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下语文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八下语文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八下语文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八下语文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2011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与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写作:借物抒情与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教案

版本:人教版2011·2015年12月第7次印刷

制作: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教学课时] 3(第一课时指点,第二课时写作实践,第三课时讲评)

[教学设计]

素材:配乐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wmv ;茅盾的《白扬礼赞》;泰戈尔的《金色花》及第二单元所有课文相关的图片;春天的六个节气图片;用于讲评的学生习作4篇。制作:ppt课件配套课件放在0826tp付费百度文库中

[教学步骤] 课前出示课题ppt

一、以旧知识迁移导入

印度诗人泰戈尔笔下一朵灿烂的金色花抒写了一首母子情深、母子之爱的感人之歌。(配金色花图)。泰尔之所以选取择金色花表达母子之爱,是因为一方面金色花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另一方面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的可爱及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在这里金色花指的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们把这种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今天我们的写作任务就是要学习这种借物抒情的写法。

[板书设计]

母子情深借助具体形象来抒发情感的写法叫做借物抒情

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

二、学习目标

1、借助第二单元所学散文诗认识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引发模仿借鉴的兴趣。(学习重点)

2、借助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活动,学会细致观察春天的事物,认识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及特点,加深对春天的体验与感悟。(学习重点)

3、能运用借物抒情的这一方法,从春天某一事物的特点出发,选取合适视角定格形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视觉形象转化为细腻可感的文字描述。(学习难点)

三、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第二单元所学的散文诗的主旨表达

郭沫若的《雷电颂》想要表达的情感是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及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这种感情的表达本来是很抽象的,但借助对风协电这些自然的伟力的呼唤与歌颂,就使得所抒的情感具体可感了。(配图)

巴金的《月》本想表达的情感是在五四退潮的背景下作者要改变这个寒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这种情感也很抽象,但作者借助描绘姮娥奔月而使表达具体可感了。

在这里姮娥是作者理想的化身:姮娥拒绝月的冰冷,如同作者拒绝现实的“寒冷”,为理想而战。(配图)

由此可推出借物抒情的表达效果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感情的抒发更加生动。还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细腻的感情。(p77第二自然段)

附纪伯伦生平: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在15个月里,相继3位亲人去世,并且因为治病,欠下了15000美元的债务。为了还债,纪伯伦兄妹便卖了家中的财物,纪伯伦靠写文章、卖画、做零工来赚钱,并且还要还债。1931年,纪伯伦逝世于美国纽约,遗体葬于黎巴嫩。一生颠沛流离,贫病交迫,终身未婚,一

生孤独,英年早逝.这样历经磨难的天才,却将残酷的现实当圣殿,把爱与美当信仰,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

四、借物抒情的方法

1.移情于物

这种写法意在笔先,寓情于物,就是在动笔之前,先想好自已所要抒发的感情,然后寻找适合寄托情感的“物”。

例:巴金的《日》

《日》写作于1940-1941年,当时抗战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全国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胜利的到来,并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不懈的奋斗着。因此巴金热情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同时表达自已为追求光和热,为抗战的胜利甘愿献出生命的决心,对真理的追求。

在《日》一诗中作者赞美飞蛾,因为它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作者怀念夸父,因为它追赶日影而渴死旸谷。这里的飞蛾、夸父已不仅仅指飞蛾、夸父,而是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所以借飞蛾、夸父追求光和热的行为。之所以借“日”来写,是因为“日”具有光和热的特质。

[板书设计]

要表达情感:热情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同

2.睹物生情

这种写法在作者触目所及之物时,突然产生某种联想或想象,油然生发感情,由物及意,睹物生情。由于处境和心情不同,每个人面对同一景物的感受自然各不相同。例:面对一轮明月(配图)

思乡游子低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惜别的友人浅唱“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在幽隐避世者心中,它是志趣相投的友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由于处境和心情不同,每位诗人望月的感受自然各不相同。

五、借物抒情的注意点

1.选取的“物”与所抒的“情”之间应当有某种契合点。

在写作中,无论运用任何技巧,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因此,无论是移情于物,还是睹物生情,“物”与“情”之间当有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感情。切忌无中生有,生拉硬拽、牵强附会。

2.对所借之物的具体描绘,在写出其特征的同时,融入自已所要表达的感情。

“写物”只是手段,“抒情”才是目的。所以在对所借之物进行描写时,切忌让事物的描写游离于抒情之外,要始终将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否则无法完成借物抒情。例:鲁迅的《雪》(配图)

