是(C)

A、保护自己

B、吸收氧气

C、减少前进助力

5、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C)

A、全身长羽毛,小动物吃妈妈的奶,胎生

B、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妈妈的奶,卵生

C、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妈妈的奶,胎生

6、鳄鱼(B)哺乳动物。

A、是

B、不是

7、蝙蝠(A)哺乳动物。

A、是

B、不是

8、按食性分,猪是(C),青蛙是(B),蚯蚓是(D)。

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腐食动物

第三单元声音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所有的物体发声时都在振动着,振动停止时,声音也会停止。

3、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大;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振动的越快声音越高。

4、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却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的方向是向

着四面八方的。

5、声音是通过振动的传递而传播的。

6、听诊器是 1816 年由法国医师林奈克发明的。是利用固体传声的原理制成的。

7、使声音变大的方法有:提高音量,借助传声物体(如话筒、喇叭等),缩短声

源与耳朵间的距离。

8、耳是听觉器官,它使我们听到各种声音,帮主我们判断各种事物。

8、噪音指令人心烦的声音。包括:过大的声音,杂乱的声音,让人不舒服的声

音???

9、噪音给人带来的危害有⑴会使人的听力受损,⑵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⑶

影响人的神经系统,⑷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10、减少噪音的办法有:⑴从噪音的产生、噪音的传播、噪音的接收这三个环节

来防治,⑵加强宣传,杜绝噪音源,⑶利用法律武器,控制噪音源。

一、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向四面八方传播。

2、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3、(噪音)是指令人心烦的声音。

二、判断。

1、轻轻打击大音叉与重一点打击大音叉时发出的声音完全一样。(错)

2、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强有弱。(对)

3、敲大鼓声音高,敲小鼓声音低。(对)

4、同一个鼓,用力敲它则声音高,反之则低。(对)

5、钢琴不同的键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对)

6、敲击两根同材质的粗细相同的钢管,长的钢管比短的声音高。(错)

7、拨动绷紧的橡皮筋也可以发出声音,皮筋越紧,声音越高。(对)

8、我们不能制造声音。(错)

9、人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错)

10、当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错)

11、我们制作管乐器的时候可以通过调整管子的长度来调整音高。(对)

12、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对)

13、声音在水和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真快。(对)

14、牧民伏地而听就可以知道马群的方位。(错)

15、经验丰富的修理工利用一根金属棒靠在机器上听就可以判定机器的故障部

位。(错)

16、只要有声音,就肯定有某一物体在振动。(对)

17、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靠空气传播的,但是固体、液体也是能传播声

音的。(对)

18、物体一般都能传播声音,而且它们传播声音的本领各不相同。(对)

19、悦耳的声音有利于我们身体健康。(对)

20、下课了,我们在教室里可以高声讲话。(错)

21、有的动物的耳朵大主要是为了收集更多的声波。(对)

22、在嘈杂的地方说话我们可以利用话筒将声音变大。(对)

23、我们不要长时间戴着耳塞听音乐。(对)

24、噪音使人烦躁,还不至于使人生病。(对)

25、公共场所里,我们要尽量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对)

26、当别人正专心学习的时候,音乐也就成了噪音了。(对)

27、“北风呼啸”空气振动产生的声音。(对)

28、将开启闹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用抽气机抽净玻璃罩内的空气,还能

听到闹铃脑的声音。(错)

29、月亮上没有空气,所以月亮上没有声音。(对)

30、没有传播声音的物体,我们也听不到声音。(对)

31、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相同的。(错)

32、木头传播声音的本领比空气传播声音的本领大。(对)

33、相同的尺子,伸出桌面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越高。(错)

34、物体的振动越快,发出声音就越高。(对)

35、手轻轻地敲桌面,桌子没有振动,但发出了声音。(错)

36、敲一下锣后,我们在一段时间内仍能听到锣声,这是因为被敲击的锣仍然

在振动。(对)

37、在相同的四个玻璃杯中盛多少不一样的水,将它们从左到右按装水最多到

最少依次排好,然后拿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敲击杯口(从左到右),听到的声音是从低到高的。(对)

