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

11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本章研究既是货币市场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单一经营实体,同时又是政府的一个主要部门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联系金融市场和政府活动的一个中介环节,执行许多对金融市场有重要影响的政府职能,如银行业的监管,社会总货币流通的管理,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对中央银行性质和业务的把握对理解以后几章内容非常重要。在本章中,我们将讨论中央银行的性质、起源、职能即其主要业务。另外,我们还将对所谓的“中央银行的替代品”货币局制度做一些分析。

一、中央银行的性质、起源和组织

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管理全国的货币、货币资本和金融机构的非赢利机构或国家机关。中央银行之所以被称为银行,是因为在它手中集中了大量的货币资本,它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也从事货币资本的存-贷业务,以及证券市场的证券买卖业务。但它与一般商业银行存在本质的区别。因为它代表的是国家或整个社会,所以其不是以赢利而是以社会利益为管理目标,其政策是实现政府宏观经济目标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不能把中央银行说成是纯粹的国家公共事务机关,因为货币资本的经营也构成其日常事务之一,在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的资本中包含私人资本。

世界上成立最早的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七月,最初是一家商业银行。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英国政府越来越感到应该有一家自己的银行,使政府和大商人能够“摆脱高利贷的盘剥,从而更严格地更牢固地控制国家”(马克思语)。当时政府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是高利贷者(即现代银行家的先驱“金匠”)的高利贷款,其贷款利率一般高达20-30%,致使当时英国政府的几乎全部税收都不得不用来偿还高利贷者的高利贷款。为了开辟廉价的资金来源,英国议会经过激烈的辩论后,授权成立了英格兰银行。议会要求该银行应为政府的军费和其他一些开支融资。作为交换,政府应把其财政收入存人该银行。之后,其他一些银行也被授权成立。这些银行与英格兰银行一样,也可用金银存款和商业票据作担保发行银行券,这些银行券是现代国家纸币的前身。

银行券的发行和流通一方面剥夺了高利贷资本在借贷市场上的垄断,另一方面限制了贵金属的垄断,为政府和商人提供了大量廉价的资金,但同时也产生了信用问题。由于过量发行,银行券在交易中只有在其交换价值远低于票面价值的情况下才被接受。为了改变银行券流通中的混乱状况,确保银行券的稳定和信用,1708年,英国政府把银行券的发行特权限制在少数几家大银行上。1833年,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成为法定货币(Legal tender),即由国家信用担保的、通过法律强制流通的纸币。取得国家纸币发行特权,使英格兰银行在向中央银行发展的道路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1844年的英国银行法案又进一步限制其他银行的银行券发行数量。这时英格兰银行在事实上己取得纸币发行的独占权,成为英国货币的管理者和票据交换中心。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法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的产生。

该银行法把英格兰银行分为发行部和银行部两个部分。发行部确保纸币发行以英格兰银行的责金属贮藏为基础。它持有1400万英镑的担保品(主要是政府债券),以及全部金银准备金(其中银不得超过1/4)。银行部则持有全部公众手中之外的银行券,以此作为其准备金。

公众手里的银行券可随时到发行部兑换成黄金,发行部也以银行券交换公众手中的黄金。从银行金库中流出多少黄金,就有多少银行券流回发行部并被销毁,反之,有多少黄金流入金库,就有多少银行券进入流通。《银行法》的制定者希望用这一制度来使纸币流通也

2

严格遵守金属流通规律。

银行部则利用其准备金从事借贷业务。但其贷款量不得超过其持有的准备金量。因为银行券的发行以英格兰银行的金贮藏为基础,因此,银行部(业务部)的准备金量亦受发行部黄金准备的限制。

1846年,英国农作物歉收。为了进口粮食,英国对外支付了900万镑的黄金,其中750万镑为英格兰银行的库存现金,结果引起了急剧的通货紧缩。银行贴现率在1847年1月为3-3.5%,到4月份时己达7%。英格兰银行的官方最低贴现率10月份达7%,11月份达10%。大量公司因无钱支付债务而破产,从而引起银行的破产。当时英格兰银行本身也濒于破产,银行部(业务部)的存款准备金已大大下降,一旦伦敦大银行向英格兰银行提取存款,该行就会破产,虽然当时该行发行部的金库中还藏着800万镑的黄金。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布暂停执行《银行法》(10月35日),这使该行可以不受其金准备金的限制向流通投放银行券(国家纸币),从而立即缓和了危机,并导致50年代前几年的空前繁荣。

1857年,英国又爆发经济危机,公众开始大量提款,囤积银行券(可兑换黄金),导致货币恐慌。由于所有银行券不是在公众手中,就是在银行手中,公众手持现金增加,银行券总量却不变,银行持有的现金必然下降,因而又一次导致银行危机,英格兰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再次大幅度下降。当时伦敦四家大股份银行准备向银行提取它们的存款,一旦提款发生,该行势必倒闭。在这种情况下,1844年的《银行法》被再次暂停执行,从而再次舒缓了危机。

1890年,英国又发生了巴林危机,英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巴林银行因为参与阿根廷铁路投机活动而濒临破产,英格兰银行和其他银行一起先后筹集了2100万英镑作为援助资金,成功化解了危机。

经历了这几次危机后,英格兰银行的职能开始发生变化。它不再只是货币发行机构、一般贷款机构或票据清算中心,还执行“最后贷款者”的职能,即在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期间向处于困境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避免整个银行体系因为挤提风潮而瓦解,进而缓解或者消除整个危机。正是这一“最后贷款者”的职能,使英格兰银行真正成为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

通过英格兰银行,西方各国开始认识到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纷纷成立自己的中央银行。在1800年到1900年间,先后成立中央银行的国家有法国、荷兰、奥地利、挪威、丹麦、比利时、西班牙、俄国、德国和日本等。

美国的中央银行成立较晚。美国在建国之初盛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因此也反对建立管理全国货币流通和银行机构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1907年美国发生严重的金融恐慌,使许多人认识到建立中央银行的必要性。但反对的力量仍很强大,最后各方妥协,于1913年成立了具有中央银行性质的联邦储备系统(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与英格兰银行最初成立时把为政府筹措资金当作自己的目的不同,美国中央银行一成立就把防止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增长当作自己的主要目的。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结构是:a.联邦储备系统理事会或联邦储备委员会(The Board of Governors);b.12个联邦储备银行(Twelve Federal Reserve Banks);c.成员银行;d.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e.联邦顾问委员会(Federal Advisory Council)。

1. 联邦储备委员会。这是Fed的最高权利机构在事实上执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它有7个理事,由美国总统任命,美国国会批准。为防止总统对其的控制,任期为14年,不得连任,同时每四年(总统任期内)只改选其中2个名额。另外,为防止国家政策向少数地区倾斜,理事须来自不同的地区。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货币政策,控制贴现率,在规定范围内改变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充当总统和国会的经济顾问,对商业银行进行

3 监督。

4

2. 联邦储备银行。这是Fed的地方机构。Fed把美国划分为12个地区,称为联邦储备地区,每个地区设一个联邦储备银行。其中以纽约、芝加哥和旧金山等三家规模最大,占有Fed总资产的一半。其中纽约银行资产占Fed总资产的30%以上,是最重要的储备银行。储备银行是半公共机构,资本由本地区作为Fed的成员的私人银行拥有。股息分配每年限制在6%以内。9个董事中,6个由成员银行选举产生,3个由联邦储备委员会任命,以便使该机构能代表广泛的社会利益。其职能是:(l)清算支票;(2)发行新货币;(3)从流通中取出破损货币;(4)对合并进行审议;(5)对地方商业银行进行贴现贷款;(6)对成员银行进行考察;(7)收集大量的经济资料;(8)依靠大量的专家进行各种研究和分析,提出各种报告;(9)密切Fed与地方经济界之间的联系。

在货币政策上,联邦储备银行的主要作用是:(l)执行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的贴现率;(2)决定哪一家银行可获得贴现贷款;(3)选择本地区某商业银行总经理参加联邦顾问委员会;(4)其5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作为FOMC成员,参与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制订。

3. 成员银行。商业银行经政府特许设立的,为国民银行,由州政府特许设立的,是州银行。所有国民银行(National Bank)都应是Fed的成员,州银行则可选择是否成为Fed 的成员或会员行。1947年Fed的会员银行占银行总数的49%,1990年占40%。

1980年前,fed的成员银行的权利和义务是:以在联邦储备银行存款的方式保持不生息准备金;可使用Fed的支票结算设施;可利用Fed的转移电报服务(the transfer wire service)将资金从一个银行转移到另一个银行;可吸收美国财政部资金为存款,开立美国财政部税收及贷款账户等。1980年后,所有银行都须在Fed有不生息存款作为准备金,所有银行只要付费,都可使用Fed的支票结算设施和转移电报服务。成员行与非成员行的差别减少。

4.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FOMC由联邦储备委员会的7个理事和Fed地方银行的5个行长组成。因为前者占多数,故实际上由联邦储备委员会控制。FOMC的主要

5

职能是从事Fed的公开市场业务,即证券的买卖,Fed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但实际上FOMC 并不从事证券买卖,而是通过向联邦储备纽约银行的交易柜台(trading desk)发出指示来从事证券交易。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48年12月1日在石家庄成立。但是长期以来还同时兼营商业银行活动。1983年9于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文件后,开始逐步退出商业银行的经营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的机构组织如下。