“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前者平和恬静的秀美,象征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后者孤独抗争的壮美,表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具体生动的描写,将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复杂情感巧妙地表达了出来。

六、随堂练习

认真阅读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为切实理解所借“物”与所抒“情”的关系,我们以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来做一道随堂练习。

(一)觅春——寻找春天的足迹

1.认识春天的六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哪六个节气?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2月4日或5日)

雨水即降雨开始,雨量渐增(2月18日前后)

惊蛰zhé即春雷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3月5日或6日)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3月20日或21日)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4月5日前后)

谷雨: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4月20日或21日)

2.春天在哪里?

听配乐朗读朱自清的散文《春》.wmv,说说春天在哪里?要求用上代表春天特征的景物。示例

a.春天在那绵绵的细雨里。春雨润醒了小草,润绿了杨柳,润开了报春花,润欢了溪流。

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快乐来了!

b.春天在那软绒绒的小草里,在那如母亲的手轻抚的微风里,在那姹紫嫣红的花朵里,在

那人们迎春的播种希望里??

c.春天在“新”、“美”、“力”里,因为“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

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春天的万象更新,生机无限,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二)悟春——谱一支春天的赞歌

觅春让我们追寻春天的踪迹理性地认知了春天,现在我们需要对春天“深情投注”,用心灵去体悟春天。请选取春天里的某一事物,抓住其特征说说借其可抒之情。

示例:

a.小草没有花朵的艳丽,没有身躯的伟岸,却有着破土的力量,昭示什么是顽强。

b.春阳无语,却倾洒下温暧的光辉;春山无语,却体现出绿意的生命;春花无语,却散发

出醉人的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广袤的大地。

c.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d.蝴蝶努力冲破束缚自己的茧,那是启示我们要永不言弃。牵牛花向上缠绕,那是在启

示我们要永不放弃。

七、借物(托物)抒情(言志)的散文结构:导——描——连——点——结

例: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白杨礼赞》

1.导——起笔导入所托的“物”或所借的“景”,以求点题。常用的方法有四种:抒情式、衬托式、比兴式、叙事式。

如《白杨礼赞》1节①白杨树(礼赞对象,所托之物)实在是不平凡的(抒写礼赞原因),我赞美白扬树!(抒情主题与线索)

这篇文章采用的是抒情式的方法,起笔直接用抒情赞美所托之物“白杨树”,即点题,又明抒情主题与线索。

2.描——指在导出所托之“物”或所借之“景”后,对“物”或“景”进行形象描

写。注意描写的形象要突出与下文“人”的特征性格一致,因为这一步起的是铺垫作用。

例《白杨礼赞》第5节⑤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仗以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扰,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这的宽大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从处形、色彩、风格三方面描写白杨树的形象,突出“力争上游,倔强挺立”的性格特征。这正是下文所要歌颂的“北方抗日军民”和性格特征。)注意:在“描”这一部分之前可以对所托之“物”用欲扬(托物)先抑的方法再次把所托之“物”突出出来。这也可以独立作为叙事式的开头方法。

例《白扬礼赞》2-4节

②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年

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练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以上扬,以下抑)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③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傲然挺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睡的情绪又将如何呢?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此节转入扬,为引所托之物)④那就是白杨树(所托之物),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过渡到对外形,内在精神的不平凡的描写)

3.连——这一部分相当于把前文写的“物”“景”与下文要写的“人”“情”街接在一起的过渡段。具体应借助拟人写出所托的“物”或借的“景”的“人”的性格,并暗示象征意义。

例《白杨礼赞》7节|由物及人 ||用反问排比句暗示象征意义

⑥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用抒情过渡到评价。对比,拟人)⑦它没有(抑)婆娑的姿态,没有(抑)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扬)。|(由物及人,拟人)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

篇二:八下第二单元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学校:塔尔镇中心学校授课教师:陈莲存班级:八年级4班教学目标:

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出“借物抒情”: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好大一棵树》,这首歌深情的赞颂了大树,实际上是借大树在赞颂像大树一样默默奉献的老师们。其实,除了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借某种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写作写法叫借物抒情。

二、新授:

(一)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和以前学过的文章中出现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归纳的结果说说作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例句:《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冰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雪》描绘了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和如粉如沙的北方雪,抒发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斗争精神的赞颂。

