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传记文学的要素

传记文学的要素

传记文学的要素
传记文学的要素

略论传记文学创作的几点要素(韩晗)

传记文学作为多种文学题材的一种,在目前文坛上出现了一种前所

未有的景气风潮。从文学和社会思想上看。这种风潮的本质就是人

们对于“他者”生活方式的探求,从而引发对自我生活的反思。江

西教育学院韩春萌先生在其论文《价值取向与当前传记文学创作危机》(原载于《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

年第3期)中将目前文学创作的局面作为一种存在的“危机”来评述。就我个人看来,这种“危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相反,目前

这种局面,也是传记文学几点创作要素不同方面的体现。

一、什么是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作为文学体裁之一,具备所有文学体裁的基本属性。

按照目前文艺理论界的看法,所谓传记文学,必须具备如下四点,

首先,传主必须要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次,传记内容必须真实,

材料要有意义;再次,传记应该将生活和历史的真实性与文学的艺

术性结合起来;最后,传记的写作风格必须是文学性的,而不是死

板的。

而传记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文学性。究其传记本身而言,其真正

的范围是很狭小的。大量时兴的文学体裁都不能算是人物传记。人

物传记分为自传和他人所著之传,而在所有的传记中,必须要以传

主为中心,这样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

韩春萌先生在《价值取向与当前传记文学创作危机》(以下简

称韩文)文中提到,“如《林海雪原》这部红色经典被改成电视连

续剧,其中对杨子荣的形象加进了不少虚构的东西”。首先,《林

海雪原》不是传记文学,他本身就是一部由作家曲波创作的长篇小说,里面大量的人物事件都是虚构的,比如说杨子荣的真实结局是

牺牲,而曲波为了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并没有提到杨子荣的牺牲。对于一部小说,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进行再创作,其本身并没有违背

历史的真实性,最多只是违背了作者的原意,但是就一部小说而言,搬上银幕又和文本形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都是在学术界可以理解,也是容许存在的事实。韩春萌先生将《林海雪原》这部小说的

电视剧本再创作与传记文学的创作混为一谈,误认为是“一些作者

为了追求传记文学的可读性,有的作者便在虚构上下功夫,直至造

成严重的失真”。

而关于历史题材的人物传记也是目前国内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

题之一。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韩春萌

先生说,“《朱元璋大帝》一书,洋洋八十万字,在史实外添加了

不少虚构的东西,书中描写与人物对话,俨然作者在场一样,反正

‘死无对证’。”“有意美化古代的一些皇帝、忠臣,过分夸大他

们反贪、廉政、爱民的一面。如《康熙王朝》、《少年包青天》、《一代廉吏于成龙》等”,首先,刘乐土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朱

元璋大帝》和二月河先生的《康熙大帝》等历史长篇小说,本身就

是对于历史的再加工,有谁说历史小说不能虚构一些东西从而使情

节变得更加丰满?其次,对于历史人物,如果再把他们当作“忠臣

孝子”、“美化封建帝王”横加批判,那么这样的“文革话语”是

在当下的文艺批评界行不通,也是没有任何学术价值的。任何一种

历史体裁文学创作,都是有着与当时时代相结合的意义。而不是简

单的按照文革期间风行的“革命历史主义”的错误思想上纲上线。

韩春萌先生再次把长篇小说和人物传记混为一谈,似乎苛求每一部

小说必须要严格按照历史来创作,否则就是大错特错。

用韩春萌先生的这种观点来要求传记文学的创作,是无可厚非的。可惜韩春萌先生列举的两部作品都不是传记文学,并且是按照“文革话语”去评判当下的历史体裁小说,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极

端的文学批评方法,应该绝对的予以杜绝。

二、传记文学究竟该给谁“立传”?

传记文学如果非要按照韩春萌先生的要求来创作,与历史丝毫

不差,那就必须要写现当代的知名人物。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内容

的传记文学创作在当下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创作中,为数不少。

一方面,传记文学讲求真实性,传主或是当事人如果在世,就

能够给该传记提供一些真实的内容和资料,而会出现由于使用二手

资料而导致的历史失实。另一方面,以现当代历史为背景进行传记

创作,在很大意义上会对于目前的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从五四运动到现在的八十多年里面,由于建国

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政治背景,将出现的人物严格的划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按照过时的观点,“反面人物”是没有立传

资格的。

韩文中这样说,“在长篇巨著中,有《蒋介石大传》、《希特

勒全传》、《林彪传》……历史上的反面人物的传记可谓是琳琅满目,以丑为美,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媚俗的表现。”

我们必须注意两点问题,这也是当下传记文学必须要注意的重

要问题:首先,什么人物才是反面人物?其次,给反面人物,究竟

该不该立传?