38、噪声对人体有害,我们要控制噪声。(对)

39、空气、水、金属、木材能传播声音,石块不能传播声音。(错)

40、用两个纸杯、一根绳子做成土电话,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错)

41、高速公路上设置隔音是为了减少汽车声所带来的噪声。(对)

42、在图书馆、电影院、医院等场所我们应保持安静,轻轻说话。(对)

43、声音有高有低,声音的高低就是声音的大小。(错)

三、选择。

1、用打击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B)。

A、水面没变化

B、水面产生水波

C、无法判断

2、口哨主要是靠(B)振动发声的。

A、口哨外壁

B、空气

C、哨子里的塑料珠

3、放自来水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是(C)振动产生的。

A、水龙头

B、空气

C、自来水

4、橡皮筋拉得越紧,发出的声音(B)。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越轻

5、用嘴向装有水的瓶子口水平方向吹气,我们听到了声音,是因为

(C)。

A、水振动发声

B、瓶子振动发声

C、空气振动发声

D、嘴唇振动发声

6、唱歌、说话主要是由于(B)

A、嘴唇在振动

B、声带在振动

C、空气在振动

D、舌头在振动

7、下列控制噪声的办法不正确的是(D)。

A、在区域内种上花草树木

B、将音量开小一些

C、给机房安装消音设备或隔音墙

D、在耳朵内塞棉球

8、上课时,即使老师背着你讲课,你也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声音的传播方

向是向着( D )。

A、一个方向的

B、前后的

C、左右的

D、四面八方的

第 4 单元信息的传递

1、信息是指人们与外界沟通时自己所感知的某种事物的样子。

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3、五次信息革命分别是: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应用——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普及和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卫星通信的迅速推广。

4、了解一种写密信的方法:用米汤在纸上写字,字迹干后用碘酒在白纸上涂抹,

能现出字迹。

5、利用标志牌可以准确的传递信息。标志牌应做到:会意、醒目、美观、简洁

低成本等特点。如:

6、1837 年,莫尔斯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 1876 年,贝尔获得电话发明的专利权。

7、发电报最早用的是“莫尔斯电码”。“莫尔斯电码”由字符(或数字)与电码符

号构成。

8、电码符号由两种基本信号和间隔时间组成。“ ?读”做“滴”;“—”读做“哒”。

9、发收电报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10、现代数字通讯是用电路的接通(1)和断开( 0)来传递信息的。

11、专用电话号码不可随意乱拨。治安报警电话110;火火灾报警电话119;重病

急救电话 120;市内查询电话 114.

12、信息在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有:( 1)导致了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2)娱

乐方式的改变( 3)网上购物( 4)远程控制( 5)方便了查询。

13、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传播容量大,传播距离远,保密性强,

14、使用互联网时注意:(1)合理控制使用时间,(2)控制使用范围,(3)提高

警惕,( 4)不要随意去网吧。

15、为什么称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改变了我们

的娱乐方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填空。

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不断地研究和改进信息传递的方法,使信息传

递得更(快)、更(远)、更多、更好。

2、专用电话号码中,发生治安事件报警打(110),发现火灾报警打(119),重病急救打(120)。

3、电报的发收要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

二、判断。

1、进入“信息时代”,旗语、电报、书信等传递信息的方式都被取消了。(错)

2、“狼烟”就是指古代烽火台的烟火,用它来传递敌情。(对)

3、抗日时期,八路军曾用“鸡毛信”传递情报。(对)

4、古时候,“飞鸽传书”算是较快的传递信息的方法了。(对)

5、只要能上网,我们就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信息。(对)

6、文字的使用使信息你的存储和传递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界限。(对)

7、从古到今,信息的传递是越来越快,越来越准了。(对)

8、孔明灯的主要功能是照明。(错)

9、古代军事上常用“骑马送信”来传递军情,有时候送的是密信。(对)

10、由于淀粉和碘酒有相互作用,所以可以用淀粉水写密信。(对)

