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9(3):315~320,2003

Journal of Zhej iang University(A gr ic.&L ife Sci.)

文章编号:1008-9209(2003)03-0315-06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吕慧平1,叶恭银1,徐颖2,胡萃1,姚鹏程1

(1.浙江大学应用昆虫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9;2.浙江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浙江杭州310029)

摘 要: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蝶蛹金小蜂Pter omalus p up arum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同时观察了卵巢中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卵黄发生前(蛹期)的脂肪体细胞含有大量蛋白颗粒和线粒体,但未见粗面内质网,早期蛹脂肪体细胞中可见多囊泡体;卵黄发生期(隐雌成蜂~5日龄雌成蜂)的脂肪体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较为丰富.在新形成的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尚无卵黄蛋白沉积,但脂滴较多;在Ⅰ级和Ⅱ级卵泡中,卵母细胞中沉积有较多的卵黄体和脂滴,且Ⅱ级卵泡中的卵黄体明显大于Ⅰ级卵泡;Ⅲ级卵泡中,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体和脂滴,并已形成卵壳.

关 键 词:蝶蛹金小蜂;脂肪体;卵泡;卵母细胞;超微结构

中图分类号:Q962 文献标识码:A

L U Hui-ping1,Y E G ong-yin1,XU Yin2,HU Cui1,Y A O Peng-cheng1(1.I nstitute of Ap p lied E ntomol-ogy,Zhej iang Univ.,H angz hou310029,China; 2.Center of A naly sis&M easur ement,Zhej iang U-niv.,H angz hou310029,China)

Ultrastructures of fat body cell and follicle prior to and during the vitellogenesis of Pteromalus p u p arum.Jo ur nal o f Zhejiang U niv ersit y(Ag r ic.&Life Sci.),2003,29(3):315-320

Abstract:T he ultr astructur es o f fat bo dies befo re and dur ing vitello genesis and of fo llicles at differ ent develo pmental st ages in t he par asitoid Pter omalus p u p ar um w ere studied by electro n micro sco pe.At pr evit ellog enic stag e(that is,at pupal stag e),lar ge amounts o f pro tein gr anules and mitochondria w er e pr esent in fat bo dy cells,but no ro ugh endoplasmic r eticulum(RER)could be o bser ved.How ever, t her e w ere lar ge amo unts of RER as w ell as mitochondria in fat body cells,and lar ge lipid dro plets also o ccur red dur ing v itellog enesis(that is,t he per iod fro m phar ate adult stag e to5d aft er emer gence).In t he new ly fo rmed follicles,there w er e lo ts o f lipid dr oplet s but no yo lk g r anules in the o ocyt e.I n t he

g r adeⅠand gr adeⅡfo llicles,lots o f yo lk g ranules accumulated in oo cy tes besides the lipid dro plets.

I n additio n,y olk gr anules in g r adeⅡfollicles wer e obviously lar ger than tho se in g radeⅠfo llicles.In

t he g r adeⅢfo llices,o ocy tes wer e filled w ith yo lk g r anules and lipid dr oplets,and egg shells had been fo r med.

Key words:P ter omalus p up arum;fat bo dy;fo llicle;o ocyt e;ult rastr uct ur e

收稿日期:2002-05-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899)和瑞典国际科学基金(IFS,c/2670-1和c/2670-2)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吕慧平(1970—),女,浙江东阳人,博士,从事昆虫生理生化的研究.

昆虫的卵黄原蛋白经脂肪体合成后被卵泡摄取,最后沉积于卵母细胞中.故脂肪体和卵泡在昆虫的生殖循环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均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昆虫卵黄发生的过程.关于昆虫脂肪体超微结构的研究文献虽较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中,很少把脂肪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与卵黄发生相联系[1,2].关于昆虫卵泡的超微结构,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卵母细胞摄取卵黄原蛋白内吞途径上[3,4],而对不同发育时期卵泡中卵黄体的变化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寄生蜂的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有鉴于此,本文以菜粉蝶Pier is rap ae蛹期的优势内寄生蜂-蝶蛹金小蜂Ptero-malus p up ar um为材料,在已探明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起始于隐成蜂期[5]以及明确该蜂部分分子特性[6]的基础上,就此作一研究,旨在探明该蜂卵黄发生与脂肪体和卵细胞结构变化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蝶蛹金小蜂在(25±1)℃、RH70%~80%、L∶D=14∶10h的人工气候室内用菜粉蝶蛹续代饲养.菜粉蝶幼虫在大棚内用甘蓝饲养至老熟后采回,在上述条件下饲养至化蛹, 24h内供作寄主蛹.

1.2 脂肪体的透射电镜观察

在Olym pus解剖镜下解剖雌蜂的早期蛹(寄生后约8d,蛹体乳白色)、末期蛹(寄生后约11d,蛹体黑色)、隐成蜂、1~5日龄成蜂(从羽化当天即开始喂饲20%蜂蜜水),用解剖针挑取中肠周围的脂肪体,分别放入盛有适量2.5%戊二醛固定液的eppendorf管中,常温下固定4h后,5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用2%的琼脂糖将脂肪体预包埋.预包埋块以0.1mo l/L的PBS(pH7.2)漂洗4次,每次15 min.然后用1%的四氧化锇固定液固定1h.尔后经乙醇系列脱水、渗透、包埋、切片、再用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最后于JEM-1200 EX型透射电镜下观察脂肪体细胞的超微结构并拍照.

