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名词作状语规律的概括。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二)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余自齐安适临汝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小结: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

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三)1、乡邻之生日蹙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日削月割

4、族庖月更刀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四)1、大江东去

2孔雀东南飞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小结: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五)1、卒廷见相如

2、秦伯素服郊次

3、草行露宿

4、沛公已去,间至军矣

5、道芷阳间行

小结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六)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2、人皆得以隶使之

3、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小结:

规律六:表示对人的态度。翻译时需加上一串文字:“像对待……一样”。

(七)1、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

2、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

3、灵运所未至,理未足怪也

4、予分当引决

5、义不赂秦

6、义不食周粟

小结:

规律七: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情理。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按”、“照”“按照”这一类介词就可以了。

三、练习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妣,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B、骊山北.构而西.折

C、天下云.集响.应

D、道芷阳间.行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吾得兄.事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板书设计:

课题: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学后记:

本堂课是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复习课,学生成绩不是很好,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大,针对这一情况,我做了以下的准备:课前兴趣激发;信心的鼓励;教学着眼于方法的传授。从学生的反应看,学生的听课比较认真,有些学生跟老师较紧。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看,教学有效果。问题是:1、在新的班里上课,对学情了解不足,兴趣的激发和信心鼓舞不够,从学生发言的声音小可以看出。2、学生的自主性调动不够,学生动得太少。4、作业量太少,难度也不大。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感受:

1、文言文的复习着眼于学生实际,不同的班,同一堂课教法不同。

2、纯粹的知识讲授比不上引导学生自己掌握。

3、方法的传授重于知识的传授。

4、信心与兴趣是学生学好文

言文的保证。5、教师不能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要以学生学到了知识为标准。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一、名词活用 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 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 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 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 9、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 10、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11、乃丹书帛(用朱砂) 二、动词活用 动词作状语 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 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 3、跳往助之(跳,跳着) 动词作名词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1)范曾数目项王。(《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2)籍吏民,封府库。(《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例(2)“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又如: (3)舍相如广成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例如: (6)沛公军霸上。(《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7)秦伐韩,军于阏与。(《史记?项羽本纪》) 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例如: (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左传?曹刿论战》) (9)恐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起义》)

文言文知识点学习系列:名词直接作状语

文言文知识点学习系列:名词直接作状语 学案博苑 11-14 0443 文言文知识点学习系列:名词直接作状语 一、辨析 1、名词在谓语前 2、名词不是主语或意念上的主语 例:(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3)吾得兄事之 (4)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六国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二、译法: 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适当的介词。 例:他昨天去上海了。 我(用)语言讽刺了他。 1?表:状态——像……一样-比喻 2?表:态度——像对待……一样 3?表:工具?凭借?方式……——用?凭?靠?按?当…… 4?表:时间?地点?方向……——在?到?向?从…… 5?表:频数——每?也可重叠后前加“一”?往(日) 附:“岁、月、日”作状语辨析: 第一,“岁、月、日”放在具有行动性的动词前面,有“岁岁、年年(每年)”“月月(每月)”“日日(每天)”的意思,表示行动的频数或经常。 例如: 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养生主》 2、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孟子?滕文公下》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第二,“日”字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前,当“一天一天”讲,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