11、如果我们不知道标志牌的意思的话,有时候可能危及我们的人身安全。(对)

12、标志牌的设计应该做到醒目、假按揭、美观,成本高点无所谓。(错)

13、利用电话和电报传递信息离不开声音和文字。(对)

14、 1837 年贝尔发明了第一台电报机。(错)

15、信息的传递一般要经过编码、传送、接收、解码的过程。(对)

16、烟火、灯光、声音、文字都是传递信息的符号。(对)

17、电话的功能日益丰富,其中以手机尤为突出。(对)

18、电话的主要特点是方便、迅速。(对)

19、天气预报过去主要采用仪器观测法,现在可以通过卫星云图进行电脑分析

了。(对)

20、“婵嫦娥卫星”向我们传递了月球的有关信息。(对)

21、在航海、航空、军事、经济以及影视文化的领域,消息传递发挥着重要的

作用。(对)

22、汶川地震之后,在抗震救灾的时候,卫星、电话、电视都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对)

23、我们上网查资料就是在搜集信息。(对)

三、选择。

1、现代社会,被人们称作“顺风耳”的是(B)。

A、电报

B、电话

C、电视

2、印刷术是(C)发明的。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法国

3、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是(B)发明的。

A、莫尔斯

B、贝尔

C、沃森

4、世界上第一台电报机是(A)发明的。

A、莫尔斯

B、贝尔

C、沃森

5、世界上第一台电脑诞生于(D)。

A、中国 B 法国C、英国D、美国

6、下列哪种是互联网做不到的?(B)

A、网上购物

B、替你锻炼身体

C、和朋友聊天

D、发送电子邮件

第 5 单元水的变化

1、沸腾是指在 1 个标准大气压下,当把水加热到100℃时,水里会冒出大量气

泡并且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2、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其原因是水变成水蒸气跑掉的过程中要

吸收热量。

3、蒸发是在平常温度下,水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的现象。

4、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都是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在变化过程中都要吸热。

5、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风速、面积等有关加快蒸发的方法:(1)提高温度(2)提高风速( 3)扩大蒸发面积。

6、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这个过程要释放热量。

7、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可以变成小水珠,当这些小水珠飘散在高空中就是云,

低空的则是雾,附着在物体上的则是露。

8、冰是固体状态的水。它是水遇冷到0℃以下变成的。水——→冰

9、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室可以用冰盐混合的方法来造冰。

10、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而结成的小冰晶。

11、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固态的是冰(或霜),液态的是水(或

云、雾、露等),气态的是水蒸气。

12、水的三态变化是:

水蒸气(气态)

水冰

(液态)(固态)

13、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是:江、河、湖、海及地面上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着,

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空中受冷变成云,云在随风飘动的过程中

不断聚集,当它们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以雨、雪等方式飘落下来。降落到

地面上的雨、雪水,有的又变成水蒸气飞散到了空中,有的渗入地下成为地

下水,有的流入江、河、湖,江、河、湖水日夜不停地流入海洋。水就

这样在海洋、天空和陆地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一、填空。

1、“水开了” 在科学上叫(沸腾),这是水的温度是(100)℃。

2、在常下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叫(蒸发)。

3、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叫(凝结)。

4、自然界中,水以(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式存在。

5、自然界中,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水有(雨)、(云)和(雾)等;以固态形式存在的水有(冰)、(雪)和(霜)等;以气态形式存在的是(水蒸气)。

6、水的三种形态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

二、判断。

1、热水才会蒸发,冷水不会蒸发的。(错)

2、夏天从游泳池中起来,会觉得浑身发冷;洒水后房间温度会下降,这是因

为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对)

3、江河湖海、池塘、小溪里的水每时每刻都在蒸发。(对)

4、冰啤酒瓶外的是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对)

5、云是高空里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城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对)

6、被 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因为100℃的水蒸气遇到人体时,先会液化成100℃的水,此时会释放出大量的汽化热。(对)

7、云、雨、雾、露等常见的现象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对)

8、草叶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物体时直接变成的冰。(对)