1.3 卵泡的透射电镜观察

解剖羽化后一直未取食的4日龄雌成蜂,分别取卵巢中刚形成的卵泡、Ⅰ级、Ⅱ级、Ⅲ级卵泡(Ⅰ级,卵黄沉积部分<1/2卵泡长;Ⅱ级,卵黄沉积部分≥1/2卵泡长;Ⅲ级,卵子发育成熟,卵黄沉积部分充满整个卵泡)、以及卵巢管基部已变小的卵粒.其余操作同试验1.2.观察卵泡细胞和各级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2 结果与分析

2.1 卵黄发生前后雌蜂脂肪体细胞的超微结构

从早期蛹到5日龄雌蜂脂肪体的超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卵黄发生前,即在早期蛹和末期蛹中,脂肪体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蛋白颗粒和丰富的线粒体,但未见粗面内质网,在早期蛹中还可观察到多囊泡体(图1a~d).这些特征表明,蛹期脂肪体细胞以贮藏功能或转化代谢为主,合成代谢很低.在卵黄发生期间(从隐成蜂期开始直至羽化后第5日),脂肪体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均较为丰富,脂滴也较大(图1e~j;图2k~t),表明在该时期内,脂肪体细胞均具有较强的蛋白合成功能.

2.2 不同发育时期卵泡的超微结构

在新形成的卵泡中,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之间已出现间隙,但两者表面均无微绒毛伸出;卵母细胞中尚无卵黄蛋白沉积,但脂滴较多(图2a).在Ⅰ级和Ⅱ级卵泡中,滤泡细胞和卵母细胞表面均有微绒毛伸出,卵母细胞中沉积有较多的卵黄体和脂滴,卵黄体明显以Ⅱ级卵泡中卵母细胞内的较大(图3b~e);Ⅲ级卵泡中,滤泡细胞已退化,卵母细胞内充满卵黄体和脂滴,并已形成卵壳(图3:f,g).位于卵巢管基部已变小的卵中,卵黄体数量与正常卵中的相比已明显减少,而脂滴却明显增多,且卵壳内层出现排列整齐的梳齿状结构(图3h,i).

316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第29卷 

PG-蛋白颗粒;M VB-多囊泡体;L-脂滴;M t-线粒体;RER-粗面内质网(下同)

a,b,c:早期蛹;d:末期蛹;e,f:隐成蜂;g,h,i,j:1日龄成蜂

图1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细胞的超微结构(Ⅰ)

Fig.1 Ultr as tru cture of fat body in the female of P.p up arum before and during vitellogen es is(Ⅰ)317

 第3期 吕慧平,等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k ,l,m :2日龄成蜂;n ,o:3日龄成蜂;p,q:4日龄成蜂;r,s ,t:5日龄成蜂

图2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雌蜂脂肪体细胞的超微结构(Ⅱ)

Fig.2 Ultrastructure of fat body in females of P .p up arum before and during vitellogenes is (Ⅱ)

31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第29卷 

Oo-卵母细胞;Fc-滤泡细胞;M v-微绒毛;YG-卵黄体;L-脂滴

a:刚形成的卵室;b,c:Ⅰ级卵室;d,e:Ⅱ级卵室;f,g:Ⅲ级卵室;h ,i:卵巢管基部已变小的卵(箭头指示梳齿状结构)

图3 蝶蛹金小蜂不同发育程度卵泡的超微结构

Fig.3 Ultrastru cture of follicle of P .p up arum at different developm ental stages

319

 第3期 吕慧平,等 蝶蛹金小蜂卵黄发生前后脂肪体和卵泡的超微结构 

3 讨 论

蝶蛹金小蜂蛹期脂肪体细胞的超微结构说明,这一时期的脂肪体以贮藏功能或转化代谢为主,基本不具备蛋白合成能力,可能此时细胞质中的贮藏蛋白质正在降解,为合成卵黄原蛋白和其它成虫期蛋白提供氨基酸来源.从隐成蜂期开始至5日龄成蜂,脂肪体细胞的结构特征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蛋白合成能力,这也为笔者此前的研究结果,即该蜂卵黄原蛋白合成起始于隐成蜂期提供了佐证.陈长琨等[7]对小地老虎、棉铃虫和粘虫在蛹-成虫变态期间的脂肪体超微结构的研究结果也同样表明了这3种昆虫的蛹期脂肪体以贮藏和转化代谢为主,而成虫期脂肪体以合成代谢为主.

King&Richards[8]研究发现,在饥饿并缺乏寄主时,丽蝇蛹集金小蜂N asonia vitrip ennis 卵巢中成熟卵粒变少,基部卵粒变小,即卵子被重新吸收,营养成分用于下一循环的卵子形成;与此同时,该蜂输卵管发生膨胀,他们推测这种变化可能有利于蛋白酶降解卵黄,从而促进卵子重吸收.笔者此前的研究表明蝶蛹金小蜂中也存在卵子重吸收现象(资料未显示),但并未观察到其输卵管膨胀.对卵巢管基部已变小卵粒的超微结构研究表明,卵黄体数量与正常卵相比已明显减少,而脂滴却明显增多,且卵壳内层出现排列整齐的梳齿状结构,这些结构是否参与该蜂的卵子重吸收尚有待探讨.References:

[1] Locke M.The stru 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acuo-

lar system in the fat body of insects[A].In:King R

C,Akai,H.(eds)I nse ct ultrastructure[C],New

York:Plenum,1984,2:151-197.

[2] Haunerland N H,Shirk P D.Regional and fu nctional

differentiation in th e ins ect fat body[J].Annu.Rev.

E ntomol,1995,40:121-145.

[3] S nigirevskaya E S,Hays A R,Raik hel A S.S ecretory

and internalization pathw ay of mosquito yolk p rotein

pr ecu rsors[J].Cell Tiss.R es,1997a,290(1):129-

142.

[4] S nigirevs kaya E S,S appin gton T W,Raikh el A S.In-

ter nalization and recycling of vitellog enin r eceptor in

the mos qu ito oocyte[J].Cell T iss.Res,1997b,290

(1):175-183.

[5] L U Hui-p ing(吕慧平).E ffects of s ome factors on o-

varian developm ent and vitellogen es is of P teromalus

p upar um(Hym enoptera:Pteromalidae)[D].Zh ejiang

U nivers ity,2002,49-56.(in Chin es e)

[6] S un M,Ye G Y,Hu C.Analys is of th e s oluble pro-

tein s in three species of parasitoids and molecular char-

acter istics of yolk protein in Pteromalus p upar um[J].

