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口流动状况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人口流动状况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人口流动状况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人口流动状况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对于治安秩序,人口因素自然有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显现,引起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这种流动人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对社会同时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人口的盲目无序流动,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一、人口流动及现状与治安秩序

流动人口是当前中国户籍制度下的一个概念,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人户分离半年以上的成年育龄人员,但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和在市辖区、设区的市行政区域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除外,其特点是数量庞大,职业多样,城乡流动和地区间流动频繁。从广义上来说,是指公民为了某种目的或动机,离开其原来的居住地,不移动其常住户口;就一个地方而言,流动人口包括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从狭义上来说,是指不具有本地户籍的人口,即流动人口,具体包括三种人口:当日进出人口(滞留时间一日以内),短期暂住人口(居留时间在一日至三日以内),长期暂住人口(居留时间三日以上)。“暂住人口”是法律概念,它出自《户口登记条例》等有关法规[10]。目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户分离已达2.6亿,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人、才、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流动,对我国的治安秩序有着重要影响。所谓治安秩序就是指基于人类活动而发生的,主要由法律规则所规定和调整的,直接关系到公共安全和公共秩序、关系到他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内容的社会秩序,是治安的子概念,属于社会秩序的一种。

二、人口大量流动对治安秩序的影响

人口流向,国内,国际,国内有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省市向沿海发达省市流动。流动人口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对治安秩序同时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作用和影响。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入地造成巨大冲击,也使得流出地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对于两者的治安状况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对流入地的影响

大量流入的人口为流入地的各个产业提供巨大的资源与市场,极大地刺激了流入地经济的发展,生产力随之提高,物质条件也大幅度提高,为防治治安问题提供需要的物质基础,利用经济优势在治安防控方面大量投入,将犯罪危害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适度缓解了治安压力。

人口流入促进提高了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各项产业均得到发展提高,在物质条件丰富的基础上,精神文化水平亦得到提升,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得到满足,有利于减少形成违法犯罪的诱因,利于社会稳定。

人口的流动促进信息的交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流动人口变成连接城市农村的重要桥梁,流动的人口由暂居型向定居型转变,来到城市的人口接受适应城市生活,逐渐定居,同时与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差距,带动城镇化进程,缓解城乡发展差距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当流动人口的劳动力超过流入地城市的需求量时,就会造成求职人口与就业机会有限的矛盾。事实上,大部分流动人口生存条件相当恶劣,流动人口的主要居住方式为集体宿舍、自租房等,生活和卫生条件差。住房拥挤是最大特征,许多房屋没有厨房和厕所,还承担着工作等其他用途。此外,作为维持基本生存的吃、住几乎成为流动人口的唯一开支,对于举家流动的家庭来说,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己经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扣除饮食等日常生活开支,己所剩无几,再加上住房费用和子女教育费用,生活更加拮据,基本处于温饱状态,更谈不上文化和娱乐方面的消费。这为社会治安埋下隐患。

城市农民工工作件普遍较差。他们劳动强度大,生活开销大;社会保障低;工作环境差,

技能培训少。因而相当一部分的农民工总怀着一种落叶归根的理念,在城市的归属感不强,即使有了一定的积蓄,也要返回农村。另一方面,部分农民工由于自身观念落后、文明素质低下、言语粗鲁等也与城市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导致不少城市居民对他们存在防备心理,不能用现代的理念认识农民进城务工的社会价值,一些地方流动人口与城市社区居民互不接受、互不容纳、相互抵触,甚至发生冲突,在日常生活中流动人口在横向比较中有会产生巨大落差,形成不平衡心理,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难度。

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给原来以户籍地管理为基础的计划生育工作很大冲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表明,我国计划外生育70%发生在流动人口中,大部分的多孩是由流动人口所生,计划外二孩和多孩率较高。由于收入低下经济措据,使子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既影响我国人口素质,自身生活也陷入困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子女从小在城市生活,甚至在城市出生,在目前的体制、政策和社会结构下,既不能融入城市社会,又难以回归农村社会,在与城市户口的同龄人横向比较中容易造成心理的落差,自卑、差别、迷茫根植在他们心里,表现出一种角色上的冲突、认同上的危机和价值的失范状态,很容易造成其人性的扭曲,走上犯罪道路,结成反主流社会的群体,成为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