办公厅组织协调总行机关日常工作,承担有关文件的起草、重要会议的组织、文电处理、秘书事务、信息综合、新闻发布、档案、信访、保密等工作。

条法司起草金融法律法规草案;依法承办金融法律法规的有关解释工作,承担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开展金融法律咨询服务,组织金融法制教育和宣传。

货币政策司研究、拟定与实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提出关于选择和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实施;研究、拟定和实施信贷政策,促进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负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

银行监管一司承办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监管工作。依法审核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拟定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监测资产负债比例、信贷资产质量、业务活动、财务收支等经营管理情况;审查负责人任职资格。

银行监管二司承办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依法审核有关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拟定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监测资产负债比例、信贷资产质量、业务活动、财务收支等经营管理情况;审查负责人任职资格。

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承办对全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证券、保险除外)的监管工作。依法审核有关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及业务范围;拟定业务管理的规章制度;监测资产负债比例、资产质量、财务状况、业务活动等经营管理情况;审查负责人任职资格。

合作金融机构监管司承办对农村和城市合作金融机构的监管工作。指导合作金融机构坚持“自愿入股、民主管理、主要为入股社员服务”的原则,规范合作金融机构的管理;研究并推动合作金融体制改革;拟定合作金融机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信贷资产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利率管理。结算管理等业务管理制度,对其经营风险进行监控,督促其完善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拟定合作金融机构设置条件、业务经营范围、法人代表任职资格等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统计司负责经济金融信息的搜集、统计和分析;拟定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经济、金融统计制度,管理和协调金融系统的统计工作;组织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调查统计数据库建设和信息自动化系统建设;向金融系统和国务院综合部门提供金融信息咨询。

会计财务司拟定金融业统一的会计和结算制度、办法和细则并组织实施;管理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工作,编制并监督检查中国人民银行财务收支计划,编制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财务会计报表。

支付科技司负责支付清算、联行结算和账户的管理以及组织现代化支付系统的建设、推广和应用;编制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拟定金融科技政策、标准和管理办法。

国际司承办中国人民银行与国际金融组织、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地区金融组织和各国中央银行的官方联系及业务往来的有关工作;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的外事管理工作。

内审司监督检查中国人民银行各职能司(局)、直属机构和分支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公务的情况,特别是执行财务纪律的情况;承办对主要负责人的离任稽核工作,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处理提出建议。

人事教育司拟定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人事、劳动工资的管理制度及办法并组织实施;管

6

理中国人民银行直属院校;组织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人员考试、测评和智力引进工作,拟定人员培训规划;管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机构编制。

机关党委负责中国人民银行机关及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设立了研究局、货币金银局、国库局、保卫局、培训中心,作为支持服务体系。

研究局围绕货币政策决策,对经济增长及其运行进行分析与预测、跟踪研究我国产业政策和工业、农业、财税、外贸等部门经济动态及货币信贷、利率、汇率、金融市场、金融风险等重大政策并向行领导提出政策建议。

货币金银局拟定有关货币发行和金银管理的办法;承担人民币管理和反假人民币的工作;安排现钞和辅币的生产、保管、储运、更新、销毁;管理现金的投放、回笼及库存款安全;管理全国的金银收购配售库存和国家黄金储备;管理金银开发基金;管理全国黄金市场。

国库局办理国家金库业务,对下级库实行业务管理;代理国务院财政部门向各金融机构发行、兑付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监督和维护国库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保卫局负责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的保卫工作;对金融诈骗、盗窃、抢劫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防范措施;组织金银、现钞、有价证券的武装押运工作。

培训中心承担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人员的各类培训和金融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培训工作。

中国人民银行保留了原先设立的参事室,负责统战和金融咨询等工作。中国人民银行下设2个营业管理部、9个分行、326个中心支行和1827个县(市)支行。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设立了印制总公司、清算中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等直属企事业单位及驻外机构。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借助对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了解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及使用,进而了解中央银行的运行机制。各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不尽相同,但是基本结构是一样的。表格11.1是我国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表格11.2是美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

政府债券。这是发达国家中央银行最大的资产。发展中国家的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相对较少,主要是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不发达,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贷款来发行通货。2000年12月美国fed的这项资产占5,634.50亿美元,这说明了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性质。在出现财政赤子时,政府如向中央银行借款,例如10亿美元,就会有10亿纸币通过政府采购进入流通。如果政府以出售公债的形式向公众募集资金,公众手中的10亿纸币就会转入政府手中。如果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又买进10亿公债,则其效果将与政府直接向中央银行借款一样,仍会有额外的10亿纸币进入流通。主要差别在于,如果是欠公众的钱,政府会有更大的紧迫性来偿还到期债务。其次,中央银行买进的国债数量一般低于新发行的国债量,故虽然最终的结果仍会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不过其数额一般较政府融资数额小。值得指出的是,无论中央银行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操作,其都在充当政府的融资机构的角色。

对存款机构的贷款。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贷款。发达国家中央银行的这一资产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与发展中国家比较要小的多,主要用于解决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不足。这种临时性短期资金短缺主要由支票结算、客户突然的大量提款引起。这说明发达国家主要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来增加市场的通货流通量,而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对银行系统的贷款来实现这一目的。我国每年新增通货绝大多数是借助对银行的贷款进入流通的。中央

7

银行贴现贷款在发达国家主要用于解决商业银行的短期资金不足。这种临时性短期资金短缺主要由支票结算、客户突然的大量提款引起。

表格11.1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2000.12 单位:1亿元人民币

表格11.2 美联储12家地区分行合并资产负债表

黄金黄金是中央银行持有的储备资产之一。在金本位和金汇兑时期,黄金主要被用来做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财富转移手段,如国家间的无偿援助,战争赔款等。黄金还曾经被

8

错误地用来做所谓国家货币发行的保证。现在黄金在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美国中央银行的黄金资产采取黄金凭证形式。这是Fed持有的对美国财政部的黄金要求权。美国财政部从公众手中收购黄金,然后发行等值的黄黄金凭证,存入Fed,由Fed贷记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财政部可据此签发支票支付其账单。黄金凭证是Fed 的资产,但其所代表的等值的黄金仍由财政部持有。

特别提款权凭单这是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另一重要的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certificates,SDRs)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各国政府发行的纸黄金或国际货币,用来代替黄金清算各国债务。特别提款权由政府持有,但政府可根据其持有的SDRs开出SDRs凭单,交给中央银行以换取一个特别财政存款。

铸币是各国中央银行或财政部发行的金属通货。我国流通的金属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美国流通中的铸币由财政部发行,所以又称为财政货币。美国财政部铸造新币后,再由Fed购买。这使财政部在Fed的账户的资金增加,财政部可以据以签发支票。这些铸币最后被商业银行购买,并由其投入流通。

外币标值资产主要是各国中央银行购买的外国政府发行的以美元、日元、欧元标价的债券。我国中央银行通过购买外汇发行人民币。这些外汇主要是美元。人民银行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政府的债券,或者存入中国人民银行在美国的银行账户,以及人民银行的境外欧洲美元账户。美国中央银行的外币标值资产主要是外国政府发行的以欧元和日元标值的债券。另外fed也在回购协议安排下用外汇购买美国国库券。中央银行的外币资产主要用于稳定本币的国际价格,调节外汇市场需求。

在收现金项目是各国中央银行在为商业银行结算支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项目。西方国家的支票清算既可以通过中央银行又可以通过私人的票据交换所来进行。在我国只能通过中央银行进行。中央银行地方分行的票据清算所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银行交来要求清算的支票(美国每天都有数十亿美元流入Fed等待结算)。这些在中央银行等待结算的支票,从中央银行与支票收款银行(提交支票委托中央银行收款的银行)的关系看,是中央银行对这些商业银行的债务;从中央银行与支票付款行的关系看,是中央银行对这些商业银行的货币要求权,也就是说是中央银行的资产。在美国等可以使用异地支票的国家,从支票进入中央银行清算所到付款行确认支票同意付款,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两天左右)。由于在这些国家待结清支票留在中央银行手中的时间较长,所以,在这些国家,中央银行资产的这一项目金额较大。在付款行确认了支票同意付款后,中央银行地方分行就会借记付款行在中央银行地方分行的账户,同时贷记收款银行在中央银行地方分行的账户。双方账户处理完毕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和负债同时减少等量金额。

其他资产。主要是中央银行的固定资产,如建筑、设备、计算机等。

(二)中央银行的负债和资本账户

中央银行的负债和资本主要有以下项目。这些项目说明了中央银行的资金来源。

国家纸币在外余额。又称为“中央银行票据在外余额”。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中央银行最大的资金来源,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虚拟货币资本。现代世界各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发行的纸币,除极少数国家和地区是以外汇储备担保的外,都是用国家信用担保的。因此,只有在一国经济遭受极度破坏、国家信用完全丧失时,纸币才不再具有价值,才会发生普遍拒收国家纸币的现象,如20世纪第一次大战后的德国,1948-1949年间的中国等。

中央银行已经发行的纸币分为两个部分:银行和公众手中的现金;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用当中央银行用自己金库中新印制的钞票购买政府债券、黄金、外汇,或向商业银行贷款时,货币发行量增加。新增货币与原有的已发行货币一样,不是作为银行库存现金和流通中的现金存在,就是作为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存在。作为银行库存现金和流通中现金的那一部

