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工专业知识考试题库

政工专业知识考试题库

1、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3、某些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国家率先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步入新的社会形态,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历史的偶然现象。(×)

4、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5、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不可能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6、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7、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

8、“国家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9、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1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11、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2、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不能任意选择的物质力量和历史活动的前提。(√)

13、离开生产力标准来考察社会主义,必然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空想论。(√)

14、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历史逐渐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化。(√)

15、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

16、二战结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互借鉴了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做法,这表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趋同论”是有道理的。(×)

17、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18、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19、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平等问题“要求政府管得越多越好”。(×)

2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在于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21、阶级是一个政治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

22、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工人阶级革命性最强,因此,理所当然地能自觉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

23、相信群众的观点,就是相信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不需要救世主的恩赐。(√)

24、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26、列宁指出,“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由此可见,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是有科学根据的。(√)

27、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8、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也能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自我调整,因此,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2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

30、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1、建设社会主义有多种模式,“民主社会主义”就是其中的一种。(×)

32、“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一种改良的资本主义。(√)

33、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

34、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35、历史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是因为资本主义本身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36、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决定于它赖以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3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8、列宁曾经指出:“历史是由个人创造的这一原理在理论上毫无意义。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这表明,列宁是否认人类创造历史这一观点的。(×)

39、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40、受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人类社会是无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

1、在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

2、《论十大关系》确定的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

3、毛泽东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尊重客观规律。(×)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五四运动。(√)

5、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有要求过急、形式单一。(√)

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是在1949年。(×)

8、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

9、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封建主义。(×)

10、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下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是进行人民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11、毛泽东明确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之一的论著是《论联合政府》。(×)

12、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强调了人民军队必须服从党的绝对领导。(√)

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14、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15、毛泽东系统阐发农业合作化理论的重要文献是《介绍一个合作社》。(×)

1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统购包销的实行。(×)

17、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认为,中国工业化道路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18、在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毛泽东。(√)

19、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如何建设新民主主义。(×)

20、1963年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21、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22、邓小平在中共八大上指出,我们需要党内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我们的监督。(√)

23、民主集中制的基础是集体领导。(×)

24、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25、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

26、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27、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9、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31、我国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加工订货。(×)

3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公私合营。(×)

33、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对富农的政策是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

34、在中国革命进程中,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赎买民族工商业归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所有。(×)

35、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所说的“伟大的工程”是指建设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6、1963年,毛泽东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官僚主义。(×)

37、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3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9、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4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农村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1、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实行对外开放。(×)

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平等协商、互利互惠。(×)

4、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

5、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历史文化传统。(×)

6、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不是法人企业。(×)

7、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南北对话。(×)

8、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9、邓小平理论是邓小平个人创造的理论,与其他领导人关系不大。(×)

10、“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的。(√)

11、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2、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3、在党的十二大上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4、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著名论断。(×)

15、平均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16、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7、不能离开生产力水平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

18、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9、实现共同富裕,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必经的阶段。(√)

20、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共同富裕。(×)

21、社会主义本质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

22、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3、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

24、社会主义能否体现出比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更好。(√)

25、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

26、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有强大的军队。(×)

27、中国的发展没有全球性的战略价值。(×)

28、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

30、叶剑英在庆祝建国3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幼年时期。(√)

3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利于破除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33、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3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快就可以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

3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防止我们犯“左”或者右的错误。(√)

3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是要求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中国“补上资本主义的课”。(×)

37、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矛盾就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了。(√)

3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方针。(√)

39、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根据邓小平的思路,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整体布局思想。(√)

4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已经不存在了,阶级斗争也消亡了。(×)

41、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4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44、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45、我们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46、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与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没有什么关系。(×)

4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绝不走改旗易臶的邪路。(√)

48、1987年4月,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客人时,第一次明确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49、1979年12月,邓小平第一次使用了“小康”的概念。(√)

50、党的十二大第一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51、改革开放与阶级革命一样,都必须彻底推翻原来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52、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

53、改革就是要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54、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5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56、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

57、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发展乡镇企业。(×)

