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网络编程实践课程的探索

网络编程实践课程的探索

网络编程实践课程的探索
网络编程实践课程的探索

网络编程实践课程的探索

摘要:针对在网络编程实践课程中存在的学生动手能力差距较大的问题,论述笔者以授课实践为基础,在课程的组织上结合精选推荐选题和自行选题两种方式,力求兼顾两类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从课程完成的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相应的课程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网络编程;实践教学;网络工程专业

计算机网络是现代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近年来,网络上的新应用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而现代工作与生活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各种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及使用也主要集中在网络平台上。因此,无论是网络工程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都应具有较强的网络编程能力,否则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而网络编程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其中课程实践占有更重要的位置,我院的“网络编程课程设计”就是集课堂教学和实践为一体的网络编程综合课程设计。

通过网络编程综合课程设计的学习,特别是由自己完成一款网络软件的设计、开发和部署的全过程,使学生掌握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开发技术,了解相应的网络通信原理和实现机制,是学生学习网络编程最有效的方式。同时也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课程设计环节是网络专业高校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环节。

1课程概述

“网络编程课程设计”在本科第3学年秋季学期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必修,计算机专业选修。前导课程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总学时32学时,其中课堂教学16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教学内容并不固定,需要根据当前的网络应用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目前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互联网及网络应用的发展和现状、当前各种主流网络开发模式和开发技术。重点讲解B/S和C/S模型,简要介绍网络计算及分布式开发技术(J2EE、CORBA、Web Service、ActiveX组件技术、P2P计算、网格计算等)和移动计算技术等。

各主流平台上TCP/IP通信的编程实现方法,重点介绍基于socket的网络软件开发。

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案例1

案例1: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策划书 一、项目摘要 你是不是不想每天都在食堂吃那些天天都一种口味的菜? 你是不是又不想到外面餐馆去吃那些美味却不太安全的饭菜? 你是不是想体验和同学一起下厨的神秘感觉? 大学生厨房就非常对你的口味,把你从烦闷徘徊中解脱。 同学们只要买来自己喜欢的菜肴,这里有完备的厨房设施和就餐设备,所有像家里一样的厨房设备和餐厅设备都一应俱全,营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结构单一的,集中出租房灶台的店。它的结构鲜明,一个厨房四台灶,加一个餐厅,构成一个单元,一个店可由或多或少地几个单元组成,每个灶台在某个就餐时间可轮流由几组顾客使用。大学生厨房的成本比较少,每单元仅2000-2500元/年大概可在一学期内收回成本,下半年的收益可用来扩展设备设施。 因为本项目专门针对大学生的饮食和娱乐问题所设计的,而且调查到很多同学,他们都很期待大学生厨房的开业,很愿意去尝试一下,并且说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请朋友或和室友一起下厨。所以它的吸引力是无限大的。每年一届的新生又为大学生厨房增添新的顾客源,所以它将是经久不衰的。 它的规模可大可小,而且前景可观,成本低。可能随时没模仿,所以要严格管理各项工作,提升它的品味,不断地从原有基础上创新,从学生中不断反思和改革,来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它的管理模式很简单,分内外部管理。外部管理主要是宣传,和大中规模订租的合理安排;内部管理主要是为大学生厨房营造自由、洁净的气氛。 快来大学生厨房,和朋友一起享受下厨的快乐吧! 二、公司简介 1、性质:大学生厨房是一种面向全体大学生出租厨房的一种服务性项目。 2、设备设施:大学生厨房以单元制形式存在,一个单元有一个厨房和一个餐厅。一个厨房中有四个灶台,四套炊具和燃气灶,和一个砧板台,多套切菜工具,和一个橱柜,里面碗具、油盐等调料一应俱全,配备自来水龙头和多只篮、桶等洗菜工具,和几个油烟机;餐厅里有大小桌子五、六张,电风扇,饮水机,电冰箱,消毒柜,电饭煲,时时提供热饭。 3、项目服务内容:大学生们只要提着自己喜欢的菜来到大学生厨房来,根据时间或者规模交付一定的租金就可以到指定的灶台上去烹饪了,一个厨房四个灶台、可以同时烹饪。在一个中餐或晚餐时间内,一个灶台又可连续地让几组同学烹饪。这样一个单元的厨房:中餐时间(11:00-2:00)之间大概可以烹饪28(4个灶台*7组/灶台)组同学。同学们可以在这里吃完再走,也可以带出去吃,一切自便。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资源的充分体现,更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福安市八一小学,于1996年与武警福安中队共建,是闽东唯一的一所少年警校。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平台,进行了校本课程建构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军魂铸人”的总体框架 小学生正处在国防观的形成时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笔者所在学校在做好国家与地方规定课程设置的同时,着眼国防特色品牌,通过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初步掌握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以学校文化理念为灵魂。“八一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砥砺出“育根铸魂、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品德优良、团结奋进、敢于担当、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秉承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学校整合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各种资源,为国

