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改过之法

改过之法

改过之法
改过之法

《第二篇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不惟此也。闲居之地,指视昭然;吾虽掩之甚密,文之甚巧,而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矣,乌得不懔懔?不惟是也。一息尚存,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者。谓一念猛厉,足以涤百年之恶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灯才照,则千年之暗俱除;故过不论久近,惟以改为贵。但尘世无常,肉身易殒,一息不属,欲改无由矣。明则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孝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

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具是三心,则有过斯改,如春冰遇日,何患不消乎?

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

如前日杀生,今戒不杀;前日怒詈,今戒不怒;此就其事而改之者也。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过在杀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复入鼎镬,种种痛苦,彻入骨髓;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疏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损己之福哉?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纵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亲我,岂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于无穷也?一思及此,将有对食痛心,不能下咽者矣。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又闻而不怒,虽谗焰薰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

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辩证法原理

第二部分:(唯物的)辩证法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关系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整体的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雨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强调部分的原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辩证法的23 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 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这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 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 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非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五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领略到管理的另一种意境。 一、分工[故事]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标准[故事]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 [分析]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三、体制[故事]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析]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

拍案叫绝:一句话说尽管理精髓(职场经验)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拍案叫绝:一句话说尽管理精髓(职场经验) 关于管理方面的课程,一直是企业与营销人员比较关心的话题。笔者也断断续续的听过一些所谓管理专家的课程,从中亦受益匪浅。但听多了,也发现不同课程间相互不一致甚至矛盾的地方。言“人性管理”者有之,言“中国式管理”者有之,言“快乐管理”者有之。言“文化管理”者有之,言“制度管理”者有之。笔者有次听某“著名”营销实战专家说到管理时,言其行之有效、无往而不利的管理方式乃是“铁腕管理”。 种种管理方式听多了,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无所适从。真假难辨。这到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一部动画片《抬驴》。说的是父子两人牵着头驴去街市上卖。有路人甲笑其有驴不骑,乃笨蛋是也;于 是儿子让父亲骑,还没行两步路。路人乙见到了,骂父亲不知疼儿子,让这么小的儿子步行受罪; 父亲听了,换上儿子骑。自己下来在前面牵驴。此景让路人丙看到了,大骂儿子图自己舒服不懂孝敬老人。于是父子两人干脆同上骑驴,可怜还没行两步,又被路人丁看到了,批评父子二人不懂得爱护动物,把驴累死了,如何卖个好价钱?父子二人听来好象也在理,于是乎,爷俩干脆把驴捆了,抬着驴走了。没行两步,路人全围过来笑骂,原来,人们还没见过有驴不骑而去“抬驴”的。 管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管理最好?直到有一天,笔者出差成都,拜谒武侯祠时,才悟到管理的真谛与精髓。不禁为这句话“拍案叫绝”。 笔者出差时,如果不影响工作,喜欢看当地人文风景(非自然风景)。路经成都,工作之余,武侯祠当然是要去瞻仰与拜谒的了。这样的地方,自然是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武侯祠里,有许多历代 名人评价诸葛亮的对联。大抵说的是诸葛亮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些对联中,独有一幅让笔者印象深刻,道尽了管理的精髓。现抄录如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里且由笔者班门弄斧一下(贻笑大方了),愚意以为,这副对联说的是诸葛亮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上联说的是诸葛亮利用“攻心之术”,七擒七纵孟获。终于让其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从此边陲稳定,不敢再捣乱。使诸葛亮得以腾出精力安心北伐。下联说的是诸葛亮不分清形势,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的悲剧。上联说得是诸葛亮的功劳,下联却说的是诸葛亮的过失。一功一过,却道尽了管理

辩证法知识点

辩证法知识点 1联系的观点:含义、特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运用: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四个目标 (2)因果联系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辨证法认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善于总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会大于部分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3)整体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运用: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开发西部;经济结构调整;国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发展的观点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与物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首先,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其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者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我们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性、一点论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没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这个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在这个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到另一场合则变为普遍性。 【方法论】: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酒店部门管理-管理的真谛

