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系解名词解释整理

系解名词解释整理

系解名词解释整理
系解名词解释整理

(一)运动系统

1.骨膜(periosteum):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覆盖除关节面的骨表面,含有神经、血管,对骨的再生、感

觉、营养有重要作用。

2.板障(diplo):颅骨内板、外板之间的骨松质,内有板障静脉通过。

3.椎管(vertebral canal):各椎孔相通形成,容纳脊髓。

4.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5.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位于颈椎横突,有椎动脉、椎静脉通过。

6.隆椎(prominent vertebrate):即第7颈椎,棘突特长,活体易触及,可作为计数椎骨的标志。

7.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凸向前,可在体表扪及,平对第2肋,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8.筛板:位于筛骨,有嗅神经通过。

9.圆孔(foramen rotundum):位于蝶骨大翼,有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通过。

10.卵圆孔(foramen ovale):位于蝶骨大翼,有三叉神经的下颌神经通过。

11.棘孔(foramen spinosum):位于蝶骨大翼,有脑膜中动脉通过。

12.视神经管(optic canal):位于蝶骨小翼和体的交界处,有视神经、眼动脉通过。

13.眶上裂(superior orbital fissure):蝶骨小翼和大翼之间的裂隙,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神

经和展神经通过。

14.内耳门(internal acoustic pore):位于颞骨岩部,有前庭蜗神经、面神经通过。

15.茎乳孔(stylomastoid foramen):位于颞骨岩部,茎突根部后方,有面神经穿过。

16.破裂孔(foramen lacerum):位于颅中窝,有颈内动脉通过。

17.颈静脉孔(jugular foramen):位于颅后窝,有颈内静脉、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

18.舌下神经管:位于颅后窝,枕骨大孔两侧,有舌下神经通过。

19.翼点(pterion):额骨、顶骨、蝶骨、颞骨的交界处构成的H形缝,是颅骨的最薄弱处,内有脑膜中动脉

的前支通过,受外力打击时容易引发颅内大出血。

20.颞下窝(infratemporal fossa):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间隙,容纳咀嚼肌、血管、神经。

21.翼腭窝(pterygopalatine fossa):上颌骨体、蝶骨翼突、腭骨之间的狭窄间隙,有神经、血管通过。

22.桡神经沟(sulcus for radial nerve):位于肱骨后面,有桡神经、肱深动脉通过。

23.尺神经沟(sulcus for ulnar nerve):位于肱骨内上髁后方,有尺神经通过。

24.闭孔(obturator foramen):由坐骨、耻骨围成,有闭孔神经、闭孔血管通过(闭孔管)。

25.关节面(articular surface):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一般为一凸一凹,覆盖有关节软骨。

26.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由纤维结缔组织膜构成的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周围,包围关节,封闭关节腔。

27.关节腔(articular cavity):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含有滑液,呈负压。

28.韧带(ligament):相邻两骨之间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有增加关节稳固性、限制过度运动的作用。

29.关节盘(articular disc):位于两骨的关节面之间,附着于关节囊,将关节腔分成两部分。

30.关节唇(articular labrum):附着于关节窝周缘的纤维软骨环,加深关节窝,增大关节面。

31.滑膜襞(synovial fold):有些关节囊的滑膜表面积大于纤维层,滑膜重叠卷折突入关节腔形成。

32.滑膜囊(synovial bursa):滑膜从关节囊纤维膜的薄弱或缺如处膨出,填充于肌腱和骨面之间。

33.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可缓冲外力震荡,增加运动幅度。

34.坐骨大孔(greater sciatic foramen):骶棘韧带和坐骨大切迹围成,有肌肉、神经、血管通过。

35.坐骨小孔(lesser sciatic foramen):骶棘韧带、坐骨小切迹、骶结节韧带围成,有神经、血管通过。

36.(骨盆)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上方为大骨盆(真骨盆),

下方为小骨盆(假骨盆)。

37.股骨头韧带(ligament of the head of femur):髋关节的囊内韧带,内含营养股骨体的血管。

38.半月板(meniscus):膝关节中垫在股骨内、外侧髁与胫骨内、外侧髁关节面之间的两块半月形纤维软骨

板。使关节面更加相适,也能缓冲压力、吸收震荡,起弹性垫的作用。

39.腹股沟三角(Hesselbach三角,海氏三角):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是腹前外

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常发生腹股沟直疝。

40.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间隙,有锁骨下动脉、臂丛通过。

(二)内脏

41.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腭舌弓、舌根构成,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与分界。