防教育校本课程确立了“军魂铸人”的纲领。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追求。笔者所在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警校共建”的军旅文化。学校把优秀的军容、军威、军纪、军风融入课堂,创设了二十多个拓展型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某一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军旅文化的洗礼。学校所有活动围绕这一特色开展,打造国防教育办学特色,树立学校军旅文化品牌。 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国防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具备更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合格的公民。在笔者所在校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体验、设计、模拟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还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的需求,对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减,增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自主感和拥有感。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八一小学凸显国防教育特色,打造军旅文化,形成“机制、师资、课程、活动、环境”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构建无缝对接的课程链。 机制创新。课程开发是慎思的过程,为做到“细”“实”“严”,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从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国防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整合,编写出一套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备学校特色的军校共建校本教材。学校还以“可爱的军人”为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创编《童心畅想美丽家园》《少年武警手册》等补充性校本教材。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直男孔雀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李旭学号:5120150736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郑宇学号:5120153308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韩景扬学号:5120154876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506 指导教师:崔鹏 报告提交时间:2018 年 4 月23 日

一、主要创造技法 在本次的创新实践课程的作品设计中,我们小组运用的主要创造技法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我们小组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增加设想的数量,以便获得有价值的创造。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与要求 “变废为宝”作品设计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为材料,通过设计者的智慧和动手操作,重新赋予废弃物以价值,实现废弃物再设计、再利用的创新性活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组成团队,围绕环保主题,收集身边的各类废弃物,将其通过简单的裁剪、粘接、缝合、焊接、组合,变为一件个性、实用的新作品。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认知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增强个人艺术创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设计与制作方案(创新目标现状分析,计划如何做,采用哪些创新技法,用到哪些仪器设备、材料,如何收集资料等) 制作作品的第一步是需要一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召集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整个计划和制作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完成,对于采用的创新技法,会用到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由联想法、强制联想法、分析法、设问法、类比法等。完成变废为宝的作品我们需要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在网上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资料,这为我们制作作品提供了方便。 四、设计与制作过程(将方案转变为作品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们小组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主要分了以下步骤来制作: 1、材料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的材料有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所以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困难。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通州区小务中学 唐昊原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摘要】在课改浪潮中,地方课程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进了一丝活水。它以开发地方资源为教学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更关注各学科和生活的结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如何让学生爱上它,乐于参与其中,培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就将本人在使用和教授《通州地理》时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地方课程《通州地理》实践体会 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常取决于个体对知识和经验、工具性和内在性、学科和活动的认识和选取,不同的认识产生的课程理解也就不一样。我国传统的课程观多认为课程就是学科,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在传统的课程理解中,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脱离的,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是不够的。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课程与生活脱离的现状,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而对“地方”的理解主要是对划分地方标准的理解。地方课程产生的外在形式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但如果把“行政标准”作为划分“地方”的标准就会忽视文化标准对区域划分的意义。这一方面割裂了课程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把教育活动的终极取向──人的发展,转向了社会的发展,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位”甚至“政治本位”。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地方课程定义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国家的课程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地方课程开发的终极性价值──对人的全面提升。教育具有发展人和促进社会两大功能。从宏观层次来讲,两者在一定标准下可以达成统一。但就教育活动而言,其直接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教育直接的、永恒的追求。理想教育所追求的人的发展泛指“个人和文化的变化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是人的全面提升。依据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人的全面提升分为普遍性发展和地方性发展。普遍性发展是在国家课程中所要实现的所有学习者都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学生共性部分的发展;而地方性发展则主要是指的人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情感、观念等的地方性特征,体现的是地方文化资源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国家课程所承认、追求却难以实现的。人的普遍性发展与地方性发展既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两者在共同构成教育终极价值追求──人的全面提升的同时,又在其发展的内容、载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2、地方课程开发的基础性价值──地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个十分繁杂的概念,我们这里所指的文化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侧重于精神层面。那么地方文化则主要指由地方所生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与地方性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主要包括地方的历史传统、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工艺美术等。这其中,独特性是地方文化的基本内涵。