《雨》描绘了如银线如珍珠滋润大地的雨,抒发了对无私奉献者的礼赞。《陋室铭》描写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爱莲说》描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小结: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和情”。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抒情委婉,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的细腻的情感,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过渡:那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借物抒情呢?是否有一定的技法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家是怎么做的。

(二)如何借物抒情

问:寄托了什么情感?(对革命先驱者的赞颂)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过渡:名家名篇固然是很好的典范,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我自己写的作文来阅读,也许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

2、阅读例文,再探技法:

小结:可见,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在抒情之前首先要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事物的特征,并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尽量描写生动具体。描写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描写的目的。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一般的技法:

(板书)找准相契点——抓特征重描写——倾注深厚感情

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技法来学习写作。首先我们观察几幅图片,看看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抒发怎样的情感?

(三)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展示几组图片(探春花、马莲花、大树、小草、河流)

观察图片并讨论:这几样事物的特点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借此抒发什么情感?

师生交流。(探春:坚强,不畏寒冷;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无私奉献花香等。

片段练习:对课前预习中的片段作文,适当修改,并添加抒情言志的语句,组内交流,评选最佳片段。

师生展示交流,点评。

四、总结课堂: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名家名篇中的借物抒情,归纳了这种写法的具体策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这种写法写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让我们做一个和自然对话和世界对话的有心人。

五、布置作业:

扩展自己写的片段作文,或《仰望大树》为题,完成600字左右的借物抒情类作文。

篇三:《借物抒情》教学设计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借物抒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学校:大通女中授课教师:陈莲存班级:八年级4班

教学目标:1、通过教材回顾,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

2、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3、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课文和例文,掌握借物抒情的具体技法。

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学会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作文。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交流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歌曲《好大一棵树》,展示大树的图片,引出

“借物抒情”:同学们,刚才播放的歌曲的名字叫《好大一棵树》,

这首歌深情的赞颂了大树,实际上是借大树在赞颂像大树一样默

默奉献的老师们。其实,除了音乐作品,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借某

种事物来表达情感,这种写作写法叫借物抒情。

二、新授:

(一)理解借物抒情:

借物抒情的写法在我们在刚刚学过的第二单元和以前学过的

文章中出现过,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归纳的结果

说说作者借什么物,抒什么情?

例句:《月》描绘了充满寒光冷气的月亮,表达了作者改变这个

冰冷的世界,追求光和热的愿望。

《雪》描绘了美艳之至的江南雪和如粉如沙的北方雪,抒发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斗争精神的赞颂。

《雨》描绘了如银线如珍珠滋润大地的雨,抒发了对无私奉

献者的礼赞。

《陋室铭》描写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陋室寄

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爱莲说》描写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

小结:这些文章都采用了“借物抒情”的写法,文章虽然展现的是“物”,

可我们读者却读到了“志和情”。这种写法的好处是:抒情委婉,可

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写出复杂的细腻的情感,可以留给读者更多的思

考、回味、欣赏的空间,使文章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

过渡:那我们在自己的作文中怎么借物抒情呢?是否有一定的技法

呢?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作家是怎么做的。

(二)如何借物抒情

高傲的飞翔,勇敢的叫喊,像个精灵,大笑,号叫。)

问:寄托了什么情感?(对革命先驱者的赞颂)

革命者先驱者的形象相契合)

小结:我们可以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选取的“物”和抒发的“情”

有某种契合点,二者能够借助联想和想象建立联系,从而有效抒发作者的情感,表达其思想和志趣。

过渡:名家名篇固然是很好的典范,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与我们现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选择一篇我自己写的作文来阅读,也许比较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

2、阅读例文,再探技法:

(2)最后2段用什么表达方式?(抒情)抒发了什么情感?(赞美

小结:可见,借物抒情类的文章,在抒情之前首先要用较多的篇幅描写事物的特征,并适当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尽量描写生动具体。描写是抒情的基础,抒情是描写的目的。

过渡: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出,借物抒情的文章,一般的技法:(板书)找准相契点——抓特征重描写——倾注深厚感情过渡: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技法来学习写作。首先我们观察几幅图片,看看我们熟悉的这些事物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理,抒发怎样的情感?(三)活用技法,完善片段

1、展示几组图片(探春花、马莲花、大树、小草、河流)

2、观察图片并讨论:这几样事物的特点中能联想出什么含义或哲

理?借此抒发什么情感?