42.咽鼓管咽口(pharyngeal opening of auditory tube):位于鼻咽的两侧壁,咽腔借此经咽鼓管与鼓室相通。

43.咽鼓管圆枕(tubal torus):咽鼓管咽口上、后方的弧形隆起,是寻找咽鼓管咽口的标志。

44.咽隐窝(pharyngeal recess):咽鼓管圆枕后方与咽后壁间的纵形深窝,是鼻咽癌的好发位置。

45.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作用。

46.梨状隐窝(piriform recess):喉咽喉口两侧的深窝,常为异物滞留之处。

47.十二指肠球(duodenal bulb):十二指肠上部与幽门相接处的一处肠管,长臂薄,管径大,黏膜平坦

48.十二指肠大乳头(major duodenal papilla):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内侧壁,是肝胰壶腹的开口。

49.十二指肠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duodenum,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于其下段表面的

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可以作为确定空肠起始的标志。

50.结肠带(colic band):结肠、盲肠肠壁的纵形平滑肌增厚形成,沿大肠纵轴平行排列,3条结肠带汇聚于

阑尾根部,是寻找阑尾的可靠办法。

51.回盲瓣(ileocecal valve):回盲口处上下两片半月形皱襞,可以阻止小肠内容物过快流入大肠,以便食物

在小肠中充分吸收,并可防止盲肠内容物回流如小肠。

52.齿状线(anorectal line):连接各肛柱下端和各肛瓣边缘的齿状环形线,上下的发育来源、血管、神经、

淋巴均不同。

53.肝门(porta hepatis):位于肝的脏面的横沟,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

肝的神经、淋巴管出入。

54.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55.胆囊三角(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区域,因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

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56.Oddi括约肌:肝胰壶腹括约肌+胆总管末端和胰管末端的平滑肌,平时出于收缩状态,使来自肝总管的

胆汁进入胆囊,进食后胆囊收缩,Oddi括约肌舒张,胆汁进入十二指肠。

57.易出血区(Little区/Kiesselbach区):鼻中隔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或干燥易引发出血。

58.声门裂(fissure of glottis):位于两侧声襞以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是喉腔最狭窄之处。

59.声门下腔(infraglottic cavity):声襞与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的喉腔,炎症时容易发生喉水肿导致呼吸困难。

60.气管隆嵴(carina of trachea):气管杈内面一矢状位的半月状隆嵴,略偏左,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器官

分叉的标志。

61.肺门(hilum of lung):肺的纵隔面中央的椭圆形凹陷,有支气管、血管、神经、淋巴管出入。

62.肺根(root of lung):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63.胸膜腔(pleural cavity):壁胸膜、脏胸膜之间的密闭、狭窄、负压的缝隙。

64.肋膈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由肋胸膜和膈胸膜折返形成,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此。

65.纵隔(mediastinum):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66.肾门(renal hilum):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有血管、神经、淋巴管、肾盂出入。

67.肾蒂(renal pedicle):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

68.膀胱三角(trigone of bladder):膀胱底内面,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构成的三角形区域,无论膀胱收缩

还是扩张,始终保持光滑,是肿瘤、结核炎症的好发部位。

69.前列腺沟(prostatic sulcus):前列腺体后部的纵形浅沟,直肠指诊可扪及,前列腺肥大时消失。

70.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子宫后面的腹膜从子宫体向下,折返到直肠前面形成,是女性腹膜

腔最低的位置。腹膜腔积液、积血时,多存于此,临床上可以通过阴道指诊和阴道后穹穿刺进行诊治。

71.子宫阔韧带(broad ligament of uterus):位于子宫两侧,略成冠状位,可限制子宫向两侧倾倒。

72.子宫圆韧带(round ligament of uterus):为一条索状韧带,起于子宫底前上外侧,经过腹股沟管,止于阴

阜和大阴唇。可以维持子宫前倾位。有淋巴管分布,子宫的恶性肿瘤可以借此转移。

73.子宫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 of uterus):位于子宫阔韧带的基部,延至盆侧壁,可以防止子宫垂脱。

74.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从子宫颈的后上外侧止于骶椎,维持子宫的前屈位。

75.阴道穹(fornix of vagina):阴道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两者之间形成环形陷凹。其中,阴道后穹最深,

与直肠子宫陷凹只隔阴道后壁和腹膜,临床上可经阴道后穹穿刺以引流直肠子宫陷凹的积液或积血。

(三)脉管系统

76.侧支循环(collateral circulation):血管主干阻塞时,侧支增粗到达阻塞部位一下的血管主干,使血液受

阻区的血液循环得到不同程度的代偿恢复。

77.卵圆窝(fossa ovalis):房间隔右侧面中下部的卵圆形凹陷,是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的遗迹。此处薄弱,

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78.Koch三角:位于右心房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其深部有房

室结,心导管术时不能过分刺激此三角区,否则会引起心律失常。

79.隔缘肉柱(septomarginal trabecula):右心室前乳头肌根部有一条肌束横过室腔至室间隔下部,有防止心

室过度扩张的功能,房室束的右支束和供应前乳头肌的血管经此到达前乳头肌。

80.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 valve complex):由三尖瓣、三尖瓣环、腱索、乳头肌组成,防止血液逆流。