管理的真谛 作者:林正大人气:1434 要想贯彻落实企业的理念,就一定要有一个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管理是企业成功的 管理和领导的差异 如果你不能准确回答管理是艺术还是科学或者是二者兼而有之,那么,很有可能是因为你混淆了管理和领导这两个概念。 通过下面的表格我们来比较一下管理和领导的不同。 同,他们有各自的侧重点。事实上,一个企业必须要把领导和管理结合起来运用,才能使这个企业顺畅地运转。 从管理和领导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领导是运用愿景、文化、价值观来为人们创造一种共识,激励人的工作欲望和斗志,这其中更多的是需要充分发挥领导的个人魅力,所以,领导这个概念更多的贴近艺术;而管理则是一个系统化运作的过程,更多的是要秉承一种科学的、严肃的精神,要时时刻刻以规章制度和一定的标准来展开工作,所以,管理更是一种科学。 对目前的中国而言,更需要重视的是管理。因为中国的领导功夫已经做了五千年。现在的我们缺少科学化的管理,缺少这样一个对企业来说很重要的基本功,只有练好这个基本功,才能真正地让我们的企业在新世纪迈上一个台阶。 现代化管理的系统精神 要想练好基本功,首先要认识现代化管理的系统精神是什么,也就是要认识如果一个企业真正完成了在管理上的质变,那会给这个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1.从事后到事前 好的管理能够让事后变成事前,这就是说好的管理可以让企业在具体工作中提前做好计划,能按时完成任务。这样可以避免因事前准备不足而造成慌乱情况的发生,避免由此造成的损失。 2.从混乱到有系统 管理不善的企业,即使有出色的领导者、负责的员工,也无法在一片混乱中完成工作。管理得力的企业,可以让一切都变得井然有序,变得有系统性。这样,才能为企业的正常运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从被动到主动 好的管理可以使企业从混乱到有系统,也可以使员工的工作从被动化为主动,不会总被环境牵着鼻子走,而是主动出击,有效完成工作。

考研政治 辩证法23个原理

辩证法23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与发展;“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个四”是指四对范畴: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 1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因为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分析和解决矛盾时,必须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这是辩证认识的实质所在。反对只见对立、不见同一或者只见同一、不见对立的这种绝对化和片面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2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个性也不能脱离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共性不能代替个性,个性具有共性容纳不了的内容;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3 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事物都是由矛盾群构成的,事物矛盾群中的多个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区分为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非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 4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管理的80句经典名言

关于管理的85句经典名言 1.作为领导者,一个人必须具有表达清楚准确的自信,确信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事业的目标。 2.在任何情况下,责任都有一个定量,任何一方如果承担过多的责任,另一方就会相应地减少承担等量责任。 3.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 4.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 5.管理就是让别人完成事情 6.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7.质量即免费 8.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让员工觉得他在管人。 9.先做人,再做事 10.管理就是追求一种调和 11.最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 12.管理就是是2件事,一是资源优化组合、二是做区域轮廓,环境培养,就是老毛说的:管理就是2件是,一是出主意,二是用人,好的管理者是二者的集合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4.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15.以人为本 16.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17.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18.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的实施计划和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9.管理=勤奋+智慧+知识+心理学 20.管理就是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21.管理=[管人+理事] 22.管理追求的是:无为而至,大智若愚. 23.好的管理者就是要组织离了你照样转! 24.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25.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史蒂芬.柯维 26.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诸葛亮 2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8.要做就做最好的! 29.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的做事;执行层人员:把事做正确 30.管理就是激发人的潜能,以赢取目标 31.易之思之 32.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慎施于人。 3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指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结构;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和所有的活动及力量;控制,就是注意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谈谈辩证法问题--原文