E ntomol.S inica,2001,8(4):298-308.

[7] CHENG Chang-kun,WANG Yin-ch ang,ZHU Rong-

s hen(陈长琨,王荫长,朱荣生).A m odel of“cell

m etam orphosis”in noctuidae[J].J ournal o f N anj ing

A g ricu ltu ral Univ ersity(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

19(1):34-41.(in Chinese)

[8] King P E,Rich ards J G.Oosorp tion in N asonia v it-

rip ennis(Hymenoptera:Pteromalidae)[J].J.Zool,

1968,154(3):495-516.

320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第29卷 

建筑结构名词解释复习资料(史上最全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注明:红色部分为重点) 1、建筑结构 保持建筑物的外部形态并行成内部空间的骨架。 2、设计基准期 建筑结构设计所采用的荷载统计参数、和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取值都需要一个时间参数。 3、设计使用年限 结构在规定条件下不需要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 4、结构上的作用 是指结构产生作用效应的总和.作用效应:内力(N、M、Q、T)和变形(挠度、转角和裂缝等) 5、荷载 凡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属于直接作用,称为荷载,如恒载、活载。 6、荷载 凡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属于间接作用,如基础沉降、地震作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焊接等。 7、结构抗力 结构或结构构件承受作用效应的能力。 8、结构可靠性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9、结构可靠度 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 10、荷载标准值 在结构使用期间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荷载值,包括永久荷载标准值和可变荷载标准值。 11、可变荷载的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组合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与该作用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时的作用值。 频遇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小部分的作用值。 准永久值:当荷载值的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被超越的总时间仅为设计基准期的一半时的作用值。 12、立方体抗压强度 规定以边长为150mn的立方体在( 20土3 °C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N/mm2)作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并用f表示cu 13、混凝土的变形 受力变形:混凝土在一次短期加载、荷载长期作用和多次重复荷载作用产生的变形; 体积变形:由于硬化过程中的收缩以及温度和湿度变化产生的变形。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名词解释: 1结构的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徐变: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5 剪跨比 m : 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 0Vh M m = 来表示,此处M 和V 分别为剪压 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 0为截面有效高度。 6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个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7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的分布图。 9预应力度 λ: 《公路桥规》将预应力度 定义为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0M 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s M 的比值。 10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零时的弯矩。 11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12超筋梁:是指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于屈服强度,在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前,压区混凝土就会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混凝土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13纵向弯曲系数: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把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称为纵向弯曲系数。 14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 15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 16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与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17换算截面:是指将物理性能与混凝土明显不同的钢筋按力学等效的原则通过弹性模量比值的折换,将钢筋换算为同一混凝土材料而得到的截面。 18正常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能。 1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 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 c f 表示。 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 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u f 表示。 21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500mm 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拉试验,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2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150mm 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 裂抗拉强度ts f 按下式计算:20.637 ts F F f A ==πA 23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所控制的总张拉力Np,con 除以预应力筋面积Ap 得到的钢筋应力值。 2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结后通过建立预加应力的构件。 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预应力筋回缩量与初始预应力的函数。 25配筋率: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26斜拉破坏: m >3 时发生。斜裂缝一出现就很快发展到梁顶,将梁劈拉成两半,最后由于混凝土拉裂而破坏 27剪压破坏:1≤m≤3时发生。斜裂缝出现以后荷载仍可有一定的增长,最后,斜裂缝上端集中荷载附近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8斜压破坏: m <1时发生。在集中荷载与支座之间的梁腹混凝土犹如一斜向的受压短柱,由于梁腹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9适筋梁破坏: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 30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混凝土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1束界:按照最小外荷载和最不利荷载绘制的两条ep 的限值线E1和E2即为预应力筋的束界。 32预应力损失: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当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时,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开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1b=2b*h0,2b 即称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34控制截面:在等截面构件中是指计算弯矩(荷载效应)最大的截面;在变截面构件中则是指截面尺寸相对较小,而计算弯矩相对较大的截面。 35最大配筋率 m ax ρ:当配筋率增大到使钢筋 屈服弯矩约等于梁破坏时的弯矩时,受拉钢筋屈服与压区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破坏称为平衡破坏或界限破坏,相应的配 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36最小配筋率 min ρ:当配筋率减少,混凝 土的开裂弯矩等于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37钢筋松弛:钢筋在一定应力值下,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力值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反应钢筋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具有随时间增长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38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3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40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41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42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42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l 与 短边1l 的比值2/12 ≤l l 时,称双向 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43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44抗弯效率指标: u b K K h ρ+= , u K 为上核心距,b K 为下核心距, h 为梁得全截面高度。 45第一类T 型截面:受压高度在翼缘板厚度内,x < /f h 的T 型截面。 46持久状况:桥涵建成以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47截面的有效高度:受拉钢筋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即h 0=h -a s 。h 为截面的高度,a s 为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到受拉边缘的距离。 48材料强度标准值:是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强度值,即取值原则是在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度实测值的总体中,材料的强度的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9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容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λ≥1。 50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 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51预拱度:钢筋混凝土产生受弯构件考虑消除结构自重引起的变形,预先设置的反拱。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内质网病变的超微结构观察 徐娇等 摘要:电镜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超微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以及其病理状况时发生的改变为人们判断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直观科学的依据。本文主要概述了投射电镜观察下内质网的各种超微病理变化。 关键词:电镜;内质网;病理变化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RUSKA第一次发现了电子显微镜,随后利用刚刚形成的电子显微镜技术第一次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1]。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电镜的应用使人们对细胞的研究逐步深入到亚细胞结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也不断被人们认知。同时,在医学科研和诊断疾病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例如,Gyorkey[2]等在2000例肿瘤诊断中8%要靠电镜帮助诊断。Kuzela[3]等对49例肿瘤的诊断结果分析,11例电镜可进一步提供明确的诊断,占22%,纠正6%的错误诊断,确诊率28%。国内周晓军[4]报道223例肿瘤电镜诊断,电镜确诊135例,占60%,纠正原病例诊断11例,占5%。有诊断价值者占65%。有由此可见,电镜技术在诊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电镜分为扫描电镜和投射电镜。由于其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而且使用较为方便,电镜已经成为研究细胞微观结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本文所的总结的内质网超微结构变化主要通过投射电镜来观察。 1 内质网的超微结构及生理功能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KR. Porter、A. Claude 和EF. Fullam等人于1945年发现,是细胞质内由膜组成的一系列片状的囊腔和管状的腔,彼此相通形成一个隔离于细胞基质的管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它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膜囊和膜管网,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ER,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和滑面内质网(SER,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两大部分。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滑面内质网上无核糖体。 内质网是哺乳细胞中一种重要的亚细胞器。膜分泌性蛋白、氨基多糖、磷脂、胆固醇及钙信号等的代谢均与内质网功能直接相关,例如分泌性蛋白的合成与空间折叠、蛋白质糖基化修饰、蛋白质分泌等均在内质网内发生。目前研究认为,胰腺细胞、心肌细胞、神经元细胞等内质网功能障碍可能分别是糖尿病、心脑组织缺血梗塞、退行性神经疾病等发生的重要原因[6-8]。 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具有四个主要的生理功能:合成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折叠形成蛋白质正确的三维空间构象;储存Ca2+;参与脂质和胆固醇的生物合成[9]。 2 内质网的病理性变化形态观察 2.1内质网增多内质网的多少可以反应细胞病变状况。例如在蛋白质合成及分泌活性高的细胞(如浆细胞、胰腺腺泡细胞、肝细胞等)以及细胞再生和病毒感染时,粗面内质网有增多现象。 李颖智[10]等研究了脊髓损伤后继发骨质疏松的骨组织超微结构,发现进行手术后第11w,胫骨成骨骨细胞核空化,粗面内质网增多。熊娟[11]等观察了锯缘青蟹病毒感染的超微病理变化,发现其胃细胞中粗面内质网肿胀增多。 2.2内质网减少和水祥[12]等用秋水仙素灌大鼠慢性肝损伤大鼠,用电镜观察细胞,发现胞浆内内质网减少。谢学军[13]等研究了糖尿病大鼠视觉系统三级神经元的病理变化,发现糖尿病大鼠视皮质,神经细胞胞浆中,粗面内质网减少且变形。山羊冰川棘豆中毒[14],缺血[15,16]等也可导致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减少。