58、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

59、我国的改革是在城市改革取得成效后才开始在农村进行改革。(×)

60、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改革的具体措施是姓“社”还是姓“资”。(×)

61、邓小平关于对外开放的理论和政策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62、1980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

63、党的十二大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64、中国近代以来变得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锁国。(√)

65、对外开放能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

66、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是珠海。(×)

67、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

68、我国的对外开放应该只对发达国家开放,对经济发展落后国家开放完全没有必要。(×)

69、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

70、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

71、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72、党的十二大已经开始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73、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已经不是分配制度的主体。(×)

74、坚持按劳分配必须反对平均主义。(√)

75、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包括个体劳动者。(√)

7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分配制度,有利于优化资源配臵,促进经济发展。(√)

77、实行按劳分配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

78、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所以社会主义社会不能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79、先富的条件必须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80、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上存在产生两极分化的可能。(√)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 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4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7、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危机,是发达国家的事情,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没什么关系。(×)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应对国内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提出来的,与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没有什么关系。(×)

10、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11、2001年,江泽民在纪念建党8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没有什么关系。(×)

14、20世纪末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15、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16、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防腐拒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

17、改革开放以来,时代主题、世界局势、国情、党情变化不大。(×)

18、1989年,邓小平对江泽民和新的中央其他领导提出了“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重要意见。(√)

19、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的要求。(√)

20、江泽民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21、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与时俱进。(×)

2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是党的领导。(×)

25、2004年,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宪法。(√)

26、“三个代表”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个部分之间联系不大。(×)

27、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保证。(√)

28、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

29、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30、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

3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国人民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3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3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35、改革是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为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开辟更广阔的途径。(√)

36、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7、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3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39、科学的本质是创新。(√)

40、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41、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仅次于矿产资源的第二资源。(×)

42、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43、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是每个国家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

44、党的十五大提出,到建党100周年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

45、党的十五大提出,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46、2000年,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47、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新阶段。(√)

48、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49、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50、由于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弱小,我国不适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51、江泽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

52、江泽民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并在党的十五大得到确认。(×)

5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臵的一种方式本身具有制度属性。(×)

54、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5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共同点。(×)

57、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那样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58、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

59、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60、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61、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2、党的十四大强调私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3、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64、如果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就不需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了。(×)

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不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6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就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兼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经济。(√)

67、只有私有制才能实行真正的市场经济。(×)

68、只有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69、我国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但没有削弱和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70、马克思主义认为,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7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72、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7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74、公有制或者公有控股企业职工收入的来源和形式完全是按劳分配。(×)

75、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分配制度,在实践中完全实行的按劳分配。(×)

76、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77、社会的生产要素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另一类是人的劳动。(√)

78、平均主义完全符合社会主义的公有制要求,我们必须坚持。(×)

7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

80、党的十四大以后,在分配领域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增强综合国力。(×)

2、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风俗习惯的差异和冲突。(×)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5、我国在21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6、社会发展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7、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小。(×)

8、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已经根本改变。(×)

9、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乡差距在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也完全消除。(×)

10、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11、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12、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13、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14、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15、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6、科学发展观还将在以后的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

17、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

18、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19、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的观点。(√)

20、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21、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22、科学发展观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23、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2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本世纪中叶的目标。(×)

25、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之一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一番。(×)

26、党的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之一是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27、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绝对前提,如果一项改革引起了社会的不稳定,这样的改革就是错误的,就不能进行。(×)

28、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

29、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30、要使改革不影响社会稳定,必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更加注重发展的公平性。(√)

31、加大改革的力度才能提高发展的速度,不必考虑社会的承受程度,因为改革者总是会受到很多攻击的。(×)

3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矛盾的,学习国外的技术和经验就不是自力更生。(×)

3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是不利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比1997年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影响大就是很好的证明。(×)

34、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够大了,今后应该适当缩小一些,以保护我们的国企。(×)

35、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更容易侵害我国的利益,因此我国应该远离世界市场。(×)

36、随着我国对外贸易额的不断扩大,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增强在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

37、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我国企业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38、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外汇储备越来越多,我国已经没有必要吸收外资了。(×)

