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教师用书

人教版小学数学5年级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下面就这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和简易方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在实际生活中和数学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这一单元里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和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平均数的基础上教学中位数,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各自的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小数乘法和除法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实验教材注意体现《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的安排、例题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使得这两部分内容的编排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下面几个特点:

(1)与前一册教材中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相同,本册教材没有概括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小数乘法的例1,学生在解决“喜鹊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在探索怎样计算3.533的过程中,获得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体会和理解。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笔算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算理,主要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教材展示了学生探索笔算算法的过程,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并注意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小数乘法,例1展示了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条件自主探索,提出关于3.533的三种不同算法;例2、例3探讨小数乘法笔算的一般算法和算理,注意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积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例4则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

(3)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教学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注意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例如,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等的教学,都是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而在连乘、乘加、商的近似数等内容的例题设计上,教材安排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蕴涵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在小数除法单元还安排了“解决问题”小节,让学生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

归上所述可以看出,这样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但是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如让学生自己试着“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并问学生“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又如,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用四幅插图展示天平实验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解方程的教学,也是借助天平演示的插图,展现了解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

(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调整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易方程的认知基础之后,教材根据《标准》的要求调整了简易方程的内容,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内容调整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例如,解形如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或加上a,得x=b-a与x=b+a。解形如ax=b与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或乘上a,得x=b÷a与x=ab。这样的解方程过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

(4)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在以往的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本册教材编排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在教学解方程时,例题的内容都是实际问题;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

了“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

“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教材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判断活动,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教材还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脑海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以较大的创造空间。这样,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还体验了图形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通过前四年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一方面重点教学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使学生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学会求数据的中位数,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与概率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

在具体编排上,教材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能性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各种游戏——足球比赛、跳棋、击鼓传花、跳房子,等等。通过操作、实验、研讨,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讨论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体验,形成对这一抽象概念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习惯。中位数的教学也是安排了“掷沙包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的、有趣的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教材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关于“可能性”的教学,本套教材分两次安排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事件发

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册教材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都注意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安排,如掷硬币活动,涂色转盘的设计等,使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去探索和理解新的知识,从而更能积极的参与其中感受和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形成对等可能性的正确理解。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也是以已学的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仅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很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教学。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而且有利于培养符号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量一量,找规律”和“铺一铺”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图形的特征、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实验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知识含量

更高的素材:狗的嗅觉细胞数是人的45倍,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的质量是地面上的6倍,国际标准书号的含义等,渗透了有关生物、物理、地理、文化等知识;第七单元例1的主题图,生动地展示了一封信传递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社会劳动的价值。第六单元的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教学,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这些都为教师结合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与前几册实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板块。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教材设计了让学生将要探索的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研究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进而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过程。教学数字编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讨论交流、设计方案,自己探索数字编码的具体方法,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开放性。又如,在“量一量,找规律”的设计上,教材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蕴涵其中的数学规律,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钉子板、量角器、三角板、直尺、七巧板、计算器等。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这里介绍几种,供参考。

1.简易天平教学解简易方程时使用的教、学具(见教科书第53页)。可以购买,也可自制。制做方法是:用两根木条,一根为横梁,一根为支柱。在横梁的正中钉一小钉作为指针,小钉与横梁垂直。顺着支柱的正中划一条垂线。把横梁的中点与支柱的上端钉在一起,但不要钉死,使横梁能绕中点转动。然后在横梁两端离中点等距离的两点,挂上同样大小的小盘,使小钉和垂线重合,然后再把小盘固定在横梁上。

2.硬纸板做的几何图形这里介绍两部分学具。(1)用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用于教学多边形的面积。(2)用硬纸板做的各种常见几何图形。可以用教科书第127页的图,让学生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作为教学综合应用活动“铺一铺”的学具使用。

3.骰子教学可能性时使用的教、学具,可以购买,也可自制。例如,取出学具中的方木块或塑料立方体,在每一个面上分别贴上1~6的数字即可。

4.转盘教学可能性时使用的教、学具,用硬纸片剪一个圆和一根指针,根据需要将圆等分成若干份,涂上不同的颜色。将指针钉在圆心上,使指针可以自由转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设计转盘上颜色区域的大小,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科书第77页“量一量找规律”中呈现的“自制简易秤”;教科书第45页的“你知道吗?”中的“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表”等。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实验教材的编者为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

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小数乘法(8课时)

二、小数除法(11课时)

三、观察物体(3课时)