什么人物才是反面人物?如果用历史的眼光去考察历史中曾经

存在过的人物个体。反面人物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如果在韩

先生眼里,蒋介石、林彪都是“不具备立传资格”的反面人物,这

种思想是值得商榷的。蒋介石先生确实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内战的灾害,但是从客观上看,首先,蒋介石先生曾经攻打军阀、也曾主张

抗日,更重要的是,蒋介石先生终生主张一个中国,这是最难能可

贵的。在当下国共两党目前正在积极互访的重要历史时刻,将蒋介

石先生宣布为反面人物,对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有百害而无一益。

就连《金陵春梦》的作者唐人先生在政治相当禁锢的环境下都说,“蒋介石作为国家元首,虽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是比起汪精卫来说,那还是要光彩的多。”至于韩春萌先生认为是反面人物的林彪,现在也已经逐渐解冻。林彪元帅尽管最后叛党叛国,但是解放战争

期间的林彪仍旧是功不可没的。为林彪元帅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功绩

立传,一方面也是尊重历史的真实,一方面也是对于革命历史有着

极强的反思价值。这也是不悖于传记文学的创作的。

当然,韩春萌先生提到的希特勒、东条英机等二战罪魁,确实

是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丑恶灵魂。那么我们就不能为他们立传了么?当然要。我们完全可以把他们丑恶的行径公开出来。特别是山本五

十六、东条英机等日本战犯,他们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但他

们的牌位至今仍在靖国神社享受右翼势力的朝拜。日本当局对其不

反思,我们就应该勇于把他们的罪恶行径予以公开。反面人物也要

公开,而不是遮遮掩掩,讳莫若深。这就是传记文学要素中的尊重

历史。特别是汉奸、日本战狂等历史丑类,为他们立传,而不是树碑,这相对于整个民族对于战争,对于日本目前外交政策的反思,

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传记文学是否该以“偏向性和导向性”为主?

传记文学不是报告文学,也不是新闻稿。是该以“正确的舆论

导向为主”还是该以“历史现实为主”,这个也是目前文学批评界

争议较多的话题之一。

韩文多次提到传记文学应该“有舆论导向”和“回归传统”。

传记文学作为文学创作形式的一种,肯定要肩负鼓舞人、引导人的

历史责任,但是,传记文学不是新闻稿,不是小说,也不是报告文学,他更要求的是“在文学和历史的交界线上”这样一个特殊的文

学地位。

在文学批评中,对于人物传记写作中的文史关系,一直存在两

种观点,一种认为传记的对象是具体存在过或存在着的人物,其内

容必须力求准确真实,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文字表达也要生动,

但不能因文害义、有损传记的真实性。另一类则认为自古文史不分,应当文史结合,运用文艺创作方法,对人物及环境进行艺术的描绘、夸张和塑造,以提高感染力,增强可读性,扩大读者面,更好地发

挥传记的效应。

真正意义上的传记文学,历史和文学谁是第一位谁是第二位这

个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是历史的真实性在传记文学中所起的重要意

义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必须坚持的。而舆论的导向性,则是在传记

文学的创作中慢慢体现的,如果刻意为了去营造一个舆论导向的气氛,那么这种创作的真实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大打折扣。

传记文学究竟该以什么为主?韩文最后如是说:“传记文学要

发展,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决消除商业化、媚俗化等不

良倾向,回归传统。”商业化和媚俗化确实是目前文学创作所存在

的问题,而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不能成为消除商业化和媚俗化的

方法,相反,刻意去追求舆论导向,会造成本末倒置,将会形成更

严重的媚俗化倾向。

四、传记文学该坚持哪些要素?

首先,传记文学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第一是要坚持文学性的。对于某些传主来说,他们的生平就是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只要稍