3、师生交流。

探春:坚强,不畏寒冷;敢于挑战,敢于出头;无私奉献花香等马莲花:在艰苦的环境里顽强生长;朴素平凡,但从不自卑;尽情开放,装点高原大地等。

大树:它的根努力向大地深处扎去,它的枝叶努力像天空伸展;执着的守候家园,守候边防;为脚下的小草洒下绿荫,阻挡风雨.

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足迹遍布天涯;不畏寒冷,最早带来春天的气息;不争高,不争艳,甘愿做花的陪衬等。

4、片段练习:对课前预习中的片段作文,适当修改,并添加抒情言

志的语句,组内交流,评选最佳片段。

5、师生展示交流,点评。

四、总结课堂:本节课我们感受了名家名篇中的借物抒情,归纳了这种写法的具体策略,,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用这种写法写出对自然万物的感受,让我们做一个和自然对话和世界对话的有心人。

三、布置作业:扩展自己写的片段作文,或《仰望大树》为题,完

成600字左右的借物抒情类作文。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8年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掌握、积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词语,了解古今异义现象。 3、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4、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线索,体味简洁而丰富的语言。 2、理解“世外桃源”所寄托的作者的社会理想。 教学难点: 1.把握作品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 2、正确认识和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课前准备:收集课文相关材料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情景设计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背景。 2、掌握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用法。 3、流畅的朗读课文,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一、导入: 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往往也有这种体验:当你遇事不顺时,当你心烦意乱时。当你郁闷低沉时,你会去想象一些开心的东西,你会去幻想着一切都变得美好顺利欢畅的一刹,你会去遐想成功带来的无尽的欢畅......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 1、关于作者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世称靖节先生,别号五柳先生。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 3、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421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当

英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sectionB教案

教学内容Unit5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B 课型新授课设计者 教学目标: 1 语言目标:能运用过去时态描写过去发生的事情 2 技能目标:能听懂有关过去发生事件,能简单描写过去发后的事件 3 情感目标:能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在困境中互帮互助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语法:过去进行时。 教学难点: when和while都可表示“当……的时候”,引导时间状语从句 知识点:1. What were you doing at eight last night? I was taking a shower. 2. What was she doing at the time of the rainstorm? She was doing her homework. 教法:PPT 教学过程: Step 1 Presentation 1a Think of a time when you were late for or couldn’t go to an event. What was the event? What was the reason why you were late or couldn’t go? Tell your partner the story. Step 2 Listening What happened to the girl? Let’s listen. 1b. Listen and write short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What event happened at the school yesterday? 2. Who missed the event? 3. Which team won at the event? 1c Listen again. Number the events 1-6 in the order they happened. ____ Kate saw a dog by the side of the road. ____ Kate got to the bus stop. 备注:(讨论、补充或修改)

人教版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下第五单元教案 18 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

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平叙(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七、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 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反面(间接)

【精选】初中作文指导:学习抒情 教案

学习抒情教案 【厚积薄发】 1、古诗赏读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孔子家语卷二致思》 赏读: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要赡养父母,但父母却已等不到这一天。 丹漆不文,白玉不雕————《孔子家语卷二好生》 2名句积累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鲁迅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善于发现美,学习寄情于物,物以牵情的抒情方式。(2)在阅读中体会抒情语句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3)在写作实践中学会使用抒情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典型例子引导法、自由写作法、提问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2)作文中抒发的感情要健康、向上,能鼓舞人心。 【知识储备】 1、关于“美”的名言 雕塑家罗丹: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威。布来克:富有生机就是美。 约瑟夫鲁: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 罗安约翰逊:美是上帝的微笑,音乐是上帝的声音。 莎士比亚: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认为,使它更美的是它包

含的香味。 德国谚语:美的世界要靠我们勤劳的双手来创造,美的花朵要靠我们劳动的汗水来浇灌。 2、什么是美 (1)一位哲人说:“如果世间没有美,便没有生命;如果人类不能发现美,感知美,那生命的意义便失去了大半……美是一种内涵、一种气质、更是一种修养。” (2)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优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机,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这首散文诗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其实美就是生活。 2、什么是抒情 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是文章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诗、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叙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等结合运用。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过对某种观点的论证,体现作者的爱憎感情。 记叙中运用抒情表达方式,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指导案 导学 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学生自由发言) 材料: 美是多种多样的,雄浑阔大是美,激昂慷慨是美,热情澎湃是美,富丽堂皇是美,含蓄朴素同样是美,而平凡的美往往是美的极致。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老人、孕妇没有座位,起来给他们让个座,这种道德的美是平凡的美。