谈谈辩证法问题 列宁编者:列宁在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思想中,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种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认识中的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包含着辩证法的一切要素,因而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同时,认识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坚持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观点,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谈谈辩证法问题(1915年) 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参看拉萨尔的《赫拉克利特》一书第3篇(《论认识》)开头所引的斐洛关于赫拉克利特的一段活①),是辩证法的实质(是辩证法的“本质”之一,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之一,甚至可说是它的基本的特点或特征)。黑格尔也正是这样提问题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形而上学》中经常为此绞尽脑汁,并跟赫拉克利特即跟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作斗争②)。 辩证法内容的这一方面的正确性必须由科学史来检验。对于辩证法的这一方面,通常(例如在普列汉诺夫那里)没有予以足够的注意:对立面的同一被当作实例的总和“例如种子”;“例如原始共产主义”。恩格斯也这样做过。但这是“为了通俗化”……,而不是当作认识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数学中,+和-,微分和积分。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在物理学中,正电和负电。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对立面的同一(它们的“统一”,也许这样说更正确些?虽然同一和统一这两个术语的差别在这里并不特别重要。在一定意义上二者都是正确的),就是承认(发现)自然界的(也包括精神的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具有矛盾着的、相互排斥的、对立的倾向。要认识在“自己运动”中、自生发展中和蓬勃生活中的世界一切过程,就要把这些过程当作对立面的统一来认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有两种基本的(或两种可能的?或两种在历史上常见的?)发展(进化)观点: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以及认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按第一种运动观点,自己运动,它的动力、它的泉源、它的动因都被忽视了(或者这个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体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种观点,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的泉源上。 第一种观点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种观点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种观点才提供理解一切现存事物的“自己运动”的钥匙,才提供理解“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向对立面的转化”、旧东西的消灭和新东西的产生的钥匙。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 注意:顺便说一下,主观主义(怀疑论44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这一分析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或一切矛盾的萌芽)。往后的叙述向我们表明这些矛盾和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总和中、从这个社会的开

管理的真谛理解之五

管理的真谛理解之五 经营管理 09-24 1208 管理的真谛理解之五[] “攻心”与“审势” 管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管理最好?直到有一天,笔者出差成都,拜谒武侯祠时,才悟到管理的真谛与精髓。不禁为这句话“拍案叫绝”。 笔者出差时,如果不影响工作,喜欢看当地人文风景(非自然风景)。路经成都,工作之余,武侯祠当然是要去瞻仰与拜谒的了。这样的地方,自然是游人如鲫,络绎不绝。武侯祠里,有许多历代名人评价诸葛亮的对联。大抵说的是诸葛亮一生的功过是非。这些对联中,独有一幅让笔者印象深刻,道尽了管理的精髓。 抄录如下: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这里且由笔者班门弄斧一下(贻笑大方了),愚意以为,这副对联说的是诸葛亮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上联说的是诸葛亮利用“攻心之术”,七擒七纵孟获。终于让其心服口服外带佩服。从此边陲稳定,不敢再捣乱。使诸葛亮得以腾出精力安心北伐。下联说的是诸葛亮不分清形势,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的悲剧。上联说的是诸葛亮的功劳,下联却说的是诸葛亮的过失。一功一过,却道尽了管理的精髓。即“攻心”与“审势”。 所谓“攻心”,就是让人心悦诚服、死心塌地的做事。 所以管仲在二千多年前就说。牧民之道,太上禁其心。就是让老百姓理所当然的成为顺民。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我们都公认空姐的服务一般是很科学很优秀的,也是一流的。也是值得其他行业效仿的榜样。但是空姐的服务,也有层次之分。即“用心”还是“用术”。确实,单从技巧来说,空中服务是千篇一律,甚至枯燥无味。很难想象,如果长年重复这些机械的动作,一个空姐会“深爱”这份工作。于是,多数空姐有的只是机械的重复动作与僵硬笑容。在他们“标准化程序化”的服务当中,看到的是“程序”,而没有“感情”,即心灵的碰撞。虽然在中国谈“心灵的交流”,还有点奢侈。但是,据说新加坡航空的微笑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工作所需”的强迫式微笑。这就是新加坡航空“攻心”式的管理。把微笑上升到文化的一部分,真正深入每个空姐的骨髓。 “审势”就是看清形势,是宽是严、是人性管理还是铁腕管理,看当时的形势而定。所谓“治乱世用重典”讲的是在“乱世”这一形势下用严格的措施“重典”是也。[自网络]

