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1 元素周期表

知识概要: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与发展: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并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当原子结构的奥秘被发现以后,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排序依据由相对原子质量改为原子的核电荷数,周期表也逐渐演变成我们常用的这种形式。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人们发现,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则

横行: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自上而下排列。

(2)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个横行。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

(3)族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元素周期表共有

(口诀:18纵行16族,每到2 3分主副,8 9 10成VIII族)

(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

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

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

主族7个:ⅠA-ⅦA

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

第Ⅷ族1个(3个纵行)

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5)认识周期表中元素相关信息

随堂检测(一)

1.已知某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判断其位于第几周期第几族

2.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A.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B.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和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和次外层电子数

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4.相邻周期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几,同一周期ⅡA、ⅢA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

能为几

5.已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元素原子的()

①质子数②核电荷数③核外电子数④离子所带电荷数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6.由长周期元素和短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是()

①0族②主族③副族④第Ⅷ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

B.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一定属于同一族

C.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都≥4

D.同周期元素的电子层数相同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元素:

(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规律:

(2)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从原子结构上看:

相同点: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

不同点:随核电荷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从化学性质上看:

相似性:化学性质都很活泼,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及水反应。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1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4Li+O2===2Li2O

2Na+O2===Na2O2

2Na+2H2O===2NaOH+H2↑

2K+2H2O===2KOH+H2↑

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还原性:Li<Na <K <Rb <Cs)。

结论:①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②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

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3)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

②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

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

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卤族元素:

(1)卤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结构相同点: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

结构不同点:随核电荷数增加,电子层数增加,半径增大。

(2)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

【规律】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

颜色:由浅→深密度:由小→大熔、沸点:由低→高

(3)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反应变化: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NaBr +Cl2=2NaCl + Br2氧化性:Cl2﹥Br2;还原性:Cl-﹤Br-

2NaI +Cl2=2NaCl + I2氧化性:Cl2﹥I2;还原性:Cl-﹤I-

2NaI +Br2=2NaBr + I2氧化性:Br2﹥I2;还原性:Br-﹤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

5.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

1.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

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

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

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随堂检测(二)

1.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

2.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 g·cm-3的轻金属

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3.砹(At)是卤族元素中位于碘后面的元素,试推测砹和砹的化合物最不可能具备的性质()

A.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B.砹化氢很稳定不易分解

C.砹是有色气体

D.砹化银不溶于水或稀硝酸

4.X、Y是元素周期表第ⅦA族中的两种元素,下列叙述中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比Y强的是()

A.X原子的电子层数比Y原子的电子层数多

B.X的氢化物的沸点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低

C.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气态氢化物稳定

D.Y的单质能将X从NaX的溶液中置换出来

5.钠和锂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A.都是金属元素

B.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C.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化合价相同

6.下列有关第ⅦA族元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

B.熔、沸点:F2

C.从F2到I2,颜色逐渐加深

D.从F2到I2,氧化性逐渐增强

7.在盛有少量氯水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溴化钾溶液,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呈橙色不分层

B.溶液分两层,上层呈橙色

C.溶液分两层,下层呈橙红色

D.溶液呈紫色不分层

8.试管中装有足量煤油和水的混合物,静置后投入一小块碱金属。可观察到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碱金属可能是钾或钠

B.反应过程中煤油不会燃烧

C.碱金属上下运动是由于与水反应产生了H2

D.若是金属钾则上下运动的幅度比钠小

三、核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3)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随堂检测(三)

1.据报道,某些花岗岩中含有具有放射性的氡Rn),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该核素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A.86

B.136

C.50

D.222

3.某元素一种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的质量为W g,则此原子的质量为(m+n)W g

D.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4.用字母填写下列空格。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E.电子层数

(1)同位素种类由决定;

(2)元素种类由决定;

(3)某元素有无同位素由决定;

(4)核素相对原子质量由决定;

(5)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决定;

(6)核电荷数由决定;

(7)碱金属原子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由决定;

(8)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相对强弱由决定。

5.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下列有关稀土元素Sm与Sm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m与Sm互为同位素

B Sm与Sm的质量数相同

C Sm与Sm是同一种核素

D Sm与Sm的核外电子数和中子数均为62

6.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

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不显电性

B.该粒子质量数为4

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

7.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Cu和Cu,已知铜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63.5,则Cu的原子个数百分数是()

