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探讨

作者:王英王宝琛马涛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5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阜新地区水土流失概况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进展状况,总结了阜新地区坡耕地治理和沟壑治理的主要工程措施,介绍了当地小流域综合治理中植物措施布局的主要经验。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c)-0130-01

1 阜新地区概况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总土地面积10355km2,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全区受辽河和大凌河两大水系控制,共划分为523条小流域。据资料记载,建国前阜新市有水土流失面积

7000km2,占总面积的67.6%,据2005年辽宁省第四次遥感调查,阜新市现有水土流失面积4187.65km2,占总面积40.44%。其中轻度侵蚀3039.25km2,中度侵蚀847.85km2,强度侵蚀

222.84km2,极强度侵蚀68.46km2,剧烈侵蚀9.25km2。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2250t/km2·a。

2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概况

阜新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起步较早,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1983年-1992年国家把阜新市柳河流域列为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一期工程,开创了阜新市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先河,共治理55条小流域,完成治理

面积701km2。1993-2002年阜新市大凌河流域被列入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二期工程,共治理36条小流域,完成治理面积398km2。2002年国家又将阜新市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并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列入重点项目,治理小流域81条,完成治理面积245km2。2003-2005年国家又将阜新市阜、彰两县列为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县,共治理小流域41条,完成治理面积306km2。2006-2010年阜新市阜、彰两县被正式列入黑土地一期工程项目区,共治理小流域25条,完成治理面积667km2。十二五期间,阜新市规划治理小流域167条,完成治理面积870km2。重点治理大凌河流域西部、柳河流域北部地区。

3 阜新地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

阜新地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坚持以整个小流域作为治理对象,流域四周分水岭为界,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按照先上游,后下游;先治坡,后治沟的原则进行全面规划,分部实施,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根据各小流域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及经济发展状况,因地制宜的通过工程措施和

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3.1 工程措施

3.1.1 坡耕地治理

阜新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坡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2%,治理坡耕地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阜新地区坡耕地治理的工程措施主要以梯田为主,坡度3°~15°之间、坡面完整,土层厚度>1m的地块修建水平梯田,田埂沿等高线修筑,梯田田坎高度一般在1~2m之间,田边设蓄水埂,一般高0.3~0.5m,顶宽0.3~0.5m,内外边坡比一般均为1:1。坡面不完整,土层较薄的地块修建坡式梯田,沟埂沿等高线修筑,埂在上,沟在下,梗顶宽0.3~0.4m,埂高0.5~0.6m,外坡1:0.5,内坡1:1。

梯田区需修建排水沟,排水沟一般与坡面等高线正交,梯田区道路相邻布设,排水沟末端一般修建蓄水池,或直接排入天然排水道。水平梯田的排水沟按照田面宽度,分段设置跌水,即每台田坎高位一跌水。在跌水处通过铺草皮或石方衬砌等措施防冲。

当梯田上部为无措施坡面时(一般为荒地),在交界处布设截水沟,截水沟的数量根据上游无

措施坡面长度确定,间距一般为20~30m。截水沟型式一般为蓄水型截水沟与排水型截水沟相结合,最末端截水沟为排水型截水沟,即截水沟与梯田区的排水沟相接;其余截水沟则为蓄水型截水沟。

3.1.2 沟壑治理

阜新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480mm,降雨主要集中,汛期降雨具有历史短、强度大的特点,加上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多数坡地沟壑纵横,全市沟壑密度为1.70km/km2,土地资源严重浪费。治理沟壑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不可或缺。

阜新地区沟壑治理的工程措施一般为沟头防护工程和谷坊工程。

沟头防护多采用排水型沟头防护,当沟头陡崖(或陡坡)高差较小时,采用跌水式排水型沟头

防护,即用浆砌块石修成跌水,下设消能设备,水流通过跌水安全进入沟道;当沟头陡崖高差较大时,采用悬臂式排水型沟头防护,即用塑料管或陶瓷管置于土质沟头陡坎之上,将来水挑泄下沟,沟底设效能设施。