创新实践课程总结

创新实践课程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而创新,来源于新时代的我们。——题记 我校今年10月份开展了大学生15届“创新工程实践公开课”,利用网络公开课和公开见面会课程的学习传授,了解创新,认可创新,希望让我们在新的时代中适应科技进步带来的发展。 创新实践就是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新可以创新方法,在生活中去实践。比如说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在发明创立一些东西事物,叫做创新到生活中去做一些事情叫做实践。 在学习的过程中,讲课老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我们阐述了创新的起源,从一个可乐瓶游戏的开始,引领我们进入设计思维发展的历史、设计思维的三大步骤和六大流程、创新设计思维的十大特征等等,为我们揭开了创新实践的大门。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如果把教学的知识放在一个主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所以讲课老师利用生动的例子,对起源和发展娓娓诉来,开发了我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创新还是实践两者密不可分,互联网软件的开发,需要实践中的市场营销技巧,而市场营销的手段又要跟上商业模式的创新,这无时不刻的提醒着我们既要发展,又要学习,既要创新,也要实践!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也是青年成长的正确道路。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青年理想信念的确立,思想观念的成熟,学识的增进,技能的提高,都有赖于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就将更加波澜壮阔、丰富多彩,具有更大的活力与魅力, 课程的最后是演讲技巧的学习,无疑这是一神来之笔!对如今我们这些即将踏上社会的学子而言,面试的演讲技巧十分重要,它关乎着我们的命运,是参加工作的考量线。尽管老师们讲课的时间不算很长,却还是让我受益颇多,增加了我对演讲的认知和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科学研究表明,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对于这些不同的结果往往很难判断谁是谁非,其关键在于每一种认识的自身必须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和自成体系。只有这种自圆其说的系统认识,才可能形成知识或发展成学派。因此,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创造力对我们国家又多么的重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创新的本质是创造,创新的理论基础就是创造学。所以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拿出十分的激情去学习这们课程。 学习结束后,我总结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传统文化与地方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计划

传统文化与地方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计划 汪清县大兴沟镇第一学校张合庆 (2016-2017年度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有关课题研究的安排,结合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课题研究为主线,在实践新课程的进程中,进一步更新观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教育科研中努力提高我的理论研究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从而切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使课题研究更好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学习,构思课题,设计初案,初步探索、提出实施方案,形成申报材料,展开初步探索工作。 2、调查实验班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确定课题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探索传统文化与地方课程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 4、开展传统文化知识专题讲座,普及传统文化知识,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 5、积极开发地方课程,引导学生感悟身边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主性。 三、研究的方法与措施 1、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症结所在,确定课题难点与重点,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积极配合实验班级的班主任,在教室里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等方式,以此来为课题研究营造一种浓厚的空间文化氛围。 3、着重研究教材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课题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扎根。 四、课题组月活动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子课题及课题实施方案、本学期研究计划。 2、校本培训活动。 十月份 1、研讨活动。(集体备课)

