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D、社会生产方式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

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

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

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物质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生产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

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

B、交换

C、分配

D、消费

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方式

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

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

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

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

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

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4、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

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

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

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

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

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8、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劳动和土地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

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

D、以上都不是

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

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

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

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3、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

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

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

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纸币

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1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7、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18、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

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19、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分配

C、商品的消费

D、商品交换的实现

2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2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反比 B正比 C没关系 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22、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小于最高的个别劳动时间

2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

B、可能发生

C、取决于商品数量

D、是不可避免的

24、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

A.抽象劳动

B.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

D.体力劳动

2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道以上是正确答案)

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基础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劳动

B、是两次不同的劳动

C、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E、具体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借以相互联系的桥梁

3、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这是因为: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

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

D、裁缝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

E、衣服和家具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4、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时间: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也减少

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不变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价值量增多

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5、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

B、促进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C、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容易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E、指引商品生产者致富

6、货币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储藏手段

E、世界货币

7、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天。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和平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

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

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了

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

E、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没变化

8、商品标价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实际支出的货币则执行流通职能。理论上,商品交换时所需的货币量应当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符,即交换价格应当等于商品标价。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商品时却往往可以进行“讨价还价”。因此,“讨价还价”:

A、表明了买卖双方的竞争

B、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C、使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

D、说明商品标价高于商品价值

E、消费者的心里现象

9、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

A、货币的供给水平

B、待售商品的总量。

C、商品价格水平

D、货币的流通速度

E、政府的货币政策

三、辨析题(先判断,后分析)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计算题

1、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试计算: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

2、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3、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不同形态 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 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

A.劳动的价格 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报酬 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D.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 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 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 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 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

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

A.名义工资

B.实际工资

C.计时工资

D.计件工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

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

D.从100%增加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

A.G—W—G

B.G—W—G′

C.W—G—W

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

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

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

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

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A.采用先进技术

B. 贱买贵卖

C.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D. 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工资的高低

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23.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

A.厂房、设备

B.原材料

C.劳动力

D.货币

24.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c

B.c+v+m

C.v+v

D.c+m

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化的趋势是()

A.上升

B.下降

C.与名义工资宾东的趋势一致

D.与实际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是( )。

A. 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 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 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E.一个历史范畴

2.剩余价值的产生( )。

A.既不在流通中,又不能不在流通中 B.既不在流通中,也不在生产领域中

C.是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是不可缺少的条件 D. 是在资本家省吃俭用的消费过程中

E.是在流通中贱买贵卖的结果

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只有在劳动了以后,资本家才支付给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E.工资依劳动熟练程度大小而不同

4.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 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剩余价值( )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D.是产生于售卖阶段的价值

E.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6.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具体劳动时间

B、抽象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E、个人劳动时间

7.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8.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

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三、计算题

1.某资本主义企业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4小时。试计算:

(1)原来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现在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1936年天津某毛纺厂的工人平均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一个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元。生产12磅毛线需要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为21.6元。试计算:

(1)一个工人12小时创造新价值多少?

(2)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

(3)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3.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某企业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价值逐渐转移到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

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四、辨析题

1.资本是以商品、货币等形式存在的,所以,一切商品、货币都是资本。

2.剩余价值是有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3.如果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不变,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5.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6.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超额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五、论述题

1.试论剩余价值的产生

2.试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3.试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过程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A.5万元

B.10万元

C.30万元

D.60万元

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 是由工人创造的

B. 是由资本家创造的

C. 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

D. 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

A. 有形损耗

B. 实物补偿

C. 精神损耗

D. 价值补偿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资本积累是()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

D.资本集中

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

B.剩余劳动

C.货币

D.剩余价值

9、资本积累就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

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

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A.为了扩大再生产

B.竞争

C.价值规律的作用

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

A.简单协作的再生产

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

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

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

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由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决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A.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各企业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的量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须的劳动力之比

1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是()。

A.资本的技术构成

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

D.资本的有机构成

15、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

A.大城市中的失业人口

B.过剩的农村人口

C.城市中的在业人口

D.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人口

1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增加。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17、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一般意味着()。

A.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多

B.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少

C.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不变

D.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18、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厂房是()。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资本额逐渐增大

