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摘要】回顾5年来针对湿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包括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和现代医家临床中总结归纳的辨证论治方案。重点以病期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以及经络部位辨证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在湿疹诊疗当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湿疹辨证的新思路。

【关键词】湿疹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古籍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医宗金沃·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此外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一)内治法

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

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方中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下焦湿热;黄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长于清肺,泻上焦之热;生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经,主清气分实热除烦止渴。二药共辅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车前草长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石膏、六一散共用使水湿通利而热邪易除。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泄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本方取龙胆泻肝汤之主药胆草、黄岑、生地以清利肝胆湿热,凉血护阴;取白虎汤之生石膏以清气分热邪,除烦止渴;加板蓝根、马齿苋等已经现代医学证实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清热解毒,取得了目前国内纯中药制剂治疗急性皮炎、湿疹的最高疗效。此方对急性、热性、热盛于湿的皮肤病如急性湿疹、皮炎、急性银屑病、急性丹毒等均有良效。

我们经过440例临床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石蓝草煎剂治疗组对急性皮炎、湿疹的治愈率达到90.1%,总有效率99.4%。明显优于龙胆泻肝汤治疗对照组,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石蓝草组平均治愈时间7.03天,比对照组缩短43.9%。

临床观察未发现毒副作用。药理药效学动物实验结果表明,石蓝草煎剂有明显的抗炎、抗变

态反应作用。动物毒性试验显示其安全系数高,无毒副作用。临床与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石蓝草煎剂是安全、速效、高效的纯中药制剂。

加减:心火炽盛、口干心烦、口舌生疮、失眠易惊者加三心(连翘心、生桅仁、莲子心)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胃火炽盛、口苦口臭、苔厚燥、唇干裂、便干结加大黄、黄连、桅子;夏季暑湿重加茵陈、蕾香、薏仁;渗液多加车前、泽泻、猪等、冬瓜皮等。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可有胃脘满闷,饮食不香,口中黏腻,口渴而不思饮,身倦乏力,女性白带清稀,淡而不臭,便不干或先干后塘,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辨证:湿热内蕴,湿盛于热。治法:清脾除湿,佐以清热。

处方:清脾除湿汤加减:生白术l0g、生积壳l0g、生慧米30g、生芡实l0g、生扁豆l0g、生黄柏l0g、干生地30g、黄苓l0g、茵陈30g、车前子15g、泽泻15g、白鲜皮30g、苦参15g。此方为笔者组创。方中白术、慧米、扁豆、芡实、积壳等生用既可健脾燥湿,又不至于增热。此型患者多系湿热困脾,尚有热象,故生用以利湿清热。黄芩、黄柏苦寒泄热燥湿止痒;车前子、泽泻、茵陈、白鲜皮、苦参清利湿热,利水消肿;积壳理气宽胸,生地清热凉血滋阴。如渗出糜烂明显可用五皮饮加减利水渗湿止痒。

与此型相近也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为脾虚湿困,湿邪蕴肤型。患者多见于营养不良少儿及老年人,素体虚弱者,常迁延发病而无明显急性症状。病程日久,皮肤反复起水疱,结痂,瘙痒,搔抓后则糜烂渗出,抓后脱屑;久之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自觉身倦乏力,胃脘胀满,纳差,口中黏腻,大便常不成形,舌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脾虚湿盛,蕴于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处方:白术l0g、枳壳l0g、薏米30g、扁豆l0g、厚朴l0g、干生地10g、车前子15g、泽泻15g、冬瓜皮15g、赤芩皮15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当归l0g、丹参15g、地肤子15g。方白术、萻米、扁豆、厚朴健脾燥湿;赤芩皮、冬瓜皮渗湿利水;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利湿清热;干生地凉血滋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此亚型与湿热困脾型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素体虚弱,多迁延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变化,无明显热象,故以健脾益气除湿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润肤。此型临床十分多见,且多为局限性皮损,故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如上肢皮损加片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头面皮损加黄芩、野菊;口周皮损加黄连、桅子;耳周,阴肛部皮损加胆草、黄柏;腰背部皮损加杜仲等。还应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病位辨证加减:如脂溢性湿疹加桑白皮、地骨皮、野菊、生槐花;痕积性湿疹加丹参、红花、木瓜、牛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加公英、败酱、鱼腥草、双花等;遗传过敏性湿疹加焦四仙,炒莱菔子等。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