八年级下仁爱英语UNIT5TOPIC3教案教案资料

Topic 3 Many things can affect our feelings. Section A Section A needs 1 period. Section A需用1课时。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a。 Ⅰ. Aims and demands 目标要求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calm down, bitter, CD, DVD, test, speech, monitor 2.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 How long have you felt like this? I hate to go to the hospital. 3. Learn how to describe feelings: These days I feel very bored and lonely at home. I’m worried about the test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4. Learn the usages of “make + object + v./adj.” It makes me feel nervous. The TV programs make me sleepy. 5. Learn how to reassure others: Don’t be afraid! Be brave! Take it easy. Don’t worry.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录音机/手机/小黑板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复习(时间: 5分钟) 复习电话用语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假设一名学生因病缺席,教师让一名学生扮演那名生病的学生,用手机进行师生对话,复习打电话及询问病情的表达。学习单词,掌握nervous和bitter;理解calm down。) T: Suppose one student is absent, and I will make a phone call with him/her. Example: T: Hello! May I speak to Li Ming? S1: Hello! This is Li Ming speaking. T: This is Mr.Wang speaking. You didn’t come to school today. What’s wrong with you? S1: I have a bad cold. It makes me very upset. T: Oh, I’m sorry to hear that. Don’t be nervous. Calm down and listen to me. How long have you felt like this? S1: One day. T: You need to go to see a doctor. S1: No, I’m afraid of taking medicine. T: Be brave. I know medicine is a little bitter, but it’s good for your health. Follow the doctor’s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2020年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作者:米兰花香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 (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指出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指名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人物性格的多样性。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对人物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 举例说说课文中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和对人物言行的感受。(让学生充分发言) (1)人物的评价,如小嘎子很机灵,祥子很健壮,严监生很吝啬…… (2)人物言行的感受,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了严监生的吝啬…… 2.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摔跤》中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的句子有哪些?分别是哪种描写方法? (1)语言、动作描写:“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表达效果:体现出小胖墩儿的胸有成竹。 (2)心理描写: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表达效果:“沉不住气”表现出小嘎子对长时间不能取胜的不耐烦,这种急躁的心理预示着他的失败。 4.《他是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新课标高考复习作文写作专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范文》教案

范文示例(一) 傍晚的玄武湖 玄武湖的水是那么清亮,简直像一颗巨大的光滑灿烂的绿宝石。微风拂过湖面,掀起层层涟漪,在夕阳的照耀下,湖水闪闪发光,像鱼鳞、像碎金,使人心旷神怡。 微小的波浪,好像追逐嬉闹的孩子,永远都不感到厌倦。晶莹的水珠溅在手上,给人一丝凉意,使人精神振奋。站在岸边,能一眼望到水底,有时还会看到一群小鱼在游来游去,让人感到这碧绿的水中,还存在着生命,它们给湖水带来了生气,也增添了神秘感…… 【老师点评】 这一语段用优美的文字,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傍晚玄武湖的庄重与神秘,给人印象深刻。文章中的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玄武湖的热爱,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范文示例(二) 红拂虚梦水连天,柳絮年年飘似雪。人生的风尘,来来回回,不知疲倦地吹。时针,镇定地行走,孤独地远去。一段时间来,天气还是闷热无比,让人感觉到南国夏日的绵长。断不知此时冷的气息正弥漫于北国。寒风再起时,想必北方的旷野已渐成萧索的意味。而紫砂泡绿湘妃泪,唉乃声中读《离骚》。蛰居于都市的自己,终日埋头于书卷文字之中,竟好似忘记了季节的更替与侵袭。乍抬眼,一场浩荡而至的秋风撞得落地的窗棂幽幽地响,身上也宛若透着丝丝的凉意。 【老师点评】 语段中充满对自然的品味,这自然的点点滴滴都和作者的心一起跃动,无论是闷热的天气,还是北国旷野的萧索,抑或浩荡的秋风。都是作者感情的外化,或者说与作者的内在情感融为一体。 专题训练 【作文题目】 以“落叶”为话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不少于600字。 【写作指导】 一、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 任何景物都具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和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观察时,要细致,要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例如它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征,就是找出观察景物与其他不同类景物及同类景物之间的区别。应从不同角度入手,写准景物,写活景物。 例如这样一段描写: 山上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峰真神奇,有青蛙聚会,老僧拜塔,少女头像等。山中剪刀峰的变化特别多,从不同的方向看,他会变成玉柱,船帆,啄木鸟……

