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社会分配不公的原因

一、我国劳动力长期被压低导致分配不公

二、体制转型的制度缺陷导致分配不公

三、我国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导致分配不公

1、劳动力市场不健全

2、农村土地市场不健全

3、垄断市场大量存在

4、资源性市场定价偏低

一是提高农民收入,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与城市居民相比收入偏低,提高他们的收入始终是中央高度关注的第一大问题,也是老百姓的呼声。

二是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包括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等。

三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对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这正是“保低提低”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是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报酬权益。要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及时加以查处,包括克扣拖欠工资、人为地延长工作时间,或者蓄意提高劳动定额标准,通过变相的方法来降低劳动者应得的收入等行为。这其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见成效,今年底要解决历史拖欠工资问题。

五是调资不能“只涨老总不涨员工”。这些年来,一些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只涨老总年薪,不涨员工工资”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虽然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与所有人都有关,但这一机制对低端收入者至关重要,因为中层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其工资的足额支付和正常增长都不会有问题,但低端岗位劳动者的工资正常增长是很难保证的,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可使“提低”落到实处。

一是对于高收入者要进行税收征管。包括要求年收入12 万元以上者进行个人所得税申报并加强征管就是措施之一,继续打击取缔非法收入等等。

二是抓垄断行业的收入调控。一是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进行调控,这项工作已经有所进展,其核心是对收入过高的垄断行业企业,严格审核其工资基数和效益基数,对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比例进行调整,由原来的1:0.7 以上,下调为1:0.6;另外,对一些企业的挂钩指标也进行了调整,把实务量、工作量的指标尽可能减少或者取消,集中到经济效益方面,而经济效益,把利润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尽可能剔除客观原因造成的利润增长因素,以避免大幅度增加工资的情况出现。这对控制垄断行业的收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是对垄断行业进行重点监控。现在有的省市已经开始把垄断行业作为工资内外收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看它是不是真正按照国家政策调升工资,如果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进行查处。

四是研究确定国企老总与一般员工收入的合理比例。企业管理者与一般员工人收入拉开一定差距是应该的,但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差距不能过大。现在国资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国有企业老总和一般职工的收

入比例关系,这个比例确定后,将对国企特别是垄断企业的高收入者起到限制作用;还有一些地方规定,垄断企业人均工资增长要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这将有利于平衡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五是征收资源占有税。限制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企业收益源头上下工夫,对垄断行业的利润,特别是资源占有征收资源占有税,将其非劳动创造的利润部分上交给国家,这将是从源头上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办法之一。

当然,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突出的问题,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措施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形成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彻底打破行业垄断。

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正常的工人工资增长机制,一些地区基层工人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多年没有变化或增长少,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同时有些技术工人的工资也没有按技术贡献得到相应的调整,收入水平相对白领仍然较低。另一方面,技术人才本身的技术水平未达到较高的要求,薪酬待遇也难以提升。深圳前几年就曾用30 万元年薪招聘技能人才,但没有人敢去报名。相信随着政府、社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技能人才的各项政策会得到切实落实,其劳动付出将得到应有的合理的回报。

第一,市场经济本身的完善,市场行为的规范化。这恐怕是解决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最基本的措施。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是二元体制,旧体制打破了但是旧的东西还存在,新体制又没有健全完善,就很容易出现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的现象。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完善进程较快,市场行为有序、规范,那么一夜暴富、几天暴富的情况就不可能出现。我们看到,外国资本愿意进入中国市场,除好的方面不说外,其中一点就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现在还不完善,投机获利的概率高,他投一点资可能就赚一大笔钱。在规范、完善的市场体制下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第二,诚信价值体系的形成。去年我们到东欧考察,发现匈牙利和波兰等国(这几个国家也是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企业克扣、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很少。据介绍,这些国家的诚信文化很浓厚,诚信教育无处不在。我国也有着优良的诚信传统,儒教、国学提倡诚信和道义,今天,我们党通过对全党进行的“八荣八耻”教育,通过社会道德体系、诚信道德体系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弘扬,重新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使整个社会形成文明、诚信的风气,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就会越来越少。

第三,比较健全的法律和严格有效的监督。法律的有效监督是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的有力保障,除此之外,舆论监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外的舆论监督非常厉害,不管你是多有钱的财主,多有地位、有名气的名人政要,只要你触犯了社会公平交易的法律,获取了非法收入,都将被舆论的火力所重创。近几年来,在我们国家,社会舆论对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报道越来越多,形成了一定的舆论压力。舆论的反馈,又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给政府,转化提升为政策,对解决分配领域的问题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四,对非法收入加大打击力度。国外对非法收入打击力度非常大,比如通过税收、公平交易法等,对获得非法收入者严厉查处。在挪威,有个说法叫做“受贿零容忍”,就是你受贿100 万元是犯罪,受贿10 块钱同样要定罪,哪怕你拿一分钱也要戴上一顶受贿罪的帽子。