2、围绕课题研究进行主题教研活动。 3、课题理论学习。 十一月份 1、课题理论学习。 2、课题的常规课。 十二月份 1、整理并验收各项工作及材料上交情况。

创新设计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设计实践课学习心得体会 时光飞逝,转眼间创新设计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回顾这段学习的日子,真的感慨万千,有辛酸,有喜悦,当然更多的是收获啦!学习生活提高了我的独立学习工作能力和为人处事能力,在学习期间我最大的收获是: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从实践中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第二,通过课程的学习,加强了我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第三,在上课的这些日子里,我学会了在学习中创新,在学习中成长。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因为实践能力的欠缺,起初做起事来总是笨手笨脚,也觉得挺辛苦,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进步和成长,也充分感受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于是我决定就算再苦再累我也要坚持下去,所以设计起来反而觉得轻松了许多。通过虚心请教,在江和老师的指导帮忙协助下,解决了很多专业上和技术难题,经过近一学期的学习,我已经初步 在学习的半年时间里,虽然有时候设计很苦很累,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实践中的专业技术,不断积累实践技术经验。创新设计课是将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我们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和人才素质两方面得到锻炼和培养,从而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尽快成为骨干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创新设计课,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多种专业软件的主要用途、功能和使用方法,掌握了pcb电路板的基本知识和设计的一些基本注意事项。加深

对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设计、试验等基本理论的理解。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交直流变换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等方面的知识。为进一步学好专业技术,从事这方面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理论来源于时间,理论最终用于实践”,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平时书本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带着自己的疑问去学习了解制作电路板所涉及到的有关方法。在这次实践中都得以解答,并进一步让我深刻地理解、体会和证明了理论知识,让自己有了深刻地记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身为一个大学生,应以学业为重,学习就是首要任务。学习学不好,事情也很难做好。大学生不仅要读好书,还要行万里路,从实践求真知,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在本学期创新课程过程中,我不但对所学习的知识加深了了解,更加重要的是更正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观点和提高了我们的独立工作能力等。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从中获得的实践经验使我终身受益,并会在我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得到印证,我会持续地理解和体会实习中所学到的知识,期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充分展示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而努力。

小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

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 乐城镇中心小学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汇报材料近年来,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进入了新的变革时期。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科学而合理的设置课程门类,组织资源,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一直是我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我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按照新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要求,从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出发,进一步突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我校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陆续在低中高年级开设了不同门类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目前开设的地方课程有:一二年级《国学启蒙》每周两课时;三年级《安全教育》每周一课时和《民族团结教育》每周两课时;四年级《探索活动》每周两课时;五年级《法制教育》每周一课时和《探索大自然》每周两课时。 通过地方课程的实施,培养了他们顽强坚定、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从历史上优秀人物功彪青史的伟绩中受到熏陶和教育,激起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迫切地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与此同时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方面精选学习主题,让学生参加德育活动课程实践,在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人生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个人与

家庭、个人与社区、个人与学校、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世界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前开设的学校课程有:一二年级阅读和写字;三四五年级阅读、写字和朗读。为确保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我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课程开发能力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对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和实施,并定期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开展与校本课程有关一系列活动,如《优秀作业展评》、《人人争当小小书法家》、《古诗文诵读比赛》以及《爱祖国爱家乡演讲比赛》等活动,经过长期对学生进行规范的书写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逐步养成着眼全局,谋事周全的良好品质。多读书能多吸取知识,增广见闻,学习他人成功、失败的经验,做事的方法,幽默的态度,待人处事的方式,久而久之自然能充实个人的内涵,使言谈有物,内盈而外华。通过朗读训练,学生可以从篇章中领会文章的主旨、思想、意蕴,既受到了熏陶感染,又锻炼了用语音描描摹事物、表情达意的能力。 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长期以来,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编写的甚至连教学参考书也齐备的教科书,教师的专业能力发挥受到很大的限制,学校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因此,学校和教师课程意识与开发能力的欠缺,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最大困难。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陈吉明 报告提交时间:年月日 九霄塔制作