81.肺动脉窦(sinus of pulmonary trunk):肺动脉瓣和肺动脉壁之间的袋状间隙,共3个。右心室舒张时,动

脉圆锥被倒流的血液充盈,三个瓣膜相互靠拢,肺动脉口紧闭,阻止血液返回右心室。

82.二尖瓣复合体(tricuspid valve complex):由二尖瓣、二尖瓣环、腱索、乳头肌组成,防止血液逆流。

83.主动脉窦(aorticsinus):主动脉瓣和主动脉壁之间的袋状间隙,共3个。左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圆锥被

倒流的血液充盈,三个瓣膜相互靠,阻止血液返回左心室。冠状动脉口一般位于主主动脉窦内主动脉瓣游离缘之上,保证无论心室收缩还是舒张,都有足够的血液流入冠状动脉,从而保证心肌的血液供应。

84.窦房结(SA node):心的正常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界沟上1/3的心内膜下。

85.房室结(A V node):是房室交界区的中央部份,位于Koch三角,将来自窦房结的兴奋搁延下传至心室。

86.心包(pericardium):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为外层的纤维心包和内层的

浆膜心包。

87.心包横窦(transverse pericardial sinus):心包腔在主动脉、肺动脉后方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前方的间

隙,可以插入两个横指,可以用于阻断主动脉、肺动脉血流。

88.心包斜窦(oblique pericardial sinus,Haller窦):位于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心包后壁

之间,可以用于阻断下腔静脉的血流。

89.心包前下窦(anteroinferior sinus of pericardium):位于心包腔的前下部,心包前壁与膈之间的交角处,心

包积液常存于此,是心包穿刺的较安全位置。从剑突与左侧第7肋软骨交角处进行心包穿刺恰可进入。

90.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于主动脉弓下缘,是胚胎时期动脉导管闭合的遗

迹,若未闭合则是先心病。

91.主动脉窦(carotid sinus):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部的膨大部分,含有压力感受器。血压增高时,

压力感受器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末梢血管扩张,从而使血压下降。

92.主动脉小球(carotid glomus):为扁圆形小体,位于颈动脉杈后方,为化学感受器,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

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当氧分压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时,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93.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由尺动脉末端和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发出3条指

掌侧总动脉和1条小指尺掌侧动脉。

94.掌深弓(deep palmar arch):由桡动脉末端和尺动脉掌深支吻合而成,位于屈指肌腱深面,发出3条掌心

动脉。

95.危险三角:鼻根到两侧口角的三角区,此处面静脉通过眼上、下静脉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面部发生

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以导致颅内感染。

96.静脉角(venous angle):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汇合成头臂静脉处,是淋巴导管的注入的部位。

97.肝门静脉(hepatic portal vein):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进入肝门注入肝血窦。属支:脾静

脉、肠系膜上、下静脉、胃左、右静脉、胆囊静脉、附脐静脉。收集腹盆腔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98.局部淋巴结(regional lymph node)/哨位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指引流某器官或部位淋巴的第一级

淋巴结。当某器官或部位发生病变或感染时,该淋巴结会进行阻截和清除。局部淋巴结重大可以反映引流范围的病变。

99.胸导管(thoracic duct):全身最大的淋巴导管,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而成,起始部膨大

称为乳糜池(cisterna chyli),经过主动脉裂孔进入胸腔,在脊柱前方上行,注入左静脉角。还接受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引流下半身和左上半身的淋巴。

100.Virchow淋巴结:左斜角肌淋巴结,食管腹段癌和胃癌时,常转移到此淋巴结。

(四)感受器

101.视神经盘(optic disc):眼球后极视神经起始处的圆形区域,中央微凹,即视盘陷凹(excavation of optic disc),有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通过。没有感光细胞,称为先理性盲点。

102.黄斑(macula lutea):视神经盘颞侧有一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的淡黄色小区,中央凹陷称为中央凹(fovea centralis),是感光最敏锐之处。

103.鼓室(tympanic cavity):位于颞骨岩部内含气的不规则腔隙,由6个壁围成,内有听小骨、肌肉、血管、神经、韧带。

104.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联通鼻咽和鼓室的管道,斜向前下方,作用是使鼓室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相等,以保持鼓膜内、外两面压力平衡。

105.椭圆囊(utricle):位于前庭后上方的椭圆囊隐窝,感受头部静止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水平方向)的刺激。106.球囊(saccule):位于前庭前下方的球囊隐窝,感受头部静止位置和直线变速运动(垂直方向)的刺激。107.壶腹嵴(crista ampullaris):位于膜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刺激。