谷坊一般在沟底比降比较大(5%~10%或更大)的沟段系统的成群布设,下一座谷坊的顶部与上一座谷坊的基本大致等高。谷坊多采用石谷坊,坝高一般在2~5m间,当坝高2~4m时,多采

用干砌石谷坊,顶宽1.0~1.3m,迎水坡1:0.2背水坡1:0.8,坝顶过水深0.5~1.0m,在坝顶中部设置溢洪口,溢洪口的断面尺寸根据设计洪流流量确定。当设计坝高超过4m时,则采用浆砌石结构,顶宽2.5~3m,迎水坡1:0.1,背水坡1:1,溢洪口设置型式与干砌石谷坊相同。

3.2 植物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小流域综合治理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区域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作者单位:枣庄市山亭区水利局,277200) 摘要小流域综合治理关系到农业条件的稳定和改善,关系到人民群众生产 和生活环境的切实保证和贫困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是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是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是建设开放式的山清水秀、经济繁荣、城乡富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现代文明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秀美山川的需要。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农业条件下,“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有肥沃的土地,才会有持续发展的农业。土壤侵蚀已构成粮食生产的潜在危机。水和肥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两大因子。严重的水蚀既造成了降水在土壤不易蓄积和保存,加重了水分不足的胁迫,又造成了土壤肥力退化,使肥沃的表土损失,而不肥沃的底土裸露,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结构恶化。特别严重的是形成了地形支离破碎、生态脆弱的不良环境,从根本上恶化了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要建立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必须重视和建立农业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是获得良好农业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前提。 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1.1 修筑梯田是加强降水就地入渗的有效途径 梯田是农业发展的产物,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主体工程。梯田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大范围的兴起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70年代建设速度最快,水平梯田不是保持水土、治理江河、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

措施,而且对进一步增强丘陵、沟壑地区农业生产后劲,保证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1.1.1 梯田发挥了蓄水保土作用 坡改梯后,田面水平,拦蓄降雨量增加,其土壤含水量高于相同环境下的坡地土壤含水量。据甘肃省平凉市水保总站试验地1981年8月25日测定,在连续降雨218mm的情况下(日最大降雨61mm),降水被水平梯田全部拦蓄,下渗深度达160cm以上,在0~160cm土层的蓄水总量为315.5mm,包括原有土壤水分97.5mm,每亩年合有152.06m3水分,较坡地高出57.7m3,相当于多86.3mm的一次降雨。 1.1.2 梯田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坡地修成梯田后,由于减少了土壤侵蚀,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甘肃省定西水保试验站对相同情况下梯田与坡地的土壤分析表明,旱梯田土壤肥力显著高于坡地(见表1)。 表1 旱梯田与坡地土壤肥力比较 1.1.3 梯田为粮食生产奠定了基础 据甘肃省平凉市连续12年梯条田与坡耕地对比测定资料表明,条田比同等塬坡地平均每亩增产粮食65kg,梯田比同等山坡地平均亩增产粮食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目录 1 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 1.7 技术支持.................................................................... - 5 -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 1.10 效益分析................................................................... - 6 -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 2.1项目背景 .................................................................... - 8 -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9 -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 3.2项目区概况 ................................................................. - 10 -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 4.1建设目标 ................................................................... - 18 -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 5.1布局原则 ................................................................... - 19 - 5.2工程措施 ................................................................... - 19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 7 - 6.1 施工条件................................................................... - 37 - 6.2 施工组织................................................................... - 38 -