一、项目目的与要求 本项目是面向本科学生选修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块。学习掌握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创意模型制作的创新实践活动,使学生心领手练,领略模型制作的无穷魅力与伟大创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设计与制作方案 本组采用智力激励法,列举法、形态分析法、类比法等创新技法,利用互联网查阅大量资料,本着可行,可制作为原则,收集出可用于制作九霄塔的材料,包括木材,kt板,竹材等。进行了一定的图纸分析后,决定主要以硬质材料作构架,其余材料做辅助的实施原则,进行一定的创新,制作九霄塔。 三、设计与制作过程 1以埃菲尔铁塔结构的三层式为主要模板,进行一定比例的计算,以及图纸的初步绘制。 2进行三层构架的初步分析,并作出合理科学的制作模型方式方法,完善一切细节问题的处理意见及方法。 3将所需要的木质材料,竹材,kt板,以及胶水,双面胶等分门别类的整理安排,为具体实施创作做准备。 4首先,对九霄塔的第一层进行构架搭建,包括泥塑底座的处理。其次,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木质,竹制材料的硬度搭造第二层。最后,利用kt板构造第三层以及周围的修饰。 四、结果与讨论 成功的制作出九霄塔,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包括材料选择,图纸的不完善等,所创作出的九霄塔外观比较粗糙,所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很多。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最低水准。 附录:作品照片2~5张 感想与收获:单独一页放最后。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王芳余…文章来源:南宫徵羽推荐点击数:1819 更新时间:2009-1-29 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 王芳余祖国湖北省五峰职教干训中心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青少年中受到普遍的漠视,这是十分遗憾和悲哀的。诚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用民族音乐感染、熏陶青少年,让独具特色的地方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笔者试从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实践与探索、思考与困惑三个方面发表一孔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意义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对于引导学生领略民族音乐魅力,改善音乐课堂教学结构,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引导学生领略地方民族音乐魅力,是中小学教育的人文要求。地方民族音乐指的是民族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音乐总汇,它包括地方民歌、地方舞蹈、地方曲艺、地方演唱作品、民间歌谣等。如笔者所在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就是一块地方民族音乐的“富矿”,可以挖掘整理用之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育的资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方民族音乐从音乐层面上本质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生存方式和情感寄托。它以自己特有的亲和力和扩散度影响着孩子心灵的成长,折射出别的地区和民族音乐无可替代的光辉。民族地区的音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把地方民族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介绍给孩子们;只有从就近区的民族音乐着眼,把学生最熟悉、最亲切的地方民族音乐的精髓展示出来,才能帮助他们建立起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民族音乐的理念。 (二)引导学生领略地方民族音乐的宏博精深,是改善音乐课堂教学格局的必然。中小学音乐观行教材作为通用教材存在着两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一是歌曲选用趋向陈旧,虽然大多是经典老歌名曲,却少了些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二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构成的大家庭,具体到某一民族地区的音乐必然是千差万别的,所谓众口难调,统编教材不可能为某一具体民族地区的孩子提供更多的“风味小吃”和人文关怀。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中小学音乐教学缺乏鲜明的地域特色,不能更好地关照中小学生耳濡目染的感性材料。因此,将地方民族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对于改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丰富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增强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情趣都势在必行。 (三)将地方民族音乐引入中小学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向心力。爱国必先爱家乡。热爱民族音乐也必然要以热爱地方音乐为出发点。热爱的前提是了解和欣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们往往由于舍近求远、熟视无睹等文化心理,忽视了对身在其中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感受和领悟。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显然是对这种情况的纠偏救失。地方民族音乐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来看,是与地方民族大众的生活、劳动、爱情息息相关的,是一个民族命运的羁旅和心灵的烙痕。引导学生品味和欣赏地方民族音乐,就是引导孩子们向民族家园深处凝望,使他们在精神层面上实现与本民族内在律动的对接与认同。 二、探索与实践 让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首先,地方民族音乐积淀厚重,博大精深,包罗庞杂,不可能将它们照单全收地一股脑儿搬进课堂,必须根据教学需要加以筛选和提炼;其次,地方民族音乐作为一种来自民间的原生态音乐,是精华与糟粕共生共荣,必须对它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类后,才能将那些格调健康、旋律优美的东西引入课堂。此外,地方民族音乐以什么样的形式进人中小学音乐课堂,才能为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也需要常变常新。下面笔者以所在地的民族音乐为例,谈谈在这方面的实践性探