(二)对流出地影响

大批青壮年涌向城市,老人、儿童和妇女等弱势群体留守农村,使得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发展阻滞;农村社会管理无力,地方黑恶势力称霸一方,治安状况不容乐观;同时,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监护、照顾和关爱,老人监管不力,社会化不健全,心理发展极易扭曲,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人口的大量流出产生新的问题――农村养老,老人自身能力有限,妇女儿童无力赡养,社会保障制度未完善,这一问题使农村的治安形势异常严峻。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人口还会继续变化,人口流动亦不能停止,但人口流动对我国目前的社会秩序产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社会要维持稳定,秩序井然有序,就必须重视对于流动人口问题的解决,对于流入地和流出地的问题同时看到,两手都要抓,都要切实解决,政府提供相关积极政策,利用社会杠杆调平人口流动,缓和社会矛盾,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行为诱因的条件,维护平稳的社会秩序。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试论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作用。从经济效应,政治效应,文化效应,环境效应四个方面来分析其正面影响与作用,对流动人口的负面影响也给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试图从地域上即从对流入地的影响与对流出地的影响这两个方面给出全面综合的论述。 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了全国人口总数的10%,这一庞大群体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流动人口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 量流入城市。这种在市场引导下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客观上推进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1)流动人口减轻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的问题,同时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改进与提升。一方面农村因为劳动人口的流出迫使当地必须想办法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城市资本和技术的扩散,会导致全国总体生产率的飞速上涨。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来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不仅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压力,也让这些剩余劳动力流入工业产业等非农产业,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保障。 (2)农村流动人口有助于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村购买力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最近十几年,农村外出打工人口所创造的收入成为农村人口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2001年,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输出超过1200万人次,获得劳务收入超过400亿元。据统计,全国农村家庭因外出打工所增加的收入约在1300亿到1600亿元间。部分贫困地区甚至存在“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现象。这些外出劳动力所获得的收入,一方面增强了农村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与购买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需求,有利于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缩小贫富差距。 (3)农村流出人口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反哺农村经济,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农村流出劳动力把在其他产业、其他地区的收入返回农村,同时带回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经验等无形资产。据统计,近10年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每年平均带回超过2000亿元的资金。这些外出人口家乡的亲人把这些资金投资于农业和一些非农产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由于国家投入不足造成的农业资本短缺的压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这些有型资金与无形资产的回流,不但活跃了农村经济,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保障。 (4)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出有利于缓解农村人与自然的矛盾,有利于人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协调,保持可持续发展。农村人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探索与思考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探索与思考伴随经济飞迅速发展,流动人口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流动人口的空前活跃成为我国目前突出的社会现象之一。人口流动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缓解了部分城市行业的劳动力供求矛盾,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城市收入,已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此同时,迅速增长的流动人口,也对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提出了巨大的要求与考验。我国流动人口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且质量不高,导致了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堪忧。在我国政府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目标的时代背景下,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流动人口公共健康服务均等化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服务 一、各地按上级指示文件精神,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精心策划,严密部署,利用春节、十一等假日期间采取得力措施,集中精力,积极开展多彩多样的流动人口宣传服务工作。 二、宣传活动,提高流动人口政策知晓率。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适宜便民、易于接受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活动,多渠道、多途径加大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避孕节育等知识的宣传。通过电子显示屏、宣传标语、宣传折页、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向广大育龄群众宣传了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免费发放避孕药具,发放连心卡、年历画册等。开展专项行

动:采取集中学习、登门培训、面对面咨询等方式,与流动人口逐人见面、强化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 三、乡卫生院发挥职能作用。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掌握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组织单位企业介绍流动人口健康义诊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提高健康素养;落实传染病病防控措施,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宣传、防治工作;流动儿童预防接种;流动孕产妇、儿童保健。 流动人口健康服务探索 端正对流动人口的态度。重视流动人口问题,构建和谐社会。重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深刻认识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做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管理工作,解决好就业生活、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公共健康等流动人口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民生问题,切实维护好流动人口的各项权益。改革服务管理体制,城乡协同发展。缩小服务管理差别化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先导,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为目标,通过示范带动、稳步推进,逐步构建起统筹规划、协同有力、职责明晰、信息完备、服务均等、管理高效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体制,切实保障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出台专项法规政策,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明确流动人口在公共健康方面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明确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和

