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材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景观与景观要素: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景观是由异质生态系统组成的陆地空间镶嵌体,这些相互作用的、性质不同的生态系统成为景观要素。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关关系的一门科学。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4、耗散结构:由于系统必须靠耗散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

5、生物多样性: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

6、景观多样性:由不同类型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化或变异性。

8、尺度外推:人们往往需要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或知识来推断其他尺度上的特征。这一过程成为尺度外推。

9、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10、干扰状况:指某个地区或某种特定立地上某种干扰因素各种参数。

12、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间形成的界面。

13:景观功能: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拓扑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间的拓扑作用。

14、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空间要素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15、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的特征。也称尺度外推。

16、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17、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18、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与效用。

19、边缘效应:景观斑块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

20、生态系统健康: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它具有活力、稳定、自我调节能力,换言之,一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在结构、功能、理论上所描述的相近,那么它就是健康的,否则就是不健康的。

22、本底:即基质,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中的背景领域。23.景观变化

24景观连接度

25、连通性:是廊道在空间上连续程度的量度,可以用单位长度廊道中的断点数来表示。

26、时滞效应:生态过程的因果之间或者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及其引起的生态响应之间常常有一个明显的时间间隔,称作为时滞效应。

29、时间尺度:是指某一过程和事件的持续时间长短和考察其过程和变化的时间间隔。30

30、空间尺度:一般是指研究对象的空间规模和空间分辨率,用面积单位表示。29

32、属性数据:是指反映景观要素或景观中任意空间点上的自然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经济学和美学特征或属性的数据,既有定量数据,也有定性数据。261

34、景观适宜性评价:是指相对于特定生态过程的景观潜力和景观利用的合适程度的综合评估。199

37、散布运动:即疏散运动,即动物个体离开出生的巢区到达一个新的巢区的运动。

(动物散布是指某种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巢区的单项运动。)

38、迁移:即迁徙,是动物随季节变化在不同地域之间进行的周期性往返运动。

39、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是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调发展。222

42、空间异质性:指某种生态学变量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和复杂程度。(P28)

二、简答题

1简述景观的基本特征。

2、试简述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原理

答:研究内容:景观结构、景观功能、景观动态、景观规划与管理

基本原理:①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②生物多样性原理;③物种流动原理;④营养再分配原理;⑤能量流动原理;⑥景观变化原理;⑦景观稳定性原理。

3景观生态学的特点有哪些?

4景观有哪些不同的理解?

5、景观生态学有哪些流派?它们各有哪些特点?(具体见课本P13-P14)

答:1、欧洲的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2、俄罗斯的景观地球化研究

3、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土地生态分类研究

4、美国的景观结构与功能研究

5、中国的景观生态建设

6、当前景观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与热点地区分别是什么?

答:热点问题:1、干扰对景观格局、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2、景观格局和景观过程的关系或者说景观格局的生态和环境效应

3、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4、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5、景观的多重价值评价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6、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1、流域系统2、湿地3、文化景观4、城---乡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5、重点或关键性自然景观

7、试分析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答:P31---P32

8、加强景观生态建设有什么意义?(P22)

答:加强景观生态建设研究的意义在于发挥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研与实践基础实力雄厚的优势,体现中国景观生态研究特色,提高我国的景观研究水平,加速我国景观生态学研究步伐。

10、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

答:首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间不断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其次,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

学平衡状态。平衡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最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种群控制机制,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生物地球化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机制。当生态系统不断从环境中吸取能量和物质时,系统总熵减少,信息量增加,结构复杂性增加。当生态系统达到顶级状态时,负熵和有序性达到最大,生态系统形成远离平衡态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都依赖于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连续不断的负熵流。

11、等级系统理论有什么意义?

答:明确提出了在登记结构系统中,不同等级层次上的系统都应有相应的结构、功能和过程,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也不相同。特定的问题既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也就是在一定的生态系统等级水平上加以研究,还需要在其相邻的上下不同等级水平和尺度上考察其效应和控制机制。

12、景观异质性研究有哪些意义?

答:1、景观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即组成要素的异质性和空间分布的异质性。

2、景观异质性是景观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流的基本动力,各种生物和人类社会都需要利用景观中所固有的异质性,并在提高景观异质性中不断得到满足。

3、景观异质性是基本生态过程和物理环境过程在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共同作用的产物,是景观要素生态属性和空间属性变异程度的综合表现。

4、景观异质性与尺度密切相关,异质性和同质性因观察尺度变化而异。

13、景观连接度包括哪些方面?

答: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14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在景观生态学研究中有哪些意义?

答: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是研究物种生存过程的时空耦合理论,既涉及物种的空间分布,又涉及物种的迁移、扩散、存活及动态平衡,它的最大贡献就是把生境斑块的空间特征与物种数量联系在一起,为此后许多生态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最直接的应用价值则是为生物保护的自然保护区设计提供了原则性的指导,并为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与其他相关理论的结合为景观综合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16土壤异质性与景观异质性有什么关系?

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受到成土因素的影响,产生了空间的异质性,进而影响到景观异质性。土壤异质性影响土壤侵蚀特性进而影响地貌过程,土壤异质性影响植物分布进而影响植被景观,土壤异质性也会影响土壤生物群落并进而影响景观的多样性。

17、干扰有哪些类型?有哪些反映干扰状况的指标?P69

答:1、按其产生源可分为自然干扰和认为干扰

2、按其功能可分为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

3、按形成机制可分为物理干扰、化学干扰和生物干扰

4、按传播特征可分为局部干扰和跨边界干扰

干扰状况指标:干扰规模、干扰强度、干扰的频率、干扰的空间分布(如干扰斑块的大小、形状、分散程度等)

18、请分析干扰作用的多向性干扰的作用 P173

答:自然界中发生同样的事件,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对生态系统形成干扰,在另外一种环境条件下可能是生态系统的正常波动。是否对生态系统形成干扰不仅取决于干扰本身,同时也取决于干扰发生的客体。对于干扰事件反映不敏感,或抗干扰力强的生态系统,往往在发生干扰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这种干扰行为只会成为系统演变的自然过程。

对于不同的干扰客体,干扰的作用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促进作用或破坏性的阻碍作用。如对于天然草原群落的放牧干扰来说,它使草原群落形成与一定放牧压力水平相适应的放牧生态系统,阻断在自然条件下草原群落的生态掩体过程,但它对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群和个体的作用也有明显区别:放牧可以抑制或破坏羊草种群或个体的发展,但对冷蒿种群或个体来说放牧则对促进其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19、干扰对景观演替有什么作用?

答:1、干扰影响斑块内的环境条件和异质性

2、干扰的强度不仅影响立地的开放性,也影响繁殖体的生存和更新

3、干扰的持续时间长短能决定立地对特定物种的有效性

4、干扰通过对个体的综合影响,改变种群的年龄结构、大小和遗传结构,而且生活史特征与干扰作用的交互作用可能导致种群相应模式的进化

5、干扰也影响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和结构

20、在已有的描述景观结构模型中,以什么模型最为著名?

