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0[1].1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2010[1].1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2010[1].1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2010[1].1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卷

普陀区200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2010.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学生答题一律使用0.5毫米黑色水笔,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阅读部分(8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题(16分)

平民、平民文学和平民利益

吴俊

(1)“平民”这个词或概念,在中外古今的使用及其沿革的过程中,都是有过一些变化的。在当下的使用和语境中,它一般指的就是社会中的普通人。从这个简单界定里,我们可以将它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觉得“平民”这个词或概念,至少指涉或包括了以下几种重要而且是基本的特质或属性。首先它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即代表了社会利益的主体,或体现了主要的社会利益之所在。在此意义上,平民利益也就是社会公共利益。第二它是指社会中最基本的人群,即社会阶层中的基层(包括底层)部分。第三它是社会财富(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最直接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最广大的消费者。第四平民也是一个集合、集群性概念,它有着最基本的利益一致性,同时也表现出多面、多层、多元的利益诉求,其价值观并非是完全单一或同一的。

(2)由这几点,我们很容易就能获得以下认识,即平民利益的充分保证或保障与否,是任何一种社会臸度、社会形态和社会臺序公正、合理与道德的标志。在常态社会中是如此,在转型社会中也是如此。我们可以根据平民利益的得失,衡量、判断社会演变的性质,或发现社会演变中的重大问题。

(3)中国文学,不管在古代还是现当代,都有着十分鲜明而强大的“平民传统

....”。甚至可以说,“平民文学”参与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基本传统或主流传统。

(4)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诗经》里风、雅、颂三体中的“风”(《国风》),即可称是我们现在所知的当时最近于平民情感、平民意识和平民观念的平民文学,虽然据说它经过了孔子的“删定”。孔子删《诗》而又将“国风”入《诗》,我认为孔子不仅具有平民文学的自觉意识,具备平民文学的观念素质,富于平民文学的基本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而且也堪称中国最早留名的平民文学家。理由很简明,《国风》乃是古代十五国的民歌,同时,在更广大的范围来看,《诗经》是中国文学可知的主要“源头”之一,它是中国文学(精神)传统的来源,并且,《诗经》最终还是被中国的主流文化视之为“经”、奉为最高经典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主要品质及价值观念,不难判断中国文学的起源及其流变和最终形成的文学传统与平民文学和平民权利的直接(甚至是因果)关系。

(5)再从中国现当代文学传统的开创来看,在文学史上一般被称之为“五四新文学”的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出发点,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始于现代“白话文学”的倡导和实践。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还依然是根深蒂固的。新文学要打破和颠覆的就是这样一种文学和社会

的“不平等的等级观念”。其主张白话文学的目的,是要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为此,新文学确立了文学史立场和文学价值观,即以民间的、平民的白话文学取代士大夫的正统文言文学的文学史“正宗”地位,并以前者为中国文学的最高价值典范。“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中国文学从此获得了现代意义和现代内容的“平民意识”。这开启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先河,也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思想传统和价值传统。

(6)上世纪90年代以后,更大的变化开始了。这就是中国社会的市场化逐渐明朗。从较长的历史来说,19世纪中晚期迄今,中国就一直处在社会发展的大变局过程中,但是,最近这个世纪之交所产生的现象,才最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的“千年之变”。千年,是传统历史和传统社会的代言词。千年之变,意味着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现实地看到传统历史正在走向终结。这也就意味着,它将全面重构我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文学的走向及“时尚”,自当受其牵引。而当今文学的商品化和消费性现象日趋泛滥,正在瓦解文学的精神内涵,文学越来越趋向于物欲的诉求和满足,平民的利益越来越得不到表达和体现。文学的商品化和消费性趋势导致了平民意识的淡漠,久而久之,平民文学将被边缘化。这其实意味着平民利益的被漠视。市场社会的发展如果要付出这种代价,那无疑是一个悲剧。

1.作者认为“平民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理由是(2分)

2.文章第(2)段的划线句是一句病句,请改正并简要说明改正的理由。(3分)

3.文章第(3)段的“平民传统”在文中具体是指。(2分)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平民就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但特权阶层是不在其中的。

B.《诗经》具有平民文学的价值诉求和立场倾向,因此它是中国平民文学的源头。

C.在五四新文学之前,正统的文言文学在文学史上处于“正宗”地位。

D.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将会使社会的价值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5.作者对《诗经》、“五四新文学”和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价值观作了介绍和比较,其目的是。(3分)

6.从下列作品中任选一篇,简要分析其中具有的“平民文学”的特征。(4分)

《最后的常春藤叶》、《老王》、《胡同文化》、《窦娥冤》、《促织》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2题(21分)

慈禧太后葬礼目击记

[荷兰]亨利·鲍雷

(1)一九零八年十一月,慈禧太后在满朝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孤独地死去。慈禧太后死于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但她死后葬礼上所演出的却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老礼仪。早在八月份,就已经烧过大量用纸糊的冥财。这些东西都代表了她所心爱的财物,做工精巧逼真,惟妙惟肖。它们包括钟表、梳妆台、烟杆,以及一大群纸糊的假人,后者将在冥间伺候慈禧太后。纸糊的新军士兵也排成队列,它们将于举行葬礼的前两天在紫禁城至宫门之间的某个地方被焚烧。按照一般的说法,它们都是被派到冥府去打前站的。