例如: 1、(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史记?田单列传》 2、贱妾守空房,相见常日稀。《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第三,“日”字用在句首主语的前面,当“往日”讲,用来追溯过去。 例如: 1、日君以夫公孙段为能任其事,而赐之州田。《左传?昭公七年》 2、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现代汉语单个的时间名词“年、月、日”则没有这些用法。 (三)练习、找出名词作状语的字,并翻译它。 练习1? (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2)相如廷斥之。 (3)人皆得以隶使之。 (4)有狼当道,人立而泣。 (5)芙蕖日上日妍。 练习2.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3)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 (4)权使其士,虏使其民。 (5)狐凭鼠伏。 (6)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 (7)朝闻道,夕死可矣。 (8)不然,将杖杀汝。 (9)丁壮号哭,老人儿泣。 (10)夫饮食既不以礼,临池牛饮。 (11)楚以故无(西)意而北击齐。 (12)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与燕市。 (13)舜勤于民而野死。 (14)皆谦而礼交之。 (15)操刀携盾,猱进鷙击。 (16)失时不雨,民且狼顾。 (17)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18)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19)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0)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练习3、 1、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三是“以今律古”,就是现代人以现在的语法习惯去看待文言文的语法,比如“雨”字,在造字之初就身兼名词和动词两类,如“天雨雪”(《苏武传》)中的“雨”本身就是动词,但是现在的“雨”却只具有名词的词性,人们就把这句中的“雨”字看作活用了。 如何判别词类何用?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 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活用 (一) 名词作一般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襟三江而带五湖”的襟和带。(《滕王阁序》)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 “置人所罾z ēng 鱼腹中”。(《陈涉世家》) 罾z ēng 本义是渔网,活用作动词“网起”。 3、名词后直接粘附一个语气词,活用。 “赵王之子孙侯者”的侯。(《触龙说赵太后》) 4、连词“而”(以、且)前后的名词活用。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称王)。(《荀子?天论》) 遵海而南(向南)。(《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史记?项羽本纪》) 5、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代词不受名词修饰,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辱而逐之,折而族之”的族。(侮辱他,扭逐他,打倒他,消灭他的家族)(《原谤》) 以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的白衣冠。(《荆轲刺秦王》)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齿。(《师说》) 7、 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公子怒,欲鞭之”的鞭。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归纳 导读:引导语: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 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

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外调上访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应译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中郊也得译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一判断方法 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 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 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 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 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 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例6中“水”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能”之后,宾语“水”之前,活用为动词,是“游水.游泳”的意思。 4.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7 泥而不滓(泥,生活在污泥里)(《屈原列传》) 分析例7中“泥”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活用为动词,整句的意思“屈原是出于污泥而不染”。 5.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它词语作调话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8 时秦昭王与楚婚(婚,结为婚姻)(《屈原列传》) 分析例8中“婚”本是动词,这里用在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这时“婚”变为动词,意思为“结为婚姻”。 6所+名词(组成所字结构) 例9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分析因为“所”字通常与动词结合组成名词性词组,所以所字后的名词用作动词。例9的“罾”字是名词用做动词,作“捕”、“捞”讲。

文言文中名词做动词和名词做状语的区别

(6)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促织》)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南指"相当于"向南指"," 隶使"相当于"当作人使唤"," 火令药熔"相当于"用火让药熔化"," 力叮不释"相当于"用立叮着不放"," 隧入"相当于"用打洞的办法进入"," 笼归"相当于"用笼子装着拿回家"," 犬坐于前"相当于"像狗一样坐在面前"。 文言文——古汉语名词做状语详解 2009-10-23 10:44:44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5294次评论:0条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 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 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比喻。例如: 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 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 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 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句的“面”修饰动词“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是“蛇爬行”“小儿啼哭”,这显然与全句意思有很大出入。 B.结合分析句法关系来确认 [辨析]分析句法关系,主要从两方面着眼:一是弄清动词的施事者(主语),就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是词类活用中最常见也是最复杂的一种语法现象。名词作状语,简称名作状。就是指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 制的作用。 常见类型 1、表比喻 名词状语起比喻作用,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可译为“像……那样”。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析:名词“犬”,修饰动词“坐”, 比喻“坐”的状态,译为“像狗那样”; 练:“项伯乃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2、表态度 主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当作……一样”。如: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析:我得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练:“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工具、方式(依据)。 这类名词状语的译法,只要在名词前加上介词“用”或“按”等即可 如: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析:名词“箕畚”修饰动词“运”,作状语,表示“运”所凭借的工具,译为“用箕畚……” 2、“失期,法当斩”,其中的“法当斩”可译为“按照法律判斩首之罪”。 4、表动作处所 这类名词状语由方位名词充当,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从)……”。如:“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其中的“廷叱之”可译为“在朝堂上呵斥他”。 5、表动作趋向 可译为“向(往)……”。例如:

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中的方位名词前也可加介词“于”,如“南取”可理解为“向南取”。 一.要看谓词与其前面的名词的意义关系。 名词和谓词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就是主谓结构;若是修饰、限制与被修饰、限制的关系,就是名词作状语。如:“吾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中的“父事丞相”,如果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意思就是“父亲侍奉丞相”,这显然与原来的句意不同。应该理解为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像对待父亲一样地侍奉丞相”。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复习过程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名词作状语规律的概括。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二)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余自齐安适临汝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小结: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三)1、乡邻之生日蹙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日削月割 4、族庖月更刀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

2020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 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 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 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 (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 状语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名词作状语规律的概括。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

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二)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余自齐安适临汝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小结: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三)1、乡邻之生日蹙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日削月割 4、族庖月更刀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四)1、大江东去 2孔雀东南飞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小结: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五)1、卒廷见相如 2、秦伯素服郊次 3、草行露宿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doc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详细分析 名词作状语详细举例分析 在现代汉语里,名词作状语只限于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则比较少。而在古代汉语里,名词(包括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作状语却是常见的现象。名词作状语有的很富有修辞色彩,了解这种语法现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句意。 (1)普通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比喻。例如: A.嫂蛇行匍伏。 B.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C.少时,一狼迳去,其一犬坐于前。 [简析]A句中"蛇行"的意思是"像蛇一样地爬行","蛇"是名词作状语,是用普通名词所代表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修饰动词。B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C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②表示对人的态度。例如: A.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B.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简析]A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兄长的方式招待他。B句的"师"与C句的"客"都与此同。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例如: A.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简析]AB句的"箕畚"和"船"分别修饰动词"运"和"载",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箕畚运用渤海之尾",意思是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船载以入",意思是用船载运进来。C句的"目"和"耳"分别修饰动词"见"和"闻",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D句的"面"修饰动词 "刺",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例如: A.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B.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C.赵襄王郊迎甘罗。 [简析]A句的"廷叱",意思是在朝廷上呵叱。B句的"水陆并进",意思是从水路和陆路一齐进军。C句的"郊迎",意思是到郊外迎接。 ⑤普通名词作状语虽和一般主谓结构形式完全相同,但意思大不一样。 A.通过句子或上下文的意思来确认 [辨析]例如"斗折蛇行""老人儿啼",如果是主谓结构,意思就

(完整版)动名词作状语

动词-ing做状语【学案】 (必修四第四单元语法点) 1.-ing短语在句子中可作状语,来修饰谓语动词或整个句子,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原 因、条件、结果、让步或伴随等情况。 2. -ing短语作状语一般表示一个次要的动作,一般都可以变为相应的状语从句或并列句。 1. 作时间状语 -ing短语作时间状语要置于句首。如: Hearing the bad news, they couldn’t help crying. =When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couldn’t help crying. 当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 Having received his letter, I decided to write back. =Aft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decided to write back. 收到他的信后,我决定给他回信。 注意:当v-ing形式所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谓语动词动作之前时,应使用完成式:having done _______________(finish) his homework, he rushed out to play basketball. 2. 作原因状语 -ing短语作原因状语置于句首。如:Being so angry, he couldn’t go to sleep. =Because__________________, he couldn’t go to sleep. 因为太生气了,他不能入睡。Having been to the Great Wall many times, he didn’t go last week. =_______________he had been to the Great Wall many times, he didn’t go last week. 因为 他已经去过长城许多次,上周他就没去。 3. 作条件状语 -ing作条件状语置于句首或句末。如:Working hard, you will succeed. =If______________, you will succeed. 如果你勤奋一点,你就会成功。