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湿疹ECZEMA的中医辨证治疗

湿疹ECZEMA的中医辨证治疗 xxxxxx执照中医师 湿疹是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常见,美国高发。一般可分为局限性和泛发性两类,从病程来看,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由幼年开始发病,有家族过敏史者,称为异位性湿疹。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复杂的内外因子激发引起的一种迟发性变态反应。患者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特点,主要受遗传因素支配,在特定人群中发生,同时也受健康情况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其特点是: 皮疹多形性、湿润性、对称性 急性期以红斑、丘疹、水疱、渗出、糜烂、结痂为主,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鳞屑、皮肤增厚、苔藓化,搔痒剧烈,易复发。 中医传统病名有“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瘑“疮”湿“毒疮”肾“囊风”奶“ 癣”四“弯风”面“游风”坐“板疮”乳“头风”等。 湿疹的病因病机,内有禀赋薄弱,正气不足,或阴血亏虚,或脾胃失健。而外有风湿热毒及饮食不节。在急性期,多由车辆废气、化学毒素污染、花粉、药物过敏,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而致感受风湿热毒浸淫;饮食不节,高脂肪,高热量,嗜烟、酒、巧克力、奶制品和咖哩等辛辣食品,则致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化火伤阴;长期精神紧张,心情郁闷,压力无以发泄,则肝郁化火,伤及脾胃而生湿热。在慢性期,湿热浸淫日久必伤阴血,或先天禀赋不足,久病失养等均可引致阴虚血燥。 湿热内蕴贯穿在湿疹的整个病程之中。湿疹的首要病邪为湿,故名湿疹,湿盛伤脾,脾虚生湿,脾湿不予纠正,则病情缠绵。即便是阴虚血燥之证,亦当虑其湿恋未去,治疗中当顾及于此。其次是热,湿疹的热则有风热、血热、湿热、瘀热之别,应辨别归经,如心经血热、肝经郁火、脾经湿热、肾经虚火等,不同部位的湿疹,分治不同脏腑。 我对湿疹的治疗,非常强调辨证施治。经验秘方虽各有千秋,而辨证精确,随证斟

中药治疗湿疹的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1)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的中药治疗方法: 慢性湿疹: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二转为慢性湿疹;亦可开始不明显,因经常搔抓、摩擦或其他刺激,以致发病开始时即为慢性湿疹。其表现为患处皮肤浸润肥厚,表面粗糙,呈暗红色或伴色素沉着,皮损多为局限性斑块,常见于手足、小腿、肘窝、乳房、外阴、肛门等处,边缘清楚。病程慢性,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也可因刺激而急性发作。 慢性湿疹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特点,诊断较容易。急性湿疹皮疹表现为多形性、对称分布,倾向渗出;慢性型皮损呈苔藓样变;亚急性损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自觉瘙痒剧烈;容易复发。对特殊型湿疹应注意其独特临床症状,诊断也不困难。慢性湿疹需同神经性皮炎鉴别,神经性皮炎先有瘙痒后发皮疹。苔藓样变明显,皮损干燥、一般无渗出、无色素沉着。好发于颈项、骶部及四肢伸侧。可耐受多种药物及理化等刺激。 1.青黛、滑石粉、赏柏各15克,冰片9克。共研细末,用麻油调糊状,外涂患处,1日 3次。治疗急性湿疹有良效。 2.枯矾10克,炉甘石30克,冰片6克,苦参15克,共研细末备用,外敷患处,1日2次,治疗阴囊湿疹有良效。 3.苦参研末,紫皮大蒜掐烂成泥外敷患处,1日3次。冶慢性湿疹效佳。 4.茄子1个,雄黄、枯矾各15克,先将茄子挖一个小孔,将上药灌入孔内后封口,用草木灰火烤,将茄子烤软,枯矾、雄黄渗透到茄肉内,再将茄子放患处轻轻磨擦5~10分钟。一般边擦边止痒,治急性湿疹有良效。 湿疹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其预防及护理重点在于: 1、查找病因:湿疹病因复杂,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过敏反应 2、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如对牛奶过敏的患儿,应予母乳喂养,或将牛奶多煮一会儿,使牛奶中的蛋白质变性、抗原性降低,以减轻过敏反应,也可以用其它代乳品替代,避食奶油、奶酪、冰淇淋等奶制品。对鸡蛋过敏者,鸡蛋也应多煮一会儿,或只吃蛋黄,不吃蛋清,因为鸡蛋的抗原性主要来自蛋清,鸡蛋黄极少引起过敏反应。对尘螨过敏者,避免使用地毯,尽量将旧报纸、杂志及其他容易

(中医)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 小儿湿疹的中医治疗进展 杜锡贤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范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博士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小儿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皮肤起红斑、丘疹、水疱等,常反复发作,湿疹急性期剧烈瘙痒,尤其在晚上致小儿烦躁哭闹而影响睡眠和进食,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和正常发育。中医药因能缓解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皮损,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疾病复发,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及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一、中医对小儿湿疹的认识 古代医藉记载的“奶癣”、“胎敛疮”、“四弯风”等相当于小儿湿疹,如明代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云: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 “胎敛疮,此症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又名乳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敛,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敛。”明确指出本病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认为其病机“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四弯风》又载: “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人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发病乃“五脏有热,熏发皮肤,外为风湿所折,湿热相搏身体……”,“……是心家有风热”。清《外科真诊》记载: “奶癣生婴儿头顶,或生眉端,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而成,有干湿之分。干者形如癣疥,痒起白屑;湿者皮肤起粟,瘙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