9、冬天的早晨,玻璃窗外能看到冰花。(错)

10、北方居民衣服晾出去就成为“盔甲”,过几天,也没见滴水,衣服就干了,

这是因为冰也可以直接变成水蒸气。(对)

11、水在 0℃时会凝固成冰。(错)

12、要使冰箱壁上少生霜,放入冰箱的食品应该用保鲜膜覆盖并尽量减少打开冰

箱的次数,以减少冰箱内水蒸气的含量。(对)

13、盛夏也能见到雾凇。(错)

14、土壤、地下、空中到处都有水。(对)

15、太阳、人、动物、植物等都参与了水的循环。(对)

16、水在自然界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因此水是取之不尽的,我们不必节约用水。(错)

17、连续几个月没下雨,是因为年年下雨、下雪,天空中没有水了。(错)

18、打开装有热水的杯子,看到在杯盖里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杯子外面

空气中的水蒸气又飞回来了。(错)

19、农民伯伯晒稻谷时总是把稻谷摊开致满坪,这样做是利用了蒸发面积越大蒸

发越快的知识,使稻谷快快晒干。(对)

20、冰变成水蒸气时,一定要先变成水。(错)

21、检查牙齿时,牙医把带柄的小镜子伸进你的嘴之前,要在酒精灯上加热一下,这是为了防止镜子上结雾而看不清。(对)

22、水烧开了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还会继续升高。(错)

三、选择。

1、夏天,从冰箱拿出来的冰棒会冒“白气”,这白气是(C)。

A、冰棒箱里带出来的热气

B、冰棒遇热溶解后的水蒸气

C、冰棒周围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

2、秋末冬初的早晨,地面植物叶上挂满了小水珠,这是(C)。

A、叶的蒸腾作用所致

B、植物叶冒出的汗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凝结成的露

3、水在常温下会蒸发。那么下列(B)说法不正确。

A、水蒸需要吸收热量

B、水蒸发不需要吸收热量

C、温度升高蒸发加快

4、水蒸气凝结成的云从海洋上空移向陆地上空,要靠(B)的作用。

A、地球引力

B、风力

C、空气的浮力

D、太阳的热

5、落到地面上的雨水和雪水,是在(A)的作用下汇入江河、流向海洋的。

A、地球引力

B、风力

C、空气的浮力

D、太阳的热

6、婴幼儿体温升高时不能乱用药,妈妈常常采用酒精擦浴或温水洗澡的方法

给孩子降温,这其中是利用了(B)的原理。

A、沸腾

B、蒸腾

C、凝结

7、下列哪些因素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D)。

A、液体的温度

B、液体的表面积

C、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

D、以上三个方面都可以

第 6 单元搜集信息,让我大开眼界

1、搜集信息的方法有: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获取第一手资料,借助

电脑、书籍等获取第二手资料。通过不同方法获取的资料其可信度是有区别

的。

2、通过搜集资料,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3、搜集资料时注意:首先应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搜集与

我们研究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及时记录。

4、搜集关于恐龙资料的步骤是:提出问题——搜集研究——整理记录——展示

交流。

重点实验:

1、凝结实验 :

方法:①取用 2 个烧杯,在一个烧杯里倒入适量热水,另一个烧杯里倒入等量冷水。②分别将2 个冷玻璃片盖在2 个烧杯上,观察玻璃片底有什么

现象发生?

现象:盖在盛热水的烧杯的玻璃片底部出现了小水珠。

结论:水蒸气遇冷可以变成小水珠。

2、造“雾”实验:

方法:往大口杯里倒入大半杯温水,将冰块放入塑料袋,然后伸入杯口,接近水面。观察杯口处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在杯口会看见许多白色的“烟雾”出现。

结论: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水珠飘散在空中形成的。

3、造冰实验;

方法:①在杯内放入冰块,②在冰上加入食盐,③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插入冰、盐混合物中,当试管里出现冰时测量试管里的温度。

