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田野调查

——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一)

胡小明,杨世如,夏五四,王建中,倪依克,王广进,黄永森,于永慧,邓星华,李凌,王锐,谭广鑫,赵霞,向有明,陈强,崔周,程志理,李晴慧,韦佳

(华南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联合调查队)

摘要:通过对黔东南地区清水江与巴拉河流域“独木龙舟文化圈”的田野调查,印证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是研究民族传统身体游戏最适宜的方法。同时,展示体育人类学对民族体育的实证研究案例,也是体育界对保护文化遗产采集科学数据的首次有益尝试。在2008年首次对参赛选手进行体质调查的基础上,2009年对其进行体质人类学的复测,并按照体育人类学方法增加了环境和器物测量,重点进行文化人类学的参与性观察及深度访谈,完成了对一项古老的身体竞技游戏的全面探索。

关键词:人类学;民族体育;田野调查;苗族;龙舟

1 黔东南独木龙舟的概况及研究目的

在中国贵州黔东南苗岭深处的崇山峻岭中,蜿蜒流淌着一条美丽的清水江。独木龙舟竞渡,就是这条江上的古老竞技活动。清水江是贵州省第2大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相关的还有一条它的支流巴拉河,起源于黔东南雷山县,于台江县巴拉河村融入清水江。

苗族人口近千万,近半数居住在贵州,其余约三成生活于湖南和云南,少部分分布于重庆、广西、湖北、四川及海南等地。此外,在泰国、老挝、越南等国也有分布。然而,独木龙舟这项举世罕见的传统竞技活动,开展范围仅存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和施秉县交界的清水江以及与其支流巴拉河交界处,活动人群仅限于苗族的一个支系。

独木龙舟原始古朴,有许多非同一般之处。

首先是龙舟的制造外形特殊。苗族独木龙舟只用3根巨大杉木抠槽掏空制成,准确说最原始的应该是用3根独木捆绑而成。中间的一根称为母舟,长达20余米,两边的两根叫子舟,长度在15 m左右,平时分开搁置,竞渡前众人抬下水后,用麻绳或竹蔑将两只子舟捆绑在母舟两旁。龙头用柳树精心雕琢而成,高大且色彩斑烂,有龙眼、耳、鼻、舌、齿,嘴含珠,腮挂须。龙颈背部刻有鳞,装饰着红、黄、绿、白、青等多色彩绘。龙角是一对弯弯的大水牛角,典型的稻耕文化的产物,左右角上分别写“国泰民安”和“丰调雨顺”等祝辞。独木龙舟的奇特还在于,有漂亮的龙头,但没有龙尾。

划龙舟的方法,也相当特殊。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参赛者站着俯身划。独木龙舟的舟身最宽处不足1.5 m,长度15 m左右,能承载40余人。比赛时,参赛者穿戴着鲜艳亮丽的民族服装站在两边的子舟上划,并敲锣、打鼓、鸣炮,以壮声威。在参赛途中,过激流险滩时需要用铁皮包头的长桡片戳底前行,像用蒿撑船般奋进。清水江苗族是在每年农历5月23~27日举行独木龙舟竞渡,几乎是紧接着汉族端午节之后。最特殊的习俗要数节日最终以各村寨宗族相聚“吃龙肉”而告结束。

独木龙舟竞渡起源的传说也与众不同。中国绝大部分汉族地方的龙舟竞渡是纪录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说是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或纪念伍子胥与曹娥;云南和福建的龙舟竞渡是纪念当地的英雄;傣族是为了纪念本族的古代英雄。苗族的独木龙舟赛,却来源于一段远古的神话传说。从政协台江县委员会学习文史委员会所编的《台江县文史资料辑》看,相传清水江有个老渔夫的独生子被恶龙咬死,老渔夫杀死了恶龙,各村寨的苗民还割开龙肉吃着津津有味。随后天地昏暗,恶龙向苗民报梦,要求村民以划龙舟方式祭祀它,相传至今。这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不畏强暴、不惧鬼神、与自然顽强抗争的人文精神。

就人类学研究而言,独木龙舟最宝贵之处是保存了相当浓郁而完整的传统仪式。从制作龙舟,到龙舟下水、出发比赛前及赛后“吃龙肉”,都有一系列祭祀性巫术活动;停放龙舟的龙舟棚旁边,常见到小土地庙;颇为独特的还有划着龙舟到各村寨通知亲戚们送来鸭鹅猪牛的“接龙”仪式:比赛前一艘艘的龙舟在鞭炮声中划到沿途码头,接受本艘龙舟所代表的姓氏或村寨联姻的亲家来人的送礼和敬酒。此时,健儿们会表演“花式划船”,并对岸上围观的群众向上撩拨的挑水花,刹时珠帘翻卷,休闲娱乐味道十足。

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具有与现代体育活动类似的运动竞技形式,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民族体育。然而,它到底属于什么性质的身体活动、是否具有体育的目的和功效、它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这些都需要研究。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在古代典籍中屡有记载,半个世纪以前就被国外影视机构拍摄,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章成百上千,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却凤毛麟角。我们认为,独木龙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非常典型的例证,通过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可以为身体文化的探索开拓崭新的空间。

本次黔东南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调查活动由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简称华南师大体院)及贵州民族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简称贵州民院体院)联合发起,贵州民院提供部分经费,并由院长带队组织数名教师,自驾车搭载人员、仪器和物资长途跋涉;华南师大把本次调查视为支援西部开发和扶持民族院校科研工作,故提供较多的研究人员和经费。本次田野调查经验表明,优势互补、共促互惠,是院校间进行体育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最佳途径。

联合调查队部分成员,过去曾多次深入黔东南苗族村寨,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苗族独木龙舟竞赛进行前期考察。但碍于人力、物力,过去一直未能进行大规模调查。经过1年多准备,并制定详尽计划,在人力、物力上给予保障,调查时间考虑到独木龙舟竞渡活动是2009年6月14~19日(农历5月22~27日),调查队需要考察活动前后的情况,所以联合调查时间确定在2009年6月12~22日(农历5月20日~29日),总计11天。

考虑到调查队成员大部分为高校体育教师(其中5人系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多数没有经历人类学训练,因此特别向队员交待的注意事项包括:阅读人类学书籍,学习田野工作方法,互相主动交流;参与性观察方法需要获得客观准确的信息,调查活动尽量避免主观介入;每天晚上必须将当天工作记录完毕,并准备好次日所需物品;外地队员所有活动必须两人以上同行,特别警惕山崖和河边的活动安全;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适应艰苦生活状态,注意饮食卫生。

2 黔东南独木龙舟田野调查的方法及内容

采集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最基本的第一手资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我国体育界已经借鉴了各种各样可以用来研究体育活动的科研方法,但恰恰长期缺少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方面独具优势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

过去在研究民族体育方面,习惯照搬历史学或民族学的方法,结果多停留于对奇特身体活动状态的表面描述或历史典籍零星资料的简单编纂;一些借助哲学观点或思想流派的晦涩术语及表达方式对传统文化哲理的论述,不仅理论上难以超越几十年前的豪依津哈等大师,

而且离实际活动太远也难免隔靴搔痒;而运用自然科学的定量研究,要么停留在简单的数理统计层面,要么模仿西方的研究,借用别人的命题设计进行填充,得到的结果脱离中国民俗游戏实际,这使民族体育的研究踟蹰不前。

由博厄斯、马林诺夫斯基等著名人类学家创立的田野调查方法,提供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真实材料,对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重点展现通过人类学方法对独木龙舟的资料搜集过程和全方位研究,为体育特别是民族体育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人类学有自己一套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叫“田野工作”,即在实地调查中,集中在某一地点或区域居住一段时间,把握当地年度周期中社会生活的基本过程,与当地人形成密切的关系,参与各种活动,从中了解其文化行为。田野工作的基本内容为“参与观察”。依靠这种方法搜集上来的资料所写的调查报告叫作“民族志”。对于人类学家而言,这种方法的训练几乎成为一种制度,以至于真正的人类学家,几乎都有数以年计的田野工作经历。体育人类学,不能不借鉴这种基本方法。

多年来,对体育的研究中极少采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原因主要是研究对象仅仅是一些短期的身体活动事件,获得资助少、工作条件艰苦、出成果时间周期很长。一般体育研究者不能忍受孤寂,乐意寻找一些“短平快”的方法——选定问题、设计问卷、发收问卷、统计分析问卷、提出对策。这种研究思路的最大不足,是横切面的问卷调查忽视了被调查者回答问题时,在时间和环境条件上的不一致性,舍去许多细节,放弃了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尤其对局限于偏远地区的缺少记载的历史文化内容,更是鞭长莫及。而人类学参与性观察的小样本量的深入访谈,使获得的调查资料远比其他方法翔实,取得人类学调研资料在世界范围内得到通行的认可度。人类学的小样本量虽然在反映宏观整体的研究中不具备优势,但田野工作中的测量记录、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却是研究孤立、罕见、奇特的“小众文化”甚至“微众文化”——民族传统身体游戏的最适宜的方法。