分配不公问题

如何看待与解决分配不公 09平面2班 韩莎莎 1103800007

分配不公怎么办 2010年理论热点面对面“七个怎么看”,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怎么看就业难、怎么看看病难、怎么教育公平、怎么看房价过高、怎么看分配不公、怎么腐败现象等七个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应该是分配不公的问题。正如怎么看分配不公开篇所说,“2010年‘两会’召开前夕,新华网开展了‘你最关心的话题’网络民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分配不公问题在18个选题中位居第一。” 目前,由于我国分配领域种种不公问题,贫富差距还在不断扩大。从1997年—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目前我国基尼系数约为0.47,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0.4是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财富已过度集中于少数人,该国社会处于可能发生动乱的“危险”状态。 分配不公的形成与原因 分配不公古已有之,中国有句古话“不患寡而患不均”,劳动产品分配始终是当政者所关心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所在。清朝末年随着外敌的入侵,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外部力量的打击下走到了尽头,中国资本主义由于受种种客观因素的限制,也未能真正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大潮便席卷全球,人类的半数为此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既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剥削工人阶级的秘密,为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纲领。但是,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方面,马克思主义并没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理论,社会主义只能在探索中前进和发展。 社会主义在实践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矛盾,不少社会主义国家也因此易帜变色。由于工农业的收入产出不同,以及农副产品价格的偏低,加之我国农业的负担太重,投入严重不足,生产水平低下,造成我国农民的收入一直很低,城乡差距不断增大,这也是收入分配不公正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在所谓的经济开发中,使大量农民由于土地开发而失去了土地,仅获得极少的安置费用,而土地开发商却因此获得高额的利润,这也造成分配的严重不公。 由于分配制度不健全,对非法收入的监控力度不够,造成有法不依,无法可依,执法不力和无力执法等矛盾并存的局面,致使有相当一部分人靠非法敛财暴富而得不到法律的制裁,造成市场混乱,制假贩假,诚信危机,产生分配不公。改革开放以前,传统社会主义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劳动人民的工作积极性问题。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分配原则是按劳分配,而其实质则是按劳动时间分配,面对劳动者在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殊贡献与个别人的消极怠工现象,它的奖罚措施显的苍白无力;在缺少强大的精神动力时,它抹杀了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压抑了人们对物质文明追求的欲望,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二是配置资源的问题。在单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是由国家统一调拨分配的,由于受信息、科技水平的限制和社会调查的局限性,资源配置造成巨大浪费。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不同行业之间以及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不断加大;这里既有分配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体制上的弊端,因此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是缓和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劳动报酬;垄断行业;非法收入;社会保障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居民收入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一些不公平因素,导致城乡之间、不同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不断加大,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越来越明显;收入分配不公导致部分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由此带来的诸多问题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及原因有以下方面: 1、国民收入分配比例不合理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国家财政收入、企业盈余、劳动者报酬三者的分配比例关系不够合理;劳动者报酬的增长低于国民收入增长比率。从近些年收入分配情况看,我国财政收入随着国民收入增长而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政府积累的财富越来越大;而劳动者报酬增长幅度较小,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利益均衡机制,市场分配机制还存在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初次分配完全靠市场决定,可能会导致利益的失衡;尤其是目前情况下,在部分企业中还没有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还没完全建立合理的职工劳动报酬增长机制,职工劳动报酬的多少还是由企业经营者单方面决定;而部分企业为了追逐利润最大化,人为地降低工资成本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特别是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还没有改变情况下,职工在劳动报酬协商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企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劳动者确没有分享到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关分配制度,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职工资最低标准;建立和完善正常职工工资增长机制。 2、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导致不同行业收入差距加大 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过大,垄断行业收入畸高,已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存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据统计,近些年电力、电信、金融保险、和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与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差距很大;部分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某些垄断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超额利润,并在此基础上让员工享受高工资、高福利,这显然不公平;这些垄断行业多属于行政垄断,并不是在市场激烈竞争中形成的自发垄断,垄断行业的高额利润不是建立在提高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水平上创造出来的,而主要是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垄断行业的员工获得的高收入并没有相应的高付出,职工能力与贡献不相配比,没有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和人才价值规律。垄断必然会带来不公平、不合理的收入

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一)