2020年中国流动人口调查报告【实用】

每6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在“流动”、新生代占比过半、超7成流动人口集中在东部……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给普通人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 全国有多少流动人口? ——每6个中国人中有1个在“流动” 《报告》数据显示,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达2.47亿,占总人数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报告》分析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 “十三五”时期,人口继续向沿江、沿海、沿主要交通线地区聚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人口持续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省内流动农民工比重明显增加。 谁是流动人口“主力”? ——新生代占比过半 《报告》指出,新生代流动人口占比持续提高,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明显上升。年调查的务工经商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中, 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占48.8%,其中“90后”占11.2%。 年相应劳动年龄的流动人口中,新生代的比例已经超过一半,为51.1%,“90后”相应比例为12.3%。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且老化速度快于全国人口。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为27.9岁,年为29.3岁,增加了1.4岁。 另外,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3年,“80后”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8年。相比年(流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2年,“80后”受教育年限为9.6年),中国流动人口整体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 流动人口流向哪? ——超7成流动人口在东部 从流动人口的区域分布看,年,东部地区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的比例为75.7%,西部地区为14.9%; 年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4.7%、16.6%。东部地区依然是流动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但占比有所下降,而西部地区占比有所增长。 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以跨省流动为主,年东部地区跨省流动人口的比例为88.2%,年相应的比例有所降低,但仍达到87.7%。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教学设计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健康是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很希望通过课堂学习获得关于健康的知识。 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强调学生参与教学。通过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健康问题,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理解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在个人的整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教材还介绍了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期对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有所助益。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大部分已经步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又加上学习内容增多、压力增大、竞争增强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等问题的出现,使多数学生感到迷惘和烦躁,表现出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情绪问题,所以,介绍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这方面的技能,缓解压力,主动调节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过程与方法:根据评价指标初步学会如何评价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是否健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理解健康的意义,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四、重点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2.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个体健康的重要意义。 五、难点 理解健康的定义,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 六、课前准备 1.自制课件。 2.查找、搜集有关担心、焦虑等对身体造成危害的案例和消极情绪调适方法等方面的资料。 3.布置预习提纲:(1)完成小测试,给你的健康打分;(2)请回忆以前遇到的不愉快的事情,想一想后来你是怎样变得高兴起来的。 七、教学构思 导言(创设情境)→走进新章节,导入新课→自我诊断(给你的健康打分)→学会思考(分析测试题类型──哪些题目是评价身体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心理健康的?哪些题目是评价社会适应状态的?)→理解总结(健康定义)→你说我说(探讨健康的生活:我们应从哪些方面增进健康呢?健康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案例分析──举例说明心理健康对健康的影响(看资料,你有何启示?分析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说明了什么问题?如果我们经常伴随着紧张、焦虑和惊恐的情绪,对我们的健康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保持愉快的心情──探讨调节情绪的方法→边看边思考(1.你们是否有过同样的经历?2.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内心独白→心灵交流→经验之谈(归纳学生介绍的方法)→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何启发?→请你帮助→情绪加油站→学以致用──积极行动→结束语→以《健康歌》结束本课。 八、教学设计

《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

论文题目关于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的研究 ———以四个行政村的比较为例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摘要农村人口流动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文章以三伏潭镇四个抽样村(夏市村、三伏潭村、康王村、沟二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伏潭镇农村人口的流动现状,发现农村在社会分层,横向流动和流动方式上存在的共性和差异。以人口社会学推拉理论为指导,从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两个角度探寻农村人口流动的原因,最后结合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和三伏潭镇农村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大力发展农业和乡镇企业,发挥人才交流网和劳务中介的就业引导作用;建设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和休闲场所,和谐农村生活;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新农村储备资源。总的来说,就是让村民发展和农村发展得到双赢。 关键词人口流动流动现状社会分层横向流动流动方式流动探因 发展模式

目录 1. 引言 (3) 2. 三伏潭镇四个行政村的人口流动现状 (5)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5) 2.2 三伏潭镇概况 (5) 2.3 社会分层与农村人口流动 (6) 2.3.1 四个村的总体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收入产生差异的原因 (7) 2.4 农村人口的横向流动 (8) 2.4.1 四个村外出务工者横向流动的共性分析 (9) 2.5 农村人口的流动方式 (10) 2.5.1 从年龄和婚育状况对上述情况进行原因分析 (11) 3. 基于推-拉视角的农村人口流动探因 (11) 3.1农村推力增加 (11) 3.2 城市拉力加大 (12) 4 三伏潭镇农村人口流动现状对当地农村和村民发展道路的启示 (13) 4.1农村人口流动产生的影响 (13) 4.2探索适合三伏潭镇农村和村民的发展模式 (14) 4.2.1构建合理的农村社会分层结构,保障农村稳定和繁荣。 (14) 4.2.1.1社会学分层理论对构建三伏潭镇农村合理社会分层的启示 (14) 4.2.2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和乡镇企业,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16) 4.2.3 抓好长期教育,重视职业技能培训 (17) 4.2.4培育农村社区非营利组织,增设农村休闲场所。 (18) 4.2.5 有效利用回流的农村劳动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储备力量 (19) 5.结语 (20) 参考文献 (20)

