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好单位的8个特征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好单位的8个特征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好单位的8个特征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好单位的8个特征

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好单位的8个特征

我曾经说过,有5%的人是真正适合创业的,但是95%的人是适合就业的。要就业,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单位——好单位是合适的单位,对别人说来是好的单位不见得是你的好单位。

80年后很伟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什么都敢干,但是不知道是在干什么”,今天我们碰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大家交往的对象和选择单位的机会多得多,但是知道怎么选择的可能性也少得多。社会学家怀特曾经说过,“什么叫自由?自由就是一个更加迷茫和郁闷的时候”。因为有这么多单位,但是却不知道怎么选。真正适合我们每个人的单位是对应着我们某些个性特点的,根据我的观察与思考,提出好单位的8个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要点,希望这个演讲,对大家思考怎么样选单位也许有点帮助。

第一,有你喜欢兼擅长干的职位内容

这是我讲的好单位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它给你的机会和让你做的是不是吻合你个人朴素的喜好?“朴素”的意思是你自己的喜好,不是其他人加给你的,也

不是社会上流行的看法。中国有一位学生叫赵力,写了一本书叫《中国昆虫记》,他从小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蚂蚁,高考时他母亲管他,说“小孩子不好好读书,一天到晚的就会玩这些小东西”。他爸爸却说“孩子就喜欢这一点,你就让他喜欢去吧”。所以他一直维持了他对昆虫的爱好,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按照他的专业去选择对口的工作,而是选择上山研究昆虫,尤其是研究蝴蝶。现在他是中国公认的世界级的蝴蝶专家,在蝴蝶的领域里没有人能跟他媲美。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很多农村来的朋友,其实我们小时候最大的玩具也是昆虫和小动物,癞蛤蟆、青蛙、飞蛾、蚂蚁,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成为像赵力那样的专家。你们将来有很多人会去考公务员,就会发现哪怕你到一个小小的街道去应聘一个职位,至少要跟五六十个人拼。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做公务员,但是很多人都去竞争一个岗位。很多人非常知道他喜欢创意,但是他却不会去选择去做创意专家。

所以选好单位的第一个标准很重要,就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喜好?很多人说我没有啊,或者说我不知道。好,从现在开始你要经常问自己:我这个人到底喜欢干什么?从大一开始你们就问自己这个问题,然后根据纯粹发自内心

的答案,或者做社会实践,或者找实习机会,或者给自己整一个社团,反正除了守你的本分以外,很重要的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像科学研究,你不断提出一个假设,或者证实、或者证伪。如果你一年四季一会儿喜欢这个,一会儿喜欢那个,四年就有16次选择,你要坚持不断地进行这样的拷问,四年下来你是一个明白人。假如这16种都是否定的,你就知道这16种情况都不适合自己;你再去选的时候,至少可以排斥那些已经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所以我说,选工作是个熟练工,千万不要到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去找工作,那时候你就是个生手,你不知道怎么找工作,你要在开始上大学的时候把它当一个活来考验自己。如果后来你发现可能有三个方向适合我,你就可以多做一些活。怎么做呢?如果你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搜集了800份资料,你就会发现,关于这个问题的认知你达到了前无古人的程度。根本不用写文章,你仅仅是搜集、研究了那么多篇资料以后,你对这个领域中可能存在着什么问题,你就比一般人知道得多。所以,你还要学会把自己这个领域中间的爱好相对集中一下。

反过来你要了解单位怎么看你是不是一个好同志?除了职业相关以外,一个真正好的人才是一个“三自”人才,即三个“Self”:

(1)没人给你打钟,你要自己眼里有佛。我母亲从小就跟我说要自己眼睛里有佛。喜欢干,干了就有乐子;不会只做老板让做的事情,有开创性思路。

(2)自我反思。昨天干的活今天再干,就比昨天上一个层次。然后再干,又上一个层次。为什么?他每干一个活,就会想这个活应该怎么干才好。

(3)自我批评。你一定要知道,老板最喜欢自我批评的人。因为自我表扬的人很多,自我批评的人却不是很多。自我批评的人就显得你很谦卑,姿态不一样。

因为你是一个明白人,你能够自我反思,能够自我批评,说明你有姿态,在这种情况下,老板会非常乐意选择你。你如果是在爱好工作的基础上做好了这“三自”,你这个人在老板的眼里就是做人做事都是非常到位的。好单位不是简单的说这个单位好不好,它是互动的,这个单位不见得是一个大公司,也不见得给你多高的一个职位,最重要的是它给你的东西是你最喜欢的,至少是相对喜欢的。

第二,是否容易找到良师益友?

单位是个相对理性的组织,获得单位的资源,熟悉相关的业务,包括能更好地作为单位成员去挖掘社会资源,需要单位有人更热情、有效、积极地帮助我们

理解业务与工作的路线图与行动指南。在一个单位里面,找到良师益友,甚至比好的物质待遇还要重要。

判断一个单位好不好,最重要的是他让你去练活的地方有没有人当你的点拨者。如果没有导师的话,你对了不知道哪里对;错了也不知道哪里错。最后只能看到一个结果,正巧你那个结果做得不错,可能就行了。进了一个单位以后,如果你这个单位有一个比较好的培训指导体系,虽然你在掌握技能方面比其他人都差得多,但他能够点拨让你明白,这个事情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要那样做。其实我们在大学里面,除了挖掘爱好、扩展社会知识外,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良师益友非常重要。如果你在学校里懂得寻找良师益友,你到一个单位里面,你的第一反应不是跟老板一定要多少工资,而是两个最重要的东西:第一,一定要找到老板中间能够跟你做良师益友的人,使你在最短的时间里比其他人进步快得多,只要你有足够的技能老板就喜欢你;老板一喜欢你,工资就会高,为什么呢?随着你技能的增加,老板就会说你行、果然会干活,所以就会自觉的给你加钱。随着你的技能和管理能力越强,在一个职业管理当中,你的要价能力是直线上升的。你要这个指导培训体系,最主要的是要缩短你和其他人获得并掌握技能的距离,

