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P60~62

教学目标:

1. 明确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

2. 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分数是什么,分数有什么作用,体会认识事物的一般思维方式。

3. 在学习中能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辨析等方法,会合乎逻辑,较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及单位“1”等概念的建立

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了解起点: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在自学中,你又了解到哪些概念,又有什么困惑?

2、明确学习目标。

3. 揭题:今天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与意义)

二、展开

(一)分数的产生

1、出示主题图1,介绍:古时候,人们在结绳计数时,遇到了困难,请看:你觉得剩下的长度用什么数表示比较合适呢?为什么?

2、出示主题图2,说一说:每人分到( )个月饼,( )包饼干。

3、小结: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4、介绍分数的演变过程:据记载分数在3000多年前,古埃及就出现了分数记号;在2000多年前,我国用算筹表示分数;后来,印度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分数,在公元12世纪,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二)感受分数的意义,建立单位“1”的概念

1

)

* 学生涂一涂并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 反馈:说说你的想法 * 质疑:观察:刚才在用1/4表示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组交流:说说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出一个物体、多个物体)

学生汇报、教师追问:为什么都是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可相对应的是1、2、3呢?(总数

的不同) 2、 感知概念:单位“1”、分数的意义移动( )说明:一个圆,一条线

把一个物体。(板书:一个物体)还有哪些是一个物体?移动

它们为一个整体。(板书:一个整体)

(注意引导辨析:一个计量单位例:1米长的线段的1米,就是计量单位,哪些是一个整体?) 1 1

3、 揭示概念: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多个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单位“1”。

① 谁能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的大小?你是怎样想的?这一部分呢?

这一部分呢? 为什么都用15

表示?

③分别闪动4颗☆,8颗☆)

4.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板书概念)

三、练习

1、 5/6分数单位是( ),5/7……5/100,51/100,

2、 在四幅中选一幅表示出5/6。

(1)学生活动。

(2)反馈。(逐一反馈,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①第4幅,56 还可以用分数(1518

)表示,两个分数大小(一样),什么不一样?(意义、分数单位) ②第一幅,去掉“ ”,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想用2024

表示,怎样表示让人一眼就可看出? (每个○平均分成2份)还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小结:可以用很多个分数表示,它们只是大小相等,意义、分数单位不一样。

四、拓展:

出示两朵笑脸,是××同学这学期所得笑脸总数的1/5,这学期他得了( )朵笑脸,是××同学这学期所得笑脸总数的1/8,这学期她得了( )朵笑脸。

设疑:同样是2朵笑脸,为什么一会儿是1/5,一会儿是1/8,

你是怎么想的?

五、总结

收获?这节课你的表现用一个分数表示?

分数与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重点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口算。

3 . 8 + 1 . 29 = 0 . 6 × 0 . 5 = 12 一3 . 6 =

7 . 4 – 3 . 6 = 2 .14 + 0 . 6 = 1 . 5 ÷ 0 . 3 =

2 . 口答

(1) 表求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你们把谁看作单位1

(二)教学实施

1 .学习教材第65 页的例1 。

( l )投影出示例题。把1 个蛋糕平均分给3 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 2 )请学生读题。

( 3 )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 4 )指名学生把讨论结果告诉大家。

我解答这道题列式是1 ÷ 3 ,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1 ÷ 3 ,就是把1 个蛋糕看成单位“1 " ,把单位“1 ”平均分成三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1 块的就是块。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 3 = )

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 ÷ 3 和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2 .学习例2 。

( 1 )板书例题。把3 块月饼平均分给4 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 2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3 ÷ 4

老师:3 ÷ 4 的计算结果用分数表示是多少?请同学们用圆片分一分。

老师:根据题意,我们可以把什么看作单位“1 " ? (把3 块月饼看作单位“1 ”。)把它平均分成4 份,每份是多少,你想怎样分?请同学到投影前演示分的过程。

通过演示发现学生有两种分法。

方法一:可以1 个1 个地分,先把1 块月饼平均分成4 份,得到4 个 ,3 块月饼共得到,12个,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个学生分得3个,合在一起是块月饼。

方法二:可以把3 块月饼叠在一起,再平均分成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块月饼,所以两人分得块。

讨论这两种分法哪种比较简单?(相比较而言,方法二比较简单。)

( 3 )理解。

老师:个饼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甲:表示把3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学生乙:表示把1 个饼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

现在不看单位名称,再来说说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把单位“1 ' 平均分成4 份,表示这样3 份的数;还可以表示把3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

( 4 )练习。

说说下面分数的两种意义。

3 .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 l )观察讨论。

请学生观察1 ÷ 3 = (米)3 ÷ 4 = (块)讨论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充分讨论后,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

用文字表示是:被除数÷除数=

老师讲述:分数是一种数,除法是一种运算,所以确切地说,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

( 2 )思考。

在被除数÷除数= 这个算式中,要注意什么问题?(除数不能是零,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3 )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如果用字母a 、b 分别表示被除数和除数,那么除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怎样表示呢?