体育人类学,是借助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领域具体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它在方法的运用上不能脱离人类学的基本技术路线,但又要根据自身的研究特点,根据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身体运动这样的研究对象的特殊需求加以调整并自成一体,否则体育人类学也没有必要自成一门学科了[1]。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尤其是少数民族的竞技游戏,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节日集会进行,前后也不过十天半月,属于时间很短的专题性研究。相对于一般人类学以年为周期的百科全书式的田野工作,体育人类学在时间上可以大为压缩,但更为强调结合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综合考察。针对像独木龙舟这样的活动范围极其有限的珍稀民俗游戏,本次田野调查前,尽可能广泛参考已有的人类学、民族学资料,把体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重点集中到围绕这项活动的体质状况测量、环境器物记录、历史文化的深度访谈3部分,充分涵盖与体育运动有关的所有宝贵信息,力求最大效益。

2.1体质状况测量

体质人类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在20世纪文化人类学的兴盛中显得相当冷清;然而,它在21世纪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中萌发新生的可能性。体育人类学认为,对体育的一切研究,其基本出发点和终极的依托主干都离不开对人类身体的影响,这也是体育学存在的依据。体质测量与评价,是体育专业师生很熟悉的一门课程,对人体形态和机能的了解可能仅次于专业医务人员,这就使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人员比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在判断研究对象体质状况方面更具有优势。

在交通不便的偏远之地进行体质调查,测试器材数量必须尽量精简。要事先考虑到调查对象外出务工、被测试人员的戒备心理、农忙与调查时间的矛盾等困难。本次实证研究针对独木龙舟参赛者所选择的测量指标是在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加以精简,包括身高、体

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部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安静肺活量、右手握力等,主要目的是为了评估该项活动的体育效果。

由于水边苗寨劳作的成年男子几乎都可以划龙舟,所以对这一很小人群的体质调查,可以科学直观地反映出独木龙舟活动对他们身体的影响。对体育人类学而言,研究人类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是为促进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怎样研究身体状况,都是文化的需要。换言之,体质测量是为了说明人类文化的生物性载体。同样,环境、器物的调查也是为把握这些文化的物质基础。

调查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贵州省台江县管辖的古镇施洞。施洞,又名施洞口,苗语称“展响”,意为贸易集市,是连接清水江上下游的重要渡口和驿站,位于台江县城以北35 km,凯里东北71 km,镇远以南30 km处。施洞镇有20个村寨,4 045户,总人口16 595人,只有5个村寨不在江边。除了街上村与平兆村的一部分居民外,绝大多数是苗族。不在江边及非苗族人群,不作为测试对象。根据调查队在各乡、镇政府搜集的最新材料,苗族独木龙舟文化圈内调查乡镇基本情况的分布如下:施秉县双井镇共有10个行政村,61个自然寨,4 850户,22 353人;参加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村寨只有沿清水江而居的平寨、铜鼓2个行政村,约有3 710人。施秉县马号乡邰家寨、廖家寨、潘家寨、大寨、溪口寨、八埂寨、平地营寨、大冲寨等,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有1 061户、5 037人。老屯乡位于台江县西北部,辖20个行政村47个自然村寨,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有白土村、榕山、岩脚、花果山、老屯、槁卯、长滩等村,有970户,4 952人。

本次田野调查,首先需要对2008年划船选手初次体质人类学测量数据进行复测。最初受当地民族文化习俗、防御心理、戒备情绪的影响工作受阻,许多参赛者拒绝测试,通过耐心说服并亲自组织动手测试,简化测试方法,使用最简单的体重计、身高杆尺和腰臂围软尺等,选择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臂围等苗族同胞能接受的最简单的形态指标完成测试。结果表明:无论与周边不划龙舟的苗族相比,还是与周边其他民族相比,独木龙舟文化圈的人群并未显示出因一年一次的划船活动而产生任何体育效果[2]。

2009年调查队在形态指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生理(心率、血压、肺活量)和机能(左右手握力)等指标,携带了更多的仪器设备,对所采集的体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一方面为了弥补首次体质测量的条件简陋和指标项目过少的不足,另一方面是需要通过再次复测的数据来证实上次基础性预调查工作的真实可靠。2009年6月13日14时,调查队员到达田野调查地老屯乡后,随机分为访谈组和测量组开展工作,测量组首先对老屯乡划龙舟选手进行测量,第2天转移到施洞测量巴拉河村独木龙舟划手和偏债村的部分龙舟划手,测量六十余人。测量的同时,队员交叉进行了访谈工作,由于黔东南地区道路崎岖,调查队不时得分散行动,使用越野车搭载部分队员到较为偏僻地区调查。而短期分队主要调查了解马号乡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村寨,深入大冲、坪地营、八埂、溪口、大寨、潘家寨、廖家寨、邰家寨、六合小寨进行实地考察和测量工作。最终,调查队克服语言、交通、习俗、抗拒心理等阻扰,完成了参加苗族独木龙舟竞渡人员的体质形态测试工作,共测试苗族男性竞赛选手227人,有效测试为196人,接近2009年参加龙舟竞赛选手总人数的2/3,收集样本有效数据1 600余个,样本采集科学合理有效。

通过两年采集的苗族独木龙舟选手体质数据加以比较,竞赛独木龙舟选手体质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再次证实这项活动并无对身体产生明显影响的体育效果。

2.2 环境器物记录与参与观察

实地参与观察法,是文化人类学最有特色的研究方法,是人类学工作者最重要的田野工作途径,也是收集第一手材料的最基本方式。强调研究者的主动参与性,对一个社区及其生活方式进行持续的研究,使研究者既作为参与者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深入到一种文化的内部。但是,体育人类学的研究主要是身体活动行为的短期专题性事件,不同于一般人类学百

科全书式的文化生活形态的整体调查,因此不需要以全年为周期的方式与被调查人群居住在一起。时间缩短,但与身体活动处于同时段的环境器物测量与记录,必需事先准备提纲和表格;否则时间将大为延长,又将回到一般人类学调查的长期居住模式。

体育人类学特别注重研究人类的一些特殊的身体活动,这些身体活动往往仅存于非常偏远的少数人群聚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存状态,导致了特殊的身体活动内容、表现形式和运动器械的形成。对某一项传统身体活动性游戏的调查,体育界如果仍然沿袭过去仅仅只描述活动本身的片面性直观调查的方式,时过境迁,很可能抹去这项活动原生态环境的初始数据,后人无法再对其分析研究,变异后的活动将难以复原。因此,体育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提倡在最短时间尽快了解第一手材料,并与体质评估、环境器物的测量和记录结合起来。

根据文化人类学传播学派的圈层理论,本研究首先要通过实地调查确定独木龙舟竞渡活动的范围即清水江、巴拉河“独木龙舟文化圈”,在此范围内全面测量和记录有关龙舟活动的地理地貌、植被和农作物、龙舟棚及与江边的距离、龙舟及附属器械的详尽尺寸数据等,至于气温水温及江水流速等指标,一定要在龙舟下水的竞渡活动期间测量,否则就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调查队抵达“独木龙舟文化圈”后,先后测量了老屯乡、施洞周边(榕山村、岩脚、老屯、白土、稿仰、花果山、长滩村等)的独木龙舟及龙舟棚,并全程观察偏寨龙舟下水组装过程,通过巴拉河村长请到了主持独木龙舟祭祀仪式的巫师进行专题调查,重点观察巴拉河独木龙舟下水请龙神祭祀及开划仪式。合队期间测量了巴往寨、竹子寨、寨胆等村寨的独木龙舟及龙舟棚。短期分队主要调查了解马号乡参加独木龙舟竞赛的村寨,测量了溪口、大寨、潘家寨、廖家寨、邰家寨、六合小寨、铜鼓、旧州等村寨龙舟和龙舟棚。调查队沿清水江实地考查传说中恶龙所居之地“十里龙潭”,返至旧州村(铜鼓码头对岸村寨),观察测量参加独木龙舟竞渡的各村寨环境;水路考察了南哨村、四新、鲤鱼塘等交通不便的村寨。1)环境器物记录。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贵州省东南部。东邻湖南,南接广西,与贵州省黔南、铜仁毗邻,境内河流分属两个水系,苗岭以北的清水江属长江水系,苗岭以南的都柳江属珠江水系,呈树枝状展布于各地。清水江自西向东流经丹寨、麻江、凯里、黄平、施秉、台江、剑河、锦屏、天柱9县市,境内河道长376 km,流域面积14 769 km2。由于山高谷深、水流湍急,一遇暴雨即发山洪,具有洪枯流量瞬息变化,易涨易退形成雨源性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观察,可以想见远古时期在缺乏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舟船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苗族居住区峰峦重叠、山高水险,历来交通不便。在大小溪沟上修建有拱桥、木桥、石板桥、铁索桥等供人通行,在江河中用小木船运输。近年来,交通大大改善,但在偏僻山区,仍有短途的肩挑、背驮或者马驮的运输方式。独木龙舟文化圈多山峦丘陵,部分乡间公路仍然崎岖。本次调查组曾驱车从马号乡政府到六合村,短短20余公里竟然行驶了2个多小时,路况之差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善于利用水道运输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1949年以后,经过疏通的清水江可通航4吨的木船直达湖南。近年来,机动船越来越多,势必影响到划龙舟的习惯——原来从下游到上游村寨参与竞渡,用人工划可能需要一整天,而现在差不多每艘龙舟旁都有一艘装有柴油发动机的机动船在前面牵拉,仅需几小时。独木龙舟竞渡的清水江流速为3.18 m/s,一般宽约130~160 m、水深3~5 m,河段中有不少激流险滩和深潭。