(2)然而,就像报上一篇文章所发问的那样,假如孔子和孟子在冥河的那边看到这些

穿现代欧洲军装的士兵们,他们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印象?当他们看到,作为随葬品被烧掉的并非祖宗传下来的中式轿子,而是一辆优雅的欧式布鲁厄姆车,还有两匹身材高大,有灰色花斑的欧洲马、轮胎和欧式油灯时,又将会是多么的惊愕。

(3)在举行葬礼的好几个月之前,去清东陵的道路就已经被修缮,在修路过程中动用了蒸汽压路机,亲王和高官们还巡视了道路的情况。人们尽了一切努力来为已故的慈禧太后准备这条道路,以便使金色华盖下的金黄色灵柩能够庄严顺利地经过这条道路。

(4)我肯定不会忘记这个日子,1908年12月9日,是一个阴霾的冬日。

(5)去清东陵的道路上挤满了人,穿着现代军服的中国骑警骑着蒙古矮种马来到了这儿,他们潇洒地跑在路上,就像是施了魔法一般,道路上成千上万的旁观者全都被赶上了小土丘。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清空了道路,没有发生任何搏斗和争吵,在欧洲也许要半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这儿只用了瞬间的功夫。

(6)送葬队伍打头的是一队穿着现代军装的长矛轻骑兵,接下来是由仆役们用手牵着,成一列纵队的小矮马,再后面就是一大群身穿猩红色绸缎衣服,帽子上插着黄色羽毛的仆役,大约有几百人,他们将轮换着抬灵柩。紧接着又是另一队长矛轻骑兵,后面跟着马枪骑兵。他们属于皇家禁卫军。后面又有一排排穿着红衣服的仆役,举着绿、红、紫、黄等各种颜色的旌旗和低垂的绸缎条幅。那些举着鲜艳旌旗的仆役行列没完没了,似乎他们把皇宫里的旌旗全都搬出来给已故太后送葬了。

(7)再往后是一个奇异而庄重的场景,三匹排成一列纵队的白色小矮马分别拖着三个装臵在四轮轻便马车上的轿子。在我身后有人解释说,这些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轿子,那些白马也是她的宠物。后面跟随的其他白马身上都有黄色绸缎饰物。这个由小矮马组成的队列行进时缓慢而又悲怆,此情此景令人为之动容。

(8)接下来是来自戈壁滩的高大骆驼,它们成二列纵队,行走在道路的两旁。它们背负着用黄绸包裹的搭帐篷必需品,因为这个送葬行列在到达清东陵之前要走整整5天的路程。这一队行列是多么具有东方色彩!首先是披着黄绸、色彩鲜艳的轿子,然后是白色小矮马,而现在则是高大而威严的骆驼。这情景离我们的时代是多么的遥远。

(9)在远处土丘之间的下坡路上看到了隐隐约约的旗臶。猎猎红旗映衬着天空,一排排的骑兵向我们走来;更多的黄色轿子自上而下地过来,在这些轿子的后面,闪烁着一团耀眼的金黄色火焰,体积大得吓人,而且离地面很高。慈禧太后的灵柩非常缓慢地向前挪动着,方形的灵柩上顶着一个偌大的金球,而且是用一块边幅很宽的织锦罩起来了。它被一百多个轿夫用长长的竹杠抬着,高高地耸立在他们的头顶上,以威严而庄重的方式向前移动。太阳早已经升起,使得那个灵柩上的黄色绸缎就像是天上的一道燃烧着火焰的金色河流。庞大的灵柩现在已经离我们很近,这个用黄色织锦覆盖着的庞然大物像一团火似地燃烧,闪耀,发光,释放出明亮的金黄色。这是我从未见过的、代表中国皇族和只有皇帝才配穿戴的黄颜色,任何人如果僭越违规是要杀头的。它由一百多个轿夫抬着,缓慢地向前移动。它前进的行程是如此的困难和复杂,恰似这黄澄澄的灵柩是一沉重的纯金块,其柩衣也好像是用金属,而非织锦臸成。在阳光下,它显得像是一道金色的瀑布。沿路的士兵们全都持枪致敬,外国公使的警卫们也都向灵柩敬礼。

(10)现场死一般的寂静,站在土丘上那成千上万的人都静穆无语。就像一位女神正抬过他们面前,其灵柩一摇一晃,庄严地向前挪动。一位喇嘛用小木鼓敲击出了轿夫们抬灵柩

的步伐节奏,木球击打着羊皮,在令人抑郁的寂静中发出一种冰冷和阴沉的声音。

(11)看台上所有的来宾都站起来,脱掉了他们的帽子。那个庞大的灵柩就这样在我们的面前经过,那蓝色的凤凰在柩布上翱翔,红花在鲜艳的金黄色绸缎上怒放,交织出一种斑斓的色彩。灵柩顶上的金球像太阳一般放射出光芒,那黄色的绸缎流光溢彩,耀人眼目。

(12)慈禧太后就是这样辞别了人世,这位奇妙而可怕的女皇。在其老迈灵魂的驱动下,跟现代世界展开了一场悲剧性的决战,正是她于1900年命令甘肃将领董福祥攻打欧洲驻京公使馆。这个女人只要一皱眉就会令总督们心惊胆战,一微笑就会给他们带来荣耀和财富,一生气就会使他们身败名裂。