了凡四训学习心得

《了凡四训》学习心得 本月观看了《了凡四训》及《穹顶之下》两部视频,两部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关联的影片,但其中蕴含的道理却是相通的。袁了凡先生在第一篇里讲到自己的立命之学,重点讲了自己以前深信人的命运已经注定,不能更改,因此事事无所谓,无所求,处于一种听天由命的状态,后与云谷禅师交谈后方幡然醒悟,以积善行德的方式改变了所谓的既定命运。中国传统的主流学问,是儒释道三家,儒释道三家,皆身心安顿的立命之学。立命之学,首在体验,重在实践。立命之学,是“说食不饱”,再怎么言说食物、再怎么描绘美味,若不实际去吃,都肯定无济于事。行者若要言说,就必先有真实体会;有一回,子贡问“君子”,孔子回答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行者明白,但凡做不到的,就千万别说。立命之学,首先是言、行二者,不可分割。其次,学与思,也不可落于二元。由此想到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在面对新项目新产品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我们肯定做不好,然后就不会去做,结果也就是肯定是接受失败的命运;事实上,当我们去竭尽全力想办法去做的时候,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因此要想改变工作上的被动局面,必须像袁了凡一样采取行动改变命运,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在讲到怎么样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完善自己,首先是要有羞耻心,第二是要有敬畏心,第三是要有改过的勇气。世界之大,勇者当头。自不知耻,何以为勇?“耻”是人们千避万讳的字眼,但也是人生中踏上成功的必经之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耻而后勇”,是千百年来中华美德的结晶,是历史跑道上催人奋进的枪响,是宇宙万物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知耻而后勇”自古不变的真理。能够承认耻辱的人就像微弱的一团火,不久就可以燃烧整个草原。面对“耻”,若能坦然,其之度也必非一般。就像我们做实验,有的时候报以很大的希望去做,最后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于是深受打击,甚至于灰心丧气,不愿意再继续做下去,但须知“失败乃成功之母”,只有面对失败,整理好失败的经验,鼓起勇气重新制定应对措施,紧紧抓住哪怕是一丝的希望,竭尽全力坚持做下去,才有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了凡先生在第三节中以叔梁纥、杨荣、谢都事、莆田林氏、冯老先生、应尚书、徐凤竹、屠康僖、包凭、支立之父等十人行善积德而福泽及子孙后代的事例,讲述了一个人做好事终究会有好报。其实我们在学习稻盛和夫先生的《六项精进》的时候,也提到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邪念恶意,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影响一个家庭的主导方向,偏离正确的奋斗目标,人生轨迹。种下邪恶的种子,迟早收获的恶果会越多。我们的一切行为,应该行得端,走得正,光明磊落。让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怎样去做、什么事才算是为善,了凡先生从真假、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指导。运可改,命可造,命由己作,福由己求,才是人生最明智的选择!生活中将一些邪念收起,让邪恶的种子断绝清理,保持身心清净,天清地宁,每个人的福德才会积累起来。袁了凡先生在第四篇中提到了“满招损,谦受益”,并举了丁敬宇、冯开之、赵裕峰、夏建所、张畏岩等五人的例子来说明谦虚谨慎的人一定会有好报,而狂妄自大的人则会自食恶果,所谓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你所做的一切都会有神明关注。一个人能谦虚,虚怀若谷,就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这样有德行的人和长辈就能够喜欢你,帮助你。这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那我们在工作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会做的完美,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别人指出我们的不对之处的时候,我们应该以感谢的态度来听取别人的建议,并迅速地改正,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高效圆满的完成。当上级批评我们的时候,那说明我们某个地方做的不好,那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心态,吸取教训,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只有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我们才能不断的完善和提高自己,才能享受“福德”。

六项精进的总结 六项精进感悟

六项精进的总结六项精进感悟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六项精进的总结六项精进感悟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六项精进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六项精进的总结 了解到稻盛和夫源于之前王总在周例会上的一次偶然提起,说到了京瓷董事长稻盛和夫的一些事。一生致力于京瓷的发展以及晚年出任日航CEO更是创造了奇迹,让我对其产生了兴趣,进而在网上搜其人,观其视频,并组织人员对其企业管理理念、人生态度的《六项精进》进行了学习了解。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六项精进》中最先提到的便是这一条,这既是人们获取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一条。每个人、每个企业的机会都是相同的,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先人一步,才能够脱颖而出。干什么事都要付诸于行动,有想法只是成功的开始,需要为了想法而付出自己的努力,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企业亦是如此,时代在发展,企业亦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如若不去创新,不去发展,只能随波逐流,最终被淹没淘汰。只有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要谦虚,不要骄傲。谦虚是一种态度,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意志,但必须要坚定自己的态度。在工作生活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人都没有