(完整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可贵的亲情和友情”为专题,本单元的每项学习内容和活动,都将围绕该专题展开,以不同的层次、角度,以不同的方式、方 法表现、诠释、实践这个专题,让学生能够多方面、多层次、多途径地 感受这份人间真情。 单元课文围绕“爱与真情”,配以综合性实践活动,并将该活动穿插于单 教材元教学之中:在第一篇课文后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任务,体会、寻找父 分析母对自己的爱;第三篇课文后给予综合性学习的提示:怎样回报父母的爱;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 、“习作”、“展示台”都是围绕这一活动 展开的。可以说,课文的学习为“综合性学习”引路导航,“口语交际”、 “展示台”让“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景再现,“习作”则是“综合性学习” 后的真情实感的表露。 一、知识与技能 1.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单元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 2. 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目标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难点 认识25 个生字,会写42 个字,正确读写41 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感受人间真情,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打开和学生交流的窗口,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让学生自己寻找身边的友情和亲情。 单元17、《可贵的沉默》 3 课时《语文园地五》 2 课时课时18、《她是我的朋友》 2 课时

安排19、《七颗钻石》 20、《妈妈的账单》3 课时 1 课时《口语交际. 习作五》 3 课时 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主备人杨霞 授课班级三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习本课生字词。 2. 流利地朗读课文。 3. 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抓重点语句,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感受其情感. 。 2. 结合课文插图,根据生活经验想像课文描述的场景,让学 生从孩子们的语言、神态、动作中体会他们的心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应该回报父母的爱。 教学准备课件音乐《感恩的心》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初中语文课本小说教案

初中语文课本小说教案 【篇一: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与阅读教学设计】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材解读与阅读教学设计 金堂官仓白马学校廖东 新课标的实施,新课程的推行,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更新,更是教学 理念的革新。体现在教学设计和 课堂教学中,那就是具体的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 的内在基础,教学行为是教学理念的外 在表现形式。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发展上并非同步,存在 着不均衡性。所以,我们在革新教学理 念的同时,也得深入研究教学行为的转变,不然又会回到耗时低效 的老路上去。其实,我觉得任何改革, 不外乎是通过调整、代谢、转变来适应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规律 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只能遵守,而无法 改变。教学改革亦不例外,不论是教学内容的更换,教学理念的革新,还是教学行为的转变,都是为了寻 找、发现、遵循“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学生身 心发展规律、学科本身的规律。有时 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些著名特级教师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教 学设计,至今仍发着熠熠光彩,叫人如 醉如痴、欲罢不能,他们总能在教改的大潮中驾波驭澜,应裕自如,这正是他们牢牢抓住了规律的结果。 改革不是全盘推翻,重新再来,它里面有很多永远不变的东西。教 学改革就是在协调、平衡、处理着这对 “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中不断发展的。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与灵魂的一面镜子,也是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同时,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 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可见,一节课不仅展示的是一 位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学艺术、教学风 格及文化底蕴,而且展示的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人 格魅力。“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饮。” 下面我就从教师最主要的教学行为——教学设计谈起。我给我的汇 报起了一个题目:跳起快乐的心灵舞蹈 ——课标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作文六 借景抒情作文教案