老师依据学生的总结板书:a÷b = (b≠0)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法,分母相当于除数。)

老师:现在想想用这节课我们所学知识,能否解答刚上课时5 ÷ 9 的商是多少?你会做了吗?(三)小结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四)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 除以9 ,商是多少?(板书:5 ÷ 9 =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 .学习例3 。

( 1 )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 只,养鸭10 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 2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 3 )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 ÷ 10 =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三)思维训练

1 .把8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3 段,每段长多少米?

2 .把一个5 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 块,每一块是多少平方米?(用分数表示)(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图形的美,感受数学的价值,渗透集合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

2、对假分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用纸张折一折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分数1/3,3/4填空。

2、填空:3÷4=( )/( ) 8÷11=( )/( ) 4/7 =()÷() 7/9=()÷()

二、探索研究

1、认识真分数。

(1)小黑板出示例1,引导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比较例1中三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发现这3个分数有什么特点?(1/3、3/4、5/6的分子都比分母小)。

(3)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

(4)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小结:指出:像1/3、3/4、5/6这样的分数都叫做真分数。

你能再举出几个真分数吗?提问:什么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认识假分数。

(1)小黑板出示例2 直观图,指点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联系直观图想一想: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4/4=1,7/4和11/5都大于1)(3)像4/4、7/4、11/5这些分数都是假分数,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有什么特征?象这样的分数还有吗?举例说说。

(板书: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者等于1。)

3、巩固练习:教材第70 页上面的“做一做“。

4.揭示课题。

从上面的直线图中可以看到,分数可以分为几类?(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练习后要求学生用彩色笔将真分数和假分数用线分割开来。

5.认识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1)观察上表中的分数,哪些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板书:2/2、4/2、6/2、8/2、10/2、3/3、6/3、9/3、4/4、8/4、5/5、10/5。

(2)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商是多少?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

结论:当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些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1)结合例2直观图进一步说明4/4=1和8/4=2的算理。

三、课堂实践

1、判断。

(1)真分数一定小于假分数。

(2)假分数都大于1。

(3)小于7/8的真分数只有6个。

2、游戏。

形式:教师出示带有括号的分数,让学生举出手中的数字卡,按要求填数。

(1)使( )/9为真分数。

(2)使 9/( )是真分数。

(3)( )/5,组成分母是5的假分数。

(4)5/( ),组成分子是5的假分数。

四、课堂小结

谁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谈谈你获得了什么知识?对分数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带分数

教学目标:

1、认识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中的一种形式。

2、经历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探索过程,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通过教学发展学生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教师:你能把下面的假分数化成整数吗?

4/4=() 10/5=() 28/7=()

组织学生交流想法:画图来想或者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板书:10/5=10÷5=2。

教师指出:除法计算和画图分析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把10/5化成整数,可以用除法算式10÷5=2来表示转化的过程和结果。

28/7化成整数是多少呢,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呢?

刚才,我们把这几个假分数都化成了整数,观察这几个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回答。)

小结: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6)提问:观察刚才同学们自己列举的几个假分数,看看哪些能化成整数,分别等于几?你还能再说几个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吗?(同桌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二、探索新知,自主建构

(一)带分数教学

1、带分数概念

(1)投影出示例3,教师:“一个半”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思考,如果有困难,可以要求先画出示意图,然后再用所学过的数表示“一个半”。

生:“一个半”可以用小数1.5表示

生:“一个半”可以用分数3/2表示

生:“一个半”可以用数“1+1/2”表示。

指出:“1+1/2”的和可以写成1又1/2的形式,这种数是今天学习的带分数,它由整数后边再带一个真分数组成,读作:一又二分之一。

(2)提问:什么是带分数?

(板书: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

(3)练习:完成课本p72第4题,用带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要求说出这个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

想想:带分数与1比较,谁大谁小?为什么?

2、小结:带分数是假分数中的一种,它由两部分组成,带分数比1大。

(二)、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

1、出示假分数图:要求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1)把谁看作单位“1”?

(2)每个假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师: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尝试把上图中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3、反馈:

(1)、提问:4/4可以化成哪个数?(整数1)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根据分数的意义,4/4里有4个1/4,4个1/4也就是1

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4/4可以写成4÷4=1

(2)、提问:8/4可以化成哪个数?(整数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3)7/3可以化成什么数?你又是怎样想的?

明确:7/3化带分数,用7除以3商2余1,商2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1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6/5化成带分数,并说说方法。

4、小结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想想:假分数怎样化整数或带分数?