108.螺旋器(spiral organ,Corti器):位于蜗管螺旋膜,是听觉感受器。

经济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1、通货膨胀税: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们手中货币的购买力。它一般是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执行经济政策的一种工具。 2、财富效应(也称庇古效应或实际余额效应):认为如果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及公债等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而导致财富增加,人们更加富裕,就会增加消费支出,因而将进一步增加消费品的生产和增加就业。 3、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分子是总产出(即,CDP),分母是资本、劳动和资源的加权平均数。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济增长是构成生产能力的诸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决定生产能力的各种因素都影响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因素也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两大类:总投入量(即劳动和资本的要素投入量)以及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即全要素生产率),其他(诸如土地、非正常因素、农业气候、劳动争议、需求强度)可以略而不计。由于全部要素生产率可以全面反映生产效率的变化,体现了技术进步的作用,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常被用以表示技术进步的速度,而且在分析经济增长因素时,也常常用技术进步替换全部要素生产率这一概念。 3、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标准解剖学姿势(anatomical position):人体直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2.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部分成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胸骨角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3.翼点(pterion):颞窝前下部较薄,在额、顶、颞、蝶骨的会合处最为薄弱,此处常形成H形的缝,成为翼点,其内面有血管沟,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通过,骨折时易伤及此动脉,是是临床上X线检查的部位。 4.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及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周围的纤维环和中央的髓核构成。 5.喙肩韧带:为三角形的扁韧带,连于肩胛骨的喙突与肩峰之间,它与喙突、肩峰共同构成喙肩弓,防止肩关节向上脱位。6.斜角肌间隙(scalene fissure):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之间的间隙为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通过。 7.咽峡(isthmus of fauces):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8.肝门(porta hepatis):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

称肝门。出入肝门的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9.Calot三角(或胆囊三角):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胆囊三角,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通过,因此该 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弹性圆锥: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其余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形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 骨上缘。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与声带突之间,称 声韧带,较前庭韧带厚而短。声韧带连同声带肌及覆盖于其表 面的喉粘膜一起,成为声带。弹性圆锥中部弹性纤维增厚称环 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抢救病人生命可在环甲正中韧 带处进行穿刺,以建立暂时性通气道。当紧急切开动脉圆锥进 行抢救时,注意切勿损伤环甲动脉吻合弓)。 11.声带(vocal cord):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声门裂是位于两侧声襞及杓状软骨底和声带突之间的裂隙比前庭裂长 而窄,是喉腔最狭窄之处。声带和声门裂合称为声门(glottis)。12.气管隆嵴: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 标志。(异物坠落偏向左侧) 13.肺门(hilum 0f lung):纵膈面即内侧面,与纵膈相邻,其中央为椭圆形凹陷,称肺门,肺门为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

系解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sternal angle: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 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骨髓bone marrow:为骨的构造之一,存在于骨髓腔和松质间隙内, 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存在于松质和幼儿的骨髓腔内;5岁以后长骨骨髓腔的红骨髓被脂肪组织所代替,称黄骨髓,无造血功能。 3.板障diploe:颅骨的内外板之间的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肋弓costal arch:第(7)8-10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 弓。肋弓是触摸肝、脾的重要标志。 5.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是连结相邻两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盘,其 构造可分为中央的髓核和周围的纤维环。具有弹性垫样缓冲震荡的作用。 6.颅囟(xin)cranial fontanelles:新生儿颅顶各骨尚未完全发育,骨 与骨之间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封闭,在多骨相交部位结缔组织膜较大称颅囟。 7.腱膜aponeurosis:阔肌的腱性部分呈薄片状,称腱膜。 8.Pterion(翼点)pterion: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 最为薄弱(该处骨板较薄),常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骨折时柯道子颅内出血。 9.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al recess: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 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10.咽峡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帆游离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 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肝门porta hepatis:在肝的脏面中部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 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2.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 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名词解释整理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系解名词解释

系解名词解释 1.骺软骨:位于长骨的干骺端,幼年时保留,成年后骨化遗留骺线 作用是使骨长长。 2.胸骨角:位于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两侧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的标志。向后平对第四胸椎体下缘。 3.椎间盘:为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部为髓核,周围部为纤维环,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突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神经,临床称为椎间盘突出症。 4.肋弓:第8-10肋软骨的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而依次与上位肋软骨构成软骨连接,在两侧各形成一个肋弓。 5.界线:由骶骨岬向两侧经骶骨盆面上缘、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骨联合面的上缘构成的环状线。把骨盆分为大小骨盆,同时也是小骨盆的上口。 6.翼点:位于颞下窝的前下部,由额、顶、颞、蝶骨会合形成的H形缝,此处骨壁最为薄弱,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7.斜角肌间隙:位于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之间的空隙,内有臂丛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8.膈:起止: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对肋骨和肋软骨;腰部胰左右两个膈脚起自上2-3个腰椎。各部均止于中央的中心腱。 裂孔:主动脉裂孔 T12内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 食管裂孔 T10内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腔静脉孔 T8内有下腔静脉通过