病理学笔记(___完美版___)

病理学笔记 绪论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 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 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 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 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 1 、大体观察:运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量尺、和磅秤等工具对大体标本及其病变性状(外形、大小、重量、色泽、质地、表面及切面形态、病变特征等)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测。 2、组织和细胞学观察:将病变组织制成切片,经不同的方法染色后用显微镜观察,通过分析和综合病变特点,可作出疾病的病理诊断。 3、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观察: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染色试剂, 显示病变组织细胞的化学成分的改变,从而加深对形态结构改变的认识和代谢改变的了解,特别是对一些代谢性

超微病理学

《超微病理学》课程主要内容 超微结构病理学( Ultrastructural pathology),简称超微病理学,它是在超微水平或分子水平上观察研究病理状态下细胞的超微变化,在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上揭示疾病的发生机理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的规律。 随着现代化电镜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基础理论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利用细胞超微病变方法来认识、观察某些器官和组织的超微结构和超微病变,并根据需要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电镜技术是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它是当今分子病理学不可缺少的研究手段,因此人们把它喻为超微观世界(或分子世界)的眼睛。超微病理学等新学科的出现,标志着病理学已不仅从细胞和亚细胞水平、而且深入到从分子水平、以及人类遗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去认识疾病,发现疾病的起因。超微病理学就是从细胞超微结构水平以至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和探索疾病防治的重要基础课程。 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掌握人体基本组织和病变,进而了解掌握细胞和重要器官常见病超微病理的基本知识、方法和理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科研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打好基础。 本课程中的基本教学内容包括:电子显微镜原理、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基本病变、肝脏超微病理学、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微病理学、肾脏超微病理学、神经肌肉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微病理学、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微病理学、电镜生物样本制作等8个主要的学习内容。 电子显微镜原理是介绍了超微病理学的发展史、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区别、电子显微镜的常见类型、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基本病变是讲述细胞膜、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基本超微结构和功能及常见的超微病理变化。 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超微病理学是讲述正常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心绞痛、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超微结构变化特点。 肝脏超微病理学是介绍肝细胞、肝窦状隙和窦周隙的基本结构及其基本病变;

05.肌组织考题

肌组织考题 (一)名词解释 1.肌节2.三联体3.肌原纤维4.闰盘 5.横小管6.肌浆网7.肌丝 (二)填空 1.肌细胞呈(1)状,故又称(2);其细胞质又称(3),细胞膜又称(4),细胞质中的滑面内质网发达并交织成网,故又称(5);骨骼肌细胞呈(6)状,细胞核(7),位于(8)。心肌细胞呈(9)状,有分支,相邻肌细胞间的连接装置称(10),每个肌细胞只有(11)个核,位于(12)。平滑肌细胞呈(13)形,有(14)个细胞核,位于(15)。 2.横纹肌上的横纹由明带和暗带周期性交替排列而成,每个周期的长度为(1),暗带中间有一浅色窄带称(2)带,该浅色窄带中央有一条横线称(3)线,明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线,称(4)线,每个肌节由(5)组成。 3.肌丝有两种,即(1)和(2),前者位于A带,由(3)分子组成,后者位于I带和A带两端,由(4)、(5)及(6)三种分子构成。 4.横小管又称(1),其走向与肌纤维长轴(2),人和哺乳动物的横小管位于(3)处,其作用为(4)。 5.骨骼肌收缩时,肌节中的A带(1),I带(2),H带(3),甚至(4)。 6.闰盘是相邻心肌纤维之间的连接装置,呈梯形,其纵的连接面上有(1),其作用为(2);横的连接面上有(3),其作用为(4)。 7.与骨骼肌相比,心肌细胞上的横纹不(1),肌原纤维不(2),T小管和L 管组成的复合结构不(3),数量也(4),受(5)神经支配,故又称(6)。 8.平滑肌纤维的密斑位于(1),是(2)的附着点;密体位于(3),是(4)和(5)的共同附着点。 9.平滑肌细胞中也有粗肌丝和细肌丝,但不形成(1),受(2)神经的支配,故又称(3)。 (三)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骨骼肌纤维的肌膜向内凹陷形成 A.小泡群B.终池 C.横小管D.纵小管 2.骨骼肌纤维内贮存钙离子的部位是 A.肌浆B.肌浆网 C.横小管D.肌红蛋白 3.骨骼肌纤维的一个肌节包括