农村人口流动对当前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

农村人口流动对当前村民自治的影响及对策 邱辉 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制度创新,是广大农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同时也是农村人民公社解体以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途径。自全国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出现以来,村民自治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这对于推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促进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农村社会变革深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人口大量流动对广大农村村民自治产生了深刻影响,使许多地方的村民自治陷入困境,有的地方甚至难以为继。 一、农村人口大量流动使村民自治陷入困境 1.农村人口大量流动给民主选举带来的挑战 (1)农村人口大量流出使村委会选举难以达到法定人数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以来,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施,以及村民自治和政社分开的兴起,农村自治组织和自治力量开始形成,村民自治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生活中的主要政治模式。然而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变迁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一农村社会的治理模式也随着这些变迁而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而导致村民自治的选举合法性受到严重挑战,选举人数远远达不到法定人数的要求。许多进城务工的村民的户籍虽在农村,而本人却长期生活在城市,因而缺乏参与农村政治生活的意愿。由于大量具有法定资格的村民未能参与农村的村委会选举,从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的合法性难以得到保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六个中西部省份的常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按负增长的幅度排序分别是:重庆(-6.6%)、湖北(-5.0%)、四川(-3.4%)、贵州(-1.4%)、安徽(-0.6%)和甘肃(-0.2%)。这六个省份,无一例外

3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_黎慕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黎慕,柴燕,孙建国,程玉兰 【中图分类号】R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982(2014)12-1068-04 【摘要】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以探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有效途径。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朝阳区、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和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5大场所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456人,其中北京157例人(34.4%)、杭州150例人(32.9%)和深圳149例人(32.7%)。其中工厂调查了88人(19.3%),建筑工地调查了90人(19.7%),餐厅调查了95人(20.8%),宾馆调查了95人(20.8%),集贸市场调查了88人(19.3%)。2周患病率为39.3%,其中最高为建筑工地的流动人口(55.6%),最低为宾馆的流动人口(25.3%)(P <0.01)。年住院率为10.7%;自评健康状况“好”的比例为50.0%;自觉压力很大为29.8%。常见病防治知识全部知晓率为11.0%。89.0%比例有职业危害防护培训的需求,实际接受过职业危害防护岗前培训的比例只有43.2%。调查对象生活方式及行为中的吸烟、经常吃早餐、经常食用水果、体育锻炼、规律刷牙、进食前洗手和如厕后洗手的比例分别为34.5%、75.2%、62.1%、24.3%、69.7%、83.6%和92.5%。结论 研究对象健康知识匮乏,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应针对流动人口中存在的健康问 题及需求,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使其提高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 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健康教育;健康促进 Survey on health status ,knowledge and related behavior among mobile population LI Mu ,CHA Yan ,SUN Jian-guo ,CHENG Yu-lan.Chinese Center for Health Education ,Beijing 100011,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learn health status ,health knowledge and related health behavior among mobile popula-tion ,so as to search for effective strategy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among them.Methods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5districts including Chaoyang County of Beijing City ,Jianggan County of Ha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Longhuaxinqu County of Shenzhe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by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Results A total of 456 subjec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157(34.4%)in Beijing City ,150(32.9%)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149(32.7%)in Guangdong Province.88(19.3%)subjects are working in the factory ,90(19.7%)are working at construction sites ,95(20.8%)at restaurant ,another 95(20.8%)working in the hotel and 88(19.3%)are working in the market.The prevalence of sickness in recent two weeks was 39.3%among mobile population ,with highest among people working at construction sites (55.6%)and lowest among people working in hotels (25.3%) (P <0.01).The yearly prevalence of sickness was 10.7%.Among them ,50.0%of respondents think they are in good health compare with 29.8%are stressed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life habits ,34.5%of the respondents are smoking ,75.2%have the habit of eating breakfast ,62.1%always have fruits ,24.3%do the sports ,69.7%brush the teeth regularly ,83.6%wash hands before eating as well as 92.5%wash hands after using the toilet.The subjects were short of health related knowledge ,as only 50subjects (11.0%)knew all knowledge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mmon diseases.89%of subjects have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raining on occupational harm prevention ,however ,only 43.2%have it.Conclusion Different kinds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activities should b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health problems and requirements among mobile popul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ir health care consciousness and help them develop healthy lifestyles. 【Key words 】 Mobile population ;Health status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promotion 【作者单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100011 【作者简介】黎慕(1982-),女,仡佬族,贵州贵阳人,硕士,助 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卫生管理工作。 【通讯作者】程玉兰,女,研究员,研究方向:健康教育。 E-mail :zhgcyl2001@aliyun.co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进入经济发达城市,2013年末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8% [1] 。 流动人口由于总体文化程度偏低缺乏专业劳动技 能,往往从事工资水平低和职业危险因素高的工 作,加之自我保健意识较差或根本无暇顾及个人健康状况,对卫生资源的利用存在严重不足。流动人口往往是一个健康受损风险较高的群体,易受传染 病、职业病、生殖健康和心理问题等影响 [2-5] 。与大多数发达国家移民不同,我国流动人口有其特殊 性,如青壮年居多、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模式已由个体流动向举 家流动转变等[3] 。为了解流动人口健康状况及相关知识行为,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于2013年10—11月 · 8601·