(13)人们把她抬出了北京的城门,穿越过灰色的土丘。这位一生充满传奇、不顾及任何事物和任何人、其意志即是法律的女人,如今已成了一具冰冷和枯萎的尸体。她是神圣和古老理念的最后一位代表——当另一个新的黎明降临在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未来一部分的奇妙王国时,上述理念就会已经随她一起死去了。

(14)我深信随着慈禧太后的辞世,眼前这一切也成为了神圣皇权的葬礼。这种神圣皇权据信是由上天授予天子皇帝,使之成为万民顶礼膜拜的半神半人。虽然我因这个浪漫神圣皇权梦想的破灭而眼眶里含着眼泪,但一想到现代的新思想正在把这个信息传播给亿万人民,使他们从内心感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天神,我的嘴角便又露出了一丝微笑。

7.文章第(1)段特别指出慈禧太后死于一个“现代科学文明已经光临中国”的年代,用意是

(2分)

8.文章的第(6)—(8)段主要描写的是,作用是(4分)9.文章第(9)的划线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3分)10.文章第(12)段“悲剧性”的含义是(2分)

11.对本文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第(2)段假想孔子和孟子的“惊愕”,是为了衬托慈禧太后葬礼的铺张奢华。B.文章第(5)段写中国骑警清空道路的过程,并与欧洲作比较,表现中国人的善良守法。C.文章最后一段中的“神圣”是指皇权的神化和不可侵犯,并不具有赞美的感情色彩。D.本文的结尾处作者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表现了他对神圣皇权的蔑视和嘲讽。

E.本文在内容的组织上详略得当,真实地再现了慈禧葬礼的铺张靡费以及庄严肃穆。F.本文的叙述以时间为顺序,结构紧凑,语言流畅凝练,不事铺陈,文意隽永含蓄。12.在叙事散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常常曲折地隐含于委婉内敛的文字之中。请结合本文的环境描写作简要的评析。(4分)

三.默写(任选6空)(6分)

[注:考生答题超过6空,按前6空顺序评分]

13.(1)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经·蒹葭》)

(2)故木受绳则直,。(荀子《劝学》)

(3)黄发垂髫,。(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4) ,天气晚来秋。(唐王维《山居秋暝》)

(5)君问归期未有期,。(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6)野芳发而幽香,。(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7) ,何似在人间。(宋苏轼《水调歌头》)

(8)伤心秦汉经行处,。(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四.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14—16题(8分)

渔家傲

王安石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①。注:“邯郸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

14.王安石,字,号半山。(1分)

15.对这首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阕既写出生活环境的幽静安宁,又借“茅屋数间”暗指晚年生活的困窘。

B.词的下阕中作者用“语鸟”和“朝鸡”表现出一派田园风光。

C.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厌恶功名利禄,追求平静生活的意趣志向。

D.全词以景起,以情结,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沟通,过渡衔接自然紧凑。16.这首词中“柔蓝一水萦花草”一句为后人称道,请作简要的赏析。(5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2题(17分)

可楼记

[明] 高攀龙

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臷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观览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可以寄吾之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①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其赘矣。

注:耦,两人耕地,引申为匹敌相对,有正有反。

17.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窗疏四辟.()(2)可以被.风之爽()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高.其左偏为楼B.舞.幽壑之潜蛟

C.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D.栗深林兮惊.层巅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则斯楼其.赘矣。

A.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孰能讥之乎D.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

(2)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21.作者将此楼命名为“可楼”,是因为(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本文叙议结合。从叙的内容看,主要是写;从议的内容看,作者针对当时社会的现象,表达了的观点。(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3—27题(12分)

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①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臹,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故父母之爱不足以教子,必待州部之严刑者,民固骄于爱、听于威矣。故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牂②易牧者,夷.也。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铄金百镒,盗跖不掇。不必害,则不释寻常;必害手,则不掇百镒。故明主必其诛也。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明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五蠹》

注:①谯:指责、责骂。②楼季:魏文侯之弟,善登高跳跃;跛牂:瘸腿的母羊。

23.韩非子是家的代表人物。(1分)

2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三美加.焉()(2)跛牂易牧者,夷.也()

25.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方上的官吏率领官兵,推行公正的法令,抓捕罪犯。

B.地方上的官吏演练官兵,制定法令,寻找罪犯。

C.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属于官方的兵器,执行国法,搜捕坏人。

D.地方上的官吏拿着官府中的兵器,依据公正的法令,寻找坏人。

26.文章第一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4分)27.请针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写作部分(70分)

2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

柠檬又苦又酸,无法下咽。可是把它榨成汁,加上水,加上糖,倒进蜂蜜,却变成人人爱喝、生津止渴的柠檬汁。生命给我们酸苦,我们自己臸造出甘甜。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期望生命赐给我们现成好喝的柠檬汁。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平民利益是社会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2、修改:在“保障”后去掉“可否”二字/或在“秩序”后加上“是否”。

理由:“与否”指出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因而后文必须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其不同的结果。

(或:“与否”指出的是两种相反的情况,而后文中仅指出了其中的一种,前后矛盾。)