《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答案

《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答案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 ,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 (2)求岀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 ; (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答: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 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 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2.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 3.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4.填充墙的震害; 5.抗震墙的震害。 6.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房屋建筑地震作用的适用范围?在计算中,如何考虑长周期结构高振型的影响? 答: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 (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T >1 4T 为考虑长周期高振型的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1■ g时, 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取^F n二rF Ek 再将余下的水平地震作用(1一7 )F Ek分配给各质点: F i (1_、:n)F Ek ' G j H j j吐 结构顶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为F n和■F n之和。

超微结构病理(亚细胞病理)

超微结构病理(亚细胞病理) virchous在19世纪中期奠定了细胞病理学说。随着科学信息的进步发展,建立了亚细胞病理,通过对疾病发生发展中超微结构的认识,扩大和加深了对疾病的理解。 一细胞膜 细胞膜是包于细胞表面,将细胞与周围环境隔开的弹性薄膜,厚约7.5~9.0mm,液态镶嵌模型(双分子脂质和蛋白质构) (一)细胞之间连接方式的变化成 1、肿瘤细胞的变化 癌细胞之间的各种连接在数量上比正常细胞间的少,而且细胞之间的间隙扩大。 鳞癌——桥粒数目减少 疣细胞之间、角化棘皮瘤——桥粒增多、丰富 基底细胞癌——癌细胞之间保存着密切的相互黏着。 连接结构的变化对区别未分化癌和肉瘤有所帮助。 有桥粒存在——癌的可能性较大 间胚叶肿瘤——不典型桥粒,类似中间结构。 2、损伤和炎症的变化 正常人的滑膜之间没有中间连接,但在损伤和风湿性关节炎以及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增生时,可出现桥粒或类桥粒。 胞浆中出现桥粒 多核巨细胞中出现——巨噬细胞融合 角化棘皮瘤进行分裂的角化不良细胞中亦可出现。

微绒毛见于正常的肾曲管和肠黏膜上皮。在病理情况下发生数量上的多或少,形态上的气球样变和融合。 肝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微绒毛的变化 微绒毛增加:小鼠肝炎、兔注射抗原抗体之后。 微绒毛消失:肝癌失分化的细胞。 小鼠部分肝切除,胆小管微绒毛消失或减少 微绒毛形态变化:CCl4,30分钟后,微绒毛气球样变。 肠绒毛变化:(中轴含有微丝) 脂肪泻——变短、变宽和融合,排列也不规则。(其它吸收不良时,变化不显著)。 给氨甲喋呤后——扩张和形成水泡。 霍乱弧菌——球状绒毛,毒素及水分通过微绒毛逸出。 毛细胞性白血病,毛细胞有许多突起,甚至在红细胞表面也有分支或不分支的细胞突起。(还出现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贫血、何杰金氏病)这种细胞吞饮作用增高。 环境中缺少某些因子或存在某种刺激因子。 (三)纤毛的变化 细胞表面游离面伸出的能摆动的细胞突起,比微绒毛粗而长。 1、复合绒毛表现为纤毛中有许多轴微管存在于共同的基质和一个膜的包绕中。这种变化出现在第三脑室胶样囊肿的衬里上皮、卵巢恶性多囊性畸胎瘤、卵巢癌、鼻乳头状瘤、重度吸烟、支气管癌上皮、过敏状态的上颌窦黏膜、聋子的中耳黏膜 2.、纤毛肿胀,微管脱失和膜的空泡变 纤毛脱落后不再生 二.线粒体Mitochondria