[中国的人口流动]2020中国人口流动图

[中国的人口流动]2020中国人口流动图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人不在仅仅局限在当地城镇发展,更多的开始向外发展,去往人口多,经济条件高的地方发展。据统计目前 我多流动人口数量超过2亿多人,流动人口指的是离开户籍所在地,去外省市发展居住的人,根据专家预测,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还在 不断的增加。 为什么流动人口会越来越多? 国家卫生计生委今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等有关情况。2015年年末,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 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段成荣会上介绍,《报告》里说迁移流动人口的增加,既包括通常意义说的流动人口,也包括 人走户口也跟着一起走的人,这部分叫迁移人口。 未来中国流动迁移人口将继续增加,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从迁移人口来讲,它会继续增加。到现在为止整体来讲,每年带户口迁移 的人大概2500万到2700万左右,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随 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带户口迁移的人会逐渐多起来,这 是现代化本身的一个过程,也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 证明。 段成荣表示,与此同时,从流动人口自身来讲,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也还会继续保持大规模的存在,做出这种判断的理由主要有这样 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现有的2.5亿左右的流动人口,依据他们生存发展的状况,依据他们的意愿,他们当中的绝大部分还会继续在当前的流 入地或者大的流入地体系里继续停留下来,留在这个城市里。 第二,这些年尤其是最近十来年的流动人口每年的增量主要是来自从农村进城的这些人,农村进城的人具体讲主要是年轻人,离开

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

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

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 【篇一: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 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 身体健康状况良好,能积极主动的参加各项体育锻炼,听从体育老师的安排,达到课标要求。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主动地抽出时间进行锻炼(每天下午坚持跑步等),强健体魄,为紧张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二 生命在于运动,我身体从小就很弱,但我仍积极参加体育课,在参加者过程中,我非常高兴,我能和他人一样。流汗和大口呼气,因为我的坚强和努力。现在,感冒,发烧等病也都不再缠身,运动让我受益匪浅! 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三 我是一个爱好运动的人,喜欢很多不同种类的运动,我的体育成绩虽然一般,但是一直都能坚持参加老师要求的各项体育活动并且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标准。在健康方面我能保持健康的饮食,而且我有一个自己满意的好身体。运动与健康自我评价四 对于体育我有很强的热情,能够坚持天天都锻炼身体,而且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所以我很少得病,生命在于运动。而且体育对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二:自我健康评估报告】 自我健康评估报告 姓名:叶丹霞学号:10129057 学院:工学院

一个人想要完完全全的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那是很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看自己的角度是很狭隘的,我们不能或许说很难从各个角度看清自己。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只有两方面都健康了,才是真的健康。这次的自我健康评估报告,也只是从几个方面说一下自己最近一些日子的健康状况。 在最近一段时间,考试刚刚结束,挑灯夜战的日子也就结束了,我也从前段时间紧张的备考状态中脱离出来。在最近一段时间,每天都只要上几节课,压力小了很多,每天睡眠时间也增多了;运动的时间也加多了,前段时间,整天都坐在自习室里,基本没时间出去,现在有事没事就和室友一起出去逛逛街,虽然没有做什么剧烈的运动,但是逛街,散步也是一个不错的运动方式。我觉得自己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在生理健康方面还是不错的! 在心理方面,最近一段时间里,心里好像有点空虚,更确切的说是有点颓废,因为空余时间多了,学校的活动也差不多都结束了,整天都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有时甚至都不想去上课,不过还是尽量坚持每节课都去了,在其他的课上,虽然人去了,但是新基本都不在听,但是对于健康心理学这门课,我每节课都去了,而且听的也很认真,应该是老师上课的方式和其他老师不同,上健康心理学很轻松,可以说老师上这门课就是让大家学会放松的,因此对这门课很喜欢。不管怎么样,最近虽然有点空虚,有点颓废,有点迷茫,但是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大学每个人都会有颓废的时候,但是不能一直颓废下去,要及时的从颓废中走出来,我相信这只是暂时的颓废,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因为接下来就是大三了,迫 于种种的压力,我必须勇敢的往前走,对于我来说,不管是考研还是直接工作,我没有资格去挥霍时间了。时间还是很紧迫的! 快要放假了,室友们都准备这两个月里,找份兼职,都不想在家无聊的呆着,学校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次机会,勤管中心也举行了暑期招聘会,我和室友也去看了,这天确实人很多,每个招聘单位前面都都

