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4)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4)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4)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4)

甘肃六年禁政述论

作者: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5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杨栋

指导老师:刘国铭

内容提要:在1935年至1940年,各省根据国民政府“二年禁毒、六年禁烟”的要求,实施的禁绝烟毒工作,一般称为“六年禁政”。在此期间,甘肃省以分年推进、逐步加紧为原则,大力推行禁烟禁毒事宜。本文将集中介绍甘肃六年禁政的背景和实施经过,根据史料分析其特点,并认为六年禁政虽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但还是取得了相当的成就。

关键词:甘肃六年禁政朱绍良禁烟鸦片

引言

1935年4月1日,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宣布在全国实施“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其中“毒”指烈性毒品,如海洛因、吗啡、红丸等;“烟”指鸦片。甘肃被划入分期禁种省份,要求于1937年底完成禁毒、1940年底完成禁烟。1930年代的甘肃烟土泛滥,鸦片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要想完成六年禁政(即禁绝烟毒工作),绝非易事。过去虽有不少文章涉及甘肃的六年禁政,但缺少专事考察与认识,本文将予以详尽论述。

1、六年禁政前的禁烟

自咸丰以后,甘肃境内就开始种植鸦片,“吸者日多,种者亦日众”。①1907年和1910年清廷虽曾两度宣布禁烟,但陕甘总督长庚(1909—1911年)采取放任态度,禁烟未见成效。民国成立以后,在全国严禁烟毒。甘肃督军张广建(1914—1920年)厉行禁种,全省大面积种烟基本禁绝,但是张氏没有禁止吸、运、售。1922年,甘肃督军陆洪涛(1921—1925年)为增加财政收入、扩编军队,大开烟禁,对种烟之地征罚款、未种之地征“懒捐”。由于烟土价值昂贵,“农民种烟,其利数倍于粮食”②,因此陇原大地又开始大规模种植鸦片。据《甘肃省禁烟总报告》的统计:

本省种烟面积,在24年前之统计,在50万亩左右,产烟总数,每年约1500万两,平均每亩产烟30两。③

从1922年起,烟亩罚款成为甘肃财政的重要收入,是浩繁军费的主要来源。陆洪涛督甘时期的五万军队,就赖烟亩罚款供养。1925年国民军进入甘肃,仍然以烟亩罚款维持军费。1926年全省税收总额约900万元,鸦片税就占到400

①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文史精华》编辑部编:近代中国社会史资料丛书《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3页。

②高士荣:《甘肃近代烟祸述论》,《兰州学刊》,1990年第6期,第80页。

③甘肃省政府民政厅编:《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第2页。据赵志龙:《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生产规模的数量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4期,第45页,认为:六年禁政实行之前,甘肃烟田面积190万亩,平均亩产40两,而且这只是一个比较保守的

万元以上。①1928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放弃“寓禁于征”的办法,在全国实行“断禁”政策,命令各省市自1928年秋开始一律禁种罂粟。当时国内军阀割据、局势混乱,控制甘肃的国民军为筹措军费、逐鹿中原,并未实行禁种,“只就交通便利之处,略加铲除,其他各县仍迫令农民一律种烟,无论是否种植,均须抽收亩捐(实即烟亩罚款)。省会兰州设‘禁烟善后局’征收烟亩罚款和运销罚款,设‘烟膏税局’征收‘熟膏税’,又设‘联运处’为商贩运销,征收比商贩自运高出数倍的运费。”②经过中原大战和平定“雷马事变”,南京国民政府才得以统治甘肃。1932年省政府主席邵力子(1932年4月—1933年5月)决定禁烟,制定了禁烟规程,设立了禁烟公署。省府决定于当年禁绝种烟,派员分赴各县督铲烟苗,但不久就全部召回。当时在省府任职的武铁樵事后指出:盖当时(即1932年)甘省财政全年收入岁额共计一千一百一十三万八千八百零七元,其中亩款(烟亩罚款)烟款(禁烟善后局收入)岁额为六百零四万九千三百五十四元,实际收入亦有三百七十一万元,两相比较:烟亩款岁额占全收岁额百分之四十六强,其实收额亦占全实收额百分之四十二强,其他如行政教育司法等项,支费数目均极微末,军费一项年支八百六十五万二千三百二十四元——占每年支出总额百分之七十七强,总观实际收支比较,实不敷洋二百四十万元,若不先筹抵补办法,即冒然实行禁烟,则每年实收项下最少又减三百七十一万,将共不敷六百零八万八千余元,是几将军费全无着落。③

在“雷马事变”爆发之后,蒋介石调陕军入甘平乱,导致甘肃驻军庞杂。在兰州和陇东驻有陕军孙蔚如部,陇南驻有陕军马青宛部,陕军邓宝珊部也驻甘肃,岷县、临洮驻有鲁大昌部,武威驻有马步青部,酒泉驻有马仲英部,军费支出浩大。褚宸舸先生指出:“蒋介石势力主甘的头几年,所有军费,仍由各县烟苗项下征款,甘肃之烟患较北洋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④到1934年陕军各部陆续撤出甘肃,甘肃军政得以统一,军费支出大大减少,为分期禁绝种烟创造了有利条件。武铁樵指出:

甘肃禁烟之最大障碍,惟在军费问题,假使军费有法解决,禁烟并不难立即实行,然吾人打开甘肃财政厅二十三年度出入概算一观,其中收支各项,均较往年出入甚微,惟军费支出一项,为五百五十五万五千三百七十二元,较廿一年度较少三百零九万六千九百五十二元,是今年所减之军费已与廿一年度烟亩款实收之数目相差无几,局外人观之,现已可实行禁烟,别无障碍,充其量财政之困难情形,亦不过与廿一年度相等。⑤

1932年,蒋介石已认识到除四川外,其他边远种烟省份“禁种鸦片和地方公私经济关系很多,一万万多人的民生问题,不能一概不顾”⑥。同年夏在军委会的主持下,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放弃“断禁”,开始以分年渐禁办法禁断烟毒。1934年6月,甘肃的禁烟事宜也交军委会办理,采用分期渐禁办法,计划于同年禁绝种烟。由于甘肃种烟太多,禁种成效不佳,只得延长时限,分期禁绝。⑦

①褚宸舸:《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烟毒及禁政》,《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②蒋秋明、朱庆葆:《中国禁毒历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279页。

③武铁樵:《旧话重提的甘肃禁烟》,《公道》1934年7月第2卷第11期,第10页。

④褚宸舸:《中华民国时期西北地区的烟毒及禁政》,《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⑤武铁樵:《旧话重提的甘肃禁烟》,《公道》1934年7月第2卷第11期,第11页。

⑥蒋秋明、朱庆葆:《中国禁毒历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02页。

要而言之,六年禁政前的甘肃,政局混乱,军费开支浩大,缺乏有利的禁烟环境;历届政府在禁烟问题上分歧极大、态度迥异,或实行禁烟,或迫令种烟;即使推行禁政,禁烟措施也欠全面稳妥。因此,甘肃六年禁政前的禁烟基本上没有取得任何持久性成效。

2、六年禁政的规划及调整

在“二年禁毒、六年禁烟”计划启动之后,由于甘肃罕有制毒、贩毒、吸毒情事,因此甘肃的六年禁政主要是禁烟。据《甘肃县政旬刊》的记载:本省向无毒品输入,亦无制造毒品者,故人鲜吸食。①

引文中“毒品”指海洛英之类的烈性毒品。省政府主席朱绍良(1933年5月—1935年11月和1937年12月—1940年11月)认为“甘肃大患,在于烟祸,不在贫穷”②,“本省在过去若干年中,率以烟亩罚款维持政费,然收入虽增,建设毫无,目前仅有之建设成绩,尤非烟款所贻之赐”③。在他的主持下,根据分年推进、逐步加紧的原则,1935年省府制定了“五年禁烟计划”(中央军委会规定甘肃分三期禁种,但执行困难,因此改为五期),将全省烟苗分为五期,每年禁绝一期,于1939年种烟全部禁绝。分期禁种,既利于实施和监查,也可使财政上不致因为烟亩罚款的减少而难以维持。当时的禁政规划,以禁种为中心工作,期收釜底抽薪之效;对于禁吸,决定首先进行烟民登记、凭照购吸,然后逐年禁绝;对于禁运和禁售,规定采取统制办法,取缔私营。