C.扩大再生产

D.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

B.资本家的财富积累

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

2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A.劳动力人口太多

B.劳动者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C.人口的增长超过了生产资料的增长

D.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太先进和自动化程度太高

2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是()。

A.资本家必然要进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

B.资本积累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必然性

C.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然性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2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前提是()。

A.社会资本普遍增大

B.个别资本增大

C.剩余价值率提高

D.剩余价值率降低

24、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A.私人劳动同社会劳动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生产的有组织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5、资本积累的数量最终取决于()。

A.资本家省吃俭用

B.资本家的意志

C.积累基金和资本家消费基金分割的比例

D.剩余价值的数量

二、多项选择题

1.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 )。

A预付的资本是由资本家节欲而来的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都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C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D资本积累的实质

E劳动力的再生产从属于资本

2.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 )。

A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C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E资本家个人消费的节欲程度

3.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将导致( )。

A个别资本的不断增大 B不变资本比重增大,可变资本相对减小

C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D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E机器排挤工人造成工人失业

4.相对过剩人口的形式有( )。

A流动的过剩人口 B潜在的过剩人口 C固定的过剩人口

D现实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5.资本积累、积聚和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 B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

C资本积聚的增长有利于资本的集中 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的积聚

E资本积聚和集中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6.资本集中()。

A是分散资本的合并 B能增大个别资本 C能增大社会资本

D能促进资本积聚 E使资本所有权发生变化

7、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

A.是指无产阶级所得的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B.是指无产阶级所得的收入相对于实际能买到的生活必需品而言

C.使指生活状况日益恶化

D.与无产阶级生活状况的改善无关

E.是指与财富的增大程度相比较无产阶级比过去更穷了

三、辨析题

1、资本积累必然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2、企业兼并实现了资本的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3、资本积聚就是资本集中

4、资本积聚就是资本积累

5、如果没有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不变资本,雇佣工人就不可能生产出剩余价值,所以剩余价值是由资本家的全部资本生产出来的。

6、工人用工资购买生活资料进行个人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无关。

7、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节俭的结果。

四、计算题

某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有机构成(c:v)为9:1,工人平均周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19:1追加资本4万美元;原来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

试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口还是减少了就业人口?造成工人失业的数量是多少?

五、论述题

1、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

2、分析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的区别和联系。

3、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四章资本循环与周转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销售阶段

C.萧条阶段

D.生产阶段

2、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目的在于揭示()

A.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B.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从而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3、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4、资本集中()

A、是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

B、是通过合并中小资本实现的

C、会导致社会资本总额的增加

D、会受到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5、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

A.生产各种使用价值

B.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

C.生产剩余价值

D.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7、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对()的构成的划分。

A.货币资本

B.商品资本

C.产业资本

D.生产资本

8、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以()为依据。

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物质要素不同

C.资本的不同部分价值的周转方式不同

D.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旧价值的方式不同

9、商品资本的职能本质上是()。

A.完成“惊险的跳跃”,把商品卖出去

B.进行物质补偿

C.收回商品中包含的价值

D.实现剩余价值

10、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售卖阶段

D.生产阶段和售卖阶段

11、商品资本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

A. W

B. G

C. W’

D. G’

12、能带来剩余价值的资本运动是指()的运动。

A.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

C.借贷资本

D.固定资本

13、货币资本循环形式产生的假象是()。

A.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生产而生产

B.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

C.生产是为了剩余价值

D.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14、购买阶段是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因为()。

A.购买了商品

B.使劳动过程得以开始

C.购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物质要素

D.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按一定的比例购买

15、商品资本循环从“W’”作为起点和终点而不以“W”作为起点和终点,是因为()。

A.“W’”中的使用价值是新创造的

B.“W’”包含了剩余价值,体现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

C.商品资本循环是服务于剩余价值生产的一种形态

D.商品资本循环是资本循环的一种形态

16、产业资本是指()。

A.商业部门的资本

B.银行部门的资本

C.一切生产物质资料的部门的货币

D.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

17、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中,火力发电厂里的煤炭是()。

A.固定资本

B.流动资本

C.不变资本

D.可变资本

18、资本生产的各个部分,按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划分为()。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职能资本和生息资本