开题报告-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流动人口定居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与概况 流动人口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条件下,因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社会管理体制变革滞后而“裂变”出来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人口流动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流动人员规模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但由于城市管理体制未能完全调和劳动力自由流动与户籍制度等“社会屏蔽”之间的矛盾,在大中型城市,特别是流动人口密聚的沿海大城市,诸多社会问题,如公共设施压力大、管理城市难度大、城市安全隐患问题大等均不等程度与流动人口相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发展迅速,而随之而来的庞大流动人口,成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一线城市发展的重要参与者。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质的社会服务、优质的社会生活,都成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已成为深圳社会经济、人口转型过程中的突出特征。因此,本文针对深圳市6个区的流动人口调查,分析其定居深圳市的意愿,以提高深圳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好地落实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及深圳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 问卷调查将从流动人口成长地、文化状况、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未来定居意愿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抽样调查,了解深圳流动人口的流动的微观情况及影响因素。 历史文献资料分析将从深圳人口状况、经济发展及户籍制度变化等方面了解深圳流动人口情况及影响其定居意愿的宏观因素。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专项研究,了解深圳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定居意愿及影响其定居意愿的主要因素,总结国内外流动人口的管理制度以及应用于深圳流动人口管理的可行性,为深圳构建具有前瞻性又切合实际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研究方法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抽样调查法、文献分析法、行动研究等方法。 (二)进度安排 研究步骤如下: 2013年7月-2013年8月:确认选题,问卷设计及调查 2013年8月-2013年9月:问卷分析、历史文献收集及开题报告

农村人口流动下的乡村治理对策

农村人口流动下的乡村治理对策 2009-05-13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 视力保护色:【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引言 中国是一传统农民大国,对乡村的有效治理历来是国家公共权力涉及的重要圈点。在我国,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决定如何将堆积在土地上的超载农民剥离出来,是国家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乡村治理的根本出路。1978年后,囿于政府控制松动,源源不断的农民挣脱土地对他们的束缚,涌入城市。改革开放30年,流入城市的农民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期间内,学界主要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人类文化学等学科视角,关注和研究农村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城市经济、农民自身现代性不断生长以及解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的影响,而较少关注农村人口流动对流出地乡村的影响。即使有关注,就现有的研究一般都偏向于农村人口流动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农民收入的增长等乡村结构转变和农村社会发展方面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过少地研究和揭橥流动带给农村政治治理层面的负面或消极影响。这不可不谓是一大遗缺。不过,近年来,还是有部分学者或实证调研亦或理论探研,抉发流动引发乡村的负面效应。譬如,徐勇教授在大量实地调研后指出,农村人口流动对乡村治理本身并不都是乐观的景象,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乡村文明转型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出现了有流动而无发展的乡村发展“空心化”、有流动而无突破的乡村结构再复制及有流动而无安宁的乡村秩序失衡性等三种非正面、非积极实态和态势。[1]毋庸置疑,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人口非农化产生“减负”效应之余,也给乡村社会在不断“增压”。但是,“增压”不仅仅局限于乡村政治结构与社会发展层面。笔者以为,农村人口流动带给乡村社会的是集草根民主、农地经营、文化认同及社会结构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为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乡村治理困境。这一现象须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否则会导致农村社会的调蔽和一定程度上社会动荡的潜在威胁,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 二、我国乡村治理历史沿革及现实困境 (1)乡村治理的历史沿革 “治理”一词原意指统理、引导之行动或方式。经过历史演化,当今“治理”已远超越政府运作范围,更加强调权力关系、组织制度和公共事务管理等层面。 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从事兼业经营的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农民流动的“天然屏障”。分散的小农使得传统社会的官僚机构无法直接统治乡村,“皇权止于县政”,统治者不得不依靠士绅阶层和宗族制度来实施乡村治理,以求到达对乡村“最优”管