微进行文学加工,就能够出现一部文学性和欣赏性很强的传记。

其次,传记文学要坚持真实性。绝对不能因为一味坚持政治导

向性或是舆论性故意去歪曲某些历史人物,更不能由于某些人在历

史上的不光彩而被历史遗弃,如不给某人立传,将某人从某些历史

事件中剔除这种狭隘的政治报复。对于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公正

的评价,前提就是承认他在历史中曾经存在过,而不是遮遮掩掩,

讳莫如深。是好是坏,都要去公正评价。

再次,传记文学作为游走在历史和文学边缘的一种创作形式,

历史性是不容忽视的。如何才能将历史更好的兼顾其中?我们在创

作传记文学的时候,肯定要坚持文学性和历史性。至于政治引导和

舆论导向性,我们只有从成功的创作中逐渐升华这种思想。

综上所述,一部好的传记文学,历史的真实性和文学性是第一

位的。要公正,客观的去评价历史,我们不能一味为了迎合某些潮

流而去扭曲历史、篡改历史,对于传记中存在的人物,都要如实记录,秉笔直书。当然,事关历史小说的创作,则另当别论。

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

孟丹青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南京 210042) 摘要: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关键词:传记;真实性;相对性;历史叙述;历史话语;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2-03 传记是一门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交叉文体,它必须记录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人真实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性格,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就像胡适所说的:“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传记所传的人最要能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1]传记作者为了真实地还原传主形象以及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总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使传主形象与其在历史中的存在尽可能一致。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 一、传记是一种对历史的叙述 首先,任何历史著作都是历史叙述的产物,传记也不例外。历史叙述的主观性或者说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导致历史著作中客观真实的相对性。历史分为历史本体和历史认识,前者是事件的历史,后者是叙述的历史。历史本体是客观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法改变,无法再现和重演;而历史认识则是主观的、多元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历史构图与历史想象不同,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阐释和认识。历史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历史本来面貌却永远达不到历史本体的过程。“客体首先只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因此客体本身一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因为这个缘故,客体就具有永远被接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2]。 其次,历史话语具有修辞性。人生活在语言构成的世界之中,语言具有既澄明又遮蔽的双重性:一方面语言具有命名的力量,是思想展开的发轫点;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它又构成人类思想的牢笼,语言规范了人类意识的基本框架和范围。人们常常将语言视为实在本身,而忘记语言符号是通过概念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符号与客体之间只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转嫁关系。解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语词的所指与能指是任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固定的,每一个所指的位置都可能被其他能指取代。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分裂的,语词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受到普遍质疑。他们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欺骗性,由于语言的修辞性,真理也不过是骗人的假象和谎言。作为符号的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人类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反映客观事物,事物精微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历史真相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法达到与客观世界的完全统一。所谓客观如实地描绘对象,再现历史原生态是不可能的。语言无法穷尽客观世界,历史是话语实践的产物,随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历史话语和小说与神话的话语一样,并不享有真实性的特权。由于语言的相对性,历史真实与历史再现之间必然存在一段距离。 二、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历史学家不可能穷极一切事实,他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整理,而任何选择都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进行的,于是历史真实性就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

分析作品(小说)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阅读)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一、考点解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基本特征是:(1)人物性格刻画丰富、细致,(2)故事情节构造完整、复杂,(3)环境描写具体、生动。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对人物、情节、环境的具体描绘以及语言上的风格。小说的形象主要是人物形象,鉴赏人物形象应该通过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四个方面来进行。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分、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小说的语言风格可以分为平实古朴、明白晓畅、平白如话、简洁明快、典雅清丽、淡雅疏朗、含蓄深沉、幽默风趣、充满哲理等等。 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还可以从选材、结构等方面去分析。在小说中,表达技巧主要从结构是否巧妙,选材是否恰当和渲染是否合理入手。 二、答题技巧提醒 (1)高考对表达技巧题的考查多是主观题,需要组织文字准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也就是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 (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巧不只一个,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而且高考题已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条分缕析,答得更全面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一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回答,这样清晰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3)用术语: ①要熟记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巧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对比、象征、反衬等等。 ②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作用是节奏鲜明,增强气势,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切,第三人称客观。 ③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体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明了题旨等等。 三、例题讲解 雪夜(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一

传记知识点总结

传记知识点总结 导读:(一)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1)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如:鲁迅写的《鲁迅自传》,沈从文的《沈从文自传》。后者是他人撰写的,如:《华罗庚》、《“布衣总统”孙中山》、《我的父亲》等。 (2)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记叙与评论各半,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 (3)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实为主,用语比较平实。 (4)从创作方法分 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手法,描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活动的历史背景等,以史实为依据,但又不排斥某些联想性的文学描写。 (二)传记的文体特点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

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三)传记的阅读要求 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 因此,学生在阅读传记时,除了完成一般文章阅读的把握文章结构和概括中心意思的要求之外,还要注意以上五点。训练时,建议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分点训练。 【传记知识点总结】 1.传记诗歌 2.同学传记作文