论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问题(一) 摘要:分配过程不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和再分配过程不公平两个方面,前者表现在初次分配领域,由于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等;后者表现在再分配领域,由于税制不完善、社会保障存在“逆调节”等原因,反而使收入差距拉大。只有解决了这些不公平问题,才能实现分配公平。 关键词:分配过程;初次分配过程;再分配过程;分配公平 居民收入分配公平,从静态来看,以分配结果公平的形式体现出来;从动态来看,则是分配起点公平、分配过程公平和分配结果公平的统一。其中,分配过程公平包括初次分配过程公平和再分配过程公平两个方面。初次分配过程公平核心是在生产领域,贯彻落实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用同一分配尺度来衡量相同要素提供者,使收入与投资在形式和数量上相适应1]27。初次分配注重的是公平基础上的效率优先原则,经过初次分配必然产生一定的收入差距,必须经过再分配来调节。再分配过程公平主要是指再分配领域税收、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再分配政策的公平,使社会成员尽可能平等地享受发展的成果。只有初次分配过程和再分配过程都基本上实现了公平,分配公平才能成为现实,否则,即使实现了分配起点公平,若没有分配过程公平,不可能达到分配结果公平,分配过程公平是分配公平的关键环节。 从实践运行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注重对分配结果进行调节,并没达到预期目的,收入差距仍呈持续扩大之势,原因在于分配过程不公平制约了分配公平。 一、初次分配过程的不公平问题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过程中,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规范,竞争机会不均等,市场监管不得力,法制建设滞后,非市场因素干扰严重,市场的基础性分配功能受到严重制约,由此导致的初次分配过程不公平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分配政策不统一造成企业内部平均主义和企业间收入差距悬殊并存的局面。现行企业分配政策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间缺乏统一的工资收入宏观调控政策,造成:其一,国有企业内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严重,尤其是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没拉开。因其劳动报酬尚未工资化、货币化,而是“一分为二”,一块以货币工资的方式分配,一块则以福利保障的方式由单位配给,导致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多重错位;其二,非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分配缺乏硬约束,随意性大,三资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快,工资高,私营企业“重资轻劳”现象严重存在,工资远低于劳动力市场价格,造成企业内部的苦乐不均;其三,不同企业间同工不同酬,收入差距持续拉大。 二是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甚至严重背离。目前,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分配机制不完善造成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虽已确立,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价格机制不完善,要素价格的形成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反映市场供求,市场机制对收入分配的基础性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缺乏法律政策规范,缺乏可操作性,如有些有形的生产要素(资本、土地等)的贡献大小可以由市场化的标准来衡量,但无形的生产要素(技术、管理等)的贡献大小很难量化,导致实践中的分配无序,要素的投入与收益不对等,甚至严重背离。具体表现在国有企业部分管理和技术等关键岗位职工的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而一般岗位职工的收入又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这违背了制度经济学的稀缺规律(资本、技术、管理等稀缺要素的收益就要高于过剩的劳动力要素的收益);非国有企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情况则恰恰相反。 三是收入分配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不合理不合法收入滋生蔓延。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社会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悬殊

社会分配不公与贫富差距悬殊 今天中国的贫富差距到底有多大? 我想这得从不同的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放眼整个中国,不同的区域之间贫富是悬殊的.在衡量地区之间贫富差距时,我想GDP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下面是2009年的一些GDP统计数据,主要列举了全国各省GDP最高的市: 首先我们看看东部沿海中国最富的地方城市:上海市14901亿元广东的广州市9119亿元江苏的苏州市7400亿元浙江的杭州市5098 福建泉州的3002 最高已经达到了14901亿,最低却只有3002亿. 那么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的周围的那些城市呢,他们的生产总值又如何?海南的三亚175亿广西的南宁 862 江西的南昌市1838亿元安徽的合肥市1948亿元. 差距一目了然,这些真的只是由于地理自然条件造成的?不见得吧?我想在海南,江西,安徽生活过的同学更能证明这一点。 现在我们看看西北部地区:西藏的拉萨131亿青海的西宁502亿甘肃兰州 920 新疆的乌鲁木齐654 最高只有920亿最低刚刚131亿。此时我还有一个数据要告诉大家,全国百强县之首,无锡的江阴市的GDP是1710亿,个人觉得这些数据很恐怖. 我没有去过拉萨我不能亲身感受那里的情况,但我去过青海的西宁和格尔木,就那两个城市的重要门户火车站来做个对比吧,那里火车站的规模与这边县级火车站规模是差不多的。巧的是今年我从青海回来后就去了上海,在青海白天面对的是荒地夜晚看的是星星,在上海白天看的是高楼大厦,晚上是霓虹灯,楞是没发现上海还有土的存在。 或许大家正在质疑地区贫富差距和社会分配不公有什么关系,我想说的是四个字“国家政策”,我认为国家政策在中国也是一种社会财富。国家每年将巨额的财政收入集中都投到了一些地区,国家对一些地区的政策对于经济发展是异常照顾的。正因如此,各地区才会拼了命的去中央争取财政,所以北京也就有个各色各样的驻京办,省的,市的,县的,企业的,学校的。。。。各个驻京办第一要务当然是对上访者围追堵截,第二要务便是“跑部钱进”也就是在中央替地方要投资。我看过一本书叫做《驻京办主任》,这是一本畅销书,相信肯定有人听过亦或看过,它详细记载了驻京办的形形色色。国家在政策上的分配不公直接导致了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失衡,但是不是中央这么做就不对呢?我认为在经济发展早期,特别是出于出口型经济时期,对沿海地区照顾是因该的,但到了一定时候特别是贫富差距到了危险边缘时政策因该立即向西部倾斜。(为何我会说这句话呢?大家都看到了,北京,上海,广东一个接着一个的烧钱,可是还有那么多人在饿肚子)但西部经济的发展与出口型经济不是很协调的,谁愿意在西部生产东西后再运到东部去出口?我想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扩大内需,用强大的内需来消耗西部地区的产品,此外这种方法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最好办法。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 重点在五个方面突破-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重点在五个方面突破:五个方面的重点 任务 职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是这两年“两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将其列为社会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您认为今年这一突出问题的解决会有哪些实质性的进展? 苏海南(以下简称苏):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报告里面把社会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问题列为解决得不够好的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之一,排在六大问题的第四位。而网上的一项调查则把这个问题排在了前三位,可见大家对它的关注度之高。解决收入分配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抓两头。首先要抓“低”的这一头,政府工作报告对此已有部署,各有关方面也在研究并着手推进。 职业:2005 年,苏所长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提出了“提低、调高、扩中”的思路,后来,我们发现,这一提法成为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一个原则性口号,被写进了许多政府文件中。 苏:可以说我们的这一提法与中央精神不谋而合。就这六个字、三个方面来说,“扩中”这一块,虽然也很重要,但它是个慢慢培育的过程,相对于两头特别是低的一头而言不是那么突出,所以我们主要还是要抓好两头,特别是低的这一头。 关注低收入群体,“提低”重在两头