答:斑块----廊道------本底模型最为著名。

21、根据不同起源可将干扰分为哪些类型?

答: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

22、斑块大小与斑块形状研究分别有什么意义? 75--76

答:斑块大小:1、对能量与养分的影响 2、与岛屿与生物地理学有关3、对设立自然保护区有重要意义斑块形状:1、形状分析可了解物种动态,物种稳定是稳定、扩展、收缩,还是迁移,甚至了解迁移路线。

2、斑块的形状对生物的散布和觅食有重要的作用

3、斑块形状与环境变化及更新过程有关

4、园林设计,采取不同的版块形状,受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23、斑块大小与物种数量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斑块中的物种数目会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初期增加的速度很快,当接近斑块生境最大承载量时逐渐停止;生境斑块的生物多样性还取决于物种的迁入速度和灭绝速率间的动态平衡。

24、走廊有哪些功能?(将景观分离将景观连接) 80

答:1、运输:公路、铁路、运河、输电线

2、保护:长城、围墙、林带

3、资源:走廊地带野生动物丰富,植物种类多

4、古代曲径通幽;颐和园的长廊,西湖苏堤

25、判定本底的标准有哪些? 82

答:1相对面积、:景观中某一类要素面积最大,超过景观总面积的50%以上,甚至超出其他各类要素面积之和,可以认为该要素是本底。

2 连通性:如果空间不被两端与该空间的周界相连的边界隔开,则认为该空间是连通的

3动态控制作用

27、生态交错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86

答:1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

2生态交错带的边际效应

3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

4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

29、请简要分析河岸带植被的特点以及河岸带的作用。

答:特点:1、水分多、土壤肥力高,空气湿度大,季节性洪水泛滥。原因一、临近有开阔的水体二、地下水位高三、坡上部分水常在这里汇集

2、河岸带的植物常独具特点:河岸带的植被组成种类一般具有需水量高,要求土壤肥力高、乃一定

程度的水淹性。、、

3、河岸带与很多动物有密切关系。

河岸带作用:防治或转移由坡地地表径流、废水排放、地下径流和深层地下水流所带来的养分、沉积物、有机质、杀虫剂及其他污染物进入河溪系统

31、景观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它有什么意义?92

答:表现在景观斑块类型多样性、景观斑块形态多样性、景观斑块镶嵌多样性

意义:1、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持续保存

2、与异质立地条件相适应的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总体生产力达到最高水平

3、只有多种生态系统共存,才能保证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

32、空间异质性包括哪些方面?对多数景观来说,景观异质性是哪些因素作用的结果?

答:空间异质性包括空间组成和空间构型两个方面

景观异质性是由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异、生态演替、干扰作用的结果

33、森林景观异质性包括哪些方面?96

答:森林类型多样性、森林的年龄结构、森林景观粒级结构

34、景观格局有哪些基本类型?景观结构又有哪些基本类型?

答:景观格局可分为规则式均匀格局、聚集格局、线状格局、平行格局、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景观结构类型:散布型、网络型、指状型、棋盘型

景观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它有什么意义

35、景观生态流包括哪些因素?

答: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植物流

36、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有哪些方式?动物运动格局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119

答: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有巢区运动、散布和迁徙三种

动物的分布格局一般规律:

1、在多数情况下,大片同质性地区不适宜于动物生存

2、廊道与动物运动的关系取决于廊道类型和动物种类

3、动物巢区通常呈扁长形,有时呈线形

4、景观异质性特征在景观功能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动物回避对它不利的景观因素,许多动物要求一种以上的生境2、廊道有时是通道,有时是栅栏 3、巢区通常是扁长型,有时是线条型 4、景观中不寻常的特征有重要作用)

37、在景观水平上推动景观生态流的动力是什么?

答:扩散、质量流、运动

38、种子散布方式与散布距离与该树种在演替中的地位与生活史对策有什么关系?

答:凡先锋树种多靠风力或水力,能散布到较远的距离,以便占有裸露的和受干扰的土地。演替后期的树种,一般种子重,散布距离近,多靠动物散布,能使后代所处的土地与亲代类似,继续在林中占据优势地位。种子散布的特点还与不同层次有关。北温带森林中,草本层中很多植物的繁殖体多毛或多钩刺,适合附着于动物体表散布;很多灌木具有肉质果,适于通过食草动物的取食和排泄过程达到散步种子的目的。

1.植物有哪些传播方式?人为活动对植物分布产生怎样的影响?

2.为什么森林景观林内地表径流小?

39、走廊对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19

答:1、作为某些动物的栖息地

2、物种沿廊道迁移的通道

3、分隔地区的屏障或过滤器

4、影响周围本底的环境和生物源

40、土壤侵蚀的主要后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使土壤变薄,生产力严重下降,甚至成为毫无生产力的不毛之地

2、在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堆积地貌,并使这些汇区景观要素的土壤更加深厚肥沃。

3、侵蚀沉积物导致河床淤积、河流水位增高、水库淤积使水库库容减少,进而降低水库的调洪机能,增

加洪水的潜在危险。

41、山地森林对河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维持景观稳定性和保持水土

2、维持河流生物的能量和生存环境

3、维持河流良好的水文状况

4、维持河流良好的水质

42、景观具有哪些一般功能?

答: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

43、景观的人文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

2、提高景观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

3、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

4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含义是什么?

答: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1、生态系统保持其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抗干扰能力2、生态系统受干扰后回归原有状态的能力,即景观的恢复能力

45、稳定的景观要素类型有哪些?(图P152)

答:1、裸露岩石和铺筑的道路,其光合表面或生物量可忽略不计。相当于图中的A点,具有物理系统稳定性,它们是“最稳定”的。

2、处于演替早期的生态系统。属于“低亚稳定”景观要素,由许多生命周期较短但繁殖很快的物种组成,生物量相对较低,相当于图中的B点,其恢复力较强,或具有恢复稳定性。

3、处于演替后期的生态系统,属于“高亚稳定”景观要素,由生命周期较长的的物种组成,如树木和大型哺乳动物,具有较高的生物量,相当于图中的D点,其抗性强。

46、一般来说,可从哪些方面分析和考察景观变化的趋势和景观对干扰的反应?