作用:是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胸腔容积增大,以助吸气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叫做腹股沟韧带。 10.腹股沟镰(联合腱):腹内斜肌的下部肌束行向内下方,跨过精索后延为腱膜,再向内侧与腹横肌的腱膜会合形成。 11.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内口为腹股沟管深环(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1.5厘米,外口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上方,男性内穿精索,女性内穿子宫圆韧带。补:股三角:由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内侧缘和和缝匠肌内侧缘围成。三角内有股神经,股血管和淋巴结等。 12.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它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13.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纵襞的下端的突起,胆总管和胰管开口于此,其距中切牙约75厘米。 14.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十二指肠空肠曲被十二指肠悬肌固定于腹后壁的右膈脚上,十二指肠悬肌和包绕其下段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十二指肠悬韧带,是手术中确定空肠起始的重要标志。15.齿状线:肛瓣与肛柱的下端共同形成锯齿状的环形线,此线以上为黏膜,以下为皮肤。 16.白线:肛梳下缘有一不明显的环形线,称白线。活体肛门指诊检查时可触及此处有一条环形浅沟,是肛门内外括约肌的分界处。17.肝门:位于肝脏面的一条横沟,是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肝左

整理的一些名词解释

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庆幸:为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高兴,是一种侥幸的心理。 无所事事:做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形容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干。 惹人注目:招引(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某种事物上。 伤脑筋:形容事情难办,费心思。 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大事不妙:指遇到坏事,想不到办法 无懈可击: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莫名其妙:没有谁能说出其中的奥妙来,有称赞意。现在则用以形容事情的稀奇古怪,难以理解。 诚惶诚恐: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无可挑剔:挑不出一点毛病或瑕疵,指非常完美。 仰慕; 敬仰思慕 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 小心翼翼: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仓促:做事急急忙忙,时间不充足,侧重指没有准备。 从容:镇定,不慌张。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杳无音信; 没有一点消息。 潜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一贫如洗:形容十分贫穷 无所不用其极:现指做坏事时任何极端的手段都使出来。 干预:是指过问(别人的事): 胆战心惊:发抖,哆嗦。形容非常害怕。 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不可终日; 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其恐慌不安。 冷嘲热讽:指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不屑一顾; 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言而不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完整版)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版

名词解释 1、药剂学(Pharmaceuticals)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2、药典(Pharmacopoeia)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3、处方药(prescription drug) 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能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4、非处方药(nonprescription drug) 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5、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6、助溶剂(hydrotropy agent) 多为低分子化合物,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分子络合物、复盐或分子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溶解度。 7、潜溶剂(cosolvent) 系指能形成氢键的混合溶剂。(P23)在混合溶剂中各溶剂在某一比例时,药物的溶解度比在各单纯溶剂中的溶解度大,而且出现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潜溶(cosolvency),这种溶剂称为潜溶剂。 8、酊剂(tincture) 指药物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或浸膏溶解稀释制成,可供内服或外用。(P149) 9、芳香水剂(aromatic waters) 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半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P147) 10、絮凝(flocculation) 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P153) 在一定条件下,微粒表面带有同种电荷时粒子间产生排斥力,而且双电层越厚,则排斥力越大,微粒越稳定。如在微粒分散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电解质,离子选择性地被吸附于微粒表面,中和微粒表面的电荷,而降低表面带电量及双电层厚度,使微粒贱的斥力下降,颗粒聚集而形成絮状物,但振要后可重新分散均匀。将这种现象叫做絮凝,加入的电解质称絮凝剂。 11、反絮凝(deflocculation)

系解英文名词解释

1.Piphyseal cartilage(epiphysial line)骺软骨(骺线) 长骨的两端膨大称为骺。幼年时,骨干与骺之间的有透明软骨,成年后软骨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的痕迹,叫骺线。 2.Pterion翼点 翼点是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骨质薄弱,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Paranasal sinuses鼻旁窦 又名副鼻窦,是上颌骨,额骨,筛骨,蝶骨内骨腔,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共四对,均位于同名骨内。由于鼻旁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续,故鼻腔炎症可蔓延至鼻旁窦引起鼻窦炎。 3.Diploe 板障 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内板和外板。两板之间的松质称为板障,有板障静脉通过。 4.Vertebral foramen(vertebral canal) 椎孔(椎管) 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及其被膜。5.Intervertebral foramina 椎间孔 相邻椎骨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6.Sternal angle 胸骨角 胸骨柄和体连接处微向前凸,称胸骨角,可在体表扪及,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 7.Intervertebral disc 椎间盘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 8.Costal arch 肋弓 为第8~10肋软骨各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为重要的体表标志。 9.Scalene fissure 斜角肌间隙 为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三角形的空隙;内有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脉通过。 10.Isthmus of fauces(oropharyngeal isthmus) 咽峡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1.Calot triangle(cystohepatic triangle) 卡洛氏三角(胆囊三角) 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2.Dentate line 齿状线 连接各肛柱下端与各肛瓣边缘的锯齿状环行线称齿状线。 13.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 肋膈隐窝 肋胸膜和膈胸膜互相转折处形成较大的间隙。 14.Renal region 肾区 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区域,为肾门的体表投影处(相当于第1腰椎水平)。 15.Renal hilum 肾门 renal sinus肾窦 肾内侧缘中间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盂,肾动静脉,淋巴管,神经的出入处。出入肾门的结构合成肾蒂(从前向后静动盂,从上到下动静盂)。由肾门深入肾实质的凹陷称为肾窦。