归纳:用假分数的分子除法分母:(1)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化成整数,商就是晕个整数。(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化成带分数,商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指出:分数分为两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只是假分数中的一种形式(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三、课堂实践

完成71页的“做一做”

四、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 ( 12O ×3 )÷(30 ×3 ) = ( 120 ÷10 )÷(30 ÷10 ) =

二、教学实施

1 .教学教材第75 页的例1 。

让学生拿3 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 份、4 份、8 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21=42=84

为什么相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 (从右往左观蔡)

3 .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 .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报。)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00,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 ;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

5 .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6 .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的第1 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 .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1 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 .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2 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52化成104,也可以把104化成5

2

,再比较。 9 .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3 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 .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4 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 .完成教材第77 页练习十四的第5 题。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题。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谁能说一说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学生回忆并口头回答。

二、教学实施

l .出示列2。把32,2410化成分母是12而分数的大小不变的分数。

( 1 )提问:谁能说一说,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 2 )学生审题,分析要点:① 分母是12 ;② 大小不变。

( 3 )提问:想一想,怎样使分母变为12 ?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怎样变?

学生思考后再回答,然后请学生试着在课本上填写。 老师以

32为例提示:先想分母3 怎样变成12,再想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应该怎样变化。 板书:32=4342x x =128 2410=224210÷÷=125

提问:你是根据什么知识解决这个题的?应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注意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者除以0以外的相同数。

2 .完成教材第76 页“做一做”的第2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 .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6 、7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 .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9 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集体交流方法。

可以都统一化成分子是1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16的分数,然后进行比较。

5 .完成教材第78 页练习十四的第10 题。 学生审题并思考方法,集体交流。

可以化成分母都是100 的分数,也可以统一化成分母是50 分数,再进行比较。

三、思维训练 写出比95小而比94大的4 个分数。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巩固了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理解,要会灵活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2、能根据两个数的不同关系灵活地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经历数学活动过程,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4、渗透集合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两个数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预设情境,提出问题

王叔叔家正准备铺地砖,希望同学们帮他想办法。出示例1情景图。

二、联系生活,探究新知

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铺这块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的地面,有什么要求呢?(交流 “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

“边长还要是整分米数”“什么是整分米数?”)

(2)如果满足以上两个要求,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解决这个问题,师拿出课前发的方格纸。说明,这是一张长方形方格纸,用它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可以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

(3)每人选择方砖的边长试着画一画。

(4)交流结果:只有边长是1分米、2分米、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符合要求。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4分米)再想想找出来的边长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2、认识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1)用集合表示用集合圈来表示两个数因数及公因数。

(2)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其中,4是最大的公因数,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游戏:找出“12和18”的公因数。

4、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问:应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

(1)怎样求18和27的最大公因数。

(2)学生思考,交流各自的方法。

(3)学生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4)观察一下,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两个数的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最大公因数是它们公因数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1、找出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你有什么发现?

4和8 6和18 1和7 8和9

(1)如果较小数是较大的因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2)如果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游戏:同桌互找学号的最大公因数。

3、介绍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继续研究这些方法。

四、全课总结(收获、自我评价)

约分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掌握

约分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归纳、概括出最简分数的概念及约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写出分数

1、谈话:新的一周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老师从多数同学的脸上看到了两个字,是哪两个字呢,请你

猜猜看。(自信)

自信可是一个人成功必备的品质。你估计一下咱班46名同学有多少人对学好数学充满了自信?请你把估计的结果用分数表示出来,并写在纸上。

2、说一说你估计的结果,为什么这么估计?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数:请你把这些分数分分类?

2、探究不同的分类方法:将这些真分数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3、组内探究分类方法。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举例:以你的学号为分母,说一个最简分数。

6、探究约分的方法:

(1)能否把你们刚才写的非最简分数也化成最简分数?老师刚才说到一个词?你怎么理解“化成”这个词?

(2)大家猜猜看,转化后的分子分母会比原分数的分子分母怎么样?在这其中,什么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个转化的过程叫做约分。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约分?

(3)自主学习:如何将6/8化成最简分数?约分的过程怎么写?你认为怎么约分更简便?

(4)组内汇报。

(5)练习:将你们组写的非最简分数约分,组际交流。

7、小结:约分时,我们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逐次去除分子和分母,最后得到最简分数。也可以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去除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提问:两个同学去游泳,游泳池长100米,一个同学游了75米,另一个认为他游了全程的3/4。对他们游的路程,你有什么看法?为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分数约分,用2 约了一次,用3 约了两次,得到3/8。原来这个分数是多少?

3、五(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根据这两个数据,你能提出什么分数问题?

4、用最简分数说说自己每天固定要做的事情所用的时间要占一天总时间的几分之几?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

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数有:40 80 120 ,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30的倍数:30 60 90 120

40的倍数:40 80 120

(4)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采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数,从而发现它们有公有的倍数120,看来是真的不行。

2.师:咱们换一个数试试。一组60分钟回来一次,一组90分钟回来一次。请同学们再来证明一下。学生验证

学生汇报。

生:60的倍数有:60 120 180;90的倍数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钟时它们会相遇。

师:恩,还是不行,我们发现60和90也有公倍数。

3.师:那是不是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例如17和18的公倍数就是它们两个数的乘积。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任意两个数都有公有的倍数,也就是公倍数。什么是公倍数?