D.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

19、年剩余价值率()。

A.表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

B.表示了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表示了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D.表示了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20、提高机器设备利用率()。

A.会使机器设备的损耗加快,因而增加了资本家的损失

B.加快固定资本的周转,使资本周转额增加,因此要增加投资额,但同时也使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好处

C.使折旧率提高,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

D.可以尽快把固定资本的价值收回来,同事也使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加快

21、年剩余价值率是()。

A.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B.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C. 一年生产的全部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量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22、当预付总资本量一定时,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快慢取决于()。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各自的周转速度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

C.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3、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取决于()。

A.一次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C.流动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D.剩余价值率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24、资本循环是指()。

A.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换三种职能状态,使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的运动

B.资本不间断的运动

C.从货币资本出发,经过生产资本、商品资本,又回到货币资本

D.资本作为周期性的运动过程

25、资本的生产时间中,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是()。

A.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B.劳动时间

C.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D.劳动时间和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

A.货币资本的循环

B.借贷资本的循环

C.商品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

E.生产资本的循环

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生产时间的长短

B、流通时间的长短

C、生产资本的构成

D、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E、固定资本各组成部分的周转速度

3、从资本的不同分类来看,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

4、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E、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5、当前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加快资本周转速度起着重要作用,体现在缩短()

A、资本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的时间

B、资本由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的时间

C、原材料储备时间

D、劳动者加工劳动对象的时间

E、生产过程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6、年剩余价值率()

A、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比率

B、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C、表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D、与预付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

E.一般来说大于剩余价值率

7、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A、劳动时间

B、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

C、停工维修时间

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

E、生产资料供应时间

三、辨析题

1、流动资本就是处在流通领域中的资本。

2、生产时间就是雇佣工人进行生产劳动制造产品的时间。

3、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4、资本周期越快,表明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越多,因此获得的年剩余价值量越多,年剩余价值率就越高。

5、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但这并不表明流通过程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6、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目的是完全一样的。

7、固定资本的损耗就是有形损耗

四、计算题

1、某企业预付总资本为1500万元,其中厂房800万元,平均使用40年,机器设备350万元,折旧率为10%,其他生产工具50万元,平均使用10年,预付工人工资100万元,流动资本每年周转5次,年剩余价值率800%,试计算:

(1)该企业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是多少?(2)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3)该企业年产品价值总额是多少?(4)企业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2、某企业有流动资本400万元(其中工资100万元),每3个月周转一次,该企业资本有机构成9:1,固定资本平均每10年周转一次,企业全年产品总值2860万元。请计算该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

3、某企业预付资本1000万元,企业资本有机构成为8︰2,预付不变资本中用于购买劳动资料部分为600万元,固定资本平均10年周转一次,流动资本每年周转4次,剩余价值率为150%,试计算该企业的资本总周转速度、年产品总值、年剩余价值率。

五、论述题

1、试述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基本原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现实意义。

2、试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划分有什么不同?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理论前提之一是:

A.把生产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把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C.把整个社会生产分成两大部类

D.把资本分为社会资本与个别资本

2.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c+v+m

B、固定资本+不变资本

C、v+m

D、流动资本+可变资本

3.社会总产品扣除补偿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产品价值是()

A.工农业总产值B.社会总产值

C.国民生产总值D.国民收入

4.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主要依据是其( )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价值形态 D.最终用途

5.下列那个部门属于I大部类

A.采矿部门 B.服装部门 C.食品部门 D.日用工业部门

6.包括生产消费与生活消费的是

A.个别资本 B.固定资本 C.社会资本 D.可变资本

7.社会总资本考察的是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8.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在

A.生产领域 B.流通领域 C.生产阶段 D.售卖阶段

9.消费问题对于单个资本

A.属于外部条件 B.属于内部条件 C.必须要加以考察 D.意义同社会资本一样

10.第Ⅱ部类中的Ⅱc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

A.生活资料 B.生产资料 C.剩余产品 D.国民收人

1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A.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D.剩余价值的实现

1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公式I(v+m)=IIc,反映了()

A.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B.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关系

C.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关系 D.以上三种交换关系

13.公式Ⅰ(v十△v十m/x )=Ⅱ(c十△c) 是()