经本次联合调查组测试确定,独木龙舟竞渡范围,仅限于清水江中下游段从平寨到六合小寨31.88 km河道以及巴拉河段长滩至巴拉河13.35 km河段。中心施洞镇,位于贵州台江县北部,隔江与施秉县马号乡相望,全镇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480~710 m。根据实地测量,与各村寨紧邻的龙舟棚大多建在海拔570~610 m,距河边直线距离约15~50 m,高差约8~20 m。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4℃~1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4℃~28℃。经调查组实地测试,2009年6月13~22日独木龙舟竞渡期间,白天的最高气温接近36℃,平均30℃,水温为平均23℃,很适宜进行户外水上运动。

黔东南耕地面积较小,人均占有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土层肥厚,保水条件好,宜于树木生长,有“杉乡”、“林海”之称,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黔南识略》记载:“郡内自清江以下至茅平二百里,两岸翼云承日,无隙土,无漏荫,栋梁木角之材,靡不具备。”不过,据调查队的观察与测量记录,独木龙舟文化圈方圆数十公里之处很难见到可以制作龙舟的直径超过70 cm的大树。大树的减少,并不能归罪于大量制作独木龙舟,明朝中后期,清水江流域的木材贸易已十分兴旺。在访谈中得悉有些村寨因为未能找到特大的树干制作龙舟,而迫不得已用了许多块木板组合成舟,表明一些龙舟已不是传统的“独木龙舟”了。大树的保育及持续的植树计划,是传承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必须考虑之处。

独木龙舟制作与保存,是调查的重要内容。由于伐木制舟的时间一般是龙年10月下旬,且近年来生态保护如要伐树须经过严格审批,可能数年也很难直接观察砍树的过程。调查队主要对现存独木龙舟进行调查,而对制作部分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通过与老人访谈的途径了解情况。

据记载,自古以来,苗族造独木龙舟一般用杉木,选定某座山上某一棵树作为造龙舟木料时,要向山神买下这棵树,即在树根脚丢下一元二角钱(沿袭古时丢下十二个铜钱之旧俗)。砍树的队伍由鼓头和一个小男孩一路敲着木鼓龙锣在前开道,所过寨子如有亲戚,也要敬献礼物,不许说得罪龙或不吉祥的话。砍树前,将事先准备的青布、丝线或麻线缠在大树干上,将带来的酒、饭置于树根脚,然后烧香、焚纸、杀绿头公鸭,将鸭血淋在树干上敬神,准备砍树时,用青布、麻线缠线,表示家族团结齐心,其子孙像麻线一样多。然后,由一位父母双全、儿孙满堂的男性族人,向“树神”祈祷完毕,动手砍第1斧,众人再把树砍倒。树一定要倒向东方,以示不忘先祖从遥远的东方迁徙到清水江一带定居。木材在运输过程中,亲朋好友知道后,必须自带米酒给运木料的人员敬酒,同时还需放炮火、赠鸭送鹅等方式迎接龙木,系上一条红布。木料运回到寨子里,全寨的人都出来欢迎。尔后,大家齐心协力把木料抬到寨子比较宽的场地堆放。开工制作之前,先请本寨一位巫师择日动工,要杀白公鸡将血滴在木料上,烧香烧纸祭保护神后,由本寨德高望重的木匠弹第一根墨,其它木匠和男性劳动力便可以动工。待独木龙舟制作完毕,刷三道桐油,最后全村寨踩鼓吹笙喝酒聚餐,欢呼着把制作好的新龙舟抬到龙船棚进行保存,以免日晒雨淋。龙头用长3~5 m水柳木制作,如本寨没有此树,别的寨上有而主人不愿意卖,便按照当地的习俗去“偷”,但事后一定要在树桩旁放一篮米饭,一只大公鸡,一壶米酒,以示对主人的尊重。龙头制作时龙颈下都掏空,再以小木板钉平(传说如不掏空,龙头将与水中的真龙相斗)。颈背部刻龙鳞,施以五色。龙头活灵活现,有一对直角或弯角的水牛角[3]。

苗语称独木龙舟为“量翁”、“量用”或“翁熬”、“用熬”意译为“划龙”或“划水龙”。龙船船体一般用杉树。中为主船,苗语称“合迷”,意为“母船”。两侧各一小船,苗语称“嘎呆”,意为“子船”。中间粗大的龙舟苗语称“合迷”意为“母龙”;左右两侧的两只龙,苗语称“嘎呆”,意为“子龙”。据调查队观察和测量,未下水的老屯的独木龙舟,全长约26 m,宽度及厚度都约50 cm,离地约70 cm。母舟平时被倒转放置,两旁伴着两只子舟。子舟的长度为15 m,宽度及厚度都约为30~35 cm。巴拉河村寨的其余龙舟长度为23~26 cm,宽40~60 cm,厚度为30~50cm。中间舱供装载节日期间亲朋好友所送的家禽和当日桡手的饭菜。子舟较母舟短10 m左右。根据估计,母舟约一吨余重,需要接近50多人以上才能搬移。龙头平日则轮流收藏于鼓头家;而观测巴拉河村寨的龙头,长约3米,放在村公所。测

量苗族独木龙舟的桨,长度约为1.6~1.9 m,上部二分之一是3 cm直径的圆木棍型,下部为上宽下窄的菱形,上下宽因人而异大约上宽5~10 cm,下宽在4~6 cm之间,下底部安装一个铁环,兼有“撑”的作用,与中华传统龙舟的桡桨有极大的区别。

调查队观察到,清水河畔划龙舟的苗族村寨,一般一寨一只龙舟,两百户以上的村寨有2~3只。放龙舟的房子形似长廓,称“龙舟棚”,龙舟棚是苗族为长年存放龙舟而建的瓦屋,苗语音为“爹仰勇”,也叫龙船廊。以前是全木质穿斗式结构的瓦屋,近代也有砖柱木顶的瓦屋,上盖歇山式小青瓦,一般为一丈一尺宽七间八柱对称结构,长度在26 m左右。龙舟棚的地点选择要求:一是要求将龙舟棚修建在本村“镇寨树”的旁边;二是要求龙舟棚要建在靠近河边;三是要求在龙舟棚附近建一个土地庙。经过实地测量13个寨子的“龙舟棚”,长短高矮几乎相等。每排柱脚离地面约0.6 m处有圆形穿杠,供搁置船身用。老屯的龙舟都放在村口两旁的龙舟棚内。巴拉河村寨的龙舟棚内有一条新造的龙舟。许多龙舟棚附近有一座土地庙,长阔高约1.8~1.9 m。

现存龙舟数量,是需要调查的最基本数据。经调查队的实地踏勘统计:目前黔东南地区清水江及其支流巴拉河流域的38个苗族“下游苗”支系村寨共有独木龙舟41条(不包括已损坏或流失的4条)。其中,清水江沿岸20条(不包括已损坏2条及流失1条),巴拉河沿岸15条(不包括已流失1条)。按姓氏有归属于张、龙、刘、吴、杨、潘、廖、石、邰、姜诸姓(有少数龙舟也不归单姓独有有),其中张姓最多,为17条。调查队现场测量了30艘龙舟和龙舟棚,并对少数难以到达的龙舟棚也进行了目测、询问。值得一提的是,施洞镇四新村张姓的一条龙舟据说已有128年历史,是目前所有独木龙舟中年代最古老的龙舟。

2)苗乡龙舟节氛围感知。

调查队全体成员全程观察2009年独木龙舟节的盛况,集中体验农历5月24日平寨码头“赛龙头”、农历5月25日塘龙码头“赛龙身”、农历5月26日铜鼓码头“分龙赛”、农历5月27日施洞码头“赛龙尾”等竞赛活动。

传统的“接龙”仪式,是节日重要内容:一般先鸣放3声土炮,等候已久的亲属抬着礼品(主要为鹅鸭,偶有猪牛等大礼物),放一串鞭炮以示祝贺,然后逐一敬酒,亲朋好友所赠礼物挂在龙颈上,挂得越多,则表示“鼓头”亲戚富足,有脸面。站在龙舟颈上的撑篙人,是声望较高、口碑较好、亲友较广的人,他站在龙舟前跟鼓头在一起,很容易让沿岸寨子识别这条龙舟是哪一寨的,如有人要赠送礼物,就拿了鹅鸭之类提前来到河边,鸣放鞭炮示意龙舟靠岸。

调查队成员6月16日早晨到达平寨,远远看到河面赛道用一些塑料浮泡分隔,起点及终点分别设有司线员。附近村寨村民携妻带子或老幼相伴,着节日盛装参与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在平寨面向河流方向,设置了独木龙舟竞渡的指挥台,负责人不时透过麦克风广播,发布有关的消息,这里也有工作人员站岗及发令。后方的墙壁上,有两张红纸,上面书写着比赛的相应规则,还有赞助单位和个人及奖金分配方式等。

正式比赛共8舟参与,每次2艘独木龙舟竞渡,比赛河道长约200米,规则是谁先到终点谁赢。裁判一声令下,众健儿协调一致奋力前划,并发出雄壮的呐喊,鼓手擂鼓以激励士气,男扮女装的少年负责打锣配合,炮手不时发炮以振声势。一轮轮比试期间,发生了一些争执。令人惊奇的是,争执双方在指挥台闹的不可开交之际,只有各龙舟所属姓氏的村民关注,而其他人似乎完全沉浸在节日和谐的氛围之中。庆典活动除了小学操场里村际篮球比赛,岸边河滩上还有踩鼓舞的表演。调查队还观察到斗鸟、斗鸡、吹芦笙、对歌等民间娱乐活动。