现象:在冰里加入食盐后冰盐混合物的温度会大大降低,温度会在0℃以下,此时会出现冰。

结论:利用冰盐混合的方法可以降低温度,实现造冰。

10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 教 学 设 计 千金小学施小红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溶解/声音/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的传播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 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4、运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7、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 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1.天气是指我们居住的地区,在某个时间的大气状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第二课:《天气日历》 1.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 表格。 2.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 云量和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 第三课:《温度与气温》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该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 2.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要比早上高。 第四课:《风向和风速》 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一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测量风速的 仪器叫风速仪。 3.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0~12级。我 们也可以用风旗简要划分为:0级(无风)、1级(微风)、 2级(大风)。 第五课:《降水量的测量》 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 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3.气象学家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将降水量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和特大 暴雨,共6个等级。 第六课:《云的观测》 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阴天。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和卷云。层云是指靠近地面形成的扁平状 云; 积云是指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卷云是指纤细的羽状云。 第七课《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 化的一些规律。 2. 我们还可以借助动物、植物推测天气。 3. 常用的天气符号有: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填空题 1、我们按照食物来源,可以把食物分为(动物)类食品和(植物)类食品,按照味道可分为(苦)(甜)(酸)(辣)(咸)五类。 2、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的营养素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淀粉)(纤维素) (维生素)(矿物质)(水)七类营养素。 3、根据合理的健康饮食计划,我们把每天吃的食物分为10份,其中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蔬菜、水果应占(4)份,米、面食应占(4)份。 4、淀粉有遇到(碘)变成蓝色的性质,脂肪会在纸上留下(油渍)。 5、通过实验我们得知,(搅拌)(加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6、净化水的三种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 7、目前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植物种类有(30多万)种,像苹果树这样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部分组成。 8、植物根的作用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吸收养分)。用力拔植物,不易拔出,说明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根主要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9、树皮里运输养料的管子叫(筛管),它是(自上而下)运输养料的,把绿叶制造的养料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 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热气球的国家,早在9世纪人们用(孔明灯)作为军事信号,这是最早的热气球现象。中国比欧洲提前(9)世纪。 11、热气球是利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升空的。喷气式飞机、火箭升空都是利用了(反冲力)的作用,救生圈、橡皮艇是利用了空气压缩后有(浮力)的作用,皮球、充气蹦蹦床是利用空气压缩后有(弹力)的作用。 12、水流力量与(水流高度)(水流速度)、(水流量)等有关。 13、2002年我国利用小浪底水利工程,首次对黄河进行(调水)、(调沙)实验。 14、大气层有(2000~3000千米)厚,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力越(小)。大气压力来自(四面八方)。 15、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循环管道)、(水箱)三部分组成。 二、选择题 1、我们使用酒精灯的时候,一般用( A )加热。A、外焰B、内焰C、焰心 2、下面各项中,反应大气压力现象的是(A )A、钢笔吸墨水B、瀑布流水 3、热是怎样传播的(A)A、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B、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4、气体和水的热方式是(A)A、对流B、辐射C、传导 5、下列哪种蔬菜中含有的纤维素多(A )A、韭菜B 、黄瓜 6、热气球升空是因为(A )A、热空气比冷空气轻B、空气的反冲力 7、下列哪种物质容易溶解(A)A、食盐B、泥土 8、植物树干里,运输水分的细管叫(A ),它是(自下而上)把根吸收的水分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部分。A、导管B、筛管 9、太阳的热是通过(A )方式传到地球上来的。A、辐射B、对流C、传导 10、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应该边吃饭边看书,这种说法合理吗?(B )A、合理B、不合理 11、下面属于根的是(AEF ); 属于茎的是( B C D )。A、地瓜B、马铃薯C、洋葱D、藕E、大蒜F、胡萝卜 三、简答题 1、我们为什么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计划? 答:因为每个人的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健饮食计划。 2、蒸腾作用的定义是什么?蒸腾对我们有哪些好处? 答: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腾飞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意义:蒸腾作用不仅使空气变得湿润,还能促使植物不断地吸收水分和养分。 3、光合作用的定义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 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口.漏斗下端的管口 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中,沙、面粉、 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 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听动物和植物 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切碎(弄得小些)、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 度最低.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 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 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 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 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天气带来的变化,天气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 3 、我们可以通过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云量是天气观察中的重要数据) 4、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天气日历。 5、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降水情况,气温、风向和风速。如果有云,还要记录云的类型。 6、观察天气应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7、使用温度计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能读数。 8、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这个地方的温度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9、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每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来测量 10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的事物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11 、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一般用8 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12、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 速记为13 个等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13、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测量记录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4 、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5、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雨量器的集水漏斗用来收集雨水,容器中雨水的高度值