39、经济全球化在加强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开放程度。(×)

40、我国虽然是世界贸易大国,但必须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41、在我国公有制经济只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

42、大型股份制公司的股东众多,所以它们也是全民所有制企业。(×)

43、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44、公有制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45、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的区分。(√)

46、同样的所有制必须采用相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必然采用不同的实现形式。(×)

4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4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9、股份制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50、实行股份制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1、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非公有资本不能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

52、在我国,民营经济享有比国有企业更好的待遇。(×)

53、由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因此没有产生两极分化分化的可能性。(×)

54、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55、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56、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7、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5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完全由企业和个人承担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与国家没有什么关系。(×)

59、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范围广、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

60、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61、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2、200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63、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64、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越快越好,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应该尽可能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有时,质量差一点没关系。(×)

65、我国的经济发展应当“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

66、加强自主创新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

67、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68、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69、十七大报告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70、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继续实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扩大出口。(×)

71、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7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

73、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74、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75、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76、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77、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已经得到根本扭转。(×)

78、进入21世纪后,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包括: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

79、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关系。(×)

80、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加速城市化,尽快消灭农村人口。(×)

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创的,是建立在我们党九十多年长期奋斗基础上的。(×)

4、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1516年英国人莫尔发表的《乌托邦》一书。(√)

5、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至于如何付诸实践,还有待后人来解答。(√)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需要不断完善。(√)

7、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8、我国从1979到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功实现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跨越,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这是两个相互联系的时期,二者没有重大区别。(×)

10、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

11、中国梦需要和平,只有和平才能实现梦想。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

12、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

13、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本身就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

14、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5、解放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

16、解放思想是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为了更好解放思想。(×)

17、重大文化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18、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已经解决得很好。(×)

19、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20、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解决好制度模式选择问题。(√)

21、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22、解放思想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实事求是。(√)

23、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

24、目前我们遇到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都与“唯GDP”、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问题密切相关。(√)

25、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么大的块头、这么大的底数,再追求两位数的快速发展,仍然是现实的。(×)

26、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意味着不重视经济增长了。(×)

27、单纯追求增长,不注重质量和效益,不注重环境,这样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28、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化解产能过剩。(√)

29、化解产能过剩要更多使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

30、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31、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臵的经济。(√)

32、市场在资源配臵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不是说政府就无所作为。(√)

33、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然要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34、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就是告诉市场主体能做什么,该做什么。(×)

35、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亦应主动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

36、哪个国家拥有人才上的优势,哪个国家最后就会拥有实力上的优势。(√)

37、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8、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39、坚持党的农村政策,首要的就是坚持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40、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

41、2013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7.3亿,城镇化率达53.7%,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42、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模式,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

43、2010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44、依法治国,首先要违法必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科学立法。(×)

45、现在我们社会生活中发生的许多问题,有的是因为有法不依、失于规制乃至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破坏法治,但更多的是因为立法不够、规范无据。(×)

46、各级党委、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要带头严格执法。(×)

47、科学立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48、法律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司法工作也是做群众工作。(√)

49、全民守法,就是指个人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50、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总方向。(√)

51、政府既有管理职能,又有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讲管理的。(√)

52、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53、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54、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客观传播事件信息,是正面宣传的根本要义。(×)

55、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也就是坚持党性。(√)

56、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意味着淡化或放弃舆论斗争。(×)

5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是完全协调适应的。(×)

58、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59、文化产业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因其产业属性,文化产业首要的是注重经济效益。(×)

60、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

61、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62、我们的国力财力是有限的,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是发挥好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63、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这就是说党和国家要大包大揽。(×)

64、从我国国情看,总的方向是构建以政府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市场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

65、人类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66、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67、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68、如果生态环境指标很差,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的表面成绩再好看也不行。(√)

69、我军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是高度一致的。(√)

70、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力量,我们积极运筹中俄、中美、中欧等主要大国关系。(√)

71、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财经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

7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73、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74、“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

7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76、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7、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中,我们在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78、马克思主义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不可能一成不变。(√)