《创新实践》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创新实践》课程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59 英文名称:Originality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1.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2.时间为2周 2. 实习目的和要求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是实现创新的源泉。因此,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创新实践》是制药工程及制药工程基地班的实践教学模块之一,《创新实践》环节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本专业特点,观察、分析制药工程实际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 3.实习内容 (1)掌握化工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学、制药工艺学、药物合成、生化分离工程、生化反应工程原理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创新实践》课程的具体要求。 (2)结合以上先行课程的具体内容,向学生介绍典型的创造性思维的应用范例,进行创新教育。 (3)自行拟定创新性设计题目,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认真把握学生选题的深浅程度,力求让题目全面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题目难度适中。 (4)根据题目内容,搜集、整理、组合相关资料,完成给定题目的的理论方案设计与可行性分析。 (5)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撰写创新报告 4.实习时间 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 5.实习方式和安排 实习方式:以集中辅导和独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安排: 1)学习本课程具体要求4学时 2)创新教育:2学时 3)通过查阅文献,选题 16学时 4)实习方案设计:24学时 5)撰写创新报告:18学时 共计:64学时 6. 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合作、交流和创造性,考核采用考查的方式,总分为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10%、题目难度与可行性占30%、实际完成情况占60%。 7.实习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保持设计室的安静、清洁 3)定期完成既定任务,提交创新报告 修订人:张秀云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必须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开始。赣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深入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建了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联动式课程教学体系,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文化育人效益。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图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图1 特色文化课程结构 第二类是隐性课程,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客家文物博物馆”、“客家文化资料室”为依托的各类现场观摩、讲解训练、研究讨论等系列课程活动,以及“红色班级”建设,“红土情”校园文化节,客家体育运动会,“红色之旅”和“史迹考察”等活动。上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两者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 依据课程功能,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传授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苏区体育”、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实验报告 第2 组 项目名称:创意模型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郑宏伟学号:20131271 专业班级:卓软1301 姓名:王剑学号:20131216 专业班级:计科1304 姓名:王凯学号:20136677 专业班级:电气1302 姓名:吴应豪学号:20131797 专业班级:卓自1302 姓名:吴一苇学号:20133630 专业班级:心理1302 指导教师:杨应洪 2016年 5 月9 日

一、主要创造技法 在这次项目设计中,我们主要与运用的创造技法为联想法和组合法。组合,就是将几个独立部分组织成整体。组合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自然界,原子组合成分子,分子组合成细胞,细胞组合成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个人体,个体组合成家庭,家庭组合成社会,等等。组合的结果是复杂的,组合的可能性是无穷的。组合可以形成新思想、新方法、新点子或新产品。组合可以使组合之物扩大原有的功能或产生新的功能,所以,组合即是创造。集成了大刀、小刀、螺丝刀、钳子、锯子、剪刀、放大镜等许多工具的瑞士军刀,被称为迄今为止最精彩的组合创造。 从以上可以看出,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技术思想或物质产品进行巧妙的结合,以获得具有统一整体功能的新技术、新思想或新产品的方法,叫做组合创造技法,简称组合法。 我们在构思产品设计的时候,主要运用的是组合法中的主体附加和焦点组合。主体附加,是指以某种事物为主体,再补充新的内容或增添新的附属事物,以达到补充、完善和增强主体功能的目的。例如在手机上附加照相、收音等功能。主体附加法的运用,首先要有目的地确定主体,然后分析主体在功能上的不足和尚需补充完善的地方。其次,根据附加的目的确定附加物及组合方案。主体附加发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附加物的选择是否别开生面,使主体产生新的功能和价值,以增加其实用性,从而增加其竞争力。 焦点组合法是指以待解决的问题为中心(焦点),在已有的技术手段中广泛寻求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各种技术手段,再与“焦点”强制联想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或多套解决这一问题的综合方案。焦点组合法要求明确创造目标,紧紧围绕创造对象进行强制联想,而联想组合的另一方是任意的。焦点组合法既充分运用了联想发散机制,又将这种发散性联想与集中思维是当地组合起来,十分美妙。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与要求 此次实验项目的目的在于用艺术陈列品的形式表达廉政主题,用有限的玻璃板材料利用激光切割技术完成一份作品。要求同学们学习创新技法,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原创设计图,参与到作品制作的全过程中去,表达自己对廉贞主题的特殊思考。 三、设计与制作方案