9

分,即在中央银行外的国家纸币(钞票)余额。

存款。中央银行吸收的存款主要来自商业银行、财政部和国外官方机构,包括国际机构。中央银行吸收存款的含义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完全不同。商业银行吸收一笔存款,其资产就增加等额的量,具体说,就是银行准备金增加等额的量。而中央银行吸收一笔存款,只是使其负债的结构发生变化。在没有新币发行条件下,中央银行吸收的存款增加多少,其负债方中的项目“在中央银行外的纸币余额”就减少多少。换句话说,已经发行人民币数量不变,中国人民银行吸收的商业银行存款增加,表明人民币在外余额减少,即银行系统和公众持有的现金减少。

商业银行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绝大部分作为存款存在中央银行。以便于相互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借贷。这是中央银行的又一重要资金来源。

财政存款。各国财政部在中央银行都开立账户,拥有大量存款。存款资金主要来自政府税收和发行债券的收入。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就是经理国库,即为财政部管理其资金。美国政府取得财政收入后,首先将其存入商业银行,形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之后这些资金又被财政部逐渐转移到Fed的财政部账户上,用于财政部签发支票。大量财政资金流人中央银行,迫使中央银行扩大证券投资,买进更多的国库券。这些债券的利息收入大部分又上缴财政,成为政府收入。这种转移实际上增加了中央银行对政府的无息贷款数额,因为政府支付国库券利息的资金,一部分又以中央银行债券利息收入的形式流回财政。

外国官方存款。外国政府、中央银行和国际机构为便于与东道国进行资金往来,将一部分外汇收入或资金存入东道国中央银行,便形成东道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的这一项目。

延期信用项目。这是与“在途现金项目”相对应的项目。

资本账户。主要由政府和私人的投资构成。中央银行经营所得利润是国家财产。这些利润的一部分留在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投资。在一些国家,中央银行还接受部分私人的投资。

三、中央银行的职能和独立性问题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央银行地位和职责。该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受国务院领导,并规定其主要职责是:

?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按照规定审批、监督管理金融机构。

?按照规定监督管理金融市场。

?发布有关金融监督管理和业务的命令和规章。

?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经理国库。

?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依法从事有关的金融业务活动。

?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如管理国家外汇管理局。

中国人民银行分行的职能是:

?对辖区内金融机构(证券、保险机构除外,下同)的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

?依法查处辖区内金融违法、违规案件。

?分析研究,防范和化解辖区内区域金融风险。

?分析、研究辖区内经济金融形势,为人民银行总行的货币政策决策提供政策建议和

10

依据。

?负责管理中央银行资金、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利率和现金管理等有关货币信贷政策业务工作。

?协调辖区内中心支行的国库经理、支付清算、现金发行、金融统计、金融科技和安全保卫等业务。

?对辖区内外汇、外债和国际收支业务进行协调、管理和监督。

?管理辖区内金融监管办事处和中心支行的人事教育、财务会计工作。

?对辖区内金融监管办事处和中心支行进行内审检查。

?领导、管理并直接经办分行所在省(直辖市)的各项中央银行业务和外汇管理工作。

?承办总行交办的其他事项。

现代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虽然在形式上和管理方式上各不相同,但基本职能都差不多。概括地说,现代中央银行主要执行以下全部或和部分职能:

1. 纸币的发行和管理。在现代社会,绝大多数国家的流通货币是国家纸币,中央银行是唯一的发行银行。这些钞票是以全国的财富作担保创造出来的虚拟货币资本,因此,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权即虚拟货币资本创造权。这些国家纸币通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业务进入银行系统流通,同时又以债权证书形式转化为中央银行的资产,即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这些生息资产的收入构成中央银行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这就是所谓的“发行税”。它们大部分作为财政收入上缴国家财政部。少量作为维持设备和开展业务的经费留在中央银行内。另外,中央银行还对收回的钞票进行真伪识别和清理,将破损的纸币挑选出来销毁。

2. 提供结算服务。工商业者将其购买和支付准备金存入银行交易账户,通过银行进行货币收付,会大大节约社会准备金总量。这种准备金的一部分作为银行贷款贷放出去。商业银行只需留下一小部分作为存款准备金,把这些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通过中央银行的支票结算系统来进行商业银行间的货币收付,从而进一步节约社会总资本中用作支付准备金的部分,同时加快结算时间。

3. 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在最大范围内,在这一职能包括以下任务:

(1)通过提供流动性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除了为商业银行提供以票据清算、资金转移、现金和证券保管等业务外,还通过贴现贷款和公开市场业务为银行系统提供流动性,以此维护银行系统的稳定。

(2)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lender of last resort)。西方各国建立中央银行的最重要目的之一是在经济危机发生时缓解和消除金融恐慌,维持银行系统的稳定。金融恐慌源自对银行系统的不信任,不信任引起挤兑,进一步恶化了银行的经营环境。中央银行在恐慌发生时向银行系统大量贷款,可增强人们的信心,阻止危机进一步发展。

(3)对银行组织进行监管。

4. 管理政府财政。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主要为政府提供以下服务:管理财政收支;代售政府债券;代表国家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充当政府的经济顾问。

5. 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这包括确定政策目标和对各种政策工具的使用。这些目标如货币币值的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防止金融危机、稳定汇率等。而货币政策的实施则借助以下工具:公开市场业务、贴现贷款、调整法定准备金等。

6. 管理国家的外汇储备和调节汇率。

7. 从事金融研究。这包括对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工作。这种研究是制定和实施有效货币政策的前提,同时也为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活动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便利。

我们已经知道,中央银行的根本职能是借助国家信用创造货币资本,或者说凭借国家信

11

用发行纸币,用其代替金属货币媒介商品流通和完成债务的偿付。随着中央银行的设立合国家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货币生产权也从拥有黄金、白银的无数私人手中,从成千上万的金矿所有者手中,转移到国家手中。

货币生产权由国家独占,为国家管理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工具。货币犹如国家经济的血液,向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输送着能量。在各个经济部门的能量不足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恢复经济部门的活力;在各个经济部门的能量过剩时,国家又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给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然而,由于现在支配财富的权利可以凭空创造出来,因此,存在一种可能性,即政府滥用社会赋予它的权利,利用滥发钞票办法来增加自己支配社会财富的权力,以未经授权的方式对人民的收入增税。由此在政府和中央银行的关系上出现了争论: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对政府保持独立性?

赞成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理由是:1.政府是由政党领导的,因而可能出于党派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而干预中央银行业务。2.政府一般倾向于增加开支。在政府可以干预中央银行业务情况下,政府可能强迫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政府新发行的债券,从而引发通货膨胀。3.政府有一定的任期,因而可能实行以短期利益导向的货币政策,而在长期给国家造成损害。

反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理由是:1.在民主制度下,政府是民选的。对政府领导,人民既然选举他们,就应该信任他们。不能既要他们对全体选民负责,又不给他们通过货币政策管理国家经济的权利。在民主制度下,执政党滥用权利会受到失去政权的处罚。2.中央银行独立性使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不能相互协调。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使其可以不对任何人负责,社会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因而在其做出错误决策时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

实际上,有两点决定了中央银行不可能有完全的独立性:中央银行是政府机构;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政府管理国民经济的重要工具。当然,社会也应通过立法来严格限制政府对中央银行发钞机制的使用。

四、货币局制度*

(一)定义

货币局是以用特定国际货币作发行准备的纸币发行制度。用来表示价值的特定国际货币一般是美元、欧元和特别提款权等,它们被称为“锚定货币”或者储备货币。

按照这一制度,当地货币的发行应该完全或者主要依赖本地发行当局持有的储备货币量。在纯粹的货币局制度下,当地货币发行要有当地官方持有的储备货币100%或者以上的支持。在当地公众和银行向当地货币发行当局出售储备货币时,当地基础货币发行增加;反之,在当地公众和银行向本国(本地)货币发行机构购买储备货币时,本国(本地)基础货币发行减少。

货币局制度也允许借助本地政府的信用发行部分货币,即以当地政府的债券作货币发行准备。但是,以政府信用发行的货币量一般不超过总发行量的30%。

在这种制度下,当地货币完全是储备货币的特殊符号。那么,为什么当地政府不直接让国际货币在本地流通,而要发行当地货币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与直接用美元等国际货币做

*参阅互联网上的以下文章。Steve H. Hanke and Kurt Schuler:Currency Board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A Handbook, 2000年。Kurt A. Schuler:Currency Boards, 1992年。Richard W. Judy:Currency Boards: An Idea Who’s Time Has Come?1995年。Veerathau Satiprabhob: Bank Soundness and Currency Board Arrangement: Issues and Experience。1997年。Nouriel Roubini: The Case Against Currency Boards: Debunking 10 Myths about The Benefits of Currency Boards, 1998年。

12

流通中货币比较,货币局制度可以为当地政府带来货币发行税。本地货币的发行有一定的发行费用,但是,一单位本币的发行费用一般远远低于等值储备货币的存款利息。当地纸币发行过程实际上是当局用几乎没有生产费用的产品来交换生息资本的过程。发行当局持有储备货币会被转化为流动性强的生息资产,如在国外的存款和外国政府债券。从这些资产的利息收入中减去发行费用,就是货币发行利润。这一收入一般占当地国民总收入的1-2%.