生: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就是他们的公倍数。

师:公倍数有多少个?

生:有无数个,找到两个数的一个公倍数,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师:我们发现任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而且每组公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那么三个数之间是否也有公倍数?四个数呢?五个数呢?

生①:举例:2、4和5的公倍数是20。

生②:无论几个数,只要相乘,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数吗?

生:没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师:为什么?

生:因为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没有最大公倍数。

4.[出示]找最小公倍数

4和8 5和10 6和15 6和9 4和5

让学生找出每组数的公倍数。

师:4和8你们怎么找得这么快?能给大家说一说你的方法吗?

生:大数要是小数的倍数,大数就是它们的公倍数。

师:你们还能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之后汇报。

生①:如果大数是小数的倍数,那么它们的乘积也是它们的公倍数。

生②:5和10的最小公倍数是10,并不是它们的乘积。

生③:4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互质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它们的乘积。

三、总结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与练习,我们学会了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并且发现了一些特殊数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通分

教学目标:

1、掌握同分母分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并能熟练、快速地比较。

2、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概念,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把两个分数进行通分。

3、能运用通分的方法,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4、经历探索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2、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求下列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6和8最小公倍数是()

7和9最小公倍数是() 9和18最小公倍数是()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3/13 ○ 4/13 2/7 ○ 4/7 5/9 ○ 2/9

3/8○ 3/11 5/6 ○ 5/8 12/17 ○ 12/19

师:你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选择其中的两题(同分母、同分子类型)让学生说说理由

师:观察这六组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全班交流,明确以下几点:(课件出示)

①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数较大

②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数较大

二、自主建构,解决问题

(1)屏幕出示,第94页例4情景图

(2)提出问题:黄豆和蚕豆哪个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

(3)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师:要比较谁的蛋白质含量高,就应该比较2/5和1/4,看这两个分数谁大谁小?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比较?然后把方法写在作业本上,比一比看谁的方法多。

学生独立解决。

学生交流自己想法,可能有

①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5=2÷5=0.4

1/4 = 1÷4=0.25 所以 2/5大

②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1/4=2/8 所以2/5大

③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 1/4=5/20, 2/5=8/20 ,所以2/5大。

④画图比较,所以2/5比1/4大。

引导学生在交流辨析中明白:人们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化成同分母分数进行比较,这样比较方便。(4)揭示通分概念

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

教师指出:我们把1/4、2/5转化成5/20、8/20的过程叫作通分,(板书“通分”)在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作公分母。像1/4、2/5叫作异分母分数(板书:异分母分数),像5/20、8/20叫同分母分数(板书:同分母分数)。

师:那谁能具体的说一说什么叫做通分吗?

学生讨论:什么是通分?

联系1/4=5/20 , 2/5=8/20,口述内容,要求说一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明确

“相等”一词。

三、巩固内化,拓展应用

完成第94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名板书“5/6和7/8”的通分情况。

四、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第95页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比较引入,明确学习的必要性。

出示:羚羊和鸵鸟进行赛跑,羚羊每分钟跑0.9千米,鸵鸟每分钟跑 4/5千米,谁跑得快些?

1、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比较0.9和4/5的大小。

2、而一个是小数,一个是分数能直接比较吗?怎么办?

小结: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会遇到这样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为了便于比较,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把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揭示课题)

二、激活小数的意义,探寻小数和分数的互化方法。

(一)小数化分数:

1、怎样把0.9化成分数呢?(0.9=9/10)出示一条线段:

(1)你能在这条线段上找到表示0.9这个点吗?

(2)那么0.9表示什么意义呢?板书:0.9表示十分之九所以0.9=9/10

2、出示表格:(0.23)

(1)你能用小数来表示阴影部分吗?为什么?

(2)0.23表示什么意义?

板书:0.23表示百分之二十三

(3)那么如果把0.23化成分数是……?

板书:所以0.23=23/100

3、那0.179化成分数是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0.179表示千分之一百七十九所以0.179=179/1000

4、小结:如果我们理解小数的意义,那么要把小数化成分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想不想再试试?

5、练习: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1 0.27 0.039 0.7 0.43 0.999

(1)同桌任选两题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反馈说理。

师:我发现同学们在化这些小数的时候速度都很快,你们有什么决窍吗?

(观察这些小数和化成的分数,你有什么发现?)――0.7、0.1、0.9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化成的分数呢?

板书: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二位小数――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6、运用这个规律,相信大家在做小数化分数的时候会做得更快!

(1)练习P86.3前两个。

(2)反馈:0.4=4/10 你对这位同学所做的结果有什么建议吗?(0.4=2/5 分母怎么不是100了?)大家认为呢?