3、从古至今中国的文学作品中都体现平民意识、平民情感和平民观念,反对文学中的等级观念。

4、 B

5、目的是具体阐述中国传统文学的平民传统以及基本价值观,同时也和90年代的文学价值进行对比,

凸现两种价值观的对立。

6、评分标准:能写出作品的相关内容,2分;能结合课文及选文内容进行分析,2分。

例文:《胡同文化》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在作者的眼中,胡同文化是北京平民文化的写真。作者着力叙述的是聚居于胡同和四合院的北京市民琐碎的日常生活、风俗民情,表现他们知足常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作者将这样的生活态度结合北京市民的生活细节叙话家常般地娓娓道出,语言平易自然,流露出对这种平民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中这种文化终将衰败消散而感到的怅惘失落。

7、用意是交代特定的时代背景;用“现代科学文明”和葬礼中体现的古老礼仪作对比,突出至高无上的

封建皇权与时代的不合;同时与结尾处的“新的黎明”、“现代的新思想”相照应。

8、描写的是为慈禧送葬队伍的排场。作用是为后文慈禧灵柩的出现作铺垫。

9、极具形象性地描写慈禧灵柩的华贵,突显出中国传统皇权的神圣。

10、这种“决战”违背世界发展的潮流,注定失败。

11、C、E

12、本文叙写慈禧葬礼过程,描绘灵柩经过时现场“死一般寂静”,唯有喇嘛的小木鼓发出“冰冷和阴沉

的声音”,和之前慈禧灵柩“明亮的金黄色”形成鲜明的反差;渲染出肃穆而又阴郁的氛围,表现出作者此时内心的沉重压抑。

13、(1)蒹葭采采,白露未已(2)金就砺则利(3)并怡然自乐(4)空山新雨后(5)巴山夜雨涨秋池(6)佳木秀而繁阴(7)起舞弄清影(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14、介甫

15、D

16、词人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

字更是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17、(1)开,开通。(2)接受,承受,享受。

18、C

19、D

20、(1)想要找到像桃花源那样的世间最奇美的山水,寄居并且停留在那里。(得分要点:定语后

置、托、焉。)

(2)如今却在心中对这栋小楼感到满足呢?唉,这是我内心疑惑的地方。(得分要点:乃、可、是。)

21、此楼四周有山川的美景,又可以让作者享受生活的趣味。

22、主要是写“可楼”得名的由来;针对当时社会汲汲钻营、争取私利而不知满足的现象,表达了知足长乐的观点。

23、法

24、(1)施加(2)平坦

25、C

26、对比,突出唯有法律才能让人改恶从善的观点

27、认可:观点源自生活现实,有说服力;公正有效,易推广操作;符合“以法治国”的现代思想,有超越时代的经典意义。不认可:忽视对人性中的“善”的调动而强调利益驱动,不利于真正的社会文明的养成;严刑峻法更易导致社会气氛紧张。(观点1分,分析2分。)

2 2018届普陀区高三英语一模(作文有范文)

普陀区 2017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质量调研英语试卷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10% Directions: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 Mother and child. B. Teacher and student. C. Husband and wife. D. Boss and secretary. 2. A. They like reading today’s paper. B.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oday’s paper. C. They found nothing interesting in today’s paper. D. They have no idea what the paper is about. 3. A. In the concert. B. In the theatre. C. In the exhibition. D. In the studio. 4. A. Getting ready to board a plane. B. Queuing up for the check-in. C. Meeting friends at the arrivals. D. Waiting at the baggage claim area. 5. A. The man doesn’t care which colour is chosen. B. The woman prefers the colour. C. The man is concerned about the colour. D. The man intends to choose a different colour. 6. A. Doing a lot of homework. B. Staying focused in class. C. Sleeping for a short break. D. Devoting all her spare time to learning. 7. A. He was chairman of the club. B. He wanted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C. He wanted to know more about the club. D. He was interested in international advertisement. 8. A. The man should work hard. B. The man should turn down the job offer. C. The man may have another chance. D. The man can apply for the job again. 9. A. Its ending is not good enough. B. Its structure is not satisfying. C. It deserves an award. D. It is good except for the writing skills. 10. A. She likes watching instead of playing. B. She is a good team sports player. C. She doesn’t like any kind of sports. D. She likes taking part in team sports. Section B 15%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one longer conversation, and you will be asked several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and the conversation. The passages and the conversation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A. It contains protein. B. It contains water. C. It helps the brain work properly. D. A full stomach leads to a good sleep. 12. A. Sleep helps the brain control the senses. B. Sleep promotes rest. C. Sleep helps the brain revise and store information.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题型比较与分析

2016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一模题型比较与分析 【2016学年普陀区一模】 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劝学》)(2分) (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八声甘州》)(1分)(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2分) 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划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3分) 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2016学年徐汇区一模】 积累应用(10分) 1、填空题。(5分) (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李清照《声声慢》下阙首句“”;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3分) (2)不少成语出自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自《》,“”源自《秋水》中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2分) 2、选择题。(5分) (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1分) A.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式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①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 B.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孩子 C.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