结构名词解释

建筑结构 狭义的建筑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建筑结构因所用的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木结构和组合结构等。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各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包括一般构筑物)的整个结构,以及组成结构的构件和基础;适用于结构的使用阶段,以及结构构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等施工阶段。本标准引进了现代结构可靠性设计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分析确定,即将各种影响结构可靠性的因素都视为随机变量,使设计的概念和方法都建立在统计数学的基础上,并以主要根据统计分析确定的失效概率来度量结构的可靠性,属于“概率设计法”,这是设计思想上的重要演进。这也是当代国际上工程结构设计方法发展的总趋势,而我国在设计规范(或标准)中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是迄今为止采用最广泛的国家。 结构可靠度 建筑结构的可靠性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项要求。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其定义是: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结构可靠度。其“规定的时间”是指设计基准期50年,这个基准期只是在计算可靠度时,考虑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用的基准时间,并非指建筑结构的寿命;“规定的条件”是指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的使用条件,不包括人为的过失影响;“预定的功能”则是能承受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的能力(即安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即适用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耐久性)。在偶然事件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结构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可靠概率p↓s,结构不能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称为失效概率P↓f,p↓f=1-Ps,用以度量结构构件可靠度是用可靠指标β,它与失效概率p↓f的关系为p↓f=ψ(-β)。根据对正常设计与施工的建筑结构可靠度水平的校正结果,并考虑到长期的使用经验和经济后果后,《统一标准》给出构件强度的统-β值:对于安全等级为二级的各种构件,延性破坏的,β=3.2;脆性破坏的,β=3.7。影响结构可靠度的因素主要有:荷载、荷载效应、材料强度、施工误差和抗力分析五种,这些因素一般都是随机的,因此,为了保证结构具有应有的可靠度,仅仅在设计上加以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加强管理,对材料和构件的生产质量进行控制和验收,保持正常的结构使用条件等都是结构可靠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照顾传统习惯和实用上的方便,结构设计时不直接按可靠指标β,而是根据两种极限状态的设计要求,采用以荷载代表值、材料设计强度(设计强度等于标准强度除以材料分项系数)、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数表达的实用表达式进行设计。其中分项系数反映了以β为标志的结构可靠水平。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正常骨骼肌的超微结构 肌膜 肌膜(sarcolemma)由质膜及基底膜(basement membrane)组成。质膜包裹肌细胞的外鞘,厚度为7.5-9.0nm,其结构与普通细胞的胞膜相似,为单位膜。肌膜外有一层中等电子密度,无结构的物质,称为基底膜,厚度为50nm,属于糖蛋白,其功能是作为微骨架,以维持细胞的形状和稳定性;还能抵抗外伤并能形成肌膜管,以引导再生纤维的生长。 细胞核 肌细胞核呈长圆形,常位于细胞的周边,靠近肌膜。其功能是控制整个细胞的代谢。 肌质 1.线粒体多呈卵圆形,和细胞长轴平等,位于核附近及肌原纤维之间。含有多种氧化酶,呼吸酶及ATP酶,为肌纤维提供能量。 2.肌质网及横管系统由肌膜向细胞内部延伸而形成的管道系统,又名内膜系统,负责把肌膜上动作电位传导到内部并引起肌原纤维收缩,这一过程叫兴奋-收缩偶联。 肌质网:即内质网,呈网状包绕有原纤维,和肌原纤维长轴平等,又称纵管系统。管腔直径为50-100nm,称肌小管;在H带内彼此交织,连接;在A带与I带交界处呈横行膨大,形成不规则终末小池,称为终池。 横管系统:在相当于肌质网终池处,肌膜呈漏斗状内陷,形成横行细管包绕整个肌原纤维,并与肌原纤维长轴方向垂直,称为横管,又称T管。管腔直径30nm,壁较厚,腔内含有较浓的钠离子。在哺乳动物,每个肌节有两条横管,位于A带与I带交界处。 横管穿行在两端肌质风终池的间隙内,因此中央的横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管(tiad)。横管与肌膜连续,并开口于A带与I带交接处,内含细胞外液。横管与肌质网不相通。 核糖体:在成熟的骨骼肌纤维中少见,通常游离存在,很少附着在内质网膜上。核糖体为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糖原颗粒:分布于肌膜下,肌原纤维间或肌丝间,其数量多少与代谢需要有关。 肌原纤维 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的收缩单位,纵向走行,在伸展状态下,光镜可见明暗的横纹周期。暗部为双屈光性,称A带;亮部为单屈光性,称I带。A带中央有H带,有M线穿过。I带被Z 线穿过而分成两等份。两条相临的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节(sarcomere),其长度随收缩状态而异,一根肌原纤维可分成许多肌节。 肌节是肌原纤维的功能单位,由细肌丝和粗肌丝组成。细肌丝直径5—7nm,长约1m,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构成。粗肌丝直径1.5m,主要由肌球蛋白构成。细肌丝和粗丝彼此穿插平等有序排列。 肌节的纵切面观察:I带位于Z线两边,仅有细肌丝,无粗肌丝。A带位于肌节中部,粗,细肌丝相间,平等排列。H带位于A带中央,只有精肌丝,无细肌丝。M线位于H带中央,为三条和粗细肌丝垂直的极细连线。横切面观察:H带只见粗点,直径为10—12nm。I带只见细点,直径为5nm,呈六角形列阵。在A带上可见到每一个粗点周围有六个细点围绕。M 线可见粗点呈注角形列阵并有细丝相连。 骨骼肌纤维的类型:根据肌纤维对氧化酶及ATP酶反应(PH9.4)的不同,可分为两型。 1型肌纤维:氧化酶呈高活性,NADH-TR及SDH强阳性,ATP酶阴性。1型肌纤维因含肌红蛋白多,又称红肌,较细,收缩慢但不易疲劳。

《超微结构病理学》一些知识(第一次修订版)