骄傲的资本,即便是他在某一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也不敢说已然彻底精通。生命有限知识无限,谦虚能让我们正确处事,热情关心别人;谦虚促使我们自知之明,以诚待人。谦虚意味着不吹嘘,不骄傲,不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谦虚是尊重的基础,它让我们努力做到相互支持而不彼此奉承,各抒己见又不出口伤人,相互鼓励又不屈尊俯就。 要每天反省。即便每天再忙再累,也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来思考,进行反省。圣人尚且一日三省吾身,而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行为及思想尚且不够成熟,有很多需要提升,唯有不断地反思,意识到自身的问题,才能进步。其实每天进步一点点,常年累月,最终的进步无疑是巨大的。往往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未能反省,让问题搁置又搁置,小问题变成了大麻烦。其实有时花一点点时间反思和总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着,就要感谢。就是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不管是生活上、工作上,还是感情上,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就要懂得感恩。或许我们做不到滴水之恩,要涌泉相报,但是一句赞美,一句谢谢,都能够向他人表示感激。在这一生之中,对于父母、公司、同事乃至身边的万物都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他们帮助了我们成长,给予了我们很多的东西。当你对别人说谢谢的时候,当你怀着感恩之心去工作的时刻,你会发现整个人生都不一样了,不再是满腹牢骚,

唯物辩证法内容

唯物辩证法内容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方法论:所以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二、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3、〖反对〗: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反对〗:反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 (三)、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反对〗:反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

自然辩证法(硕士)科学研究一般程序

1. 试述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并分析归纳方法和演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 (1)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科研选题→收集材料→整理材料→提出假设→建立理论→检验评论。 ①科学问题。所谓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主体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尚未解决的矛盾,是科学认识中目前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科学问题来源:第一,从新的科学事实与原有的科学理论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二,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三,从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四,从对同一事物或同一现象的不同理论解释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五,从社会实践的需要同现有的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促需要的矛盾中提出问题。第六,从怀疑中发现问题。第七,从机遇中发现问题。科学问题的来源还有:从各个知识领域、学科之间的空白区和交叉点上提出问题,如生物与化学之间、遗传学与免疫学之间的交叉点和空白区都可能提出科学问题;从不同的学科之间寻找具有共同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不同学科之间的概念、机制、原理、方法的相互借鉴、移植形成的科学问题;通过阅读科技论文、搜集情报资料而发现科学问题;通过参加学术报告会、论文答辩会、专题讨论会而发现科学问题等等,都是发现和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线索和途径。 ②科研选题。科研选题的原则:第一,需要性原则;第二,科学性原则;第三,创造性原则;第四,可行性原则;第五,合理性与效益性原则。科研选题还应注意选题的方法和艺术,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1善于抓住两门或几门学科相互接触的交叉点和结合点,延伸自己科研的领域和视野;2敏锐地抓住研究中意外出现的机遇,调整课题、转向进攻,变副为主;3善于抓住矛盾,从中发现问题,制定课题;4勇于标新立异,突破传统;5学会站在“巨人肩上”制定课题;6善于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和趋势,在各学科前沿选择课题;7善于接近哲学、文学的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科研选题的一般程序:第一,调查研究、分析资料、发现问题。第二,初步论证和筛选课题。第三,专家评价和确定课题。第四,制定规划,确保实施。 ③收集材料。收集材料的方法包括:科学观察方法、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调查方法。其遵循的原则包括:第一,容观性原则;第二,全面性原则;第三,典型性原则。 ④整理材料。整理材料的方法有科学抽象、科学思维、创造性思维。所谓科学抽象是指对已经获得的大量感性材料,经过比较、分类、分析、综合,将一类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排除个别的、偶然的、外部的表面现象,抽取出普遍趵、必然的、内在的本质或规律,从而达到从个别中把握一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目的。科学抽象的形式有: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理想实验。科学思维的形式有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其方法包括:演绎方法和非演绎方法(归纳方法、类比法、数学模型方法)。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技法包括:第一,头脑风暴法。第二,属性列举法。第三,奥斯本检核表法。第四,缺点列举法。五,形态分析法。 ⑤提出假设。即根据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的问题作出的一种猜测性陈述。它是将认识从已知推向未知,进而变未知为已知的必不可少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 ⑥建立理论。建立理论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假说方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所谓数学方法,是指将数学成果工具化,利用数学所提供的概念、理论和规律,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序、形的分析、推导和计算,从而提示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方法。所谓假说