职业: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重点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 苏:说到”提低”,有五个方面工作要做。 一是提高农民收入,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与城市居民相比收入偏低,提高他们的收入始终是中央高度关注的第一大问题,也是老百姓的呼声。 二是提高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包括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等。 三是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对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这正是“保低提低”非常必要、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 四是维护普通劳动者的报酬权益。要对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益受侵害的情况及时加以查处,包括克扣拖欠工资、人为地延长工作时间,或者蓄意提高劳动定额标准,通过变相的方法来降低劳动者应得的收入等行为。这其中要特别注意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近年来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见成效,今年底要解决历史拖欠工资问题。 五是调资不能“只涨老总不涨员工”。这些年来,一些企业内部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只涨老总年薪,不涨员工工资”似乎成了一种潜规则。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员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虽然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与所有人都有关,但这一机制对低端收入者至关重要,因为中层及其以上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其工资的足额支付和正常增长都不会有问题,但低端岗位劳动者的工资正常增长是很难保证的,建立“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机制”,可使“提低”落到实处。 打破行业垄断,今年将有五大举措 职业:解决行业垄断问题,今年将会有哪些政策举措?

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平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不公 摘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 都偏低,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从根本上看,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是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就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弱化权力在要素市场的支配关系,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通过公共决策减小既得利益制度化的几率等。 关键词:国民收入;劳动报酬;居民收入;分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表现在收入分配方面,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两极分化有逐渐加大的趋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资本所得不断上升,劳动所得不断下降,现在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都与此有关。这种状况不仅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障碍,也将严重影响到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一、收入分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居民收入差距两极分化 资料显示,过去二三十年,我国正经历着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不同人群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都发现了收入差距扩大的现象。1988-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有专家断言,目前占全国20%的人占有全部财富的80%虽无从考究,但众多迹象表明,这种断言实不为过。 (二)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在整个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前者由1990年的53.4%下降到2007年的41.4%,后者由1995年的67.3%降低到2007年的57.5%。1996-2007年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其中有4.6个百分点是劳动者报酬下降造成的。数据显示,1997-2007年,我国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1996-2007年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了10.93个百分点。 (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对称增长 被中央领导再三强调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指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比例关系),在2009年形成了史上最紧张的局面。1992-2007年,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9.83倍、19.35倍和7.52倍。政府和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均超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企业收入增长主要是本世纪以来比较快,超过了平均增长速度;而居民初次分配收入增长速度始终是最慢的,且低于平均增长速度,这是一种并不对称的增长。结果,在高速经济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摘要:权利、机会、条件、规则、过程、结果公平在内的系统公平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公平的体现,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之时应秉承出于对人类社会的价值追求的政策目标,也应保有着对功利方面的诉求。分析了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对应有职能与实际效力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改变目前国家再分配情况不公的状况,体现和谐社会的所在。 关键词:收入再分配;公平;和谐;相关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有关部门也深化改革了原有的不利于分配制度发展的相关措施,为国民再分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在分配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我们应按照中央机构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路线进行发展,要对再分配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在经过分析原因、商榷对策、有效调节后化解再分配方面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再分配领域中所发生的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探讨,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找到症结之所在,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突出 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意指将政府作为分配主体所进行的二次分配的一种手段,在社会收入的初次分配上进行经济方面的调节,在宏观角度来讲,这是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国民收入再