在抗战爆发以前,禁政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除了禁种方面在稳步推进外,禁吸方面流于形式,登记烟民并不确实可靠,戒烟工作进展缓慢,禁运方面并未采取有力措施,禁售方面更是尚未启动。抗战爆发以后,由于以下因素的影响,省府对禁政规划进行重大调整。

一是粮食需求的增加。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要求甘肃“于二十七年内增加粮食生产,除去供给甘肃省人民需要以外,要以三分之一为比例,作为存余”④。省主席朱绍良认为:

鸦片所占田亩,大都最为肥沃,禁绝以后,不但粮食可以增加,而且许多贵重的原料,一定可以出产。⑤

因此,“为促进生产,增加粮食计,非澈底铲除烟毒不可”⑥。

二是壮丁需求的增大。由于战争中兵员的巨大消耗,甘肃每月要向军队提供2000名壮丁,“由征兵经验,知道有许多的壮丁因为沉溺鸦片,不能及格,削弱御侮的力量不少。”⑦省主席朱绍良指出:

如果烟民不能完全戒绝,那末我们有用的壮丁如果陆续补充到前方,剩余的

①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8页。

②朱绍良:《禁绝烟毒提倡卫生才能抗战御侮》,《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51期,1938年6月15日,第68页。

③朱绍良:《排除万难铲除二毒》,《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卷第33、34、35、36期合刊,1935年9月8日,第86页。

④《罗厅长在本府纪念周上报告词》,《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42期,1938年1月31日,第49页。

⑤朱绍良:《国民与经济动员》,《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42期,1938年1月31日,第47页。

⑥朱绍良:《纪念元旦对于过去的检讨和未来的努力》,《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日,第91页。

⑦朱绍良:《禁绝烟毒提倡卫生才能抗战御侮》,《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51期,1938年6月15日,第67、

多是染有烟癖的国民,就无法增加后方生产。①

三是需要实行国民精神动员。为了持久抗战,国民政府特别重视对民众的精神动员。省府强调:

国民精神总动员是抗战最犀利的武器,国民精神总动员是否动员起来,就在禁烟的成绩上可以表现出来,因为精神动员的要素在革除不良的恶习,吸食鸦片是败坏的恶习,惟有将祸国殃民的鸦片澈底禁绝,国民的精神才能动员起来,抗战的最后胜利才有把握。②

因此,“在抗战时期,凡属消沉民族意识,戕伤人民身体的毒物,均应一律铲除,即吸、运、售,亦应次第禁绝,先有健全的体力,饱满的精神,才有抗敌御侮的资格。”③

四是需要应对日本的“毒化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就在东北种植鸦片,对华输入毒品,企图消沉中国人民的意志。抗战爆发之后,日本更加积极地推行“毒化政策”。“在日军所占领的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以及华南地区,鸦片栽种面积达1500余万亩。”④“华北除鸦片而外,还大量制造海洛英,吗啡,白面,黄面等毒品,天津日租界内有千余家洋行贩卖此等毒品,二百余家工厂,万人以上之雇工,昼夜赶造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毒品。”⑤省政府代主席贺耀祖(1937年4月—12月)指出:

现值国难严重,日寇之毒化政策,实为我国之致命伤,华北前例,至为可畏……如于草地输入毒品,头头是道,非由各该专员各该县长督饬区保甲长并各级禁烟机关,随时随地严密防范不为功。⑥

鉴于这种形势,省府调整了禁政规划,不仅加快了禁种速度,决定在1938年禁绝全省烟苗,而且开始把禁吸作为禁政的中心工作,期于1940年戒绝全部烟民。同时在禁运和禁售方面,开始加强力度,采取严厉措施。在禁毒方面,也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3、六年禁政的实施与特点

国民政府对六年禁政极其重视,1935年6月15日由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兼任禁烟总监,负责全国禁政事宜,六年禁政在军委会的统筹领导下全面展开。抗战爆发之后,禁烟组织机构有所调整。1938年2月,禁烟总监一职撤销,改由行政院所属内政部负责全国的禁种禁吸事宜,财政部负责禁运禁售事宜。军委会1935年10月公布的《禁烟治罪暂行条例》、《禁毒治罪暂行条例》和1936年8月禁烟总监颁布的《禁烟禁毒实施规程》,是甘肃实施六年禁政的主要法律依据。甘肃的六年禁政主要是禁烟,包括种、运、吸、售四个方面,兹分述于下。

3.1、禁种

1935年甘肃制定了“五年禁烟计划”,决定从1935到1939年将全省烟苗分五期禁绝。1935年应行禁绝者为第1期,计有皋兰、正宁、庆阳和环县等13县

①《朱司令长官报告词》,《甘肃民国日报》(星期二),第2834号,1940年6月4日,第3版。

②朱绍良:《纪念“六三”要澈底湔除民族的毒祸》,《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90期,1940年7月1日,第58页。

③朱绍良:《禁绝烟毒提倡卫生才能抗战御侮》,《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51期,1938年6月15日,第68页。

④蒋秋明、朱庆葆:《中国禁毒历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99页。

⑤蒋介石:《八一三抗战周年纪念日告沦陷区民众书》,《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55期,1938年8月15日,第62、63页。

局;1936年应禁绝者为第二期,计有定西、会宁、通渭和平凉等19县;1937年应行禁绝者为第三期,计有临洮、渭源、临夏和永靖等12县;1938年应禁绝者为第4期,原计有景泰、陇西、漳县和武山等12县,“后因全面抗战,以应战时需要,经请准连同28年(1939年)第5期禁绝之靖远、武威、古浪和张掖等11县,一并与27年(1938年)第4期提前一律禁绝。”①禁种工作在实施中,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是从省垣附近和产烟较少的县份开始。第一期禁种县份,或在省垣附近,或产烟较少,甚至有些县未种鸦片;产烟最多的河西地区,则被划入第五期。这一点,从表一可以看出。

这种分期,不仅仅是考虑到烟亩罚款对甘肃财政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希望以省垣附近县份的禁烟成效作为宣传材料,带动他县的禁种工作。“就第一期禁烟成绩而论,皋兰人民在铲烟之始,均以为本年势将流离破产,然经政府坚持督铲,结果烟苗肃清,秋禾获收,故在鸦片滞销,粮食缺乏情况之下,得免饥馑之苦。”②皋兰等县禁种的成效,在全省产生了良好反响。省主席朱绍良在讲话中称:如本省第一期皋兰等县禁种,民间所获农产的收入较烟价更多,并且因为以往征收烟亩罚款不合理化的关系,人民自动呈请提前禁种的达二十余县之多。③

表一: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各县烟土产量表④

①《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第2页。

②朱绍良:《官民群策群力努力剿匪禁烟工作》,《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卷第33、34、35、36期,1935

年9月8日,第83页。

③朱绍良:《遵理总理拒毒遗训完成总裁禁烟计划》,《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87期,1940年4月1日,第74页。

二是积极进行禁烟宣传。当局对禁种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力求家喻户晓。六年禁政期间,每年都举行禁烟大会或禁烟宣传周,劝谕民众。1939年省主席朱

绍良在谈到禁种工作时,再次指示要“普遍禁烟宣传,唤醒一般民众的觉醒”①。为此,当局发布了许多布告。1936年7月的一份布告对偷种作了严厉告诫:按照《禁烟治罪暂行条例》第六条规定,重者处以无期徒刑,最轻亦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且得并科三千元以下罚金。本省曩为产烟区域,无知之徒,多趋小利,虽不免冒此不韪,甘为违法之营业,流毒所至,贻害无穷,当此禁令森严之时,断难容其存在。②

同年10月的另一布告,措辞更为严厉:

须知禁烟法令,规定甚严,政府周察,无微不至……自经布告以后,倘有烟苗或罂粟子种发现,地即充公,种即没收,人即法办。③

即使在禁种完成以后,省府仍把扩大禁烟宣传作为查禁偷种的首要办法。④三是督促各级基层组织严行禁烟,对偷种严厉惩处。各县县长、联保甲长具体负责辖区的禁种事宜,禁烟工作成为基层官员的重要考课。省府就各县县长、专办或兼办禁烟人员的禁烟成绩,分别予以奖惩,并登诸报端。1939年3月,省府又颁发了各县禁烟考成暂行办法,作为此后的考核标准。禁种县份的县长、区联保甲长实行连带负责,他们不仅要开展禁烟宣传,还要防范冬籽下种和春苗出土,“于种烟季节,重行总检举,切实查禁,不许颗粒入土,如发现根株,即由该管县(局)长及区联保甲长连代负责,严加惩处”⑤。1935年12月,实行禁种的平凉在给省禁烟委员会报告禁烟情形的呈文中就称:

平凉现在境内,无一粒烟籽入土,县府更令各保甲长及乡镇长层次具结,申明所辖区域,烟苗禁绝,倘有不实,甘愿治罪。⑥

但是在禁种县份,如果甲长首先查出偷种,则甲长及其以上官员均可免于治罪,仅惩处偷种者;依次类推,如果县长首先查出偷种,则县长可免,而县长以下的区联保甲长和偷种者就要问罪。1939年,甘肃与川、陕等省共同制定了查禁办法,以便查铲省界县份和插花地带的种烟。“深山穷谷,土匪啸聚之处,各县应及早设法肃清,严密查禁,及各省县交界插花地带,亦应不分畛域,由所在县属或临近县份会同邻封或当地区联保甲长缜密查禁。”⑦

此外,省府为“根本肃清烟祸起见,曾经通行各县政府,将民间存贮烟籽,挨户收集一律焚毁,或利用榨油,以绝烟种”⑧。1939年冬,再次命令各县收毁烟籽。

同时,当局对禁种县份的偷种进行严惩。从1939年起,“无论任何地方,断断不容有一苗一叶一花一苞发现,否则,一经查出不问种的包庇的都一律按法枪决,断不姑息。”⑨省主席朱绍良宣布:

如有这种不肖之徒,妄想偷种烟苗,希望不法的利益,政府誓必尽法惩治,不稍宽贷……查禁种手续,仍需由县长区保甲长,递具辖境并无种烟的切结,倘具结之后,仍有烟苗发现,就要依据军法处以死刑。⑩

①朱绍良:《纪念元旦对于过去的检讨和未来的努力》,《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日,第91页。

②《甘肃省政府公报》第127、128期合刊,1936年7月30日,第21页。

③《甘肃省政府公报》第193、194期合刊,1936年10月22日,第4页。

④《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87期,1940年4月1日,第37页。

⑤《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87期,1940年4月1日,第38页。

⑥《甘肃民国日报》(星期日),第1405号,1935年12月15日,第2张第5版。

⑦《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87期,1940年4月1日,第38页。

⑧《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第3页。

⑨蒋介石:《振奋自强完成禁烟政策》,《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75、476期合刊,1939年6月30日。

据《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载:

1939年和1940年冬春烟苗下种时,对陇西、武山、岷县、卓尼、天水、靖远、文县等16县偷种烟苗者进行了严办,由省派员查铲。对这些县负责禁烟的县局长、联保甲长,分别给予撤职或惩处。①

四是奖励检举,加强监督。为防止禁后复种,省府特别重视对偷种的检举和禁种县份的监督。在烟苗禁绝县份,都要设立禁烟委员会,县长兼主任委员,并由县长选聘士绅为副主任委员,同各县政府协同禁烟。凡是检举偷种,一经核实,就给予奖励。每逢冬苗下种时期,省府都会派员分赴禁种各县,号召民众检举,查禁偷种。1940年5月,省府就是依据民众的检举,派员亲赴礼县,查实了县长鄒维枚“包庇种烟,坐地分肥”的罪行。②1939年1月6日,省主席朱绍良在讲话中指出:

本省五年的禁烟政策,尚未见十分贯澈,这是非常痛心的,追源其故,多由于各界人士不能尽心协助政府,切实宣传,认真监督,互相检举,致使已完成的工作的效率滞缓。③

可见省府对检举和监督是何等的重视!1940年3月成立了甘肃查禁种烟督查团,鲁大昌、徐益珊充任团长,团员由省政府、省党部、省参议会、民政厅、省禁烟委员会等机关派员组成,共20人,会同中央内政部所派5人,分5组赴各地实际检查禁种的成绩,查处了皋兰、康县、文县、武山、武都、天水等县的偷种烟苗事犯。④

全省禁种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民众的反应可以从表二看出。

表二:甘肃各县禁种烟苗情形调查表(1937年)⑤

月1日,第99页。

①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0页。

②《甘肃省民政厅——甘肃各县政府呈禁烟情形及省政府指令》(1940年5月16日—12月24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4—60,第1—4页。

③朱绍良:《敌人愈战愈弱我应加强工作争取胜利》,《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83、484期合刊,1940年1

月1日,第99页。

④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1页。

3.2、禁吸

虽然早在1935年就规定要实行烟民登记,发给限期戒烟执照,逐年戒绝全部烟民,但实际上当时并没有认真执行。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禁吸才成为禁政的中心工作,受到特别重视。关于禁吸工作,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一是严禁公务人员吸食烟毒。省府认为:“公务人员,为齐民之表率,吸食烟毒,尤法令所不容。”①“厉行戒烟,当自公务员军队警察学界党员着手。”②六年禁政期间,省府对公务员戒烟特别重视。1935年8月,省主席朱绍良宣布:本省公务员戒烟虽经雷厉风行,一度检查,然为防止日久生玩,无论中央及地方公务人员,均须轮流调验。③

然而,“各机关对于此项功令(严禁公务员吸食烟毒——笔者注),或视为具文,或徇于情面,多与实际不相符合,而各县区保甲长吸食鸦片者尤复数见不鲜”,因此,1937年9月代主席贺耀祖宣布:

所属各机关仍有阳奉阴违,使吸食烟毒之人滥竽公务,则本府耳目所及,一经察觉,即当执法严绳,除本人依法治罪外,其直接主管长官,皆须连带处分,至区保甲长为人民之领导,尤应迅涤旧染,咸谋革新,并责成各该专员各该县长特别考察,苟有吸食烟毒嫌疑,即行撤换,本府已饬各县保甲督导委员明密访查,如每县区保甲长吸食鸦片,共在五人以上,即将县长先行记过示惩。④为查禁公务人员吸食烟毒,1936年4月,省府举办了党政军服务人员吸食烟毒总检举。此后“各党政军服务人员,或不免仍有暗中偷吸烟毒情事”⑤,再加上“历时既久,人事多所变更,乃于二十七年十二月,举办再检举。限两个月由各员自具不吸烟毒切结,再由该管最低长官加结,如具结后,发现吸食,照禁烟治罪条例办理。加结者一并处罚。”⑥1939年1月,省民政厅长施奎龄宣布今后要“定期举行总检举,办理不吸食鸦片及毒品联坐切结,表示以身作则,及政府禁毒的决心”⑦。同年7月,再次举办总检举,方法仍同上次。凡是新增加的公务人员也要随时具结,并报请审核。

二是实行烟民登记,凭照购吸。实行烟民登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征税,更是希望准确掌握烟民数字,以便制定施戒计划,逐期戒绝烟民。从1935年开始,就在全省实行烟民登记,对所有登记烟民发给限期戒烟执照(分为普通执照和贫民执照),在尚未戒除期内,须凭照到土店和售药处购吸;对于私吸,则予以取缔。但直到1938年,“因管理不善,漏登的烟民固然很多,登记而非烟民的也不少,所以烟民数字极不准确。”⑧因此,尽管“自二十五年三月至二十七年年底,先后登记烟民十八万七千六百三十九名”⑨,却如省民政厅长施奎龄在报告中所称:避不登记的烟民大有人在,冒牌烟民也为数不少。⑩1937年9月,禁烟督察委员刘定在谈到陇西县的烟民登记情形时称:

本县以前登记之烟民,考察在全县烟民中最多占有百分之七八,其未登记者尚为最多。?