比赛第2天调查队回到施洞,四处弥漫着浓厚的节庆气氛。根据所见大会贴出的告示,每艘参与竞渡的龙舟都获分数百元的出场费,并按最后的成绩获发数百至千元的奖金。到了龙船节结束时,各村寨都大摆酒席,展现“吃龙肉”的奇特习俗。调查队一行进入赛场守候很久,但并没有看到运动竞技性质的正式比赛,龙舟多是两两作对竞渡,自娱自乐,岸上的

观众似乎也并不关心谁输谁赢。

在这次独木龙舟比赛中,现代体育竞赛规则的影响耐人寻味。2008年当地龙舟协会曾经请外来的体育教师制定苗族独木龙舟比赛规则,结果引起广泛的负面影响;2009年恢复为传统方式,又寻回了皆大欢喜的和谐气氛。尽管当地不时传出有独木龙舟到贵州其他地区甚至到外省进行表演的新闻,甚至有些地方官员谈论如何使苗族独木龙舟比赛的常态化,试图开发常年旅游以造福一方,但并不能代表大众的意愿。值得注意的倒是经济的诱惑:有的村寨开始以龙舟下水为筹码,向可以接触到的相关方面(包括调查队)索要钱财;村民在提及自个寨子的独木龙舟出外地比赛表演时一脸的骄傲,甚至有村民托调查队找相应的关系,以寻求到外地进行比赛表演的机会,渴求的高额物质回报。村民们向往获利,而不是正式的运动竞赛,也与公平、公正、公开的规则无关。整个独木龙舟节,调查队并未感受到现代体育意识,倒是在休息娱乐的氛围中体验到不少原始竞技游戏的独特魅力。

2.3 深度访谈

以参与式实地研究和深度访谈为田野工作主要方法的文化人类学,适宜对社会结构、制度、关系以及历史文化变迁进行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对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以及持续的研究中,由于体育界出现了对“科学”的误读,将“科学”研究理解为“量化研究”,甚至将应用研究中有无“数字”表述作为衡量其价值的标准,胶柱鼓瑟,从而导致研究成果长期低水平重复。传统体育活动大多是有限地域、人群的习俗事件,缺乏深度访谈,资料收集的粗糙和简略,将导致对其历史文化方面基本事实的遗漏,容易滋生后期编造材料的假冒伪劣之风。

体育人类学利用深度访谈的优势,可以了解自己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深层文化内涵。这个过程不能像通常问卷调查那样简单分发、填写和回收,更不能委托非专业人员完成,而是要亲自面谈,根据事先拟好的访问提纲逐一询问填写,一般需要录音,重要访谈还需要摄像,要求当天完成访谈笔记,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保存最原始的真实资料。近年来,我国体育界已出现研究者利用多次深度访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竞技游戏个案进行精心分析的博士论文,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4]。

需要注意的是,访谈对象可能对相关内容仅仅有某一方面的了解,导致调查结果片面;如果被访谈者无法回答提问或给出难以确定的答案,则可以通过参照其他访谈记录加以对照。为了缩短时间以提高效率,访谈也必需事先准备提纲甚至表格,并一定要留下姓名、苗名(本族称呼)、性别、年龄、身份、村寨、访谈时间、记录人,以保存第一手资料真实性。

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周期长,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人类学家需要学习当地的语言。而在体育人类学面临的专题式研究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在本研究涉及的访谈人群中,有寨老、鼓头、锣手、巫师、划手等,鉴于当地苗族中青年基本上都通汉话,只是多数普通话欠标准,因此调查组成员选择大部分能听懂西南方言的研究者参加;针对苗族巫师念咒时必然要使用的苗语,调查组特意聘请了土生土长的苗族教授参与翻译,完全消除了语言交流障碍。

本次田野调查的访谈组于6月13~15日驻扎在巴拉河中游的老屯乡农家,访问了老屯乡的张海乡长以及各村村长和支书,再对鼓头、鬼师、寨老、村长、村支书进行深度访谈,填写访谈表多份;通过巴拉河村长请到主持独木龙舟祭祀仪式的巫师进行专题调查,重点观察巴拉河独木龙舟下水请龙神祭祀及开划仪式。16日合队期间,访谈了平寨村村长、竞赛组织成员、鼓头、龙舟选手等人。短期的分队期间深度访谈的对象有:贵州省龙舟协会顾问鲁崇久、施秉县文广局吴光祥、马号乡政府办公室主任及财政所潘文仁所长、邰家寨鼓头,六合村支书、独木龙舟划手等,收集到深度访谈表及现场影音材料。

对独木龙舟参与者的深度访谈,涉及的是通过体质测量和直接观测记录所难以得到的历史文化内容,主要分为起源及传说、仪式和禁忌、活动组织管理3部分。

1)独木龙舟起源的传说。

清水江苗族独木龙舟节竞赛起源,民间有各种传说。经文字资料收集和实地访谈,归纳整理如下:

一说是在远古时,龙王有一次酒后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造成大水灾。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大旱,人们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敲鼓求雨,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开始降雨人间,演变成今天的龙舟节。这很像是按汉族习俗编出来的故事。联系到周边镇远、铜仁已举办过国际龙舟节,信息传递便利;相邻的贵州黄平县百牛寨传说老龙因降错雨水被包公所斩,答应老龙每年划龙舟纪念之,这可能是相邻地区每年端午节划普通龙舟的故事的移花接木。

二说是平寨古代有一个叫洪天刚的人,一天,他的儿子到江边长塘口钓鱼,挂住了出来游玩一条龙崽的“龙袍”,被龙拖入水中吃掉,洪天刚得知后,即潜入江中怒杀龙崽。吓得龙王夫妇及子孙四处逃窜,以至雨无龙管,天旱地裂,人间吃尽了苦头,苗家的巴确、勾当、望波、勾雄(苗族祖先4能人),用吹芦笙划龙的形式,规定分得吃龙的先后划龙到十里长塘口,确定划龙的江段和顺序,才把龙王一家接回长塘口。此后平寨为划龙的第一天,形成了今天的清水江平寨至廖洞的苗族独木龙舟节。这个传说符合苗民性格,又有消灾祈福的传承心理,但被访问苗族龙舟参与者很少有人认同,可能与平寨是汉苗混居的村寨有关,也容易联想到蚩尤战皇帝的神话故事。

第3种说法,是大多数人认同的故事:古时老屯榕山(老屯乡叫等虾的寨子)有父子俩在巴拉河打鱼,独生子(苗名叫九保)被恶龙捉去咬死当枕头,父亲(苗名购报,亦称报公或保公)火烧龙洞,怒杀恶龙浮于江中,人们便分尸吃掉。火在龙洞里烧了三天三夜,天黑了九天九夜。到了第9天,有母子俩点起火把到江边洗衣。天真的孩子将她妈妈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地嬉戏着,嘴里念叨着:“咚咚多!咚咚多”。随着小孩的喊声,天渐渐地亮了。云消雾散以后,人们发现清水江边躺着一条死龙。消息传出后,施洞地区沿江村寨的村民都前来分割龙肉……晚上,龙托梦给各寨的寨老说:“我杀了老人的独子,已赔了生命。但愿你们行好,用杉树仿照我身躯,在清水江划上几天,就像我活着时一样在江河嬉游,我就能兴云作雨,保你们五谷丰登。”于是各寨的寨老集中商议,确定各村寨都模仿棒槌形状,挖木为船,敲锣打鼓到清水江游弋,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并根据各村分得龙肉部位的颜色,打造成象征性的不同颜色的龙舟,并且依各寨拣得与吃龙肉的部位决定划船次序。

杀恶龙食其肉的第3种说法,多数苗民认同,台江县政协编写的文史资料也采纳了这种说法。经调查队在各村寨反复向多人询问,虽然细节有一些出入(如哪个村寨分到哪个部位、不能用筷子只能手抓等),但苗族杀龙吃龙的基本事实完全一致,且都说是老人口头流传下来的。传说龙尸从江面上飘来,有人尝了龙肉,好吃,纷纷来抢。胜秉寨发现得最早,分得龙头;平寨分得龙颈,塘龙寨分得龙身,榕山寨分得龙腰,施洞口的人去得晚了点,只分得龙尾,杨家寨去得最晚,仅仅分了点肠子(据说龙的肠子呈深绿色,现在杨家寨的龙舟染成深绿色,称青龙)。

独木龙舟起源的传说关系到活动的日程安排。据说最初各寨商定;按照分龙肉的先后顺序来划。如胜秉分到龙头、排在农历五月初五;平寨分得龙颈,排在五月初六。但此时正值割麦、插秧的农忙季节,为了不误农时,各寨又协商,改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到二十七日分期分地举行竞渡。经商议平寨为农历五月廿四,塘龙廿五,榕山廿六,施洞廿七,定在上述4个地点集中。这一规定,相沿成习,直到今日。此外,根据苗族独木龙舟神话传说保公杀龙的故事,经过巫师占卜后推算,农历五月十五日天黑,五月二十四天亮。于是各村寨寨