高考整理: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高考整理: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高考整理:文言文名词作状语的七种情形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名词作状语有下列七种规律: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如“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灰”与“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徐宏祖《游黄山记》)句中的“壁”,“赢粮而影从”(贾谊《过秦论》)中的“影”,就属于这种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成语,如“土崩瓦解”中的“土”与“瓦”、“星罗棋布”中的“星”与“棋”、“蚕食鲸吞”中的“蚕”与“鲸”、“风起云涌”中的“风”与“云”,也都属于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状态的例子。仅以“土崩瓦解”为例,指出一个误区。有人认为“土崩”与“瓦解”均为主谓关系,然后构成了联合结构。错了,因为在成语决不是说“土”与“瓦”怎么了,而是在比喻某事物像土崩塌瓦破碎一样彻底崩溃了。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 例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中的“船,“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中的“杖”,“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促织》)中的“笼”,“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中的“箕畚”等,就应该归入状语这一种用法。需要指出的是表工具方式的名词状语在翻译时除了可以加介词之外,还可以时灵活一些,如“余自齐安适临汝 ”(《石钟山记》)句中的“舟行”就应该译为“乘着小船”再如“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石钟山记》)中的“目见耳闻”也该译为“亲眼亲耳”才是。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比如时间名词“日”与“月”活用的例子就有“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中的“日”(译为“一天比一天”),“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指南录后序》)中“日”(译为“每天”),“日削月割”(《六国论》)中的“日”“月(译为“一天天”、“一月月”),“族庖月更刀(《庖丁解牛》)”中的“月”(译为“每日”)等。再如时间名词“岁”的活用就有“宫中尚促织之戏”(《促织》)中的“岁”(译为“每年”),“良庖岁更刀”中的“岁”(也译为“每年”)等。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例子俯拾皆是。如“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孔雀东南飞”、“北伐”、“南征、“西行”等,译时加介词“向”;“外调”“上访”等,译时加“到”,而“外连横而斗诸侯”中的“外”、“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中的“内”与“外”译时均得加上介词“对”。 规律五: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那活用的名词的特点是均为处所名词,翻译时加上介词“在”或者“从”。 如“卒廷见相如”中的“廷”应译为“在朝廷上”,“秦伯素服郊次”(《崤之战》)中“郊”也得译为“在城郊”,“草行露宿”(《指南》录后序))中的“草”和“露”,需译为“在草丛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文言文名词作状语例析 名词作状语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掌握它的运用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词语,避免翻译文句时望文生义。 一、普通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作该动词的状语。 1.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以作为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的特征,来描绘和修饰动作行为的方式或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例如:常以身翼蔽沛公。(《醉翁亭记》)——(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像张开的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例子中“翼”放在动词“蔽”的前面作状语,描绘出了动作行为的状态。…… 2. 表示对人或事物的处置态度。把甲(动词支配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当乙(用以修饰动词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一般可翻译作“像对待……一样地……”或“把……当作……”。例如: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人人都可以把他们当做仆役来使唤。 例子中的宾语是表示人的名词,“隶”用以修饰动词“使”,表示对待或处置对象的方式。 3. 表示完成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采取的方式。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畚箕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例子中“畚箕”表示的是“运”的工具,应翻译成“用畚箕”。 4. 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在古代汉语中,有些名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在哪里”产生。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在”“从”等,构成介宾短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终于在朝廷上(按礼节),接见了蔺相如。 例子中“廷”表示动词“见”所涉及的处所。 5. 表示情势或道理。在古汉语中,有些名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表示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所依据的情势或道理,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例如: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后序》)——我按道理应该自杀。 例子中“分”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或“按照什么道理或规定”而 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二、时间名词作状语 1. 表示每一。例如: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曾减少吧? 2. 表示渐进。例如: 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乡邻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 三、方位名词作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东”“西”“南”“北”等在行为动词前作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或趋向。译成现代汉语时,常常需加介词“在”“到”或“往”“向”等来理解。 1. 表示方位。例如: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两小儿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就日何时离人近的问题在争论。 2. 表示趋向。例如: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向上吃到泥土,向下饮到泉水。 例子中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上、向下。【强化训练】 找出下列句子中名词作状语的词语并作解释。 1. 北收要害之郡。 2.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3.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 蜂房水涡。

初中七年级课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总结.doc

提示语:本练习为人教版初中 6 册文言文词类活用,同学们需解释加点字的意思。中考临近,多花点儿时间加强识记背诵,在中考里拿下这些必得分。顺祝中考成功!加油! 七年级(上) 1、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 . 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 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 A、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B、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4、楼五架,窗扉皆洞.开。(《山市》) 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5、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山市》) . 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降低。 6、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咏雪》) .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7、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 .. 门外: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8、天雨墙外。(《智子疑邻》) . 雨: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 9、其家甚智其子(《智子疑邻》) .