【课外阅读】古代传记文学

【课外阅读】古代传记文学 通过学习《高中古代纪传类散文阅读教学研究》这门课程,我体会到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传主与作者是传记作品不可或缺的两大元素。如果说,传主是一束灿烂的阳光,那么,作者就是各具特色的棱镜,不同的作者会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同一传主不同的灵魂风貌。 古代传记类散文教学必须要凸显人物,首先要紧紧抓住传主形象,在作品所截取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和行动中,透过作者精当的刻画和细腻的描写,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审视传主的一生,充实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在完整的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教材所选的传记类文章,大都是典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选材得体,裁剪有度,繁简详略,因情而定。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三个故事,突出蔺相如在秦赵斗争中为维护赵国尊严而勇敢机智地和秦王斗争的英勇行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高尔基曾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梳理传记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有时还需要教师适时补充、适当拓展。“重视对作品形象的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以项羽这一人物形象分析而言,如果仅以《鸿门宴》一文而论,不少教师则习惯性地将项羽概括为有勇无谋、刚愎自用等武夫形象,看到的更多是他的性格缺陷。其实,司马迁在《项羽本记》中突出写了项羽三件大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教授《鸿门宴》,教师应有意识引导学生选读其他相关文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巨鹿之战写项羽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成为反秦斗争中众望所归的英雄人物;鸿门宴写项羽天真坦率、优柔不忍、以至轻纵敌手,养虎贻息的坦荡胸怀;垓下之围写项羽慷慨别姬、勇敢突围、斩将刈旗,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和单凭个人之勇,终于陷入四面楚歌,因而不得不引剑自刎的悲剧结局。通过这三个场面,突出他喑呜叱咤、勇武过人、直率磊落而又刚愎自用、善于斗力而不善斗智的性格特点。注重传记文学作品故事情节的完整性的解读,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历史人物活动的基础上,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2)在人物间的矛盾和冲突中分析人物情感。例如,《苏武传》中苏武面对卫律的逼降,厉声斥责,岿然不动;面对李陵的劝降,镇定自若,不为其情所动。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

1_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小说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描写】 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心情,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细节描写】 “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细微末节,它是人物、情节、环境的最小单位,如人体的细胞。说得通俗一点,细节就是具体的描写那些动作、神态、环境等等的细微的表现的地方。好文章所以能动人肺腑,精彩的细节描写功不可没。贺知章“笑问客从何处来”综合运用情态细节和语言细节,在一“笑”一“问”之间,把老归故里人不识的凄凉,生动的再现在读者面前;《范进中举》后范进发疯的细节描写,则刻画了一个为科举而读书,为科举而活着,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科举禄蠹形象。 细节描写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成功的作品,任何重大的主题,任何生动的情节,都必须依靠一定的细节描写体现出来。真实的细节描写是丰富情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使人物性格生动、突出的手段之一。一个画龙点晴的细节如果用得恰到好处,就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具体、生动。 【象征】 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由于象征手法运用时隐去了其原来的事物或某些显见的意义,使得我们在理解时感觉有些困难,但只要仔细思考,逐步深入还是会发现其象征意义的。 小说中用上了象征手法,就可以避开原先有所顾忌的事物或事理,因为采用了较曲折隐蔽的表现方法而能够大胆地,比较放手地进行叙述或描写。同时也正因为此而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被象征物的本质,使文章更有意蕴。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争上进的精神。 例(1)中毛泽东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例(2)中的“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它是通过海燕这一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例(4)中是直接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可见,比喻和象征是不同的。它们表现在: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 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

文学常识填空

文学常识填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文学常识 1.《》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六百年 的诗歌305首,先秦时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为《诗经》。分为 “”三部分。多采用“”的手法。《关雎》选自《诗经·周南》,是《诗经》的第一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论语》,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言行的 一部书。是语录体散文,共20篇。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3.《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春秋时期 鲁国史官所写,是一部史学名着和文学名着。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4.孟子(前372——前289),战国时家、家。名轲,字子舆,邹国人。 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并尊为“亚圣”。提出“仁政”、“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晚年与弟子着成《孟子》一书。现存7篇。南宋朱熹把它和《》、 《》、《》合为“四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鱼我所欲也》选自《》。 5.《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战国策》是末年编订的一 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 6.曹操(155——220),东汉末年家、家、诗人。字孟德,沛国谯郡人。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的第一章。 7.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琊阳都人。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丞相集》。 8.陶渊明(约365——427),着名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 “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饮酒》选自《陶渊明集》。《桃花源记》选自《》。 9.郦道元(约470—527),北魏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三峡》选 自《》。 10.王湾(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人。《次北固山下》选自《》。 11.王勃(约650——676),唐代着名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 王并称“”。有《王子安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选自《》。 12.王维(701——761),字摩诘,太原人,后迁蒲州。唐代着名诗人,又 称“诗佛”。世称“王右丞”。苏轼称赞他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至塞上》选自《》。

悄然勃兴的传记文学(一)