普陀区高三语文一模试题附答案

普陀区2015高三语文一模试题 2014.12 阅读部分(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8题(25分)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诗有着极为独特而崇高的地位。那些情态各异、匠心独具的篇什,是一缕不灭的曙光,点亮了漫长岁月里的每一个黑夜,也使得每一个白天更加灿烂和妖娆,它让我们古老的文化传统拥有了一份别样的深情和韵致。① 情感和意志,是人的本质特征之一;抒情表意,则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人类抒情表意的方法很多,诗歌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大序》)中国人早就认识到诗歌是抒发情感、表达意志的重要方式,而且,在上古时代,诗、乐、舞功能相近,三位一体。②在人类文明的童年时期,面对着神秘莫测的洪荒自然,面对着无从把握的个体命运,人类积压了太多的惊慌、苦闷和悲伤。于是,在篝火之侧,鼓乐声中,或是幽怨、或是激昂的歌声就会在天地之间唱响,个体情感融汇成了集体意志,集体意志又传达给了神灵,个体的焦虑就此得到释放,生活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节奏。可以说,人类正是在诗歌光芒的烛照下,一步一步地走出黑暗的丛林。此时,诗歌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冲突与和解,情感淳朴而深厚,节奏简单而重复,我们从《诗经》中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原始的震撼力。③ 文明的发展,使得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变得重要。在这对关系中,个体仍然是渺小的,理想令人激动,挫折令人沮丧,歧路令人疑惑……这一切情绪,都必须得到□□和化解。诗歌的韵律再次出现。楚国大夫屈原有志报国却惨遭迫害,由衷感叹道:“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九章·惜诵》)正是诗歌的力量,拯救了悲愤之中无以自拔的屈原,这位宗室政治家也就成了个体抒情诗的先驱和巨擘。此后,无论是忧心如焚的阮籍,还是深情淑世的杜甫;无论是以诗干政的白居易,还是豁达自处的苏轼;诗歌,都是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润滑剂,是世俗之外的栖息处。④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个体自我最为幽微的探索,不是哲学,而是诗歌。无端而起却飘渺如烟的爱情,季节变换中莫名的兴奋、忧伤甚至是挣扎,山水花树里摇曳的寂寞、感动和彻悟,还有总也无法左右的命运……这些,

2017年上海普陀区高三英语一模试卷及答案

普陀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髙三英语 I.Listening Comprehensio n Section A10% Directions: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1. A.Relaxed B.Annoyed C. Worried. D. Satisfied 2. A. On February 1st. B. On February 2nd. C. On February 3rd D. On February 8th. 3. A. A basketball player. B. A laundry worker. C. A window washer. D. A rock climber. 4. A. To a stationery shop. B. To a gymnasium. C. To a paint store. D. To a news stand. 5. A. Ask for something cheaper B. Buy the purse she really likes C. Protect herself from being hurt. D. Bargain with the shop assistant. 6.A. She doesn't plan to continue studying next year. B.She has already told the man about her plan. C.She isn’t planning to leave her university. D.She recently visited a different university

2020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有答案)

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2)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说》) (3)柳永《八声甘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时光流逝而消歇。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各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李和小黄长长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门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二是掌握实践。________这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③①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标准化”生活是就否完美 (1)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你的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网络体验。 (2)可是,就在我们热衷于将智能科技融入生活的今天,更多智能科技对生活影响的质疑也不绝于耳。对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替代人力智力的疑问一直没能得到解决,而互联网与社交网络的加入却使得问题更加复杂化:在社交网络参与下的智能科技是否会加速虚拟生活对现实生活

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2)

2021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僻字的文化意义 蒋原伦 (1)《汉字听写大会》这一类的电视竞技节目,短短一年间成为小时尚,节目的看点就在于中学生能写出不少笔画繁复的汉字和艰深冷僻的词汇,那些躺在典籍或文献中某个角落难得一见的字词:比如“捍蔽,比如,唼喋,还有“觳觫”等,如果没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用到它。 (2)人们有理由质疑节目策划者的意图:那些艰深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学生,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参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 (3)这里要谈到僻字的文化意义,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指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字词.当然,“冷僻”是相对的,而且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囧”,“槑”,还有“烎”等等,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某种意义上,这 种现象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激活 ..。 (4)据统计,《康熙字典》中收了四万七千多字,而《鲁迅全集》总共用到的汉字才七千七百来个,鲁迅可能是二十世纪作家中用汉字最多的文学巨匠,即使这样,《康熙字典》中还剩那四万来个字没有动用。海明威喜欢用冰山理论来形容文学创作,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与水下的八分之七构成厚积薄发的态势,其实,冰山理论挪用来说明常用字和生僻字的关系也很贴切,常用字必额浸泡在十倍于它的庞大字库中,才能时时焕发出活力。 (5)汉语表意崇尚言简而意丰,词语或词组根据表达需要重新组合能衍生出新词,例如被称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大家韩愈,在一篇文章中创造了“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同工异曲”“动辄得咎”等新词,这些“冷僻”词语不符合约定俗成,可能一时流行不广,但它们表意明确有时又不可取代,反倒有长久的生命力。 (6)看汉字听写大会之类的节目,人们惊讶的是这些青涩的学子怎么写得出那么多佶屈聱牙的字和词?花功夫在这些“冷僻”的字词上有意义么?其实许多书本知识在人生旅程中可能是无用的,但是它们在激活个体精神方面不可小觑,年轻学子求知若渴,对那些有难度和深度的文字,怀有一种好奇,更怀有一种朦胧的敬意,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精神力量被激发,才智得到认可。