不直接使用外国货币的另一个理由是这样可以对当地经济进行必要的管理,为当地政府的政策和制度的选择提供了灵活性。在使用当地货币情况下,当局可以借助本地货币的发行了解当地的经济和金融活动情况,政府信用可以在一定限度内作为货币发行的基础。另外,政府可以为货币局制度增加一些中央银行色彩,从而获得更大的宏观经济管理权。

(二)基本特征

货币局纸币发行制度决定了货币局体系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

外汇储备变动决定基础货币变动

在纯粹的货币局体系下,货币局不发行融资债券,官方外汇储备只有在本币发行增加时才增加,因此,货币基础的变动反映了官方储备的变动。反过来说,官方外汇储备的变动必然引起基础货币的变动。因此,在当地发生贸易顺差或者外资流入时,基础货币增加;反之,在当地发生贸易逆差和外资流出时,基础货币减少。

在纯粹的货币局体系下,货币发行不能借助本地政府的信用和本地居民的资产进行,因此,货币局并不持有政府债券(因而也不从事公开市场业务),不向政府贷款和不对商业银行持有的私人票据提供贴现。

固定汇率制度

使本币发行变动完全取决于本地官方国际货币储备变动的必要前提是本币与储备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在浮动汇率下,本币贬值会导致本币发行自动增加,从而使本币进一步贬值;反之,本币升值则会自动导致本币的进一步升值。在货币局体系下,本币与储备货币有一个固定的官方汇率,同时还存在市场汇率。套利活动会不断调节市场利率,使其大致保持在官方汇率的水平。

纯粹的货币局体系被认为包含了一个内在的汇率稳定机制。在本国(本地)的外汇储备减少时,当地基础货币减少,利率上升,从而吸引外资流入,本地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升值压力减轻;反之,本地外汇储备增加,本地基础货币发行增加,市场利率下降,外汇贬值压力减轻。

本币的完全可兑换性

在货币局体系下,当地货币与储备货币之间保持完全的可兑换性。货币局本身不对公众而只对银行提供这种兑换,但是通过银行-客户间外汇市场,客户可以在支付一笔交易费用后,随时将本币兑换成储备货币,或者相反。

本币的完全可兑换性意味着本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完全开放,在商品和资本的国际流动上不存在任何限值。

(三)货币局与中央银行比较

货币局是中央银行的替代物,因此,货币局的利弊是与中央银行体系比较而言的。要说明货币局的利弊,首先要分析货币局与中央银行的差别。

13

1. 资产负债表

货币局与中央银行的差别在高度简化的资产负债表(即T账户)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典型的货币局的资产负债表和典型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如图11.3。

表11.3 货币局与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货币局

资产负债

中央银行

由表11.3 中的T账户可知,典型的货币局只持有外汇资产,这是其唯一的基础货币发行准备。而其负债则由公众和银行系统的现金构成。典型的货币局不吸收银行存款,因为其不承担全国债务结算职能和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职能,不利用法定准备金率影响货币基础。但是现在许多货币局吸收银行存款。平衡表上外汇资产超过现金(现在一般还包括商业银行的存款)的部分,是货币局的净值,其来源是外汇资产的利息。净值一般占资产的5-10%左右,超过规定部分要转交给财政部。

中央银行的资产包括外国债务和国内债务两个部分。其中国内债务在许多国家主要是政府负债,在有些国家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中央银行通过取得商业银行和公众手中的国债券、商业票据和外币资产发行流通货币,因此,其基础货币的发行准备是本国和外国政府的信用以及私人担保品。

2.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实质是为实现某种经济目标而主动变动基础货币。典型的货币局只能被动地让基础货币与储备货币保持一致,不能积极主动地对基础货币施加影响,因此,货币局没有货币政策的斟酌决定权,不能自主选择货币目标。典型货币局所能做的,就是按照固定规则管理货币的发行。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债券、改变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改变法定准备金率等多种方式主动地变动基础货币。因此,中央银行有货币政策斟酌决定权,可以在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汇率稳定等目标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政策目标。

3. 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的关系

在处理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的关系上,从典型的货币局体系到典型的中央银行体系之间存在四种规则。

第一种是货币局规则,它要求在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之间保持一对一的变动。

第二种是边际货币局规则,这种规则要求基于国内信用发行的基础货币固定不变,其余部分与储备货币保持一对一的变动,这也是1844年的英格兰银行法所采用的做法。

第三种规则是外币资产在货币当局总资产中保持固定比例。按照这一规则,外汇储备增

14

加会导致基础货币更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单位基础货币中的外汇储备成分不变。这种规则的倡导者认为,基础货币比储备货币更大幅度的增加会导致市场利率下降和抑制本币的升值,自动导致汇率平衡。这一规则被称为黄金标准规则。

第四种规则是凯恩斯主义倡导的所谓外生基础货币规则。这一规则的主张者认为货币管理关键问题是保持国内基础货币的稳定,不要让国际收支变动干扰国内基础货币的供给。这一规则要求在外汇资产增加导致基础货币发行增加时,中央银行应该通过出售国内资产的办法来中和(sterilization)这一增加。而如果中央银行因为干预外汇而出售了外币资产,则应该及时买进国内资产,以免基础货币减少到必要水平之下。

4. 最后贷款人

执行最后贷款人职能要求货币当局在银行系统面临系统性流动性风险时向银行系统注入流动性资金,这意味着在储备货币资产没有增加情况下增加基础货币的发行。这一职能显然与货币局的性质矛盾,因此,典型的货币局不是最后贷款人,没有在危急时刻拯救银行系统的责任。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从中央银行的历史来看,其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在危急时保卫银行系统,防止国民经济因为银行危机而崩溃。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凭借信用发行基础货币,所以,中央银行可以在必要时不受外汇储备约束而向银行系统投放流动性。

5. 与政府的关系

在货币局体系下,政府只能向公众融资,不能利用通货膨胀的方法融资。政府发行的债券不能由货币局购买,因此,政府债券的发行只是引起基础货币在公众和政府之间转移,基础货币总量不变。

因为中央银行可以凭借信用发行货币,所以,政府可以利用通货膨胀来为自己融资。典型的中央银行不能直接购买政府债券,也不能向政府贷款。但是,中央银行可以借助购买银行系统和公众手中的政府债券来为政府间接融资。中央银行用来购买国债券的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没有实质的物质基础。这些政府证券所代表的实物,已经被政府消费了。公众和银行出售这些证券所得到货币,所对应的除了国家信用外就是一个空虚的存在。其他因素不变,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过程,一方面是基础货币的发行过程,另一方面是通货膨胀过程。

在表11.4中,我们总结了典型货币局与典型的中央银行的主要差别。

表11.4 典型货币局与典型中央银行

典型的货币局典型的中央银行

一般只发行纸币和辅币发行纸币、辅币和吸收银行存款

严格的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完全以外汇资产作本币发行准备外汇储备与货币发行没有固定联系

本币有完全的可兑换性本币有、不完全有或没有可兑换性

没有货币政策的斟酌决定权可以根据当地情况斟酌决定货币政策

不是最后贷款人最后代款人

完全独立于政府独立、相对独立或者听命于政府

货币发行税来自国外负债货币发行税来自国内外负债和政府信用

不向政府放款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向政府放款

15 (四)货币局简史

货币局制度在一些地方的实行,最初是因为一种理论上的错误,其后是因为殖民地统治的需要,而现在则是因为政府信用丧失。

货币局的思想来自19世纪早期英国的李嘉图学派及通货学派。这些学派认为,国家纸币不过是黄金的符号。要使纸币保持价值,就必须使其与货币发行当局的黄金储备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在黄金储备增加时增加纸币的发行,在其减少时减少纸币发行。英国根据这一学派的思想制定了1844年的银行法,要求英格兰银行按照这一规则管理国家纸币的发行。由于这一制度是建立在错误的理论基础上的(参见本章下面部分),所以,其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失败。英国很快在本土放弃了这一实践。

但是,英国为了维护其殖民地统治,继续在其殖民地实行这一制度。1849年,英国的印度洋殖民地毛里求斯建立了第一个货币局。1912年又在其的殖民地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赞比亚建立了所谓“正统的”货币局:西非货币局。到1930年,货币局一度在英国的非洲、亚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岛国盛行。

20世纪40年代是货币局的极盛时代,当时有大约50个国家实行货币局制度。20世纪50-60年代,随着殖民体系的解体,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急剧减少。

香港在中英谈判香港前途时发生了货币危机。为维持港元的稳定,香港当局于1983年重建了货币局,规定港元与美元保持固定的1美元=7.8港元的汇率。纸币由三个私人银行发行。发钞银行将美元交给外汇基金,换取无利息的证书,然后依此为基础发行港元。其他外汇交易按照市场决定的汇率进行。由于存在套利活动,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的背离受到限制。1988年外汇基金被授权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以限制市场上的套利。1990年金管局获得发行3个月财政债券的权力。1993年金管局开办贴现业务,为银行提供流动性。香港金管局的中央银行色彩正在逐渐增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货币局开始在一些地方复活。阿根廷在1991年建立了类货币局制度,按照1比1的汇率将比索与美元挂钩。1992年,爱沙利亚成立货币局,确定了8科诺斯=1马克的联系汇率。1994年,立陶宛建立了4利塔斯=1美元的联系汇率。1997年7月1日,保加利亚为了抑制高通货膨胀和阻止经济衰退建立了类货币局体系,确定了1000列弗= 1马克的联系汇率。同年赛黑波维纳也建立类货币局制度,将货币与马克挂钩。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点是在建立货币局以前存在着恶性通货膨胀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而建立类货币局后都取得价格下降的效果。