小流域综合治理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几乎每个省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其分布之广,强度之大,危害之重,在全球屈指可数。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植被破坏,土壤大量“石化”、“沙化”,土地退化,耕地减少,沙尘暴加剧。同时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利设施调蓄功能和天然河道泄洪能力,使得下游洪涝灾害加剧。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境内植被退化、地形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出现。严重的水士流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加快该地区综合治理步伐,尽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对于调整优化经济区域布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及其模式 1.1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 鉴于陇东区和渭北区面积相对较大,资料较为完整,且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和治理模式具有较好代表性,在对初选的10多条小流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对陇东区泾川县茜家沟和宁县老虎沟两条典型小流域,以及渭北区长武试区的王东沟和淳化试区的泥河沟共4条流域进行重点剖析。 茜家沟的治理格局是塬面修条田、道路林网,坡面建梯田、防护林带和果园,沟壑是刺槐林、柳谷坊群;老虎沟则主要是以水平条田为主体的塬面防治体系,营造水保林为主体的坡面防治体系和以塘坝、谷坊、防冲林为主体的沟道防治体系。王东沟综合治理的主要特点是狠抓基本农田建设,这不仅是正视人口增长的实际,妥善解决粮食自给的关键,而且也是控制塬面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其在各项措施中的比例呈现出稳中微升的趋势。其次是水保林、经济林稳定扩大,比例不断提高,尤以经济林最甚。这一方面促进林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是该类型区塬面建设和沟坡治理的重要措施。至于种草比例相对减少,也是该类型区在选择措施过程中实事求是,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的体现。其结果必然是有利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泥河沟综合治理过程中水保林和种草的比例呈反向发展,这主要是取决于小流域相对温湿气候的适宜性和当地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同时也是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的体现。对梯田和经济林所占比例的微升,无疑是为保证粮食自给和对提高经济收入的措施响应。 1.2 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现有治理模式主要可归纳为三道防线模式(南小河沟)、生态经济带模式(庆丰沟)、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老虎沟)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茜家沟)4种。另外,依据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农村经济及其与农业科技相结合的形式还可划分为: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为目标的科技开发型模式;②以种养加运销业连带发展为目标的梯层开发型模式;③以景点旅游结合商饮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的城郊开发型模式等等。 但总的来说,其中的“三道防线模式”、“多元小生态系统模式”和“全方位综合防治模式”均由塬面、沟坡、沟谷三道治理防线组成;而“生态经济模式”则由塬面、塬边、沟坡和沟底4个生态经济带组成。尽管它们的组成单元稍有不同,但从空间排列看,均沿立体垂直方向依次分布,与流域的自然条件和侵蚀地貌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也逐渐将眼光放到了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上。由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可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不可忽视的效益,所以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引言 目前我国的水土流失治理工作面临着重大难题,更是我国面临重大环境问题,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壤营养物质流失,进而影响农业生产,而且还会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给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十分重要,而治理水土流失就需要对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一、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含义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普遍推行,并经过几十年的治理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个治理模式。小流域是指流域面积在5~30km2的自然闭合集水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田、林、路、园统一规划,工程、植物和保土耕作三大治理措施优化配置的原则。它既是治理的自然单元,又是开发的经济单元,是江河与广大面上连接的纽带,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地生产生活条件,提商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目标,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保住水、土、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莫定可靠的物质基础。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利于充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脱贫致富和发展上流坡经济创造条件。扩大人口环境容量,以利于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缓洪、削峰、减沙,提高江河防洪减灾能力;拦蓄地表径流,肠养水源,以改善灌溉和人畜饮水条件,提高抗早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小流域治理中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设计问题 工程规划设计一般经历选项(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规划报告)、小流域实施规划、单项工程设计4个阶段,前两者是宏观的、原则上的报告,后两者则是具体的报告,是实施治理措施的依据。目前小流域治理规划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后两个阶段,多因前两个阶段投入不足,造成工作深度不够,以致后两个阶段的工作无法具体深入,给工程实施造成了先天不足。 2、资金投入不足

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目 录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4)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4) 1.5 施工组织设计 (5) 1.6 水土保持监测 (5) 1.7 技术支持 (5) 文档通用封面模板 本页面为作品封面,下载文档后可自由编辑删除! 精吕文档