在最短的时间让自己成为一个在技能上能够超过别人的人。第二,在一个单位,最好减少要求现金的报酬,而最多的要交流、进修、培训、学习、派遣的机会。为什么?你每要一次现金,老板对你的恶感就增加一次。你出去培训一次,交流一次,钱就会固定在你的身上,这些是可以让你进步的;你用较短的时间来完成职业成长周期,就意味着你和老板谈判时的要价能力要高得多,比你一开始要多少钱要划算很多,而且空间也会大很多。

第三,是否存在多种成长路径并存的模式

基础专业训练与多次尝试空间的并存,让你以最快速度熟悉基本工作,有系统的训练与辅导项目,同时有成系统的熟悉工作要点的安排,提供一定的时间框架,允许你在不同岗位空间寻找相对适合你的特点的安排。

我们有很多种成长模式,一种是找个工作干一段时间,然后再找一份工作再干一段时间,前一个工作对后一个工作的职业地位推动不大——如果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爱好是什么的人,他的工作方式可能就会这样;第二种成长模式,你比较明确干你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基本在一条线上变动,通过每次变动增加你在这条线上所需要的特殊能力。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专门做咨询行业,他的专项就是糖

尿病患者研究,他已经70多岁了,一直在这个行业当中摸索。他最早在一个公司工作,然后去了医药研究公司,后来又回到这个公司,后来又去了一个制药公司,然后去了美国的卫生国务研究院,但是一直都是围绕糖尿病患者研究这个方向的。因为在价值链不同的部分他都经历过,所以他在这个领域里面是公认的全球最棒的人之一。这个模式是螺旋式上升的;第三个模式是相关波浪上升,就是我找的下一个工作不见得是这个领域中的,但是在这个领域用得上,后一个工作又用得上,所以能力就可以不断的发展。所以如果有些单位签约时要签你8年或5年,这不一定是一个好单位。为什么要发展空间?是因为如果你要想在任何一个模式中选择的话,都有选择的机会。所以一个好单位应该容纳你多种成长模式。

第四,规范条件下的鼓励与尊重型的文化

你们跟我们最重要的不一样是什么?我们是多生子女的残余,你们是独生时代的先锋,这两代人有非常重要的文化差别。今天以80后为主体的员工文化,需要老板与管理者以更加平和的心态多与大家沟通,管理者要更像服务生,权威来自于示范与说服,命令与红包还是需要的,但是比重大大下降,好玩与尊重比以往空前重要。

问题是今天当你们到了一个单位以后,马上遇到一个问题,单位里的领导基本上是多生子女的残余一代,他看你好还是不好的标准,多生子女的标准还是主打。而你就是独生子女,你看一个人好还是不好是另外一种看法。所以这时,我们看一个单位好或者是不好,跟单位中的领导对待独生子女这一代的时候容忍的空间和沟通模式是很有关系的。对于新一代的职员来说,沟通的重要性远远多于领导,不是说因为你是老板就具有天然的发言权,不是因为你是主管,随便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从小这一代人在家教中养成的思维习惯。

在两个月以前,《头脑风暴》专门做了“挑战跨国公司”的话题,跨国公司不就最强调规划吗?但是,跨国公司很多老总没有很认真的想到中国独生子女这一代的文化,所以我们要认真地想它的规划是不是我们真的喜欢的。诺基亚提出了一个文化,得到了很多单位的认同,就是淡化上下级关系,世界是平的,单位也是平的,你不要以为你是主管,就可以天天装主管,虽然有上下级关系,但是你发挥的作用不是一个领导者,而是一个朋友或导师。我为什么尊重你?因为你有知识、有经验、可以说服我,所以我尊重你。

第五,成长型业务与学习型氛围

新业务与新的管理模式在新的时代更能产生新的机会与发展空间,我们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强,任何的创意的价值只延续较短的时间,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新知识,一个好单位是鼓励并为这种学习提供大量资源的组织,而且在学习管理与全员学习上形成了一种崭新环境。

去年的《时代周刊》说我们今天是一个什么时代?YOU时代。YOU是什么?你。我们每个人是这个时代的主角,类似于“我的地盘我作主”。由于每个人都自主,高度多样化,所以,这个时代会产生更多的新鲜东西。这使得每一个单位必须得不断创新,对员工来说意味着需要有不断的新技能。怎么样才能有新的技能?不断学习。今天每隔几年,你要不断学习新的东西,不断的有知识交叉,才会发现你会比别人强一点,才能满足为社会服务提供产品。

这个社会不管你学什么行业,如果真的要创新,一个专业根本就不管用。美国一个普通人至少学过两点几个专业,所以比我们普通人要强。千万不要把你学的专业当作一个口味到处去找对口的工作,对不了口的。因为你学的东西在那个口味里面是最基层的,但是在另外一个领域,可能你发挥的作用就跟人家不一样。所以,未来将进入到不是学什么找什么工作的时代,而是学任何东西都是在这个