答:1、景观基本要素是否具有再生能力

2、景观中的生物组分、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3、景观空间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高底,是否能够保持景观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功能的稳定性

4、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否超出了景观的承受能力

47、请分析景观稳定性的生态机制。(P154)

答:1、景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异质性、

2、景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3、景观生态系统的生物进化过程

48、不同强度的作用力对景观将产生怎样的反应?(图P157)

答:1、弱度干扰:低强度的作用力,会使景观发生波动。即较小的环境变化可能导致景观特性发生变化,但仅仅是围绕中心位置波动而已。

2、中度干扰:干扰停止后,景观可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如干旱使土地干枯、河水断流,如果气候变为正常,景观开始恢复,但速度快慢不一。

3、强度干扰:会使景观产生新的平衡,在这种情况下,作用力大于某一阈值N,景观不能再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如多年干旱、人口迁移、景观要素比例发生变化。

4、极度干扰:可导致景观替代,当作用力超过R时,原有的景观消失,被新的景观所替代。如乡村变为城市。

49、如何判定景观是否发生变化?景观变化的基本参数有哪些?

答:判断景观发生变化的标准:1、某一不同景观要素类型成为基质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表面的百分

比发生了足够大的变化 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的覆盖范围。

基本参数:1变化的总趋势(上升、下降、水平趋势)

2围绕总趋势的相对波动幅度(大范围和小范围)

3波动的韵律或节律(规则和不规则)

50、在12种景观变化基本类型中,什么类型可以认为景观是稳定的?(图P160)

答:在12种景观变化中,变化呈水平趋势,规则波动的景观属于稳定景观。

景观变化呈上升或下降趋势,但波动是规则的、可预测的,则景观处于亚稳定状态。

如果景观参数的波动是不可预测的不规则波动,则景观处于不稳定状态。

51景观破碎有什么生态效应?162

(1)景观的破碎化过程是降低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过程之一。该过程以惊人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降低了森林覆盖率和天然草场面积;

(2)植被的破碎化能形成不同的景观格局,给景观生态过程带来不同的影响。若碎块的密度降低,斑块孤立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它们受到周围基质的影响更强;

(3)景观的破碎化使斑块对外部干扰表现得更加脆弱,如风暴和干旱,威胁这些斑块的存在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持;

(4)破碎化对许多生物物种和生态过程均有负面影响。破碎的斑块愈小,种群密度降低程度愈大,灭绝的速率愈大。景观的破碎性意味着地理学上的隔离,物种灭绝之后再定殖的概率取决于主要核心区

与碎块间的距离,以及周围生境的质量。

52生态过程的时滞效应原因是什么?

①某些生物和物理过程需要时间,如生物量的积累等;

②环境虽然改变,但仍有原来的生物量或其他生态过程的残余影响;

③物质、能量及有机体在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运移需要时间;

④引发一个生态过程或事件的几个必要条件很少同时发生;

⑤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引发的事件也增加了时滞;

⑥在空间上景观尺度的扩展,也会造成时滞效应。

53为什么要开展尺度推绎研究?170

景观生态学研究是宏观和长期的景观变化规律,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研究依然是在小范围和短时间内完成的,而且缺乏可重复性。较小时空尺度上的研究结果很难说明较大时空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由于大多数环境和资源管理问题发生在大、中尺度上,而且需要在这些相应的尺度上解决,所以,必须把小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与大尺度上的格局和过程联系起来,以便通过小尺度上的研究,探讨解决大尺度问题的途径,尺度推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54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原则与内容分别是什么?

景观生态建设的目标应该包括四个方面:

①保障生态安全,控制和改善生态脆弱区景观的演化,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②提高景观内各生态系统总体生产力,如土地生产潜力或水体生产潜力,提高能量与物资投入的效率。

③保护和促进包括生物多样性在内的景观多样性,发挥景观的综合价值(经济、生态与美学价值)。

④建造适于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利用景观模式。

景观生态建设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①景观结构与功能的交互影响与促进。

②人类调控与生物共生相协调。

③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整合。

④保护和提高景观多样性和异质性。

⑤局部控制,整体调节;因地制宜,远近结合。

景观生态建设的内容:

①景观空间结构的调整。

②控制人类活动方式与强度,恢复景观生态功能。

③按生态学规律进行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生产活动。

④依据师法自然原理,建设与自然系统和谐协调的新型人工景观。

55景观生态分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综合性原则(2)主导因子原则(3)实用性原则(4)等级性原则

56景观生态分类有哪些一般步骤?

景观生态分类一般包括3个步骤:

①第一步,根据遥感影像(航片、卫片)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他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区域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因素和依据,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构建初步的分类体系。

②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分析确定分类结果,逻辑序化分类体系。

③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由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57景观评价有什么特点?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97

评价的特点:

①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

②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③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④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评价的内容:

①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包括景观自然属性和景观人文属性(美学质量)的评价;

②对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包括根据对景观组成、结构、功能、动态的分析,结合一定的景观功能需求,提出并比较不同规划与利用方案优劣的评价过程;

③景观功能价值评价:并对景观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甚至将景观功能货币化。

60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①综合整体性原则②生态性原则③资源可持续性原则

④经济合理性和针对性原则⑤社会广泛参与原则⑥景观改造谨慎性原则

62景观格局数量研究方法有哪些类型?

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景观模型和模拟 258

63景观生态研究数据一般包括哪些类型?

景观生态研究数据一般包括两类,即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

空间数据:①空间位置②空间大小③空间形状④空间关系

属性数据:①属性数据的范围②属性数据类型

64景观要素分类的一般性原则是什么?

①尽量与通用或常用的分类系统相一致或衔接;

②与研究目的相适应;

③与数据的分辨率或详细程度相适应;

④保证分类系统的完备性;

⑤类型之间的分异性;

⑥类型判别的唯一性。

65根据邬建国的划分方法,景观模型可分为哪些类型?

① 间概率模型②领域规则模型③景观机制模型④景观耦合模型

66试简述Jared Diamond提出的自然保护区设计的若干条原理。233

(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2)复合种群理论

(3)景观连接度理论

(4)景观异质性与景观多样性

林带的结构类型?

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景观生态规划的任务有哪些?

67林带是一类典型的廊道,试简述林带的生态学特征以及林带结构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林带的生态学意义:①林带内的环境;②林带中的动植物;③林带宽度和结构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林带宽度越宽,环境异质性越大,物种多样性越高。

68连通性是区分本底与斑块的重要标准之一,一个连通性高的景观类型具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连通性高的本底种,不存在或很少存障碍。空气流易于将热量、灰尘和种子带过景观。物种的平均运动速度高,基因变化较小,种群差异小。有利有蔽:比如:虫害的蔓延、火灾的蔓延

69试简述景观多样性的意义及其普遍存在的原因。

景观多样性的意义:

①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②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并与异质的立地条件相适应,才能使景观的总体生产力达到一定水平;

③只有多种生态系统的共存,才能保证景观功能的正常发挥,并使景观的稳定性达到一定水平。

景观多样性普遍存在的原因:

①立地条件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

②干扰作用

70、生态系统健康主要有哪些特征。。

71试论述物种共存和斑块动态的平衡观点与非平衡观点。

物种共存的两种机制:平衡观点和非平衡的观点

1 )平衡观点:从Gause的竞争排斥原理出发,以生态位分化作为物种共存的基本机制。这个观点包括两点内容:

1、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种,将产生种间竞争,一个种将被另一个种所排挤,最后又一个种占优势。

2、由多个种组成的稳定群落,必然是由生态位不同的种所组成。

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该稳定平衡具有以下3个特征:

1、如果两个物种在同一稳定群落中占据相同的生态位,其中一个将会绝灭。

2、在一个稳定群落中,不会有两个物种因同一资源限制而成为直接竞争者,种间生态位不同可减缓它们之间的竞争。

3、群落是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不同生态位的种群在利用群落的空间、时间资源和各种相互作用中趋于互相补充,而非直接竞争。

2 )非平衡观点:

不反对竞争排斥原理,但认为由于干扰的存在,竞争排斥不是通则,而是某些局部特点;干扰是维持物种共存的机制。

竞争排斥在自然界能否发生,有三个前提:

1、确实两个物种在同一时间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

2、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

3、要一直等到一个物种完全排斥另一个物种所需的时间为止后两个前提可合并为一条要求环境具备一定时

间长短的稳定性。

73简述Forman划分的景观类型及其特征。(P103)

①规则式均匀格局②聚集格局③现状格局④平行格局⑤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

74景观空间格局有哪几种形式?

景观格局(1andscape pattern)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规则或均匀分布格局:指某一特定景观要素间的距离相对一致。例如,郊区学校场地分布较有规律;某些农业区的住宅或池塘的分布也是较规则的。

聚集(团聚式)分布格局:例如在许多热带农业区,农田多聚集在村庄附近或道路的一端。在丘陵地区,农田往往成片分布,村庄聚集在较大的山谷内。

线状格局:如房屋沿公路零散分布或耕地沿河分布的格局形式。

平行格局:如侵蚀活跃地区的平行河流廊道,以及山地景观中沿山脊分布的森林带。

特定的组合或空间联结:大多分布在不同类型要素之间。例如在干旱区,扇形沉积物必然出现在山脚下河流廊道的末端。也就是说,一种景观要素出现后,就有可能出现另一种的景观要素。

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目的。

75试分别简述气候、地貌、土壤与植被在景观形成中的意义。(景观的形成有哪些因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论述)) 44-46

(1)气候在景观形成中的意义:

①气候影响有机体的生命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②气候影响土壤过程(如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各种循环途径都要受到气候控制);

③气候控制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如岩石风化等)

(2)地貌在景观形成中的意义:

①影响整个生态系统(影响一个立地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水、营养等数量);

②影响物质的流动和生物的移动(如水分和土壤颗粒受重力和风力的影响);

③影响各种干扰发生的频率、强度和空间格局。

(3)土壤在景观形成中的意义:

①土壤具有一定的肥力,可生长植物;

②提供给植物水、营养,是物质交换的场所;

③也是独立的生态系统;

④是建筑上的基础材料。

(4)植被在景观形成中的意义:

①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②植被与气候、地形和土壤相互作用。

78降水有哪些分配格局以及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规律? 55

(1)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规律: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

(2)降水的分布格局:①均匀分布型:全年分配均匀,如昆明;②冬雨型:如地中海为典型的例子,特别是德国等西欧国家;③夏雨型:夏季雨水多,我国绝大部分是该类型。

80世界植被的类型。61

森林、热带稀树草原、草原、荒漠、冻原

81按干扰状况可将景观分为哪些类型?-

(1)天然景观;(2)管理景观;(3)农田景观;(4)城郊景观;(5)城市景观。

82关于景观要素间的流有哪些基本观点?

关于景观要素间的流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一是半透膜观点,其二是关于源区和汇区的观点。

83景观流的媒介物有哪几种?

媒介物有5种: ①风②水③飞行动物④地面动物⑤人

84气流遇到不同结构的防护林带会产生哪些变化?

紧密结构:林带通常较宽,在树种组成上有乔木、亚乔木和灌木3个层次。

疏透结构:通常由乔木和灌木2个层次构成。

通风结构:一般只有一层乔木构成

第一种类型(紧密结构)风速降低到树高的30倍处,其它为树高的25倍,所以第一种防风最佳。障碍物的穿

透性也影响空气的流动。

密实的屏障(如密林带)产生严重湍流;孔隙多的屏障可以大量气流通过,而防止湍流发生,因此孔隙大的林带防风距离长,但风速降低较小,而密实的林带,防风距离短但风速降低大。

85与农田毗邻的林带对农田存在什么样的影响?

(1)小气候;(2)水分状况;(3)动植物种类,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4)作物生产力。

86试简述景观特性与景观稳定性关系的基本原则。 152

(1)岩石、水泥路面等无生物定居地,具有物理系统的稳定性;

(2)随生物量的增加准稳定性增加;

(3)顶级群落的准稳定最大,中间演替阶段次之,先锋阶段最小;

(4)从抵抗力来说,顶级群落大于先锋群落,从恢复力来说,先锋大于顶级群落。

87景观分类有哪些方法。 192

发生法、景观法、景观生态法

90生态系统健康的管理原则有哪些?

动态性、层级性、创造性、有限性、多样性、人类是系统组合

(1)开花期,每上升100m延迟4天,夏季延迟1-2天,由春季到夏季差异减少。

93本底的孔性具有哪些生态学意义?

(1)它提供了一个了解物种隔离程度和植物种群遗传变异的线索;

(2)孔隙度是边缘效应总量的指标,是一个对野生生物管理对能流物流指导意义的因素(孔隙度低表明景观中有边远地区,这对需要边缘生境的动物很重要);

(3)孔隙度与动物觅食密切相关,适宜的孔隙对觅食及育后复原;

(4)采伐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5)人文地理中,研究住宅和村庄的空隙的分别十分重要。

95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有哪些要点?

①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不应该建立于单个物种的存在、缺失或某一状态为基础的标准上。不应该仅仅在对物种大量的调查或统计的基础上。同时,应有实验室的工作配合。

②系统健康评价应该能反映人们对生态系统可能发生的相应变化的认识。

③虽然作为最佳的评价健康度量应该是简单的,可以序列化、有可分辨的变化状态。然而生态系统健康并不是必须为一个单一的数值。因为单一数值将多个维度(一维度代表一类型项目)压缩到了一个几何级数上,维度为零的程度。

④系统健康评价的标准应该与在数量值上的变化相对应,即使过几十年,发生的数量改变也不应该出项间断。健康度量应该具有统计学属性。

⑤在考虑到最小数量的观察,系统健康的度量应该与观察的次数不具相关性。

96生态系统健康的监测指标有哪些?