(五)关于货币局制度的评价

以上分析表明,货币局的关键特征是由本国(本地)的特定国际货币储备来决定本国(本地)基础货币的发行,特定国家的货币成了本国货币的内容,本国货币成了特定国家货币的符号。

货币局的理论基础是李嘉图的货币数量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一国出口增加,黄金必然流入,国内黄金如超过了流通所需的金量,金价必然下降,物价必然上升,这时黄金必然从该国流出,流向金价等于或高于其价值的国家。金的流出意味着国内黄金太多,金的价格低于其价值。反之,金的流入意味国内金不足,金价格高于其价值。如果用纸币代替黄金流通,那么,要使纸币流通完全遵循金属流通规律,当黄金流出国外,表明国内货币过多时,就应相应地减少国内纸币流通;反之,当黄金流入国内时,表明国内货币不足,这时就应相应增加国内纸币的发行。在金流出国内从而纸币发行相应减少时,商品价格就会下跌;而在金流

16

入国内从而纸币发行相应增加时,商品价格就会上升。

上述分析中的黄金改为美元等现代国际货币,则上述观点就成为现代货币局的理论依据。主张实行货币局制度的人希望这一制度能带来以下好处:

?保持本币的币值稳定。因为所选储备货币一般为币值稳定的国际货币,因此,在本币与本国国际货币储备保持严格对应关系下,国际货币的信用取代了本币的信用。

?遏制政府的财政赤字,避免政府利用通货膨胀来为自己的开支融资。

?给政府造成压力,促使其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

?刺激外资流入。由于本国货币信用提高,在国内经济本身健康情况下,外资的流入就会增加。外资流入推动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就业增长。

然而,货币局制度的理论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这些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国际货币(金或者美元)的流人与流出并不表明国内的国际货币过多或过少。例如发生天灾人祸,需大量进口粮食,这时便会导致金或者美元的流出,但却与国内金银或者美元储备的多少无关。

2. 在金本位时期,商品价格与国内金银的多少无关,而是与商品及金银的价值以及市场供求有关。流通中金量超过必要量,多余的金会退出流通。并非国内有多少金,就会有多少金进入流通。在纸币时期,商品价格与国内货币的价值和国内商品供求有关,与美元等国际货币的储备无关。

3. 金银和美元等国际货币的贮藏只执行以下职能:(1)国际支付准备金;(2)国际购买准备金;(3)国际财富转移准备金。但按上述理论,金准备金还应该充当国家纸币自由兑换的保证金。这一职能是“任意加在金储备之上的”。

4. 国家纸币的价值与一个国家的国际货币储备无关,也与该国的纸币是否能够自由兑换无关。事实上,国家纸币的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的,而不是以国际货币(金或者美元)的储备为保证的。其他因素不变,一个国家纸币的价值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纸币发行的控制,而不是取决于该国的国际货币储备。

理论上的错误必然造成实践上的恶果。货币局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一些。

首先,丧失了货币主权。实行货币局制度意味着本国在实际上放弃了货币主权,即在本币的发行上没有自主权。

其次,有可能扭曲本国商品与被钉住国家商品的相对价格。在本国货币与特定货币保持固定比价条件下,其他因素不变,只有当本国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被钉住国家保持一致时,国内商品和对方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扭曲才不会发生。但是,两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内始终保持同步增长的情况是罕见的,甚至可以说不可能的。这样,如果本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低于对方国,则本国货币的价值就会被高估。这意味着本国所有商品的价值被高估,同时对方国市场上的所有商品价值被低估。这必然打击本国的出口和鼓励本国的进口,造成贸易赤字,并产生相应的紧缩效应。

如果本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快于对方国,则在钉住对方货币条件下,又会导致本国货币价值的低估,以及相应的本国的过度出口和进口不足。其他因素不变,这又会进一步导致本国的通货膨胀。

第三,有可能扭曲本国商品与竞争国商品的相对价格,使本国丧失国际竞争力。在钉住目标国货币的条件下,如果其他与本国竞争的国家向下调整其货币与被钉住货币的汇率,本国商品与竞争国商品相对价格就会发生不利于本国的变化,结果可能导致本国出口的下降,并产生相应的紧缩效应。

第四,使本国不能利用货币政策干预经济实现多种或者单一经济目标。在本国因为商品和资本流动而外汇储备减少时,本国的基础货币必然减少,由于乘数效应,这会引起狭义货币(M1,现金和活期存款)更大幅度的减少,并导致利率上升和信贷紧缩,产生紧缩效应。

17

而在进口和资本流入增加导致国际收支剩余增加时,基础货币的发行必然增加。由于乘数效应,货币总量会有更大的增加。这导致利率下降,并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在严格的货币局制度下,货币当局这时不能通过国内资产的出售来中和外币资产的变动。

第五,不仅使国家丧失缓解经济或者金融危机的手段,反而会恶化危机。在发生经济危机或者金融危机时,迫切需要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向银行系统从而向企业注入流动性,防止银行和企业因为流动性不足而大规模破产。但是,由于公众纷纷把手中的国家纸币兑换成黄金或者美元,再加上贸易赤字和资本外流,本国的黄金或者美元储备会急剧减少。在货币局制度下,这意味着本币发行总量的急剧收缩。结果是,在本国货币发行最需要增加的时候,由于本国纸币的发行受国际货币储备的限制,本国货币的发行总量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会因为美元的流失而大幅度缩减。这必然加重危机。

最后,使中央银行丧失化解银行危机的手段。银行危机可能产生于经济危机,货币危机和个别或少数银行破产事件。不管起因是什么,在货币局制度下,当银行系统陷入困境时,货币当局不能作为最后贷款人向其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援助。

总的说来,在大多数国家,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弊端大于利益。但是,为什么现在一些国家还要实行货币局制度呢?

货币局与中央银行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利用国家信用发行本国货币。货币局国家之所以用外国货币作国内纸币发行准备,是因为本国政府缺乏必要的自我约束能力,用无节制的货币发行来为其高额财政赤字融资,结果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和本币从而本国政府信用的丧失。在本国政府信用不再可用情况下,本国的货币发行只得求助外国政府的信用。货币局制度可能可以压制本国的通货膨胀,但是,本国要冒经济严重衰退的风险。阿根廷的例子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

18

金融学__中央财经大学(14)--中央银行:试卷

模块四 第4单元 中央银行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 A.单一中央银行制 B.复合中央银行制 C.跨国中央银行制 D.准中央银行制 2.中央银行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最根本标志是( )。 A.保存存款准备金 B. 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 C.执行货币政策 D.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 3.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且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 A.复合中央银行制 B.准中央银行制 C.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D.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4.以下不是实行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的是( )。 A.新加坡 B.马尔代夫 C.香港 D.葡萄牙 5.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所履行的“银行的银行”职能的是( )。 A.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B.充当最后贷款人

C.集中存款准备金 D.监管全国金融业 6.根据票据交换理论,在多家银行参加票据交换和清算的情况下,各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 )各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 )。 A.政府存款 B.国外资产 C.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D.对政府债权 8.人们手中持有的纸币体现了持有人对中央银行的( )。 A.债务 B.股份 C.债权 D.负债 9.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将( )。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货币供给将增加 10.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 )的关系上。 A.中央银行与财政部 B.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C.中央银行与政府 D.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1.中央银行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A.跨国中央银行制 B.单一中央银行制 C.复合中央银行制 D.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单一中 央银行制2.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 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是()。 A.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复合中央银行制 C.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二元式中央银行制 度 3.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将()。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增加货币供给 D.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4.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主要目的是()。 A.筹集资金 B.增加盈利 C.回笼货币 D. 扩大经营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 是: 回笼货币 5.下列()不是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A.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B.监管全国金融业

C.集中存款准备金

D.充当最后贷款人 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职能。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6.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特定社会经济目标有()。 A. 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B. 增加社会福利 C. 促进经济发展 D. 保障充分就业 E. 平衡国际收支 知识点提示 :中央银行的性质。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促进经济发展 , 保障充分就业 , 平衡国际收支 7.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A. 国外资产业务 B. 政府债券 C. 再贴现和再贷款 D. 金融机构存款 E. 对金融机构债权 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国外资产业务, 政府债券 , 再贴现和再贷款 , 对金融机构债权 8.中央银行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 A. 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B. 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 C. 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D. 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 E.金融监管的需要 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条件。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 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 , 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 , 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 , 金融监管的需要 9. 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有()。 A.货币发行 B.金融机构存款 C.再贴现 D.政府存款 E. 再贷款知识点提示 : 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货币发行 , 金融机构存款 , 政府存款 10.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一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 A.国外资产 B.对非金融企业债权 C.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D.对政府债权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与管理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结算:以货币收付来清偿国与国之间债权债务及实现资金 转移的行为就是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国际结算不是一家银行能够独立完成的,必须通过本行的海外联行、代理行等,即通过遍及全球的银行网络来传递支付信息、完成资金转账。2、本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保证于见票时或于一定时 期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允诺 3、汇票: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签发的,要求对方于见票时或在将 来的一定时间内对某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无条件书面支付命令。汇票的流通使用要经过出票、背书、提示、承兑、付款等法定程序。如果汇票遭到拒付,持票人可做成拒付证书,依法行使追索权。 4、信用证:信用证方式是最主要、最广泛的国际结算方式,是指 开证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申请和要求,对受益人(出口商)开出的授权出口商签发以开证行或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并提交符合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保证付款的一种银行保证文件。 5、国际保理:称为承购应收账款,是指在以商业信用出口货物时 (如以D/A作为付款方式),出口商交货后把应收账款的发票和装运单据转让给保理商,即可取得应收取的大部分货款,日后一旦发生进口商不付款或逾期付款,则由保理商承担付款责任。在保理业务中,保理商承担第一付款责任。