1938年底,禁种已告完成,禁吸开始成为禁政的中心工作,而欲行禁吸,

①《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25期,1937年9月25日,第23页。

②朱绍良:《官民群策群力努力剿匪禁烟工作》,《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卷第33、34、35、36期,1935

年9月8日,第84页。

③朱绍良:《官民群策群力努力剿匪禁烟工作》,《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卷第33、34、35、36期,1935

年9月8日,第84页。

④《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25期,1937年9月25日,第24页。

⑤《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4期,1938年12月31日,第56页。

⑥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8页。

⑦施奎龄:《为整顿禁政敬告本省烟民》,《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日,第98页。

⑧亚民:《保甲人员对禁绝烟毒应有之认识》,《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2期,1939年1月27日,第4页。

⑨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

⑩施奎龄:《施政原则与工作概况》,《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4期,1938年12月31日,第95页。

首先要“办理私吸烟民的调查和补行登记,因为过去烟民登记的不确实,非但不能按期传戒,且亦无法统制”①。在这种情势下,“省府以过去烟民登记,遗漏太多,于二十七年十二月颁布整理禁政暂行办法。按各行政督察区,分四期整理。第一期(二十八年一二两月)为第四区(天水等地——笔者注)。第二期(三月半至五月半)为二三两区(平凉、庄阳等地——笔者注)。第三期(六七两月)为五六七三区(临夏、武威、酒泉等地——笔者注)。第四期(八月半至十月半)为一区(陇西、岷县等地——笔者注)及直属各县。每县派督导员一人,每期派总副督导委员各一人。”②为了保证效率,省府及其重视对烟民登记的宣传,当时制定的《整顿禁政宣传纲要》有以下要点:

一、烟毒为害胜于洪水猛兽……二、国法森严烟民从速猛醒……三、厉行禁政是救亡图存的国策……四、整顿禁政是充实抗战力量……五、烟民登记目的并不在抽税……六、错过登记机会就是自投法网……七、戒绝鸦片是自救救人。③同时,省府又宣布:

无照烟民将依法重惩……过登记期限后,如仍查有无照私吸的烟民,决依禁烟治罪条例的规定,从重法办,不再予以宽容。同时各该管联保主任及保甲长因为层层具结的缘故,也要负连带责任而受处罚。④

因此,从1939年开始,各级官员加强了对烟民登记的管理,严厉查禁无照烟民。1939年3月,“天水县政府布告,售药所集中指定地点,烟民非执照不得购烟后,天水一面登记,随即发照,漏登烟民,皆纷纷自议登记。”⑤1939年6月,第四区的烟民登记已告结束,“增一万八千余名,预计全省可增十余万名”⑥。至1939年10月底,烟民登记工作告竣,全省共有烟民十九万七千人。⑦由于整顿期间,在某些县份“各烟民向售药处购买生膏,并未遵章持验执照”⑧,因此到烟民登记完成的时候,虽然登记烟民大大增加,但漏登烟民依然不少。

三是设立戒烟院所,由幼而长分期戒绝全部烟民。1935年省府通过的《甘肃禁烟计划进度表》规划了分期戒绝的方案:

一方面劝告吸户自动减少烟量,一方面须筹设戒烟机关或选购戒烟药品,以便烟民戒除烟瘾。……年龄在三十岁以下者至迟于第一年内戒绝,三十岁至四十岁者至迟于第二年内戒绝,五十岁以上者至迟于第四年内戒绝。⑨为此,省府计划在各县成立戒烟所,在省城成立戒烟医院(初称戒烟所,后改称省立戒烟医院,施戒省会和皋兰烟民)。由于当局的不重视和经费支绌等因素,1937年才在省城设立省立戒烟医院,但“以经费未充,设备未完,戒绝烟民,尚不甚多”⑩;“至于戒烟所亦多未遵章办理,徒具形式”?。1938年底,省禁烟委员会的函文称:

各县戒烟所迭经本会代电催促,虽已先后据报成立,但以设备简陋未能照章

①蒋镇:《目前各县几项中心工作的检点》,《甘肃县政旬刊》创刊号,1939年1月7日,第4页。

②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

③《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73期,1939年5月15日,第59、60、61、62页。

④亚民:《保甲人员对禁绝烟毒应有之认识》,《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2期,1939年1月27日,第4页。

⑤《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4期,1939年3月3日,第9页。

⑥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

⑦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2页。

⑧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8、9页。

⑨《甘肃省政府行政报告》,1935年12月,第12、13页。

⑩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

施戒……兹查民勤、金塔、酒泉、西和、清水、文县、徽县、海原、固原、崇信、华亭、高台、泾川、平凉、张掖等县,戒烟所设备,据报略具规模,其余各县则多有名无实。①

到1938年底,全省戒绝的烟民数量极少。1938年12月,省民政厅长施奎龄在报告中指出:

自二十四年起,分为二年禁毒、六年禁烟,全省烟民登记领照者原为十八万六千六百一十三名,现已戒除者,为三千八百五十名,时逾两载有余,而戒绝之烟民仅占总数百分之二。②

在这种形势下,从1939年起,省府加强戒烟工作,以传戒为主,奖励自戒,加紧勒戒。1月,省府“电令各专署各县局长,凡年在三十五岁以下之烟民,务须于本年六月底以前一律戒绝,违者以军法从事”③。“在五十岁以下者,应一律在本年内戒绝,在二十九年底全省烟民应一律戒绝。”④3月,制定了分批传戒烟民办法:

一、第四区各县,须于二十八年年底将原领照烟民及补行登记烟民,各戒绝五分之三,二十九年年底,一律戒绝。二、第二三两区各县,须于二十八年年底,将原领照烟民,戒绝三分之二,补行登记烟民,戒绝五分之二,二十九年年底,一律戒绝。三、第五六七三区各县,须于二十八年年底,将原领照烟民,戒绝五分之四,补行登记烟民,戒绝三分之一,二十九年年底,一律戒绝。四、第一区各县,须于二十八年年底,将原领照烟民,一律戒绝,补行登记烟民,戒绝六分之一,二十九年年底,一律戒绝。五、各县原领照烟民,不满五百人者,限二十八年八月底以前,全部戒绝,补行登记烟民,不满五百人者,应于登记完毕后八个月内,全部戒绝。⑤

相应地,戒烟院所也进行了整顿。1939年2月,省府颁布各县戒烟所组织通则,决定在各县普设戒烟所,以便分期传戒。鉴于“本省各县戒烟医务人员,甚感缺乏,省府乃筹设戒烟医务人员训练所,招生五十名,于二十八年二月成立,三个月毕业后,分发各县戒烟所服务”⑥。同年10月,全省共有省立戒烟医院1处,县戒烟所61个(其中,甲等6个,乙等36个,丙等19个),共有床位645个。⑦1939年省府同西北防疫处订立合同,制造了10万人所需戒烟药片400万粒(每人40粒即可戒绝),分发各县施治,成效显著。1940年4月,又再次制造6万人所需戒烟药片240万粒,按各县所需下发。⑧此外,当局还向烟民介绍专家研制的中药戒烟便方,如“赵公松毛膏”、“戒烟绿豆酒”、“林公长生丹”、“生鸡蛋”、“使君枣”等。

到1940年7月,裁撤全省各县戒烟院所,开始进行烟民调验工作,以检验烟民是否确实戒除烟瘾。8月,依照《甘肃省各县局烟民调验所组织简则》,凡烟民满3000人之县,利用原戒烟所所址和设备改设烟民调验所,其中省会和皋

①《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日,第46页。

②施奎龄:《为整顿禁政敬告本省烟民》,《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日,第98页。

③《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2期,1939年1月27日,第4页。

④施奎龄:《为整顿禁政敬告本省烟民》,《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日,第98页。

⑤《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9期,1939年3月15日,第11页。

⑥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

⑦《甘肃省志?公安志》(第5卷),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436页。据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载:县戒烟所有甲等7所,乙等41所,丙等14所,烟民不满二百人者,委托邻县办理。

⑧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

兰合设一处,其余永登、平凉、武威等21县各设一所;其余各县则由当地禁烟机构指定医师或委托邻县烟民调验所调验。①

四是收毁烟具。1936年8月,省政府主席于学忠(1935年12月—1937年4月)就要求各县:“迄值烟禁森严之时,而烟具之公开制造运输贩卖者犹比比皆是……凡现有出售烟具,一律监视令具自行销毁,如不遵者,即予没收。”②但当时执行并不彻底。1940年省府制定了取缔烟具办法,命令各县将所有商肆家户留存的烟具,于4月份内一律收缴焚毁,不准再行买卖、留存,并将收查烟具办法列入保甲公约,长期施行。③

3.3、禁运

六年禁政初期,禁运工作开展缓慢,管理不严。到1938年底厉行禁吸之时,才在禁运方面采取了严厉措施。

一是实行统收统运。1937年省府颁布了产土收运办法,设特货统制处对烟土实行统收统运,但“因抗战爆发,无法进行烟土收购,只得将统制处撤销。”④统制处撤销后,设禁烟局禁烟督察分处统制烟土运输,下设25个禁烟分局,均由特税局兼办。1939年1月,禁烟局改称甘肃分处,后又改为甘肃稽核处。所有内销、外销烟土,都要由禁烟督察分处所属的税收机关验核征税;外运烟土,还要由监运分所汇运,违者以私运论处。