管理的真谛是什么

管理的真谛是什么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由计划经济转身市场经济。中国企业由开始盲目的学习西方管理,逐渐转向理性的研究自己的管理,我们有了几十年企业管理实践经验,也涌现出了一大批管理成功的企业,这是一笔十分宝贵的思想财富。 不论是向西方学,还是向国内成功企业学,都有一个学什么的问题。就是说,管理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其实,成功是一种行为结果,行为是一种思维结果,关键是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可是,我们往往不太关注和研究这些“真经”,反而对一些方法、工具、模型感兴趣。到海尔去的人,回来就讲什么“大脚印”、“日清日高”、“三工转换”。到丰田去的人,回来就说什么“准时化”、“5S”、“消除浪费”。前些年,到处推广的是什么“360度考核”、“末位淘汰”、“六西格玛”。商学院用的几乎都是外国企业的所谓经典案例。结果呢?花钱费力,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有的甚至带来负面影响,越学越不会管理了。吃猪肉是为了营养,消化吸收,强壮自己,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有谁吃猪肉是为了要变成猪呢?消化吸收,就是要吸收有用的东西,我们不是去学习有道理的东西,而是要学习有用的东西。西施之所以美艳动人,不是因为她皱着眉头;你不是天生丽质,再学人家皱着眉头,就更难看了。 孙子说:“人皆知我所致胜之形,莫知吾所以致胜之形。”两军对战,我们看到的只是胜利一方的调兵遣将,运筹布阵,但所以能这样做并打胜仗的真正原因往往我们看不到、说不准,而这背后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企业管理中,要学到根本,学到点子上,就要学习人家的思维逻辑,即学习“所以致胜之形”。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理,是不可说的,凡是说出来的就是人家的,就具有特殊性,而不是一般的、恒常的道理。这么说,好的企业管理的经验都不能学了吗?不是。要经过消化,要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心就是自己的思考,就是对别人经验的本质理解和把握,就是对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的制造。为什么现在同质化这么厉害,都是模仿的结果,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管理同质化、营销同质化,剩下的就只有“刺刀见红”的价格战了。 管理的真谛是什么?是用自己的脑袋想事,是找到自己成功的思维方式,是创造自己的管理模式。如果模仿成功,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就都成功了,你说是不是?

关于管理的85句经典名言

关于管理的85句经典名言 2008年11月02日 11:03:29 本文导读: 85句管理名言-管理,管理名言...... 1.作为领导者,一个人必须具有表达清楚准确的自信,确信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理解事业的目标。 2.在任何情况下,责任都有一个定量,任何一方如果承担过多的责任,另一方就会相应地减少承担等量责任。 3.管理的艺术在于沟通的技巧和真诚 4.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 5.管理就是让别人完成事情 6.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7.质量即免费 8.优秀的管理者不会让员工觉得他在管人。 9.先做人,再做事 10.管理就是追求一种调和 11.最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 12.管理就是是2件事,一是资源优化组合、二是做区域轮廓,环境培养,就是老毛说的:管理就是2件是,一是出主意,2是用人,好的管理者是2者的集合 13.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14.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

15.以人为本 16.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17.从管理的角度来讲,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不一定是一条直线,而是一条障碍最小的曲线 18.管理就是让大家知道你的规划,理解你的规划,理解你的的实施计划和和要求,同时让利益联系你我他, 19.管理=勤奋+智慧+知识+心理学 20.管理就是更有效的利用资源。 21.管理=[管人+理事] 22.管理追求的是:无为而至,大智若愚. 23.好的管理者就是要组织离了你照样转! 24.管理是一种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好的福利! 25.要领导好别人,首先要领导好自己.-史蒂芬.柯维 26.已所不欲,勿施与人诸葛亮 27.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8.要做就做最好的! 29.高层管理者:做正确的事中层管理者:正确的做事执行层人员:把事做正确 30.管理就是激发人的潜能,以赢取目标 31.易之思之 32.把自己当成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自己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 3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慎施于人。 3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