79、没有远大理想、离开实际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都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80、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81、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82、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矛盾对立的。(×)

83、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臵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84、经过多年改革,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互融合。(√)

85、现行财税体制已经完全不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

8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趋势已经根本扭转。(×)

87、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

88、马克思、恩格斯没有遇到全面治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原理很多是预测性的。(√)

89、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是因为我们的制度完美,已经是成熟定型的制度。(×)

90、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习近平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

91、腐败是社会毒瘤。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

92、我们党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支持和拥护,中国没有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

93、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94、我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品交换原则未必会渗透到党内生活中来。(×)

95、反腐败是刮一阵风,搞一段时间就会过去。(×)

96、反腐败查下去会打击面过大,影响经济发展,导致消费需求萎缩。(×)

97、反腐败会让干部变得缩手缩脚、明哲保身,不愿意干事了。(×)

98、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

99、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

100、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

101、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

102、对不请示报告的干部,党组织要格外注意,可能就是要出问题的前兆。(√)

103、破除潜规则,根本之策是强化明规则,以正压邪。(√)

104、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不能只讲腐败问题,不讲政治问题。(√)

10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

106、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

107、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其中,查办腐败案件以同级党委领导为主。(×)

108、有些不正之风不属于腐败范畴,比如,收受礼品、滥发奖金,摊派商品、公费旅游,江湖结义、投桃报李,购物卡、消费券四处发送,等等。(×)

109、中央八项规定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

110、同学、同行、同乡、同事等小圈子聚会是人之常情,不值得警惕,不会形成宗派主义、山头主义、小圈子。(×)

111、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112、一个人腐败堕落,往往是从贪占“小便宜”开始的。(√)

113、许多问题,看起来是风气问题,往深处剖析又往往是体制机制问题。(√)

114、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115、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

116、巡视是宪法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

117、选人用人不当是贪腐源头之一,选错一人,为害一方。(√)

118、依法执政,既包括党依据国家法律治国理政,也包括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119、我们党的制度是从党章开始的。(√)

120、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外部环境,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外部环境。(×)

1、在社会多样化中,各种各样的社会组织或非正式组织大量出现,活动频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部分群众。(√)

2、对民间性的组织和社团如果放松管理,任其自由发展,也可能会产生消极的社会影响。(√)

3、民间性的组织和社团大量出现,有利于沟通人际关系,丰富人们生活,应任其自由发展,不会产生任何消极的社会影响。(×)

4、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对于多角度多方位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5、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带有明显的自发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6、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7、国际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给我们的媒体管理和正确舆论导向带来的只有新的压力和困难。(×)

8、互联网作为一个全球开放的系统,不存在国界,确保互联网可管可控,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不可能的。(×)

9、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从一定意义上讲,我们党是靠思想政治工作起家的。(√)

10、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上。(×)

11、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

12、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1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灵魂工程”和“生命工程”(√)

14、思想政治工作也好,宣传思想工作也好,两者基本内容是一致的。(√)

15、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是抓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科学教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宣传。(×)

16、对于宣传思想工作,领导让抓什么,重点就是什么;中心任务是什么,重点就是什么。(×)

17、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说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

18、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实现途径、行动指南和制度保障,否则就不能找到自己的位臵,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19、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搞不好的。(√)

20、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生动的,要用丰富多彩的文章、作品、书刊、节目等去体现。(√)

21、一个人的崇高理想是其事业的原动力和内在的人格力量,它与外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没有必然的体现。(×)

22、党在不同时期的总任务、总目标和中心工作,决定了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和具体任务目标。(√)

2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的中心任务,也是当前最大的政治和工作大局。(√)

24、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就是要直接从事经营业务活动和行政管理。(×)

25、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是既做不好业务工作,也做不好思想政治工作的。(√)

26、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过程,同时也是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27、只要有了规范的严格管理,就能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

28、思想政治工作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思想问题主要有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两个方面。(√)

29、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是指对周围人和事物的看法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符合辩证法,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主要靠摆事

实和讲道理。(√)

30、思想意识问题主要是指人的思想品质、动机、理想、道德和其他意识观念等。解决思想意识问题主要靠摆事实和讲道理。(×)