治疗湿疹小妙招

手部湿疹的治疗方法 在我们生活中引发湿疹的因素是很多的,而且湿疹也好发于身体的很多部位,其实引起手部湿疹的因素还很有可能与职业有关,那哪些职业可能会引起手部湿疹呢? 手部湿疹的发病与职业有关 临床调查发现,如从事水产、化工行业的工人,建筑行业和装修的泥瓦工,布匹销售或生产制作化纤衣服的工人,汽车修理、养鱼和钓鱼的人群,从事橡胶行业,或与塑料行业内密切与橡胶接触的人群,如长期握着方向盘的司机、经常接触球柄上的塑料,或橡胶皮的运动员等,容易患手部湿疹。 手部湿疹的发病与职业习惯相关 调查还发现,手部湿疹的发病,还某些职业要求和职业习惯有关,如频繁洗手的护士、专业清洁工甚至是家庭主妇,常会由于频繁洗手,而接触各种碱性肥皂、洗涤用品以及化学品,刺激或腐蚀皮肤表面的保护层,特别是致密的角质层、外面分泌的皮脂膜等,而容易患上手部湿疹。 除了职业之外,其他一些可能诱发手部因素的原因是哪些? 刺激性原因 手部湿疹发病的常见诱因为各种刺激,但是不同个体的易感性存在较大区别,周围环境的过度潮湿是所有诱因中,最主要的方面。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皲裂造成的炎症、水肿或者渗出等,慢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水肿以及出现鳞屑、皲裂等症状,持续

时间超过40天。 变应性原因 手部湿疹诱发的重要原因为变应原过敏,急性发作主要症状为皮肤红斑水肿、水疱以及结痂等。慢性发作主要症状为皮肤色素沉着、苔藓化以及皲裂等,更多时候轻微发作表现为皮肤瘙痒。 内源性原因 特应性素质是导致手部湿疹发病的重要内因,如过敏体质者,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即使接触极少过敏物,也能引发过敏反应。研究资料显示,特应性素质主要在患者手背、掌侧腕部诱发湿疹可能性较大。 对于患有手部湿疹的患者尽可能避免外界不良刺激,如热水洗烫、剧烈搔抓等;尽量不穿化纤贴身内衣、皮毛制品;避免食用易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鲜、辣椒、酒、咖啡等。在此基础上,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避免过劳、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并辅助以药物治疗,用2%-3%硼酸溶液或生理盐水等作冷湿敷,每次30-60分钟,每日2-4次湿敷或持续湿敷,湿敷间歇或晚间可用40%氧化锌油外涂,渗出减少后改用湿疹软膏。湿疹症状患者可以洗澡,但需用温水洗,这样能减少感染的机会,并有助于软化皮肤。但应避免过热或过冷的水。这样湿疹症状就可以得到快速缓解,摆脱久治不愈的湿疹。

湿疹药方中药药浴

中药药浴 主治:宝宝身上的湿疹,尤其是干燥型带硬痂的湿疹。 方子:金银花10g,连翘10g,薄荷6g,苦参6g,浮萍10g,白藓皮10g,地肤子10g,蝉蜕6g 使用方法:以上药材从药房抓回后,放在在砂锅里,视砂锅大小,加半锅到一锅水,熬20分钟。篦出药渣,取药汤,宝宝洗澡时加在洗澡水中,泡浴5分钟,之后不必再用清水冲洗,直接擦干穿衣。 我说两句:这个药浴方最早是六院给开的免煎药,类似冲剂,加开水即溶。虽然方便,但价格不菲,在湿疹迟迟不愈的情况下不适合天天使用。后来我按照处方,在中药房抓来自己熬,味道和颜色与免煎药一样,价格却便宜了一半,于是就改成抓药自己熬了。需要注意的就是熬好的药汁一次用不完,一定要放在冰箱里,而且尽量在一周内用完,否则会变质。因为是外用药,熬药时用水量和洗澡时加药汤的量都不必教条。用量的基本原则就是,湿疹严重时多放,以水程较为明显的褐色为准;湿疹轻时少放,以水稍带颜色为准;湿疹刚刚痊愈不要立刻停用,要再持续用上三五天巩固。 朱豆刚来廊坊那阵我们顾不上抓药熬药,有一个多星期没有药浴,朱豆身上的湿疹一度达到顶峰,右侧胳膊肘上侧有一块占全手臂将近1/6的硬痂,看起来十分可怕。后来用药浴,第一次比较浓,硬痂外层直接变软了,连续几次药浴后硬痂面积迅速减小。 川百止痒洗剂 生产厂家:北京贞玉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主治:干燥型湿疹,配合中药药浴使用,尤其适合用在头发里的湿疹。 使用方法:药浴时当作浴液和洗发精使用,用药浴水冲洗干净即可,不必再用清水冲洗。我说两句:外观如上图中间桔红色那只,貌似药房不好买,我的是从石家庄六院开的,小小的一只30ml,要将近40!朱豆头上的湿疹有一段时间面积较大,还干到掉皮屑,但因为都在头发里,很不好上药,我也总是偷懒不涂。用这个洗剂,洗发护理头皮一举两得,第一次洗完我就发现头皮屑没有了,可见是很滋润皮肤的。持续使用下去,头上的湿疹逐渐就下去了。 郁美净 从超市就能买到,粉色纸盒1.5元一袋,五连包是4.9-6.5元不等。 主治: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郁美净在朱豆湿疹初期我也用过,没有起到作用的根本原因就是用量没掌握好。后来我曾经把郁美净用在朱豆头发里的湿疹,因为不愿意往朱豆头发里涂药,味道大,还会蹭的到处都是,郁美净味道好闻,也不怕蹭,所以就涂郁美净。想起来就涂,一天也不记得涂了多少次,只一天头皮上的湿疹就变软掉皮,露出好皮肤了。可惜当时我没联想到朱豆脸上的湿疹也可以这样用,导致又走了很多弯路。 主治:严重的干燥型湿疹 使用方法:挤出一大坨,一定是一大坨,糊在湿疹部位,涂抹均匀,以看不到皮肤颜色为准。每天至少6次,湿疹严重时,看到皮肤颜色就涂,一天不限次数。 我说两句:硅霜和郁美净的用法和原理一样,就是保湿,郁美净控制不理想的干燥型湿疹可