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1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是()

A.Ⅰ(c+v+m)=Ⅰc+Ⅱc

B.Ⅱ(c+v+m)=Ⅰ(v+m)+Ⅱ(v+m)

C.Ⅰ(v+m)>Ⅱc

D.Ⅰ(v+△v+m/x)>Ⅱ(c+△c)

15.社会资本再生产公式中m/x表示的是( )

A.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B.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C.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D.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16.假定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v)是2000,剩余价值(m)也是2000,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c)是3000,这时社会资本:

A.只能进行简单再生产;B.只能进行萎缩的再生产;

C.有可能进行扩大再生产;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都不能进行。

1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要求提供追加劳动力所需的消费资料,反映这一要求的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公式是

A.Ⅱ(c+v - m/x ) > Ⅰ(v+m/x)

B.Ⅰ(c+v+m)=Ⅰc+Ⅱc

C.Ⅱ(c+v+m)>Ⅰ(v+m)+Ⅱ(v+m)

D. I(v+m)=IIc

18.所谓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在社会总产品中表现为:

A.增长最快的是生产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 B.其次是生产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C.最慢的是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任何时候都比消费资料增长快。19.生产资料生产之所以优先增长是因为()

A.扩大再生产主要依靠生产资料B.技术进步引起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生产资料生产比生活资料生产重要D.生产资料生产周期比生活资料生产周期长

20.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A.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与社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1.固定资本更新()

A.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B.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C.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D.不能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2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

A.生产不足的危机

B.消费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2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是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相对过剩 C.人口绝对过剩 D.人口相对过剩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组成部分包括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剩余价值

2.下列那些部门属于的II大部类

A.食品部门 B.服装部门 C.采矿部门

D.机器制造部门 E.日用工业部门

3.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A.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实物上得到替换

B. 社会总产品中所含的剩余价值全部实现

C.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D. 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E. 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得到满足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A.Ⅰ(c十v十m)=Ⅰ(c十△c)十Ⅱ(c十△c)

B.Ⅱ(c十v十m)=Ⅰ(v十△v十m/x )十Ⅱ(v十△v十m/x )

C.Ⅰ(v十△v十m/x )=Ⅱ(c十△c)

D.Ⅰ(c十v十m)=Ⅰc十Ⅱc

E.Ⅱ(c十v十m)=Ⅰ(v十m)十Ⅱ(v十m)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E.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6.固定资本更新在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中的作用表现在()

A.它是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B.它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C.它是防止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手段D.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走出危机

E.它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提供新的物质条件

7.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A.危机阶段 B.萧条阶段

C.复苏阶段 D.高涨阶段

E.滞胀阶段

三、辨析题:

1.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运动特点是一样的

2.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I(v+m)>IIc。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I(v+△v+m/x)>II(c+△c)。

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技术进步条件下扩大再生产的规律。因此,生产资料增长速度越快,社会生产就越能发

展。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是生产的商品绝对地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6.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

7.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总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主义制度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而不断扩大和加深

四、计算题:

1.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为;

第一部类:4000c+1000v+1000m=6000

第二部类:1600c+800v+800m=3200

两大部类的积累率均为25%.试计算,为实现扩大再生产,如果第I部类追加资本的有机构成为9:1,那么第II部类追加资本的资本有机构成是多少?

五、论述题:

1. 简述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过程。

2. 试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3.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第六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

1 、利润率表示 ( )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2 、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

A. 商品贱买贵卖的收入

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额

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3 、利润率是 ( ) 。

A. 剩余价值同所费资本的比例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例

C. 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例

D.剩余价值同固定资本比例

4 、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

A.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引起的

B.平均利润的变动引起的

C.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动引起的

D.商品价值的变动引起的

5 、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 )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家同工人之间竞争的结果

D.是国内外竞争的结果

6 、超额利润是()。

A. 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C.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商品价值与生产成本的差额

7、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相比通常是()

A.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B.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C.剩余价值率大于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时而小于利润率、时而等于利润率

8 、生产价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商品价值的形成

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C.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9 、股票价格是 ( ) 。

A.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B.与股息成反比

C.与市场利息率成正比

D.股息的资本化

10、借贷资本所有者贷出货币资本时()。

A.放弃了资本所有权,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B. 转让了资本使用权,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