分配的主要的工作职能在于能够将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平。在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之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调节过大的差距,将我国的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做好,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够使社会保障有所依托。通过税收制度累计所得税制将收入过高这一现象进行调整、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经济上的保障,以求能够维持贫困家庭的生活、通过公共机构投入相关物资以服务于全体公民的生存,以上过程就是我国再分配制度的详细有关过程,以上过程能够帮助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这一项目上减轻负重,有效地对人民群众做出贡献。目前看来,我国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较为突出,原因在于再分配政策制度所要实现的效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并不能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对社会收入的分配有所帮助。基于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的主要意义,公平并不能够在所有方面都有所保障,再实际分配之时,公平往往被最小化。而忽略公平通常的表现如下所示: (一)经济主体承担不同的改革成本 改革的过程中,有关人员需要对改革的内容进行周密的规划,计算出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经济费用,在支付这个费用的过程中,应秉承着公平的原则。社会全体公民在同等收益的情况下,需承担的成本也是要相同的,在改革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获取的。相关手段如对税收情况进行有效调节、转移支付,征收受益方更多的税款或者增加税率;对于利益受损方免去一定的税费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真实存在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真实存在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在谈到均衡教育资源问题时称,“人生是长跑,起步早晚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一生发展。‘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忽悠!”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真实存在,这可不是忽悠。教育部均衡不了教育资源,解决不了择校问题,反怪家长被“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忽悠,王副司长实在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在社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公的当下,上不同学校的孩子还真是不在一条起跑线上。如果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充分,家长何苦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为孩子占坑、择校,继续逼孩子走应试教育老路呢? 就拿择校来说吧。尽管教育部明确了治理择校费的时间表。但是择校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虽然国家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杂费政策。名义上的学杂费、借读费、择校费取消了,但是教育投入增长的速度离教育发展需要存在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客观存在。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而投入薄弱学校收效较慢。地方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向名校倾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择校问题,教育部官员的“忽悠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既要中央教育投入给力,也需要地方政府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各种办法掏空教育公平的灵魂。叶祝颐

我国社会分配的主要矛盾分析报告

分数 2012-2013-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调研报告 题目:怎样看待社会分配问题上的突出矛盾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高材1103 小组成员:李延辉 经桥 王保军 丁杰 穆鹤鸣 王润珂 吴桥屯

怎样看待社会分配问题上的突出矛盾分析报告 时间:2012年11月 地点:校园、超市、街道、社区、网络; 样本:教师、学生、超市顾客、售货员、路人、小区住户(共收回有效问卷177份); 组员:李延辉,经桥,王保军,丁杰,穆鹤鸣,王润珂,吴桥屯; 方法:问卷调查、简单随机抽样法; 主题背景 公平是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公平既是价值取向的问题,更是政策选择的问题。对于“公平”有四种理解:一是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二是按劳分配的公平观;三是机会均等的公平观;四是包括经济公平、机会均等、权利平等和司法公正在内的社会公平。由公平的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较大是当前社会不和谐的根源,而社会的公平的核心在于分配的公平,社会财富分配方面的矛盾即为社会分配问题上的主要矛盾,目前,社会分配存在诸多问题。在当代社会,分配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架构,利益分配方式越来越成为制度架构的本质规定。当前,分配已成为不同政治制度是否有比较优势的试金石,也是制度之争的高地。社会分配是当今争议最大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在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中居首位。而如何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则是世界性的历史课题。从古至今,无论中外,一切朝代更迭、政权交替,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财富分配的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说,生产方式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分配方式则决定着政治的形态。政治的本质在于使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至今存在的所有政治模式,都宣称能公正解决分配问题,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是一个尚未根本解决的重大课题。特殊的国情、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目前我国的分配形态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分配形态,它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有相对成熟、固定的分配模式,也不可能像有的人所苛求的或有的人所企盼的那样尽善尽美。有中国特色的制度性分配模式仍处于探索和发展之中,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探索,所以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社会分配问题的主要矛盾就是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一、主要内容:

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从怎么看到怎么办》--怎么解决分配不公 群众1:企业的利润在增加,效益在增加,我们工人的工资能不能也跟着增加呢? 群众2:国家已经连续六年给企业退休职工涨工资,但和事业单位还差距很大。 群众3:我有个同学在大央企工作,他们工资待遇是我们好几倍,我觉得挺不公平的。 这样的比较我们经常能听到。 群众4:我们农民工来到这个城市打工,就是希望工资能高一点,生活比较更好一些。 群众5: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的话就相当于收入提高了嘛。 群众6:政府给我们的低保补助大大解决了我生活上的困难,使我的日子过得不那么难了。 这样的变化正在惠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是2011年4月1日的《新闻联播》,在这条新闻中最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在这次"十二五"规划当中特别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百姓最关心的收入提高问题第一次以一个国家发展规划的文件形式确立下来,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分配好蛋糕,这已经是成为政府和百姓共同的期望。两个"提高"的提出,也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 李扬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政府重视和社会高度的共识,大家都已经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一个国家是不是安定,然后是不是和谐,我们整个发展是不是基于民生,放在这样一个高度。 长期以来,很多地方GDP的增长速度很快,但是人均收入却没能实现同步增长,很多人把这种现象比喻为只长骨头不长肉。而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改变已经开始,"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两个同步"的目标是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是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把居民收入的提高放到与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北京调低了经济增长目标,提高了居民收入增长目标,一降一升两者同步在8%。广西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增长10%的目标,江西城乡人均纯收入计划增长11%左