四、简易方程(16课时)

1.用字母表示数3课时左右

2.解简易方程1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量一量找规律1课时

五、多边形的面积(9课时)

六、统计与可能性(4课时)

铺一铺1课时

七、数学广角(3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上述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按照十进位制位值原则书写的,所以小数乘法的竖式形式,乘的顺序、积的对位与进位都可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只要解决好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就行了。鉴于此,本单元的编排十分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

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所以,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教材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在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教学建议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例2“0.723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学“1.230.8”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8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1/100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题、第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

4.本单元可用8课时进行教学。

(三)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1.例1。

编写意图

(1)在购物活动中引入“小数乘整数”。

教材创设学生喜欢的“买风筝、放风筝”情景,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其教学功能有二:①“买风筝”活动不但能引发小数乘整数计算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自主计算的兴趣;

②利于学生根据熟悉的“元、角”之间的进率,将“3.5元33”转化为“35角33”来计算,为例2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做准备。

(2)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解决买3个风筝要多少钱的问题,多数学生只会列算式“3.533”来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但不会计算。这时,他们可能会用已掌握的小数加法、整数乘法或其他方法来计算。教材呈现了三位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体现了尊重学生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自主解决问题的课改理念。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数学信息(风筝单价及要解决的问题)引入小数乘整数。

本例的教学可分两步进行:①让学生了解主题图展示的数学信息。教学时,可将画面上的四种不同形状的风筝及单价用课件逐一动态显示。也可用吹塑纸(背面沾上水就能贴在黑板上)剪下4种不同形状的风筝,逐一贴在黑板上,并标上价格。②根据了解的信息,设计用单价、数量、总价的关系来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教师可提问:“你喜欢哪种风筝?你想买几个?你会算出要付的钱数吗?”由此引入小数乘整数的学习。

(2)放手让学生利用先前知识经验独立解决“买3个鸟风筝要多少钱”的问题。

学生虽然不会计算“3.533”,但利用先前经验,有办法算出买3个鸟风筝需要的钱数。因此,应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独立求出3个鸟风筝的钱数。学生的解答思路除了教材上显示的三种外,可能还有其他方法。如,有学生这样解答:“4元33=12元,5角33=15角=1.5元,12元-1.5元=10.5元。”这些解答的方法都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个性化的思考结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3)引导学生对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

学生解答后,应将主要的几种解法有序地、整齐地显示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仪显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法作出评价,并从中选出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如35角33)进行重点分析、说理。先让用该法解答的学生说,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用简洁的话总结、概括:先把3.5元转化为35角→再计算35角33→最后将结果105角换成10.5元。

这样的说理活动经常进行,就能培养学生有序的说算理的能力。

2.例2及“做一做”。

编写意图

(1)帮助学生弄清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本例的设计分为两个步骤:①用转化的方法将“0.7235”转化为“7235”。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转化成整数来思考?”即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试题及答案全册 第一单元 一、填一填。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图形,那条直线就是()。 2、正方形有()条对称轴。 3、这些现象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现象。 (3)妈妈用拖布擦地,是()现象。 (4)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现象。 4 (1)向()平移了()格。 (2)向( )平移了()格。 (3)向()平移了()格。 5、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 ()条对称轴。 6、在钟面上,分针绕点o旋转30°表示时间经过() 分;时间经过15分,分针绕o点旋转()度。 二、动手操作。 1、 ①②③ 图形①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②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图形③是以点()为中心旋转的。 2、 (1)图形1绕A点()旋转90°到图形2。

(3)图形4绕A 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2。 (4)图形3绕A 点顺时针旋转( )到图形1。 三、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 四、找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 2倍。 六、请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七、请按照给出的对称轴画出第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请向上移动3格。

八.做一做,画一画。 (1)画出图A的另一半,使它 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 (2)把图B向右平移5格。(3)把图C绕o点顺时针旋转90°。