7、小结: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如果能约分的再约分(板书)请把你刚才做的,你认为应该约分的再约分。

[设计意图:结合小数的意义,逐步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自主学习。]

(二)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小数化分数的方法,知道了一位小数化成分数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是百分之几……那么倒过来观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十分之几——一位小数;百分之几――二位小数……)

2、请用你的发现把3/10、53/100、 711/1000分成小数。

(1)练习

(2)反馈:3/10=0.3 53/100=0.53 711/1000=0. 711

3、下面请大家运用你们的聪明才智把P86.1的第1、4个分数化成小数好吗?

4、小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要化成小数,可以直接把分数写成小数。

(三)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

1、那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你有办法把它化成小数吗?

出示:把 4/5化成小数

2、小组讨论,尝试练习(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举手,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

3、反馈:

A、 4/5=4÷5=0.8 你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

B、还有别的方法吗?

4/5=8/10=0.8 你是依据又是什么?

4、小结: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转化成除法、或者转化成分母是10、100的分数,这样就以化成小数了。

5、用你喜欢的方法把3/20 4/7化成小数。

(1)练习

(2)反馈: 3/20=15/100=0.15 3/20=3÷20=0.15

2/7=2÷7≈0.286 (除不尽保留三位小数)

A、为什么用≈

B、2/7化成小数为什么不采用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方法来做?6、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

三、课堂总结:

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能较熟练地进行通分、约分;

3、初步形成提出疑问,并寻求解决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3、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整理归纳本章节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1.学生回顾本章节内容

2.将知识点进行整理形成体系

3.小组内互相展示、评价

4.展示

二、质疑

1.分数的意义

(1)如何理解单位“1”?单位“1”与自然数1 有何不同?

(2)如何理解分数单位?

(3)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什么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2.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1)真分数大小有何特征?

(2)假分数大小有何特征?

找一找、填一填:

3/5 3/2 6/51 8/5 5/8 13/11 17/17

真分数 : 假分数:

(3)什么样的分数是带分数?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

将上面的假分数化为带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1)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2)你认为基本性质中哪些是关键词,如何理解?为什么加注“0除外”?

(3)利用分数基本性质填空:

15/30=15÷5/30÷( )=3/( )=3×2/( )×( )=6/( )=6÷1/3/( )÷ ( )

4.约分、通分

(1)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约分的根据是什么?通分的根据是什么?

( 2)什么是最简分数?

(3 )区分互质数,质数。

(4 )说说怎样取公分母。

5.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1)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

(2)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当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怎么办?

(3)分数化成小数的几种特殊情况

三、课堂练习

1. 2/5表示()

2. 8/12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份去其中()份的数;也可以表示把8米平均分成()份去其中()份的数

3.4/5吨表示( ),也可以表示:( ).

4.将下面不是最简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7/15 6/18 15/21 16/24 13/11

5.将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4/7 和 5/6 4/7和5/35 4/15和7/35

6.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列各数

0.33 3/5 3/2 6/51 0.45 1/2 5/8 13/11 1/5

最新培智六年级数学教案上五

认识元角分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取币等现实情境活动中认识一元以内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学生参与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3、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模具:元角分 教学时数: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小朋友,过年的时候你们都会收到长辈们的红包啊?红包里面装的是什么呀?(钱)钱的作用可大了。老师啊,今天也准备了两个红包,里面也装了一些钱,老师啊打算把这两个红包奖给表现最棒的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得到它?那就好好表现哦!

小朋友,每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硬币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部分人民币,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学知识。 二、认识单位“元、角、分” (一)认识1元 (课件1元纸币)师:这张人民币你们认识吗?,是多少钱?你是怎么看出来是1元的? 小朋友看,1下面有两个汉字(壹圆),壹是大写的数字一,圆是人民币的单位。咱们现在一般写作这个元(板书:元)。 (课件旧版1元)这是1元吗?你这么知道的?像这种是旧版的1元人民币,咱们现在已经很少用了。 (二)认识1角 师:小朋友再看,下面这张是1元吗? 啊?1角呀!这儿不是明明有数字“1”吗?为什么不是1元? 哦, 1后边还有一个很特殊的字(角),你们看得真仔细!角也是人民币的单位(板书:角)。 (课件出示)1元和1角,尽管都有1,但是单位不同,差得可就远啦! (三)认识分 师:小朋友再来看,这是一枚硬币,硬币都是用金属做成的。 谁来当小老师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介绍?这枚硬币啊,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