系解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椎孔(vertebral foramen):由椎体和椎弓构成,彼此连成椎管,容纳保护脊髓。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的椎骨的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构成,内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胸骨角(sternal angel):由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微向前突的角,称胸骨角,两侧平对第2肋,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翼点(pterion):位于颅骨外侧面颞窝的内侧壁,由额、顶、颞、蝶四骨交汇呈“H”形的区域,称翼点。 肝门(porta hepatis):为左右纵沟中间横行的沟,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及神经、淋巴管出入的门户。 肝蒂(hepatic pedicle):出入肝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肝蒂。 肺门(hilum of lung):为肺内侧面中部的椭圆形凹陷,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的门户。 肺根(root of lung):为出入肺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和胸膜包裹起来。 肾门(renal hilum):为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是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神经及淋巴管等出入的门户。 肾蒂(renal pedicle):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成束,称为肾蒂,左侧稍长。 肾窦(renal sinus):由肾门深入到肾实质内的空腔,肾窦内有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肾血管、神经、淋巴管和脂肪等结构。 动脉韧带(arterial ligament):又称动脉导管索,位于肺动脉干分叉处的稍左侧与主动脉弓之间的结缔组织索,为胚胎时动脉导管闭锁后的遗迹。 淋巴(lymph):由淋巴管道(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淋巴导管),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胸腺,扁桃体),淋巴组织(分散存在于消化道,呼吸道黏膜内称上皮下淋巴组织),功能为辅助经脉回流,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防御。 乳糜池(cisterna chyli):由左、右腰干和肠干在L1前方会合而形成的囊装膨大是胸导管的起始部。

名词解释整理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诊断学大体题目和名解英文

名解: 1.症状symptom 2.体征sign 3.发热fever 4.稽留热continued fever 5.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6.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 7.波状热undulant fever 8.回归热recurrent fever 9.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 10.水肿edema 11.咳嗽cough 12.咳痰expectoration 13.咯血hemoptysis 14.呕血hematemesis 15.放射痛或牵涉痛radiating pain P41 16.呼吸困难dyspnea 17.心源性呼吸困难或心源性哮喘cardiac asthma 18.Kussmaul 呼吸 19.Saegesser 征 20.腹泻diarrhea 21.黄疸jaundice 22.Gilbert综合征 23.Crigler-Najiar综合征 24.Rotor综合征 25.Dubin-Johnson综合征 26.夏科Charcot三联征 27.血尿haematuria 28.尿频frequent micturition 29.尿急urgent micturition 30.尿痛odynuria 31.尿路刺激征 32.神经源性膀胱 33.意识障碍disturbance of consciousness 34.嗜睡somnolence 35.意识模糊confusion 36.嗜睡stupor 37.昏迷coma 38.谵妄delirium 39.问诊inquiry 40.主诉chief complaint 41.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42.既往史past history 43.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44.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 45.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46.检体诊断physical diagnosis 47.视诊inspection 48.触诊palpation 49.叩诊percussion 50.叩诊音percussion sound 51.清音resonance 52.浊音dullness 53.实音flatness 54.鼓音tympany 55.过清音hyperresonance 56.听诊auscultation 57.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58. 生命征vital sign 59.无力型asthenic 60.超力型sthenic type 61.正力型ortho-sthenic type 62.营养不良innutrition 63.营养过剩excess nutrient 64.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65.自知力insight 66.二尖瓣面容mitral facies 67.甲亢面容thyrotoxic facies 68.体位position 69.被动体位passive position 70.强迫体位compulsive position 71.端坐呼吸orthopnea 72.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73.发绀cyanosis 74.色素沉着pigmentation 75.斑疹maculae 76.玫瑰疹roseola 77.丘疹papules 78.斑丘疹maculopapule 79.荨麻疹urticaria 80.瘀点petechia 81.紫癜purpura 82.瘀斑ecchymosis 83.血肿hematoma 84.蜘蛛痣spider angioma 85.肝掌liver palms 86.溃疡ulcer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 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呈菱形。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处。 12. 肝门: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 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 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 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 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 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 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 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22.肝肾隐窝:肝肾隐窝位于肝右叶与右肾之间,其左界为网膜孔和十二指肠降部,右界为右结肠旁沟。 在仰卧时,肝肾隐窝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 23.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血液在此与周围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返回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大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 24.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干及其各级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再经肺静脉进入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肺循环(小循环)。主要特点是路程较短,只通过肺,主要使静脉血转变成氧饱合的动脉血。 25.Koch三角:右心房的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侧尖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称Koch 三角。此三角的前部心内膜深面为房室结。