湿疹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湿疹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易复发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四肢屈侧及会阴等部位。 湿疹是多因性疾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部分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遗传因素亦为本病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身上或脸上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并总是在一个地方反复。 引起儿童湿疹的几个原因 1、妈妈怀孕的时候,吃了很多上火的,辣椒火锅等,造成宝宝胎毒过重 2、穿太厚或者xx,也容易引起湿疹 3、母乳宝宝,妈妈吃了辛辣食物或海鲜类的食物也会引起宝宝湿疹 4、宝宝添加辅食之后,吃了容易过敏的食物,如鸡、肉类等都会导致湿疹的特点: 1、对称性: 比如一个胳膊肘有的话,另一个胳膊肘也有。 2、不定性: 比如说脖子上有的话,其他部位也有。 3、反复性: 湿疹容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处理方法比激素依赖性皮炎相对简单,一旦患了湿疹,治疗一定要有信心。 新生儿湿疹一般和饮食是脱离不了关系的,母乳的宝宝发生湿疹的概率就低,而辅食添加了鸡蛋、鱼类的宝宝发生湿疹的概率高,因此家长要在宝宝的饮食上预防湿疹的发生。一旦家长发现某个食品食用后出现了湿疹,那么在以后尽量的避免摄入。过敏体质的宝宝在摄入鸡蛋、豆浆、牛羊肉的食品上要控制。对于宝宝的饮食要在不失营养的情况下保持清淡。

注意事项及治疗方法 1、食用奶粉的宝宝,要适当的喂开水,或者是蔬菜水,就不容易湿疹了。 2、寻找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变应原及刺激原 3、避免搔抓及过度清洗 4、避免晒太阳,猛烈的xx会加重湿疹 5、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 一般的处理方法: xxxx肤膏使用 帕芙欧珍肤膏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激素的植物,可以直接使用。 湿疹患者主要在于平时的维护,千万不要让它出现干燥的情况,一旦干燥就会脱皮,瘙痒就会发作,病情会加重。所以平时如果注意维护,湿疹还是相对好治疗的。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湿疹就是一种常见得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得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 但对成人得急性湿疹有丰富得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得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 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就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得作用,同日寸使局 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就是临床比较常见得婴儿皮肤病,好发得部 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6克,灯心2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6克,炒谷稻芽各10克,六一散10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得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 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肤 黄水淋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者,为风湿热三邪俱盛,方

湿疹的中医论治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摘要]湿疹是第ⅳ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易复发,祖国医学对此病也早有描述,并具有一定的认识及治疗经验。 [关键词]湿疹;整体辨证;浸淫疮;下注疮 湿疹为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人数的10%左右。本病的特点是皮疹多形,剧烈瘙痒。祖国医学对此病的论述甚多,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各有其名。发于小腿部的称“下注疮”、“湿毒疮”、“湿濂疮”,如明代《外科准绳 ・下注疮》[1]记载: “或问脚膝间脓水不绝连年不愈何如?曰: 此名下注疮,亦名湿毒疮。发于手部的皲裂性湿疹称“掌心风”,如清代《外科真诠・掌心风》[2]及《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3]都记载: “无故掌心燥痒起皮,甚则枯裂微痛者,名掌心风。”全身泛发的急性湿疹名“浸淫疮”,如隋代《诸病源侯论・浸淫疮侯》[4]记载: “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肉,浸淫渐阔乃遍体……”。发于阴囊部称“肾囊风”或“秀球风”。此外婴幼儿湿疹科“胎濂疮”等等不一而论。 1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为风、湿、热,但有内、外之分。外风、湿、热属于六淫邪气。内风、湿、热系脏腑功能失调所生,前者属外因为致病的条件,为标;后者属内因,为发病的基础,为本。外因通过内因起,本病的发生以内因为主。关于外因方面,虽亦包括六淫,例如气候变化,季节因素与日光、风沙、水土都有关系但其中以外湿为主,如坐卧湿地、居住卑湿、雨淋水渍等。关于内因方面,以脾、心肝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湿、内热、内风为主。清朝《杂病源流犀烛・湿病源流》曰: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怎么治疗