A.75%

B.25%

C.50%

D.45%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一)

1.根据电子层数为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为主族序数可知X为第三周期第ⅠA族,Y为第五周期第ⅦA族。

2.B

3.D

4.相邻周期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2、8、18、32,第ⅠA,ⅡA族的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与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所在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相同,第ⅢA,ⅣA,ⅤA,ⅥA,ⅦA族的两元素原子序数相差

与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所在周期容纳的元素种类相同。同一周期第ⅡA、ⅢA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可能为1、11、25。

5.答案:C

6.答案:A

7.D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二)

1.B

2.A

3.BC

4.解析:由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电子层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弱,A项错误;对于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其非金属性越强,C项正确;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故

Y的氧化性强于X,则D项错误。

答案:C

5.C

6.D

7.解析:Cl2与KBr反应生成Br2,而溴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呈橙红色。同时由于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故溶液分层,下层呈橙色。

答案:C

8.解析:因为题中所给的金属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之间,说明金属的密度比煤油大而比水小,可能是Na或

K(Li的密度比煤油小),所以A项正确;Na或K与水反应,并在煤油和水的界面附近上下往复运动,不与空气接触,故不会燃烧起来,煤油也就不能燃烧,所以B项正确;金属做上下往复运动,是由于金属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

逸出时将其往上推的缘故,所以C正确;金属钾的密度比金属钠的小,氢气将其推得更远,故其上下运动的幅度更大一些,所以D项不正确。

答案:D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三)

1.C

2.(1)①⑤(2)②⑥(3)③④

3.A

4.(1)AB(2)A(3)B(4)AB(5)D(6)A(7)E(8)DE

5.A

6.解析:该粒子无质子,故在周期表中不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

答案:C

7.解析:方法一:代数法。

设Cu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为x,则Cu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为(1-x)。根据元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得63×x+65×(1-x)=63.5

x=75%。

方法二:十字交叉法。

因为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介于两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之间,且是根据一定质量分数求和所得,所以可以根

据十字交叉法求解。根据题意有

则两种同位素63Cu与65Cu的原子个数比为1.5∶0.5=3∶1,所以63Cu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为×100%=75%。

答案:A

1.2 元素周期律

知识概要: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的组成

质子Z个

(1)原子(A Z X){ 原子核{ 中子(A—Z)个

核外电子Z个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2)构成原子或离子间的数量关系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阴离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离子所带电荷数

2.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电子层的划分

(2)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排布在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里。

②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个(n为电子层序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二、元素周期律

1.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元素化合价规律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同一周期,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同一族,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3)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①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②最高正化合价:+1→+7最低负化合价:-4→-1→0

③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④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

⑤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0 、2、 4、 6

最外层电子数= 4 5 6 7

2.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规律

⑴、2Na + 2H2O =2NaOH + H2↑(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较难)

金属性:Na > Mg

⑵、Mg + 2HCl =MgCl2+ H2↑(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较难)

金属性:Mg >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 Al

⑶、碱性 NaOH >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 Mg > Al

Na Mg Al

⑷、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Na Mg Al 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注意:元素周期表右上角处,非金属性最强,左下角处金属性最强。)

3.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1)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的性质一般指的是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等。

随堂检测(一)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A.14

B.15

C.16

D.17

2.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A.M>L

B.M

C.M=L

D.不能确定

3.若a A n+与b 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A.b+n+2

B.b+n-2

C.b-n-2

D.b-n+2

4.今有结构示意图,试指出x的可能数值及相应微粒符号,并画出该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5.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则A与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2B3

B.BA2

C.AB4

D.B3A2

6.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说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7.下列各离子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小的是()

A.KCl

B.NaBr

C.LiI

D.KF

8.R元素形成的化合物RH3,其中R的化合价是其最低负化合价,则R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RO2

B.RO3

C.R2O5

D.R2O7

9.下列各组元素中按微粒半径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A.Li Na K

B.Ba2+Ca2+Mg2+

C.Cl-Ca2+K+

D.N O F

10.下列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Li

B.F

C.Na

D.Cl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一)

1.解析:核外电子排布依次为2、8、4,核外电子数14,质子数为14。

答案:A

2.解析:M层最多容纳18个电子,而L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答案:A

3.解析:a A n+核外电子数为a-n,b B2-的核外电子数为b+2,所以有a-n=b+2,a=n+b+2。

答案:A

5.解析: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A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5个,说明B元素L层已排满,为8电子,A元素L层电子数为5,为N元素,而B原子序数为12为Mg,可知选D。