名词解释整理

名词解释整理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2、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4、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关键期。 5、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6、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8、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 9、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0、掌握学习: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80-90%的教学评价项目)。 1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2、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3、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它是来自反映的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见43) 1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要求的活动方式,它是来自于活动主体所做出的行动及其反馈的动作经验。 15、行为规范:是用以调节人际交往,实现社会控制,维持社会秩序的思想工具,它来自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交往经验。 16、强化:是指在刺激-反应联结中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的手段。 17、正强化: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18、负强化:通过撤消某一厌恶刺激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

文学名词解释 整理版

1、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潜在写作(又称为地下写作):为了说明当代文学创作的复杂性,即有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力的作家在哑声的时代里,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挚爱和创作的热情,他们写作了许多在当时客观环境下不能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一种是作家们自觉的创作,如丰子恺写的《缘缘堂续笔》和食指的诗;另一种是作家们在非常时期不自觉的写作,如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三突出原则:指的是“文革时期”特定的文学创作原则。根据江青的指示,开始由于会泳在《让文艺舞台永远成为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阵地》一文中提出的,“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来,在正面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来,在主要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来”的三突出创作原则。后来有姚文元改定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种创作原则是企图严格维护的社会政治等级在文学结构上的体现。 2、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出现的文学现象,因表现出对于社会历史痛定思痛的反思特点而得名。其把揭露与批判的文学承担前溯至五十年代甚至更前,具有较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但理想主义的理性色彩,使反思文学失去了“伤痕文学”刻骨铭心的忏悔与绝望,在某种程度上回避了揭露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性实质。代表作家作品有: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王蒙的《布礼》、《蝴蝶》,方之的《内奸》等。 3.朦胧派: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这种诗,有三四十年没有出现在中国的文学报刊上了。最初,他们的诗还仿佛是在继承现代派或后现代派的传统,但很快地他们开拓了新的疆域,走得更远,自成一个王国。朦胧派诗人无疑是一群对光明世界有着强烈渴求的使者,他们善于通过一系列琐碎的意象来含蓄地表达出对社

名词解释系解

标准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方,两眼平视正前方,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上肢垂直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翼点:颞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称翼点。此处骨质薄弱,深方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外伤或骨折时容易损伤动脉,引起颅腔内血肿。 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的连接处,向前微凸出称胸骨角,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椎间孔:椎间孔由相邻椎骨的锥上、下切迹共同围成,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 椎管:椎体与锥弓共同构成的孔为锥孔,所有的锥孔相互贯通,构成容纳骨髓的椎管。颅卤:新生儿颅骨,在多骨相连的交汇部位,由于骨化尚未完毕,仍为结缔组织膜,称颅卤 肱骨外科颈:肱骨骨干与上端相接处较细,称外科颈,此处易发生骨折。 桡神经沟:肱骨骨干中部后面有一条由上内侧向下外侧,呈螺旋状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绕神经通过 髂脊:髂骨翼上缘称髂脊,呈弓形,两侧髂脊最高点的连线,约平第4腰椎椎棘突,可作为腰椎穿刺的定位标志 骶角: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骨突,称骶角,是骶管麻醉的标志。 骨髓:骨髓为填充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网眼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个椎体间的软骨盘,周围部是纤维软骨环,中央部是富有弹性的髓核。 纤维环的外后侧较薄弱,破裂时可致髓核突向椎间孔或椎管,压迫脊神经根或脊髓,称椎间盘脱出症。 胸骨下角:是指两侧肋弓在前正中线相交形成的向下开放的角,角间夹有剑突,在体表可以扪到。 胸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1个胸骨及其连结共同构成的笼状支架,具有一定的弹性和活动性,具有支持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并参与呼吸运动。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尾骨及其骨连结构成,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和小骨盆。 足弓:是跗骨和跖骨借韧带牢固相连形成的、向上凸的弓,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 坐骨大孔:由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围成,有肌、血管和神经通过。 肋弓:是第8~10对肋的前端借肋软骨依次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的弓。 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为前、中斜角肌和第一肋围成的裂隙,有锁骨下动脉和神经(臂丛)经过 联合腱:腹内斜肌腱膜下缘结合,呈弓状跨过精索后方,附着于耻骨梳内侧端,称联合腱或腹股沟镰。 腹股沟三角:腹股沟三角是位于腹壁下部,由腹直肌外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构成的三角,又称海氏三角,为腹壁下部的薄弱区。 腹股管沟浅环:由腹外斜肌的部分腱膜止于耻骨结节外上方,形成三角形的裂隙,又称皮下环,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 胸腰筋膜:竖脊肌周围的深筋膜特别发达,称胸腰筋膜。在腰部,筋膜明显增厚,并分为浅、中、深三层包裹着竖脊肌和腰方肌,形成竖脊肌鞘。 上消化道:上消化道是指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空肠为止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十二指肠。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腭舌弓、舌根围成,是口腔和咽腔的分界线。 咽淋巴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构成,具有免疫功能。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