作文六:通过景物表达情感-----借景抒情写作训练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2、学会借景抒情的写法,作文能做到“情景交融” 3、掌握借景抒情作文的一些具体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融情于景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情景交融的理解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理解“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师:景物能让我们产生某种感情,那么,这也给了我们启示,假如我们有了某种感情,反过来就可以通过景物来抒发。借助景物将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是达到“感情真挚”要求的一条重要途径。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借景抒情”文章的写法。 借景抒情,就是作者把自己内心要表达的某种情感蕴含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借景物来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其中,情由景所背负,景为情而浸蘸;情是灵魂,景是载体。 我给大家发下了几篇文章,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借景抒发了真挚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抒发了真挚的感情,请大家研究研究这几篇文章各抒发了怎样真挚感情? (二)方法指导: 1.张开联想、想像翅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 (1)突兀地来了一座山,郁郁的,似乎一个不很快活地村姑,没头没脑地在等什么人。接着,一座座秀拔而起的山,便络绎迎接上来,且相互之间绝不关联绝非约好了来的;来的很突兀,似乎不是远远迎上来,而是兀地从地下拱上来;迎风一晃便化作一个个风姿绰约、飘飘逸逸的姑娘,梳了最新潮的发型,穿了时髦的长裙;满面春风挽了装满土特产的篮子,捧了盈盈欲滴的甜笑;走来争相招徕买主,推销货色,使人生出兴奋,想去亲近一番。(《看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山想象成美丽的姑娘,表达了对南方山脉的喜爱。 (2)看!太阳像个好胜心很强的孩子,正在炫耀自己的彩衣,它把彩衣搭在天边,惹得周围一片红彤彤、金灿灿。太阳又像一个很强壮、顽皮的少年,只是探了探自己红红而朝气蓬勃的圆脸。 将太阳拟人化,日出景象被描写得形象丰富,立体感很强。 2.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一致,直接写;景物的象征意义与情不一致,改造写。反衬的手法是改造景物的最好方法。 (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小雅.采薇》 讲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与“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两句中都写到了枫叶,但它所代表的感情却大相径庭。杜牧看了一路风景,陶醉在美好景物中产生了愉快的感情,而经霜的枫叶,层林尽染,如火如霞,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与作者愉快的感情相一致。 但是,这一派美景在莺莺的眼里就不那么可爱了。《西厢记》里有一折戏叫“长亭送别”,讲的是相国夫人找藉口要张生赴京赶考,想以此来拆散张生与莺莺小姐的美满姻缘,莺莺送张生上路,在莺莺的唱词中有这么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霜打枫叶,红得那么醉人,这是可喜的景物,而莺莺只有悲情,哪有喜悦;也就是说,可喜的景物反而引起人的哀情,情景不一致,怎么办?改造一下,把枫叶说成是“点滴离人泪”,这样情与景就一致了。 怎么改造景物呢?告诉大家一个秘诀,运用反衬的手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请同学们对这首诗作简要的分析。 兵士出征时,心里是愁苦的,诗人写道:“昔我往昔,杨柳依依”,杨柳在春风中飘荡的美好景物反衬了兵士的愁苦,春天是欢乐的季节,兵士却在这时被迫出征,所以显得加倍愁苦。兵士回来时的心情是愉快的,诗人写道:“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风雪交加的冬天赶路是艰苦的,用苦来反衬愉快的心情,表现了兵士急于回家,而不顾雨雪忙着赶路,加倍显出心情的愉快。可见,反衬在表达感情上很有力量,可收到加倍的效果。顺便提一下,这首诗也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典型事例。 3.酝酿真挚感情,做到情景交融

2018年人教版语文八下第五单元教案

壶口瀑布梁衡 单元目标 本单元由山水游记中的四篇经典文章组成。其中,《壶口瀑布》描摹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赋予了黄河一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优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白洋潮》运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在白洋上看到涨潮时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景观。《天目》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天目山的“七绝”,表达了作者对天目山的喜爱之情。 学习本单元,要引导学生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和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会比较阅读,在比较中认识景物特点,了解文中的妙处和彼此不同的风格,品读出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人生哲理、文化内涵,以获得审美的愉悦,并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材地位和作用 《壶口瀑布》原本是上海市新教材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的一篇散文,作者是梁衡。二期课改后编入七年级上第四单元《山水清韵》中。全文描写了作者两次在壶口瀑布看到的景象,描绘了一个刚柔并济、多姿多彩的壶口瀑布,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七年级上册的教材中,上半学期古诗文的比例比较大,对现代文的修辞手法赏析基本没有什么接触,所以希望通过这节课能让学生通过学法指导初步学会去赏析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描述自己曾听到、看到、感受到的瀑布。 2、品位文章整散结合、长短兼具的语言特点。 3、体会文章催人向上的积极精神。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希望学生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初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并学会分析运用。学法: 朗读法: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壶口瀑布的特点,初步掌握修辞的表达作用,并学会运用。 探究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感悟作者在写景过程中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感情,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短短一课时内,通过文字,去领会文章中所蕴涵民族精神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难点: 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单元备课第五单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精品】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围绕“ 作者笔下的人物” 这一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一个“ 交流平台” 和“ 初试身手” ,两篇习作例文及一次习作。 《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分别侧重于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及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刷子李》则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他技艺的高超。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初步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 难点 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 《人物描写一组》 3 课时 《刷子李》 2 课时 交流平台及初试身手 1 课时