悄然勃兴的传记文学(一) 最近,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举办了第二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评选活动,从近五年出版的数万部长篇传记文学中选出十二部作品获奖。不少关心文学创作的同志认为,传记文学收获丰富,有新的开拓,是文学门类中很有成绩的一个品种。这次获奖的十二部作品大体反映了近几年传记文学的前进步伐。下面结合个人的阅读体会,谈谈对近期传记文学创作的几点看法。 作家着手传记文学创作的时候,无疑都要考虑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人立传,这些人物值不值得立传? 应当说,传记文学没有什么禁区,社会上各色人等,古今中外各种人物,都可以成为描写对象。如果把《史记》当作我国传记文学的源头的话,太史公笔下的人物是很宽泛的。他既给“成功的英雄”刘邦立传,也给“失败的英雄”项羽立传。“游侠列传”、“滑稽列传”的主角并不是达官贵人,其中不乏鸡鸣狗盗之辈。太史公甚至也给反面人物立传,“佞幸列传”勾勒了不少丑恶的画像,对后世很有警示意义。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传记文学特别需要把目光投射到“小人物”、“普通老百姓”的身上。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和《梓人传》都是写小人物的,前者刻画一位“种树模范”,后者刻画一位木工。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里,柳宗元勇敢地冲破世俗观念,满腔热忱地歌颂生活在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显示出不凡的思想境界。但传记文学在关注“小人物”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大人物”和“成大事业者”的

关注,这两者不是根本对立的。这次得奖的传记文学作品,涵盖面很宽,有写大政治家、军事家的,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张爱萍传》;有写普通干部群众的,如《你是一座桥》、《高原雪魂——孔繁森》;有写科学家的,如《钱学森》;有写文化人的,如《田汉传》、《赵超构传》、《赵无极传》。有两部作品很特殊,都是写女性的,而且都是传主自己撰写的回忆录:《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实录》和《无悔的岁月——我们姐妹的人生道路》。曾志是著名的红军女英雄,有着传奇般的经历和坎坷的人生道路。浦代英、雷迅、卓琳也是成绩卓著、饱经风霜的优秀共产党员。四位传主都生于二十世纪初,几乎都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只有雷迅逝世于“文化大革命”中)。她们是二十世纪民族苦难和民族振兴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这次获奖的十二部作品题材宽泛,反映了各条战线各种性格的人物,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写为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作出贡献的人物。他们的地位有高低,影响有大小,秉性各不同,却都有着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传记文学应当容纳各种各样的人物,但首先要关注民族和人类的优秀分子,要为民族的脊梁、人民的功臣树碑立传。十二部获奖作品涵盖不了近几年全部传记文学的题材范围,但它们说明了,我们的传记文学没有冷落更没有忘却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这是令人欣喜的。 目前的传记文学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类近似于报告文学,完全写实,其中的优秀者具有史料和文献价值。另一类带有某种小说的色彩。

小说阅读-3.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案)

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常见考查方式。 2.积累小说的常见艺术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1.常见题型 (1)分析具体句(段)的表现特色。 典型试题: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2)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典型试题:第一段中画线部分突出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举例分析。 (3)赏析画线句子。 典型试题: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线部分。 (4)小说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人物? 典型试题: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 (6)分析组材的详略艺术。 2.答题要点 (1)步骤和模式: ①步骤:第一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第二步,结合文章中的实例,表达了什么内容;第三步,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②模式:艺术手法+具体内容+艺术效果。 (2)相关要求:一定要注意文章对人物自身的描写技巧,如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等;更要注意人物间的相互对比、映衬技巧及环境衬托作用,即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 对内容和效果的分析一般要紧紧扣住小说四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主题作答。另外,从表达效果切入,可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视角”考虑,分析“表达作用”;二是从阅读者方面考虑,看作者这样写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效果。 小说语言鉴赏常见题型: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可从如下几方面作答:①描写如见其人、如听其言,读者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②人物语言个性化,显示了人物性格;③语言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或幽默风趣,或典雅庄重,或含蓄凝练等。 二.如何赏析小说的语言艺术 鉴赏小说的语言有两层含意:一是鉴赏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二是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风格。 (1)鉴赏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特点。 不同性格的人,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说话的语言风格不一样。有的幽默,有的庄重;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有的简洁,有的啰唆;有的羞羞答答,有的大大方方;有的粗野,有的文雅。 (2)鉴赏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 不同的作者,会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这里的特点有时是指作者的语言风格,如平实、朴素、华丽、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有时是指在特定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遣词造句等修辞方面的特点,如炼字、长短句、整散句等等。另外,也包括作者语言的地域色彩、语体色彩。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19题考查的就是对老舍小说语言的京味、口语化特点的掌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分课归纳整理