6、预支信用证:开证行授权代付行(通知行)向受益人预付信用证 金额的全部或一部分,由开证行保证偿还并负担利息,即开证行付款在前,受益人交单在后,与远期信用证相反。预支信用证凭出口人的光票付款,也有要求受益人附一份负责补交信用证规定单据的说明书,当货运单据交到后,付款行在支付剩余货款时,将扣除预支货款的利息 7、票据发行便利(note issuance facilities,NIFs)是客户与商业银 行缔结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系列协议,银行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为客户的票据融资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使票据发行顺利完成,使客户筹措到必要的资金。 8、贷款承诺: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 向客户提供约定数额贷款的业务。在客户满足贷款承诺中约定的提款先决条件的情况下,银行按约定的金额、利率、时间、期限等,满足客户的借款需要。贷款承诺协议还要明确贷款承诺的有效期。 9、Forfeiting:是一项包购(或称包买票据)业务,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出口商将经过进口商承兑的中长期商业票据无追索权地售予银行,从而提前取得现款。 二、选择题 1、国际银行业为了完成一项较大的贷款项目,常常会采用银团贷

国开金融学第十四章 题库

金融学十四章题库 1、防止内幕交易和防止操纵市场是对()监管的主要内容。 A. 租赁、信托业 B. 银行夜 C. 保险业 D. 证券业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实施。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证券业 2、()的颁布,标志着美国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体制的形成。 A. 《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B. 《金融服务现代化法》 C. 《金融监管改革——新基础:重建金融监管》 D. 《现代化金融监管架构蓝图》 知识点提示:美国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 3、下列()不属于“四结合”的金融监管方法。 A. 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 B. 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 C. 国际监管与国内督查 D. 全面监管与重点监管

知识点提示:“四结合”的监管方法。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外部监管与内部自律 4、由被监管者的道德风险引起的损失或成本称之为()。 A. 间接效率损失 B. 直接资源损失 C. 奉行成本 D. 行政成本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成本与边界。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间接效率损失 5、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 A. 集中监管 B. 交叉监管 C. 分业监管 D. 混合监管 知识点提示: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发展演变。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混合监管 6、金融监管的间接效率损失发生的途径有()。 A. 被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B. 妨碍金融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 C. 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 D. 监管过度,导致金融服务效率降低

E. 依法关闭金融机构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成本。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被监管者的道德风险, 妨碍金融创新,导致动态低效率, 削弱竞争,导致静态低效率, 监管过度,导致金融服务效率降低 7、实行双层多头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加拿大 E. 巴西 知识点提示:当前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美国, 加拿大 8、各国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监管重点包括()。 A. 国际业务监管 B. 市场准入监管 C. 日常经营监管 D. 市场退出监管 E. 注册资本监管 知识点提示:对银行业的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市场准入监管, 日常经营监管, 市场退出监管 9、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虽有区别,但有的监管工具相同。这些相同的监管工具是()。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重难点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重难点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条件 (一)银行券的发行问题。(统一货币发行的需要) (一)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的需要) (一)最后贷款人问题。(稳定金融的需要) (一)金融监管问题。(稳定经济的需要)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1.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对调节货币供应量、稳定币值有重要作用; 2.独占货币发行权是其最先具有的职能,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根本标志。 3.货币发行权一经国家法律形式授予,中央银行即对调节货币供应量、保证货币流通的正常与稳定负有责任。 (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当最后贷款者。 2.集中管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3.全国票据的清算中心。 4.监督和管理全国的商业银行。我国自中国银监会成立以后,由于职能分拆,这一部分职能事实上已划归银监会负责,中国人民银行则主要负责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那一部分监管,具体做法还有待在实践中摸索。

(三)中央银行是“国家的银行” 1.代理国库。 2.代理发行政府债券。 3.为政府筹集资金。 4.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 5.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是中央银行全部业务活动的综合会计记录,它可以反映中央银行在任何时点上的资产负债情况。 (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 1.中央银行的负债 ★流通中的货币 中央银行享有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再贷款、购买有价证券以及收购黄金外汇等途径投入市场,从而形成流通中的货币。 ★各项存款 各项存款具体分为两大类: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其他负债 其他负债,即中央银行除以上负债项目以外的负债,如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或中央银行发行债券(融资券)等。 ★贴现及放款

金融学形考参考答案第十一章中央银行word精品

第十一章中央银行 1 ?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A. 跨国中央银行制 忘B.单一中央银行制V C. 复合中央银行制 'D.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单一中央银行制 2. 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形式是()。 A. 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 复合中央银行制 * C.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V D. 准中央银行制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形式。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3. 中央银行若提咼存款准备金,将()o A. 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乂 ” C.增加货币供给 r D.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4. 中央银行发行央行票据的主要目的是()。 A. 筹集资金 B. 增加盈利 * C.回笼货币° r D.扩大经营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正确答案是: 回笼货币 5. 下列()不是中央银行银行的银行”职能。 ,V A.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B. 监管全国金融业 C. 集中存款准备金

D. 充当最后贷款人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职能。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正确答案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6.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所要实现的特定社会经济目标有()。 “ A.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 厂B.增加社会福利‘ C.促进经济发展乂 D.保障充分就业V 17 E.平衡国际收支“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性质。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防止通货膨胀与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7.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包括()° "A.国外资产业务V17 B.政府债券“ 了C.再贴现和再贷款 D.金融机构存款17 E.对金融机构债权“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国外资产业务,政府债券,再贴现和再贷款,对金融机构债权 8. 中央银行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使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因素主要有()'A.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 B.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 “ C.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0 D.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V “ E.金融监管的需要7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条件。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解决银行券分散发行的缺陷的需要,提高票据交换和清算效率的需要,充当最后贷款人的需要,解决政府筹资问题的需要,金融监管的需要 9. 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负债业务的有()。 “ A.货币发行“ ’ B.金融机构存款乂 C. 再贴现 ‘ D.政府存款乂 E. 再贷款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的业务。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存款,政府存款 10.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中,一国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包括() ‘ A.国外资产7 "B.对非金融企业债权“ ‘ C.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w ’ D.对政府债权“ ’ E.对存款机构债权“ 知识点提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构成。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黄亚钧-参考答案-第11章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复习思考题 1.概念解释: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衍生产品VaR方法利率敏感性缺口有效持续期 答:略。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是什么? 答: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无论是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微观要求,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宏观要求,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增强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得当,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善,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个别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甚至倒闭会波及其他银行,会影响社会公众对整个金融体系的信心,严重的还会酿成金融风波。正因为此,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行严格的监管,商业银行自身也大都积极地实行风险管理,采取稳健经营、“安全第一”的经营方针。商业银行在增强了自身安全的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体系安全性的提高,避免商业银行倒闭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银行竞争优势包括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其中管理优势非常重要。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银行风险管理通过回避、分散、转移、控制风险,能将风险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增加银行的盈利,从而提高银行的信誉和安全性,促进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最终增强银行的竞争能力。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促进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巴塞尔协议》要求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率不低于4%。《巴塞尔协议》这一国际性文件已被国际银行界普遍接受,资本充足率这一综合性指标已成为任何一家银行进行国际化经营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准则。在资本充足率中,风险资产总额处于分母位置,通过减少分母来实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被称为“分母决策”,而要实施“分母决策”,就必须加强银行资产的风险管理,通过对资产风险的识别、估价、控制和处置,降低资产风险,从而降低风险资产总额,达到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最终将促进银行的国际化经营。 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促进企业加强风险管理。银行的风险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是企业风险转嫁的结果。企业之所以能将风险转嫁给银行,虽然存在体制上的原因,但也说明银行本身也存在问题,说明银行对企业风险转嫁防范不力。银行通过加强对其面临风险的分析与管理,能够较成功地阻止企业风险转嫁,既保护了银行自身的利益,也能促使企业加强自我约束,特别是加强对其面临风险的管理。 3.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技术有哪些? 答:风险管理技术也就是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可分为控制型技术(Control Method)和财务型技术(Financing Method)两大类。前者是以避免、消除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限制已发生损失继续扩大的一切措施,重点在于改变引起意外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在实施控制型技术后,对无法控制的风险所作的财务安排。

中央电大金融学第十四章自测题答案

选择一项: A. 分权型多头监管 B. 牵头监管 C. 高度集中的单一监管 D. 双峰式监管 反馈 知识点提示:当前各主要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简介。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分权型多头监管 题目 2 未回答 满分 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防止内幕交易和防止操纵市场是对( )监管的主要内容。 选择一项: A. 证券业 B. 租赁、信托业 C. 银行夜 D. 保险业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实施。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在金融监管模式中,美国是( )模式的典型代表。