领域中形成的职业训练的习惯,而不是真正的职业知识。

1981年我学法律的时候,我们国家好多法律都没有,我们学两个核心专业:第一,苏维埃法制;第二,资产阶级民商法,西方的。这些东西本身都不是在我们真正的生活里面的,但是他告诉我们两样东西,第一,学法律要非常规范,第二,要善于思辨。至于是不是干法律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严谨,要善于思辨。你总是把活的能说成死的,把死的能说成活的。坦率的说,你们四年毕业时学的东西可能超过95%都忘记了,但是经过管理学训练的,显然跟受过化学训练的人不一样。实际上,如果一个机构要用你,不是用你的知识,而是用你训练以后留下的职业特点,他跟你训练形成的技能特点有关。所以,一个学习型的单位会不断的给你学习的机会,如果一个单位不让你学什么新东西,也不给你更多的机会,你就知道这是什么单位了。

第六,对个人偏好与特长的善用

这个时代的新员工更有表现自己个性的特点,而且说到底没有人是真正的没有价值与没有优点的,只是看我们把他放在什么岗位上。今天好的单位不只是提供规范的管理与公平的机会,也要在发现个人特点,与善用个人的特点上有更加

创意的管理模式。

其实我们除了大的爱好之外,还有我们自己个人比较细小的兴趣或爱好,所以,一个好单位在过了一个阶段之后,会对我们有适当的职业成长规划,结合我们个人成长的喜好、特点,把我们的特长发挥出来,并跟其他资源条件的特征结合,这样使我们更加明确地找到一个适当目标。一般来说,单位大了以后,他对个人的偏好会削弱,但是很小的单位,管理不规范,通常不会想到做这样的工作。真正对个人的偏好有可能顾及得比较好的是业务比较好的中型机构,当然还有一些相对来说高知识服务的机构。除了爱好,这个单位是不是能给自己独特的个性一个满足的机会,同时在职业成长方面,在一个公司自己的员工文化、其他的培训或者是很多的公司内部活动方面,是不是有机会能够把它表现出来。

第七,优秀品牌、阳光型领导与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在就职的时候需要一点点体面、一点点被感召还有公平的感受,与其他因素相比,我把这些因素放在最后面,他们是重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真的在一个单位拥有了前面的那些,你甚至可以帮助改善品牌表现、成为阳光型的管理者与帮助建立那样的考核体系。

一般来说,比较优秀的品牌,它有很强的社会认同感,他表面上的瑕疵都比较少,大部分粗略的错误可能已经被大大的削弱了,同时有一个相对阳光的地方。我们大部分现在的大学生不善于搞阴谋诡计,尤其是独生子女,其实大家都是相对比较直爽的人。相对来说大家愿意做台面的工作,而不愿意做台下的工作。这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愿意靠知识和能力赢得尊重的时代,这个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领导之所以能够让我们给你干活,是因为你台面上的本事。还有一个就是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纯粹的绩效考核本身有点枯燥,很多东西是机械的;但是如果只有魅力型的领导、没有绩效考核,你就会觉得不公平,因为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被这个领导看见的。

第八,找得到工作中与工作外的社会交际机会

一个人既可以在一个单位中变得被隔绝,连对象都找不到;也可以在单位内外有很多的交际机会,在技术、管理、经营与个人方面均有相当好的社会连接口。在几年之后,我们会发现发展的条件会有很大的差异。

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规模社交的时代,今天跟以往相比,全国人民每个人平均每年认识11位新人,其中白领认识15.9个新人,但是跟其他人相比较,白

领跟每个人实际交往的时间并不高,交往都是虚拟的,尤其是网上交往的时间比较多。我们在一个单位中,如果这个单位给我们学习机会,我们就可以发展同学;如果可以让我们有国际交流的机会,就可以在那些场合中认识一些国际人士;如果可以有机会参加外面的晚会或Party,我们可能就会认识一些社交活动中的朋友。所以如果两个单位相比较,一个单位相对开放性的给你提供社会交流的机会而另外一个较少,五年以后你会看得出来,在社会交流机会比较多的单位中,你的社会资本的水平比较高,而在另外一个单位社会资本的水平较低。你的社会资本越高意味着你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效率越高,你需要投入的直接成本也比较低;而社会资本越低,单靠自己解决问题,意味着你的投资较高,效率较低。社会资本是我们在社会之间建立网络、解决问题的一种技能,所以我鼓励大家从大一、大二开始发展社会关系,如果当你每年能够有6~7个相对来说不错的朋友或者是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士,你四年当中能够认识28个人的话,找一个工作是很容易的。

