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布朗大学校训

布朗大学校训

布朗大学校训——我们信仰上帝

The Motto of Brown University:In deo speramus (In God We Trust)

布朗大学校徽

学校概况

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是世界闻名的美国“常青藤联盟”(联盟包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和康奈尔大学)中的一员,是美国最早建立的高校之一,论年资排位"老七"。1764年刚创建之初,它并不叫布朗大学,而是叫罗得岛学院。那时,它的校址建在罗得岛的沃伦市,并在1765年正式招收第一批男生入学。1770年,罗得岛学院搬迁到现在的罗得岛州府--普罗维登斯市(Providence)。由于罗得岛学院地处一座小山,所以,那里的地方又被称作"学院山",并沿袭到今。1804年,一个名叫尼古拉斯·布朗(Nicholas Brown)的人捐给罗得岛学院5000美元,以便在该学院设立一个教授席位。同年,为了纪念尼古拉斯·布朗对学院的慷慨捐赠,罗得岛学院正式改名为布朗大学。

布朗大学的入学竞争极为激烈,本科生入学率为9.5%,这是全美所有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中列于第6最低的接受率在校学生来自全美50个州,以及世界上65个不同的国家。布朗大学的资金资助项目每年以奖学金,助学金,贷款等形式向学生提供大约7亿美元的资助,这使得超过50%的学生可以获得资助。

布朗大学于1847年在所有常春藤盟校中最早成立了面向本科生的工程系,而她的面向本科生的数学史系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布朗同时也是最早开始重视传媒教育的高校,学生在现代文化与媒介系里能够学习电影赏析与评论等各种批评理论。

Marcus Aurelius雕像,复制罗马广场上的二世纪雕像

校训解读:

布朗大学的校训是“我们信仰上帝”,意思就是像信奉上帝般信奉真理。这句校训来自一句格言,格言首先出现于南北战争期间。随着基督教影响的扩大,这一格言首次出现在了美国于1864年发行的两美分硬币上。1956年,一项国会法案获得通过,“我们信仰上帝”正式成为了美国的官方格言。在《美国法典》第36编302条中写道:“‘我们信仰上帝’为国家格言。”“我们信仰上帝”的一种可能的出处是美国国歌《星条旗》的最后一节。《星条旗》由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创作于1814年。这首歌包含了该短语的早期版本:“这就是我们的格言:‘上帝是我们的信仰’。”(And this be our motto: 'In God is our trust'),另一个可能的来源是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的私人秘书约翰·海(John Milton Hay)。作为布朗大学的毕业生,其校训“In Deo Speramus”,正是拉丁文的“我们信仰上帝”。布朗大学的这个校训始终伴引领着布朗大学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它已经渗透在布朗大学的各个方面。

秋天的布朗大学校园

虽然它曾经一直在“常青藤联盟”这八大名校中扮演“平凡者”的角色;也曾经长时间地艰难挣扎,以期待能与哈佛和耶鲁等规模更大,财源更广的强大对手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曾几何时,它的学术水准还一度下滑,以致被很多人所遗忘。然而,现在的它成为全美最炙手可热的高等学府,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富豪名流,俨然成了上层社会人士的圣地麦加。

布朗大学图书馆

现在的布朗大学已成为自由而宽松的求学圣殿

布朗大学是美国众多著名高等学府当中教学管理最为宽松的大学。这样的情形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那时候美国校园运动高潮迭起,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布朗大学决定放弃原有的教纲,而实施与传统教学方针大相径庭的“布朗教纲”,为学生们提供完全自主自理、最大程度的自由教育体验。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和教育界是绝无仅有的,曾引起不少非议,布朗大学也因此被冠以最为自由开放的头衔。“布朗教纲”的精神是:在布朗大学,不会有人告诉你该上什么课或怎样做“布朗教纲”。只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在30门课中拿高于C的成绩,并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样就可以毕业。布朗大学的学生们没有必修课,成绩等级没有加减号,不及格的成绩也不会在成绩单上露脸,一个学期只需上4门课。相比之下,其他“长春藤盟校”的规定更为严格。耶鲁大学的学生至少要拿够36门课的学分,并在4个学术领域要各选3门课;其他名牌学府,或有必修课,或有课程分布规定,让学生们尽可能全面发展。布朗大学没有诸如此类的规定,而正由于少规少矩,使它赢得了至少两代本科生的热爱与拥护。

布朗大学虽然是自由宽松的科学殿堂,但它却实施者扎实而全面的本科教育

不要以为布朗大学实施了如此自由而宽松的教学方式,就等于放弃了严格的学术性标准。其实,布朗大学的本科生教育基础是非常扎实而深厚的。布朗大学为加强本科生教育,专门配备了如导师制等相应的制度措施。目前,布朗大学的师生比大致为1∶8,教师不仅注意传授知识,更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校推行导师制,配有多名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本科生“导师”或“顾问”。导师希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排忧解难,教书育人。在指导本科生选课时,导师注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布朗大学校长西蒙认为,本科教育的首任就是通识教育。“通”,即通晓、高尚、明白,也有触类旁通之义“识”,智也,指眼光远大,有学识、有见识。通识教育对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及公民意识的陶冶的一种素质教育,其实质是给予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需的实际能力的培养。其实,通识教育是相对于专业教育而言的,二者相辅相成。通识教育有如奠基,专业教育好似建楼;通识教育让人有灵魂、有眼光,专业教育使人有能力、会动手。在本科阶段,布朗大学高扬通识教育旗帜,努力培养品德高尚、素质全面、身体健康的人。

布朗大学正在逐步进行稳健而迫切的制度改革以适应时代变化

虽然布朗大学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其中很多内容已经不合时宜,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9·11事件”之后,美国政治经济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信息技术不断迈进,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优质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布朗大学审时度势,断言必须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否则不进则退。为保持布朗的特色和质量,经校董会批准,2002年,西蒙校长推出“学术振兴计划”。这是布朗大学200多年历史上最大的改革和投入项目。仅仅教学改革一项,从2003年后的三年里,拟增加投入8千万美元。据测算,整个“计划”实施下来,要用7年时间,需投入10亿美元。“学术振兴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增加教师数量。二是招生时不看学生经济状况。三是取消新生劳作要求。四是加强研究生教育。五是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六是改善管理,重组学校管理部门,明确责任,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目的。全校上下,所有员工,都要为布朗的发展尽心竭力,贡献力量。对“振兴计划”中的各项要求,都明确了牵头人、负责部门。实行预算包干,项目管理,明确了经费拨款的额度和资助方式。对项目组织者、实施者和各项活动,进行评估,奖优罚劣,以保证学术振兴计划的顺利实施。

著名校友

布朗大学好像与总统的儿女特别有缘,最受他们欢迎:肯尼迪总统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卡特总统的女儿艾美·卡特,哥伦比亚现任总统桑托斯的女儿,María Antonia Santos都在

这里度过了他们的大学时光。就连克林顿总统唯一的女儿切尔西,也一度被媒体盛传要去布朗大学读书(切尔西在左挑右选之后,终于去了有“西部常春藤”之称的斯坦福大学)。这反映了布朗的知名度,也说明它在学术界的地位与其它常春藤大学不相上下。

学校建筑多为红色,显得古香古色Dogwoods and University Hall (1770),是校长及行政部门办公的地方

学生在草坪上

冬天的雪景BROWN UNIVERSITY的校园不大,校内建筑较密集.The John Nicholas Brown Gate (1904), College Green的大门

弓朵拉,这个城市的基调也是红色,和布朗倒是满般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