正确答案是:证券业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 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金融监管中的依法监管原则是指()。 选择一项: A. 严格执法不干涉内部管理 B. 金融运行必须依法管理 C. 金融调控必须依法操作 D. 金融机构必须依法经营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参见教材本章第一节。 正确答案是:严格执法不干涉内部管理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 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了重构,主要特色是()。

选择一项: A. 加强多种监管机构的协调配合,强调微观审慎监管 B. 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监管的同时,强调对原生金融工具的监管 C. 凸显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地位,强调宏观审慎监管 D. 建立了更多的金融监管机构协同监管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的新发展。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凸显中央银行在监管中的地位,强调宏观审慎监管题目5未回答 满分 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基本原则是()。 选择一项: A.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B. 严格执法原则 C. 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 D. 依法监管原则 反馈知识点提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参见教材本章第三节。 正确答案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三公”原则 未标记标记题目信息文本 多选题(每题8 分,共5道)

第十一章 外汇与国际收支 参考答案

第十一章外汇与国际收支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外国货币外币支付凭证外币有价证券 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其他外汇资产 2、是否具有稳定对外经济的实力 是否具有稳定国际收支和汇率的能力 是否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 3、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 外汇必须以外币表示 用作外汇的货币必须具有较充分的可兑性 4、经常项目交易第八条款成员国 5、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 6、铸币平价 7、黄金输送点黄金输出点黄金输入点 8、购买力平价论 9、一价定律 10、自由浮动管理浮动。 11、单独浮动钉住浮动联合浮动 12、利率国际收支价格水平中央银行直接干预 二、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B 5、B 6、C 7、B 8、B 9、D 10、A 三、是非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6、对 7、对

四、名词解释 1、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方面的含义。外汇的动态含义是指把一国货币兑换成另一国货币的国际汇兑行为和过程,即藉以清偿国际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一种专门性经营活动。外汇的静态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对外支付的金融资产。 2、货币的可兑性:是指一种货币能够不受限制地兑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的特性。 3、汇率:又称汇价、外汇行市、外汇牌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用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 4、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本国货币的标价法。 5、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是指一国以整数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数额的外国货币的标价法。 6、铸币平价:金本位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含金量的之比。铸币平价市决定两种货币汇率的基础。 7、固定汇率制度:是以某些相对稳定的标准或尺度作为依据,以确定汇率水平的一种制度。 8、在特里芬难题: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美国若大量对外输出美元,会导致美元自身的危机,若限制输出美元,国际货币体系就会面临国际货币的数量短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种内在缺陷后来被称为在特里芬难题。 9、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种汇率的变动主要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决定,因而不受任何指标限制的汇率制度。 10、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又称不干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对汇率上下浮动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完全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自由涨落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1、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又称干预浮动汇率制度,是指货币当局采取各种方式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水平与货币当局的目标保持一致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2、单独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的汇率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其汇率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而自动调整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13、联合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某些国家出于相互间发展经济关系的需要,组成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稳定的货币区,对区内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规定一个比值和上下波动幅度,而对区外国家货币的汇率则采取联合浮动的一种浮动汇率制度。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国际业务

?一、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概念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就是其业务在经营范围上由国内延伸到国外,即银行业务国际 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银行在国外设立 分支机构,即跨国银行在国外的业务活动; 二是指本国银行在国内所从事的有关国际的 业务。 ?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结算业务、国际信贷与投资业务、外汇资金业 务等

?三、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机构 ?(一)总行国际业务部 ?(二)国外代表处 ?(三)国外分行 ?(四)国外子银行,包括附属银行(控制全部股份或多数股份)和联合银行(参股,控制少 数股份) ?(五)合资银行——母国银行与东道国共同投资组建的银行法人

?(六)国际财团银行——由几个跨国银行共同投资组建的合资银行,其中任何一家银行 都不能持有50%以上的股权。经营巨额银团 贷款或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在国际金融市场 发行债券,并对数额巨大的项目贷款和市场 筹资的可行性以及收购合并提供咨询服务。?(七)国际代理行

?四、国际业务特点 ?(一)复杂性 ?1、业务范围、客户结构、竞争对手 ?2、国外法律 ?3、政治经济形势 ?(二)风险性 ?1、国别风险 ?2、汇率、利率风险 ?(三)灵活性,要针对各国的政治、经济、金融形势、法律制度以及客户结构等情况灵活经营。

?国际结算业务主要包括: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业务 ?一、汇款结算业务 ?(一)概念 ?——是指付款人把应付款项交给自己的往来银行,请求银行代替自己把款项支付给收款 人的一种结算方式。

?(二)流程 汇款人收款人 汇出行 回入行1请求并交款 2通知 3 解付 4清算(偿付)

金融学概论习题:第11章 中央银行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 一、单项选择题 3、中央银行的管理作用主要是通过 A.行政命令实现 B.法律约束实现 C.政府任命实现 D.其经营活动来实现的 4、在一个国家单独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由该机构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对金融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银行制度称为() A.单一式中央银行 B.复合式中央银行 C.准中央银行 D.一体式中央银行 8、再贴现利率属于() A.名义利率 B.市场利率 C.法定利率 D.官定利率 9、中央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目的是() A.盈利 B.调剂资金供求,影响国民经济 C.控制企业资金 D.管理政府收支 10、中央银行最主要的中间业务是() A.资金清算业务 B.再贴现业务 C.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D.有价证券业务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央银行产生的原因包括() A.统一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B.集中票据交换和扮演最后贷款者的需要 C.实现经营者与管理者相结合的需要 D.进行金融监管实现金融安全的需要 2、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央银行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中央银行是具有银行特征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国家机关 B.中央银行按照有偿信用原则向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融通和划拨清算等方面的业务服务

C.依靠国家强制吸收存款,保管一般银行的准备金 D.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实现国家政策服务 3、中央银行的职能包括() A.发行银行 B.政府的银行 C.银行的银行 D.国家银行 4、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的具体职责包括() A.保管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B.代理国库 C.主持全国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 D.代表一国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三、名词解释 中央银行单一式中央银行复合式中央银行 四、简答题 1、试述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2、中央银行主要有哪些职能? 3、中央银行主要有哪些类型? 五、论述题 试述中央银行的性质及其主要职能。 第十三章中央银行 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1-5BADAC 6-10CCDBA 二、多项选择题 答案:1、ABD 2、BCD 3、ABC 4、BD 5、ACD 6、ABCD 7、ABD 三、名词解释(略) 四、简答题(略) 五、论述题(略)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中央银行学,王广谦)习题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 一、填空题 1.信托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发展起来的,信托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我国的合作金融形式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我国的合作金融监管体制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监管体制。 4.总行在东道国境内的外国资本的银行,简称“___________”;外国银行在东道国境内的分行,简称“____________”;外国的金融机构同东道国的金融机构在东道国境内合资经营的银行,简称“__________”。 5. 是最先出现现代租赁的国家。中国第一家专业租赁公司是1981年2月在北京成立的。我国金融租赁机构的主管机构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是()。 A.金融信托机构 B.城市商业银行 C.城市信用合作社 D.农村信用合作社 2.我国的3家政策性银行都明确规定了资金来源,其中()允许吸收公众存款,因此,在中国人民银行统计中将其视为存款货币银行,而将另两家视为特定存款机构。 A.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B.中国农业银行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进出口银行 3.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在职能上最大的差别在于()上。 A.信用中介职能 B.信用创造 C.支付中介职能 D.服务性职能 4.中国证券、期货业的监管在()年以前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 A.1984 B.1992

C.1998 D.2003 5.在信托业务的风险负担上,信托存款的风险全部由()承担,而委托贷款与投资的主要风险由()承担。 A.受托人、委托方 B.委托方、受托方 C.中介人、委托方 D.担保方、委托方 三、多项选择题 1.合作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有()。 A.市场准入和退出监管 B.财务监督 C.风险监管 D.业务范围监管 E.建立内部控制机制 2.1994年中国组建了()3家政策性银行。 A.中国农业银行 B.国家开发银行 C.中国进出口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E.农村信用社 3.合作金融是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起来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其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 A.由社员入股 B.由地方财政和社员共同入股 C.实行民主管理 D.实行集中管理 E.主要为社员服务 4.政策性金融机构特有的政策性职能可以概括为()。 A.信用中介职能 B.支付中介职能 C.引导性职能 D.补充性职能 E.服务性职能 5.近些年来,保险在不断加强和拓展自身的功能。目前,它已经具备并发挥着()的功能。 A. 经济补偿 B. 资金融通