古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参照南大参考书目总结,仅供参考) 《康熙字典》《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字典》《经藉篡诂》《经传释词》《词诠》《 现代汉语词典》《诗词曲语辞汇释》《经典释文》《说文解字》《广韵》《中原音韵》《切韵 》直音法反切法 偏义复词本义引申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联绵词古音通假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判断句被动句同义词训诂四书集注说文四家三家诗诗韵韵脚韵例双声叠韵正义传笺十三经注疏集注曰为谓之章句谓之谓言貌犹之言之为言 读为读曰读若读如如字衍文脱文形训声训破读毛诗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檄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句读四六词类活用三十六字母稽古引经 倒置迂回委婉夸饰平水韵黏对拗句拗救流水对借对词调 名词解释。 1、直切:用同音字来注音,如“根,音跟”。 2、反切:是用两个字合注一个字的音,称为“某某切”或“某某反”(唐前),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合声调,合称被注字的音。如“毛”,“莫袍切”。《康熙字典》用此法。 3、偏义复词: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5、引申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6、假借义:如同朱骏声所说是“本无其义,依声托字”,与本义不相。如解通邂(解逅即邂逅)。 7、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A、象形:把事物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构成一个字,如日、月。 B、指事: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本、末、亦、刃。 C、会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常常是两个象形字的结合,如及。 D、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的,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江、沐。意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上大都合意符所标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贝与财物有关,言与言语有关,心与心理有关。 E、转注:说法不一。 F、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如“令”本为“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 8、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9、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覩。

系解名词解释

1.声门裂:位于喉腔中部的一个呈矢状位的裂隙,由左右声襞及杓状软骨基底部所围成,分为前3/5的膜间部和后2/5的软骨间部,膜间部与发音有关,声门裂是喉腔最狭窄的部位,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也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2、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凹陷称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等出入。 3、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4、胸膜腔:胸膜的脏壁两层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密闭的潜在的腔隙,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的摩擦,腔内为负压,有利于肺的扩张。 5、肋膈隐窝:是由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所形成的一个半环形间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下缘也不能充满此间,是直立位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腔积液首积聚于此。 6、膀胱三角:位于膀胱底粘膜面,由两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此区无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充盈与否,均保持平滑状态,不形成皱襞,是膀胱肿瘤和结核的好发部位,也是膀胱镜检的重要部位。 7、肝门:肝脏面的横沟称肝门,有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左右管、肝门静脉左右支、神经、淋巴管出入。 8、齿状线:位于肛管内面,是由肛瓣和肛柱下端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它是粘膜和皮肤的分界线,其上、下的组织来源、血供、静脉回流、淋巴引流以及神经管理均不同,其上的静脉曲张称内痔,其下的静脉曲张称外痔。 9、Calot三角:是由肝总管、胆囊管和肝的脏面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内有肝固有动脉右支和胆囊动脉经过,是胆囊手术时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0、腹膜:是贴附于腹、盆壁内面、膈下面和腹盆脏器表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为脏、壁两层,具有分泌、吸收、防御、修复、保护和支持作用。 11、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内有胃左、右血管、胃左、右淋巴结、神经和淋巴管等,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肝固有动脉、胆总管、肝门静脉、神经和淋巴管走行。 12、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13、冠状窦:位于冠状沟内,由心大静脉延续而成,以冠状窦口开口于右心房,它收纳心壁的绝大部分静脉血,它的属支主要有心大、中、小静脉。 14、心包:为包裹心和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的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性心包,内层为浆膜性心包,浆膜性心包又分脏、壁两层,壁层贴附于纤维性心包内面,脏层贴附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两层之间形成潜在间隙为心包腔,心包的功能为减少心脏跳动时的摩擦,防止心过度扩张以保持血容量相对恒定,还可有效防止邻近部位的感染波及心。 15、颈动脉窦:是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壁内有压力感受器,当血压升高时,可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变慢,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16、颈动脉小球:是一个扁椭圆形小体,借结缔组织连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属于化学感受器,能感受血液中二氧化碳和氧浓度的变化,当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时,可反射性地促使呼吸加深加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