C.既放弃了资本所有权,又转让了资本使用权

D.既没有放弃资本所有权,也没有转让资本使用权

11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是按照()。

A.全部资本计算

B.借入资本计算

C.自有资本计算

D.外来资本计算

12、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股息率为10%,年股息为10元,当银行利息率为5%时,这张股票价格是()

A.100元

B.200元

C.300元

D.400元

13 、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A. 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4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 。

A. 土地的自然条件差别

B.土地经营权的资本主义垄断

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

D.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15、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取决于()。

A.优等地的生产条件

B.中等地的生产条件

C.劣等地的生产条件

D.平均的生产条件

16 、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有机构成

C.土地的等级差别

D.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17、平均利润率形成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围绕着()

A.价值上下波动

B.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C.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18.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9、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 )

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银行资本 D.借贷资本

20、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

2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22、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3、反映资本家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24、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

A. 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 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25、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6、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27.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

A.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利润完全相等

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受到打击

D.全社会平均利润之和与剩余价值之和不相等

E.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3、利息是 ( ) 。

A 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B 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大于平均利润

E 等于平均利润

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农业的资本机构成较低

C.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D.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E.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5、生产成本是( )

A.资本家预付的资本 B.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C.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限 D.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E.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6、股票价格()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7、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E.部门之间竞争的程度

8、绝对地租()

A 是与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 只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C 是因为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地租

D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

E 租种劣等地也必须缴纳的地租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计算题

1、设:某银行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了用于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率为5%。银行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股息率9%。

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

(2)银行利润率是多少?

(3)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

2、假定一年内预付的产业资本为8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8∶2 ,剩余价值率为100% ,不变资本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商业资本家为了销售商品,需要预付商业资本200万元。试计算:

(1)社会平均利润率( p ′)是多少?

(2)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各是多少?

(3)产业资本家以什么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什么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3、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各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额?(3)各部门的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各部门的平均利润?(6)各部门的生产价格?

五、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第七章竞争与垄断资本主义

选择题

1、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

A垄断组织之间成立价格协议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协商

C由实力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 D非垄断组织对垄断组织施加压力E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定价

2、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A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B银行垄断资本可以去吞并和排挤小银行

C银行成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中介人 D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

3、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

A领导者阶层 B中间阶级 C资本家 D金融寡头

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

A“个人联合”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

C金融联系实现的 D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对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政治经济学试题和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2010-05-23 06:31:56| 分类:经济|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一、名词解释 1、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它的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企业经济行为:指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采取的决策和行动。 二、不定向选择题 1、商品的价值是( B ) A、商品的自然属性 B、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 C、商品的有用属性 D、商品的价格表现形式 2、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BCD ) A、社会待售商品量成正比 B、商品的价格水平成正比 C、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D、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E、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

3、划分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按照( B ) A、所有制形式 B、财产的组织形式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C、企业内部的现代化程度 D、企业对人、财、物的利用程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BCDE ) A、厂长负责制 B、产权清晰 C、权责分明 D、政企分开 E、管理科学 三、判断题: 1、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2、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中心是调节货币量。(∨)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4、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7、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是计划经济的要求。(× ) 8、现代企业制度就是承包经营责任制。(× ) 9、为了扩大出口,我国应当主要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 ) 10、调节经济总量,就是调节总产量。(× ) 四、填空题

《政治经济学》作业题,附答案.

第一章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如何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便决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能促进或延缓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是人类社会 第二章商品 1、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内在的、抽象的、不能自己表现出来,只有通过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才能获得表现;而交换价值则是外在的、具体的现象形式。价值是一种绝对的量,而交换价

值则是一种相对的量,即通过两种商品的价值比较而相对地表现出来的量。它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相背离。 2、如何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首先,两者是统一的,相互依赖的,互为条件,共处在商品体中,缺少哪一个因素,都不 能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没有价值,因而也就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中最本质的因素,一种物品如果仅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人类劳动产品,就没有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有些物品虽然既有使有价值,又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而没有形成价值,也不是商品。所以,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二者的对立表现在:(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提供了交换的必要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提供了交换的标准、尺度。(2)使用价值不是商品所特有的,是所有物品的共同属性,是永恒范畴;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历史范畴。(3)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能同时归买者或卖者中任何一方所有,而只能分别归于买方和卖方。这是因为,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卖方),他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就必须生产出不是供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并让渡过去;对于商品买方来说,他购买的目的是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