97可以从哪些方面度量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在实际中是否容易?202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是多尺度的、动态的,应能反映景观的结构、功能、适应。生态系统健康度量标准可以用考虑每一组分对整个系统功能的相对重要性的加权运算和来表示的,因此,生态系统健康指数可以表示为生

态系统活动组织和弹性的函数,即:HI=V*O*R。

2020年土木工程材料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土木工程材料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2分) 1.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水泥活性混合材料是指磨成细粉后,与石灰或与石灰和石膏拌和在一起,并加水后,在常温下,能生成具有胶凝性水化产物,既能在水中,又能在空气中硬化的混和材料。 3.砂浆的流动性是指砂浆在自重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质。 4、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指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强度总体分布中具有不低于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值。 5、钢材的冷弯性是指刚才在常温下承受弯曲变形的能力。 6、石油沥青的针入度是指在规定温度25℃条件下,以规定重量100g的标准针,经历规定时间5s贯入试样中的深度。 例1-2某石材在气干、绝干、水饱和情况下测得的抗压强度分别为174,178,165mpa,求该石材的软化系数,并判断该石材可否用于水下工程。:P1[2S9O"w3q 答:该石材软化系 例4-2石灰不耐水,但为什么配制的石灰土或三合土却可以用于基础的垫层、道路的基层等潮湿部位?/D(]$S4A)\6F%s' V*a)p

答:原因1.石灰土或三合土是由消石灰粉和粘土等按比例配制而成,加适量的水充分拌合后,经碾压或夯实,在潮湿环境中石灰与粘土表面的活性氧化硅或氧化铝反应,生成具有水硬性的水化硅酸钙或水化铝酸钙,所以石灰土或三合土的强度和耐水性会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适于在潮湿环境中使用。7e-`' p5Y q:j.e 原因2.由于石灰的可塑性好,与粘土等拌合后经压实或夯实,使其密实度大大提高,降低了孔隙率,水的侵入大为减少。因此,灰土或三合土可以用于基础的垫层、道路的基层等潮湿部位 例5-5某框架结构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施工要求混凝土拥落度为30~50mm,根据施工单位历史资料统计,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5mpa。可供应以下原材料:水泥: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密度为ρc=3.log/cm3,水泥的富余系数为1.08;中砂:级配合格,砂子表观密度 ρ0s=2.60g/cm3;石子:5~30mm碎石,级配合格,石子表观密度ρ0g=2.65g/cm3。 设计要求: (1)混凝土计算配合比; (2)若经试配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强度等均符合要求,无需作调整。又知现场砂子含水率为3%,石子含水率为1%,试计算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解:(1)求混凝土计算配合比。;^*y)H;B(g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题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亲水材料 2、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 3、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4.合理砂率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25分) 1、水泥的水化反应和凝结硬化必须在()的条件下进行。 2、新拌砂浆的和易性包括()和()两方面。 3、Q235-A.Z牌号的钢中,符号Q表示()。 4、合理砂率实际上保持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良好()和()的最小砂率。 5、钢材的热处理方法有()、()、()、()。 6、材料的耐水性用()来表示。 7、硅酸盐水泥适用于()的混凝土工程。 8、配制混凝土时,若水灰比()过大,则()。 9、砂浆的保水性用()表示。 10、普通碳素钢按屈服点、质量等级及脱氧方法分为若干牌号,随牌号提高,钢材 ()。 11、()含量过高使钢材产生热脆性。 12、材料的体积吸水率()与质量吸水率()存在如下关系:() 13、在100g含水率为3的湿砂中,水的质量为()。 14、普通混凝土破坏一般是()先破坏。 15、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16、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选用()水泥。 17、矿渣硅酸盐水泥与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比较,二者()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常用的炼钢方法有转炉炼钢法,平炉炼钢法,电炉炼钢法三种。() 2.抗压性能是建筑钢材的重要性能。() 3.洛氏硬度一般用于较软材料。() 4、道路水泥、砌筑水泥、耐酸水泥、耐碱水泥都属于专用水泥。() 5、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以边长150㎜的正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其集料最大粒径为40㎜。() 6、混凝土外加剂是在砼拌制过程中掺入用以改善砼性质的物质,除特殊情况外,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7、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含有少量游离氧化镁,它水化速度慢并产生体积膨胀,是引起 水泥安定性不良的重要原因() 8、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规定时,称为废品水泥() 9、砼配合比设计的三参数是指:水灰比,砂率,水泥用量。() 10、按现行标准,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超过45 min。() 四、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在土木工程中普通混凝土有哪些主要优点?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重点

景观生态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1.等级理论 任何系统都属于一定的等级,并具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等级结构是一个由若干单元组成的有序系统,对于任何等级的生物系统,它们都是由低一等级水平上的组分(亚系统)组成。同时本身又是高一等级水平上的组成成分。 2.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物种-面积”关系、均衡理论、聚合种群理论) (1)“物种—面积”关系:S = CAz (S:物种丰富度;A:物种存在的空间面积;C:物种的分布密度;z:一个统计指数,理论值为0.263,通常为0.18-0.35) (2)均衡理论:岛屿物种数目的多少,应当由“新物种”向区域中的迁入和“老物种” 的消亡或迁出之间的动态变化所决定,它们遵循着一种动态均衡的规律。当迁入率和灭绝率相等时,岛屿物种数达到动态的平衡状态,即物种的数目相对稳定。 (3)聚合种群理论:指在斑块生境中,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距离,但彼此间通过扩散个体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小种群或局部种群的集合,一般也称为一个种群的种群。 3.复合种群持续生存的必要条件 ①离散的局部繁殖种群。 ②所有的亚种群均有绝灭的风险。即使是最大的亚种群也有绝灭的可能。 ③亚种群有重建的可能。重建率随斑块间距离的增大而锐减,也与物种的迁移能力有关。 ④局域动态的非同步性。 4.渗透理论(临界阈现象,渗透阈值0.5928) (1)临界阈现象:某一事件或过程在影响因子或环境条件到达某一阈值而发生的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截然不同状态的过程。 (2)渗透阈值0.5928 5.源-汇系统理论(“源”种群与“汇”种群,源斑块与汇斑块) (1)所谓“源”种群是那些在条件较好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较高增长率的局部种群。(2)所谓“汇”种群是指那些在条件较差的斑块生境中生存并具有负的种群增长率的局部种群。 (3)包含源种群的生境视为源斑块,而将汇种群所占据的生境作为汇斑块。物种总是从源斑块向汇斑块迁移。 6.尺度的定义和表达 (1)定义:指在所研究的生态系统的面积大小(空间尺度),或者指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动态的时间间隔(即时间尺度)。 (2)表达:粒度和幅度 第三章景观结构 1.斑块(概念,起源)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复习重点样本