湿疹最佳治疗方法怎么治疗 1.湿疹不会传染湿疹不是由不卫生造成,过于频繁的洗涤或用很烫的热水洗澡反而会破坏皮肤屏障,诱发和加重病情。 2.坚持使用保湿剂,预防复发瑞金医院皮肤科经过长期观察,洗浴后使用具有皮肤屏障保护功能的保湿剂能起到辅助治疗和显著减少复发的作用。 3.平时穿棉质柔软的内衣裤,避免搔抓和摩擦皮肤。 4.湿疹患者鳕鱼过敏的比例最高,其次为蛋黄、蛋清,再次为花生、大豆,虾,再少见的是蟹,大米,小麦而鸡,牛奶过敏发生率相对最少,6种易过敏吸人物中以尘螨过敏率最高,其次为蟑螂,再次为点青,交链霉为,而最少见的是桑,梧树,律草。但除非证据确凿,否则不要轻易忌口,以免营养不良。 5.治疗合理外用糖皮质激素,不要过度恐惧其副作用;在急性发作伴有大量渗出阶段还可小剂量、短时间注射或口服激素以控制急性炎症。对发生于面部的湿疹可首选非激素类如湿康宁或者御湿停等纯中药配方的,效果显著。窄波紫外线物照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能很好的控制病情,减少激素用量。手足部严重湿疹可以用PUVA治疗(外用光敏物质后紫外线照射)和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 6.仔细寻找原因如原来无湿疹,患高血压并服药后发病,可能与降压药中的钙离子拮抗剂有关;患皮肤癣菌病(如手足癣、甲癣、体癣等)后发生湿疹,特别是50岁以上的患者,可能与机体免疫失平衡有关。 环境因素:环境包括群体环境与个体环境,人类的群体环境致病因素是指室外大范围的空气、水、土壤、放射源、大面积的致敏花粉植被、大面积的气传致敏菌源等。个体小环境是指个体的生活环境,

由于人们的生活约2/3的时间在室内,因此,个体小环境与湿疹病因 关系更加密切。 饮食因素:人类的食物品种极多,一般可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在近代的食物中还经常应用一些化学合成的食物如糖精、醋酸、枸橼酸、香精、合成染料等。这些食物可引起食物的变态反应,从而 导致湿疹的产生。 遗传因素:某些类型的湿疹病因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这在湿疹 患者中也是不少见的一种现象。 感染因素:某些湿疹病因与微生物的感染有关。这些微生物包括 金黄色葡萄球菌、马拉色菌、气源性真菌如交链孢霉、分枝孢霉、 点青霉、烟曲霉、镰刀霉、产黄青霉、黑曲霉及黑根霉等。 严重的影响正常工作生活:湿疹患者会感觉瘙痒难忍,无管是身体的哪一个位置患了过敏性湿疹,都会感觉到剧烈的瘙痒,非常的痛苦, 还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长时间治疗不可以致使精神萎靡,烦 躁及精神因素障碍。 遗传性:在遗传的疾病中,湿疹就占其一位置。湿疹和过敏一样, 都是过敏反应的一种,遗传几率是一半。 色素沉着严重的影响容貌:湿疹治疗不及时或者是治疗方法不合 理会致使产生色素沉着或疤痕。传统西医治疗湿疹,患病都以消除表 面炎症为主,大多用一种治疗,只是单纯性地进行外部上药治疗。不 能解决湿疹的发病根源和致敏原,很容易复发。 对皮肤的损害:湿疹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会有成片的红斑,密 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 在亚急性状态,渗液减少及结痂,患处由鲜红变暗红,没有大片的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更少或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一)

辨证治疗湿疹的难点及对策(一) 湿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15%~20%。其病因复杂的多样性,自觉瘙痒的难忍性以及病情缠绵之反复性,使其成为皮肤科的疑难病证之一。赵炳南老中医曾谓:“善治湿疹者,当可谓善治皮肤病之半。”因此,积极研究湿疹的治疗对策,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复杂,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在因素即所谓“湿疹体质”可能与遗传有关,表现为对外部因素的敏感性增强;外部因素更是复杂多变,包括:①食物:如海鲜等;②吸入性粉尘:花粉、尘螨、真菌孢子等;③环境:日光、温度、湿度的变化;④皮肤接触物:各种动物皮毛、皮屑,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洗涤用品、化学纤维等;⑤体内慢性感染病灶、寄生虫感染,内分泌失调及代谢障碍、神经精神因素等,也可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总之,湿疹的病因是不确定的,不同的湿疹患者可能由各自不同的病因所致。 发病机制与其复杂的内外激发因子引起的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患者可能具有一定的受遗传因素支配的“湿疹体质”,故湿疹在特定的人群中发生,但又受健康状况及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例如患者有时不能耐受生活或工作中的许多刺激—如某些食物可使湿疹加重;患者的敏感性很强,皮肤斑贴试验时可对许多物质发生阳性反应,除去某些致敏因子,湿疹病变不会很快消失;但也有的患者通过加强体育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再接受以往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可不再发生湿疹。湿疹病因的不确定性,现代医学往往以对症治疗为主,缺乏针对性病因治疗措施。 中医以病因命名的“湿疮”相当于“湿疹”,从湿邪性质而言,也印证了湿疹的难治性。①湿性重浊、下趋,下先受之,故发病多在下肢、外阴等人体下部;②湿为阴邪,其性黏滞,湿邪所致的皮肤病,病程较长,多缠绵难愈;③湿邪合并其他邪气致病,如湿热、寒湿、风湿等。且湿邪在人体可以热化或寒化,以致病情演变反复。 中医学认为:湿疹是由于禀赋不耐,风、湿、热浸淫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营血不足。湿热逗留,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治疗上采用辨证或辨病相结合,自有独到优势,但从根本上治疗,目前尚缺乏相关资料。 (二)治疗方法 瘙痒是一种自我感觉,因必须引起搔抓的动作而言。它是湿疹的一个主要症状,常引起强烈的搔抓反应,而搔抓在激发或使湿疹持久存在中起着重要作用。搔抓可引起皮肤肥厚、苔藓样变,搔抓还可引起皮肤糜烂、出血。湿疹皮损及其渗出物是多种微生物的良好培养基,使创面容易继发感染,微生物的直接毒性作用及其抗原或超抗原所激发的免疫反应可加重皮损。另外,湿疹的剧烈瘙痒及易复发、难治愈的特性,常使患者心情烦躁,影响睡眠。因此,积极治疗迅疾的剧烈瘙痒症状,既可消除患者由此带来的各种不适,也有助于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强用药的依从性。 1通过心理、行为治疗,减轻瘙痒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和耐心态度,可以加深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由于心理因素的关系.同样的处方,若由医术高超的医生开出,临床止痒效果会相对好些,此即名医效应,也提示医生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性。 要告知患者搔抓对湿疹病情的危害。力劝患者发痒时勿用手搔抓。对经常搔抓部位如小腿,可给予封包治疗,有助于阻断“瘙痒一搔抓一感染”的恶性循环;对婴幼儿患者,要剪短指甲,睡眠时宜用纱布或袜子套住患儿双手.头部湿疹可戴柔软布帽,以防患儿不自觉地搔抓。同时,告诉患者,不要用热水烫洗患处,不饮酒,忌食海鲜、鱼腥等发物。 2辨证治瘙痒中医治疗湿疹的瘙痒,首当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总以祛湿为先,或以清热利湿,或以燥湿健脾。或以健脾化湿,或以活血祛湿,或以滋阴除湿等,即使在湿疹的慢性期,