第二单元 一、填空 1、找出24的所有因数:从小到大一对一对地写() 2、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3、在数字5、0、6组成的三位数中,2的倍数有(),5的倍数有(),同时是2和5的倍数有()。 4、在36、7 5、34、36 6、580、540、435、2 7、65、105、216、720这几个数中,同时是2和 3的倍数有(),同时是3和5的倍数有(),同时 是2和5的倍数有(),同时是2、3和5的倍数有()。 5、根据45÷5=9,我们说()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6、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这个数最小的倍数是()。 7、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72,这三个偶数分别是()、()和()。 8、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9、个位上是()或()的数,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的数都是2的倍数;一个数()上的数的()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0、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与奇数的和是();偶数与偶数的和是()。 11、个位数字是0的数,既是()的倍数,又是()的倍数。 12、有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35,这5个连续奇数是() 13、在()填上一个数,使下列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4();7()0;13()6;()12(); 14、在()填上一个数,使下列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16();()0 ;()0 ;()75(); 15、在()填上一个数,使下列的数同时是2、3、5的倍数。 6();()70 ;8()8();9()()0; 16、8×5=4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在学习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教学众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都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但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也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宜选择众数或中位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概念全

五年级上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 便运算。 2、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 多少。 3、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 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越乘越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越乘越小) 5、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 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 对齐。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 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 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注意:(1)先看空间够不够;(2)数位一定要空开; (3)计算之前先检查;(4)不够除时要补0。

6、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越除越小) 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越除越大) 7、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8、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 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9、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 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限小数中的一种。 10、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 的循环节。 11、写循环小数时,可以只写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 面各记一个循环点。循环点最多只点两个。 12、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1、四舍五入法;2、去尾法;3、进一法。在解决 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1、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可以记做“·”,也可以省略不写,这时数 字因数要写在字母因数的前面。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长=2(a+b)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长=ab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正=4a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正=a2 3、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5、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哈佛校外辅导班小学五年级数学测试 (每个空1分,共20分) 1、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2、14.1÷11的商是()循环小数,商可以简写作(),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3、把2.5 4、2.54·、2.545和2.55……用“>”按顺序排列起来()。 4、在○填上“<”、“>”或“=”号。 (1)0.18÷0.09〇0.18×0.09 (2) 0.7×0.7〇0.7+0.7 (3)3.07×0.605〇0.307×6.05 (4) 4.35×10〇0.8×43.5 5、一桶豆油重100千克,每天用去x千克,6天后还剩下79千克,用方程表示是()=79;x=()。 6、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7、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8、100千克花生可榨油39千克,照这样计算,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千克。 9、两个因数的积是3.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是()。 10、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错的打“×”)。(5分) 1、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2、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时,面积也相等。()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1、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大 B、比原来小 C、与原来一样大 3、因为38×235=8930,所以0.38×2.35+10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的乘法意义相同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的和是多少 2、小数乘小数:与整数的乘法意义不相同,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1)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含有两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含有括号的运算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 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例:在 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2)数对(X,5)的行号不变,表示一条横线,(5,Y)的列号不变,表示一条竖线。(有一个数不确定,不能确定一个点) 2、图形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数不变。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的乘法意义相同,都是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要点 一、本学期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1.小数乘法(第一单元) 2.小数除法(第二单元) 3.简易方程(第四单元) (二)空间与图形 1.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 2.多边形的面积(第五单元)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与可能性(第六单元)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数字编码(第七单元) (五)综合应用 1.量一量找规律 2.铺一铺 (六)总复习(第八单元) 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知识要点 1.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能正确进行笔算。 2.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运算。 4.应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问题。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需要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相同小数乘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再来体会。 2.不要求会背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能理解即可。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3.关于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 比如,7.5×0.2的结果是几位小数?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 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到底应该以计算法则为准,还是要看具体的计算结果的问题。我们认为小数乘法中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应以计算法则为主,至于积的末尾有0的情况是下一步的问题。 因此,在出练习题时,最好不要出末尾有0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考察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按计算法则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计算的要求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即可。 4.小数乘法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练习。 习题量少,建议适当增加题量,加强口算。 简便运算以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为主,适当穿插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在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 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 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a+b)×c=a×c+b×c或(a-b)×c=a×c-b×c 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a-b-c=a-(b+c) a-b-c=a-c-b 除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数两个数,我们可以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或者交换两个除数的位 置。a÷b÷c=a÷(b×c) a÷b÷c=a÷c÷b 去括号:加减(乘除)混合时,括号前是加号(乘号)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除法)的,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符号要变号。 a+(b-c)=a+b-c a-(b-c)=a-b+c a (b÷c)=ab÷c a÷(b÷c)=a÷b×c 同级运算中,第一个数不动,后面的数可以带着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一般由两个数组成。作用: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教材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教材稿岳太福 2019 年 8 月五年级上册说教材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的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下面我分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教材编写意图和体例、教材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教材处理建议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课程标准要求(一)学科定位及基本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学科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1/ 11