答案:D

6.解析: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均为第三周期,电子层数相同。

答案:A

7.解析:四种物质,阳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阴离子半径最大的是I-,所以选C。

答案:C

8.解析:最低价为-3价,最高价为+5价,选C。

答案:C

9.解析:A项Li、Na、K同主族,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依次递增;B项Ba2+、Ca2+、Mg2+同主族,随核电荷数减小,半径依次减小;C项三者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随核电荷数增大半径依次减小;D项N、O、F为同周期,从左向右微粒半径依次递减。

答案:A

10.解析:Li、F均为两层而Na、Cl三层,Li、F半径小,又Cl核电荷数较大,半径小,所以半径最大的是Na。

答案:C

三、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元素周期表的分区

过渡元素可作半导体材料

⑴、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

性又具有非金属性。

⑵、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

⑶、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⑷、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

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

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

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2.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同周期(从左到右):

(1)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阴离子半径逐渐减小,阳离子半径逐渐减小;(半径逐渐减小)

(2)化合价变化:+1~+7 —4~—1

(3)非金属性(氧化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4)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减小逐渐减弱。

同主族(从上到下):

(1)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阴离子半径逐渐增大,阳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增大)

(2)非金属性(氧化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与氢气化合越困难,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3)金属性(还原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减小逐渐增强。

随堂检测(二)

1.下列变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酸性强弱:HClO4>H2SO4>H3PO4>H2SiO3

B.原子半径大小:Na>S>O

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还原性强弱:F->Cl->I-

2.硒是人体肝脏和肾脏的组成元素之一,现在含有元素硒(Se)的保健品已经进入市场,已知它与氧元素同族,与钾元素同周期,关于硒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34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分子式为H2SeO4

C.Se的非金属性比Br弱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硫化氢气体强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H3、H2O(g)、HF稳定性依次增强

C.HClO比H2SO4酸性强

D.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与金属钠反应时,甲得电子的数目多,所以甲活泼

4.已知电子层数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其最高价含氧酸酸性:H3XO4

A.原子半径X

B.得电子能力X、Y、Z逐渐减弱

C.单质与氢气反应按照X、Y、Z顺序越来越容易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照X、Y、Z顺序减弱

5.(1)处于同周期的相邻两种元素A和B,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比B弱,A处于B的

边(填“左”或“右”);B的原子半径比A;若B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A最外层有个电子。

(2)处于同周期的相邻两种元素A和B,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弱,A处于B的

边(填“左”或“右”);B的原子半径比A;若B的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A最外层有个电子。

6.R、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一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m、n均为正整数)()

A.若R(OH)n为强碱,则W(OH)(n+1)也为强碱

B.若H n XO m为强酸,则Y是活泼非金属元素

C.若Y的最低化合价为-2,则Z的最高正化合价为+6

D.若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5,则五种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7.X、Y、Z三种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酸性,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则它们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加的顺序是()

A.X、Y、Z

B.X、Z、Y

C.Z、Y、X

D.Y、Z、X

8.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A.离子的还原性:S2->Cl->Br->I-

B.氧化性:F2>Cl2>S

C.酸性:H2SO4>HClO4>H3PO4

D.非金属性:F>Cl>S>O

9.制冷剂是一种易压缩、易液化的气体,液化后在冷冻机管内循环,蒸发时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历史上,人们曾采用过乙醚、氨、氯甲烷等作制冷剂,但它们不是有毒,就是易燃,效果并不理想。于是,不断有科学家根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规律来开发新的制冷剂。请沿着科学家的探索轨迹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们首先研究了某些化合物的易燃性和毒性的变化趋势。(以下填写化学式)

①氢化物的可燃性。第二周期:>>H2O>HF;第三周期:>>>。

②化合物的毒性。第ⅤA族:PH3>NH3;第ⅥA族:H2S H2O(填“>”或“<”,下同),CS2CO2;ⅦA 族:CCl4>CF4。

(2)尽管这种制冷剂因会破坏大气中的臭氧层造成环境污染而逐渐被其他制冷剂所取代,但求助于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填选项编号)变化趋势来开发制冷剂的科学思维方法还是值得借鉴的。

①毒性②沸点③易燃性④水溶性⑤颜色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二)