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验方

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验方 湿疹可分为手部湿疹、阴囊湿疹等,临床结合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验方,可增强疗效。对于湿疹的治疗,应按遵从皮肤科常规处理,切忌盲目用药。 1.鲜马齿苋300克,加水半脸盆煮沸3分钟,去渣,用药水将新毛巾浸透,湿敷患处,日3次,每次40分钟。 2.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3.密佗僧、黄柏、甘草各10克,冰片2克,研细末,外敷患处。 4.荆芥、防风、透骨草各30克,水煎后加醋250毫升泡洗,主治手部湿疹,对脚气也有疗效。 5.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 6.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7.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 次。 8、古方中有一条是用蜈蚣治疗湿疹,它的原理是“以毒攻毒”。蜈蚣三条,猪胆汁少许。将蜈蚣烘干,碾成粉末,用猪胆汁调均,敷到患处。 9.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10.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11.吴萸螵硫散:吴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黄9克,冰片3克;上药共为细末,湿重流水者用药面撒患处,湿轻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药抹患处,每日2次。 12.苦参治湿疹:河北来苏州打工的郝勇搬出了他姥爷的验方苦参皮爽康,擦洗几次就好了。

中医治疗湿疹

中医治疗湿疹 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中医治疗湿疹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中医治疗湿疹一、湿热证多见于急性湿疹。 表现为皮肤发红,出现丘疹,或小米粒状红疹,顶端起水泡,痒,抓破后流水,浸淫成片,可结痂,伴口干少饮,小便色黄,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清热祛湿,可从下列方中选用:①黄芩6-10克,黄柏10克,苍术10克,苦参12克,车前草15克,猪苓10克,水煎服。 ②土茯苓15-20克,苡米30克,木通10克,蒲公英20克,甘草3克,水煎服。 ③苦参50克,蛇床子30克,苍耳子15克,水煎取药液洗患处。 ④黄连10克,黄岑10克,煅石膏10克,煅甘石12克,冰片0.5克,共为细末混合备用。 如皮肤糜烂流水则将药末撒在患处,流水不多或没破不流水时用香油调匀后外敷。 ⑤鲜马鞭草100克,水煎取药液,放冷后洗患处。 ⑥鲜马齿苋200克,水煎后取药液,湿敷患处。 对皮肤糜烂流黄水者用之。 二、虚实夹杂证多为血虚脾弱与湿热夹杂,见于慢性湿疹。 本证表现为湿疹日久不愈,皮肤粗糙变厚,抓破可流黄水,患处皮肤色暗滞,身倦乏力,苔腻,舌质淡嫩且胖,脉缓。

治宜健脾养血,兼以清利,可选用:①白术10克,云苓15克,当归10克,丹参15克,白芍10克,生地15克,地肤子15克,苡米30克,水煎服。 ②松香、枯矾、雄黄、黄丹各等份,共研细末,过筛,将药粉用麻油调匀,外敷于患处。 另一治法以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为主,参考药方如下:荆芥12克,防风12克,白藓皮15克,丹参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金银花15克,土茯苓18克,薏苡仁24克,白芷9克,鸡血藤20克,赤芍10克,白术15克,党参18克,淮山18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 湿疹外用药洗方:败酱草50g,苦参15g,蛇床子30g,川柏10g,明矾6g,马尾连10g,加水适量,煮沸20分钟约剩药液500~1000ml,即可用之熏洗患处,每日2次。 对外阴湿疹效果尤佳。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湿疹治疗小偏方