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的熟悉,虽然也出现了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初步概念,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知识在系统认识了小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本册将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等技能,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计算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观察物体(三)”“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教学折线统计图,根据统计内容的调整,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集中进行编排,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把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并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第一单元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 (1)向()平移了()格。 (2)向( )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5、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6、在钟面上,分针绕点o旋转30°表示时间经过() 分;时间经过15分,分针绕o点旋转()度。 二、动手操作。 1、 ①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2、 (1)图形1绕A点()旋转90°到图形2。 (2)图形2绕A点()旋转90°到图形3。 (3)图形4绕A点顺时针旋转()到图形2。 (4)图形3绕A点顺时针旋转()到图形1。 三、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四、找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五、请在下面方格中画一个图形,使它的面积是阴影部分面积的2倍。 六、请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七、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格。 八.做一做,画一画。 (1)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 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图B向右平移5格。 (3)把图C绕o点顺时针旋 转90°。 ()()()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含计划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全册教案 学年度五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分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借助操作直观,使学生对分数有初步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1.盒中装有红球和黄球共8个,任意摸一个,若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则盒中至少有()个红球。 2.有红、蓝、绿各1个球放入箱中,任意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 )种结果。 3.盒子中有8个球,分别是5个红球、1个绿球和2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可 能摸到的是( )球,也可能摸到( )球或(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大,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4.一个正方体,四个面上写着“1”,一个面上写着“2”,一个面上写着“3”。 抛一次,写着( )的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大,写着( )的面和写着( )的面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 5.往盒子里放两种颜色的球,共8个,任意摸1个,要使摸到绿球和蓝球的可能 性相等,绿球应放( )个,蓝球应放( )个。 6.在下面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第一个袋子里摸到白球和黑球的可能性 ( ),在第二个袋子里摸到白球和黑球的可能性( )。 7.在括号里填“可能”“不可能”或“一定”。 (1)明天,太阳( )从东方升起。 (2)明天( )会下雨。 (3)鲤鱼()在天上飞。 (4)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玻璃杯()会破碎。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共10分) 1、小兰买彩票一定能中大奖。() 2、在装有10个白球和10个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不可能摸出黄球。() 3、小丽扔13次硬币,可能都是反面朝上。() 4、在盒子中放8枚红棋子和1枚黄棋子,任意摸一枚,不可能摸到黄棋子。() 5、只有努力学习,考试一定都得满分。()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12分) 1.盒子里有5个红球,3个蓝球,1个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上学期) 代数初步知识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 (4)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5)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 (1)a 与b 的平方差是:a 2 -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1、n 、n+1。 (4)若b >0,则正数是:a 2 +b ,负数是:-a 2 -b ,非负数是:b 2 ,非正数是:-b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a b (a 、b 都是整数且a≠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p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填一填。 1.A=2×2×5,B=2×3×5,A和B的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修一段长3 km的公路,计划4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实际用了5天修完,平均每天修这段公路的( )。 3.分母是11的真分数有( )个,最大的是( );分子是11的假分数有( )个,最小的是( )。 4.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越( ),这个分数值就越(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越( ),分数值反而越( )。 5.在4、9、10和16这四个数中,( )是互质数。 6.三个质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2,这三个质数是( )。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分母是8的真分数共有8个。( ) 2.真分数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小,假分数的分子一定比分母大。( ) 3.分数都比整数小。 ( ) 4.通分时,只能用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 5.分子、分母都是奇数的分数,一定不是最简分数。(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最简真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15,这样的分数一共有( )。 A.1个 B.2个 C.4个 2.分子和分母都是合数的分数,( )最简分数。 A.一定是 B.一定不是 C.不一定是 3.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分数单位大的分数值( )。 A.就大 B.反而小 C.不一定大 4.小红的卧室长4 m,宽3 m,用边长( )dm的方砖能正好铺完。 A.4 B.5 C.6 5.质数与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 )。

A.偶数 B.合数 C.质数 四、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先约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2432和312 (2)3070和1848 2.先通分,再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1)715和920 (2)35、710和1315 五、解决问题。 1.一次数学竞赛共有30道题,小红做对了18道,做错了12道。 (1)小红做对的题的道数占总题量的几分之几? (2)做错的题的道数占总题量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解答出来。 2.把20块共重2 kg 的巧克力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块?每人分得多少千克的巧克力?每人分得全部巧克力的几分之几?

2018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任教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1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 1. 一个不透明袋子里装着除颜色不同外,其它都相同的6个白球和8个红球,从袋子里任意摸出1个球,摸到()球的可能性大。 A. 白 B.黑 C.红 2. 一个盒子里装着质地、大小完全相同的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后放回,共摸30次,摸到黑球12次,摸到蓝球18次。这个盒子里可能()球的数量多。 A. 白 B.黑 C.蓝 3. 一个盒子里装着5支绿色铅笔,2支红色铅笔,从中任意摸出一支,摸到的()是白色铅笔。 A. 不可能 B.一定 C.可能二.下表是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们在20分钟内统计的学校十字路口的车流量情况,依据表格里的信息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 确的画“√”,错误的画“×”。 种类小轿车电动车公交车货车自行车数量/辆50 45 30 6 30 1. 大白说:“下一辆车很有可能是小轿车。”() 2. 小李说:“下一辆车一定是小轿车。”() 3. 小王说:“下一辆车是电动车的可能性最大。”() 4. 小徐说:“下一辆车是货车的可能性最小。”()