1.解析:F、Cl、I同主族,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对应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D错。

答案:D

2.解析:硒在硫的下方,非金属性比硫弱,所以气态氢化物不如硫化氢稳定。选D。

答案:D

3.解析: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A错;比较非金属性要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

物,HClO中的氯不是最高价,C错;非金属性强弱是得电子能力强弱,与得电子个数无关,D错,选B。

答案:B

4.解析:由题目可知X、Y、Z三种元素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气态氢化物越来越稳定。

答案:C

5.(1)右大3(2)左小 4

6.解析:因R、W、X、Y、Z为同一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所以当R(OH)n为强碱

时,W(OH)n+1不一定为强碱,如NaOH为强碱,Mg(OH)2、Al(OH)3等则不是强碱,A错;若H n XO m为强酸,说明X 为活泼非金属,而Y的非金属性大于X,则Y一定为活泼非金属,B正确;若Y的最低价为-2,则Y的最高正价为+6,因此Z的最高正价大于6,C错;若X的最高正价为+5,那么R、W也可能是金属,D错。

答案:B

7.解析:X、Y、Z三种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说明三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碱性,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呈两性,说明X的金属性大于Z的金属性,X在Z左侧,原子序数X

答案:B

8.B

9.(1)①CH4NH3SiH4PH3H2S HCl②>>

(2)①②③

1.3 化学键

知识概要:

一、离子键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8电子稳定结构,而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故在化学变化中,钠原子向氯原子转移一个电子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在结合成氯化钠。

2.离子键

(1)概念: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为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括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和电子与电子之间、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

的静电排斥作用。

(2)成键微粒:阴离子、阳离子

(3)成键条件:活泼金属(IA族、IIA族)或NH4+与活泼非金属(VIA族、VIIA族)化合形成离子键。(4)存在范围:离子键存在于大多数强碱、盐和金属氧化物中。

3.离子化合物

(1)概念: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2)常见离子化合物分类:

活泼金属(IA族、IIA族)活泼非金属(VIA族、VIIA族)

铵根离子酸根(或酸式根)

【注意】只有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

不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

4.电子式

(1)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叉(×)表示原子或离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2)电子式的书写:

原子的电子式

书写原子的电子式时,一般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写在元素符号的上、下、左、右四个位置上。例

如:. .. ..

H··Ca··N.··O·:Cl·

··. .

氢原子钙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氯原子

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阳离子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形成的,其电子式就是阳离子。例如:Na+、Mg2+。

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式

简单阴离子因为得到电子后最外层一般为8电子结构,书写时要在元素符号周围标出电

.. . .

子,用[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注明所带电荷数,例如:[:Cl:]ˉ、[:O:]2ˉ。

. . . .

复杂阴阳离子的电子式

复杂阴、阳离子要标明电子,要用[ ],并在[ ]右上角标明“+”“—”及电荷数。例如:H.... . . .

[H:N.. .:H]+(铵根离子)、[H:O. ..:H]+(水合氢离子)、[:O...:H]ˉ(氢氧根离子)、

H H

. . . .

[:O...:O...]2ˉ(过氧根离子)。

(3)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原则上把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按比例组合。例如:

. .

NaCl:Na+[:Cl:]ˉ

. .

. . . .

CaCl2:[:Cl:]ˉCa2+ [:Cl:]ˉ

. . . .

随堂检测(一)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第ⅠA族和第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Na2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87499506.html,l4

C.KCl

D.NaF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形成离子键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

A.6与8

B.11与13

C.11与16

D.12与17

5.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6.下列化合物不是离子化合物的是()

A.H2O

B.CaI2

C.KOH

D.NaNO3

7.AB属于离子型化合物,其中A离子和B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看A比B少4,而次外层电子数A比B多6,则该离子化合物是()

A.MgO

B.CaO

C.KCl

D.MgS

9.用电子式表示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一)

1.解析:AlCl3、HCl是共价化合物,A、B错;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C错。

答案:D

2.解析:与Ne相同电子排布的是O2-、F-、Na+、Mg2+、Al3+,与Ar相同电子排布的有S2-、Cl-、K+、Ca2+。

答案:A

3.C

4.D

5.C

6.A

7.解析:从A、B两元素的原子结构看,B原子只有两个电子层,符合此要求的只有A、B两项;A离子和B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只有B项符合。

答案:B

8.全错

9.