《创新实践》课程作业模版

《创新实践》课程作业 基于可靠性方法的随机退化可修系统 维修更换模型研究 姓名:张三 学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班级:0911101 学号:09111010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О一三年九月二十日 1

基于可靠性方法的随机退化可修系统维修更换模型研究(中文 标题) 摘要:本文针对。。。。。 关键词:可靠性;决策图;。。。。 New Replacement Model for Random Deteriorative Repairable Systems based on…..(English Title) Abstract: To analyze….. Keywords: 1. 引言 随机可修系统的研究由来已久,。。。。。。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依据,基本观点,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实验手段,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必要的数据和图表,以及研究得出的结果Abc与对结果的讨论等。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2. 基于可靠性方法的随机退化可修系统维修更换模型构建 2.1 ****** 表1.1 国外应用情况(黑体五号,三线表,最长的横线三条,没有竖线) 相对理论密度/%表中汉字五号,宋体尺寸/mm 尺寸误差/% 外齿直径高度横向纵向 82 50 12 1.9 18

图 图1.1 XXXXXXX 3. 基于可靠性方法的随机退化可修系统维修更换模型算法设计 4. 案例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1)专著(教材)著录格式:[序号] 编著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页码. 例: [1] 刘谋佶, 吕志咏, 丘成昊, 等. 边条翼与旋涡分离流[M]. 第2版,北京: 北京航空学院出版 社, 1988. 24~27. [2] Isidori A.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M]. 2nd, New York: Springer Press, 1989. 32~33. 2)期刊著录格式:[序号] 作者. 题目[J]. 刊名,年,卷(期):页码. 例: [1] 傅惠民. 二项分布参数整体推断方法[J]. 航空学报,2000,21(2):155~158. [2] Moustafa G H. Interaction of axisymmetric supersonic twin jets[J]. AIAA J, 1995, 33(5): 871~875. 3