性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公

性资源也存在分配不公 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家庭制度。但是这并不等于所有男女都能拥有自己的异性配偶,一部分人无法享受到法律赋予的这一权利。 男女性别比失调造成的性资源“分配不公” 据《羊城晚报》报道,中国社会性资源分配不均,优势男性“多吃多占”现象严重。广东省性学会副会长董玉整直言,性资源分配不公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性别比严重失衡,大量男性在婚姻问题上“未就业就失业”;经济、社会地位不平等,单身男性竞争力差距拉大;在道德层面,存在部分占据优势资源的男性“多吃多占”,“婚姻挤压”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中国有多少终身未婚嫁的男女,还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不过就人口调查的男女性别比例来看,我们20岁以下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未来可能会有超过2500万人面临“婚荒”。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预计,大约在2010年前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口将大量进入婚恋时期,由婚龄人口性别失衡所引起的“婚姻挤压”问题将越来越凸显出来,即使现在鼓励女性胎儿的养育,未来的“婚荒”也会颇为严重。资料显示,1995年我国15—29岁青年未婚人口比例为51.54%,15—35岁青年未婚人口比例为38.23%;2005年的相应数据则分别上升为65.89%、45.71%。10年间上升14个百分点。“婚姻挤压”会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价格更高,但同时对女性的生存状态、社会稳定也会造成很大的威胁。 这是在性别资源上男多女少所导致的性资源初次“分配不公”。表现形式是女性择偶空间变大,法则一般是择优录取。当然也有例外,许多未婚男人是择优不得而无奈推迟婚姻,但除独身主义者外,迟早也会走入围城。 人口流动导致性资源分布不平衡 随着市场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导致大量人口流动。过去那种以出生地为生活圈和婚姻圈的状况被彻底打破,也导致异地婚姻增多。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总趋势。 但是,这种人口流动并不是按照男女比例计划流动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就必然导致了男女性别上的比例差异甚至是失衡。如流向能源、重工业城市的农村人口以男性居多,而流向轻工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城市的人口又以女性居多。如,矿产、建筑等行业吸纳以男性为主的员工,而纺织、组装加工产业则吸纳以女性为主的员工,而他们并不一定在一个城市或地区,这就必然加剧了当地本来就不平衡的性别比问题。 女性民工集中到某一城市,虽然可能填补了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有的甚至出现女性过剩。但这又必然导致她们与当地女性争夺男性配偶的局面,近年来城市离婚案件中,因“外来妹”而引起的喜新厌旧的分手并不在少数。而“外来

关于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

关于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对策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率, 令中国贫穷人口大幅减少,但在市场机制和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日益加剧和明显,社会各阶层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构建。 收入分配问题非常复杂,要顺利进行此项改革,必然会冲击既有的利益格局,牵动方方面面,面临平衡各方利益的难题。但是,收入分配改革必须果断攻坚。如果收入分配长期不合理,容易造成穷者愈穷,富者愈富,中间阶层的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如果收入分配问题长期不能从制度深层解决,任何局部改革只能事倍功半,边际效益越来越差。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关系到社会能否长期保持和谐稳定。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径。那么,该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呢。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整合劳动力市场,使要素价格市场化 中国的户籍制度将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为城市和农村两部分,我国劳动者之间的分配不公问题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人为分割造成的。在我国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是一项巨大的耗时耗力工程。但是劳动力市场的这种人为的多层次分割状态必须打破,否则,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从基础上就失去了最起码的公正。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市场形成劳动力均衡价格,劳动要素间的分配不公问题才有希望解决。当然这需要各级决策部门有暂时割舍本部门、本地区局部利益的勇气和魄力,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坚持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建立实现这一目标的外部诱导机制和监督机制。当然整合劳动力市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整合劳动力市场确实应该成为我们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这是决定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在我国真正建立起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二)用好财税杠杆,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控力度 第一,在我国的税制结构中,我们应该考虑加大所得税和财产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通过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的协调征收,对个人收入达到动态的全过程监控。在个人取得收入时首先征收一道所得税。税后收入(包括没有征收所得税的隐性收入或非法收入)较高的群体很可能增加消费,甚至增加对奢侈品的消费,税制结构中在消费环节再设置一道适当的消费税。没有被消费掉的收入余额一定会导致个人的财富存量的增加,再通过征收相应的财产税,对财产转移征收馈赠税和遗产税。这样,我们就可以对个人收入做到动态全过程监控,即使逃过所得税的隐性收入和非法收入,也能通过消费税和财产税给予适当补偿,这种制度也能大力度消除动摇国之根基的腐败。 第二,对目前个人所得税税法中不合理的条款进行调整。现行的个人所得税税法按应税项目分类征税,不能就个人的所有收入进行综合征说,不能很好体现支付能力的原则。可以考虑将分类税制改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可以将经常性所得如工资薪金所得、经营所得合并起来,按统一的税率计算征收,避免纳税人将收入分解,进行多次费用扣除;对于利息、股息、红利等资本收益所得和偶然所得可继续实行分类征收,以便对高收入阶层的一些新的收入来源及时征说。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避免使个人所得税过于大众化,从而难以发挥调节个人收入的作用。 第三,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洗钱及金融违规的监控及打击力度,防止企业逃税,建立直属中央的税务违规举报渠道,且通过对各项参数的调整可有效的调节社会分配。通过整合要素市场,确保劳动要素的合法收益,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优化税