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方观点是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首先,我们来明确以下几个概念,毕业大学生是已经接受过高等学校教育的人,是社会技术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具有劳动愿望和劳动能力的人才,在此我们需要强调大学生包括高职高专毕业生。然而事实证明我国大学毕业生专业素质和能力仍然很欠缺,正因为如此大学毕业生优先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检测自己学习成果、认清自我的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优先的选择就是就业。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且具有劳动愿望的人参加社会劳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的过程。而大学生所具有的劳动能力与劳动愿望恰恰是与就业的需要相吻合的。这就更加证明了大学生毕业应该先就业。然而创业则不然,创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从何者能够使大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使生活更平稳的角度来讲,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 那么,大学生毕业为什么要优先选择就业呢?我方认为有三点原因: 第一点,对于个人来说,现实生活中毕业大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还十分有待积累,想要在人生中有所建树、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必须有扎 实的基础,获取足够多的经验,因此就需要我们先就业,了解社 会工作实际情况并在社会中得到锻炼,通过就业的多种选择性, 确定自己适合哪方面工作,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二点,对于家庭来讲,大学毕业生承担了父母多年来寄予身上的太多希望,他们希望孩子能过上一种平稳的生活,但大学毕业生一旦选 择创业,却让父母也背上了不必要的压力,大学毕业生面对社会 虽然缺乏的很多,但却是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群体,既然 已经步入社会就要通过自己来获得自我的基本生活保障,每个人 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面对现实需要我们考虑到自己 以外的人。 第三点,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毕业后就已经步入了社会,当一个人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时,实际上就是增加社会负担,当大多数毕业生 不具有成为社会领导者的能力时,那我们就要虚心的成为社会工 作的参与者,因此大学生毕业以后优先选择就业既可以为社会减 轻负担,又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从而更稳定的积攒自己所需的 东西逐步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综上所述,所以我方认为大学生毕业以后应该优先选择就业。从而达到大学毕业生尽快适应社会,使生活更平稳的目的。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一般来讲,大学生毕业后有两个选择:一是找工作,二是继续升学进修,最起码选择继续进修的同学已不算是失业。而对于希望找到工作而未能如愿的毕业生,就业难无疑就成为了他们面临的头等问题。 其实进入大学时,伴随我们的就不仅是4年的学业,就业问题就已经开始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现今,招聘会上的宣传栏上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些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毕业以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也就是关于大学生好就业问题的调查。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30万余人,社会就业压力大,很多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有过四分之一的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一是经济知识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人才;三是心理素质,有的大学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问题等因素。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大学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 与发达国家比较,美国约有2.7亿人口,大学近4000所,若要达到如此的比例和规模,中国需要办20000所大学;即使按照韩国目前高等教育的规模水平,中国也要办近10000所大学才够。国内总共才1000多所普通高校,即使算上成人和民办高校,也不过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的人数还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 2.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调查发现,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薪水是人们对一份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在2003年北京团委组织的一次针对毕业生的调查中表明,大学生们对薪水要求并不低,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56%)人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其中只有15%的人能接受每月挣1000-1500元,两成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资在1500-2000元,认为2000-3000元比较合理的占21%。 3.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李国忠指出:“其实现在我国的很多地方还是很需要大学毕业生的,比如说基层单位、中西部地区、低收入的技术工作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毕业生也并不过剩!”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结构性问题,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现象。有一项对3000余名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表明,首选到北京工作的高达74.8%,首选去中西部地区的仅有2%。这些毕业生的收入渴望值是每月2000至4000元,低于月薪2000元坚决不干。这就表明大学毕业生有主动不就业的可能性。北京某高校的调查表明,未找到接收单位的毕业生中,准备考研究生、博士生者占总人数的比例高达40.8%。同时,大学毕业生未签约就已就业的大有人在,他们很可能未列入已就业统计。原因可能是单位借口试用不愿签约;从事临时性工作;毕业生自主创业未能列入签约统计。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调查报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独生子女第一代……现在的大学生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11月20日后,各招生单位将会蜂拥进入各高校抢人才。那么究竟大学生们最喜欢去什么企业?他们的就业价值观是什么?他们怎么找工作?大学生最希望从事什么职业? 不同单位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别,而同一个单位内部职位也是千差万别的。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工厂里“坐办公室”与“进车间”一样,这中间不仅有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差别,同时还有工作地位的差别。这次调查的职业问卷栏中专业技术(26%)、管理(24%)和策划(19%)等位于前列,而这三种职业也是目前社会上比较吃香、发展前景较好的,现在大学生在职业的选择上更加趋于实际,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大学生对社会的趋同。其结果必然造成学生择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择业与毕业生本身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前三位之下顺延为销售人员8%、行政人员8%、公关人员7%、财务人员4%和其他4%。 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标准是什么? 高校学生职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变化。据1995年浙江大学学生就业价值调查和1996年《北京大学生毕业生的调查》,收入高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职业的第一因素。而对这次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为发展前景(19%),其次为施展才干(18%)、薪酬福利(16%)。虽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响毕业生选择就业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对学生来说,就业的心态理性化,心理上比较稳定;对用人单位来说,则个人事业发展前景上更多,变提供高薪福利为提供人才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从而迎合毕业生在事业成功和实现个人价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环境占13%、经济效益占11%、所在城市占9%、专业对口占 4%、出国机会占4%、解决户口占4%、知名度占2%。 ---------------------------------------------------------精品文档-------------------------

大学生如何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如何增强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导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随着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学生一毕业就等于失业早已不是危言耸听。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在就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呢? (一)掌握专业技能,扎实基础知识。 在大学期间,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这是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像盖楼一样,首先是地基,就业竞争力的地基就是专业技能。如果没有打下好的基础,没有过硬的专业技能,用人单位就不可能聘用你,特别是在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如此严重的情况之下。所以,在大学四年期间,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努力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扎实基础。 (二)培养自身的基本素质 大学生在具备强硬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应具备最基本的个人修养。其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文明礼貌、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许多方面。专业素质在求职和任职的过程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甚至被许多人形象地称为就业的“敲门砖”,但专业素质是要以基本素质作支撑的,良好的基本素质可以保证专业素质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大学期间不仅仅只学习知识,还要学会如何做人。作为师范生,以后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必备的。在闲暇时间,我们可以在图书馆看看有关教师教学及礼仪的有关书籍,例如《不跪着教书》、《给教师的一百条新意见》、《教师礼仪的99各细节》等等。 (三)培养敬业精神,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 敬业精神是人类最伟大的精神之一,大学生要想在企业立足和发展,没有敬业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一个工作认真、热情、尽责、高效、进取的大学生就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大学校园也可算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在校期间,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例如:参加学生会竞选,为广大学生服务;申请勤工助学,为校园服务等等。在此过程中可积累各种为人处事的经验及培养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四)拓宽知识面,朝多方位发展。 现在的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倾向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范文(一) 为进一步研究分析我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 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毕业生就工作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展本项调研工作。 一、调研工作组及人员组成 为确保本次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人文学院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毕业生就业调研工作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环节,本次调研将为下一步开展就业工作提供依据。 二、调研目的 了解我院就业工作的现状、毕业生对学院的要求,提出就业对策措施,适当提高就业率。