政治经济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政治经济学期末测试(闭卷) 考试时间: 90 分钟 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20 分) 1、生产力是() A、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B、生产物质的能力 C、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D、人们发现并运用自然规律的能力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商品与货币的关系 B、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C、政治与经济运动的关系 D、世界经济走向 3、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A、研究生产力的内容和要素 B、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对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进行批判 D、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4、社会生产关系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由()关系组成的体系。 A、生产、分配、占有、消费 B、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C、分配、占有、交换、消费 D、生产、交换、盈利、消费 5 、1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 A、一般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7 、资本积聚()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8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A. G— W?P? W’— G’ B. W? P? W’— G’·G— W

C. P? W’G’·G—W?P D. G’— W? P? W’ ) 9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 、价值手段与流通 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10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二、多项选择题(32 分) 1、货币是() A、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一种特殊等价物 C、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具有流通手段的金属 2、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E、世界货币 F、国际货币 3、影响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有() A、竞争规律 B、供求规律 C、盈亏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4、生产社会化,是指() A、劳动过程本身的社会化 B、由分散的小生产者转化为大规模社会生产的过程 C、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 D、生产工具的社会化 E、生产过程的社会化 F、产品的社会化 5、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马克思主义原理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试题答案 单选:1—5 DACAB 6—10 ACDBB 11—15DDDCD 16—20ABDBD 21—25ADABC 26—30BDADA 多选:31、AC 32、ABCD 33、CD 34 CD、35、AB 36、ABCD 37、ABCD 38、BCD 39、ABCD 40、ABCD 41题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2)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2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答:(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3.如何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结合实际说明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答:(1)对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应从以下几点加以说明: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二,矛 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第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 物发展的动力。 (2)内因和外因的关系: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 原因;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 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过内因而其作用。可结合个人实际结合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实际,说明内因外因的关系。 44、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 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从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理论基础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2)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从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重点方面,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指导意义,特别是要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一、辨析题 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 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2)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第三,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第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主要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

政治经济学试题与答案全集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 B ) A.生产力和经济基础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生产力和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基本经济规律是( A ) A.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 B.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在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和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D.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D ) A. 剩余价值理论 B. 商品经济理论 C.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D.阶级斗争理论 4.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 B ) A.市场购买力 B.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商品价格总额 D.商品的供求状况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B ) A.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 历史和道德因素决定的 D. 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6.任何社会再生产从其容看(B ) A.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B. 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C.既是使用价值的再生产,又是价值的再生产 D.既是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又是涵的扩大再生产 7.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 D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 流通资本 D.社会总产值 8.生产成本( C ) A.同资本主义生产费用是不同的量 B.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C.由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构成 D. 是计算全部生产资料的耗费 9.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C ) A.产业资本中的商品资本便不复存在 B. 商业资本仍是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 C.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 D.使流通环节增多,延缓了产业资本的周转 10.资本主义绝对地租来源于( C ) A.农产品在流通领域中的贱买贵卖 B. 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C.农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工业资本家转让给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利润 11.新殖义在实质上同旧殖义是相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D ) A.仅仅是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B.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方法有所改变 C.体现着国际分工的不同发展阶段 D. 所采取的控制和掠夺的方法有所改变 1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 D ) A.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A ) A.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这一规律在垄断阶段的作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B.只是在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发生作用