再谈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

再谈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 摘要:我国私营企业主收入同普通劳动者收入之间的差距远远大于行业间劳动者的工资差别,是当前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矛盾。其根源在于鼓励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其引导和监管不力,造成资本过度剥削,资本积累过快而劳动大众相对贫困。有人以“私营企业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去抹煞不同阶级、阶层在生产资料占有以及在生产、分配中地位的重大差别,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缺失。应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表现形式和作用范围。允许企业和行业间的劳动报酬保持一定差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分配制度、消除“平均主义”的积极成果,应该支持、维护而不能一概加以反对。 关键词:分配不公;主要矛盾;行业工资差距;所有制结构 中图分类号:F0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11)08-061-07 《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2期刊登了何炼成教授的《也谈“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的途径”》一文(以下简称何文),对笔者发表在《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的《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根源和解决途径》中的几个观点提

出质疑。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不仅是老朋友的指教,更重要的是,通过讨论可以加深认识,将国人高度关注的这一重大民生问题探索得更加清楚。 一、从现实出发探讨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产生根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理论分析都必须从实际出发,符合实际情况,否则就会成为空洞说教,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何文不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及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以1956年我国刚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分析作为根据,否定当前我国社会明显存在的阶级关系,是其无法正确认识当前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和根源的基本原因。 拙文剖析的是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而不是何文所说的社会主要矛盾,更不是“私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矛盾”),目的在于,从存在差别的多种分配关系中,探讨哪个方面的收入差距是我国当前财富高度悬殊和分配严重不公的主要表现,寻找出它们的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凭想象,更不能靠个人偏好,正确答案只能依靠实际资料的分析和比较。 国外媒体和国内有些人强调行业垄断是我国分配不公的主要表现和根本原因,提出要废除国家垄断以实现分配公

论社会不公平现象

论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漳州师范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 案例一: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案例二:2011年9月6日晚,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一对业主夫妻在开车刚要拐入小区南门时,遭到后面一辆无照宝马和一辆牌照为晋O00888的奥迪司机殴打。夫妻头部被打流血。两打人者欲逃离被控制。事发后,此事在网上引起关注。经核实,宝马司机年龄15岁,无驾照,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而山西牌照的奥迪车疑为山西某机关领导的车。打人的时候,有保安要报警,其中一个打人的车主喊了一句“谁敢打110!”,而保安回忆,并没有喊“我爸是公安”。北京市公安局公布“李双江之子打人事件”查处情况称,犯罪嫌疑人李某由政府收容教养1年,犯罪嫌疑人苏楠被提请逮捕。 公平感往往是人们基于所经历、所看见、所听闻的经验而作出的主观判断,其中最为直观的感受之一就是对社会贫富差距的看法。社会不平等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长久以来被人们所关注。所谓的社会不平等,就是社会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的不平均分配。社会资源是指满足社会成员需要和欲望的客体。他对社会成员有价值,但有稀缺性。根据社会资源所具有的不同性质,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物质性资源(如财产、收入)、政治资源(如政党权威)、文化性资源(如如一定的消费行为)、荣誉性资源(如声望)等。【1】萨托利认为平等包含两层意思:一方面,平等表达了人类的相同性原则;另一方面,平等又包含着公正,表达了社会伦理的价值普遍性原则。【2】 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格伦斯基归纳出七种作为社会分层基础并被不平等分配的资源形式:其中第二点是政治资源:即拥有家庭权威(如家长、族长)、工作权威(如经理)、政党和社会权威(如议员)、卡里斯马权威等。【3】相关学者有韦伯、达伦多夫等。冲突论分层理论的代表人物达伦多夫则认为,政治资源是社会分层中最重要的资源形式,它决定了其它资源分配的不平等。【4】分层系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赋性因素:先赋性特征(如性别、民族、种族、财富、父辈的财富等)影响了个人后续的社会地位。人生而平等,人事实上又是不可能完全平等的。完全的出身决定命运,就是种姓制度或者“血统论”;而完全铲除出身的作用,实际上也只能衍生出新的不平等。 大约从2009年夏天开始,富二代、穷二代和官二代这几个新鲜词汇开始在网络上蹿红。主要来自网络的这些概念,已经成为公共话语。中国有句古话:英