金融学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 习题及答案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一、判断题 1-5:××√√× 6-10:×√√×× 二、单选题 1-5:A B C D A 6-10: C B A B D 三、多选题 1-5:ABCD ACD BC ABCD ABC 一、判断题 1、我国中央银行自1948年12月1日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专门行使央行职能。 2、美国和德国的央行有中央和地方两级体系,因此被称为复合中央银行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在法兰克福。 4、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准中央银行制。 5、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行为,是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的体现。 6、央行的货币发行是指向社会投放现金的业务,属于其资产业务的范围。 7、在其他项目不变情况下,央行对政府债权的增加大于政府存款时,货币供给量增加。 8、票据清算时,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应收应付款项是轧差后收付的。 9、大额和小额实时支付系统,都实行逐笔实时处理支付指令。 10、中央银行必须与政府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以独立、公正地行使央行政策。 二、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A.英格兰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美联储 D.德意志联邦银行 2、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清算业务 3、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A.其贷款利率最低 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 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D.监管银行贷款 4、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A. 一国政府与工商企业 B. 一国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 C. 工商企业与家庭个人 D. 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5、在一个国家单独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由该机构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对金融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银行制度称为()。 A.一元式中央银行 B.复合中央银行 C.准中央银行 D.二元式中央银行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一、判断题 1、我国中央银行自1948年12月1日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专门行使央行职能。 2、美国和德国的央行有中央和地方两级体系,因此被称为复合中央银行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中央银行,总部在法兰克福。 4、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实行的是准中央银行制。 5、中央银行集中“存款准备金”的行为,是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的体现。 6、央行的货币发行是指向社会投放现金的业务,属于其资产业务的范围。 7、在其他项目不变情况下,央行对政府债权的增加大于政府存款时,货币供给量增加。 8、票据清算时,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应收应付款项是轧差后收付的。 9、大额和小额实时支付系统,都实行逐笔实时处理支付指令。 10、中央银行必须与政府保持绝对的独立性,以独立、公正地行使央行政策。 二、单选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A.英格兰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美联储 D.德意志联邦银行 2、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的()。 A.资产业务 B.负债业务 C.中间业务 D.清算业务 3、中央银行通常被称为“最后贷款人”,这是因为()。 A.其贷款利率最低 B.在银行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可以向客户发放贷款 C.可以向陷入困境的银行发放贷款 D.监管银行贷款 4、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为()。 A. 一国政府与工商企业 B. 一国金融机构与工商企业 C. 工商企业与家庭个人 D. 一国政府与金融机构 5、在一个国家单独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由该机构全面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并对金融业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银行制度称为()。 A.一元式中央银行 B.复合中央银行 C.准中央银行 D.二元式中央银行 6、()是中央银行发挥其作为银行的银行作用的客观要求。 A.向政府融通资金 B.货币发行业务 C.集中存款准备金业务 D.代理国库业务 7、中央银行经营证券业务的目的是()。 A.盈利 B.调剂资金供求 C.控制企业资金 D.管理政府收支

上交大《金融学》第十四章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外汇与汇率 复习思考题 1.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 答:金融监管包括对银行业的监管,对证券业的监管以及对保险业的监管。监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 2.金融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分类管理原则 2.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3.效率原则 4.依法管理原则 5.适度原则。 3.金融监管的原因有哪些? 答:(1)金融市场的外部性。当金融机构因高风险活动或其他原因而导致关闭、破产等情况时,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金融危机的产生。金融市场的外部性由于其特殊的状态和影响力,往往需要政府的监督和管理。 (2)金融业的内在风险。由于金融业内在风险不可避免,需要金融当局从外部对其进行以风险管理为重点的监管,保证金融体系的

安全与稳健营运。 (3)金融市场的垄断。由于市场准入的高门槛和经营中的规模经济等原因,使得金融业具有自然垄断倾向,为了防止金融垄断可能带来的不公平,保护公众利益,需要通过政府通过对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服务质量和产品定价进行监管来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 (4)金融市场信息不完全与不对称。为了避免处于信息劣势的市场参与者受到损害,客观上要求权威机构对金融活动进行强制的信息披露和严格监管。 4.金融监管需要达到哪些目标? 金融监管具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维护金融业的安全与稳定。由于金融业自身存在的外部性、垄断、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金融业经营的高风险性。通过金融监管,促进和保证整个金融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应体现在维护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合法权,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等方面。 (3)维持金融业的运作秩序和公平竞争。金融监管的另一个目标是创造一个平等合作、有序竞争的金融环境,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的适度竞争。金融监管机构要确保金融市场主体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平竞争,防止过度的恶性竞争,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5.监管当局进行危机银行救助的方式有哪些?

第十四章 中央银行

第十四章中央银行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1.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A.单一中央银行制 B.复合中央银行制 C.跨国中央银行制 D.准中央银行制 2.中央银行区别于普通商业银行的最根本标志是()。 A.保存存款准备金 B.独享货币发行垄断权 C.执行货币政策 D.对金融体系进行监管 3.在国内设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且地方机构有较大独立性的中央银行制度是()。 A.复合中央银行制 B.准中央银行制 C.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D.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4.以下不是实行准中央银行体制的国家的是()。 A.新加坡 B.马尔代夫 C.香港 D.葡萄牙 5.下列不属于中央银行所履行的“银行的银行”职能的是()。 A.提供经济信息服务 B.充当最后贷款人 C.集中存款准备金 D.监管全国金融业 6.根据票据交换理论,在多家银行参加票据交换和清算的情况下,各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各行应付差额的总和。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最主要的资产项目为()。 A.政府存款 B.国外资产 C.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D.对政府债权 8.人们手中持有的纸币体现了持有人对中央银行的()。 A.债务 B.股份 C.债权 D.负债 9.中央银行若提高存款准备金将()。 A.迫使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 B.迫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C.使企业得到成本更低的贷款 D.货币供给将增加 10.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比较集中地体现在()的关系上。 A.中央银行与财政部 B.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C.中央银行与政府 D.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11

第十一章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与效果检验 一、填空题 1.货币政策的变量主要有三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中介变量利率对目标变量物价水平的传导,则要经由货币需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分别对__________和_________产生影响,进而传递到物价水平。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总体过程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对私人投资产生“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 B )。 A.收入 B.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 2.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 B )变量。 A.利率 B.消费 C.投资 D.收入 3.法定存款准备率工具应该属于中央银行的( A )业务范畴,它是决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商业银行所吸收存款比重、进而影响实际存款准备率的一个比率变量。 A.负债 B.资产 C.表外 D.中介 4.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在于( D )。 A.增加就业 B.刺激经济增长 C.抑制通货膨胀 D.抵御经济波动 5.在经济的复苏阶段,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适宜采用( C)模式。 A.双松 B.双紧

C.一松一紧 D.一松一中性 三、多项选择题 1.货币供给增量分别由(ABD )决定。 A.基础货币增量 B.货币结构比率变动量 C.贷款结构比率变动量 D.存款准备率变动量 E.再贴现率变动量 2.外部时滞可以细分为( DE )两段。 A.认识时滞 B.决策时滞 C.传导时滞 D.操作时滞 E.市场时滞 3.属于货币政策内部效应指标的有( ABC )。 A.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B.货币购买力指数 C.货币贬值率 D.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E.国际收支概况 4.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BC D)。 A.政策的实施者相同 B.实现共同的经济目标 C.作用于同一个经济范围 D.出自于同一个决策者 E.作用过程相同 5.政策扩张能力的自我约束机制主要包括( ACD )三个方面。 A.资金来源的约束 B.资金用途的约束 C.弥补收支差额的约束 D.自身均衡机制的约束 E.政府行政能力的约束 四、判断且改错 1.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利率水平。()

第十一章 金融监管

第十一章金融监管 一、名词解释 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制度骆驼银行评级体系金融监管体系 自我监督管理适度竞争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金融风险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 A.确定性 B.不确定性 C.稳定性 D.不稳定性 2.在市场准入过程中,监管当局应对银行机构()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 A.董事会 B.理事会 C.高级管理人员 D.监事会 3.现场检查是指通过监管当局的()来评估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 A.查阅报表 B.经验判断 C.实地作业 D.窗口指导 4.非现场监督是监管当局针对单个银行在()的基础上收集、分析银行机构经营稳健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式。 A.经营设施 B.单一报表 C.实地作业 D.合并报表 5.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应保持在()。 A.最高水平 B.最低水平 C.规定水平 D.适度水平 6.1988年7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的《巴塞尔报告》,其内容就是确认了监管银行()的可行的统一标准。 A.存款 B.贷款 C.资产 D.资本 7.《巴塞尔报告》的资本标准规定,核心资本占整个风险资产的比例最少为()。 A.4% B.8% C.12% D.16% 8.国际通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其中()为不良贷款。

A.后三类 B.后二类 C.前三类 D.前三类 9.下列()采用的是主要负责式金融监管模式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10.我国于2003年4月28日正式成立(),对银行业实施监管。 A.证监会 B.银监会 C.保监会 D.银行业协会 三、多项选择题 1.金融监管的特征有() A.法制性 B.系统性 C.强制性 D.社会性 2.金融监管的目标有()。 A.安全性 B.平等性 C.一致性 D.竞争性 E.稳定性 3.金融监管模式主要有()。 A.主要负责式 B.分工合作式 C.参与配合式 D.共用式 4.采用“参与配合式”金融监管模式的国家有()。 A.英国 B.日本 C.瑞士 D.瑞典 E.挪威 5.为避免单个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给社会带来的震动,金融监管部门会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尽力采取挽救和保护措施,其中最后援助措施具体包括()。 A.直接贷款 B.安排大银行兼并小银行 C.存款保险机构出资解决困难 D.购买银行资产 E.银行收归政府经营 6.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金融监管机构是()。 A.中国保监会 B.中国人民银行 C.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D.国家开发银行 E.中国证监会 7.我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包括()。 A.实收资本 B.资本公积金 C.盈余公积金 D.未分配利润 E.贷款呆账准备 8.金融监管的意义表现为() A.维护信用、支付体系稳定 B.稳定商品价格 C.确保市场信息公开化 D.约束金融机构依法经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