抗战爆发后,监运分所的统运大受影响。“路局方面以军运繁忙,车油两缺为词,不允供给车辆,虽经该所一再提出交涉,并由本处(甘省禁烟总处)呈请交通厅饬令该局遵办,但均未生效力。”“公运既无车辆,商人又要求自运,为给予便利计,势不得不由商自运。”⑤由于战争形势的影响,统制烟土运输的措施逐渐松弛。1939年2月,省府向各县发布训令,决定加强对私运的惩处:禁烟治罪暂行条例,及禁烟禁毒实施规程关于禁运禁售鸦片办法,原已规定明晰,只以本省为产烟区域,情形特殊,故上项条例及规程,自奉颁以来,本省迄未实行,每遇缉获运售私土案件,均将私土没收,人犯保释,以致禁政效率,逐渐低减,现在本省禁种,已于二十七年秋季一律告绝,则嗣后之私运私售鸦片案件,自应一律交指定之军法机关,依法讯办,不再宽贷。⑥

二是登记民间存土,取缔外土输入。1938年11月省府颁布了《甘肃省存土登记暂行办法》,从1939年1月开始办理存土登记,限期两月。实行存土登记的目的是“籍以明白存土的数量,然后可以实行统制”⑦。“登记后的烟土,无论是否征税,除烟土管理所凭照配给未戒烟民之部分外,一律不准买卖移动,听候中央处理,违者依法惩处。截至1940年5月10日,共登记烟土128.38万两。”⑧但是直到1940年8月,“各县的存土,尚有许多尚未登记的”⑨。

同时,为断绝烟土来源,省府决定取缔外土输入。1938年10月制定了《甘肃省取缔外土输入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凡外省产土输入本省应照本省税则加

①《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92期,1940年9月1日,第40页。

②《甘肃省政府公报》第131、132期合刊,1936年8月4日,第11页。

③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2页。

④蒋秋明、朱庆葆:《中国禁毒历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48页。

⑤蒋秋明、朱庆葆:《中国禁毒历程》,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第362页。

⑥《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8期,1939年2月28日,第19页。

⑦蒋镇:《目前各县几项中心工作的检点》,《甘肃县政旬刊》创刊号,1939年1月7日,第4页。

⑧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1页。

倍课税;外土输入须由贩卖商人向进口禁烟分局报明运往地点,由局填写票面,并注明某某省货以便识别;凡通过本省纳税之外土不得于本省境内零整销售。”①法规主要以征收重税的办法,限制外土入境。

3.4、禁售

1939年以前,甘肃没有正式的土膏行店(对烟土售卖实行统制的机构),禁售工作难以开展。从1939年开始,随着厉行禁吸,省府也大力整顿禁售工作。

一是实行统制。截至1939年5月,全省“有土店二十余家……售药处约二千七百余家”②,但尚未设立土膏行店,私吸私购,无从约束。为防止私售鸦片、统制烟土售卖,也为向领有限期戒烟执照的烟民供给烟膏,同年5月,“省行政会议通过决议,设立土膏行店,制定了特许设立土膏行店办法。”③土膏行店成立之后,管理松散,流弊丛生。因此,1940年4月“将全省的土膏行店,一律裁撤,并为使利配给尚未戒绝的烟民应需烟土起见,特普设临时烟土管理所。”④临时烟土管理所所需烟土,向禁烟督察分处领取,以便统制。同年5月10日,省府一方面“为促使所有的烟民依限于本年六月底完全戒绝,不使稍存犹豫”⑤,一方面鉴于临时烟土管理所弊端太多,通令各县将之一律裁撤。省主席朱绍良后来谈及临时烟土管理所时指出:

除省会未成立外,其他各县仅仅试办一个半月,竟致流弊丛生,政府于明瞭后,当即一律命令裁撤。⑥

二是限制内销。六年禁政期间,省府逐步限制烟土内销,内销数量逐年减少。据《甘肃县政旬况》载:

全省运销烟土,廿二至廿四三年,共外销一千八百一十六万八千余两,内销一千九百七十二万七千余两,廿五年,外销三百余万两,内销(尚未查明),廿六年,外销三百三十九万二千八百余两,内销二百七十五万五千七百七十两。廿七年,外销一百廿余万两,内销七十余万两。⑦

省府主要采取提高内销税率的办法来实现这一目的。1939年禁吸工作展开后,省府再次调整运销税率。“烟土税则前系每两八分递增至一角五分……又外销者加联运费四分,内销者加坐销费一角……廿八年五月废坐销税,于正税内销者每两增二角,外销增五分。”⑧1940年6月以后,为防止烟民戒后复吸,省府命令所有登记存土,于本年九月底前运销尚未禁绝的地区,绝对禁止在省内销售。省主席朱绍良在讲话中称:

在此展限期内,凡已纳过税的,准许向省外运输,如满期仍不能运销净尽,即可由卫生署收买制造药品,或按照中央法令处理……凡应将所有存土,经登记存土的商民,尽量设法,赶速外运,到本年十月一日起,再无予以通融的余地了。至于卫生署收买的分量,毕竟有限,大家不可存靠卫生署收买的心理,而致延误

①《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3期,1938年12月15日,第16页。

②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2期,1939年5月31日,第6页。

③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1页。

④朱绍良:《纪念“六三”要澈底湔除民族的毒祸》,《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90期,1940年7月1日,第57页。

⑤朱绍良:《纪念“六三”要澈底湔除民族的毒祸》,《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90期,1940年7月1日,第57页。

⑥朱绍良:《本省政治设施上德几项意见》,《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92期,1940年9月1日,第90页。

⑦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2期,1939年5月31日,第6页。

时期。①

1940年5月10日,全省登记存土为128.38万两,其中奉令外销109.55万两,省内存7.28万两。②据时人的回忆,1940年底省府准备将省内存土全部焚毁。经过烟土商人多方活动,才获得了蒋介石一个“存土免予焚毁,但不准在内地销售,可以运往敌区”的电报。③

3.5、禁毒

一方面“省府以禁种鸦片后,恐有偷运偷吸吗啡海洛英红丸等品代替者”④,一方面由于日本推行的“毒化政策”,六年禁政期间,省府在禁毒方面也作了防范工作。1938年3月19日的省政府训令,对此表述十分清楚:

查本省烟苗,业经于本年提前禁绝,烟土产量,日形减少,而本省人民受鸦片之毒最深,现值战事紧张,诚恐各种毒品,如吗啡、海洛英、红丸、白面之类,乘机输入,影响禁政,实非浅显,应即严密查禁,以防毒祸,兹核示办法如下:(一)各区行政督察专员各县县长应充分发挥保甲及义勇警察队之组织,对于制运售吸毒品者,切实查禁防范,以免毒氛侵入。(二)各县禁烟局特税局输入货物,应切实稽查,如发现夹带毒品,即予举发严惩。(三)各特税局各县政府对于邮包,应随时检查,如遇夹带毒品,即予扣留,追究发件人及收件人。(四)各检查机关如发现有不肖军人携带毒品,即予扣留,通知其主管长官核办,一面立即呈报本府察夺。(五)各县府警察局,对于境内医院药房及兽医牙医所用麻醉药品,应每月检查一次,列表呈报。⑤

4、六年禁政的评价

自咸丰以后,鸦片就开始祸害甘肃。清末虽曾两度宣布禁烟,但甘肃当局并未付诸行动。民国成立以后,厉行禁烟。张广建督甘时期(1914—1920年),种烟基本禁绝,但是没有禁止吸、运、售。陆洪涛督甘(1921—1925年)以后,大开烟禁,烟毒复萌。国民军统治时期(1925—1930年),更是以烟亩罚款维持军费。经过中原大战和平定“雷马事变”,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势力进入甘肃以后,虽也实行禁烟,但由于当时甘肃局势混乱,禁烟措施又不得当,因此未见成效。直到六年禁政期间,省府才在种、吸、运、售方面,全方位地实施了一系列禁绝措施,基本肃清了为害甘肃近百年的烟毒。不过由于时间短暂,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六年禁政也存在不少问题,没有也不可能完全禁绝烟毒。

1、成效

由于多年来种植鸦片,许多农民逐渐养成了种烟的习惯。如皋兰县在实行禁种以前,种烟农民达二十多万,占全县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⑥到1934年,全省只有六个县没有种植罂粟。在六年禁政期间,全省大面积种烟得到禁绝,昔日的烟田重新成为农田,不可不谓成绩斐然。尤为重要的是,在战乱环境下,政府能基本戒绝全部登记烟民,使社会风气焕然一新,更是难能可贵。