浅谈公司奖金分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浅谈公司奖金分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摘要:当前经济条件下,人与知识结合形成的人力资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特殊资本,它是能够增值的动态资本,通过公司有效的管理和开发,可以为公司企业创造无限量的产值。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一直被公司企业所重视。奖金分配是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奖金分配是否合理与员工积极性存在明显的联系。本文中对于奖金分配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合理给予了一些看法,进而充分激发公司员工的为公司发展奋斗的积极性。 关键词:人力资源奖金分配积极性 一、奖金与奖金分配 奖金是对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给予工作绩效表现好的员工进行物质上鼓励的一种激励措施。它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保证公司的整体效益。奖金分配是员工薪酬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是给予员工超额劳动的一种报酬方式。在所有激励员工的方式中,奖金显得更为直接且见效快,因此运用奖金激励制度已被很多公司采用。 奖金分配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包括:可以弥补基本工资在按劳分配上不足;奖金可以依据员工超额劳动情况,给予不同数额的报酬奖励,灵活性较强;还可以根据实际要求的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奖励项目,目的性和针对性较强;若公司奖励方面基金多,给员工奖励幅度就可大一点,反之少点。此外,对特定项目奖励多少,以及对某部分员工奖励多少都可据情而定。随着国家经济实体的增长,经济效益好的公司,其奖金数额也有明显地增长,奖金在员工的收入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例。 二、奖金分配存在的问题 1.奖金分配的认识 当前许多人把奖金当做工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惯性地认为,不管自身工作好坏与否,只要能按时上下班就该获得奖金,其没能认识到当奖金没有与超额完成、表现出色的的工作量,没有与工作劳动绩效联系在一起时,它也就失去了应该具有的激励作用。有些公司管理者在分配奖金时,脱离了实际情况,实行平均分配,一律平等,然而这种平均分配方式,表面上看似平等,却掩盖了实质上的不平等性,它失去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的动力,相反,会严重地挫伤部分劳动技能高、工作态度认真、对公司贡献大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些员工拿到奖金,没能把奖金看做仅仅是对劳动上单纯的奖励,却透过奖金,用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成绩,以及在这个环境中自身所处的地位、形象等,进一步从中分析揣摩管理者对他个人的看法等。

简述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

简述我国收入再分配不公的原因 2018-12-03为国民再分配制度的发展做出了努力。 在分配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所影响,我们应按照中央机构所提出的和谐社会的路线进行发展,要对再分配问题进行高度重视,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关建议,力求在经过分析原因、商榷对策、有效调节后化解再分配方面的问题。 本文就我国再分配领域中所发生的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了探讨,由浅入深地对问题进行剖析,力求找到症结之所在,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我国当前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突出国民收入的再次分配意指将政府作为分配主体所进行的二次分配的一种手段,在社会收入的初次分配上进行经济方面的调节,在宏观角度来讲,这是最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调节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的工作职能在于能够将收入差距大大缩小,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平。 在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之时,应从宏观角度出发,全面考虑问题,在保证社会利益的同时,调节过大的差距,将我国的国民收入差距保持在一定的数值范围之内,将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协调工作做好,在一定程度上,这样既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又能够使社会保障有所依托。 通过税收制度累计所得税制将收入过高这一现象进行调整、通过

社会保障制度对低收入人群进行经济上的保障,以求能够维持贫困家庭的生活、通过公共机构投入相关物资以服务于全体公民的生存,以上过程就是我国再分配制度的详细有关过程,以上过程能够帮助国家在国民收入再分配这一项目上减轻负重,有效地对人民群众做出贡献。 目前看来,我国社会收入再分配领域矛盾较为突出,原因在于再分配政策制度所要实现的效果与实际情况有所差别,并不能在目前的社会情况下对社会收入的分配有所帮助。 基于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的主要意义,公平并不能够在所有方面都有所保障,再实际分配之时,公平往往被最小化。 而忽略公平通常的表现如下所示: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国际经贸学院国际商务1002 姚杰 2010060313 解决中国分配不公的现状及对策思考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经济上取得的成就也是令全世界惊奇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下经济发展的弊端也逐渐的显现出来了,其中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社会分配的不均。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在基尼系数上体现的比较强烈,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基尼系数大约在0.4到0.5之间,这远远的超出了0.4的国际贫富差距警戒线,这显示出中国的分配不公已经比较严重。中国的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城乡收入之间的不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世纪80年代的1.8:1,扩大到90年代的2.5:1,2007年达到3.33:1。经济发展水平同我国大体相当的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体上是1.7倍。按照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1,中国是世界上这一比率超过2的三个国家之一。 二是地区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人均收入东部分别是中部、西部的1.16倍和1.37倍;2005年,人均收入东部是中西部的1.55和1.55倍。1978年,人均财政收入东部分别是中西部的1.42和2.66倍;2003年为2.04和1.93倍。 三是城乡居民内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在我国的城镇中,10%的最高收入户与1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由1990年的2.9倍、1995年的3.8倍、2000年的5.02倍扩大到2005年的9.2倍。在我国的农村中,最高收入户与最低收入户的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4.8倍、2000年的6.5倍扩大到2004年的6.88倍。 四是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最高收入行业与最低收入行业的工资比由1978年的1.38倍、1990年的2.70倍、1995年的3.90倍扩大到2005年的4.88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