政治经济学试题(附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 A、越多 B、越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2.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 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 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 A.体力劳动为尺度 B. 脑力劳动为尺度 C.简单劳动为尺度 D. 复杂劳动为尺度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A.成正比 B.联系不大 C.成反比 D.无直接联系 6.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7、.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8、.下列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A、保管费 B、运输费 C、包装费 D、广告费 9.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是() A.一般产品生产过程 B.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C.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D.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过程 10.超额剩余价值是() A.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B,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商品的价值高于商品价格的差额 D.商品的价格低于商品价值的差额 1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 A.社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B.部门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C.单个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D.行业资本增大的两种途径 12.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P… W′— G′— W … P B.W′— G′— W … P… W′ C.G — W — G … P … W D.G — W … P … W′— G′ 13.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 A、历史和道德 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 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 D、商品的供求关系 14.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15.20世纪中叶兴起的混合联合公司是 A、一个部门中从事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B、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C、从事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D、从事跨部门跨行业生产经营的垄断组织形式 16.股票价格是() A.股票的票面金额 B.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C.公平收入的转化形式 D.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17.垄断资本主义最本质的经济特征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包含全部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9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B )0-5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D )1-35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 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这是一种( A )1-37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B )1-54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C )1-57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B )1-56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 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1-71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 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 A )2-102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 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 )2-106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 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B )2-107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 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 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C )1-36(与辩证唯物法结合理解)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 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 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D )3-135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 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3-139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

辨析题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在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中,劳动、资本、土地、技术是不可缺少的,马克思肯定各种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同等的重要性,他说:“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具体劳动和各种生产要素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价值则不同,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实体,劳动是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物质元素仅仅是价值创造的物质条件,它不创造任何价值原子。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但劳动并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人的劳动。如果根据使用价值的生产离不开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一点,认为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认为生产 资料和劳动者都创造了价值,从认识上讲,这是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不同的属性,进而也混淆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所谓价值、抽象劳动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凡是社会物质财富,都经过人的劳动才能形成。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说价值的实体是人类抽象劳动,价值的唯一源泉是劳动。不承认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是企图掩盖资产阶级利用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而无偿占有别人劳动这种剥削的实质。 3.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答案要点] 此观点错误。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减少,所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决定,而计量劳动量多少的自然尺度是劳动时间,所以价值量就取决于劳动时间。生产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由于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的差异,他们各自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同一社会必要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所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不论劳动生产率发生了什么变化,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是不变的。 6.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一般商品在消费过程中,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它的价值也会消失,或者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劳动力商品则不同,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既在流通领域进行(以流通为媒介,在市场上买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又不在流通领域进行(剩余价值是在使用劳动力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整个过程的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 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劳动力的使用能为其购买者创造剩余价值。价值增殖的秘密就在这里。劳动力商品的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对货币转化为资本具有决定性意义。资本家购买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16.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 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答案要点] 此观点正确。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的体现,在经济上要求自由竞争,等价交换,在政治上要求自由平等,民主平等,这些特征与奴隶制、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作为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体现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资产阶级的共和制、议会和普选制,所有这一切,从全世界社会发展来看,是一大进步。人类走到了资本主义,而只有资本主义,凭借城市的文化,才使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和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 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是(D )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A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7.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 A ) A.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 社会再生产就其内容来讲包括( C ) A.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 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 C.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 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 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 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 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 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 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部分答案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c)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B.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 D.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c ) A.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4.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c) A. 抛弃 B. 纯粹的否定 C. 既克服又保留 D.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b ) A.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B.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C.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5.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 ) A.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B.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bc ) A.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B.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7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DA) A.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B.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析题及答案整理

辨析题题库: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2、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贝克莱)肯定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3、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4、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生产方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5、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65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主观映像。” 6、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7、正确的意识其根源是客观事物,错误的意识则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 错误。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映,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8、唯物主义都倡导能动的反映论。 错误。264页4-7行 9、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限的。 错误。就具体认识过程而言,人们的认识能力收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穷尽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但按其本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来说,人类思维是至上的,完全能够认识无限着的客观世界。(290页)在特定实践活动中,可用于实现目的中介或者手段都是有限的。但同时,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对实践既定目的超越是永无只止境的。(81页) 10、既然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那就没有必要提倡认真读书,接受间接经验。 错误的。肯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的必要性。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就人类认识总体而言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主体,其绝大部分知识来源于间接经验,任何人都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直接经验。在你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则是直接经验。所以,人类的一切认识都是来自于实践的,但接受直接经验的同时,不排斥接受间接经验。 11、有用即真理。(不做要求) 错误。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实用主义认为真理是观念和行为对人有用的效果,认为概念、思想、理论是不过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这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真理论。(P286) 1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历史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错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成为历史的“剧作者”。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深刻影响,但其作用的发挥受到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制约,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脱离人民群众,历史人物将一事无成。