读图术语:嗜锇性板层小体、酶原颗粒、腺腔、毛细血管、粗面内质网、肾小囊腔、基底膜、足细胞胞体、毛细血管、肾小囊壁层 1、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块含有游离水,不能与包埋剂混合,必须用中间介质(脱水剂)驱除水分,以利于包埋剂浸透渗入。常用脱水剂为酒精或丙酮。市售无水酒精和丙酮往往含有少量水分而纯度不够,可事先加入无水硫酸钠或硫酸铜等干燥剂吸去水分。脱水的时间可根据样品的不同而适当延长或缩短。 2、基膜:上皮细胞基底面与深部编译组织之间的细胞间质形成的薄膜,包括透明层、基板、网版。功能:支持、连接、固定。 3、质膜:亦称为细胞膜。它是细胞与周围环境、细胞与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重要通道。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0nm ,在低倍tem 下观察质膜时,它呈一条致密的细线。在高倍TEM 下,质膜呈现出“两暗一明”的三夹板式结构,称为单位膜。 4、景深:景深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值,而是与放大倍数和分辨率有关的,用以表达纵深方向层次细节程度的度量。扫描电镜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扫描电镜的景深比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投射电镜大10 倍左右。 ★线粒体: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呈线状、粒状或短杆状。光镜下,线粒体直径为0.5-1.0um ,长短不一。电子显微镜下,线粒体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内、外膜之间的腔隙称线粒体外室,内膜围成的腔称线粒体内室。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 山脊] 膜之间的间隙称“[ 山脊] 间隙”,与外室想通。 ★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 ,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病理:线粒体对有害因素敏感,易出现超微结构上的异常改变,且在一定范围内又是可逆的,故线粒体是电镜下观察细胞受损的重要形态指标,有人称之为“细胞病变指示器”,是分子细胞病理学检查的重要依据。1. 肿胀,有室内肿胀和室外肿胀;2. 肥大及增生;3. 巨大线粒体及环形、杯形线粒体;4. 线粒体间疝形成;5. 包含物;6 线粒体固缩;7. 急支颗粒增多、增大。 ★高尔基体:在电镜下,不同细胞中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大小和分布均有很大差异。但其最基本的成分主要包括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三个基本部分组成。扁平囊泡是高尔基复合体的主体部分,一般由3-8 层堆成,表面光滑,囊腔宽约15-20nm ,囊间距约为15-30nm 。小囊泡直径约为40-80nm ,界膜厚约为6nm (和ER 膜接近)。数量较多,与一般吞饮小泡类似,散布于扁平囊泡周围,常见于形成面附近。大囊泡直径为0.1~0.5um ,其界膜约8nm ,其厚度和质膜相近,在一般切面上多见于扁平囊泡扩大的末端,有时可见与之项链,或见于分泌面,所以也称之为分泌泡或浓缩泡。 ★主要功能:1.形成和包装分泌物;2.蛋白质和脂类的糖基化;3.蛋白质的加工改造;4.膜的转化。 ★病理:1. 高尔基复合体肥大;2 猥琐、破坏、消失;3高尔基复合体扩张;4. 内容物的改变。 电镜的类型:超高压电、高压电经、高分辨电镜、普及型电镜、简易型电镜。 样品制备:# 取材、# 固定、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块含有游离水,不能与包埋剂混合,必须用中间介质(脱水剂)驱除水分,以包埋剂浸透渗入。常用脱水剂为酒精或丙酮)、浸透和包埋(一般是石蜡包埋后再用普通的石蜡切片机切片,或是不经石蜡包埋,直接将组织作冷冻切片)、超薄切片术(是应用超薄切片机制备出供投射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的专门技术。要切除可供透射电镜观察的超薄切片是很不容易的。它取决于浸透包埋的成功与否、切片机的质量和玻璃刀的正确选用,以及操作者的经验等多种因素。 取材: 取材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制备出的标本能不能符合观察的要求,取材的要点是:

混凝土结构设计问答名词解释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问答名 词解释题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问答、名词解释题1、塑性内力充分重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在荷载作用下能够按预期的顺序出现塑性铰,并按照选定的调幅值,达到预计的极限荷载,这称为塑性内力充分重分布。 主要影响因素有:塑性铰的转动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正常使用条件 2、确定排架计算简图时采用了哪些基本假定?P130 柱下端与基础顶面为刚接;柱顶与排架横梁(屋架或屋面梁)为铰接;横梁(屋架或屋面梁)为轴向刚度很大的刚性连杆 3、屋盖支承系统的作用?屋盖支承的种类?P114 作用:1)保证厂房结构构件的稳定和正常工作;2)增强厂房的整体稳定和空间刚度;3)传递水平荷载给主要承重构件。 屋盖支承包括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纵向水平支撑、垂直支承及纵向水平系杆、天窗架支撑。 4、何谓塑性铰?它与普通铰相比有何特点?P26-27 梁跨中塑性变形较集中的区域犹如一个能够转动的“铰”,称之为塑性铰。 特点:1)塑性铰实际上不是集中于一个截面,而是具有一个长度的塑性变形区域,为了简化分析,可认为塑性铰是一个截面;2)塑性铰能承受弯矩,为简化考虑,认为塑性铰所承受的弯矩为定值,且取其等于截面屈服弯矩,即作为理想弹塑性考虑;3)对于