老们决定,从杀恶龙的第2年起,按分吃龙肉的时间不同,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划平寨码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划塘龙,五月二十六日划榕山,五月二十七日划施洞,前后共划四天。对于如何确定划龙舟时间的讲述,尚待进一步确定。

2)仪式中的巫师与巫术。

独木龙舟文化中,很重要的部分是仪式和禁忌。砍树制龙舟的时间、祭品、选树、祭礼,砍树、树倒、运送、接龙船木,择日制造、如何请神、请什么样的木匠和雕刻师傅,请龙仪式和开划仪式,乃至鼓头家请何人煮饭与烹肉、食物的存放、如何在龙舟吃饭、何人可以接近和触碰龙舟等等环节都有严格的禁忌,其过程包含大量的巫术。在这诸多的龙舟仪式和禁忌中,苗族巫师是要关注的重点和核心人物。

苗族对巫师亦称鬼师(苗语称为guoxiangxi,固相西)。调查队进入“田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由苗族教授带领的访谈队一行5人进入老屯乡岩脚村,得知妇女主任的父亲是巫师,便约定晚上访谈,并于第3日凌晨4:00~7:30,在村长家观察巫师现场做请龙、接龙的仪式,持续到龙舟停靠的河畔边,搜集了宝贵的录音和影像资料。

调查队在不同村寨数次观察和访谈了龙舟下水时的“起龙”仪式。在农历5月20日前后,各村寨的独木龙舟纷纷被村中的青壮男人抬到河坝,清洗、捆绑并装上龙头。比赛当天,龙舟出发前,在龙舟附近的河滩上放一张四方桌,桌下烧钱纸,桌上斟上三杯酒,有一升白米,米上点有三柱香,放12元钱,巫师穿长袍,面向东方,左手抓着只白公鸡,右手不时抓米向龙舟抛撒。招集山神、树神、祖宗前来保佑龙舟平安。所吟唱的巫词念毕,巫师右手握刀,一刀吹下鸡头,高高地把鸡抛向龙舟,用茅草沾河水洒向龙,算是祭龙完毕,就可以下水划龙舟了。龙舟比赛结束后,巫师又用同样的方法送山神、树神、祖宗。

至于妇女不能触摸龙舟、家里有妇女坐月者不能划龙舟等禁忌,显然也和原始宗教观念有联系。

3)组织:由传统到现代。

独木龙舟竞渡是苗族男人的节日,划龙人员产生,有一定的规矩。因每只龙舟上都有一个主持人,俗称为“鼓头”。全船都要听从鼓头指挥,按鼓声节奏挥桨划船。所以,划龙舟首先要从寨中大姓的头面人物中产生“鼓头”(苗语“格略”),然后由鼓头物色请来“撑镐”(船头撑镐者,苗语“略候”)、掌艄和锣手(苗语“顶妞昌”,头载银饰男扮女装的少年),还有炮手(苗语“榜雄”,当龙船离寨、归寨、过寨及比赛开始时,放3眼土炮)。每天以酒肉招待,划龙结束后,各谢鹅、鸭等礼物。龙船所需最多的是桡手,一般每船每侧16人,由本寨其家中无刚生小孩妇女的青年男子担任,身强体壮识水性即可。每年划龙节结束,“鼓头”要杀猪请寨上的人吃酒,大家共商推荐来年的“鼓头”

独木龙舟的活动组织管理,属于苗族特殊的传统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苗族认为木鼓为祖先亡灵所居﹐是血缘家族的纽带与象征。鼓社是以木鼓为核心的祭祀组织﹐故称鼓社祭,是黔东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各地祭祀期限不一﹐一般几年举行一次,由巫师占卜择吉举行﹐以猪﹑牛为主要牺牲。鼓社祭的主持人称“鼓主”或“鼓头”。由选举产生。祭祖结束,职务也就自然解除,下届重选。因此,鼓头作为一艘独木龙舟的组织者。他在竞渡活动中地位最高,禁忌最多,开支最大,还经常耽误生产时间。但既被选中,就不能推辞。每个村寨要划独木龙舟,必须事先推选出鼓头。

现代社会经济大潮给鼓头推选带来影响,当前寻找鼓头困难越来越多,村中年轻劳力大多出外打工未归,使下水的独木龙舟越来越少。从访问中得知,各村的独木龙舟下水从70年代的30余条到2008年的10来条。因为鼓头在划龙舟的这4天里要包船上所有人的吃喝,来源于在清水江沿途有亲戚的寨子靠岸收礼,一般以鹅居多,也有送现金和活猪的。礼尚往

来,今年收的礼来年要还的。此外,近几年外出打工的人很多,青壮年劳力大都在节日期间不回来,从抬龙船下水到划龙船难以集中足够的人力,使许多村寨龙船难以下水。龙船节期间,镇政府奖励每条下水的船1000元,鼓励各村寨都参加,但收效并不显著。

调查队多次确认,参与每年一度独木龙舟赛事的男性村民,完全没有进行任何有组织的训练。原则上每条参赛的龙舟需要进行下水仪式,每一位成年男性都可以划龙舟,如巴拉河村寨的村民就通过会议决定当年是否进行有关仪式。调查组观察到中寨进行了龙舟下水及装饰参赛的龙舟的仪式,但在铜鼓村寨,参与龙舟活动的村民一鼓作气地抬龙下水组装后即进行试划。

考察中得知,苗族独木龙舟节庆典已被俗世的价值观所干扰。最明显不过的是比赛及表演往往受金钱奖赏及报酬的因素所主导。例如:参赛者因为奖金的争执而互不相让地投诉,并尝试推翻比赛结果;妇女们因表演酬劳而四处奔波参与踩鼓舞表演。当地基层政府原本希望设立奖金制度,鼓励村民承传苗族独木龙舟这一民族传统活动。可是,有关制度只是实行了两年,村民就已经开始出现“向钱看”的心态。

在黔东南独木龙舟竞渡活动中盲目的引入金钱刺激、科技改造及异文化影响,很容易侵害苗族传统的淳朴习俗及民族特色。对于它的的保育、承传、延续及发展模式,如何善用现代文明的影响,重视生态环境的和谐,为传统竞技游戏的发展带来有益的新方向及视野,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田野调查在体育人类学的实证研究中发挥着搜集基本素材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仅仅是获取资料的方法,同时也是在现场就能解析对象的利器。在实地所获得的第一手材料,需要用整体观、相对论进行跨文化比较,才能上升到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层面。

参考文献:

[1] 胡小明,陈华.体育人类学[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5.

[2] 杨世如,胡小明.苗族独木龙舟竞渡的体质人类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9,29(7):78-83.

[3] 紫夏.龙头上的水牛角[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b29998249.html,/9319,2009-08-09.

[4] 李志清.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体育学刊》2009年第12期

收稿日期:2009-10-15

作者简介:胡小明(1952-),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

音乐调查报告格式

关于中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调查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来源 新时代,新潮流,新因素不断涌现,构成了我们的新生活,新时尚。我们愉快地接纳,勇敢地追寻。于是流行音乐应运而生,这是20至21世纪一个伟大的创举。而流行音乐作为当今音乐的主流,已经与中学生密不可分。特别是近几年,流行音乐充斥着电视、电影屏幕,专辑唱片屡见不鲜,音乐排行榜、歌友会对中学生来说已不陌生,像周杰伦、孙燕姿、阿杜等歌手更是耳熟能详。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幻想使中学生迅速成为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但我们不仅要打上问号:“流行音乐究竟有什么魅力让中学生如此喜爱?” 二、研究的目的与思路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寻求能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接纳高雅音乐,使流行音乐给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帮助和鼓励的途径。 2、通过进行课题研究,掌握探究性学习的技巧,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过程 第一阶段:拟订课题,通过网络读物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 第三阶段: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制作统计表。 第四阶段:组员相互交流,分析总结,完成论文。 四、分析 表一:中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类型比较 都说中学生是时代的先锋,这话果然不假。从上面的统计图中我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中学生(初 中63%,高中87%)喜欢流行音乐胜过于其他类型的音乐,而对像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比较高雅的 音乐则不大感兴趣。情况较好的初中生也仅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而已。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可 是民族乐却收不到作为祖国新生一代的中学生的喜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不难 得知:中学生总是向往着一种新的生活,即使它不是最好的,但它确是最前卫的。时尚的东西总能带 来无限的创意与满足感,流行音乐既其名曰“流行”,必定有它引领时尚的一面。由此观之,中学生 如此钟爱流行音乐也不足为奇。 表二: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较