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上海市普陀区2018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情景默写 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郴江幸自绕郴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秦观《________·郴州旅馆》)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写的手法表达无限思念,杜甫《月夜》中同样虚写相聚情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 按题目要求选择:宣传“节俭用餐不浪费”,要在学校食堂张贴标语,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D.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是一项是() 身处互联网时代,,而要俯下身子,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 A.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 D.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 三、现代文阅读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

①近几年,全国文学界两场较大的学术对话之一就是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全国的各种刊物发表了70余篇参与者的文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热闹的一场学术争鸣,怎样的作品才算经典?人们各执一词,难辨是非。 ②只有回到“人类为什么需要经典”这样一个问题的原点上,才能洞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肯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有谁不渴望了解更多的甚至全部文学现象呢?可这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了解更多,而是做不到,是不可能。于是文学史家在他们所写的文学史中,只选择他们已知的文学现象中极少一部分加以阐释,譬如,据说中国唐代创作的诗歌大概有10万首之多,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在唐代文学的章节中大体上只会涉及几十位名人,不同程度地讨论几百首诗歌;中国人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所展开讨论的作家一般也都限制在两位数以内,集中解读的作品多则在百部左右,把提到的作品算在内一般也就在六七百部上下。在这些中外文学史中集中阐释的作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会称为经典作家,集中阐释的作品我们也会称为经典作品。 ③人们面对浩瀚的文学世界,只选择了一部分来接触,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全面把握认知对象的愿望,而是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较少的认知投入;二是要了解更多。前者是量力而行,后者是靠近认知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两个目的呢?其基本思路就是企望以“较少”代表“许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所提供的所谓经典不论恰当不恰当,其核心标准就是这些作家作品的“代表性”,意在通过这些“代表”来实 现的目的。 ④由此可见,文学经典就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历史上经典的选择和确认首先发生在人类的教育过程中,这一反复出现的事实同样证明着经典与人们的认知需要的紧密关联。人们在生活的经历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和困惑,这些疑问和困惑并非都是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价值认同、身份确证、理想的达成、生命的安顿等方面。虽然有很多学科都在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诸如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科学等,但文学能够以其形象的世界和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给读者提供丰富的体验性的审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文学经典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⑤文学经典进行攀谈,体验经典的情境和生命气息,打捞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还能激励人们把这一切逐步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在外气质。《诗经》中温柔敦厚的君子、《荷马史诗》中传唱千年的英雄,承载着无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常常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在文学经典这样一种象征系统中,人们总是能找到更加富有张力的答案。对于迷惘者而言,尤其需要这样的向导。 ⑥由于文学是“个人发挥想象的乐园”,读者有条件、也有可能对作品所提供的生活情景进行二度想象和创造。无论是对经典意义上的追寻,还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都是读者独立沉思的结果没这种艺术沉思使人经历了一次从形象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和把握世界、超越和驾驭现实的过程,仿佛自己成为对象的主宰,成为审美体验中“原创者”,帮助读者实现对世界的自由支配感。H·帕

[精品]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英语一模试卷 一、Part 1 Listening(第一部分:听力)(共30分) 1.(6分)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最恰当的答案) 2.(1分)A.To the park. B.To the Bund. C.To the museum. D.To the library. 3.(1分)A.At 10:30. B.At 11:30. C.At 12:30. D.At 13:30. 4.(1分)A.coins. B.pens. C.Stamps. D.stones. 5.(1分)A.Teacher and students. B.Brother and sister. C.Mum and son. D.Customer and clerk. 6.(1分)A.By bike.

B.By bus. C.By underground. D.By car. 7.(1分)A.At a supermarket. B.At a restaurant. C.Write a library. D.At a cinema. 8.(1分)A.Write reports. B.Play computer games. C.Learn languages. D.Draw pictures. 9.(1分)A.Alice looks sad today. B.Alice's favourite subject is PE. C.John is poor at PE. D.John will take an easy test. 10.(6分)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 15.Kitty started her first job to look after three little boys in a family. 16.After having too many late nights and early morning with the children,she felt very tired. 17.Kitty's friend Megan suggested that she should go to work for a better family 18.Kitty managed to get some training at a college and passed the test finally.19.Kitty likes her job because she thinks it's fun and easy to work with small children. 20.According to Kitty everyone could have his dream if he is not a top student at school. 11.(10分)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听短文,完成下列内容,每空格限填一词) 21.You can hear the voice of a or a popular actress giving instructions on a taxi.

上海高三语文一模作文汇总精校

1.宝山区 三写作 70分 26. 智者说,如果你想实现某种追求,最可靠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但是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心中的追求而竭尽全力,孜孜以求,无暇顾及如何让自己配得上它。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崇明区 三、写作(70分) 26.生活中,许多人并非因为知道自己欠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他人或社会的影响而做出决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拟题目;(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三、写作(70分) (70分)评分标准 一类卷 (63-70分) 基准分67分 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 二类卷 (52-62分) 基准分57分 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卷 (39-51分) 基准分45分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38分) 基准分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 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3.虹口 三写作70分