1.8工程管理 (6) 1.9投资概算与资金措施 (6) 1.10效益分析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7) 2.1项目背景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7) 2.3设计依据 (9) 第三章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10) 3.1项目区选择 (10) 3.2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10) 第四章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18) 4.1建设任务 (18) 4.2建设目标 (18) 4.3建设规模 (18) 第五章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20) 5.1布设原则 (20) 5.2水土保持分区 (20) 5.3总体布置 (21) 5.4工程措施设计 (22) 5.5林草措施设计 (27) 5.6封育措施设计 (34) 5.7措施数量汇总 (36) 第六章施工组织设计 (37) 6.1工程量 (37) 6.2施工条件 (38) 6.3施工工艺和方法 (39) 6.4施工组织形式 (39) 6.5施工进度 (40) 第七章水土保持监测 (41) 7.1监测的目的与原则 (41) 7.2监测范围与时段 (42) 7.3监测内容、方法与频次 (42) 7.4监测单位和设施设备 (42) 第八章技术支持 (45) 8.1技术支持方案 (45) 8.2技术培训 (45) 8.3技术推广 (46) 第九章工程管理 (47) 9.1工程建设管理 (47) 9.2工程运行管理 (48) 第十章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0) 10.1投资概算 (50) 10.2资金筹措 (52)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 (53) 11.1经济效益 (53) 11.2生态效益 (53) 11.3社会效益 (54) 11.4经济分析 (55) 附表

调研材料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调研 材料 xx县阿格图小流域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2012年度 实施方案 市水土保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三年二月

项目:2012年扩大内需项目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 阶段:实施阶段 设计单位:xx县水土保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审定:(水保高级工程师) 审查:(水保高级工程师) 技术总负责:(水保高级工程师) 校核:(水保高级工程师) 编制: 工程设计: 概预算: 制图: 制表:

1 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为自治区发改委以“内发改委投字[2009] 601号文”批复的《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中的项目区之一。 根据《发改委关于等14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鄂水保发 [2010] 134号文”批复的《xx县2009~2011年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xx县阿格图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及《关于水土保持工程201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内发改投字[2012]1659号文)要求,本期下达综合治理措施面积为 km2.,建设总投资21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73万元,自治区配套22万元、地方配套21万元)。 地理位置及范围 阿格图沟小流域项目区位于xx县xx县境内,行政隶属于苏布尔嘎镇,地理位置北纬39°32′37″—39°35′31″,东经109°33′12″—109°36′44″。最高点海拔1512m,最低点海拔1420m,流域总面积,其中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95%,属典型的沙质丘陵沟壑区,是乌兰木伦河的一级支流,多年平均侵蚀模数13000t/。 项目区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 阿格图小流域为黄河一级支流窟野河流域的三级支沟,沙质丘陵沟壑区地貌,海拔1512 m-1420m,相对高差92m。项目区土壤以风沙土为主,植被类型为干旱草原植被,受干旱和风沙的影响,小流域自然植被稀疏,草本植物主要