31、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问题,往往是认识问题与意识问题交织在一起的。(√)

32、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主要是回答用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33、人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意识,不能自发地产生,必须由共产党来进行教育。(√)

34、向工人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是指教育方法上的强迫灌输。(×)

35、向工人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不应再坚持了,现在工人阶级不仅成了国家的主人,而且文化程度也提高了,完全可以自学马克思主义。(×)

36、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世界观人人都有,不是正确的,就是错误的,或者某些是正确的,某些又是不正确的。(×)

37、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是自觉地、系统地掌握着某种世界观,而是自发地、非系统地具有某种世界观。(√)

38、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往往是自觉地、系统地掌握着某种世界观。(×)

39、完整准确地把握科学理论是理论武装的首要前提。(√)

40、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41、集体主义中所讲的集体利益思想,包括小集体利益思想和大集体利益思想两个层次。(√)

42、集体主义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社会主义道德关系、道德生活的基本趋势,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3、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都是劳动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其间不存在任何矛盾。(×)

44、本位主义与集体主义没有原则的区别,本位主义实质上是放大了的集体主义。(×)

45、本位主义实质上是个人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

46、共产党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党员、干部不能信仰宗教。(√)

4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革命性力量。(√)

48、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

49、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的发展,而且取决于人们的基本素质。(√)

50、民族生存的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企业实力的较量,是产业大军素质之战。(√)

51、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同时,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52、宣传先进典型不仅要造成一定的声势,还要注意宣传效果。(√)

53、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实际上也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方法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成功运用。(√)

54、基层干部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

55、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不是简单地守业,被动地防守,而是主动地出击,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56、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一项活动,不能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管理方面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成果。(×)

57、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改革和发展。(√)

58、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性质没有区别。(×)

59、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甚至不做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60、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

61、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62、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应当淡化批评报道和舆论监督。(×)

63、企业可按不超过职工总数1%的比例配备专职政工干部。(√)

64、企业政工干部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应与行政管理干部一视同仁。(√)

65、宣传部门是党委主管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

66、党委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领导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67、一般说来,思想政治工作者业务素质的高低,主要看其专业学历的高低。(×)

68、知识就是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者只要掌握了业务知识和相关知识,工作能力就会自然提高。(×)

69、党的政治领导,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来体现。(√)

70、党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71、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得不好,要追究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

72、“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谓“生命线”,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对各项工作的依法管理作用。(×)

73、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既要注意防止片面夸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又要注意防止忽视或否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倾向。(√)

74、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历史中,各项工作都离不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这个“生命线”。(×)

75、不少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到3000美元之间,既是发展机遇期,也是矛盾凸显期。(√)

76、法律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不同手段。(√)

77、法律和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完全相同的手段。(×)

78、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凭借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79、法治属于精神文明,凭借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80、法治属于政治文明,凭借社会舆论、风俗习惯、个人修养,启迪和陶冶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81、德治属于精神文明,凭借社会舆论、风俗习惯、个人修养,启迪和陶冶社会成员的思想觉悟,调节人与社会的关系。(√)

82、德治属于精神文明,凭借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83、德治属于政治文明,凭借法律的权威和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84、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程中,要致力于法律法规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

85、各级领导机关、职能部门和党员干部,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就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86、我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精神在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87、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

88、社区是企业的细胞,是党在企业工作的基础。(×)

89、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

90、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就是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91、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三大创建活动”指的是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百城万店无假货”。(×)

92、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是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唯一有效方式。(×)

93、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既要靠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又要靠科学规范的有效管理。(√)

94、教育不是万能的。高尚思想道德的培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只能靠科学规范的有效管理。(×)

95、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96、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体。(×)

97、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开展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98、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上出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规范提法。(√)

99、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概括提出了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100、我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过程,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而且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过程。(√)

101、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城市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水平。(√)

102、各行各业虽然工作职责和工作特点不同,但都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103、人民群众往往通过行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来评判党和政府的工作。(√)

10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人既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