三.看图回答问题。 A B C 1.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停在阴影部分的可能性最大? 2.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停在阴影部分的可能性最小? 3. 转动哪个转盘,指针停在阴影部分和空白区域的可能性相等? 四.7名同学每个人抽一张卡片表演节目,各自分别抽到如下卡片,根据信息进行判断并回答问题。 1. 如果让小明抽,小明抽到()节目的可能性最大。

A. 跳舞 B.诗朗诵 C.冷笑话 2. 如果让小红抽,小红抽到()节目的可能性是最小的。 A. 冷笑话 B.诗朗诵 C.冷笑话和诗朗诵 3. 这里有()名同学抽到唱歌节目。 A.3 B.2 C.1 五.东东和西西两名同学给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上数字 1~6,他们吧这个正方体向上抛50次,记录各个数字朝上的情况 如下图所示。 数字 1 2 3 4 5 6 朝上的次数8次10次7次8次9次8次 1. ()朝上的次数最少,()朝上的次数最多。 2. 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再向上抛50次,你认为4朝上的次数会怎么样?在下列合适的答案里面画“√”。 次数最多()次数最少()无法确定()六.小白、小黑、小红各插了一个花篮。在下列正确答案后面 ()画“√”。

(完整)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培智一年级数学教案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案说明:选自《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数学》(第一册)《10以内的加法》这一单元中的《复习5以内的加法》,适合培智一年级学生。 复习5以内的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加法,巩固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2.通过理解图例引导学生理解算式的意思,锻炼看图知意和语言表达能力。 3.能用学具计算加法算式,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4.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4以内的加法算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学习?(课件出示) 二、探索新知 1.看图知意 黑猫警长给我们带来了三个盒子,我们先打开第一个盒子。第一个盒子里面是什么?(课件出示)(训练C组的学生说“盒子里面有玩具汽车”,训练D组的学生说“玩具汽车”。)

红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3辆红色汽车”) 蓝色汽车有几辆?(训练C组的学生说“有1辆蓝色汽车”) 那一共有几辆汽车呢?(训练C组的学生数数并说“一共有4辆汽车”)有3辆红色汽车,1辆蓝色汽车,一共有4辆汽车。你能再试着说说吗?(A组学生说,引导B组学生说) 那用一个算式怎么表示呢?(训练A组学生说) 是3+1=4,你能读读这个加法算式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这里的3指的是谁呢?1呢?4呢?(训练B组的学生说) 2.动手操作 现在打开第二个盒子,是一个加法算式,你会读吗?(训练C组自己读算式,训练D组跟读算式) 我们来摆一摆这个加法算式,你想怎么摆?(训练A组的学生说)(课件演示)先摆2个,再摆3个,一共是5个。 下面,由我们小朋友摆一摆了,就像老师这样摆,能吗? 先用雪花片摆一摆,摆完以后说说这个加法算式。(学生动手操作)3.课堂休息 你们知道黑猫警长是干什么的吗?现在我们来听一首歌,名字叫《黑猫警长》。(听歌) 黑猫警长是森林卫士,抓坏人,保护森林。 4.课堂小结 这就是我们所学的5以内的加法算式,我们一起读一读我们所学的加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2020年春季学期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

发。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 观察物体……………………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理察、折纸、交流等活动,探索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2、掌握用折纸等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的方法。 3、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同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対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多媒体操件、一些简単的几何图形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1、激情引趣: 电脑出示轴对称图形:花瓶、木板花纹、行船的人、中国结。 初步感知: (1)教师:这些图形好看吗?你能说说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2)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教师:通过观察,大家发现这些图形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电脑显示结论:这些图形的两部分都是完全一样的。 2、揭示课题 (1)同学想一想,给这些图形起一个共同的名称,叫什么呢?(学生回答) (2)师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3、出示学习目标: 能正确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目标清楚,让我们向着目标出发! 二、学习指导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页,我们请学习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学习指导(投影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第1页及第2页的内容,边看书边动手操作,思考并完成: 1、通过观察第1页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图形?它们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什么叫轴对称图形?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以及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3、观察例1的图形,哪些是抽对称图形?分别有几条对称轴?(独学--交流--讨论--汇报) 预设时间:6分钟 三、自研共探 1、教材例1 观察下面各图,说一说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用折纸的方法判断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认真地看书自研,分析并解决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先对子交流,再小组讨论,教师在学生合作交流巡视,观察小组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组给予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组及组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合作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汇报展示) 师:下面我们比一比看每个小组展示的精彩,能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展示方式可以多样化,由各组组长进行分工。(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各组展示后,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4、知识小结: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四、学情展示 课本第2页练一练的第3题要求: 1、独立完成、互相讨论。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向对方示意,待对方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90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预习反馈: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反馈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反馈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找出下图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旋 转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5-6页例3、例4。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