◆生态设计的五个特点: P27 1、源自地方性设计 2、生态账户的设计 3、设计结合自然 4、每个人都是设计师 5、使自然可视化 ◆景观生态学基础理论( 7大理论) P30 1.生态进化与生态演替理论 2.空间分异性与生态多样性理论 3.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 4.岛屿生物地理与空间镶嵌理论 5.尺度效应与自然等级组织理论 6.生物地球化学与景观地球化学理论 7.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 ◆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 1.以景观格局和功能为主的美国流派 2.以荷兰和德国土地生态设计为代表的西欧流派 特点: 高度结构化的景观 3.以景观综合研究和景观生态规划为主的东欧流派 特点: 1) 立足景观综合研究与应用 2) 景观综合研究思想 4.以土地生态分类为核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派 5.以景观地球化学分析和区划为主的苏联流派 6.以生态建设与生态工程建设为主的中国流派 特点: 北方平原地区”围宅、围屯、围城、围田”的四维景观生态格局建

设 ◆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重点: 1、景观生态过程——格局的规划设计 2、景观生态学的度量体系与景观生态规划 3、景观安全格局体系( 生态网络) ◆第五节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 整体性、异质性、多样性、复杂性、连通性、稳定性。 1.景观生态的整体性 景观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生态共同体, 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 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 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 2.景观生态的异质性 异质性是指在一个区域里( 景观或生态系统) , 对一个物种或更高级生物组织的存在起决定性作用的资源( 或某种特性) 在空间上( 或时间上) 的变异程度。 空间异质性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一般可理解为空间缀块性和梯度的总和。 3.景观生态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是指景观要素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 板块多样性、组分种类多样性、格局多样性 4.景观生态的复杂性 5.景观生态的连通性 1)景观连通性是指景观元素在空间结构上的联系, 而景观连接度是景观中各元素在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仅供参考)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16分) 1.桥梁用水泥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是( );路面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指标是( )。 2.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含义包括( )、( )、( )、( )。 3.试验室配合比设计中,应采用三组不同w/c进行水泥混凝土强度检验。一组为计算w/c, 其余两组应较计算w/c增减( )。 4.目前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主要有( ) 、( )。 5.我国现行规范采用( )、( )、( )指标表征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6.马歇尔模数是( )与( )的比值,该值可以间接的反映沥青混合料的( )能力。 7.无机结合料灰剂量的确定与路面结构层位和( )有关。 二.名词解释(32分) 1.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 2.砂率 3.水泥混凝土基准配合比 4.油石比 5.稳定度 6.沥青饱和度 7.动稳定度 8.偏差系数 答案:1.抗压强度、抗折强度2.流动性、可塑性、稳定性、易密性

3. 0.5 4.车辙试验、马歇尔试验5.空隙率、饱和度、残留稳定度 6.稳定度、流值、7.强度标准 答案: 1.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值:按照标准的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立方体试件,在28天 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定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 过5%,即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 2.砂率:水泥混凝土混合料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水泥混凝土基准配合比:在初步配合比的基础上,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加以试验验证 ,并经过反复调整得到的配合比。 4.油石比: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矿料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 5.稳定度:沥青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计。 6.沥青饱和度: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沥青部分的体积占矿料骨架以外的空隙部分的百分 率。 7.动稳定度: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时,变形进入稳定期后每产生1mm轮辙试验轮行走的 次数,以次/mm计。 8.偏差系数: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 一. 1.斑块: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分类干扰斑块残存斑块环境资源斑块引入斑块 2.异质性:由不相关或不相似的组分构成的系统。 3.景观破碎化:由自然或人为干扰所致的景观有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考) 4.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它既可以呈隔离的条状,也可以与周围基质呈过渡性连续分布。 分为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5.景观格局总体变化 (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成为景观基质; (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在景观中所占的面积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化,引起景观格局空间格局的改变; (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6.流的媒介物:风、水、飞行动物、地面动物、人. 7. 基质: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性最好的景观要素类型。 判定标准相对面积、连接度、动态控制。 8.景观稳定性的时空尺度(考) 时间尺度:在一个生命周期的时间间隔内,观察到景观有基本特征的变化,则认为景观失去了稳定性;如果此期间景观仍保留原有的基本特征,则认为景观保持了稳定性或者说景观处于复合稳定状态。 空间尺度:景观复合稳定性的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大空间尺度上景观的变化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发生,而小尺度上景观的变化在短期内即可发生。 9.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和机制(102页的图,考)(论述题) 10.景观变化的空间模式与空间过程的关系以及生态有利性分析(考)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与空间模式有关。如穿孔过程多出现于散步模式中,在单核和多核模式中也会出现;分割和破碎化过程多出现在廊道模式中。所有的模式中都有缩小过程,在最后阶段出现消失过程。只有随机模式中才会同时出现这5种过程。 首先对大斑块来说,边缘模式最好。边缘模式对连接性有利。边缘模式中没有穿孔、分割或破碎化过程。其次是单核模式较好。散布模式是生态学上最差的一种模式,因为这种模式会过早地丧失所有的大斑块。廊道模式也有其生态局限性。生态上最好的景观变化模式

园林生态学-期末复习要点

园林生态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论和。 A.信息论 B.控制论著 C.系统理论 D.稳定论 2.下列原理中,不属于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是。 A观结构和功能原理 B.生物多样性原理 C.物种流动性原理D.景观叠加原理 3.下列要素中,不属于景观要素类型的是。 A.斑块 B.交点 C.走廊 D.本底 4.走廊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是具有连通作用,另一方面具有。 A.障碍作用 B.网络作用 C.联系作用 D.扩散作用 5.廊道的重要特征有弯曲度和。 A.连通性能 B.控制性 C.多样性 D.封闭性 6.下列指标中,不属于景观多样性指标的是。 A.丰富度B.可及度 C.Simpson多样性指数 D.相对分块数 7.不同的森林类型的结构可分为两个系列,一个是地境系列,另一个是。 A.时间系列 B.空间系列 C.平面系列 D.立体系列 8.下列特征中,不属于网状景观的空间特征的是。 A.走廊宽度 B.网的回路C.网的面积 D.网格大小 9.在影响景观形成的气候因素中,温度和是更为重要的气候地理因素。 A.太阳辐射B.降水 C.风 D.海拔高度 10.植物可以根据其生活型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和。 A.地被植物B.苔藓植物 C.草坪植物 D.藤本植物 11.人类对斑块结构的影响有:斑块类型,斑块大小,斑块形状和。 A.斑块生产力 B.斑块起源 C.斑块周转率D.斑块密度 12.影响污染空气散播的主要因素有气象因素,地形因素和。 A.降水因素 B.地貌因素C.植被因素 D.人口因素 13.植物的运动地靠来实现的。 A.散布 B.迁移 C.巢区活动 D.群落活动 14.景观变化的作用力之一是自然力,自然力又分为物理力和.A.化学力B.生物力 C.天然力 D.地动力 15.根据景观变化的作用力强度,景观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它们是波动,建立新的平衡和景观替代。 A.恢复 B.破坏 C.上升 D.下降 16.景观内部的开放性,和物种以及遗传多样性是保持景观稳定的因素。 A.系统性 B.统一性 C.同质性D.异质性 17.土地的综合分类是考虑地形,气候,土壤和等各种属性。 A.地理纬度 B.海拔高度C.植被 D.动物分布 18.城市景观是什么最为明显的景观类型。 A.人为干扰 B.自然干扰 C.物质生产最高 D.系统最为稳定 19.水土流失属于下列哪种景观流。 A.物种流B.物质流 C.信息流 D.能量流 20.湖南的主要地貌类型是。 A.黄土地貌 B.河谷地貌C.山地地貌 D.冰川地貌 21景观的地理学概念起源于 A.德国 B.英国 C.荷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2.景观是处于的一级生物组织层次。 A.生物圈之下,区域之上 B.群落之下,个体之上C.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 D.种群之上,群落之下 23.1982年,的成立,标志着景观生态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A.风景园林学会 B.生态学会C.国际景观生态学会 D.国际生物圈组织 24.景观要素斑块在景观镶嵌体中的视觉表现就是 A.颗粒的粗糙程度 B.颗粒的形态 C.颗粒的边缘 D.颗粒的色彩 25.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中个关系表达式,表示物种与岛屿面积之间的关系。 A.S=cA z B.K=E/r C.I ij=Pij/d2 D.RDI=Rn/r.L 26.水的下渗主要取决于不同地方的 A.植被类型 B.毛细管孔隙的大小 C.土壤孔隙的大小 D.降雨量大小 27关于巢区和领域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下列的说法是正确的。 A.巢区大于领域 B.巢区小于领域 C.巢区就是领域 D.巢区就是巢区,领域就是领域