①朱绍良:《本省政治设施上德几项意见》,《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92期,1940年9月1日,第90页。

②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1页。

③聂丰年、薛寿山、杨正卿:《鸦片为祸甘肃的回忆》,《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4页。

④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3期,1939年6月10日,第7页。

⑤《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46期,1938年3月31日,第18、19页。

一是大面积种烟禁绝,烟民数量大大减少。经过1935至1938年四年的努力,全省大面积种烟禁绝,“惟于省界插花地带,及匪徒盘踞地区,间有少数偷种烟苗情事。”①据《甘肃县政旬刊》载:

种烟之亩积:全省种烟亩积,民二十四年以前,年约五十万亩左右……二十四年仅种三十六万余亩,后经递减至二十七年而绝。……种烟之罚款:二十三年四百五十一万四千余元。二十四年三百四十万余元,实收二百六十九万余元。二十五年实收一百二十九万一千余元。二十六年实收三十一万三千九百余元。……禁种后之情况:禁种后各县之代替品,以麦豆为最多,余则荞麦、洋芋、棉花、芋叶等物。②

由此可见,随着禁政的开展,种烟不断减少,到1938年种烟全部禁绝;烟田也开始种植粮食,“到1940年下半年,原来种植罂粟的土地大部分都种上了农作物,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收成。”③随着鸦片逐年禁种,烟土产量日益减少,“烟价奇昂,烟民被迫自动戒烟者甚多”④。1939年省府对各县戒烟所进行整顿以后,大大推动了戒烟工作,当年就戒绝烟民27075人。⑤到1940年底,全省登记烟民共197058人,其中死亡、逃逸及抽充壮丁20796人,戒绝174917人,由于特殊原因而未戒绝者共1345人。⑥

从表三可以看出六年禁政的上述成效:违禁罚款(即烟亩罚款)的逐年减少,说明烟苗种植在逐期禁绝;禁烟收入和特种营业税的增加,表明省府对烟土的吸、运、售加强了控制;鸦片税收在财政预算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则说明六年禁政正在不断推进,鸦片正在逐渐禁绝。

表三:20世纪30年代甘肃财政烟税收入表⑦单位: 千元

二是革新了社会风气。六年禁政未行之前,人们把吸食鸦片当作消遣和享乐的方式,甚至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烟民不以为耻、不觉其害。《西北视察记》

①《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第3页。

②熊道琛:《甘肃禁政概况》,《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12期,1939年5月31日,第5页。

③方骏:《中国近代的禁烟运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5月第31卷第3期,第117页。

④《甘肃县政旬刊》第1卷第221合期,1939年8月31日,第22页。

⑤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2页。

⑥《甘肃省各县局烟民戒绝人数表》,《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原文附表无页码。

⑦转引自赵志龙:《民国时期甘肃鸦片生产规模的数量分析》,《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8月第4期,

称:“甘肃俗以陈设烟具,为款客雅礼。”①

在兰州,“宾客酬应,首请登炕上烟,似乎非此不敬,非此不阔”。②在靖远,“家家户户,吸食玩乐,招待亲朋,习以为常,烟灯摆在炕上,三五人团团围聚,轮换着躺下吞云吐雾,大说大笑,谈家常,论诗文,做买卖,玩政治,寻花问柳。……尤其男女老少每有头痛脑热,就拿大烟作为医疗药物。”③在文县,“烟民吸烟毫无避忌,亲友到家以开灯烧烟为应酬物品。烟摊摆满集镇,烟馆充斥街衢,公开买卖,供人吸食。”④

禁政实施之后,经过政府的大力劝导和查禁烟毒,民众开始认识到鸦片的祸害,戒烟逐渐受到普遍认可,社会风气为之一变。1938年省立戒烟医院共戒绝烟民219人,其中213人“系出院烟民互相传劝、自动来院受戒者”⑤。又如天水,禁政实行之前民众“还把吸食鸦片作为一种应酬,说媒的,谈生意的,打官司的和招待亲戚等等都要摆开烟盘,边吸边谈”;在实行之后,不仅吸、售大为收敛,“一些社会人士和会道门也纷纷提供场所厉行戒烟。天水城内就有理教公所和崇道堂两处。”⑥

2、问题

六年禁政告竣之日,烟民并没有完全戒绝,私吸者和复吸者大有人在。如天水,“偷种偷吃者仍然为数不少,始终没有根绝。”⑦如文县,“确已戒绝者为数极少,出所复吸者还是多数。”⑧私运私售和小面积的种烟也始终存在。据时人的回忆:“陇南山区的私种罂粟,却一直没有根绝”。⑨1940年省府的报告也承认,“陇西,武山,漳县,皋兰,榆中,卓尼,岷县,西和,天水等县深山穷谷土匪出复之处,及靖远,海原,礼县,文县,武都,合水,康县等县,省界插花地带”⑩,仍然有偷种情况。六年禁政的这些问题,主要在于以下因素的影响。

一是禁政规划上的禁税兼顾。自1922年以来,鸦片税收一直是甘肃财政的重要收入,因此六年禁政的规划就不能不顾及这一点,这从禁种的分期就能明显看出。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粮食需求的增大,禁种提前完成,因此禁税兼顾对禁种工作的影响不大。禁税兼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禁吸和禁运工作上。

在禁吸方面,首要是办理烟民登记,凭照购吸,然后才能逐期戒绝。由于照费太高和统售烟土价格高昂,避不登记、继续偷吸的烟民不乏其数。事实上,许多烟民甚至无力缴纳照费。1937年12月,临潭县长在报告本县烟民登记情形时称:“贫民吸户一百六十八名,又无力缴纳照费及乞丐吸户一百二十四名。”?烟民登记的不确实,自然大大影响了禁吸工作的推行。

在禁运方面,省府以重税限制外土入境和本土内销。从1935年到1940年运销税率逐渐提高,其中又以内销税率增幅最大。“1935年至1936年11月,外运税率每百两征收税款11元,1936年12月至1937年5月增为14元,到1940年

①转引自高士荣:《甘肃近代烟祸述论》,《兰州学刊》,1990年第6期,第80页。

②转引自高士荣:《甘肃近代烟祸述论》,《兰州学刊》,1990年第6期,第80页。

③张慎微:《靖远的烟场》,《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77页。

④朱凤岐:《文县烟祸》,《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87页。

⑤《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5日,第53页。

⑥窦建孝:《天水鸦片流毒见闻》,《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9、571页。

⑦窦建孝:《天水鸦片流毒见闻》,《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71页。

⑧朱凤岐:《文县烟祸》,《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87页。

⑨拜襄华、张鹤鸣:《朱绍良在西北》,《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第2版,第3页。

⑩《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第3页。

增到40元。内销税每百两达到60元。”①尽管税率不断提高,但并不能完全阻止外土入境和本土内销。事实上,提高税率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高额的税率最终还是要由烟民承担。

二是吏治问题。六年禁政期间,相关机构不能协调运作,大大降低了禁政效率。1939年1月省立戒烟医院向省禁烟委员会汇报1938年戒烟情形的呈文称:(一)戒烟:曾经呈奉钧会,准由办理吸户登记之皋兰县政府及省会警察局担任传送,属院专负技术责任。总计全年断瘾烟民二百一十九人,就中由省会警察第三分局送来者六人,而皋兰县政府则未送一人到院……(二)调验:调验人数共一十九人,均系由各机关送来,就中以法界为最多。其登记烟民有瘾已戒除而应受调验者,亦未见送来一人。②

省会尚且如此,其余县份自然也多多少少地存在协调不周的问题。

另外,主管官员的良莠不齐也影响到禁政的推行。1937年1月省府的训令就指出:

查近来迭据密报各省行政督察专员或县长或其他审判烟毒案件机关,有以搜查烟毒为名,骚扰地方,捕押良民,即或有人指控,亦多匿名诬陷,未经讯究明确,即予滥罚巨款,久羁不放。甚至假借禁烟名义,巧立名目,勒捐肥己,似此贪污苛虐,言之实堪痛恨。③