目录 一、教学计划 二、课时备课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数学成绩整体不够理想,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的书写状况较差,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较弱。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订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编排既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编排的要求,同时注重体现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分散编排,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和求法其次,注意所涉及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避免题目中的数目过大此外,在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取、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改进熟悉分数的编排,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加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四则运算同整数、小数知识一样,分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分数的概念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十册数学教案 目录(总课时数:80) 一简单的统计(一) 第1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第2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第3课时:练习课 第4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3) 第5课时:练习课 第6课时:求平均数 第7课时:练习课 第8课时:整理和复习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10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 第1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 第12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13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第14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15课时:体积和表面积的比较 第16课时:整理和复习 三.约数和倍数 第17课时: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第18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数 第19课时:能被3整除的数 第20课时:质数和合数 第21课时:分解质因数(1) 第22课时:分解质因数(2) 第23课时:最大公约数(1) 第24课时:最大公约数(2) 第25课时:最小公倍数(1) 第26课时:最小公倍数(2) 第27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期备课 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单位“1”: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单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例如:3 2 的分数单位是 3 1。 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 a ÷b=b a (b ≠0)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例: 3 1 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例: 3 5 带分数: 由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叫做带分数。例:1 3 1 有些假分数的分子恰好是分母的倍数,实际上是整数,有些假分数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样的假分数可以写成带分数。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3 7 7÷3=2……1 商除数余数 231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2 31 3132+? 分母分子分母整数+? 3 7 分解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由几个质数相乘得到,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0=2×3×5 2 30 3 15 5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最大公因数:2个或2个以上的数的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公因数,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2个或2个以上的数的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公倍数,叫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例:6和8 (1)排列法 6的因数:1,6,2,3 8的因数:1,8,2,4 6和8的最大公因数:2 6的倍数:6,12,18,24 8的倍数:8,16,24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2)筛选法 6的因数:1,6,2,3 6和8的最大公因数:2 8的倍数:8,16,24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4 (3)分解质因数 2 6 用质因数2除 2 8 用质因数2除 3 2 4 用质因数2除 2 6=2×3 8=2×2×2 (2是6和8的公有质因数,3是6的独有质因数,2×2是8的独有质因数) 6和8的最大公因数:2 (公有质因数)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3×2×2=24 (公有质因数×独有质因数) (4)短除法 2 6 8 用公因数除 3 4 (2是除数,3是6÷2的商,4是8÷2的商) 6和8的最大公因数:2 (所有除数的乘积) 6和8的最小公倍数:2×3×4=24 (所有除数和商的乘积) 特殊情况: 两个数互为质数: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 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最小公倍数是较大的数。

培智数学第十三册教案

第十三册数学学期备课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复习;乘数是-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总复习。在四个教学单元里,共安排了十九个综合练习和两个单元复习。 【教学重点】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笔算乘法的教学。 【教学要求】 1.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笔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计算。 3.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 【教具和学具】 1.口算练习卡片。 2.计数器。 3.案秤、天平。 4. 课件。 5绒板。 【课时安排】

一复习………………………………………………………………..3课时 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42课时 1.一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应用题…………………………………………………..……. ..6课时 3.一位数乘三位数………………………………..………….8课时 4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7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三、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36课时 1.两位数乘两位数…………………………………..……12课时 2.两位数乘三位数…………...……………………………. 6课时 3. 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 4被乘数中间、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算法.……5课时 单元复习…………………………………………………. 3课时 机动时间6课时 四、总复习……………................…….....................5课时 【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6名智障学生,根据智力障碍的不同程度,把他们分成A、B、C三组。A组学生3人,分别是王星懿、刘海峰、杨凤山,他们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将强;B组学生2人,是刘伟、方长顺,他们有一定的言语交流能力,自己的观点能较好的完整表达出来,但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差,课堂上

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观察物体,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教材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到当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比较适合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2017年冀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案全册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 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 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生活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 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 探索的氛围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价评价方法, 二、学情分析 全班共有XX名学生,其中男生X人,女生Y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基础知识不太扎实。一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来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能力。少数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上有困难。还有个别同 学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三、教材简析 本册教科书共安排八个单元。“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单元安排和主要内容如下。 (一)数与代数(共4个单元)

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第四单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计算,简单分数乘法问题,认识倒数。 第六单元--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计算,简单分数除法问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 第一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及它们的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五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概念,体积单位,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探索,生活中的体积计算问题(包括容积)。 (三)统计与概率(1个单元)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 认识单式、复式折线统计图,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收集生活中的统计图并进行分析。 (四)综合应用(安排4个活动) 记录天气(一)--结合“公交车上的数学”单元设计 (二)包装扑克--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设计 通过包装6盒、8盒扑克,探索怎样包装扑克,用的包装纸最少的实践活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