就是降水量。我们可以用直筒透明杯子来做雨量器。 16、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17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的天气。 18、不同的天气状况怎样划分呢?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 4 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19 、气象学家在对云进行描述时,通常根据云高度和形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 云。 20、靠近地球表面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它通常是灰色的。层云变厚,就是雨层云,将会出现毛毛雨、大雨或雪。 21、高于云层,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 22、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 23 、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4 、一个月的天气变化不能代表这一年的气候特点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并且不能用沉降或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2、过滤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铁架台、漏斗、过滤纸、玻璃棒、烧杯。 3、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两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倾倒滤液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三层滤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育教案及其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

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风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溶解》复习提纲 1、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分布在水中, 。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2、做过滤实验时,要注意“”。两低:液面低于滤纸,滤纸低于漏斗两低 口。漏斗下端的管口靠紧烧杯的内壁。 3、高锰酸钾溶解于水后形成了一种紫色、透明的溶液,它常被用来消毒和防腐。 4、食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液、肥皂、醋、酒精、小苏打都能溶解在 ,沙、面粉、食用油不能溶解在水中。水中 5、轻轻开启一瓶汽水,用注射器吸出约1/3管汽水,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大,变多了,向下推注射器活塞,看到注射器里的气泡变小,变少了。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水中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弄碎、加温、搅拌等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8、一杯水(100毫升)大约能溶解36克食盐。 9、溶解在水中的食盐能用蒸发的方法把食盐和水分离出来。不能用过滤分离。 10、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焰心的温度最低。其