判断正误,错了的打波浪线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选自《呐喊》。 2、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台湾作家。选自《城南旧事》,文中的小英子正是作者本人。 3、丑小鸭(安徒生)本文选自《安徒生童话故事选》,他不仅是奥地利著名的童话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这篇童话中,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5、伤仲永(王安石)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前部分议论,后部分叙事。 7、最后一课(都德),法国作家。 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贯串故事情节的作用,还起到了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小说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组织安排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逃学上学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绾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10、木兰诗,由明代郭茂倩编成 ..。《木兰诗》与《采莲曲》一起,被誉为乐府民歌中的“双璧”。 这首诗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臧克家) 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斗士。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臧克家,诗人。《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项链》、《羊脂球》等。 福楼拜(1821—1880),法国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 歌德(1749—1832),德国作家。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作家。长篇小说《前夜》、《父与子》。 左拉(1840—1902),法国作家。代表作品:《小酒店》、《娜娜》《萌芽》。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写的编年体通史。 16、社戏(鲁迅)选自《故乡》。本文的景物描写极具特色。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 17、安塞腰鼓(刘成章),《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 18、竹影(丰子恺)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19、观舞记(冰心)选自《冰心全集》,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20、口技(林嗣环)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人。《虞初新志》是清人张潮的笔记小说。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 21、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选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21《伟大的悲剧》选自《人类群星闪耀时》。作者茨威格,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

美国文学常识文档

☆美国文学名家名著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殖民地时期唯一的一位作品至今仍广为传诵的作家。“光阴一去不复回”(Lo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自助者,天助之”(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都他作品中的名言。他一生没完成的自传算得上是第一本真正的美国作品,也是第一本用英语写的自传,开创了美国传记文学 写作的传统。 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创造性地书写了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他的《纽约外史》(1809)可以说是荷兰人在曼哈顿岛的生活写照。欧文在这部著作中为美国塑造了第一位虚构英雄—灯笼裤老爸。在《瑞普·凡·温克尔》( Rip Van Winkle)和《睡谷的传说》(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中,欧文甚至创造了美国早期传奇文学中影响更为深远的人物:瑞普·凡·温克尔。欧文以自己的创作来表明:美国作家既要保持爱国主义者的身份,也不能局限于仅仅取材于美国本土。 费尼莫·库拍(Cooper,1789-1851)显示出他对开创西部文学的兴趣。库拍的小说《间谍》(1821)描写了独立革命期间发生在纽约的一个激动人心的间谍活动故事,但库拍直到出版《拓荒者》(The Pionerrs,1823)之后,才正式以作家身份从事创作。《拓荒者》是组成《皮袜子故事集》的五部浪漫主义作品的第一部。描写了传说中的森林猎手—纳蒂·班波。班波,后来成为美国小说及电影中所有英雄的森林巡逻员、猎熊者及牛仔的先驱。《最后一个莫希干人》(1826)和《杀鹿的人》(The Deersplayer,1841)跟踪追述了班波的前后经历—从最初的热血汉子一直到老死在西部平原。《皮袜子故事集》调整了自然与 文明的价值冲突—披露出文明的匾乏。 18世纪的作家们一直强调大脑是一切智慧的源泉,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Emerson,1803 -1882)却强调心智的作用。这位真正的天才不仅擅长运用理智和聪慧,他还具有深刻的感知力,五种官能对奇妙的生活异常敏感。爱默生相信灵感,他创作的散文不只是理性的运用,而是灵感的倾诉。他的《论自然》、《论美国学者》(The American Scholar)、《论自助》、《超验论》等著作在很多方面动摇了日常思想行为准则的根基。《论美国学者》被认为是知识分子的独立宣言。爱默生常将事实与想像、美国人的共同感觉与精神欢乐相结合,给予听众撼人心弦的信心:即每个美国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爱默生强调要“相 信你自己。伟大的人总是要遭人误解。” 亨利·大卫·梭罗(1817一1862)使爱默生的上述思想创意形成了更为深远的影响。梭罗宁愿坐牢也不愿付税给政府去支持一场他并不赞同的墨西哥战争。他在《论公民的不服从》(1849)一书中坚持认为,个人的抗争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力量。这种抗争比政府采取行动能更快、更彻底地带来社会的公正。梭罗一生中最著名的活动是退隐沃尔登湖畔的简陋小屋。梭罗在那儿独自住了2年。《沃尔登》(Walden,1854)是梭罗这段生活的记录,也是他最杰出的作品。几乎没有人像梭罗这样,对贴近大自然生活的乐趣描写得 如此令人神往。 纳撒尼尔·霍桑(Hawthorne,1804一1864)的《红字》(The Scarlet Letter,1850)是最伟大的美国小说之一。他在这部杰作中挖掘了两个犯戒恋人-海丝特·白兰和牧师犹姆斯台尔的内心世界,对人物性格的内疚,虚伪和憎恨的外部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发表的《白鲸》(Moby Dick)是美国最伟大的关于海洋的故事,也是最著名和谈论最多的英语作品之一。该小说以梅尔维尔本人十几岁时在开往利物浦的船上做船舱服务员的经历为素材。他随捕鲸船抵达南太平洋,下船后在马吉萨斯群岛上住了一段时间。最后,他来到夏威夷。