二、共价键

1.共价键

(1)概念: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条件:同种非金属原子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之间,且成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2.共价化合物

不同原子之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特别提醒】①含有共价键的分子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H2、O2。

②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OH、Na2O2。

③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3.用电子式表示含共价键物质的形成过程

. . . . . . . .

Cl2::Cl . + . Cl : →:Cl:Cl:

. . . . . . . .

. . . . . . . .

CO2: :O:+ ××C××+ :O:→:O:××C××:O:

H2:H . + .H →H:H

【注意】

(1)像HCl、CO2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2)从形成过程可以看出,原子是通过共用电子对达到8(氢达到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3)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含有共价键,稀有气体单质不含共价键,共价化合物、某些离子化合物(如NaOH、NH4Cl)中都含有共价键。

(4)含共价键的分子的电子式书写

. .

H2:H:H H2O: H .×O .×

. .

【特别提醒】

(1)氢原子最外层为一个电子,每个氢原子只能共用一对电子。

(2)其他原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为:8 - 最外层电子数。

例:N原子最外层为5个电子,只能共用8 – 5=3对。

【注意】

(1)非极性键不一定只存在于单质分子中,如Na 2O 2、H 2O 2中都含有非极性键。 (2)极性键不一定只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如NaOH 。

三、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分子间作用力的应用: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影响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化学

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化学键,不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只存在于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

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以及稀有气体分子之间。

③分子间作用力的范围很小,只有分子充分接近时采用相互间的作用力。

④一般说来,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点、沸点也

越高。

2.氢键

(1)氢键不是化学键,通常把氢键看作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 氢键 > 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升高,这是因为固体熔化或液体汽化时,必须破坏分子间

的氢键,从而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

(3)通常N 、O

、F 这三种元素的氢化物易形成氢键。常见易形成氢键的化合物有:H 2O 、HF 、NH3、CH 3OH

等。

【思考】你知道冰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吗?

【回答】水在液态时常是几个分子通过氢键结合,形成(H 2O )n ,在固态时(冰)中更多的水分子间形

成氢键,成为疏松的晶体,在冰的结构中有许多空隙,造成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所以冰会浮在水面上。

1.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既存在于相邻原子之间,又存在于相邻的分子之间

B.两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C.化学键通常指的是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阴、阳离子之间有强烈的吸引力作用而没有排斥作用,所以离子键的核间距相当小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才能形成离子键

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C.具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化学键是分子中多个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4

.下列反应过程中,同时有离子键、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的断裂和形成的反应是() A.NH 4Cl NH 3↑+HCl↑ B.NH 3

+CO 2+H 2O NH 4HCO 3 C.2NaOH+Cl 2NaCl+NaClO+H 2O D.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5.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密度变小

C.CH 4

、SiH 4、GeH 4

、SnH 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6.下列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H+

H +

]-

B.Na+

N

C.Mg+2

Mg 2+

∶]-

∶]-

D.H+

+H

H 7.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 A.F -的结构示意图:

B.Mg 2+的结构示意图:

C.HCN 的电子式: NC

D.N 2的结构式:∶N ≡N ∶

8.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有正负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有得失

B.共用电子对有偏移

C.电子既有得失又有电子对偏移

D.有金属元素的存在

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BF3

B.H2O

C.SiCl4

D.PCl5

10.近年来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分子间作用力也可引起微粒间的反应,在液氢中有氢分子和质子形成的,其构型是等边三角形,属于二电子三中心离子,同时,可进一步形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是H∶H∶H

B.可在液氢中形成

C.可在液氢中形成

D.可广泛存在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氢中

参考答案:随堂检测(二)

1.解析:化学键要强调相邻的原子,不能是分子;强烈的相互作用,包括引力和斥力。

答案:C

2.C

3.C

4.解析:A无非极性键,也无离子键形成;B无非极性键,也无离子键断裂;C无非极性键生成。

答案:D

5.解析:氢键影响的是物理性质,而非化学性质。

答案:D

6.D

7.A

8.B

9.C

10.解析:该反应可写成H2+H2+H-,根据题给是二电子三中心离子的信息,所以A错;可进一步形成,显然是和H2结合,而不是和H+或H-结合,因为若结合H+,电荷将不再是+1,若结合H-,电性将消失,所以中n 只能为奇数,故选C。

答案:C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