(三)、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编写意图及特点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 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P1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 a+b=b+a加法结合律 (a+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减法连减,减去他们的和,注意添加括号)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除法连除,除以它们的积,注意添加括号) 第二单元位置 数对(a,b) a表示第几列 b表示第几行列横数行竖数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P16):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数学试卷带答案的哦

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一.填一填。 1.12有()个因数,17有()个因数。 2.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大两位数是()。 3.已知a=2×2×3×5,b=2×5×7,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因约数是()。 4.把两个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粘合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5.把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长是全长的——,每段长()米。 6.在5/a里,当a是()时,这个分数是5,当a是()时,这个分数是1。 7.在3/8=()/16=24÷()=15/()=()←填小数。 8.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7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其中最大的数是()。 9.在下面每组的○里填上“>”、“<”或“=”。 413 829 3 716 8428 31 50173 3.34 10. 3.85立方米=()立方分米4升40毫升= ()升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一个假分数不能化成整数就一定能化成带分数。2. 3.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4.五角星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1条对称轴。() 5.做一个零件,甲用了21小时,乙用了31小时,甲的效率高。() 6.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4,分数的大小不变。() 7.大于51而小于53的分数有无数个。() 8.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12厘米,体积是1立方厘米。() 三、选一选。(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下面几个分数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53 B.62 C.81 D.287 2.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是4/13,原分数的分子扩大为原来的4倍后是96,那么原分数的分母是()。 A.78 B.52 C.26 D.6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B.整数都比分数大 C.两个奇数的差一定是奇数 D.是4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 4.一个无盖的水桶,长a厘米,宽b厘米,高h厘米,做这个水桶用料()平方厘米。 A、abh B、abh+2ab C、ab+2(bh+ah)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24%)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5.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8.把一个长124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 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4.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5.一瓶白酒有500升。……………………………………………………()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正确答案的序号)(4%) 1.长方体的木箱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A.一样大 B.体积大 C.容积大 D.无法比较大小 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A.200立方厘米 B.10000立方厘米 C.2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正好可以切成两个棱长是3厘米的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A.108平方厘米 B.54平方厘米 C.90平方厘米 D.99平方厘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xx学区校本教研 备课本 (一) 科目: 年级: 执教教师: 年度期

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 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具体阐述如下: 二、学段目标:

第一单元备课说明

xx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数学教案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 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 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 (1)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引导性提问: 0.72变成72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2×5算完了,再该怎么办? 为什么要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 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 积360再缩小到它的1/100。(提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 将小数末尾 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25×7 0.7×4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运用 1、填空。 4. 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题 一.填空题。(24%)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高是18厘米,最大的面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最小的面长是()厘米,宽是()厘米,一个这样的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米4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有()个面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其余四个面是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每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个面是边长()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 5.至少要()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如果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6.把三个棱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7.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8.把一个长124厘米,宽10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锯成最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锯成()个。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5%) 1.长方体是特殊的正方体。………………………………………………… () 2.把两个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后,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3.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体积就扩大9倍。………………………… () 4.棱长是5厘米的正方体的表面积比体积大。………………………… () 5.一瓶白酒有500升。…………………………………………………… () 三.选择题(在括号里填正确答案的序号)(4%) 1.长方体的木箱的体积与容积比较()。 A.一样大B.体积大C.容积大D.无法比较大小 2.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了10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 A.200立方厘米B.10000立方厘米C.2立方分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 直线叫做对称轴。 (1)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正)方形、圆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 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①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3、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转,定点O 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和旋转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旋转的性质: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 (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对称和旋转的画法: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二、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2、因数、倍数:大数能被小数整除时,大数是小数的倍数,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4)2、3、5的倍数特征 1)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一个数各位 ..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4)能同时被2、3、5整除(也就是2、3、5的倍数)的最大的两位数是90,最小的三位数是120。同时满足2、3、5的倍数,实际是求2×3×5=30的倍数。 5)如果一个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那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一定是0。 3、完全数:除了它本身以外所有的因数的和等于它本身的数叫做完全数。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7195

最新版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1 第1课时观察物体(1)2 第2课时观察物体(2)4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6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7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9 第3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11 第4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13 第5课时练习课15 第6课时质数和合数17 第7课时数的奇偶性19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21 第1课时长方体的认识22 第2课时正方体的认识24 第3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概念及计算26 第4课时练习课128 第5课时练习课230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32 第7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34 第8课时练习课36 第9课时体积单位间的进率37 第10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39 第11课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41 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43 第13课时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46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49 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意义50 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53 第3课时分数与除数的关系的应用56 第4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58 第5课时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61 第6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63 第7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练习课67 第8课时最大公因数70 第9课时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73