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一般是指文学作品灵活运用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昕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就是要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如何正确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呢? -、确立三个意识 1.中心意识 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因此,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首先要从文章的中心出发,搞清楚文章表达了什么,再去分析是怎样表达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时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关注作者借以表达中心的载体 (人、事、景、物等),理清它们与文章中心的关系。这样,再去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就会水到渠成: 2.文体意识 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及特有的写作规律-从历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考查的文学作品以散文和,1、说居多: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巾反映事物的本质,穿插丰富、虚实相生、叙议结合是这类文章的常用方法;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寓思想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常采用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哲理散文是理念的凝聚和睿智的结晶,内涵丰富,耐人寻味,一般采用营造意境、类比推理、形象议论等表现手法。就小说而言,高考用来考查的大多是小小说,篇幅短小,含蓄简约,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小见大、推波助澜、设置空白、言近旨远等等。 3.文本意识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一定离不开作品本身。就某个表现手法来说,我们既要分析这种手法一般意义上的作用,更要分析它在"这一篇文章"中的好处,切不可堆砌术语,乱贴标签。以"比喻"为例,我们看到"比喻",马上就会想到它的主要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但落实到某一篇作品中,仅仅说出"生动形象"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观照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出"比喻"的修辞在这里写出了某某事物怎样的情状,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分析才具体、完整。 二、从四个方面人手 1.从表达方式人手。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可以分析作品在运用某一种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如叙述的技巧(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描写的技巧(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抒情的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分析表达方式既要着眼整体,又要关注局部,重点要放在记叙、描写、抒情、议沦的灵活转换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上。 2.从表现手法入手。这里所说的表现手法是狭义的,指作者表现中心的手段,是文章整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点面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衬托、象征、用典、想象、联想以及人称的变化等等。分析表现手法要注意作者思想情感的多义性和变化性。一篇文学作品,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不是固定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对不同的情感,作者往往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分析时要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如2009年江苏高考题《上善若水》,作者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采用的是托物追怀的方法;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则是采用古今对比的方法;而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则是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3.从谋篇布局入手。作品谋篇布局的技巧包括材料安排和结构形式两个方面。材料安排方面的特点包括线索的设置、详略的处理等;结构形式方面的特点包括层层深入、首尾呼应、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巧妙过渡、曲折生致、铺垫、伏笔、悬念、暗示、照应等。分析作品的谋篇布局特点要做到两个统一,即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要重点分析作者安排的意图。 4.从语言表达入手。作品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包括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二是句式的选择,如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等等;三是语言的整体风格,如清新、平淡、质朴、淡雅、明快、华丽、委婉、富有哲理、幽默诙谐、情韵悠长、引人回味等等。分析作品的语言特点,须要含英咀华,在揣摩和咀嚼上下功夫,要透过语言的外壳,探求作品的内在旋律。既要分析语言表达的外在美、形式美,还要分析这种表达所带来的意境美、情感美。 表现手法