景观生态学整理

景观生态学整理

第五章: 填空选择: 1、景观的阻抗:a穿越边界的频率b边界的不连续性c适宜性d每一个景观元素的总长度 3、网络的连通性:系统中所有结点被廊道连接的程度 4、源:某一斑块物种,随着种群数量增大,呈现“源”的特征,生物流向外扩散 汇:景观中的生物流向适宜的生境 5、斑块功能:栖息地,源,汇;廊道功能:边缘物种的栖息地,源与汇,屏障(Barrier)或过滤效应。基质的功能:连通性,狭窄地带(狭管效应);网络的功能:结点的功能,廊道的交结地区,运动物体的源和江。 6、(选择题)孔隙率及斑块间的相互关系:a、高孔隙率对物体通过基质造成很大影响 b、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流的性质 7、斑块的形状与物种流的空间取向的关系影响流的速度 简答题: 1、景观的生产功能

答:景观的生产功能指景观的物质生产能力,为生物生存提供最基本的物质保证,其中包括:A、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所能累积的有机干物质 B、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具有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的双重特征,生产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出上。①正向物质生产功能:通过生产潜力(光合潜力、光温潜力、气候潜力和土地潜力)来表征②负向物质生产:人类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及农业废弃物的农业生产,造成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污染 C、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典型的人工景观,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 ①生物生产:生物初级生产(绿色植物的生产);绿色植物生产粮食、蔬菜、水果及其它农副产品;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生物次级生产(城市中的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的再生产过程) ②非生物生产:1、物质生产:正向物质生产:各类有形产品及服务,负向物质生产:城市景观的“三废”物质2、非物质生产(精神方面):

土木工程材料期末试卷a及答案

****大学2009—— 2010学年第一学期 《土木工程材料》(A )期末考试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代码:060213001) 试卷审核人: __________ 考试时间:2012年12月24日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适用于2009级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 学生使用。 2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班级: 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道小题,每小题1 分, 共 15分) 1. 材料的耐水性的指标是 (D ) A. 吸水性 B. 含水率 C. 抗渗系数 D. 软 化系数 2. 水泥体积安定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掺入过多的 (C ) A. Ca (OH* B. 3CaO ? AI 2Q ? 6HO C. CaSO ? 2HO D. Mg (OH 2 2. 试拌调整混 凝土时,发现混凝土拌合物保水性较差,应 (A ) A.增加砂率 B. 减少砂率 C.增加水泥 D. 增加用水量 4. 砂浆的保水性的指标是 (B )

A.坍落度 B. 分层度 C. 沉入度 D. 工作度 5. 普通碳素钢随牌号提高,钢材

A. 强度提高,伸长率提高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6. 引起钢材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 7. 在碳素钢中掺入少量合金元素的主要目的是 8. 当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于设计要求时, 应采用的调整方法为 C. 保持砂率不变,增加砂石用量 D. 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越大越好,故不需调整 9. 普通砼轴心抗压强度 fcp 和立方体抗压强度 fcc 之间的关系为 A.fcp = fee B .聚氯乙烯 C. 强度提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 A. 硫 B. C. D. A.改善塑性、韧性 B. 提高强度、硬度 C.改善性能、提高强度 D. 延长使用寿命 A. 保持水灰比不变,减少水泥浆量 B. 减少用水量 C.fcpfcc A. 聚乙烯

景观生态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环境容量:在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干扰: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偶然发生的,不可预知的自然事件。它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并具有破坏性。 群落演替:就是指某一地段上一种植物群落被另一种植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处于相互适应与协调的动态平衡之中。 竞争排斥原理:两个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的种,不能长期在一起共存,最后要导致一个种占优势,另一个种被淘汰,这种现象即为竞争排斥原理 温周期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气温是呈周期性变化的,许多生物适应温度的某种节律性变化,并通过遗传成为其生物学特性。这一现象称为(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植物种群: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种类的集合体。 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他感作用:植物、微生物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 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95%)的最小面积。: 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 边缘效应:群落交错区中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种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生活型:植物对生活条件长期适应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的生态类型,是不同物种对环境的趋同适应。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光补偿点:植物同化器官中,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时的光照强度。食物链:不同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索式单向联系称为食物链。 自疏现象:当种群密度太高时,部分个体死亡,密度呈现出降低的现象 光污染:是指环境中光辐射超过各种生物正常生命活动所能承受的指数,从而影响人类和其他少物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内蒙古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题汇总