考古学作业

教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遗迹和遗物。因此,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 古钱考古学 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称为古钱学。由于古钱的铸造年代明确,它便成为考古学断代的最通常的依据之一。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古钱学的研究有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意义。古钱学的目标,不仅要判别各种古钱的铸造年代,而且还要通过对钱的形状、质料、重量、铭文、图纹和铸造技术的考察,辨别它们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确定它们的价值,研究铭文、图纹的意义和风格,从而为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材料。通过对出土古钱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的考察,还可以研究世界各个地区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并为判断当时的交通路线提供线索。由于古钱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古钱学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 古文字学和铭刻学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铸、刻或书写于遗迹和遗物上的文辞,与一般的书籍文献不同。含有文辞的遗迹和遗物,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如墓志、碑碣、印章、甲骨、简牍、泥板、帛书和纸书等,文辞是器物的主要内容;另一类如纪念性建筑物、雕刻品、绘画、货币、度量衡器、镜鉴、工具、武器和各种容器等,铭文处于附属的地位。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任务在于识别铭辞的文字,判读辞句的意义,区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字体,后者在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里称为“古字体学”。就已经发现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玛雅文字等,虽然已有不少单字能够识别,但还不能顺利判读文辞。但是,埃及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迈锡尼文字(线型文字 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则已能详细解读,从而对究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对铭文的研究还可以判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制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制造目的等。由于铭辞存在于遗迹和遗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过文献的记载,不仅可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有时还可纠正其错误。因此古文字学和铭刻学对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航空考古学 航空考古学。是指使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它们的分布情形。航空考古学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当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考古学者利用空军侦察地形时所摄的航空照片,探寻地面上的古迹。战争结束后,此项工作进一步开展,尤以英国考古学者的工作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学的基础。数十年来,航空考古学的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人造卫星的发明和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航空考古学的效果大大提高。通过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显示和判别出来的遗迹,大体上可分3 类。①由阳光斜射时产生的阴影显示出来的,如堤坝、城墙和坟丘等遗迹;②利用因土质不同而产生的土色明暗判别出来的,如坑穴、壕沟和道路等遗迹;③从谷物、野草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农田、道路、运河等遗址。此外,没入海中的遗迹有时也可通过空中摄影而发现;腓尼基的两个海港──推罗和西顿延续到罗马时期的港市之被发现,便是著名的例子。航空考古学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学中的一支生力军。 水底考古学 水底考古学。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纪意大利人在海底探寻沉船。到了20世纪初期,水底的考古调查在世界各地进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化遗址的“圣池”中寻找牺牲人和祭品,在突尼斯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寻满载古希腊美术品的罗马沉船。但由于潜水条件的限制,调查时不能做精细的操作和记录。1943年发明了潜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改进了各方面的设备和条件,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学得以成立。从60年代起,先是法国人在马赛附近海底发掘沉船,接着美国考古队在土耳其附近海底发掘希腊罗马时代和青铜时代晚期的沉船,不仅获得船中许多古物,而且还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水底考古学的对象从沉没物、沉船扩大到淹没于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遗址,而勘察、发掘及摄影记录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为改善,使水底考古学以显著的速度不断取得成果。可以认为,水底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 编辑本段其他考古学分支 除了以上所述各种主要的分支以外,考古学还可以按地区的不同而分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各分支,而各地区的考古学则又可按时代等的不同而分为“古典考古学”(希腊罗马考古学)、“商周考古学”等等许多分支。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分析范本

Screen and evaluate the results within a certain period, analyze the deficiencies, learn from them and form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分析范文

编号:FS-DY-69412 服装市场调研报告分析范文 内容简介 通过XX年服装市场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近年来,服装行业可谓经历了一系列的内忧外患。一是大环境的影响,二是盲目的扩大销售战线,使得零售终端越来越难做,不管是品牌还是散货,都已经没有多少利润而言。 一、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XX年服装市场调研报告,更好地准确定位服装消费市场,把握目标顾客群体的需求,也为生产厂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市场预测。可以通过市场调研与分析,未来了解对服装店该怎样定位,应该针对哪种或哪些的消费群体,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服装的研究报告: XX-20xx年全球服装定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XX-20xx 年全球服装定制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报告XX-2020年中国无缝服装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XX-2020年中国服装

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XX-2020年福建服装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更多服装行业分析 二、调研内容 1.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询问法、观察法有效结合,通过借助调研问卷,来详细了解消费对服装的市场需求。 2.地点范围 步行街,品牌专卖店,大型批发市场,个体零售店 三、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调查样本类属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学生16人,占总数的22.85%;白领、公司职员14人,占总数的20%;普通工人9人,占总数的12.85%;个体商人11人,占总数的15.7%;其他20人,占总数的28.6%。 2、被调查者的年龄状况: 15—25岁的年轻人27人,占总数的38.6%;25—35岁18人,占总数的25.7%;35—45岁为17人,占总数的24.3%;45岁以上的有8人,占总数的11.4%。 3、被调查者的月收入状况:

音乐调查报告

音乐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 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 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通过本次实 习,我深有感触。对于基础教育的主题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 学校以及师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 发展还不得而知。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 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一年工作中,我担任的是六年级的音乐教师。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对该校六年级6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四个班音乐基础基本持平。问卷主要围绕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四个 方面,让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积极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获得了 最真实、可靠的数据。问卷在这6个班中每个班随机抽取了10人,共60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活情感? 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当然,在音乐教

育课程当中也存在一些必要的问题。60.3%的同学表示非常热爱音乐,33.5%表示一般喜欢, 6.2%表示不喜欢。那么,学生眼中的音乐课有 何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还是比较注重音乐课的学习的。80.5%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也是缓解学习压力,放 松心情的机会。因为音乐课不需要进行考试,也就没有压力,让学生 学起来感觉很轻松。这也让我看到了极少数学生不好的一面,学习音乐就是应付式的学习,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杂课,可学可不学。但 面临巨大大升学压力,音乐作为一门特长,与升学率密切相关。如果 仅凭师生的一股热情和一厢情愿,而教育体质不改革的话,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中什么样的内容较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4.4%的学生认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唱歌。他们认 为通过唱歌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活泼、欢快的歌曲。还有大 多数同学都喜欢流行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唱片、cd、收音机到电视、mp3随身听、dvd、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拥有音乐和熟悉 音乐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教师对教材的占有权被瓦 解。学生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 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相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唱的歌曲中63.6%的是课外的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普遍、通俗易懂,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所以深受广泛学生的喜爱。同时,流行音乐也具备了青少年喜爱 的特点,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让他们身临其境,因此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汇总

田野调查技术与方法 一、调查的目的及其作用 简言之,田野考古调查就是运用一套适合本地情况的田野调查方法, 在有限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下发现更多的古代文化遗存,以利于更好地保 护和研究。 田野考古调查主要是指对古代遗存的地面勘察,其基本目的就是发现古代遗存,特别是那些由于年代久远而被掩埋于地下的遗址。 其作用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说: 1、考古调查是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我们在发掘一个遗址之前一般先要对这个遗址的年代、性质及堆积的情况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发掘方案,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同样,要对其采取保护措施,亦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调查是发掘和保护工作的准备阶段。 2、考古调查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 考古调查不仅仅是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也是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有些情况下既使不发掘,只要调查工作做得细致、深入,也同样能够解决一些学术问题,特别是在宏观上讨论一个地区内的遗址密度所反映的诸如人类共同体的规模,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情况的变化,及某种文化和特定地理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时,考古调查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相比较,其优点是工作周期短,工作面积大,耗费资金少,其不足之处则是在获取资料方面,远不如发掘所获那样丰富和系统,因此由其所揭示的问题的深度也有局限,诸如遗址的文化性质、形成过程及系统编年等问题的解决都还有赖于正式的田野发掘。所以考古调查和发掘是田野考古中互为补充的两种研究手段。 二、考古调查的对象和分类 1、考古调查的对象 考古调查的对象是古代人们遗留下来的物质遗存及其相关的各种现象,具体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A 遗址指古代人们从事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活动,并以物质的形式保留下来的空间场所,是人们各种活动形成的遗迹,遗物的集合体,其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如居住址、城址、矿冶址、陶窑址、古战场、古道路、庙宇、石窟寺及墓葬等等。 B 遗迹主要是指在遗址中由一次短期的人工行为造成的、固定的物质遗存。这里所谓的短期行为当然不是指几小时或几天,而是指人们一次性内容连续的工作结果。由此产生的结果也可能经过了多次后期修整和扩 9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和科学写定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和科学写定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收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采集调查的方法。 民间文学是或在人民口头、直接参与人民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与整个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民间文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田野作业在这门学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能仅仅坐在书斋里进行,还必须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田野作业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形式和规则 一、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形式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1、全面普查 全面普查是一种以特定区域内的民间文学为对象进行的全面综合调查,如对某一国家、某一民族、某一城市、某一乡镇、某一村庄等区域内的民间文学活动作全面的调查。 2、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是一种以民间文学中某一种体裁的作品为对象进行的特别调查,如神话专项调查、传说专项调查、故事专项调查、史诗专项调查、歌谣专项调查等。 3、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指为研究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对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如女娲神话、蛇郎故事、民间故事叙事的三段式结构、民歌的五句子结构等。 4、专访调查 专访调查是对民间文学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或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全面采访调查。例如对民间故事家、民歌手、民间文艺理论家、采录家等人物进行专门采访调查。 5、随机采录 随机采录就是在事先没有拟定采录计划、没有预约采录时间和地点,更没有预约具体的采录对象的情况下,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外出旅行、吃饭或娱乐)抓住机会,即兴进行的民间文学采录活动。 6、定居采录 定居采录是指采录者长期定居在某个地区,对所在地区的民间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采录工作。这种采录方式由于长期置身被采录对象之中,有利于深入扎实地开展采录工作。 7、采风队采录

手机市场调查分析分析报告

手机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作者:————————————————————————————————日期:

目录 前言 (2) 调查对象: (3) 调查方式 (3) 调查结果及分析 (3) 一、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动机 (3) 二、大学生对品牌的概念 (4) 三、大学生购买现在手机的主要原因 (5) 四、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 (6) 五、大学生对手机的期望 (7) 六、大学生是如何了解手机功能然后购买此手机。 (8) 结论、建议与前景 (9)