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面对21世纪的挑战,青少年一代必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是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基础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本人于2003年开始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感受到学生在综合学习能力方面的变化,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其情况着实让人振奋,它深深影响着学生的素质。下面我结合《哈萨克民俗》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谈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 一、课题的选择要体现地方性、生活性与现实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以学生的需求、社会生活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从而强化学科课程中缺乏的生活教育,环境教育等。所以对于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的初一学生而言,寻找课题是进行实践活动的关键。我向学生提出将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环境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开发地方、学校及周边社区的课程资源,从学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会实际中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这样在实施过程中更利于开展活动。比如这次活动我们确定了以非常具有特色的哈萨克民族的民风民俗为研究课题,对于这一课题我认为它与现实生活有紧密联系,作为民族地区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素养 1、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为主。对这类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与途径去探索问题:自己查找、搜集、整理资料;学习制定计划、参与社会实践调查问题;努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与交流,尝试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反思的习惯等等。教师较少干预,努力创设一个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乐于、敢于表现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民主氛围,以利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的发现、探讨和分享结论,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增强,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在这次《哈萨克民俗》课题研究中学生自愿组成课题小组,由于这个课题比较大,起初我还担心学生是否有能力进行研究,然而学生给我递交的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让我打消了顾虑,为了便于进行研究,同学们按照组员的兴趣、特长、能力等条件,分成四个课题组,即:哈萨克民族文化组、哈萨克民族服饰组、哈萨克民族风俗组、哈萨克民族食品组,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展开对哈萨克民俗的调查研究,活动设计条理清晰,任务分工明确,以及对课题的研究设想都展现了同学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电气114 姓名:吕雪凯学号:2011013727 1、课程学习到的内容 通过本次课程,我简单的了解了MA TLAB,熟悉并掌握了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也对如何使用SISO Design Tool工具有了深入的认识,以及它的使用方法,就是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sisitool就行了。 2、学习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我初步对这个课程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就像老师说的,其实我们连入门都还不算,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及研究,就需要自己付出努力,自己要在课外多学习,多体会,多钻研。 3、程序编写 (1)熟悉Simulink完成下图 (2)设置滞后环节的延迟时间为80

(3)PID 控制器s k s k k s G i d p c + +=)(,其中0.5,5.0,0.2===i d p k k k 来校正受控装置的单位闭环阶跃响应的性能,试画它的模块图,运行观察仿真结果。

(4)将图(1)这两种系统在simulink中建模,设置合适仿真参数以得到光滑曲线,在同一scope中比较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Td取0.2。将图(2)这两种系统在simulink中建模,设置合适仿真参数以得到光滑曲线,在同一scope中比较它们的单位阶跃响应,Kt分别取0.1。

图(1)图(2)图一及仿真结果 图二及仿真结果 两者在同一个SCOPE中

(5)高阶系统的近似简化,利用主导极点法可以将高阶系统化成低阶(一阶或二阶)系统来近似地对高阶系统进行等效分析。在simulink中建立模型如图所示。 (6)单输入单输出工具 修改前 >> num=[400]; >> den=[1 30 200 0];

基于社区资源的小学地方课程模式探究与实践

基于社区资源的小学地方课程模式探究与实践 沈虹 【摘要】从小学层面开,地方课程应当具备三个基本的特点,基于地域,基于活动,基于实践。目前学校在实施和进行的地方课程,只能体现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两个特征。在我校教师实践地方课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所处地域的特点,从学习主题出发,从学生主体出发,站在学校与社会、文化、社区等各个教育资源的角度上,借鉴了整合课程、协商课程的思想体系,建立了一个新的,不同于现行课程的地方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突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性;打破了学科之间的限制;促进了合作学习;重视了对学生现实表现的评估;强调了真实体验的获得;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使得我校的地方课程真正达到了地方课程创设的目标。 【关键字】地方课程课程模式社会社区学校资源整合 一、引言 近年来,社会和家长们开始意识到对于儿童来说,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故乡,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学校应当促进地方课程的发展。但是在罗列了笔者之前所实施的地方课程,以及其他学校所实施的地方课程之后发现,目前关于地方课程的实践,大多还是仅仅停留在学校层面,仅有的一些面向社会的地方课程,也以参观,讲座为主,较少学生的生活参与。也就是说,从目前的地方课程的实施来看,社会资源与地方资源还没有能够完全结合并运用于课程。 二、新地方课程实施的模式 既然小学地方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课程形态。那么课程模式,就应当从学生的生活中着手。笔者结合自身的思考和实践,提出了一个地方的课程模式和实施步骤。(见图一)(一)选择主题,确定内容。 在地方课程教学模式中,第一步是选择主题。我们知道,地方课程通过主题形式得以展开的。主题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面课程方案的策划以及课程的最终实施。在积累多次的实践经验之后,我们认为,地方课程教学中,主题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地方课程内容与方式。其次,要关注社会的现实生活,把具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新鲜事充实到地方课程的内容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事例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体验出发,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课题。再次,教师对选题要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