三、调研内容 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形势是十分严峻。)一( 1、20xx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云南省高校毕业大学生与20xx年相比增加2万; 2、“十一五”期间,需要就业岗位163万,只能提供就业岗位100万; 3、今年地方乡镇合并,到国家机关就业难度较大; 4、国有企业减员增效,不可能吸纳太多的大学生就业; 5、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人文学院研究生数量有限; 6、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 7、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8、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 9、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10、农大的优势就业专业是农科类,人文社科处于不利地位。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就业形势很严峻外,学生的就业观念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目前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正在进行改革,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减员增效,不可能提

大学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该如何提高自己的 就业竞争力 今天想和大家探讨的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问题。谈起竞争力,很多的同学都会把竞争力和职业能力混淆,实际上,你的就业竞争力要比你的职业能力的范围广很多:掌握信息的多少啦、人脉的广泛程度啦都能够提高或者制约你的就业竞争力。其实和大家在平时的交流中,自己也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确实是一个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大学生就业的紧迫性。我们一方面在要求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培训机制、加强就业引导、提供信息服务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大家提供有利条件之外,我们大家自己也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让自己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位。

一、抓紧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其实,这个也就是我们大家平时理解上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你求职成功的关键。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现在的就业竞争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是我们自身综合素质的竞争。很多同学都是到找工作困难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在大学四年里没有系统的掌握好相关的技能而懊恼不已。所以说,大家应该在大

一刚刚进校的时候就给自己做一个大学规划,充分利用好大学的四年时间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前做好就业的准备。而且,要树立职业观念,不要什么东西都去尝试,这样到头来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不精。在这里也再插一句,学校里有很多很优秀的社团的,但是不是任何社团都适合你的参加,需要你及时理性的去分析,找到自己最适合的社团,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其实,综合素质就是你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这些素质会综合体现在你的交际能力、创新能力、运用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就会使自己有信心,有了信心就能够比较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我们大家除了打好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功底之外,还有三大实践环节也同样的重要。第一就是做人的实践环节。这点其实很重要。当你成为一名职业人的时候,你就不能像在大学那样娇气或者有自己的小脾气,你需要学会关爱他

大学生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环境因素 人们生活所在地的软环境,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就业观念、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当地的高等教育水平等对人的形成和发展进化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人类活动给予社会环境以深刻的影响。中国正处在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人口、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人类发展八大社会发展指标看,无论是相对差距还是绝对差距,我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地区差异,这种差异对毕业生的流向具有较强的冲击力。 1.区域的生活质量 那些在社会软环境方面令人满意的地方才会使人留下来长期生活和发展。生活质量是大学毕业生们选择自己的就业流向时,考虑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城市的居民收人、居住质量、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人居环境、就业率等”都是考察一个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生活质量高的城市很显然对毕业的大学生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因此,社会环境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区域选择有影响作用。 2.地区的就业观念 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也导致各地社会观念的差异,表现在就业方面,就是就业观念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就业观念比较开放,对职业的高低贵贱之分比较轻微,而且社会舆论对于各种就业的价值取向比较包容。只要是通过个人努力获得职业成功,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会得到社会的认可。相反,在就业观念偏保守的地区,对职业区分比较看重,只有那些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或其他大型企业等所谓“主流”单位就业才会得到认可。这种保守的就业观念限制了人才潜力的发挥,阻碍了人才的流动,进而削弱了区域的就业吸引力。 3.高等教育水平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大本科招生量。高校的大幅度扩招为大学生在就业流向区域上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正是这种学习迁移消除了人们迁移的障碍。一方面,欠发达地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才在毕业时绝大部分流向了经济发达地区另一方面,教育水平发达、经济发达地区对毕业生流向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就造成了在短时间内,高校扩招越多,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越多,而经济发达地区人才流人越多的现象。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的不平衡,就会导致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产生差异。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区域差异又会挫伤高校投资主体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济因素 1.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大学生就业吸引力的影响 中国地域广博,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而改革开放的实施大大转变了中国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使其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