小流域综合治理说明书

1 综合说明 1.1项目选择的背景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市**项目区2009年度工程选址地处**市中部低山丘陵区,项目区选择面向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需要迫切,地方重视,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集中连片,规模治理。 根据辽宁省发改委287号文件要求,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确定2009年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选址为***镇***小流域境内。 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及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侵蚀面积占总面积70.16%,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970t/(km2·a),土壤肥力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逐渐减少,土地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粮食产量不断下滑,加之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人民生活水平徘徊不前。截止2008年统计,人均产值为6709元,人均年收入为4805元。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另一危害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蓄水保土能力不断下降。目前,项目区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5.53k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70.16%。 为有效遏制项目区的水土流失,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对于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决定以发展市域经济为切入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资金,整合项目,保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工程顺利实施,并出具了项目施工承诺、工程占地承诺、地方匹配资金承诺,项目区所在地镇政府通过广泛宣传,召开项目区行政村村民代表会,用一事一议的方法出具了相应承诺。所有承诺都证明了我市对项目工程的实施信心与决心。在工程布局上,集中连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中心,自上而下,沟坡兼治,恢复生态环境,符合治理原则。 工程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项目区的防洪减灾能力,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农、林、牧业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水土资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战略性工程,项目区群众期盼着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工程**市**项目区水土流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方案谷坊工程施工与管护: 浆砌石谷坊施工包括清基、放线、砌石及勾缝过程。 浆砌石工程的地基在施工前应做清理及处理,在非岩基上应除去淤泥、腐殖土,直至坚实土壤。砌石之前应进行施工放线,定出基础范围、伸缩缝的位置,以及砌石时必需的样板、准绳等。 浆砌方法。在工程中常用挤浆法砌面石,以保证砌体的形状,而内心填砌。挤浆法是边铺浆边砌石的一种方法,其施工步骤是先将石块干摆试放,然后移开、铺浆、再行砌石,并用小石填紧卡稳,将灰浆挤满。此法砌石质量较高,用灰少,工效随石块加大而提高,一般低于灌浆法,常用于重要的砌体,以及灌浆砌体边缘的成形砌石。为了保证石块能与砂浆结合牢固,在砌石前应用钢刷将块石上的泥污物刷净,。另外,块石刷净后,在砌筑前应淋水浸湿,在炎热的气候下施工更易被忽视。 对砌筑好的坡面用高压水冲洗块石表面及缝隙,清除杂物及污泥。然后对于砌石缝隙灌注强度等级为C20的一级配混凝土,混凝土的抗冻标号为D20,最大骨料粒径为20mm,砂的细度模数不小于3.O。 浆砌石谷坊修好后,要在每次有较大降雨后,要及时进行检查,如发现谷坊四周发生侵蚀时要及时覆土踏实,如发现谷坊损坏时要及时给予修复,以保证谷坊正常使用。 水土保持造林工程施工方案 栽植工程施工工艺流程: 清理场地→定点放线→整地挖穴→选种→运苗→栽植苗木→施基肥→施保水剂→踩实→浇水→覆土→养护管理→验收 1、整理用地: 整地时间主要安排在雨季之前,整地方式则根据项目区不同立地条件和树种确定,其中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30厘米。整地时表土和心土分开放,回填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活土层深度大坑35厘米、小坑25厘米。要求坑内无杂草、石块、灌木根等杂物。 2、放线: 严格根据图纸标出种植地段、位置及品种的轮廓并进行放线,定点放线严格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位置明确,标记明显。定点放线后由设计和监理工程师验点,合格后方可施工。 3、挖坑: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法编写提纲

精心整理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展开,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设计深度。 1.1 1.2 1.3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置,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置及施工进度安排。 1.6水土保持监测 1.7 1.8 1.9 1.10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置图。 附表1工程建设特性表。

2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 2.2 2.3 项目区与小流域为同一区域时,项目区与小流域概况内容进行合并。 3.1项目区选择 简述项目区选择的原则及项目区选取情况,并对项目区位置、范围进行说明。 3.2项目区概况 简述项目区(工程涉及的乡镇)自然情况、社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

水土保持的总体概况。 3.3项目区小流域概况 3.3.1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小流域位置、范围,涉及行政村情况。 3.3.2 3.3.3 3.3.4 3.3.5 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防治现状、成效、经验及存在问题。简要说明小流域内以往水土保持生态项目建设情况,以及亟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的范围(到项目村)、面积。 附图与附表 附图2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图。 附图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水土保持现状图。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