单筋受弯构件,塑性铰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绕不断上升的中和轴发生单向转动,相反方向则不可能转动;4)塑性铰的转动能力受到配筋率等的限制,与理想铰相比,可转动的转角值较小。 5、简述抗震设防目标及实现延性框架设计的要点。 设防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基本地震)可修,大震不倒 延性框架设计要点:强柱弱梁框架;强剪弱弯构件;强节点,强锚固(弱杆件) 6、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实现塑性内力充分重分布的条件? 调幅值应不大于30%以满足使用荷载下裂缝宽度的要求;ξ<=0.35,使截面的塑性转动能力满足调幅30%的要求;构件在塑性内力重分布过程中不发生其他脆性破坏。 7、明显的内力重分布主要为塑性铰的影响,特称之为塑性内力重分布。将割控制截面的组合弯矩值和组合剪力值,分别绘与同一坐标图上,既得内力叠合图,其外包线即使内力包络图。P28、 P49 8、按弹性理论设计多跨连续梁、板为什么要采用折算荷载?板和次梁折算荷载各位多少?P23 实际上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中,次梁对板的转动变形、主梁对次梁的转动变形都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约束作用来自支座(次梁或主梁)的抗扭刚度,考虑这种支座抗扭刚度影响而进行连续梁的内力分析,计算时比较复杂。为了简化分析,仍按一般连续梁分析计算,但采用折算荷载以考虑支座的转动约束作用。 板的折算荷载:折算恒载g'=g+q/2;折算活载q'=q/2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重点]演示教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名词解释[重点]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名词解释: 1结构的极限状态: 当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而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则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结构的可靠度: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包括结构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 3混凝土的徐变: 在荷载的长期作用下,混凝土的变形将随时间而增加,亦即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应变随时间继续增长,这种现象被称为混凝土的徐变。 4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称为混凝土的收缩。 5剪跨比 m : 是一个无量纲常数,用 0Vh M m = 来表示,此处M 和V 分别为剪压区段中某个竖直截面的弯矩和剪力,h 0为截面有效高度。 6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又称材料图,就是沿梁长各个正截面按实际配置的总受拉钢筋面积能产生的抵抗弯矩图,即表示个正截面所具有的抗弯承载力。 7弯矩包络图:沿梁长度各截面上弯矩组合设计值的分布图。 9预应力度λ: 《公路桥规》将预应力度定义为由预加应力大小确定的消压弯矩 0M 与外荷载产生的弯矩s M 的比值。 10消压弯矩:由外荷载产生,使构件抗裂边缘预压应力抵消到零时的弯矩。 11钢筋的锚固长度:受力钢筋通过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将所受的力传递给混凝土所需的长度。 12超筋梁:是指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大于于最大配筋率的梁。破坏始自混凝土受压区先压碎,纵向受拉钢筋应力尚小于屈服强度,在钢筋没有达到屈服前,压区混凝土就会压坏,表现为没有明显预兆的混凝土受压脆性破坏的特征。 13纵向弯曲系数:对于钢筋混凝土轴心受压构件,把长柱失稳破坏时的临界压力与短柱压坏时的轴心压力的比值称为纵向弯曲系数。 14直接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和分布力。 15间接作用:是指引起结构外加变形和约束变形的原因。 16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与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之比。 17换算截面:是指将物理性能与混凝土明显不同的钢筋按力学等效的原则通过弹性模量比值的折换,将钢筋换算为同一混凝土材料而得到的截面。 18正常裂缝: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的裂缝,不影响结构的外观和耐久性能。 19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以150mm ×150mm ×300mm 的棱柱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 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 f 表 示。 20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以每边边长为150mm 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在20℃±2℃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95%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 ,依照标准制作方法和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值,用符号cu f 表示。 21混凝土抗拉强度:采用100×100×500mm 混凝土棱柱体轴心受拉试验,破坏时试件在没有钢筋的中部截面被拉断,其平均拉应力即为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 22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采用150mm 立方体作为标准试件进行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按照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则混凝土劈 裂抗拉强度ts f 按下式计算:20.637 ts F F f A ==πA 23张拉控制应力:张拉设备(千斤顶油压表)所控制的总张拉力Np,con 除以预应力筋面积Ap 得到的钢筋应力值。 24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在混凝土硬结后通过建立预加应力的构件。 预应力筋的传递长度:预应力筋回缩量与初始预应力的函数。 25配筋率:筋率是指所配置的钢筋截面面积与规定的混凝土有效截面面积的比值。 26斜拉破坏: m >3 时发生。斜裂缝一出现就很快发展到梁顶,将梁劈拉成两半,最后由于混凝土拉裂而破坏 27剪压破坏:1≤m≤3时发生。斜裂缝出现以后荷载仍可有一定的增长,最后,斜裂缝上端集中荷载附近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8斜压破坏: m <1时发生。在集中荷载与支座之间的梁腹混凝土犹如一斜向的受压短柱,由于梁腹混凝土压碎而产生的破坏。 29适筋梁破坏:当纵向配筋率适中时,纵向钢筋的屈服先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梁是因钢筋受拉屈服而逐渐破坏的,破坏过程较长,有一定的延性,称之为适筋破坏 30混凝土构件的局部受压:混凝土构件表面仅有部分面积承受压力的受力状态。 31束界:按照最小外荷载和最不利荷载绘制的两条ep 的限值线E1和E2即为预应力筋的束界。 32预应力损失:钢筋的预应力随着张拉、锚固过程和时间推移而降低的现象。 33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当钢筋混凝土梁界限破坏时,受拉区钢筋达到屈服强度开始屈服时,压区混凝土同时达到极限压应变而破坏,此时受压区混凝土高度1b=2b*h0,2b 即称为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34控制截面:在等截面构件中是指计算弯矩(荷载效应)最大的截面;在变截面构件中则是指截面尺寸相对较小,而计算弯矩相对较大的截面。 35最大配筋率 m ax ρ:当配筋率增大到使钢 筋屈服弯矩约等于梁破坏时的弯矩时,受拉钢筋屈服与压区混凝土压碎几乎同时发生,这种破坏称为平衡破坏或界限破坏,相应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 36最小配筋率 min ρ:当配筋率减少,混凝 土的开裂弯矩等于拉区钢筋屈服时的弯矩时,裂缝一旦出现,应力立即达到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 37钢筋松弛:钢筋在一定应力值下,在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应力值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反应钢筋在高应力长期作用下具有随时间增长产生塑性变形的性质。 38预应力混凝土:就是事先人为地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中引入内部应力,且其数值和分布恰好能将使用荷载产生的应力抵消到一个合适程度的配筋混凝土。 39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由配置预应力钢筋再通过张拉或其他方法建立预应力的结构。 40T 梁翼缘的有效宽度:为便于计算,根据等效受力原则,把与梁肋共同工作的翼缘宽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称为翼缘的有效宽度。 41混凝土的收缩:混凝土凝结和硬化过程中体积随时间推移而减小的现象。(不受力情况下的自由变形) 42单向板:长边与短边的比值大于或等于2的板,荷载主要沿单向传递。 42双向板:当板为四边支承,但其长边2 l 与短边1l 的比值2/12 ≤l l 时,称双 向板。板沿两个方向传递弯矩,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43轴向力偏心距增大系数:考虑再弯矩作用平面内挠度影响的系数称为轴心力偏心距增大系数。 44抗弯效率指标: u b K K h ρ+= , u K 为上核心距,b K 为下核心距, h 为梁得全截面高度。 45第一类T 型截面:受压高度在翼缘板厚度内,x < /f h 的T 型截面。 46持久状况:桥涵建成以后,承受自重、车辆荷载等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的状况。 47截面的有效高度:受拉钢筋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即h 0=h -a s 。h 为截面的高度,a s 为纵向受拉钢筋全部截面的重心到受拉边缘的距离。 48材料强度标准值:是由标准试件按标准试验方法经数理统计以概率分布的0.05分位值确定强度值,即取值原则是在符合规定质量的材料强度实测值的总体中,材料的强度的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49全预应力混凝土:在作用短期效应组合下控制的正截面受拉边缘不容许出现拉应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即λ≥1。 50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结构在自然环境、使用环境及材料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在设计要求的目标使用期内,不需要 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