大学生手机市场调查报告 前言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21世纪手机技术不断成熟,生产手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这就为手机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大学生远离家系乡求学需要跟家里和朋友联系,需要一个通信工具,而手机的价格便宜且方便,这就成为大学生的首选电子产品。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它的发展初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走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携带者,手机的优越性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报纸、杂志等信息载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购买手机的大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更换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快,因为大学生是对新事物和新潮流反应最快的一个群体,因此,了解他们对手机的各种不同偏好以及他们的消费倾向和各种需求是很有必要的,所以这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群体,从而了解大学生对手机的偏好选择,了解手机的市场需求及其发展方向。本次调研主要在我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针对手机普及情况、用户消费特征、潜在消费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市场信息资料,对我校的学生手机市场有了大致的了解。 调查目的:通过这次调查,能够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手机的看法,和使用手机的习惯,每个月的话费多用于哪里!也是通过这次调查,能够让我们更好的运用所学的课程学会怎样去调查,怎么去撰写报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音乐专业调查报告

音乐专业调查报告 第一篇:音乐调查报告的格式 音乐调查报告的格式 在民族音乐学课题研究中,为了体现应有的学术研究价值,音乐调查报告比较注重调查目的、过程、方式、方法的概括介绍以及调查结果的分析归纳,绝大多数调查报告都相应地在标题之下采用常见的“前言——正文——结语”这样的格式。 第一部分“前言” 首先陈述调查目的,开门见山地说明此次调查的原因、对象、需解决的问题、意义和方式方法,其次介绍此次调查的时间、地点、范围和过程。 第二部分“正文” 是调查报告的主体。此部分一般将调查结果分析归纳为若干方面,每一方面突出一个中心内容,用数码或小标题分段,逐项加以陈述。各项内容力求做到先后有序、层次清楚和互有照应,文字、图表和乐谱根据内容要求可以并用。在写法上,每项内容可先列举事实,后予以归纳总结;也可先归纳总结,后列举事实。 第三部分“结语” 是全篇报告内容的概括总结,展示对这次调查的初步看

法、不足之处和有待继续深入调查的问题。 “附录”部分 可列亦可不列,视调查报告撰写的需要而定。凡是与调查报告内容相关的但又不在正文出现的文件、文献、参考书目、注释等,一般都应在文章最后作为“附录”而予以列出。例如柯琳所撰《白云观道教法事科仪调查报告》,文体格式即为这种不带附录的三部结构。报告前有一段绪言,其后有三个题为“法事科仪的内容与规模”、“法事科仪的结构和必备用品”、“法事科仪的程序”的段落,这是用三个小标题为目来逐项加以陈述的正文;最后一段是结语。全文为纯客观的文字描述,不作考证、研究和评论,在正文中另列有图表和乐谱。 第二篇:大学生流行音乐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流行音乐的调查报告 流行音乐这一词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而流行音乐的起源在我国可以追溯到汉代,汉朝的时候就有了汉代乐府以及相应的乐府机构,那时候举国上下以诗歌、辞赋为歌词,并谱以曲调来吟唱。由此可见,从古至今,流行音乐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大的一个比重。 随着人类科技不断进步,国家与国家的距离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流行音乐更有了长足的发展。现今的流行乐坛已不是汉代的乐府时代,它以日益标新立异的乐种和曲风俘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修订、推广与培训 【保护视力色】【打印】【字号大中小】作者:赵辉 2012-06-25 1、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原委 和1984年颁布施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相比,2009年10月重新修订和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最主要的变化是补充了将聚落考古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和与之配套的技术标准。之所以有这方面的改变,原因是自原《规程》颁布以来中国考古学的迅速发展变化。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学物质文化年代框架,大多数田野考古项目的目的是获得可供此种研究的资料,田野技术方法是针对获得这类资料设计的。1984年国家文物局制定和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主要也是规范这类田野考古活动。 中国考古学中,聚落考古早已有之。自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以来,聚落考古项目虽然不多,却也不绝如缕。但很长时间里,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精力不在这个方面,对聚落考古方法的认真探讨也始终没有展开。 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学术界开始了解国外主要是西方考古学的动态,其中也包括西方的聚落考古。另一方面,中国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积累,达成建设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体系的任务目标已可预期,学科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结论其实颇为明了,即需要通过聚落形态研究复原古代社会,从而深化发展中国考古学。随着学术界在这个方面逐渐取得共识,聚落考古工作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大规模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往往面积很大,工作中就需要有对聚落全局的思

考和把握。而为了更好地进行遗址保护规划,也需要通过田野工作提供聚落结构的相关信息。总之,当聚落形态的田野考古渐成主流之际,就需要一部与之相应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规范这类田野工作。这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重视。 北京大学在1980年山东长岛北庄遗址的发掘中提出了聚落研究方向。此后,围绕这一方向上的探讨在湖北天门石家河、河南邓州八里岗、广东银州、浙江普安桥、山西襄汾曲村、陕西扶风和岐山的周原、周公庙等遗址的工作中持续至今,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心得,也收获了许多研究成果。 2003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北大举办全国田野考古人员培训班。在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全力协作下,培训班在临淄桐林遗址开办。鉴于以上对学科发展趋势的理解,我们将聚落考古的理念、技术方法作为了这次培训的重点。这次培训取得了最好效果,国家文物局给予了肯定。国家文物局在2005年再次将举办培训班的任务委托北大的同时,把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任务也交给了我们。 2008年北大向国家文物局交出修订稿。因其是学术语言和格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将其修改成行政法规的文字表述,并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征求业内意见,最终形成目前看到的《规程》文本,于2009年10月正式颁布。 2、主要修订内容 新《规程》在原《规程》基础上充实了聚落考古的理念和相关方法、技术的内容,比原《规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是建立在中国考古学整体水平业已提高的基础之上的,是针对当前各地考古人员中上水准制定的技术规范。这也是我们修订工作中把握的总原则。 概括而言,新《规程》新增或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民族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核心基础;《田野调查方法》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特点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其社会研究与服务能力的基础课。规范、扎实的田野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敏感性和磨练其学术感悟力的重要途径。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的源头和实验室,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收集资料利器,近年来倍受其他学科高度重视,被考古与博物馆学、新闻传媒、民俗学、宗教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历史学、旅游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国际政治、艺术学、民族医学、建筑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积极地借鉴,并成为各个学科专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按照田野调查和社会研究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注重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不仅仅传授资料收集技巧和工具,更在于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各民族各个地方文化特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举的目的。 具体内容涵盖田野调查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第一部分按工作先后顺序划分,包括“前期准备→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田野调查的实施→参与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结构性和半结构性访谈→各种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跟踪调查→修改调查报告”;每一项内容中都包含以往的教学实践案例;每一项内容结束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教学实践分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个层面。 课堂教学主要将人类学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领会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前沿及其与田野调查的直接联系,介绍田野调查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理论,以及学生在学习、科研乃至未来的工作中必备的有用工具和技巧,包括熟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如何选定研究议题,如何开展研究计划,如何解决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等。同时,运用以往学生田野调查资料和案例,使学生在调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观摩学习其他学生的田野调查实践,并协助学生寻找所学理论和方法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 田野调查实践将安排学生分小组按不同主题对各自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展开小规模调查练习,以培养学生对田野的感性认识,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调查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民族志文本或田野调查报告。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自学、总结、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志与田野调查之间的关系,思考学习和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深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导学生从选题、研究设计、调查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到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收集资料的技能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潜力,培养学术思考的习惯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将为本课程教学团队和选课学生群体建立本课程专属的微信群,既方便学

市场调查与分析的报告分析

市 场 调 查 与 分 析 班级:物流管理1106班姓名:何仕梅

一、摘要 随着化妆品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在寻找新的市场。而在中国有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亟待开发,那就是以大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广大的高校市场。大学生年轻、有活力是化妆品市场的一个特殊的群体,该消费群体数目庞大,接受新事物和新生活方式更为容易,未来的高收入为他们的品牌忠诚奠定了基础。这份问卷开展的主题是有关于在校大学生化妆品使用情况。 调查地点: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化妆品的购买行为,为企业制定有效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调研对象:大学生化妆品消费者,主要是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校学生。 调查方法:我们以7个人为一组进行调查,此次共发出问卷70份,每人10份,最后全部收回,统计结果。

二、结果分析 根据所调查的10份问卷的结果统计分析如下: (一)、消费能力 大学城女生的每月生活费水平: 我们在问卷调查表上对大学城女生的每月生活费水平进行了调查,据问卷调查显示:20%以上的女同学每月的生活费为300—600元之间, 60%的女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可以达到600—1000元还有将近20%的女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在1000元以上。(二)、消费趋向 在一项调查中问道“你一般购买哪种类型的化妆品?”。大部分学生选择清洁类的,可见大学生对于健康、卫生很重视:基础护理类、隔离遮瑕类等护肤品也很受大学生青睐,使用率也较高。 (三)购买行为 选择购买的场所。对于理想的购买场所,选择在超市购买化妆品的消费者达到57%;选择在专卖店购买的消费者为21%;在百货大楼购买的占9%,网上购买或其他方式购买的为5%。大多