景观生态学易考题 名词解释 5S:RS、GIS、GPS、Eos、DPS。 B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B本底: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B变幅:指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D地带性土壤: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具广域分布的土壤。 F富集作用:生物体逆着生境的浓度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G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G干扰: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事件。 J景观(狭义):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J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J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J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J景观稳定性:指一个系统对干扰或扰动的反应能力。景观稳定近似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J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K抗性:或称抵抗力。描述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后产生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衡量生态系统对敏感性的大小。 L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S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土木工程材料1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题 一、填空 1、石油沥青的主要组丛有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2、防水卷材按材料的组成不同,分为氧化沥青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合成高分子卷材。 3、低碳钢受拉直至破坏,经历了弹性、屈服、强化、颈缩四个阶段。 4、抹灰砂浆和砌筑砂浆不同,对它的主要技术要求不是强度,而是和易性。 5、石灰膏和熟石灰在砂浆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砂浆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所以也称外掺料。 6、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0MP。 7、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热主要由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产生,其中铝酸三钙水化热最大。 8、材料抵抗渗透的性质称为抗渗性,其大小可用渗透系数表示,也可用抗渗等级表示。 9、烧结普通砖的标准尺寸为240㎜*115㎜*53㎜,如果计划砌筑10M3砌体需用该砖约5120匹。 10.材料的亲水性与憎水性用(润湿边角)来表示,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来表示。材料的吸水性用(吸水率)来表示。 2.石膏的硬化时体积是(膨胀的),硬化后孔隙率较(大)。 3.石灰浆体在空气中硬化,是由(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同时进行的过程来完成,故石灰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4.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四种矿物成分的分子式是(C3A)、(C2S)、(C3S )、(C4AF)。 5.混凝土的合理砂率是指在(用水量)和(水泥用量)一定的情况下,能使混凝土获得最大的流动性,并能获得良好粘聚性和保水性的砂率。 6.砌筑砂浆的流动性用(沉入度)表示,保水性用(分层度)来表示。 7.钢结构设计时碳素结构钢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计算取值的依据。 8、石油沥青按三组分划分分别为(油分)、(树脂)、(地沥青质)。 1.对于开口微孔材料,当其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不变),吸水性(增强), 抗冻性(降低),导热性(降低),强度(降低)。 2.与硅酸盐水泥相比,火山灰水泥的水化热(低),耐软水能力(好或强),干缩(大). 3.保温隔热材料应选择导热系数(小), 比热容和热容(大)的材料. 4.硅酸盐水泥的水化产物中胶体为(水化硅酸钙)和(水化铁酸钙). 5. 普通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增大时,混凝土的干缩(增大),抗冻性(降低). 6.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要确定的三个参数为(水灰比)、(砂率)和(单位用水量). 7.钢材中元素S主要会使钢的(热脆性)增大,元素P主要会使钢的(冷脆性)增大. 8.含水率为1%的湿砂202克,其中含水为(2)克,干砂(200 )克. 9.与建筑石灰相比,建筑石膏凝结硬化速度(快),硬化后体积(膨胀) . 10.石油沥青中油分的含量越大,则沥青的温度感应性(越大),大气稳定性(越好). 11.按国家标准的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应满足(不早于45min)。 12.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的和易性比卵石混凝土的和易性(差)。 13.石灰的陈伏处理主要是为了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14.钢的牌号Q235-AF中A表示(质量等级为A级)。 15.结构设计时,硬钢的强度按(条件屈服点)取值。 16.选择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材料时,应选用导热系数较(小)、热容量较(大)的材料,保证良好的室内气候环 境。 17.钢筋混凝土结构用热轧钢筋中光圆钢筋用____HPB___符号表示,带肋钢筋用___HRB__符号表示。 18.钢结构设计时,钢材强度的取值依据为(屈服强度)。σ0.2中,0.2表示的意义为(残余变形为原标距长度的 0.2%时所对应的应力值)。 19.用连续级配骨料配制的砼拌合物工作性良好,不易产生___离析____现象,所需要的水泥用量比采用间断级 配时__多___。 1

景观生态学复习

1.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包括四个方面:1.景观结构 2.景观功能 3.景观动态 4.景观规划与管理 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1.整体观和系统观 2.异质性和尺度性 3.综合性和宏观性 4.目的性 和实践性 3. 时空尺度: 4.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5. 干扰: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态现象,它引起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等生物层次的非平衡特性,并在其结构形成以及动态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6. 自然干扰:指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干扰,包括偶发性的破坏性事件和环境的波动 7. 人为干扰: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资源的改造利用等过程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8. 干扰的景观意义: 9. 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10. 斑块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11. 斑块大小的意义:1.斑块大小与物种多样性 2.斑块大小与生境适宜性 3.斑块大小与边缘效应 12. 廊道起源的类型:干扰性、残留性、环境资源性、人为引入型 13. 廊道的功能:1.资源作用:廊道是某些物种的栖息地和生物源 2.通道作用:廊道是物种、物流、能流、信息流的通道 3.屏障功能:廊道是分隔地区的屏障或过滤器 4.防护作用:影响周围基质的环境 5.美学作用:金色长廊,曲径通幽 14. 本底:是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15. 本底的判定标准:相对面积连通性动态控制作用 16. 景观异质性的概念: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17. 景观异质性类型:1.空间异质性 2.功能异质性 18. 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1.景观异质性导致生物多样性 2.景观异质性与生多 样性互相促进 3.森林破碎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19. 干扰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原理:1.干扰负效应说 2.干扰双重效应说 3.适度干扰说 20. 适度干扰说:认为中等强度的干扰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高强度和低强度干扰下的景 观生物多样性都比较低。 21. 景观多样性是指由不同类型的景观要素或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在空间结构、功能机制和 时间动态方面的多样性或变异性。 22. 景观格局的概念: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 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23. 景观格局基本类型:1.规则式均匀格局 2.聚集格局 3.线状格局 4.平行格局 5.特定组合或空间连接 24. 景观结构类型:1.散布型 2.网络型 3.指状型 4.棋盘型 25. 景观过程的动力与运动机制:扩散、重力和运动 26. 媒介物:景观生态流在景观中的流动,主要依靠风、水、动物、重力、和人 27. 景观生态流:主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28. 空气流(举例):山风、谷风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地貌形态与地面物质的不同,可形成 局地环流 29. 地表水流(举例):一些内陆河水流注入湖泊,形成新的景观要素 30. 动物的运动方式:巢区活动、散布、迁徙 31. 廊道对流的影响:1.作为某些物种的栖息地 2.物种沿廊道迁移的通道 3.分隔地区的屏障 或过滤器 4.影响周围本底的环境和生物源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城市生态学试题及答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城市生态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 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域,以及随之引起的相关人员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发生转变的过程。 2. 城市生态系统:间范围内的居民与自然环境系统和人为建造的社会环境系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体。 3. 城市人口容量:特定的时期内,在城市这一特定空间区域能相对持续容纳的具有一定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质量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6.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谋求区域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功能为目标,以各种模拟、规划方法为手段,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地域规划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及建议。 7. 城市生态评价:在老城市改造与新城市建设中,根据气象、地理、水文和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做出的环境影响评价。 8. 城市生态建设:按照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工程性的和非工程性的措施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合理流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在城市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等方面与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相适应。 9. 生态城市:从城市生态系统着手,实现上台系统良好运行的城市。 11. 网络治理:以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有效的协调与及时的信息沟通,推动政府、非营利组织、私营部门和公众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 12. 整体性公理: 13. 生态足迹:1: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的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理景观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入的认识规划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 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 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 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