第10课时最简分数和约分的意义75 第11课时约分练习课77 第12课时最小公倍数79 第13课时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82 第14课时通分84 第15课时通分练习课87 第16课时小数化成分数90 第17课时分数化成小数92 第18课时整理与复习94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97 第1课时旋转的特征98 第2课时方格纸上的图形旋转变换100 第3课时欣赏与设计102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4 第1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06 第2课时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108 第3课时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111 第4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112 第5课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115 第6课时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117 第7课时分数的简便计算120 第8课时解决问题121 第9课时打电话123 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127 第1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128 第2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131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找次品133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134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137 第九单元总复习139 第1课时总复习——因数与倍数139 第2课时总复习——分数的性质和意义141第3课时总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43第4课时总复习——空间与图形145 第5课时总复习——观察物体与统计147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五年级(上)数学期末试题(人教) 一、我能填对。(20分) 1、0.62公顷=()平方米 2时45分=()时 2.03公顷=()公顷()平方米 0.6分=()秒 2、14.1÷11的商是()循环小数,商可以简写作(),得数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3、把2.5 4、2.54·、2.545和2.55……用“>”按顺序排列起来()。 4、在○填上“<”、“>”或“=”号。 (1)0.18÷0.09〇0.18×0.09 (2) 0.7×0.7〇0.7+0.7 (3)3.07×0.605〇0.307×6.05 (4) 4.35×10〇0.8×43.5 5、一桶豆油重100千克,每天用去x千克,6天后还剩下79千克,用方程表示是()=79;x=()。 6、一个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对的边长是10厘米,其余两边分别是8厘米和6厘米,直 角所对边上的高是()厘米。 7、小明今年a岁,爸爸的年龄比他的3倍大b岁,爸爸今年()岁。 8、100千克花生可榨油39千克,照这样计算,每千克花生可榨油()千克。 9、两个因数的积是3.6,如果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扩大10倍,积是()。 10、686.8÷0.68的商的最高位在()位上。 (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5分) 1、0.05乘一个小数,所得的积一定比0.05小。() 2、小数除法的商都小于被除数。() 3、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当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时,面积也相等。()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5分) 1、下列算式中与99÷0.03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9.9÷0.003 B、990÷0.003 C、9900÷30 2、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边长不变),它的面积()。

最新2017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1、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有多种摆法,无法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休,只有1 种摆法。 3、只要对着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的任意1个正方体添1个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就都不变。 4、从正面、左面、上面3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组物体而画出的图形就是三视图。 5、综合三视图的形状,可以确定出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通常只有一种摆法。 6、由三视图拼摆正方体的方法: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 7、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8、想象不出来时,用小正方体摆一摆就简单了。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2、因数、倍数: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除数是被除数的因数。例:12÷2=6,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 独存在。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依次乘以自然数。 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最小倍数=它本身 3、2、3、5的倍数特征 1)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来分:奇数、偶数。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也就是个位上是1、3、5、7、9的数。 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叫偶数(0也是偶数),也就是个位上是0、2、4、6、8的数。 ②最小的奇数是1,最小的偶数是0. ③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大减小) 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2)数的整除特征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第四单元《四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1.用字母表示数。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数和字母相乘时,省略乘号后,一律将数写在字母前面。 2.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是a+b=b+a;加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交换律是ab=ba;乘法结合律是(ab)c=a(bc); 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 3.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定的数量,再把字母的取值代入式子中求值,只要在答旬中写出得数即可。 方程的意义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2.等式的性质。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解方程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是使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过程。 2.解形如±a=b 和 a=b 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3.验算。 把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看等号左边的值是否等于等号右边的值。

稍复杂的方程1.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用表示; (2)分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语。 2.算术解法与方程解法的区别。 (1)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未知数用字母表示,参加列式;算术解法中未知数不参加列式。 (2)列方程解决问题是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未知数的过程由解方程来完成。算术解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数和未知数问的关系,确定解答步骤,再列式计算。 3.验算。 除了把未知数的值代人方程检验之外,还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题进行检验,这样验算更有效,也更简便。 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平行四边形的 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梯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x高÷2 用字母表示:S=(a+b)h÷2组合图形的面 积 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和或差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具体内容重点知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