政治经济学原理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其填在题干后的括号。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B)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2. 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C)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3.商品的社会属性是指( B ) A. 使用价值(自然属性)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抽象劳动 4.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D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5. 1 只绵羊= 2 把石斧表示的是(D) A. 一般的价值形式 B.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货币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6. 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A) A.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 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A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C.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 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8. 通过提高工人劳动强度取得剩余价值属于(A) A. 绝对剩余价值 B.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 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是全体资本家长期获得的, 以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为条件。 C.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D. 超额利润 9.社会再生产就其容来讲包括( C )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B.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和涵式扩大再生产 C.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D.生产资料的再生产和消费资料的再生产 10.计件工资是( A ) A. 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 B. 名义工资的转化形式 C. 实际工资的转化形式 D. 货币工资的转化形式 11. 资本积聚( A ) A.是依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实现的 B.是由众多中小资本合并实现的 C.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来实现的 D.不受社会财富增长速度的限制 12.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答案

第1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等价交换 B.价格与价值经常相符合 C.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 D.价格与价值背离,并围绕价值波动 您的答案:D 2.第2题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您的答案:A 3.第3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C.朴素唯物主义 D.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 您的答案:A 4.第4题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它能()。 A.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B.把劳动力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 C.保存生产资料价值 D.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您的答案:D 5.第5题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实现人权 您的答案:A 6.第6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B.是两回事 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您的答案:C 7.第7题 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 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的 C.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实现的 您的答案:C 8.第8题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A.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B.本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您的答案:C 9.第9题 金融资本是由(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您的答案:C 10.第10题 垄断利润的实质是( )。 A.垄断资本家所获得的平均利润 B.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C.垄断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D.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 您的答案:B 11.第11题 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 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 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和简答题(绪论~第四章,辨析题有答案)

绪论辨析题 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 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不对。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这一观点是对的。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

(完整word版)政治经济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学生习题 一、单选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方式 D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2.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更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基本经济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律 3.商品是() A劳动产品 B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C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D用来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 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商品的效用决定的 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5.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它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A.成反比 B.成正比 C.没有关系 D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6.价值形成发展到货币形式以前顺次经过() A.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 D.扩大价值形式、简单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7.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 A具有使用价值 B是商品,具有价值 C是金银 D能够分成若干等份 8.观念上的货币可以作为() A价值尺度 B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D贮藏手段 9.在1只羊=2把石斧的价值形式中,2把石斧是() A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B处在等价形式上 C既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在等价形式上 D处在一般等价形式上 10.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是() A出现了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B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 C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 D经过商品交换 11.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格往往高于价值 12.简单商品流通公式是 ( ) A.W-G-W’ B.G-W-G’ C.G-G’ D.G-W…P…W’-G’ 13.资本的总公式是() A.W-G-W’ B.G-W-G’ C.G-G’ D.G-W…P…W’-G’ 14.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指明价值增殖产生的具体所在() A.发生在G-W购买阶段的货币上 B.发生在W-G售卖阶段上 C.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发生在购买阶段G-W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15.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所创造的新价值是()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简答 1、简述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 (1)区别:两者含义不同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生产地位的总和,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有制和产品的分配方式,属于本质关系层次。 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属于经济运行关系层次,其变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一定改变经济制度的属性。 (2)联系: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经济体制以各种具体形式外化为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作为形式反映经济体制 适当的经济体制对于维护和完善经济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什么是级差地租,其形成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哪两种形态 (1)含义:是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与土地等级相联系的地租形式 (2)形态: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条件不同而分为两种形态,即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有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是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3、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理论意义是那些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马克思首先揭示并进行论证的。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第一次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在此基础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创立了剩余价值的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都同劳动二重性学说相关。 4、简述资本的一般特点和主要形态 (1)特点:资本的增殖性 资本的运动性 资本的返还型 资本的风险性 (2)形态:货币资本形态 实务资本形态 无形资本形态 虚拟资本形态 5、用公式说明资本流通量是怎样决定的 货币流通规律:即货币流通同商品流通相适应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流通中的货币量必须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故也称作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