习作例文 1 课时 习作:形形色色的人 2 课时 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摔跤》选自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人物形象, 每一个片段,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嘎子、严监生、祥子 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1 .课前可组织学生回顾阅读过的比较精彩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或者自己写过 的比较满意的写人的文章。如有条件,也可布置学生查阅与本文相关的资料,或 者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片。 2 .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宜采用如下步骤:回顾交流,即畅谈自己读过的写人文章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或交流有关读写经验,或提出有关写人的种种困惑;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 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中,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 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开展课外读写实践。 3 .教学时,一是要引导学生牢牢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句子,组织学生充分阅读,细细品味,可以将个人独立思考与全班合作交流有机结合,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二是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三是要借助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 【知识与技能】

1荷塘月色公开课教案 一等奖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揣摩优美的艺术语言,赏析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作品的事物线索和感情线索,析文中之情,赏文中之景,披文以入情;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摹绘比喻、比拟、通感的修辞效果,同时寻踪文中的美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理解作者“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和他追求自由的精神。 [ 教学重点] 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了解作者对现实不满,寻求精神解脱和自由而又无法解脱的苦闷心情;通过品鉴景物的色调和情味,体会作者的喜悦和哀愁。 [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同时调动学生的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引导他们认真感受和体验作品中优美的意境,从而获得一定的审美实感和经验; 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学习文中的比喻、比拟、通感、映衬等修辞手法,通过具体分析、品味语言的形象性的绘画美,揣摩丰富的情味,同时揣摩文中的一些炼字炼句必须反复推敲涵咏,从中嚼出艺术的真趣。 [ 课时安排] 两课时 [ 课前准备] 教师:《荷塘月色》朗读带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制成卡片。 [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揣摩直接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理清作者的思绪和思想感情脉络,分析作者感情的发展变化,探寻作者心情变化的触发点。 [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面对此等美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 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 [ 板书一] 二、简介作者和《荷塘月色》: 1、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本文的作者朱自清, 提问:同学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以前我们学过他哪些文章?(要求学生各抒己见) 明确: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对于他,大家应当记得他的四个令人羡慕的闪光点:(1)19岁考入北大哲学系;(2)27岁任清华大学教授;(3)毛泽东曾高度的赞扬朱自清“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4)朱自清的散文秀丽朴素,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这源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对世情精细的观察和体验及朴实、忠厚、平淡、刚正的性格。 初中我们学过他的《背影》、《春》。代表作有散文与诗的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的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情文并茂的优美散文《荷塘月色》。 2、关于《荷塘月色》: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教案:Unit5 SectionB(1a-1d)

Unit5 SectionB(1a-1d)名师教案 1.0Teaching Analysis教情分析 1.1Teaching objectives 教学目标 1.1.1Language targets 语言目标 1.1.1.1Key Words and Chunks 1.1.1.1.1For applying: realize, make one’s way, at the event, by the side of, walk by, cheer you on 1.1.1.1.2For comprehending: Animal Helpline 1.1.1.2Sentence Structures 1)When I got to the bus stop, I realized that my bag was still at home. 2)But why didn’t you just go home to get your bag? 3)I know how much you love animals. 4)No wonder you didn’t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 5)I’m sorry I wasn’t there to cheer you on, but I’m happy that your team won. 1.1.1.3Grammar Focus No wonder you didn’t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这个句子省略了 一些成分,完整的句子是It is no wonder that you didn’t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 make it to the competition,表示“成功地参与比 赛”,make it 表示“做成某事”。) 1.1.2Ability goals 能力目标 1.1. 2.1帮助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记录听力中的关键词。 1.1. 2.2引导学生帮助Kate想出应对困难的方法。 1.1. 2.3引导学生发现和关注他人的困难与不便。 1.1.3Emotional goals 情感目标 1.1.3.1通过帮Kate出主意,教师引导学生能积极地调节和管理自己情 绪。 1.1.3.2通过Kate帮助小动物,教师鼓励学生有同理心,关心周围人和事

最新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九周 第五单元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般交流: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二、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板书:触摸春天) 2.由题设问: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三、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案

初一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组元,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

诗歌,有散文;有现代文,有文言文;有中国作品,有外国作品。同一主题的课文内容,可以融会贯通。 《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生命生命》,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抒写理性的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写作意图,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在阅读方法上,主要提高朗读能力,要求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本单元是七~九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在起始阶段具有定位、定势的意义,影响深远。务必认真贯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争取开个好头。要确认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要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防止这样或那样的偏颇,一切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人文教育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 引导学生探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已知领域与未知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