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大学生择业问题 摘要:对于面临择业选择的毕业大学生来说,如何在诸多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至关重要。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可靠且客观地方法。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在考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本人的兴趣爱好,单位所处的地域,单位的声誉,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六个准则时,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根据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将这一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加以解决。应用萨蒂提出的“9标度法”,为两两不同的要素比较结果赋值,建立比较对称逆矩阵,进而求得各要素所占权重。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分别计算目标层与准则层、准则层与决策层之间的权重,进而建立目标层与决策层之间的联系,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必须强调的是,在应用层次分析中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经过分析,我们最终选择长安汽车公司,过程一致性均通过检验。 通过题目的分析与求解,我们看以看到层次分析法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的优点,同时可以发现这种方法的缺点。尤其是在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时,人为主观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很大。为克服这个缺点,我们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引进了“三标度法”和最优传递矩阵法,简化判断过程,减小在判断模糊性关系时的误差。 本模型成功地解决了该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问题。模型推广后,易于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作选择,填报志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同时,其中采用的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离散模型的普遍方法,在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关键词:就业、层次分析法、9标度法、决策、三标度法、最优传递矩阵法 一、问题重述 面对毕业与就业,每位大学生都将做出决策和选择。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3)本人的兴趣爱好,(4)单位所处的地域,(5)单位的声誉,(6)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结合自己的观点及具体情况,选择三个(或三种类型)的单位,建立决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方法)。 二、问题分析 在此问题中,大学生在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时需要兼顾多个方面的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例如此题中的(1)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3)本人的兴趣爱好,(4)单位所处的地域,(5)单位的声誉,(6)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等。同时,若我们给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并提供该工作岗位的这六个方面的信息,供客体选择时,客体对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别:电子信息及其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10通信工程 组长:李健学号:201002030013 成员:汪静静学号:201002030006 王旭文学号:201002030023 夏娟学号:201002030026 王莹莹学号:201002030036 刘冠廷学号:201002030049 刘慧娟学号:201002030052 黄静学号:201002030057 刘书龙学号:201002030062 姚稳学号:201002030065 向祖庭学号:201002030066 时间:2012年10月28号--2012年11月03号 指导老师:刘会平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就业形势,这场经济危机不仅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还导致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各校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面对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全国大学扩招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走向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势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进行各方面的调查,问题涉及大学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素质价值观工作 调查方案设计 一、调查目的:为了解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学校就业指导,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更好地调节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供需关系;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为同学们在今后的求职就业过程中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安阳工学院本、专科应届毕业生 三、调查时间:2012年10月28号至2012年11月03号 四、调查内容: 1.学生的就业去向 2.学生的就业态度 3.关于就业指导方面 五、调查形式:调查问卷共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回收率高达99.6%,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限选题三种方式来设计问卷。

当代的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导致求职时四处碰壁。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要求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价值观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由此而趋于功利性,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适的单位视为成功,反之,则被认为是失败。适应社会需求,端正择业志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政府行为以外,大学毕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

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机会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的职业,先要未雨绸缪,及时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努力使自己的“长处”更长,把“短处”补长。“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效力、坚持不懈地沿着目标前进,就必定会获得成功。 其次,要有良好的就业心态。就业本身就是一种竞争。由于大学毕业生年轻,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一旦在就业中遇到挫折,很容易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因此,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于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很重要。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要充满自信,勇敢地去面对竞争,即不能妄自菲薄,缩手缩脚,不敢“推销”自己,也不能狂妄自大,对单位挑三拣四,最终“高不成,低不就”。要清楚地认识到,求职遇到的困难、挫折、委屈是暂时的,在所难免的,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关键是对待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摆正位置、调整心态,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作出正确而理智的选择。 第三,要有创业的精神准备。具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在20%至30%,而我国仅为1%至2%。勇于创业,既是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是实现大学毕业生理想的一条捷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1

调研报告 时间:2011年5月 报告人:XXXX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XXXXXXXXX 学号:XXXXXXXXXXXXXXXX

目录: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3) 一.调研时间: (3) 二.调研地点: (3) 三.调研目的: (3) 四.调研内容: (3)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3) 2.调研报告数据分析 (5) 3.一线、二线城市人均年收入及房价对比 (6) 五.调研体会: (8) 【附录1】 (9) 【附录2】 (10)

大学生就业城市调研报告 一.调研时间:2011年05月 二.调研地点:上海海事大学 三.调研目的: 通过对上海海事大学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就业城市的调研,初步推算当代大学对于将来在一线城市还是在二线城市就业的趋向。到底是繁华的一线城市吸引人,还是有潜力的二线城市更能获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 四.调研内容: 1.历年大学招收及就业分析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面对当代大学近几年的扩招,导致现在大学生的数量急速上升,从有关数据可以看出,从03年到10年大学生毕业数量已经翻了个倍,但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而2011年的最新预测也显示了今年的大学生招生人数已经逼近700万大关。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每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对于市场需求来说都是供大于求,再加上往年待业的大学毕业生,竞争就变的尤为激烈。我们来看看全国近5年的高考报考人数以及录取人数的变化。从下表可以得出高考人数一直处于下滑趋势,但录取人数却在不停