湿疹可分为慢性湿疹、过敏湿疹等,除了常规药物治疗,生活中常见的芹菜,也是治疗湿疹偏方。专家指出:芹菜属凉性,有解毒作用,可做为辅助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 湿疹可分为手部湿疹、阴囊湿疹等,临床结合中医治疗湿疹的偏方验方,可增强疗效。对于湿疹的治疗,应按遵从皮肤科常规处理,切勿乱投药。 1.鲜马齿苋300克,加水半脸盆煮沸3分钟,去渣,用药水将新毛巾浸透,湿敷患处,日3次,每次40分钟。 2.五倍子6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3.密佗僧、黄柏、甘草各10克,冰片2克,研细末,外敷患处。 4.荆芥、防风、透骨草各30克,水煎后加醋250毫升泡洗,主治手部湿疹,对脚气也有疗效。 5.大黄9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 6.黄柏6克,丹皮炭、陈皮炭各3克,冰片1.5克,蛋黄,油适量。前4味药研细末,用蛋黄油调成糊状,涂患处,每日3次。 7.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将大枣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2--3 次。 8、古方中有一条是用蜈蚣治疗湿疹,它的原理是“以毒攻毒”。蜈蚣三条,猪胆汁少许。将蜈蚣烘干,碾成粉末,用猪胆汁调均,敷到患处。

9.水蛇1-2条,蟾蜍2-4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内,加粳米(或糯米)水煮粥,调味食。 10.乌梢蛇1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11.吴萸螵硫散:吴茱萸30克,海螵蛸24克,硫黄9克,冰片3克;上药共为细末,湿重流水者用药面撒患处,湿轻流水不重者,用麻油和药抹患处,每日2次。 12.苦参煎水:湖北来杭州打工的徐勇搬出了他姥爷的方法,到药店里买些苦参煎水洗澡,洗几次就好了。“只要几块钱就能治好。” 13.中医介绍给大家一个偏方,就是敷用青黛粉治疗湿疹,不过最好同时用中药内服调理,这样内外夹攻,会事半功倍!青黛粉适量,纯芝麻油。每晚临睡前涂抹一次,直到痊愈,如患处出水,可敷上滑石膏。青黛粉和滑石粉在一般大型中药店都可以买到。 14.可以使用主要成分为五倍子,蕉皮素,紫草,蛇床子,蚤休,吴茱萸,丹参,地肤子,白鲜皮,山茶籽萃取液,薄荷,冰片等10几种名贵中药提取的沁肤堂的益肤霜,这个对皮炎湿疹效果很好,小编也是无意中发现的,用起来效果很好,不过要注意的是有两种,一个是黄色盒子的一个是白色盒子的,黄色盒子的主要用于湿疹和癣,白色的盒子用于皮炎脚气的,别买错了 另外,还有以下几种饮食疗法,以供参考。 1.食盐6克,明矾15克,开水冲化洗患处。 2.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中医治疗湿疹药方

番荔枝的种子具有抗着床和致流产作用。【性味】味甘;性寒 【功能主治】补脾胃;清热解毒;杀虫。主恶疮肿痛;肠寄生虫病 百合大枣汤: 主料:百合(干)40克,枣(干)100克,桑椹子40克 百合大枣汤的做法: 1. 大枣去核洗净; 2. 百合、桑葚子洗净; 3. 以上三味约同置煲内,加水5碗,煲至出味。 健康提示 1. 凡血虚而风燥者,有慢性皮肤湿疹、干燥脱皮屑、色毒沉着,患部剧烈瘙痒,抓后有黄色液体渗出; 2. 本汤养血祛风,保护皮肤润滑; 3. 桑葚子及桑树所结成的一种聚合果实,多汁叶甜,能补虚益气、明目聪耳、利水消肿、解酒毒。 清利湿热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西红柿、西瓜、山药

壮医治疗湿疹,常采用以下方法: 1.艾灸阿是穴,曲池(肘横纹头处)、大椎(颈后高骨下方)、合谷(手背一、二掌骨之间中点)。 2.渗出液多时可用煅石膏、煅明矾各适量研粉过筛,调茶油外用。 3.选用黄连、苍耳子、苦楝皮煎水外洗。 4.芦荟100克,捣烂涂患处。 1.冰硼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冰硼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2.双料喉风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3.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后,用消毒棉签蘸取适量的藿香正气水涂抹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应连续用药3~5日。此药具有解表化湿、理气止痒的功效。 4.季德胜蛇药片:将5~10片的季德胜蛇药片研成细末,再用米醋将其调成稀糊状。清洗患处后,将此药糊敷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5.青蛤散:清洗患处后,将适量的青蛤散撒于患处,每日用药3~5次,可连续用药5~7日。若患处皮肤已出现了皲裂、糜烂、渗液等症状,可先将此药与适量的香油调成糊状,再涂抹于患处,每日换药1次,可连续用药5~7日。此药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杀虫的功效。 缓解痛经 按摩:先用拇指点按肚脐、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每穴半分钟。然后仰卧位,用右手掌按揉下腹部(脐以下)约3分钟,再由脐部向耻骨联合(阴部前方高骨)推摩30分钟。要求经前1周开始自我按摩,每日1次,月经干净后3天结束。 灸法:(1)取关元、气海、曲骨、外陵、三阴交穴。按艾卷温和灸法操作施术,每次选用3个穴,每穴施灸20分钟左右,连续治疗4天。腰痛重者,加灸肾俞。4次为1疗程,治疗间隔4天,适应于痛经,一般在月经来潮前2天施灸术。 2)取神阙、子宫穴。按灸法常规施灸。取川牛膝、乳香、没药、白芍、丹参、红花、山检查,广木香各15克,上药共研细末,加冰片1克,混合后贮瓶备用。敷灸时每次取上药30克,以姜汁(或黄酒)适量调和糊膏状,分别敷于神阙、子宫穴,上盖纱布(或油纸),橡皮膏固定即可,2日换1次药,应于月经前3天(或经期)敷灸。