音乐调查报告范文4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音乐调查报告范文4篇_调查报告_范文大全 1、调查目的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通过本次实习,我深有感触。对于基础教育的主题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学校以及师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还不得而知。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一年工作中,我担任的是六年级的音乐教师。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对该校六年级6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四个班音乐基础基本持平。问卷主要围绕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积极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获得了最真实、可靠的数据。问卷在这6个班中每个班随机抽取了10人,共60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活情感? 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当然,在音乐教育课程当中也存在一些必要的问题。60.3%的同学表示非常热爱音乐,33.5%表示一般喜欢,6.2%表示不喜欢。那么,学生眼中的音乐课有何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还是比较注重音乐课的学习的。80.5%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也是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机会。因为音乐课不需要进行考试,也就没有压力,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这也让我看到了极少数学生不好的一面,学习音乐就是应付式的学习,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杂课,可学可不学。但面临巨大大升学压力,音乐作为一门特长,与升学率密切相关。如果仅凭师生的一股热情和一厢情愿,而教育体质不改革的话,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中什么样的内容较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4.4%的学生认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唱歌。他们认为通过唱歌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活泼、欢快的歌曲。还有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流行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唱片、cd、收音机到电视、mp3随身听、dvd、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拥有音乐和熟悉音乐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教师对教材的占有权被瓦解。学生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相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唱的歌曲中63.6%的是课外的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普遍、通俗易懂,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所以深受广泛学生的喜爱。同时,流行音乐也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让他们身临其境,因此他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但任何事情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音乐教材就可以适当的选材,经过精心的制作让学生演唱和欣赏。教师从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泰戈尔在《我的学校》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得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审美与鉴赏,积极的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音乐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另外,有42.3%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从前的音乐过于系统化,专业化,强调的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而言,不需要对音乐有太深的领悟,只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设定调查主题 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信息准备 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 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一)虚心学习的态度 (二)访谈注意方法与技巧 访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卷访谈;另一种是非问卷访谈,调查者在现场与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灵活地交谈。技巧包括提出问题的技巧、沟通感情的技巧、启发诱导的技巧、扑捉信息的技巧、发现问题的技巧,等等。 (三)努力做好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包括笔记、录音、录像等形式,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对以后还原田野场景很有帮助。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调查报告 1、调查目的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通过本次实习,我深有感触。对于基础教育的主题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学校以及师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还不得而知。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一年工作中,我担任的是六年级的音乐教师。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对该校六年级6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四个班音乐基础基本持平。问卷主要围绕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积极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获得了最真实、可靠的数据。问卷在这6个班中每个班随机抽取了10人,共60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活情感? 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当然,

在音乐教育课程当中也存在一些必要的问题。60.3%的同学表示非常热爱音乐,33.5%表示一般喜欢,6.2%表示不喜欢。那么,学生眼中的音乐课有何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还是比较注重音乐课的学习的。80.5%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也是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机会。因为音乐课不需要进行考试,也就没有压力,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这也让我看到了极少数学生不好的一面,学习音乐就是应付式的学习,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杂课,可学可不学。但面临巨大大升学压力,音乐作为一门特长,与升学率密切相关。如果仅凭师生的一股热情和一厢情愿,而教育体质不改革的话,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中什么样的内容较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4.4%的学生认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唱歌。他们认为通过唱歌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活泼、欢快的歌曲。还有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流行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唱片、cd、收音机到电视、mp3随身听、dvd、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拥有音乐和熟悉音乐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教师对教材的占有权被瓦解。学生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相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唱的歌曲中63.6%的是课外的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普遍、通俗易懂,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所以深受广泛学生的喜爱。同时,流行音乐也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内容和形式都

略论GPS和GIS技术在田野调查中的应用

略论GPS和GIS技术在田野调查中的应用 本文概述了GIS和GPS技术的特点,并以多款GPS和GIS软件为例,介绍了GPS技术在田野调查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标签:田野调查GPS GIS 在进行民族学田野调查、撰写田野调查记录或报告的过程中,为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文字说明、示意图、图表、照片、录音和录像等是调查者最习惯使用的几种手段,然而,在许多场合,调查者需要说明自己的调查地点、路线、调查对象的历史变迁等内容,此时如果离开了地图,调查者就很难说清楚自己的意图。很多调查者也意识到了“一图顶万言”的好处,但由于手工绘图既复杂又难以保证精度,不得不放弃了绘制专题地图的打算。好在近些年GPS与GIS技术突飞猛进,笔者从调查者的角度出发,谈谈如何因陋就简,绘制出适合调查者需要的专题地图。 1 GPS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定位、导航和记录航迹 1.1 GPS技术和接收设备简介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是美军在20世纪70年代在“子午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它包括三大部分: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接收系统。GPS的主要功能是在野外进行定位、导航和记录航迹。2000年美国取消了对GPS卫星民用信道的SA干扰信号,民用GPS的平均定位精度提高到了实用化水平,达到6.2米,从而兴起了GPS 产业与应用的高潮。 自2002年以来,各类GPS接收设备的价格迅速下降,普通便携式GPS接收机的价格已经降到人民币1000元以下,USB和蓝牙接口的GPS模块,其价格也已降至人民币300元左右。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产品,甚至是数码相机都集成了GPS模块。目前国际上已经推出数十种用于测量的GPS 接收机,实用且轻便。与专业测绘行业相比,民族学和人类学田野调查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一般不是很高,因此,普通的民用GPS設备就可以满足需要了。 1.2 适合田野工作者的GPS硬件配置对田野工作者而言,对GPS设备的硬件要求并不是很高。通常情况下,一部集成了GPS模块的智能手机,一台便携式GPS接收机,一台配备了外置或内置GPS模块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可以考虑的选项。一般情况下,市售的各种主流品牌的GPS接收机、GPS模块或者集成GPS 模块的智能手机,都可以满足田野调查的需要。 1.3 适合田野工作者的GPS软件配置至于GPS的软件配置,相对硬件选择来说更重要一些。首先是操作系统的选择,笔者建议,从升级和扩充功能的角度考虑,便携式GPS接收机尽量选择Windows CE系统,其它的操作系统,如MQ-Linux,尽量不要使用,因为厂商的升级服务不一定很完善;如果是集成GPS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工作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调查收集可以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反之,会使得整个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去修正。同时,因其工作繁琐,过程漫长,内容零散,无法集中进行,且对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有关调查收集工作的方法。 1 调查收集的地点 除了当下还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大多数的地方品种都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正因如此,很多品种都会在难以预知的环境中存在。 1.1 田野 田野是最理想的调查地点,笔者收集到的品种中,60%以上是直接在田野发现的。田野包括大田和小地块,由于大田种植的品种往往是时下推广的大宗品种,有时候小地块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田野调查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易产生误判,缺陷是调查范围过大,它要求调查人员时常到田头寻找,因工作量过大,人力上难以满足。 1.2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一些地方品种出现。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是良好的品种调查场所;但经销户很难提供可靠的品种信息和种子,同时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调查人员对地方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后续工作需要特别重视品种真实性的核实。1.3 居住地 村落、生活小区、工厂、暂住地,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均有可能出现地方品种。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花坛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地方品种的情况也不少。近年来,下山移民群体越来越大,很多偏远山村保留的品种也随之大量“移民”。 2 调查收集的工具 种质资源调查最离不开的是记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调查人员不应过于相信记忆,而要更依赖“烂笔头”。 2.1 相机 图片采集是调查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 的工作方法 黄丽梅1 吴金水2 (1浙江省松阳县种子管理站,323400;2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环,随身携带相机绝对是一个良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获取作物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在田间、菜场、生活小区,都可以拍到大量的图片。如果是较连续地关注种植在某个地方的作物,借着图片属性中显示的拍摄时间,还可以大致计算出它的生育期。在工作中,很多品种往往不会特意安排种植观察,而直接拍摄可以省去大量的投入。 2.2 手机 智能手机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录入平台。借助QQ 日志、微信等手段,可以直接拍摄上传图片资料,同时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至少没有必要随身带纸笔记录。要注意的是手机作相机使用的话像素要足够高,一般手机拍摄的图像大都不如相机。2.3 纸、笔、尺子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更习惯于用纸(或笔记本)、笔等传统工具记录。本质上说,顺手的就是对的。软皮尺或卷尺主要用于测量作物部位的长度、宽度、株行距等,携带方便,以体型小而实用为佳。2.4 瓶子 药瓶、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贮存种子,最好有标签贴纸,把品种名、来源、编号之类贴在瓶子上。需要妥善保存种子的情况有:(1)收集来的种子因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再繁殖,需要贮存到下一季种植;(2)为省去每年繁殖的麻烦,需要保存濒危品种时,种子充分干燥后熏蒸处理,再放入瓶子密封,可以大大延长贮存时间,置于冷藏设备中效果更好。当然,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用更专业的容器和包装。 3 调查收集的技巧 练就“鹰眼” 调查工作其实没有捷径,都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要说有诀窍,就是不断地观察、学习,练就一双“鹰眼”。调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有专业基础又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可以一眼发现目标。 聊天的艺术 时常与农户及各方面人士聊天,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以老农户为重点走访对象,因为他们比年轻人更注重传统,更怀旧,也不容易随风潮而改变。即使找不到种质实物,这样的聊天也很有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与其他东西不同,它往往需要“故事”来支撑,要有可追溯性,否则无法区别是当地老品种,还是新近引入的品种。聊天时应像朋友似的对待调查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