浅谈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内各个领域的经济发展水 平都明显的得到提升。正是因为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也就更加需要注重小流域的 综合治理与建设工作,因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发展生产、改善人们基本生活水平,全面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绝对重视。小流 域综合治理与建设,需要从各个环节上展开着手,采用科学的方法因地制宜的解 决好当地的实际问题,尤其要结合生态环境治理为主,预防监督为辅,从而在根 本上提升治理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小流域;综合治理;建设措施;概念 众所周知,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工作,从本质上与国民生计有着极其重要 的联系,是一项能够确保可持续化发展的重点途径,所以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工作,可以全面实现社会经济整体化的持续发展,提 升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最为重要的核心环节。小流域综合 治理应当与生态环境保持一致性,要为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出一个好的平台 以及好的条件,最终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质量。 一、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的基本概念研究 在展开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的实际分析之前,我们很有必要对此理念的概 念作出一个明确的了解,如此才能对后期的分析理解的更加深刻。根据有关专家 的总结可知,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指的是以小流域为单位,立足于科学规划的基 础之上,全方位的实行预防、治理以及开发相结合的理念,有效利用当地的水土 资源,深刻的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的和谐统一,提升 社会经济的发展质量,促使可持续化发展的程度得到提升。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 与建设的工作,能够发展生产,全面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最终实现全国人们脱 贫致富。 二、有关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建设的科学措施研究 (一)全面注重小流域生态治理方面的措施 对于生态治理方面的措施来讲,也就是要利用更加生物的方法强化水土保持 工作,比如采用封山护林的方式,在退耕护岸林的山坡或者是荒山上种植乔灌树 木或者植被,此种方式不仅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经 济发展的实际效益。在农业生产用地的周边阶段,需要应用大量的经济树种,切 实防止水土流失。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应当以村作为单位,以县城作为区域展开科 学性的规划,比如在城市周边地区可以种植某些经济林作物,这样不仅能够提升 植物的栽种效益,同时还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在小流域环境展开生态 治理工作的过程中,有关部门需要积极的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的种植 树木,展开水土治理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展开地方经济的建设工作。还需要注意 的一点是,治理工作中需要注重保持树种之间的距离,展开植被栽植的前期,需 要在山坡上设置出相应的排水沟,并且重点发展村落式经济园林,全面发展农家 乐旅游业,切实结合当地自然特色营造出具有流域特点的第三方产业,最终增加 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 (二)在小流域治理建设过程中运用监督预防措施 观察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实际进行过程,可知部分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区域,往

最新版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 实 施 方 案 目录 1 综合说明..............................................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 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 1. 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 1. 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 1. 5 施工组织设计....................................... - 4 -

1.6 水土保持监测....................................... - 4 - 1.7 技术支持........................................... - 5 -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5 - 1.10 效益分析.......................................... - 6 -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7 - 2.1项目背景 ........................................... - 7 -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7 -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9 -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9 - 3.2项目区概况 ......................................... - 9 -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7 - 4.1建设目标 .......................................... - 17 -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17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8 - 5.1布局原则 .......................................... - 18 - 5.2工程措施 .......................................... - 18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27 -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3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 7 - 6.1 施工条件.......................................... - 37 - 6.2 施工组织.......................................... - 37 - 6.3 施工进度安排...................................... - 38 - 7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与监督............................. - 39 - 7.1 项目监理.......................................... - 39 - 7.2 水土流失监测...................................... - 39 - 7.3 水土保持监督...................................... - 40 - 8 技术支持............................................. - 41 - 8.1 技术支持方案...................................... - 41 - 8.2 技术培训.......................................... - 41 - 8.3 技术推广.......................................... - 42 - 9 项目组织管理......................................... - 43 - 9.1 组织管理机构...................................... - 43 - 9.2 组织管理措施...................................... - 43 - 9.3 技术保障措施...................................... - 44 - 9.4 监督保证措施...................................... - 44 - 10 投资概算............................................ - 46 - 10.1 工程概况......................................... - 46 - 10.2 编制依据......................................... - 46 - 10.3 基础单价......................................... - 46 - 10.4 建筑工程单价编制................................. - 47 - 10.5 独立费用......................................... - 47 - 10.6 编制成果......................................... - 48 - 10.7 资金筹措......................................... - 63 - 11 效益分析............................................ - 64 -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计划方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目录 1 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 1.7 技术支持.................................................................... - 5 -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 1.10 效益分析................................................................... - 6 -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 2.1项目背景 .................................................................... - 8 -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9 -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 3.2项目区概况 ................................................................. - 10 -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 4.1建设目标 ................................................................... - 18 -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 5.1布局原则 ................................................................... - 19 - 5.2工程措施 ................................................................... - 19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 7 - 6.1 施工条件................................................................... - 37 - 6.2 施工组织................................................................... - 38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