105、“窗口行业”和“窗口单位”的管理服务等,体现的是一个地方和行业的形象,与党和政府形象无关。(×)

106、用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和思想教育群众,让人们模仿、学习,要比一般的讲道理更具有生动性、直观性、鲜明性,也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因此,一般的讲道理应该完全放弃。(×)

107、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从未成年人抓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要从未成年人抓起。(√)

108、许多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都与不良社会环境和不良文化诱导有关。(√)

109、调查研究的途径和核心问题是听汇报、看材料。(×)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1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11、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把形象良好、专业能力强,做事认真负责,有成功教学经验,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11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要求上升为具体法律规定。(√)

113、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14、征信系统是由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构成的。(×)

115、要开展礼节礼仪教育,使礼节礼仪成为培育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方式。(√)

116、城乡基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的重要依托。(√)

117、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同各领域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和社会管理结合起来。(√)

11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1、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

2、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深刻的政治启蒙运动。(×)

4、中国政府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5、五四爱国运动的目的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6、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7、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中国近代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8、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9、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各地共产党组织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10、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直至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共产主义。(√)

11、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第一次农民运动高潮。(×)

12、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

13、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三大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4、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15、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4年1月在北京召开的。(×)

16、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结束。(×)

17、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其党代表是周恩来。(×)

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叶挺独立团及所在的第四军以他们的英勇善战屡建战功赢得了“铁军”称号,叶挺也获得“北伐名将”的声誉。(√)

20、《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和《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文章的发表,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四二五”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汪精卫反共,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最终失败。(×)

2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武装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湘赣起义。(×)

23、第一次大革命期间,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给革命造成了严重危害。(√)

24、秋收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25、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标志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的发表。(√)

26、著名的“三湾改编”的地点是江西永新县三湾镇。(√)

27、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的。(√)

28、古田会议决议案规定,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担负起打仗、分田和做群众工作这三位一体的任务。(×)

29、1931年9月,赣南和闽西根据地联成一片,以南昌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

30、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28年6月在上海召开的。(×)

31、1936年10月,中央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32、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进行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这是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

3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吴起镇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34、1932年9月18日,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35、一二?九运动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起点,其口号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6、中共中央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从理论上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

37、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中华民族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的标志。(√)

38、1937年8月13日,日军向上海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勇抵抗,史称一二八事变。(×)

39、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40、抗日战争中存在着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两条对立的抗战路线。(√)

4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2、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有理、有利、有节。(√)

43、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是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和根据地建设。(×)

44、延安整风运动加强了全党思想上的统一和组织上的团结。(√)

45、大生产运动是克服困难、巩固和发展敌后根据地,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精神保证。(×)

46、中国共产党“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各民主党派参加的联合政府。(×)

47、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

48、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所以,8月15日为全国抗战胜利纪念日。(×)

49、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按照其既定方针,彻底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挑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50、从1946年6月至1947年3月,在党中央的正确指挥下,解放区军民仅用8个月的时间就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51、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又发起了辽沈、徐州、绥远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蒋介石赖以维持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

52、“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贪污、反受贿、反官僚主义。(×)

53、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是逐步过渡的形式。(√)

54、中国共产党“八大”作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改革上来的决策。(×)

55、党提出的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6、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标志着反右派运动的开始。(√)

57、“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一次会议正式通过的。(×)

58、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方针是调整、充实、改革、提高。(×)

59、“文革”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的内乱。(√)

60、林彪阴谋夺取最高权力事件的发生,客观上宣告了“文革”理论和实践的失败。(√)

61、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从危难中挽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为党和国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前提。(√)

62、1978年5月10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在中央党校内部刊物上。(×)

63、真理标准讨论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6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6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6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生产合作社逐步在全国推广,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揭开。(×)

6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列主义农业私有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68、家庭联产承包制给农村带来的变化主要是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69、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的改革由农村进入城市。(√)

70、1980年,中央正式决定在深圳、珠海、海口、福州兴办经济特区。(×)

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起始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7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产品经济之间的矛盾。(×)

7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百年是指1987年到2087年。(×)

74、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76、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社会和谐。(×)

77、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何厚铧。(×)