(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高录取率的背后其实隐藏着高失业率。2010年,《商业周刊》撰文指出,中国将有超过25%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据统计呢,自2003年以来大学生的累计失业人数已经突破2000万。考上大学时信心满满,顿感前途一片大好。但毕业了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这样的心理落差谁来填补呢?当然,就业难的问题是由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但大学毕业人数过多并长期积累,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达不到要求,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这种情况的产生与大学的常年扩招,高录取率无疑关系密切。所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的首要问题之一。当然在解决就业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对就业城市做个谨慎的选择。因为它有可能会影响你一生,以及下一代。 在我们所调查的500名大学中,很76%的学生决定毕业后从事于相关专业无关的行业。在他们看来原因各式各样,有人说所学专业并不是自己所最喜欢的,有人说所学专业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但更有甚者看到了大形势下的一些就业难专业,所以无奈之下才不去选择该专业就业。从大形势来说,有相关麦克思的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的半年后就业率较2007届(93%)出现明显下降。麦可思数据表明,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8%,其中,2008届“211”院校毕业半年后非失业率为89%,非“211”本科院校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88%。就业的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中,有26%是在毕业后半年内完成就业的。同时,《2009年上海市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上海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2746元、而2007届为3080元;2008届平均月收入下降幅度为11%,本科毕业生的收入较上一届明显下降。上海市2008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最高的专业大类为文学类,最低为理学类。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为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制造业;其中,电信及电子信息服务业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上海市就业比例最大的行业,有17%的本科毕业生就业于该行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是上海市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雇用了46%的本科毕业生。上海2009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规模是300人以下,其次是3001人以上;有50%的本科毕业生被企业规模在300人以下的雇主雇用。 从就业城市类型期待来看,上海市2010届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地域的期望不是完全合理的。上海2010届大学毕业生最愿意去的是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最不愿意去的是区县和地级城市。麦克思的专家王伯庆博士指出:当前,大学生选择大城市就业的择业观遭到广泛诟病,但其实他们并不是贪图大城市的享乐,很多毕业生住在大城市简陋的出租房甚至地下室,也没有经济基础去消费到大城市的文化娱乐。之所以“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市一套房”,原因之一是缘于对事业的追求。他们渴望成功,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城市由于经济和科技发达,总体来看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而成为大学生的首选。中等城市和大城市的两家公司,给出相同的薪酬,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大城市的公司,希望能够进一流的公司,做一流的产品。这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大城市不断攀高的生活成本,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带来的机会的稀释以及发展空间的挤压,使得一般高校、单枪匹马的年轻人很难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1.以理性心态对待就业形势,不怨天尤人,不怨众多竞争对手抢饭碗。有人群的地方,必然就有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自身学会看待社会,看待别人,又如何从社会正确对待自己。只要不过分强调自我,调整好就业心态,你就必定能在社会上找到适合的定位。退一步说,即使开始定位不准,你认为找到的并不是最理想的单位,然而,只要你能认识到首份工作只是人生事业的开端,是今后发展的起点,你就必然不会过分计较,不会后悔。 2.用现实眼光选择单位。找到地理位置、生活环境、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理想的单位当然好,但这种单位毕竟凤毛麟角,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今天选定的单位明天也许又不满意。对某些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实际上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成功成才。而有些同学互相攀比,总怕自己的选择吃了亏,这山还望那山高,结果是更吃亏。有位学生毕业时本来找到一家很好的单位,协议书签得很早,只是单位在生源地,是离广州深圳远一点的中等城市,到后来她认为与自己同样考出来的同学都没回生源地去工作,心理产生不平衡,觉得吃了亏,不愿去报到,最终失去了机会。虽然边远地区的条件差一点,人才资源薄弱,但正因为如此才是木秀于林,用不了几年就能挑大梁,成大事,我校过去不少毕业生敢于迈开这第一步,如今已成当地叱咤风云的人物就是例证。相反,在强手如林的单位不一定有很多的锻炼机会。对于这样的选择,有同学宁做凤尾不当鸡头,实际上,凤尾虽漂亮,但只不过是装饰的部分而已,而鸡头虽不扬名,然而它确确实实能带动自身成长壮大,成为一唱天下白的雄鸡。换句话说,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与特点找准位置,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先立业后必成事,而且很可能成大业。 3.对暂缓就业要有清楚的认识。暂缓就业政策是国家为了缓和当年就业压力的一项应急措施。实质上这也容易带来一种积累效应,毕业生积累成堆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调查报告当今大学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是有目共睹的,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并且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早日成才,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速度和前途。所以,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反映了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过剩,也反映出高校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结构不合理、社会就业机制不完善、就业市场不健全、就业观念滞后、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指导等问题。本文拟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作一分析。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一)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面临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局面,大学生就业难与社会整体就业环境有关。目前全国各类高等学校共有2000余所,在校学生约2100万。据教育部门的统计,现今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前后的就业率大约为70%左右。今年要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在600万人左右,还没有计算历年累计下来未就业学生人数。同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等等,都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进而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二) 一些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盲目择业现象严重。 (三) 毕业生就业整体结构性矛质突出。