传记文学的翻译策略

摘要:本文从传记文学的翻译角度来论述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以breaker/juhan family history这本家族传记性纪念册英汉翻译为例,研究传记文学翻译的策略。传记文本兼具历史性和文学性的双重特征,而且传记翻译跨学科性明显,不仅涉及历史与文学,还涉及艺术、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和神学等。因此翻译时要选取尽可能准确、贴切的词语和句式来表达原文的含义和语言特色,灵活地运用翻译策略才能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关键词:传记文学翻译策略文化差异 一、词汇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翻译最基本的两种方法。在翻译过程中,直译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和内容上的一致性。对于约定俗成的译名,应遵循规范性和历史性要求,找出其替代词语;如果是纯外来词,没有明确的性质类别,可适当采用音译。广义上讲,音译也是一种直译。 意译强调“神似”,要求灵活地表达原文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形式将源语言形式进行阐释性说明。当原文在词汇意义、句法结构、文体风格上与译文有较大差异时,就不能拘泥于原文,应当采用意译的方法,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思想、主旨。如: 译文:他对对外传教事业的不懈努力为他赢得了荣誉,为了纪念他,人们在这栋建筑1915年落成时,以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思裴堂。 分析:此句中,顺序上与汉语表达习惯有较大出入,如果直译效果会相差甚远,翻译时必须打破其原有的顺序,灵活地处理每一个字词,按照汉语表达习惯进行优化处理,才能达到形神兼备。比如将“be honored”翻译为“为了纪念他”,翻译时适当采用增词法,把原文中隐含的词在译文中补上去,以便更清楚完整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分析:“pursue this”在此句中采用转性翻译法,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将动词结构转换为名词性结构,意译为“进行深入的了解”,便一目了然,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原文意思。 译文:在每个港口她都会受到以前主日学校学生们和传教士朋友的迎接,被称赞为“船上美女”。 分析:在英文中,“belle”是美女的代称,翻译时不能从字面意义上翻译为“船上的贝尔”,而应根据上下文的风格,译为“船上的美女”。这样既能表达出长相的漂亮,又从客观意义上赞扬其传教事业的崇高之美;同时带有其航行所到之处给当地带来了美好之意。 直译有助于保持原文格调,带有“洋味儿”,而意译则要符合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调和原文与译文在形式上的矛盾,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不是生搬硬套、逐字照译。直译强调‘留其形’而‘达其意’,意译不是任意增删,不是胡译乱译。意译强调‘传其神’,不需要‘留其形’。两者要求不同,又相互依赖,不可分割”(黄成洲,刘丽芸,2008:29)。在传记文学中,本文语言形式较为随意,再加上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差异较大,译者不能自始至终坚持直译,应根据需要灵活采用意译法,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 二、句子结构对译文的影响 英语作为一种形合语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倾向于外显;而汉语作为意合语言,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则在更多情况下是隐含的(杨林,2007:序言)。分句法与合句法、正译法与反译法、从句译法与长句译法等翻译手段对句子与句子之间关系的塑造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句子结构对译文的影响意义在于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译文:她做针线活儿时总是在祈求着什么;她努力地工作,恳求能实现自己祷告中的愿望。 翻译的前提是要准确、深入地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灵活地处理上下文的关系,适当地改变句子结构,尊重原作的语言特点和汉语的表达习惯,才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原文的美感。 三、文体风格的塑造 翻译的基本任务就是忠实地再现原文,所以译者对原作风格的追求是必需的且必要的。

高考语文专题传记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传记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五传记阅读[学法――围绕传主,多向思考] [考题位置――第12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朱东润自传 (1)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 (2)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 (3)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怪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 (4)《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本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 (5)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 (6)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 (7)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

人物传记作为一种常见文体汇编

人物传记作为一种常见文体,在高考中常涉及三个层面和九个考点的考查。通观目前所见的传记类命题形式,涉及较多的是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因此,抓住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利于考生迅速进入解题佳境。 下面,笔者就分两个层面介绍人物传记的做题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1.人物传记具有真实性。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它必须真实地再现传主的人生经历,反映传主的精神品质。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涉及传主本人的言论。因此,答题时要注重细节描写等写作手法。 2.人物传记主题多元,但基本方向明确。 作者在为传主作传时一定会渗透进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些创作意图大致可以分成以下三个层面:一是展现传主人生经历,再现当时社会现实和时代风貌;二是展现传主不同于常人的一面或平凡的一面,再现传主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表达作者对传主的钦佩之情;三是从传主身上得到关于人生、社会、生命的独特感悟和认识。 二、积累人物传记的具体命题形式及应对策略 从目前所见的考试题型来看,基本上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一般分成三大题,共15分。 第一大题一般为分析综合题,多侧重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用原文原句作答或在原文原句基础上整合而成。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概括传主人生阶段——紧扣传主身份特点,留主删次切分人生阶段进行作答。(2)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抓住传记叙写的事件和文中的细节描写。(3)传主成为伟大人物受了那些方面的影响——找准答题区间,分层概括。(4)文中从哪些角度体现了传主的个性特点——把握文章写作层次并逐层概括。 第二大题一般为鉴赏评价题,多涉及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某一细节描写的用意——应从文章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反映时代特点)、体现传主的个性等角度作答。(2)简答某一段文字的作用——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作答。(3)为什么选择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来详细记叙——因为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或这一阶段最能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4)对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或其他重要句子的理解——应多从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悟入手去理解(这和对传记的主题理解密切相关)。 由以上归纳可以看出,第二大题的设题多和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关,而答题的角度则应多从传记的真实性和主题(创作意图)入手。 第三大题为探究题,一般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文章的选材或结构安排是否恰当——多从真实性和是否有利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作答。(2)某个人物成为伟大人物或某部作品产生的原因——多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3)如何评价传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不可凭主观印象片面作答。(4)从传主身上得到什么启迪或受到什么教益——结合题干问法中暗含的答题方向,紧扣文本作答。 总之,答传记类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观点要先行,即在答题前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答题前要审清题干的问法,根据问法层层深入逐层作答;第三,答题时应注意结合文本作答,不能无限制地开放。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