11、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湿抹布或沙土扑灭。 13、人们利用“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盐的结晶。 第二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1、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听到的声音是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 2、用同样的力敲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哪个音叉发出的音高, 答:大的音叉音低,小的音叉音高。 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音有高有低,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弦的粗细。 3、振动物体有长有短,长的与短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短的。 4、振动物体有粗有细,粗的与细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细的。 5、振动物体有大有小,大的与小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小的。 6、振动速度有快有慢,快的与慢的比较,哪个声音高,答:快的。 7、在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中,哪些是指音高,哪些是指音量, 答: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along the ridge line on the plane, and nearly vertical slope contour lines, Guan Po changes with the original ground line, with shallow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 第一学期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30分) 1、风向可以用()来测量,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 )。由北向南吹的风叫()。 2、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来测量。 3、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等。 4、要在一杯水中很快溶解一小块肥皂,我会用到的方法有()、()、()等。新课标第一网 5、水里的动植物呼吸的是溶解在水中的()。 6、我们平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由物体( ) 产生的。 7、声音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声音是向着四面八方传播的。 8、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物体振动频率越快,发出的声越();物体振动频率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X|k |b| . c|o |m 9、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交换。 10、人体从外形上一般可以分为()、()、()和()几部分。 11、人体骨骼的作用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1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 ()、()、()、()、()、()。 13、人耳朵里的()能接受各种声波并产生振动。 二、我会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降雨量的单位是()。w w w .x k b 1.c o m 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气象学家通常把风速分为()个等级。 A、11 B、12 C、13 3、烟垂直上升,这时的风力为()。 A、0级 B、1级 C、2级 4、我们可以用()的方法,把食盐从盐水中分离出来。 A、过滤 B、沉淀 C、蒸发 5、在一杯水中滴几滴色拉油,我们能看到的现象()。 A、色拉油慢慢地在水中溶解了。 B、色拉油沉到水的底部去了。 C、色拉油一直浮在水面上。新|课|标|第|一|网 6、当上课铃声响起,小朋友们从各处跑向自己的教室,这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朝着()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声音 1.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牛的叫声低,鸟的叫声高,大鼓比小提琴声音低。 3.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5.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6.用击打过的音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用不同力度敲打音叉,轻轻敲击发出的声音弱,大力一点敲击发出的声音强。 8.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了声音的强弱。振动幅度大,音量大,声音强;振动幅度小,音量小,声音弱。 9.物体的大小、长短、厚薄、松紧等都会影响它振动的快慢。 10.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它发出声音的高低。振动越快,物体发出的声音越高;振动越慢,物体发出的声音越低。 11.越短、越小、越少、越细的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越长、越大、越多、越粗的物体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12.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在拨动钢尺时,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1.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可以在固体、液体体和气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13.听诊器是1816年法国医师林耐克发明的。 10.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人们为了更好地监测音量对人体的影响,把音量分成“级”,其单位为“分贝”。可以用分贝仪测量音量的大小。 11.噪声的危害:主要造成听力损失,干扰谈话、思考、休息和睡眠。 12.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保护听力要做到:(1)戒掏挖耳道;(2)经常按摩耳部,加快耳朵的血液循环;(3)正确使用耳机;(4)远离噪声 13.控制噪声的方法:声源处控制、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阻断 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 1.人体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食物被食道运输到胃里,在胃里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在小肠里被吸收。 2.在口腔中,牙齿将食物磨碎,通过舌头的搅拌作用,食物与唾液混合,进行初步消化,吞咽后,由食管送入胃部。 3.胃和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 4.胃位于腹腔中上部偏左的的地方。上端与食管相连,下端与小肠相连,胃能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第二单元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 第三单元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的听力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单元天气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象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是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象,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汇编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一、填空题 1、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下午2—3时)的气温最高,凌晨和(日出前后)气温最低。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从北吹向南),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从西南吹向东北)。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5、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6、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7、(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 )个等级。8、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9、(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10~25毫米是(中雨),50~100毫米是(暴雨),小于(10毫米)是小雨。 10、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层云)、(积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 11、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阴天). 二、判断题 1、从东南方吹向西北方的是西北风。(错) 2、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对) 3、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就是积云。(错) 4、气象学家常把风速分成12个等级。(错) 5、天气是在不断变化的,它影响着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对) 6、同一时间,任何地方的温度是一样的。(错) 7、利用对天气日历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对) 8、当天空被云覆盖四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的天气为多云。(错) 9、在雨量器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值就是降水量。( 对) 10、今天下了中雨,我知道降水量在25--50毫米之间。(错) 11、晴天的时候,天空中是没有云的。(错) 12、温度、风向、降水量、云量都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对) 13、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北就是北风。