人口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序言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出现了一股汹涌澎湃且至今持续不断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潮流。据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流动周期在半年以上的跨县、市流动人口数量为4228.6万人,如果加上流动周期不满半年的人口和在县、市范围内流动的人口数,有学者估计流动人口总数在8000万以上应该不算夸大。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必然是深刻的、多方面的。作为对人口流动的诸多影响的回应,在学术领域、人口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给予其极大地关注,相关研究已颇具规模且成果显著,特别是在对人口流动的原因、状态以及对以城市为主的流入地的各类影响方面,十多年的研究已经较全面且系统化程度较高。各国实践和经验已经表明,顺利实现人口流动对一国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妥善处理好人口流出地的农业经济发展问题更是关键。因此,研究人口流动,尤其是人口流动对流出地农业发展的影响,无论对我们全面认识人口流动的现象还是对我们重新安排农业经济发展战略,其意义非同一般。 本文主要侧重研究农村剩余人口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此目的,本文将从理论实证两个方面入手来探讨这个问题。理论上,运用一般经济增长模型得出人口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证上,将陕西作为研究样本,运用统计和计量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其人口流动的机制与效应。 一、人口流动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 (一)人口流动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流动即人口处于一定方向下的持续移动,包括人口规模的变动,人口结构的改变及人口分布的变化等。人口流动问题由来已久,但大规模的流动开始与上世纪70,80年代,在中国,随着改开放的深入,人口流动的数量与日剧增。从流动的范围来讲,人口流动包括城乡流动,省内流动,省际流动及国内外流动等;从流向来看,有单向流动与双向循环流动之分;从流动原因来讲,既有来源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又有目的地经济发展的吸引。伴随着这一声势浩大的人口流动潮流,一国经济发展或多或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这其中农村剩余人口的流动成为典型。 农业经济发展包括农业经济增长及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的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及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等。人口(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假定农业生产函数为Y=f(K .L.N…),为简化分析,其中只留资本K及劳动L两个生产要素,即生产函数变为Y=f(K .L)。一般情况下生产要素投入越多产出也就越大。则在此生产函数中劳动要素投入越多,农业产出也将越大。我们以图形来描述劳动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即为下图1-1所示: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19条

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信息19条 一、基本健康管理 (一)离开家乡在外地生活和工作要更加关注健康。 (二)遇到健康问题及时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找医生咨询,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三)“12320”卫生热线和“12356”阳光计生热线电话可为求助者免费提供健康知识、卫生计生政策法规的咨询服务。 二、就医和医保 (四)生病后要及时就医,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初诊,不去“黑诊所”,按照医嘱用药。 (五)参加城乡居民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可向现居住地社保部门申请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关系。 三、传染病防治 (六)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和剃须刀等洗漱用品,防止传染疾病。 (七)得了传染性疾病要就地及时诊治,带病返乡和到异地就医会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八)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肺结核患者应留在居住地完成全程治疗,防止产生耐药肺结核。 四、职业健康和心理健康 (九)了解职业性有害因素,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加强职业病防护意识。 (十)知晓劳动者应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十一)积极融入新环境,多与邻友交往,学会自我调适,如出现抑郁和焦虑,寻求心理支持和医生帮助。 五、性与生殖健康 (十二)正确使用安全套,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十三)育龄女性应当选择安全的避孕措施,防止意外怀孕,减少和避免人工流产。育

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可免费获得避孕药具。 (十四)育龄夫妻在现居住地县级定点服务机构可享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十五)女性孕期接受至少5次产前检查,住院分娩,保障母婴健康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 六、儿童健康 (十六)孩子出生或变更生活地点后,要到就近的疫苗接种门诊登记,按时接种疫苗,因故错过接种的要尽快补种。 (十七)父母应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养育,特别是0-3岁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尤为关键。 七、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 (十九)经常与留守在老家的孩子和老人联系、交流,积极承担抚养和赡养责任。