六年禁政期间,省府虽然加强了检举和监督,但贪污腐败和违法乱纪现象始终未能杜绝。直到1940年,仍然发现秦安县长李沛霖“与禁烟事务所会同包庇私售烟膏”;镇原县长孙宗濂“查获烟土多件,将人犯只判刑六个月,该县长受贿六百元”;定西县“烟土管理所私制烟棒,分发区联保甲转售烟民”。④在下半年的查禁种烟活动中,又查出了礼县县长、两当县乡长、武山县镇长和保长包庇种烟的罪行。⑤

此外,根据回忆材料,六年禁政期间,马步芳、马步青在武威、张掖等主要产烟区大肆收购和囤积烟土,通过他们开办的商号进行专卖贩运。马步芳还在临夏设卡抽税,保护烟贩,“这些烟土贩,交过马家的勒索税款后,他们可以在临夏、临潭一带公开贩卖烟土,地方政府就无人敢于过问。”⑥尽管这些缺乏明确的记载,但地方实力派为谋求自身利益,很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对六年禁政的开展形成消极影响,因此对这则回忆材料还是应该给予关注。

结语

由于甘肃省政府制定了正确的禁烟政策,再加上地方政府大力执行和广大民众积极配合,六年禁政成效显著。在短短的六年内,全省大面积种烟彻底禁绝,登记烟民基本戒绝,社会风气焕然一新。尤为难得的是,甘肃六年禁政的大部分成果都是在1938年至1940年取得的。时值抗日战争初期,举国上下正集中力量

①刘敏:《甘肃的毒品危害及禁毒活动》,《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41页。

②《甘肃省政府公报》第465期,1939年1月15日,第53页。

③《甘肃省政府公报》第267、268期合刊,1937年1月29日,第3页。

④《甘肃省二十九年度办理禁烟县(局)长奖惩办法表》,《甘肃省禁烟总报告》(全1册),兰州国民印刷局印,1940年12月出版,原文附表无页码。

⑤《甘肃省民政厅——甘肃各县政府呈禁烟情形及省政府指令》(1940年5月16日—12月24日),甘肃省档案馆藏,档案号:15—4—60,第1、24、37页。

⑥王德清、家玉琴:《鸦片烟在临夏地区的流毒》,《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

2014年高考上海卷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语文试卷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 ①新闻作为一种媒体信息,本应有助于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如信息论的提出者香农就曾把信息定义为“不确定性的消除”,然而信息也会增加人们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摆 脱这种困境 ..?除了优化信息环境外,更现实的途径是提高受众的新闻素养。 ②在信息时代,批判性地解读和使用媒体信息应是社会成员的基本技能。为什么在今天要特别强调受众的“新闻素养”?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和当今新闻的发展趋势决定的。新闻是帮助公民自治的必要信息,和其他出于私人利益或兴趣而获得的信息不同,它关乎社会群体的公共利益,最终会影响私人生活。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文化的介入、新闻发布门槛的降低,新闻与评论、娱乐、宣传的界线不再像从前那样清晰,“准新闻”甚至“伪新闻”层出不穷。 ③新闻受众应该提高自己的新闻辨别能力,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设置不同的警惕值,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明智。如何批判性地解读新闻?受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1、报道有无确切的来源?来源可靠吗?2、报道的内容完整吗?是否包含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等要素?假如不完整,原因是什么?3、报道者提供了什么证据?这些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4、这则新闻除了报道事件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④有人认为受众都是愿意看到真相的,他们欠缺的仅仅是辨别能力,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受众首先欠缺的是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如果说从前的新闻受众在接收信息上缺乏自由的话,那么现在的新闻受众更多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用于关注娱乐新闻,而最危险的是在被抑制和被诱导中养成的对事实真相无所谓的态度,要么是“你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要么是“根本就没有真相,一切都是阴谋”。前者导致老于世故地配合做戏,后者导致愤世嫉俗、拒绝相信一切。 ⑤还有一些人尽管有寻求事实真相的意愿,却习惯于把常识当成真相,或者以常识为标准来判断事件是否真实。□ ⑥我们生活的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拥有制作和发布新闻的机会,所以,仅仅强调受众解读新闻的能力和追求真相的意愿其实是不够的,还应该提高受众参与新闻生产的能力,提高他们所生产的新闻的质量。从新闻业的发展来看,无论对新闻受众还是对新闻工作者,这可能都有更大的价值 1、第①段加点词“困境”在文中指的是的状况。(2分) 【答案】本应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却增加了对真相认识的不确定性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2014年高考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科》“理解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考点。此类题目出题人的意图是考查考生对词语在语境中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方学科网法是,首先联系词

高考语文全国1卷(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Ⅰ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和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展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版)及答案资料讲解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版)及答案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锐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黑箱在使科技知识被使用者广泛共享之时,也往往使这部分知识因共享而贬值甚至被人遗忘。那么还要不要学习集成于科技黑箱中已经贬值的科技知识,例如电磁理论、牛顿力学,甚至四则运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技术所构成的平台还有一个历史维度。时至今日,历史上的很多技术已经失传或过时,但是也有相当多的技术流传至今,例如中国的针灸,以及散落在各古老民族中的特殊技法等科技黑箱都是如此。这提示我们,对于历史上存在过的知识应予宽容。此外,由于使用者不必从头学起即可操作科技黑箱,于是就可能发生对科技黑箱的滥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黑箱无疑会使得双刃剑的哪一刃都变得更为锋利。 (摘编自吕乃基《行进于世界3的技术》) 1. 下列对于科技黑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高考语文全国卷及答案

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1 第I卷 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 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自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明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语文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 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 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 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 ....,,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 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 ....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 ....,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 通人叹为观止 ....,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 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 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网络阅读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阅读概念,,,,,,。因此,阅读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强,影响力更大。 ①能够对文字、图片、影像、声音等信息形态进行有机的合成 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沟通交流的需求

【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小说环境

【精品】20 15-2019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小说分题型汇编★★ 小说环境题汇总 (19年2卷)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9.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侧重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从环境的渲染、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刻画、主题的暗示等角度考虑,但题干中要求分析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指向性特别明显,解答此题,重点分析环境与情节的作用即可。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本文开篇就对卢森堡公园的环境进行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而我“不太喜欢喧闹”,到公园散步“是我最喜爱的享受”,如此美好休闲画面自然为我和老人相遇提供了可能,同时又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我和老人从相遇到了解再到感悟人生都是在苗圃这个特定的环境展开,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消失了的旧时代的芳华,“一股难以言表的感伤激动着我的灵魂”,这里不仅仅是一座苗圃,还是一个已逝时代的展现,所以苗圃自然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同时也展现了老人的一生,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我和老人的相失也是因为苗圃被铲平,留白式结尾“他们怎么样了”韵味无穷,容易引起读者思考。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 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 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和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19年3卷)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6分) 8.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社会环境描写必须结合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也就是交代背景;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象征暗示作用;揭示或者深化作品主题;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审美愉悦等。本文有多处环境描写,它们本身就是去梨花屯的沿途风景,也是故事开展的自然背景;而“三只白鹤高高飞过……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路旁出现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等处景物描写还烘托表现了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小说多处以初夏的山野风光作为背景,包谷、布谷、白鹤、流水、水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doc

作文试题又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 2016年全国I卷改为漫画作文,对于漫画中的人,试卷上的分数、“唇印”“掌印”变化之间的多重反差对比,足以使考生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进而体味人生与社会,畅想现实与未来。 2015年全国II卷作文题体现了更加务实的风格,相比2014年“动物园禁止游客喂食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三个角度----锐意创新、爱岗敬业、追求梦想,符合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贴近现实生活,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相契合。 而2016年全国II卷的作文聚集如何提高语文素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呈现如下特点: 一、折射中国社会多元化; 二、注重思辨能力; 三、引导个性思维; 四、凸现理性人文色彩; 五、关注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 可以说,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具有创新性,讲求开放性,但不论怎样创新变化,都离不开在“生活性、文化性”这个圈子里做文章。 从选材的角度看,作文方向更关注社会生活,更体现时代风采,更强调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 三、2017年高考备考策略 1、回归课本。 全国卷高考语文试题与课本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考点的设置均来自于教材,考生备考时就注重课本的示范功能和迁移功能。 2、坚持积累。 小到一个字,一个词,大到一篇文章,都是语文大厦的根基。语文是一门慢课程,快不得。只有不断增加语文积淀,才能提高能力。 3、倡导读书。 语文是感性十足的科目,没有大量的阅读,视野和思维就变得狭窄,也难以有灵敏的语感。高三学子视读书为浪费时间,这是认知的误区。 4、重视训练。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很强,离开了训练就会生疏。但这个训练是科学的训练,不是盲目的做题。应跳出题海,按基础、经典、创新三个层次精选试题,提高效率。