(四) 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限制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一些高校在教学管理及实习环节上仍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加之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部分毕业生掌握的知识仍然停留在书本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五)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缓慢,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合理。不少高校缺乏科学的人才需求预测和规划,盲目追逐热门专业,导致专业趋同现象严重,使得专业人才的产出和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人才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在人才培养中仍存在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现象,使大学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的开展第二课活动,加强就业实践环节。比如开展“模拟求职演练”、举办“挑战杯”科技竞赛、营销大赛等活动。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师资力量,从实际出发,开设实用性较强、社会市场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使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知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展露头角,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2.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大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 教育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新型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加强就业观教育,转变就业观念,让大学生破除到国企、事业单位端“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区域的因素分析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的展开,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同时由于高校毕业生价值观念的引导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也呈现出不平衡的特征。这势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问题,以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为例,分析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特征,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和引导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影响因素;引导机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目前“市场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基本形成。然而,由于大学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上升,而社会提供的岗位又很有限,供给大于有效需求,使得大学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这里的就业难是指就业结构的不合理,在一些东部发达的区域呈现“人满为患”的情况,而另外一些西部较落后省市的就业岗位却“无人问津”。如果这种不合理的就业选择长期持续下去的话,会进一步拉大东西部的差距,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本文在问卷调查和文献阅读的基础上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大学生主要是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特征和影响本校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因素,从而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可行性机制。 二、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和特征分析 (一)东北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流向的状况 我们把全国分成东部、东北、中部和西部四个经济地区。四大经济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和发展特点。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六省。西部地区则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和内蒙等12个省、市和自治区。 本次调查共填写问卷100份,调查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2009级的学生。其中男生占得比例是42%,女生的比例是58%,这个比例与东北财经大学男女比例较为符合。 1.我们在对东北财经大学大学生生源地调查数据显示,来自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一线城市的学生占4%,来自省会级副省级城市的学生占12%,而来自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谈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择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人才市场用人标准和自身条件都不是很清楚,在择业观念上有一定的盲目 性,只是一味地追求“我想干什么”,而不考虑“我能干什么”,以导致求职时四处碰壁。因此,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也要求大学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的择业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认识价值观密切相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钱似乎在人们的生活中显得更为重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由此而趋于功利 性,有些大学生甚至以金钱、物质享受作为认识追求的最高目标,并以之来衡量人生价值的大小,这使得他们在选择职业时,将找到一个工资高、收入好、工作环境舒 适的单位视为成功,反之,则被认为是失败。适应社会需求,端正择业志向,是当代大学生的当务之急。这需要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政府行为以外,大学毕业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首先,要有科学的职业规划。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及早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对于大学生将来能否顺利就业非常重要。对很多毕业生而 言,与其说是“就业难”,不如说是“就业迷惘”,对自己未来发展缺乏科学规划,这往往也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俗话说,机会总 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大学生将来要找到理想的职业,先要未雨绸缪,及时明确职业目标,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储备和社会实践;同时,要通 过科学的认识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正确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概况: 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急剧膨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此前,我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完善的、符合‘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四化标准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可见,就业难的问题严峻而紧迫。 调研目的: 了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就业问题的看法,相应提出就业对策和措施,提高大学生就业率。 调研方法: 1、调研方法:调查以问卷为载体,采用自行编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通过随机调查,让我身边的朋友自行填写,并在我市师范大学校门口随机抽取10 0名学生调访,以较客观的方式收集到一定数量真实可靠的原始数据。 2、调研主题:“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 3、调研对象: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 4、调研结果:对大学生发放问卷,访谈相关人群,总结分析结果,并得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 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22份,回收问卷16份。经统计结果显示,6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大多数学生在半年内才找到工作,约占47%。结果也显示很多人对自己毕业后能够很快找到工作的自信度均偏

大学生如何才能成功就业

大学生如何才能成功就业 近年来,随着大学教育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问题,那么大学生如何才能成功就业呢?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 大学生如何才能成功就业的经验。 1、行业定位 就是要选定行业,认准一个朝阳而有成长前途的行业,远远比一个迟暮行业能获得更多的历练和收获,当然这不只是工作经验上的,还是糊口保障上。 2、职业定位 就像外表聪明美丽、性格活泼的不一定适合干销售一样,表面严谨沉闷的也没必要就非得搞科研。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处事解 决问题标态度和方法等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职业之路。在踏上职业 之路前,必定要仔细对本人做个评估:合适甚么职业、为甚么要从 事这个职业、本人的优势在哪里等等,将有助于未来的腾飞。 3、学习提升 我见过很多年轻的小伙伴,刚入职的时辰积极主动,勤学而上进,可是一旦到一定的时刻和职务,就转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空间, 其实这是很不好的。此刻的市场和行业成长的速度高过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只有在这类信息高速转换的过程中不断掌控那些有用的工具,才干提升。当然,学习也要有个计划,不单要学习行业内与工 作直接的,还要掌控相干的,否则一旦获得职务的提升而本人才能 不匹配,那就悔之晚矣。 上面这三项,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的踏入职场关头要素,实在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体味的。而此刻我们的学校的就业指导常常都是摆设,不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安排相关的实习和工作对接,造成了本已 待业苍茫的学子更是莫衷一是。不妨可以鉴戒那些职业技校的做法,

有针对性为学生选就业通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指导学生实习和待业。 影响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但不管是什么,只要我们摆正心态,积极向上,踏实勤奋,成功就业就不是问题。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状况的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推行和大学生文化、就业等价值观念的变化,大学生就业流向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国家社会经济、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及大学生就业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的同时,边疆少数民族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 当前大学生就业不仅表现出总量性失业问题,而且结构性失业问题也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大中小城市和城乡间的地域结构矛盾 1、全国形势看,高校毕业生出现“东南飞”现象,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绝对不足(赖德胜,2001);据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在京、津、沪、渝直辖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在内地省会城市工作的人数占到了总毕业生人数的 77%,而选择在中小城市和国家急需人才的边远、农村地区就业的仅占 8.6%。大学毕业生们所青睐的就业地主要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陈岩松,2004);另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在就业的区域选择上,有45%的毕业生最愿意到沿海地区工作(邵雅箐,2010);而另一项调查发现 58.5%的学生到东部 11 个省市参加工作,20.2%的学生则前往中部地区就业,而选择在西部地区就业的学生比例为 21.2%(孙祥,2011);1996---2000年的西部大学毕业生流向趋势可以看出:西部人才外流现象严重,西部大学生留在西部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而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加,且上升趋势明显,西部到东部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是一年多于一年(张燕天,2006)。 2、区域范围内,大量的大学毕业生"滞留"省会、中心城市和区域内相对发达的城市 通过对中央民族大学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在毕业后择业时首选地区的问题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将在北京就业,只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表示毕业后去西部就业(马钟范郑喜,2008);从目前来看,在农村基层就业的大学生数量不仅偏少,而且还存在较大规模的流失现象(崔翠利,2010)。 3、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发生变化,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 大学生西部就业可以简单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东部和中部的大学生毕业后前往西部就业,另一部分是西部的大学毕业生留在或回到西部就业(张燕天,2006);在《对内蒙古大学生就业问题探讨--以内蒙古财经学院为例》中,通过对该学院的2008届至2010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毕业生观念进一步转变,积极投身西部和基层,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