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健康生活方式的自我评价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对一个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有益于健康,可以利用下面这个表格帮助你了解。当一旦知道自己生活方式和习惯是否健康,就可以有的放矢,扬长避短,增加自己的健康财富。 性别:男女就读专业:文科理科工科医科 你现在的身高公分体重公斤体重指数 独生子女:是否 家庭居住地: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农村边远山区香港澳门 目前就读的年级:(1)(2)(3)(4)(5)(6) 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 (1)小学(2)初中(3)高中或中专(4)大学(5)研究生 父亲职业母亲职业 (1)工(2)农(3)商(4)教师(5)公务员(6)其它 评分标准: 10分:是,几乎一直是(至少有90%的时间是) 7分:频繁,(有50-90%的时间是) 5分:有时((约有50%的时间是) 3分:偶尔(约有10-50%的时间是) 1分:几乎从来不(少于10%的时间) 一、身体状况的评价 1.我几乎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活动(分)。 2.我所进行的活动内容包含伸展运动和灵敏性运动(分)。 3.我运动前、后分别进行准备运动和整理运动(分)。 4.我每周至少进行二次耐力锻炼(分)。 5.我的身体健康与同龄人相比处于优秀水平(分)。 6.我的体重指数是 自觉评分(分)。 7.我定期进行医疗检查,并就自身一些问题与医生进行充分交谈(分)。 8.我会注意保持自己的健康水平处于较好状态(分)。 9.我了解自己的家族病史(分)。 10.我对医疗检查的日期、时间及结果都有记录(分)。 身体状况评价得分。 二、酒精及药物评价 1.我不吸烟(分)。 2.我不食任何成瘾性的物质(分)。 3.我不饮酒或少量饮酒(分)。 4.我尽量避免喝醉(分)。 5.我尽量避免在喝含酒精的饮料或服用了有催眠作用的药物后驾车(包括自行车和摩托车)(分)。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郑真真杨舸 2013年05月14日09:06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推动了劳动力的流动,主要是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流动。政策和制度变革放开了对农民到城镇务工的限制,降低了流动风险;经济转型和工业化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持久的劳动力需求;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率,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减少了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在20世纪90年代最先完成人口转变,长期的低生育率导致新生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又需要大量年轻劳动力;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人口的流动。人口流动在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改变着中国的人口分布以及流入地和流出地的人口结构。 人口流动的规模与流向 中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持续增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1982年的657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2.2亿人(图1),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占全国总人口的17%左右。上海、广州和北京等城市的当地常住居民中,约40%是流动人口。大部分流动人口是从农村流动

到城市的年轻劳动力,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中约有1.5亿人来自农村,省内流动人口中有54%来自农村,跨省流动人口中则有近82%来自农村。迄今为止流动人口规模仍继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36亿人,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 图1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及增长率,1982~2010年(资料来源:根据历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 中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一直是从中西部向东部和东南沿海一带流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至今仍在全国居首位,东莞、深圳、中山等城市的流入人口数量已占常住人口的一半以上。不过,劳动力的流动方向对经济变化高度敏感,随着各地经济发展进程和经济形势变化,人口流动的地域特征也发生了局部性变化。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和京津冀共同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三大都市圈。21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流入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珠三角地区,其中以浙江流入人口增长幅度最大。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流入人口更为集中在珠三

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城市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摘要:通过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含义、起因和发展的研究,从而了解到城市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这个影响的概念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不好的一面,而如何协调处理好这之间的矛盾,正是我们通过学习应该去知道解决的一个方面,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城市流动人口在其中起的推进性作用,我们应该客观的去看待,而如何合理的管理城市流动人口,城市经济在其间的反作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我们只有先全面对这个现象进行学习深入,才能更好地在今后的设计中避免小的细节引起的大漏洞的失误,现在而言,城市流动人口对于经济影响最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城市流动人口,城市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劳动力 1 引言 此次选择这一主题为论文内容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在于我前几天去了一趟郑州,在火车站附近,看到有很多沿街乞讨的人,虽然从面相来说看不出来是否是本地人还是外地过来的流动人口,但是看到这么多的乞讨人员,引起我对于城市流动人口的一个思考。 我个人觉得,他们已经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社会风貌了,也许从短浅来看,这些乞讨人员只是影响到了郑州火车站周边的环境,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火车站属于人流密集,而且是很广泛被大家所认知的地标性建筑,在这周围有这么多人乞讨,从心理上会让人有一种这个地方不发达的感觉,这么多人沿街乞讨没有人管理,也会让人们觉得这个地区的城市管理不合格,如果有外来投资的考察人员,就会觉得这个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市经济未来的发展。 选这个主题是希望通过在这次写论文的过程中,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在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的各个方面,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合理把握城市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的发展的影响,不只是城市经济这一个方面,而是透过流动人口对于城市经济的影响到以后城市设计规划中的合理规划,都必须要考虑到。 2 城市流动人口 2.1 城市流动人口的概述 在查找的资料来看,城市流动人口的概念在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国家,都会有区别,那么对于这一名词的理解就会存在有地域和专业的偏差。 在《城市经济学》的书中,关于城市流动人口的定义来看,只是指一定时期内离开原户口所在地、到户口所在地意外的城市暂时居住的暂住人口,主要包括改革开放之后以谋生盈利为目的、自发在城市社会经济部门从事各种职业活动的暂住人口。 从我国公安部门统计城市暂住人口的时间标准来看,城市暂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城市居住三天以上的人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