78、党的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

7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句话主要说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80、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

8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8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可以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8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8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86、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上升,这将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88、《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田汉。(×)

89、瞿秋白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等不朽篇章。(×)

90、1941年12月7日爆发的珍珠港事件标志中国抗日战争从此进入了相持阶段。(×)

91、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

92、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

93、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把党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提高自身修养。(×)

94、第一次明确地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中共七届一中全会。(×)

9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49年10月召开的。(×)

96、1956年的中共八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了《共同纲领》。(×)

9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向了社会主义革命。(√)

98、1977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99、“两个凡是”的意思是: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都要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都要拥护。(×)

100、解决对“文化大革命”及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

101、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代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2、中共十三大规定的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三步,即21世纪中叶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103、中共十三大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104、中共十五大报告强调,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105、邓小平理论是在党的十五大上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入党章的。(√)

106、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10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10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统筹兼顾。(×)

109、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110、十六大党章规定: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为四年。(×)

111、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精神。(√)

112、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能力之一。(√)

113、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11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15、党员在留党察看期间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117、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118、共产党应该是“全体人民的党”。(×)

119、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12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121、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上海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讲话。南巡讲话的发表,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成熟。(√)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生产力的发展状况集中表现在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

4、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5、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结成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6、社会生产方式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7、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称为生产资料。(√)

8、劳动对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

9、生产力的发展与变化是由生产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决定的。(×)

1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1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12、人们相互交换商品,看起来是商品与商品之间的交换关系,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各自劳动的关系。(√)

13、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14、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15、抽象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价值。(√)

16、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交换价值。(×)

17、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价值构成的。(×)

18、商品价格围绕商品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19、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0、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21、依据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化。(×)

22、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要素,它们和劳动结合,共同生产出使用价值。(√)

2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

24、商品是指一切具有实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27、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29、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因而变革生产关系就一定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0、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复杂劳动是抽象劳动。(×)

3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是工人再生产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32、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商品的市场价格都以生产价格为中心,随供求关系上下波动。(×)

33、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34、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有价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35、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商品价值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36、商品、货币、价值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都代表着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37、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38、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9、“按质论价”表明,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质量即使用价值。(×)

40、固定资本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是可变资本。(×)

4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与劳动一起共同创造价值。(×)

42、无论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还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两个方面。(×)

43、由于劳动生产率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所以一个企业只要提高了它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降低其商品的社会价值。(×)

44、“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45、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即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4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47、货币的出现是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

48、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不同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49、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成正比。(×)

50、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商品生产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51、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就是市场经济。(×)

52、生产资料在任何社会历史条件下都是资本。(×)

53、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5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55、价值增值过程不外是超过了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56、剩余价值的产生不在流通领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57、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新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部分。(√)

58、在资本积累过程中,生产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

59、资本集中是增加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最重要手段。(×)

60、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规模称为资本集聚。(×)

61、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竞争会导致本部门利润率下降。(√)

62、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63、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64、相对剩余价值就是变相的超额剩余价值。(×)

65、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66、股份制形式实现了资本积聚,增大了社会资本总额。(×)

67、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表明流通过程也可以产生剩余价值。(×)

68、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6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70、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是各个个别资本家争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71、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的形式。(√)

72、平均利润的形成意味着超额利润的消失。(×)

73、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和利润量都有下降的趋势。(×)

74、随着商业资本的产生,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了分离。(×)

75、股票价格就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76、股票价格的高低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77、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经营权垄断。(×)

78、土地价格就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79、因为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上追加投资产生的超额利润最终将以级差地租II的形式交给土地所有者,所以农业资本家失去了追加投资的积极性。(×)

80、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高度必然会产生垄断。(√)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

2、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权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3、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

4、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5、宪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6、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国家所有。(×)

7、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无偿地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9、我国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宗教的支配。(√)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全体公民。(×)

11、人民检察院是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从性质上属于司法行政机关。(×)

12、人大代表在各种会议上的发言不受法律追究。(×)

13、受教育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14、劳动权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15、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有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

16、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有联邦宪法,各州又有自己的宪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