智: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聪明 10、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 . 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接近。 11、家富良马(《塞翁失马》) . 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译为“有很多”。 七年级(下)1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伤仲永》) . 异:形容词作意动词,感到惊异。 1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宾客。 14、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 利:名词意动用法,认为有利可图。 1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闻:动词用作名词,名声。 1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 策:名词活用为动词,登记。 17、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 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善于 18、会宾客大宴。(《口技》) . 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图文稿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 状语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 教者:刘应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弄清楚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之名词作状语几种情形; 2、掌握名词作状语的基本规律; 3、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快速判断出名词作状语的语法现象,总结出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 名词作状语规律的概括。 教学方法 知识讲授法;问题点拨法和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媒介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0分钟 教学步骤: 一、导入设计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现象,名词活用作状语便是其中之一。一般地说,在古文中,一个名词的后面紧跟着的是一个动词,构成的不是主谓关系,就应该考虑那其中是否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情况了。

如“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句中的“人立”构成的就不是主谓关系,而是表明那横在道上的狼站立的方式。 那么,名词作状语有哪些规律呢 二、看例子找规律 (一)1、樯橹灰飞烟灭 2、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 3、赢粮而影从 4、土崩瓦解 5、星罗棋布 6、蚕食鲸吞 7、风起云涌? 小结: 规律一: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翻译的时候,需要在那个活用的名词前加一“像”字。 (二)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而笼养之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余自齐安适临汝 6、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小结:

规律二;名词活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三)1、乡邻之生日蹙 2、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3、日削月割 4、族庖月更刀 5、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小结: 规律三:名词活用作状语表动作行为的频率,这一类句中活用的名词均为时间名词。在翻译时比较灵活,可加介词“每”,也可将那名词重叠后前边加“一”,还可译为“一……比……”等。 (四)1、大江东去 2孔雀东南飞 3、外连横而斗诸侯 4、内惑与郑秀,外欺于张仪 小结: 规律四:表示动作行为的方位。这一类名词的特点是均为方位名词,翻译时在活用的名词前加上介词“向”“到”或者“对”一类介词。 (五)1、卒廷见相如 2、秦伯素服郊次

2019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及其用法语文

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及其用法 在英语句子中,状语通常由副词或介词短语来充任。名词主要用作主语、宾语和表语等句子成分,其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副词、形容词等的用法经常被忽略。其实在英语的实际使用中,名词作状语很普遍。尤其是在现代英语口语中,名词作状语这一现象屡见不鲜。而大凡语法书对此谈得很少,甚至只字未提。笔者在此就英语名词作状语的结构及其用法作一肤浅归纳,以期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一、名词作状语的结构 1.名词+s 该结构中的名词主要是表示“时间”意义的名词,加上s后在句中作状语,有些词典因而把这类名词看作副词。如:hours, mornings, afternoons, evenings,nights, weekends, Mondays, Tuesdays等。这类名词主要用于美国英语。例如:We have been sitting here hours waiting for you. We worked nights at that time. Tuesdays I usually go to the library to read some magazines. I haven“ t so much to do evenings and weekends. 2.不定冠词+名词 该结构有时表达程度轻、数量少、时间短。例如: I hardly slept a wink last night.昨天晚上我连眼都没合。 Wait a minute, please! 3.不定代词+名词 不定代词some, any, all, another等加上一些表时间意义或行为方法的名词,通常在句中直接作状语。例如: He has waited some time.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