2019届徐汇一模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高三语文学科参考答案201812 一 10分 1.(5分)⑴金石可镂荀子⑵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2.(5分)⑴(2分) D ⑵(3分)选B 3分,选A或C 1分 二 70分 (一)16分 3.(2分)B 4.(2分)答案示例:消除地域(或城市)之间的差异 5.(3分)选A 3分,选B 1分 6.(4分)答案示例:承载了思南公馆文化符码的公众号,与公馆实体空间的项目活动互为呼应,生成了人与城市对话的新型关系,城市文脉借由新媒体与大众生活实践的交互而延续。 7.(5分)答案示例一:本文先以思南露天博物馆案例,阐释新媒体再现城市文化、联结大众生活实践并借此延续城市文脉的功能,再补充新媒体将不断创生生活实践,思南公馆的个案将成为常态,理由能够服众。 答案示例二:本文先以思南露天博物馆案例,阐释新媒体再现城市文化、联结大众生活实践并借此延续城市文脉的功能,但个例不能完全说服公众,预期由新媒体创生的新型社会实践有待于时间来检验,理由不完全能服众。 (二)15分 8.(4分)答案示例:先用排比句强化“我”急盼脚步声的心情,再用“想听见”“哪怕”“准备”等语意连贯且具口语化的词语,情境化地展现了“我”等女儿时专注、细密的心思。 9.(4分)答案示例:文章由期待女儿“脚步声”起笔,引发女儿成长及“我”的人生“脚步”、实现生命价值与离家的矛盾等联想,由实而虚的行文贴合夜等“女儿”所思所想的情境,写出了父亲的“丰富”。 10.(3分)答案示例:第⑦段揣想女儿与我隔门对视,与上文窗口看不到亲人形成对比,展现父母子女安好带给人质朴的幸福感;第○11段“开”“拉”两句实写女儿到家,表现“我”内心的踏实与喜悦。 11.(4分)答案示例:结尾段扣题,揭示了为人父母的本性:为了儿女安好这一“单调”的心愿,甘愿承受辛劳与分离的煎熬,以及与儿女成长相伴而来的细腻而丰富的思虑和甘苦享受,言简意丰且意味深长。 (三)8分 12.(1分)B 13.(2分)C 14.(5分)答案示例:先以“无梧桐”自谦,将门人赞喻为凤凰,希望他振翅高飞;又提醒他去江西后善自择居,不与乌哺类卑俗之人交往,并叮嘱他不忘游学为科举的梦想,最后举杯祝福他异日折桂。句句用喻,含蓄又形象地表达了师长对门人的赞誉、叮咛和期望。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届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2分) (2)渐风霜凄紧,关河冷落,___________________。(《八声甘州》)(1分)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感慨秦汉历史变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朋友将留学远行,依依不舍,此时最适合赠别朋友的是下列诗句中的()。(2分) A、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画线处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3分) 在几代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不懈努力下,二里头遗址的全貌愈发清晰: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城市干道网络,发现了最早的宫城,发现了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作为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开城市布局和规划的先河,___________________。 A、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B、被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C、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D、在中国城市建设史留下淋漓尽致的一笔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7题。(16分) ①主席:作为主持人,在我两边雷声贯耳的同时,眼前也交织着两组截然不同的世纪画面,忽而是伤感的咏叹调,忽而是激荡的主题曲。对20世纪的回忆会是凯歌高奏还是摇头叹息?让我们再听听双方的总结陈词吧。 ②反方三辩:谢谢主席,大家好!我要在这里指出对方辩友的是,从我方一辩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今天我们的发展和进步是我们讲座的前提条件,您不能以此来作为它的论据。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看,我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喜事,有什么忧事啊! ③对方辩友,世纪回眸,有喜有忧。我方辩友与对方辩友在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性这一点上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到您最后也没有告诉我,一旦人类自身走向了终结,那么所有的发展与成就都将灰飞烟灭,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恰恰取决于我们的忧患意识啊! ④很高兴对方二辩在陈词中,就已经替我们明确地区分了什么是恐惧意识,什么是忧患意识。而且承认了忧患意识确确实实应该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生根。那么,我在这里应该告诉大家,我们就是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忧患意识使人类迈向更美好的明天。在这里,我想提出,老子曾说过: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喜忧之事常常是同一立场的两个方面。乐极生悲,满常招损,不可不察。

2018年上海普陀区高三一模试题(附答案)

2018年普陀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题目要求填空(5分) (1),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1分) (2)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郴州旅馆》)(2分)(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写的手法表达无限思念,杜甫《月夜》中同样虚写相聚情景的两句是“,。”(2分) 2.按题目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宣传“节俭用餐不浪费”,要在学校食堂张贴标语,以下句子合适的一项是()。(2分) A.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B.为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D.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2)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是一项是()。(3分) 身处互联网时代,,而要俯下身子,建立与公众的连结,不断拓展人们感知文化的渠道。 A.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B.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 C.博物馆要有持久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 D.博物馆要有广泛的影响力,面孔就不能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8题(16分) 我们为什么需要经典? ①近几年,全国文学界两场较大的学术对话之一就是关于文学经典问题的讨论,全国的