(对) 二、溶解 一、填空题 1、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四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植物的一生 1、 种子里面都有(胚),(胚)能生长发育成一株植物。 2、 种子的结构:(种皮、子叶、胚)。(种皮)起到保护种子内部的作用。子叶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 3、种子萌发需要(温度、空气、水)三个条件。 4、花盆底部垫瓦片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水分能够缓缓流出,又使泥土不会堵塞排水孔保证空气及水分的流通)。 5、(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播种)便于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但是由于杯子小,营养不够,植物很难正常开花结果,因此当种子萌发之后应把幼苗移植到花盆里。 6、植物生长的“证据”:(小苗的高度、叶子的大小、宽窄、数量、茎的大小、分枝的多少、开花、结果)等。 7、植物一生所经历的过程:(播种、发芽、开花、结果)。 8、统计植物开多少花,我的办法是(给花套上一个小袋子,数花的多少)。 9、观察果实时应该观察果实的(生长位置)和(外形特点)。 10、植物的果实比花( 少)。 11、有的果实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 12、低温使植物生长减慢。植物一般2--3天浇一次水。 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 1、 花由(花萼、花瓣、雌蕊、雄蕊)组成。解剖花时用到(镊子)。 2、植物的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之一。植物可以利用传粉的方式繁殖后代。(雄蕊顶端有花药,花药里的花粉成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传到雌蕊的顶端)这个过程叫传粉。 3、不同的传粉方式:植物有的依靠异花传粉(如:菊花),有的依靠自花传粉(如:黑麦花、大豆花);有的是虫媒花(如:菊花),有的是风媒花(如:黑麦花);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人们还经常对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有(用工具给植物授粉)和(直接用雄花给雌花授粉)。 4、 大部分植物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后代,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根、叶)繁殖后代。如:大蒜、马铃薯利用(茎)繁殖后代,榕树用气生根繁殖后代、秋海棠用叶繁殖后代等。 5、扦插: 剪除部分叶子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枝条下端剪成斜口,便于与土壤充分接触,在土中挖小坑的作用是防止擦伤植物的新断面。植物扦插能否成活,关键还要看扦插后的养护工作。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知识点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观察的重要数据。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和时间)(云量和降水量)(风向和风速)。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11、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层云通常是(灰色)的。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积云)通常与晴好天气相联系。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2、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云量的观察。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云量超过(四分之三或覆盖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3、动植物也能预报天气,如:(1)松果在干燥晴朗的日子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2)蜻蜓要下雨时会低飞。(3)蚂蚁要下雨时会搬家。 14、空气质量预报分为5级;舒适度指数预报分为7级;紫外线强度分为5级。 实验题: 一、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和制作过程: 制作材料: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橡皮铅笔1只。制作过程: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二、制作雨量器 1、找一个直通透明的杯子,杯子的高度在15厘米以上; 2、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的长度略小于直筒杯子的高度; 3、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的一面朝下粘在胶带中间; 4、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在刻度纸条的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的外侧面,要使刻度的底部正好和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5、用粘贴刻度纸的条的方法把小组的名字粘贴在杯子的背面。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知识点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 第一单元:空气 1 、空气具有(占据空间)、(有质量)、(有流动性)、(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 、被压缩的空气叫(压缩空气)。压缩空气有(弹性)。 3 、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4 、(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5 、(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6 、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7 、制冷空调应挂在房间的(上方);取暖器应放在房间的(下方)。 8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9 、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 (21% )。 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10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11 、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2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3 、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等。 14 、森林有(氧气制造厂)、(天然空调器)、(绿色蓄水库)、(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第二单元:冷热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摄氏度℃ )、(华氏度)作单位。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3 、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温差大,降温快。 4 、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5 、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6 、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7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8 、真空状态下,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 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学校:___________ 授课班级:___________ 授课人:___________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四个单元组成。本册教材是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册教科书中的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七个课题,这七个课题即学习的内容,也反映了科学概念和过程与方法双向发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习并坚持较长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则是观察记录的载体。教科书中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象、如何记录展开的;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 “溶解”单元是从观察溶解现象入手,建立溶解的一般概念。这个概念可以看作是前概念水平,并没有涉及分子的运动与分布等问题。“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问题实际上已经向着溶解度这一概念发展了,但是在这里主要还是想渗透溶解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物质溶解的多与少和很多因素有关,如压力、搅拌、温度等,溶解与析出往往是可逆的。在“溶解的快与慢”问题中,温度对溶解的影响是最重要的。而方糖的溶解从本质上与搅拌加快溶解是一致的,只不过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明增加物质与水的接触面(所谓咬碎)可以加快溶解。 “声音”单元的各组实验意在形成一系列发展性的概念。从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开始,到用音量和音高来描述声音,直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以及耳的功能等。教科书中的各种实验,特别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并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我们的身体”单元旨在认识自己的身体,倡导健康的生活。当学生开始关注身体的结构、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和工作时,他们对健康便会有新的理解和认识。 各单元内容在科学整体框架中的位置为: 生命科学——生命体的结构与功能——《4.我们的身体》 物质科学——物体与材料的特性——《2.溶解》 物质科学——光、热、电、磁——《3.声音》 地球与空间——地球和天空的变化——《1.天气》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二、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