2017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2013—-2017年全国高考小说类文章阅读 2017年 (一)【全国I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图文稿

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 巧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7全国卷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做题总原则:一分钟拿一分,150分。选择题稍快点,提前5分钟左右。 可以先做默写题,或者按自己做题习惯顺序答题,但是我们建议一般还是按先后顺序做。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如何读懂一般论述类文章 注重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验证。 【科学文】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胡乱划分。

【概念词语】理解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划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 【句子】理解题 答题技巧: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找出文中相对应的阐释,与选项逐字逐句对照、比较。分析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分辨先后顺序。检查该选项的解释与全文或全段的倾向性是否一致。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内容区域,依次筛选。原文内容与选项保持一致,选项与题干要能构成因果关系。略过无关紧要的信息,如举例、描写等,抓住本质特征。 【要点概括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抓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转述内容要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注意选枝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推断想象】题 答题技巧:找出推断的根据。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建议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考点分析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知识点考查情况的分析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2到2016五年全国卷试题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看,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二、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从2012年到2016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分,共9分。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字左右。 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4年,全国I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卷是史学论文; 2015年和2016年,全国I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卷是文艺论文; 2016年全国III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4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4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要将各选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二)古代诗文阅读 从2012年到2016年,文言文阅读试题一直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该题分值基本保持在19分。约占高考语文试题总分的12%。其中客观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主观题为翻译题,包括两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阅读文本均为人物传记,字数大约在600—700字,涉及的人物大都是忠臣良将或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人物。 高考阅读文段从思想上来说必须是“文以载道”,从文字难易程度上看必须是“浅显易懂”,近五年的选文均出自《二十四史》中的记叙性文段,阅读材料难度适中。2014年试卷用文言文断句题替换了文言文实词题,2015年试卷用文化常识题替换了信息筛选题,2016年沿用2015年的考查形式。高考命题组将文化常识这道题归入“理解”层级,而非“识记”层级,其实质是考查考生对实词更深层次的理解。这道题的变化体现了高考试卷重视传统文化精神的方向。 2、古代诗歌阅读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语文试题及答案甲:必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悲剧产生于社会的矛盾、两种社会力量的冲突。冲突双方分别代表着真与假、善与恶、新与旧等对立的两极,却总是以代表真、善、新等美好的一方的失败、死亡、毁灭为结局,他们是悲剧的主人公。因为他们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还无法与强大的旧势力或邪恶力量抗衡,正义的要求不能实现,于是形成了悲剧。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指出,悲剧描写了比现实中更美好同时又是“与我们相似的”人物,通过他们的毁灭“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即产生净化的作用。 然而,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具有审美价值的最根本的原因。鲁迅说过:“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种毁灭是抗争、拼搏以后的毁灭,抗争与拼搏体现了人的一种精神。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从天上盗取火种,触怒了主神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每日遭神鹰啄食肝脏,但普罗米修斯毫不屈服,最后坠入深渊。罗丹的大理石雕塑《马身人首》中,人臂绝望地扑向一个它所抓不到的目标,而马足则陷于尘土不能自拔,表现出人性与兽性的冲突,象征着灵与肉的斗争,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可以说,没有抗争就没有悲剧,冲突、抗争与毁灭是构成悲剧的三个主要因素。 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因为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令人伤悲的,因此现实中的悲剧不能作为直接的审美对象来欣赏,否则人就是泯灭了人性的人了。现实中的悲剧只能激起人的同情、义愤,迫使人采取严肃的伦理态度和实践行动。民主革命时期,在演出歌剧《白毛女》的过程中,曾多次出现扮演地主黄世仁的演员被打甚至险遭枪击的事件,这是人们以实际的道德评价代替了审美活动。现实的悲剧只在客观上具有悲剧的审美性质,它们必须以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成为欣赏的对象,美学上所谓的“以悲为美”才能实现。 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原因在于它需要建立悲剧事件与人的心理距离。不仅遥远的时间会使过去的现实悲剧的悲惨因素淡化,就是很近的时间间隔也可以使人不陷入现实。这里还有一个空间的间隔,悲剧艺术展现的毕竟是一个人们不熟悉或有点陌生的空间,这就使人们不容易介入其中,而能够客观、超然地看待。当然,在欣赏中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悲剧主体的抗争和悲痛,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悲剧表现的不是人生的欢乐或全然的幸福,学科网而是悲剧主体对待痛苦和死亡的方式,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全国卷3)

一、字音 (考查二音近字辨析) 例(2012·湖北卷·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解析】A项,除磷.光(lín)外,其余都读(líng);B项,除担.当重任(dān)外,其余都读(dàn);D项,除芝.兰之室(zhī)外,其余都读(zī)。C项,加点字均读(sù)。 【答案】C (考查五综合考查) 例(2012·广东卷·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桅.杆/宫闱.聒.噪/恬.静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旖.旎/绮.丽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橄.榄/鸟瞰.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殉.情/徇.私参.谋/参.差 【解析】A项,桅.杆/宫闱.都读(wéi),聒.噪(guō)/恬.静(tián),模.具(mú) /模.范(mó);B项,清.雅(qīng)/菁.华(jīng),旖.旎(yǐ)/绮.丽(qǐ),处.所(chù)/惩处.(chǔ);C项,歧.视(qí)/跻.身(jī),橄.榄(gǎn)/鸟瞰.(kàn),角.斗/角.色都读(jué);D项,赝.品(yàn)/鹰.犬(yīng),殉.情/徇.私都读(xùn),参.谋(cān)/参.差(cēn)。 【答案】B 二、字形 (考查一)替换 例1 (2012·安徽卷·15·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摩挲/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帖/扶老携幼 【解析】A项,轻歌曼舞;B项,影碟;C项,节骨眼。 【答案】D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大全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14-2019年全国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汇编

2018-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真题名句默写答案 1.[2018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 (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2.[2019年·全国卷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子罕》中,孔子用“,”两句话阐明,一个普通人,也是有坚定志向的;要改变一个人的志向,是很困难的。 (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3)苏轼在《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两句,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

1.[2018年·全国卷Ⅲ]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3)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2019年·全国卷Ⅲ]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014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_______________”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2015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舱地的-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3.[2016年·全国Ⅱ卷]补习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 4.[2017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_______,_______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的情怀。 5.[2018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说,虽然一点食物即可关乎生死,但若“”,饥饿的路人也不会接受;若“”,即便是乞丐也会拒绝。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3)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 6.[2019年·全国Ⅱ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 (3)《赤壁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婉转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

2020年全国高考一卷语文组小说阅读解析与答案

2020年全国高考一卷语文组小说阅读解析与答案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答案详解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答案详解 1、答案,D。(文中没有讲新子学和以往的诸子之学的不同;“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 离了既有的思想演进进程”错,文中说“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和形态。”) 2、答案,A。(没有突出新子学和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相反,文中主要讲新子学要从历 史上诸子之学继承相同的品质) 3、答案,B。(A项“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错”,于文无据;C项“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 的生成”错,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基础,没有照着讲,何来接着讲,更谈不上生成新思想; D项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照着讲和接着讲是同时进行的,且相辅相成的,) 4、答案,B。(“他已从赵一曼那里得到有价值的回答”错,文中说大野泰治“始终没有得到 有价值的回答”) 5、答案: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会议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6、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7、答案,D。(“因此尚未涉足这些领域”错,文中意思说,在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方面,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而不是所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他国也应是虚指,难以涉足不等于尚未涉足。、) 8、答案,C。(“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错,于文无据。) 9、答案: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讯领域的贡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信息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10、答案,C。(芝坐爽下狱的意思是,鲁芝因为曹爽谋反而下狱,不能拆开;口不讼直的意思是闭口不提是非曲直,意思是不提谁是谁非,志不苟免,意思是决意不苟且活着。这两句意思是他既不叫屈,也不求饶苟活。) 11、答案,C。(践祚指登基,即位。没有没有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意思。当年司马炎是逼迫曹奂禅位给自己。) 12、答案,B。(“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错,原文是天水因接邻蜀地,饱受蜀国侵扰。) 13、答案:(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员作为先锋。(采分点“以”、“叛”、“以为”、“先驱”) (2)皇帝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采分点“以”、“履”、“素”、“作”、定语后置句式) 14、答案,B。(“生活贫穷”错,应是不得志,仕途困顿) 15、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