各种刊物发表了70余篇参与者的文章,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最热闹的一场学术争鸣,怎样的作品才算经典?人们各执一词,难辨是非。 ②只有回到“人类为什么需要经典”这样一个问题的原点上,才能洞察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可以肯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有谁不渴望了解更多的甚至全部文学现象呢?可这并不现实,不是他们不想了解更多,而是做不到,是不可能。于是文学史家在他们所写的文学史中,譬如,据说中国唐代创作的 诗歌大概有10 人,不同程度地讨论几百首诗歌;中国人编写的外国文学史,所展开讨论的作家一般也都限制在两位数以内,集中解读的作品多则在百部左右,把提到的作品算在内一般也就在六七百部上下。在这些中外文学史中集中阐释的作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就会称为经典作家,集中阐释的作品我们也会称为经典作品。 ③人们面对浩瀚的文学世界,只选择了一部分来接触,这并非意味着要放弃全面把握认知对象的愿望,而是要同时实现两个目的:一是较少的认知投入;二是要了解更多。前者是量力而行,后者是靠近认知目的。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两个目的呢?其基本思路就是企望以“较少”代表“许多”。文学史家和批评家所提供的所谓经典不论恰当不恰当,其核心标准就是这些作家作品的“代表性”,意在通过这些“代表”来实现 的目的。 ④由此可见,文学经典就是“读者认知需要的代表”。历史上经典的选择和确认首先发生在人类的教育过程中,这一反复出现的事实同样证明着经典与人们的认知需要的紧密关联。人们在生活的经历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疑问和困惑,这些疑问和困惑并非都是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价值认同、身份确证、理想的达成、生命的安顿等方面。虽然有很多学科都在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诸如哲学、伦理学、历史学、科学等,但文学能够以其形象的世界和仿佛完整的人生模式,给读者提供丰富的体验性的审视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文学经典是人认识自身和自身处境的最好方式。 ⑤文学经典进行攀谈,体验经典的情境和生命气息,打捞经典的价值和意义,还能激励人们把这一切逐步内化为自我的精神结构和在外气质。《诗经》中温柔敦厚的君子、《荷马史诗》中传唱千年的英雄,承载着无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自我塑造总是朝着理想进行的,现实世界常常不能提供理想的样本,在文学经典这样一种象征系统中,人们总是能找到更加富有张力的答案。对于迷惘者而言,尤其需要这样的向导。 ⑥由于文学是“个人发挥想象的乐园”,读者有条件、也有可能对作品所提供的生活情景进行二度想象和创造。无论是对经典意义上的追寻,还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都是读者独立

2020年上海宝山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宝山区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 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_________·潼关怀古》) (3)杜甫《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将来夫妻重聚的感人情景。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王遭到误解猜忌后,借诗句表明心迹,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2分)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B.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C.身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一个社会的心灵,当然只能反映在人的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者不难从中看出并把握时代的脉搏。 ①然正如滴水可见太阳 ②任何个人的观感都有其个别性 ③个人的观感也可以反映所谓时代精神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①②③ 二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2017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读

2017年徐汇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全解读) 一积累应用 10分 1. 填空题。(5分) (1)宋词有借助意象写秋的,如柳永《雨霖铃》首句“寒蝉凄切”,李清照《声声慢》下阕首句“满地黄花堆积”;有直接写秋的,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篇句“楚天千里清秋”。(3分) 【解析】注意“借助意象写秋”和“直接写秋”之区别。 (2)不少成语出自经典作品,如“豁然开朗”出自《桃花源记》,“贻笑大方”源自《秋水》中河伯自省被有学问的人耻笑。(2分) 【解析】理解性默写。《桃花源记》中有“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句。《秋水》有“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经典作品中的成语有很多,需要学生特别留意,如:功亏一篑(《诸子喻山水》)。 2. 选择题。(5分) (1)你乘游轮“夜游浦江”时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A )。(1分) A.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 河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解析】B项中“旌旗”和“舟楫”都是古代的事物,明显与浦江夜景不合。C项诗句译文是“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浦江何来曲曲折折,江水中何来“芳甸”呢?。D项中写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何来“平野”呢?A项中“灯火万家”和“星河一道”则比较符合题干表述。 (2)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中国人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家人用中医刮痧疗法给丹尼斯治病,。法庭上,面对控方律师嘲讽似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许大同感到百口莫辩。 ①填入上面语段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A. 虽然孩子病好了但许大同被指控。 B. 因为此事许大同被指控虐待了孩子。 C. 这成了许大同虐待孩子的证据被指控。 D. 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 【解析】一是要抓住前后句子的联系,二是要能够区分选项句子的区别。然后放入文中多读几遍。A选项有两层意思:一是“病好”,二是“被指控”,既然“病好”则证明刮痧疗法有效,“被指控”也就丧失意义了,且没有点名“罪名”。B项没有强调治疗结果且点明“虐待孩子”的罪名,而且能够起到过渡前后句的作用。C项句子的表述是有问题的,句子主干是“这是证据被指控”,“证据”怎么能“被指控”呢?D项放入空缺处太突兀。“许大同因为虐待孩子被指控”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和前面的“,”不搭。故选B。 ②下列为控方律师设计了提问,最贴切情境的一项是( B )(2分) A. 许先生,刮痧疗法怎么没能治好中国那些东亚病夫? B. 许先生,难道丹尼斯背上的印痕是你爱孩子的吻印吗? C. 许先生,你说“经脉穴位”能治病,能解释一下吗? D. 许先生,你就是靠这种野蛮治病方法活到今天的吗? 【解读】抓住“控方律师嘲讽式的提问及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误读’”应该不难看出选B。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卷(附答案、答题纸)

2019年上海市宝山区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校名、姓名、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1分) (2)位卑则足羞,。(《师说》)(2分) (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2分)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来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