中医辨证湿疹(转载)

中医辨证湿疹(转载) 湿疹重在辨别湿热浸淫、脾胃湿蕴与血虚风燥。以发病 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比,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多为湿热浸淫证;以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差,神疲,腹胀便溏,多为脾虚湿蕴证;以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者,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多为血虚风燥证。湿疹治疗应根据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的不同,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由于湿疹患者始终存在程度不同的瘙痒,故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应适当的加用止痒的药物。 1.湿热浸淫证湿疹 湿疹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湿疹治法:清热利湿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龙胆泻肝汤组成与用法】龙胆草(酒炒)6g,黄苓9g,梔子(酒炒)9g,泽泻9g , 木通6g,当归(酒炒)3g,生地黄(酒炒)6g,柴胡6g , 生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龙胆泻肝汤功能主治】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主治湿 疹、带状疱疹、足癣等属湿热浸淫者。 龙胆泻肝汤加减应用】皮疹发于上部者,加桑叶、菊花、 蝉蜕;湿疹发生于中部者,加重龙胆草、黄苓用量;发于下 部者,加萆薢、车前子;伴有青筋暴露着,加泽兰、牛膝。 中医治疗湿疹之穴位注射 (一)中医治疗湿疹之取穴 主穴:分2 组。1、足三里、曲池;2、长强

(二)中医治疗湿疹之治法 药液:第一组穴用维生素B12(0.1 毫克)注射液;第二组穴用 非那根(12.5 毫克)加维生素B1(50 毫克),主要用于阴囊湿疹。 以5 号齿科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第一组穴每穴注射入药液1 毫针,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第二组穴,将药液全部注入长强穴,3日1次,2次为一疗程。 (三)中医治疗湿疹之疗效评价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

名老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经验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 过敏性炎性皮肤病。先师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佩热,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芋、丹皮各 10 克,白茅根 20 克,生地 15 克,银花 10 克,车前草 20 克,生石膏 30 克,六—散 30 克。水煎服。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 0.2 ~0.3 克(或用生玳瑁 3 克)。痒重者加白藓皮、地肤子各 10 克 ;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 6~ 10 克。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塘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 12 克,黄芬、桅了、龙胆草、权壳、生地、竹叶各 10 克,灯心 3 克,六一散 15 克,车前

草 20 克。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 30 克,祛湿散(川连 24 克,黄柏 240 克,黄芩 120 克,槟榔 90 克,共研细末)15 克,化毒散(市售)10 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 60 克,煎水 1000 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 60 毫升,祛湿散 15 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表现为散在红斑,丘疹,水疤,重者糜烂,渗出,结痂。系因胎毒,胎热遗留,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感风湿热邪所致。治疗时不宜过用苦寒药,以免戕伤脾胃。应以甘寒清热,淡渗利湿为主,佐以消导化湿为治。经验方为:淡竹叶 6 克,灯心 2 克,银花、丹皮、白藓皮、车前草各 6 克,炒谷稻芽各 10 克,六一散 10 克。方中所用谷稻芽旨在开胃消导以改善小儿的消化机能,以利湿去热清。局部治疗同急性湿疹。秦汉混 急性湿疹,见皮肤发痒,蔓延游走,抓破流津血,或皮

湿疹秘方

1.湿疹中药方-胃经积热 【湿疹症状】初起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日久蔓延,扩大成片。毛发干枯,容易折断,易于剥落,而不疼痛,瘙痒,稍数患者有轻微的红肿,皮疹,脓疮,结痂而稍有疼痛。病程缠绵。 【湿疹治法】养血熄风,杀虫清热 【湿疹方药】荆芥10克,白藓皮15克,当归10克,大黄10克,防风10克,百部10克,连翘10克 【湿疹方药】归尾5克,赤芍6克,干地黄9克,川弓5克,丹皮6克,何首乌9克,胡麻仁5克,黄柏6克,白蒺藜9克,苦参6克,蝉蜕3克,红花3克,蛇蜕3克 【用法】一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忌辛辣腥发之物 【湿疹按语】此型湿疹,以四肢为多,四肢为诸阳之本,脾主四末,并主肌肉,其病因由脾弱生湿,湿聚生热,热则生风,风湿博结,发于皮肤,四肢尤甚,所以治以养血,清热、祛风、除湿之法。 3.湿疹中药方-血热外感

【湿疹症状】周身疹点细小坚硬为粟,质白根红,瘙痒异常,抓破则有黄色水液浸淫蔓延,痒极则肤红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 【湿疹治法】疏风祛湿,败毒泻火 【湿疹方药】金银花30克,土茯苓30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30克,白藓皮15克,野菊花10克,炒黄柏10克,炒黄苓10克,干生地10克,连翘10克,蝉蜕10克,荆芥3克 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之气,涤清胃肠积滞,消风止痒散毒。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发内托幸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为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藓皮性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辛苦温,祛风“治诸粉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祛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佐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另外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肠胃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